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三十五
兵防二附考歴代兵制/ 軍儲/ 塞垣/ 邊防/
兵制
夏無/考篤公劉其軍三單詩大雅/公劉篇三單相襲也傳/邰后稷
上公之封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為羡今公劉遷
於豳民始從之丁夫適滿三軍之數單者無羡卒也
箋/毛以為從邰徃豳未得安定之時其為軍也分老
[035-1b]
弱婦女為三等之陣而單營之鄭言公劉初至於豳
丁夫寡少其軍有三惟單而已無羡卒也正義曰重
衣謂之襲三單相襲者謂三行皆單而相重為軍也
此謂發邰在道及初至之時以未得安居慮有冦鈔
故三重為軍使強壯在外所以備禦之也王肅云三
單相襲止居則婦女在内老弱次之強壯在外言有
備也地官小司徒云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以其餘
為羡羡謂家之副丁也今言三單則是單而無副故
[035-2a]
知無羨卒也以周禮言之三軍三萬七千五百人然
則從公劉之遷其家不滿此數故通取羨卒始滿三
軍也疏/
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旣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徳而猶立
司馬之官設六軍之衆因井田而制軍賦地方一里
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
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有税
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故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
[035-2b]
有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有戎馬四匹兵車
一乗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備具天
子畿方千里提封百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戎馬
四萬匹兵軍萬乘故稱萬乘之主戎馬車徒干戈素
具春振旅以搜夏㧞舍以苗秋治兵以獮冬大閲以
狩皆於農隙以講事焉漢書刑/法志 黄帝立丘井之法
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處之其形井字開方九
焉周之始興太公實繕其法始於岐都以建井畝李/衛
[035-3a]
公問/對 秦襄公當平王初興兵討西戎以救周平王
東遷遂有岐豐之地列為諸侯修其車馬備其兵甲
武事備矣至穆公覇西戎始作三軍又置陷陣三萬
及孝公用商鞅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伍行之十年
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鬬又以秦地曠而人寡晉地狹
而人稠誘三晉之人耕秦地優其田宅而使秦人應
敵於外大率百人則五十人為農五十人習戰凡民
年二十三附之疇官給郡縣一月而更謂更卒復給
[035-3b]
中都一嵗謂正卒復屯邊一嵗謂戍卒凡戰獲一首
賜爵一級皆以戰功相君長長平之後年十五以上
悉發又非商鞅之舊矣文獻/通考
秦二世盡徴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下調郡
縣轉輸菽粟芻藁皆令自齎糧食咸陽三百里内不
得食其榖史記二/世本紀
漢髙祖二年五月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漢/書
髙帝/紀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髙不滿六尺二
[035-4a]
寸以下為罷癃漢儀注云民年二十三為正一嵗為
衛士一嵗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年五十六
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嘗傅者皆發
之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師古曰傅者也言
著名籍也髙帝/紀注 二年六月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
集櫟陽為衛髙帝/紀劉攽曰諸侯子謂諸侯國人髙帝/紀注
漢興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南軍衛尉主之掌宫城
門内之兵北軍中尉主之掌京城門内之兵文獻/通考
[035-4b]
漢制九月都試太守都尉令長丞會都試課殿最十
月車駕幸長安水南門㑹五營士為八陣進退名曰
乘之馬/志
文帝三年發中尉漢書百官表/曰中尉秦官材官屬衛將軍軍長
安史記文/帝本紀
景帝初更名衛尉為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掌宫
門衛屯兵長樂建章甘泉衛尉皆掌其宫漢書百/官表
武帝建元元年詔衛士轉置送迎常二萬人其省萬人
[035-5a]
文獻/通考 三年置期門羽林屬南/軍上始微行八九月中
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并良家子弟能騎射者期
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以六郡良家子選給六郡謂/上郡西
河隴西北/地等郡掌執兵送從以材力為官名將多出焉漢/書
東方/朔傳 元狩三年秋减隴西北地上郡戍卒半發謫
吏穿昆明池武帝/紀臣瓉曰西南夷傳有越雋昆明國
有滇池方三百里漢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
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囘四十里武帝/紀注 元封六年赦
[035-5b]
京師亡命令從軍文獻/通考 太初元年置羽林掌送從
次期門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又取從軍死
事之子孫養羽林教以五兵少壯令/從軍號曰羽林孤兒
更名中尉為執金吾掌徼循/京師兵卒皆屬焉更名郎中
令為光祿勲掌宫殿掖門户屬官有諸郎掌守門户
出充軍騎凡郎官皆東/直執戟宿衛中郎有五官左右車户騎三
將軍漢書百/官表 四年發天下七科謫出朔方張晏曰
七科謫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壻三賈人四故有市籍
[035-6a]
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文獻/通考 天漢元
年秋發謫戍屯五原冊府/元龜 四年發勇敢士出朔方
文獻/通考 征和二年初置城門屯兵漢書武/帝紀 四年置
司𨽻校尉持節從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大
姦猾後罷其兵百官/表
昭帝始元二年冬發習戰射士詣朔方漢書昭/帝紀 元鳯
五年六月發三輔郡國少年詣北軍天文/志
宣帝即位皇太后歸長樂宫置屯衛漢書宣/帝紀 令中郎
[035-6b]
將騎都尉監羽林百官/表 羽林有左監主羽林左騎
八百人右監主右騎九百人漢官/儀 地節三年冬十
月詔曰朕旣不徳不能附逺是以邊境屯戍未息今
復飭兵重屯乆勞百姓非所以綏天下也其罷車騎
將軍右將軍屯兵 元康元年冬置建章衛尉漢書/宣帝
紀/
後漢光武以扶風都尉部在雍縣凉州羌數犯三輔將
兵衛䕶園陵故俗稱雍營漢官/儀
[035-7a]
明帝永平八年三月初置度遼將軍屯五原㬅栢㬅栢/縣在
今勝州/銀城縣十月詔三公募郡國中都官死罪繫囚减罪
一等勿笞詣度遼將軍營屯朔方五原之邊縣妻子
自随便占著邊縣占著謂/附名籍父母同産欲相代者恣聽
之凡徙者賜弓弩衣糧 九年春三月詔郡國死罪
囚减罪與妻子詣五原朔方占著所在 十六年九
月丁卯詔令郡國中都官死罪繫囚减死罪一等勿
笞詣軍營屯朔方妻子自随父母同産欲求從者恣
[035-7b]
聽之女子嫁為人妻勿與俱後漢書/明帝紀
安帝元初二年詔郡國中都官繫囚减死一等勿笞詣
馮翊扶風屯妻子自随占著所在後漢書/安帝紀 冬遣任
尚將羽林緹騎五營子弟屯三輔虞詡說尚罷諸郡
兵令各出錢數千二十人共市一馬以萬騎之衆逐
數千之虜大功立矣尚即上言用其計西羌傳用按/此漢兵 騎
之/始
順帝永建五年十月詔郡國中都官死罪繫囚皆减死
[035-8a]
一等詣北地上郡戍 永和四年九月令扶風漢陽
築隴道塢三百所置屯兵後漢書/順帝紀
晉附/秦苻堅建元中畧計兵杖精卒有九十七萬建元
末下書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良家子年
二十以下武藝驍勇富室材䧺者皆拜羽林郎良家
子至者三萬餘騎晉書苻/堅載記 姚興皇初元年徙隂宻
三萬户於長安分大營户為四置四軍以領之皇初
中興練兵講武大閲於城西幹勇壯異者召入殿中
[035-8b]
晉書姚興載記故按此非晉制然/亦草竊雄圖也 附載其畧云
西魏大統九年廣募關隴豪右以増軍旅周書文/帝本紀
周武帝天和元年秋七月築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
坑諸城以置軍人周書武/帝本紀
隋兵制十二衛各分左右皆置將軍以分統諸府之兵
有郎將副將坊主團主以相統治開皇十年罷北方
緣邊之地新置軍府文獻/通考
唐髙祖武徳初始置軍府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
[035-9a]
析關中為十二道曰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
同州道華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宜州道寜/州
道涇州道/在今甘屬 三年更以萬年道為参旗軍長安道為
鼓旗軍富平道為元戈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
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岐州道為平道軍豳州
道為招搖軍西麟州道為苑㳺軍宜州道為天節軍
軍置將副各一人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統之六年廢
十二軍改驃騎曰統軍車騎曰别將 所謂天子禁
[035-9b]
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
初髙祖以義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罷遣歸其願留
宿衛者三萬人髙祖以渭北白渠旁民棄腴田分給
之號元從禁軍後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謂之父子
軍唐書/兵志 殿中侍御史九人京畿諸州兵皆𨽻焉三
輔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百官/志
關中置府二百六十一積兵士二十六萬舉關中之
衆以臨四方㑹/要
[035-10a]
太宗貞觀十年更號統軍為折衝都尉别將為果毅都
尉諸府總曰折衝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
皆有名號而關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衛凡府
三等兵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置
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别
將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
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禁軍及貞觀
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
[035-10b]
又置北衙七營選材力驍壯月以一營番上 十二
年始置左右屯營於𤣥武門領以諸衛將軍號飛騎
唐書/兵志 京兆府有府百三十一曰真化匡道水衡仲
山新城竇泉善信鳯神安業平香太清餘皆/逸華州有
府二十曰普樂豐源義全清義萬福脩仁神水常興
義津定城延壽羅文鄭邑宣義相原孝徳温湯宣化
懐徳懐仁同州有府二十六曰濟北唐安㤗城太州
大亭河東興徳連邑伏龍温湯安逺業善南鄉臨髙
[035-11a]
瀵陽襄城崇道淅谷吉安長春華池永大洪泉善福
司禦效誠商州有府二曰洵水玉京鳯翔有府十三
曰岐山雍北道清洛邑留谷岐陽文城□邑三交鳯
泉望苑邵吉山泉邠州有府十曰嘉陽宜祿公劉良
社胡陵蜂川萬敵金池舜城宜山隴州有府四曰大
