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1 吳中水利全書-明-張國維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呉中水利全書卷十九  明 張國維 撰
  考
 考以考究水利典實諸公所搆字字並有根抵觀者
 當悉心體會
 宋
   史失/名京口河渠考
京口當南北之衝要控長江之下流國賦所貢軍需所
[019-1b]
 供聘介所徃來與夫商賈之舟輳江津入漕渠甚便
 利也惟郡境高昻勢若贔負石鼇負水不可以瀦北
 洩于江南注于毘陵失時不疏淤澱日甚嵗移月改
 流㫁舟膠綱運相銜輕涉湍涌繇五瀉堰以濟風濤
 倐警惴惴焉覆溺是虞其或應辦聘使更屬冬涸堰
 渠挽水轉相添注勞費百倍嘉定癸酉采廷臣之議
 令漕臣至郡同守臣總領相度開濬利便以聞時史
 彌堅領郡事與運副呉鎧總領錢仲彪沿渠按視得
[019-2a]
 其源委葢渠自江口行九里而達于城之南門民居
 商肆夾渠而列渠岸狹不容咫畚土以貯于岸費省
 易集一雨濯之旋復填淤江干原有五閘通接潮汛
 樽節啟閉粤從渠塞積嵗不開木圮石泐渠濬而閘
 啟閘啟而漕通是修閘不可以失時于是郡委壕寨
 官通行打量自京江至南水門共長一千八百六十
 九丈約總用濬渠修閘三十七萬六千五百九十二
 工乃先理寛僻之地計地面積土之廣狹以分濬渠
[019-2b]
 節段之短長計積土背渠之遠近以約日役工數之
 多寡又慮農事將舉役民非宜官軍徤捷器用利便
 宜委戎司庀其役規橅先定條列上聞都綂制劉元
 鼎具畚鍤籍徒庸以俟命明年二月己亥報可截撥
 緡粟為庸直需乃決渠水立表識程功作侵渠而撤
 居者賑之役兵大集舉鍤如雲守臣總領躬自勸勞
 都綂制日按行伍察其惰媮越四月庚戌運渠底績
 濶至十餘丈深至丈餘閘之圯蠧者選材石更葺之
[019-3a]
 自是巨防屹立海潮登應則次第啟閉出納浮江之
 舟拍岸洪流暢無留礙揚枻維楫舟人歡呼然後濬
 市河通橋梁興澳港建郵亭修縴路功緒一新禮部
 侍郎李&KR1033及彌堅皆有記&KR1033記稱曾孝藴之功彌堅
 記云凡費錢二十四萬五十四緡米一萬八千八百
 八十一石
   沈括至和塘考
至和塘自崑山縣達于婁門凡七十里自古皆積水無
[019-3b]
 陸途民頗病涉乆欲為長堤抵郡城澤國無處求土
 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籧篨為牆栽兩行相去
 三尺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實籧
 篨中候乾則以水車畎去兩牆間舊水牆間六丈皆
 留半以為堤脚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
 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王執禮曰至和塘既成于至和二年立石其開濬
  水道已成塘陸塗尚未備至是始備岸未及成後
[019-4a]
  郟亶所謂至和塘所以不踰一二年而壞也
 明
   韓邦憲廣通壩考
廣通鎮在髙淳縣東五十里世所謂五堰者也西有固
 城石臼丹陽南湖受宣歙金陵姑孰廣徳及大江水
 東連三塔蕩長蕩湖荆溪震澤中可三五里頗髙阜
 春秋時呉王闔閭伐楚用伍員計開河以運糧今尚
 名胥溪及傍有伍牙山云左傳襄公三年楚伐呉克
[019-4b]
 鳩兹今蕪/湖至于衡山今烏/程哀公十五年楚子胥子期
 伐呉王桐汭今建/平蓋繇此道鎮西有固城邑遺址則
 呉所築以拒楚者也自是湖流相通東南連兩浙西
 入大江舟行無阻矣而漢唐來言地理家者遂以為
 水源本通桑欽水經云中江在丹陽蕪湖縣東南至
 會稽陽羨入于海前漢書地理志于丹陽蕪湖註云
 中江出西南至陽羡入海應劭顔師古註溧陽云溧
 水出南湖後漢書郡國志蕪湖中江在西孔頴達書
[019-5a]
 義疏亦引漢史為證葢皆指呉所開者為禹貢三江
 故道耳後不知何時漸湮景福三年楊行密據宣州
 孫儒圍之五月不解密將臺濛作魯陽五堰拖輕舸
 饋軍故得不困卒破孫儒魯陽者銀林分水等五堰
 壩左右是也壩西北有呉漕水言呉王行密所漕也
 至宋時不廢故髙淳易洩民多墾湖為田者而蘇常
 湖三州承此下流水患特甚宜興人進士單鍔採錢
 公輔議著呉中水利書以為築五堰使宣歙金陵九
[019-5b]
 陽江之水不入荆溪太湖則蘇常水勢十可殺其七
 八元祐中蘇軾稱其有水學并其書薦于朝詳具東
 坡奏議中時用事者方欲興湖田未之行也故永豐
 等圩官司所築無慮數十萬而固城石臼丹陽之間
 大抵多圩田矣宣和中待制盧襄奏罷湖田及言開
 銀林湖為非切務于時田方屬蔡秦韓諸將相家及
 𨽻行宫不便塞河卒未行也乾道中周益公南歸錄
 尚謂繇鄧步東壩銀樹可通舟至固城黄池景定建
[019-6a]
 康志及祥符圖經亦謂瀨水西承丹陽東入長蕩湖
 足可徴胥溪尚通云元巴延攻臨安三道竝進叅政
 阿拉哈攻破銀樹東壩至伍牙山敗宋兵實出此道
 而河流亦就塞明興髙皇帝定鼎金陵以蘇浙糧運
 自東壩入可避江險洪武二十五年浚胥溪建石閘
 啟閉命曰廣通鎮設巡檢司税課司茶引所當是時
 湖流易洩湖中復開河一道而尚阻溧水胭脂岡乃
 命崇山侯鑿山通道引湖水會秦淮河入于江于是
[019-6b]
 蘇浙經東壩直達金陵為運道云崇山侯者李新濠
 人也初以建孝陵功封侯焚石而鑿之費油麻不貲
 石盡赤岡脊本易通有嚴氏者慮損其田以女賂侯
 故迂其路侯坐極刑死時洪武二十八年也文皇帝
 遷都于北運道廢永樂元年蘇人呉相五以水之為
 蘇常患也引單鍔議奏改築土壩増設官吏嵗僉溧
 陽溧水人夫各四十看守自是宣歙諸水希入震澤
 矣而壩猶低薄水間漏洩舟行猶能越之正綂六年
[019-7a]
 江水泛漲壩大決蘇常潦甚國税無所出周文襄楊
 賀一大集夫匠重築之欽降板榜如有走洩水利渰
 沒蘇松田禾者壩官吏處斬夫鄰充軍十二年張惠
 等奏復故河道勘行屢嵗未決成化四年普施奏阻
 之十二年牟都御史俸溧陽知縣靳璋又議復常民
 張端又奏阻之大抵利塞者壩下諸郡利開者壩上
 也後車夫與商爭利于陸行正徳七年紿都御史俞
 諌以税利乃令鎮江府通判齊濟舟督責増築壩三
[019-7b]
 丈自是水盡壅髙淳之圩田日就圮矣顧其時愬辭
