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0 三吳水考-明-張內蘊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三吳水考卷二
           明張内藴周大韶撰
 水利大綱
   太湖
太湖在蘇州西南三十里迥連姑蘇湖常三郡越絶書
 曰其大三萬六千頃東西二百里南北百二十里禹
 貢謂之震澤周禮爾雅謂之具區左傳越入吳吳子
[002-1b]
 禦之笠澤亦名笠澤又太湖上禀咸池五車之氣水
 通五道又名五湖今湖中亦有五自莫釐之東與徐
 侯山相值者為菱湖莫釐西北與菱湖連者為莫湖
 連莫湖東逼胥山者為胥湖長山之東曰游湖長山
 西北連無錫老岸曰貢湖别有金鼎湖梅梁湖東臯
 里湖而吳人通穪則曰太湖其上流西北有荆溪百
 瀆受建康常潤諸郡之水西南有苕霅二溪七十二
 漊受宣歙臨安杭湖諸山溪之水諸水自西南北總
[002-2a]
 滙於太湖獨以湖東三江委流於海夫其來源既猥
 盛而江道復填淤此三吳所以歲苦水也乃若多穿
 支渠使上源有所節殺濬復三江使下流有所洩宣
 專司守牧者當未雨而綢繆矣
   三江
三江者吳淞江婁江東江也酈善長曰松江自湖東北
 逕七十里至江水分流處謂之三江口而吳地記亦
 曰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
[002-2b]
 東南入海為東江并松江為三按今三江一自太湖
 從吳縣鮎魚口北入運河經郡城婁門東流入上下
 雉瀆抵崑山至和塘東合新洋江經太倉塘合劉家
 港入海者為婁江一自太湖從吳江縣長橋東北合
 龎山湖入長洲界過大姚浦抵崑山界分為二南為
 吳淞江北為勦娘江復合為一東流入嘉定界經上
 海合黄浦東入海者為吳淞江一自白蜆江從急水
 港過澱山湖東至華亭合上海黄浦由黄浦經上海
[002-3a]
 宋家港合吳淞江北入海者為東江太湖洩水川渠
 非一而三江為大三江並洩湖水而吳淞為徑唐宋
 而下治水使首務焉然時湮時濬害未甚也往夏駕
 新洋之役并引湖水由婁江入海稍穪利便不知婁
 江之流既駛吳淞之勢漸微以故諸境之水吞多洩
 少迄後歲苦稽天矣隆慶時大中丞嶺南海公下開
 復之議經費大具未竣而代百姓所為嗷嗷有以也
 萬厯六年特疏其狀詔命大發人徒開濬約四十里
[002-3b]
 有竒諸分水支渠無慮千百俱附三江入海震澤底
 定復禹蹟之舊云
   海
海為天地之巨浸而江流入焉三吳之海則東北起江
 隂之戊子門大江入海處南抵海寧縣錢塘江之入
 海處凡四百八十里海水時常横溢濱海居民往往
 罹害故大海不可無捍海塘猶太湖之不可無三江
 也因並列之
[002-4a]
   捍海塘
捍海塘唐開元元年築西南起杭州鹽官東北抵松江
 老鸛嘴長四百餘里髙一丈七尺面濶二丈址倍之
 由宋及元屢毁屢修入國朝而後故趾盡塌矣成化
 中大中丞畢公亨侍御鄭公銘僉憲吳公㻞㑹檄松
 江太守白公中行遷築内地二里許凡六旬而竣起
 海鹽抵上海延袤三萬四千七百六十九丈又為外
 隄起戚漴抵平湖界為里五十有三今諸境便利焉
[002-4b]
 夫太湖之不可無三江猶濱海之不可無捍海塘也
 因附著其事
   運河
運河一名䢴溝隋煬帝大業六年所穿江南渠也起杭
 州侯潮門北行經武林從雙橋入崇徳縣境經縣治
 折北而東過嘉興府城濠又折而迤北㑹頔塘鶯脰
 湖諸水東出平望鎮湖州府運船由之運河又北經
 九里石塘遶吳江縣而北松江運道由白蜆江西來
[002-5a]
 出呼鯉涇與運河合入長洲界又北經姑蘇城與至
 和塘運河相合崑山嘉定太倉三處漕運由之蘇城
 之北為元和塘常熟運船由之俱㑹於永安橋以出
 楓橋運河由許墅關北行入無錫界經縣治而北抵
 五㵼河口與江隂運道相㑹又西北經常州府城而
 西為西蠡河與宜興溧陽之運船相㑹截白鶴溪折
 北而為孟瀆河口運舟開時遇夾岡淺阻或北舟南
 還京口閉築由此河出江而渡接揚州白塔河此江
[002-5b]
 南之間道也運河越孟瀆口而西行為奔牛閘又十
 里而為吕城閘吕城之西為珥瀆河金壇縣運船由
 此出㑹于運河又西北入丹陽境貫城而西北抵夾
 岡入潤州境舊為夾岡隔絶江流不通舟楫煬帝鑿
 夾岡通之今兩崖壁立故善崩潰經鎮江北出京口
 閘總為里七百二十有竒江南運舟由此渡江入𤓰
 州閘抵淮而上京師東南要津也顧其渠本人力開
 通又城闉關市互夾民居易於堙礫隆慶中河臣建
[002-6a]
 議歲運冬開避黄淮之險而北舟南兌且乗秋漲之
 便號為兩利不知歲當沍寒川瀆方枯所在虞淺舳
 艫不御轉掠民舟且役排夫沿洄助挽蓋水陸兩困
 矣萬厯六年疏請大挑創復閘壩俾水有蓄洩漕乃
 通利
   天關
運河總浙直七府漕糧軍民二運舳艫萬艘首尾相接
 必出閘外方可起桅停泊江中等風北渡卒遇怒濤