堆龍盤開川臨汧鄜州有府十一曰洛昌龍交葦川
五交大同安光洛安銀方杏林修武安吉坊州有府
五曰杏城仁里思臣永平安臺丹州有府五曰宜城
[035-11b]
通天同化丹陽長松延州有府七曰敦化延川寜戎
因城塞門延安金明鹽州有府一曰鹽川夏州有府
二曰寜朔順化綏州有府四曰伏洛義合萬古大斌
金州有府一曰洪義梁州有府一曰麗水鳯州有府
一曰歸昌地理/志 貞觀初凡關内團結兵京兆府六
千三百二十七人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華州五
千二百二十三人選強壯免征賦凡天下節度使有
八一曰關内朔方唐六/典闗内道華州有鎮國軍商州
[035-12a]
有興平軍鳯翔有隴右軍更名保義隴州有義寜軍
鄜州有肅戎軍鹽州曰保塞勝州曰義勇唐書地/理志
太宗置府八百在關中者五百陸宣公/奏議 畿内有八
鎮兵𨽻左右神策軍郃陽鎮近華州良原鎮近邠州
編遺/錄
𤣥宗開元六年始詔折衝府兵六嵗一簡自髙宗武后
時乆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壊畨役更代多不以時衛
士稍稍亡匿宰相張說乃請一切募士宿衛唐書/兵志
[035-12b]
張說為朔方節度使親行五城督士馬故時邉鎮兵
嬴六十萬說以時平無所事請罷二十萬歸農時衛
兵貧弱番休者亡命畧盡說請一切募勇強士優其
科條簡色役不旬日得勝兵十三萬分補諸衛以強
京師後所謂彍騎者也張說/傳 十一年取京兆蒲同
岐華府兵及白丁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號長
從宿衛嵗一番命尚書左丞蕭嵩與州吏共選之明
年更號曰彍騎兵/志 十一月詔曰同華兩州精兵所
[035-13a]
出地資輦轂不合外支自今已後更不得取同華人
充兵防冊府/元龜 𤣥宗以萬騎左右營改為左右龍武
軍皆用唐元功臣子弟制若宿衛兵是時良家子避
征戍者亦皆納資𨽻軍分日更上如羽林 開元十
二年詔左右羽林軍飛騎闕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
印印其臂為二籍羽林兵部分掌之 十三年始以
彍騎分𨽻十二衛總十二萬為六番每衛萬人京兆
彍騎六萬六千華州六千同州九千岐州六千餘俱/屬别
[035-13b]
域/其制皆擇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強壯五尺七寸以
上不足則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鎮賦役為
四籍兵部及州縣衛分掌之又擇材勇者為番頭頗
習弩射又有羽林軍飛騎亦習弩諸軍皆近營為堋
士有便習者教試之唐書/兵志 二十一年朔方節度使
統經畧豐安定逺東西受降城安北都䕶振武等七
軍府管兵六萬四千七百人馬四千三百匹舊唐書/地理志
肅宗至徳二載置左右神武軍補元從扈從官子弟不
[035-14a]
足則取他色帶品者同四軍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
林總曰北衙六軍又擇便騎射者置衙前射生千人
分左右廂總號曰左右英武軍唐書/兵志
代宗大厯二年正月詔潼闗置鎮兵三千人冊府/元龜 四
年魚朝恩請以京兆之好畤鳯翔之麟逰普潤皆𨽻
神策軍五年復以興平武功扶風天興𨽻之唐書/兵志
九年郭子儀上書朔方國北門臣所統士不當賊四
之一河南北江淮大鎮數萬小者數千未始蒐擇請
[035-14b]
追赴關中勒歩隊示金皷郭子/儀傳
徳宗建中四年下詔募兵以白志貞為使請節度都團
練觀察使與世嘗任者家皆出子弟奴馬装鎧助征
授官於是豪富者緣為幸而貧者苦之 貞元二年
改神策左右廂為左右神策軍三年改殿前左右射
生軍為左右神威軍自徳宗幸梁還以神策兵有勞
皆號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恕死罪兵部乃不能
嵗比其籍京兆又不敢綜舉名實三輔人假庇於軍
[035-15a]
一牒至十數長安奸人多寓占兩軍身不宿衛以錢
代行謂之納課户吏稍禁之輒先得罪京尹赤令皆
為斂屈十年京兆尹楊於陵請置挾名勅五丁許二
丁居軍餘差以條限由是少畏 十四年詔左右神
策置統軍以崇親衛如六軍時邊兵衣饟多不贍而
戍卒屯防藥茗蔬醬之給最厚諸將務為詭辭請遥
𨽻神策軍廩賜遂嬴舊三倍由是塞上徃徃稱神策
行營皆内統於中人其軍乃至十五萬唐書/兵志
[035-15b]
憲宗元和初嚴礪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奏當軍將士請
共置一萬二千其數内二千三百八十六人新加從
之冊府/元龜
文宗太和中王承元為鳯翔節度使奏當軍應管兵三
萬人内軍一千五百騎今更置一千五百騎册府/元龜
昭帝景福二年以藩臣䟦扈議以宗室典禁兵乃用嗣
覃王允為京西招討使神策諸都指揮使李鐬副之
悉發五十四軍屯興平 乾寜元年詔諸王閲親軍
[035-16a]
收拾神策亡散得數萬益置安聖捧宸保寜安化軍
曰殿後四軍嗣覃王允與嗣延王戒丕將之 韓建
畏諸王有兵請皆歸十六宅留殿後兵三十人為控
鶴排馬官𨽻飛龍坊餘悉散之於是四軍二萬餘人
皆罷及帝還長安左右神策軍復稍置之以六千人
為定已而悉誅宦官神策軍由此廢崔𦙍奏六軍名
存兵亡非所以壯京師軍皆置歩軍四將騎軍一將
歩將皆兵二百五十人騎將皆百人總六千六百人
[035-16b]
番上如故事乃令六軍諸衛副使京兆君鄭元規立
格募兵於市而朱全忠隂以汴人應之唐書/兵志
後周太祖廣順初陜西弓箭手諸州縣十户取材勇者
一人為之餘九户資以器甲芻糧宋史/兵志
宋諸州騎兵歩兵禁廂兵建隆以來之制馬軍騎射陜/西
路永興鳯/翔華鄜威邊陜西路永興鳯/翔同華耀乾必敵邠/馬鬬永/興突陣
延/乾㕔直華/保勝鄜/歸恩鳯/翔保節陜西路/州軍飛騎麟/威逺
府/清邊陜/西無敵保/安左衙𣙜/奉化陜西路/鳯翔随身商/水軍
[035-17a]
興/耀武華/定逺鳯/壯武陜西路鳯翔/同耀華乾歩㨗金/勇勝永/興
清逺永興延鄜/隴保安建武鄜/永清丹/昭勝坊/肅清乾/寜邊
乾/克寜利州路/興元洋懐逺興/元保節陜西路永興邠/鄜延丹隴坊廣塞興/元
順化興/英武鄜/本城剰員諸州/並有梅山洞剰員丹/捉生
延/驍勇邠/武捷鳯翔鳯鄜/延邠坊丹司牧永/興省作院邠/壯城陜/西
路永興鄜耀/坊華丹同其將校則有馬歩軍都指揮使有副都
指揮使都虞候馬軍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
候歩軍亦如之宋史/兵志制兵之額有鄉兵蕃兵鄉兵者
[035-17b]
選自户籍或土民應募所在團結訓練以為防守國
朝以來陜西有保毅寨户強人強人弓手義勇麟州
有義兵蕃兵者塞下内屬諸部落團結以為藩籬西
北羌戎種落不相統一保寨者謂之熟户餘謂之生
户陜西則秦鳯鄜延河東則麟府其大首領為都軍
主百帳以上為軍主其次為副軍主文獻/通考
真宗咸平四年詔陜西沿邊州軍兵士先選中者併升
為禁軍名保捷又令陜西係税人户家出一丁號曰
[035-18a]
保毅使之分番戍守緣邊充保毅者至六萬八千七
百七十五人 五年五月命使臣分徃邠寜渭隴鄜
延等州於保安保毅軍内與逐處官吏選取有力者
共二萬人各於本州置營升為禁軍號曰振武指揮
景徳二年鎮戎軍曺瑋言有邊民應募為弓箭手
者請給以閒田蠲其徭賦有警可叅正兵為前鋒而
官無資糧戎械之費詔人給田二頃出甲士一人及
三頃者出戰馬一匹設堡戍列部伍補軍置巡檢以
[035-18b]
統之其後鄜延州軍亦各募置宋史/兵志 三年秋七月
减鄜延戍兵真宗/本紀 大中祥符九年詔陜西諸州軍
揀料本城兵五百人以上升為一指揮於本處置營
教閱武藝升為禁軍兵/志
仁宗天聖元年冬十月徙陜西緣邉軍馬屯内地宋史/仁宗
本/紀 景祐元年詔聞陜西戍卒多為大將選置麾下
及偏禆臨陣鮮得精鋭自随自今以全軍𨽻逐將毋
得選占天聖至寳元間増募陜西蕃落廣鋭清邊弩
[035-19a]
手 康定初趙元昊反西邊用師詔募神捷兵旣而
易名萬勝為二十營是時禁兵多戍陜西並邊土兵
雖不及等然驍勇善戰京師所遣戍者不能辛苦摧
鋒陷陣非其所長故議者欲益募土兵為就糧於是
増置陜西蕃落保捷定功振武壯勇制勝延州青澗
弩手麟州飛騎府州威逺皆為禁軍詔陜西土兵自
今悉就本路通補詔麟府州募歸業人増補義軍俾
耕本户故地免其税租其制與弓箭手畧同而不給
[035-19b]
田又籍陜西之民三丁選一以為鄉弓手未幾刺充
保捷為指揮一百八十五分戍邊州西師罷多揀放
焉 康定中吕夷簡言自元昊反被邊城砦各為自
守計萬一賊有奔衝即關輔驚擾雖夏竦等屯永興
其實兵少自永興距鄜延諸路皆數百里設有緩急
内外不能相救請募勇敢士三萬訓以武技分置十
隊以有謀勇者三人將之分營永興西冦至則舉烽
相應或乗勢討擊進退不以地分並受夏竦等節制
[035-20a]
從之兵/志 寳元慶厯間陜西一路弓手盡刺充保捷
正軍文獻/通考 陜西䕶塞慶厯元年募土人熟山川道
路曉蕃情善騎射者湼臂充二百人為指揮自備戎
械就鄉閭習武技季一集州教閲無事放營農月給
鹽茗有警召集防守即廩給之無出本路宋史/兵志 韓
琦知秦州兼隴州鳯翔等路都總管經畧安撫沿邊
招討使以前日山外之戰諸將多亡歿所從兵衆不
可一槩問罪今不立法制他日各務生全豈復以主
[035-20b]
將存亡為意若人數不多則軍法可以必行諸路總
管許置親兵百五十人鈐轄百人招討都監等七十
人月加給錢二百其出師臨敵主帥陷沒者並斬從
之韓忠獻/家傳 二年知青澗城种世衡奏募蕃兵五千
湼右手虎口為忠勇字𨽻折馬山族言者因請募熟
户給以禁軍廩賜使戍邊悉罷正兵下其章四路安
撫使議范仲淹上言蕃情黠詐不可倚為正兵如去
正兵必至驕蹇不若遇有警旋以金帛募勇猛禦賊
[035-21a]
為便議遂格文獻/通考 皇祐元年詔陜西邊警既息土
兵可備守禦東軍屯戍者徙内郡以省餉饋宋史/兵志
又簡汰陜西諸路羸兵為民者六萬减廩糧之半者
二萬通/鑑 至和元年陜西募就糧兵騎以四百人歩
以五百人為一營 嘉祐五年選陜西本城牢城河
清裝禦馬逓鋪卒長五尺三寸勝帶甲者補禁軍其
嘗犯盜亡坐黥者配外州軍歸逺壯勇 七年詔陜
西土兵番戍者毋出本路宋史/兵志
[035-21b]
英宗治平元年十一月科陜西户三丁之一刺為義勇
軍凡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賜錢二千司馬
光累上疏諫之不允宋史英/宗本紀 詔陜西民除商虢二
州餘悉籍義勇凡主户三丁選一六丁選二九丁選
三年二十至三十材勇者充止湼手背以五百人為
指揮置指揮使副二人正都頭三人十將虞候承局
押官各五人嵗以十月番上閲教一月而罷又詔秦
隴邠寜鄜延等州義勇遇召集防守日給米一升月
[035-22a]
給醬菜錢三百陜西路治平初總十五萬六千八百
七十三人又陜西州軍悉置壯城以備繕完城壘之
役兵/志 二年陜西路駐泊兵馬鈐轄梁實等至部蕃
召酋領稱詔犒勞賞以銀帛城寨兵馬計族望大小
分隊五給旗幟使各繕堡壘人置器甲以備調發仍
約如令下不集押隊首領以軍法從事秦鳯路寨十
三強人四萬一千一百九十四壯馬七千九百九十
一鄜延路軍城堡寨十蕃兵一萬四千五百九十五
[035-22b]
官馬二千三百八十二强人六千五百四十八壯丁
八百十文獻/通考 募陜西土民營伍子弟𨽻禁軍一營
填止八分發兵指揮二十分戍永興軍邠州仍遣官
專掌訓練詔陜西戰卒四十五萬九百并義勇等委
總管司訓練毋得冗占宋史/兵志 治平中韓魏公建議
於陜西刺義勇共得二十餘萬人深山窮谷無得脫
者人情驚撓而紀律踈畧終不可用徒費官錢不貲
無人敢言其非者司馬君實時為諫官極言不便魏
[035-23a]
公竟不為止其後不十年義勇運糧戍邊率以為常
一如君實之言龍川/别志 陜西州軍景祐中本城四十
三萬八千逮治平三年乃五十萬治平末陜西州軍
並寨户弓箭手總四萬六千三百人宋史/兵志
神宗熈寜以後之制陜西路騎軍之額自騎射而下有
六歩軍之額自左衙而下二十有九並改號曰保寜
凡一百一十一指揮總二萬五百六十三人内司牧
永/興省作院邠/壯城永興鄜耀坊/華丹同隴乾馬監同州/沙苑咸陽橋道
[035-23b]
永/興作院丹/騎射永興鳯/翔華鄜安邊永興鳯翔/同華擢乾必敵邠/馬鬬
永/興突陣延同/乾㕔直華/保勝鄜/歸恩鳯/翔衙隊隴/保節永/興
邠鄜延/丹隴坊左衙耀/随身商/耀武華/奉化鳯/翔勇勝永/興清逺
永興延/鄜保安開廣同/建武鄜/昭勝坊/肅清乾/寜逺鳯/壯武
鳯翔同耀/華乾保安驍勇邠/武捷鳯翔鳯鄜/延邠坊丹四川路歩軍之額
橋道興/水軍興/懐逺興/元廣塞與/元克寜興元/洋利順化興/本
城梁山志宋/史兵 熈寧元年兵部上陜西義勇數陜西
路二十六郡舊籍十五萬三千四百益以環慶延州
[035-24a]
保毅弓箭手三千八百總十五萬六千八百為指揮
三百二十一文獻/通考 二年六月詔陜西就糧軍士將
校其間材効之人孤逺無由自達有司審度其有軍
功驍勇者以名聞當擢置班行以備本路任使宋史/兵志
詔併諸軍營陜西馬歩軍營三百二十七併為二
百七十馬軍額以三百人歩軍以四百人其後總兵
之撥併者馬歩軍五百四十五營併為三百五十五
文獻/通考 兵部上陜西十郡并砦户舊籍四萬六千三
[035-24b]
百今惟秦鳯有砦户 三年秦鳯路經畧使李師中
言前年築熟羊等堡募蕃部獻地置弓箭手迄今三
年所募非良民初未嘗團結訓練今當置屯列堡為
戰守計從之詔募増廂軍陜西减額五千人而所募
至三萬人 十月韓絳言今將義勇分為七路内延
丹坊為一路邠寧為一路秦隴為一路鳯州鳯翔府
為一路乾耀華永興軍為一路逐年將一州之數分
為四番緣邊四路十四州毎年秋冬合用一番屯戍
[035-25a]
近裏三路十二州軍即令依此立定番次未得逐年
差發遇本處闕少正兵即得勾抽或那徃次邊守戍
從之宋史/兵志 十一月命陜西立教閲賞罰格玉/海 司
馬光乞留屯兵畧曰臣奉勑充永興軍一路兵馬都
總管安撫使臣聞本路十州所管屯駐禁軍至少大
率皆是緣邊就糧兵士常時分為上下番有一半在