 徃復在開壩未有言減税者里甲傾敗其半嘉靖初
 宫保李公充嗣奉敇行詢水利有白子俊者呈復壩
 河乃命應天府治中周某通判吕某勘行開濬會嵗
 歉止歐夏兩撫臺時程儀鳳再愬之然意在通舟耳
 三十五年倭人冦商旅繇壩行者絡繹不絶沿壩居
 者利其盤剝復自壩東十里許更築一壩即古分/水堰處
 壩相隔湖水絶不復東今壩官及溧陽壩夫俱不存
[019-8a]
 矣蓋余他日按輿圖原本山川金陵地脉歴閩浙踰
 東壩至茅蔣勢本聯絡秦漢以前高淳固魚龍之宅
 也自有胥溪三湖東歸震澤民始得平土居稍稍墾
 湖田為業宋時煙火最盛今冬春水涸時湖中徃徃
 見磚石井階蓋舊民居云自築壩以來水勢壅遏田
 漸淪沒多矣而賦額日増户口視前僅十之三則惟
 壩之故嘉靖戊戌覈田致虛懸米八千繇今而後田
 之將圮為湖者未有紀極也父老言湖底與蘇州譙
[019-8b]
 樓頂相平假令水漲時壩一決蘇常便為魚鼈當庚
 申辛酉間大浸稽天淳民紛紛欲掘壩會下壩偶決
 溧陽宜興而下勢若懷襄有以聞于華亭徐相國階
 會知縣方沂入覲召諭重禁之余時在京師韓子曰
 廣通壩者所以障宣歙金陵姑孰廣徳及大江之水
 使不入太湖者也自前代皆云中江故道近内閣王
 鏊記太湖以此一源最巨為蘇常患而伍餘福著三
 呉水利論亦諄切言之嗟乎以蘇常湖松諸郡所不
[019-9a]
 能當之水而獨一髙淳為之壑其至于洪漲而廢田
 也決矣而税又弗捐民何以堪之自蘇軾單鍔之言
 行所以為壩下諸郡者甚善而未有為壩上發明者
 余觀淳民之日耗且困于虛糧也作廣通鎮壩考
   王同祖三江考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三江震澤皆
 在今蘇州境昔大禹治水東南見于經者止此兩言
 而東南水利之源古今治水之法悉寓于此然三江
[019-9b]
 之説漢唐以來考究論辨互異或諸儒未嘗親歴其
 地沿訪其跡但據書傳所記附以臆説遂使聖經微
 㫖舛而不明三江故道混而莫辨今按三江既入震
 澤底定言三江入海則震澤之水不為害而致定也
 三江蓋皆西通震澤而東流入海禹時洪水滔天震
 澤之水必泛濫懷襄為揚州大患故禹之治之也因
 東流之勢決排壅塞使水繇三江入海故言震澤底
 定以明不為害也孔安國釋經曰三江已入致定為
[019-10a]
 震澤蓋謂三江水入太湖故定為震澤也及其釋嶓
 冡導漾至東滙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則曰自
 彭蠡江分為三入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海釋岷山導
 江至東為中江入于海則曰有北有中南可知矣遂
 以北江中江南江為三江其謂繇震澤而入海者與
 前註相背夫始言三江入震澤此則自度震澤下流
 終入于海故復言震澤又分三江而入海其失得較
 然矣虞氏志林曰江自彭蠡分為三又云江自太湖
[019-10b]
 出于海此即孔氏之説也班固地里志云南江自震
 澤東南入海中江自蕪湖東至陽羨入海北江自毘
 陵北東入海南江即今之松江在呉縣南呉江縣東
 中江在應天溧陽縣西北名九陽江亦名永陽江源
 出蕪湖大江東流入宜興縣界合荆溪以入震澤宜
 興古陽羨也北江在毘陵縣北毘陵即今之武進亦
 謂與震澤傍近而其跡已不可攷與孔安國所謂彭
 蠡江分為三入震澤北江以入海道里遠近截然不
[019-11a]
 同矣桑欽水經所著北江與班固同其叙南江乃謂
 自牛渚上桐水過安吉縣歴長瀆出松江入海不知
 桐水安吉中髙水不相通也又孔頴達書疏云今南
 人以大江不入震澤震澤之東别有松江等三江按
 職方揚州其川曰三江宜舉州内大川其松江等雖
 出震澤入海既近周禮不應舍名山大江之名而記
 松江等小江之説其意殆將以大江東流入海者為
 三江然考禹貢所謂嶓冡岷山之江止有北中而無
[019-11b]
 南止言彭蠡而不言震澤則與前三江既入震澤底
 定之㫖彼此不同不宜混而為一况太史公曰禹于
 呉則通渠三江五湖蓋三江之水工力所平以定震
 澤記治之績也若大江則不惟不與震澤相通而天
 塹之廣朝宗之勢似非人力所能開鑿禹但疏其源
 導岷嶓通沱潛以至九江三澨而已豈遂以為于呉
 通渠之三江乎蘇氏謂岷山之江為中江嶓冡之江
 為北江豫章之江為南江即導水所謂東為北江東
[019-12a]
 為中江者既有中北二江則豫章之江為南江可知
 蔡仲黙曰若據此為三江則江漢會于漢陽合流數
 百里至湖口而後與豫章江㑹又合流千餘里而後
 入海不可復指為三矣章俊卿考索如蘇説而又言
 江自彭蠡而上為二自下口而上為三下流過秣陵
 京口則合而為一不復三矣又指言夏口之三江口
 為三江夏口今江夏縣禹貢原屬荆州與揚州何所
 闗渉與震澤相去二千餘里乃謂為震澤所入之三
[019-12b]
 江誤矣韋昭以呉淞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錢塘
 浦陽元不通震澤酈道元水經註復引其説而不復
 詳考宋淳熙中程大昌進禹貢山川道里圖辨論孔
 安國班固韋昭之説乃定為三江圖以禹貢經文北
 江中江為據遂指揚子大江為三江其説曰北為北
 江中為中江南為南江又云徐堅援鄭𤣥書𫝊以證
 三江曰左合漢為北江右會彭蠡為南江岷江居中
 為中江知一江為三也夫揚子一大江也豈可分南
[019-13a]
 北中而名為三江禹作經垂訓恐不若此雖其引辨
 叙説精密然圖中止言三江不及震澤與經文戾矣
 咸淳中邊實修崑山志辨證三江口曰江宗于海謂
 之江口當于海求之今大海自西㳌分南北繇轉料
 而西朱陳沙謂之揚子江口繇徘徊頭而北黄魚垜
 謂之呉淞江口繇浮子門而上謂之錢塘江口雖無
 三江口之總名而三江口之蹟顯然况揚子江下流
 屬于浙錢塘呉淞江分𨽻蘇杭俱與震澤水勢相入
[019-13b]
 以此為三江自以為有攷于韋昭然揚子江何嘗屬
 于浙而錢塘江又不通于湖其謂與震澤之水相入
 甚為牽合蓋徒泥口之一字遂以海口三江為據而
 不知禹貢三江原無口字也大抵諸儒皆不以震澤
 為主蔓引曲説間有知震澤為主者又好竒立異紛
 紛不一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曰三江在蘇州東南三
 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