[002-6b]
 漕舟破壞歲歲有之公私受害者久矣近於萬厯六
 年閲視夾岡河工始知由於丹徒鎮江石橋阻阨故
 運船不能起桅出江所致也乃於丹陽以北凡有石
 橋俱易木頂改為天關可便抽拽運船一過丹陽距
 江百里即豎大桅有風便渡直抵京城設或無風俱
 得停泊於運河内地等候順風始免險阻之患雖北
 船南還兌運進閘之後次第卸桅頗稱便利焉
   閘㪷
[002-7a]
閘之為義押也視水盈縮為節宣也㪷之為義斗也所
 以量水出入無過行也故常鎮二府建閘蓄水本欲
 以濟運河然回南糧船官民取道恒必由之以致洩
 多蓄少每艱運期今本院開孟瀆以通間道於南疏
 九曲鐵猫以分行於北中修練湖堤閘又儲水以兼
 濟焉則閘之啟閉有常利兹博矣江隂舊有㪷門積
 廢已久今本院於其廢者復之圯者修之故髙鄉扃
 㪷以獲灌溉之資低鄉啟㪷以慎蓄洩之利閘㪷之
[002-7b]
 為義如此司牧者其毋畧諸
[002-8a]


[002-9a]
 
 
 
 
 
 
 
 
[002-9b]
  三吳地形在浙惟杭州為最髙湖州次之嘉興又
  次之在直𨽻惟鎮江為最髙常州次之無錫又次
  之太湖當浙直之下流蘇松又居太湖之下流故
  山源奔注自髙而卑若鎮常若建康若杭嘉湖凡
  趨於湖者皆源也若蘇若松凡通其流於海者皆
  委也源莫大於天目委莫大於三江備列之圖以
  俟司水者考焉
[002-10a]
   三吳水利圖説
江南水利譬之人身天目首也諸山溪口也雨澤飲食
 也太湖其胷腹三江其腸胃海其尾閭也考諸誌載
 黄浦即東江之别名劉河即婁江之舊跡并吳淞為
 三江吳淞西連太湖東通大海江流迅駛唐以前吳
 中未聞有水患迨後吳江長堤一築而腸胃始失其
 利國初水患轉亟而夏忠靖公乃專力於夏駕新洋
 一時大有所裨其後新洋江水勢湍悍日就深濶而
[002-10b]
 吳淞江之氣脉漸微矣土人以此穪為漫水港云夫
 江流紆緩既無以蕩滌潮沙而新洋夏駕倒注之潮
 復與東來之潮相㑹合合則停停則淤江之旋開旋
 塞有由然也本職恪遵廟算廣集衆思咨訪機宜究
 極形勢乃知水之併溢為災由於源之未節江之並
 行而至於相奪則以流之未得所歸也於是闢治江
 中壅塞四十餘里以復吳淞之故道決去吳江灘漲
 數十處使太湖積水直注於吳淞濬松之山涇等港
[002-11a]
 秀州官紹鹽鐵蒲滙六磊等塘洩澱泖諸湖之水於
 黄浦濬蘇之吳塘顧浦戚虞涇南北横瀝等處洩崑
 嘉太倉諸水於劉河復濬七浦楊林等塘使陽城巴
 城諸湖之水徑入於海濬白茆福山三丈諸浦九里
 青暘山塘雷港等河使尚昆湖毘陵晉陵諸水徑入
 於江皆所以導其流也濬白鶴溪荆 港西九里河
 洩長蕩荆溪諸水入於運河濬武進之孟瀆丹陽之
 九曲河丹徒之鐵猫港洩潤州上流之水亦入大江
[002-11b]
 皆所以節其源也源流各得其所然後於千墩浦南
 濬澱山湖口使湖水通徹入於吳淞又慮江水外逸
 乃於夏駕及漫水江口並建一閘隨時啟閉庶幾水
 不外趨潮不倒注吳淞可保無虞若夫練湖修復則
 儲水以備運道經理之方大要如此至於濬支渠築
 圍埂各有民力自任法具治田六事中第須官為督
 率歲歲舉行俾吳之田圍恒固河道恒深旱澇各有
 其備則在後之繼今者和衷協濟相維持於弗壊焉耳
[002-12a]
   三吳水利考
吳地古稱澤國襟江帶湖延控大海萬水所湊觸地成
 川是故吳於天下郡國最為卑下古今治水者莫先
 焉禹貢曰淮海維揚州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禮職
 方氏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川曰三江其浸曰五湖
 東南州郡皆古吳地揚州域也而三江五湖皆在今
 蘇州境故蘇州於吳地又最為卑下古今治水者莫
 先焉太湖為東南巨浸周五百餘里在蘇州西南境
[002-12b]
 五十里連蘇湖常三州之地可謂大矣東達於三江
 以入海三江通則太湖之水不為害太湖之水不為
 害則蘇常湖三州皆安而蘇州尤被其利三江不通
 則太湖東注汜濫為災常湖之境未為患而蘇巳先
 受其害矣何也蓋常湖據其上流地常髙於湖而蘇
 州則居下流稍有壅閼境内皆成巨浸矣故治水東
 南蘇州為急蘇州屬邑有七而吳江居其東南下流
 為淞江入海之發源崑山居其東北為淞江入海之
[002-13a]
 要道稍有壅閼二縣之境皆成巨浸矣故治水於蘇
 二縣為急然吳江之地左江右湖極為低窪是當水
 之都㑹也崑山之地引江達海扼阻諸邑是當水之
 關鍵也故治水於二縣其先後同而崑山為尤急也
 太倉嘉定則濱海髙原十居八九憂旱而不憂潦宜
 蓄而不宜泄其治水之法亦有相因而不為背者郟
 亶所謂辨髙下之原求蓄泄之跡者此也然東南之
 地雖間有髙原而終為澤國江海所歸水未嘗乏絶
[002-13b]
 故自古及今皆詳於治水而畧於治旱以旱不能為
