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42 金石文考略-清-李光暎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文考略卷五
             嘉興李光暎撰
後魏孝文皇帝弔殷比干墓文
 右後魏孝文弔比干文其首已殘闕惟元載字可識
 其下云歲御次乎閹茂望舒㑹於星紀十有四日日
 惟甲申按爾雅云歲在戌曰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
 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
[005-1b]
 十一月甲申經於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
 歲甲戌其說皆合其未嘗改元而稱元載者孝文以
 是歲遷都洛陽盖以遷都之歲言之也金石録/
 今在汲縣北十五里比干墓上魏書劉芳傳高祖遷
 雒路由朝歌見殷比干墓愴然悼懐為文以弔之芳
 為注解表上之即此文也
 此碑字多别搆如蔑為薎蔽為&KR0034菊為葬實為&KR0034
 子為萁子往為住厥為&KR0146邅為亶顛為&KR0034辛為亲因
[005-2a]
 為囙桴為□翺為&KR0008曵為电芙蓉為&KR0008容葩為&KR0034
 揺為&KR1934䬙慮為&KR0008螭為蠄裔為裔帶為□訢為&KR0008
 為&KR0008瀏為溜俯為府闔為&KR0146騶虞為□&KR0008隨為&KR0146
 為轡吸為歙闚為&KR0146睇為&KR0008不可勝記顔氏家訓言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
 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
 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雲改易字體邵陵王
 頗行偽字前上為草能旁作長之類是也朝野翕然
[005-2b]
 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爾後墳籍略不可看
 北朝䘮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
 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
 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徧滿經傳今觀此碑
 則知别體之興自是當時風氣而孝文之世即已如
 此不待䘮亂之餘也江式表云皇魏承百王之季世
 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錯謬𨽻體失真俗學鄙習復
 加虚巧談辨之士又以意說炫惑於時難以釐改後
[005-3a]
 周書趙文深傳太祖以𨽻書紕繆命文深與黎景熈
 沈遐等依說文及字林刋定六體成一萬餘言於世
 盖文字之不同而人心之好異莫甚於魏齊周隋之
 世别體之字莫多於此碑雜體之書莫過于李仲璇
 而後之君子旋覺其謬自唐時國子監置書學博士
 立說文石經字林之學而顔元孫作干禄字書張參
 作五經文字唐𤣥度作九經字様天下之文始漸歸
 於一矣顧以此碑出於千歲之逺而與孔壁之文蘭
[005-3b]
 臺之典同什襲而寳之豈不可笑也哉雖然此碑不
 傳則唐人正字之功不得而著乎千載也存之以示
 後人使知趣舎云爾金石文字記/
後魏太公望表
 汲縣古朝歌地相傳師尚父舊居也遺碑一表一表
 在縣治西南隅晉武帝太康十年三月尚父裔孫盧
