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0 陝西通志-清-劉於義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陕西通志巻十四
  城池
 度地居民軒皇肇制踐華因河天然形勢由腹逮邉
 大小維繫崇墉言言深池淠淠繕治堅完塞垣至計
 鞏固秦疆如帶如礪建威銷萌浚築守衛得厥人和
 金湯百世作城池志第五
  西安府長安咸寧附郭/
[014-1b]
 府城即隋唐京城隋文帝厭長安制小納蘇威諌召
  髙熲等創建新都其地在漢故城東南南直終南
  子午谷北枕龍首山以據渭水東臨滻㶚唐永徽
  五年築羅城天祐元年匡國軍節度使韓建改築
  約其制謂之新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初都督
  濮英増脩周四十里髙三丈門四東曰長樂西曰
  安定南曰永寧北曰安逺四隅角樓四敵樓九十
  八座十七年建鐘皷二樓於城内東西相距半里
[014-2a]
  許正統五年脩葺布政王暹為記嘉靖五年廵撫
  王藎重脩城樓有少保王用賔記隆慶二年廵撫
  張祉甃以甎有布政曹金記崇禎末廵撫孫傅庭
  築四郭城闖冦入闗焚東門樓及南月城樓
本朝順治十三年廵撫陳極新脩葺如制康熈元年雨
  圮總督白如梅廵撫賈漢復重脩三十八年復脩
  城内皷樓咸寧知縣董𢎞彪記之
 滿城在府城内東北隅西界鐘樓
[014-2b]
本朝順治六年即故明秦府城改築門五東仍長樂西
  南因鐘樓東洞西北曰新城南曰端禮西曰西華
 咸陽縣城池舊在杜郵館西明洪武四年縣丞孔文
  郁遷今治築城浚濠有李炳記景泰三年知縣王
  瑾重脩周四里一百五十二步南臨渭水衝崩為
  患正德戊寅知縣底藴脩河岸制樁板沿堤覆翼
  嘉靖九年巡撫劉天和復脩之檢討王九思為記
  二十六年巡撫謝蘭拓東西北三隅四里有竒髙
[014-3a]
  二丈五尺鑿池深一丈五尺門九東曰朝陽西曰
  望賢南曰渭陽北曰五陵學道門曰文明上各建
  樓又有西北小北小南及新城門萬厯丁亥堤圮
  水浸及城知縣樊鎔脩築有御史張應詔記崇禎
  中知縣張名世重加築濬譙樓在城内西街
 興平縣城池隋大業九年建土築周七里三分髙三
  丈池深一丈明成化十三年知縣王琮脩築嘉靖
  三十一年知縣劉賢引泉溉土築之完固倍昔三
[014-3b]
  十五年知縣朱文環堞築臺起舍建四門樓有主
  事劉永記三十八年知縣章評改建譙樓於東南
  城上匾四門東曰喜雨西曰喜豐南曰喜晴北曰
  喜雪
本朝順治中知縣徐開熈重脩
 臨潼縣城池在驪山之隂湯泉迴繞西北唐天寳六
  載建明洪武初増築周四里髙二丈七尺池深一
  丈五尺門四東北曰集鳯西曰永豐南曰華清北
[014-4a]
  曰臨渭萬厯十一年改建北門於西北隅城樓五
本朝順治十年塞北門康熈中知縣趙于京建臨渭亭
  於城上子方
 髙陵縣城池隋大業七年建周二里百二十步今曰
  土城為儒學射圃北垣明景泰元年知縣張錦増
  築周四里二百二十步髙三丈池深二丈五尺門
  四東曰距河西曰迎翠南曰接蜀北曰通逺東南
  二門知縣楊清甃以甎天順中僉事張紳築敵臺
[014-4b]
  葺鋪舍嘉靖中知縣鄧興仁闢水門一甃以甎石
  譙樓在東門内轉南城下
 鄠縣城池舊在縣南二里隋大業十年徙建今治金
  大定二十三年縣令劉某重脩有靳康侯記周六
  里七十四歩髙二丈五尺土築池深一丈五尺門
  四東曰宜春西曰通濟南曰仁智北曰望威舊俱
  有樓明崇禎九年知縣張宗孟重脩建樓兩層各
  三楹豎四隅敵樓懸樓四十二座
[014-5a]
本朝康熈二十年知縣康如璉重脩譙樓在城内正中
 藍田縣城池本名嶢栁城亦名青泥城晉桓温伐苻
  健遣京兆太守薛珍擊青泥破之即此舊城周八
  里後改築之因東南一隅僅三里許門二明嘉靖
  二年知縣王科拓之周四里有竒髙三丈有竒池
  深二丈濶一丈闢四門東曰繡嶺回春西曰白鹿
  呈祥南曰㶚水環清北曰玉山映翠御史李東記
  二十年知縣吕好古闢水門於西南隅三十二年
[014-5b]
  知縣楊紹先易女墻以甎萬厯中知縣王邦才増
  築北門甕城建門樓西向甃以甎副使秦隣晉記
  崇禎中知縣雷鳴時甃北城以甎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楊行健修葺甕城十六年知縣郭
  顯賢修築
 涇陽縣城池秦苻堅創建土築元至正二十七年張
  思道令右丞魏文佐守禦修築周五里二十歩髙
  三丈五尺池深七尺明景泰元年知縣曽玉重修
[014-6a]
  建東西二門東曰宣文西曰寧武成化間巡撫余
  子俊増闢南北二門南曰臨川北曰拱辰嘉靖二
  十六年増置東西郭崇禎四年城圮知縣梁士淳
  重修八年知縣王珵増修北門甕城
本朝順治九年知縣王際有重修南門城樓及鋪舍鼓
  樓在城内縣治前鐘樓在聖果寺前
 三原縣城池本舊龍橋鎮元至元二十四年徙縣治
  於此土築周九里一百八十步髙二丈三尺白渠
[014-6b]
  流繞城中東北隅有月城門四東曰賔暘西曰西
  達甘凉南曰髙山逺翠北曰凝瑞水門二東西南
  三面有池深三丈濶五丈北臨清河深十丈餘明
  初築西郭城周一里六分為邑右翼門二西曰三
  邉要路西南曰遙迎太白城池髙深與縣城同嘉
  靖三十六年巡撫謝蘭築北郭城周四里四分髙
  三丈池深如之有光禄馬理記萬厯間少保温純
  重加修葺建石梁南與縣城相連有尚書李維禎
[014-7a]
  記門四東曰永泰西曰永安南曰永清北曰永寧
  崇禎七年知縣張縉彦以縣城北面瀕河岸圮増
  甎垜四百五十四丈餘邑諌議劉曰俊修馬墻髙
  八尺八年貢生趙希獻首倡築東郭城周三里三
  分竒髙三丈五尺門二東曰朝陽東南曰迎巽
本朝順治初知縣李溥繕雉堞増修城樓譙樓在城内
  正中
 盩厔縣城池本隋唐舊址東西長南北狹象魚形周
[014-7b]
  五里三分髙三丈二尺四面皆重門東曰迓曦西
  曰萃金南曰迎薫北曰拱極明嘉靖中知縣李春