 大患也吳縣處郡之西偏南屬震澤旁皆山田髙視
 太倉嘉定而長洲常熟之地與崑山呉江連界者則
 視崑山吳江其西北與常州之江隂連界東南與太
 倉連界者亦視太倉江隂宋趙霖所謂平江之田雖
 下於諸縣而瀕海之地特髙於他處謂之堈身堈身
 之西又與常州地形相等東西與北三面勢若盤盂
 積水南入注乎其中所以沿海環江開治浦港不可
[002-14a]
 不先者也大率諸縣地勢有髙有卑治水之法有同
 有異豈可一概取必乎竊嘗考之古今治水之蹟矣
 吳地自大禹通渠三江五湖之後歴夏殷周二千餘
 年未有能纉大禹之蹟者故治水之法不見於經傳
 國語夫差起師北征闢為深溝通於齊魯之間即今
 運河南自嘉興由石塘北流經郡城北遶白公堤出
 望亭入無錫縣界續圖經所謂䢴溝者此也是亦不
 過疏之以通征伐耳未聞其為民利計也漢初為藩
[002-14b]
 封之地史穪吳王濞即山鑄錢擅山海之利富埒天
 子而亦不聞其以水利耕植也孝武時太史司馬遷
 北發姑蘇望五湖遊覽形勝思禹之功其意深矣三
 國吳孫權據有江東遂以富强以逮魏晉之際皆為
 股肱郡縣然亦未聞治水興利之事或紀載之闕未
 可知也至劉宋元嘉中揚州刺史始興王濬以松江
 滬瀆不通欲從武康紵溪直出海口穿渠浛功竟不
 立梁大通中吳郡水災詔遣前交州刺史王奕假節
[002-15a]
 發中吳吳興信義三郡人丁漕大瀆以㵼浙江信義
 郡即蘇州也時崑山為信義縣水利之説於是興矣
 唐貞元元和間于頔王仲舒刺蘇州皆有興修之舉
 而唯有宋為詳且備王荆公議廢都水監不便謂議
 者曰舉天下之役其半在於河渠堤埽此可見矣天
 禧間江淮發運副使張綸同郡守經度於崑山常熟
 疏五湖導太湖入海復歲租六十萬斛乾興元年詔
 蘇湖秀州積水害稼發鄰郡兵疏導以決其壅天聖
[002-15b]
 初蘇州水壞太湖外塘又海旁支渠堙塞廢民耕田
 詔轉運使徐奭等董其事勅入内供奉官張永和相
 度市涇以北赤門以南築石堤九十里起橋四十餘
 所濬積潦自呉江東赴海復良田數千頃流民得自
 占者二萬六千家歲出租苗三十萬景祐初范仲淹
 守鄉郡議疏導諸邑之水上書宰臣具言水利寳元
 元年葉清臣為兩浙轉運副使以並太湖有民田豪
 右據上游水不得泄世為民患遂請鑿盤龍滙及滬
[002-16a]
 瀆入海民賴其利自是以後慶厯中常熟開金涇鶴
 瀆二浦溉田千頃吳江修荻塘以通湖州至和中崑
 山開塘七十里名至和塘嘉祐中開崑山顧浦開松
 江白鶴滙如盤龍滙之法皆為民利熙寧三年郟亶
 言蘇州水利首論六失六得及治田利害七事至為
 詳悉事幾行而罷崇寧二年宗正丞徐確考禹貢三
 江之説以為太湖東注於海松江正在下流請自封
 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海口七十餘里水道
[002-16b]
 大通政和間趙霖體究治水利害具有三説一曰開
 治港浦二曰置閘起閉三曰築圩褁田興修未及一
 二而罷隆興間李結獻治田三議一曰敦本二曰協
 力三曰因時其他開治淤塞歴淳熙嘉定紹定之間
 皆為民利至前元大徳八年開吳淞江任仁發有水
 利議答泰定至正年間屢濬江海然比於有宋則為
 甚畧矣潘應武言決放湖水吳執中言順導水勢周
 文英言三呉水利皆有經畫未知當時施行若何也
[002-17a]
 國朝洪武九年開濬白茒至和塘及諸涇港永樂二
 年命户部尚書夏忠靖公原吉疏治蘇松水患自後
 巡撫侍郎周文襄公忱巡撫都御史崔公恭皆濬治
 吳淞江以興水利成化八年置僉事於浙江專治蘇
 松等府水利十年都御史畢公亨知府丘霽復修崔
 公之功至𢎞治間連被大水命工部侍郎徐公貫疏
 江湖涇浦而水有所歸九年工部主事姚文灝開七
 鴉浦築沙湖堤且疏言六事皆中機宜告諭數條悉
[002-17b]
 明利害其所編築圩歌至今鄉村之民家傳人誦焉
 十一年工部郎中傅潮奉勅理吳中水利濬治崑山
 十河十五年郎中臧麟繼之皆有成蹟正徳四五年
 蘇松大水為災民不粒食時都御史俞諫奉勅治水
 踰年而工息復差工部郎中朱衮治水吳中並為民
 利今上御極憫東南數被水患恐重傷財賦之地乃
 命巡撫工部尚書李公充嗣興修水利時官屬若郎
 中林文沛員外郎顔如環實分理其任顔治呉淞江
[002-18a]
 林治白茒未幾顔以憂去林遂併治二水時李公建
 行臺於太倉總督於上而林則周行諸邑躬親相度
 導白茒濬吳淞江疏太湖於夏駕浦口置閘以障渾
 潮其他堤堰陂塘之修築者甚衆一時措置周悉號
 令嚴明厥工告成利被吳下迄今十餘年沿江濱海
 其要害通泄之所所宜及時興修以防未然正有賴
 於今日也
[002-19a]
   三吳水利考序說
禹貢揚州之域自江以南其郡以十數蘇州松江常州
 鎮江四郡最大於地為吳分其部所領凡一州十有
 七縣緜地千里畛畷無數自漢唐以來號穪財賦疆
 予嘗按圖書在虞夏之貢以為下田然亦靡有象犀
 珠玉丹砂金碧山林之饒而財豐若此者豈有他哉
