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1 吳中水利全書-明-張國維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中水利全書卷二十三 明 張國維 撰
  序
 序以述事凡水政大小事績之可紀及編纂成帙者
 竝有序亦全書之所應收也
 唐
   李華練湖頌序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先王因流下而導之故曰九川滌
[023-1b]
 源因迤滙而瀦之故曰九澤既陂以疏天地之氣以
 利元元之用崇伯汨五行而殛羽山臺駘障大澤而
 封汾川洪範首之春秋載之地有廣狹事無古今大
 江具區惟潤州其藪曰練湖幅員四十里菰蒲菱芡
 之生龜魚螺鼈之産饜飫江淮膏潤數州其傍大族
 强家世流為田專利上腴畝收倍種萬劇淫衍自丹
 陽延陵金壇環地三百里數合五萬室旱則懸劫水
 則具舟人罹其害九十餘祀凡經上司紛紜予奪八
[023-2a]
 十一斷嗚呼曲能掩直强者有以得之老稚怨痛沈
 聲無告永泰元年王師大翦西戎西戎既駾矣生人
 舒息詔公卿選賢良先除二千石以江南經用所資
 首任能者是嵗十二月二十三日拜前常州刺史京
 兆韋公損為潤州聲如颷馳先詔而至吏人畏伏男
 女相賀即日上無貪刻下無寃憤公素知截湖潤壤
 災甚螟蝥臨事風生指其以復郡謗雷動山鎮恬然
 中明獨裁文之以禮乃白本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
[023-2b]
 韋公元浦中丞撫掌愜心如公之謀且曰興利除害
 得其人而後行非常之政敢歸叔父公乃申戒縣吏
 率徒闢之人不俟召呼忭從役畚鍤盖野峻臯成蹊
 増理故塘繚而合之湖廣為八十里像月之規儔金
 之固水復其所如鯨噀射洶洶隠地雷聞泉中先程
 三日若海之彌望灝灝如吞吐日月沈沈如韞蓄風
 雨所潤者逺原隰皆春耕者飽憂者泰於是疏為斗
 門既殺其溢又支其澤沃瘠均品河渠通流商恱奠
[023-3a]
 賈人勇輸賦遐邇受利其惟此州每嵗萌陰乘陽二
 氣相薄大雨時行羣潦奔流水勢所入盈而無傷龍
 見方雩稼蒙其渥時前相國彭城公劉尚書晏統東
 方諸侯平其貢稅聞而恱之白二事以聞詔書褒異
 焉彭城公宣命至江南捧詔授公公率元僚掾史令
 丞已下至耆艾西向拜首忻戴皇明人心上感天降
 嘉澤如有神祗昭恊厥志公正直而和專静而斷嫉
 惡宥過惠人察奸純鈞精堅百煉不耗伐氷之貴降
[023-3b]
 從士禮詩云靖恭爾位好是正直宜其享福也吏人
 入賀公拱而謝之曰尚書劉公觀察韋公奉行王澤
 也鄙何力之有焉丹陽令杜孟寅秉公之清白延陵
 令季令從如公之愛人金壇令胡玘稟公之成規及
 丹陽耆夀周孝環百姓湯源等拜首而請曰兌為澤
 兌悦也水歸於澤而澤悦於人百年浸塞而公啓之
 臣哉鄰哉克諧帝休永代是式三縣無災若不碣而
 刻之則主命不揚於厥後後之人無以倚負也華嘗
[023-4a]
 學古見訪為頌曰望沄沄兮視冥冥鳥闗魚樂葭菼
 生膏腴利倍起訟争斯人怨抑痛無聲韋公正直動
 神靈百年游淀為漻清饑者飲兮病者寧詔書光寵
 恩霈榮劃然眊□復皎明追琢刻頌揚芬馨
 元
   秦約崑山州修圍政績序
禹貢揚州之域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
 錯考之簡册則今日吳郡東南之地具是也然吳素
[023-4b]
 號澤國其稻粱樹藝之區一或隄防不固瀦泄不時
 則嵗之豐凶非但繫之天時抑亦責之人事焉故國
 家守令之選必以農事繫銜重邦本也每嵗東作將
 興之時所在州縣必擇官一員專職修圍盖慮水潦
 之災而預為之備也是以丁寧告戒使其父子兄弟
 盡力畎畝以騐天時以服民事豈古所謂田大夫勸
 農之官者歟吳郡之屬州曰崑山田多汙下賦實繁
 夥嘗時修圍之官往往不過奉行典故而已豈知斯
[023-5a]
 民根本之所在也今通守郜侯尤以軍食民命為急
 跋履川原衝冒風雨故其勸勉程督民皆欣欣然具
 畚鍤荷蓑笠父詔其子兄告其弟樂於趨事赴功莫
 不以侯之心為心噫以一人究心而其農事有成若
 此則人存政舉槩可知矣是以侯之為政較之常嵗
 修圍之外其增墾露田若干畝計賦若干石回視食
 人之禄玩嵗而愒日者大有間矣侯才器宏博厯練
