KR2o0020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宋-朱熹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卷首下
   朱子手書
  綱目看得如何得為整頓續成一書亦佳事也
  綱目能為整頓否得留念幸甚
  通鑑綱目以眼疾不能細看但觀數處已頗詳盡東
   平王蒼罷歸藩連下文幸鄴事元本漏已依所示
   者補之矣此書無他法但其綱欲謹嚴而無脫落
[002-1b]
   目欲詳備而不煩冗耳
  綱目想閒中整頓得儘可觀恨相去逺不得相聚討
   論也
  通鑑綱目次第如何有便幸逐旋寄來
  所補綱目幸早見示及他卷不知提要曾為一一看
   過否若閒中能為整頓得一畨亦幸事也巡幸還
   宫當如所諭但其間有事者自當隨事筆削不可
   拘一例耳後漢單于繼立不書本以匈奴已衰不
[002-2a]
  足詳載如封王侯拜三公行赦宥之類耳更吿詳
  之却於例中略見其意也
 閒中了得綱目亦是一事不知已至甚處自古治日
  少亂日多史書不好看損人神氣但又要知不奈
  何耳某今此大病幾死幸而復蘇未病時補得稽
  古錄三四卷今亦未敢接續整理更欲續大事記
  熙寧以後亦覺難措手也此恐他日并累賢者用
  功亦不多也
[002-2b]
 所補綱目今附還亦竟未及細看不知此書更合如
  何整頓恐須更以本書目錄及稽古錄皇極經世
  編年通載等書參定其綱先令大事都無遺漏然
  後逐事考究首尾以修其目其有一時講論治道
  之言無綱可附者惟唐太宗紀中最多雖以事類
  強而附之然終未安不知亦可去其太甚否而於
  崩葬處作一總敘略依次序該載如何某衰朽殊
  甚次第只了得禮書已無餘力此事全頼㡬道為
[002-3a]
  結裹了却亦是一事也又如稽古錄中書亂亡事
  時或不著其用事人姓名無以示懲而作戒此亦
  一大眼目不可不明著其人與其交黨之尤用力
  者使其遺臭無窮為萬世之明鑒也
[002-4a]
  李方子後序
 春秋魯史之舊名也編年魯史之舊制也䇿書魯史
 之舊文也夫子述而不作孰謂春秋為作曰其事則
 述其義則作本天道以正人事本王道以正伯圖嚴
 君臣辨内外懲惡而勸善其要歸於撥亂世反諸正
 筆則筆削則削非聖人孰能作之故春秋史也而謂
 之經自聖經孤行三家各以所聞為𫝊舛午異同不
 能盡合於聖人之意學者病之然其大經大法所以
[002-4b]
 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
 而不惑者固非専門名家之流所能揜蔽之也粤自
 紀𫝊創興而編年之法廢細大不捐猥釀不綱而䇿
 書之法廢是非去取由其一隅之見不能不謬於聖
 人而懲勸之法又廢矣獨司馬公處史法廢墜之餘
 超然逺覽推本荀恱漢紀以為資治通鑑一書凡一
 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珠貫繩聨粲然可考而春秋
 編年之法始復其功可謂偉矣若䇿書之法公嘗著
[002-5a]
 於稽古錄而不引之於此以相附近廣記備言曲暢
 旁通包括既衆前後相承若長江大河順流東趨雖
 欲盡為界限而莫可得盖其詳固未易記識而其大
 要亦未易以槩舉也至於帝曹魏而寇蜀漢帝朱梁
 而寇河東繫武后之年黜中宗之號與夫屈原四晧
 之見削揚雄荀彧之見取若此類其於春秋懲勸之
 法又若有未盡同者此子朱子綱目之所為作也踵
 編年之成文還䇿書之舊制一年之内綱别其條一
[002-5b]
 條之下採摭其要井井有條如指諸掌細故浮辭固
 就刋削至言確論復多増補簡而周詳而整綱倣春
 秋而參取羣史之良目倣左氏而稽合諸儒之粹至
 於大經大法則一本於聖人之述作使明君賢輔有
 以昭其功亂臣賊子無所逃其罪而凡古今難制之
 變難斷之疑皆得參驗稽決以合於天理之正人心
 之安而後世權謀術數利害茍且之私一毫無得參
 焉則是繼春秋而作未有若此書之盛者也况於兼
[002-6a]
 䇿牘之制㑹文質之中不使孤行以啓後世異同之
 說其亦毫髮無遺恨矣或曰然則此書之作曷為不
 繼春秋麗澤先生吕公之為大事記也固接於獲麟
 且託始而迷先㡬齋居感興亦既言之矣今而不易
 何也曰事記之書用馬遷之法者也故續獲麟而無
 嫌綱目之書本春秋之旨者也故續獲麟而不可夫
 固各有當也自有史冊而有春秋自有春秋而有通
 鑑有通鑑而有綱目其間盖欲晚歳稍加更定以趨
[002-6b]
 詳宻而力有未暇焉者然其大經大法之所存是豈