 蓋其民重稼穡專務水利故也夫水利之大莫過於
 江海今自蘇州以北至常州鎮江東至松江皆壤地
[002-19b]
 相屬襟帶江海而又有太湖為之灌注漢司馬遷以
 為吳東有三江五湖之利有由來矣三江即松江東
 江婁江也五湖即太湖中小湖有菱湖莫湖胥湖游
 湖貢湖凡五名故曰五湖其實一太湖也蘇州在太
 湖東北三江五湖皆屬焉三江五湖之外若湖瀼蕩
 漾渰瀆塘浦名聞者以百數釃而為渠行水溉田者
 其交絡之流又無所不至是以蘇州地雖卑下為衆
 水所鍾而田因貯淤肥美多為沃壤今量其賦獨為
[002-20a]
 諸郡最松江之水不能半於蘇州其名聞者亦以十
 數澱湖三泖最大皆西受太湖之水釃而為渠者以
 百數黄浦最大皆西受澱湖三&KR0873之水浦之始楚春
 申君黄歇之所為也今諸鄉之水溉田者皆由此浦
 世賴其利唯東北瀕海堈身之田浦水所不及者往
 往多廢故松江之賦視蘇州十居其五常州之水其
 最大者有滆湖洮湖濠湖閭江氿溪荆溪百瀆諸水
 雖潏潏分流或北屬於大江南屬於太湖然其地居
[002-20b]
 太湖上流多髙原易寘淤為害故其賦又視松江為
 下鎮江地勢至北益髙去太湖頗回逺無所通唯漕
 渠自嘉興歴蘇州常州直北流入界中抵京口通江
 淮耳然渠自京口經夾岡勢繚曲皆鑿山為之而瀦
 水少宋元祐中于京口吕城下揵石為渠兩涯置牐
 以禁障内外之水時其鍾泄而又與鎮之練湖相宣
 通練湖方四十餘里晉陳敏據江東遏馬林溪為之
 以溉雲陽今並有益于渠田湖視新豐杜墅長蕩諸
[002-21a]
 湖最大而水淺亦易索大抵鎮江地皆瀕山鮮平土
 水往往循行岬隙間故其田多瘠埆而賦獨在諸郡
 之下夫蘇州通水多故其賦獨為最鎮江通水少故
 其賦獨為下此水之為利於四郡較然也然水本以
 為利自水道淤閼比年以來旱澇洊臻如此四郡數
 逢其害民人流散死喪相踵深可痛惜而其財賦所
 出與所穪亦異若究所由豈非為有司者慮害不深
 重惜繁費不專務水利之故哉方今四郡財賦歲輸
[002-21b]
 于京師者往往當天下之半其為有益于朝廷甚大
 其所宜軫念又非他郡之比今水道淤閼為害滋久
 而不早為之所吾恐民日益困財日益匱賦將安出
 甚非所以為國家久逺長善之慮且今量其費不及
 一郡一歲所輸三分之一其勞又非有鑿龍門闢伊
 闕析砥柱之艱危其逺又不過五六歲而即有以建
 數百歲安富之美功未聞事省而能收大利有如此
 者如此而又不亟為之是謂棄天之時遺地之利竭
[002-22a]
 人之財莫此為甚夫宜知山川與民所疾苦國之利
 害皆有官守者之任故余既考跡志記綜覈舊聞博
 議深論以相問難及利害既明是非亦定于是乃推
 表四郡及其所部州縣輯為圖考條其川原預定計
 算綴集遺文以為一書庶國之利害皆有實徴而可
 行焉
[002-23a]
   太湖考
太湖在蘇州西南境三十餘里禹貢謂之震澤周官爾
 雅謂之具區國語史記謂之五湖左傳謂之笠澤揚
 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山海經
 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是也周官既云其澤藪曰具
 區又云其浸五湖似五湖别有所在然范蠡乗舟入
 五湖司馬遷登姑蘇望五湖實又指此且揚州之境
 水大者無過於太湖其為具區甚明而歴考傳記所
[002-23b]
 載五湖即是太湖非别有五湖也張勃吳錄曰五湖
 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餘里故以五湖為名
 虞翻曰太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烏程霅溪西通義
 興荆溪北通晉陵滆湖東連嘉興韭溪水通五道謂
 之五湖陸魯望曰太湖上禀咸池五車之氣故一水
 五名圖經以貢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為五韋
 昭以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并太湖為五郭璞江賦以
 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為五初學記云或説以射
[002-24a]
 湖貢湖上湖長塘湖滆湖為五按左傳越伐吳吳子
 禦之笠澤國語吳越戰於五湖可見五湖之為一湖
 甚明也然今湖中亦自有五名曰菱湖在莫釐之東
 周三十餘里曰莫湖在莫釐之西北周五十餘里曰
 游湖在長山之東周五十餘里曰貢湖沿無錫老岸
 周一百九十里曰胥湖在胥山之西南周六十里五
 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東曰梅梁湖杜圻之西