 優為嘗叅贊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王公幕府籌䇿居
[023-5b]
 多今膺是職不過小試其大用之才爾樞庭藩省不
 日可以陞華進秩矣大夫士嘉其政績咸為歌詩美
 之吾友玉山顧君仲瑛書來賔館俾予序次其事若
 其能守官箴勵志操此特士君子平昔所當為者兹
 不書侯名肅字彦清山東人至正壬辰夏六月朔淮
 海秦約序
 明
   宣邦直贈王貳守佐理開河序
[023-6a]
有大德者必有大功於萬世其惟大聖人乎昔舜命禹
 治九州之水而先導河故書紀冀州既載壺口紀導
 河之始也盖河源發於崑崙其流泛濫中國始固不
 免疏鑿之勞及水患既平然後人享其利凡九州貢
 賦若逺若近皆自河而至於帝國焉所謂一勞永逸
 其道固然也我皇上建都金陵今再周星矣以天下
 寧謐九夷八蠻㒺不來賓惟東南漕運及商賈往來
 不便由丹陽而車載者有人馬之勞由鎮江而舟入
[023-6b]
 於大江者風波不測檣傾柁摧往往沉溺者有之乃
 夙夜憂憫咨詢父老經久利便之道咸曰溧水銀墅
 東壩之上舊有小河相𫝊自吳伍子胥肇開之欲以
 攻楚不能而罷至宋孝宗乾道年間又命建康府經
 營開之通判張維不能奉上意建言不便而止竊惟
 萬世之功豈偏方小國之所能成哉今國家富有四
 海無施不可事固有所待也皇上乃斷自聖衷命崇
 山大臣統官千四百員夫丁七十五萬有竒東接震
[023-7a]
 澤西通南湖北至京師若干里刻日修鑿於是衆官
 各率厥夫競相事事若不知土之厚山之高石之堅
 者嘗觀東壩分水嶺間有土山十五里石岡十餘里
 萬夫如螘鉏鍤如雲斧鑿如雨鏗鍧震擊聲聞四埜
 不久已為通渠此非以逸道使民則民忘勞而功易
 就歟自今以往豈但東南貢賦之便其商賈而往來
 者西如川蜀北如朔漠亦無不由河以達建康而萬
 斛之舟泛乎中流雖烈風暴作亦蔑鯨波之恐至於
[023-7b]
 風寂水平其浄如練南船歌北船和洋洋乎詠皇上
 之功而莫知所以報之者其樂何極則吾皇上之功
 不啻舜禹竝矣信乎有大德者必有大功於萬世也
 崇山國之勛舊名著旂常奉揚上命命官分工於衆
 官之内選其尤能者分掌衆工若貳守王子華氏出
 羣㧞俗有幹濟之才既分工於東壩又督衆工於沙
 河邦直等同受上命開河銀墅忝在千四百員之列
 較其功則子華為多也子華嘗命工繪圖大夫士咸有
[023-8a]
 詩美之一日出以示予予不揣遂僣為之序云洪武
 二十五年嵗在壬申閏十二月三日㑹稽宣邦直書
   方鵬治水成績詩序
聖人之業有以成之必有以保之故遍天下而垂無窮
 遍天下至大也埀無窮至久也不可尚已其次足以
 利一方而澤數世以㡬於可大可久者其聖人之徒
 歟夫震澤三吳之喉襟也由吳淞江由白茆港以達
 於海猶自腸胃以至尾閭也善醫者理腸胃導尾閭
[023-8b]
 以快喉襟而疾去矣又調攝而愛養之使疾不更作
 可也且二水之當治夫誰不知役大費繁莫之能舉
 耳有其舉之則具文塞責姑應目前而無經久善後
 之圖不旋軫而前功棄矣今大司馬李公獨異於是
 方其謀始也集衆說以用中選庶官以分任而為之
 必勇及其慮終也丁寧告誡而貽之必逺防之必豫
 故先白茆次吳淞又次支流别委凡有相於二水者
 咸用底績所以成之也堰以障之閘以瀦之徒以守
[023-9a]
 之備舟制器以疏之所以保之也君子曰是役也不
 在成之之易而在保之之難公善法聖人者也吾其
 有勸乎其小人則曰公善醫國者也吾其瘳乎故今
 日則思而歌之他日則尸而祝之固吳人之情也雖
 欲辭得乎雖然疲民疵政天下皆是也所以拯救而
 康濟之者鵬於公有深望焉則是役為之兆耳因僣
 序於羣玉之左
   薛應旂濬河録序
[023-9b]
昔史遷書河渠班史志溝洫自禹而下皆盛稱李冰西
 門豹史起鄭國之功謂其能引水溉田以業農也夫
 農天下之本也泉流浸灌所以育五穀也五穀育而
 農事植夫然後衣食足而禮義興太平之治可保於
 無虞矣此其所繫豈微乎哉然而天下之以農為職
 者或因循嵗月或茍且文具而其所以為乎農者多
 漫不知省是亦非不知職之當舉也盖以民可與樂
 成不可與慮始而在下位者又難於獲上是故不好
[023-10a]
 逸而惡勞則遠嫌而避怨而農事往往廢弛流離者
 載道矣斯民將何頼焉淳安胡君道宗以賢良文學
 貢諸廷授丞吾邑職在治農公清勤慎視民事如家
 事川塗溝洫陂障圩塘丘陵墳衍港塹橋梁靡不悉
 心疆理而承委申請畫圖貼說率皆躬自相度協人