 无忌來為汲令刻石在縣西北三十里廟中北魏孝
 静帝武定八年四月立石司農卿穆子容正書曝書/
[005-4a]
 亭集/
 水經注曰縣故汲郡治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濬急
 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今其文曰般溪
 之山明靈所託般即磻之異文也
 水經注又言縣民故㑹稽太守任宣白令崔瑗曰太
 公生於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今臨此國宜正
 其位以明尊祖之義遂立壇祀又言城北三十里有
 太公泉泉上有太公廟晉太康中范陽盧無忌為汲
[005-4b]
 令立碑於其上此碑是無忌所立無字作无而自稱
 為太公之裔孫然則崔盧二姓皆出太公其後人之
 門第可謂盛矣
 表云其紀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盖夀百一十
 餘歲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謂尚書顧命稱齊侯吕伋
 則成王之末伋已嗣太公為齊侯以太公為康王時
 卒者非矣開寳中詔修先代帝王祠廟而以鬻熊配
 文王召公配武王周公康叔配成王太公畢公配康
[005-5a]
 王盖因此碑而誤三條金石文字記/
後魏脩孔子廟碑
 李仲璇為兖州都督脩孔廟建碑事在興和三年史
 官稱之是時高歡與宇文泰方確鬬關洛而東魏又
 當遷都之際仲璇乃能改脩孔廟崇尚文儒賢矣碑
 正書時作篆筆間以分𨽻形容竒怪攷古書法大小
 篆謂之篆東漢諸碑减篆筆有批法者謂之𨽻以篆
 筆作𨽻書謂之八分亦謂之𨽻正書謂之今𨽻亦謂
[005-5b]
 之楷然則如此碑篆耶分耶古今𨽻耶石墨鐫華/
 右曲阜縣脩孔子廟碑兖州刺史李仲璇撰文并書
 孝靜帝興和三年十二月立石杏壇之下碑尚完好
 雜大小篆分𨽻於正書中盖自太武始光間初造新
 字千餘頒之逺邇以為楷式一時風尚乖别此江著
 作式所云世易風移文字改變俗學鄙習炫惑於時
 者也曩觀太原風峪高齊時鐫石柱佛經亦多類是
 斯亦穿鑿失倫矣仲璇魏書有傳自兖州還除將作
[005-6a]
 大匠卒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曝書亭/集
 魏書李仲璇傳除車騎大將軍兖州刺史仲璇以孔
 子廟墻頗有頽毁遂脩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
 中有篆有分有𨽻有草雜亂無倫而或者以為竒然
 則作詩者亦當一句騷一句漢魏一句選一句律而
 後為竒也此愚之所不解也引禮記梁木其摧作良
 木尤誤金石文字記/
後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碑
[005-6b]
 猛龍為魯郡太守郡人立碑而頌之正書虬健已開
 歐虞之門户碑首正書大字十二尤險勁又蘭臺之所
 自出也猛龍不見史冊據碑諱猛龍字神&KR0146而金石
 録有劉乾碑諱乾字天魏人名字如此亦異矣石墨/鐫華
 右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碑建自正光三年其得列孔
 林者以當日有興起學校之功也吾於是乎有感孔
 子之道若日月然萬物宜無不向照乃或叛而之佛
 老何與盖誅賞者治世之權聖人者是非所從出也
[005-7a]
 春秋之作所以誅亂臣賊子者至矣天下之人非者
 常多是者常少懼無逃於聖人之誅獨佛老以無所
 可否之言暢其清浄寂滅之旨為恒情所樂聞而聖
 人者亂世之所惡也元魏之俗事佛尤甚斬山以為
 窟範金以為像九層之臺萬金之液竭民力事之及
 其既成靡不刋石勒銘以紀功徳斯時也又安知聖