 古笠澤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曰上江亦
[019-14a]
 曰東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婁
 江其分處號三江口極有據但東南止云至白蜆湖
 而不知所止似欠明白而又止言婁江入海似二江
 皆不通海者然詳其意蓋謂太湖東導為松江至三
 江口則一分為東江一分為婁江其下流復合為一
 江而入海若導河播九河合為一河入海導江分九
 江亦合為一江入海也顧夷呉地記云松江東北行
 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
[019-14b]
 江并松江為三江唐仲初呉都賦註與正義説頗合
 而尤分明但正義止言婁江入海其二江皆不言入
 海今既稱東南入海為東江又云東北入海為婁江
 則婁江入海之處别是一江而與東江不相入矣朱
 長文呉郡續圖經云崑山塘自郡城婁門至崑山入
 海即婁江指今之劉家港蓋謂松江東口入海者為
 東江劉家港入海者為婁江太湖東入呉江縣長橋
 合龎山湖者為松江三江之跡具存東江未嘗塞也
[019-15a]
 然呉淞江自呉縣西南邐迤而來過崑山東南入嘉
 定界入海曰呉淞江口甚明初未與劉家河相通雖
 其支流一從崑山之東新洋江自北而東入太倉塘
 經州南城東入劉家河一從夏駕浦自北而東繇小
 瓦浦入劉家河其他小港亦有通者乃特支流而非
 江之故道豈遂指劉家河為婁江哉自宋以前未嘗
 以劉家港為婁江朱長文始言之而又指崑山塘為
 婁江恐未必然按今太湖自呉江縣長橋東北合龎
[019-15b]
 山湖者為松江又東南分流出白蜆江入急水港入
 澱山湖迤東入海者為東江此單鍔水利書所謂開
 白蜆江使水繇華亭青龍入海者是也但澱湖之東
 已塞不復徑趨入海而北流乃合呉淞江故曰東江
 已塞也自龎山湖過大姚浦東北流三折成三江俗
 呼為上清江下清江呉淞江其實一江也入崑山西
 南又分為二一名勦娘港五里許復合為一經崑山
 南又東南過石浦出安亭江過嘉定縣黄渡入青龍
[019-16a]
 江繇江灣青浦入海者為婁江其安亭江在宋時已
 塞單鍔所謂開安亭江使水繇華亭青龍江入海是
 也然自太湖東下皆稱呉淞江昔人以呉多水患故
 去水稱松江夫東南水惟于三江是賴而震澤不泛
 濫為害者實以三江入海無壅塞也雖古今殊異陵
 谷變遷江湖故道未免通塞更改然所經之途與東
 流之勢則固劃然可考何至如黄河遷徙南北易地
 懸絶之甚乎
[019-16b]
   王同祖三呉水利考
呉地古稱澤國襟江帶湖延控大海萬水所凑觸地成
 川是故呉于天下郡國最為卑下古今治水者莫先
 焉禹貢曰淮海惟揚州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禮職
 方氏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川曰三江其浸曰五湖
 東南州郡皆古呉地揚州域也而三江五湖皆在今
 蘇州境故蘇州于呉地又最為卑下古今治水者莫
 先焉太湖為東南巨浸周五百餘里在蘇州西南境
[019-17a]
 五十里連蘇湖常三州之地可謂大矣東達于三江
 以入海三江通則太湖之水不為害太湖之水不為
 害則蘇常湖三州皆安而蘇州尤被其利三江不通
 則太湖東注氾濫為災常湖之境未為患而蘇已先
 受其害矣何也蓋常湖據其上流地常髙于湖而蘇
 州則居下流稍有壅閼境内皆成巨浸矣故治水東
 南蘇州為急蘇州屬邑有七而呉江居其東南下流
 為淞江入海之發源崑山居其東北為淞江入海之
[019-17b]
 要道稍有壅閼二縣之境皆成巨浸矣故治水于蘇
 二縣為急然呉江之地左江右湖極為低窪是當水
 之都會也崑山之地引江達海扼阻諸邑是當水之
 闗鍵也故治水于二縣其先後同而崑山為尤急也
 太倉嘉定則濵海髙原十居八九憂旱而不憂潦宜
 蓄而不宜洩其治水之法亦有相因而不為背者郟
 亶所謂辨髙下之原求蓄洩之跡者此也然東南之
 地雖間有髙原而終為澤國江海所歸之水未嘗乏
[019-18a]
 絶故自古及今皆詳于治水而畧于治旱以旱不能
 為大患也呉縣處郡之西偏南屬震澤旁皆山田髙
 視太倉嘉定而長洲常熟之地與崑山呉江連界者
 則視崑山呉江其西北與常州之江隂連界東南與
 太倉連界者亦視太倉江隂宋趙霖所謂平江之田
 雖下於諸縣而瀕海之地特高于他處謂之堈身堈
 身之西又與常州地形相等東西與北三面勢若盤
 盂積水南入注乎其中所以沿海環江開治浦港不
[019-18b]
 可不先者也大率諸縣地勢有髙有卑治水之法有
 同有異豈可一槩取必乎竊嘗考之古今治水之蹟
 矣呉地自大禹通渠三江五湖之後歴夏殷周二千
 餘年未有能纘大禹之績者故治水之法不見于經
 𫝊國語夫差起師北征闢為深溝通于齊魯之間即
 今運河南自嘉興繇石塘北流經郡城北遶白公堤
 出望亭入無錫縣界續圖經所謂䢴溝者此也是亦
 不過疏之以通征伐耳未聞其為民利計也漢初為
[019-19a]
 藩封之地史稱呉王濞即山鑄錢擅山海之利富埓
 天子而亦不聞其以水利耕植也孝武時太史司馬
 遷北登姑蘇望五湖遊覽形勝思禹之功其意深矣
 三國呉孫權據有江東遂以富强以逮魏晉之際皆
 為股肱郡縣然亦未聞治水興利之事或紀載之闕
 未可知也至劉宋元嘉中揚州刺史始興王濬以松
 江滬瀆不通欲從武康紵溪直出海口穿渠浛功竟
 不立梁大通中呉郡水災詔遣前交州刺史王奕假
[019-19b]
 節發中呉呉興信義三郡人丁漕大瀆以瀉浙江信
 義郡即蘇州也時崑山為信義縣水利之説于是興
 矣唐貞元元和間于頔王仲舒刺蘇州皆有興修之
 舉而唯有宋為詳且備王荆公議廢都水監不便謂
 議者曰舉天下之役其半在于河渠堤埽此可見矣
 天禧間江淮發運副使張綸同郡守經度于崑山常
 熟疏五湖導太湖入海復嵗租六十萬斛乾興五年
 詔蘇湖秀州積水害稼發鄰郡兵疏導以決其壅天
[019-20a]
 聖初蘇州水壞太湖外塘又海旁支渠湮塞廢民耕
 田詔轉運使徐奭等董其事敇遣内供奉官張永和
 相度市涇以北赤門以南築石堤九十里起橋四十
 餘所濬積潦自呉江東赴海復良田數千頃流民得
 自占者二萬六千家嵗出租苗三十萬景祐初范仲