 情土俗之宜建經常久逺之計民不勞而事集財不
 匱而功成而吾邑之民旱潦有備豐穰可必是君之
 功利濟斯民者實大豈特如昔人所語不負臣而已
[023-10b]
 哉當漢大始間趙中大夫白公穿渠引涇首起谷口
 尾入櫟陽溉田四千五百餘頃而當時之民謌之兹
 武進之田九千三百餘頃視白公所溉不啻倍之使
 有為鄭國白渠之謌者舍君其誰哉故於是録樂為
 之序
   沈[啟-口+山]吳江水考序
東南水政有書更何考焉考者考吳江水也吳江奚考
 盖源委之要瀦洩之樞也何言乎要樞夫東南之水
[023-11a]
 源者天目委者東海相距數百里間瀠洄澎湃而值
 其中為吳江吳江邑也邑之西窪而廓如者為太湖
 承受源水之來邑之東紆而條如者為吳淞江導引
 委水之去太湖不能盡容也亞而為湖為蕩為漾為
 堰為潭為坑為池者二百有竒皆翕受而分瀦太湖
 之不盡者也吳淞江不能盡引也亞江而為川為瀆
 為溪為浦為河為港為渠為涇為漊為衖為浜為洪
 者千計有竒皆連絡而分洩江之不駛者也東南之
[023-11b]
 區莫是窟焉故曰澤國而邑當夫交㑹之衝茍有小
 水囊納獨先諸他郡邑是以嵗之豐凶民之利害國
 計之詘伸恒是乎先節宣之法孰是為最故善觀水
 者觀吳江思過半矣觀之善者孰如古聖人其始之
 憂水也曰昬墊曰阻饑及其治之也決九川㵸溝澮
 後先有序小大不遺要其終底於績也務奠居務迺
 粒務成賦中邦而後已修弛之間利害攸判天下治
 亂所從出也而肯末焉視乎哉繼是迄今知國之本
[023-12a]
 恒於斯者必寛農詔重農官以修水政以濟民饑以
 裕貢賦吾未見其有改也迨至我熈明尤致重焉初
 責守令繼總撫臣小潦必除微堙必浚共享豐阜胥
 忘德恩久而守令弗遑從役也添設倅丞撫臣難親
 細勞也添設水部或憲司於是撫偕郡邑各有所委
 水之利害不入於心矣官水者未必皆不舉職也每
 或以節費汰冗疏而革之必待極潦大浸方請復設
 寒後索裘無救卒嵗河清之俟能免胥溺也乎方革
[023-12b]
 而設方設而革彼間設者客也暫差者寄也帶攝者
 他人之田也修節宣之政以為豫逺之圖者誰與無
 怪乎民逋日竄而督税之使時遣而嵗不能復命也
 嗚呼政修奚遣為哉議者猶歸罪天時而不察人政
 之未修墜久遐遺識無十一可憫也邇來湖承於源
 者賴堰壩之節也或崩或占奔潰日注而無掣江洩
 於海者在汀渚之決也或萑或葦淤浛日淺而不通
 猶之人也口鼻浸灌不停膀胱窒滯不溲胸腹能不
[023-13a]
 脹蠱以至於斃者㡬希矣余歸田數年躬覩鄉國之
 艱羊不圖存後將焉考為輯吳江水考四卷凡十條
 條間為箋庶前賢之心與政不盡泯也若以不合於
 舊或陵谷移形名號易故猶水經之不同於職方職
 方不同於禹貢勢則然矣司農者執而裁制之斯考
 或不為東南覆瓿也噫
   谷繼宗刻單鍔水利書序
皇明永樂改元太宗以蘇松水沴是憂遣大司徒夏忠
[023-13b]
 靖公總籌督公取單書師其意東南竟弗魚腹至今
 血食且京闈曾發䇿試華亭顧公清掇其言而對即
 舉第一累官少宗伯野史氏曰夫天下之學莫大於
 水故窮水績者通乎聖禹貢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入者入於海也水性必歸於海順也順其性而導之
 歸行其所無事也故曰水之道也單子祖禹貢而作
 書書成身退後世有述焉嗚呼單子身若屯矣其書
 則昌盖屯者命也昌者智也數竒而理符也雖然單
[023-14a]
 子之書論三州而止此其學未通乎聖也孟軻氏曰
 禹以四海為壑夫推而廣之仁覆天下矣
   歸有光水利書序
夏書曰淮海維揚州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
 澤底定周禮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㑹稽其澤藪曰
 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湖世言震澤具區今太湖也
 五湖在太湖之間而吳淞江為三江之一其説如此
 然不可不攷也漢司馬遷作河渠書班固志溝洫於
[023-14b]
 東南之水略矣自唐而後漕輓仰給天下經費所出
 宜有經營疏鑿利害之論前史軼之宋元以來始有
 言水事者然多命官遣吏茍且集之奏復之文㩜引
 塗説非較然之見今取其顓學二三家著於篇