 魚查之東曰金鼎湖林屋之東曰東臯里湖而吳人
[002-24b]
 穪謂則總曰太湖越絶書穪其大週三萬六千頃連
 蘇常湖三州之地湖中有七十二山其大者曰東西
 二洞庭馬跡次之山居人甚多閭巷井舍鱗次蟻聚
 無慮數千家而仙宫梵宇分布上下茂林平野彌望
 百里可謂大矣然考之太湖上流其西北自建康等
 處入溧陽邐迤至長塘湖并潤州金壇延陵丹陽諸
 水㑹於宜興荆溪以入其西南自宣歙池州武林天
 目富陽下湖之安吉武康烏程長興合苕霅山溪諸
[002-25a]
 水以入數郡之水瀦滙於湖汪洋澔□不可涯涘而
 東達於三江以入海東南積水之區蓋莫有大於此
 者其底定也則灌溉民田為三吳美利汎溢也則浸
 滛數郡而民被其大害是以古人之治之也疏其源
 使水有所入導其流使水有所歸皆為民興利除害
 而已故觀其置五堰於溧陽以節宣歙金陵九陽江
 之水使入於蕪湖以北入於大江開夾荢干於宜興
 武進之境東抵滆湖北接長塘湖西連五堰所以洩
[002-25b]
 長塘湖之水以入滆湖泄滆湖之水以入大吳瀆塘
 口瀆白魚灣髙梅瀆白鶴溪而入常州運河之北偏
 十四斗門北下江隂之大江所以殺西來之水使不
 入於太湖而皆歸於江也又以荆溪不能當西來衆
 流奔注之勢遂於震澤之口疏為百𣲖謂之百瀆而
 又開横塘以貫之約四十餘里百瀆在宜興者七十
 有四在武進者二十有六皆西接荆溪而東通震澤
 者也又於烏程長興之間開七十二漊在烏程者三
[002-26a]
 十有八在長興者三十有四皆自七十二漊通經逓
 脉以殺其奔衝之勢而歸於太湖也太湖上流諸道
 水之來源若此而所以洩之者則惟於三江是賴焉
 太湖東出吳江縣之長橋為吳淞江由吳淞江東流
 以入大海此震澤洩水之大道也然洩水之處各有
 區域蓋不止於吳淞江而已曰鮎魚口曰胥口曰白
 洋灣曰管瀆曰小溪港曰𤓰涇曰夾浦曰張家河曰
 北車橋曰漾湖溪曰上瀆港曰陸家浜曰虎山橋曰
[002-26b]
 石家浜曰南宮曰蒯家涇曰九曲江曰後塘橋曰梅
 梁溪曰龍塘河曰迎城山曰菱湖港曰太平橋曰澤
 塘浜曰灌瀆浜曰和尚浜曰長洛浜曰王家漾曰山
 涇港曰渡水港曰黄瀆港曰後保河其他支流尚多
 不可殫記皆所以洩太湖之水以東入於三江諸浦
 而歸大海者也然以江湖形勢觀之大要宣溧以上
 西北之水可使入於蕪湖以歸大江而不可使注於
 荆溪蘇常以下東南之水可使趨於吳淞江歸大海
[002-27a]
 而不可使積於震澤此治水東南之大㫖也然地形
 有髙下時世有古今水道有通塞而所以治之之法
 則固不可同年而語也
[002-28a]
   應天府屬水源
破岡瀆在句容中道至丹陽城西凡十四埭上七埭入
 延陵下七埭入江寧界吳赤烏間開運通京江晉宋
 齊因之梁廢此開上容瀆至陳上容瀆湮復修破岡
 瀆隋平陳遂廢
官塘河在縣東五十里北流入丹徒界
新河在縣東四十里源出駒驪山流入洮湖以入太湖
絳巖湖在絳巖山下周百二十里界上元江寧二縣
[002-28b]
石臼湖在金陵城南二十里廣九十里界溧水髙淳當
 塗三縣内有軍山塔子馬頭雀壘四山
丹陽湖在石臼湖南廣六十里與溧水髙淳太平寧國
 共界
固城湖在丹陽湖東廣四十里界髙淳當塗宣城三縣
銀林河在髙淳縣東三十里西通固城湖東通溧陽之
 昇平湖長五十餘里即伍子胥所開運河以通伐楚
 餉道者又名胥溪内有廣通壩原𨽻溧水𢎞治中割
[002-29a]
 溧水置髙淳今屬焉
  按諸湖連亘幾二百里汪洋澔□據三吳上游國/初溧民陳嵩九疏請於廣通鎮築壩捍禦髙皇帝
  下其議命兩臺督成之永樂四年改築/土壩置官夫防守著為甲令今利賴焉
昇平湖在溧陽西南七十里水源自髙淳諸山溪東流
 入湖㑹建平梅渚社渚入三塔等湖
三塔湖一名梁城湖周四十里西南接昇平湖北入永
 陽等江 韓城港在縣西南/六十五里 藍溪在縣西南/六十里 流
 水澗在縣/西南 丫枝港在溧陽縣/西七十里 飡溪在縣西六十/里源出荆山
[002-29b]
 流經谷山/入三塔湖 馬螘蕩在縣西/東塘 强步渰在縣西/五十里 東
 塘港在縣西/五十里
五堰去溧陽縣西五十里自廣通而東十五里曰新壩
 自此而東九里曰昇平堰又南九里曰三塔湖堰又
 東九里曰南渡堰又東九里曰沙漲堰又東九里曰
 前麻堰皆在廣通壩之東
 單鍔曰五堰水利昔錢舎人公輔為守金陵常究五/堰之利雖知五堰之水利而未知五堰以東之利害
 鍔知三州之水利而未䆒五堰以西之利害一日錢/公輔以世之所謂五堰之利害與鍔叅究方知始末
[002-30a]
 利害之議完也公輔以為五堰者自春秋時吳王闔/閭用伍子胥之謀伐楚始創此河以為漕運春冬可
 載二百石舟而東則通太湖西則入長江自後相傳/未始有廢至李氏時亦常通運而制牛於堰上挽拽
 船筏於固城湖之側又常設鹽官置廨宇以收往來/之税是時河道淤塞堰埭低狹虚務添置者十有一
 堰往來舟筏莫能通行而水勢遂不復西及遇春夏/大水江湖泛漲則園頭王母龍潭三澗合為一道而