  芳於内外東門及西内南外各建樓北内樓則知
  縣黎元續成之又引廣濟渠由隍西南東西夾流
  南深一丈廣三丈五尺東西較狹而深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駱鍾麟修築有教諭齊國俍記十
  八年知縣章泰濬壕甃甕城以甎改建城樓復新
  城北女墻小亭顔曰觀稼自為文記之雍正二年
[014-8a]
  知縣董霑修觀稼亭譙樓在縣治前霑並新之亦
  自為記
 渭南縣城池隋大業九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元帥
  濶廓將商暠東拓二百三十五歩明洪武初縣丞
  呉雲加拓周七里門四東曰拱華西曰望秦南曰
  通源北曰臨渭東西各有樓嘉靖中知縣梁沂建
  北門樓乙邜地震傾圮知縣李希雒重築東南北
  三面又加拓焉周七里三百二十四歩髙二丈七
[014-8b]
  尺池深一丈五尺塞南門議甃睥睨敵臺㑹被徵
  輟隆慶初知縣崔廷試復闢南門増飛樓二年知
  縣梁許増築甎甃髙三丈増角樓四敵樓十二有
  副使薛騰蛟記萬厯初知縣褚順起門闍與城顛
  齊甃睥睨水道以甎易門額曰引華襟湭帶渭抱
  豐萬厯末知縣徐吉重加修葺
本朝順治間知縣尚九遷康熈間知縣孫熿黄培相繼
  増修雍正七年知縣岳冠華重築北城十二丈睥
[014-9a]
  睨俱甃以甎東西門重建吊橋譙樓在縣治前
 富平縣城池本名窰橋頭元末張良弼移縣治於此
  明正統初知縣髙應舉始築土為城周三里髙三
  丈有竒池深一丈門三𢎞治中知縣陳濶闢西門
  嘉靖中巡撫謝蘭増築城外敵臺知縣胡志䕫易
  雉堞以甎乙邜地震城圮知縣趙桐繕之知縣崔
  舉葺四門知縣史燦始竟工扁四門東曰華翔西
  曰荆踞南曰石盤北曰金屏萬厯間知縣劉兌始
[014-9b]
  創東郭更石盤門引玉帶渠水南入隍中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鄭崑修築譙樓在城内縣治東
 醴泉縣城池即古仲橋城元行樞宻院副也先速迭
  兒増築土城周二里許明成化四年知縣撒俊増
  築東西南三面外城六里有竒北則修舊城阻小
  河水之險髙二丈八尺池深二丈濶倍之有提學
  伍福記萬厯四年知縣姚燭建城樓敵臺徙鐘皷
  樓於縣左闢五門東曰陽和西内曰西城外曰永
[014-10a]
  安南内曰南薫外曰迎恩北曰永定西北内曰逺
  馭外曰永平有按察韓朝江記崇禎中知縣韓景
  芳重修
  延安府膚施附郭/
 府城唐天寳初建一云赫連勃勃築宋范仲淹龎籍
  經畧時繼修明𢎞治初知府崔陞復修周九里三
  分髙三丈石砌池深二丈門三東曰東勝南曰順
  陽北曰安定上建重樓又小東門曰津陽西面依
[014-10b]
  山上為鎮西樓范仲淹所建也後燬于兵
本朝順治乙未知府陳培基同進士趙廷錫重建十六
  年水衝東城門垣知府牛天宿修築康熈十四年
  朱逆燬城樓十八年知府陳天植重修又葺城内
  皷樓自為記鐘樓在城東南嘉嶺山古塔旁
 安塞縣城池本金舊堡元初改建明景泰中重修周
  三里七分髙一丈七尺池深一丈𢎞治嘉靖間因
  城北水患知縣韓震韓弼繼修移北就南䂓模悉
[014-11a]
  倣舊制西南北門三南門西向萬厯壬子署篆范
  有志改建正南崇禎壬申寇陷城南面丁丑知縣
  彭堯昇督工補築譙樓在縣治前
 甘泉縣城池唐天寳初建明景泰中重修周三里三
  分高二丈土築池深一丈西南北門三西門久閉
 安定縣城池宋置堡元因為縣明洪武中千戸曹
  忠重修周五里三分宣徳八年知縣劉整建保障
  樓於敵臺成化中知縣郭演徐彬相繼建東闗城
[014-11b]
  與内城相連共周九里七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一
  丈五尺東西北門三樓四東曰覲日西曰懐逺中
  曰治安東角曰作賦嘉靖二十一年知縣和清因
  城坍圮加修築新懐逺更名禦侮二十四年河西
  道方逺宜命知縣曹銘以石砌城基女墻四十三
  年知縣孫黄修葺城及闗城新禦侮治安二樓萬
  厯十七年知縣王光祖城上下皆砌以石二十二年
  知縣粘鍾嵓復修四十三年知縣魏天命議石甃
[014-12a]
  東關城築東門甕城未竟四十六年知縣陳應龍
  續成闢南門後塞
本朝康熈七年知縣朱尚義闢中城門八年知縣楊藴
  修闗城十九年知縣王友德築西門門共四東内
  曰迎旭外曰仁和西曰義成中曰翊文北曰拱極
  五十二年知縣廖均重加修築
 保安縣城池即古栲栳城唐咸亨間駐禁軍於此宋
  設保安軍元因為縣明洪武二年縣丞洪道修築
[014-12b]
  成化八年侍郎葉盛言保安縣去榆林不逺宜聼
  總督撥兵設伏以遏虜衝突嘉靖四十年署篆吏
  目郭邦靖萬厯三十三年知縣陳桂芳相繼増修
  周九里三分髙二丈土築東北門二池深一丈崇
  禎中截西南角為城
本朝順治中知縣張嗣賢建城南樓匾曰南薫
 宜川縣城池宋初改建元至正中叅政朱希哲修明
  正統十四年知縣張繹重修周四里一百二十八
[014-13a]
  歩髙三丈土築門四西南跨七郎山東西北三面
  距河池深三丈
本朝順治四年知縣陳扆銘補築南甕城門雍正三年
  知縣王志深重建東門洞西城被銀川水衝崩八
  年復修
 延川縣城池本元舊址明正統中知縣王坦重築周
  四里髙二丈八尺南北門二東為水門旋塞之池
  深一丈二尺嘉靖初知縣陳文甃甕城以石厥後
[014-13b]
  知縣金棟王行仁武之屏相繼修築隆慶初知縣
  毛儲元重修
本朝順治戊戍知縣劉榖修葺北門庚子東北角圮於
  雨榖復修之譙樓在縣治前
 延長縣城池金大定二十六年縣令董承務建張廷
  直記之明𢎞治中知縣王紳重修周四里二百四
  十四歩髙二丈二尺北倚砦山南臨延水東西門
  二南為水門池深一丈嘉靖二年分巡道方逺宜
[014-14a]
  檄知縣張旭陽修東西南三面咸甃以石北塹崖
  為堞水門并以石甃自為記知縣雷潔繼修萬厯
  中知縣王道明修城内中街皷樓知縣陳國柱葺
  雉堞明末移縣治於髙部山城距縣二百歩元脱
