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35 徐霞客遊記-明-徐宏祖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四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五廣西/
九月二十二日予自南寧崇善寺别静聞下太平舟泊
建武驛
二十三日下午始解維行八里泊窰頭
二十四日放舟西五十三里為右江口右江自北左江
[004-1b]
自西至此㑹聞右江之流溯田州而上舟至白隘止由
右江口北望其内俱髙涯平隴无崇山為間而左江南
岸則衆峯内突兀起一圓阜頗與衆山異西入左江二
里泊大果灣乃兩江中交脊盡處北有小峯三石圓亘
如覆鐘山至是始露石形
二十五日西南二十里為楊美石嘴錯崿臨流又二十
里泊金竹洲上流野岸
二十六日西南十里過蕭村入新寧州境石山復出若
[004-2a]
列屏若角挺瀕江兩岸竒石碁置競露崢嶸又五里東
折江南岸穹石成洞外裂多門如猛獸羣立空其跨下
北岸則㫁崖為峽飛梁駕其上兩端又五里仍西南轉
與石山倐忽向背兩崖突石愈竒上下覆嵲如劈雲如
肺葉降垂紛幻沓換但崖洞未甚深擴竟成閣殿耳又
十八里石山始在江南岸又三里西透兩山腋兩岸始
石山對列舟挾江北石峯北轉而循其西麓于是東㟁
之南峯列三洞門北向北駢立兩崖崖壁兩叠叠各有
[004-2b]
洞是名獅崖南向争雄北三里直抵獅崖下南轉二里
又西一里逼一尖峯下仍南向西岸復有駢崖平剖巍
臨江潭者筆架山也而東岸石根愈透聳共三里過象
石下泊新寧之西門自南寧來過右江口岸山始露石
至楊美江石始竒過蕭村入新寜境江左始有純石山
抵新寜北郭江右始有對峙之岫舟行峯石中如梳度
緯應接不暇且江抵新寧不特石山最勝而石岸尤竒
蓋江流擊山山削成壁流迴沙轉雲根迸出或錯立波
[004-3a]
心或飛嵌水面皆洞壑層開膚痕縠縐江既善折岸石
與山輔之恐後益使江山兩擅其竒予謂陽朔山峭瀕
江无此㟁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竒雖連峯夾
嶂逺不類巫峽凑泊一處促不及武夷而疎宻宛轉在
伯仲間至其一派玲瓏通漏别出一番鮮巧足奪二山
之席矣
二十七日西南行八里江東岸石根空中上覆已為詭
幻忽一轉雙崖前突䂬石髙連下闢如閶闔更巧幻中
[004-3b]
雄觀又一里沖江自東南來㑹南三里東岸一峯甚峭
其北垂環腋轉截處有洞西向累累特懸空无路又西
曲南轉共六里過那勒予泊舟於此為穿山犀牛二岩
游西南三里透兩峯下南至穆窰村市肆西臨江滸穿
岩在其南一里羣峯排列巖在峯半門西向扳崖石上
抵門始西見江流横其前洞直透山腹又見隔山迴環
後門外翠壁掩映乃由門上躋踞其中扄則東西兩門
對闢上皆垂石駢柱凝結兩旁但其内西下東上故東
[004-4a]
透門髙出西門頂自外望之都无所見必入門始知為
穿巖也兩門外俱削崖千丈矗立雲表而東門地勢既
崇壁尤削趾尤峻所環對諸巖自門北迤邐東轉又南
圍深谷若另闢一翠微境其下旋轉西去谷口崖石交
錯不得窺下山過穆窑聞犀牛洞在騏驎村村依那勒
東與穆窰三村鼎立乃東北三里至其村村人指洞在
北山東峯上相去祗里許至其下不得路聞巖下伐木
聲呼覓之不荅時已過午雖與舟人期抵午返舟今即
[004-4b]
舟去不能顧也乃盤山東北隅循大道行道西北皆石
峯二里一岐北轉有燒痕在焉先是騏驎村人謂抵山
下燒痕處即登巖道余謂在是矣益前趨北入山夾兩
旁峯崖攢叠中平遂有車道循之里餘道傍停車四五
輛數牛布牧於麓樵者遍崖歴叩之俱不知有巖者蓋
皆逺村樵牧以車載至此過此車路亦塞入一里夾且
東轉四眺重崖懸絶西崖尤峻抵其北轉抵其東共二
里環夾為塢四面迴崖截嶂深叢翳之道遂窮出沒莽
[004-5a]
棘中索終不得路仍西南五里返至騏驎村大道旁前
望隔隴有燒痕一圍亟趨之前至伐木聲處痕間有微
徑石環叢隔故前不遽見今當在是矣益厲勇而前乃
愈上愈逺西望南垂横脊東突迴峯予皆已出其上獨
一徑北躋二里路反逾頂北下翳不可行仍逾髙頂返
下至燒痕間見石隙復有一道望東峽上其間徑正造
南突孤崖下始與騏驎村人所指合凡三悞三返後得
之日色漸下亟望崖上躋半里抵孤崖北是崖迴聳高
[004-5b]
峯南從東轉西向若獨角中突犀牛擬稱以此崖北一
脊北屬高峯與東崖轉處對脊上巨石危峙與獨角並
而支其腋巨石又中裂豎穴嵌一石圭高丈許兩旁俱
石夾上復覆之若剜空特置其間者圭石赭赤迴别一
山石色為尤異脊東下墜成窪深若迴淵上削崖四合
環轉无隙踰脊俯瞰淵底南崖下有洞北向門髙張内
深不知所極四崖樹蔓䝉宻淵底益盛崖旁有徑可循
之至淵底翳不可前使芟除稍盡可達洞腹則竒邃盡
[004-6a]
發矣日巳墜乃逾脊西下由騏驎村北西二里抵那勒
下舟
二十八日放舟南行旋轉西北三里直逼雙峯石壁下
再折東南五里小水自東南來入即穆窰也又西南一
里過穿山西又一里西入兩山隙又五里江北岸山崖
陡絶小峯如浮屠挿其前山半綴一南向洞又六里界
牌山蜿蜒江北西即太平境蓋江之北岸新寧太平以
此山分界南岸俱屬新寧也又二里舟轉北向西岸列
[004-6b]
岫嵯峨一峯前突俗名為五虎出洞舟遂東轉已復西
北抵北山下循之西向行共六里過安定堡北山盡南
山復出亦西循之三里隨山北轉過花梨村又西北轉
隨江北山二里轉而西隨江南山三里又暮行三里泊
南岸晩夢村
二十九日循南岸山二里北轉又三里轉而西又五里
山開水繞百家之市倚江北岸曰䭾盧屬太平縣是日
止行十里泊舟
[004-7a]
十月初一日循䭾盧西北五里北岸為左州界稍南南
岸石峰復突又二里西北轉乃見北岸石峯三里西南
入峯夾間十里西岸迴崖雄削駢障江流南最高有三
洞東啓極南一峯稍低上闢洞尤巨洞南崖石外跨自
峰頂下挿江潭崖南洞復透門出中崆峒交透舟行望
之甚竒又南二里東岸石壁與之争竒而峰壁合映江
瀠其間更為勝絶又西南行六里已而東折則北岸雙
崖髙穹崖半各有洞南向南岸磯嘴盤叠飛石凌空无
[004-7b]
不穿嵌透漏二里西南轉上銀甕灘灘始有巨石中横
如壩西五里西北盤東岸迴崖二里抵北山下仍西南
六里山開江曠一望廓然又五里而暮又二里泊捺利
在江西岸屬新寧
初二日西北三里抵江北危崖下南七里響源水自南
來注聲如雷源發自江州水之西岸即江州屬新寧江
州以此水分界水入江處有天然石壩絶江口髙十尺
東西長十餘丈水逾壩墜江雖不甚髙而雪濺雷擊勢
[004-8a]
尤濶悍亦一竒觀也北岸為上果灣有巖西向臨石上
北一里抵北山下又西北轉兩岸山復出二里為宋村
村有八仙巖絶勝又八里西岸石崖叠出屢變竒詭盈
望又五里北轉西岸一崖嶂天崖半洞裂雙穴東向如
連環北大南小垂石外間通其内既而大者愈穹忽劃
然中剜光自後透洞前上下皆翠崖危叠倒影江潭南
有䭾槎村轉登山後聞可扳躋上又北一里東岸臨江
皚然為銀山劈崕截山之半斑爛綴色與天光水影相
[004-8b]
為飛動覺陽朔畫山更遜一籌崖下有上下二洞門俱
西向上洞尤空邃中懸石作大士形上嵌層壁下瀕迴
潭无從中躋其北紛竅甚多裂紋錯綴樹間吐納雲物
獨含英潤一里轉而西遂止馱朴為明日陸行計自入
新寧至此石山皆出巴豆樹蘇木二種樹殊小巴豆葉
色丹映每隊聚重巒孤懸絶壁如楓葉著霜㸃絳翠屏
之上蘇木則山㘭平坡隨處俱生筴如扁豆子長倍之
繞幹結癭㸃㸃盤結同隨乳土人以子種成林收賈不
[004-9a]
至輒刈為薪又擇其高年幹細者光削之乳紋旋結朶
朶作胡桃痕色尤蒼潤予昔自天台覓萬年藤一逺僧
攜此云出粤西蠻洞余疑為古樹竒根不知即蘇木叢
條也䭾朴西至太平府陸四十里水倍之水源直通高
平為安南地由龍州換小舟溯流四日可至太平人呼
之為高夷聞龍州山崖更竒其地分水至思明府東換
小舟可溯流四日至天龍洞過山半日即抵上思州州
屬南寧府有十萬山山水西流為明江出龍州東流即
[004-9b]
出前八尺江
初四日由䭾朴取道至太平南溯江八里為新舖江從
正南來陸路遂西南轉又十二里轉一山嘴乃循山南
麓西向行迴崖聨翩上壁極峻拔多玲瓏石二里路南
復突一危峰遂西入山夾又一里南登媚娘嶺東南五
里路側石窞一圓曰龍井下墜五六丈四圍大徑三丈
俱純石環壁墜空綴磴下底甚平東北裂一門透門入
内水聲潺潺路遂昏黑踐崖捫隙下忽深不可測久之
[004-10a]
光漸啓迴見所入處一石柱細若碧笋中懸其間上下
連屬旁有石板平度洞雖不宏竒奥窈窕得之路旁亦
異也自䭾朴至此輒見岡陀盤旋四環中墜深者為井
淺者為田上下異穴彼此共窞蓋他處水皆轉峽出必
有一洩水門惟此地明洩澗甚少水皆從地中透去竅
之直墜者下陷无㡳旁通者則底平可植五稼路旁大
抵皆是惟龍井下陷猶有底故得墜玩焉西南出山四
里抵壺關關在太平郡城北里許麗江西自龍州來抵
[004-10b]
關之西南折繞城南東轉復北抵關之東乃東北去關
東西正當水束處若壺項然相距不及一里垣之設關
於中為北門鎖鑰其南江流迴曲壺腹間則郡城倚焉
城中縱横相距亦各一里東西南三面俱瀕江余以下
午抵關留憩關左映霞菴青蓮山在郡城北二十里重
巒北嶂天半其支南向東下者即媚娘嶺西下者為碧
雲洞洞在壺關正西二里石峯突兀洞穿峯半門東向
先從北麓上三折板東向透石隙曰天門得平臺焉洞
[004-11a]
門峙其上門峽而髙内南轉空隙深暗上透山頂引光
