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42 金石文考略-清-李光暎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文攷畧卷八
             嘉興李光暎撰
集王右軍書聖教序記
 此碑為百代書法模楷今時尤重&KR1213者無虛日風骨
 鋩鎩俱無存者形似耳然其筆法隠然可尋余曽見
 舊&KR1213十數本獨長安一田生本為善今已為按察僉
 事劉公餘澤索去餘皆不及也余所收本乃二十年
[008-1b]
 前物較之今&KR1213猶勝真可寳惜石墨鐫華/
 書苑云唐文皇製聖教序時都城諸釋諉𢎞福寺懷
 仁集右軍行書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跡咸萃其中
 今觀碑中字與右軍遺帖所有者纎微克肖書苑之
 說信然然近世翰林侍書軰多學此碑學弗能至了
 無髙韻因是目其書為院體由唐呉通微昆弟已有
 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絶少然學弗至者自俗耳
 碑中字未嘗俗也非深於書者不足以語此政和四
[008-2a]
 年四月長睿書東觀餘論/
 聖教序雖沙門懷仁所集書然從髙宗内府借右軍
 行筆摹出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
 翼也余平生所見凡數十百本無踰於此者其波拂
 鈎磔處與真跡無兩當是唐時&KR1213本耳去歳嘉平臘
 得此本今年伏中復得定武蘭亭為自快自賞者久
 之窮措大餘生一何多幸耶
 聖教序未裂本予往往得之多為人乞去而留其頗
[008-2b]
 佳者此亦其一也懷仁既善書又從文皇借得真跡
 摹出以故雖不無偏旁輳合而不失意他集右軍書
 者未盡爾也二條古今法書苑載王世貞說/
 世之所以重藏序非重懷仁也以右軍之精神在也
 右軍之精神一寄於石而懷仁即可以為世寳則夫
 古&KR1213之全者一筆一畫右軍之遺意與懷仁寤寐追
 維之極思一舉而收之豈非千古之尤物學此道者
 所當以頂踵奉之者哉墨林快事/
[008-3a]
 懷仁真跡在余家一紀餘未嘗展觀今乃臨石本政
 如漢元殺毛延夀
 每以懷仁聖教序書有蹊徑不甚臨仿欲用虞永興
 法為之方於碑刻習氣有異此冊亦其一也苦不能
 竟耳
 古人摹書用硬黄自運用絹素此卷首有宋徽宗金
 書縹字與内景經同一黄素知為懷仁一筆自書無
 疑書苑所云雜取碑字右軍劇迹咸萃其中非也黄
[008-3b]
 長&KR0790書家董狐亦以書苑為據恨其不見真跡輒随
 人言下轉耳
 此書視陜碑特為姿媚唐時稱為小王書若非懷仁
 自運即不當命之小王也吾家有宋舍利塔碑云習
 右軍書集之為習正合余因此自信有㑹四條容臺/集
 集右軍書聖教序心經予前後閲數十本獨此舊&KR1213
 本不失筆意最佳耳此序為唐文皇記為髙宗作今
 以冠藏經盖敘記僧𤣥奘求法事也始奘於武徳末
[008-4a]
 乞往西佛地取經不許乃私從一賈胡闌出邊亡何
 胡棄之去幾死獨身越五烽謁髙昌王傳致西突厥
 可汗歴十餘國而抵鳩摩從胡僧戒賢習大乗論譯
 經語又之中天天竺戒日王所說法積十八年而以
 二象䭾夾經像還至涼州上聞手詔飛騎迎之令安