  列伯令參政何逺所築也
本朝康熈九年知縣陳天祐復移於下城鐘樓在城東
  角
  鳯翔府鳯翔縣附郭/
[014-14b]
 府城唐末節度使李茂貞建鳯凰泉水繞城四圍周
  一十二里三分髙二丈五尺明景泰元年知府扈
  暹重修正德十三年知府王江増修萬厯二年知
  府鄒廷望増築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濶三
  丈易女墻以甎鼎新門樓自為記門四東曰迎恩
  西曰保和南曰景明北曰寧逺又有小南門在正
  南門之東上建五奎樓常閉三十八年通判姚希
  曽闢重門於正南上構層樓鳯翔縣知縣李棨記
[014-15a]
  之崇禎末知府熊應元繕葺
本朝順治十八年察院許之漸鼎建門樓
 岐山縣城池唐武德四年建土築元至元二十五年
  重修周五里一百二十歩髙二丈五尺池深二丈
  濶三丈東西二門各建樓明景泰元年知縣王澤
  増修𢎞治四年知縣榮節闢南北二門尋以不利
  塞之正德中知縣王之隣増闗外東西二門嘉靖
  初知縣趙進増修東西郭城各周二里許三十四
[014-15b]
  年地震城圮知縣令狐一豸重修三十九年知縣
  韓廷芳増築敵臺二十四座萬厯二年僉事梁許
  檄知縣楊以漸増築加髙九尺知縣李敦信劉正
  言繼修易女墻以甎十八年知縣于邦棟増築北
  城加髙五尺三十七年知縣韓僉可闢南門後閉
  崇禎十年知縣張名籙重修匾其門東曰鳴鳯西
  曰懷邠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趙鏡修敵樓十四年知縣王榖築
[014-16a]
  繚垣譙樓在縣治前
 寶雞縣城池唐至德中建明景泰二年知縣劉通重
  修土築周二里七分髙二丈池濶一丈七尺萬厯
  三年知縣師嘉言建東西月城増修城樓門三東
  曰拱極西曰來逺南曰解阜
本朝順治十八年知縣黄士冕重修譙樓在縣治前
 扶風縣城池明景泰元年知縣周本創建土城周四
  里髙二丈西北依岡麓東南因漆湋為池深二丈
[014-16b]
  濶四丈門七以便洩水正德十三年知縣徐讓修
  葺城樓嘉靖四年知縣孫昌復修十一年知縣楊
  瞻修譙樓於縣治前修撰康海記三十四年地震
  城圮知縣孫科重築三十九年知縣王世康増修
  萬厯七年知縣徐三畏補修崇禎八年冦陷城毁
  十一年知縣宋之傑重建濶増一丈三尺髙増六
  尺雉堞悉甃以甎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劉瀚芳重修康熈五十三年知
[014-17a]
  縣丁腹松復加繕修
 郿縣城池元至大元年建土築周僅三里許明景泰
  元年典史髙瑄増築正德五年知縣李鎰重修隆
  慶元年復増築髙四丈有奇萬厯四年甎甃女墻
  水道東西南門三上各建樓
本朝順治中知縣陳超祚重修譙樓在縣治前
 麟逰縣城池隋義寧中建按寰宇記隋初治仁夀宫/貞觀六年移于今理則縣
  志所稱隋建者/考之未確也土築周三里門三東曰武川西曰
[014-17b]
  獲麟北曰邠風南臨陡厓明景泰元年知縣張翀
  重修天順中知縣張紳増築外城因山爲險周九
  里三分髙三丈三尺池濶一丈萬厯三十三年知
  縣張養清於舊城門各建坊以别之崇禎十年知
  縣夏紹虞復修舊城東北二面
本朝順治中知縣呉汝為復加繕修譙樓在縣治前
 汧陽縣城池唐太和中築於北山麓畔元至正二年
  移今縣西五里界汧暉二河之間明嘉靖二十六
[014-18a]
  年大水衝没移建今城周三里四分髙二丈六尺
  土築門四池深一丈濶一丈五尺壬戌署篆主簿
  侯儒修東城鐘樓題曰奎樓有自記萬厯二十六
  年知縣李枝秀改建南門
本朝雍正七年署理知縣佟鉅重修
 隴州城池西魏隴州在州南八里周明帝移今治舊
  城周九里三分土築西南門二明景泰元年知縣
  錢日新以水患改築周五里三分五年建北門成
[014-18b]
  化十五年知州李鏞建東門嘉靖十八年知州李
  朴隆慶二年知州楊世卿俱増築萬厯五年知州
  張鳯羽重修髙三丈池深二丈門四東曰迎恩西
  曰覽翠南曰挹薫北曰拱極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州黄雲蒸修築康熈五十二年知
  州羅彰彞重修譙樓在州治前
  漢中府南鄭附郭/
 府城舊址在府東二里秦厲公所築漢髙祖王漢中
[014-19a]
  時居此宋嘉定十二年徙築今城明洪武三年知
  府費震重修周九里八十歩髙三丈濶二丈五尺
  門四東曰朝陽西曰振武南曰望江北曰拱辰正
  德五年知府周東令軍民分功修築悉甃以磚建
  層樓於上自為記萬厯二十三年秋雨城圮知府
  葉修重葺三十年知府崔應科禁人耕於城畔環
  以池濶十丈深一丈八尺天啟元年因建瑞藩展
  北二丈十歩崇禎十五年闗南道李應選復加修
[014-19b]
  濬
本朝順治十三年知府馮逹道修城樓康熈二十七年
  知府滕天綬復葺之建鐘樓於東南角有記
 褒城縣城池漢唐建縣於打鐘寺宋徙山河堰北紹
  興中兵燬嘉靖元年縣令張寅重葺無城郭明𢎞
  治十二年知縣張表始築土城門四東曰龍江西
  曰蜀道南曰大通北曰連雲張瑞記之西門後塞
  正德四年蜀有藍鄢之亂鄖撫藍璋以褒據秦蜀
[014-20a]
  之衝下令修築以同知何子奇督之甃城以石甃
  堞以甎周三里髙二丈池深七尺有楊廷儀記
本朝康熈二十六年知縣雷闢重修
 城固縣城池在漢之東北隅蜀漢建興七年諸葛亮
  建樂城後魏正始中移治壻鄉宋崇寧二年移建
  今城僅髙尋許三面為門而闕其北無濠塹明正
  德七年鄖撫藍璋檄通判周盛拓築甎甃闢北門
  匾其東曰永和西曰安逺南曰通濟北曰新寧上
[014-20b]
  建層樓更樹樓於四隅外築月城周七里一十歩
  髙三丈六尺厚二丈四尺鑿池深一丈五尺濶二
  丈黄九峰記之北門尋廢嘉靖六年知縣劉佳闢
  小東門曰富春小西門曰阜秋
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縣潘燾修築自為文記之譙樓