逐州或遇邊上稍有警急則盡皆抽去逐州並無守
把兵士萬一盜賊乘虚姦人竊發本州官吏手下無
[035-25b]
兵雖有智勇將安所施臣愚以為逐州宜各添一指
揮禁軍屯駐内永興軍為闗中根本宜添兩指揮若
朝廷别無兵士可以差撥只乞於沿邊就糧兵士内
依此數目撥留在逐州屯駐邊上更不得勾抽緩急
不至失備温公/集 詔陜西就糧禁軍額十萬人方用
兵之初其令陜西河東亟募士補其闕 四年詔比
選諸路配軍為陜西彊猛罷陜西路義勇差役又罷
陜西諸路提舉義勇官委本屬州縣依舊分番教閲
[035-26a]
五年趙卨為鄜延路以其地萬五千九百頃募漢
蕃弓箭手四千九百人帝嘉其能省募兵之費褒賞
之發遣延州招到漢蕃弓箭手人騎四千九百八十
四為八指揮 三月以西邊用兵詔諸處義兵並罷
令諸路轉運司剗刷京東西河東北淮南廂軍又令
都水監刷河清及客軍共三萬餘人赴陜西團結宋/史
兵/志 六年樞宻院言勇敢効用皆以材武應募從軍
廩賜既優戰馬戎械之具皆出公上平時又得以家
[035-26b]
居以勞効賞者凡四補而至借職校弓箭手减十資
淹速相逺甚非朝廷第功均賞之意請自今鄜延秦
鳯等路各以三百為額第一等歩射弓一石一斗馬
射弓九斗奉錢千第二等以下逓减一斗奉七百至
五百季首閲試於經畧司射親及野戰中者有賞全
不中者削其奉次季又不中者罷之戰有功者以八
等定賞一給公據二以為隊長三守闕軍將四軍將
五殿侍六三班借差七差使八借職其弓箭手有功
[035-27a]
亦以八等定賞一押官丞局二將虞候十將三副兵
馬使軍使四副指揮使五都虞候六都指揮使七三
班差使八借職即以闕排連者次遷詔可文獻/通考 十
一月詔永興軍同華鄜延丹坊邠耀各依原刺義勇
外商虢州保安軍並止團成保甲又以都保置本契
左留司農寺右付其縣凡追胥閲試肄習則出契詔
行於永興秦鳯五路 七年詔分置將副自第一將
以下共十七將在河北西路而鄜延秦鳯又自列將
[035-27b]
其在鄜延者九在秦鳯者五宋史/兵志 八年十一月詔
選陜西蕃兵丁壯户九丁以上取五六取四五取三
三取二二取一并年二十以上涅手背毋過五丁毎
十人置十將一五十人置副兵馬使一百人置軍使
一副兵馬使一二百人置軍使一副兵馬使二三百
人置副指揮使一軍使二副兵馬使三四百人加軍
使一副兵馬使一五百人又加指揮使一副兵馬使
一過五百人毎百人加軍使一副兵馬使一即一族
[035-28a]
三十人以上亦置副兵馬使一不及二十人止置十
將文獻/通考 九年九月詔永興秦鳯等路義勇以主户
三丁以上充不拘户等是年諸路所管義勇永興軍
路八萬七千九百七十八人秦鳯路三萬九千九百
八十人 十年知延州吕惠卿言自熙寧五年招到
弓箭手只是權行差補未曽團定指揮本司見將本
路團結將分團成指揮都分置立將校統轄即於臨
時易為勾集從之 元豐二年五月詔陜西諸路舊
[035-28b]
制馬軍自十月一日馳射野戰至榖雨日止中書樞
宻院請陜西義勇保甲皆如諸軍教閲法從之宋史/兵志
四年鄜延五路有漢蕃弓箭手各附諸將而分𨽻
焉文獻/通考 五年正月以新收復米脂吳堡義合細浮
圖塞門五砦地置漢蕃弓箭手及春耕種其約束補
職並用舊條 六年鄜延路經畧司言弓箭手於近
裏縣置田兩處立户及四丁巳上乞取一丁為保甲
一丁為弓箭手有二丁至三丁即且令充弓箭手詔
[035-29a]
保甲願充弓箭手者聽其見充弓箭手與當丁役毋
得退就保甲陜西亦如之 四月河東經畧司請以
麟州飛騎府州威逺子弟二十五以下刺為兵 八
年詔罷秦鳯路置塲集教弓箭手令經畧司購求土
人習教所宜立法宋史/兵志
哲宗元祐元年詔陜西將兵不出戍他路二月詔永興
秦鳯等路提㸃刑獄兼提舉保甲并依提刑司例各
為一司 二年復置陜西府界馬歩軍 三年兵部
[035-29b]
言隴山一帶係官地非自朝廷置局招置標撥無以
杜絶姦弊從之後殿前副都指揮使劉昌祚奏根括
隴山地凡一萬九百九十頃招置弓箭手人馬凡五
千二百六十賜勅書奬諭 四年詔將隴山一帶弓
箭手人馬别置一將管幹 七年陜西路諸帥府敢
勇以一百人為額專𨽻經畧司宋史/兵志 紹聖四年五
月詔陜西添置蕃落馬軍十指揮哲宗/本紀 詔陜西路
添置蕃落指揮各以五百人為額於永興軍鳯翔同
[035-30a]
華州各置兩指揮並𨽻住營州軍將下統制訓練委
諸路所屬都總管同選官招人 元符元年利州路
興元府增置就糧武寧永興軍等路創置蕃落詔罪
人應配五百里以上配陜西充廂軍 二年六月鄜
延路新築米脂等八堡砦増置土兵馬歩軍十一月
以吕惠卿奏减鄜延戍兵五十指揮 三年詔撥陜
西保寧指揮入諸路廂軍額七月詔陜西路新城砦
合招弓箭手投換其元祐八年四月不得招他路弓
[035-30b]
箭手指揮勿用兵/志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减放秦鳯路土兵 崇寧元年九
月詔董采秦鳯路安師文鄜延路並提舉弓箭手元/符
三年罷/今復置 五年詔永興秦鳯路各武臣一員充提舉
保甲其見專提舉保甲文臣並罷樞宻院言陜西等
處差官詔諭逃亡軍人並許所在首身更不會問便
支口劵令歸本營邊上軍人憚於戍守之勞徃徃逃
竄内郡首身遂得口劵歸營恐相習成風有害軍政
[035-31a]
乞自今應軍人首身並須會問逃亡赦限依今来詔
諭指揮若係赦後逃亡即乞依條施行從之 大觀
元年五月延安置錢監兵 二年六月詔陜西諸路
自罷兵以來數年於此兵未曽撤蓋緣邊將怯懦坐
費邊儲戍卒勞苦可除新邉的確人外餘並直抽歸
營有司不得占吝 政和三年秦鳯路經畧安撫使
何常奏諸路並塞民皆是弓箭手闗東戍卒多是硬
弩手及摽牌手若遇賊於山林險隘之處先以牌子
[035-31b]
捍賊次以勁弓強弩與神臂弓射賊先鋒或遇賊於
平原廣野之間則馬上用弩攅射可以一發盡殪牌
子與馬上弩皆已試之效不可不講又歩兵之中先
擇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斬馬刀别以一將統之如唐
李嗣業用陌刀法是取勝一竒也詔樞宻院劄與諸
路經畧司 五年二月詔陜西逐路並復置提舉弓
箭手司仍各選差武臣一員充並依提舉保甲條例
施行宋史/兵志
[035-32a]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詔募陜西土人為兵二月臣僚言
陜西恃弓箭手為國藩籬舊𨽻帥府比年始置提舉
弓箭手官務取數多選練不精法制寖壊乞罷提舉
官以弓箭手復𨽻帥司詔從之五月宣撫司奏陜西
㳺手惰民願充軍者亦衆祗緣招刺闕乏例物是致
軍額常闕今若給一色銀絹折充例物犒設起發召
募人作義勇止於右臂上刺字依禁軍例物支衣糧
料錢陜西五路共可得二萬人從之詔遣文武官各
[035-32b]
一員前去陜西路募兵二萬人赴闕是月都水使者
陳求道言朝廷差官徃陜西招軍適當嵗豐恐未易
招填若就委監司招募保甲啖以例物與免科差以
作其氣可得勁兵五萬從之七月陜西制置使錢蓋
言陳求道請招刺保甲五萬充軍緣比來陜右正兵
數少全藉保甲守禦及運糧諸役差使外所餘無幾
若更招刺五萬則是正丁占使殆徧不惟難以選擇
兼慮民情驚疑欲乞令州縣曉諭保甲取其情願如
[035-33a]
未有情願之人即乞令保甲司於正丁餘數内選擇
通赴闕人共成七萬可以足用從之是月錢蓋奏陜
西募土人充軍多是市井烏合不堪臨敵今折彦實
支陜西六路銅錢各十萬緡毎名添錢十千自可精
選少壯六路可共得六萬人從之宋史/兵志
髙宗建炎中丞相李綱上言今日之計莫若募兵於西
北金人騷擾關陜之人流為盜賊強壯不能還業者
甚衆乗此遣使優給例物以召募之新其軍號勒以
[035-33b]
歩伍付之將帥以時教閲訓練不年嵗間皆成精兵
上以為然乃於陜西募兵三萬人許召募白身於諸
色廂軍中撿選招收潰散兵卒改刺例物白身人全
給餘給半毎募及一軍就本路選差材武大小使臣
充將官部隊將押赴行在陜西委經制司而以錢蓋
復充其任又命永興軍路置帥府要郡次要郡帥府
為安撫使帶馬步軍都總管要郡帶兵馬鈐轄次要
郡帶兵馬都監皆以武臣為之副改路分為副總管
[035-34a]
路鈐轄為副鈐轄州鈐轄為副都監總管鈐轄司許
以便宜行軍馬事又請於陜西路置制置使使以逺
近相應援從之李忠定/公奏議 紹興元年籍興元府良家
子弟兩丁取一四丁取二毎二十人為一隊號曰義
士宋史/兵志 四年宣撫吳玠始創興元府良家子招關
陜流寓及陣亡主兵將子弟驍武不能存立者充月
給比強弓手五十人為一隊文獻/通考 十年二月命陜
西復募蕃漢弓箭手宋史髙/宗本紀 十一年興元府興州
[035-34b]
金州三都統兵皆本闗西舊部興元都統司兵一萬
七千人金州都統司兵一萬一千人紹興中劉子羽
在興元招集流散立成部伍子羽罷吳玠併將其兵
故玠之兵十萬玠死胡世將為宣撫命吳璘以二萬
守興州楊政以二萬守興元郭浩以八千守金州而
玠之中部三萬人分屯仙人關以外璘并將之是以
四川之兵獨偏重於興州文獻/通考
寧宗開禧元年興元都統秦世輔言本司諸軍闕額頗
[035-35a]
多紹興之末管二萬九千餘人乾道三年以二萬七
千人為額今管二萬五千四百餘人所差發出戍官
占實一萬一百四十三人㸃閲所部堪披帶者僅六
百二十七人欲乞許本司酌紹興末年元額招刺補
填從之文獻/通考
金諸邊將鄜延九將鳯翔十六將續文獻/通考 凡邊境置
兵之州三十八有鳯翔延安隴商保安綏徳葭東勝
改置于要州者十一有京兆金史/兵志
[035-35b]
海陵天徳二年九月置統軍司於陜西路正隆末復陞
陜西統軍司為都統府金史/兵志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命陜西等路征南歩軍並放還家
續文獻/通考 三年五月罷陜西統軍司置都統副統五
年七月罷陜西都統府復置統軍司京兆徙陜西元
帥府河中金史世/宗本紀
章宗㤗和間邊鋪軍則陜西居守邊界者金史/兵志
宣宗貞祐三年八月諭陜西堅守延安保安綏徳鄜坊
[035-36a]
邠乾耀等處要害分渭南州郡歩兵屯平原令宣撫
使治邠州副使治同州之澄城以統之更以歩騎守
渭津九月設潼關提控總領軍馬等官壬午以空名
宣勅付陜西宣撫司凡夏人入冦有能臨陣立功者
五品以下並聽選授十月以同華舊屯陜西兵𨽻陜
州宣撫司者改𨽻陜西行省十二月陜西行元帥府
乞益兵以田琢之衆𨽻之金史宣/宗本紀 興定二年選募
陜西弩手軍二千人為一軍賜號威勇兵/志 三年四
[035-36b]
月選陜西歩騎精鋭六千人實京兆戊辰選精鋭六
萬分屯邠乾耀等州 元光二年四月設京兆南山
安撫司七月詔籍陜西路僑居官民為軍宣宗/本紀
元太宗七年七月簽陜西路人匠充軍元史/兵志
世祖中統元年五月詔平陽京兆兩路宣撫司簽兵七
千人於延安等處守隘元史世/祖本紀 三年十月以鳯翔
屯田軍人凖充平陽軍數仍於鳯翔屯田勿遣從軍
刁國器所管充簽軍九百一十五人即日放罷為民
[035-37a]
陜西行省言士卒戍金州者諸鄂囉巳嘗服役今重
勞苦詔罷之元史/兵志 四年正月以宋和爾摩哩及沙
只回囘鷹坊等兵戍商州藍田諸隘五月乙未勅啇
州民就戍本州毋禁弓矢 至元元年八月陜西行
省臣上言商州險要乞増戍兵鳯翔屯田軍遷戍興
元從之元史世/祖本紀 七年以金州軍八百𨽻東川統軍
司 十年正月哈喇請於渠江之北雲門山及嘉陵
西岸虎頭山立二戍以其圖來上仍乞益兵二萬勅
[035-37b]
給京兆新簽軍五千人益之正月陜西京兆延安鳯
翔三路諸色人户約六萬户内簽軍六千六月汰陜
西貧難軍 十一年正月調襄陽府生劵軍六百人
熟劵軍四百人由京兆府鎮戍鴨池命金州招討使
竒徹部領之五月詔延安府沙井静州等處種田巴達
勒達户選其可充軍者簽起出征兵/志 五月敕有司
閲覈延安新軍貧無力者免之 十二年簽延安路
達嚕噶齊弟男為軍十六年罷延安路新簽軍 二
[035-38a]
十七年十二月遣兵部侍郎靳榮等閲實西安鳯翔
延安三道軍户元籍四千外復三萬三千二百八十
丁樞宻院欲以為兵僧格不可帝從之元史世/祖本紀
仁宗延祐四年十一月陜西都萬户府言碉門特黙齊
軍一百五十名鎮守多年乞放還元翼樞宻院臣議
彼中亦係要地不宜放還止令於元翼起遣一百五
十名三年一更鎮守元史/兵志
泰定帝四年三月陜西行省嘗言奉元建立行省行臺
[035-38b]
别無軍府惟有䝉古軍都萬户府逺在鳯翔置司相
離三百五十餘里緩急難用乞移都萬户府於奉元
置司軍民兩便及後陜西都萬户府言自大徳三年
命移司酌中安置經今三十餘年鳯翔離天都土蕃
甘肅俱各三千里地面酌中不移為便制可元史/兵志
明太祖洪武二年延綏守臣建議開設各衛銓官選軍
於時有歸附者有收集者有選充者有編撥者共四
等延綏/鎮志 二十三年耿炳文奏陜西都司所屬二十
[035-39a]
四衛馬歩軍一十四萬四千九百九十一人馬八千
三百七十二匹世法/錄
英宗正統初發遣陜西邊衛官軍操備京師者各還原
衛其腹裏衛分仍舊更番赴京操備 二年募所在
軍餘民壯願自効者分𨽻操練於陜西得四千二百
人人給布二疋月糧四斗世法/錄 六年令陜西土軍
優免五丁餘聽科差明會/典 天順初清出陜西各衛
逺年無勾之軍同姓名而相推諉者悉發榆林編伍
[035-39b]
謂之老軍延綏/鎮志
憲宗成化二年延綏守臣盧祥因營堡兵少請選土兵
勅御史徃會官㸃選如延安所屬之州縣選其壯者
編成什伍毎名量免户租六石常存二丁貼其力役
五石以下者存三丁三石以下者存四丁時得丁壯
五千餘名 六年三衛老軍撥邊數少巡撫議從老
軍户内陸續抽選壯丁分四班輪流操備謂之四班
壯丁 八年沙克嘉斯賚侵套侍郎葉盛總督王越巡
[035-40a]
撫余子俊奏請清解六年七年各省軍之不服水土
者暫留實邊與清勾雲南兩廣浙閩衛所軍人俱解
榆林以實邊備詔可之謂之雜抽軍延綏/鎮志 十年總
制督御史余子俊題將前項土兵審勘有願入伍當
軍者將本户税糧二十石以下者并差役盡行蠲免
二十石以上者免二十石其餘照舊徵納存留本處
并附近去處不許逺起邊糧本軍收發榆林衛入伍
食糧差操聽總兵等官調用殺賊明九/邊考 十二年余
[035-40b]
子俊奏綏徳衛十二隊延安衛十九隊毎隊五十名
有竒凡屯軍毎年俱十月朔到邊備冬次年三月朔
踈放農作謂之屯軍一名備冬軍延綏/鎮志 二十年五
月以延綏東西三十四城堡指揮等官權輕令弛復
設領班都指揮二員令統陜西潼關等衛所備禦官
軍分上下班嵗一番休仍將定南定北乾溝軋澗備
禦官軍歸併原伍半載一更分番戍守世法/錄