 秦漢以後操觚執簡之士所能歴其庭而涉其級哉
 歳在庚午方子始獲𫝊此於嗣子寺正君而服膺焉
 試吏南來負以與俱㑹建安真侯徳秀恵臨此邦暇
 日取而讀之喟然歎曰大哉深乎信春秋以來未之
 有也為人君而通此書足以明徳威之柄燭治亂之
 原為人臣而通此書足以守經事之正達變事之權
 盖窮理致用之總㑹而萬世史筆之準繩規矩也慨
[002-7a]
 郡計堇堇無乏乃相與隠覈滲漏之餘財復求寺正
 君新校之本參定而鋟諸木盖將上禆乙夜之觀覽
 而下淑學者之講明閱歳書成而侯易帥江右元戎
 將啓行矣於是亟以吿諸朝廷請上其板于成均以
 給四方之求且庶㡬乎轉以上聞又俾方子書其所
 為刻之故方子固不得而辭也昔者竊聞之二程子
 倡明斯道以續絶學之𫝊其於史事若未數數然也
 然伯子讀漢書未嘗輒遺一字叔子每觀史至半必
[002-7b]
 掩卷思其成敗其有不合又復深思研精若此豈有
 他哉學之全體大用固當無所不用其極也至於此
 書之成義正而法嚴辭覈而旨深陶鎔歴代之偏駁
 㑹歸一理之純粹振麟經之墜緒垂懿範於將來盖
 斯文之能事備矣使司馬公見之必將心滿意愜有
 起予之歎而王氏髙談性命絶滅史學卒稔夷狄之
 禍君子所以深誅而不聽者也雖然五經備而後春
 秋作五經言其理春秋言其用理未極於精微春秋
[002-8a]
 未易學也子朱子首釋四書以示入道之要次及諸
 經而後可以讀此書焉學者必循序而學之然後本
 末兼該内外融貫其於學之全體大用儻庶㡬乎茍
 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不養其内而急其外遽以此書
 為先夫豈不足措之事業終不若體用兩全之為純
 且懿也故具論之而著書之凡例立言之異同又附
 列於其後使覽者得考焉嘉定己夘冬十月庚午門
 人文林郎泉州觀察推官李方子謹書
[002-9a]
  尹起莘發明序
 先正朱文公先生修通鑑綱目觀其自序有曰歳周
 於上而天道明統正於下而人道定大綱概舉而監
 戒昭萬目畢張而㡬微著則知先正致力是書者其
 有補於世教甚不淺也又曰是則凡為致知格物之
 學者亦將慨然有感於斯又曰因述其指意條例於
 篇端以俟後之君子則知先正注意是書其有望於
 後人發揮而講明之者亦甚不淺也且夫先正書法
[002-9b]
 有正例有變例正例則始終興廢災祥沿革及號令
 征伐殺生除拜之類義固可見若其變例則善可為
 法惡可為戒者皆特筆書之如張良在秦而書曰韓
 人陶潛在宋而書曰晉處士揚雄在漢而書曰莽大
 夫吕后在一統之時而以分注紀其年武氏改號光
 宅而止書中宗嗣聖之類是皆變文見意者也至於
 其間微詞奥義又有不可得而徧舉如陶侃以藩鎮
 入擊賊而必書溫嶠以陶侃討峻禇淵以舊臣為司
[002-10a]
 空而必書於齊王道成稱帝之下唐宇文士及邪佞
 之臣也而卒書其爵五代馮道失節之人也而卒具
 其官凡若此類殆未易察儻徒習其句讀而不究其
 指歸則先正書法之義隠矣此固鯫生所以妄意發
 明有不容自已者况是書之作其大經大法如尊君
 父而討亂賊崇正統而抑僣偽褒名節而黜邪佞貴
 中國而賤夷狄莫不有繫於三綱五常之大真所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先聖繼絶學為後世開
[002-10b]
 太平者也昔孟軻氏以孔子作春秋與抑洪水膺戎
 狄放龍蛇驅虎豹者異事而同功切謂綱目之作其
 有補於世教殆亦有得於春秋之旨皆所以遏人欲
 於横流存天理於既泯是烏可不講究而發揚之哉
 今兹所述止欲發明書法指意使之顯著而已其間
 亦有先儒已嘗議論者則不復述或雖已有議論而
 指意不同者則自以己意附見又有雖當發明而先
 後義例相類如一者亦不重舉求其大要不過如是
[002-11a]
 雖未能貫通奥旨然於其大義亦或略見萬分之一
 世之君子儻因瞽言而不徒以史學視之亦足以無
 負於先正之志矣管見之愚如此幸毋誚其僣後學
 遂昌柘溪布衣臣尹起莘謹序
[002-12a]
  賀善書法序
 先生既取綱目要領命善為之贊矣至是復曰夫子
 是書其筆削之精微正在變例又不可不知也然大
 要不過辨名分正綱常以示勸戒爾豈固取褒貶之
 權以自與哉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其志
 也因即書法而求之有遷北踰年而仍補書其六年
 者存中國也晉懐帝永/嘉六年有始即王位而即大書元皇
 帝者予正統也晉元帝建/武元年或取他人子為太子則獨
[002-12b]
 書太子即位而無名别世嫡也漢恵帝七/年吕后或立危病
