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0 三吳水考-明-張內蘊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三呉水考卷九
           明張内藴周大韶撰
 水議考
   編脩王同祖工計議
夫治田治水皆有成法論之詳矣然所以興事而脩功
 者則未免動工役以勞民出計費以傷財財者上之
 所惜熟肯捐不貲之費以興難必之功勞者民之所
[009-1b]
 不欲使民荷鍤操鎌胼手胝足驅而置諸於江海陂
 澤之間棄其營業離其室家上有暴露之苦下有督
 責之勤其不樂於趨赴亦已明矣是以凡有興脩率
 皆因循而不舉茍簡而不備以至廢墜日甚灾患日
 深然猶上下相安幸其無事嵗復一嵗支吾目前未
 有能為國家根本之慮者遂至大患洊仍莫能拯救
 深可嘆也昔禹之治水也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
 九山其工役遍寰宇而人不以為勞計費傾海嶽而
[009-2a]
 財不以為困何也其所以使之者以佚所以用之者
 有時也今之震澤不過九澤之一今之揚州不過九
 州之一今之三呉不過揚州一隅之地耳而議者輒
 以役大而費重難於施工夫果難也其視禹之時為
 何如其視禹平洪水鑿龍門疏九河為何如今工計
 之需不及禹時萬分之一而猶以為難忍坐視斯民
 之墊溺而不一援手其亦不思之甚矣然工役計費
 二事常相須計費足則工役舉故今之言治農田水
[009-2b]
 利者莫急於量財范文正公嘗計出納之費以為蘇
 州嵗納苗米三十四萬石官司之糴又不下數百萬
 石豐穰之春役萬人日食三升一月而罷用米萬五
 千石耳量此之出較彼之入孰謂費軍食哉郟亶所
 謂制役而不勞量財而不虐足以益國賦其論尤切
 今日之事就以利為言則國家財賦皆仰給東南運
 河千里軸轤相銜太倉萬間廩積相望所須以供億
 軍國者胥此焉出乃獨享其利而不知所以利之可
[009-3a]
 乎且一值饑饉下詔蠲除不過免其存留折色等項
 無碍錢糧而於漕運正額顆粒無損雖遇全荒尚復
 熟三分以補運額則東南之民其禆益於國家亦厚
 且勤矣又焉可坐視其被害而不思所以去之乎為
 今之計當制其工役之期量其計費之出使不重損
 於公不厚困於民則可矣何也葢工役之舉嵗嵗興
 脩則繁而難行數嵗不治則廢而難葺故必相其工
 之大小而為之制開江濬浦以十年為率疏決涇港
[009-3b]
 築圩治堰嵗嵗脩補或間嵗一葺則工役不繁而民
 不以為勞矣計費之出盡仰於公則上告乏悉取於
 民則下不堪故必量其費之多寡而為之制若開江
 濬浦疏通涇瀆之大者則官為之區畫其築圩脩堰
 及疏決涇港之小者則取諸食利佃作之家如此則
 不煩於公而不傷於民矣然古者使民之時嵗必於
 農隙用民之力嵗不過三日至於興大事脩大功者
 則未嘗以此為限故五代錢氏據有江南特設撩清
[009-4a]
 之卒宋時於平江之崑山常熟呉江各置開江指揮
 以兵士𨽻之遇江浦淤塞則以時開濬葢役有所専
 不妨於農也易世之後此法盡廢不可復矣至於我
 朝自永樂間夏忠靖公治水以至於嘉靖改元率十
 餘年或五六年而一大舉每舉則役夫多至十餘萬
 少亦不下數萬而其為費亦動以數十萬計其役夫
 之法或論田出夫或每里助役或富民雇募或糧長
 編僉其出銀之法或取於船料或取於餘鹽或取丁
[009-4b]
 田或取贓罰東移西補艱難百端公私並費不一而
 足𢎞治間舉人秦慶奏請設淘河夫以為經久宣防
 之法主事姚文灝奏設導河夫於均徭定撥至今各
 縣皆徵導河夫銀然名存實亡視為不急之務其已
 徵在官者為有司别項應急支銷而導河夫不復雇
 募矣沿襲既久因循廢弛無畫一之法昧經制之宜
 是焉足以興大事建大功也耶今東南江浦經嘉靖
 改元開濬之後至於今已十餘年矣其間瀕江沿海
[009-5a]
 之區未免沙漲淤積語具治水考中事宜預加脩葺
 毋使積久患滋也方今聖天子勵精圖治加意元元
 每遇災傷必厪宵旰之憂屢下寛貸之詔所以惠東
 南之民者不為不渥也然於東南水利之事廷臣或
 未能盡知或知之而未能進言或言之而未能懇切
 或雖懇切而未詳究其確然可興可革之跡重以司
 國計者或惜乎財用而以建白為未可行任撫巡者
 或艱於措辦而以力役為未易舉是以下情不能上
[009-5b]
 達小民雖沾一時之惠而未被無窮之澤良可憫也
 今開江濬浦工計最為浩大其制役之法固用民之
 力矣愚以為不若倣錢氏撩清之卒宋世開江之兵
 而為之定制則役有所専可久而不廢也竊見東南
 衞所以濱江帶湖者衞則有蘇州衞太倉衞鎮海衞
 金山衞所則有湖州守禦千户所呉淞江守禦千户
 所其軍士雖殘廢之餘亦不下萬人可制為撩清開
 江者也或曰衞所之設所以守備要害以衞民者也
[009-6a]
 况乎沿海邊衞不時有警安可役以開江濬浦哉是
 不然古者兵農一道後世始分而為二兵以衞民民
 以養兵其來舊矣今江海之區一遇盜賊生發輒以
 民兵當其鋒軍士惟堅壁城守而已是民不特養兵
 亦衞兵矣獨不可使為民所乎東南之地雖曰沿海
 然亦無他盜賊惟濱海之民時或興販私鹽急之則
 或轉而為盜緩之則為良民矣是盜賊非所虞也且
 須免其運糧之差令専於本衞所分畨迭休有事則
[009-6b]
 使之禦備無事則督以開江開江之時少而在衞所
 之日多則亦何嘗廢武備哉又於沿江沿浦要害之
 所或三四里或五六里置為舖舍若運河淺澁募民
 之壯健者每舖或五人或十人給以導河夫銀且視
 有附近荒田令其開墾官給耕具種穀使有世業可
 守而居也一遇江浦沙漲停積隨即併工開挑不令
 積久淤塞如此行之既久江浦永無淤塞之患矣若
 夫計費之需前所言東移西補艱難百端者是也今
[009-7a]
 若制為定法以時興脩不至大壞則財亦易辦設遇
 大興力役之年貲費告竭須明白開陳以請於上或
 出内帑之積或減漕糧之耗以充之亦庶幾可紓東
 南之患矣或者曰内帑之積安可出漕運之耗安可
 減是又不然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未有府庫財非其
 財者也夫使水不為患嵗嵗豐稔其充内帑之積者
 多矣運米耗贈固不可減然能因時制宜或折銀解
 運如嘉靖十年恩詔準銀事例則耗贈所省亦當數
[009-7b]
 十萬矣夫是二者皆今之所難上有聖君賢相又内
 而司國計者視國事如家事外而任撫巡者以民心
 為己心則未有不成者矣
   知湖州府張鐸溝洫志
其畧曰凡湖州之水太湖最大實則受水之壑也書曰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言震澤之水由三江以入海故
 底定而不為害也太史公謂於呉通渠三江五湖其
 震澤底定之時乎後漢桑欽叙水經於東南獨畧乃
[009-8a]
 謂南江自牛渚上桐柏過安吉歴長瀆出松江入海
 則謬亦甚矣豈其得於傳聞者之誤耶夫湖州居太
 湖之上流計惟導水以疾趨於太湖而已太湖受三
 呉諸郡之水浩瀚不可涯涘其底定也則有灌溉之
 利其氾濫也則有浸淫之患古之治者惟疏其源使
 水之入者有所分導其流使水之往者有所歸然後
 民得平土而食矣故置五堰於溧陽以殺宣歙九陽
 之水所以節其入也開百瀆於宜興置㪷門於江隂
[009-8b]
 建千橋於呉江所以宣其出也單諤之論要不越此
 夫治水以為田也治田以防水也云云見/治田考昔者錢氏
 有國江南擅利數世亦惟仰給蘇湖秀三州而已當
 時上下盡心經理髙田低田各有制水之法軍民勇
 於應募工直贍於支給必然為之又使名卿重臣専
 董其事又復七里為一縱浦十里為一横塘深耕蔇
 種膏沃既成百餘年間僅有水災一二次即今涇漊
 溝瀆似亦錢氏之遺也我朝𢎞治中工部侍郎徐貫