孝宗𢎞治中延綏巡撫題召募土兵義勇軍計得一萬
[035-41a]
三百七十六名十三年守臣議奏官軍家三丁内選
一丁以補軍缺計選二千名謂之選丁延綏/鎮志 十五
年太僕少卿題於陜西等處各州官庫内查取見在
官銀毎二鎮共輳五萬兩以備召軍之用若係召募
者毎名給銀五兩係冊内查出抽選者毎名給銀三
兩五錢仍免空閑舍餘一名幇貼就與關支糧賞其
見任官員百户召一百名與陞副千户副千户召一
百名陞正千户正千户召二百五十名陞指揮僉事
[035-41b]
指揮僉事召二百名陞指揮同知指揮同知召二百
名陞指揮使俱月加俸糧一石都指揮僉事召二百
五十名陞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同知召二百五十名
陞都指揮使若有為事立功及革職閑住官員能召
百名悉與復職其所召土兵就令原召之人管領殺
賊有功之日照例併功陞職明九/邊考 延綏三衛壯丁
輪流操備自𢎞治以後共得四萬三千五百九十四
名延綏/鎮志
[035-42a]
武宗正徳時提督尚書楊一清題西人性氣猛悍尚勇
善鬬且見敵不懼設法召募不拘衛所軍餘舍餘村
野土民但係年力精壯騎射閑熟者籍名在官願領
馬者給銀五兩歩軍給銀三兩令其置備軍裝弓矢
器具團成隊伍聽總兵守備等官統領訓練不許濫
收不堪之人徒費官錢無益於事明九/邊考 正徳五年
各軍户内五丁以下者擇一丁六丁以上者擇二丁
計得一千五百二十二名謂之選丁延綏/鎮志
[035-42b]
世宗嘉靖二十四年延綏巡撫張子立題綏徳衛延安
衛屯軍留本衛設官訓練 三十年於免糧土兵餘
丁内免五石以下者抽一丁五石以上者抽二丁十
石以上者抽三丁三十一年以免糧十石上下者抽
一丁俱夏秋備邊過冬踈放謂之免糧抽軍延綏/鎮志
穆宗隆慶三年兵馬數目延綏原額馬歩官軍八萬一
百九十六員名除節年逃故外實在官軍五萬一千
六百一十一員名原額馬四萬五千九百四十匹除
[035-43a]
節年倒失外實在馬二萬七千八百五十一匹 五
年八月兵部覆言常戍之說施於遼東宣大尤便其
延綏見兵四枝當酌行劉應節等議各分兩班毎嵗
在薊者以十一月中旬放還期至嵗暮抵家在延綏
亦以十一月中旬起程期至嵗暮抵鎮不必候到交
代至於清理主兵宜特遣風力御史徃陜西無論原
係何軍凡逃亡者盡數清勾㫖如議行續文獻/通考 陜
西都司領衛二十五守禦千户所四西安左衛西安
[035-43b]
前衛西安後衛延安衛綏徳衛漢中衛寧羌衛榆林
衛鳯翔守禦千户所金州守禦千户所餘屬/甘省潼闗衛
𨽻中軍都督府而官軍則陜西例得調用馬/志 陜西
城操備官軍舍餘五千五十一員名實有馬歩二千
五百六十五員名公差商洛等處防守一千四百八
十六貟名事故在逃等項一千員名榆林鎮所管三
十四城堡常操新募輪班冬操夏種并事故等項原
額馬歩騎操官軍共五萬八千六十七員名常操延
[035-44a]
綏榆慶等衛馬歩官軍四萬一千五十四員名實有
官軍三萬一百二員名事故等項官軍一萬九百五
十二員名新召募甲軍三千名輪班西安南陽潼關
寧山穎上等衛所馬歩官軍一萬一千一十三員名
實有官軍九千八百八十二員名事故等項軍人一
千一百三十一名見班官軍五千四百七十六員名
冬操夏種無馬官軍二千員名鎮守總兵官在城官
軍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三員名協守副總兵部下官
[035-44b]
軍三千員名專一統/領操練東西路逰擊將軍二員名部下
官軍三千員名統領延/綏逰兵東路右恭將部下官軍一千
七百八十員名西路左恭將部下官軍一千一百九
十三員名中路鎮城所轄十一城堡官軍共七千九
百五十六員名東路鎮城所轄外八城堡官軍共四
千九百七十二員名西路恭將所轄外十二城堡官
軍共七千七百三十八員名明九/邊考 榆林鎮屬營六
堡二十八榆林鎮馬歩官軍三萬三千七十七員名
[035-45a]
清水營官軍七百一十四員名新安邊營官軍一千
四百四員名靖邊營官軍九百七十六員名寧塞營
官軍九百八十三員名舊安邊營官軍九百五十四
員名定邊營官軍八百四十四員名髙家堡官軍九
百九十四員名建安堡官軍七百一員名雙山堡官
軍八百三十四員名常樂堡官軍七百七十六員名
歸徳堡官軍三百六十六員名魚河堡官軍六百三
十二員名響水堡官軍五百七十三員名木𤓰堡官
[035-45b]
軍四百三十六員名孤山堡官軍六百五十九員名
鎮羌堡官軍六百五十九員名龍州堡官軍五百七
十二員名把都堡官軍六百二十二員名新興堡官
軍三百八十四員名澇池堡官軍四百二十六員名
鹽池堡官軍一百二十五員名波羅堡官軍六百九
十二員名懐逺堡官軍四百二十四員名威武堡官
軍五百二十五員名清平堡官軍六百二員名神木
堡官軍三千七十七員名黄甫堡官軍三百六十九
[035-46a]
員名永興堡官軍七百六十二員名大栢堡官軍二
百九十員名栢林堡官軍五百六十員名鎮靖堡官
軍一千八十七員名永濟堡官軍七百三員名三山
堡官軍三百二十員名饒陽堡官軍一百八十八員
名朱思本/輿地圗 明之衛所即唐府兵遺意也自京師達
於郡縣之險要者皆立之有事征伐則詔總兵官佩
將印領之旣旋則上所佩印於朝官軍各回本衛法
誠善也洪武初陜西都司所屬凡三十四衛訓練馬
[035-46b]
歩官軍十六萬七千有竒此大較也自後承平日乆
官皆世胄而不習武是時軍士強壯則占役於權門
疲羸則掛名於公府支糧則有其數調遣則無其人
逃亡者旣不勾補占役者又不著伍急則藉口召募
及調遣而已故老軍變而為土兵土兵變而為抽選
班軍變而為改折舉祖宗之法而盡變之以至於亡
而不悟也延綏/鎮志
軍儲
[035-47a]
殷帝謂文王以爾鈎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詩大雅/皇矣篇鉤
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臨臨車也衝衝車也傳/正
義曰臨者在上臨下之名衝者從旁衝突之稱疏/
漢髙祖元年夏四月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漢書/髙帝
本/紀 七年蕭何治未央宫立武庫以藏兵器中尉屬
官有武庫令丞少府屬官有若盧考工室令丞百官/表注
云若盧主藏兵器/考工主作兵器武庫精兵所聚文獻/通考
文帝時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
[035-47b]
食者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
庶長史記平/準書
武帝元鼎六年邊兵不足乃發武庫工官兵器以贍之
史記平/凖書 武帝時衛青軍出塞擊匈奴以武剛車自
相環為營文獻/通考
宣帝五鳯四年大司農中丞耿夀昌奏設常平倉以給
北邊漢書宣/帝紀
後漢光武帝造戰車可駕數牛上作樓櫓置於塞上以
[035-48a]
拒匃奴後漢書南/匈奴傳櫓即樓也釋名曰樓無屋為櫓匈/奴
傳/注
明帝永平五年十一月北匈奴冦五原南單于擊却之
是嵗發遣邊人在内郡者賜装錢人二萬後漢書/明帝紀
安帝元初五年諸羌瓦解三輔益州無復冦儆自羌叛
十餘年間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後/漢
書西/羌傳
順帝永建四年尚書僕射虞詡上疏言雍州沃野千里
[035-48b]
又有龜兹縣在/上郡鹽池以為民利水草豐美土宜産牧
牛馬銜尾羣羊塞道北阻山河乘阨據險因渠以溉
水舂即水/碓也河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故孝武光武
築朔方開西河置上郡皆為此也書奏帝乃復三郡
遂令安定北地上郡等處常儲榖粟周數年後漢書/西羌傳
晉附/赫連勃勃以叱干阿利造五兵之器精鋭尤甚既
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斬弓人如其入
也便斬鎧匠又造百鍊鋼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
[035-49a]
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
神都可以懐逺可以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甚
珍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春正月遣就隂山伐木大造攻
具太平真君九年冬北討至於受降城不見蠕蠕因
積糧城内留守而還魏書世/祖紀
孝武帝永熈三年夏四月宇文泰徴豳涇東秦岐四州
粟以給軍周書文/帝紀
[035-49b]
文帝大統三年秋八月齊神武度河周太祖令軍人齎
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夾渭而西周書文/帝紀
隋髙祖開皇十五年二月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
之闗中緣邊不在其例隋書髙/祖紀
唐肅宗寳應元年是年四月/代宗即位九月勅駱谷子午等路徃
來行客所將随身器仗等今日已後除郎官御史諸
州部統進奉事官任將器仗随身自餘私客等皆須
過所上具所將器仗色目然後放過如過所上不具
[035-50a]
所將器仗色目數者一切於守堤處勒留冊府/元龜
徳宗興元初李晟為神䇿行營節度使時李懐光叛徳
宗再幸梁州初無芻藁乃令簡較户部郎中張彧假
京兆尹擇官吏以賦渭北畿縣不數日芻糧皆足後
為副元帥討朱泚時渭橋先積米鹽十餘萬斛度支
方運以備懐光軍晟又宻䟽以渭近畿雖乘兵亂尚
可賦斂冦盜未滅宿兵曠時人廢耕桑又無儲蓄非
防㣲制勝之術也帝深納之至是守禦益固軍不乏
[035-50b]
食冊府/元龜 河湟六鎮既陷嵗發防秋兵三萬戍京西
資糧百五十餘萬緡唐書食/貨志 貞元初吐蕃刼盟召
諸道兵十七萬戍邊關中為吐蕃蹂躪者二十年北
至河曲人户無幾諸道戍兵月給粟十七萬斛皆糴
於關中宰相陸贄以闗中榖賤請和糴可至百餘萬
斛帝乃命度支増估糴粟三十三萬斛然不能盡用
贄議文獻/通考 貞元八年五月初増税京兆青苖畝三
錢以給掌閑彍騎冊府/元龜
[035-51a]
憲宗元和六年京兆尹王播奏諸縣軍鎮放牧人等不
得帶弓箭刀劒器仗從之文獻/通考
文宗太和中王承元為鳯翔節度使奏當軍今更添置
一千五百騎請度支給衣糧草料冊府/元龜
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十月興元府奏軍府官共進助軍
粟三萬三千石冊府/元龜
宋真宗咸平四年陜西保毅軍官給糧賜使之分番戍
守宋史/兵志 五年夏四月詔陜西民輓送緣邊芻糧者
[035-51b]
賜租之半真宗/本紀 大中祥符初陜西闕兵食州縣括
民家所積糧市之謂之推置取上户版籍酌所輸租
而均糴之謂之對糴食貨/志
仁宗天聖四年詔作坊造鐡槍一萬五千給秦渭延州
等軍 景祐元年三司使程琳上疏論兵在精不在
衆陜西軍儲數匱而召募不已且住營一兵之費可
給屯駐三兵昔養萬兵者今三萬兵矣陜西嵗費千
五百萬其賦入支十之五自餘悉仰給京師自咸平
[035-52a]
逮今凡沿邊所増馬歩軍指揮百六十計騎兵一指
揮所給嵗約費緡錢四萬三千歩兵所給嵗約費緡
錢三萬三千他給賜不預合新舊兵所費不啻千萬
緡天地生財有限而用無紀極此國用所以日屈也
今同華沿河州軍積粟至於紅腐而不知用沿邊入
中粟價常踴貴而未嘗足誠願陜西募住營兵勿復
増置遇闕即遷廂軍精鋭者補之仍漸徙營内郡以
便糧餉無事時番戍于邊緩急即調發便近嚴戒封
[035-52b]
疆之臣毋得侵軼生事以覬恩賞違令者重置之法
如此則疆塲無事而國用有餘矣帝嘉納之宋史/兵志
寳元二年三月賜陜西緣邊將士緡錢四月募陜西
人入粟實邊十月庚午賜麟府州及川陜軍士緡錢
仁宗/本紀 陜西糴榖嵗預給青苗錢天聖以來罷不復
給然發内藏金帛以助糴者前後不可勝數寳元中
出内庫珠直緡錢三十萬付三司售之取其直以助
邊費食貨/志 康定元年二月出内藏緡錢八十萬陜
[035-53a]
西市糴軍儲又詔江南淮南造紙甲三萬給陜西仁/宗
本/紀 八月詔陜西製栁木旁牌又詔陜西屯重兵罄
本路租税益以内庫錢帛並西川嵗輸而軍儲猶不
足宜度隙地為營田務四路總管轉運悉兼領使
慶厯二年詔鄜延秦鳯路各置都作院兵/志 四年賜
鄜延路總管風羽子弩箭三十萬仁宗/本紀 仁宗時龎
頴公自延州入為樞宻副使首言關中苦餽餉請徙
沿邊兵就食内地議者争言不可以為敵初伏情偽
[035-53b]
難測未可遽弛備獨公知元昊已困必不能遽敗盟
卒徙二十萬人石林/燕語 皇祐元年詔陜西邊警旣息
土兵可備守禦東軍屯戍者徙内郡以省餉饋宋史/兵志
二年二月出内庫絹下陜西路以備軍賞仁宗/本紀
四年陜西路都總管司言郭諮所造獨轅衝陣無敵
流星弩可以備軍陣之用詔弓弩院如様製之除諮
為鄜延路鈐轄許置弩五百募土兵教之 至和元
年詔陜西路毎嵗夏曝器甲有損斷者悉令完備如
[035-54a]
復閲視有不堪用者知州通判及主兵官並貶秩兵/志
范仲淹上議云延安西有賊界百餘里侵入漢地
唐馬燧造戰車行載兵甲止為營陣此路山坡大車
難進當用小車二十兩銀絹錢二十萬賞有功將吏
又云陜西四路各屯重兵所入中糧草無定數並支
京師錢帛乆行府庫須竭又支移闗輔二税徃邊上
送納道路險阻百姓勞費至轉運司經畫財利應副
邊上毎年亦無定額縱使元昊納欵未能頓解邊兵
[035-54b]
悠乆何以支濟伏望聖慈指揮更選差朝臣四人充
陜西四路經畧計置判官專管本路税賦課利及圖
回營田等事仍令三司將逐路軍馬並現在糧草數
目約度今後毎年各計入中若干石於京師支給見
錢比舊十分中减三分令陜西轉運司約度逐路税
賦課利數目外毎年各令支助錢帛若干旣糧草錢
帛皆是定額自然各務省節不更占冗兵旣沿邊入
中有數必自那移軍馬入次邊及近裏州軍駐劄此
[035-55a]
軍國大計乞聖慈留意范文正/公集
神宗熈寧元年二月知青澗城劉怤言所𨽻歸明號箭