 奔衝東來河之不治愈可見也今若開深故道而存/留銀林分水二堰則諸堰盡可去矣所欲存二堰者
 蓋本處地勢自銀林堰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自/分水堰以東地形從西迤邐東下而其河自西壩至
 東壩十六里有餘開淘之際須隨逐處地形之髙下/以濬之然後江東兩浙可無大水之患然銀林堰南
 則通建平廣徳北則通溧水江寧又當增修髙廣以/俟商旅舟船往還之多可以置官収税如前之利此
[002-30b]
 五堰所以不可不復也今莫若治五堰使上之水不/入於荆溪而由分水銀林二堰直歸太平之蕪湖下
 至吳江之岸為千橋使太湖之水東入于海中治百/瀆之故道與夫蘇常湖三州之有故道旁穿於太湖
 者雖不可縷舉而槩可以迹究也難者曰雖復五堰/奈五堰之側山水東下何復堰無益也鍔荅曰由五
 堰而東注太湖則有宣歙池廣徳溧水之水苟復五/堰使上之水不入於荆溪自餘山澗之水寧有幾耶
 比之未復十須殺其/六七耳難者乃服
  按五堰故跡廢久莫考所據廣通壩東去五十里/有昇平湖三塔湖又二十里有南渡渰沙漲渰質
  之五堰之名不少異則宋之五堰當在此諸湖渰/之口無疑矣蓋昔之五堰節溧陽諸湖渰之水由
  子胥伐楚運河盡入大江今東壩乃在子胥伐楚/運河内則是止能節固城湖以西之水入江非能
[002-31a]
  并溧陽諸湖渰之水而盡節之也然廣通地形頗/髙今之二壩亦自足以節水則亦不必過求古跡
  矣/
舊縣在縣西四十五里水自分界山/經上興埠東流流至南渡渰
南渡渰在縣西四十里自建平髙淳并/南境諸水盡㑹于此分注兩江
李家渡港在縣西三十里上通/湖瀆橋洩黄山湖水
湖瀆在縣西三十里/通黄山湖水 淦西港在縣西二/十二里 金花蕩在/縣
 西二十里/通淦西 新昌渰在縣西/二十里 葛涪渰在縣西十五/里西連新昌
 渰/ 毛家渰在縣西/十三里 鹽港在縣西七里上通南渡/渰下經泓口通崑崙楊
[002-31b]
 巷/
永陽江一名水陽江又名九陽江在溧陽西北四十里/源出曹老山東南流
 入江東北/入於洮湖 謝達渰在縣西北/四十里 瀨陽渰在縣西北/三十六里
 俗呼瀨溪上接三/塔等湖東入洮湖 諸陽渰在溧陽北/四十里 馬墅港在/縣
 北三十/五里 涇瀆在縣北三十里金壇溧/陽諸水由此入洮湖
洮湖即長蕩湖在縣北二十五里與金壇宜興分界舊/有八十浦口後所存二十七東通蓬塍河北入滆
 湖東達/於太湖 沙漲渰在縣北/二十里 古瀆在縣北二十/里與瀨溪通 徐
 角渰在縣北/十里 蔣塔渰在縣北/五里 塘下渰在縣北/三里
[002-32a]
 盤龍澗並在溧/陽北
金陵溪在溧陽南六十里源發廣徳馬/蹄泉至新橋入河流㑹於荆溪 上湖澗在縣/南六
 十里源出廣徳州東北/流合白雲溪入太湖 滆溪在縣南五十/里近銅官山 魯里
 渰在縣南三/十六里
舉善溪在縣南三十里源出廣/徳東北流入髙友溪
髙友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廣徳/經黄墟蕩合於白雲溪 谷溪在縣南十里/源出青山北
 流合入/瀨水 古縣渰在縣南/十五里 下湖在縣南十里周五/里流入白雲溪東
 入太/湖 黄墟蕩在縣南十里周五里/東北流入白雲溪 繰車涇在縣/南十
[002-32b]
 里上接黄墟蕩/下通白雲溪 百丈溝在縣南三里一名百步溝/源出燕山東流入白雲溪
  曹塘澗横澗皇澗俱/在溧陽南
白雲溪即白雲涇在溧陽東六十里東流入/荆溪又城南山川壇東亦名白雲溪 朱湖在/縣
 東南/八里 戴埠港在縣東/南五里
横邏瀆在溧陽東七里南接/白雲溪北通洮湖
千里湖在縣東十五里西/南與古縣渰相連
蓮湖溪在縣東十八里西通洮/湖東入宜興之洴浰渰
梅渚湖在建平北三十里歴溧陽/三塔湖洮湖以達太湖
[002-33a]
南湖在固城湖南屬宣城縣李公黙寜國志曰湖廣四/十里東受溧陽廣徳建平諸水宣城諸溪漲亦㵼
 入焉諸溪南入者曰洪林河西曰西溪南曰岳嶼溝/湖泛則自西南出曲河至油榨溝西北出湖北河至
 渾水港俱與大河合北至水陽慈溪亦東合髙淳水/泝流而進東通五堰以達太湖已上諸水俱由西北
 入於/太湖
   杭州府水源按東吳水源天目為大屬杭州臨/安者曰東天目為陽屬湖州安吉
    者曰西天/目為隂
天目之陽發源為餘不溪自臨安餘杭入錢塘界為安
 溪又為鳳口溪東南入徳清界折而東北流有吳羌
[002-33b]
 山之石壺泉滙而為龜溪又越山之瀑布泉石壁山
 之月泉皆來㑹而東又散入桐鄉之運河東溪横河
 皂林諸涇又分支為北流水其施諸溪亦來㑹東行
 二十里入歸安至敢山漾漾水合焉過菱湖湖水合
 焉西北過荻港碧浪湖折而西為大灣入府城南門
 又前溪自武康銅峴諸山歴縣治一北流黄隴山沙
 村又北流水自徳清縣治東清河橋下沙村與前溪
 水合有黄蘖山源發而為黄浦又妙喜山源發而為
[002-34a]
 妙喜港又王村諸山源發而為黄墅港又菁山源發