 人之道哉猛龍為西平武公軌八世孫方晉之朝士
 崇尚莊老獨武公在涼州徴胄子五百人立學校春
[005-7b]
 秋行鄉射禮而猛龍克循祖父之教脩聖人之學於
 舉世不為之時使講習之音再聞於闕里噫可傳也
 余留大同問拓㧞氏故都觀所鑿佛宫穹碑巨碣已
 無存者而斯碑在孔氏之庭歴千年不壊雖更歴千
 年知莫有徙而去之者此余所為感也嗚呼為政之
 君子可以知所務矣曝書亭集/
 漢魏碑多𨽻書此獨楷書而筆法古勁酷似鍾太傅
 非後代可及姓名不可攷矣書法高古中復有秀逸
[005-8a]
 之致為後來楷字之祖碑雖糢糊細翫神理猶可因
 畫沙而知錐之銳也魏儒魚䟦/
後魏温泉頌
 正書 今在臨潼縣
北齊磨崖報徳碑
 天保六年釋仙書
北齊平定州磨崖碣
 皇建三年
[005-8b]
北齊少林寺碑
 正書 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與相里寺碑製略
 同書法甚劣齋作□金石文字記/
北周豆盧恩碑
 史恩附兄寧傳曰永恩今據碑盖以字行耳碑稱保
 定二年贈柱國大將軍涪陵郡公史稱贈少保幽冀
 等五州諸軍事幽州刺史諡曰敬似當以碑為正碑
 在咸陽恩墓前𨽻書令尹王公家瑞求得之余摹一
[005-9a]
 紙多不堪讀而王公所刻金石遺文尚存强半盖從
 碑下録之耳石墨鐫華/
 右周少保豆盧恩碑康熙歲戊子觀於稼堂潘氏書
 屋恩本前燕支庶姓慕容氏與兄同州刺史封楚國
 公贈太保寧先後立功碑云恩字永恩北史後周書
 俱缺其名止書其字永恩附見寧傳惜也後幅漫漶
 不能卒讀矣宇文建國用蘇綽盧辯輩議禮諡法不
 輕假人即宗子維藩弗隱惡德如晉公䕶曰蕩齊王
[005-9b]
 憲曰煬衛王直畢王賢曰刺趙王招曰僭陳王純曰
 惑越王盛曰野代王達曰奰紀王康曰厲而豆盧兄
 弟或易名以昭或易名以敬誠厚幸矣稼堂曰昭乎
 哉子之言也盍書之於是乎書曝書亭集/
北周西嶽華山神廟之碑
 八分書 万紐于瑾造 趙文淵書 天和二年
 碑在華隂縣西嶽廟中
 碑文万紐于瑾造趙文淵書按瑾唐瑾賜姓史稱其
[005-10a]
 著碑頌數十萬言此其一也而文辭殊無超㧞其稱
 趙文淵云雅有鍾王之筆筆勢可觀宇文泰時命文
 淵與黎季明等刋定六體嘗至江陵書景福寺碑梁
 主稱之又以題榜功増封邑除郡守後雖外任每須
 題榜輒復追之竇衆賦云文淵孝逸獨慕前蹤至師
 子敬如欲登龍有宋齊之面貌無孔薄之心胷然則
 文淵書在當時固自知名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書
 路寢等榜後也故官稱趙興郡守云碑字小變𨽻書
[005-10b]
 時兼篆籕正與仲璇孔廟碑同亦褚河南聖教歐陽
 蘭臺道因之所由出也江陵景福寺碑不知存否此
 則完好無一字磨泐固文淵之幸哉文淵史避唐祖
 諱作文深石墨鐫華/
 右周天和二年脩西嶽碑趙文淵𨽻書當南北分爭
 之時即此文章字畫足以見其景像此古人所以擬
 金石之刻猶人之面貌也然是碑好事家罕收簡翁
 能搜之淵泉其勿輕以示人哉蒼潤軒帖䟦/
[005-11a]
 其結銜曰使持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
 督司宗治内史臨淄縣開國公万紐于瑾造此文車
 騎大將軍儀三司縣伯大夫趙興郡守白石縣開國
 男南陽趙文淵字德本奉勅書余所見碑譔人書人列
 名者始此其隂為唐刻華嶽精享昭應之碑而左右
 旁各有題名别見於後
 万紐于瑾者唐瑾也後周書本傳時燕公于謹勛髙
 望重朝野所屬白文帝言瑾學行兼修願與之同姓
[005-11b]
 結為兄弟庶子孫承其餘論有益義方文帝歎異者
 久之賜瑾姓万紐于氏又云封姑臧縣子以平江陵
 功進爵為公而不言臨淄者史闕也李昶樂運傳並
 云臨淄公唐瑾
 又曰趙文深字徳本少學楷𨽻雅有鍾王之則筆勢
 可觀當時碑牓唯文深及冀儁而已太祖以𨽻書紕
 繆命文深與黎景熈沈遐等依說文及字林刋定六
 體成一萬餘言行於世及平江陵之後王褒入關貴