  在縣治前
 洋縣城池宋熈寧間文同守洋州築土為城周七里
  三分髙一丈五尺池深五尺東西南門三小西門
[014-21a]
   一紹定中權知洋州李顯忠建譙樓於縣治前明
  𢎞治七年知縣王勉闢北門東曰朝陽西曰迎㤙
  南曰通津北曰擁翠小西門曰襟江上各建樓隆
  慶三年知縣閻邦寧鑿池増深一丈五尺濶三丈
  崇禎初知縣亢孟檜修築七年知縣郭一龍議甃
  以甎邑尚書李遇知疏請乃甃二十丈十二年知
  縣洪一緯復甃八十丈自北門至小西門止
本朝順治九年知縣金煉之重修東西門樓自西門迤
[014-21b]
  南崩損數十丈補築有記康熈二十七年知縣謝
  景安濬濠新東門樓三十一年知縣鄒溶新西門
  樓譙樓五間在縣治前
 西鄉縣城池宋建於蒿坪山之陽元末皇槶公赤及
  都屯戍西鄉遷今治建城甎土相半無池明景泰
  三年知縣邱俊修築成化八年知縣李春重修𢎞
  治十三年知縣郭璣増建角樓鑿池丈許正德中
  鄖撫藍璋檄通判周盛築東闗新城浚濠池一丈
[014-22a]
  二尺濶三丈嘉靖初知縣李㬋悉甃以甎門四東
  曰元暉西曰利濟南曰亨濟北曰貞武周三里三
  分四十歩髙二丈萬厯二十五年知縣闗廷訪於
  新城東門之圮者修之建亭其上題曰漢東重鎻
  崇禎二年知縣程謙濬濠十年知縣杜鍾岳復浚
  深廣倍舊十三年知縣朱謀㙩加雉堞之甎四尺
  引北山渠水入濠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張台曜重修自為記康熈五十五
[014-22b]
  年知縣王穆復加修築疏池通五渠匾其門東曰
  招徠西曰射虎南曰開運北曰安瀾穆自為記譙
  樓在縣治前
 鳯縣城池古鳯州舊治元至正二十八年平章蔡均
  章重修周四里三百八十歩髙二丈五尺池深五
  尺明嘉靖十九年知縣司恩甃以甎石建樓其上
  門三東曰拱辰西曰秩成北曰望江萬厯二十年
  知縣江大鯤補修
[014-23a]
本朝順治十一年知縣張石麟重修
 寧羌州城池舊為白馬氐之羊鹿坪明洪武三十年
  因羌民田九成據馬靣山作亂遣指揮姜觀建寧
  羌衛於此成化二十三年廵撫鄭時奏建州於衛
  治南先是平凉營望見雲霧環擁狀如城郭至是
  築城漢水遶流四靣地據險固門四東曰陽和西
  曰永惠南曰南薫北曰通濟自南至西屬州自西
  轉南屬衛嘉靖二十五年知州蕭遇祥指揮岳喬
[014-23b]
  各依分界増建城樓萬厯癸未雨傾知州盧大謨
  繕補周七百七十餘丈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
  尺濶如之皷樓在州治前
本朝雍正八年知州汪邦彦重修南門樓
 沔縣城池蜀漢建興七年丞相諸葛亮築漢樂二城
  漢城即沔城也倚山據平地垣堞以土明洪武四
  年知州王昱遷於西山谷口周三里三分髙二丈
  五尺池深一丈濶八尺沔水環流萬厯元年千户
[014-24a]
  李光文甃以甎北半屬民南半屬軍門三東曰鎮
  江西曰拱漢南曰定軍東西皆重門門各建樓
本朝順治十二年知縣李煊修西門康熈三年知縣郭
  元佐修築
 畧陽縣城池即古興州城址明正德六年鄖撫藍璋
  委扶風縣知縣孫璽築土城周五里髙一丈七尺
  池深八尺門五東曰永清西曰定逺南曰鎮江北
  曰拱極西南曰通濟八年知縣馬翺建樓於四隅
[014-24b]
  環城為屋可通廵警南鏜記之後圮於水知縣李
  朝言申請修理委指揮李乾元砌石於外築土於
  内崇禎辛未江漲兼地震崩塌二百餘丈知縣牛
  問仁繕修
本朝順治十一年知縣諸保宿同叅將梁加琦修築康
  熈二十四年知縣施有光復加修築
  榆林府榆林縣附郭/
 府城半倚駝山為固西臨榆谿芹河係極衝重地明
[014-25a]
  初為榆林莊正統初都督僉事王楨建榆林諸堡
  時鎮在綏德棄米脂魚河等處於外冦入不及禦
  成化九年廵撫余子俊徙鎮於此舊有南城創修
  北城置衛所設鎮廵等官二十二年廵撫黄黻展
  北城𢎞治五年廵撫熊繡展南城周三十里三百
  一十四歩正德十年總制鄧璋以南闗人烟輳集
  疏請築外城以衛居民隆慶元年廵撫王遴又自
  水西門起至信地樓止築邏城七里萬厯元年廵
[014-25b]
  撫張守中修築頂濶三丈底濶五丈髙三丈六尺
  池深一丈五尺甃城以甎者則嘉靖時廵撫張珩
  隆慶時郜光先萬厯時宋守約王汝梅副使洪忻
  趙雲翔總兵傅津賈國忠相繼成之也共大樓十
  五座腰舗四十七座門七東二西四南一號曰駝
  城邉垣長三十一里三百五十八歩墩臺七十四
  座皷樓二一在中城大街一在南城大街鐘樓在
  北城大街
[014-26a]
本朝康熈十年總兵許占魁副使髙光祉城堡同知譚
  吉璁重修中城皷樓十一年修鐘樓俱吉璁為記
  雍正九年改府
 懐逺縣城池明天順中置堡撤土門兵守之城在山
  上西北距溝係極衝上地周二里十七歩東南北
  門三樓鋪一十二座隆慶六年加髙一丈五尺萬
  厯六年甎甃牌墻垜口加髙六尺共高三丈六尺
  邉垣長四十三里三十七歩墩臺二十七座
[014-26b]
本朝雍正九年改縣
 靖邉縣城池宋夏州兀喇城范仲淹即其東西築哨
  馬營明永樂初建城改名靖邉營周二里許景泰
  四年廵撫陸矩築新城成化十一年廵撫余子俊
  改置靖邉營撤保安兵守之東西北皆天塹深溝
  僉事陳忠築南闗城兵備道須瀾築新軍營周一
  里嘉靖乙卯分廵道趙紳招各邉北勇築家丁營
  周二里有奇連環四城屹為重障有菽麥城在南
[014-27a]
  隔河黄花城在西南隆慶六年兵備道劉應時増
  築加髙共三丈六尺周六里三百歩甎甃四城門
  洞上各建樓張世烈記之萬厯六年甎甃牌墻垜
  口樓鋪二十九座邉垣長四十五里墩臺三十二
  座
本朝雍正九年改縣
 定邉縣城池唐武德元年置都督府貞元二年没於
  吐蕃九年復城之宋咸平中䧟於夏明正統二年
[014-27b]
  置定邉營成化九年余子俊奏修邉墻于定邉平
  地仍築小墩嘉靖中遊擊梁震設闗城城設在平
  川係極衝上地周四里一百七十五歩東西門二
  樓鋪二十八座萬厯元年展西闗四年加髙三丈