 夏阿蘭若譯經行世而父子相率為序記侈大之噫
 彼髙宗者固耳豈文皇之雄畧豪氣而遂衰沮不振
 至此耶彼其志得而無所事事意惓而感慨係之不
[008-4b]
 之於長生則之於因果無足怪也奘既托之文皇懷
 仁又託之右軍以不朽其業即令達磨師見之不滿
 一笑耳右軍真跡固多第自禊帖外不應行法大小
 匀整乃爾且梵字多所不備其小小展縮偏傍輳合
 所不免也
 聖教序書法為百代模楷病之者第謂其結體無别
 搆偏傍多假借盖集書不得不爾仲蔚謂出文皇手
 又經于志寧等潤色不無失真是不知咸亨中沙門
[008-5a]
 懷仁模集勒石而心經末有志寧等潤色題字盖𤣥
 奘方於洛中總譯西域所齎經藏以志寧等領其事
 故云爾唐世宰相有兼譯經潤文使者即其職也凡
 唐藏經卷尾皆有諸公名姓此何與於書而仲蔚乃
 以是病之陋一至此乎展冊為之失笑二條弇州山/人稿
 王𢎞撰曰序中如金容掩色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中
 無色諸色字於草法合至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無色聲香味觸法諸色字乃包字集書者誤以
[008-5b]
 此作色耳觀天地苞乎隂陽苞字下體文抱風雲之
 潤抱字右邊自見而昔無言及之者金石文字記/
 懷仁聖教序乃集右軍書宋人極薄之呼為院體院
 中人習以書誥勅士大夫不學也趙子固云其中逸
 筆不知懷仁從何處取入使人未學他書先學此殊
 為可惡子固深於書學者故其言如此至近時乃大
 不然視此帖不斷本如懷寳收藏家學與不學俱購
 求一本以侈人而秦中士夫為甚有著金石史者謂
[008-6a]
 聖教序較定武蘭亭相絶千里可為噴飯真所謂夜
 郎王不知漢大彼或未見真定武耳蘭亭是右軍第
 一妙跡定武是蘭亭第一妙本不特此也即宋所臨
 諸本無不各具一風格陸子淵所謂原本既髙得其
 一枝半節無不善者人能學一分即得一分之力無
 不卓然大雅惟一學聖教序則渾身板俗即唐人呉
 通微號能書者亦受此累况其他乎黄長睿云學勿
 能至自俗碑字未嘗俗夫碑字不俗何以學之輒俗
[008-6b]
 使學蘭亭者有是乎長睿深於書學者失言矣余初
 得一不斷本繼於故内復得此本更完好字法纎毫
 畢具盖唐搨也秦人王文含見之歎不釋手銷夏記/
 按董文敏容臺别集云云聖教序是懷仁書矣懷仁
 既奉勑書宜云僧懷仁奉勑書何駕名右軍若奉勑
 集右軍書又不得自書文敏言懷仁真跡在其家恐
 未必是真跡即使是真跡當是懷仁集書之後另書
 豈可據此疑集書原本耶沈文恪跋所臨蘭亭後序
[008-7a]
 云古人集字之工如出一手他帖不多見唯聖教序
 及此序耳董宗伯謂懷仁乃右軍後裔習其祖之筆
 法流傳既久遂以習為集不知何所攷據則文敏所
 言懷仁真跡文恪亦不以此為據也光暎識/
慈恩寺鴈墖褚河南書聖教序記
 褚河南書本學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疎瘦勁鍊又
 似西漢往往不減銅筩等書故非後世所能及也昔
 逸少所受書法有謂多骨㣲肉者筋書多肉㣲骨者
[008-7b]
 墨猪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河南豈所謂瘦
 硬通神者耶廣川書䟦/
 此以序與記分刻二碑於慈恩寺墖下分東西兩龕