手八指揮凡三千四百餘人馬九百匹連嵗不登願
以丹州儲糧賑恤詔下其章轉運司行之宋史/兵志 八
月賜鄜延路轉運司空名誥勅募民入粟實邊神宗/本紀
二年令諸軍餘糧願糶入官者計價支錢復儲其
米於倉明年仍聽行於陜西諸路三年二月詔移巴
蜀羨財市布帛儲於陜西以備邊省食貨/志 判延州
[035-55b]
郭逵言陜西起發義勇赴沿邊戰守今後並令自齎
一月糗糧折本户税賦若不能自備則就所發州軍
預請一月口食從之知永興軍司馬光極言分義勇
四番於沿邊屯守以為挑敵勞人虚費糧餉於是永
興一路獨得免 四年詔付趙卨聞鄜延路諸軍數
出至鬻衣装以自給可宻體量賑恤之樞宻院言除
不教閲廂軍撥併各帶舊請外今後招到者并乞依
本指揮新定請受陜西醬菜錢一百月糧二石春衣
[035-56a]
絹二匹布半匹錢一千冬衣絹二匹紬半疋錢一千
綿十二兩兵/志 六年詔鄜延路經畧司支封椿錢於
河東買槖駞三百運沿邊糧草 七年命輔臣議與
陜西並塞芻糧之法令轉運司増舊糴三分以所糴
虧羨為賞罰仍遣吏按視而陜西和糴或以銀錢紬
絹糴於弓箭手食貨/志 八年冬十月陜西帥臣請増
給兵器帝令給之 元豐元年冬鄜延路經畧使吕
惠卿乞給新様刀軍器監欲下江浙福建路製造帝
[035-56b]
不許給以内南庫短刃刀五萬五千口 四年春陜
西轉運使李稷奏本道九軍什物之外一皆無之乞
於永興軍庫以餘財立法營辦兵/志 中書言物帛至
陜西擇省様不合者貿易糴糧儲於邊期以一年畢
五年户部上其數凡八百十六萬一千七百八十疋
兩三百四十六萬二千緡有竒食貨/志 七月鄜延路
計議邊事所奏乞緡錢百萬工匠千人鐡生熟五萬
斤牛馬皮萬張造軍器并給之八月詔令沈括以劈
[035-57a]
陣大斧五千選給西邊諸將十一月陜西轉運使李
察言本路都作院五宜各委監司提舉從之 七年
陜西轉運副使葉康直言秦鳯路軍器見闕名物計
四百三十餘萬使一一為之非十餘年可就乞自京
給賜詔量給之兵/志
徽宗政和六年軍器少監鄧之綱奏國家訓練士卒各
給軍器以備不虞恐嵗乆因循多致損敝乞自河北
陜西路為首令一新戎器壯國威從之宋史/兵志
[035-57b]
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出内金帛二百萬備陜西邊儲三
年八月出内庫金帛二百萬糴陜西軍儲宋史哲/宗本紀
髙宗建炎中命降見錢鈔三百萬貫付陜西路司廣
糴應副河東河北兩路又命起川綱河東衣絹於永
興軍樁管以待兩路支俵丞相李綱奏上既於陜西
路募兵而軍器衲襖旗幟之類經靖康之變𩔖多散
失内庫甲胄甚多重大兵不能勝乞降指揮條具軍
器衲襖下諸路轉運司製造内庫甲改為大小三等
[035-58a]
圖畫式様製造旗幟上皆從之李忠定/公奏議 紹興九年
八月庚戌賜陜西諸軍冬衣絹十五萬匹乙丑給新
法度牒紫衣師號錢二百萬緡付陜西市軍儲宋史/髙宗
本/紀 三十二年王之望至梁洋諭豪民使輸財先是
之望以軍興費廣為言朝廷令勸民户獻納之望因
是親至續文獻/通考
金海陵正隆四年命陜西統軍司并虞候司順徳軍官
兵並増廩給金史/兵志
[035-58b]
世宗大定三年言事者以陜西等路循宋齊舊例州縣
司吏弓手於民間騐物力均敷顧錢名曰免役請以
是錢贍軍至是省具數以聞詔罷弓手錢其司吏錢
仍舊金史/兵志 八年八月命左衛將軍大磐訪求良弓
而磐多自取出為隴州防禦使 十五年出兵備邊
同州徴箭十萬根以鵰鴈羽為之其價翔躍不可得
觀察判官張榖曰矢去物也何羽不可節度使曰當
須省報榖曰州距京師二千里如民急何萬一有責
[035-59a]
下官當任其咎一日之間價减數倍尚書省竟如所
請續文獻/通考
章宗承安三年陜西放老千户穆琨佛寧正軍烏勒希
等給賞之例舊軍千户十年以上賞銀五十兩絹三
十疋不及十年比附十年以上穆琨支穆琨十年以
上銀四十兩絹二十五疋不及十年銀三十兩絹二
十疋佛寜十年以上銀三十兩絹二十疋不及十年
銀二十兩絹一十五疋馬歩正軍烏勒希等勾當不
[035-59b]
拘年分放老正軍銀一十五兩絹一十疋烏勒希旗
鼓吹笛本司火頭人等同銀八兩絹五疋三虞候千
户十年以上銀四十兩絹二十五疋不及十年銀三
十兩絹二十疋穆琨二十年以上銀五十兩絹三十
疋十年以上銀三十兩絹二十疋不及十年銀一十
兩絹一十五疋佛寧十年以上銀二十兩絹一十五
疋不及十年銀一十五兩絹一十疋正軍烏勒希勾
當不拘年分放老正軍銀一十兩絹七疋烏勒希旗
[035-60a]
鼓吹笛本司火頭人等同銀五兩絹四疋邊鋪軍請
給與射糧軍同陜西路統軍司鎮防甲軍馬軍明安
錢八貫米五石二斗絹八疋六馬芻粟穆琨錢六貫
米二石八斗絹六疋五馬芻粟佛寧錢四貫米一石
七斗絹五疋四馬芻粟正軍錢二貫米石五斗絹四
疋綿十五兩三馬芻粟烏勒希錢一貫五百文米七
斗絹三疋綿十兩歩軍明安馬二匹謀克馬一匹芻
粟毎馬給芻一束粟五升嵗仲春野有青草馬可牧
[035-60b]
養則止惟毎明安當差馬七十二匹四時皆給又定
制陜西嵗給六月鎮防軍補買馬錢陜西路正軍三
百文烏勒希随色人二百文金史/兵志 㤗和五年十一
月詔陜西帥臣訓練士卒以備非常仍以銀十五萬
兩分給邉帥募民偵伺章宗/本紀
哀宗正大三年十二月詔諭陜西省凡戎事三品以下
官聽以功過賞罰銀二十五萬兩從其給賞金史哀/宗本紀
元明宗致和元年九月以伊蘇岱爾知行樞宻院事將
[035-61a]
兵詣闕西擊河中潼闗軍以摺疊弩分給守闗軍士
元史文/宗本紀
明成祖永樂五年令陜西臨邊衛分守城征哨旗軍俱
全支米九年令陜西都司腹裏各衛所八分米二分
鈔明會/典
英宗正統三年令陜西西安等衛邊軍有家小者月支
糧六斗無家小四斗五升餘折鈔 五年令陜西都
司都指揮管領旗軍及綏徳等寨堡備禦者照甘肅
[035-61b]
例月支米五斗 八年令陜西西安左等衛調撥延
綏等衛操備旗軍有家小原支本色六斗者添支一
斗無家小原闗四斗五升者添支五升又令陜西衛
所腹裏旗軍三箇月全支米一石餘月米鈔兼支令
延綏等處操備旗軍有家小者毎名給賞布三匹隻
身布二疋綿花俱一斤八兩又令綏徳延安西安等
衛鳯翔守禦千户所正軍校尉有家小者布三匹
九年又令陜西延綏守邊旗軍有家小者月支米五
[035-62a]
斗豆二斗餘三斗折布 十年令陜西西延鳯翔等
衛所屯田旗軍分調定邊等營備冬者毎名給賞布
二匹内折鈔一匹綿花一斤八兩又令陜西延慶二
衛并西安左等四衛旗軍原調守邊備冬者毎名給
賞布四匹内二匹并綿花一斤八兩給與家小餘布
二匹再増綿花一斤八兩給守邊正軍明會/典 十四
年令陜西西安延安等衛府官吏舍人所犯不係贓
罪笞杖徒流及軍民人等犯該笞杖不該立功者定
[035-62b]
撥各堡納草續文獻/通考 正統間失東勝城退守黄河
套中膏腴之地令民屯種以省邊糧明九/邊考
代宗景泰元年令陜西延綏總兵鎮守及管糧郎中布
按二司等官於秋草長茂之時量起軍夫趂時采取
毎束重一十五斤設法堆積委官看守以備支用續/文
獻通/考
英宗天順元年七月諭户部自遼東抵陜西邊軍良苦
其遣給事中并司屬官各六人齎金分勞之人二金
[035-63a]
名山/藏 二年令陜西布政司右恭議一員督理糧草
明會/典
憲宗成化二年陜西例將在邊各營堡操守官軍餘丁
盡數查出於青草長茂之時督令前去採打有馬者
毎名採草一百八十束各勾自巳馬匹六個月支用
無馬者毎名照例採打堪中草一百二十束運倉上
納以備客兵之用明九/邊考 六年六月命將征盧詔加
延綏征進馬草五十萬束及運太倉見收折草銀五
[035-63b]
萬兩於軍前買草應用其馬臨征時許日加料一升
屯守則如舊 七年五月余子俊奏西安左等衛旗
軍調撥榆林衛操守防禦已越三年士無完衣寒苦
特甚請運胖襖鞋袴各二萬五千一百餘副分給優
䘏詔從其請世法/錄 令陜西延綏二衛旗軍總旗月
支本色八斗折鈔七斗小旗月支本色六斗折鈔六
斗有家小軍人月支本色六斗折鈔四斗明會/典 八
年何京上禦敵車制遣赴延綏與鎮臣議之車施鐵
[035-64a]
網網穴發鎗弩行則斂之寛止三尺戰則展之廣至
六尺毎五十車為一隊用士三百七十五人世法/錄
榆林各衛所官軍月糧例該月初關支守備官軍行
糧馬匹草料例該騐日關支本鎮行糧俱於月初闗
支遇有征調又起闗随處闗支是一官一軍一月三
次闗支成化八年總制余子俊奏革行糧毎月二次
闗支亦節省之意宜各邊通行明九/邊考 九年令延綏
二衛在榆林備邊者月支本色米六斗折色四斗支
[035-64b]
銀錢又令延綏各堡馬歩軍餘采草十一月終不完
者本堡把總官住俸年終不完者管糧恭政及監收
副使等官住俸 十四年令户部運銀十萬兩分送
陜西榆林給與官軍准折草料仍行山西河南附近
州縣或借撥或儧運或買辦料豆各萬石榖草各一
百五十萬束俱納榆林一帶倉場明會/典 二十年十
二月發江南折糧銀十五萬并各處鹽課二百萬引
於陜西榆林等處以給邊儲名山/藏
[035-65a]
孝宗𢎞治十三年六月都御史史琳奏榆林等處嵗荒
民貧恐軍儲不繼有悞機事户部會議請以近日禮
部所借各處鈔闗課銀仍還户部為供邊之數仍開
中河東𢎞治十六年至十八年鹽課一百五十五萬
四千引并令浙江等布政司及南直𨽻所屬凡問過
徒流雜犯死罪囚犯俱納銀贖罪其按察司折收罪
人紙價及各處扣除在官祗候齋夫及均徭餘剰銀
兩俱清查解部轉發給軍上皆從之 十三年復命
[035-65b]
造禦敵車於延綏凡千兩已復下車式於各邊間二
載陜西總督秦紘推廣其制車用隻輪前後約長大
四尺在上發銃者二人在下推車并發銃者四人重
可二石而止遇險則四卒肩之以行若遇賊可先發
車十兩或五兩直衝其陣前逐則首車向前後襲則
末車向後其餘車箱掎角夾攻扼賊歸路庶幾萬全
請名車曰全勝世法/錄 十五年實徴馬草數陜西布
政司馬草一百五十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二束零明/會
[035-66a]
典/ 𢎞治中布政文貴奏改西延慶三府東鎮之税
為抛荒折色二萬餘石自是軍用始窘明九/邊考
武宗正徳五年議准延綏鎮墩軍除月糧一石外照夜
不收例每日給米一升 六年議定陜西起運各邊
糧草照依時價解銀糴買上納毎州縣各委佐貳官
或首領一員管押毎府佐貳官一員總理明會/典 九
年十一月整理陜西糧儲户部侍郎馮清奏改西安
延綏等府糧草皆徴折色銀兩解邊自是邊用益窘
[035-66b]
遂有米珠草桂之謡陳選/明紀 正徳時總制楊一清題
查得陜西各鎮自來處置邊儲不過曰穵運曰召商
曰糴買𢎞治十三年間大敵在套動調京軍差大臣
督理軍儲穵運腹裏州縣糧草累民賠補至破産鬻
兒今日斷不可行况腹裏空虚亦無糧可穵惟有召
商糴買二事可行銀買雖若簡易緣地方道里逺近
不同計算脚程多致末踰其本若分派州縣僉報人
户糴買未免累氏而官吏里書賣富拘貧侵尅抵換
[035-67a]
之弊又不能無省費於官斂怨於民亦非至計揆今
事勢惟有召商報中似為得策客商射利雖小必趨
官府儲糧小費何吝故在客商増一分之價則官司
有一分之益但須革兠攬賣窩之弊豈可廢從古飛
挽之法明九/邊考
世宗嘉靖十五年總制陜西侍郎劉天和即禦虜車舊
制稍為損益上置大小雜兵以一百五十斤為凖箱
前設蔽象以狻猊傍各施虎盾以禦矢石二車相連
[035-67b]
可蔽三四十人車用二人更推一人輓之又二人翼
之敵入即倚牆布陣随地形環列而䕶騎士於中一
里之中用車十兩敵逺則施火器稍近則施弓弩又
近則以短兵接之敵走則出騎士以追之夜則用火
箭以防之復制随車小帳令士不露宿以擺列邊牆
據阨險要 二十五年五月上深以延綏凋殘為慮
允科道鮀道明曺邦輔議詔户部亟發兵銀六萬徃
賑令總督親詣撫恤一應軍餉趣陜西巡撫等官亟
[035-68a]
徵所逋濟之其所戍宣大遊兵亦令調還防守世法/錄
三十四年題准延綏客兵行糧賊至百騎踰日不
退雖在百里之内亦聽支給明會/典 陜西布政司嵗
入榆林鎮夏税秋糧本色共七萬九千三百四石九
斗折色共二十一萬一千九百八十石零各折不等
共銀一十八萬四千六百五十八兩二錢三分本色
馬草五十五萬六千八十六束河南布政司嵗入榆
林鎮布豆折銀三萬三千兩榆林本鎮本色屯糧六
[035-68b]
萬六千一百三十五石一斗八升零屯草七萬三千
二百一十一束秋青草三十七萬七千四百六十束
年例銀三萬兩新増募軍年例銀一萬兩額派客兵
引鹽銀二萬九千七百五十兩補嵗用不敷引鹽銀
三萬三千八十九兩募軍引鹽銀二萬九千五百二
十兩明九/邊考 四十五年令各鎮除民屯鹽引外每年
延綏主兵發舊例銀一十九萬五千七十九兩九錢
八分新増料銀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五兩二錢三分
[035-69a]
客兵八萬兩以後視此為凖明會/典 延綏年例初不
過一十萬兩嘉靖時増至二十一萬兩延綏主兵銀
十九萬兩新増募軍料銀三萬兩客兵銀八萬兩續/文
獻通/考
穆宗隆慶三年延綏鎮年例主兵銀二十四萬七千二
百六十五兩二錢一分客兵銀八萬兩 五年薊鎮
客兵部覆言在延綏者以十一月中旬起程每名給
犒賞銀一兩有馬死通支本色行糧以恤其困題准
[035-69b]
延綏三年闗領硫黄𦦨硝一次延綏黄三千五百斤
續文獻/通考
神宗萬厯二年令延寧二鎮並延慶二府主客兵馬俱
屬延綏管糧郎中兼理凡遇出納召買道掛號定
價郎中收放互相恭考 萬厯初延綏鎮見餉額主
兵屯糧料五萬六千四百八十七石三斗八升草六
萬一千五百五束地畆銀一千四十六兩一錢六分
民運糧料九萬七千八百二十六石八斗九升草七
[035-70a]
千九百四十二束折色銀一十九萬七千四百三十
三兩淮浙鹽一十五萬六千四百八十二引銀六
萬七千六百二十五兩五錢二分五釐京運年例銀
三十五萬七千二百六十五兩二錢一分客兵淮浙
鹽七萬引銀二萬九千七百五十兩京運年例銀
二萬二百五十兩 六年實徴馬草數陜西布政司
馬草一百三十七萬五千六百三十四束零明會/典
延綏年例銀萬厯中加至三十六萬七千明史竊/軍法志
[035-70b]
熹宗天啓三年太倉出數延綏鎮年例銀四十三萬三
千七百三十九兩八錢七分司冊主客兵錢糧分開
少四萬七千二百五十一兩五錢七分世法/錄 榆林
鎮屬馬二萬四千四百四十六匹糧料一十八萬九
千七百二十八石零民糧三千九百三石零草八十
八萬一千二百六十束内榆林鎮馬一萬一千二百
三十二匹糧料三萬三千五百六十八石民糧三千