[005-12a]
 游等翕然並學褒書文深之書遂被遐棄文深慚恨
 形於言色後知好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
 轉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至於碑榜餘人猶莫逮
 王褒亦每推先之宫殿樓閣皆其蹟也其書歴官與
 此碑悉同其以淵為深者避唐諱耳
 又達奚武傳武之在同州也後周改華/州為同州時屬天旱髙
 祖勅武祀華岳岳廟舊在山下常所祈禱武謂僚屬
 曰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隂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絶
[005-12b]
 甘雨天子勞心百姓惶懼忝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
 同於衆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峯展誠尋其靈奥嶽
 既髙峻千仭壁立巖路嶮絶人跡罕通武年踰六十
 唯將數人攀藤援枝然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
 姓懇誠晚不得還即於嶽上藉茅而宿夢見一白衣
 人來執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驚覺益用祗
 肅至旦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逺近霑洽髙祖聞之璽
 書勞武賜雜綵百匹按武以保定三年出為同州刺
[005-13a]
 史天和三年轉太傅則此碑正其在州時立也四條/
 金石文字記/
攝山棲霞寺碑
 此碑江總纂韋霈書霈隋文/帝時人金陵六朝遺刻惟始興
 安成二碑在花林田中此雖陳時所立然初本燬於
 㑹昌後又重立而石復斷僧人契先再依古本寫之
 則今立於殿廡者是已碑内言明徴君初居此與度
 法師講經遂捨宅為寺繼而欲造無量夀佛未成而
[005-13b]
 沒子仲璋繼之又言朗法師在寺梁帝遣十僧受法
 又言蕭眕遁跡兹山死葬法師傍又言楚靳尚神受
 戒則今山頂有廟者是已但蕭公之墓都不可尋而
 遺刻益己剥盡則江總持所謂辭題翠琰字勒銀鈎
 賢於樂餌過客宜留者亦有時而泐耶蒼潤軒帖䟦/
 栖霞寺碑文及銘梁尚書江總持撰至宋沙門懐則
 始集右軍書勒之石亦聖教序遺法也結體極婉潤
 逼真第鈎捺處不得其行筆之妙耳總持江字佛弟
[005-14a]
 子阿難為總持第一故云祝京兆游栖霞詩所謂宋
 刻梁文江令字者是也總持平生好佞其佞佛亦爾
 已落綺語障中是何功徳哉弇州山人稿/
 正徳丙子余以應試始至南畿若清涼牛首靈谷雨
 花臺及聚寳門外諸勝處無不游而攝山則未一到
 嘉靖癸夘歲得交於雲浦盛君君雅有棲山之志寄
 余棲霞二大字圍竟五尺許妙甚然無書者姓名或
 是蔡君謨筆甲子之歲偶得棲霞寺碑乃陳韋霈書
[005-14b]
 後為宋僧懐則翻刻字畫全擬懐仁集右軍書體而
 篆額題刻云僧有朋暇日雨牕因手製成冊是歲乙
 丑九月霜降後三日謝湖老懶漫記於嘉趣堂珊瑚/網
 棲霞寺江令碑署名陳侍中尚書令宣惠將軍叅掌
 選事菩薩戒弟子江總持王阮亭尚書遊攝山記稱
 此碑書法弈弈不減聖教序又云江令名總史不稱
 以字行而此署總持豈後人重書筆誤耶余於康熈
 甲午寓棲霞寺數月遍覽諸石刻寺僧為余言江令
[005-15a]
 碑自王公稱之搨者甚衆固知名家鑒賞之足重也
 署字之疑自當從闕心齋筆記/
僧智永千字文
 有項元汴記
 又寳墨軒本有徐渭朱之蕃李待問曹溶孫承澤魏
 裔介張陛諸䟦
 智永傳其家逸少法無一筆不合此刻於大觀間精
 良可寳也南部新書永居長安西明寺冩千文八百