   俞允文治水述
大理彭侯治崑山之三年考最居上天子徴詣長安以
 補臺諫之缺臺諫言官也夫言一人之得失莫若言
 國家之本政國家之本政莫重於財賦財賦莫重於
[023-15a]
 蘇州蘇州嵗運之米四百萬石是國家倉庾也而財
 賦皆出於水田崑山蘇州屬縣也竊為侯言之昔司
 馬遷云吳有三江五湖之利而宋趙霖又云天下之
 地膏腴莫過於水田水田之利莫盛於蘇州吳越王
 錢氏有國百年唯長興一嵗失稔享利甚饒比後頻
 遭旱潦屬者大水數縣滙成巨浸千斛之舟皆縱横
 取路罕辨涯涘百姓斃踣萬狀莫能圖畫田薄民貧
 國賦每至空乏不繼古今利害相懸若此何哉盖蘇
[023-15b]
 州地既低下而東北瀕海之地特高浙西六川之水
 皆流注太湖積水泛濫如貯盤盂謂之澤國禹穿三
 江導太湖之水竝入於海而水始定今三江唯淞江
 洩水為徑後世以太湖之水獨洩於一江其勢有所
 不逮故於常熟開二十四浦北達揚子又於崑山開
 十二浦疏松江之水東入於海民間私港又不可勝
 數繇是高田引以灌溉低田賴以決洩至於瀕海之
 田雖高日懼鹹潮之害因作堰壩褁水不得外流而
[023-16a]
 渾潮日積諸浦漸堙法宜盡決堰壩近海置閘隨潮
 啓閉使有洩無入閘内港浦常得通流閘外淤河亦
 近易為力若堰壩既決浦閘既修茍非厚築圩㟁一
 遇大水湖水隨風往來則壞&KR1804低田與水漫漶此築
 圩褁㟁之法尤為最要范仲淹云修圍浚河置閘三
 者如鼎足缺一不可故錢氏偏據一方專心田事蘇
 州有營田軍四部共七八十人又有撩清之夫是其
 享利之饒豈非人事之修乎蘇公軾云浙西水旱乃
[023-16b]
 人事不修之積正此謂也今洩水要處吳淞白茆等
 諸浦大半湮塞閘廢圍壞水害日滋未死之民饑寒
 失業而部使猶相踵追徴以至田事輒以國用窘乏
 格沮不行是使地無可耕之田民有失業之怨賦亦
 奚從而出嘗考永樂二年户部尚書夏公原吉奉檄
 開浚其功最著正德十年又命工部侍郎李公充嗣
 重加浚治水害暫息時三法未備終非經久之䇿為
 今計者誠宜朝廷不惜浩費博選幹臣推原水利相
[023-17a]
 度事宜舉行三法置官精理以至盡力之吏必令越
 次推遷則人知激勸建功必多朝廷無宵旰之憂而
 長有東南之利誠治安之䇿也方今三事謨謀緝熈
 帝載當無急於此者侯之忠廣必能昌言之余不佞
 敢以是為視焉
   嚴訥蘇州府水利圩圖序
今天下以墾田當司農鉅供者蘇松為最蘇域介在湖
 海厥土塗泥利害以水圩㟁者所以隄水而田即周
[023-17b]
 禮稻人匠人所掌塗防者也田甚下隰㟁則陡立如
 城河循其外而中田焉禾在田雖芃芃起矣而河流
 猶出其上舟行者盖俯而窺也㟁或咫隙莫禦而田
 且沛澤矣其田之最高阜去水逺而不及溉者則又
 終成瀉鹵田在上下壤之間土厚而水深則號膏腴
 以其得水蓄洩可為旱澇備也而所為能蓄洩者以
 有圩㟁耳嵗苦旱則河之水續桔橰而上以入於田
 河不龜拆田不乏溉嵗苦潦則戽水出於河而岸障
[023-18a]
 之雖勞人力不盡待命於天自三江道湮疏釃失宜
 恒雨注積而無從尾閭也水襄於岸寸而膏腴汨為
 巨浸不能與下隰者論良瘠矣廟堂深惟國計軫念
 民瘼枚擇憲臣專董水政而閩之林公實來公承簡
 書之重躬撬載之勤周爰咨諏尋源徹委决壅導積
 滌茹存滙塘之浦之涇之港之溪之閘之以為宣節
 之大計者既殫厥心矣條縷其目知圩岸為節務而
 修築焉卑令高缺令補廢令興薄令培而厚浮令杵
[023-18b]
 而堅規畫既定先有司而躬督察之東馳西顧不遑
 寧處自庚辰嵗農隙始事凡閲嵗而次第告成方嵗
 之澇也故老相傳説以為正德之庚午嘉靖之辛酉
 以及於今顧辛酉之澇纔匝昏旦而漂没無算今雨
 浹旬彌月而民幸不悉魚者伊誰力耶先見之預圖
 而成勞之陰賜也公以拯溺引責而不以禦災伐功
 嗣厥胼胝聿觀厥成盖至兹謀及圩岸而公之大造
 民者悉巨細矣使公緒之就先三嵗民將不知災而
[023-19a]
 且忘公力於何有然今而後其蒙福被慶何限也且
 圩岸之有無其利害彰彰也農民櫛沐藨蓘罄室竭
 力於田而婦子懸命焉寧束手於一朝之患號呼奔
 走其傍痛莫之救而獨不為先事之備余怪而求其
 說矣每圩田畝姑以千計田其中者姑以百計百家
 之中有十不恊力而九十家者修築之無益也農雖
 值有年僅給俯仰困於澇而轉徙者衆矣宜未暇為
 圩岸計岸土取於田岸寛則田窄小民愚不察其損
[023-19b]
 小而利大也惜不忍今令出於官何力不協逺近風