九百三石七斗六升草五千束清水營馬六百七十
[035-71a]
二匹糧料一千三百五十石草九萬七千八百六十
束新安邊營馬七百八十二匹糧料一千石草六千
束靖邊營馬五百三十五匹糧料一萬九千二百六
十七石草一萬七千九百四十五束寧塞營馬五百
七十匹糧料二千三百二十八石四斗草二萬九千
九百二十四束舊安邊營馬四百六十六匹糧料六
百石草一萬五千二百束定邊營馬四百四十三匹
糧料五千八百石草三萬八千二百八十二束髙家
[035-71b]
堡馬三百七十四匹糧料四千一石九斗草三萬二
千一百二十三束建安堡馬四百一匹糧料五千三
百七十石四斗草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一束雙山堡
馬四百九匹糧料九千七百三十五石草九千九百
四十九束常樂堡馬三百四十三匹糧料四百五十
石草三千六百八十二束歸徳堡馬一百六十七匹
糧料三千三百六十二石六斗草二萬二千七十六
束魚河堡馬三百一十二匹糧料一萬四千六百七
[035-72a]
十二石一斗草一萬四千六百一十束響水堡馬二
百五十五匹糧料一萬一千四百七十石草八千三
百六十束木𤓰堡馬二百六十八匹糧料一千五百
二十石草四萬一千二百五十束孤山堡馬四百四
匹糧料四千一百一十石草六萬五千二百束鎮羌
堡馬五百六十七匹糧料五百六十石草八萬六千
七百五束龍州堡馬三百七十七匹糧料二千七百
七十四石草一千一百二十一束把都堡馬三百二
[035-72b]
十五匹糧料五千八百石草八千二百九十束新興
堡馬八十九匹糧料三千三百八十四石七斗草八
千束澇池堡馬一百九十五匹糧料六十二石三斗
草九千六束鹽池堡馬一百一十八匹糧料三百五
十石草三千束波羅堡馬三百六十四匹糧料六千
五百四十八石九斗草三萬三千二百四十三束懷
逺堡馬五百二十一匹糧料四千三百五十四石九
斗草一萬五千六百四十四束威武堡馬三百五十
[035-73a]
三匹糧料四千六百一十三石三斗草一萬二千三
百六十三束清平堡馬三百四十匹糧料二千二百
五十二石一斗草二千四百十八束神木堡馬一千
二百四十八匹糧料二萬四千九百六十一石三斗
草九萬一千三百六十一束黄甫堡馬二百一十四
匹糧料五百八十五石草三萬一千一百二十束永
興堡馬四百七十八匹糧料四千三百二十石草八
萬四千六百四十四束大栢堡馬一百八十一匹糧
[035-73b]
料四百六十六石草一千二百一束栢林堡馬一百
九十五匹糧料三千八百五十二石九斗草三萬六
百一十三束鎮靖堡馬五百三匹糧料二千七百石
草一萬七千九百四十五束永濟堡馬三百三匹糧
料六百七十石六斗草一萬四千一百八十八束三
山堡馬二百五十四匹糧料二千二百七十八石七
斗草一千一百四十六束饒陽堡馬一百八十八匹
糧料六百二十五石草三千八百三十五束朱思本/輿地圖
[035-74a]
數按六營二十八堡馬匹總數散/ 相符惟糧料草束不符今無考 延綏東起黄甫
川西止定邊營邊長地逺為套寇充斥之地考之先
朝經畧如余子俊楊一清王瓊輩其所建置脩築先
焉蓋設險衛民實保塞至計也然竊有說此中軍士
更番入衛疲於奔命而又以地多沙漠種植為難芻
糧不充曽不宿飽萬一敵駐魚河糧道險逺鎮城坐
困可不為之經理哉議者欲於府谷至葭州由黄河
而上造舟轉運以濟清水木𤓰孤山等處亦為甚便
[035-74b]
近雖題行而建置倉庾改徴本色未聞議及皆今日
之所宜汲汲者續文獻/通考 霍韜曰延綏軍士月糧一
石折銀四錢成化中米一石價銀二錢軍士得銀四
錢買米二石食烏得不足也今則銀一錢僅買粟二
升軍士數口之家月食八升之粟如之何可足也然
粟價所以先亷而後厚者何也成化以前邊防嚴固
猛将林列故邊地盡耕邊粟自多今則将庸卒弱不
堪支持地之出粟者寡人之食粟者衆成化以前鹽
[035-75a]
引皆輸邊粟故富商自招流民自墾邊地其米價自
平而食自足𢎞治以後鹽引輸銀故富商大賈得輸
銀之便而不復開墾邊地粟之所以貴而食之所以
不足者殆為此也圗書/編 九邊舊無客兵止有主兵
嵗輸民運屯鹽足以自給未嘗有兵餉也即余子俊
初開榆林衛時増置城砦以民運不繼奏請江南折
糧銀以備緩急不過一時之權計也自後軍政不修
屯鹽漸廢請發帑金嵗以為常嘉靖末延綏一鎮軍
[035-75b]
餉年例費以二十七萬計况萬厯以後哉夫以九邊
數十萬之衆不耕而仰食於民國家之力幾何而不
困也延綏/鎮志
塞垣
周魏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稒陽史記魏/世家正義曰括地
志云稒陽縣漢舊縣也在銀州銀城縣界按魏築長
城自鄭濵洛北達銀州至勝州稒陽縣為塞也稒陽
有連山東至黄河西南至夏會等州稒音固魏世/家注
[035-76a]
秦昭王時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史記匈/奴傳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
屬之隂山徐廣曰在/五原北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
使䝉恬渡河取髙闕山名在/五原北陶山北假中地名近/五原築
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巳併
天下乃使䝉恬將三十萬衆北伐戎狄收河南築長
城因地形用險制塞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
逶迤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居上郡威振匈奴史記/䝉恬
[035-76b]
傳/河南正義曰靈勝等州陽山徐廣曰五原西安陽
縣北有隂山隂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傳/注
漢髙祖二年繕治河上塞史記髙/帝本紀
武帝元朔二年取匃奴河南地築朔方復繕故秦時䝉
恬所為塞因河為固冊府/元龜 元封六年漢使因杆將
軍敖築受降城 太初三年漢使光祿徐自為出五
原塞數百里逺者千餘里築城鄣列亭至廬朐而使
㳺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其旁使彊弩都尉路
[035-77a]
博徳築居延澤上史記匈/奴傳正義曰五原郡榆林塞在
勝州榆林縣四十里顧引云鄣山中小城亭候望所
居也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陽縣北出石門鄣得光祿
城又西北得支就縣又西北得頭曼城又西北得牢
城河又西北得□虜城按即築城鄣列亭至廬朐也
括地志漢居延縣故城在張掖縣東北千五百三十
里有漢遮虜鄣博徳所築匈奴/傳注
後漢世祖建武十二年冬遣驃騎大將軍杜茂將衆部
[035-77b]
弛刑屯北邊築亭侯亭侯伺侯/望敵之所修烽燧後漢書光/武帝紀邊
方備警作髙土臺臺上作桔臯桔臯頭有兠零以薪
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冦即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又
多積薪㓂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
烽廣雅曰兠零籠也漢書/音義 十四年馬成代杜茂繕
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築堡壁起烽燧十里一侯後/漢
書馬/成傳
安帝元初三年秋築馮翊北界侯塢五百所後漢書/西羌傳
[035-78a]
順帝永建元年因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南部單于憂
恐上言求復鄣塞順帝從之増置緣邊諸郡兵列屯
塞下教習戰射後漢書南/匈奴傳 五年於扶風漢陽隴道
作塢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西羌/傳
北魏太宗㤗常八年二月戊辰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
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里備置戍衛北魏書/太宗紀
髙祖太和中髙閭上表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今宜依
故於六鎮之北築長城以禦北敵雖有暫勞之勤乃
[035-78b]
有永逸之益六鎮東西不過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
當三歩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萬人三
百里計十萬人一月必就其利有五罷逰防之苦一
也北部放牧無抄掠之患二也登城觀敵以逸待勞
三也省境防之虞息無時之備四也嵗常逰運永得
不匱五也詔曰覽表具卿安邊之䇿比當與卿面論
北魏書髙/閭列傳
隋髙祖開皇元年四月發稽胡修築長城二旬而罷隋/書
[035-79a]
髙祖/紀 遣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於朔方靈武
築長城東至黄河西距綏州南出勃嶺綿亘七百里
明年帝復令仲方發丁十五萬於朔方巳東緣邊險
要築數十城以遏敵冦冊府/元龜 六年二月發丁男十
一萬脩築長城二旬而罷 七年二月發丁男十萬
餘脩築長城二旬而罷隋書髙/祖紀
煬帝大業三年秋七月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
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 四年七月發丁男二十餘
[035-79b]
萬築長城自榆林谷而東九月詔免長城役者一年
租賦隋書煬/帝紀 長孫晟奏染干部落歸者旣衆雖在
長城内猶被雍閭抄畧請徙五原以河為固於夏勝
兩州間東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為横塹令處其内
任情放牧免於抄掠上從之延綏/鎮志
唐髙祖武徳中劉𢎞基為井越將軍領歩騎一萬自豳
州北界東距子午嶺西接臨涇脩營鄣塞副淮安王
神通備敵冦于北鄙冊府/元龜
[035-80a]
中宗景龍二年張仁愿為朔方軍總管先是朔方軍與
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雲神祠突厥將入冦必
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後渡河時突厥黙
啜盡衆而擊突騎施娑葛仁愿請乘其虚奪取漠南
之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絶其南冦之
路太子少師唐休璟以為兩漢以來皆守黄河今於
㓂境築城恐勞人費功終為賊有建議以為不便仁
愿上請不巳中宗竟從之仁愿表留年滿鎮兵以助
[035-80b]
其功時咸陽兵二百餘人逃歸仁愿盡擒之悉斬於
城下軍中股慄役者盡力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雲
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相去各四百餘里皆據津要
遥相應接北拓三百餘里於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堠
一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無復冦
掠减鎮兵數萬人仁愿初建三城不置壅門及郤敵
戰格之具或問曰此邊城禦賊之所不為守備何也
仁愿曰兵法貴在攻取不宜退守冦若至此即當併
[035-81a]
力出戰迴顧望城猶須斬之何用守備生其退恧之
心也其後常元楷為朔方軍總管始築壅門以備冦
論者以此重仁愿而輕元楷焉冊府/元龜 三受降城中
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靈武東城南直榆林明九/邊考
代宗大厯中馬燧為隴州刺史州西有通道二百餘歩
上連峻山與吐蕃相直敵毎入冦皆出於此燧乃按
行險易立石種樹以塞之下置二門上設樵櫓八日
而功畢張獻甫為邠寧節度使選險要之地以為烽
[035-81b]
堡又上疏請復鹽州等鎮各置兵防以備蕃冦朝廷
皆從之冊府/元龜
穆宗長慶四年李祐為夏州節度使奏於蘆子闗北木
𤓰嶺剏築堡柵以捍党項之衝其壁壘屋並出當軍
財力不别請錢祐於塞外凡築五城烏延宥州臨塞
隂河淘子而宥州烏延皆方廣數里尤居要害蕃戎
畏之冊府/元龜
敬宗寳厯元年振武節度使張惟清以東城濵河徙置
[035-82a]
綏逺烽南唐書/兵志
明成祖永樂十二年七月勅陜西臨邊諸城増烽堠謹
備禦名山/藏
英宗正統間寧夏副總兵黄鑑奏偏頭闗東勝州黄河
西岸地名一顆樹起至榆溝蘇黙圖六鎮沙河海子
山火石腦兒鹻石海子回囘墓紅鹽池百眼井甜水
井黄沙溝至寧夏黑山等處共立十三城堡七十三
墩臺東西七百餘里時議以地土平漫難據巳之
[035-82b]
總兵石亨奏延綏一路營堡移從直道以府谷堡移
柴闗故城孤山東村二堡移野蘆州神木堡移楊家
城栢林髙家二堡移石落澗雙山堡移真溪灘榆林
城移樺林白澗灘響水波羅移白土窯土門堡移白
臘峯大兔鶻堡移濫柴闗龍州城移北城塞門堡移
古窯靖邊營移蒯河寧塞營移察罕諾爾直與安邊
定邊相對時守土者以徙置煩勞巳之世法/錄 正統
二年守將都督王楨始請榆林城堡徃北三十里之
[035-83a]
外沙漠平地則築瞭望墩臺敵窺境即舉烟示警徃