 者為皇后則止書皇后崩而不氏惜母儀也唐徳宗/貞元二
 年王/淑妃立后書民譏屬少則書其名曰劉娥而後江沱
 之分明晉愍帝建興/元年劉聰立妃書氏譏欺人則書其名曰
 楊太真而後閨門之行飭唐𤣥宗天/寳四載將正太后以弑
 君則子生先書魏主之子而人知無二上矣魏庚寅/年子詡
 將責嗣君以瀆倫則前朝先書以為才人而世知有
 三綱矣唐太宗貞/觀十年或殺人而書於殿内以譏其暴則
[002-13a]
 刑人者必以義隋文帝開皇/十年李君才或棄賢而書未入宫以
 譏其褊則退臣者必以禮漢安帝延光/三年楊震非日食不書
 晦朔甚殺臣之忍則特書十二月晦而淫虐止矣漢/武
 帝元光四/年竇嬰非星變不書晝夜志女寵之隂則特書萬
 年宫夜大水而惑溺懲矣唐髙宗永徽/五年武昭儀謀反有主名
 而書曰霍氏謀反謂其舉族皆反也則亂略知所戒
 漢宣帝地/節四年討罪先渠魁而書曰討爾朱氏謂其舉族
 可誅也則逆黨自此孤梁辛/亥年或死之異地而書於陷
[002-13b]
 城以明其節唐肅宗至徳二/載張巡許逺或爵於異代而書於始
 卒以予其忠唐中宗嗣聖十/七年狄仁傑不揜其名以勸賢則有
 以叔姪而一語兩書疏漢宣帝元/康三年並列其罪以懲惡
 則有以父子而一語兩書劉五代甲戌年/仁恭守光兩國各兵
 而同書之以示謀人人亦謀之之譏五代乙/丑年兩國異
 事而不殊之以為忘憂憂必及之之戒周赧王/三十年若此
 類者不可勝舉皆變例也皆所以垂世教也嗚呼備
 矣非朱夫子其孰能修之非先生孰能明之抑嘗請
[002-14a]
 於先生曰或者以是書為門人之作又或以為未脫
 藁之書何如曰皆非也胡不觀綱目篇端之自敘乎
 夫子固曰輒與同志取兩公四書别為義例増損櫽
 括矣且如尚書集𫝊止曰訂定豈肯奪門人之名以
 為己作哉若以為未脫藁者則又不然夫子之修綱
 目也書成之嵗僅踰強仕非晚年之絶筆也是後二
 十八年修書者復九如詩𫝊易啓蒙通書解諸書皆
 在綱目已後成安有書未脫藁而遽及他書耶書未
[002-14b]
 脫藁而可謂之通貫曉析如指諸掌耶即此二說可
 以渙然氷釋矣因誌于此以解議者之惑至順壬申
 二月中和節門人賀善再拜謹序
[002-15a]
  揭傒斯書法序
 孔子因魯史作春秋以為萬世之法朱子因司馬氏
 通鑑作綱目以正百王之統此天地之經君臣之義
 而聖賢之心也世之言春秋者自公羊榖梁左氏以
 下無慮數十家而義猶有所未明疑猶有所未解者
 魯史不可復見且聖人之制作也後之羽翼六經者
 宜莫如朱子猶不敢言春秋然綱目之作非深得聖
 人之旨者不能也故朱子不言春秋而知春秋者莫
[002-15b]
 如朱子世之言綱目者亦無慮數十家既有春秋為
 之義例又有諸史可以究其始末且去朱子之世為
 未逺而又有親及其門者然言愈煩而義愈宻非深
 得朱子之意如朱子之知春秋者不能言也能言未
 有若廬陵劉氏綱目書法者其辭則公羊榖梁其義
 則春秋而其志則朱子也古之有天下者莫若舜禹
 湯武然湯有慙徳武未盡善舜禹之後得天下者莫
 如漢曹氏親受漢禪威加中國䘚不能奪諸葛孔明
[002-16a]
 漢賊之分元魏據有中國行政施化䘚不能絶區區
 江左之晉而繼之此萬世之至公而不可易焉者而
 猶或易之此綱目不得不繼春秋而作而書法不得
 不為綱目而發也此朱子之志也劉氏諱友益字益
 友遭宋訖錄閉門讀書既深於經復長於史其為此
 書㡬三十年寸寸而較銖銖而積微辭隠義髙見特
 識既足以啓發千載而中有無窮之憂余故曰非深
 知朱子之意如朱子之知春秋者不能言能言未有
[002-16b]
 若劉氏綱目書法者而又曰此朱子之志也嗚呼後
 之覽是書者尚求其志哉天厯二年六月十日揭傒
 斯謹序
[002-17a]
  劉友益書法凡例
   正統例
 凡天下混一為正統正統者大書紀年繼世雖土地
  分裂猶大書之其非一統則分註細書之雖一統
  而君非正系或女主亦分註書之
   帝王例
 帝王即位周六世書子某立或弟某立恒稱王秦未/混一
  從列/國例漢以後創業書即皇帝位中興書即皇帝位
[002-17b]
  繼世書即位繼世而書襲位或書立者變例也皆
  恒稱帝𫝊位書𫝊位不書𫝊位止書太子即位者
  變例也凡變例各有義/各見本事下
 升遐書崩書卒者變例也周不書葬秦漢以下書葬
  某陵遇害書弑書暴崩某地者變例也
   皇后例
 皇后立周秦不書西漢書立夫人或婕妤某氏為皇
  后東漢書立貴人某氏為皇后止書立皇后某氏
[002-18a]
  或書立某人女為皇后者變例也後主以後至隋
  止書立皇后某氏唐復書立妃或昭儀或淑妃某
  氏為皇后恒稱皇后子立稱皇太后孫立稱太皇
  太后
