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8 水經注-後魏-酈道元 (master)


[029-1a]
水經注卷二十九
     後 魏 酈 道 元 撰
  沔水 潛水 湍水 均水
  粉水 白水 比水
沔水與江合流又東過彭蠡澤
 尚書禹貢匯澤也鄭玄曰匯回也漢與江鬭轉東成
 其澤矣
又東北出居巢縣南一東北流之下又過毗陵縣北為/案此經及下又東過牛渚當在其
之上/北江
[029-1b]
 古巢國也湯伐桀桀奔南巢即巢澤也尚書周有巢
 伯來朝春秋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圍巢巢羣舒國也
 舒叛故圍之永平元年漢明帝更封菑丘侯劉般爲
 侯國也江水自濡湏口又東左㑹柵口水導巢湖導/案
作遵/近刻訛東逕烏上城北又東逕南譙僑郡城南又東
 絶塘逕附農山北又東左㑹清溪水水出東北馬子
 硯之清溪也東逕清溪城南屈而西南刻有流字/案此下近
 山西南流注柵水謂之清溪口柵水又東左㑹白石
 山水水發白石山西逕李鵲城南西南注柵水南近/案西
[029-2a]
西流/刻訛作柵水又東南積而為竇湖中有洲湖東有韓
 綜山訛作縱/案綜近刻山上有城山北湖水東出為後塘北
 湖湖南即塘也塘上有潁川僑郡故城也竇湖水東
 出謂之竇湖口東逕刺史山北湖水東出逕/案東逕近刻作歴韓
 綜山南逕流二山之間出王武子城北城在刺史山
 上湖水又東逕右塘穴北為中塘塘在四水中水出
 格虎山北山上有虎山城脱城字/案近刻有郭僧坎城水北
 有趙祖悦城竝故東關城也昔諸葛恪帥師作東興
 堤以遏巢湖傍山築城使將軍全端留畧等各以千
[029-2b]
 人守之魏遣司馬昭督鎮東諸葛誕率衆攻東關三
 城將毀堤遏諸軍作浮梁陳于堤上分兵攻城恪遣
 冠軍丁奉等登塘鼓譟奮擊訛作城/案塘近刻朱異等以水
 軍攻浮梁魏征東胡遵軍士爭渡梁壞投水而死者
 數千塘即東興堤城亦關城也柵水又東南逕髙江
 産城南胡景畧城北脱畧字/案近刻又東南逕張祖禧城南
 東南流屈而北逕鄭衛尉城西魏事已乆難用取悉
 推舊訪新畧究如此又北委折蒲浦出焉柵水又東
 南流注于大江謂之柵口有水字衍/案此下近刻
[029-3a]
又東過牛渚縣南又東至石城縣名大江過其北非過/案牛渚乃山名非縣
十里石城故城在今貴池縣西七十里道元辯經之誤/其南縣南二字之上有脱文牛渚在今當塗縣西北二
西且在居巢西居巢故城在今巢縣東北五里漢書地/云不得逕牛渚而方屆石城也今攷石城不特在牛渚
餘姚當是餘杭之誤作水經者本之曰至石城懸分為/理志丹陽郡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東至餘姚入海
稽餘姚縣東入于海以地望推之訛舛不可通沔水與/二其一東北流其一又過毗陵縣北為北江人東至㑹
石城縣分為二其一東北流又東北出居巢縣南又東/江合流又東過彭蠡澤下當云又東過皖縣南又東至
東入于海則與漢志適協不言北江所終者水經之末/過牛渚又過毗陵縣北為北江其一東至㑹稽餘杭縣
江源委固首尾完備矣然沔水經文自彭蠡以下在道/記禹貢山水澤地所在云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海大
明析是以自言緝綜所纒未必一得其實也/元時已倒亂道元雖正其失而言之亦未能
[029-3b]
 經所謂石城縣者即宣城郡之石城縣也牛渚在姑
 熟烏江両縣界中于石城東北減五百許里安得逕
 牛渚而方屆石城也盖經之謬誤也
分為二其一東北流其一㑹稽餘姚縣之上/案此二字當在東至又過毗
陵縣北為北江
 地理志毗陵縣㑹稽之屬縣也㑹稽上衍舊字復脱/案近刻志下衍曰字
字/也丹徒縣北二百步有故城刻衍也字/案縣下近本毗陵郡治
 也舊去江三里岸稍毀遂至城下城北有揚州刺史
 劉繇墓淪于江江即北江也經書為北江則可近刻/案為
[029-4a]
在/訛作又言東至餘姚則非攷其逕流知經之誤矣地
 理志曰江水自石城東出逕吳國南為南江志丹陽/案地理
郡吳下云南江在南東入海本屬二水各不相䝉道/郡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東至餘姚入海于㑹稽