[009-9a]
 奉命來治東南水患逾年而功畢乃上疏其畧曰臣
 惟嘉湖常鎮水之上流蘇松水之下流云云嗚呼貫
 之疏諤之上䇿也其為蘇湖慮詳矣舉而行之無難
 也
   崑山知縣方豪水利議
呉之諸湖自太湖以下陽城為大大則吐納之功多而
 疏濬之所宜先者湖雖一而實分為三自横涇以西
 蓮花朶以東夷亭以北陽城村以南界於崑山長洲
[009-9b]
 之間者為東湖東蓮花朶陽城村西有石獅涇承天
 莊者為中湖官瀆在其南相城在其北承天莊在其
 東邢店港在其西者為西湖中湖為大而東湖次之
 西湖又次之人言湖廣七十里以豪計之殆不止此
 東湖通於中湖其最要者則蓮花陽城之間次則孫
 墓白龍庵之間又次則蓮花朶下營田之間今唯蓮
 花朶陽城村之間故道猶在餘皆漲為田蕩凡五頃
 有竒而漸成平陸矣中湖通於西湖其最要者則南
[009-10a]
 □茆塔之間今漲為田蕩者幾二頃而亦成平陸矣
 西湖通中湖之水唯官瀆最大今則瀆口亦有阻矣
 東湖去官塘止四五里其相通非一涇也近塘者雖
 通而近湖者亦多塞矣其他沿河之漲固皆足以為
 碍而東湖𤣥珠村之北漲幾五頃西湖陸墓塘之南
 漲幾三頃又其碍之大者也據豪愚見當先開孫墓
 白龍庵之間蓮花朶下營田之間南□茆塔之間使
 三湖各自相通次開官瀆口及官塘諸涇使諸水與
[009-10b]
 湖相通次開𤣥珠村陸墓塘之大漲次開沿湖之小
 漲以其土加岸使岸益髙而又年設管湖之役俾其
 不時巡邏以防再侵而又月遣水利之官俾其躬自
 踏勘以防虚應庶乎水有吐納之地民無旱潦之憂
 上禆國賦下足民食而利可垂之永久矣
   呉韶水利議
導河主潮沙之導滌制始於唐詳於呉越錢氏宋人承
 之故呉江常熟崑城下四指揮之設又有開江兵卒
[009-11a]
 撥𨽻開江指揮置營之舉元人法之乃有撩淺人夫
 専事修理之制葢凡潮港通潮沙隨潮上潮退而沙
 日留積漸凝淤遂成沙漲今嵗不闢明年不開畧與
 岸等故必設是人以主之時常撩探浮沙偶積即抉
 而去之其始不過一二人之力逮既成堽豈止百千
 其功謀其易而不謀其難甚善治法也其不以夫而
 以軍者葢夫出於民恐妨農事軍則不耕不植有糧
 以贍其生為甲為伍有官以董其役分方撩滌得専
[009-11b]
 心於所事茍民夫應役動致紛紜雖有興事之人必
 俟文移輾轉坐費時日莫急其功前人之見殆有深
 意至我國朝此法遂廢每一興挑積數十年其在州
 縣雖有水利屬員不過四海九州之人驟官臨涖莫
 識水土之宜不四五年且移官去有秩滿而不識河
 港何在者比比然也為今日計不若以此分𨽻於近
 衞之官軍則其人土著而功緒有所稽也且𢎞治年
 間主事姚公文灝嘗立法毎縣於均徭項下辦解導
[009-12a]
 河夫銀若干兩銀既辦而河卒莫之導使即以此給
 之軍夫以代其給引辦價之役豈不兩便江南寡冦
 祸莫急於水災以此責之軍人理無不宜况唐宋時
 之舊制又昭然可知也
   副使沈[啟-口+山]水考序畧
東南之水源者天目委者東海相距數百里間瀠洄澎
 湃而值其中為呉江呉江邑也邑之西窪而廓如者
 為太湖承受源水之來邑之東紆而條如者為呉淞
[009-12b]
 導引委水之去太湖不能盡容也亞湖而為蕩為
 堰為漾為潭為坑為池者二百有竒皆翕受而分瀦
 太湖之不盡者呉淞江不能盡引也亞江而為川為
 瀆為溪為浦為河為港為渠為涇為漊為衖為浜為
 洪者千計有竒皆連絡而分洩江之不駛者也東南
 之區莫是窟焉故曰澤國而邑當夫交㑹之衝茍有
 小水囊納獨先諸他郡邑是以嵗之豐㐫民之利害
 國計之屈伸恒是乎先節宣之法孰兹為最故善觀
[009-13a]
 水者觀呉江思過半矣我明治水初責守令繼總撫
 臣小潦必除微堙必濬共享豐阜胥忘徳恩久而守
 令弗遑從役添設倅丞撫臣難親細勞也添設工官
 或憲官於是撫偕郡邑各有所委水之利害不入於
 心矣官水者未必皆不舉職每或以節費汰冗疏而
 革之必待極潦大祲另請復設寒後索裘無救卒嵗
 河清之竢能免胥溺也乎方革而設方設而革彼間
 設者客也暫差者寄也帶攝者他人之田也修節宣
[009-13b]
 之政以為豫逺之圖者誰歟無怪乎民逋日竄而督
 税之使時遣而嵗不能復命也嗚呼政修奚遣為哉
 議者猶罪天時而不察人政之未修墜久遐遺識無
 十一可憫也邇來湖承於源者賴堰壩之節也或崩
 或占奔潰日注而無掣江洩於海者在汀渚之決也
 或萑或葦淤浛日淺而不通猶之人口鼻浸灌不停
 膀胱窒滯不洩胷腹能不脹蠱以致於斃者幾希矣
    太僕寺丞歸有光水利議
[009-14a]
呉地卑下水之所都為民利害尤劇治之者皆莫得其
 源委禹之故迹其廢久矣呉東北邊境環以江海中
 瀦太湖湖州諸溪從天目山西北宣州諸山溪水所
 奔注而從呉江過甫里經華亭入青龍以入海葢太
 湖之廣三萬六千頃入海之道獨有一路所謂呉淞
 江者顧江自湖口距海不逺有潮泥填淤反土之患
 湖田膏腴往往為民所圍占而與水争尺寸之利所
 以淞江日隘議者不循其本沿流逐末取目前之小
[009-14b]
 快别濬浦港以求一時之利而淞江之勢日失所以
 沿至今日僅與支流無辨或至指大於股海口遂至
 堙塞此豈非治水之過歟葢自宋揚州刺史始興王
 濬以淞江滬瀆壅噎不利從武康紵谿為渠浛直達
 於海穿鑿之端自此始夫以江之堙塞宜從其堙塞
 者而治之不此之務而别求他道所以治之愈力而
 失之愈逺也後世之論徒區區於三十六浦間或有
 及於淞江亦不過濬盤龍白鶴滙未見能曠然修禹
[009-15a]
 之跡者余以為治呉之水宜専力於淞江淞江既治
 則太湖之水東下而餘水不勞餘力矣由此言之則
 淞江獨承太湖之水故古書江湖通謂之笠澤要其
 源近不可比擬楊子江而深濶當與相雄長故獨治
 淞江則呉中必無水患而從其旁鈎引以溉田無不
 治之田矣 又曰旁江之民積占茭蘆指以告佃為
 名所納斗升之税所占即百頃之江兼之漲灘之税
 亦多吏胥隠没官司少獲其利者宋時圍田皆有禁
[009-15b]
 約今姦民豪右占江以遏水道更經二三年無呉淞
 江矣若責所占之人免追花利止令隨在開挑以復
 舊跡則官不費而姦有所懲矣
   姚文灝河渠私議
其畧曰舊見毘陵志叙沿江諸港皆自外而内自下而
 上倒置源流不識水道江隂舊志亦然夫三呉水道
 皆西出於山瀦於澤東北注於江海何乃類云自大
 江而入南經某處即以諸港皆出於江而流入於漕
[009-16a]
 渠悖亦甚矣然觀其初似亦知諸港之不可以江為
 源故於黄田港夏港猶云北引江潮而入至於石頭
 蔡港而下遂畧去潮字直云自大江入矣可乎哉由
 僕觀之記黄田者當云東引長河西至九里河口折
 而北貫城中出黄田閘北入江舊志乃云北引江潮
 貫城南出折而西截蔡涇與夏港合流以達於漕渠
 記夏港者當云南引五瀉堰至青𤾉北止山塘河口
 折而東過□鎮出蔡涇閘北入江舊志乃云北引江
[009-16b]
 潮南出蔡涇折而西過□鎮截山塘又折而南歴青
 暘至五瀉堰以達於無錫且夏港自西南來出蔡涇
 而入江黄田自東南來貫縣城而入江二港相歫九
 里各自入江昔人於其間鑿渠以通舟楫遂以九里
 名河舊志之記黄田乃舍其東南之源而假以西南
 之派且併吞九里又以上下各二閘若本為一港者
 彼豈知三水各有派而二閘本不相沿乎嘉定開河
 記云暨陽北大江其支港與河接者多置水門意謂
[009-17a]
 黄田夏港皆大江之支港也又云導河自城闉南出
 黄田西距五瀉大觀記亦云黄田港北引大江貫城
 中南出於郭邐迤截蔡涇又云昔人即港口為上閘
 又即蔡涇為下閘夫以黄田為上閘者謂水於此來
 也云導江水而南由黄田港距五瀉堰而為漕渠吁
 漕渠果江水之所為乎若是者支派混淆似宜刪去
 但存其廢置嵗月可也最後得曹崈之説云江隂當
 運河下流其水自常州經申港利港以入於江又云
[009-17b]
 丹陽練湖白鶴溪諸水西自常州而來入於江隂其