[005-15b]
 本但是律召調陽乃真跡盖草聖召字似吕故俗本
 誤作律吕調陽徐散騎亦誤為吕夫以閏餘對律召
 是其義也今本正作召字石墨鐫華/
 智永書圓勁古雅無一筆失度妙在於蔵鋒斂態耳
 余少時任尚書郎曽見絹本真跡於山隂董氏妙墨
 深入膚理滃鬱欲飛真神物也生時一字敵五萬今
 當不知何如耳弇州山人稿/
 智永嘗書千文八百本散在江南諸寺今尚有墨跡
[005-16a]
 存世宋大觀中薛氏以長安崔氏所蔵真跡刻石極
 其精善余所收乃當時舊搨不待騐律召及有方綱
 摹字而知其妙也董思白云智永為虞世南之師作
 永師書當思永興用筆乃不笨鈍作永興書當思永
 師用筆乃不板結
 智永千文在宋原有善本歐陽文忠所見本有後人
 妄補者遂去二百六十五字蔡君謨猶曰未能盡去
 豈歐陽公未見善本耶則薛氏之功大矣二條銷夏/記
[005-16b]
陳明府脩孔子廟碑
 陳明府名叔毅字子嚴陳宣帝子為曲阜令修孔子
 廟仲孝俊為文樹此碑碑書亦頗有漢魏分𨽻法而
 集古録金薤琳琅俱不載唯金石録有之且都元敬
 謂隋碑少傳自云嗜好垂三十年止得皇甫君龍蔵
 寺姚辯志江夏磚墖記四種皇甫碑唐刻以是觀之
 都才有三種余所收乃四碑并常醜奴誌李淵記為
 六而皇甫智永不在其中安得起元敬於九原而誇
[005-17a]
 示之石墨鐫華/
 觀此碑有五善焉隋帝平陳能内消猜忌外破形骸
 帝子王孫量才擢用一善也叔毅以宫掖昬脆知民
 社為何物而不卑小官效官盡職二善也富貴華靡
 未嘗問學而解宗孔氏祗䖍致俾與泮水靈光並永
 三善也曲阜北疆乃知崇隆亡陳之裔依依思舊四
 善也宇内雖平亂形已兆乃知浮慕文字華銘佳字
 彪炳翰林五善也世人鄙隋為閏位文為俗主而其
[005-17b]
 所注厝明主治世或莫及焉是宜好古者之時有取
 也八分雖小有致而醇雅之度已失十七反出唐諸
 分之下存之以備一代之製耳墨林快事/
安喜李使君碑
 奉天鄉人掘得此碑樹之上官村廟前余過觀&KR1213
 紙𨽻書亦自遒逸而碑頗完使君涼武王之後祖景
 超員外散騎侍郎父通逸使持莭東南道都督狄道
 縣開國子季父琰之出牧荆郡使君仕開府儀同三
[005-18a]
 司使持節卭州諸軍事卭州刺史安喜縣公開皇十
 六年卒十七年樹碑皆歴歴可讀而獨闕使君名按
 使君與唐同宗官亦不卑隋史無傳遂不可攷使君
 祖父季父獨琰之見魏書耳因知史官缺略如此類
 者不可勝計也石墨鐫華/
歴代三寳記
 費長房撰 和尚滿德立
龍蔵寺碑
[005-18b]
 正書 張公禮撰 開皇六年 碑在真定府龍興
 寺
 右齊開府長兼行叅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
 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州
 碑云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武衛將軍上開
 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恒州諸軍事恒府刺史鄂國公
 金城王孝僊奉勅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
 僊云世業重於金張器識逾於許郭然北齊周隋諸
[005-19a]
 史不見其父子名氏不詳何人也
 右隋龍蔵寺碑齊張公禮撰寺已廢此碑今在常山
 府署之門書字頗佳第不見其人姓名爾碑以隋開
 皇六年立而張公禮猶稱齊按周武帝建徳六年虜
 齊㓜主髙常齊遂滅後四年隋建開皇之號至六年
 齊滅盖十年矣公禮尚稱齊何也二條集古録/
 龍蔵寺即今真定府龍興寺碑尚存碑書遒勁亦是
 歐虞發源但碑立於開皇六年是時齊滅已久而張
[005-19b]
 公禮尚稱齊官何也又碑稱造寺者太師上柱國大