一線空濛下光下有大士龕北向中坐像後有窞深陷
燃炬燭之沈黑又一穴南去不知其底此下層也其上
層隔窞之南復闢為門前列雙柱上平度兩盆曰寶盆
先由坐像右壁穿小穴南下窞側由雙柱中抵寶盆下
透門入始頗隘連進門兩重漸轉東上則穹然高張天
光下迸一門南向出為通天竅歴級上出洞門外亦有
臺甚平下瞰平壑與東向門无異由大士像左壁西穿
[004-11b]
小穴曲折入兩壁狹轉下伏為隘門透門進忽上盤如
覆鐘凡進四門連盤而上者亦四五處乃出於大士像
左壁稍北又西穿小穴漸北轉則岈然中通山影平透
裂一門北向號曰盤窟此洞中勝也北門外崖石横帶
山腰東達天門西抵一飛崖下上覆下嵌崖不甚高上
下俱絶壁中虚而横帶者若平廊複榭無媿羣峯獻翠
名北瞰深塢重巒前拱較東南二臺又作一觀由崖東
扳石萼西望峯頂蓮瓣錯落中有一石東剜空明為蔓
[004-12a]
深石削不得扳仍從盤窟入出東臺仰眺洞南峯裂岐
崖環一峽乃扳枝援隙上直歴峽峯攢合中復有東向
洞内皆聳石攢空隙裂淵墜削不受趾瞰莫窺其底石
塊投之聲歴歴不休下即大士龕中承受墜光處也至
此洞外勝始盡
初五日聞壺關東四里有白雲巖乃由郡城東渡江經
歸龍村峒東抵石崖下穹崖高展下削如屏色瑩潔逾
玉崖南峭壁半列洞四五大小不一皆西向南面一洞
[004-12b]
較大下復叠一洞不甚深昧而上洞中空外削望之窈
窕竟不得扳憩再南半里有洞甚大亦西向前俱大石
交支從石隙透門入窪敞可容三百人内无旁通竇洞
北有小徑東上山夾兩旁聳石並立扳級而登逾山㘭
南亦有窪下陷木翳不能窺涘其北更起層峯西瞰江
流城堞俱在足底再北直出白雲巖頂其坳中窪陷雖
多然深莽宻冒終不能下通巖半洞也此處巖洞特苦
道路蕪阻若能巖外懸梯或叠磴中竇其委折竒勝當
[004-13a]
更出碧雲上遂西出歸龍南溯江岸三里抵金櫃將軍
兩山間金櫃瞰江峙崕洞中空大容數百人茅棘湮塞
亦莫覓入洞道祗三週其東南北三面又再越其頂對
瞰江城若晰鬚眉於鏡中東即將軍山片崖立峯頭迎
江有干城赳赳勢環郡四眺峯之特聳者此為最下渡
江趨壺關山雨忽來暮色亦合矣
初六日余欲走歸順由富州入雲南聞歸順為高平所
阻道未決且從歸順行必假參戎馬牌方得前㑹庠友
[004-13b]
滕賔王肯畀書參戎道意遂留滯壺關菴中
初八日有僧自南寧崇善寺來謂静聞以前月二十八
日子時故去予别時裁五日為之哀悼終夜不寐
初十日滕始以參戎馬牌相畀又為予作書諸土官竟
連日雨阻不得前
十八日始同頋僕出壺關北行關外有三岐東北向䭾
朴走左州西北走龍州今直北取中道太平州道也西
北十四里登樓沓峺兩旁山崖陡絶峽隘頗逼踰隘少
[004-14a]
西下有塘一方滙水西行峽中二里踰二峺髙倍於樓
沓西下崖石嶄削夾深塢北一里上大峺陡絶更倍之
踰坳北下夾壁截雲蔽日者一里塢窮西轉其北四山
中墜下窪不測淵又西一里踰隘西下懸磴旋重崖間
直下山脚幾千級按郡半有蕩平隘乃青蓮山中裂成
峽者東南自樓沓峺西北出此中為峺者凡四重兩崖
重亘水俱穴壑底无通流隙真阨塞絶隘也既下循麓
北行一深窞懸平疇中墜陷如穽上開線峽南北裂中
[004-14b]
跨石橋界為兩其南可循磴下泉流㶁㶁仰望如處甕
内引首窺天也北十里山始離立西北十四里小水東
自嶺峽中西南去絶流西渡聞水聲動山谷予疑即所
渡江上流忽見大溪洶湧路右濶比龍江之半自西北
注東南下流與小溪合而去上流水懸壩石下勢比湧
雪蓋此江發源歸順州至安平州北又合養利思城二
州水至此下抵崇善水口綿埠村入龍江水口在太平
郡西七十里云西四里水南層峯秀起瀕水一小峰孤
[004-15a]
突上分岐怒流横嚙其脚北則巨峰巍踞特當關扼之
路抵巍峯東即北轉共十里為叩山村屬太平州境又
西北七里暮抵太平站
十九日西十里渡江止太平州州西南峯俱峭立西北
一峯特倚州後下有洞南向門突巨石
二十日西北六里過石梁水北流入江下俱石峽嵯峨
西岡一銅鐘覆路左質甚巨傳聞重三千斤自交南飛
至土人已不憶其年色侔新出於鉶略无風日剥蝕痕
[004-15b]
紐已為四川人鑿去土人謂尚有一鐘在梁下石澗中
亂石磊落窺之卒不辨又十三里為安平州江在州東
北東南赴太平州去西南一山壁立觀音巖穹其下門
北向高敞明潔四旁多玲竇壁洞後懸壁上坐大士一
尊下開兩門内復横拓為洞從其右入夾隙東轉甚深
窄以暗逼出大士座下右裂一門直透東麓座左拾級
上從東轉跨梁飛棧遂出懸石巔西入則深竇墜峽已
而南轉昏黑中久之忽南見光隠隠動望之前一門東
[004-16a]
南透壁出門稍隘門以外穹壁高懸南眺平壑與前洞
頓異仍出前洞返州宿
二十一日取思城道思城在安平東北由安平西北抵
下雷日半可達而東北向思城走龍英須四日抵下雷
今安平西通下雷界曰十九峺與交夷接壤慮被竊掠
用巨木横塞道故必東迂二日于是由安平北一里與
江遇江源出歸順州即志所稱邏水勢比太平州減半
蓋養利思城二州水尚合於下流故也渡江有山横障
[004-16b]
江北岸循山麓東五里路北一峯支起如駢指其東北
崖障間高裂中透峻不可登穿山東峽東北轉峽之東
復起層峯夾而東北去五里折而東東峯少斷處尖岫
中懸如人東向坐忽一江自東而西石梁開五䂬跨江
上江水透梁即東南搗尖岫峽中下邏水踰梁即思城

二十二日仍從州前西越五䂬橋循江東向五里山峽
愈束江漸小山峽東盡處峯中峙南北俱有大溪合於
[004-17a]
中峯西水始大而成江又五里直抵中峯北北峽山始
盡循北峽東崖渡一小溪溯中峯北畔大溪北向行夾
崖中二里峽東西轉西峽有小水東入大溪乃越小水
向東峽溯大溪北崖行一里舍溪登鼎促嶺二里至頂
為養利思城界北下又二里入谷底四山重䕶惟東面
少豁向之行予以為水從此出一里北渡溪水乃自東
出西者竟不知西峯迫合透何峽去東北行山叢中巒
岫歴亂共五里出峽始開大塢東西遥望皆峰頭矗合
[004-17b]
而南北夾壁有同帷幄極崔巍勢出峽北向三里横度
此塢直抵北崖下若无路可達者至則東北門一隙穿
入之峽峰峭合愈覺宛轉竟二里東山大開出達養利
止數里從小徑北一里西北入北峽中南北兩夾山皆
引錐怒籜俯仰神境者四里于是復開大塢東西亘南
北兩界山如南塢但南塢東西俱有叢岫遥叠此則前
後豁然不知西去直達何地也東北斜徑塢中共五里
至北山東盡處東山益大開為龍英屬其東隔江即養
[004-18a]
利養利西北至江止不及五里云循北山東麓北一里
有小石峯駢立大峯東穿之即西轉至是北條始見土
山與南條石山夾成塢又三里止聳峒站自發足來已
五日雖行路迂曲去養利止數里而所閲山川特竒且
兼辰晴麗即春秋不及也
二十三日北度塢抵土山共六里土山自西南石峯攢
合處旋亘東去北塢復石峯特立東北繞石峯東麓二
里一土岡復前横西抵遥峯隙東則南屬於土山北逾
[004-18b]
岡水淋漓道間叢沈覆无慘地下益深始知横岡之南
猶在山半也北下二里至平壑度溪橋一里直北抵石
壁下壁西裂一隙扳隙西登曰大峺南北石崖駢夾極
峻西穿其間乃墜至塢底共一里半其處山壁叢合草
木蓊蔽州人採木者皆取給大峺云西北三里半北望
石峯間有洞並峙俱南向路出其西北透峽多巨石夾
道二里踰翠村嶺北下東北二里溪自西而東兩岸石
崖深夾度橋東北透山隙出田塢間共七里復踰土山
[004-19a]
西北十里入山度石橋橋東北特聳峯懸削起曰牛角
山極似縉雲鼎湖峯西北又特立一峯為龍英東面水
口山又西一里抵龍英州
二十四日候夫不至
二十五日因往游飄巖州北數里外土山環繞中一小
石峰如筆架南開一塢大溪横於前即東入養利州為
通利江源下太平州合邏水者也水之東有山當塢立
為飄巖山聳拔州東即前牛角山西北特立峯也山東
[004-19b]
崩崖之上有巖東南向髙倚層雲下臨絶壑聞龍英被
冦時州人悉避懸崖中交夷環守其下終不得上予挾
道至巖脚扳登崖間轉一横木度石夾而過輒有竹梯
層層宛轉懸綴長短不一凡十四層抵巖口巖兩旁俱
危壁下瞰惟巖口直下崩崖綴痕梯故得宛轉依之巖
口上覆甚出由中洞入門甚隘已而漸高中懸石拱把
翠潤若玉柱旁又有兩柱上下垂接斷斷僅寸相對若
天平針由柱左北入穴漸黑既得東透光一縷返由柱
[004-20a]
右東穿底竅出門與中洞並列為兩西入暗隘中復穹
然不甚深仍由中洞出外巖北杙一木透石隙間復開
一洞東向内稍寛盡處乳柱懸楞細同柯節右有穴潛
通中洞後即東透光處也左稍下有穴空懸不知入自
何所度所杙木歴梯以下下三梯復見一梯在梯左懸
崖間亟援之上循崖端横度而北徑狹尺長三丈餘外
横木為欄崖窮又開一洞亦東向前一石自門左下垂
數丈端懸小石一長三尺圓徑尺洞中髙敞不似中洞
[004-20b]
低口暗腹也後壁環一隙尤宛轉即上層懸穴下窺處
徧探各洞久乃復歴十一梯下是洞髙張路旁逺近見
之惟州治相背不得見予西遊所登巖險峻當以此巖
冠貴溪仙巖雖懸空瞰溪然其上窄甚不及此巖崆峒
而得水則仙巖為勝
二十六日由州治前西南溯大溪二里石山復攢繞成
峽八里踰一岡溪南始見土山與溪北石山夾而西涉
溪南踰土嶺凡八里西南轉入石山中里許西過石峽
[004-21a]
連陟二石脊共五里仍穿石山塢中山脈自石脊南去
攢峰沓崿叢結甚固直東南盡於安平由安平東北經
龍英抵下雷凡迂數百里皆以此山支叢沓故也西登
石磴又平行峽中始直墜峽下磴道與澗水爭石共八
里復與土山遇踰土山脊望東南隔塢石峰雲合翠浪
萬叠升陟土山中七里西南抵石峯下宿安村食冬𤓰
土人以為時物江南種當從此去
二十七日西北盤涉土山共十六里及西塢復穿石山