 置之風雨與童牧俱不能及是以能乆而不毁書法
 遒健然用筆輕細後署永徽四年書似不及同州本
 石墨鐫華/
 此長安本也筆法老幹簡勁有不可屈之色而形態
 朴野似以貧賤驕人者可敬而不可狎造其妙可以
[008-8a]
 髙揖貴人而學之未至覺粗直可憎盖喜甘惡苦所
 從来矣墨林快事/
 三藏聖教序世傳二本予嘗評之以為王書如千狐
 聚裘痕跡俱無褚書如孤蠶吐絲文章具在然今藏
 書之家右軍之刻多有而中書之搨僅見簡翁此帙
 紙墨兩精原溥可以保矣蒼潤軒帖跋/
 趙崡曰據張茂中游城南記云寺廢毁殆盡惟一墖
 儼然則今寺亦非唐剙而墖自宋熈寧火後不可登
[008-8b]
 萬厯甲辰重加脩飾施梯始得至其顛求記所謂唐
 人墨跡孟郊舒元輿之類皆不可得塔下四門以石
 為桄桄上唐畫佛像精絶為游人刻名侵蝕可恨東
 西兩龕褚遂良書聖教序記尚完好而唐人題名碑
 刻無一存者問之僧云墖前元有碑亭乙卯地震墖
 頂墜壓為數段今亡矣金石文字記/
 長安慈恩寺有河南所書聖教序記分為二碑嵌鴈
 墖門東西兩傍最完好序云永徽四年十月十五日
[008-9a]
 建中書令臣褚遂良書記云永徽四年癸丑十二月
 十日建尚書右僕射上柱國河南郡開國公臣褚遂
 良書此是同州召還後筆稱臣者以御製文非奉勑
 書也銷夏記/
同州褚河南書聖教序記
 余舊藏褚登善聖教序記婉媚遒逸波拂處虬健如
 鉄線盖善本也後陜省致一紙輕弱不足言或以為
 翻刻或以為有二本第俱有可疑者舊藏本稱龍朔
[008-9b]
 三年建按遂良以永徽六年貶潭州顯慶二年徙桂
 州未㡬貶愛州歳餘卒盖未嘗生及龍朔也豈遂良
 嘗書之至是始摹搨上石耶陜省本則云永徽四年
 中書令臣褚遂良書攷之本傳宰相表遂良貞觀末
 為中書令後罷永徽三年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
 三品四年進尚書左僕射疑皆後人附益之耳弇州/
 山人稿/
 此以序記并書一碑在同州遒逸婉媚波拂處虬健
[008-10a]
 如鉄線後署龍朔三年書似勝慈恩本
 聖教二碑王元美攷年代官品以為不合署名處疑
 皆後人附益良是但元美未嘗至闗中遂不知二碑
 所在耳余又按玉海太宗製聖教序髙宗為太子又
 述記并勒置慈恩寺浮圖永徽四年十月褚遂良書
 則大墖本似是真跡而同州本反勝何也二條石墨/鐫華
 按舊唐書褚遂良傳永徽元年出為同州刺史三年
 徵拜吏部尚書顯慶三年卒於愛州至龍朔三年則
[008-10b]
 遂良之亡已五年矣恐是後人追刻也王𢎞撰曰碑
 後有大唐褚遂良書在同州倅㕔十字當是後人補
 書其書法亦㣲不類金石文字記/
 同州河南所書聖教序記與慈恩寺大小畧同而同
 州饒骨慈恩饒韻如出兩手而同州尤有墜石驚雷
 之勢後云龍朔三年癸亥六月卄三日建大唐褚遂
 良書在同州倅㕔按公永徽元年庚戌出為同州刺
 史三年還朝六年貶潭州顯慶二年貶愛州三年戊
[008-11a]
 午卒於貶所至龍朔癸亥卒巳六年盖非手書上石
 者公殁同人不勝桐鄉之思復摹刻官所寔記所建
 歳月初不計其存亡其兩地字跡不同者摹手異耳
 銷夏記/
 此碑書龍朔三年是時褚公亡已五年矣似屬可疑
 按雁墖二碑皆稱臣某此碑直書姓名而不稱臣王
 弇州所云褚公嘗書之其後模勒上石者容或有之
 銷夏記金石文字記皆擬為追刻誠是余於雁塔同
[008-11b]
 州二刻之外又得一本年月同雁塔本而字法不同