 而為官澤水皆來㑹北經峴山漾合埭頭横山諸水
 入府南門總㑹於府前之江渚滙又苕溪支流入西
 門亦滙焉是為霅溪受諸溪之水迤邐北行過倉橋
 溪灣出迎春門與峴山漾合大㑹苕溪諸水於昆山
 漾散入大錢小梅并烏程諸瀆以入太湖一支東折
 過八里店為運河即荻塘東流為舊館為潯溪由吳
 江七十二漊入太湖東荻塘至平望合鶯脰湖瀾溪
[002-34b]
 諸水截吳江運河入汾湖三白蕩轉入澱湖三泖
西湖 源出天竺諸山發玉泉武林泉泠泉茯苓泉白
 河泉大悲泉寒泉叅寥泉後僕夫泉一勺泉寒光泉
 惠泉噴月泉法華泉真珠泉虎跑泉凡十六滙而為
 西湖二𣲖東洩一由城堧石函以入杭城運司前分
 布諸河一由昭慶寺橋北行西折歴三閘為下湖河
 分支入武林水門為大河即鹽橋運河與運司水㑹
 從鳳山門出東行十二里至龍山閘北與候潮門水
[002-35a]
 㑹為外沙河循城而北至永昌門北過清泰慶春二
 門與内河合仍循城轉西至㑹安壩下注艮山河西
 入泛洋湖東北至徳勝壩是為上塘河由下塘河入
 嘉興界
下塘河 自上塘河分支西北行過徳勝橋至江漲橋
 與子塘河合流至北新橋西北入湖州界曰下塘河
 北接新開運河
下湖河 即運河在杭州城東北一𣲖由溜水橋沿東
[002-35b]
 西馬塍至賣魚橋西合餘杭塘河一𣲖由打水漊南
 折至江漲橋入一𣲖由八字塘至古塘橋下折入一
 𣲖由西堰橋至飲馬山亦折入餘杭塘河
南上湖 南下湖 在餘杭縣南源發自天目由臨安
 來南從石門入兩湖東流為南渠河又東為餘杭塘
 河
餘杭塘河 在武林門外自江漲橋西四十五里至餘
 杭縣北通新開運河
[002-36a]
新開運河 在武林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湖常秀等
 府 西溪自武林山北下流入湖州界
子塘河 在今江漲税司北為新河頭北行經米市橋
 入清水潭過左家橋西達餘杭塘河北達新開運河
宦塘河 去杭城西北三十五里南接北新江漲橋北
 達奉口河
奉口河 去杭城西北四十五里西南接錢塘奉口大
 溪西北抵徳清縣界
[002-36b]
新江塘河 在海寧縣東北二十里其源自徳清縣大
 麻溪之支𣲖由莊婆堰西北東流抵縣城濠逶迤七
 十餘里而支港甚多東北入嘉興界
洛塘河 在海寧西北三十里乃新江塘河之支流東
 入硤石南湖迤北入嘉興長水塘河
  已上諸水北由湖州入太湖東由嘉興入黄浦
   湖州府水源
天目之隂自險潭歴金石為廣苕山發源為苕溪一名
[002-37a]
 大溪至荻浦荻浦溪水來合過除口至山公潭潭水
 來合至歸山下洛溪水來合至西嶼横溪水來合過
 孝豐縣東下鉛干如湖水來合經石虎山至安吉州
 境邵渡丘渡獨松嶺水來合至南嶼南嶼山水亦合
 焉至塔潭分支西北者為裏溪大支西行者為外溪
 裏溪西行至石埭埭水來合又西龍湖水來合至石
 鼔堰堰水曹埠水西坑瀆水皆來合其外溪東北行
 也楊子湖邸閣水同來合至馬家瀆瀆水來合又至
[002-37b]
 丁埠前岡水來合過富山塘紫溪之水來合内有姚
 湖五湖四龍湖五龍湖南獲湖皆通貫交組於其中
 至浮石山裏溪之水復來合至梅溪鎮梅溪與渾水
 瀆水皆來合一支北行經歸安入凡常湖歴荆溪相
 見灣以下總自廣苕而來故以苕溪名其細别東溪
 有四源一𣲖董嶺入江渚溪一由移風白水灣歸石溪
 一自幽嶺經碧門為碧溪一接鉛干從泥灣為紫溪
 又地浦灘總四流一自銅山港一自餘杭獨松嶺一
[002-38a]
 自母康塢一自武康石羊里及馬家瀆丁埠港總入
 於外溪又寺前港總三流一自清松里一𣲖郎村塢
 一𣲖西坑溪及九龍南溪故鄣港汪家溪石埭溪總
 入於裏溪又渾水瀆總四流一自孝豐西茂湯灣一
 自曹家溪一自廣徳源洋一自亮門塘入於苕溪又
 梅溪總三流一出四安溪一出海潭溪一出車檣灣
 入於苕溪又荆溪總三流一出沙埠港一出長興陳
 溪一出長興小溪港四安溪南出石澗盤澗塘善岸
[002-38b]
 塘合廣徳水經塔水塘下苕溪和平諸山出潘店港
 棲賢水及祝家港白田港鈕家港出呂山塘下入苕
 溪又白峴山源諸山之水東過懸脚嶺嶺水入焉又
 為楊店水東過蒼雲嶺之梓方澗澗水㑹而為合溪
 南過竹山塘塘水入焉又東過罨畫溪溪水入焉過
 趙瀆入太湖又顧渚山金河泉達子滙而為水口鎮
 水口東南歴紫花澗分折東北趨徳成橋入太湖其
 水口鎮東分為盧祥湖折而東北趨上新橋入太湖
[002-39a]
 ○白石山發源為青山港南㑹於苕溪二水合流為
 常豐澗歴黄坑潭入太湖
天目又一源東發為南溪一源南發為馬溪又髙陸山
 源發為猷溪俱自臨安入餘杭至雙橋合流為雙溪
 東過徑山港徑山源水來㑹東入河港過靈源港入
 錢塘界通㑹於塘河又溠水出雙林山半瀑入太溪
由拳青嶂山發源有二 一為東溪東北經錢塘界北
 折入徳清縣又髙陸山一源發而東北過仇山之北
[002-39b]
 獨松嶺一源發而東至仇山之下二水合流而北過