 威公之世子使持節左武衛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
 恒州諸軍事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僊史傳逸
 之遂無所攷石墨鐫華/
 右隋龍蔵寺碑齊張公禮撰而不著書人名氏集古
 録謂寺已廢碑在常山府署之門常山即今之真定
 余近以使事過之聞府治東二里龍興寺有古銅佛
 一軀崇七十二尺閣之覆者崇百有三十尺與太守
[005-20a]
 同年李君往游其間見殿前一古碑其趺已沒土中
 讀之乃公禮文盖寺在隋名龍蔵歐公謂寺廢寺碑
 在常山府署盖未嘗親歴其地故誤書耳金薤琳琅/
 真定府治東龍興寺隋龍蔵故址也寺剙於開皇六
 年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僊立石齊開府長兼
 行叅軍九門張公禮撰文恒州齊亡後入於周周又
 亡入於隋而公禮仍書齊官君子不忘其故國於稱
 名見之矣流傳宋太祖曽幸其地寺重建於乾德元
[005-20b]
 年龍興之額所由更也然歐陽子著集古録稱龍蔵
 寺已廢遺碑在常山府署之門則嘉祐間碑猶在寺
 外也今入門有殿殿北閣五層廣九楹崇十有三丈中
 奉觀世音像髙七丈三尺臂四十有二土人目為大
 佛寺碑亦具存而終南山釋道宣撰神州寺塔録鋪
 叙佛像顧不及焉何哉若夫隋之碑存於今者寡矣
 裝界而蔵諸也可曝書亭集/
 碑為隋開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僊立
[005-21a]
 而其末乃云齊開府長兼行㕘軍九門張公禮撰齊
 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猶書齊官盖君子之能不降其
 志而其時之人亦不以為非也其書踐阼為踐祚何
 人為河人伽藍為伽藍懐為壊五臺為吾臺則理之
 不可通者疑為後人模刻之誤又宋歐陽公集古録
 云龍蔵寺已廢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此嘉祐八
 年所書而龍蔵寺乃乾德元年建據文忠集録之日
 碑尚不在龍興此其徙置之由已不可問惟其大書齊
[005-21b]
 官則必非後人之所加也余攷顔之推仕歴周隋而其
 作家訓猶謂梁為本朝盖同此意其時南北分疆興亡
 迭代為之臣者雖不獲一節以終而心之所主見於
 稱名之際者固較然不易如此然則今人之不及古
 人者豈獨書法之陋文字之訛而已哉金石文字記/
 隋人龍蔵寺碑其書方整有致為初唐諸人先鋒可
 存也至碑立於開皇六年齊已久亡而張公禮猶稱
 齊官書者不以為嫌當時不以為禁此尚有古道尤
[005-22a]
 可紀也銷夏記/
皇甫君碑
 正書 于志寧撰 歐陽詢書 碑在西安府學
 金石録謂常得誕墓志又得此碑與北史及隋書叅
 攷以正史氏之謬又謂碑於墓志所述亦有不同墓
 志今不得見碑在陜西西安府學不甚缺壊盖歐書
 中之得意者也金薤琳琅/
 皇甫君名誕歿於隋而碑立於唐以子無逸貴也于
[005-22b]
 志寧撰歐陽詢書王元美謂比之信本他書尤為險
 勁是伊家蘭臺發源余謂其勁而不險特用筆之峻
 一變晉法耳可為楷法神品碑舊在鳴犢鎮今在西
 安府學戊子余君房督學作亭覆之丙申亭圯壓碑
 中斷碑故剥二十餘字至是又亡其五十餘字余所
 收乃未斷時&KR1213本深寳惜之石墨鐫華/
 率更書皇甫君碑比之諸帖尤為險勁是伊家蘭臺
 發源石刻在西安雖小苔剥差可誦耳皇甫君名誕
[005-23a]
 仕隋死於漢王諒之難者䘏典殊不薄後以子無逸
 貴於唐始克樹碑噫逝者有知能無麥秀之歎乎弇/
 州山人稿/
 九成宫銘主書家牛耳舊矣今石已經洗改不如此
 皇甫明公之碑在信本中最為妍潤所惜剥澷者多
 工匠不欲示人以闕節文就字遂不可讀余收逺&KR1213
 未裝之紙手自依行間而葺之其壊者存其空地倚