  六尺六年甎甃牌墻垜口邉垣長五十四里墩臺
  七十七座
本朝雍正九年改縣
  興安州
[014-28a]
 州城舊為金州城宋元以來並為土築明洪武四年
  指揮李琛始甃以甎周六里二十八歩高一丈七
  尺門五東曰朝陽西曰寧逺南曰安康北曰通津
  曰臨川池深九尺濶五尺成化間廵撫藍璋命漢
  中府推官趙清重修金州城高二丈池深一丈門
  構一樓萬厯十一年大水城圮十二年分守道劉
  致中請築新城於趙臺山下易名興安州周三里
  一百一十六歩髙一丈八尺門四東曰喬遷西曰
[014-28b]
  安堵南曰阜民北曰拱辰四靣鑿池池各有橋崇
  禎十六年守道張京復修舊城未及竣後流賊餘
  孽劉三虎陷新城平其城隍
本朝順治四年知州楊宗震復移舊城總兵任珍建議
  截城之半西門移八蕭家巷口周七百二十八歩
  高二丈二尺門四東曰仁壽西曰康阜南曰嚮明
  北曰拱辰門各有樓四角亦建樓濬濠十年總兵
  趙光瑞加濬十五年分守道曹叶卜知州王章重
[014-29a]
  加築濬建四門甕城康熈五年闢小北門六年總
  兵喻明簡及章重修垜口敵臺二十四年總兵程
  福亮知州李翔鳯修築三十二年漢水瀑漲城圮
  修築未竣四十五年城復圮於水四十六年奉
㫖動帑改建於趙臺山下在舊城南三里周七百三十
  三丈
 平利縣城池唐宋舊縣在白土闗東明洪武五年始
  徙今治城東西阻水南北倚山周六里明正德五
[014-29b]
  年知縣李瑚重修門四上各建樓隆慶元年知縣
  馬雲以傾圮難葺議改築約三分之二悉甃以石
  髙一丈二尺譙樓在縣治前
 洵陽縣城池因山為城阻水為池周三里有奇唯縣
  治倉庫繚以石墻孔道所由建四門東曰東作西
  曰西城南曰阜財北曰拱極又西北隅洞門一今
  止存東西北三門譙樓建於縣前後移堂左
 白河縣城池明成化八年于洵陽縣界立白河堡十
[014-30a]
  二年始改為縣周一百一十二丈髙二丈五尺池
  深一丈明末冦毁
本朝徙泠水河康熈二十六年知縣龍家佐始西枕高
  山砌石為城周半里許高七丈三寸東南北門三
 紫陽縣城池明正德七年立紫陽堡八年升為縣在
  紫陽灘左嘉靖丙辰知縣張亨甫遷紫陽灘右築
  土為城周六百四十丈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
  尺萬厯癸酉知縣周宗慤重修建東西北門三各
[014-30b]
  有樓丙子知縣楊謨修築加高三尺未及竣知縣
  閻博繼修砌以石自為記崇禎七年冦陷十一年
  署篆張鵬翺就西南北舊址以山石壘小堡周三
  百六十丈
本朝順治七年防將汪鴻程拓南隅周五百一十歩建
  東西北門三康熈二十五年知縣沈麟復加繕修
 石泉縣城池舊無倚山阻水明成化十七年知縣張
  翔築東北城覆以甎石正德四年有蜀冦副使來
[014-31a]
  天球令四靣築城尋圮十三年知縣盧繡復加完
  繕周三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門四譙樓在縣
  治左
 漢隂縣城池明成化元年典史徐鐸始築垣建門二
  十三年知縣張大綸置樓其上𢎞治九年知縣唐
  希介加拓周四里正德七年知縣丁珣増高二丈
  甃以甎石嘉靖十四年知縣李時秀扁其門東曰
  迎暉西曰承恩南曰南薫北曰拱辰池濶一丈深
[014-31b]
  半之萬厯十二年知縣袁一翰重修崇禎十四年
  知縣張鵬翺増築六百四十丈東西復築邏城豎
  門題曰重闗保障重建門樓東北及西北角樓各
  一
本朝康熈二十五年知縣趙世震重修有修城自序
  商州
 州城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晉興寧末王靡之改築
  故城宋令狐厲建樓城上邵康節有詩元安西路
[014-32a]
  判官寡骨里拓修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
  形如鶴翔靣對龜山謂之龜山鶴城門三東曰覲
  陽西曰靖羌南曰鎮逺西南水門一曰靖順各有
  樓明洪武間知縣陳榮祖重修成化中知州孫昌
  復修十八年吏目劉璽甃其半嘉靖癸未叅議蘓
  乾悉甃以甎有檢討段炅記隆慶丁邜知州陳潞
  増修萬厯丙子知州李石嶺増建敵臺垜樓庚子
  知州王邦俊修門樓
[014-32b]
本朝順治二年商洛道袁生芝重修建譙樓於州治前
 鎭安縣城池初在野猪坪後移謝家灣即今治明景
  泰三年建土城正德七年知縣俞鼎甃以磚周四
  里三分高二丈池深八尺北倚山東西南門三各
  建飛樓有尚書雍泰記嘉靖四年知縣楊永清増
  修東北月城周一里七分高加舊城二丈俱甃以
  甎
 雒南縣城池金興定二年懐逺大將軍行商州雒南
[014-33a]
  縣事黏割子仁始建土城明正統間知縣張璣重
  修築成化十七年知縣王琪拓修周三里三分髙
  一大七尺池深一丈城北近山南隣水壖惟濬水
  渠一道深五尺廣如之嘉靖十三年知縣楊士元
  甃以石隆慶中知縣徐旭増修䕶城敵臺飛樓又
  増高縣前皷樓與之相望以備守禦萬厯二十一
  年圮於水知縣洪其道重甃以石南設重堤城頼
  以固門三東曰長春西曰永靖南曰朝陽南門稍
[014-33b]
  西闢水門一曰恒慶四十七年雨圮知縣賀貢甃
  以甎石
本朝順治己亥知縣暢體元重甃康熈元年南門及水
  門圮體元捐俸重建
 山陽縣城池即古豐陽城明洪武初為廵檢司至成
  化十二年知縣趙信始建十四年知縣楊隆續成
  之有秦府敎授陳嘉猷記周二里二分高三丈池
  深如之門三東曰體仁西曰尚義南曰崇禮俱有
[014-34a]
  樓正德中知縣陳鶚甃以甎隆慶中知縣黎黔重
  修萬厯二年知縣賈天祐闢孔廟南路抵城足洞
  其垣為門曰毓秀有樓府尹王鶴記之今塞
本朝雍正六年知縣杜方震詳請修築譙樓在城隍廟
  南
 商南縣城池明成化十三年知縣鄭瑛建有敎諭黃
  儼記周一里二分嘉靖二年知縣郝宗儒拓其西
  幾二里髙二丈池深六尺濶一丈三十九年知縣
[014-34b]
  王舜民改建四門東曰通知西曰安仁南曰育流