 行咸德上佚道之使永圖之懷誰不子來誰復惜小
 况公誠意感孚一時司牧者競體公心勸相多方視
 民之私計者功相萬矣故圩岸之利不難知難在公
 之悉民隠而為之任之也公績不磨而有紹之者民
 其永賴哉夫述禹貢書河渠志溝洫者古今稽之圩
 圖冊慮逺也公曩嵗有事白茆所謂塘之者也余竊
 記之兹冊郡守朱侯示余而屬序以余郡人也雖不
[023-20a]
 文敢辭諸萬厯庚辰臈月之望
   徐階松江府水利圩圖序
松澤國也水行田疇間若奕道然民因謂其田曰圩圩
 者圍也言圍於水也循水而堤焉者曰圩岸所以禦
 潦水使不得入又穴之以洩田中之水使注諸川也
 嵗多雨或川流壅塞水溢於圩則田没而民以告饑
 故松之利惟水為大其害亦惟水為大而其政亦惟
 治水為急國初郡邑水利皆有專官又數遣大臣為
[023-20b]
 之經畫夏忠靖周文襄最著承平既久吏懈民狃水
 淤不流岸缺不補及倭患作而上下胥奔於兵由是
 田之圩岸毁踰半嵗屢有水災民日貧且走四方而
 國之額税亦多負矣萬厯六年皇上特簡侍御史林
 君應訓督有司治之君乗單舸東傳於海西至於江
 中歴湖泖浦涇冒寒暑凌風濤相原隰之形與水之
 勢浚大川六支流四十七港浜之小者九十有一求
 圩岸之故迹盡修築之踰年功成民歸如市君曰此
[023-21a]
 其利溥矣然非籍無以訓久逺使勿廢檄吾郡守閻
 侯邦寧圖而梓之侯以示余予曰禹貢揚州厥田下
 下厥賦下上上錯則田之卑賦之重可知而禹盡力
 於溝洫非有能益其卑去其重也今松固揚州之域
 圩岸者又溝洫之遺制也則松之治水其道固無外
 於圩㟁之修築矣林君身督其成復計久逺而為之
 籍其猷誠然籍可必恃以訓後乎自古天下事有人
 則興無人則廢今而後懷仁抱義之士踵相接於朝
[023-21b]
 則君之成績雖莫為之述猶當有慕而繼焉矧其大
 書深刻炳然在乎予敢稽首為吾君吾民賀
   劉光濟常州府水利圖冊序
昔太史公作河渠書首序大禹治水之績乃曰九川既
 疏九澤既灑諸夏乂安而與吳則通渠三江五湖夷
 考夏書所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古今言三吳水利
 者無以易此夫三吳諸郡東南奥區也往者數被水
 患當事者議興大役開劉家港以入海開白茆港以
[023-22a]
 入江濬吳淞江南北兩崕以引太湖諸水拯治之法
 稱善矣然事竣則代後命臬臣兼攝人無專責而内
 地溝洫之政略而不講以故或湮或溢卒無永利而
 害乘之惟我聖天子臨御以來凡海内利病民生休
 戚㒺不咨於良弼嘉猷虛懷聴納惟兹三吳水利上
 厪九重宵旰之憂萬厯丁丑特採廷議擇臺臣之有
 材識者俾之董治必底績乃代於是侍御林公應訓
 奉璽書祗受廟謨攬轡吳中逺稽往牒近訪輿論周
[023-22b]
 爰咨諏巡行於沮洳萑葦之區相其原隰遡其委源
 因天之時順地之宜疏滌壅遏以引以注爰條治田
 六事檄郡邑長吏率其屬以勸相三農皇皇焉車不
 停軌歴五載而丕績用成慮夫嵗久而法弛也圖而
 志之是圖也刻之吾常者也常居蘇松上游其屬邑
 有五而地勢各殊昔人謂吳淞江被災宜多穿毘陵
 郡西洞河以分殺之正統間周文襄請築金陵五堰
 以障上水穿百瀆於震澤以導下流繪魚鱗圖以稽
[023-23a]
 畎澮兹圖則加詳矣總之一郡以提其綱列之五邑
 以挈其領疆界既明悉引之説若江若湖若氿若河
 若瀆若港若浦若蕩若浜若陂池若圩塍堰䂮若隄
 防津梁掃牐之區㒺不具列而五邑之地形粲然在
 目宜障也宜洩也宜疏也瀦也小者役以民力大者
 資以官帑精神心術之所運用殆為千百年計乎後
 之視今者按圖而索之可也而侍御公之績偉矣予
 恒竊歎朝廷設官興修水利以惠養元元而實効未
[023-23b]
 臻水患洊至民用阻饑至煩主上憂屢下蠲賑之令
 損賦額以恤之而後民困始蘇曷故哉夫任事之臣
 狃於故常者小智也休於豪黠者保禄也責効旦夕
 者邀功也監司不能責之長吏長吏不能責之僚屬
 是以虛文相應負國而厲民今林公之蒞吳也精白
 乃心夙夜勤事予從田野間望旌旄一嵗中按部者
 凡㡬而不言勞吾郡守穆公煒矢猷宣力輸共濟之
 患偕其僚佐萬君輝暨諸邑之長吏從事於阡陌間
[023-24a]
 躬自勸相而不言勞是以利興害去臻乂安之績以
 對揚天子之休命玆圖也特其跡焉耳予承郡公之
 委敬為之序以告夫繼事者
   姜寶鎮江府水利圖冊序
雲源林侍御公奉專敇領特差治水江南既五年且竣
 事蘇松常三府皆刋行水利圖說以紀成功而我鎮