 崩周秦不書至西漢始書崩上官氏以下始書氏不
  氏或書卒者變例也葬周秦西漢不書書葬者變
  例也東漢晉隋唐書葬某皇后不地書地者變例
  也
[002-18b]
 弑書弑書殺者變例也
   皇太子例
 皇太子立周不書秦始書漢以下書立子某為皇太
  子繼世書太子某即位其不書名者變例也惟唐
  世例書太子即位其書名者變例也
   列國例
 列國周天子在上始建國書為諸侯繼世書立恒稱
  爵僣王後恒稱君卒書卒妻稱妃或稱/婦母稱君母
[002-19a]
  子稱太子上無天子七國書王卒書薨妻稱后母
  稱太后曹魏以下始建國書稱皇帝繼世書立恒
  稱主正統未亡卒書卒正統亡卒書殂妻稱后母
  稱太后子稱太子列國皆不書葬書葬者變例也
  弑皆書弑書殺者變例也列國立后太子不悉書
 僣小國恒稱爵卒書卒妻稱夫人僣帝恒稱主卒書
  殂妻稱后子皆稱子或稱太子皆不書葬弑皆書
  弑
[002-19b]
   大臣例
 丞相三公拜免悉書之秦書免漢元以來始書罷或
  書免成帝始書䇿免唐以來丞相罷為他官賢者
  則書罷為某官否則書罷而已
 卒皆書卒兩漢卒具官爵書姓者為美辭不姓者為
  恒辭惟不具官爵者廼貶之蜀漢至晉以後無不
  書姓者不書姓者變例也惟不具官爵者為貶辭
  宋魏至陳無不具官者非賢不錄也僣國之臣其
[002-20a]
  見錄者雖不具官非貶矣隋唐具官爵者皆美甚
  者書諡不具官爵者乃貶辭
 凡免官書某人免者可免者也著所坐免者有罪者
  也書免某人官下某人獄免徵某人下獄免者無
  罪者也凡左遷/義同
 凡除名書除某名者無罪者也某除名者有罪者也
   師衆例
 凡興師有名曰征曰伐曰討無名曰侵曰擊曰攻輕
[002-20b]
  曰襲戰國多從書/伐世逺也
 凡反者書反書拒命書犯闕其書起兵舉兵兵起者
  變例也
 凡反者臣民及蠻夷在州境者或中國所立者或前
  已降者書討非是書擊而已
 凡盜賊外患者書寇陷應之者書擊而已罪甚者或
  書討外患不書寇甚或書伐者變例也
 凡攻取用力多者曰拔曰克易者曰取曰入非都邑
[002-21a]
  及重城不書圍
   誅殺例
 凡刑誅有罪曰誅曰討無罪曰殺有罪亦曰殺者變
  例也不為無罪不可書殺者曰斬自殺曰自殺迫
  之自殺曰殺迫之自殺亦曰誅者變例也
 凡下獄書下某獄徵某下獄無罪者也書某下獄有
  罪者也凡下吏/義同
 凡廢有罪曰某廢無罪曰廢某
[002-21b]
 凡徙有罪曰某徙某廢徙某免徙無罪曰徙某廢某
  徙免某徙貶某
 凡罪書有罪者今罪也書以罪者前罪也
   臨幸例
 凡釋奠太學及幸孔子宅書詣其書幸者變例也
 凡書巡幸田獵㳺觀皆譏也其非譏者變例也
 凡避敵緩書如急書奔甚急書走
   雜例
[002-22a]
 凡名僣國之君恒稱名列國之君卒稱名失地名非
  是而名者變例也
 凡大臣以憂去不書書者變例也
 凡人臣書起復皆譏也非譏而書者變例也
 凡權臣進官書自者非君命而不書自者變例也
 凡人臣書卒死義書死之卒於病而書死之者變例
  也戰死書死獄死書死盜賊書死非是而書死者
  變例也
[002-22b]
 凡使臣不辱命書其名甚者具其官非是而稱名或
  具官者變例也
 凡荒服之君立書立死書死其書卒者變例也殺書
  殺其書弑者變例也
   按朱夫子篇首自序雖有正例變例之分然其
   二例之中又各自有正變不可不知也竊嘗反
   復參究千三百六十二年所書見其凡例首尾
   如一輒以所見分為十類其二例中所有變例
[002-23a]
   乃朱夫子筆削新意皆有大關涉存焉則於各
   事發其微旨以待後之君子儻不以僣為罪賜
   之訂正則幸矣友益謹識
[002-24a]
  劉榘書法凡例後跋
 先君子通鑑綱目書法義例貫通始終如一洞見朱
 夫子筆削之旨有非私智臆說之所可及也書成馮
 君子羽自國學錄示朱夫子綱目凡例無不脗合但
 於立后例某人下獄例略有異同而先君子歿且二
 年矣然求之書法有確乎不可易者豈朱夫子之例
 亦若詩𫝊有新舊說之未折衷歟不肖抱遺書究凡
 例於是二節既不敢致疑於先君子之書又不敢以
[002-24b]
 朱夫子之說為未然謹誌于篇首以俟同志相與正
 之峕至元二年丙子十月朔男榘百拜謹述
[002-25a]
  汪克寬考異凡例序
 或問春秋凡例子朱子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
 夫子之所為也夫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游夏尚
