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1 吳中水利全書-明-張國維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呉中水利全書卷三   明 張國維 撰
  水源
 水源詳究其高下來脉與經繞分合自逺而近之形
 勢故叙次及外郡
   天目山發源
呉中水源天目為大湖州府志云安吉州天目山去州
 西南六十里其高三萬六千丈其廣八百里上有三
[003-1b]
 十六洞天有十二龍潭其巔有僊人洞千丈巖其東
 南有瀑布下注其滙曰蛟龍池其東北一峯曰翔鳯
 林上有平地其方一千五百丈有兩湖天目所由名
 也一統志云道家謂第三十四洞天山下兩湖若左
 右目杭州府志云於潛縣西天目山去縣東四十五
 里左目高二千丈右目高二千五百丈名太微𤣥盖
 洞天寰宇記云高三千九百丈廣五百五十里水因
 山曲折東西有源東出臨安縣為大溪水汎溢東流
[003-2a]
 為苕水寜國府志云宣城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本浙
 西巨鎮面杭背宣東溪之水出焉雖各志互異然其
 脉長而泉逺又山高則勢如建瓴洵為呉水之發源
 詳核則屬湖州府安吉州者曰西天目為隂屬杭州
 府臨安縣者曰東天目為陽
   杭州府來源
自天目來至湖西天竺諸山發玉泉等源凡十六曰武
 林山泉曰冷泉曰茯苓泉曰白河泉曰大悲泉曰寒
[003-2b]
 泉曰參寥泉曰後僕夫泉曰玉泉曰一勺泉曰寒光
 泉曰惠泉曰噴月泉曰法華泉曰真珠泉曰虎跑泉
 滙而為西湖中亘六橋湖分上下二𣲖東洩一由城
 堧石函以入杭城運鹽司前分布諸河一由昭慶寺
 橋北行西折歴三閘為下湖河分支入武林水門為
 大河即運河與鹽運司前水㑹散衍流濩河皆盈溢
 從鳯山門即正陽門出東十二里至龍山閘又渾水
 閘北與候潮門水㑹為外沙河循城而北至永昌門
[003-3a]
 東南通錢塘江有壩内水大則溢出江潮大則溢入
 永昌壩節而復注再北過清泰門即螺螄門慶春門
 即菜市門與内河合仍循城轉西無星橋至㑹安壩
 下注艮山河西入泛洋河北轉至徳勝橋為徳勝壩
 是為上塘河
下塘河即運河在府城東北四𣲖皆合於餘杭塘河一
 𣲖由府城溜水橋沿東西馬塍至賣魚橋西合餘杭
 塘河一𣲖由打水樓南折至江漲橋入一𣲖由八字
[003-3b]
 塘至古塘橋下折入一𣲖由西堰橋西至飲馬橋亦
 折入是河由餘杭縣来凡七十里
上塘河由東南外沙河北行為後沙河在艮山門外北
 逹蔡官人塘北去艮山門九里東由何□店湯鎮赭
 山又東北逹赤岸河去府城東北三十里通高塘横
 塘北十五里逹施河村河又東北十五里逹方興河
 至臨平鎮東為長安壩
  按杭城附郭徳勝等五壩東臨平與長安等五壩
[003-4a]
  皆高二三仞自上塘河水日溢而各瀉於下塘河
  殆無停晷一遇霖潦駕壩襄塍牛馳馬逸横入崇
  徳桐鄉嘉興松江以入呉淞江黄浦諸港凡下流
  皆先為漫漲所占太湖無歸宿之路矣
下塘河自武林門水由西湖過呉山水驛接清河上中
 下三閘至徳勝橋與城東外沙河等水合分為二𣲖
 一由東北至長安壩一由西北過徳勝壩下注至江
 漲橋與子塘河合流至北新橋北入湖州府界東北
[003-4b]
 接新開運河遂通蘇松二府
官塘河去府城西北三十五里南逹北新江漲河北逹
 奉口河
餘杭縣南上湖南下湖在縣城南漢時所開源發自天
 目由臨安来至縣南從石門入兩湖東流為南渠河
 又東為餘杭塘河塘河說/見前