南三十里之外則埋軍民種田界石多於硬土山溝
立焉界石外開創榆林一帶營堡累増至二十四所
嵗調延安綏徳慶陽三衛官軍分戍而河南陜西客
兵助之列營積糧以遏冦路續文獻/通考 七年六月用
總兵巡撫議依界石一帶山勢随其曲折剷削如城
髙二丈五尺川口左右俱築大墩調軍防守世法/錄
憲宗成化初延綏指揮同知房能請移營堡以固邊方
[035-83b]
臣所守迤東地原設塞門堡白洛城二處俱在偏南
以裏去邊墩相逺道路迂曲聲勢不聞看得白洛城
北地名甎營塞門堡北地名榆林依據險阻水草便
利又與大兔鶻龍州邊堡接徑易為應援可將安定
守官軍一百員名併入白洛城數内操守為宜 二
年延綏紀功兵部郎中楊琚奏自偏頭闗邊墩河西
一顆樹至寧夏黑山東西七百餘里立十三城堡又
以府谷至寧塞十六堡移置故城至察罕諾爾一路
[035-84a]
併作二十堡其延綏西路安邊定邊二營與寜夏河
東四堡仍用不移上命兵部會議以聞 十一月整
飭邊備兵部尚書王復奏臨邊府谷等一十九堡俱
極邊要地必須増置那移庶為易守将府谷堡移出
芭州舊城東村堡移出髙漢嶺響水堡移出黒河山
土門堡移出十頃坪大兎鶻堡移出響鈴塔白洛城
堡移出甎營兒塞門堡移出務栁庒東西對直捷徑
水草亦甚便利内髙家堡至雙山堡雙山堡至榆林
[035-84b]
城寧塞營至安邊營安邊營至定邊營相去隔逺合
於各交界地名崖寺子三眼泉栁樹澗瓦劄梁各添
哨堡一座就於隣近營堡量摘官軍哨守又於安邊
營起毎二十里築墩臺一座通共二十四座定邊營
起毎二十里築墩臺一座共十座俱於附近軍民量
撥守瞭北靣沿邊一帶墩臺空逺者各添墩臺一座
共二十四座随其形勢以為溝牆必須髙深足以遮
賊來路因其舊堡廣其規制必須寛大足以積糧草
[035-85a]
容人馬從之 八年侍郎葉盛等言延綏西路舊守
土門大兎鶻等堡並未守鐡鞭鎮地名五榖黒城子
銀州闗等城俱宋時防守夏人所築山勢最險水泉
甚便近年棄土門等處乃守懐逺威武等堡旣無險
可據又取水太逺宜将鐡鞭等城漸為修補為官軍
截殺駐劄之所不果行世法/錄 巡撫延綏都御史余
子俊疏奏延邊西路定邊二營俱係平漫沙漠難立
牆塹近年於定邊東空添築永濟小堡按伏馬匹鎮
[035-85b]
靖堡軍馬原守塞門今移於畢家堡五營堡水苦且
逺人馬多病内定邊新興安邊永濟四營堡賊易窺
見虚實軍馬難於出入但鎮靖堡已行奏允仍守塞
門其餘四營堡俱各那移就險而守定邊營接連寧
夏花馬池我固便利彼無隣援不可動也惟將新興
堡移於迤南古跡海螺城安邊營移於迤南邊營中
山坡永濟堡移於迤南上紅寺鎮靖堡不必那回塞
門却移於迤北白塔澗口海螺城中山坡上紅寺多
[035-86a]
是削山為城俱有門禁即可搬移逐漸修理其白塔
澗口就快灘河迤南之險其河深二三丈逺百餘里
事成之後則定邊新興安邊永濟寧塞靖邊鎮靖龍
州八營堡之地以守則固以戰則利况常年必須民
間運納榖草今只令納户就彼採野草自足供給此
保民之計也明奏/䟽 十年閏六月余子俊奏修築邊
牆之數東自清水營紫城砦西至寧夏花馬池營界
牌止凡修城堡一十二座榆林城南一截舊有北一
[035-86b]
截創修安邊營及建安常樂把都河永濟安邊新興
石澇池三山馬跎泉八堡俱創置響水鎮靖二堡俱
移置凡修邊牆東西長一千七百七十里一百二十
三歩守䕶壕牆崖砦八百一十九座守䕶壕牆小墩
七十八座邊墩一十五座奏入上令所司知之 七
月命榜諭延綏等處所司嚴飭邊備毎年四月八月
令守備官軍修葺垣牆墩堡増築草塲界至時加巡
察敢有越出塞垣耕種及移徙草塲界至者俱治以
[035-87a]
法 十六年子俊為兵部尚書言延綏三路東路神
木西路安邊皆山勢險峻賊難輕入惟中路榆林東
有常樂雙山建安髙家四堡西有響水波羅懐逺威
武清平五堡南有歸徳魚河二堡皆地勢平曠可以
通騎主將一人難於應敵宜増設守禦世法/錄
世宗嘉靖十年閏六月王瓊奏計度榆林東中二路大
邊六百五十六里當脩者三百十里二邊六百五十
七里當修者二百四十八里因言二邊乃成化中余
[035-87b]
子俊所修因山為險屯田多在其外大邊𢎞治中文
貴所修防䕶屯田中間率多平地築牆髙厚不過一
丈可壊而入今當先修大邊必使岸塹深險牆垣髙
厚計用丁卒萬八千人乞發帑金十萬從之世法/錄
二十二年題准延綏逼鄰套冦添定邊寧塞二堡修
築邊牆明會/典 二十四年總督曽銑言自定邊營至
黄甫川連年冦入率由是道當亟為脩繕分地定工
次第脩舉西自定邊營東至龍城堡計長四百四十
[035-88a]
餘里為西段所當先築自龍城堡東至雙山堡計長
四百九十餘里為中段自雙山堡東至黄甫川計長
五百九十餘里為東段嵗修一段期以三年竣事明/紀
事本/末 四十三年令榆林西北古梁易馬二城増修
城堡又令鎮城硬地梁一帶小邊桞河梁各處添設
城堡以嚴防䕶明會/典
穆宗隆慶元年題准延慶地方東有黄草墕小滴溜石
人坪西有蘆闗嶺龍安集靖邊龍尾觜化字倉寧塞
[035-88b]
吳旗營俱係要路通行及時修築又題准榆林鎮邊
牆自石峽墩迤東至常樂地界及鎮城東西北三面
外邏城俱分頭修築 三年題准修築延綏鎮東起
黄甫川邊牆迤西至常樂堡通以五年為限明會/典
神宗萬厯二年題准延綏墩臺一墩止軍十名不能固
守邊内險阻可建墩院者仍行増築又於十里之間
酌量緩急以為寨城又題准修建延綏一鎮三段邊
牆六百七十一里墩臺七十五座墩院八座寨城七
[035-89a]
座石砌大川河口一處土築大川河口四處石砌河
口水洞連臺一座石劵闗門一座石砌并土築溝口
一十七處磚石劵砌大小水洞闇門八十三處水口
四十五處水眼五十一處水道四百二十五處 三
年題准延綏榆林神木定邊靖邊四道築空心敵臺
見存城垣六十二座民塞堡城一百四十九座寨城
五十五座空心敵臺二百三十九座敵臺一百一十
六座墩臺一千三百一十六座明會/典中路榆林城在
[035-89b]
常樂保寧之中左山右水天設巖疆保寜波羅相去
八十里中有響水一堡去邊七十里舊恃無定河為
限今水淺不足憑宜於保寧波羅之間添置一堡移
響水之兵守之懐逺威武清平邊垣臨險髙峻可據
然衝口實多川面平衍如西川小理河汊㶚最為首
衝當備且自常樂抵波羅沿邊積沙髙與城等剷去
復滿又保寧昔多水澤今瀦漸涸馬無所飲歸徳之
餉道可虞况保寧常樂實扼魚河歸徳大川之衝尤
[035-90a]
當首為綢繆者延綏志/中路議 東路黄甫川堡與晉之岢
嵐樓子營隔河相對西至雙山十二城崗阜交錯深
塹髙崖蜿蜒四五百里東南逼臨大河最稱險要自
昔敵難深入然雙山之大川南近米脂為最衝黄甫
川之河氷冬則易度且宻邇葭州府谷神木吳堡諸
邑軍民雜居保牧為難所宜随時設備因事制宜者
也延綏志/東路議 延鎮定邊營西隣寧夏與花馬池接壤
轉而東為甎井龍城十五營堡皆倚山臨塹然寧塞
[035-90b]
桞樹澗平川錯雜為延安門户較之鎮靖靖邊尤為
要害栁樹澗迤西則曠野平原無險可恃新安邊新
興石澇池三山諸堡設在腹裏議者欲分丁貼守亦
一䇿也甎井去定邊五十餘里宜於瓦劄梁増設一
堡如鎮羅堡故事以便接應定邊西郭之外南北二
沙最為邊患除之復聚不如増築墩臺之為要也延/綏
志西/路議 榆林東起黄甫川西至定邊營長垣九百二
十餘里城堡三十四墩臺一百七十有零座墩堡勾
[035-91a]
連横截河套之口内復塹山湮谷另為一邊名曰夾
道地利亦險矣九邊/考
邊防
漢髙祖二年興闗内卒乗塞史記髙/祖本紀李竒曰乘守也本/紀
注/
文帝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冦攻朝那塞乃遣三將
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衛將軍郎中令張
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 後六年
[035-91b]
匈奴入上郡以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内守周亞夫為
將軍居細栁徐廣曰在/長安西宗正劉禮為將軍居覇上祝
兹侯軍棘門孟康曰在長安/北秦時宫門也數月罷史記孝/文本紀 孝文
時匈奴數冦邊晁錯上言曰胡人食肉飲酪衣皮毛
非有城郭田宅之居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
徃來轉徙時至時去今使胡人轉牧行獵於塞下或當
燕代或當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
陛下不救則邊民絶望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逺縣
[035-92a]
纔至則胡乂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復入如
此連年則中國不安矣陛下憂邊境遣將吏發卒治
塞甚大惠也然令逺方之卒守塞一嵗而更不知胡
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
之髙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也蘇林曰渠答鐵蒺藜
也/復為一城其内城間百五十歩要害之處通川之
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為中周虎落鄭氏曰虎落者/外蕃也若今時
竹虎也又師古曰虎落者/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先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
[035-92b]
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贖罪及輸
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徃者皆賜髙爵
復其家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其亡夫若妻者
縣官買予之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
之師古曰言胡人為㓂驅掠漢人及畜産而他人/能止之以得其所驅者令其本主以半賞之縣
官為贖師古曰官為/備價贖之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
不避死逺方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無係
虜之患矣上從其言漢書晁/錯傳
[035-93a]
武帝元朔三年秋城朔方城漢書武/帝紀 漢拜郭昌為抜
胡將軍及浞野侯屯朔方以東備胡是嵗元封六年
也史記匈/奴傳
宣帝五鳯四年匈奴單于稱臣以邊塞無冦减戍卒什
二漢書宣/帝紀
後漢世祖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北徙幕南地空詔罷邊
郡亭侯吏卒 二十四年春正月匈奴薁鞬日逐王
比遣使欵五原塞求捍禦北虜後漢書光/武帝紀 二十六
[035-93b]
年冬復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中郎將段彬及
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擁䕶之為設官府從事掾史令
西河長史嵗將騎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將衛䕶
單于冬屯夏罷自後以為常及悉復緣邊八郡南單
于旣居西河亦列置諸部王助為捍戍使韓氏骨都
侯屯北地右賢王屯朔方當于骨都侯屯五原皆領
部衆為郡縣偵羅耳目南匈/奴傳
明帝永平六年北單于欲合市求和親顯宗許之 八
[035-94a]
年遣越騎司馬鄭衆北使衆上言宜更置大將以防
二虜交通由是始置度遼營以中郎將吳棠行度遼
將軍事副校尉來苗左校尉閻章右校尉張國将黎
陽虎牙營士屯五原曼栢又遣騎都尉㤗彭將兵屯
美稷其年秋北虜果遣二千騎候望朔方作馬革船
欲度迎南部畔者以漢有備乃引去後漢書南/匈奴傳
章帝元和元年詔設官邸與北單于合市南單于出上
郡遮畧生口驅還入塞後漢書南/匈奴傳
[035-94b]
和帝永元七年正月馮柱將虎牙營屯五原後漢書南/匈奴傳
順帝永和六年十一月以執金吾張喬行車騎將軍事
将兵屯三輔後漢書/順帝紀
西魏大統六年夏茹茹度河至夏州太祖召諸軍屯沙
苑以備之周書文/帝紀
隋髙祖開皇二年十月皇太子勇屯兵咸陽以備胡隋/書
髙祖/本紀
唐髙祖武徳初以豐州絶逺先屬突厥交相徃來吏不
[035-95a]
能禁隠太子建成議廢豐州虚其城郭權徙百姓寄
居於靈州割并五原榆平之地於是突厥遣處羅之
子都設率所部萬餘家入處河南之地以靈州為境
冊府/元龜 六年七月皇太子屯於北邊以備突厥 七
年閏七月秦王世民齊王元吉屯於邠州以備突厥
唐書髙/祖本紀 武徳中帝會羣臣問所以備邊者將作大
匠丁筠請五原靈武置舟師於河扼其入中書侍郎
温彦博曰魏為長塹遏匃奴今可用帝使桑顯和塹
[035-95b]
邊大道召江南舡工大發卒治戰艦突厥/傳
𤣥宗厚接突厥嵗許朔方軍西受降城為互市唐書/兵志
互市監毎監監一人從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
蕃國交易之事互市有衛士五十人以察非常百官/志
開元十五年十一月制以吐蕃為邊患召闗中兵
萬人集朔方防秋通/鑑
徳宗時陸贄奏諸牧有馬毎州有糧肅宗得以為資先
帝漸修邊防闗中有朔方隴右等三帥以捍西戎聲
[035-96a]
勢壯盛士馬精強又召諸道戍兵毎嵗乘秋備塞陸/宣
公奏/議 貞元三年七月遣决勝軍使唐良臣以其衆
六百人自咸陽戍潘原堡神策副將蘇太平率其衆
五百人戍隴州八月以劉昌為京西行營節度使戍
麟逰冊府/元龜
後周太祖廣順四年延州向訓言請禁止州界民賣軍