 南太湖梁溪皆溢於運河自五㵼堰奔衝而下申利
 夏港以出於江可謂深明水道者矣
   姚文灝九里河議
其畧曰東南諸河惟此易壅推原其故有三一曰黄田
 潮來自東而西蔡涇潮來自西而東交衝互激㑹趨
 斜涇湧滚泥沙積聚腰腹一曰濬起浮土堆積兩厓
 風雨淋洗漸復入河且河形曲隘厓勢髙陡疏鑿既
[009-18a]
 深黄沙壁立復水之後遇沒輒崩少剥一隅便壅數
 丈一曰中呉地勢沿江有山為之包防近山土壤迤
 邐隆起山脉引帶生氣流通日漸增長如古之所謂
 息壤坐此三故人不之察以致此河湮廢今欲開挑
 各一二丈惟有才良吏為政久而得民深徐依原議
 以漸為之而又相度形便攻鑿河口别出蔡涇之南
 拒却蔡涇潮流不使東行以相衝鬭則百數十年流
 通可必而江隂之民亦或少息肩矣
[009-18b]
   工部侍郎徐貫治水奏
其畧曰竊見嘉湖常鎮水之上流蘇松水之下流上流
 不濬無以開其源下流不濬無以導其歸於是將呉
 江長橋一帶疏濬深濶導引太湖之水散入澱山陽
 城昆承等湖開呉淞江并大石趙屯等浦洩澱山湖
 水由呉淞江以達于海開白茆港并白魚洪鮎魚口
 等處洩昆承湖水以注于江開七浦鹽鐵等塘洩陽
 城湖水以達於海下流疏通不復壅塞開湖州之漊
[009-19a]
 涇洩天目諸山之水自西南入於太湖開常州之百
 瀆洩荆溪之水自西北入於太湖又開一十四瀆各
 斗門以洩運河之水由江隂以入江上流疏通不復
 堙滯
   刑部主事張衎總論水利
其畧云一蘇湖之水為上流之下者嘉興松江之水為
 下流之下者宜在所先常州鎮江之水為上流之上
 者常熟平湖亦似之宜在所後其淞江為衆流之就
[009-19b]
 下蹌口又為呉淞江之入海施功所當先者 一在
 元嘗有水監之官専理其事每年開挑各置水閘作
 大舟横鐵帚隨風流行掃蕩沙漲此最良法其置閘
 每處一座以愚計之水閘之處當置水洞於兩傍置
 閘於中此亦前人經理有迹可見者也其呉淞江撩
 淺夫必用蘇州嘉興等衞不防海軍士及囚役之徒
 常時看守有淺則挑 一呉淞黄浦之入者皆大江
 之尾其水和淡鹹潮少入無害田稼故河在東北者
[009-20a]
 宜濬若邊南海則外灘低而鹹潮易入内地髙而淡
 水不去故在南者不宜濬也 一秀州塘抵松江城
 西受湖泖之水今已淤淺其岸為官塘凡旱嵗舟必
 涉淺不若自今冬取其塘中之土而為隄岸一年一
 濬誠為至要今乃仍取土於岸泥益深岸益孤而塘
 之淺自如也然疏鑿其塘宜列水洞以通西來之水
 如旱潦皆可開之葢自楓涇至松江府不過泖橋滕
 港斜塘石湖塘跨塘通流若不置水洞則水之來處
[009-20b]
 甚大去處甚少不能去之速也 一凡小河曲港每
 年九月半為始皆令有田之家自行開濬如有豪户
 阻占者令其一年一開其官河中川如畎澮者令附
 近人户二年一開其大川責令有司申請别縣開之
 五年為率所開之泥停積兩岸者不許大户取築房
 基止許小民挑修阡陌 一茭蘆宜於湖蕩之濱每
 年種之可以當白浪之衝岸又使小民之得魚今雖
 小河曲港多被大户占種覓利一遇水旱則阻河道
[009-21a]
 大户田在河口者車戽得所民田在中心者勺水無
 求此茭蘆之利與害也 一松江東鄉地髙每年慮
 旱春雨方行作壩儲水一遇水旱田地俱荒莫若仰
 令有田之家十畝開池一畆百畆開池十畆既能救
 旱亦可畜魚 一松江東鄉懼旱宜堰水以種田西
 鄉懼潦宜作堰以截水然堰之外固阻外潦不能入
 堰之内其水何從而出葢截水必在於水未長大之
 先當下樁作堰止留一河通舟既可禦水又能禦盜
[009-21b]
 泥土易取樁木易辦若臨時則費力多而功成少矣
  一泖湖之傍多有水渰田土旱則止見舊岸水則
 全為巨浸人户逃絶每嵗里甲賠糧此當奏聞議蠲
 其税其勢豪傍湖積茭成田者當痛禁止葢成田者
 多則蓄水者少横潦之際何以容受 一出水之口
 名曰水洞開閘多置木柵上則通行下則滯水合於
 府縣將官錢預收磚石積於附近専人督管觀其水
 通之處盡為水洞或磚或石圍砌為之不宜深厚旱
[009-22a]
 則通流水則泄閉不可以木為之不久則朽又不能
 無盜之者 一塘岸種樹上可以資行人之䕃下可
 以堅塘岸之脚必於農隙之時命水利耆老取水楊
 之枝用附近之夫每一丈而種一枝葢水楊多鬚盤
 根則能䕶岸其餘不可用也附近田家舖舍朝暮視
 之如有損盜者治之以罪 一水利之興不能不費
 財用莫若令河泊所并新漲沙塗新開蕩田或官倉
 借米之息三者之中取而用之庶功可成而績可久
[009-22b]
 矣
   上海布衣金處和言浚河築岸
其畧云浦塘河埭蓄水以溉田者須於每年冬月水涸
 之時浚之使深築之使固或天時亢旱雖不至於大
 稔亦不至於全損今人往往於亢旱之際常使修治
 至收刈之後則忘興工又况浦塘河埭衆享其利若
 遇冬時修築圩岸以障水疏浚溝渠以蓄水其利豈
 不博哉但近來役於官者當夫修治之際不為堅久
[009-23a]
 之謀徒勞民力畧無寸功今之治水必掄選通達水
 利者為區長造成文册在官俾之經管每季終赴官
 考其勤怠如此則事克有成民得安生矣
 論疏水種茭其畧云昔之君子論作堤疏水種茭三
 事誠為有見然種茭之事不可一例而言低鄉田岸
 狹小河港深濶湖泖蕩漾水面相接加之風波衝蕩
 擊損岸塍及夏雨之際全仗茭蒲障護岸塍若髙鄉
 近於江海潮水出入賴以灌田况潮水之河淺狹必
[009-23b]
 一年一浚若亦種茭阻遏水利害民不細治水者當
 責令耆塘糧里將低鄉去處照舊種茭其髙鄉潮水
 河溝每年秋間許各人户將自己茭草連根起除毋
 容阻遏潮水
   上海金藻論開河之法
曰開河之法疾流搔乘緩流撈剪溷流傳送浮沙推挽
 汚泥盤弔平陸開挑搔乘之法用鐵為爬一爬三爪
 繫於桴筏遡流挽之搔動其沙而乘流逺去矣撈剪
[009-24a]
 之法用竹為䈒一首兩尾鐵口篾腮舉其尾而開合
 之泥自剪入而撈起矣傳送之法先將兩岸髙崖分
 為等級每級髙五尺廣一丈六尺為路四尺為溝級
 級布人人人執器鍤以起土杴以調泥一遞一送無
 﨑嶇陟降之勞而土可盡去矣推挽之法用木為車
 三横九直横方直圓以圓穿方横長九尺五寸直長
 五尺下為齒上為柄四直長三尺下亦為齒二横之
 上加以横板廂其兩首五人執其柄而按推之兩旁
[009-24b]
 繫之以繩而前挽之則其泥推起而欄去矣若其沙
 太深不能容人則車之後添凳立人亦可盤弔之法
 用丈許小船杴入汚泥首尾繫索而盤弔之開挑之
 法無他在預先逺傳送而已又有順帶之法如丹陽
 運河兩岸髙崖若以往來行舟量力順帶南至呉江
 等處増廣岸塍北至鎮江等處増廣埠頭亦是裒多
 益寡之術但慮議者以為遲鈍葢此法功效日計不
 足而嵗計有餘嵗計不足而世計有餘患人不之用
[009-25a]
 耳如此則財無空費人無徒勞時無虚度河成而有
 級有溝岸崩有所承潦溢有所節雖遇驚濤驟雨亦
 難衝塞矣開江次序亦與開河同但要先將各處包
 帶積荒田地與夫沙塗水蕩却用長夫開以溝洫畫
 以疆界墾闢成功召人耕種抵足原租餘充閘費待
 至開江之時遇有所損之處即便以此償之如此則
 上不煩官下不損民中不害事而横議自息矣葢圩
 岸不髙固小水尚可支持一逢大潦則與無岸者同
[009-25b]
 矣溝洫不深利小乾尚可接引一逢大旱則與無溝
 者同矣老農云種田先做岸種地先做溝此二句切
 中今時之病葢髙鄉花豆不收為無溝故也低鄉稻
 禾不收為無岸故也是故髙鄉溝洫為急而圩岸次
 之低鄉圩岸為急而溝洫次之若其池塘潭沼又是
 髙鄉急務大約有田一頃開澤數畆可以蓄水可以
 養魚圩㟁髙固雖有大潦必得小康溝洫深利雖有大
 旱亦無甚歉江湖通達閘竇闔闢陂障同密雖千百
[009-26a]
 年可防旱澇然必圩㟁溝洫池潭浦瀆悉以完備然
 後可以開江而置閘也凡開浦瀆亦是合據地方惟
 是三江閘竇湖堤海塘所關七郡利害必須合力共
 財而補助之也開江雖在開浦之後而源頭水口要