  按通志謂兩湖相接瀦洩水勢可見但可為湖不
  可為田也民間占佃為科田嘉靖二十二年廵按
[003-5a]
  御史傅鳯翔知其居嘉湖蘇松之上流為害甚大
  痛為釐革㑹題得㫖掣其浮糧改入嘉湖代辦仍
  復為湖畫界樹碑犯者有法盖誦宋郟僑之論所
  謂杭州遷長河堰以宣歙杭睦等山源決於浙江
  則東南之水不入太湖若使水不入浙趨下之勢
  何由而减殆於溧陽五堰事體相符
天目又一源東發而為臨安縣南溪過縣東南入餘杭
 界 又一源南發而為馬溪又高陸山去縣北二十
[003-5b]
 五里源發而為猷溪各入餘杭至雙橋合流而為雙
 溪又東過山港徑山源水來㑹東入河港過靈源港
 入錢塘縣境通㑹於塘河
臨安縣溠水出雙林山半瀑入大溪
餘杭縣閒林河一名五福渠去縣東南二十里水入錢
 塘縣
由拳青嶂山在縣西南十里發源二一為東溪俱東北
 經錢塘又折而北入徳清縣
[003-6a]
高陸山去餘杭縣八十六里一源發而東過仇山之北
 獨松嶺八十里一源發而東至仇山之下二水合流
 而北過盧公橋東行十二里入苕溪
  按諸水自西南来錯綜彌漫繇桐鄉崇徳合徳清
  武康之水皆入呉江縣西鄉半繇七十二漊以入
  太湖半繇鶯脰湖過汾湖
天目之陽發源而為餘不溪東過臨安縣治又東過餘
 杭縣入錢塘縣界之安溪又為鳯口溪東南入徳清
[003-6b]
 縣界仍為餘不溪有呉羌山之石壺泉滙而為龜溪
 又越山之瀑布泉石璧山之月泉皆來㑹而東又散
 入桐鄉縣運河車溪横湖皁林諸涇又分支為北流
 水其施諸溪水亦来㑹其溪源出上強山本溪東行
 二十里入歸安縣至敬山漾漾水合焉又過菱湖湖
 水合焉西北過荻港折而西為大灣與前溪水合則
 烏程縣之黄蘖山源發而為黄浦又妙喜山源發而
 為妙喜港又王村諸山源發而為黄墅港又菁山等
[003-7a]
 諸山源發而為澤水皆来㑹北經歸安縣之峴山漾
 即碧浪湖入江子滙是為霅溪
   湖州府來源
天目之隂為孝豐縣之廣苕山去縣西南三十里發源
 是為苕溪一名西溪一名大溪一名龍溪郡志曰水
 至長潭險潭與石相嚙淙淙然類吕梁傾倒之勢故
 名至狄浦溪水来合溪去縣三十五里其源出天目
 諸水有景村來者有五港來者有澤口下者有石柱
[003-7b]
 村下者有黄圩溪來者各有壩節以灌田灌足而後
 洩又過除口至山公潭潭水來合潭源亦出天目至
 歸山下洛溪水來合溪即歸山潭其源發廣徳州石
 溪又董嶺水亦分入至西嶼横溪水來合溪繇大嶺
 發源過孝豐縣而東下沿千如湖水來合溪去孝豐
 縣北十里源發廣徳州金雞嶺一名金車有葛溪有
 青山口出中館溪有奚埠皆相通貫入安吉州境南
 過邵渡而丘渡獨松嶺水來合出獨松為五溝合衆
[003-8a]
 山之水東過浮石山古所謂苕溪之水有二源是也
 南嶼山水亦合焉山與浮石相接有白水池泉至塔
 潭分支而北者為裏溪本溪為外溪即苕溪裏溪之
 行也至石埭埭水來合埭源發湖南山去州北十里
 又西龍湖水來合至石皷堰堰水曹埠水皆出天目
 西坑瀆水皆來合其外溪東北行也楊子湖源出楊
 子山其水西出丹陽湖東與邸閣水分流入苕邸閣
 水源出長興縣之廩山同來合至馬家瀆瀆水來合
[003-8b]
 瀆去州東三里有三源曰由千山曰樊塢曰峴山又
 至丁埠前岡水來合岡水發源崑銅二山去州北三
 十里過富山塘紫溪之水來合内有姚湖五湖四龍
 湖五龍湖南獲湖皆貫通交組於其中至浮石山裏
 溪之水復來合至梅溪鎮梅溪與渾水瀆水皆來合
 梅溪山去州北三十里其源有二一自崑銅山發一
 自蘇州山影蘇池發又樂平山發者為薛坦浮山發
