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18 寶慶四明志-宋-羅濬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明續志巻二


  宋梅應發劉錫同撰


  郡圃


  新桃源


  郡圃舊總名桃源洞求其義桃源鄞鄉名也鑿子城
通隙地故以洞名之耳今既合郡圃於堂後又不欲
盡捐舊額遂以新桃源榜之


[023-1b]
  老香堂


  在府堂後面北前植百桂取山頭老桂吹古香之句
以名先是燕居之地多隘塞自敞斯堂大使丞相日
坐其間靜觀萬物俯仰夷猶前築一壇名月地可坐
三十客月天露席若將忘世而堂扁則丞相自題


  蒼雲堂


  直郡圃之北自老香堂為歩廊數十間周迴而至堂
後為牖臨小教場前有古檜數本竒甚舊守疊山佐
[023-2a]
之傾圮不治而後之來者不知蒼雲取義於此易以
他名大使丞相既輦石增舊觀擇空地以檜補之&KR0679
蒼雲舊扁猶在蓋前守章大醇建而歴陽張即之書


  生明軒


  在蒼雲堂之右面西下闞方池前目無際大使丞相
晚歩多憇此以觀新月名軒之義不但取公生明也
書曰厥四月哉生明義又取此


  占春亭


[023-2b]
  亭因其舊而加敞焉亭前舊有數梅大使丞相増植
至百本嘗戲賦小吟題屏間云難喚林逋伴客遊占
春亭畔獨夷猶一花兩蕊意方逺三島十洲香已浮
清曉園林霜似練黄昏欄檻月如鈎若還説著和羮
事只恐渠儂笑不休孟夏梅既實緑隂如漲公常獨
坐或領客其下有和坡仙碧沼横梅屋之詞為時傳


  四明牕


[023-3a]
  公既増浚舊池跨兩虹其上而闢虚堂于中客請名
之公謂四明洞天為石牕此堂作新牕户玲瓏四達
遂親題斯扁


  雙檜泉


  泉在四明牕之西南其東則木香臺而北則武藏也
二檜虬拳古挺湮没墻隈不知幾年公既建武藏日
徘徊其旁摩挲雙檜一日忽聞檜下泉聲涓涓然亟疏
鑿之泉流如注遂取檜間甃為圓池因營摺廊五間
[023-3b]
左右二檜為憇息之所環以檜屏翳然有濠濮間想
公親題雙檜泉三字於池上


  自逺


  即木香臺也臺高三尺植花如屛遶臺為廊屋二十
間就設欄檻中虚二丈植花如棊局而行吟於其旁
韓子蒼詩無風香自逺


  翕芳亭


  在老香堂之左亭前植杏三面植月丹


[023-4a]
  清瑩亭


  在東橋之南前植以李清瑩出韓詩


  春華亭


  在檜山之東環植以桃立鞦韆其外


  秋思亭


  在檜山之西棖菊芙蓉相為掩映與四明牕隔池


  淨凉


  在生明軒之右跨池面南為納凉佳趣


[023-4b]
  驛亭橋路寺廟附


  昔范延貴嘗詣張忠定公謂過萍鄉見驛傳橋道皆葺
知其為好官員忠定稱之鄞去京近道路無壅前此率
視如傳舎遑䘏路人大使丞相吳公欲人皆履康莊而
所至如歸故於此尤盡心焉


  知津驛


  知津驛在鄞縣西渡之上曩名知教驛無所取義且屋
老不支寳祐五年五月五日大使丞相改名知津親題
[023-5a]
其扁為易㕔屋三間前敞為軒繞以垣墻外植大門自
鄞至此為初程故名


  慶豐驛


  慶豐驛在廣利橋之北先是新堰廣利橋成又重甃石
路於橋之東北居民王姓者遽作屋以罔利反俾官買
西南僻隘地以置驛衆有詞大使丞相下之本縣圖上
始命以元錢給王姓者别買地而以此地建驛公私便
之驛屋潔壯爽塏於知津寳祐五年五月五日建大使
[023-5b]
丞相題扁


  廣利橋


  廣利橋在慈溪縣徳門鄉新堰之上徃年有小木橋名
新堰橋遇潮漲滿挽船過堰率衝橋磡甚而橋柱為之
折寳祐五年八月新堰成議就兩岸石磡填築至所立
橋柱之地跨柵鋪板狀如一字蓋就柱填磡既可藉以
障水且免挽船損柱之患遂以廣利橋名之為費甚鉅
蓋剙建也