 不能措一辭而三𫝊各立凡例後之言春秋者又各
 立例殆將數十百家言人人殊學者將安取衷哉子
 朱子筆削資治通鑑為綱目褒貶去取一準春秋書
 法别統系以明大一統之義表歳年以倣首時之體
 辨名號以正名紀即位改元以正始書尊立崩葬以
[002-25b]
 敘始終書簒弑廢徙以討亂賊書祭祀以著吉禮之
 得失書行幸田狩以著巡逰之荒怠書恩澤制詔以
 著命令之美惡書朝㑹聘問以著賔禮之是非書封
 拜黜罷以見賞罰之當否書征伐戰攻以志用兵之
 正偽書人事以寓予奪書災祥以垂勸戒片言隻字
 如持權衡以較輕重銖積黍分芒忽靡忒故手筆凡
 例一卷備列所以筆削之法學者據此以求綱目之
 旨不須更設註脚而史外𫝊心之要典瞭然在目如
[002-26a]
 眎諸掌與𫝊者之自立例以言春秋盖不霄壤翅矣
 然魯齋王公刋之金華敬所文君刋之宣城而𫝊之
 未廣也至元丁丑友人倪仲𢎞偶得於其友朱平仲
 遂以示余余喜其有益於後學欲鋟棗俾逺其𫝊海
 寧任用和以其子從余逰聞而樂之廼刻諸家塾余
 因考其同異以附於後并識其所從來之顛末於卷
 首云至正三年癸未良月既望後學新安汪克寬謹
 書
[002-27a]
  考異凡例
 克寬謹按前綱目凡例與綱目之書皆子朱子手筆
 褒善貶惡明著義例悉用春秋書法一字不茍然學
 者抄錄書肆𫝊刋久而漏誤者多尹氏發明乃或曲
 為之說噫朱子論春秋變例謂門人曰此烏可信聖
 人作春秋正欲示萬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說以
 誅人未㡬又用此說以賞人使天下後世皆求之而
 莫識其意是乃後世弄法舞文之吏之所為也曾謂
[002-27b]
 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竊詳此言則綱目之與凡
 例時或異同皆抄錄𫝊刋之失也况尹氏所紀綱目
 如秦王遷太后誤作秦人隋主堅弑介公闡誤作殺
 慕容泓敗死作貶死徵士陶潛作處士之類訛舛尤
 甚克寬自幼受讀嘗有所疑而未敢決其必然今僣
 躐謹摭刋本綱目與子朱子凡例相戾者敬錄如左
 以俟有識者考焉
歳年例曰正統於横行之下朱書國號諡號君名年號
[002-28a]
建國僣國朱注國名諡號姓名年號列國朱注國名簒
賊及不成君亦朱注國名
 克寛按朱書朱注刋本當用白字今坊本綱目行上
 甲子字仍用白字則行下大書分注元用朱字者亦
 當易以白字○又篇首威烈王名凡例於正統君名
 下注曰如云午今刋本細注亦當比晉帝奕例大書
名號例曰秦漢稱帝注曰其曰上者當時臣子之辭今
不用惟註中或因舊文
[002-28b]
 今刋本唐中宗書上觀燈于市里𤣥宗書上躬耕興
 慶宫側上芟麥苑中上復幸左蔵肅宗書上朝太上
 皇於西内代宗書上如陜州上還長安上幸章敬寺
 徳宗書上生日不受獻穆宗書上畋驪山文宗書上
 有疾武宗書上受法籙懿宗書上歴拜十六陵僖宗
 書上奔鳳翔昭宗書上更名上祀圓丘上如石門鎮
 皆不書帝
即位例曰凡僣國始稱帝者曰某號姓名稱皇帝注云
[002-29a]
魏王曹丕宋王劉裕梁王朱晃之類
 今刋本惟曹丕書姓宋王裕梁王晃皆不書姓
又曰凡始稱王者繼世曰嗣
 今刋本書魏王曹操卒太子丕立不曰嗣
又曰復號曰某國復稱王注曰如西秦之類
 今刋本晉武帝太元十年書乞伏國仁稱單于注云
 是為西秦十三年書西秦王乞伏國仁卒而不書西
 秦復稱王疑脫簡也
[002-29b]
改元例曰關義理得失者以前為正而注所改於下注
曰章武三年五月後主即位改元建興而通鑑於目錄
舉要自是年之首即稱建興凡若此類非惟失其事實
而於君臣父子之教所害尤大故今正之
 今刋本癸夘章武三年書後主建興元年而不數章
 武之年然唐中宗景龍四年六月睿宗即位是年仍
 書四年而分注睿宗景雲元年至次年書睿宗皇帝
 景雲二年則建興元年疑誤
[002-30a]
尊立例曰立太子曰立子某為皇太子注曰漢文帝立
景帝為太子但云子唘中年以後封王諸子始有稱皇
子者後遂稱之今按封立之命出於天子不應自謂其
子為皇子只從文帝初例
 今刋本漢順帝建康元年書立皇子炳為太子唐太
 宗貞觀二十一年書立皇子明為曹王𤣥宗開元二
 年書立皇子嗣真為鄫王代宗大厯十四年書立皇
 子五人為王皇弟二人為王誤加皇字
[002-30b]
又曰非正統因事特書者去皇號
 今刋本宋武帝永初元年立子義符為皇太子亦誤
 加皇字唐穆宗長慶二年立景王湛為太子又誤去
 皇字
崩葬例曰秦漢以後王侯死皆曰卒注曰薨乃臣子之
辭不當施之國史也
 今刋本唐武宗㑹昌三年書昭義節度使劉從諫薨
 僖宗乾符元年書同平章事劉瞻薨皆誤作薨