[004-21b]
間又二里大溪自北而南溪之西即下雷州州治開於
萬厯間屬南寧府宜統志不之載州南北三十里西與
髙平接界治西大山外向亦本州地近為髙平莫夷所
踞西為州界者止一山州衙即倚之其外皆莫夷境矣
州南城外崇峯攢立一西南轉山峽者即髙平接界東
南轉山峽即隨州東大溪為十九峺故道云
二十八日西北溯大溪二十里抵胡潤寨寨西南有大
峽與交趾通界抵高平府可三日程西北長峽十五里
[004-22a]
兩峯凑合處曰鵝槽隘隘正西大山之隂即歸順地日
半至其州直北鵝槽嶺之北為鎮安府地至其府亦兩
日半程是日下午抵胡潤聞歸順道有交夷警乃決意
返轅東北取向武州道鎮安與歸順近族也而世仇前
糾高平莫夷破歸順擄州帥以去為當道燭其奸僅贖
州帥弟以塞責未幾鎮安身死无後應歸順繼嗣而田
州以疎族争之歸順度力不敵田反乞援於莫莫向據
歸順地未吐今且以為功遂驅大兵象陣代營鎮安莫
[004-22b]
夷過胡潤即在是月十八日今其事未定不知當道作
何處分也聞當道遣官往詰莫酋酋厚賂之報云彼以
仇閧耳當道懼開邊釁亦曰土司交惡與中國事无與
不知土司絶世國有定憲今龍英鎮安正宜如昔日太
平立郡故事疆理其地若莫夷助歸順得鎮安而自取
歸順地是中國自撤其藩籬而日近狼虎也此邊陲一
大利害朝廷烏乎知之
二十九日候夫未至散步寨署前後始見大溪之水一
[004-23a]
西北自鵝槽隘來者發源歸順南境一北自土山峽中
來者發於鎮安南境合於寨前流始大即志所謂邏水
為江左西北源南下安平出䭾綿埠云
三十日下午夫始至溯北來大溪僅東北七里止南隴

十一月初一日南隴東北一里渡大溪北岸溯溪二里
溪來自東南山峽轟墜下兩山峽口巨石横亘如堰高
數十丈濶十餘丈崩雷傾雪勢極偉壯西南來未之有
[004-23b]
也水由此西南去路由峽北山塢東北上踰嶺四里復
與溪遇橋跨大溪上溪北自石山腋中來橋北溯溪入
即鎮安道度橋東半里抵羅峒村村倚塢北石山下從
村東南山隙去又上英峒都康州道也余走向武道則
直東去由村前南渡溪循石山嘴東向上里半登隴上
復見石山四合五里上嶺西北有土山排列北則來龍
大脊與東南石峯分界東北去循東南石峯北平行其
隂升高者七里下壑底東北入土山四里宿上峺胡潤
[004-24a]
境至是始盡
初二日北三十二里過上控蕪村東南折入石山夾三
里宿那峺
初三日東半里當前有石山巍聳大溪自南峽透出經
巍峯西麓抵其北折而搗巍峯北峽中東向去路亦循
之倚崖阻水止容一人扳隘入置柵為欄曰北岸寨更
過寨南向循崖再出隘門南下東行山塢間南北石山
排闥立大溪貫其中共東北六里循路右山崖東南轉
[004-24b]
始與溪别又東二里税駕向武州舖司土州守黄君一
見如故遂歡飲十日
十三日始往百感巖先經瑯山東囘望見東面懸梯乃
新縛以升巖者晩出百感巖度横棧未下梯有岐東循
崖一巖在百感東晩不及登
十四日出州城北半里覓大溪溪即枯榕江隨其支流
而東游瑯巖竟再往百感游東上巖復從百感大巖内
暗中穿洞北下百感村溯水觀水巖巖外水深不得入
[004-25a]
約明日縛筏以進遂東北度橋由百感外村東南踰嶺
南出東來大路西入隘門過紅石崖下其北石山有洞
南向甚空廣月下共行五里還舖舍
十五日東渡南曲小溪循東流有巖在路北遇百感村
僧言村氓未得州命不敢縛筏乃返至瑯巖東北觀枯
榕江三分水北為龍巷村北渡溪東隨所分北溪入山
隘水東潛入穴憩涯上西向洞者久之
十六日黄君命人送遊水洞
[004-25b]
十七日復以銀燭贈予凡留向武者十六日巖洞竒勝
詳列於左
向武石峯其洞甚多予所遊者七為百感洞東洞下洞
後巖水洞為瑯山洞下洞為龍巷村東北江流所入之
上洞其過而未登者三為瑯山東北二里中江墜穴之
上髙崖南向洞為瑯山東南二里南江所繞獨峰西南
向洞為州東北巨峯南向洞洞在紅崖峯北其聞而未
至最以竒著者二為向武西南三十里上英峒界吉祥
[004-26a]
洞洞前後通明溪流其間又東南二十里風輦洞共十
二洞云
枯榕江即州北大溪自西南境東經北岸寨抵向武北
龍巷村前江東石峯一枝東西列江當其西垂分為三
北支東循石峰北入峽為正派東循石峯南者為中江
南支直東南流田塍間為南江入峽者東北五里山勢
四逼東搗入石穴中北透其下為水洞循山南者忽下
墜土穴亦北通百感洞南行塍間者東遶平疇間兩獨
[004-26b]
峰南又東抵隘門嶺西麓北折直趨百感東洞下稍東
入峽亦下墜土穴北入百感三流分列石峯西隔山岐
壑皆復合百感一巖内北出為大溪始東北流經土上
林縣之刀村入右江
百感巖在州東北七里巖西南即分水横列山中江水
所由入者東南即隘門嶺北邐而屏於東南江水所由
折而北入者西北即巖背環為龍巷村東入塢北江水
所由下搗者東北乃此山後門繞為百感村衆江合於
[004-27a]
巖中北出者此巖外四面也巖則中闢於山半南通二
門一前門一别穴皆隘北通後門甚拓而北面層巒阻
閟不通人間自州來必從南門入初抵山下東北扳級
上仰削崖髙數百仞杙木横棧同雲氣出沒西上危梯
三十級達崖半得坪一掌東縁崖端石級左為東洞道
入正門則西踐棧棧濶二尺長六七丈石崖上下削立
无少痕竇虬枝古幹倒懸上輒就之横木為杙外藉樹
杪而内者則鑿石壁架長木梁其上削短枝鋪之又外
[004-27b]
就垂藤為鏁索資人移踐棧上懸枝外時時下窺絶壑
竒險甚劇棧西盡又北上懸梯十餘級入洞前門門南
向髙三尺五寸濶半之僅容傴僂入下丈許中平石柱
四環為一室旁多細穴延光外爍宿火種於中爇炬由
西北隙下下懸梯三十級底開北夾上益峻梯脚一小
穴伏壁根南透出亦明室一圍在前門下層當懸棧下
由北夾入路西穴平墜深不測乃循東壁行西壁下窪
穴益多斜傾西墜深入可下通水穴然流沙圯瀉不受
[004-28a]
踵由夾東又北過一隘下懸三十級底復平曠石紋粼
粼俱作荔枝盆其西懸乳委蛇扳隙入如穿雲葉稍北
轉西上望微明躡沙坂從之透隘西出則南北髙穹赫
然大觀此處内抵西南為偏門外抵東北通後門長四
十餘丈濶十餘丈高二十餘丈皆倒垂乳柱紛紜无慮
千萬紀兩旁懸臺凑室楞榭縱横覆殆无曠隙由東崖
躋入西南洞底上層龕龕西則偏門光自頂射照耀幽
壁扳峻峽西上達偏門門西南向頗隘下臨无地惟樹
[004-28b]
杪叢雜沈叠石間岨嶂懸截不辨其處為前山為後山
也西龕既窮仍東北下趨後門門東北向髙二十丈門
外兩旁石崖直墜山脚為水洞門門内洞底中陷亦直
墜通水洞陷處徑一丈五尺周圍如井井北巨石東西
横髙洞内者五尺當門為之閾由井東踐閾北上踞門
之中内觀洞頂目厭雲物外又下俯絶壁立重淵破壑
中采色艶絶此閾内井外峽下透水門正作一架空石
梁第勢極崇峻无從對曯耳閾東透石隘東北下磴倚
[004-29a]
絶壁壁石皆崆峒樹根穿隙怒發磴斷處間横木度下
半里下半感村餘勝猶攝目不得合西來第一无以易
之也
百感東巖在百感前門東由棧東危崖端縁石痕一縷
東數十步得洞門亦南向内不甚深然髙爽窈窕石備
五采詭裂成形峽中東入三四丈輒北轉石特中峙踰
隘進漸昏黑中又南北成峽深十丈底平上峻北盡處
多巨柱迴環其外通明躋級北上一竅欹側東透僅納
[004-29b]
天光由竅内北轉又連闢二室一室中通外障乃由此
北達者一室則北盡東向先入中通室西隙俱旁環東
亦多鎖穴外徹紛光綴引北透一隘達北室前虚敞髙
門門東臨絶壁矗笋中立北復有懸崖倒垂外下聞水
聲潺潺則南江北轉至此由其下入穴室内西壁羣乳
環為小龕皆編竹架欄疑昔人棲隠所
百感下水巖在百感洞後門下百感村之南百感有内
外兩村山從百感洞分兩界北向迴環下成深塢水出
[004-30a]
巖為江曲折北去村界於其間源濶水沃中豐腴産洞
在内村南二百步門東北向上即後門也水自洞出前
滙為廣潭溢兩崖石壁倒挿水底道從潭中浮筏入洞
頂飄渺似出雲表不意乃向所凌跨處洞内兩壁排空
南向入瀦水甚深西壁一木梯懸嵌石間東壁石隙中
拓有廬架絶頂而石壁削懸二十丈无可扳躋聞縛梯
可綴壁上入洞十餘丈壑窮上峽懸透遥眺西南峽竇
深入處日影燁燁動下峻不可及又不知所通為山前
[004-30b]
為山右也下壑石根挿出水面无内入隙水由下泛溢
出其中衆水交合處尚崆峒内扄歴古竟无問津者返
筏出洞從門外潭西躡崖登門左壁透峽上亦闢巖一
圍東向下臨前潭右瞰洞水前眺對崖旁竇紛綸可横
木跨洞門度也
百感前下巖在百感洞前門下路西坑腋間門亦南向
髙拓如堂皇中多巨石磊落後漸下值水漲時山前水
亦自洞外驅而入今乃无滴瀝洞東北隅進峽上透隙
[004-31a]
光下皆重石嵌纍數石下窺其底水淵然涵深竇石輒
浮綴兩崖間遂不得循隙下架空入亦窮惟倚石内望
西北峽盡處亦有返照光隙長且狹倒影浮動壁間亦
不知所通為山前為山右也
龍巷東北塢上洞在州東北七里即百感西崖道由龍
巷村東入山北折成塢枯榕北支大江分搗塢中崖迴
塢絶乃東墜穴洞正臨其上門西向左右皆危崖下臨
激湍都无入徑由其北扳線紋踐懸壁入上下雲芝叠
[004-31b]
發東進五六丈後忽烘然中暄殆无霜旦又三丈北轉
漸上稍隘又三丈止中亦豐懸柱不及百感林立下有
丸石圓潔勝珠散布坡坂間坡坂上紋皆粼粼縐鱗次
簇邊隆起中窪圓珠堆嵌紋中无恒河沙數
瑯山巖在州北半里形正如獨秀始見西向門三叠不
知登道反在東峯半余至州黄君始命縛梯通棧扳東
麓危梯數百級入東洞門豁然髙敞門以内分三徑北
徑平開一曲即透北向門直瞰龍巷後北山大溪西來
[004-32a]
界其中抵横列峯西三分之北面巒嵐溪翠逺近悉攬