 淹守鄉郡議疏導諸邑之水上書宰臣具言水利寶
 元元年葉清臣為兩浙轉運副使以竝太湖有民田
 豪右據上游水不得泄世為民患遂請鑿盤龍滙及
[019-20b]
 滬瀆入海民賴其利自是以後慶厯中常熟開金涇
 鶴瀆二浦溉田千頃呉江修荻塘以通湖州至和中
 崑山開塘七十里名至和塘嘉祐中開崑山顧浦開
 松江白鶴滙如盤龍滙之法皆為民利熙寧三年郟
 亶言蘇州水利首論六失六得及治田利害七事至
 為詳悉事㡬行而罷崇寧二年宗正丞徐確考禹貢
 三江之説以為太湖東注于海松江正在下流請自
 封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海口七十餘里水
[019-21a]
 道大通政和間趙霖體究治水利害其有三説一曰
 開治港浦二曰置閘啟閉三曰築圩裹田興修未及
 一二而罷隆興間李結獻治田三議一曰敦本二曰
 協力三曰因時其他開治淤塞歴淳熙嘉定紹定之
 間皆為民利至前元大徳八年開呉淞江任仁發有
 水利議答泰定至正年間屢濬江海然比于有宋則
 為甚畧矣潘應武言決放湖水呉執中言順導水勢
 周文英言三呉水利皆有經畫未知當時施行若何
[019-21b]
 也明興洪武九年開濬白茒至和塘及諸涇港永樂
 二年命户部尚書夏忠靖公原吉疏治蘇松水患自
 後巡撫侍郎周文襄公忱巡撫都御史崔公恭皆濬
 治呉淞江以興水利成化八年置僉事于浙江專治
 蘇松等府水利十年都御史畢公亨知府丘霽復修
 崔公之功至𢎞治間連被大水命工部侍郎徐公貫
 疏江湖涇浦而水有所歸九年工部主事姚文灝開
 七鴉浦築沙湖堤且疏言六事皆中機宜告諭數條
[019-22a]
 悉明利害其所編築圩歌至今鄉村之民家傳人誦
 焉十一年工部郎中傅潮奉敇理呉中水利濬治崑
 山十河十五年郎中臧麟繼之皆有成蹟正徳四五
 年蘇松大水為災民不粒食時都御史俞諌奉敇治
 水踰年而工息復差工部郎中朱袞治水呉中竝為
 民利今上御極憫東南數被水患恐重傷財賦之地
 乃命巡撫工部尚書李公充嗣興修水利時官屬若
 郎中林文沛員外郎顔如環實分理其任顔治呉淞
[019-22b]
 江林治白茆未㡬顔以憂去林遂併治二水時李公
 建行臺於太倉總督於上而林則周行諸邑躬親相
 度導白茆濬呉淞江疏太湖於夏駕浦口置閘以障
 渾潮其他堤堰陂塘之修築者甚衆一時措置周悉
 號令嚴明厥工告成利被呉下迄今十餘年沿江濵
 海其要害通泄之所所宜及時興修以防未然正有
 賴於今日也
   王同祖太湖考
[019-23a]
太湖在蘇州西南境三十餘里禹貢謂之震澤周官爾
 雅謂之具區國語史記謂之五湖左𫝊謂之笠澤揚
 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山海經
 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是也周官既云其澤藪曰具
 區又云其浸五湖似五湖别有所在然范蠡乘舟入
 五湖司馬遷登姑蘇望五湖實又指此且揚州之境
 水大者無過於太湖其為具區甚明而歴考𫝊記所
 載五湖即是太湖非别有五湖也張勃呉錄曰五湖
[019-23b]
 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餘里故以五湖為名
 虞翻曰太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烏程霅溪西通義
 興荆溪北通晉陵滆湖東連嘉興韭溪水通五道謂
 之五湖陸魯望曰太湖上禀咸池五車之氣故一水
 五名圖經以貢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為五韋
 昭以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并太湖為五郭璞江賦以
 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為五初學記云或説以射
 湖貢湖上湖長塘湖滆湖為五按左𫝊越伐呉呉子
[019-24a]
 禦之笠澤國語呉越戰於五湖可見五湖之為一湖
 甚明也然今湖中亦自有五名曰菱湖在莫釐之東
 周三十餘里曰莫湖在莫釐之西北周五十餘里曰
 游湖在長山之東周五十餘里曰貢湖沿無錫老岸
 周一百九十里曰胥湖在西山之西南周六十里五
 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東曰梅梁湖杜圻之西
 魚查之東曰金鼎湖林屋之東曰東臯里湖而呉人
 稱謂則總曰太湖越絶書稱其大週三萬六千頃連
[019-24b]
 蘇常湖三州之地湖中有七十二山其大者曰東西
 二洞庭馬蹟次之山居人甚多閭巷井舍鱗次蟻聚
 無慮數千家而仙宫梵宇分布上下茂林平野彌望
 百里可謂大矣然考之太湖上流其西北自建康等
 處入溧陽邐迤至長塘河并潤州金壇延陵丹陽諸
 水會于宜興荆溪以入其西南自宣歙池州武林天
 目富陽下湖之安吉武康烏程長興合苕霅山溪諸
 水以入數郡之水瀦滙于湖汪洋浩瀚不可涯涘而
[019-25a]
 東達于三江以入海東南積水之區蓋莫有大于此
 者其底定也則灌溉民田為三呉美利汎濫也則浸
 淫數郡而民被其大害是以古人之治之也疏其源
 使水有所入導其流使水有所歸皆為民興利除害
 而已故觀其置五堰于溧陽以節宣歙金陵九陽江
 之水使入于蕪湖以北入于大江開夾苧干于宜興
 武進之境東抵滆湖北接長塘河西連五堰所以洩
 長塘湖之水以入滆湖洩滆湖之水以入大呉瀆塘
[019-25b]
 口瀆白魚灣髙梅瀆白鶴溪而入常州運河之北偏
 十四斗門北下江隂之大江所以殺西來之水使不
 入于太湖而皆歸于江也又以荆溪不能當西來衆
 流奔注之勢遂于震澤之口疏為百派謂之百瀆而
 又開横塘以貫之約四十餘里百瀆在宜興者七十
 有四在武進者二十有六皆西接荆溪而東通震澤
 者也又于烏程長興之間開七十二漊在烏程者三
 十有八在長興者三十有四皆自七十二漊通經遞
[019-26a]
 脉以殺其奔衝之勢而歸于太湖也太湖上流諸道
 水之來源若此而所以洩之者則惟于三江是賴焉
 太湖東出呉江縣之長橋為呉淞江繇呉淞江東流
 以入大海此震澤洩水之大道也然洩水之處各有