  北曰鎭逺萬厯七年知縣方本清甃以甎石
本朝康熈三十四年知縣宋廣業復拓之共周三里葺
  城樓置更樓其上五十六年知縣程讚改修城門
  題其東曰富水西曰清油南曰商雒廢北門止設
  城樓
  同州
 州城昉於秦葢厲共公滅大荔而築者制𩔖龜形元
[014-35a]
  魏改州治於李潤堡刺史元爕表還馮翊舊城唐
  易為方城明𢎞治十五年知州張鼒建樓於其上
  嘉靖己卯地震城圮築者苦費乃去其坎方之贏
  出者半周九里有竒高三丈池深丈餘濶倍之門
  四東南曰大安西南曰普濟東北曰長寧西曰永
  定舊有南門以兵饉塞五年從僉事周鎬議闢之
  尋復塞萬厯初知州韓塏修大安門重堙上起危
  樓譙樓在州治前知州李懿建
[014-35b]
 朝邑縣城池明景泰二年知縣申閠始建成化三年
  知縣郭良十七年知縣李英薦増雉堞嘉靖二十
  年知縣劉尚義拓東城起門樓乙卯地震後重築
  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濶如之門五東曰
  臨河西曰鎭羌曰金湯南曰望嶽北曰迎恩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縣丁魁南建東門樓康熈六年署
  篆檢校劉聲芳建南門樓十九年知縣陳昌言修
  築戊寅東南北三靣圮於水四十六年知縣王兆
[014-36a]
  鰲詳請修築門樓女墻捐俸砌之復於城内縣前
  改建譙樓三楹
 郃陽縣城池西魏大統三年同州刺史王羆建後圮
  明正統十四年知縣董鎰重築周八里二百二十
  歩高三丈正德六年知縣張綸重修始立門浚湟
  嘉靖三十年知縣王納䇿増修卑薄尚書韓邦奇
  為之記隆慶二年知縣李希松悉甃以甎崇禎五
  年知縣陳箴増修崇五尺康姬鼎記之八年知縣
[014-36b]
  范志懋増築城闉名其門東曰雨粟西曰崇墉南
  曰阜財北曰歸極
本朝順治中知縣莊曽明浚湟共深二丈康熈三年知
  縣侯萬里重修譙樓在城内縣治東明知縣張鶴
  縣丞李魁所建也有盧常記
 澄城縣城池後魏時建周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土
  築池深一丈三尺門四明正統景泰𢎞治間俱重
  修嘉靖中知縣鄭光溥改建北門復修縣前譙樓
[014-37a]
  尚書韓邦奇有修譙樓記丙午知縣徐效賢復加
  修鑿戊申重修四門己酉建四郭門各有記南郭
  門未竣知縣敖佐續成之崇禎癸酉知縣王選増
  高三丈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姚欽明重修闢水門於西北之左
  重建北樓
 韓城縣城池詩所稱溥彼韓城燕師所完者後無考
  唐王勃有登城樓寓望序金大定四年改置楨州
[014-37b]
  修築之周四里百五十九歩高二丈五尺池深二
  丈門四東曰迎旰西曰梁奕南曰澽浡北曰拱宸
  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全文創四門月城後廢崇
  禎三年甃上下各三尺遇雨輙崩五年知縣左懋
  第新西闗門樓更名曰望甸十三年大學士薛國
  觀特疏於朝而捐甃焉知縣石鳯臺首捐甃敵臺
  者二薦紳以次竣工更題其門東曰黄河東帶西
  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韓城北曰龍門盛地
[014-38a]
本朝雍正七年知縣劉方夏修築重葺四門樓皷樓在
  縣前
  華州
 州城唐永泰元年節度使周智光建元至正中平章
  公驢拓古城西北隅修築周七里一百五十歩高
  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明嘉靖乙卯地震城圮
  知州朱茹重建有推官楊孟芳記門四東曰鎭潼
  西曰望安南曰見山北曰帶渭上各建樓萬厯中
[014-38b]
  知州邢振羽重修崇禎時知州史文楷築濬環列
  女墻知州鄧承藩葺西門樓
本朝康熈中知州馮昌奕葺四門樓及鐘皷樓
 華陰縣城池本隋唐舊址元至正十八年逹魯花赤
  脱力白修築周二里九分高二丈二尺池深八尺
  嘉靖四十二年傾圮知縣李冲漢重築睥睨悉甃
  以甎萬厯五年知縣李承科増厚八尺高二丈七
  尺東西南門三東西舊有層樓南樓嘉靖中知縣
[014-39a]
  袁廷瑛建北樓萬厯中知縣王九疇建稍西又建
  鎮西樓有翰林盛以𢎞記譙樓在縣治前
 蒲城縣城池西魏時建明景泰元年知縣髙隆増修
  正徳間知縣張鍰置腰鋪濠塹植樹環之嘉靖初
  知縣楊仲瓊増築甃女牆以甎周八里一百八十
  步髙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五尺門四隆慶間知縣
  呂宗儒改建南門移東數十步萬厯丁丑知縣田
  蕙建四門樓崇禎丙子知縣田臣浚濠深三丈濶
[014-39b]
  倍之中界以環垣
本朝順治庚寅雨圮知縣張舜舉修築康熙中知縣汪
  元仕修葺城門譙樓在縣治前
 潼關縣城池宋熙寧中遣侍御史陳泊築城明洪武
  五年千戸劉通修築舊城九年指揮僉事馬騤増
  修睥睨依山勢曲折周一十一里七十二步髙一
  丈八尺其北下臨洪河東南跨麒麟山西南跨鳳
  象二山門六東曰金陡西曰懐逺南曰上南下南
[014-40a]
  北曰大北小北東西南各建樓三十三年成山侯
  建南水闗宣徳間守備魏贇建北水闗共水門三
  正徳七年兵備道張&KR1777重修建東西重門豎樓其
  上嘉靖十八年兵備道何鼇重建南北水闗隆慶
  四年兵備道范懋和增築修更舖七十二所甃雉
  堞以甎萬厯十九年㕘政張維新重修題東郭門
  曰天險西郭門曰地維上南曰凌雲下南曰迎薰
  大北曰吸洪小北曰俯晉天啓四年河水衝崩北
[014-40b]
  水闗七年兵備道黄和修築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㕘政髙夢說重修雍正五年知縣