一非也/元合之為江水自石城東入為貴口東逕石城縣北
 晉太康元年立脱立字/案近刻隷宣城郡東合大溪刻訛作/案大近
溪水首受江北逕其縣故城東又北入南江南江
 又東與貴長池水合經攷江水自石城東入以下竝/案此十字原本及近刻竝訛作
所逕今改正/注内叙分江水水出縣南郎山北流為貴長池池水
 又北注于南江南江又東逕宣城之臨城縣南十二/案此
[029-4b]
經又東訛作又南東/字原本及近刻竝訛作又東合涇水刻衍注字/案合下近南江
 又東與桐水合近刻竝訛作經/案此八字原本及又東逕安吳縣號
 曰安吳溪又東旋溪水注之水出陵陽山下逕陵陽
 縣西為旋溪水昔縣人陽子明釣得白龍處後三年
 龍迎子明上陵陽山山去地千餘丈後百餘年呼山
 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子安問子明釣車所在後
 二十年子安死山下有黄鶴栖其冢樹鳴常呼子安
 故縣取名焉晉咸康四年改曰廣陽縣溪水又北溪/案
作漢/近刻訛合東溪水水出南里山北逕其縣東桑欽曰
[029-5a]
 淮水出縣之東南北入大江名小淮河/案此水今亦其水又北
 歴蜀由山又北左合旋溪北逕安吳縣東晉太康元
 年分宛陵立縣南有落星山山有懸水五十餘丈下
 為深潭潭水東北流左入旋溪而同注南江南江之
 北即宛陵縣界也南江二字/案近刻脱南江又東逕寧國縣南
近刻竝訛作經/案此九字原本及晉太康元年分宛陵置南江又東
 逕故鄣縣南安吉縣北光和之末天下大亂此鄉保
 險守節脱鄉字/案近刻漢朝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鄉
 以為安吉縣縣南有釣頭泉懸湧一仞乃流于川川
[029-5b]
 水下合南江南江又東北為長瀆歴湖口字原本及/案此十一
湖口訛作河口/近刻竝訛作經南江東注于具區訛作江南/案南江近刻謂之
 五湖口五湖謂長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也刻蕩/案近
貴湖下衍上湖二字/訛作塘射湖脱湖字郭景純江賦曰注五湖以漫漭
 蓋言江水經緯五湖而苞注太湖也是以左丘明述
 國語曰越伐吳刻衍而字/案此下近戰于五湖是也又云范蠡
 滅吳返至五湖而辭越斯乃太湖之兼攝通稱也近/案
兼字/刻脱虞翻曰是湖有五道故曰五湖韋昭曰五湖今
 太湖也尚書謂之震澤爾雅以為具區方圓五百里
[029-6a]
 湖有苞山春秋謂之夫椒山有洞室入地潛行北通
 琅邪東武縣俗謂之洞庭旁有青山一名夏架山山
 有洞穴潛通洞庭山上有石鼓長丈餘鳴則有兵故
 吳記曰太湖有苞山在國西百餘里居者數百家出
 弓弩材旁有小山山有石穴南通洞庭深逺莫知所
 極三苖之國左洞庭右彭蠡今宫亭湖也以太湖之
 洞庭對彭蠡則左右可知也余按二湖俱以洞庭為
 目者亦分為左右也但以趣矚為方耳既據三苖宜
 以湘江為正是以郭景純之江賦云爰有包山洞庭
[029-6b]
 巴陵地道潛逹旁通幽岫窈窕山海經曰浮玉之山
 北望具區苕水出于其隂北流注于具區謝康樂云
 山海經浮玉之山在句餘東五百里脱百字/案近刻便是句
 餘縣之東山乃應入海句餘作具區/案近刻訛今在餘姚烏
 道山西北脱西字/案近刻何由北望具區也以為郭于地理
 甚昧矣言洞庭南口有羅浮山髙三千六百丈浮山
 東石樓下有兩石鼓叩之清越所謂神鉦者也事備
 羅浮山記㑹稽山宜直湖南又有山隂溪水入焉山
 隂西四十里刻衍縣字/案山隂下近有二溪東溪廣一丈九尺
[029-7a]
 冬煖夏冷西溪廣三丈五尺冬冷夏煖二溪北出行
 三里至徐村合成一溪廣五丈餘而温涼又雜盖山
 海經所謂苕水也北逕羅浮山而下注于太湖故言
 出其隂入于具區也湖中有大雷小雷三山亦謂之
 三山湖又謂之洞庭湖楊泉五湖賦曰訛作修/案泉近刻
 首無錫足蹏松江負烏程于背上懷太吳以當胷岞
 嶺崔嵬穹隆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用言湖之苞
 極也太湖之東吳國西十八里有岞嶺山俗説此山