[002-31a]
又曰諡非生者之稱而通鑑以諡加於薨卒之上亦非
是今亦正之然非賢者則虚美之稱亦無所取故不復

 今刋本梁文恵公狄仁傑梁文獻公姚崇許文憲公
 蘇頲廣平文貞公宋璟武穆王李光弼文簡公楊綰
 汾陽忠武王郭子儀西平忠武王李晟北平莊武王
 馬燧南康忠武王韋臯邠宣公杜黄裳晉文忠公裴
 度皆書諡
[002-31b]
又曰無統之君稱王公者曰某王公某薨注曰上無天
子故得因其臣子之辭
 今刋本宋魏之間書秦王乞伏熾磐卒武都王楊𤣥
 卒凉王䝉遜卒五季之間書吳越武肅王錢鏐卒吳
 越文穆王錢元瓘卒楚文昭王希範卒吳越忠獻王
 𢎞佐卒皆不書薨
又曰凡正統之君廢為王公而死者書卒
 今刋本唐髙祖武徳二年&KR0008公薨不書卒
[002-32a]
簒賊例曰君出走而弑之曰某君出走某弑之註淖齒
之類又曰僣國無統則曰某國某人弑其君某
 今刋本書齊君地出走其相淖齒殺之又書周郭威
 舉兵反遂殺其主承祐而尹起莘發明皆曲為之說
 愚按秦二世隋煬亦皆驕暴無道而仍書弑又如夷
 狄臣下殺其君長且以弑書此必𫝊誤
又曰凡以毒弑者加進毒字而不地注曰霍顯又加使
醫字
[002-32b]
 今刋本但書曰大將軍光妻顯弑皇后許氏而不書
 使醫進毒恐漏
又曰簒國隨事異文注曰封其故君則曰廢而不曰奉
 今刋本唐昭宣帝天祐四年書梁王全忠稱皇帝奉
 唐帝為濟隂王不書曰廢
巡行例曰凡正統巡行郡國曰帝如某官府第宅曰幸
學校曰臨曰視
 今刋本唐髙祖武徳七年書帝詣國子學太宗貞觀
[002-33a]
 十四年書詣國子監髙宗調露元年永淳元年𤣥宗
 開元十年皆書幸東都僖宗中和元年書幸成都皆
 與凡例不同
封拜例曰凡宦者封爵皆書宦者字
 今刋本唐𤣥宗開元元年以髙力士為右監門將軍
 知内侍省事分注宦官之盛自此始而不書宦者字
又曰凡殊禮皆書注曰王莽加號九錫之屬王莽是自
為之以自為書
[002-33b]
 今刋本加安漢公莽號宰衡升宰衡諸侯王上加安
 漢公莽九錫並不書自愚按簒賊例注曰王莽董卓
 曹操等自其得政遷官建國皆依范史直以自為自
 立書之今董卓曹操司馬昭等遷官殊禮皆稱自惟
 王莽不書自盖漏誤耳
征伐例曰僣名號曰稱注曰周列國稱王
 今刋本周顯王三十五年書齊魏相王四十四年書
 秦初稱王四十六年書韓燕稱王注曰時諸侯皆稱
[002-34a]
 王趙武靈王獨不肯令國人謂己曰君而赧王十七
 年下注趙恵文王元年則趙亦稱王矣然不書趙稱
 王疑漏也
又曰中國有主則夷狄曰入寇或曰寇某郡中國無主
則但云入邉或云入某郡
 今刋本漢明帝永平十六年書北匈奴大入雲中五
 季之間屢書契丹入寇
又曰凡正統用兵於臣子之僣叛者曰征曰討於夷狄
[002-34b]
若非其臣子者曰伐曰攻曰擊
 今刋本漢髙祖八年書擊韓王信餘寇十年書代相
 國陳豨反帝自將擊之十一年書淮南王布反帝自
 將擊之皆不書征討武帝元鼎六年書討西羌光武
 建武十七年書馬援討交趾明帝永平元年書祭肜
 討烏桓皆不曰攻擊盖互誤
廢黜例曰凡正統廢其后太子無罪者曰廢某人
 今刋本唐髙宗顯慶元年以太子忠為梁王不曰廢
[002-35a]
 克寬按書肆所刋綱目如英布誤作黥布狄道誤作
 秋道劉裕至彭城戒嚴誤作解嚴之類未可悉舉今
 取其關於義例之切要者附於凡例之後庶㡬初學
 受讀者可以無惑云
[002-36a]
  王幼學集覽序例
 余嘗自恨賦性魯鈍學不迨人歴代陳迹懵懵無知
 用是伏讀文公通鑑綱目志在涉獵冀可粗通奈其
 中有假字古文有援引幽邃或句讀疑難讀而值之
 訓故弗明理辭彌躓未免澄凝繹味鄭重覃思甚至
 移日通宵竟不㑹其指要廼重尋古史申請老師雖
 舉南榮之宿滯氷釋於一旦復苦華子之忘病尤劇
 於中年以故不揆筦錐妄擬窺指煩牆間之筆札勤
[002-36b]
 窓下之編抄紬繙經𫝊羣書采刺儒先曩說事必窮
 其波源而隨加演註字必究其巢穴而即便翻音凡
 載綱目文辭靡不銳心覈實至如山河形勝動植飛
 ?南北方言荒裔殊俗亦無放失悉用旁搜舊書之
 解者見有不同說或相戾兹皆兼錄務廣異聞其有
 所引根據未詳鑽研未至不肯鑿空決臆寧如夏五
 郭公句讀若涉疑昧則必剖判義理而註曰句絶或
 備錄一句全文而註曰為句庶爾後讀之脫復迷忘
[002-37a]
 頼有此編矣猶患屬輯無倫漫然難檢遂本綱目篇
 章揭以帝王載祀雖然按綱目義例以得統之國大
 字特書無統之國兩行分註且無統之作動輒二三
 多至十數若皆小字分註似覺要領支離今從變例
 以閏秦吕后新莽劉𤣥南朝五季不得統者與晚周
 漢晉隋唐正統之國一體特書如七雄西楚曹魏孫
 呉北朝君國及諸竊號僣名俱不枚標顯列大槩欲