南徑反從洞門内東折出外復豁然即東洞門側竅也
一石屏横斷故假内峽中曲達其内下有深窪循深窪
上層南入峽躋漸隘石梁上横跨透梁下再上峽南盡
東壁開穴&KR0869空延納倒影西竅髙穹南透出為南洞門
前正與州東北巨峰對屏立當前不知其下乃通行峽
也由西直入者髙穹旁拓十丈後即側堰曲房為隘門
然其上盤益穹當隘處亦上裂成峽髙聳尤劇透隘門
[004-32b]
西出堂西闢光明四溢以西洞門髙敞獨甚也堂左右
分嵌樓龕至洞門石閾髙阻透竅出始俯瞰門下崖穴
層接如累棋已出西望第三門最上下即為中門坐其
上倒樹外垂環流下湧較南北門為最暢
下洞即在瑯山西麓門西向東之三丈餘輒止仰其上
層穴競開懸崖頂凡叠門兩重予初至此望之深苦不
上通明日又至亦不知上層可由東達并不知有東洞
可級也既而由南峽往百感出山之東囘望見梯已蜿
[004-33a]
蜒垂空始知上洞由東入但无通中洞道耳
向武多何首烏生石山穴中有大至五斤者予於州以
十二錢得三枚重約十五斤土人皆以為馬梹榔云
十八日始别向武向州東過紅石崖下直東即出東隘
可五十里至舊州又三十里為刀村又三十里為土上
林縣予從鎮逺道乃南入山五里南踰石山脊亦置隘
門曰峺腋下嶺入土山峽東南二十五里宿銅槽村
十九日曉起半里過寧墟從南峽去抵天燈墟聞有營
[004-33b]
懷洞乃龍英分界為左右二江脊東十四里飯龍瀨村
地已鎮逺屬初至村遥見屋角黄花燦爛以為菊疑無
此盛逼視之乃細花叢叢不知其名又見白梅一樹折
之固李也黄英白李錯紅霜葉中亦仲冬一竒景東十
七里又與石山遇循南崖入崖上石竇歴亂下累石屬
南山傍崖設隘門南北兩石山復峥峥立共一里抵鎮
逺州州屬太平府在郡東北二百里
二十日鎮逺東一里出石山隘東北六里山峽開東西
[004-34a]
界俱深木宻藤䝉障不辨土石北七里東踰土山嶺共
二里為鎮逺佶倫界東四里宿佶倫州
二十一日東南二里有岐西南溯大溪乃結安養利大
道為佶倫入郡者正南一里東折入土山峽其處西為
鎮逺州來所踰石峯峭聚如林東為土山自佶倫北南
繞而西遥裹西面石峰中開大塢亦自西南轉北去東
三里登南嶺巔東望盤谷東復有石山遥列自東北環
自西南踰嶺東南四里一村倚東山麓為都結舊州其
[004-34b]
站夫絶黠詭與佶倫互委往返者凡五日乃散步村前
東隨溪入山峽里餘水西南轉墜深峽中東峯崖下有
兩洞南向東洞頗寛邃一圓石界門為兩右門為大右
入深十丈髙三丈濶如之後壁北轉漸隘黑而中若穹
然无炬不能入出從左南擴復分兩岐一東北一東南
皆不深然明爽透徹有上下旁穿者上則青石穹覆盤
旋竟尺圓宕宻布无餘地又黄石倒垂其間紋色俱異
此中一異境也
[004-35a]
二十七日夫始至從舊州東北七里上一嶺嶺畔多叢
木木中行嶺上者三里林木少斷處下瞰左右旋谷中
木合葉阻飛鳥不能墮下一里木山盡黄茅彌望東十
里踰二嶺得一平脊東從嶺北行漸入叢木出山南又
度一脊南望皆石峯排列東南一峯尤峻出衆峯上過
脊稍下輒東上直造前所望東南峻石峯北始東南下
一里半及塢底兩崖壁立叢木沈翳循水穿峽一里峽
流南滙成陂直潄峯足又一里始東南出峽東十三里
[004-35b]
都結州治倚南山麓土守農氏求余作兩院申文留飲
三日
十二月初二日乃行東五里一石峯東峙峽中先是南
北兩界山自州西八里即排闥而至至此則東石峯中
峙塢始盡由石峯北東走北塢十二里復穿山峽峽甚
逼石骨稜稜刺人趾不堪著足出峽路忽降而下已復
南轉石壑中髙下亂石共三里山漸開路左石穴曲折
墜成兩潭清流中瀦心目怡霽東折五里北渡西來溪
[004-36a]
溪水穿石壑中路隨之水石交亂從溪北轉入北壑共
二里水復自南來又渡之東東一里水復自南而北又
渡之乃東向出峽忽墜峽直下者一里下山是為龍安
界亦為太平南寧兩郡分壤處乃知都結地直在西山
頂也北溯溪一里得巖村居民始有瓦房髙櫈如見漢
儀矣南行六里抵西界石山下峰皆尖若卓錐岩有中
空者行石山下嵌石中南四里乃循東界土山東南五
里宿巴潭村黄姓家
[004-36b]
初三日東南踰土山共三里溪自西北石山下東來㶁
㶁有聲南隨溪一里西南平壑大開西界石山至此南
盡而石猶未盡于是平疇曲塍中怪石森森佹離佹合
高下不一流泉時潄之環以畦塍使置一椽其中石林
精舍勝无敵此者行石間一里得村曰把定東北六里
至隆安縣縣城在右江西南岸予前至南寧入郡堂觀
屏間所繪合郡圖此縣繪右江北故余自都結來以為
必渡江邑抵邑至此乃先邑後江非身遊其域則縣郡
[004-37a]
圖殊不足憑也地多巨竹徑尺餘土人以為牢柵婦人
每担四竹筒汲於溪筒節長至四尺縣北關外為鞏閣
右江自西北來經閣下東去江涯深峭遥望竟不之見
涯下得南寧舟期明日發
初四日舟忽改期初八日遂以初五日定担夫為步行

初六日夫至始行出城南六里土山南盡一石山如錐
中央立南六里又抵一石山下山自北遥望若屏列近
[004-37b]
循其西麓愈見平展已繞其南復東向三里山忽前東
西兩壁前環中央則北壁後遜皆削崖布空三面圍合
南獨缺前復有土岡横接兩峯盡處為當門閾焉先按
百粤志記隆安有金榜山合沓成城至是心異其山問
之皆不知所謂金榜者問此山何名曰石巖山也北半
里踰土岡下直抵北崖脚東崖上兩裂透壁光若日月
髙懸又望西崖頂裂罅層懸叠綴嵌空天半乃先從北
崖麓入一門門南向嵌壁可層累上内不甚寛而外皆
[004-38a]
叠透連躋二重猶飛軒下臨爽朗可憩左轉一罅西裂
最深直自崖巔及麓底扳夾縫僅可脅肩上乃下趨西
崖懸扉門東向仰眺皆崇崖莫躋惟北崖有可扳線痕
乃逆上兩盤短峽下復上始凌洞門門以内隙西北穹
起門外隙直從崖麓墜下峽深數十尺前巨石立掩之
故自下望祗知崖石懸立不復知内有峽也然峽壁峻
削俯不能下欲扳入門内隙亦傾側難措手内窺漸暗
于是從舊法扳縁下南出大道過路左魚奥村村人勞
[004-38b]
予曰遊金榜大洞樂乎余始知金榜即此山亟問大洞
云何曰是山三面環列惟西面如屏大洞在前崖後髙
峰半中闢四門宏朗靈透予乃悟所遊者為前崖小洞
尚非大洞也東南七里右江自北來隨之南下抵江畔
一水西自石峽中來注水亦深廣可勝舟但峽中多石
不能入耳下有渡舟曰龍塲渡渡溪東南二十六里至
那同村宿
初七日東南三十七里抵平陸村已為宣化屬暮黑行
[004-39a]
四里至那吉土人呼為屯吉云
初八日二十三里至宋村即來時左右二江夾合處南
面臨左江為大果灣宋村正在兩江夾中寔即古之合
江鎮土人莫存其名矣東一里即右江口路從東北一
里半渡右江南望兩江合處在半里外正猶前日舟過
右江口内望此地也渡右江東北四里雨阻王宫村
初九日淋漓雨中僅行二十三里煨濕木爇衣羅氓村
初十日東南十五里至南寧崇善寺聞静聞永訣事歿
[004-39b]
在九月二十四日酉時止隔余行一日也寺僧引至窆
骨所拜哭之南顧橋上顧奴行李適至遂寓城外梁店
一别南寧已七十五日矣
 
 
 
 
 徐霞客遊記卷四上
[004-40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四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六廣西/
十一日余在南寧行道莫決聞静聞訃音必窆骨雞足
山遂至崇善寺拜揀骨起置大竹撞間北取慶逺府由
黔入滇道
十九日乃行以積日雨阻今始得夫也出南寧朝宗門
[004-40b]
東北六十里至施湴驛
二十日由施湴驛東北十七里為韋村朝著山負扆列
村後按郡志東八十里有横山髙險截横江即此山南
走截江特立者也宋置横山寨為市馬所又十七里溯
流入山峽峽東處截塘堰水兩崖山甚逼曰關山土人
又名為山心按志崑崙關在郡東九十餘里必此地无
疑然土人皆謂崑崙關在賔州南謝在杭百粤志亦謂
在州南十里按在賔州南者乃古漏關非崑/崙關也世
[004-41a]
因狄武襄駐賔州以上元饗士夜二鼓破崑崙遂以賔
州古漏當之而今在南寧者皆以崑崙為關山在賔州
者又以古漏為崑崙若崑崙果去賔州十里則兩軍已
對壘武襄十日駐飲二鼓起破之及曙反不足為神竒
矣又十五里抵長山驛又十里宿裏段墟
二十一日北十里東入一隘門門以内屬賔州為柳州
南寧分界處土人名隘為界牌嶺又指為崑崙關按志
崑崙為南寧地去郡東九十五里此與賔州分界去南
[004-41b]
寧已一百二十里今經行者見其處有隘遂以崑崙當
之故西事洱云崑崙關不甚雄險其上多支徑欲守崑
崙須慎間道亦誤謂此也又十六里小水自南來東渡
之為上林縣境自界牌嶺至此皆屬賔州獨此水東又
為上林屬以上林思籠一驛孤懸其中也過橋東北升
陟岡陀四里抵思籠其地東西南皆賔州境惟西北五
十里達上林驛南面曰髙尖山北面崇山並障東曰北
斗山西曰晒麯嶺遥山層叠正西者曰陸䝉山溪自界
[004-42a]
牌嶺東北至此扼於北山遂西南去惟陸䝉隔於溪西
也由思籠東下塢南北皆崇山逼夾乃髙尖北斗二山
東垂也東二里半至二山度脈脊水遂分二派脊東北
者入都泥江西南者入右江為黔鬱兩江脊踰脊隨水
行峽中峽甚束半里稍下復為賔州界蓋賔州之地東
西夾思籠一驛於中屬上林南界者横過僅七里耳既
下山愈逼路益東轉已越髙尖山東麓按志賔州南四
十五里有古漏山古漏水出焉其關曰古漏關當即此
[004-42b]
地然土人无復知者隨水東北出峽三十里至山口溪
北山東盡溪南山亦漸東南轉其東平疇齊望天嵐空
豁萬山扼塞中乃有浩蕩區東可十五里至賔州州在