 碑已有斷蝕處不知此碑在何所諸評論者皆不之
 及焉蒼潤軒帖跋論褚公真書聖教之後又一條云
 褚公行書聖教序碑立於懷仁集右軍書時盖是咸
 亨三年然則褚公聖教序實有四本又金石録載有
 王行滿正書聖教序并記在顯慶二年余亦收得一
 本光暎識/
王居士磚墖銘
[008-12a]
 上官靈芝撰 敬容正書 顯慶三年十月 近出
 南山楩梓谷土中金石文字記/
騎都尉李文墓志
 碑曰公諱文而不言其姓盖石斷而亡其半爾文休
 承題其㡨曰李將軍碑攷唐書及集古録金石録碑
 目皆無李姓名文者人無可紀史不悉載天下碑闕
 至多歐趙不能兼收理或有之第碑又曰夫人李氏
 禮不娶同姓則文似非李也唐初功臣率多賜姓而
[008-12b]
 碑敘官閥有曰開國承祉得非先娶李而後亦賜姓
 者與休承素稱博洽且不輕妄余是以疑之金石評/攷
 同里曹生仲經嗜金石文手拓同州李君碑示余紙
 墨精善對之眼明碑未詳書者姓氏觀其峻利秀逸
 非王知敬殷仲容不能造詣及此李君諱文字緯東
 漢以後字必以兩字稱一字者罕矣載於唐書房𤣥
 齡字喬顔師古字籕李衆字師李琇字琇張巡字巡
 郭曜字曜宇文審字審李恢字祚李條字堅竇思仁
[008-13a]
 字恕張義方字儀此外不多見也曝書亭集/
太宗文皇哀冊
 正書 褚遂良撰并書
 哀冊褚固宜有書乃字法太穉而冶雖河南降格而
 為之亦不至是後人臨仿不可知要不可據以為登
 善之正果也墨林快事/
 褚河南書哀冊刻於呉江史氏余疑為米南宫所臨
 以其時出米老脚手故也又常獲觀褚書枯樹賦兒
[008-13b]
 寛賛真跡與此體不類且小米跋尾盖其晚年語意
 實有未盡必求售者剪棄後語以冐褚名而希厚價
 爾觀陳子㣲跋惟南宫知之以下數語可見金石評/攷
 天台詹君國器嗜古如嗜利近於汴梁市中購得褚
 登善所纂唐太宗哀冊文一卷舊嘗藏相臺岳珂倦
 翁家後有北燕喬簣成所題定為唐人書詹君既自
 識其左復請濓一言之濓聞唐故事哀冊國之大典
 也非職載筆至司鈞衡者不敢為之登善自貞觀二
[008-14a]
 十二年九月己亥為中書令二十三年三月丁卯太
 宗不豫四月己亥幸翠㣲宫五月己巳崩於含風殿
 庚午奉大行御馬還京師當是時登善秉政中書緝
 熈帝載者已九月哀冊必屬之盖無疑也此卷當為
 命稿之第二故於二十三年下闕歳次己酉五月甲
 辰八字嗣皇帝下不書治字家傳縉雲下無髙祖配
 天一人有慶八字遡悲風於長下闕術字然特其闕
 文耳徵之大詔令蘿圗琬琰集文粹文苑諸書其改
[008-14b]
 又各有同異殆不能悉數也濓竊按正史雜史咸謂
 太宗以八月庚寅日葬與大詔令等書並同庚寅則
 八月之十八也今獨云庚子則是月之二十八日不
 知何以有一旬之差將史誤耶或稿本之筆訛也嗣
 皇帝之名不書懼僣也其理固當太宗之崩既書二
 十六日己巳矣年月甲子初何足隠諱而懸空之耶
 尤有不可得而曉者相去七百餘載其事不可臆度
 未可以遽言也若論字畫當為登善所書登善初師
[008-15a]
 虞世南晚入右軍之室故唐之能正書者僅二十八
 人而登善居三四之間此卷温潤似虞其結體則多
 法右軍世之人徒見登善所書或與薛稷類者遂疑
 之殊不知先哲有兼人之才而其作字初不拘一體
 張顛善草書至其小楷極端謹有法傳其學者惟顔
 真卿得之爾觀登善者宜以是求之簣成雖號能覽
 古其言似不足徵也國器尚永寶之翰林學士金華
 宋濓題潜溪集/
[008-15b]
 褚河南書太宗哀冊文舊得之先友登州教授郭敬