 區域蓋不止于呉淞江而已曰鮎魚口曰胥口曰白
 洋灣曰管瀆曰小溪港曰瓜涇曰夾浦曰張家河曰
 北車橋曰漾湖溪曰上瀆港曰陸家浜曰虎山橋曰
 石家浜曰蒯家涇曰九曲江曰後塘橋曰梅
[019-26b]
 梁溪曰龍塘河曰迎城山曰菱湖港曰太平橋曰澤
 塘浜曰灌瀆浜曰和尚浜曰長洛浜曰王家漾曰山
 涇港曰渡水港曰黄瀆港曰後保河其他支流尚多
 不可殫記皆所以洩太湖之水以東入于三江諸浦
 而歸大海者也然以江湖形勢觀之大要宣溧以上
 西北之水可使入于蕪湖以歸大江而不可使注于
 荆溪蘇常以下東南之水可使趨于呉淞江歸大海
 而不可使積于震澤此治水東南之大㫖也然地形
[019-27a]
 有髙下時勢有古今水道有通塞而所以治之之法
 則固不可同年而語也
   徐獻忠沿湖港漊考
太湖舊有沿湖隄防而洩以諸漊漊有斗門制以巨石
 甚固門各以牐版旱則閉之以防漊水之走洩有東
 北風亦閉之以防湖水之暴漲官主其事為利浩博
 後漸湮廢頗為郡中之害東坡水利奏云太湖受諸
 州之水先治呉江南岸茭葑蘆葦之積則水東瀉而
[019-27b]
 無壅滯之患諸州利矣自今觀之呉江茭葦屯結成
 田長橋諸洞門悉皆湮塞比來十水九渰民力尤困
 呉江之患卒未能除而沿湖諸漊不可不加之意也
  按大錢小梅二港總苕霅西南衆水以入于湖港
   之最大者也大錢以東皆縱横港注入諸港直
   至呉江界
  西金港顧家港官瀆港張婆港及宣家楊瀆泥橋
   寺橋計家等港先素流通止因其舊而修之也
[019-28a]
  陽漊沈漊羅漊大漊新涇漊潘漊諸漊謝漊和尚
   漊張港漊幻湖漊西金漊東金漊趙港許漊楊
   漊義髙漊陳漊薄漊五浦漊蔣漊錢漊新涌漊
   石橋漊湯漊盛漊宋漊喬漊湖漊已上各漊者
   因民建議以便水利者也
   已上三十八港漊俱屬烏程按修湖漊記云湖
    漊三十六其九屬呉江其二十七屬烏程惟
    計家港近溪而濶獨不置閘紹興二年知州
[019-28b]
    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漊名曰豐登稔熟
    康寧安樂瑞慶福禧和裕阜通惠澤吉利泰
    興富足固益濟又皆冠以常字今乆廢不牐
    成化十年添設治農通判李智漸皆修治民
    多賴之
   曹𦙍儒海塘考
竊聞海塘之制本為捍禦鹹潮以便耕稼自春秋時范
 蠡築圩田之後疑即有之唐開元初乃名之曰捍塘
[019-29a]
 起杭之鹽官迄呉淞江長一百五十里宋乾道中元
 至正初皆修焉起嘉定之老鸛嘴以南抵海寧之澉
 浦以西髙于城垣内外皆有塘溝相夾自設此塘之
 後而松嘉杭無入海水口禹貢之東江遂湮無考矣
 國初信國公湯和經畧海防倚以為重至成化中頽
 廢巡撫畢亨益増其舊及裏䕶塘兵農兩濟夫松以
 海塘防鹹潮而蘇之渾潮淤淀為害不小若沿海設
 塘而于港汊之口置減水閘以司啟閉則潮沙所塞
[019-29b]
 不過港口數里易于挑濬更藉土著之民沿塘以居
 寛其他役計免田税即作兵餉俾之守塘則不獨險
 要可固而水利無窮矣
   王圻開濬呉淞江考畧
松江在上海縣北舊名呉淞江後以水災去水從松蓋
 禹貢三江之一也三江者北為婁江中為松江南為
 東江而松江又名松陵江其源出于震澤自呉江長
 橋下東流至尹山北流至甫里東北流至澱山北合
[019-30a]
 趙屯浦東合大盈浦又東合顧㑹浦崧子浦盤龍浦
 凡五大浦而至宋家橋東南流與黄浦㑹而入海其
 將入海處别名滬瀆江東西凡二百六十里此東南
 水利之最著者向與婁江東江並為湖流入海之要
 道自唐開元元年築捍海塘起杭州鹽官抵呉淞江
 長一百五十里沿海港口盡為堵截而東江湮没無
 攷矣東江既塞婁江界在北境惟此松江一綫闗係
 蘇松二郡民生國計故歴代治蹟獨詳于松江宋寶
[019-30b]
 元元年兩浙都轉運副使葉清臣開盤龍滙以入江
 慶歴元年知華亭縣錢貽範開顧㑹浦以入江嘉祐
 六年轉運使李復圭開白鶴滙以入江元祐三年常
 平使者調蘇湖秀之人濬青龍江以入江紹聖中轉
 運副使毛漸開大盈諸浦以入江崇寧二年宗正丞
 徐確提舉常平自封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
 海口凡七十四里上海合嘉定二縣供役大觀元年
 十一月從中書舍人許光凝奏檢較松江古蹟大加
[019-31a]
 疏導三年兩浙監司奏請開淘松江復置十二牐宣
 和元年兩浙提舉常平趙霖又開白鶴滙以入江紹
 興四年鹽官丞王珏開華亭海河二百餘里通濬溉
 田十五年通判曹泳開顧會浦又濬鹽鐵塘更名下
 沙浦以入江乾道二年轉運副使姜詵開通波大港
 即顧㑹浦以入江前進士胡恪隨司門員外郎李公
 𫝊相度開修三江積水元至元三十年值霖潦知水
 人潘應武與呉伋張桂榮等承浙東僉院宣慰之命
[019-31b]
 相視合修河渠即湖田開新港三濶約三十餘丈大/漕
 港北新河/即新港及濬趙屯大盈二浦以入江大徳八年任
 仁發言開呉淞江自上海舊江東抵嘉定石橋浜迤
 邐入海長三十六里深一十五尺濶二十五丈役夫
 一萬五千為工一百六十五萬一千六百有竒復置
 牐竇啟閉十年開趙屯大盈樊浦白鶴盤龍舊江計
 長三十七里其中樊浦為首下接新涇舊江濶二十
 丈其餘不等又於廟涇以西盤龍以東開挑水口五
[019-32a]
 處新涇南北置二木牐泰定元年前都水監任仁發
 董開呉淞舊江二道烏泥大盈二河其法以户有納
 苗田一頃五十畆差夫一名計四萬有竒毎名實支
 糧三升中綂鈔一兩三年任仁發等于上海縣之潘
 家浜烏泥涇二處各置二石牐以遏渾潮使牐内清
 水衝渲江道深濶後至元間又謂牐置乖宜旱霪交
 病繇是復開元堰直河至正元年撈漉呉淞江南北
 岸下泥沙疏濬各河十數用夫一十九萬八伯四十
[019-32b]
 給糧四千七伯四十七石鈔三千一伯六十四錠各
 有竒夫自宋至元開濬松江無慮數十次竝未聞有
 以風水之説阻撓者蓋亦計利害之大而不恤其小
 也逮及國朝永樂二年命户部尚書夏原吉治水蘇
 松掣崑山嘉定諸塘浦引呉淞江水入劉家河于上
 海濬范家浜接黄浦達海正綂六年巡撫工部侍郎
 周忱修呉淞江畧用邑人杜宗桓議立表江心盡去
 壅塞其沙塗成田計畆収税以補坍陷天順四年巡
[019-33a]
 撫都御史崔恭濬大盈浦以入呉淞江又鑿江自崑
 山夏駕浦至嘉定莊家涇出舊江一萬三千七伯丈
 永樂初引松江北入劉家/河江之東段不曽施工又浚蒲滙等塘及曹家溝