平楚中謝肇浙謂崑崙在州南十里此何據也余取三
里道從山口北渡溪二十里至公村
二十二日北越山七里西望雙峯峻極雲表者大明山
也山在北斗山西北為上林武縁分界北渡大明山大
溪共八里登思落墟西北二十五里至開籠山一名雞
[004-43a]
籠由此西二十里可抵上林縣余自隆西嶺入土山崇
卑不一皆壤阜无片石至此復睹崢嶸面目矣北入石
山峽中山千百為羣離合競變有分三岐者東岐大而
髙中次之西岐特鋭細若竹枝詭態尤甚有聳立衆峯
間卓如簪筆者如此者五里北至洋渡大溪由上林西
北崇山中東流至此直逼溪北石山下又一溪北自三
里山峽中南向入大溪二流合其溪愈大循石山東抵
遷江入都泥江焉舟渡北山下稍東溯南來溪西岸入
[004-43b]
峽十里峽復大開四山為大塢一峯當塢起平疇中道
經其西北三里度桂水橋水自西北潄崖南崖瞰溪臨
橋上又二里抵三里城城建於萬厯八年設參府移南
丹衛於此以鎮壓八寨云
三里東西皆石山排列自後營分支南下中有土山一
支至此盡參府即倚之建牙城久頽且无樓櫓鎮江陸
參戎鎮此六年増緝雉堞創三門樓南門外又建南樓
壯一方形勢又前則東西二溪交於滙水橋俱發源後
[004-44a]
營東西谷西大東稍遜合而下洋渡而獨山岩又中峙
為下流鑰前又有獨山村之山為鑰第二重
三里四境南踰洋渡抵雞籠山共二十里北過後營抵
分脊嶺共五十里東抵周泊隘共二十五里西抵蘇坑
共四十五里縱横皆七十里名三里者以昔為賊踞王
文成平八寨始清出之編户三里一曰上无虞二曰下
无虞三曰順業里曽置鳳化縣隨廢設衛與參府鎮之
田糧初輸衛後收歸上林縣民以不便復紛紛議歸衛
[004-44b]

三里以洋渡為聖門李依江西自上林大明山發源東
至此横為洋渡渡南石峯雜立若建標列㦸渡之北則
石峰迴合中開一峽小江自北來南注洋渡下流即滙
水橋下合流水也溯小江入峽宛轉石山中北數里兩
界山漸拓平疇中開獨山村界其中一石山中立西溪
為外案又有獨山巖為内案北面石山愈開土山自北
來結為城治其東西兩界石山迴合如抱愈逺愈宻殆
[004-45a]
天成石郭蓋西來巨脊髙峙為大明山分支東走遶蘇
坑南北者為西界障又北轉東抵後營乃中抽土山一
支直南四十里結三里城其分支東度者又南轉環遶
為東界障故周泊蘇坑兩地為三里東西腋正中與城
治相值其處東西最拓由周泊而南漸轉漸合至洋渡
西向臨溪則青獅廟後崖也蘇坑南下亦漸轉漸合至
洋渡東向臨溪則白崖堡東崖也二崖凑於洋渡為三
里城之前門
[004-45b]
東西兩溪俱在兩界石山内土山北自後營盤伏來兩
源遂夾與俱西界者南至羅墟北又合一西來水曲折
遶城西抵石村併汎塘水東南出滙水橋下合東溪東
界水南至琴岩東又南出琴水橋合一東來水曲折抵
東南石峯下又穿流山峽中乃西出合西溪二水合而
南瀠兩獨山又南注洋渡東併大江東去西北峽即洋
渡東北峽為青獅廟後崕
仙廟山在城西四里西面石峯之最近城者石峯中懸
[004-46a]
三面陡絶惟從西南坳扳崖上則三里四際盡在目中
昔有村氓登山採樵遂仙去土人廟祀之
汛塘浮石在城西五里汛塘中汛塘者即仙廟山南塢
也自仙廟山前西接佛子坳塢中塘長數里水漲時洪
流漫衍巨魚逆流上土人利之故障為塘而不畝其地
當塘之中有石壑一區上浮如敗荷覆葉支撑旁偃中
空漏水一潭遶之石踞其上去水不及三尺極蜿蜒分
合勢西北里許即汛塘村村倚北山下
[004-46b]
汛塘后塢石洞在城西七里西山東來過佛子嶺分為
兩支一支直東為汛塘村後峯一支北轉為韋龜山二
山東北又環成一塢東以仙廟山為前障中有支峯對
其麓一洞東向前隔水内望甚深中可容千人所向東
峯上亦有西向洞髙懸嵌側皆翳沈莽中俱未及登
韋龜洞在城西十里韋龜村西由汛塘踰佛子嶺北其
道近北由羅墟轉石山嘴而南道較逺五里其中羣峯
環繞内拓平疇小水自北趨南分流石穴去惟北面石
[004-47a]
山少開亦獨峯中峙為之標韋龜山中懸東南直北向
對之函蓋獨闢山水皆逆捍洵世外丹丘也數十家倚
山北麓以造楮為業棲舍纍纍髙下層嵌石隙望之欲
仙西即洞門亦北向初入甚隘暗西南下數步透出石
隙忽穹然髙蟠内朗四際博通頂有懸空穴天光倒映
正中墮北向躋石上乳柱前排環一平臺可布几席拾
級南下滙泉碧黛中用周村汲平臺前西多森列柱幢
蓋縱横文采瑩潤東則怪石磊落如獅象交踞不少相
[004-47b]
下内復可左右深入秉炬由右西向入北躋半里轉一
竇返三里雖多巖谷固當以是巖冠況巖外村居又擅
桃源谷口之勝乎
佛子嶺北巖在城西七里汛塘村西佛子嶺者石山分
支東出為汛塘仙廟諸峯嶺界其間石骨嶙嶙踰嶺北
下韋龜村西塢水南流抵其麓傾入洞洞門北向甚豁
中迴環成潭潭水際四壁時久齊溪壑涸入无涓流潭
中瀦水特澄深不可測潭四週石壁无隙聞其南隙伏
[004-48a]
水下大潦從北下撃洞滿不能容則躍出於山南崖門
右穿旁竇南抵潭東涯上一石髙䂬潭旁上懸洞頂不
及尺若鵲橋坐瞰深潭橋石下更悠然也
佛子嶺南巖門南向前有石澗天成若槽橋横其上時
澗中无水即由澗入洞洞外髙巖層穹側裂不能宏拓
北入洞僅受一人中漸黑而光潔類琢磨者入頗深即
北洞洩水道水盛北洞中滿水從下反溢出激湧勢壯
故洞與澗皆若磨礪以成云
[004-48b]
佛子嶺西北巖去佛子嶺西北一里門東向韋龜村西
塢水自北來又分流一澗西抵此洞前穴地墜洞乘水
上臨外門危朗入可三四丈輒止洞南又一隙傾側下
下漸黒轉西南向无炬出聞下與水遇循水西南炬行
即透出後山乃知此村水墜穴山透腹與向武百感一
轍也
琴水巖在城東六里琴水橋北中支土山東南盡處也
東溪自北來環山東土山既盡獨露石山一拳石參差
[004-49a]
層沓山南亦有村數家洞在村西山半門南向初入窪
下北進數丈秉炬踰一隘西轉始穹然中髙西透明穴
上垂柱繽紛當明處平石濶三丈卧洞底可攀憩躋西
穴出則山之西面也下山仍轉出山前騎周玩之洞前
稍下又東開一洞門亦南向村人以為積薪寮北又開
二巖上下立上者託重巖苦无徑下巖多瀦水然亦不
能與前通也
周泊隘在城東二十五里東界石山脊也隘當脊中南
[004-49b]
北崇崖髙壓東踰隘即遷江境其東北石山内為八寨
之羅洪洞東南石山内為馬膓洞地无居民皆巨木
獨山巖今名砥柱巖在城南四里此地有三獨山皆以
旁絶附麗得名一在溪東岸與東界石山近一在此山
南五里障溪而東環之獨此山髙正當中立與向武瑯
巖絶類省中獨秀无此峭拔透達也巖當山腹南北透
南門尤髙迸前有巨石自巖頂分跨而下界洞門為兩
正門在東偏門稍西南皆有古虬藤倒掛其上每輕風
[004-50a]
揺曳香翠欲流巖中合掌起髙數丈濶一丈五尺平通
山後者五六丈南北徹眺衆山无不羅列出北竅上飛
崖倒覆又分竅西透亦北轉通一門内架閣兩重上穿
圓竅人下竅行若透橋出又闢西向洞一洞四門相通
小峯乃出此殊幻惟東面不通而崖外一門東向西入
深數丈是又分門立户者
小獨山巖在城東南五里與砥柱東西夾溪立自砥柱
東望似此山偏傍東界自此山西望又似砥柱偏與西
[004-50b]
界近平中望之兩山去東西界各懸絶等也山小於砥
柱尖鋭殊甚極似一浮屠中立下亦通一門石外跨西
透小隙上懸崖側峙平石為臺上陡絶處有洞南向極
深若能階梯上亦異境也游砥柱日獨隨一騎浮江并
盡此勝
砥柱巖西峯水巖在城南四里有峯兀突砥柱西髙不
可砥柱迴列倍之上冒下削其淋漓痕儼若黄熟香片
側立南多空裂成門北麓洞北向兩崖合掌上並内深
[004-51a]
杳有光南透若甚空洞第洞口瀦水溢兩崖不能入策
馬渡水水多亂石不能前
堡北巖在城南十二里巨堡北堡南去洋渡僅三里洞
門東向深六丈窪下不能深入
獨山村西北水巖在城南八里大道西門東南洞口危
石磊落欹嵌正倚西山下中窅然沈黒竟不得入
白崖堡南巖在城南十六里由洋渡北岸西溯江轉入
山塢得白崖堡山南北迴合又成一洞天洞在南山上
[004-51b]
重門北向髙綴萬仭壁自堡中仰之即在目眦末无從
著足崖底石脚下挿亦開裂成紋初扳數隙如升重樓
復出望始知去洞猶極逺土人秉炬前導仍出山口循
南山東抵南麓拾級上得一門東南向為後洞正對卓
筆青獅崖諸峯洞内東北上躋甚暗更北上益峻遥見
天光中引愈扳躍以升得掌大隙瞰隙外即闢巨門則
上洞下層也隙隘不受側身過祗供俯眺而已内更上
躋透隘出一洞門岈然北臨无地向仰眺莫可及者今
[004-52a]
忽躬立其上此洞最髙前夾崖下陷假以木横架補其
闕即堪托憩凭挈諸峯也仍下内隘再外窺第二層洞
已置為必不可到姑以杖從隙中投之由故道下抵前
途見天光處明炬遍燭洞北崖下得一穴引炬蛇行入
中漸髙成峽數丈後宛轉東折又北透數丈其門北向
髙裂巨樹盤根洞中偃出洞外為第二層洞洞前平石
如掌上下皆危崖峭懸絶級上眺層門重叠出數十仭
巔即上洞與第二層洞也稍縁平石而東峽壁間藤樹
[004-52b]
蟠絡乃猿接以登久之竟歴第二層外洞前所投杖儼
然在洞深三丈髙五丈嵌上下兩洞間獨不中通必藉
外躋始達倍覺幽峭
白崖堡南山下洞在後洞西三百步門亦東南向洞外
崖嵐氤氲内横分二道一西南一東北皆下從窪中入
必以炬西南者數丈後輒分兩層下層一井大穴由井
下墜即得平峽西行三丈又懸峽下墜得平窪中峽竅
盤錯乳柱花萼垂垂圍簇者千萬計又白乳蓮花一簇
[004-53a]
徑大三尺細瓣攢合逆懸洞底根平貼上石懸一線盤
折久之忽明光一縷透竅出井口如前在前井之南矣
又從上層西南入中石脊髙下屢見下陷坑窅无底疑
即前所探下層也深入亦盤互多乳柱細若駢枝團聚