 害去處則不可緩置閘雖在開江之後而打石辦料
 募工給食則不可遲若乃湖隄海塘始則與圩㟁同
 事終則與閘竇同功凡此皆次序中之節度也
   編修王同祖治水議
[009-26b]
曰東南為澤國三江五湖萬水所輳治之則為民利不
 治則為民害其勢然也欲興東南地利者治田之後
 即宜講求治水之法而治水之要其説亦有三焉一
 曰開決三江故道以泄震澤之水二曰浚治諸浦以
 泄江湖之水三曰疏導涇港以泄田中之水三者備
 而東南之水庶乎其不為患矣何謂開決三江故道
 三江之跡考究已悉語在三江考中然自今觀之太
 湖東入淞江出呉江長橋自宋已前湖水入江江流
[009-27a]
 入海未有隄障也慶厯間築挽路建長橋以便公私
 漕運而江流始噎湖水始壅蘇文忠公嘗進狀言其
 利害單鍔水利書議欲鑿呉江岸為木橋千柱所以
 通江湖其言善矣自後屢有開浚皆為民利我朝夏
 忠靖公侍郎徐公常倣其説而行之已有成效然今
 之議者猶蹈襲前説復以湖水東流不快必欲決長
 橋以通淞江是泥古而不知今知彼而不知此也葢
 長橋之水今不為不通而所以為東呉之害者則在
[009-27b]
 于下流入海之處一有不通積水泛溢乃為沴耳初
 不係於長橋也若復決去長橋使湖流浩至而入海
 之處又去不疾則呉江崑山常熟三縣之地皆為深
 淵矣此淞江不可盡決利害甚明也東江舊跡在大
 泖西北為爛路港澱湖西有急水港白蜆江皆東江
 之西段也澱湖之東有出水港斜瀝口㲼港口小漕
 港大瀝口小瀝口通潮水往來潮退則引湖水下大
 漕大盈等浦入青龍蟠龍江而出海皆東江之東段
[009-28a]
 也今諸港皆淺狹壅遏不通潮汐而東江入海之處
 遂塞東南風水回太湖則湖州諸縣皆泛溢西北風
 太湖水下澱山泖湖則崑山常熟呉江淞江等處泛
 溢是皆東江不通之害也今之言東江所以塞而不
 通者大率歸咎於黄浦奪權海塘障遏而不知江之
 通塞亦自有時黄浦海塘未必能為東江害也或以
 為東江既塞而澱湖之水由千墩等浦北入於淞江
 殊不知澱湖之水自屬東江其北入於呉淞江者但
[009-28b]
 支流耳遂以為可泄澱湖之水者非也茍能尋東江
 之舊而疏治之使澱湖所受之水皆得達於東南以
 入海則松江可通而數百年之害可去萬世之利可
 興神禹之功可績矣其呉淞江自龎山湖北經大姚
 浦又北折而東過崑山南九里又東過嘉定由淞江
 東口入海其間屢經開濬東自顧浦西至界浦一百
 餘里宋嘉祐間所開謂之新江元大徳間都水任仁
 發開呉淞江西自上海縣界呉淞舊江東抵嘉定石
[009-29a]
 橋洪邐迤入海三十八里至我朝永樂中夏忠靖公
 治水東南以為夏駕浦抵上海縣南蹌浦口可百三
 十餘里潮沙漲塞已成平陸難以施工乃濬崑山之
 夏駕浦新洋江嘉定之顧浦安亭浦北貫呉塘皆入
 於劉家港以入海此葢由呉淞江中塞故北通劉家
 港入海也正統間周文襄公濬顧浦以通呉淞江入
 海天順間都御史崔公濬呉淞江自夏駕口東至白
 鶴江卞家渡莊家涇出舊江共一萬三千七百餘丈
[009-29b]
 成化間都御史畢公復崔公之功嘉靖改元尚書李
 公復開呉淞江及夏駕等浦而入海之道皆通迄於
 今十有餘年渾潮往來沙漲漸積江流漸狹失今不
 治將復壅塞工愈難而害愈深矣是宜沿江相度於
 兩岸沙漲之所及時挑濬開通則震澤之水有所歸
 宿而不為害矣三江利害大畧如此何謂濬治諸浦
 呉郡之地北枕楊子江東通大海西控太湖南襟三
 江水之發源則自太湖東注三江以入海又其支流
[009-30a]
 北達楊子江以入海故古人於東北沿江海之所濬
 三十六浦以分三江之勢使同歸於海其常熟之浦
 二十有四黄泗浦奚浦西成浦東成浦水門浦崔浦
 耿涇浦魚潭浦鄔溝浦唐浦髙浦金涇浦石幢浦陸
 河浦北浦甘草浦千步涇司馬涇金涇錢涇黄鶯漕
 白茆港福山港許浦崑山之浦十有二掘浦下張浦
 七鴉浦茜涇浦楊林浦六鶴浦顧涇浦川沙浦五岳
 浦蔡浦浪港浦瓦浦𢎞治間割崑山常熟東北境置
[009-30b]
 太倉州而三十六浦今半屬之太倉矣自宋元以來
 屢議開濬或二三而止未有能盡復其舊者今三十
 六浦之中入海者惟茜涇七鴉白茆楊林為最大入
 楊子江者惟福山許浦為最大永樂中夏忠靖公開
 濬白茆景泰中侍郎李公敏繼之𢎞治中侍郎徐公
 貫又繼之且決白魚洪鮎魚口以入海踰三十年是
 為嘉靖改元尚書李公充嗣復大濬白茆以泄昆承
 諸湖之水起自常熟東倉抵鮎魚口湖漕横瀝姚浜
[009-31a]
 灣直抵海口九十餘里當時郎中林文沛任其事其
 所經畫最為周悉𢎞治九年主事姚文灝開七鴉港
 東通七浦塘以洩陽城諸湖之水並為民利楊林塘
 東北入海往往淤塞不時開濬其餘諸浦或通或塞
 故道悉存茍能相度其跡審究其宜次第舉行以時
 開濬則郡中東北之水皆北入於江東入於海矣今
 白茆濬後已經十餘年通達無阻為利甚溥然當江
 海潮汐之衝未免沙漲積累之患所以防之於未然
[009-31b]
 以為經久之規者正今日之所宜講也又七浦塘迤
 東木梳灣今皆淤漲淺狹而直塘兩岸向所開闢者
 亦已壅閼則陽城諸湖之水七鴉漸有所窒碍恐復
 經嵗不修則為患不小而施工亦大愈久愈難矣所以
 治水於萌蘖使不遺斧柯之力者尤今日之所宜急
 也呉淞江之南有大浦三十六條東自北平浦破江
 浦艾祈浦顧㑹浦養蠶浦大盈浦南澥浦梁紇浦石
 臼浦分桑浦趙屯浦内勲浦石浦道褐浦蕭市浦金
[009-32a]
 竈浦千墩浦注浦張潭浦棠梨浦同丘浦諸天浦張
 浦帆歸浦甪直浦甫里浦渡頭浦東齊浦刹刀浦界
 浦浮髙浦順徳浦大姚浦破墩浦盞頭浦呉淞之北
 有大浦三十二條東自顧浦安亭浦徐公浦北澥浦
 瓦浦三林浦顧幕浦金城浦木𤓰浦夏駕浦奣浦廣
 浦社城浦新洋江馬仁浦小虞浦大虞浦尤涇浦梁
 里浦華翔浦心瀆浦樂浦薛莊浦黄瀆浦真義浦界
 浦下里浦戴墟浦上顧浦青丘浦奉里浦任浦其在
[009-32b]
 江之南者則西受陳湖等水南受澱山湖諸水以入
 呉淞江而達於海其在江之北者則西受陽城湖諸
 水横絶至和塘以入呉淞江而達於海自新洋夏駕
 以東則反納呉淞江之水以東北趨於劉家港而入
 海呉淞江迤東入海之口江之南有朱墅浦淮浦華
 漕浦赤鴈浦西舊浦周涇儼倘浦盤龍浦小許浦魚
 浦新涇西盧浦大盧浦上海浦南蹌浦古江青浦戴
 家浜張家浜一十九條皆南通上海華亭縣界江之
[009-33a]
 北有桑浦西黄渡浦裘涇東黄渡浦陸皎浦何浦上
 棧浦李墅浦封家浜新華浦石橋浜上槎浦中槎浦
 下槎浦桃樹浦大場浦趙浦西彭越浦東彭越浦唐
 莊浦坊浜江灣浦二十二條皆北通嘉定縣界然皆
 近海潮汐往來易於漲塞其江之中段諸浦在崑山
 縣境者西至華翔甪直潮之所至沙漲為患廣者日
 狹深者日淺若小虞浦在昔最為深闊而今亦漸淺
 狹矣夏駕道褐木𤓰等浦屢濬屢塞其木𤓰夏駕嘉
[009-33b]
 靖初開濬之後水尚通利而道褐漸淤塞惟千墩一
 浦南通澱山湖最為闗要浦極深闊與夏駕新洋南
 北相望水勢相入屢經開濬皆為民利今宜沿江相
 度各浦之通塞濬其淤塞使湖之水必趨於江而江
 之水得入於海則郡中東南之水定矣又至和塘一
 名崑山塘西自郡城東抵崑山七十里繞城而東合
 新洋江經太倉州城南入劉家港下海葢上流自郡
 城南北諸水發源於太湖塘之北有大浦十九條則
[009-34a]
 受陽城諸湖之水塘之南有大浦十九條則受沙湖
 及吐納呉淞諸水其東流赴海之勢最為迅駛東南
 洩水之要道不下於三江諸浦者也今新洋江之東
 至太倉三十里雖近海通潮皆深闊未足為患其崑
 城之東環而西至真義浦二十餘里沙漲亦漸積而
 塘亦漸淺狹矣若是者並宜沿塘相視以疏決壅滯
 則郡東之水皆入於海而不為害矣或謂古人以開
 浦置閘為第一義入海諸浦皆宜置閘隨潮啓閉葢
[009-34b]
 謂江海之潮日夕兩至早潮方退幾至浦口則晚潮
 復上海水渾沙迎潮復還湍洩往來何縁減退沙漲