 呼都臺浦成化七年海水溢八年設憲臣于浙江按
 察司專治蘇松等府水利僉事呉㻞議修華亭上海
 海塘華亭南自海鹽上海北抵嘉定各數十萬丈餘
 𢎞治初僉事伍性濬呉淞江中段及顧㑹趙屯都臺
 諸浦七年工部侍郎徐貫奉命治水東南濬呉淞江
[019-33b]
 自帆歸浦至分荘計七十餘里府通判郝希賢承檄
 董工是年知縣董鑰築西鄉田圍十二年府通判原
 應宿濬崧塘肇嘉浜嘉靖元年巡撫都御史李充嗣
 奉命用崑山嘉定華亭上海四縣民力相繼開呉淞
 江上海分地初自崑山縣界東至白鶴江後自嘉定
 縣界東至呉塘總四千餘丈役夫二萬三千有餘給
 散銀米八千餘兩石犒勞旬至焉知縣鄭洛書調度
 主簿黄明董工先是開常熟白茆河役上海九千餘
[019-34a]
 夫糜三千餘米繼以呉淞兩年而三興大工嗣後撫
 臣屢議開濬雖經具題止因工費浩大無從措辦輒
 復停止至隆慶四年巡撫都御史海瑞奮然獨任借
 支軍餉及各處發追稻榖贓罰導河夫無礙等銀委
 本府同知黄成樂蘇州府推官龍宗武上海縣知縣
 張嵿尅期開濬查勘舊蹟共計長一萬一千五伯七
 十一丈濶三十餘丈議半開河面一十五丈除嘉定
 應濬外上海實開長六千五百三十一丈八尺餘面
[019-34b]
 濶一十五丈底濶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餘共
 計用工食銀五萬餘兩不兩月而工告成是嵗大饑
 民多思盗自河工興而畚鍤雲集盗因以息自此三
 十餘年江流通利旱潦有資百姓至今尸祝之後以
 呉中水災異常奏請特設水利道副使許應逵專管
 江南水利駐劄松江其工亦首濬呉淞而次及諸水
 工竟無成而應逵亦以劾去十萬帑銀付之東流惜
 哉夫自永樂以及萬厯開濬松江不下八九次而亦
[019-35a]
 未聞有以風水之説阻撓者沿至今日黄渡以西宋
 家橋以東尚皆通流如故而中段七十餘里卒成平
 陸此江既塞則五大浦及田間水道日就淺淤設遇
 旬日之雨一望瀰漫無從瀉出幸而晴霽數日則又
 車戽無資田疇龜坼禾苗立見枯槁有司奉檄追徵
 痛恨逋負而不知逋負之繇皆原于此監司但知東
 南凋弊而不知凋弊之繇皆原于此此江之開濬何
 可一日不講哉然開河之難難于工費工費所需不
[019-35b]
 出于官則出于民而今公帑空虛閭閻匱乏官民皆
 莫可搜括也惟原編導河夫銀及原擬提編免役一
 節上下咸稱便利蓋提編者即以各州縣新編五遞
 年解運推収里老塘長各差量其輕重徵銀免役以
 佐河工而各差之缺即以次年原編人數接充徃嵗
 上海修城事曽經提編一次便可得銀五六千若以
 蘇松二郡通算便即得七萬餘金舍此二項之外倘
 不足用更有各府州縣濟農備賑銀榖當此水災民
[019-36a]
 困之日正當發廪拯救一以活饑民一以佐河工較
 之徃嵗請捐内帑請吊贓贖其難易為何如也且提
 編之舉其便又有二近來僉報各役俱係宦家富户
 樂于輸銀而苦于應役數萬餘金不煩箠楚頃刻可
 完其便一徵銀在官僱募饑民開濬計工給發方今
 水災之後冬間待賑必多即此以寓救荒之意又省
 塘長起夫需索之擾其便二有此二便而工費浩鉅
 何足慮哉夫工費既有成説而復有倡議阻撓之者
[019-36b]
 則皆侵占官河豪民揑造浮詞以鼔惑縉紳此必明
 哲所洞照者 又按導河夫銀係派入條編見徵之
 數提編事例乃上海許知縣建議有卷試一吊查即
 可舉事似亦不必題請
 新勘應濬號段淺深長尺應用工食/銀兩附
  東自上海城北閘港口二壩地方起至西蘆浦止
   長二千五百二十丈淤澱頗髙應開深一丈二
   尺若照隆慶年間面濶十六丈底濶八丈每丈
[019-37a]
   土方折算一十四方四尺共方三萬六千二百
   八十八方
  東自蘆浦起至西上澳塘止長一千一百七十八
   丈潮沙淤澱已成平地應開深一丈三尺每丈
   折算土方一十五方六尺共方一萬八千三百
   七十六方八尺
  東自上澳塘起至新涇口長六百五十三丈淤澱
   亦髙已同平陸應開深一丈三尺每丈折算土
[019-37b]
   方一十五方六尺共方一萬一百八十六方八
   尺
   已上三段共長四千三伯五十一丈共折方六
    萬四千八伯五十一方六尺每方工食銀四
    錢六分共該用銀二萬九千八百三十一兩
    七錢三分六釐
  東自新涇口迤西至孫基港口長一千二伯三十
   丈尚有河影應開深一丈二尺每丈折算土方
[019-38a]
   一十四方四尺共土方一萬七千七伯一十二
   方
  東自孫基港口迤西至荘家涇口長一千三伯五
   十一丈五尺尚可通流開深一丈一尺每丈折
   算土方一十三方二尺共土方一萬七千八伯
   三十九方二尺
  東自莊家涇口迤西至盤龍塘口長四伯二十五
   丈應開深一丈每丈折算土方一十二方共土
[019-38b]
   方五千一伯方
  東自盤龍塘口迤西至髙家浜口長四伯八十八
   丈應開深一丈每丈折算土方一十二方共土
   方五千八伯五十六方
  東自髙家浜口迤西至紀王廟嚴儻浦口長四伯
   丈應開深九尺每丈折算土方十方八尺共方
   四千三百二十方
  東自嚴儻浦口迤西至青浦界宋家舊港長五伯
[019-39a]
   十二丈自此潮沙稍緩淤墊稍低尚可通舟來
   徃應開深八尺每丈折算土方九方六尺共土
   方四千九百一十五方二尺
  東自宋家舊港迤西至洛劒浦南赤雁浦長一千
   一伯丈此段尚可行舟亦應開深七尺每丈折
   算土方八方四尺共方九千二伯四十方
   已上七段共長五千五百零六丈五尺共折方
    六萬四千九伯八十三方每方工食四錢六
[019-39b]
    分算該用銀二萬九千八伯九十二兩一錢
    八分
   通共十段共計算工食銀五萬九千七伯二十
    三兩九錢一分六釐
  另外又議築宋家橋口大閘及各段堰水壩閘并
   官吏役人供給飯食共約計八千有竒
   已上通共開濬工食并閘堰供給等項共該用
    銀六萬七千七伯二十三兩九錢一分六釐
[019-40a]
   附/開呉淞江駁議
按呉淞一江自神禹鑿山導水以來未有上海即有此
 江而呉淞文獻未始不與天下爭衡暨元末立縣此
 江水面尚濶數里波濤洶湧十倍于今而本縣甲科
 猶然繩繩不絶奈何邇來談堪輿者遂以此江之通
 塞係文運之興衰而縉紳賢者乃皆嘖有煩言是何
 其深信曲説而不達國體也夫呉淞一江係四郡十