每千百枝惟後營東洞乳柱多而大悉作垂龍舞虬狀
比列皆數丈云于是從東北進不五丈有北嵌竅兩重
俱淺東向扳崖上進漸曲盤錯亦如西洞深奥少殺耳
青獅南洞在城南二十里西南與上林分界處路由洋
[004-53b]
渡過江東南四里乃止其山石峯卓立洞在山下開東
西二門東門坦下門髙數丈濶亦數丈直透山西者三
十丈平拓修整下闢如砥幔覆其上間有石柱倒掛幔
下洞西垂又石柱一隊外自洞口排列抵洞後西界别
成長榭從榭内矚外洞如疏楞綺牖牽幙自蔽西門特
崇峻下巨石盤叠為臺上忽中盤髙穹從臺内眺已不
見前洞頂祗覺四面層繞皆雲氣嘘鬱時有竅穴鉤連
空懸无上處外眺則西面三岐卓筆諸詭岫正近當洞
[004-54a]
門設之供内臺北下奥窟中復開平洞一圍外峙巨石
為障下透中虚若橋之度空從此秉炬北入東轉穴大
而易窮東脇隘直入計其止處當不下十五丈已踰外
洞半此下洞最奥處也出坐臺上仰視上層冀一登不
可得忽見北光墮影知其外通陸公令健捷者從山外
扳崖索之久之其人已穿入其上呼曰速攜炬來尚可
深入余從之乃從西門下循山麓轉出山北南向扳崖
躋山半有門北向穿石竇入俯見諸君酌臺上其上石
[004-54b]
底平庋石端懸空處復有石柱外列分窓界户故自下
望之綴竇不一内寔旁通也于是秉炬東入愈深窅中
闢幾二十丈東窮西北轉得一竇扳而北上忽倒影遥
徹有峽縱横駢沓東北峽一穴髙懸僅納雲日光道絶
升降更披西北峽上透得一北向門愈髙吐納烟嵐其
北脇尚有餘奥然所入已不甚遥乃由其門出欲縁石
覓磴下下皆削立壁復從洞中故道降至懸臺下瞰處
諸君自下呼噪皆以為仙也
[004-55a]
青獅北洞在青獅潭北岸青獅潭者即洋渡下流也江
潭深滙為羣魚藪窟乃參府設禁罟網所不敢入者北
崖亦多穹門與南洞隔江對雨中過此不及旁搜又西
為青獅廟危峯西南來抵水盡江至此合流而東峯截
其灣愈見屼嵲廟倚山下遂極幽閟焉
後營東山洞在城北四十里即後營東界石山西麓也
去後營四里中又界小山一重山坳中斷處有尖峯在
前亦曰獨山則其西䕶也直抵東山下小石峯一支西
[004-55b]
附起遥見當峯半一門西向髙懸則西洞後穿别竅正
門尚在南脇間有兩門東西列皆南向先從西一門入
中平朗若堂皇石柱後列從其東轉出柱後下墜小穴
上則飛乳窈窕圍成龕紋極玲瓏纎幻龕中圓且峻貯
水一池沈映崕壁光映上照紺碧奪目穿西隙而入又
闢後室髙整與前堂无異門西向下臨絶壁即前從塢
中遥見髙懸者乃列炬從東洞門入門外隘中窪入數
丈輒巨乳夭矯垂空下繽紛不一底甚平岐而西峽東
[004-56a]
隙皆不數丈盡惟直北踰乳隙進内復寛稍東折遇方
石中横諺號棺石從石東北轉石坡髙下乳笋參差立
披竅北入復闢一最巨室乳柱迴環闔闢莫測道因從
西北竅入悞穿東南腋仍下方石邊聞此洞内透甚遐
行至半日一大溪中貫上有空明倒影飛梁渡溪直出
遷江云予欲挽炬復入從者恐東炬不給强余出計所
入未及十之一也瑰麗已壓諸岩矣
三層閣在參府㕔事東陸公所新搆長松迴䕃羣峯四
[004-56b]
合松風亭在署後土山巔松隂山色遥接城陴月下尤
佳絶予下榻三層閣幾至忘行陸公餞余於松風亭沈
醉月中故并記焉
三里週圍石峰中當土山盡處風氣含和獨盛於此土
膏腴美生物茁茂非他處可及參府四圍喬松百餘株
髙刺霄大可三人抱余疑數百年物考之碑記植於隆
慶初建帥府時纔踰六十年其巨如此為良區異壤可
知所藝禾穡特大恒種一郭長倍之性柔嘉亦異庶土
[004-57a]
所植鴨大者重七十兩方體粤西鯽魚甚艱長僅寸此
地有至尺者木棉樹最髙巨粤西隨處有之此中尤多
春時花大如木筆紅色燦然時有素禽羣啄四面繞之
竹皆中寔外多刺叢生最大如吾地虚中者間有之然
无巨者
予以二十二日下午抵三里二十四日乃入謁陸公為
下榻東閣自後多雨二十八稍霽陸公特同予遊韋龜
巖後復雨至十一年嵗戊/寅正月十三始遊兩獨山巖十
[004-57b]
五日雨中往遊周泊隘晩酌南樓觀龍燈甚盛二十七
日同陸公乃孫伯/恒遊白崖保巖洞二十八日陸公昆仲
至同遊青獅巖既乃觀打魚江潭抵暮歸卧疴閣東者
數日二月初三日雨中復往青獅潭觀漁先是張揮使
謂青獅巖南雞籠山亦有大巖陸公以騎送余命張同
往張謂雨中不可入固阻余仍冒雨歸自後予辭陸公
行陸公擇十三日為期至是日始治裝凡留三里者五
十日
[004-58a]
十三日午後出東門度琴水橋共六里北向入山皆東
石西土凡三十三里抵後營營在西畔土山嶺
十四日東遊東巖出飯於後營下山北行兩界山仍東
石西土小水南流兩山中經後營南西南墜壑去即琴
水橋上流也北八里土脊自西而東横屬兩界中為南
北分水脊南入洋渡北入羅木渡焉自此而北昔皆三
里民居今為八寨賊踞北二十二里為橋藍村又十二
里為周安鎮鎮并西南古鵬北蘇吉總為三鎮界入寨
[004-58b]
中者也今古鵬已廢周安僅數家倚溪西溪東膏腴俱
為賊踞不得成鎮矣
十五日隨大溪西岸北行石峯西突路左峰四面多開
穴竅中空第髙莫能上北又有荔枝巖深黒須炬入聞
中有荔枝盆自是東西界皆石峯无復土山中間先北
涉一小水又北渉一澗水皆東向入大溪共四里小峯
當塢立嵌空多穴乃下流鎮山亦如三里之獨山但南
北易位耳又六里抵蘇吉鎮復與土山遇又十八里一
[004-59a]
江西自萬峯石峽中破隘出東復破萬峯入峽則都泥
江也刳木小舟二以渡江濶與太平左江隆安右江略
相似兩岸甚峻江嵌深崖間所謂北盤江也土人云自
利州那地至此北渡江飯羅木堡堡屬慶逺府賔州慶
逺分南北以此江界堡北有小江南入都泥溯小江三
十里抵髙陽站站西石峯後即猺窟其西有夷江即羅
木渡上流也
十六日北二十里東西兩界俱石山兩界石山突東出
[004-59b]
曰横山乃忻城縣永定司分界處縁山嘴盤崖北轉宻
樹䝉蔽磊石上上下莫可窺眺偶瞰路下石潭淵沈仰
見雲嶂排空髙低隠現令人惝恍二十里至永定司又
西北十六里踰石山如門西望擴然則永順司接境南
即石峯叢合皆猺窟北循石山西麓升降土阜上多迴
環中窪如塘如井俯不見底水由地行此其中墜處一
如太平府所見北七里歇東峯麓草堂
十七日北三十里抵慶逺府之南門
[004-60a]
廣逺郡城在龍江南龍江西自懐逺鎮北憑空山
透石穴出循北界石山而東流少殺羅木渡兩岸
森石嶙峋過之江北石峯聳立曰北山中為㑹仙
東為青塢西為宜山又西為天門拜相山即馮京
祖墓皆憑臨江北中復開塢北趨天河者也江南
即城城南五里石山一支自西而東曰南山中為
龍隠洞山東為屛山西為火號山又西為九龍山
皆蜿蜒郡南為來脈
[004-60b]
西竺寺在郡城西門外殿宏壯為粤西所僅見南為香
山寺寺前平地湧石環立為門為峽為屛為嶂甚微而
幻小峯頂每有巨樹箕踞其根籠絡與石為一幹盤曲
下覆極似蘇閶盆玩寺西一池中亦有石池西北為黄
文節祠後有卧龍石前有龍溪西流焉
龍隠巖在郡城南五里石峯東隅迴環北轉處也前三
門俱西向後通山背亦有三門俱東南向其中上下縱
横无不貫穿今中道交通處以巨石窒穴洞遂分而為
[004-61a]
兩北偏門最髙敞前有佛宇南偏二門在山腋間其中
門已无路余先從南門入北透暗穴反從上層下瞰得
之无從下仍出南門扳搜到其處再攜炬入遂盡其奥

北門西向髙穹前列佛宇三楹入數丈洞稍隘偏南遂
昏昧秉炬直東入又數丈有岐在南崖上扳木梯以登
南向入一窪下陷如穽横木板以度又南西壁下紋一
縷縁崖根卧鱗脊蜿蜒似龍形隠起又南數丈踰隘俯
[004-61b]
石級下墜下層穴亦開南北塢南透則與中門内穴通
已為巨石隔斷遂北透度二隘仰其上即横板上度處
再北塢隘且窮遂從横板竅扳空上仍北下木梯直東
入又踰一隘有岐亦南去從之漸見前竅流光燁燁已
透山得後門矣行數丈抵後門門東南向下瞰平疇山
麓溪一支環而北透其腋前復有石山繞為塢别成一
洞天仍北返分岐處直東入數丈遇巨石中踞由北隙
側身入一眢井憑空下陷大三四丈深如之懸梯投炬
[004-62a]
令一人垂索下兩人從上懸索以縶梯其人既下余隨
之東南入一竅中復有下墜穴極深隘一飛鼠驚竄其
上從其西南扳崖上崖内亦眢井空陷燭之不見底循
其上西南入穴窮乃依故徑直西出前門
南門在北洞南二百步山百步俗謂之雙門洞東向入
輒横裂分南北南向忽明透山腹數丈出後門亦後洞
最南者北向内分兩岐一北一東北余先從直北者透
腋平入下伏深窞循其上若履棧道數丈北抵透明處
[004-62b]
中門西闢在五丈下此則中門上層也前列柱垂楞飛
崖下懸與下洞相隔隙間俯窺下洞洞前明敞不啻堂
皇也上層踰隘北轉昏黒不能入乃出南門索炬於北
巖復入至分岐東北處踰石垣下内寛宏窈窕數轉約
二十丈透出東門則後洞中門也門内五丈有岐東南
去轉西南不十丈輒窮
中門在南門北數十步與南門祗隔一崖上下懸絶叢
箐翳之須下而復上搜剔久之乃得門秉炬東入其後
[004-63a]
壁頂即南來上層也從其下入峽峽窮扳而上南即上
層北轉處向所瞰昏黑不能下者今援側坂可通焉東
直進又五六丈穿穴下為大石窒塞即北洞中交通中
斷處也大抵北洞後通之門一南洞後通之門二中洞
則南通南洞上層北通北洞奥窟是山東西南三面无
不貫達惟北山不通而頂有蚺蛇洞另闢一境云
蚺蛇洞在龍隠山北絶頂遵山東北麓一里溪水從兩
峽中破壁西北來潄空倒影自成一壑渡水共一里扳
[004-63b]
崖南上兩崖如削𤓰突石纍纍縁之躋佳木叢藤䝉宻
揺颺上一里洞門穹然北向正與郡城對前有土山障
溪西北去環麓成塢門之中石柱玲瓏叠綴前浮一臺