 出入難免淤積今置閘必於近江海三五里之地潮
 來則閉閘以障渾潮雖閘外淤積地里不逺易於濬
 治潮退則開閘以決水入海如是則沙漲不得入閘
 而浦無壅塞之患江湖之水常流而永無阻滯之虞
 置閘之利如此宋趙霖體究治水利害狀言之詳矣
 然閘之廢已久而建置興修為費不貲工力未易縱
[009-35a]
 使盡建而不設官以守之雖有閘夫皆村氓執役漫
 無管轄朝夕啓閉豈能及時猶無閘也雖或設官而
 好逸憚勞因循廢事猶無官也則閘之設不能利民
 而反為害矣又夏秋之間霖雨暴漲江湖泛溢雖大
 浦通流尚慮不速閘口窄狹水去甚遲為害滋大是
 則閘之所以廢而難復者有由然矣嘉靖二年郎中
 林文沛曽於夏駕浦口並置二閘欲以障閉渾潮意
 亦善矣而典守無官啓閉失時加以江流海潮往來
[009-35b]
 衝擊三四年間遂以傾圯自後呉下被水論者且歸
 咎於閘以為障遏江流去水不疾則置閘之説未易
 輕議也茍能濬治沿江海諸浦以時修葺則亦何患
 乎水之為民害哉何謂疏導涇港葢圩田四圍皆涇
 港環繞或傍江湖或傍浦塘曰涇港者論其槩也涇
 港之設有公有私公則並通舟楫分利水道旱則引
 其水以溉田潦則決田之水以入涇港泄諸江湖浦
 塘使歸於海其利於農田最為近理切要所宜舉行
[009-36a]
 而不可忽者也圩田之中有浜池涇港之類不係舟
 楫往來水道出入必由之所既皆壩堰使水不侵田
 語在治田考中其諸緊要圍田水道通行開濬使稍
 深濶即取其所開之土以修岸塍以固基本夫如是
 則田間之積水可畎引於涇港涇港通流可散灌於
 浦塘浦塘決水可疾趨於江海大小相資首尾相貫
 又何水之足患乎夫呉郡之水皆源於震澤西通荆
 溪荆溪之上溧陽有五堰以節宣歙金陵九陽江之
[009-36b]
 衆水使不入于震澤而北趨於蕪湖五堰之廢已久
 今衆水皆東入震澤矣宜興之西有夾苧千瀆所以
 洩長蕩湖東入滆湖泄滆湖入大呉等瀆由常州運
 河北偏十四瀆㪷門北下江隂入江今十四瀆存者
 無幾若常之孟子河即孟瀆無錫之髙橋即五瀉堰
 水猶北入於江但諸瀆有通有塞未有能究其利若
 宋進士單鍔所論耳今於呉郡之東既通濬江浦以
 決東流之勢於常州復修十四㪷門以管水入江開
[009-37a]
 夾苧復五堰以節西來之衆水則震澤之水深蓄安
 流凝然底定其出也灌溉農田足為民利其溢也分
 流江海不為民災而全呉數郡皆無患矣大抵呉郡
 之水譬諸一人之身五堰則首也荆溪則咽喉也震
 澤則胸腹也三江則腸胃也浦港涇瀆則脈絡衆竅
 也腸胃壅塞脈絡衆竅不通而咽喉之入不節將見
 胸腹漲溢支體浸淫死亡可立待矣水失其治能為
 民害若此為人上者可不思所以去害興利為東南
[009-37b]
 保障計乎
   松江張汝弼治水議
曰松江澤國水利為重而其水道之要者則呉淞江也
 黄浦也呉淞江一道范文正蘇文忠論之已詳任仁
 發輩推之已悉然當時惟患墊溺而詳於疏導之方
 不慮旱暵未及節蓄之䇿非慮不及此方是時黄浦
 未開有墊溺而無旱暵耳黄浦之開則自永樂四年
 葉錢塘發之夏忠靖成之其利甚大去年水潦聞父
[009-38a]
 老言較之永樂三年之水今年尚少三四尺然永樂
 三年以連雨十日而大潦去年連雨月餘而潦何昔
 之水反多今之水反少耶葢昔黄浦未開洩水之道
 隘今以黄浦既通而洩水之道徑耳使黄浦不開則
 月餘之雨當何如耶此黄浦之大利不在呉淞江下
 矣然水勢急於此則緩於彼黄浦潮勢奔激衝齧兩
 岸洩水益徑則松江潮勢平緩停注淤泥洩水日隘
 故黄浦之闊漸倍於舊呉淞江狹處僅若溝渠矣淞
[009-38b]
 江限於低鄉之東北洩水隘則益低鄉之潦黄浦界
 於髙鄉之西北洩水徑則益髙鄉之旱兩鄉異宜罕
 遇全熟或一嵗之間一郡之内旱澇俱見有司欲以
 上請實難為辭未免舉一廢一民之怨望亦不恤也
 此皆天時地勢之使然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
 晴隂陽運化天道之自然也惟在乎因其地勢之髙
 下疏導節蓄以應之耳節蓄之方當於出浦河口之
 内避潮衝激之所運石置閘遇農月水少委人司之
[009-39a]
 以時啓閉則髙鄉潮汐可到積水不洩而少旱矣閒
 時則收藏閘版無阻行舟則欲倚閘漁利者何由而
 施之哉此節蓄以利髙鄉也疏導之方當於江中甚
 隘之處則疏之蒲葦梗咽則芟之葢其水勢既緩多
 由蒲葦梗咽漸至淤塞尋尺不除遂成隄岸時加巡
 視使之流駛則故道不廢洩水斯便而少潦矣其泥
 沙湧動隨掘隨漲者若大興工費亦何益哉此疏導
 以利低鄉也然低鄉田圩不修水亦不能自退髙鄉
[009-39b]
 之河渠不濬水亦不能逆上故有司每嵗修濬但一
 法百弊徒勞少功而濬河之弊為尤甚焉其初報數
 則曰某河若干某河若干及其興工止濬一河或十
 數里或五七里而已泥深四五鍤或止挑一鍤二鍤
 而已或摧其髙磧填其深窪而已其功將畢即時星
 散堰水之壩仍留在河有司臨視或指一河為二河
 或指某河為某河新水既漫孰測其淺孰見其壩址
 名曰濬河河不加深徒増諸壩以阻水耳鄉人所謂
[009-40a]
 竹節壩者是也况㸃夫雖多得賂即放實下手者能
 幾人哉若田圩則髙出水上可望而知水患常不測
 而至民亦不敢因循故其弊頗少此特有司之未知
 知而防之直易易耳雖然地方廣逺必得専官提督
 若委官暫至不能時巡不熟地利多為所罔且疏導
 江流茍非専官豈能時巡故宋置農田水利使元置
 都水庸田使都水監等官亦不得已也舉事易得人
 難慎擇其人則利無不興弊無不革矣
[009-40b]
   水則
益州記曰李冰穿蜀江立離堆導雙流鑱石為水則通
 灌注之利蜀人賴之今按其制樹石墱旁以尺畫之
 凡十有二司於候吏水取足用而止過則洩入支渠
 用以資漕溉而利舟筏三呉稱東南水國嵗值淫霖
 田疇半沒漕餉急矣而槩以災告至莫可驗問往水
 利使仿離堆之制令濱湖屬邑各立石為則如呉江
 則置二石於垂虹亭兩顔下各為七畫以下一畫為
[009-41a]
 平水之衡水至二畫則最低田沒至三畫則稍低田
 沒至四畫則下中田沒五則没上中田過六與七則
 髙下田盡沒矣如某年水至某畫為災即於本畫刻
 曰某年水至此以是為準則官有信驗而告災之民
 亦無從虚冒也此水政之大者故附碑式於左
[009-42a]
 
 
 
 
 
 
 
 
[009-42b]
  右石碑二面分置左右為上下半年每牌分為六
  月每月之下分三旬令候水者於每旬水勢漲落
  至某則以實報官其有過則為災者刻之如前法
  俾長民者因為捍患之圖其碑葢每年一換云
  附議
   松江府生員張内藴水利議
江南水利瀦蓄於太湖太湖宣洩取道於呉淞江呉淞
 西連太湖東通大海海日兩潮渾沙易積太湖之水
[009-43a]
 注江達海晝夜不息力能衝散潮沙漢唐以來呉江
 未築長堤湖水無阻沙不積聚江水常深呉中自來
 無水患迨宋慶厯間以淞江風濤多敗漕舟遂築呉
 江長堤横絶江流五六十里雖有橋梁石竇瀉水終
 是抑遏阻滯而江流之紆緩始不足以敵渾潮之倒
 注而呉之水患始於此矣宋人設法經理既立水軍
 三四千人以為撈淺之用另設官田米三千石以為
 經費之需呉江知縣職銜帶提督湖塘河渠縣尉職
[009-43b]
 銜帶巡視湖塘河渠如遇水路淺隘橋道傾頽本縣
 徑自支米應用即時修理賴此僅保無虞由此言之
 太湖諸口只宜常通不宜畧塞水利職員只宜特設
 不宜兼官前元不知逺畧軍散營廢官田米歸之朝
 廷所惜者止於三千石卒之湖口湮塞無官督治貽
 害三州六郡之民不知幾倍我朝列聖留心農政各
 處設有水利僉事各府州縣設有治農佐貳等官亦
 既勤矣又恐遷轉不常虚文塞責故又時遣大臣經
[009-44a]
 理承平日久成法漸弛馴至水口堙塞年復一年沿
 江占據成田日甚一日湖流愈加隔絶江水不復流
 通非惟通潮去處無復能衝散潮沙即以湖水發源