 端緒同歸便於披閱而已非敢别為義例而故相牴
[002-37b]
 牾也編始於大徳己亥迄于延祐戊午積二十年七
 易稾而編甫成以其薈蕞叢集頗可省覽因題之曰
 通鑑綱目集覽既成六年三復讐正每一過目輒見
 舛遺先哲有云校書如塵埃風葉隨掃隨有噫誠哉
 言也彼且云然况謏聞陋識者乎其盤根錯節尚有
 望於畜徳醇儒云于時歳次甲子泰定元年正月燈
 夕前一日古舒望江慈湖王幼學行卿端拜謹書
[002-38a]
  徐昭文考證序
 資治通鑑綱目子朱子所修之書也朱子祖春秋而
 修是書所以示天下後世不易之大法昭文竊嘗讀
 綱目而考凡例據凡例以證綱目今諸刋本所書之
 綱與所定凡例或多不合至如承統之帝或稱為主
 嗣君之號或加於前此皆有關乎君臣父子之教義
 理得失之大者也又若正統曰帝而有誤書主者無
 統曰主而有誤書帝者太子即位書名而或不書王
[002-38b]
 公繼世書嗣而或書立漢初因秦正朔而或誤書夏
 時賢臣卒書官爵而或誤加諡號封爵除拜或不加
 貴屬或不加宦者無以著其與政之禍弑君弑后或
 誤書殺或不書進毒無以正其罪惡之實若臨視如
 幸征討攻擊誅斬弑殺殂薨卒死凡此之類相因互
 誤者不能悉舉初朱子之修是書也凡例既定晚年
 付門人訥齋趙氏接續成之今所存語錄多面命之
 辭手書告戒至甚諄切其曰綱欲謹嚴而無脫落目
[002-39a]
 欲詳備而不煩冗豈訥齋屬筆之際尚欠詳謹故有
 脫誤失朱子之本意初學受讀者不能無疑也果齋
 李氏曰朱子盖欲稍加更定而未暇焉勉齋黄氏亦
 曰綱目近能成編每以未及修補為恨牧菴姚氏序
 國統離合表僅得二誤其一則建安末年誤書延康
 今刋本已正之矣新安汪氏考異多所究明惜其未
 精也昭文僣不自揆輒本大賢之立言摭諸儒之同
 異反覆訂定補漏正誤註於各提要之下間亦竊附
[002-39b]
 己意以明君臣父子之教夫婦適庶之别正統無統
 之名内夏外夷之分外戚養子之禍女寵宦寺之權
 雖一得愚見庶或有以推廣述作之本義名曰資治
 通鑑綱目考證以俟君子正焉至正己亥中秋後學
 上虞徐昭文敬序
[002-40a]
  陳濟集覽正誤序
 按資治通鑑全書二百九十四卷惟胡三省音註優
 於諸家第篇帙浩繁人不易致故學者多讀綱目王
 行卿集覽為綱目而作是以盛行於世惜其草率欠
 精繆戾為多如三家文若元表政君之類有誤初學
 非淺蚤歳閱習見有未當輒用他書考正無慮四百
 餘條間有標舉而無註者闕其所不知固無足議亦
 為逐一考補久而成編至今三十年矣謂夫摭前人
[002-40b]
 之短非謹厚者所為蔵諸巾笥不以示人歴年既久
 重加修改義有所疑旁質同志索藁觀之時見與可
 力勸梓行亦不之許自念少好史學頗嘗究心每見
 集覽於綱目不易曉處當釋而不釋者尚多甚欲别
 為一書通載詳註而力衰目昬不能著筆深為歿齒
 之恨猶慮一旦溘先朝露姑掇舊藁大字浄書以遺
 兒輩習之非有隠於人楚齊失得徒貽當世譏議云
 耳峕永樂壬寅正月上日後學毘陵陳濟識于北京
[002-41a]
 寓舎
[002-42a]
  楊士竒集覽正誤序
 朱文公因司馬文正資治通鑑作綱目五十九卷大
 書為綱分註為目其書則孔子作春秋之義以正人
 心植世教有助於治道者也分註既詳而其言與事
 或出於深僻有非淺尟所能遽通昔王行卿嘗著集
 覽以便學者其意善矣然其間不無文選蹲鴟之陋
 亡友右春坊贊善陳濟伯載為正其謬誤四百餘事
 名曰集覽正誤伯載學博識端於此書致力勤而歴
[002-42b]
 年多考據精切殆無餘憾有助於綱目者也其書故
 蔵于家近陪太師英國公在史館閒論及綱目書公
 益深歎集覽之誤因出伯載所著公閱而是之曰宜
 廣其𫝊遂取梓行之嗟乎綱目有關治道之書也伯
 載此編誠不可無者太師公勲徳大臣好賢重儒之
 有素而圖其不泯所存厚矣士君子有志尊主庇民
 之道而欲稽古以擴充焉者是編豈小補之哉建陽
 尹旴江張光啓氏既以尹氏發明徐氏考證及集覽
[002-43a]
 考異纂集於綱目書中而屬書林劉寬綉梓復請是
 編刋于卷末以備全美其用心亦勤矣予深嘉之故
 為序諸簡首宣徳四年歳次乙夘五月甲子榮祿大
 夫少傅兵部尚書兼華盖殿大學士廬陵楊士奇序
[002-44a]
  馮智舒質實序
 夫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廼考亭朱夫子之所纂修者
 也起自周末迄於唐季一以孔子所修之春秋為法
 凡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皆折衷之而合乎千萬世
 之公論矣近代以來古舒王氏為集覽以備其事固