 江則郡大夫龍谷王公取諸丹徒金壇及我丹陽三
 令長所撰述而總其條貫者也丹徒為鄉八曰崇德
[023-24b]
 曰大慈曰長樂曰義里曰平昌曰高平曰洞仙曰丹
 徒圖與説各二十有四丹陽為鄉十曰練塘曰夀安
 曰太平曰石城曰高牧曰桂仙曰永和曰永濟曰仁
 信曰尚德圖與説各十有二金壇分高中低為鄉三
 為區十圖十二而説則十焉中間水利在丹徒有山
 鄉有沙鄉其沙鄉有水有旱宜瀦宜洩宜隄防圖與
 説備矣丹陽金壇因地形之高下為榦支河港為洲
 為圩其宜瀦宜洩宜隄防圖與説亦備矣又中間為
[023-25a]
 橋為閘為岸凡有闗水利者無不載開濬修築凡公
 所嘗規畫以底績亦無不編摹而纂著也届期入梓
 龍谷公造予廬屬為序予惟鎮江之水利以漕河為
 先漕河以丹陽為先丹陽居丹徒金壇地之中受練
 湖之水以濟運也故丹陽之漕河以治練湖為先練
 湖上受諸山之水勢奔騰難於蓄而漕河居蘇松常
 上流地形高而易於走洩也故湖以治湖閘為先河
 以治河閘為先湖閘治令蓄河閘治令不走洩矣然
[023-25b]
 而運回船每梗湖閘不得閉故欲使運回船不梗河
 閘令得閉也以開武進之孟瀆河令放行運回船為
 先前時公常究心及此而僉同前撫按兩臺胡公郭
 公議孟瀆河開矣然而運回船不盡由以入也河閘
 治矣河閘上修京口下修吕城奔牛中於麥舟尹公
 兩橋兩設閘函口以待下版閘水而今者則又創增
 陵口閘矣然而閘之不得閉以官舫往來恐猶然如
 昔也每冬月苦丹徒丹陽之民以挑漕河而我丹陽
[023-26a]
 之民尤苦每冬月之挑漕河也是果誰之責歟予惟
 閘以蓄水閘可以蓄水而運茍有濟則漕河可以不
 挑故使閘設而得閉也可蓄水以濟運亦可蓄水以
 免民挑河然其事則惟撫臺與漕臺得專之盖撫臺
 主起運漕臺主儧運運船空而回撫臺儻先期令曰
 繇孟河入不繇孟河入於本船之官旗罰無赦河閘
 當以時閉漕臺儻以先期令曰閘設而不閘與無閘
 同閘應以時閉而或不閉也於本地方之所司罰無
[023-26b]
 赦閘閉矣運回船繇孟瀆河入矣如是又告總漕於
 淮亦無或有所異同而可否也湖之得以蓄者下於
 河閘閉而河之得以蓄者不走洩也於是漕舟無不
 通行漕事無不濟而丹徒丹陽之民可不苦每冬月
 之挑河矣此乃撫臺漕臺事也然則公獨無責歟蘇
 松常之興水利利於挑濬我鎮江他水利亦利於挑
 濬而獨漕河應挑濬乃利於不挑濬而法亦可以不
 挑濬也又何歟予又惟蘇松常之興水利也利農田
[023-27a]
 以足國課也為民以為國也我鎮江之興水利也他
 亦與三府同獨漕河求有濟於國運亦求無病於民
 生也為國亦以為民也公嘗勞心籌此矣顧漕河之
 水利公得與而不得專公所得專者公為之公所不
 得專者公告之撫漕二臺一如予言相與處官舫之
 往來講求為禁令務有以相濟而相成焉公雖不得
 專為亦猶公為之是則我鎮江水利之大者也諸如
 所當開濬而修築既經公規畫以㡳績郡縣諸公者
[023-27b]
 亦既一一奉行而編摹纂著之為圖説備矣備矣當
 無以予言為也是為序
   徐栻三吳水考序
夫予江南非古所稱塗泥之域哉然謂厥田下下厥賦
 下上上錯則尤震澤初定時充貢未博也今國家財
 賦大半出是所闗係鉅計至矣顧澤國源委上自天
 目下沿東海相距數百里而遥瀠洄澎湃百折而星
 流似未易窺其脉胳予自有四方之役嘗渡錢塘涉
[023-28a]
 豫章浮沅湘暨淮黄泝濟膠萊間試濬水工則念吾
 土利病視之獨難以地形平壙海潮上下不常每當
 潦集輒浩漫洚注四望湖海非若他有崇岡壘壁水
 速來可防禦宣引為也竊謂先正范文正公守吳郡
 首疏水利為要務予每乘間理棹遨遊目太湖之津
 煙慨雨澤之悠瀾尋三江之故道望禹跡之茫茫沉
 思久之博聞父老有曰是夏駕新洋昔夏忠靖所疏
 理也是秀州蒲滙澱泖諸湖水所經洩也是吳塘顧
[023-28b]
 浦劉河所瀦衍也是白茆青暘西湖毘晉陵所繇入
 江也是白鶴荆城孟瀆九曲所繇入江注海也爰稽
 傳志三吳之地惟常熟多有巨滙而白茆港視他水
 獨廣闊而順達於此導之使蘇常東北諸水皆繇此
 港以入海而震澤上源自可减殺横溢之勢信乎白
 茆尤吳中水利之要宇者也今流注失宜高土浸以
 淪没而下者又致淤壅獨奈民生國計何予嘆曰是
 即禹貢所謂三江既入震澤底定者與邇閩懷安林
[023-29a]
 公茂膺簡命治水兹土非底定之一㑹乎予撫豫章
 公尹南昌共事治水卒賴宏濟大略以相成今公按