 守先生書家論古名賢遺跡河南傳世之佳者三龕
 碑兒寛賛及此帖耳三龕碑未得見嘗見㑹稽鄧宗
 經有兒寛賛墨跡真妙絶此帖亦今世所罕見者余
 家諸帖此當為冠東里續集/
 晉宋間人以風度相髙故其書如雅人勝士瀟灑醖
 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態自覺有出塵意陵夷至于中
 唐法度森然大備而怒張挺勃之氣亦已露矣唐初
[008-16a]
 諸賢去古未逺故猶有晉宋遺風觀褚公所書哀冊
 豈後人所可髣髴哉古人所為常使意勝於法而後世
 常法勝於意意難識而法易知顔柳之書余一見即
 知其美此書八九年中凡三見矣今始識其用意之
 妙正猶有道君子泊然内運非乆與之居不足知其
 所藴也遜志齋集/
兒寛賛
 褚書本和易妍美聖教記序可見已縁中有紛披老
[008-16b]
 筆人遂目以枯澁而譌傳之深可惋歎此賛用意細
 貼運筆輕活而一種老成尤自不可及盖褚書中之
 最合作者墨林快事/
枯樹賦
 晉賢之後字之琤琤成名者褚枯樹其一也屢經翻
 摹精神如在况以元美先生付之良工固已足滿海
 内之志矣呉興益之以圗早安蛇足况繼之以臨能
 無虎皮集為一卷彌添河南之妍此不必容賛惟深
[008-17a]
 感於此賦之遇也墨林快事/
 枯樹賦故龍圖閣夀春魏公家傳云褚河南書其卷
 末題識止云貞觀四年為燕國公書而無書人姓名
 按徐浩書品云中宗時中書令宗楚客恩倖用事嘗
 賜二王真跡二十軸因製為十二屏以褚遂良枯樹
 賦為脚大㑹羣賢張以示之薛稷崔湜軰見之皆廢
 食歎息驗此賦河南書明矣然既用作屏而今本乃
 横卷豈非後之好事者重裝褙以便緘藏耶抑河南
[008-17b]
 書此賦自有别本耶不可復知也觀其筆力遒媚頗
 逼二王非河南不能為也而學者多云燕公于志寧
 也按志寧曾祖謹仕周開國封燕志寧貞觀末始襲
 祖封而此賦乃在未封前豈當時公卿自有封燕者
 而史失其傳耶或志寧嗣封當在前而書傳記之誤
 耶又不可得而詳也余愛玩其書因究其本末於後
 蘇魏公集/
 右枯樹賦世皆以夀春魏氏為真丹陽蘇丞相辨識
[008-18a]
 之墨帖既藏魏氏今所傳蘇丞相跋尾者亦模勒也
 至或以雍直所臨仿為魏本而系蘇跋其後余此本
 得之壻汶陽梁正夀正夀雅好筆墨且自精賞魏鄭
 公嘗云褚河南下筆遒勁甚得逸少體資此本皆蘭
 亭筆法識者寡云開封丁禹錫毗陵胡承之以勒石
 大野晁无咎記鷄肋集/
景龍觀鐘銘
 景龍觀者中宗所作景雲二年睿宗為之鑄鐘也正
[008-18b]
 書而稍兼篆𨽻竒偉可觀鐘今在西安府城鐘樓墨/林
 快事/
 睿宗景龍觀鐘銘楷書帶有𨽻篆然文弱如書生知
 其靡靡不振也且書各有體不得混如大小𨽻即楷
 也寫楷者亦惟用其法而不用其象故佳况楷豈可
 兼篆乎閲李仲璇孔廟碑忽楷忽分忽篆令人噴飯
 睿宗殆襲其跡耳銷夏記/
 景雲觀在脩業坊見宋次道長安志鐘銘睿宗景雲
[008-19a]
 二年所撰并書字體與順陵碑文畧似猶有八分遺
 意間雜篆法姿態横出妙品也由唐以来厯年既久
 當時古跡髙臺已傾曲池已平殘碑斷碣僅存千百
 之一而睿宗之書獨留至今無恙鐘虡不移亦事之
 希有者也曝書亭集/
 初唐人作字尚有八分遺意正書之中往往雜出篆
 體無論歐虞諸子即睿宗書亦如此猶之初唐律詩
 稍似古風平仄不盡穏順開元以後書法日盛而古
[008-19b]
 意遂亡遂以篆楷為必不相通分為兩部然而蚩之