 本在太湖中脱山字/案近刻禹治水移進近吳作近東/案近刻訛
[029-7b]
 東及西南有兩小山東及二字/案近刻脱皆有石如卷笮俗云
 禹所用牽山也太湖中有淺地長老云是笮嶺山蹠
 自此以東差深訛作求/案東近刻言是牽山之溝此山去太
 湖三十餘里東則松江出焉竝訛作經攷以下皆係/案此六字原本及近刻
注海為三江者今改正/注内叙太湖之水下流上承太湖更逕笠澤在吳南
 松江左右也國語曰越伐吳吳禦之笠澤越軍江南
 吳軍江北者也虞氏曰松江北去吳國五十里江側
 有丞胥二山山各有廟十里五字係重出衍文/案此下近刻有國南五魯哀
 公十三年越使二大夫疇無餘謳陽等伐吳吳人敗
[029-8a]
 之獲二大夫大夫死故立廟于山上號曰丞胥二王
 也胥山上今有壇石長老云胥神所治也下有九折
 路南出太湖闔閭造以遊姑胥之臺以望太湖也松
 江自湖東北流逕七十里江水歧分謂之三江口此/案
作經近刻歧訛作竒/九字原本及近刻竝訛吳越春秋稱范蠡去越乘舟
 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者也此亦别為三江五湖
 雖名稱相亂脱名字/案近刻不與職方同庾仲初揚都賦注
 曰脱賦字/案近刻今太湖東注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
 流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與松江而三
[029-8b]
 也吳記曰一江東南行七十里入小湖為次溪自湖
 東南出謂之谷水句之下衍吳記曰三字/案谷水上近刻衍為字此谷水出
 吳小湖逕由巻縣故城下神異傳曰由卷縣秦時長
 水縣也始皇時縣有童謡曰城門當有血城陷沒為
 湖有老嫗聞之憂懼旦往窺城門門侍欲縛之嫗言
 其故嫗去後門侍殺犬以血塗門嫗又往見血走去
 不敢顧忽有大水長欲沒縣主簿令幹入白令令見
 幹曰何忽作魚幹又曰明府亦作魚遂乃淪陷為谷
 矣因目長水城水曰谷水也吳記曰谷中有城故由
[029-9a]
 卷縣治也即吳之柴辟亭訛作僻/案辟近刻故就李鄉檇李
 之地秦始皇惡其勢王令囚徒十餘萬人汙其土表
 以汙惡名改曰囚卷亦曰由卷也吳黄龍三年刻訛/案近
年/作四有嘉禾生卷縣改曰禾興後太子諱和改為嘉
 興春秋之檇李城也谷水又東南逕嘉興縣城西谷
 水又東南逕鹽官縣故城南舊吳海昌都尉治晉太
 康中分嘉興立訛作治/案近刻太康地道記吳有鹽官縣樂
 資九州志曰縣有秦延山訛作逕/案延近刻秦始皇逕此美
 人死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廟谷水之右有馬臯城
[029-9b]
 故司鹽都尉城吳王濞煮海為鹽于此縣也是以漢
 書地理志曰縣有鹽官東出五十里有武原鄉故越
 地也秦于其地置海鹽縣地理志曰縣故武原鄉也
 後縣淪為柘湖又徙治武原鄉改曰武原縣王莽名
 之展武訛作辰/案展近刻漢安帝時脱時字/案近刻武原之地又淪
 為湖今之當湖也後乃移此縣南有秦望山秦始皇
 所登以望東海故山得其名焉谷水于縣出為澉浦
訛作散/案澉近刻以通巨海初所謂東南入海為東江者也/案引吳記至此胡渭云即庾仲
 光熙元年有毛民三人集于縣盖汎于風也
[029-10a]
[029-11a]
 江自臨平湖南通浦陽江又于餘暨東合浦陽江自
 秦望分派東至餘姚縣脱至字/案近刻又為江也姚江在餘/案此下叙
附會經東至餘姚入海之文故有此説/姚縣南者其水非浦陽江之分派道元欲東與卓箱
 水合水出車箱山乘髙瀑布四十餘丈雖有水旱而
 澍無増減江水又東逕黄橋下刻竝訛作經攷浙江/案此八字原本及近
注内因經之訛别敘餘姚之水/自臨平湖南通浦陽江以下乃臨江有漢蜀郡太守
 黄昌宅橋本昌創建也昌為州書佐妻遇賊相失後
 㑹于蜀復脩舊好江水又東逕赭山南訛作緒/案赭近刻
 翻嘗登此山四望誡子孫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
[029-11b]
 南則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繼代興時在江南者在/案