 者為潭入魏塘滙為東海堰而逹焉瀆水發源金雞
[003-9a]
 嶺俱入魚池晏子安福三溪而來是為總溪即西溪
 因諸溪之分合故名西北一支與長興縣之荆溪接
 一支又為龍溪北行入歸安縣入凡常湖湖源出長
 興縣石城山去縣南五十里和平諸山水合潘店水
 出烏程縣和平諸山棲賢水出烏程縣棲賢山皆來
 合又過罨畵溪即箬溪又長興縣之四安塘諸水皆
 來注之四安溪一名周瀆溪水出石澗經善㟁塘與
 廣徳水俱來滙而仍為西溪北過釣魚臺而分者三
[003-9b]
 其一經小梅湖入太湖其中一過湖州府城東北入
 江子滙其南一過定安與峴山漾南來水㑹亦入江
 子滙是為霅溪
武康縣銅峴山發源為前溪一名餘英溪東過縣治北
 過黄隴山東抵砂溪兩溪之支流長流於溪之下流
 徳清縣之北餘不溪之支流水注焉後溪之水發源
 烏回山過龍尾來㑹之水亦注焉北經峴山漾入江
 子滙為霅溪霅溪受苕溪餘不溪前溪諸流之水迤
[003-10a]
 邐北行散入於烏程大錢小梅等二十七瀆紹興二年/知烏程縣
 王回濬瀆更其名曰豐登稔熟康寧安樂瑞慶福禧和/裕年通恵澤吉利泰興富足冠以常字其俗但記舊名
 如楊漊沈漊以為/便而官名竟不稱以入太湖 内孝豐之壩三十七安
 吉之壩三十六武康之堰七十二徳清之堰九湖一浦
 一歸安湖二漾十烏程之漾十皆所以瀦而後洩於太
 湖者也又霅溪折而東過倉橋溪灣又東出迎春門與
 峴山漾合東入烏程縣界大㑹諸水於毘山漾過八里
 店是為運河即荻塘東流為舊管為潯溪入吳江縣界
[003-10b]
 北分流諸漊入太湖東循荻塘至平望入鶯脰湖
長興縣白峴山去縣西北八十里諸水東過懸脚嶺嶺水
 入焉去縣西七十里為楊店水東過蒼雲嶺梓方澗
 之水滙而為合溪與荆溪水通南過竹山塘塘水入
 焉又東過罨畫溪即箬溪溪水分入焉東北過趙瀆
 出太湖
顧渚山去長興縣西四十里金河泉達而為水口水東
 南歴紫花澗分折東北成徳橋入太湖 其水口鎮
[003-11a]
 東分為盧祥湖一名巴澤折而東北出新橋入太湖
白石山去長興縣西七十里發源達而為青山港南㑹
 於苕溪
川山與北川山去長興縣北二十五里二水合流為常
 豐澗歴黄沉潭入太湖
花渚泉從落石澗經沙埠入荆溪五山發源經合溪至
 轉入荆溪長興縣荆溪以下洩入太湖之港凡三十
 有四
[003-11b]
  按自杭州天竺山至此皆西南之水源
   常州府水源常州府亦承受來/源之水故先叙入
宜興縣之東㵼溪即罨畵溪去縣南三十六里宜興長
 興鄰界於此相出入
君山發源為洑溪去縣東三里入荆溪
章山去宜興縣西南七十里為張渚合流於童渚以入
 荆溪
&KR1432山去宜興縣西南六十里發源而為蝦涇入荆溪
[003-12a]
 又一源發為蓮河溪東為白雲涇北分受長蕩湖之
 水又東為西九溪自西溧陽縣界中貫土於九里河
 東與洴浰合入荆溪
洴浰渰去宜興縣西二十七里受溧陽諸水注於荆溪
荆溪在宜興縣南以在荆南山之北故名漢地理志曰
 中江出蕪湖湖之西南至陽羡入海者此也通志曰
 南受宣歙蕪湖之水注太湖内有塞溪慈湖章溪東
 分而為百瀆逹於太湖
[003-12b]
   廣徳州來源按廣徳州與湖州府連界其東南/發源入湖之水備載湖州水源下
    此則東/北來者
建平縣梅渚河去縣北三十里歴溧陽三塔堰入長蕩
 湖屬溧陽金壇宜興三縣出太湖
   寧國府來源
宣城縣南湖在縣南周廣四十里東受溧陽廣徳建平
 諸水宣城諸溪漲亦㵼入焉諸溪繇南入者曰洪林
 河西曰西溪南曰岳嶼溝湖泛則自西南出曲河至
[003-13a]
 油榨溝西北出湖北河至渾水港俱與大河合北至