 從㞢岊之从巴黎之从勿薛之从&KR0034虛之從㐀鼎之
 从析□益之从横□此見行於今代者而不察其為
 篆也詩篇書法日以圓熟而俗筆生焉亦世道升降
 之一端矣金石文字記/
菩薩戒本碑
 髙堅正書 大厯十三年
太宗廟碑
[008-20a]
 孫九鼎撰 天寶元年
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行書 李邕撰并書 在蒲城
 李北海翩翩自肆乍見不使人敬而乆乃愛之如蔣
 子文僥健好酒骨青竟為神也呉興習之加媚似猶
 未得其遒此雲麾將軍碑尤著者將軍名思訓畫品
 在神妙間碑辭絶不之及豈古人以藝為諱耶弇州/
 山人稿/
[008-20b]
 北海書逸而遒米元章謂其屈強生疎似為未當此
 碑是其得意者雖剥蝕過半而存者其鋩鎩凛然碑
 在蒲城楊用修謂已斷正徳中劉逺夫御史以銕束
 之又謂已亡朱秉器又謂良鄉亦有此碑蒲城者趙
 文敏臨書今蒲城碑尚在未斷無有銕束事且蒲城
 李思訓葬處北海真跡的非文敏所能良鄉本肥媚
 文敏書無疑楊朱二公未嘗至蒲城而朱公尤為瞽
 斷石墨鐫華/
[008-21a]
 李北海書法獨歩當時李陽氷評之為書中仙手趙
 子昂精心懇習遂亦獨歩於元故模榻日廣以至碑
 磷字削後為俗工懼其滅沒重加修治謂之洗碑典
 則由是蕩然矣金石評攷/
 此碑乆壞不但字之完者日少而畫亦日濶殆與李
 他碑經重拓者相類全非公瘦硬古真本色矣墨林/快事
 李思訓碑為北海最妙之跡今殘剥已甚余所收者
 止缺一二字宋以前&KR1213本為趙文敏故物其題簽乃
[008-21b]
 手書也北海有兩雲麾碑一李思訓一李秀官同姓
 又同思訓碑在陜西李秀碑在良鄉石墨鐫華以為
 一碑且以北碑為趙文敏所臨誤矣良鄉碑不知何
 時入都城宛平令掘地得六礎洗視之乃秀碑也建
 古墨齋貯之不知又何時移至少京兆署中止存二
 礎矣銷夏記/
雲麾將軍李秀碑 在良鄉
 右唐李秀碑李邕撰并書碑在幽州按明皇以天寳
[008-22a]
 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正月立而稱元載何哉
 金石録/
 李秀碑僅存二伯許字漫漶不可讀曾於海上顧氏
 得全本雄秀異常用其意書此論董思白書樂志論/跋
 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曰李秀字𤣥秀范陽人以功拜
 雲麾將軍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封遼西郡開國公
 開元四年卒葬范陽之福禄鄉此碑為靈昌郡太守
 李邕文并書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題額李北海
[008-22b]
 有兩雲麾碑一為李思訓碑在蒲城一為此碑其官
 同其姓同也趙子函秦人未見此碑其著石墨鐫華
 乃以為一碑又以此碑為趙子昂所臨誤矣碑不知
 何時入都城萬厯初宛平令李䕃署中掘地得六礎
 洗視乃此碑存者百八十餘字碑首存唐故雲三字
 因築室砌之壁間名曰古墨齋後移少京兆署中止
 二礎其四礎相傳萬厯末王京兆惟儉携之大梁金/石
 文字記/
[008-23a]
 黎民表古墨齋記云良鄉縣有雲麾將軍碑舊置官
 廨不知何時為校官裂為柱礎墨本遂不見於世近