作有/近刻訛輒多淪替仲翔之言為有徴矣江水又經官
 倉倉即日南太守虞國舊宅號曰西虞以其兄光居
 縣東故也是地即其雙鴈送故處江水又東逕餘姚
 縣故城南有至會稽餘姚之文故注以縣南水當之/案此十一字原本及近刻竝訛作經攷經
 縣城是吳將朱然所築南臨江津北背巨海夫子所
 謂滄海浩浩萬里之淵也縣西去㑹稽百四十里因
 句餘山以名縣刻衍其字/案因下近山在餘姚之南句章之北
 也江水又東逕穴湖塘湖水沃其一縣竝為良疇矣
[029-12a]
 江水又東注于海近刻竝訛作經/案此七字原本及是所謂三江者
 也故子胥曰吳越之國三江環之民無所移矣但東
 南地卑萬流所湊濤湖泛決觸地成川枝津交渠世
 家分夥故川舊瀆難以取悉雖麤依縣地緝綜所纒
 亦未必一得其實也
潛水出巴郡宕渠縣
 潛水盖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今爰有大穴潛
 水入焉通岡山下西南潛出謂之伏水或以為古之
 潛水鄭玄曰漢别為潛其穴本小水積成澤流與漢
[029-12b]
 合大禹自導漢疏通即為西漢水也故書曰沱潛既
 道劉澄之稱白水入潛然白水與羌水合入漢是猶
 漢水也縣以延熙中分巴立宕渠郡盖占賨國也今
 有賨城縣有渝水夾水上下皆賨民所居漢祖入關
 從定三秦其人勇健好歌儛髙祖愛習之今巴渝儛
 是也縣西北有徐曹水南逕其縣下注潛水縣有車
 騎將軍馮緄桂陽太守李温冢二子之靈常以三月
 還鄉漢水暴長脱漢字/案近刻郡縣吏民莫不于水上祭之
脱之字/案近刻今所謂馮李也
[029-13a]
又南入于江
 庾仲雍云墊江有别江出晉壽縣即潛水也其南源
 取道巴西脱道字/案近刻是西漢水也
湍水出酈縣北芬山南流過其縣東又南過冠軍縣東
 湍水出弘農界翼望山水甚清徹東南流逕南陽酈
 縣故城東脱陽字/案近刻史記所謂下酈析也脱析字/案近刻漢武
 帝元朔元年封左將黄同為侯國湍水又南菊水注
 之水出西北石澗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澗之
 異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澗滋液極成甘美云此谷
[029-13b]
 之水土餐挹長年司空王暢太傅袁隗太尉胡廣竝
 汲飲此水以自綏養是以君子留心甘其臭尚矣菊
 水東南流入于湍湍水又逕其縣東南歴冠軍縣西
 北有楚堨髙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澤潤不
 窮湍水又逕冠軍縣故城東縣本穰縣之盧陽鄉宛
 之臨駣聚漢武帝以霍去病功冠諸軍故立冠軍縣
 以封之水西有漢太尉長史邑人張敏碑碑之西有
 魏征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
 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訛作凡/案丹近刻嗟矣後人幸
[029-14a]
 勿我傷自後古墳舊冢莫不夷毀而是墓至元嘉初
 尚不見發六年大水蠻僟始被發掘説者言初開金
 銀銅錫之器朱漆雕刻之飾爛然有二朱漆棺棺前
 垂竹簾隠以金釘墓不甚髙而内極寛大虛設白楸
 之言空負黄金之實雖意錮南山寕同壽乎湍水又
 逕穰縣為六門陂漢孝元之世訛作成/案元近刻南陽太守
 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斷湍水立穰西石堨訛作碣/案堨近刻
 至元始五年更開三門為六石門故號六門堨也溉
 穰新野昆陽三縣五千餘頃漢末毀廢遂不脩理晉
[029-14b]
 太康三年鎮南將軍杜預復更開廣利加于民今廢
 不脩矣六門側又有六門碑訛作猶/案又近刻是部曲主安
 陽亭侯鄧達等以太康五年立湍水又逕穰縣故城
 北又東南逕魏武故城之西南是建安三年曹公攻
 張繡之所築也
又東過白牛邑南
 湍水自白牛邑南建武中世祖封劉嵩為侯國下近/案此
又三字/刻衍湍水東南逕安衆縣故城南縣本宛之西鄉漢
 長沙定王子康侯丹之邑也湍水東南流涅水注之