 盧公橋十二里入苕溪
前溪 在武康縣前其上源即阮公潭餘英溪在縣後
 曰後溪出烏回山經龍尾橋而東曰新溪其北與前
 溪合曰封溪由縣東出前溪東南即風渚湖也又東
 為沙溪東北為長安溪南為湘溪北為埠溪西北為
 雙溪並東北入於太湖
餘不溪 在徳清縣南其水清徹餘則否故名其支流
[002-40a]
 曰内河曰馬厄河曰烏山港 北流水自餘不溪至
 縣東分流入清河橋北至沙村與武康前溪水合又
 北至峴山漾合餘不溪入定安門至江子滙是為霅
 溪之𣲖
梅溪 在安吉即東西裏外諸溪之合流下入荆溪經
 吳山西北注太湖東一支合霅溪繞郡城亦下荆溪
荆溪安吉州北五十里其源自順零諸山東過梅溪合
 小溪港注太湖 龍溪發源天目之隂下經荻浦陳
[002-40b]
 安除口山公潭至歸山與太平仙溪水合至孝豐下
 鉛千為苕溪之𣲖
青塘 在迎禧門外屬歸安東北接龍溪入太湖 盛
 家港横涇港俱南接苕溪北入太湖
四安溪 在長興縣南三十里一名周瀆東北入太湖
餘吾浦縣東南即宜興之東鄉也其東入於太湖
顧渚溪 在縣東三十里源出顧渚山至水口東入太
 湖 罨畫溪縣西七里 合溪 在縣西北二十四
[002-41a]
 里源出義鄉白峴飛雲諸山 包洋湖 在縣東北
 十五里並東入太湖
  巳上諸水北由七十二漊入太湖東由荻塘入吳
  江界
   七十二漊
烏程之漊三十八 小梅港西山港顧家港官瀆港張
 婆港宣家港陽瀆港泥橋港寺橋港大錢港計家港
 陽漊沈漊羅漊大漊新涇漊潘漊諸漊胡漊和尚漊
[002-41b]
 張港漊幻湖漊西金漊東金漊趙漊許漊楊漊謝漊
 義髙漊陳漊薄漊五浦漊蔣漊錢漊新浦漊石橋漊
 湯漊盛漊宋漊喬漊
長興之漊三十四 王村港蔣家漊上周漊長大廟漊
 烏橋漊夾浦漊謝莊漊丁家漊坍缺漊鷄籠漊沈瀆
 漊杭瀆漊盧瀆漊金鷄漊石屑漊殷南瀆漊斧浦漊
 福縁漊石瀆漊後村漊新塘漊竹篠漊徐家漊百步
 漊新開漊花橋漊葵浦漊坍湀漊徑山漊盧圻漊白
[002-42a]
 茒漊小陳瀆漊竇瀆漊
大錢港小梅港總苕霅西南衆水以入於湖港之最大
 者也此又不在七十二漊之數
   嘉興府水源
幽湖 在嘉興西南屬秀水縣南納陡門諸水北由新
 城塘盧瀝塘分入車溪爛溪 車溪在郡西北七十
 一里濶六丈今名斜港南自桐鄉西自烏程㑹流入
 溪北達於爛溪 麻溪芝溪在郡西南承桐鄉烏程
[002-42b]
 諸水合爛溪北入鶯脰等湖 韭溪在郡西即鴛鴦
 湖之支流也南自運河分流北入吳江界
錢家溪 在郡西北二十五里濶一十餘丈水從毛家
 港來分為二道一支北行入和尚蕩鴈蕩一支東行
 入白虎港並入吳江界 南北和尚蕩鴈蕩在郡西
 北其西南俱接横塘河北入吳江楊溪 東郭河在
 郡東北五里水從相家湖來東往嘉善界二十五里
 北行復入吳江界
[002-43a]
永新涇 屬桐鄉皂林東去十里永安鋪之東自運河
 分支北流入涇直抵爛溪 康涇運河之北曰通涇
 南曰康涇居皂林之中南通陳莊等河凡十北由烏
 鎮市抵爛溪為吳江界 爛溪在永新涇東北二十
 里南濱桐鄉者為東爛溪又東行二十里出秀水界
 北入吳江鶯脰湖
相家湖 在嘉興縣東九里受西南衆流東入團港至
 嘉興北入吳江界 穆溪在縣東北南接海鹽上谷
[002-43b]
 湖西接幽湖諸水北入吳江界 王江涇在縣北南
 受運河西受聞店麻溪諸水北入吳江界
許家蕩 南北夏墓蕩 在嘉善西北俱北入汾湖東
 入西白蕩 汾湖縣西北西納王江涇鶯脰湖諸水
 東入三白蕩 蘆墟三白蕩縣西北西納汾湖諸水
 東入黿蕩為青浦界
  已上諸水並南自嘉興北入吳江
平川一名西塘在嘉善北西承爛溪諸水東北入於澱
[002-44a]
 湖三&KR0873 魏塘又名武塘在嘉善縣後西南承嘉興
 諸水東入秀州塘
海鹽塘南接海鹽諸水北入馬塲湖東由七里橋達松
 江界内
嘉善塘合嘉興秀水桐鄉諸水泝白蓮寺而東三十五
 里至嘉善入秀水塘濶三十餘丈至是水疾流迅由
 楓涇北入三&KR0873
平湖塘廣三十餘丈西南接焦山門橋迴而東注與馬
[002-44b]
 塲湖海鹽之水㑹流經嘉善界以達於松江
楓涇 在嘉善東北即白牛塘一名清風涇南承嘉興
 諸水北入三泖東入珠涇以達横潦涇
上谷湖 在海鹽縣西南六十里東入宋坡湖 宋坡
 湖 在縣西四十里南臨大海下流合於澉浦 澉
 浦在縣西三十里東北滙於當湖
當湖 在平湖縣東上承澉浦以西諸水東下石牌涇
石牌涇 在縣西北三十里承平湖東下之水由麪杖
[002-45a]
 等港入於長泖 東泖在縣東北西南納當湖諸水
 東北入於黄浦
又有乍浦獨山塘沈清官塘官田廟港張家滙俞塘蘆
 瀝浦丁家漾白涇界涇大茫塘此皆南承浙水北達
 於松江者也
  已上諸水俱由西南入於黄浦
 
 
[002-45b]
 
 
 
 
 
 
 
 三吳水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