 處所亦往往停滯渾泥漲灘一望極目沿至嘉靖二
 十年以後呉淞江日就湮塞而呉之水患始不可復
 救矣太湖汎溢洩放無門低鄉田畆方患全淹沿江
 髙仰之區則又不能引潮灌溉荒棄田地萬萬畆虧
 損錢糧萬萬石即今江道西自慢水港口東距徐公
[009-44b]
 浦口四十餘里幾成平陸至於太湖洩水諸口如呉
 江之長橋長洲之寶帶橋沿塘三十六座橋道及一
 百三十餘處洩水石竇内中多有浮泥浮穢漲塞者所
 當急為相視急為疏濬者也此須動支官銀或起集
 官夫非止一勞永逸實為正本清源然此特其大綱
 耳非其節目也求其節目之最急者則又在乎河渠
 堤岸之交修葢河渠者蓄水以資灌溉堤岸者禦水
 不得入民田古者河渠深廣堤岸髙厚非止為治田
[009-45a]
 之計正欲約束水道使江之水常髙於海浦之水常
 髙於江湖之水又常髙於浦葢順其就下之性引而
 導之然後湖之水自入於浦浦之水自入於江江之
 水自入於海沙不阻塞旱潦皆宜國計民生永永有
 賴茍無隄防以約束水道則散溢妄行悉假低田以
 為容受之地矣欲藉其建瓴之勢以蕩滌潮沙胡可
 得哉夫有田無岸水平入之一年墮工前功盡棄一
 家墮工諸家之功盡棄則河渠隄㟁之役每嵗當舉
[009-45b]
 此工不繼安用開江為哉夫以河渠隄㟁之闗緊甚
 急者民間反忽而慢之皆因水利官雜委兼攝未暇
 専心巡視之故其不曾巡視又皆因未有特設憲臣
 提督之故葢上司之賞罰不行於水利衙門則水利
 衙門之賞罰不行於塘長等役上下相蒙因循茍簡
 若此不已其害不獨在於民生而且移之國計矣然
 則方今救時之急務舍水利之外奚以哉水利之急
 務舍堤㟁河渠開江之外又奚以哉夫治水天下之
[009-46a]
 大事也而足國裕民全在乎此又天下之大功也任
 天下之大事以成天下之大功非有天下之大智秉
 匡時之大忠者其孰能與於此
   又
凡水勢聚則力専而流迅散則力分而勢緩故渾潮倒
 注之處宜於分而江流順行之處則又宜於聚殆不
 可以一槩論也古者河渠深廣堤㟁髙厚非止為治
 田之計正欲駕水歸海使渾潮永不積聚江可常通
[009-46b]
 耳以故近江髙仰之地常要多濬枝河而通江近水
 低田須要堅築隄㟁何則渾潮出没必由海口入江
 方其潮來之時有此支河可以分其脈絡而殺其洶
 湧之勢潮退之時有此支河則百川衆流並瀉入江
 方能併力衝散潮沙故欲江之常通莫先於兼濬傍
 江之支河者此一䇿也水鄉低田賴其隄岸髙厚方
 可攔截水勢使之盡入於江不得散溢妄行江流乃
 可迅速若隄岸單薄不行修築則浩渺無涯之水悉
[009-47a]
 從無岸低田散入水勢愈加紆緩安望其滌去渾沙
 故欲江之常通尤莫先於急修隄岸者此又一䇿也
 若其上源要害尤在太湖洩水諸口現今沿湖諸口
 悉被民間圍裹成田築為蘆埂茭蕩水脈全然不通
 呉淞江夷為平陸實由於此應委風裁有司備查沿
 湖通江洩水諸口及石竇古跡港汊凡有淺隘漲塞
 工程重大官為措置工程小者著各専利豪家自備
 人夫悉從自己田限所對橋門石竇通行開濬不如
[009-47b]
 式者罰追歴年花利以備河工之用而防里胥因而
 索詐擾民其水利官分地程功定勸課為殿最另再
 查照銀渚東壩禁約事例題請嚴為禁約夫旱地有
 支河則海潮倒注之處常分而不聚水田有堤岸則
 江流順行之處常聚而不分沿湖洩水口子又有厲
 禁而時常修濬則上源之宣洩益無阻滯三䇿並行
 雖有渾潮決不能深入縱有沙泥停蓄江流隨輒滌
 去如此則呉淞江可以常通太湖積水可以常洩呉
[009-48a]
 中可以永無水患
   又
為政有體操得其柄則已不勞而事畢舉功在萬世矣
 今欲興修水政垂惠三呉不須别項勞神祇須採集
 衆議立為成規以傳示永久如旱鄉支河限定每年
 一開幹河則五年一開低鄉圍㟁限定每年一築界
 岸則三年一築剋定程期永為遵守一家之工役不
 完責在業户一圩之工役不完責在圩甲一圖之工
[009-48b]
 役不完責在該年總甲一區之工役不完責在塘長
 一縣之圍岸界㟁支河幹河俱不及期修濬責在水
 利官水利官自十一月起至二三月止並不許雜委
 亦不許取具糧塘里老結狀一紙以塞責須令出舍
 鄉鎮巡行阡陌問其疾苦省其勤惰相其原隰酌其
 淺深髙下孰為利所當興害所當除各處荒棄田地
 用何調度方可轉荒為熟凡切於民生國計通要留
 心經理申詳酌處雖上司或有别委掌印官不必闗
[009-49a]
 牒本官徑自另議一員申請朦朧不行申請致令雜
 管他事墮悞水利大政責在掌印官水利官怠惰偷
 安不為出舍巡行責在該府水利㕔該府水利㕔不
 嚴加督察不按季臨視其責亦有所歸大約巡視一
 年二年圩岸可成巡視三年四年溝洫可深巡視五
 年六年浦瀆可通巡視七年八年三江可入十年之
 外流民可以盡歸荒田可以悉治户口漸饒國計日
 裕矣
[009-49b]
  按渾潮内注雖自海之東北而來然三江之内幸
  不聞醎潮之為害者則以崇明沙一帶横截海中
  足為障蔽迤北楊子江吞吐萬流直衝入海適當
  崇明沙之内畔故凡此返注之潮仍是長江之去
  水復還所以醎淡不甚相逺灌田俱可無虞自是
  而南若川沙若南滙所若柘林青村金山衞等處
  凡屬松江地方則純是醎潮矣竊攷東江入海故
  道當在亭林閘港間此其洩放泖湖之水雖似切
[009-50a]
  近然勾引醎潮入内為患則害亦非細古人塞斷
  東江海口未為無意後人尋究東江入海故道欲
  從金山衞側近開濬盧瀝小官浦以便宣洩者不
  知醎潮入内損壞苗田又將何以禦之甚哉其説
  之不可行也
   委查崑山嘉定荒田掲    周大韶
其畧曰積荒田土惟崑山之十二十三保嘉定之十六
 十七都為尤甚究其所以始由水利不通加以積逋
[009-50b]
 為累小民無所控訴故相率而去以為緩死之計耳
 兹欲區處流民使之歸墾其説有五一曰減重賦葢
 此處地廣人稀糧多租少不足以償所出當役者往
 往問罪破家故不得已而為之逃亡今雖不能如周
 文襄稱地之賦亦當於三斗三升之内量減一斗或
 八升而又輕其徭役免其重派則斯民莫不樂歸而
 願耕故土矣二曰開河渠葢此地髙阜太甚溝洫難
 通一澇則積水為害一旱則車戽無資賦負民逃皆
[009-51a]
 由於此但今呉淞江雖開而内河如徐公浦瓦浦顧
 浦鷄鳴塘等處尚多淤塞所通者亦不滿二三尺豈
 能灌溉伏望將此數條大幹河動支官銀開濬以此
 墾荒荒可熟矣三曰復輕齎葢此地土産綿布紡織
 為活昔周文襄將本縣官布一匹作米八斗儘派本
 區找納折銀民賴輕省之惠近今悉徵銀貯庫另㸃
 解户别處收買夫土産之物棄而不用反要易銀輸
 納官府收銀復又託人收買濫惡侵剋反滋弊端伏
[009-51b]
 乞查照前例派納本布不惟錢糧易完侵尅之弊亦
 可革矣四曰寛宿逋葢此地逃民每年拖欠錢糧家
 産蕩盡難以清楚上畏官府刑法下為里胥追求只
 得逃去他鄉茍全性命伏望將此積荒宿逋悉行停
 止或設法處補招徠之術孰有踰於此哉五曰核荒
 數葢踏勘荒田奸弊易作伏望差委亷能官一員親
 臨踏勘眼同彼處公正人役挨坵挨段逐一丈量明
 白并查人户現在逃亡造册申報以憑酌處庶真偽
[009-52a]
 不淆荒田既有定額則移熟作荒之弊自無所容矣
 此外又當查新漲以補坍荒稽縣總大弊以補減額
 禁告變賣以撫安居民之流離禁告回贖以鼓舞佃
 户之開墾此皆荒政之所宜先者也
   呉江縣蕩價掲       周大韶
其畧曰今之議塗田者僉謂享利甚厚價值甚髙故加
 其賦也重其價使入於官亦可也殊不知享利厚由
 於天時晴霽耳霪潦一加率多渰没價值髙由於税
[009-52b]
 糧輕省耳賦額一重誰肯承當故今區處塗田竊以
 為加其賦不若清查舊佃冊籍使糧之顆粒皆有歸
 著重其價使入於官不若加意於丈量之際使田之
 隠漏一無所容况今議價入官不為急濟河工之用
 與其議多而難不若減少而易與其盡法而得虚名