 二州縣生靈之命脉朝廷數百萬賦糧之根本止因
[019-40b]
 科第一郡而坐令公私俱困又豈仁人智士所忍言
 耶况今之建議者欲于上海縣北宋家港口築一壩
 閘以遏潮沙則呉淞水勢不致東流直瀉出海似又
 與堪輿家説了無妨礙宜不當懲羮而吹虀矣姑記
 此以就正于憂國憂民之君子
  計查歴年開濬呉淞江後科第
  一𢎞治初年僉事伍性開呉淞江一次次年庚戌
   錢福中會元状元至六年壬子顧清中解元官
[019-41a]
   至尚書癸丑李希賢中會魁乙夘王㫤中解元
   唐錦中鄉魁十四年辛酉陸深中解元官至侍
   郎
  一嘉靖元年巡撫侍郎李充嗣開呉淞江二年癸
   未徐階中探花官至大學士同年潘恩官至尚
   書至十三年甲午莫如忠中鄉魁官至布政至
   十九年庚子林樹聲中鄉魁㑹元官至尚書壽
   及百嵗
[019-41b]
  一隆慶四年海忠介公開呉淞江次年辛未郡中
   同榜六人五躋三品許樂善現任通政使癸酉
   丙子方應選陳所蘊掄魁俱為文宗
  一萬厯十六年許副使應逵開呉淞江十七年己
   丑董其昌中㑹魁𫝊臚入翰林二十五年丁酉
   吕克孝中應天解元徐光啟中順天解元二十
   九年辛丑張以誠中状元
   已上皆百年内事典籍可據可驗呉淞之開並
[019-42a]
    無妨于科目且堪輿家有言百步之外風水
    即無干涉况此江逺在百里外耶或又言呉
    淞一開黄浦必塞苐未知宋元迄今呉淞疏
    濬不下二十餘次黄浦曽有湮塞時否此又
    可以理察設若果有妨礙何先輩名公纂修
    松江華亭上海志乘水利款中全無一言及
    此而惓惓以開濬呉淞為首務則今日之倡
    異者殆或未之考耳
[019-42b]
   王煥如曰王少叅濬呉淞議酌羣見闢邪説真
   救時之碩畫也止提編一節在嘉定上海或可
   行之今時勢不知何如矣若蘇屬他州縣方苦
   編徭不足一開此例重困生民萬萬不可
   王圻中江考
水經云中江在丹陽蕪湖縣東南至㑹稽陽羨縣入于
 海震澤在呉縣南五十里北江在毘陵北界東入于
 海韋昭云三江為呉郡東南松江錢塘江浦陽江今
[019-43a]
 志以松江婁江東江為三江而中江湮沒無考疑在
 華亭海鹽平湖界中後為捍海塘堵絶不通耳一綂
 志云中江在溧陽縣西北即禹貢之三江也今名永
 陽江下流入宜興縣界
   王圻婁江考
史記正義曰一江東北下三伯餘里入海曰下江亦曰
 婁江呉記曰東北入海為婁江蘇志云自呉縣鮎魚
 口北入運河經郡城之婁門者曰婁江歴崑山太倉
[019-43b]
 東至天妃宫出海元至元二十四年朱清浚開婁門
 至海口
   王圻東江考
史記正義曰一江東南下七十里至白蜆湖入海曰上
 江亦曰東江呉地記曰東南入海為東江蘇志云自
 大姚分支過澱湖東至嘉定縣界合上海黄浦繇黄
 浦經嘉定縣江灣青浦東北流亦名松江者為東江
 按大姚在長洲縣二十六七都酈道元水經註云漢
[019-44a]
 書地理志曰秦于故越地武原鄉置海鹽縣後沒為
 柘湖徙治武原又淪為當湖南有秦望山谷水于縣
 出為澉浦以通巨海疑此即東江也後因築捍海塘
 遂湮沒無考呉記曰一江東南行七十里入小湖為
 次溪自呉東南出為谷水谷水經由拳縣故城下又
 東南經嘉興縣城西又東南經鹽官縣即海鹽縣故
 城後沒為柘湖縣南有秦望山谷水于縣出為澉浦
 以通巨海此説與水經稍同但未審此果東江否也
[019-44b]
 水經云乂東至餘姚縣東入于海注云諸暨之南餘
 姚西北浙江與浦陽江同㑹歸海山海經云浮玉之
 山北望具區苕水出于其中北流至具區浮餘五里
 便是句餘縣之東山乃應入海據此則太湖水從浙
 湖出海似亦有據因書備考宋元嘉二十二年揚州
 刺史王濬欲開武康苧溪洩湖水以入海不果據此
 則太湖水出錢塘似亦與水經相合據松志上海縣
 黄浦支河曰閘港閘港之東曰新塲新塲舊有海口
[019-45a]
 論者或指此為東江
   王圻三江口考
繇湖入海之道最大者曰三江即松江婁江東江也其
 分水處曰三江口史記正義曰三江在蘇州東南三
 十里呉地記曰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與正
 義不同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即古笠
 澤一江東南下七十里至白蜆湖入海曰上江亦曰
 東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婁江
[019-45b]
   王圻溧陽五堰考
五堰之築在宜興以西屬溧陽縣古人欲分殺水勢使
 西南諸水不入荆溪繇分水銀林等堰入伍子胥伐
 楚從運河以入大江自五堰廢後宣歙池陽九江諸
 水不入蕪湖反皆東注震澤故今之談水利者以修
 復五堰為首務
   王圻土岡堰閘考
按蘇州府太倉常熟之東北境有上岡身下岡身歸呉
[019-46a]
 岡身在新安鄉曰青岡在惠安鄉曰王家岡松江府
 華亭縣之東南境有竹岡紫岡沙岡皆土壠髙起横
 亘百里殆若天所以限截湖海二水使不相通耳後
 因導江導海利于洩瀉而穿渠横截岡身矣在劉河
 以北者髙田苦于無水遂置堈門以堰水如今之錢
 堈門張堈門沙堰門呉堈門顧廟堈百堈李堈門及
 斗門之類皆是而近多圮壞不修旱亁水溢之患惡
 能免哉
[019-46b]
   侯峒曽開濬呉淞江考畧
    一利弊考
三呉古稱澤國以水為利亦以水為害而利害之源全
 係呉淞江通塞禹貢謂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三江者
 歸太僕有光考定謂東南錢塘江西北揚子江而東
 北為呉淞江是呉淞一江與錢塘揚子二江竝洩太
 湖之水自杭州築長林堰而太湖東南之水不得入
 于錢塘常州築五堰而太湖西北之水不得入于揚
[019-47a]
 子二江之道既阻僅有呉淞一江當太湖下流自呉
 江縣長橋下東流至尹山北流至甫里至澱山又北
 合趙屯浦東合大盈浦顧㑹浦崧子浦盤龍浦凡五
 大浦而至宋家橋東南流又納黄浦之水以入海蓋
 東西亘二伯里境連嘉崑上青四邑而杭嘉湖蘇松
 常六郡之水俱洩于此此而復淤震澤何繇底定國
 家財賦大半倚辦東南而六郡當十之八禹貢謂田
 為下下今賦乃上上惟藉水為利耳呉淞既塞五大
[019-47b]