 善心也但其間輿地郡邑之沿革多有缺略事物典
 故之本原尤有遺漏觀者靡不憾焉愚因不揆譾膚
 乃於暇日將是書再四校勘逐一搜尋其典故遺漏
[002-44b]
 處一以元儒所著五經笥之備載者隨篇而釋之其
 郡邑缺略者一遵本朝所頒一統志之詳悉者依類
 而附之由是歴一紀易五藁始克成編名曰質實盖
 欲有以證其實而使人尤便于觀覽也書成尤慮蜋
 前雀後尋隙求疵故謹書數言于首以求四方廣見
 博聞之君子尚有以質實之何其幸哉峕成化元年
 春正月之吉旦建安木石山人馮智舒謹書
[002-45a]
  黄仲昭合注後序
 經以載道史以紀事其述作之體自不同也然吾夫
 子之作春秋因魯史所載之事而以堯舜禹湯文武
 之道定其是非以垂萬世之鑑戒則其體固史而其
 道實與易書詩禮樂諸經並行而不悖焉子朱子因
 司馬文正公所輯資治通鑑而修綱目盖倣吾夫子
 春秋之法也其事固因歴代之所紀載而所以定其
 是非以垂鑑戒者亦何莫而非堯舜禹湯文武之道
[002-45b]
 乎讀史而不從事於斯則雖貫穿今古而無或遺則
 亦不免為玩物喪志其於脩己治人之道亦奚補哉
 仲昭承乏提督江西學政因為學者定讀書之法其
 於諸史則欲其熟觀綱目以端其本顧書坊刻板歳
 久刓缺而其所附考證考異及集覽正誤三編俱類
 刻於各卷之後殊不便於覽觀又元儒廬陵劉友益
 所著書法一編甚有功於朱子提要之旨建安馮智
 舒所集質實一帙尤有功於王氏輿地之詳舊皆未
[002-46a]
 嘗附載於篇也仲昭每欲重新繕寫而取上五編之
 言各附入本條之下刻梓以詔學者第患其工費頗
 夥非獨力所能辦耳一日以語同寅婺源汪君從仁
 君慨然曰是書重刻於世道不為無補當相成之遂
 募書人繕寫成帙請撫州儒士黎喆吳錡鄧傑等精
 加校讐以正訛繆復相與規措其工費方將登梓而
 君以賀聖夀入京仲昭亦以職務行部俱弗獲督其
 成遂付南昌滑守浩同守張汝舟俾募工刻焉盖經
[002-46b]
 始於𢎞治癸丑之春至是凡四閱歳而工告畢因識
 其顛末以見仲昭及汪君所以重刻是書之意云𢎞
 治丙辰閏三月甲戌後學莆陽黄仲昭書
[002-47a]
  編集諸儒姓氏
   尹氏起莘宋遂昌人隠居不仕學問該洽嘗/著資治通鑑綱目發明五十九卷行世
   劉氏友益宋末永新人宋亡卜築萬山間杜門/讀書不與世接著通鑑綱目書法五十卷
     研精覃思歴三十年而後成元揭傒斯稱/之曰百世之下先生此心先生不作山髙
     水/深
   汪氏克寬元祁門人少穎敏力學元舉于鄉不/第遂隠居教授鄰郡學者皆宗師之號環
     谷先生所著有春/秋纂疏綱目考異
   王氏幼學元望江人篤志力學嘗讀朱子通鑑/綱目苦其援引幽邃句讀疑難乃博採經
[002-47b]
     𫝊著為綱目集/覽以便學者
   徐氏昭文元上虞人自敘考證文云至正己亥/中秋作考之大明一統志失其名氏姑闕
     之以俟知/者補云
   陳氏名濟永樂間武進人博學強記六經子史/無不究竟時稱為兩脚書廚永樂初以布
     衣召修永樂大典為總裁書成授右春坊/右贊善所著有詩𫝊通證書𫝊補元史舉
     要通鑑綱目集覽/正誤思齋集等書
   馮氏智舒成化初建安人自序質實文乃成化/元年春也考之大明一統志未及採入姑
     闕之以/俟後補
[002-48a]
    謹按綱目編集諸家所著宋儒尹氏發明劉
     氏書法二書最為謹嚴精當深能有得於
     朱子之志者也元儒汪氏考異王氏集覽
     二書亦為詳備誠有功於朱子之書者也
     然於徐氏考證一書其自敘書文則云至
     正己亥中秋所作考之大明一統志則失
     其名氏而廬陵楊文貞公敘文亦嘗及之
     其為裨補是書可知已逮至我國朝毘陵
[002-48b]
     陳氏集覽正誤一書考據有理真集覽之
     忠臣也徵之一統志既已備載其事跡而
     楊文貞公亦謂其有助於綱目者也又如
     馮氏質實一書廼成化元年所著亦便學
     者觀覽莆田未齋黄先生盖亦有取焉第
     志未及採入而有俟云時正徳八年癸酉
     秋七月朔欽差福建提督學政副使姚有
     麟委官福州府侯官縣儒學署教諭事舉
[002-49a]
      人海陽劉繼善宗一甫校正謹識
 
 
 
 
 
 
 
[002-49b]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卷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