[023-6a]
  王家橋


  王家店橋在廣利橋之東自慈溪至西渡陸行者必由
此橋舟行者必由廣利橋作舟本所以行水惟牽挽至
堰者匪橋不通故廣利橋前此無念之者橋雖元有石
板歳久圯壊至寳祐五年八月新堰慶豐驛廣利橋成
大使丞相始捐錢重修費居廣利橋之七八云


  慈溪新路


  慈溪新路自慈溪縣東郭夾田橋東取謝家隘王家店
[023-6b]
橋至朱家衕西渡頭驛路跨十五里計二千三百一十
六丈剙用石板築砌路闊七尺命縣佐及鄉官董之役
始於寳祐六年十二月畢於開慶元年三月東西置石
牌門舊令欲榜以相公路三字大使丞相止令以新路
扁之鄉人復請於張寺丞即之題曰相公衢


  修砌西塘路


  郡自望京門以西繇慈溪接姚虞經稽隂趨錢塘近數
百里行李舟車鱗集輻凑門之外自水仙廟望春橋至
[023-7a]
高橋西渡塘堤壊過者危之一日大使丞相出郊訪問
水利有得於躬行歴覽者命將佐措置修砌西塘路共
三千六百六十丈橋二十二座水溝五所為費夥甚於
是易沮洳而堅高更﨑嶇而夷坦周道如砥君子所履
塗之人皆歌頌之鄉人榜曰吳公塘亦張寺丞之筆也


  逸老堂


  堂居衆樂亭之南紹興郡守莫將建逸老李白所稱四
明賀知章也嵗久盡圮開慶元年四月大使丞相撤而
[023-7b]
新之復訪求知章像於山隂繪而祠焉規模似昔増壯
取衆樂亭涵虚館東西兩橋併修之


  記


  逸老堂者紹興十四年郡守莫侯將所創并為文以記
之者也其義蓋摘李太白所云四眀逸老賀知章之語
按賀公字季真唐開元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
士肅宗升儲副授祕書監太子賓客天寳初移疾請為
道士還鄉里詔賜剡川居焉剡𨽻越鄞故越封部公亦
[023-8a]
自號四明狂客故侯締堂妥靈於是邦之月湖且合太
白而祀之謂二公皆抱氣識之全者也然以予觀之太
白初見明皇倨傲鮮腆待高力士輩若奴僕其氣真可
以揮斥八極驅役羣動而其末也乃䧟於永王璘之黨
母亦氣有餘而識未足耶季真遭時遇主彈指可覩顯
位忽飄然引去人知其為高而不知其所以高也於是
肅宗之人品已瞭然於季真胸中矣使與相終始則靈
武之事犯父子之大倫季真亦將不能逃萬世之責易
[023-8b]
曰知幾其神乎季真有焉又豈止於蠛蠓富貴涕唾卿
相而已哉此之謂真識而非徒氣之所能為也是堂之
建迨今一百十五年矣屋老圮壊屢葺屢頹片瓦尺椽
幾無存者予領郡之三年始克鼎新之規模宏敞視昔
稍異因求季真之像于越繪而龕之且誄以詞述以賛
用詔永久俾邦之人士景清風而企芳躅或少裨于風
教云爾嗚呼自有天地以來上下數千百年其間據權
位擅勢利呼吸禍福顧盼榮厚以狂走盲趨一世之人
[023-9a]
者不知其幾矣未幾聲消迹滅影響無聞甚者流腥遺
臭有孝子慈孫百世莫之能改廼若孤標勁節之士身
没而名愈彰千載之下雖漁人樵子亦為之興起不以
時遷世換而二其心也為士者宜知所擇矣堂既成而
對涵虚館表裏及東西兩橋并繕治之輪奐丹雘皆燦
然華美要不可無以叙歳月於是乎書開慶八年秋七
月癸卯朔觀文殿大學士銀青光禄大夫沿海制置大
使判慶元軍府事兼管内勸農使金陵郡開國公食邑
[023-9b]
五千九百户食實封一千七百户吳潛撰中散大夫直
秘閣致仕張即之書朝散大夫直寳章閣趙汝楳題蓋