 於水陽慈溪亦東合高淳水入焉繇牛兒港有方家
 港泝流而進東通五堰以達於句呉
  按李黙輯宣城志曰泝流以進云者言泛也不泛
  則水不入以常年論之泛時多不泛時少三呉其
  能免諸
   應天府來源
高淳縣固城湖去縣南五里舊溧水縣析置高淳遂屬
[003-13b]
 焉溧水志云大山水發源為固城湖經五堰入三塔
 港過宜興以達太湖一統志云有水四𣲖與太平府
 分界南畿志云高淳曰丹陽石臼固城三湖滙合其
 流分二𣲖一出蕪湖一出姑孰固城者東經宜興入
 太湖又謂源出東廬山又謂遮軍山北有水入焉
  按志謂三湖滙合夫所謂滙合者言相流通也又
  謂丹陽石臼之流西出大江而固城者出太湖盖
  不澇之年水之分流固也使大江泛溢或宣歙發
[003-14a]
  洪其漲每高幾丈有不倒奔而逆馳以灌於太湖
  者乎沈憲副[啟-口+山]立議謂能於湖之連處堤而截之
  不相通貫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矣害未有不杜
  者亦確論也
廣通壩在廣通鎮原屬溧水縣今割高淳縣與建平縣
 連界建平志胥溪去縣北四十里上接廣通鎮下通
 三塔堰南畿志則曰余家堰去溧水縣東南一百五
 十里東通太湖西入大江昔呉王伐楚開此運糧溧
[003-14b]
 水志止於丹陽湖下注曰西南桐水出自白石山屬
 廣徳州白石之水衝突則丹陽石臼固城三湖泛溢
 此水繇五堰自宜興入太湖昔已堙塞故老云當時
 慮後人復開此道則蘇常之間必被水患遂以石窒
 五堰又液鐵以固石至洪武二十五年開通河道永
 樂元年復築云
  互按二志一曰胥溪一曰余家堰似一地二名又
  似各有其地及攷諸生呉思所撰三塔橋碑其畧
[003-15a]
  曰春秋呉將伍員為復楚之役穿地為胥溪以通
  餉道繇蕪湖而廣通而溧陽而震澤後楚水泛溢
  溧陽之桑田為瀨江矣瀨水即子胥投金處歴世
  以來雖置閘以時啓閉而溧之險阻未逺我明成
  化改元用守臣之議廢閘為壩百川皆暫瀦於邑
  之五堰而分㪚於荆溪之百瀆溧始為成平之鄉
  矣繇是而觀則一地二名可信廣通有壩其來已
  久屢築而毁屢毁而築舊有壩官亦皆汰去廨址
[003-15b]
  猶存嘉靖三十二三年壩猶無恙其濶一十五里
  路皆平陸走馬負擔今奸豪之家就中開港剝船
  邀貨以規商利日夜山水傾注漸成大河於四十
  年大澇則宣歙之水懐襄而過東呉被害可勝言
  哉雖然昔人立壩果此地否乎竊有疑焉
五堰去溧陽縣西八十里自廣通壩而東十五里曰新
 壩因將廣通壩鑿成河故從東復築此亦不堰水自
 此而東九里第一堰曰昇平堰又南九里曰三塔湖
[003-16a]
 堰又東九里曰南渡堰又東九里曰沙漲堰一名馮
 等又東九里曰前麻堰是為五堰在廣通壩下流半
 受廣徳建平高淳之水其溧水溧陽丹陽句容之水
 又在五堰之北
  沈[啟-口+山]曰五堰之水相平霖雨稍積山源鼎沸則諸
  水奔逸東馳連五堰所受者同入太湖沛如也非
  五堰所能節也詳宋郟僑書曰今究水利必先於
  江寧治水陽江與銀林江等五堰故跡决入西江
[003-16b]
  單鍔書曰繇宜興而西有五堰者所以節宣歙金
  陵九陽江衆水直趨蕪湖後廢去五堰則水皆入
  於宜興之荆溪而入震澤東灌蘇常湖三州矣繇
  是觀之則昔人所節似連五堰之水俱堰入於蕪
  湖又詳宋黄震答泄水書云古人於宜興以西以
  金陵管下設為五堰使西南水不入荆溪而繇分
  水銀林五堰入於運河以至大江國初南渡以来