東闢洞空朗多外透竇東崖窮南轉始昏黑須炬入數
丈无復旁竅乃出仰眺東崖上復有重龕扳崖上躋則
外龕甚巨内龕則重綴其上坐内龕猶對外龕外竇一
圓恰當其中照若明鏡
盧僧洞在龍隠北洞旁北數十步門亦西向最隘中闢
[004-64a]
一室東北扳隙上又得一小室其東北奥垂蓋上懸下
聳圓笋若人之首即指以為盧僧者也
九龍潭在郡城西南五里平岡上有潭一泓深窅无底
水常溢流成溪九龍洞石山在其南山北有巖北向前
列石屏由西隙入内闢巨室不甚髙後復有石柱一圍
當洞之中秉炬南入又得一室南漸隘乃出巖西下又
有一南入峽甚深隘秉炬深十餘丈而止底多石丸色
黄不及向武營白東下又一覆壁横拓平廣去巖東北
[004-64b]
四里石陣排列自西而東如挿屏直止於香山寺前俗
稱為鐵索繋孤舟云又一里返香山寺寺僧謂九龍洞
甚深須易數炬此洞為丹霞墓非九龍巖也
㑹仙山在龍江北南面正臨郡城渡江半里即抵麓山
盤崖峻叠東西南俱无可上惟北山腋裁受級道從西
麓北向行抵山西北隅乃東躋第一層南岐為百子巖
第二層南岐為雪花洞岐而北為百丈深井巖直東上
嶺脊南轉為絶頂此㑹仙西北面勝也東麓北向上者
[004-65a]
直抵絶壁下最東北隅為丹流閣西循崖為東觀以次
漸西為白龍洞為中觀為西觀此㑹仙東南面勝也
百子巖在㑹仙山西崖門西向入下門三丈餘梯空上
上復叠為洞前門復出下門上洞雖不邃峻而是山石
質皆青黝洞石獨赭南又一洞與上洞並復青石為異
雪花洞在㑹仙山西崖乃百子上絶頂側洞西北向前
結菴大士菴後秉炬入門少不宏漸進愈拓皆石柱石
門宛轉數曲内復狹下石始嶔﨑不復平底越一小潭
[004-65b]
南轉境遂窮夜宿洞側臺巔三面陡臨絶壑灝氣上接
沖穆萬象
絶頂中懸霄漢江流如帶横於下東界青烏山西界天
門拜相山俱自北而南左右翼對宜山則近伏西腋以
其卑小宜民則此山巖巖壓衆可知矣峯頂有𤣥帝殿
頗巨无棲者
深井在絶頂北平雪花洞列道由二天門東北行忽山
頂中陷下週圍大數十丈深且百丈四面皆嶄削下嵌
[004-66a]
宻樹古藤垂結相虧蔽俯不見底獨南面石崖自山頂
直剖下下有洞北向髙穹上及崖半中特平逺反可欹
曯以洞崖削无片隙樹皆莫能縁也崖西北峯頭横突
石窞中踞之正對洞門傍又有一棋枰石可憩晩停杖
雪花洞至横突石上心目俱動僧謂洞直通山南穿江
底出南山恐未必然也
中觀在㑹仙山南崖下縁石坡上至此則危崖削立洞
南向洞東三百步得白龍巖
[004-66b]
白龍巖在中觀東危崖下洞南向入門即西行秉炬漸
轉西北入愈崇放二十丈内石柱中懸撑洞頂殊極偉
麗後有巨石中亘四旁愈擴穿隙入石柱益繁立北數
丈度隘又數丈石壁忽湧起如蓮下垂不絶无旁竇上
復深眛去平地三四丈不得級乃出至懸柱處又東上
一岐入數丈石柱夾而成門踰門東下漸北轉恐火炬
不給未竟而返
東觀在白龍洞東北二百步穹壁覆空門南向西復有
[004-67a]
東向洞崇峻空洞西入數丈忽深坑下墜上嵌危石北
轉益宏深蓋下陷窟透石北轉於下洞上穹亦凌石北
轉中皆欹嵌石横跨側偃彼此間阻故无深入道第一
望窅黑而已是洞乃白龍後洞前洞東岐未竟處可通
此出云
丹流閣在東觀東北二百步危崖至此又一折矣閣西
有洞門東向甚髙洞西入亦數十丈即隘无深入處閣
北崖嶺巔墜北路遂盡此
[004-67b]
西觀在中觀西三百步危崖上上下皆石壁懸亘後有
洞亦南向余至中觀仰眺不見洞遂東折既下山麓迴
睇見之不及復往矣聞㑹仙山西南層崖上又有仙姑
巖由西南山麓扳躋上當在西觀上層雪花百子巖南
崖无正道也
多靈山最髙聳其上四時皆春瑶花仙菓不絶於樹登
其巔四望无與障者山在慶逺西南九十里永順司鄧
宗勝之境乃龍江西南都泥江東北二江中分脊處也
[004-68a]
予以十一年二月十七抵慶逺郡税駕香山寺日方午
乃抵南山遊龍隠雙門洞諸勝即宿龍隠菴
十八日由山北登蚺蛇洞既下循南山北西行二里半
穿山腋南出循山南又西一里半過龍潭又西一里渡
龍潭所北出小溪南入丹霞墓洞遂渡龍江北循㑹仙
巖西麓東上山共三里遊雪花洞又一里登絶頂下宿
雪花洞
十九日探深井巖從雪花東坳下遊百子巖下山二里
[004-68b]
至卧雲閣攜火遊中觀東觀丹流閣白龍洞下午還香
山寺
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日日坐雨寺中
二十六日早晴同僧慧菴往九龍西南五里越北流溪
繞丹霞墓洞東麓南三百步迴眺丹霞墓山峯頂有東
向巖玲瓏幻極无可登道又東南三百步抵東峯北麓
路旁皆水坑流貫路行其上若橋西有巨楓樹一株下
為九龍祠九龍潭在祠南石崖下水從中北向經路旁
[004-69a]
水坑出丹霞墓洞前平岡潭乃其下流也九龍洞山在
郡城西南五里丹霞墓東南山從丹霞墓山後繞而東
其北崖有洞下即深潭嵌石壁中一石中横東西界潭
為二西潭南石壁髙數丈下挿潭底潭多巨魚然水際
无穴穴深入通流處當沈伏水脚洞髙懸潭上三丈餘
門北向頗隘入乃髙穹峽南進秉炬直入十餘丈東轉
下雖平石級屈曲湧起中環停澇成仙田東二丈忽深
坑下陷由坑上南崖傴僂出坑之東下平仙田每每如
[004-69b]
西但其上覆石壓乳人不能舉首僅披隙透稍南北分
岐逼難入仍西出坑崖上投炬諦視坑中下深三丈餘
復開洞東西透西洞直入與上峽等東洞則横拓空濶
坑南崖平覆如棧惟北則自上直挿坑底坑裂竅南北
濶二丈東西長三丈洞頂懸柱倒蓮恰下貫坑中色瑩
潔逾衆乳俯窺久之恨无梯索得竟奥底也東三百步
又有巖北向深十餘丈在東峯崖過脊處其九龍西峯
髙懸洞在丹霞墓山之東頂无路上重崖綴石逆扳雖
[004-70a]
險然石鋩競裂似可援手以發足乃凌空上躍者數層
從其北得一巖門東向前隘峻極中通一線可尺許曲
折入三丈内忽穹開西南轉遂黑暗中又轉入一小室
似无餘隙乃出然非髙懸洞也髙懸洞尚在南畔絶崖
上虧蔽不能仰見稍下轉崖脚扳隙以升巖亦東向然
无門環迴前列髙十丈覆空若垂天之雲内壁後層削
起上嵌赭石一區尤玲幻連開二門累累髙接雲氣惜
无十丈梯凌空上也下山五里返香山寺
[004-70b]
二十七日渡北門大江登北岸觀音閣前為澄碧菴皆
江崖危石飛突洪流就之結廬者北一里過雪花洞下
又三里循西山轉入西塢北界皆石峯崔巍南則土山
間之中有土岡南北屬踰岡西下三門巖在北崖之中
乃北抵山下拾級上先抵巖東則石隙縱横駢沓皆可
深入前有徑循崖端而西其巖中闢髙二丈五尺深如
之横拓四丈餘外列三石界門為四俱南向惟中門最
巨東腋一門頗卑伏稱三門者舉其大也西門崖壁莫
[004-71a]
能前其上石態更竒東門穿隙出即與東偏縱横隙並
出巖東披縱横隙亦宛轉三四丈始闢而大踰閾或上
前穴通明另成一境乃巖外奥室也透前穴出石髙擎
穴前平齊臺東又有宛轉小隙瓣萼蓮簇紛披无不畢
達由臺前小隙下即前循崖端而西復崖端東轉石山
嘴稍入有洞内闢亦南向深數丈致幽美乃出舊道東
近三百步北望山坳間巖髙懸絶峽上北向扳崖以登
東入巖巖前皆棕竹翳峽中洞當轉峽側上下懸峭門
[004-71b]
西南向入五六丈遥望西南鋭峯一線直上列洞前洞
兩旁石壁廉利沓合洞後透石門入凡三闢三闔中連
下透俱若浮橋架空思躋其上竟无一受踵處及已穿
出三橋中轉寛黑從左壁摸索上扳東崖南出三四丈
凌内梁之東梁背刀削起趾不得著梁西亦峻石柱頂
隔别不容西度又南縁東崖凌中梁不可度如前益南
凌前崖之東梁背平整架兩崖間又圓石尺許聳立上
遂平行西渡梁北轉入峽門即内二梁西端石所界成
[004-72a]
者峽内東豁即下通梁後西剜又透入一穴中皆為龕
為門為峽細沙鋪底平潔如玉但暗束不能窮深即返
至前梁西崖半扳石笋南下穿石窟出抵洞中央矣出
洞取棕竹數枝東可百步一洞裂削崖間如丁字上横
下豎門南向乃北抵崖脚石峽間纍數巨石上最上一
石髙削數丈无級下有斗大穴蛇穿以入中遂穹然上
髙數十丈外透起則丁字豎裂也洞内夾壁入底傾下
北進七八丈東折始昏昧不可詰出洞下累石循崖東
[004-72b]
數十步又入巨峽門亦南向北進五六丈東折入暗中
忽有光如星在履底近索之復不見益東二三丈石板
盡處復燁燁微光動就視之一外界石如屏中細孔僅
寸屈曲透漏不一下亦有斗大穴可墜乃懸手下抵下
層外亦開門南向門内距石門僅二丈屏下又横竅内
通即前所望履底有光處門外循崖東數丈又得一南
向巖内不深折後壁特石竅玲透巖前崖磴懸絶不能
東仍西歴前所入洞口下至山麓東百步又一洞南向
[004-73a]
當北麓穿入之則東轉透峽五六丈出門又東豁者也
聞古城洞在青烏山前東門渡江三里可至石壁對夾
中多種蔬者日已暮恐渡舟晩不及濟返由故道渡龍
江抵香山寺街鼓發矣
二十八日為多靈山遊西南十五里踰土嶺復與石山
遇又三里南穿其峽西循石峯南麓行二里為黄窑村
村西石峯前突曰黄窑山西二十里南渡下遷江共七
里出土山隘于是塢遂南北豁東西兩界皆石山中有
[004-73b]
溪北流去南溯流三里宿黄村道人菴中
二十九日黄村南三里峯迴塢夾藤蘿虧蔽山窮水盡
處䝉宻中不知水從何出但聞潺潺有聲來自足底耳
從此躡級西上踰坳共一里抵都田隘溪自西南來抵
坳窟下穿穴東出即黄村上流也南八里登大歇嶺始
見多靈三峯如筆架髙懸西南二十里外下嶺又三里
西由塢中入石山峽漸轉西北行為永順境地窅絶无
人居石峯離立色青白成紋態鬱紆若鏤刻五里路右
[004-74a]
一巖駢啟門皆南向東洞在麓可穿竅東出西洞須扳
石始達門後透腋北入凌竇隙以上轉南出已在洞門