  時亭


  時亭者郡之上船亭也亭曷為以時名行水者必舟問
舟者必津舟之去來因乎人人之行止因乎時也時止
時行亭之所以名歟然則亭之名何昉乎曰昉乎大使
丞相吳公也名昉乎此亭之作亦昉乎此異時維舟之
地在紅蓮閣南後為巨室并無有矣夫明鉅邦也望長安
[023-10a]
而西笑者此乎始指海濱而東歸者此乎息其間題柱
而出衣錦而旋者且憧憧焉可以無址而遂無亭乎公
莅是邦一日必葺補數百年之闕擇衝要得地於平橋
右以寳祐五年十月築新址作新亭昔無而今有此一
時彼一時也吁觀人之行止可以觀時觀亭之有無抑
可以觀時矣登斯亭者盍亦知時之義哉桐川梅應發
記永嘉劉錫書


  高橋


[023-10b]
  建炎再造諸將戮力王室戰功凡十有三而高橋為第
一橋在道傍至今過者莫不指曰忠烈循王嘗鏖敵於
於斯也英風義氣百歳不磨橋久圯名迹将遂湮蕪莫有
訪古而存之者大使丞相吳公報政于鄞百廢具舉周
行經覽謂是橋載在國史不新之則無以旌忠烈迺洞
石為之曾不以役鉅費夥靳橋成民不病渉而識者亦
義公之存古既又作廟於橋之西作寺於橋之東規模
宏大掲䖍妥靈而循王之功益表表矣建橋之嵗月工
[023-11a]
費具見文昌袁公所記兹不書


  記


  恭惟我高宗皇帝聰明神武誕受命中興迺建炎之三
年金人犯明州大將張俊帥諸將鏖戰于高橋敵衂而
遁繇是六龍駐蹕錢塘用再造我區夏橋雖更紹興重
建然年深木腐石泐壊輒修修輒壊民不惟病渉亦病修
寳祐四年九月大觀文右丞相樞使履齋吳公以大制
使判府事吐握待士如周公克勤小物如畢公躬决細
[023-11b]
務如諸葛公不以上宰鄙夷吾州一政一事靡不經意
期年之間鯨波晏融風息缿筩晝靜桴鼓夜閒官府肅
而田里安翕翕輿誦興矣公猶以為未也暇之日周覽
㕓野指是橋而歎曰中興諸將戰功凡十有三實自此
橋一㨗始今圮不可支非所以識舊也公帑縱未紓不
當於此乎靳乃捐金召工撤而新之結洞為橋純以石
始於冬十二月成於夏六月方工之未竟也㑹天不雨
農方事桔橰乏丁壮公延大士若土神于府治為民請
[023-12a]
命忱意懇切至於淚墮時亭午日如焚俄隂雲旋有黒
龍騰於西南蜿蜒當空萬目共覩莫不歎異須臾雷作
雨沛然下繼是甘霔不斷歳大熟荷鋤相杵者弗待呼
而集官復厚其募直不戒而成雄俊堅宻城内外諸橋
可俯而視之矣既落成邦之人士屬商為之記商竊謂
橋梁之設所以便民也造舟為梁既昉於周至鄭以乗
輿濟而君子不以政予之則夫善牧民者殆不可以細
故忽也秦以前未聞梁石近代以來名都要㑹間用之
[023-12b]
如吳之垂虹閩之萬安不過枕烟水梁海波皆無與乎政
之激勸斯舉也可以昭中興之聖烈可以旌江表之虎
臣其感人心也有義其用民力也有仁蓋將風厲乎天
下匪直私恵乎鄞人信賢相之作牧發於心者見於事
知所先務&KR1509不與他人均鄞之人因是得以覘公之經
綸矣公將以衮衣歸其充廣此念相我聖天子以續思
陵大復古之勛夫如是則是橋也將同召公之茇舎歴
千萬載而不冺乃若通水利以濟鄉遂之農開河歩以
[023-13a]
便闤闠之民創田廬以養困窮數十百輩蠲租賦以寛
貧弱數百萬緍代輸積逋而繋者釋立决滯獄而屈者
伸莫重於學校則益膳羞以恵藏修之士莫嚴於海道
則増券廪以給巡徼之軍凡政之本於仁義者不可殫
紀兹故略述云吾邦唐武徳中為鄞州開元中易明州
今陞慶元府橋去西門外十五里高三丈三尺五寸長
九丈八尺上下凡六十六級洞闊三丈八尺糜緍錢十
五萬八千有竒自寓槖余公晦暨士庶共樂助三萬外
[023-13b]
餘皆公帑所出粟二百斛石工軍工共九千四百民工
一萬三百各有竒俊後積功至王爵橋側有小祠縱廣
不盈丈公復度地建廟閎敞視昔十倍其費不書董是
役者大制置使司凖遣李迪功自强五年七月既望寳
謨閣直學士正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袁商撰
朝散大夫趙隆孫書朝奉大夫主管建康府崇禧觀豐
芑篆蓋