[029-15a]
 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東南逕涅陽縣故城西漢
 武帝元朔四年封路最為侯國王莽之所謂前亭也
 應劭曰在涅水之陽矣縣南有二碑碑字紊滅不可
 復識云是左伯豪碑訛作桃伯/案伯豪近刻涅水又東南逕安
 衆縣堨而為陂謂之安衆港魏太祖破張繡于是處
 與荀彧書曰繡遏吾歸師迫我死地盖于二水之間
 以為沿涉之艱阻也涅水又東南流注于湍水
又東南至新野縣
 湍水至縣西北東分為鄧氏陂漢太傅鄧禹故宅與
[029-15b]
 奉朝請四華侯鄧晨故宅隔陂其華訛作亭/案近刻與訛作鄧颺
 謂晨宅畧存焉訛作為/案謂近刻
東入于淯近刻仍作經文接又東南至新野縣下/案此四字原本訛入注内接畧存焉下
均水出析縣北山南流過其縣之東
 均水發源弘農郡之盧氏縣熊耳山山南即脩陽葛
 陽二縣界也雙峯齊秀望若熊耳因以為名齊桓公
 召陵之㑹西望熊耳即此山也太史公司馬遷皆嘗
 登之縣即析縣之北鄉故言出析縣北山也脱山字/案近刻
 均水又東南流逕其縣刻衍注字/案流下近下南越南鄉縣下/案
[029-16a]
誤當作又南逕/南越三字有舛又南流與丹水合
又南當涉都邑北南入于沔
 均水南逕順陽縣西漢哀帝更為博山縣明帝復曰
 順陽應劭曰縣在順水之陽今于是縣則無聞于順
 水矣章帝建初四年封衞尉馬廖為侯國訛作康/案廖近刻
 晉太康中立為順陽郡縣脱郡字/案近刻西有石山南臨均
 水均水又南流注于沔水謂之均口者也故地理志
 謂之淯水言熊耳之山淯水出焉又東南至順陽入
 于沔在東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案地理志弘農郡盧氏熊耳山
[029-16b]
粉水出房陵縣東流過郢邑南
 粉水導源東流逕上粉縣訛作注/案逕近刻取此水以漬粉
 則皓耀鮮潔有異衆流故縣水皆取名焉
又東過穀邑南東入于沔注内近刻乃為經文/案此十字原本訛入
 粉水至筑陽縣西而下注于沔水謂之粉口訛作水/案近刻
 粉水旁有文將軍冢脱旁字/案近刻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
 脩麗閭丘羡之為南陽葬婦墓側將平其域夕忽夢
 文諫止羡之不從後羡之為楊佺期所害論者以為
 文將軍之祟也
[029-17a]
白水出朝陽縣西東流過其縣南
 王莽更名朝陽為厲信縣曰朝陽也為厲信縣/案近刻訛作王莽更之
 劭曰縣在朝水之陽今朝水逕其北而不出其南也
 盖邑郭淪移川渠狀改故名舊傳遺稱在今也
又東至新野縣南作縣西/案近刻訛東入于淯
比水出比陽東北太胡山注内同卷之三十二沘水亦/案比原本及近刻竝訛作泚
東入蔡又廬江郡灊縣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壽春入芍/訛作泚攷漢書地理志南陽郡比陽應劭曰比水所出
今據以訂正二水之名/陂師古曰音比又布几反東南流過其縣南訛作逕/案過近刻
泄水從南來注之
[029-17b]
 太胡山在比陽北如東三十餘里廣圓五六十里張
 衡賦南都所謂天封太狐者也應劭曰比水出比陽
 縣東入蔡經云泄水從南來注之然比陽無泄水盖
 誤引壽春之沘泄耳余以延昌四年䝉除東荆州刺
 史州治比陽縣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
 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非泄水也呂氏春秋曰齊
 令章子與韓魏攻荆荆使唐蔑應之夾比而軍欲視
 水之深淺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芻者曰兵盛則水
 淺矣章子夜襲之斬蔑于是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
[029-18a]
 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東流屈而南轉又南入于比