 不若量情而收實用為今計者合行委官將此新漲
 舊漲塗田排字定圩挨坵編號通行丈步盡數報官
 除荒蕩茭蕩另議外其餘熟田列為上中下三等逐
[009-53a]
 一註明于冊聴候覆勘上等熟田兼種菜麥每畆徵
 銀六錢或七錢中等熟田止種稻禾難種菜麥每畆
 徵銀三錢或四錢下等熟田雖種稻禾亦難保其常
 稔毎畆徵銀二錢于税糧則隨其所納以為定額永
 不加增茭蕩荒田則并其田之價銀亦通行免派以
 示寛恤惟有不經告佃私墾成田栽種稻禾者免其
 追花問罪每畆罰銀一兩至於水閣橋棚查其有礙
 于水利者拆之可也如無礙于水利者存之可也或
[009-53b]
 每丈納銀一錢二錢亦無不可如此則既不輕縱之
 而示之以法亦不重苦之而權之以情是雖價從輕
 減在民間不無遺利也
   呉江縣河工議       周大韶
其畧曰竊惟水利之所需者莫急於財力財力之所賴
 者莫大於塗田塗田之最多者莫過於呉江計田徵
 銀計夫給食人皆謂河工之費可取辦於呉江矣而
 卒大繆不然者韶反覆思維惟以俯順人情姑聴貧
[009-54a]
 民自用其力為從長之計葢以呉江之貧民就開呉
 江之河道其便有九鞭朴不施而夫之所在即銀之
 所在其便一也田多價多者即為之長不必另報夫
 頭以生事端其便二也雖用其力實以勾銷其應納
 之銀仍用銀名色取具領狀在官事干錢糧易於責
 成其便三也上無出納給散之勞止須臨視課功其
 便四也下無守候領支之苦而工食盡足毫無掛欠
 其便五也各食其食即各居其居夫厰不必葢造其
[009-54b]
 便六也樁笆竹木富家各願自備工完各自領回無
 煩官府措辦其便七也况今貧民盡收是國家不費
 一粟兼寓救荒之意其便八也河工取諸其力省出
 一粟一布皆易銀以供正額民得存生其便九也夫
 天下之可患者止為有銀而無夫耳一用貧民遂可
 以不勞而集事較之始焉追呼拘迫以責民之所無
 既而曠日持久散而聚聚而復散以求濟乃事者相
 去不亦逺哉然欲得民之財當先服其心而欲服民
[009-55a]
 之心其䇿有三一曰預給憲票以絶加賦之疑夫塗
 田納價本為糧輕許以糧輕而無憑據何以示信今
 當刋布帖文示以納價之後聴其永為世業永不加
 賦先領該縣用印候具領狀之日戸給一紙以歆動
 其心俟其工完之日仍復送縣類解請給憲印以民
 之力治民之田以永逺之輕科易現今之實用大令
 一布翕然歡騰鼓舞民心此一䇿也二曰候查低荒
 以杜混徵之累夫低田年常渰没九年三熟錢糧累
[009-55b]
 賠此田俱屬貧民大戸絶無較之湖口塗田利厚糧
 輕者大不相侔耆民混報葢亦有之槩行徵價既以
 不可即與開豁人將效尤合行出示如有此等許具
 區圖圩號步口開報聴候弔取先年丈田經緯冊覆
 查生情告擾希求漏價者盡法重處通計冊内混報
 十中不過一二所議之價當必在於下田得賜準查
 價之所蠲雖甚不多恩之所及則非小補鼓舞民心
 此二䇿也三曰明立限期以紓併徵之憂夫塗田價
[009-56a]
 銀鄉宦動經千兩富户百兩或數十兩塗田銀如此
 則正賦可知一時併征勢難兩辦合無將蕩銀明立
 程期定限今年先完一半明年通完庶幾數少則民
 易於供辦官易於比徵鼓舞人心此三䇿也以此三
 䇿出示曉諭民雖疲癃自當感激奮勵一坐而籌呉
 江之河工可以指日計矣
   委勘横塘横泖河工掲  把總陳王道
呈為俯察輿情以興水利以救荒民事切聞樹藝者久
[009-56b]
 旱必思甘霖行旅者一雨便愁泥淖人情不一古今
 同然䝉臺命道探量横塘之淺深與酌計車水工夫
 之難易沿途探視因而咨訪土人熟得其情敢為臺
 下陳之勘得青浦縣有大塘横貫其東者名曰横泖
 自東門起至北幹山前共長一十八里河身濶約十
 丈深處水見六七尺淺者不減五尺兩邊田形極低
 禾苗俱先栽揷民聞此塘亦在開濬之數無不戚容
 皆言此處低鄉所患者水潦之為災所急者圩岸之
[009-57a]
 為重䝉縣躬行督率縱横經緯㟁塍俱已修築餘無
 别慮艴然之意從可知矣自此幹山前以至陸家墳
 兩邊田地頗髙近河稍見成熟内多蘆蕩河水較亦
 漸淺通只有四尺上下其民僉謂此塘為一鄉灌溉
 之資遇旱不通舟楫甚樂開濬但因此處田圩廣大
 内少支河以致荒棄皆成草萊近塘田禾新揷若壩
 截日久不免枯槁耳喜此塘之開又悲興工之晚也
 至于地名樓下以至張幹山寺直出横塘東口共長
[009-57b]
 一十二里河身之闊狹不齊而水流如線深者不過
 三尺淺者只二尺矣即今雨多水漲舟尚難行况兩
 岸所植不過花豆其分段車水工夫亦甚簡易民情
 願開急於水火有如大旱之望虹霓矣因得民情之
 同異如此而竊為斟酌其宜焉則知横塘之工乃樹
 藝者之思霖也横泖之工尤行旅者之厭雨也合無
 以横泖之役記工秋成横塘之役刻期興事然修浚
 之政不能不動衆而病農若以利害之大小較之豈
[009-58a]
 因一時之未便而頓忘久大之利耶况利之所在人
 必趨之給民工食為民開河興利救荒一舉兩得法
 令可以齊民至誠足以動物府佐董事提調有方縣
 令親民撫字素著此役雖曰違時然以諄諄曉諭之
 明切民知趨事無不樂從其管工員役能如上海縣
 主簿某董築寶城海塘二役夙興夜寐身必先之雖
 在赤日暴雨之時不離工所故夫役不得早散民甚
 感激遂竣其功此又在事者所當知悉以分臺下孜
[009-58b]
 孜汲汲之憂勤可也因條掲其宜伏候裁奪
再論開挑河道勿以工鉅而致詳勿以工小而致忽必
 須如浚呉淞白茆二江分段作壩逐段車戽其段數
 不必拘定長短俱於有支河去處分作一段隨其長
 短以派車工以分夫役夜則車戽日則挑掘作速完
 工以便農作如短浜不通外河者不可車入積滿以
 致崩漏妨工近如瓦浦之鑒不可無慮也
   委勘太倉州水利掲     陳王道
[009-59a]
考得太倉州水源自呉淞江引太湖之水從新洋江而
 來北與至和塘引郡東諸湖之水兩相㑹合遶太倉
 州城之外以入劉家河而入海言其形勢抱若天虹
 環如腰帶即堪輿家所謂之員暈是也言其方位南
 鹽鐵在巽戚虞涇在丙應岡門在丁北鹽鐵在亥至
 和塘從庚而入横貫城中所謂催官得六秀之水是
 也形勢環抱以故英才繼發甲第相仍官禄峻要財
 賦充腴為東南重鎮良由此也然以所轄之地言之
[009-59b]
 西逺諸湖東濱大海其鄉髙阜地接岡身厥土沙磽
 田少畎澮是以每遇雨𤾉愆期澇則洩放無門旱則
 灌溉無恃以故民多逐末雖有樹藝亦皆花豆焉耳
 今幸臺下興修水利萬姓懽呼引領以動來蘇之望
 然其濱海之地每多堽身以致積土如山者皆縁海
 潮錯入渾沙填淤屢經開浚而漸積以成若不為區
 畫使河水常濁潮沙之淀年浚年加究其所竟寧不
 為夾岡之勢乎故民田之灌溉必藉海潮大汛方可
[009-60a]
 車引䕃養田禾一遇小汛雖有河渠涓滴無入束手
 待焉故古人開二十四浦于常熟開十二浦于太倉
 為沿海洩放澇水之計固為救災之急務意善功著
 矣然以三十六浦論之如三丈福山奚浦許浦白茆
 七浦楊林呉川鹽鐵横瀝諸塘之外餘如大錢鐺脚
 雙鳴鹿鳴六尺東楊林大舍桃源涇之類雜引潮沙
 内多淤壅者雖有形存欲假之以洩放湖水之溢殆
 非所賴也葢陽城昆尚諸湖之水必由白茆七浦楊
[009-60b]
 林湖川等塘而洩入於海計其經行之路各七八十
 里行至近海之處其涓涓趨赴之勢孰能禦之乃開
 三十六浦以分洩焉不於湖口多開以殺其怒乃於
 海岸多鑿浦港以分其流所假六浦引湖水以衝滌
 三十浦之潮沙其多寡强弱灼然可知若開三十六
 浦于上流則湖水併入白茆七浦等塘則湖水强而
 潮水弱湖水不患其不洩而六浦日以深今開三十
 六浦於下流則海潮亦互入於白茆七浦等塘湖水
[009-61a]
 少而海水多故六浦不能不淤而日以塞譬諸白茆
 七浦等塘之勢井陘棧道然車不方軌騎不成列之
 兵也三十六浦之渾潮平原曠野東衝西突之冦也
 以井陘棧道之兵欲制勝於東衝西突之冦豈不難
 哉為今之計將常熟之二十四浦如白茆福山三丈