  高橋寺循王廟附


[023-14a]
  高橋成公於其西作新廟肖循王像而祠焉貂冠朱裳
儼然如在見者起敬歳時秩祀著為常典旌忠義也西
渡至橋所凡五里舟車徃來莫不停橈駐軫拭目竒觀
登臨訪古絡繹不絶而或者猶以無憇止為病橋東舊
有施水亭簷矮壁敗其後僧若瑱明逺稍葺為庵人目
以接待院而實弗稱也於是公慨然有鼎創之志矣撥
其側膏腴田餘十三畝以益舊址旁地之相接者又為
買田以貿之而寺基益恢拓乃委計議宫洪易簡董其
[023-14b]
其事凡創屋六十餘楹崇門崢嶸脩廊深廣殿堂層出
庖庫區分軒祠寮舎無一不具外周以墻一百餘丈鐘
臺屹立且實以廢寺巨銅鐘一井井規模悉如甲刹寺
前剙施水亭夜則徹明炷燈以燭水陸之暗凡費錢一
十萬八千八百六十二貫米二百九十七石八斗二升
既成移景徳廢院額名之併益以沙觜荘租田劉泳没
官田共二十九畝是役也工費不及民而不日之成速
於變幻非事力裕精力周願力固未易集也繼今飛錫
[023-15a]
者可以駐足行李者可以息肩炎暑則濟道路之暍暮
夜則弭蒲葦之奸蓋一舉而數利具非直為觀美云


  逸老堂賀祕監像&KR1036


  山林之士去不可挽市朝之士出不知返矯矯先生高
盼逺視可仕則仕可止則止粤惟二疏輔導漢元作其
即位旋以飄然粤惟先生師傅唐肅太陽未升去之已
速前疏後賀夫豈不情知㡬識微以全令名狂非真狂
醉非真醉詩侣酒&KR1131亦復爾爾四明之陽月白山空平
[023-15b]
湖萬頃今古清風


  廣利橋記


  大丞相吳公之表海也人知於一郡有高橋之役光前
而不知又於一邑有廣利橋之役剙始者焉慈谿為邑
有小江貫而中出舟自西徂東者或過之徑刹子港逹
西渡堰此故道也徃季顔公作牧相其隂陽垻刹子港
口紆其途為今新堰新堰之未㡳績也寥寂一村通以
小徑間以泠水渡以畧彴夫聫木比竹為漁樵一二所
[023-16a]
蹊牛羊三五所跡可也厥或當憧憧徃來將必壓况新
堰成而峻峙其上彼畧彴者旁立下流以受萬鷁日夕
舂撞之厄且有曳曳於牽江色者爭如簇也是則假以
利渉反以病渉矣公聞蹙額稍間曰四履申畫不敢一
日怠肆百堵勵翼憖使一物失所於是謀易以石且懼
鳩工之辦於拾瀋也能母賈贏囂乎時乃就郡給公帑
米若干楮若干母或匄奪又懼鶩行之添以長廐也迪
惟董振擇之時乃就邑咨善士王君與可莫㮒惟其陳
[023-16b]
修二人皆能體公意以經之營之證市價來羣材拓基
址緻板榦鼔輦運精礱錯飫餱□撫勞勩於是歳十一
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矣不止此也邑之陸行入闉
都者其道必由王家店橋寖趨于老咸與維新萬目盱
衡詫兩虹對飲大川之壖厥攸作人見其功之就而不
震於慮始人見其乘之安而不知其煩我此公意諭色
授所及也二人又能推公意以衍而伸之護新堰之歩
以亢濤浪平新堰之溜以緩奔㵼闢新堰之驛以待潮
[023-17a]
汐凡可易撼摵而使踏實地爭先致佐助而罔有吝封
此公以所感為所應也忽夜觀天象台躔逼新堰越翼
日亭午果有報公一舸按視不以夾道疾馳駭民而絶
供億於不及不以高牙大纛臨民而通穉耋於縱觀符
采攸燭山川生輝有橋落成無此炳耀邑之人乃言曰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横何如公之寓政於橋歟叔子
獨千載名與㵄江流何如公之寓目於橋歟况因橋有
驛立名慶豐親灑鈞翰高掲户顔此又公不特以人者
[023-17b]
利民而直欲以天者利民願為之記錫孫曰我大丞相
之歛恵此邦茍利於民知無不為大莫大於津梁有衆
高橋其一也袁公可齋嘗書而刻諸石廣利橋之役雖
什一於高橋然無小不舉者乃無大不周也保釐東郊
而先嘉其克勤小物此三代相業公獨得之豈以大小
計哉其間如吳洞橋之整以崇低垂管山河之開以導
壅底茅砧碶之治以通提閼黄泥埭之築以砥横潰蜀
山鋪之置以靖萑苻此公以舟楫四海者而澤一邑也
[023-18a]
六龍渡江海若啥呀以壯形勢謀臣䇿士獻議設險於
向頭者不知幾人且幾年矣朝廷未皇公來嚴備列寨
騁望溟渤盡在目中雖一飛鳥不能遺此公以謹固一
邑者而康四海也廣利一橋云乎哉雖然易言利渉大
川十有四而以未濟終焉未濟之濡而言利渉此易之
為道也公以利渉建橋而以廣利名橋不言所利大矣
哉此公之為易也猗歟寳祐六年七月初吉朝奉郎桂
錫孫記朝奉郎新通判平江軍府兼管内勸農事孫囦
[023-18b]
書朝請大夫新知瑞州軍州事兼管内勸農營田事程
士龍篆蓋通直郎知慶元府慈谿縣主管勸農公事兼
主管鳴鶴鹽場兼弓手寨兵軍正周棟立石