  五堰既以不便木簰往来而壞又射林曰唐末商
[003-17a]
  販簰木繇宣歙以入兩浙廼病五堰艱阻紿官中
  廢則金陵九陽數郡之水不西入蕪湖而東入震
  澤繇前後之言觀之則五堰在所堰之中無疑矣
  今壩設五堰之上所拒之水固是宣歙盖拒水不
  入於五堰而非築五堰邀其水以出蕪湖也前言
  皆以五堰為節水之具則古昔之所築者恐在五
  堰下流别有切要等處而非今之所壩者也又聞
  國初欲藉五堰莭水分流以入蕪湖可見五堰者
[003-17b]
  但可為湖而不可為田也又恐其賦税為累啓後
  人復堰之謀廼掣其賦於蘇州代辦盖期諸堰以
  次蓄水而不疾趨於東呉也耆舊猶能言之今嵗
  更路逺莫為典守聞五堰豪家隠其水利有闗蘇
  松情莭於嘉靖三十五年乗縣官入覲從攝篆府
  判欺佃陞科盡占為田夾築土梗於諸湖之中壩
  東之水不容餘瀝停貯竭其流而决入於太湖太
  湖豈為辭哉不知下流二三百里之田隂受其汨
[003-18a]
  沒之禍而莫之計也兹欲興利去害以為東南足
  食之圖非奉上㫖灼是非而分利害辨物土而决
  因革操予奪而忘恩怨其孰能釐而正之耶
溧水縣胭脂湖去縣西十里西北通大江東通兩浙
溧陽縣中江一名永陽江一名水陽江去縣西北三十
 里下流入宜興
千里湖去溧陽縣東一十五里
長蕩湖即洮湖去溧陽縣北五十三里中分三界東南
[003-18b]
 屬金壇縣西屬宜興縣其廣一百里周䖏韋昭酈道
 元皆以為五湖之一舊洩口凡八十今所存二十七
 中有浮山北滆河東接震澤西通蕪湖
   鎮江府水源鎮江府亦承受来/源之水故先叙入
金壇縣茅山去縣西五十里發源之水二一為唐王溪
 一為直溪東北行入長蕩湖
思湖在金壇縣南之六里北受荆溪之水南入於大溪
高湖在金壇縣西北一十里經五中瀆來㑹同入長蕩
[003-19a]
 湖白龍蕩錢資蕩北渚蕩柘蕩與諸瀆諸港皆經緯
 乎其中溢則南奔長蕩以入太湖東則俱入運河
丹陽縣練湖一名丹塘古名曲阿後河北去丹陽縣城
 五里周百二十里西接溧水縣界北納長山以南諸
 水凡七十一𣲖每遇水漲其西南奔注溢於太湖東
 泛入運河逆納於江
珥瀆河去丹陽縣南之七里自漕渠口經珥瀆村入金
 壇縣界
[003-19b]
呉塘在丹陽縣東南二十里其半金壇縣界
白鶴溪去丹陽縣東南十里亦名荆溪自古荆城通金
 壇縣北入武進縣
丹徒縣丹徒鎮以北至京口閘外大江冬水退落則内
 水相平時或放出春夏秋三時江水漲滿則與孟瀆
 二水竝入漕渠
  自宜興東瀉溪至京口皆西北水源也
  沈[啟-口+山]曰昔人謂西北自寧國建康等䖏入溧陽迤
[003-20a]
  邐至長塘湖并潤州金壇延陵丹陽諸水㑹於宜
  興以入太湖少傅王公鏊之水議與少保張公治
  之水䇿竝以為然竊惟太湖雖廣而䏻容而来水
  幅員其授尤廣正猶人家闢一畆方庭而外周二
  畆房舎加以一尺之雨則簷溜并傾庭起三尺之
  潦無疑矣溝非盈尺則滲洩不速芥舟於堂立待
  可見使簷設竹瓦引他注而殺之庭潦或可稍减
  一二不待知者而後知也此上流分殺之說豈可
[003-20b]
  謂其無益乎宋單鍔書曰宜興西有夾苧千瀆所
  以洩長塘湖東入滆湖繇大立瀆塘口瀆白魚灣
  高梅瀆及白鶴溪而北入常州運河運河而下分
  入一十四港皆入大江今皆名存實亡倘開夾苧
  干通流則西来入震澤之水可以殺其勢深利於
  三州之田也自是以往直至正徳間水部林公文
  沛曰欲减太湖上流莫急於開丹陽之九曲河武
  進之徳勝南新舊孟子河澡港新溝江隂之夏港
[003-21a]
  諸河夫為是說者非誠心以厚東南之民生者未