 吳兩越嵗河工吿成出水利圖說示予乃熟視之何
 盡我地宜若是悉哉公指顧中即貼貼爾席之安抑
 何神哉盖公行水之道與神禹智同而咨詢營度一
 不出所云三江既入吳淞江為正𣲖東婁二江為旁
 支支𣲖分而或疏或濬或節可次第施矣以故太湖
 諸水注吳淞澱泖諸湖水注黄浦崑嘉諸水注劉河
[023-29b]
 白茆而陽城晉毘諸水悉便入江入海則水流導長
 蕩潤州諸水繇運河入大江則水源節公駐節吾邑
 督濬白茆復深且廣俾可停蓄宣導以入海連年大
 水得藉宣洩之力不至盡填溝壑者公疏白茆之功
 章章較著也大都並流不至妨礙野潢不至外逸平
 潮不至倒注要害之衝㒺不疏濬深濶納巨浸而尾
 閭奔趨分支則蕩滌沮洳取滋灌溉濬畎澮距川已
 耳至疏旁渠築圍埂俾旱澇有備高低鄉咸利則悉
[023-30a]
 載在治田六事中率民力任之官為量助督率綱舉
 而目張一勞而永逸吾江南民從此得免魚鼈焉詎
 非仁人大惠哉日者梯航充發以下下之土田半天
 下之供奉而國不稱乏民不告病而公且屢上蠲恤
 疏荷俞㫖寛恤以蘇孑遺公有大造於江南矣所著
 水利圖説為冊若干卷用以告夫將來官水者嗟夫
 治水猶醫治疾然圖説其方也視民饑溺繇已而抱
 康濟實心猶醫活人心也方策具在醫國者執而用
[023-30b]
 之以行其濟人利物之心要取經用於世間其所以
 康濟奕世者博矣底定宏勳將永頼之覩河流而思
 禹績公之明德逺矣哉他日薦承簡渥繇司空而宅
 端揆以告成功錫𤣥圭豈得擅美於前乎則有太常
 金石之勒銘者在固予夙所首薦知公期公者也顒
 以俟之
   錢有威三吳水考序
皇上軫念江南水利命侍御閩中林公董理其事公至
[023-31a]
 之日釐侵决淤首闢漕渠既而念曰漕務誠重隄防
 川澮一或不備旱潦薦臻民受其饑漕安所出乃相
 地形披載籍决三江之壅蔽導震澤之委積其中為
 塘為浦為河為溪為涇為港為溝為閘者百有餘所
 悉加濬鑿條引縷析綱挈目張蓄洩宣節各有成式
 俾民水不患汨旱不患槁公私並利漕計無虧詳具
 諸名公圖序說中先是嵗榖不登民雖知水然狃於
 故常驟聞公議猝有煩言公毅然曰民可與樂成難
[023-31b]
 與慮始佚道使民久當自定遂䟦涉胼胝首當其衝
 决排濬導以次而舉厥有成績而又連值大水若將
 試公之功而信公之說者盖聞諸故老東南水患正
 德庚午為最次則嘉靖辛酉以及於今顧辛酉淫潦
 纔及昏旦遂爾淪没乃今雨輒浹旬甚至彌月向使
 川澤不除有若往昔民之墊溺將何底止議者徒知
 洪水為災漂溺竟免而不知廟堂之規畫我公之濬
 導有以殺其勢而消其毒也豈陰受其賜而不及察
[023-32a]
 者與公乃不張功不避讓直以狀聞竟得賑恤尤人
 所難而又以其餘日躬歴郡縣督率屬吏省巡阡陌
 修築隄防務崇務廣災而不害余嘗課築農畝順流
 而東涉沙湖遡新洋泛吳淞閲青浦往返二百餘里
 得以遍覽公所疏濬處一一與圖符契兩涯削峙如
 墉如櫛民將自此蘇矣昔周夏二公治水吳中民初
 不便詢諸父老父老對曰相公開河功多怨多千載
 之後功在怨磨二公斷而行之功施到今公踵其後
[023-32b]
 甫及三載民已愉懌然則歌功德者又豈待於千載
 哉繇是知事在天下患在不為安有為而不成者也
   王穉登三吳水考序
吳故蛟龍之國三江五湖濱帶藪澤於古稱沮洳矣嵗
 乙卯庚辰之間蚩尤旗出牛女霪雨累月百川横流
 阡陌壞者十五大司農奏課之不登天子惻焉憫元
 元之墊溺降徳音勞問江南諸父老咸謂水政之不
 飭民庶鮮食以貽陛下憂於是詔臺使者出行水釃
[023-33a]
 渠決川如漢宣房勺陂故事今侍御林公有聲南臺
 中籍甚羣公卿士相與推轂於朝俾為督公既奉璽
 書殫智術畢思慮上下原隰忘其胼胝繡斧所臨悉
 召文武吏士三老嗇夫使前咨諏相度審厥形勢察
 利病之原考通塞之宜為之弭節迴車者再四而後
 三吳水利之説一經一緯脉絡井如曲折縈紆燦若
 掌上然且推擇羣吏指授機宜集胥徒陳畚鍤土石
 陶冶竹木藁芻之費一一既具堙者鑿瀦者泄淤者
[023-33b]
 決半者濬且導繇川入江繇江入海而水之東下若
 建瓴矣大要合東南水利而論首天目而尾閭於海
 五湖心腹也三江腸胃也腸胃心腹病而首尾之脉
 離故復吳松之故道俾走海分諸浦之亂流俾走江
 吳淞為正脉東婁二江輔之諸浦又輔之在江南北
 者不同而治之之法亦異治江南之浦宜廣而深欲
 其引湖東注以壯此江也治江北之浦宜狹而淺懼
 其分水北趨以耗此江也凡易寒暑者㡬而政平人
[023-34a]