  黄憲鯤補修二十七丈七尺六年復修一百二丈
  七尺鐘鼓樓在麒麟山上叅政孔興釪移建有同
  知李天璣記
 滿城在縣西三里雍正三年建周三里二分東西門
  二設守尉鎮之
  耀州
[014-41a]
 州城本華原縣元末兵燹城盡圮明景泰初重建土
  築四門皆覆屋成化時漆水嚙東面頹其半嘉靖
  二十五年知州周廷傑作東城石堤三十三年知
  州李廷寳增修作南門樓三十七年知州江從春
  增修髙厚倍三之一創東西北三門上各建樓甎
  甃水溝女牆周六里七十步髙三丈濶二丈五尺
  上濶一丈三尺池深八尺名其門東曰豐門西曰
  逺門南曰雍門北曰夀門譙樓在州治前𢎞治五
[014-41b]
  年知州任奎創修有張天瑞記
 同官縣城池後周武帝建徳四年建明景泰元年知
  縣樊榮始為築濬知縣傅鼐繼修至成化十九年
  知縣顔順始續成之𢎞治元年漆水衝崩知縣王
  恭易以石基嘉靖三十二年知縣亢慶鴻増修周
  四里髙二丈池深一丈萬厯元年知縣吳洸修麗
  譙甃雉堞以甎門四名其東曰望函西曰控羌南
  曰文明北曰迎恩又東鑿二水門十八年水崩北
[014-42a]
  門知縣屠以欽改置正北題曰鎮逺門二十一年
  知縣馬鐸以北門直突築北甕城建宣威門東門
  圮於水久塞四十一年知縣梁善士復闢之題曰
  啓元門建覆屋三楹崇禎末移居山寨城圮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雷之采截舊城之半建築新
  城周二里三分有竒
 白水縣城池相傳唐尉遲恭監築元末兵燹主簿丁
  華權移治於南臨川明洪武三年知縣張三同還
[014-42b]
  舊治始加修築周四里髙二丈池深一丈建三門
  自為記嘉靖二十二年兵憲張瀚諭知縣温伯仁
  築城起自故城西北隅終于東南隅周五里餘髙
  厚二丈頂削下三之一上羅女牆敵臺五有修撰
  韓邦竒記共門五東曰迎祥西曰險寧南曰聚奎
  北曰星拱東曰汲井崇禎十二年知縣王無逸擴
  築
本朝順治三年知縣王永命浚湟深三丈濶二丈譙樓
[014-43a]
  在縣治前
  乾州
 州城唐建中元年徳宗用桑道茂言詔京兆尹嚴郢
  發衆數千及神䇿兵城之子城周五里羅城周十
  里有竒髙二丈二尺池深二丈濶三丈後子城圮
  今城即羅城也門六東曰迎陽西曰寳登又有小
  東門小西門南曰延薰北曰拱斗上各建樓五代
  漢乾祐中重修明萬厯甲戌知州李維祐甃城濬
[014-43b]
  池壬辰知州賈一敬築城外繚垣崇禎壬申雨圮
  知州楊殿元補築
本朝知州楊引昌重修譙樓在城内州治東悉新之
 武功縣城池依雍原之麓唐貞元十五年建宋縣令
  孟通修築元末張良弼李思齊増築又循雍原列
  十二城以守明洪武九年都督耿忠奉詔屯戍増
  築之周三里二百二十步髙二丈池深八尺土築
  門四又小北門一
[014-44a]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徐竒桂修築建四門樓及東
  西南關城樓譙樓建於縣治前
 永夀縣城池元至正四年徙建麻亭鎮明天順二年
  知縣郭質嘉靖四十五年知縣崔炳俱重修周五
  里明末被冦盡圮因結寨於虎頭山居之
本朝順治丁酉知縣李如瑾築寨下南關有貢生趙運
  熙記康熙八年知縣張焜創建新城西南依舊寨
  四方崒嵂中央坦夷匾曰金盤城周三里髙二丈
[014-44b]
  八尺土築闢西門大小各一曰金盤曰康阜建門
  樓二角樓四自為文記之
  邠州
 州城唐始建宋金繼修元末李思齊令部將何近仁
  重修明嘉靖二十三年知州孫禮建三門東曰太
  平遺澤西曰公劉啓化北曰姜嫄祖武二十五年
  知州姚本建南門題曰后稷開基周五里髙三丈
  池深二丈譙樓建於城内州治前
[014-45a]
 三水縣城池西北枕山東南臨溪元至正十八年并
  入淳化明成化十四年復置縣知縣楊豫創築迄
  二十二年知縣馬宗仁始落成有李錦記周五里
  五分髙三丈土築池深一丈正徳中知縣趙璽増
  築創建南門嘉靖中知縣吳之翰修葺門堞萬厯
  時知縣秦渠重修門四名其東曰賔暘西曰志岐
  南曰凝薰北曰拱辰知縣方本清修葺城樓崇禎
  時知縣髙知築雙槐堡於西關作小門於志岐門
[014-45b]
  北與堡通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王儒復葺堡城康熙庚戌知縣林
  逢泰葺垣樓顔南樓曰丹翠有紀咏序建譙樓於
  縣治前乙夘丙辰間復修堡城
 淳化縣城池宋淳化四年建明嘉靖九年知縣馬崇
  増築周四里一百七十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濶五尺門三東曰迎和南曰阜民北曰拱極環城
  皆山南北深溝東帶河四十三年知縣張介飭女
[014-46a]
  牆門樓崇禎中知縣趙之琴増修知縣孟學孔築
  敵臺於東南角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趙賔修葺門樓康熙三十九年知
  縣張如錦補築譙樓在縣治前
 長武縣城池本唐宜禄縣宋元因之明初併入邠州
  改為宜禄鎮萬厯十一年改縣知縣梁道凝拓築
  周五里髙三丈池阻溝東西南門各一北門二崇
  禎中知縣惲紹美修築譙樓在縣治前知縣武振
[014-46b]
  建
  鄜州
 州城西阻龜山東帶洛水有内外二城内城相傳為元
  吳知院所築周二里一百三十步外城周十里洛
  水為患成化以來時加修築髙四丈池深廣各二
  丈嘉靖丁亥夏洛水暴漲城頹百餘丈副使汪珊
  知州杜蕙石砌城基尚書劉璣記之十六年副使
  吳瀚知州金禹績植栁固堤號栁林城十九年副
[014-47a]
  使謝蘭二十年副使劉宗仁知州張旄増建角樓
  門樓門三東曰瞻洛西曰仰山南曰望岳東北東
  南及正東水門各一二十九年副使朱用増築南
  北城連山闢北門曰鎮朔四十一年水侵東北城
  圮副使張西銘知州蘇時化補築稍移於内四十
  三年水侵新城圮知州蘇璜又稍移内補築四十
  五年兵備道馮舜漁以外城寛濶難守北自東北