  䏻探訪若是其精切也彼漠然不加意於國本民
  生者不曰迂腐之談則曰荒踈之見是禹貢大田
  孔子不刪為可咎矣雖然給諌葉公紳之疏曰聞
  昔人於溧陽則築五堰以遏其衝於常州則穿港
  瀆以分其勢又湖州守張公鐸之志曰疏其源使
  水之入者有所分導其流使水之往者有所歸宇
  宙大矣豈謂無人
[003-21b]
   嘉興府來源
幽湖在嘉興府西南屬秀水縣南納陡門諸水北繇新
 城塘盧瀝塘分入車溪爛溪
車溪在府西北七十一里屬秀水縣闊六丈今名斜港
 南自桐鄉縣西自烏程縣㑹流入溪北逹爛溪
麻溪芝溪在府西南屬秀水縣承桐鄉烏程二境諸水
 合爛溪北入鶯脰等湖
韭溪在府西屬秀水縣即鴛鴦湖之支流南自運河分
[003-22a]
 流北入呉江縣界
錢家溪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屬秀水縣闊一十餘丈水
 從毛家港來分二道一支北行入和尚蕩鴈蕩一支
 東行入白虎港竝入呉江縣界
南北和尚蕩在府西北三十里屬秀水縣其西南俱接
 横塘河北入呉江縣楊溪
東郭河在府東北五里屬嘉興縣水從相家湖來東往
 嘉善縣界二十五里北行復入呉江縣界
[003-22b]
永新涇屬桐鄉縣皁林東去十里永安舖之東自運河
 分支北流入涇直抵爛溪
康涇運河之北曰通涇南曰康涇居皁林之中南通陳
 莊等河凡十北繇烏鎮抵爛溪為呉江縣界
爛溪在永新涇東北二十里南濵桐鄉縣者為東爛溪
 又東行二十里出秀水縣界北入呉江縣鶯脰湖
相家湖在府東九里屬嘉興縣受西南衆流東入團港
 從本境再北流入呉江縣界
[003-23a]
穆溪在府東北屬嘉興縣南接海鹽縣上谷湖西接幽
 湖諸水北入呉江縣界
王江涇在府北屬秀水縣南受運河西受聞店麻溪諸
 水北入呉江縣界
許家蕩南北夏墓蕩在嘉善縣西北俱北入汾湖東入
 西白蕩與呉江縣分界
汾湖在嘉善縣西北納王江涇鶯脰湖諸水東入三白
 蕩
[003-23b]
蘆墟三白蕩在嘉善縣西北西納汾湖諸水東入黿蕩
 為青浦縣界
   已上諸水竝南自嘉興府境北入呉江縣
平川一名西塘在嘉善縣北西承爛溪諸水東北流至
 澱湖三泖入青浦華亭二縣界
魏塘又名武塘在嘉善縣後西南承嘉興秀水二縣諸
 水東出秀州塘入華亭縣境
海鹽塘南接海鹽縣諸水北入馬塲湖東繇七里橋逹
[003-24a]
 華亭縣界
嘉善塘合嘉興秀水桐鄉三縣諸水泝白蓮寺而東三
 十五里至嘉善縣入秀州塘塘闊三/十餘丈至是水疾流迅
 繇楓涇北入三泖
平湖塘塘廣三/十餘丈西南接焦山門橋廻而東注與馬塲湖
 及海鹽縣境諸水㑹流經嘉善縣界以逹於青浦華
 亭二縣
楓涇在嘉善縣東北即白牛塘一名清風涇南承嘉興
[003-24b]
 秀水等縣諸水北入三泖東入珠涇以逹横潦涇
上谷湖在海鹽縣西南六十里東入宋坡湖
宋坡湖在縣西四十里南臨大海下流合於澉浦
澉浦在縣西三十里東北滙於當湖
當湖在平湖縣東門外上承澉浦以西諸水東下石牌
 涇
石牌涇在縣西北三十里承平湖東下之水繇麫杖等
 港入於長泖
[003-25a]
東泖在縣東北西南納當湖諸水東北入華亭縣境歸
 黄浦
乍浦獨山塘沈清官塘官田廟港張家滙俞塘蘆瀝浦
 丁家漾白涇界涇大茫塘皆南承浙西諸水北逹於
 松江
   已上諸水竝繇嘉興府境西南来統入黄浦
 
 
[003-25b]
 
 
 
 
 
 
 
 呉中水利全書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