 和羣僚底績謳歌載塗民有生氣公則恐然㒺有徳
 色曰使者之盡瘁於菰蘆力且竭矣其濟則天子之
 靈也廟堂之算也僚佐之賢勞也民氓兆庶之子來
 也於使者何有雖然其猶有周爰之二三䇿在繼今
 者非是曷取徴焉乃勒成為書十六卷使夫覽者若
 誦禹貢於軺中奏河渠於馬首公之功寧有涯哉夫
 水德之在天壞雖習坎成性而氾濫靡極涓涓失序
 禍終懷襄非夫略不世出之英疇克纘神禹之無事
[023-34b]
 鑒白圭之鄰壑乎後之行水者取公是編世世守之
 神明其意變化其說無徒枝梧苴塞以茍目前之安
 即七九之阨何損於堯湯而吾儕小人抑庶㡬哉其
 幸而不為魚也已
   陸化淳常熟縣水政序
水利全書者我耿侯三年中所講求於虞而實見諸行
 之規畫也虞之地三面阻海及江形勢極高一靣控
 引上流及昆承諸湖以達於海又極卑卑利恒暘即
[023-35a]
 高區已號涸轍高利恒雨即低區已悲沉竈以常熟
 之名蒙常荒之實者隄防通而不塞溝渠塞而不通
 拱手以俟命於天故也是以築隄防浚溝渠並為治
 虞急務就二者較之隄防以坵以畝為量隨方塗葺
 隨時補苴無大壞亦無大興溝渠動色數區綿亘數
 十里不大興即大壞矣侯留心經世未下車時已洞
 悉此中隠情一經親歴端委畢見毅然引為已任參
 酌緩急次第興工工竣於此嗣興於彼意若謂在地
[023-35b]
 方一日且為地方辦一日事者而比報政則從來湮
 廢之跡已一一修備矣夫謹蓄洩以弭旱澇厚實也
 以一勞而博永逸逺慮也小人即朝不謀夕豈不亦
 自為糊口計而因循相仗以至今日大都為工費浩
 煩倉卒無所倚辦則當道為之梗尸其利乃欲避其
 事則豪強為之梗赴役者多服役者少則刁頑為之
 梗鬻法者多程功者少則吏胥為之梗甘苦之相畸
 勞逸之相懸張弛之相左則怨咨為之梗此五梗者
[023-36a]
 水利所以將興復廢名興實廢之大竇也而獨無能
 梗侯哉非不欲梗無可梗也向者經始福山塘人頗
 謂落落難合及三丈諸浦梅林鹽鐵諸塘漸次告成
 始相顧以為神功今觀此書中綱領節目則公之匠
 心操縱而坐觀其成已有日矣其役不逾時功臻永
 賴豈偶然哉士民易與樂成業已隨浚治所及伐石
 紀功東北際海西屬之江頌聲洋洋而是書實司左
 劵不可以無刻于其刻也余因僣題首簡庶㡬後之
[023-36b]
 見是書者無替侯嘉惠虞民之志云
   王圻水利考序
嘗讀夏書任土作貢而必先之以隨山濬川周禮大司
 徒專理貢賦而稻人所掌必先以瀦口蓄水以防止
 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澮瀉水至於匠人一職又
 專主溝洫澮川之廣狹以通田間水道是貢賦誠不
 可一日廢而水利獨可一日不講哉然古今譚水利
 者莫詳於禹貢而九川之導與三江之入並載盖舉
[023-37a]
 其重也盖重其貢賦之自出也自漢迄元英君察相
 何嘗頃刻忘東南水利哉皇朝定鼎燕雲一切供億
 仰給東南嵗漕天下四百萬石以充禄餉而蘇松常
 鎮嘉湖六郡彈丸之地所出殆居其半然一顆一粒
 何者不産於地何者不資於水而廟堂籌畫徃徃於
 修治漕河動費數百萬金而東吳水利棄焉若置即
 如吳淞一江之通塞係東南水利最鉅者齒及修濬
 輒以帑藏空虛為辭若論田間水道則益以為不入
[023-37b]
 耳之談是經國者但知貢賦之所繇入而竟忘貢賦
 之所繇出坐令浦港日漸湮淺旱澇無繇瀦泄遂致
 霖雨數日膏腴悉成巨浸萬一經旬不雨田疇立見
 龜坼自萬厯戊子以來災侵疊奏逋課嵗積杼軸既
 空催科愈急無惑乎人愁鬼泣禍亂之萌將有不可
 勝言者余生長海右頗熟地勢濬治之法亦非難事
 大都四郡水利在上流者不可勝計而大者止長橋
 百瀆五六所在下流者亦不可勝計而其大者止吳
[023-38a]
 淞婁江白茆等十餘所欲修水利當先要害惟先治
 長橋等處茭蘆壅滯之地道太湖之水散入陽城昆
 承三泖等湖而又濬吳淞婁江并大石趙屯等數十
 大浦泄澱山之水以入海又開白茆許浦七鴉福山
 等塘港以泄陽城昆承諸水注於江達於海又令各
 縣分督各都圖導田間之水悉入於小浦導小浦之
 水悉入於大浦則瀦者泄者兩無阻塞而農田國課
 永有倚賴矣顧余老矣目不及見文襄忠介之盛事
[023-38b]
 姑述其梗槩次其等第以竢後之司國計者
 
 
 
 
 
 
 吳中水利全書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