装兵器於蕃部從之五代史周/太祖本紀
宋真宗景徳四年於保安軍置𣙜塲以繒帛羅綺易駞
[035-96b]
馬牛羊玉氊毯甘草以香藥瓷漆器薑桂等物易蜜
蠟麝臍毛褐羱羚角砂柴胡蓯蓉紅花翎毛非官
市者聽與民交易入貢至京者縱其為市宋史食/貨志
仁宗康定元年正月元昊㓂延州詔陜西運使明鎬募
強壯備邊四月遣使籍陜西強壯軍備邊宋史仁/宗本紀
天聖中陜西𣙜塲二及元昊反即詔絶其互市廢保
安軍𣙜塲後又禁陜西並邊主兵官與屬羌交易乆
之元昊請臣數遣使求復互市食貨/志 天聖中禁田
[035-97a]
河西者虜乃得稍蠶食其地俯窺麟州司馬光為龎
籍畫䇿宜因州中舊兵益禁兵二千廂兵五百築二
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虜不敢田則州西六十里
無虜矣籍移麟州如其言温公/文集 慶厯二年詔發士
三萬戍永興委總管司部分閲教嵗以八月遣萬五
千人戍鎮戎軍十二月以萬五千人代至二月無警
即還嵗以為常宋史/兵志 六年復置場于保安軍繼徙
于順寧砦既而蕃商卒無至者食貨/志 至和二年麟
[035-97b]
府豐州先以閒田募置人給屋貸口糧二石而徳順
軍静邊寨壕外弓箭手尤為勁勇夏人利其地數來
争朝廷為築堡戍守文獻/通考 嘉祐初禁陜西四路私
與西人貿易宋史食/貨志
英宗治平四年詔延州募保㨗五營以備更戍宋史/兵志
河東經畧司言西界乞通和市乃復許之後二年令
陜西邊民勿與通市又二年遂申詔諸路禁絶既而
河東轉運司請罷吳堡於寧星和市如舊麟州復奏
[035-98a]
夏人之請乃令鬻銅錫以市馬而縞與急須之物
皆禁食貨/志
神宗熈寧三年保平軍節度推官王韶倡為緣邊市易
之說丐假官錢為本詔秦鳯路經畧司以川交子易
物貨給之因命韶為本路帥司幹當兼領市易事
八年二月鳯翔永興軍並置市易司宋史食/貨志 范仲
淹為陜西招討使以邊兵訓練不精又部署鈐轄等
權任相亞莫相統一於是首分鄜延路兵以為六將
[035-98b]
將合三千餘人選路分都監及駐泊都監等六人各
監教一將兵馬又選使臣指揮使十二人分𨽻六將
專掌教閲遇有冦警少則路分都監將所部先出多
則鈐轄署領兩將或三將以出更出迭入總領不貳
勞逸又均邊備寖脩冦不敢犯其後諸路皆用此制
却掃/編
哲宗元祐二年樞宻院言今朝㫖令熙河蘭會路都總
管司遇本路緩急闕人許于秦鳯路勾抽一将應副
[035-99a]
緣本路即目事宜慮向秋闕人防守欲熈河蘭會路
都總管司遇本路緩急闕人聽令勾抽秦鳯路九将
應副差使從京東差歩軍五指揮赴永興軍商虢州
權駐劄以備秦鳯路勾抽從之 元符二年閏九月
遣秦鳯路戍兵十指揮應副熈河新邊戍守宋史/兵志
徽宗政和四年詔西羌乆為邊患乍叛乍服今雖誓表
已進羌戎之性不保其徃備戒不虞正在今日令陜
西帥臣訓練兵伍除治軍器繕修樓櫓收積芻糧所
[035-99b]
有弓箭手蕃兵常令優恤逃亡者可速招補貧乏者
亦令貸借將佐偏禆如或輭懦失職具名以聞或冦
至失事並行軍法宋史/兵志
髙宗建炎後吳玠兵屯鳯州大散闗和尚原宋史/兵志 紹
興四年詔川陜即永興軍威茂州置博易塲食貨/志
十二年五月乙未置陜西𣙜塲髙宗/本紀
金熈宗皇統二年五月許宋人之請各置𣙜塲於兩界
以通互市九月命鳯翔府等處皆置續文獻/通考
[035-100a]
海陵正隆四年正月罷鳯翔等處所置𣙜塲金史食/貨志
世宗大定四年復置鳯翔𣙜塲 十七年二月陜西沿
邊𣙜塲止留一處餘悉罷之罷保安綏徳二𣙜塲金/史
食貨/志二十一年以東勝與陜西道路隔絶貿易不通
尋令綏徳州置一塲仍許就館市易續文獻/通考
章宗承安二年復置塲於保安 泰和八年八月以與
宋和遂復置塲於秦鳯之地金史食/貨志
宣宗興定五年十月分京畿戍卒萬二千河中民兵八
[035-100b]
千以元帥赫舎哩鶴夀將之屯潼闗西金史宣/宗本紀
元世祖中統元年五月以總帥汪良臣統陜西漢軍於
沿河守隘元史世/祖本紀
明太祖洪武九年正月命中山侯湯和潁川侯傅友徳
等帥師徃延安防邊 三十年正月命長興侯耿炳
文佩征西將軍印為總兵官武定侯郭英為副徃陜
西選精鋭歩騎巡西北邊以備冦世法/錄
英宗正統二年楊士竒楊榮楊溥上言今遣御史清軍
[035-101a]
有以陜西等處之人徃南方極邊補伍者有以江浙
等處之人徃北邊補伍者其水土不相習北人苦於
瘴癘南人苦于嚴寒多致死亡深為可憫又西北二
邊急于防守而所在勇壯之人乃發戍南方自今邊
卒清解者宜從南北所宜發戍庻幾人宜水土兵政
有備詔廷臣議行之時兵部侍郎鄺埜掌部事曰此
舊制不可紊稍有變易將不勝其弊咎將誰歸卒不
動歴朝時/務䇿要 築東勝等城屯兵戍守明九/邉考 七年令
[035-101b]
陜西土軍土民餘丁若户丁有在邊操備者免雜泛
差役續文獻/通考
憲宗成化元年二月延綏都督張傑上安邊方畧謂綏
延等境廣袤千里甚宜耕牧但須増立營堡以時開
閉且所轄東西二十五營堡毎堡頓兵不過一二百
人勢孤力弱可選諸營精兵九千分為六哨分屯府
谷神木二縣龍州榆林二城髙家安邊二堡無事則
巡歴邊疆遇警則彼此應合又延安地臨極邊鄜州
[035-102a]
定邊俱在腹裡相去不止數程遇警猝難馳報其所
屯防秋軍士二千餘人乞分布沿邊要害以備調用
上從之 二年十二月叅政朱瑛奏近年毛里孩南
侵延慶所在官軍旣以堅壁清野為能隣近人馬又
以據守信地為重各擁重兵傍觀坐視議推選武臣
一員總制文臣一員充總督常鎮陜西節制三邊并
腹裏軍務聽其操練調度兵部覆奏以陜西甘肅寧
夏延綏俱有文武大臣再加以總督總制則三邊有
[035-102b]
事候其遥斷必誤事機今宜移文各官地方有警隣
境即發兵應援毋誤軍機從之 三年三月王復言
北人最為邊患今大同宣府有總兵叅守一十二員
寧夏甘肅亦有八員而延綏城堡窵逺止有總兵叅
將三員調度豈能周徧請添設叅將二員將先調鄜
慶官軍存留四十員名慶陽衛官軍八百一十七員
名相叅土兵八百六十六名撥堡輪守詔曰可 六
年陜西巡撫馬文升奏榆林事宜揀將練兵豐財足
[035-103a]
食據險以遏其深入燎荒以絶其孳牧四條上是其
言世法/錄 五月文升奏陜西三邊榆林最為要害請
勅該部毎嵗秋初遣主事一員督軍辦糧草事竣還
京事下户部從之登壇/必究 七年命侍郎葉盛行視河
套時北虜入河套議増兵設險或請大舉搜套驅之
出河外沿河築城堡抵東勝徙民耕守其中盛徃上
言搜河套復東勝未可輕議惟増兵守險可為逺圖
上從之世法/錄 十年巡撫余子俊議敵人潜住河套
[035-103b]
離邊不逺凡遇沿邊軍民耕作時月人畜在野計令
分守東路右叅將領軍于神木堡逰擊將軍領軍於
髙家堡俱係要害去處住劄防禦東西二路分守叅
將并把總都指揮等官毎堡三路擺塘哨探沿邊墩
空數塘本堡東西相向數塘迤南腹裏東西相向數
塘遇警放炮使耕作人畜運糧人等取便迴避及令
各官整兵隄備遇有小冦随即追殺若是大舉星馳
通報發兵䇿應明九/邊考
[035-104a]
孝宗𢎞治初總督都御史王越疏奏綏徳在秦時為上
郡歴漢隋唐皆為邊鎮國初洪武二年定陜西設綏
徳衛屯兵數萬守之撥綏徳衛千户劉寵屯治榆林
正統中命都督王貞鎮守延綏始議築榆林城及沿
邊十八寨遂移鎮焉成化七年置榆林衛八年都御
史余子俊開廣榆林城垣増置三十六營堡以今日
陜西邊備論之國初以綏徳為邊衛東自葭州黄河
西至定邊營七百餘里岡阜相連有險可據猶易為
[035-104b]
守自移鎮榆林綏徳官軍移徙不常在綏徳者不及
什一敵兵大舉或由榆林東雙山堡等處入冦綏徳
或由榆林西南定邊營花馬池等處入冦固原榆林
之兵其在東也則以無險而不能守其在西南也則
以路逺而不能援其在綏徳舊鎮也則以兵寡而不
能禦為今之計宜量撤兵卒之半復還綏徳使守險
拒敵防其深入其榆林及新設城堡各計其屯田嵗
入之數留兵屯守而移置其多餘之屯於定邊營要
[035-105a]
害之地委謀勇將官統之如此則敵不敢深入而内
無土崩之患矣明奏/䟽
武宗正徳元年正月命巡撫楊一清總制陜西延綏等
處邊務兼督馬政一清言寧夏花馬池興武營直抵
髙橋三百餘里為敵入邊門户近因警報議調延綏
逰兵土兵至此分布防禦而無一人至者蓋事闗各
鎮不相統攝故也宜命大臣為總制居中調度如敵
衆出套亟行經畧花馬池一帶邊務庻有備無患全
[035-105b]
陜可安兵部集議遂以一清薦乃有是命 先是孝
宗𢎞治末朝廷清明内外大臣協心體國議復河套
會孝宗崩劉瑾專政總制楊一清上經畧三䟽一議
守守敵所必入一議戰戰敵所必敗一議攻攻敵所
必救已一清得罪去無敢言及河套者世法/錄
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曽銑會同撫按官䟽陳邊
務十八事曰恢復河套曰脩築邊垣曰選擇將材曰
選練將士曰買補馬騾曰進兵機宜曰轉運糧餉曰
[035-106a]
申明賞罰曰兼備舟車曰多備軍器曰招降用間曰
審度時勢曰防守河套曰營田儲餉曰明職守曰息
訛言曰寛文法曰處孳畜奏下兵部覆言銑經畧甚
詳但事體重大請下其章於廷臣各䟽所見然後集
議上曰敵據河套為國家患朕軫念宵旰有年矣念
無任事之臣今曽銑前後所上方畧卿等旣看詳即
會衆協忠定䇿以聞已而銑復上營陣圖八曰立營
總圖曰遇敵駐戰圖曰選鋒車戰圖曰騎兵逐陣圖
[035-106b]
曰歩兵博戰圖曰行營進攻圖曰變營長驅圖曰獲
功收兵圖上覽而嘉之令廷臣一併議奏世法/錄 二
十八年題准延綏逰兵照原議應援宣大如宣大稍
寧延綏𦂳急將老營堡逰兵一枝聽候延綏調遣明/會
典/ 三十年七月延綏鎮巡等官張愚等言本鎮自
開國以來未經開市法宜慎始且東西相距千五百
里無邊牆為限雖定邊稍有邊牆而地多平漠惟花
馬池界在延寧二鎮之中有邊牆三百餘里可以為
[035-107a]
據宜合二鎮同此立市限以日期先後互易總督大
臣用防秋例駐此以便調度兩鎮撫鎮各帶兵馬分
布防禦仍乞比照大同事例給發帑銀充用從之發
銀四萬令總督會同鎮巡官酌議停當如大同例行
郜光先奏延寧二鎮互市應行事宜六條一議處撫
賞一議定市期一處置市貨一議給馬價一分定市
地一優贍通丁世法/錄 嘉靖中俺荅開市凡十一處
在延綏者一曰紅山寺堡續文獻/通考 榆林地險而防
[035-107b]
嚴將士戰不貫胄敵呼為駱駝城舊以陜西左前右
後䕶衛延安綏徳慶陽三衛并河南南陽衛頴上千
户所直𨽻潼闗寧山二衛官軍輪班哨守延安府府
谷安定安塞保安四縣并綏徳衛屯種栁樹會拜堂
兒麻葉河俱在近邊地方止是人民屯軍土兵人等
居住若定委千百户所管屯官一員會同各縣編成
行伍給領軍器常川操練就於本縣防守可代邊軍
河套地方千里敵數萬入居其中趂逐水草四散畜
[035-108a]
牧欲大舉南冦則令人傳示諸部落約日聚衆而進
旣聚衆至二三萬夜宿火光連亘數十里我之墩軍
夜不收瞭望先知我兵可設備矣敵衆臨牆止宿必
就有水泉處安營飲馬今花馬池牆外有鍋底湖栁
門井興武營外有蝦蟆湖等泉定邊營外有東栁門
等井餘地無井泉又多大沙凹凸或産蒿深沒馬腹
賊數百騎或可委曲尋路而行多則不能故設備之
處有限明九/邊考
[035-108b]
穆宗隆慶元年題准延安衛舊有遊擊統領官軍三千
駐劄本處防秋則赴大邊鎮靖堡後改延安遊擊為
鎮靖叅將遂將官軍二千移駐鎮靖一千移駐鄜州
延安城池空虚令鎮靖營將原調延安軍五百七十
名發回城操而以新募兵發補鎮靖營缺數續文獻/通考
神宗萬厯十三年題准延鎮備禦陜西西安并潼闗各
衛所班軍暫免逺戍徴銀解邊防守續文獻/通考 邊市
距鎮城之北十里許為紅山市又東為神木市又東
[035-109a]
為黄甫川市皆屬國互市處也正月望後擇日開市
間一日一市鎮人習䝉古語者持貨徃市有土城不
屋陶穴以居或施帳焉其貨則湖茶蘇布草段鹽烟
不以米不以軍器䝉古之至者則羊絨駝毛狐皮羔
皮牛羊兔不以馬鎮城及營堡俱有市而沿邊村落
亦間有之如黄甫川之呆黄坪清水營之尖堡子神
木營之紅寺兒清水坪高家堡之豆峪萬户峪建安
雙山之大會坪通秦砦金河寺栁樹會西寺子波羅
[035-109b]
迤西之土門子白洛城卧牛城威武清平之石人坪
麻葉河鎮靖之筆架城靖邊寧塞迤西之鐡角城順
寧園林驛吳旗營把都永濟新安邊迤西之鎻骨朶
城張寡婦寺李家寺沙家掌五箇掌者是也其税少
止數錢多不過二兩而已各堡之守備把總司之於
春秋兩季解布政司充餉延綏/鎮志 國初敵遁河外居
漠北延綏無事正統以後浸失其險敵始渡河犯邊
鎮守都督王貞始築榆林城創沿邊一帶營堡墩臺
[035-110a]
累増至二十四所嵗調延安綏徳慶陽三衛官軍分
戍而河南陜西客兵助之列營積糧以遏冦路景㤗
初敵犯延慶不敢深入天順初阿羅出掠我邊人以
為嚮導因知河套所在不時出沒遂為邊境剝膚之
害世法/錄 延綏初築東勝等城戍守河外正統間失
東勝退守黄河後失河套又棄河守牆鎮城舊在綏
徳捐米脂魚河等地於外幾三百里成化中徙鎮榆
林東起黄甫川西至定邊營千二百餘里聨墩勾堡
[035-110b]
橫截河套之口遂稱雄鎮但鎮城不産五榖芻糧皆
仰給腹裏明會/典 陜西防邊之法考唐三城守之於
河外上䇿也蓋守之於河外則險在我而易為力守
之於河南則險在敵而難為功也修夾道之牆時出
精兵以搜套中䇿也其下䇿來則浪戰去則坐守而
已苑洛/集 榆林舊治在綏徳成化時余肅敏子俊廣
開城垣増置三十六營堡其邊牆東起黄甫川西至
定邊營長千二百餘里横絶河套之口侈其功者曰
[035-111a]
鎮包米脂魚河三百里膏腴地東連牛心堡可便應
援西截河套衝可便耕牧千三百里樹藝圍獵樵採
之地吾得擅而有焉據險衛内誠雄鎮也引為罪者
曰榆林東有雙山堡敵由此而冦綏徳我兵之在東
者以無險而不能守也榆林西南有定邊花馬池彼
由此而冦固原我兵之在西南者以路逺而不能援
也且鎮旣移則綏徳之兵寡其不能禦寇必也憂其
危者曰軍所恃者食也自賊據套而耕牧絶耕牧絶
[035-111b]
而轉輸艱轉輸艱而士伍耗榆林之軍不患不勇而
患恒飢也惟陜州有河可通綏徳若計沿河郡縣改
徴本色悉以輸之庻少蘇耳且夫亂峯墩野猪峽是
直衝魚河之徑彼若駐兵魚河則斷榆林綏徳為兩
矣又自定邊營西抵寧夏東黄河岸横城堡三百里
中多平漫沙漠敵人大舉多由此入當慎之矣有王
者起復河套而守東勝彼榆林之或有或無正不足
深論也朱思本/輿地圖
[035-112a]
[035-112b]
陜西通志巻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