 其上下而承接之粗足見其大槩此石尚可為不完
[005-23b]
 中之完器也此石立於隋日乃公少年所書宜其文
 采之流麗而神情之暢適與其暮年老筆奉勅矜持
 者不同也况皇甫公以開業之元臣狥狂童之大難
 事可篤倫文應行逺又與一方之竒一夕一旦之娱
 者徑庭學古又當覽其全而甲乙之也墨林快事/
 右歐陽詢書醴泉銘與皇甫君碑詢本在隋末稱能
 書入唐為太宗寫九成宫愈翩翩自許然詢亦王魏
 之類也故誕因歐書留名至今而詢竟以筆扎䘮節
[005-24a]
 今二本並裝一函觀者因書法而愛名教可也蒼潤/
 軒/䟦/
 題曰隋柱國左光禄大夫𢎞義明公皇甫府君碑銜
 曰銀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國黎陽縣開
 國公于志寧製銀青光禄大夫歐陽詢書皇甫君以
 仁夀四年九月卒而不書立碑年月按舊唐書于志
 寧傳貞觀三年累遷中書侍郎太宗命貴臣殿内宴
 怪不見志寧或奏曰勅召三品以上志寧非三品所
[005-24b]
 以不來太宗特令預宴即加授散騎常侍行太子左
 庶子累封黎陽縣公則此碑貞觀初立也其不書年
 者不以隋臣而䝉唐號也
 隋字作隨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歐陽詢九成宫醴泉
 銘王知敬李衛公碑髙宗李英公碑天后順陵碑于
 敬之華陽觀王先生碑裴漼少陵寺碑皆然當日金
 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馬温公作通鑑以後始壹用
 隋字而水經注溳水東南逕隋縣西隨字作隋則知
[005-25a]
 此自古人省筆之字謂文帝始去辵而為隋者未必
 然也
 杜氏通典武徳九年六月太宗居春宫總萬機下令
 曰依禮二名不偏諱今具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
 世及民兩字不連讀者並不須諱避此碑中有世子
 及民部尚書字三條金石文字記/
 渤海公以險勁易王體故碑石照耀四裔大小皆合
 宜右軍世傳皆小楷霜寒帖稍展至筆陣圖則疑非
[005-25b]
 真再傳為千文為廟堂碑確守繩墨稍廣拓非歐不
 能余嘗評歐書化度第一皇甫碑與温恭公伯仲臨
 池積年必領其妙余㓜不學書酷喜蔵歴代金石覽
 此益重自棄之歎清容居士集/
 隋光禄大夫皇甫君碑唐于志寧文歐陽詢書骨氣
 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得晉風之飄逸歐得晉之
 規矩觀此其振發動盪豈非逸哉非所謂不踰矩者
 乎初學者師此以立本而後入虞入永入鍾王有所
[005-26a]
 持循而成功不難也東里集/
 皇甫君隋人而碑則立於唐歐陽詢書其筆帶有漢
 人分法是率更得意書王元美云比之諸碑尤為險
 勁是伊家蘭臺發源信然蘭臺道因碑筆筆帶批得
 之家學也銷夏記/
左光禄大夫姚辯墓誌
 正書 虞世基撰 歐陽詢書 大業七年
 右隋左屯衛大將軍姚辯墓誌銘虞世基撰歐陽詢
[005-26b]
 正書誌稱辯精於邊事屢立大功盖老將也其官至
 大將軍而死諡恭公爵亦尊矣而隋史不為立傳向
 非率更之書後世不復知有辯此古人墟墓之文所
 以必託之名筆豈無意耶金薤琳琅/
為子禱疾疏
 此唐髙祖也記稱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目患先
 於此寺求仙蒙仙恩力其患得損敬造石碑像一鋪
 願此功徳資益弟子李淵一心供養後署大業二年
[005-27a]
 正月八日按是時太宗才九歲耳而史稱髙祖為譙
 隴岐三州刺史不曰鄭州此亦可以証史之闕石墨/
 鐫華/
 
 
 
 
 
[005-27b]
 
 
 
 
 
 
 
 金石文考略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