 復修學舍更以新砥置而不用推之瓦礫中過者不
 睨也邵生正魁董生鳳元往經其地蹤跡之則古礎
 存焉規如銕鑑字尚未泐也以語宛平李侯于美侯
 喟然興歎寓書縣令輦致都下云云得此記乃知是
 碑入都之由在少京兆署中止二礎匪菴呉公涵/
 是官時求之不得後忽得於蔓草間珍重異常甃之
[008-23b]
 文信國祠壁盖以存官署中已經一失再失而遇好
 古若王某又或取之而去不若存是祠之得以無虞
 也呉公有記刻石光暎識/
李北海千字文
 首題云行書千字文末云開元十九年三月卄八日
 隴西李邕書
 北海此書固與岳麓雲麾相似而較不露筋骨法宻
 而神暇姿態殊勝趙松雪千字文似從此脱胎要之
[008-24a]
 松雪自行其本色不必合亦不能合也此碑不知置
 於何所存不存不可攷顧余所見記載碑刻諸書無
 一及此碑則此碑乆不存可以意斷矣光暎識/
少林寺戒壇銘
 李北海行楷書
 此書初於秀餐軒帖中見之似未盡北海筆法之妙
 既而得原碑本一帙有倦圃曹先生鑒賞印觀其筆
 法之妙無所不具難於形容許靈長先生跋云余見
[008-24b]
 北海書數十種用筆各異唯岳麓雲麾相似此帙世
 不概見出奇無窮抑先生晚年之筆與每作志傳皆
 手自勒石伏靈芝黄仙鶴皆寓言也許故書家善鑒
 别以此碑筆妙并信其手勒其推重此碑如此按金
 薤琳琅記戒壇碑其云三藏法師義淨製開元三年
 正月十五日立皆同碑本獨於書人則云南舘學生
 張傑又注缺字凡九不似碑本之無一缺字明是李
 張各有一碑矣獨不應立碑之同月日也是不可解
[008-25a]
 也弇州續稿云少林戒壇銘開元三年為學生張傑
 書當是時傑應尚少且不以書名而筆法老成乃爾
 又時未盡習帝書故猶有瘦勁意此條與金薤琳琅
 俱是作張碑跋不及李碑誠無足怪而嵩山志云張
 傑書天下金石志云張傑八分書俱言張而不及李
 豈於李碑皆未之見耶光暎識/
岳麓寺碑
 余友俞仲蔚為余言李北海岳麓寺碑勝雲麾余亟
[008-25b]
 購得之僅可讀耳其鈎磔波撇雖不能復尋覽其神
 情流放天真爛漫隠隠殘楮斷墨間猶足傾倒眉山
 呉興也題名稱前陳州刺史按邕謁上太山還獻詞
 賦上恱㑹有仇人發其賍者張説忌之下獄論死許
 昌男子孔璋救之得免謫尉遵化此其赴謫時道書
 也碑文頗庸陋又於杜拾遺集見其一詩穉語殆不
 可曉何以負干將莫邪稱於世耶米元章評其書如
 乍富小民屈强生疎此語殊未當書故佳小佻耳邕
[008-26a]
 以纎文獲名以虛名獲死以佳書獲訾皆所不虞者
 因附識之弇州山人稿/
 是碑筆勢雄健在雲麾之上刻字亦出公手蒼潤軒/
 帖跋/
 此碑俞仲蔚謂勝雲麾王元美謂殘楮斷墨猶足傾
 倒眉山呉興余初未之見一日游長安有書賈持一
 碑来售余知其為北海書亟伸之則岳麓寺碑也雖
 漫漶然筆意猶存亦不能勝雲麾差伯仲耳雲麾下
[008-26b]
 半已無字上半存者乃如新此碑雖首尾皆可讀而
 鈎磔波撇不復可尋當是石理有堅脆也石墨鐫華/
 岳麓碑雖已殘剥然其鋒頴尚凌厲不可一世北海
 竒人故所書爾爾昔俞仲蔚謂此碑勝雲麾必有所
 見也北海書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蘇米而稍襲其法
 又至趙文敏每作大字一意擬之北海諸碑皆手自
 鐫所云黄仙鶴伏靈芝無其人而託名也歐陽公云
 李邕書余始甚不好好之最晚譬猶結交其始也難
[008-27a]
 則其合也必乆全銷夏記/