 水按山海經云澳水又北入視不注比水余按呂忱
 字林及難字爾雅竝言&KR1424水在比陽脈其川流所㑹
 診其水土津注宜是&KR1424水音藥也比水又西南歴長
 岡舊月城北訛在北字下/案舊字近刻比水右㑹馬仁陂水水出
 潕隂北山泉流競湊水積成湖盖地百頃謂之馬仁
 陂陂水歴其縣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疇公私引裂近/案
作列/刻訛水流遂斷故瀆尚存比水又南逕㑹口與堵水
 枝津合訛作緒/案堵近刻比水又南與澧水㑹澧水源出于
[029-18b]
 桐柏山與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謂水為派水澧
 水西北流逕平氏縣故城東北王莽更名其縣曰平
 善城内有南陽都鄉正衛彈勸碑澧水又西北合溲
 水水出湖陽北山訛作南/案陽近刻西流北屈逕平氏城西
 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比水自下亦通謂之
 為派水昔漢光武破甄阜梁丘賜于比水西斬之于
 斯水也比水又南趙醴二渠出焉刻作澧/案醴近比水又西
 南流謝水注之水出謝城北其源微小訛作二/案其近刻
 城漸大城周迴側水申伯之都邑此五字/案近刻脱詩所謂
[029-19a]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者也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
 少子丹為謝陽侯即其國也然則是水即謝水也髙
 岸下深脱髙字/案近刻浚流徐平時人目之為渟瀯水城戍
 又以渟瀯為目非也其城之西舊棘陽縣治故亦謂
 之棘陽城也謝水又東南逕新都縣左注比水比水
 又西南流逕新都縣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國
 志以為新野之東鄉故新都者也
又西至新野縣南入于淯
 比水于岡南西南流戍在岡上比水又西南與南長
[029-19b]
 坂門二水合其水東北出湖陽東隆山山之西側有
 漢日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騎都尉尚湖陽長公主即
 光武之伯姊也廟堂皆以青石為階陛廟北有石堂
 珍之玄孫桂陽太守瑒以延熹四年遭母憂于墓次
 立石祠勒銘于梁石宇傾頽而梁字無毀盛弘之以
 為樊重之母畏雷室盖傳疑之謬也隆山南有一小
 山山坂有兩石虎相對夾隧道雖處蠻荒全無破毀
 作制甚工信為妙矣世人因謂之為石虎山其水西
 南流逕湖陽縣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廖國也竹書紀
[029-20a]
 年曰楚共王㑹宋平公于湖陽者矣東城中有二碑
 似是樊重碑悉載故吏人名司馬彪曰仲山甫封于
 樊因氏國焉爰自宅陽徙居湖陽能治田殖至三百
 頃廣起廬舍脱廣字/案近刻髙樓連閣波陂灌注竹木成林
 六畜放牧魚蠃梨果檀棘桑麻閉門成市兵弩器械
 貲至百萬其興工造作為無窮之功脱功字/案近刻巧不可
 言富擬封君世祖之少數歸外氏及之長安受業齎
 送甚至世祖即位追爵敬侯詔湖陽為重立廟置吏
 奉祠巡祠章陵常幸重墓其水四周城慨城之東南
[029-20b]
 有若令樊萌中常侍樊安碑城南有數碑無字又有
 石廟數間依于墓側棟宇崩毀惟石壁而已亦不知
 誰之胄族矣其水南入大湖湖陽之名縣藉茲而納
 稱也湖水西南流又與湖陽諸陂散水合謂之板橋
 水又西南與醴渠合又有趙渠注之二水上承派水
 南逕新都縣故城東兩瀆雙引南合板橋水板橋水
 又西南與南長水㑹水上承唐子襄鄉諸陂散流也
 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子亭漢光武自新野屠
 唐子鄉殺湖陽尉于是地陂水清深光武後以爲神
[029-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