 奚浦許浦之外太倉之十二浦七浦湖川楊林經河
 之外鹽鐵横瀝小塘子花浦北瀂漕楊家浜漕頭塘
 顧堽門六尺等浦緯河之外或為市鎮之通渠或為
[009-61b]
 民運之要道必宜開濬以利往來餘如張涇洋子涇
 東楊林茜涇雙鳴鹿鳴浪港大錢等涇俱著民力開
 濬之後各於兩頭或作土壩或建閘㪷以瀦清水以
 節渾潮不論大小潮汛使民田均得以資灌溉而於
 七浦湖川楊林等大塘亦無諸浦雜引潮沙以致填
 淤也例如華亭上海二縣之西亦有三湖四十八蕩
 及三泖之水其洩瀉出海之路止藉一黄浦其東入
 海之處未聞有三十六浦之多也更有海塘以為障
[009-62a]
 蔽故無海潮衝入而河道皆通其鄉支河若非舟楫
 必由之道俱於兩頭作壩瀦水以灌田禾并獲畜魚
 之利例可見矣此雖末見一得之愚亦博訪僉同之
 論惟臺下以旁燭之明而采芻蕘之見造無疆之利
 以宏久大之謨地方幸甚斯民幸甚
   宜興西氿水利議      周大韶
該縣之水上接金壇溧陽及廣徳分界山與長興張渚
 之水並會於此氿之中一從縣治前後瀉出東氿以
[009-62b]
 入太湖一從長富張師等河分入西滆湖支流分散
 故西鄉一帶之水雖甚積雨不至久淹既又問之居
 民云西氿之水雖有大風不過少阻程途而無覆舟
 之患復詢溧陽運道云此氿每嵗冬間順風駕帆頃
 刻可至數十里况溧陽從七里莊可徑出丹陽但橋
 梁低下增髙數尺則不必更出常州此又至便之事
 也又至成塘橋咨土人以復河之䇿云北有宋瀆前
 人所開以避氿中風波之險後人趨便俱從西氿出
[009-63a]
 入畧加修濬則巨舸重載亦可無虞循至宋瀆見兩
 岸古堤原係舊路中間一河既深且闊獨梅春渰稍
 闊須當作堤成路然亦不過半里許其餘淺淤小者
 少事疏濬而已其道里之逺近亦與氿相當縱迂逺
 亦不過一里於各支河上横佈木橋則至成塘率皆
 縴路每河置橋不過八九條無甚巨費不知當時委
 勘府縣官何不訪其舊跡以圖便易假使臺下見之
 必將樂其功之易成而亟圖之矣議者又欲近氿蘆
[009-63b]
 灘草㟁民田開進一河算來該開畆數約二百有餘
 價銀與所費樁木不相上下無山塹廬墓所阻兩㟁
 豎土可免波浪衝激况實地用功民易為力但工計
 繁劇姑置之後著可也即今蘆洲與無灘者尚皆水
 淹不知冬水落否否則車戽甚難與其重費以圖其
 難孰若省費以圖其易且可以禦風波可以避盜賊
 可以過糧運可以便商賈而百世永利矣
    一論治水有古今之異宜
[009-64a]
葢水之在天地間每隨氣候以為盈虚猶人之鼻息然
 也古今言水患者必先於呉江及歸咎於長橋輓路
 也然考之宋元以來其變遷之故有不盡然者葢輓
 路築于宋慶厯八年長橋建於元泰定元年宋時郟
 喬言曰禹以三江決震澤之水今之二江已絶惟呉
 淞一江猶存元時任仁發復曰三江引太湖之水以
 入於海二江俱塞僅有呉淞江存焉則自宋迄元雖
 有輓路長橋而呉淞江固無恙也其二江之本源不
[009-64b]
 假于呉江以為咽喉初無輓路長橋之阻已先亡之
 矣後因江流湍急激成大滙路漸迂逺民罹水患後
 人乃開新洋夏駕二水以洩其流而江之勢始分矣
 張士誠又北開白茆港以殺上流之勢迨至國朝而
 呉淞江乃塞今南之黄浦北之劉河即古之東江婁
 江也二江今既深闊疾流則呉淞又焉得與二江俱
 存而無恙乎猶人以一身之大其氣不能兼通於鼻
 息然也今之議者咸按昔人之言曰盡從呉江沙村
[009-65a]
 之民開而為水併鑿呉江之隄而為木橋千所然長
 橋與石隄於呉江上流之勢不能無阻若云盡徙呉
 江之民又鑿為木橋千所未必皆然且如呉江之南
 九里有阜名牛毛墩其四下即東湖乃汪洋之水也
 自嘉靖二年之後迄今成田民居之矣則湖水之盈
 涸亦自有時昔湖今田則呉江之地奚必盡徙其民
 乎又如長橋里許為谼六十有一石塘九里為橋三
 十六座由此以達太湖不過三四里之程今視其水
[009-65b]
 之流行不及十餘處橋門之内外水勢亦不甚見其
 髙低湍湧雖屢經開浚而湖水不能衝滌諸橋之淤
 然則又奚必鑿為木橋千所乎則湖水本枯又可見
 矣自今言之宜於長橋之南北以及呉家港口等處
 宜相度形勢急於開浚以資其上流之源使太湖之
 水必趨於呉淞江而後已今已開矣第湖中西北風
 起吹渾泥入港至南灘又為長橋鎖住不無淀積故
 南北兩灘三五年當一撈淺也又於新洋江口之兩
[009-66a]
 岸各築短壩六丈則減十二丈之力所存者十丈而
 已自不足以奪呉淞江十八丈之勢使此江之水必
 趨於海而後已其如崑山塘之東西龍漊界牌涇陸
 涇等壩金鷄黄昌清水等港凡可以決陽城湖水以
 補婁江上流之源者盡宜疏而通之則三江之勢秩
 然不亂可復大禹三江之迹潦固可洩涸亦可瀦矣
    一論治水有為謀之異臧
葢治水之法必先明其來歴之源然後導其歸宿之路
[009-66b]
 其序不可亂行其功不可逆施也嘗考常州之水下
 至無錫以達蘇州自運河之水無不西南行以注於
 太湖直至胥口方引太湖之水由横塘以出胥門城
 濠自蘇州以至無錫常州未聞有出太湖之水也惟
 運河以東之水入太湖不迭者乃東下長蕩鵝肫等
 蕩而分瀦為陽城等湖故自婁門以達崑山城由陽
 城湖而南皆出塘之水未聞有水自太湖北入於婁
 門塘下注於陽城昆尚諸湖而洩入於江也此其跡
[009-67a]
 之顯然有不可誣者然此沿江諸浦所洩者乃不及
 入太湖之水謂之殺其上流之怒而分太湖之勢可
 也何論者咸謂震澤之水北注於陽城昆尚諸湖指
 福山許浦等塘為震澤之尾閭茜涇諸浦為震澤之
 後門乃謂浚三十六浦以洩太湖之水同歸於海然
 則以三江為震澤之咽喉乎為震澤之胷腹乎此不
 經考索之故也宋時黄震亦嘗論及之曰昔人開茜
 涇諸浦亦主一時一方之利而然今閘浦盡廢而海
[009-67b]
 沙壅塞為患又前日之所無觀此可見矣又如沿海
 一帶地形頗髙於内田而湖水因之不能急洩故呼
 為堈身然開三十六浦之後沿河積土髙出丈外而
 腹内之田旱則無路引水以為灌溉之資潦則無門
 出水以為洩放之計故沿海舊有一帶之堈身形如
 仰盂水不能洩人皆知之矣而三十六浦之沿河隨
 處皆成堈身形如圍牆田地荒棄人所不知也故郟
 亶言水利之六失首先及之矣又如沿江開浦本為
[009-68a]
 洩水之計而於浦口置閘亦欲拒絶渾潮意亦善矣
 然以土地之宜否理勢之非便有不必然也且以一
 日兩至之潮其在昏夜加以疾風暴雨冰凍霜雪之
 時雖欲以時啓閉誰為司守况一嵗之内春夏則潦
 水常多更且海潮洶湧閘一上板則力有不支秋冬
 則雨澤少降而水勢枯涸又不必有閘此人情必然
 之理也自常州以上地連山土脈理堅實又無潮水
 之交衝故可築閘以獲宣洩之利吕城孟瀆等閘是
[009-68b]
 也蘇州邊海地皆浮沙海潮湖水内外衝齧閘底樁
 木之處一有罅隙漸次流空而易崩損白茆七浦斜
 堰等閘是也故閘雖十設而九廢耳且如橋梁之有
 便於民者為地方之利隨壞隨修衆咸捐財以助之
 矣閘果有闗於宣洩之具可為旱潦之資公私曷敢
 坐視傾頽曾無一人留心於此乎若必欲置之須於
 近浦實田之中開深倍於河底純用磚石不用木樁
 貫以灰沙築成之後仍實以土如田使無虚處積水
[009-69a]
 灰沙自然膠融年餘之後乃開通引水由閘而行將
 舊河壩作平地則閘可永久無虞又省作壩車水樁
 木之費此乃造閘之要法也其如三十六浦之中惟
 七浦白茆為最次則楊林湖川福山三丈等浦但宜
 相時開浚不可壩截餘如茜涇東楊林雙鳴鹿鳴大
 錢周涇滸浦等河各於開浚之後須於兩頭作壩以
 節清水以拒渾潮旱則瀦而蓄之潦則決而放之則
 官不勞於開濬工力之艱民不病於田地抛棄之苦
[009-69b]
 實為兩便也
 
 
 
 
 
 
 三呉水考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