 浦及田間水道日就淺淤旬日之雨一望瀰漫無從
 瀉出幸而晴霽數日則又車戽無資田疇龜坼禾苗
 立槁郡縣痛責逋負日積而不知逋負皆原于此監
 司但知東南凋弊日甚而不知凋弊亦原于此呉淞
 開濬豈容一日緩哉徃有侵占膏腴因倡異説謂不
 利于松郡科第者則王叅議圻即上海人特出駁議
 一通可考
    一興廢考
[019-48a]
江為東南水利之最著歴代治績最詳徃不具論自宋
 寶元迄元至正開濬呉淞載在史册者以一二十計
 自本朝永樂二年迄隆慶三年開濬亦八九次詳具
 王叅議圻攷畧中而事最近績最竒者則無踰海忠
 介迨萬厯十五年因水災異常特設許副使應逵專
 董水利再濬呉淞求通反塞三呉坐困今黄渡以西
 上流尚通一綫中段七十餘里竟成平陸萬厯三十
 二年撫院曹公時聘按院馬公從聘移文郡邑集議
[019-48b]
 開江事宜業有成畫四十一年按院薛公貞天啟二
 年撫院周公起元皆特疏具題奉有俞㫖而迄未有
 創非常之原者今日廟廊詢度執事籌咨倘此江蓄
 極而通之㑹乎亦千載一時已
    一經費考
呉淞當濬㡬費講求卒難舉事者徒以工用浩煩無從
 措辦耳徃者特頒内帑不費民間一錢而今不能徃
 富室助榖有至二萬石而今不能徃杭嘉湖三郡皆
[019-49a]
 以贖鍰協濟而今亦未必能徃海忠介動支各項銀
 不足用遂請㫖折蘇松常三郡漕糧二十萬石每石
 折銀六錢以五錢照例歸太倉以一錢助河工而今
 又決不能則計莫若求之提編提編者以各州縣新
 編五遞年解運催収里老塘長各差量其輕重徵銀
 免役而各差之缺即以次年原編人數接充徃者上
 海曽為修城事提編一次便得銀五六千若以各邑
 通算便可得數萬兩再减其半亦可得四五萬兩近
[019-49b]
 來僉報各役多宦家大户樂于輸銀苦于應役不煩
 箠楚頃刻可完上下兩便似無踰此其次則役軍丁
 各衛所軍原有食糧查正徳間撫院李公充嗣嘉靖
 間按院吕公光洵俱用軍開河又厯考宋元間治水
 多用水軍故費少功倍此輩平時既不得不設乃以
 有用之財有用之人置之無用之地即以暫充夫役
 無妨講武况古人寓兵于農行師之際挑塹掘濠亦
 兵夫事誠令軍官各率衛所軍兵開江且許量加工
[019-50a]
 食功成陞賞誰不欣然效用是亦一議也他如吊取
 導河夫銀備賑銀罰贖銀又如勸助如役傍河食利
 之民前人各有行之時異勢殊在當事悉心籌畫耳
    一丈尺工價考
嘉靖末呉淞湮塞隆慶三年巡撫海公毅然開濬查勘
 舊蹟自黄渡起至宋家浜口長若干里計一萬一千
 五百餘丈舊河影濶三十丈減半開一十五丈底濶
 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共計用工食銀五萬餘
[019-50b]
 兩不兩月而告成三十餘年利賴尸祝萬厯十五年
 後許副使應逵因開加塞遂成平地七十餘里萬厯
 三十二年曹撫院時聘着沿江居民勘定應開丈尺
 及估計工食銀兩該上青嘉三縣居民各勘本江原
 額面濶一十六丈今公私匱乏若照額開濬恐錢糧
 不敷議得開濬面濶十丈底濶五丈濬深一丈每丈
 該土方七方五分每方用夫十五工每工用銀三分
 每方該銀四錢五分每丈合用夫工銀三兩三錢七
[019-51a]
 分五釐大約以此為率
  上海縣自闗橋起至盤龍塘止内除嘉定界九十
  丈實長六千五百四十六丈二尺五寸積該土方
  五萬四千三百三十方據算每方用夫十六工共
  用夫八十六萬九千二百八十工每工三分共銀
  二萬六千七十八兩四錢
  青浦縣自東虬江起至趙屯浦口止内除嘉定界
  二千一百六十弓實長一萬九百五十四弓據算
[019-51b]
  工銀二萬一千五百五十八兩
  嘉定縣自上海界西新港起至盤龍塘止長三伯
  六十弓内聴上海界一伯八十弓止該一伯八十
  弓乂自盤龍塘起至青浦縣赤雁浦口止五段量
  長五千七百二十六弓内有許家村起至赤雁浦
  口止南屬青浦北屬嘉定應聴青浦二伯六十五
  弓實該一十五里七分該江五千四百六十一弓
  并上海界内一伯八十弓通共該江五千六伯四
[019-52a]
  十一弓積該二千八百二十丈五尺據算銀九千
  五百十九兩一錢八分七釐上海縣平陸無水嘉
  定有水二尺三尺者各段不同每丈合議戽水工
  銀一錢五分計該銀五百三十二兩有零另有應
  築大壩兩條并兩傍支河狹處不開外餘有盤龍
  塘口大浦一十三處共約計備樁木工料銀三伯
  兩共算銀一萬三伯四十二兩一錢八分七釐
   右係萬厯三十二年勘數及萬厯四十一年兵
[019-52b]
   道俞公維宇再行檄勘查隨據上海縣申報此
   江東自上海起西自青浦嘉定止湮沒九千八
   伯餘丈則比前數翻減矣且開江止議面濶十
   丈底濶五丈較舊額愈縮愈狹識者謂江之易
   塞止以潮沙易澱今江流愈微潮泥愈積不一
   二年將復淤梗是使力為徒勞財為徒費海忠
   介十五丈之額似㫁不可復减又土方工價或
   議四錢或議四錢五分或四錢六分或四錢八
[019-53a]
   分須有畫一則夫淤河之長短開濬之丈尺工
   價之多寡今日自宜另行踏勘計議聊述舊聞
   備參攷爾
    一夫役綜理考
海忠介開河事蹟多在上嘉二處吊卷可查大抵委用
 亷幹府縣佐貳三四人總理又查報上青嘉三縣殷
 實耆民分段募夫忠介親自巡省至工銀給散預令
 各縣秤對包封本院親自抽兑無差親至河所計工
[019-53b]
 給散姧猾一毫不敢染指以故小民踴躍不日告成
 今日委用綜理官員誠為喫𦂳所謂有治人無治法
 至于夫役除後軍丁一議貴在省費聴酌行外若調
 極東之民開極西之江勞費數倍功迄不成徃有役
 四郡人夫者其弊可鑒惟附近募夫晨聚夕散晴作
 雨歇力省而費寡乃泥頭最不可用民間私濬多任
 此輩使之募夫夫工僅得六七泥頭坐享三四共知
 其弊仍習用之者以夫役散處主家難集又羣工雜
[019-54a]
 聚不能無寄托若公家濬河有官府為之號召塘長
 為之綂率即慮脱逃又有互保之法何藉此輩而以
 耗減工食哉
   已上五款據憲檄查議者錯舉所知以備酌復
    若施工伊始則審地髙下有議運泥木車有
    議開首中心有議竣事之時稽驗深廣有議
    導河鐵帚有議浦口置閘有議容陸續條上
    兹未敢贅
[019-54b]
 
 
 
 
 
 
 
 呉中水利全書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