上層矣下石板砥平薄逾葉踐之聲逢逢南有穴下俯
洞門猶層樓通牖但自外望不覺上洞中虚也結構絶
似㑹仙百子巖勝當十倍之南下山西北二里北山麓
石崖下覆横亘如恒廊南一里路漸降北望石峰頂巖
穹然東南向内微透明穴乃石梁飛架峯頭者下至壑
足南轉始與溪遇凡兩渡此溪南五里直抵多靈北麓
[004-74b]
路左一土山自多靈夭矯下墜從其南前轉西南行一
里下土山渡溪其溪自南來乃多靈以西石山村以東
夾成者抵石村東北山環壑盡搗入石穴過溪北抵山
麓為石山村乃飯一老人家望多靈正當其南問其上
有廬无居者遂借鍋於老人老人攜火曳杖前導仍渡
溪東南上土山共二里越岡得塢與多靈接阪老人指
余登山道别去始踐土麓東南上轉東北行二里過土
峽最峻扳之上扳石崖下崖峭立叢木中得石磴忽聞
[004-75a]
犬聲以為絶巘疑有人久之不見但竹捆駢置道旁蓋
他村竊竹者聞人至避去耳扳磴上磴為墮葉覆積幾
不得級磴旁壽枋大至三人抱者甚衆上一里得坪菴
倚之北向竹床木几洒埽具悉給二桶向存斗米而苔
葑古竈人去已久菴側斷積薪竹炊具甚贍但水不可
得菴兩旁俱无汲水道惟東北路倚草伏樹循崖甚逺
予從之半里果得泉蓋山頂皆縁懸崖綴石獨此腋衆
木合翳水自崖石墜溜不絶昔人鑿痕接竹引之以通
[004-75b]
流供酌乃攜水返菴令從人淅米炊余西南入叢籜中
覓登頂道初小有路痕乃竊笋者所踐竹盡上皆巨茅
沒髻頂披之不開隙里許踰一西走脊脊西又旁起一
峯下不能見至是始陟之循脊東上又一里踰一南走
脊脊南亦旁起一峯此兩峯即大歇嶺所望合中峯為
筆架者又循脊北上石崖峻垂扳石隙得移步直北上
一里凌絶頂頂孤懸衆石山上南北逾一丈東西五丈
惟南面可躋餘三面皆嵌空不受趾頂之北自頂平剖
[004-76a]
直墜至菴前石磴下巨木叢列翳不可窺惟遥四圍重
峯矗矗南壑下層坑隔坂時見有水汪洋蓋都泥一曲
也土人謂此山四時皆春花菓佳珍林无素木然但可
採食懷之輒復迷道若余所見者引泉覆石之上有葉
如秋海棠大倍之花如秋海棠者色獨白不知何種山
頂巨木皆薔薇縁枝綴花殷紅鮮耀有酸草莖大逾指
正赤作珊瑚色眺望久之仍由故道返菴飱所炊粥積
薪佛座前為長明燈乃架匡牀展簟而卧
[004-76b]
三月初一日晨至石山村覓勝後山仰見石崖最髙處
洞門穹懸依小徑抵西峽以為將扳崖上躋顧乃穿腋
下北踰隘東峯峭立西崖多懸竅蘿蔓叢沓无可躋北
隨峽出又通别塢不能窮仍轉出村前東索溪水所由
入則洞穴伏山㘭下門南向溪流瀉入之洞髙濶各二
丈深四丈水至後壁旁分二門入昏黑莫可進洞前石
柱當其右穿柱入下有石坡尺許傍流渡水不煩涉水
柱内西登隙上復闢一龕底平上穹亦石柱前列與水
[004-77a]
並向出洞還飯老人家東北抵黄村菴前道人瀹茶煮
笋以待乃取所摘多靈山頂茶芽潔釜焙之當吾鄉陽
羨最佳茗香色都无下意
初二日别道人北渡下遷江東上髙山南坂踰兩土岡
下塢有塘一方瀦水甚清西北石峯下破澗去叢木翳
之甚遥又東踰岡巨塘滙陂間北墜下分為兩流一北
入山穴一東循山嘴環流黄窑村前抵村詢觀巖道須
東經草峽又東北一里踰石脊西轉即黄窑諸峰石山
[004-77b]
之隂也山排列西北去北盡於獨山而觀巖在其中循
山東麓西北行凡三里西南折至其下則危崖上覆下
有深潭水瀦其中不見所出惟從巖北隅瀉入巨門中
窅黑水聲甚沸蓋水自山南來溢底出瀦為此潭即黄
窑西巨塘分流入山穴者也乃一出輒復北入穴尤異
覆巖之上垂柱懸旌紛紜歴亂後壁石脚直挿逆潭中
上迴旋龕竇嵌不一俱隔潭不能至潭東北崖間神祠
倚之祠後即潭水北入石門處門南向甚髙中望空洞
[004-78a]
疑浮筏可進從祠東北出平疇有北趨道欲從之入郡
既乃愈北始知獨山懷逺道也忽見西山下潭淵然直
逼石崖崖南開穴則前北向入門水又透此出也計所
穿山腹中亦不甚遥若溯流入當可抵水聲沸處乃東
轉半里前潭水散為平溪瀠村南東去又東北八里得
入郡大道又五里路兩旁多眢井墜穴與太平一轍聞
水聲淙淙石壑或連水走其底俯瞰底水所墜不一道
皆不甚巨東二里踰岡下水走石壑底復如前又三里
[004-78b]
抵香山寺宿焉自後予欲西由南丹州入黔日候騎郡
中至初九卒不得騎余決為步行
初十日晨飯香山寺别慧菴西取南丹道去二十里有
山中峙兩界石山間曰獨山尖峭孤聳亦獨秀亞又西
北十里泉一泓止石窞中色澄碧西一巖北向前大石
屏峙門洞深五丈後壁皆蓮花葉蕋層綴二里為大峒
堡大峒在南山背堡後南入峽尚三四里始至洞一曰
天門洞云自堡北望之南峯環迴如玦入至堡後又類
[004-79a]
蓮瓣自裂可披隙進也過堡十里江流自南而北江濶
半慶逺乃懷逺鎮南江也江自荔波縣來至河池州東
境為金城江又南合思恩縣東江南抵永順司北境入
山穴山暗伏屈曲數里東出於泰順里又東北過此遂
北與北江合為龍江焉渡江西岸即懷逺鎮鎮北有北
江自思恩縣總州來舟溯南江至懷逺止北江通小舟
可四日達總州
十一日西北四十五里抵德勝鎮
[004-79b]
十二日由鎮北抵北山下半里過觀音菴菴左一洞南
向倚山椒髙五丈後有巨柱中屏穿東西隙俱可入乃
束炬從東隙北進數丈洞遂髙拓多擎天柱諸詭勝東
折數丈北面光熠熠自上倒影以為從此出洞也及東
去尚有道更張炬覓之又五丈止仍北出望明光趨之
則懸石巉岨光上透如衆月並升將扳石登企忽平峽
繞其左而轉遂透出一北向門又在前所望通明下也
出洞扳叢崖南躋石萼攢沓正過通明上穴南向凌山
[004-80a]
頂登玉皇閣稍憩下山折磴石崖間凡數曲下出過前
洞南去德勝又半里抵韋家山從山西麓扳級登懸崖
峽轉樹倒垂其上類若乘空上有别柯從巖門横架巨
樹杪合為一横架處枝體穿漏刓空穴竅工最雕鏤巖
門在上下削崖間門西向前對樹杪就隘為門門旁即
觀音閣閣左右皆可入洞不十丈輒止大約以凭虚勝
无中通竒竇也北返德勝鎮西二里岐而南渡一小溪
平原中亂石叢簇分裂不一中瀦水一泓澄无片草石
[004-80b]
頂各跨樹盤絡如香山寺石片更稠宻間以潭瀦尤竒
潭西一石峽下與潭通南一石獨髙巨僧結茅於上曰
蓮花菴門就石隙東西北俱小流環之地較香山幽麗
特絶仍北出大道又一里入河池所
十四日為北山遊出所城北門行平壑不半里亂石秀
立路隅為門為標為屏為梁為芝為笋竒美博出倍巧
於蓮花菴香山寺者又北向陟山危磴倚雲崖曲折上
一里抵菴菴西凌削崖去上下皆絶壁菴无他竒惟臨
[004-81a]
深凭逺昇眺清廣耳下山至所城東北入壽山寺亂石
一區水縱横滙其中石巔搆廬三四處髙下散布四渡
橋遇側石一隊亦南北列上下有穴如門穿而西一菴
北向前滙為塘石所擁成者菴後聳石獨髙憩久之返
所城
十五日西南二十三里宿馬草塘北村
十六日西南五里一江自北而南深嵌危崖間所謂東
江也西渡江江濶數丈深不測再南下數里即與金城
[004-81b]
江合入石穴中云西十五里又一江自北而南濶十丈
深與東江並乃是荔波來者是為金城渡渡北西岸有
水懸崖平瀉三丈聲轟如雷東注大江則官村南來水
也渡江西十四里宿鬼巖村
十七日西北三十三里抵河池州
十八日西十六里為南丹境又十三里宿巖田村
十九日西十里水自東北注西南深不及膝濶五丈是
為大江源發西北山壑中南流東轉至永順界合東江
[004-82a]
下流者也渡江又十里至金村其地西往錫坑十五里
西北去南丹州五十里
二十日西北三里塢底小水自南而北大道南隨之錫
坑道也從之北二里遂轉為東西塢大溪自西來即南
出為大江者于是西溯大溪二十五里為大徐村又溯
流四里抵西山下北轉一里涉水上西山望北塢山環
壑盡瀑流從山腋乘空下髙及千尺粤西皆石山林故
懸水最艱今於夷壤得睹此亦汗漫中一竒覯也西上
[004-82b]
一里瞻顧不能釋又十三里税駕南丹州逆旅南丹西
三日程把巴鵞西即泗城州界銀錫二厰在南丹東南
四十里其厰有三曰新州屬南丹曰髙峯屬河池州曰
中坑屬那地州三地相間僅一二里由厰南兩日程至
涯洞有大江自西而東為那地東蘭二州界其渡處名
河水渡即都泥江也上流南來自泗界下流東歴永順
土司北五里下石堰為羅木渡
二十四日候夫南丹者數日始行西北四里石峯復出
[004-83a]
溯峽西入三里一石中立山峽髙鋭殊絶兩旁危嶂隘
夾益覺峥嶸又三里西出夾山關數家倚北峯下後削
崖如屏前接新篁宻箐路行峯竹中忽北山麓石崖飛
架小水西來直潄石崖脚邊北入石洞中洞南向在架
石東危崖下又西北二十里止蠟北村
二十五日北竟村峒四里有洞在西小山坑中門東南
向外甚敞中壁屏立又闢内門沈沈不可測路由東山
上隔塢行對望之藤蘿掩蔽中有水潺潺出洞門成澗
[004-83b]
南流去又西北二十七里抵飄渺村
二十六日西六里北轉山開東西兩界東界山自東突
西凡五六峯西面悉平剖下墜排列而北若五老西向
澗由中北向去北六里東界突山既盡塢大開東望一
尖峯迴立中空如合掌懸架衆峯間空明下透合處僅
凑徒杠千尺白雲正東映危峯脇可借名香爐瀑雪不
復辨為山為雲也自桂林來所見穿山甚衆雖髙下各
奮若此剜空出雲者得未曽有又北十二里抵銀村
[004-84a]
二十七日北五里為&KR3330歹村乃丹州極北哨由此西去
兩日程曰羅猴為泗城東北境都泥上流所經也&KR3330
北五里至山界與貴州下司分界處粤西西北境止此
余粤西遊亦止此
 
 
 
 
[004-84b]
 
 
 
 
 
 
 
 徐霞客遊記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