娑羅樹碑
 娑羅樹碑是北海筆遒逸豐美而不傷佻卞當是合
 作書也弇州山人稿/
 北海得意之碑今有數種惟雲麾存其半其東林法
 華葉有道皆經再刻此亦淮上重翻者法華有其骨
 而此有其色皆足稱尊藝苑大抵李法專以力勝一
 筆一畫如純剛貞玉壯士不能屈利刄不能入一切
[008-27b]
 竒怪斜傾一二游戲在公原不自以為佳後世之子
 雲自有其目寧有為其所欺而景仰之者况以為法
 乎墨林快事/
 今重刻在淮安府張弨曰其末曰一歸可門可門者
 何門也攷説文誰何之何本單作可其从人者則為
 儋何之何易何校滅耳詩何蓑何笠爾雅何鼓謂之
 牽牛是也後借為誰何之何更以擔荷為儋何字字
 日繁而忘其本此文以可為何可見開元時文字尚
[008-28a]
 存古法金石文字記/
北岳府君碑
 行書 韋虛心撰 陳懷志書 開元九年 今在
 開陽縣北岳廟中金石文字記/
 陳懷志此碑在李北海雲麾之下法華之上葢以其
 筋骨有餘而丰度微澁爾蒼潤軒帖跋/
伯夷叔齊二公碑
 八分書 梁昇卿撰并書 開元十三年 今在蒲
[008-28b]
 州首陽山二貞廟中其文書於碑之兩面其側有後
 唐同光元年䕶國軍節度押衙丁約建立廟宇題字
 金石文字記/
道安禪師碑
 行書 宋儋撰并書 開元十五年 今在嵩山㑹
 善寺廢戒壇前中斷
 宋儋字藏諸廣平人髙尚不仕户部侍郎宇文融薦
 為秘書省校書郎字作鍾體而側戾放縱迹不副名
[008-29a]
 開元中舉塲中後軰多師之述書賦志/
 宋儋筆墨精勁子瞻嘗云其人不解此狡獪書便不
 足觀如儋書畫不可棄也黄山谷集/
 右道安禪師碑宋儋譔并書在戒壇寺西南按志載
 傅梅云道安禪師碑廣平宋儋撰并書文尚可讀字
 遒勁多骨而風致超逸出李北海上末云建墖僧破
 竈下損一字袁中郎謂為神僧破竈墮余細辨損處
 下從木不似墮字豈嵩山有兩稱破竈者乎可疑也
[008-29b]
 余謂此書雖有風致然用筆傾側殊遜北海書史評
 儋書如寒鴉棲木平沙走兔是為似之耳至淳化閣
 帖誤列儋書於秦程邈之後絶勝於此而黄山谷亦
 稱儋書筆墨精勁又稱儋書姿媚尤宜於簡扎惜不
 多見則固當時名筆也今碑已於萬厯時雷轟為兩
 截為土所瘞踰二尺許掘地得之文甚糢糊不可讀
 葉井叔嵩山石刻記/
敬節法師墖銘
[008-30a]
 正書 開元十七年 今在西安杜永村金石文字/記
李承嗣造佛像賛
 正書 長安三年金石文字記/
中岳潘尊師碑
 八分書 王適纂 司馬承禎書 聖厯二年 今
 在嵩山老君洞南題云弟子中巖道士㺇馬□□書
 按唐書隠逸傳司馬承禎字子微事潘師正傳辟榖
 導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隠居正一法逮
[008-30b]
 而四世矣則此碑稱弟子者司馬承禎也廣韻㺇亦
 司字老君洞即唐之逍遥谷潘師正傳云居逍遥谷
 髙宗詔即其廬作崇唐觀及營奉天宫又勅直逍遥
 谷作門曰仙遊曰尋真金石文字記/
髙延貴造佛像賛
 正書 長安三年金石文字記/
王徵君口授銘碑
 正書 弟紹宗甄録并書 垂拱二年 今在嵩山
[008-31a]
 老君洞南徵君即王𤣥宗也金石文字記/
 
 
 
 
 
 
 
[008-31b]
 
 
 
 
 
 
 
 金石文攷畧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