  角至龜山後南自東南角至龜山前増城垣二層
[014-47b]
  髙厚俱三丈長五千三十餘丈自是南北有二重
  關矣門各二郎中劉仕記之隆慶六年兵備道程
  鳴伊増髙新城四丈周垣睥睨悉甃以甎改建東
  南北門東曰鎮洛南曰保鄜北曰威朔各建重樓
  萬厯六年兵備道李采菲率知州閻思孝甎甃舊
  内外城門置重樓庚寅兵備道楊時寧創建石堤
  修葺城垣未竟去知州宋言續成之有中丞王邦
  俊記崇禎六年兵備道王楫以城濶民稀不便守
[014-48a]
  禦截斷二層外城止守一層外城十五年兵備道
  楊彤庭因山為寨伐石修築作石頭城門三東南
  又闢小門通泉水
本朝順治初以下城遼濶又截斷外一層城止守内城
  十七年分巡道許瑶首倡捐輸修築下城東南北
  三面十八年分巡道李榮宗捐修西山城康熙二
  年復相率居下城鼓樓在州治前鐘樓萬厯間移
  城上東南角
[014-48b]
 洛川縣城元僉院胡興築縁山阻澗周二里一百六
  十步東西南門三明洪武中知縣朱炳重修正徳
  七年妖賊李牛作亂築東郭土城髙僅丈餘嘉靖
  二十五年知縣吉澄重修倍加髙厚三十一年知
  縣王一賢建東西門樓萬厯元年知縣李廷儀増
  築郭城周三里八分髙三丈五尺濬池深二丈濶
  如之北臨壑曲築長垣甃女牆以甎水道以石建
  城樓四更繕内城扁其門東曰緝寧西曰阜成南
[014-49a]
  曰開泰譙樓在縣治前
 中部縣城池舊在沮南明成化中改建今治城卑薄
  隆慶六年知縣衛汝霖増築周四里一百三十六
  步髙三丈因沮水為池甃雉堞建門樓五萬厯元
  年知縣李迎時築南城己未知縣江之澨増髙數
  尺崇禎五年知縣姚一麟築上城
本朝順治十二年知縣彭聖培重建門樓康熙二年知
  縣金九鼎増築啓東門門七西為水門鐘樓在城
[014-49b]
  内南隅
 宜君縣城池舊無明景泰中主簿李仲和始築然石
  滓難成成化中縣丞楊安因龜山之勢築削為城
  周五里三分髙二丈五尺門二南向曰保障北向
  曰金闕池深一丈
本朝康熙十七年知縣賈有福増修
  綏徳州
 州城環水抱山宋鄜延宣撫使郭逵所築金元以來
[014-50a]
  因舊修葺明洪武中指揮嚴淵増修周八里二百
  八十步髙三丈甎甃池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曰鎮
  定西曰銀川南曰安逺北曰永樂跨門為樓各二
  其在城東山上曰信地樓南關城接連大城方六
  里三十步門四東曰賔陽西上曰上水西下曰挹
  秀南曰來逺建文中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知州王元士重修鐘樓在城内東偏
  迤北為鼓樓
[014-50b]
 米脂縣城池環山紀水古名畢家砦宋改建米脂城
  金升為縣明洪武六年守禦千戸王綱修葺成化
  五年知縣陳貴拓東北隅萬厯元年知縣張仁覆
  増築周五里三分髙二丈九尺甎甃門三跨門為
  樓東曰拱極南曰化中北曰柔逺西角樓一池深
  一丈濶七尺
本朝康熙二十年知縣寗養氣重修譙樓在縣治前
 清澗縣城池本寛州故址宋康定元年种世衡請即
[014-51a]
  廢壘營築土城初苦無水鑿井百五十尺至石屑
  石得泉城成賜名清澗城明洪武初増修東西南
  臨河北據山周三里五步髙三丈甎甃池深二丈
  門三東曰朝陽南曰迎薰北曰拱極正徳六年知
  縣趙輅増修西羅城嘉靖乙巳副使方逺宜築西
  南二面石城有記癸丑同知何尚賢築南門甕城
  戊辰總督王公檄増築東北方建敵臺重樓闢北
  關水門一壬申知縣方可築草場山重城後圮於
[014-51b]
  水乙夘知縣陳汝元改建南門樓於正中匾曰景
  庾樓自為文記之
本朝順治中知縣廖元發重修
  葭州
 州城宋熙寧中葭蘆寨據山為固因河為池至今稱
  鐵葭州云金元以來屢經繕修明洪武初守禦千
  戸王綱改建自北而南截三分之一増築垣墉分
  内城北郭隆慶間知州章評増堞南郭外城周三
[014-52a]
  里五分髙三丈石甃内城南北門二南曰徳安門
  上為徳風樓外有月城障之山腰一門東通黄河
  北曰揚武上為文昌樓北郭下北門曰鎮逺萬厯
  四年知州尹際可建南郭東西二門東曰天險西
  曰通泰水門各一天啓中知州盧揚輝修築
本朝順治十五年知州武𢎞祖重修自為文記之康熙
  十六年知州孫毓竒重建南北門樓有李泰業記
  譙樓建州治前
[014-52b]
 吳堡縣城池宋金為砦元始為縣依山勢髙下周二
  里五十七步髙二丈五尺土築東南以黄河為池
  西北以石壑為塹門四東曰觀瀾西曰熙皥南曰
  景陽北曰迎恩嘉靖十五年知縣劉鉞修築十七
  年知縣張弛重修二十二年知縣李錦築北門月
  城建門曰拱辰有知州張綺記三十三年知縣李
  輅増築甕城創建南北門樓萬厯三十五年知縣
  杜邦泰修築建東門樓㕘政王霖撰記四十二年
[014-53a]
  知縣盧文鴻建西門樓崇禎中知縣簡國寧建南
  外門曰帶礪
 神木縣城池金為砦元至元十八年主簿王瑄徙於
  東山後改縣明正統五年都御史王翺查邊奏縣
  寨居山頂不便宜移置平川八年復徙建川口周
  五里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門四成化四年巡撫
  余子俊建羅城増修門樓隆慶六年東路道張守
  中増築髙三丈七尺建四角樓萬厯六年東路道
[014-53b]
  覃應元甃以甎三十三年東路道袁諫甃羅城以
  石自為記後廢
本朝雍正四年知縣胡増煐修築鐘樓在城内凱歌樓
  北南則鼓樓在焉
 府谷縣城池始建未詳按五代唐升府谷鎮為縣復/建為州宋又置麟府路則城
  池始建宜/在唐宋間明正徳十五年知縣張汝涉因故址拓
  築石砌周五里八分髙二丈五尺因河為池門六
  嘉靖中重修鐘樓在城内西北街
[014-54a]
 
 
 
 
 
 
 
 
[014-54b]
 
 
 
 
 
 
 
 陜西通志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