  靈應廟


  靈應廟鄮人鮑君祠也君生於漢殁而為神梁武帝時
賊號奴抄者掠及境神奪其魄賊如醉卒擒之由是名
益著至本朝累封至八字曰忠嘉神聖恵濟廣靈王今
雨暘禱必應民有疾苦急難則呼籲之歉歳貴糴神能
[023-19a]
在海中招客舟使之來功在鄞不可殫紀大使丞相判
是邦也剖决曲直嘗提一筆以祝曰此心惟鮑君知我
蓋質諸鬼神而無疑者廟自嘉定再建規模茍就而偶
像猶未備廟史有以門之左右神馬及侍從執事請者
公即為補其闕且擇畫史之精者圖王之出處事跡於
殿壁若儀從若兵馬又繪於門之内外焉以至廊之屛
蔽門之丹雘顯設藩飾粲然畢備始於寳祐六年之二
月畢於開慶元年之六月凡費錢一萬六千餘緍公蓋
[023-19b]
因民之敬以敬神非私以徼福也


  大人堂


  大人堂舊在射亭西偪仄開慶元年正月徙出九經堂
從西向爽塏潔肅邦人禱祈便之大人者俗呼闞相公
今幡幢所題皆曰中書令闞相公可驗也舊志直指為
錢億祠實取高閌記續志推以為闞燔因考題名五代
末闞燔錢億相繼守郡闞姓似有證今姑兩存之


  青蓮閣


[023-20a]
  青蓮閣在郡治東白衣廣仁教院為圜通大士道場閣
始建於政和間距今歳月老矣大使丞相雨暘禱于大
士如響斯答既給錢餐贍其衆聞院僧師文者將再建
閣乂捐金助之寳祐四年冬鳩工迄六年十月凡費二
十七萬餘緍


  瓌富亭


  都稅務舊有亭在東渡門外商旅出於其塗則官若吏
即是而譏征焉亭嵗久不存寳祐五年四月大使丞相
[023-20b]
命税官重建併甃石道頭一所費萬緍有竒亭名瓌富
蓋取孫興公天台賦以表山海之利云


  知津驛支錢八千六百九十四貫四百六十文米九
石六斗


  慶豐驛支錢二千貫文


  廣利橋王家橋共支錢八千四百貫文米四十石


  慈谿新路攴錢二十七萬七千九百二十貫文


  西塘路支錢四十四萬八千六百三十貫文


[023-21a]
  逸老堂支錢一萬八千八百一十九貫九百文米九
十七石一斗八升八合


  時亭支錢一萬二千八百九十五貫二十五文米二
十石二斗五升八合絹一匹酒一十瓶


  高橋支錢一十五萬八千貫文米二百石


  高橋寺支錢一十萬八千八百六十二貫文米二百
九十七石八斗二升


  循王廟支錢一萬五千八百七十八貫文


[023-21b]
  天童寺


  靈應廟支錢一萬六千貫文


  大人堂支錢五千九百七十九貫二百文米一十九
石三斗一升


  青蓮閣支錢二十七萬貫文


  瓌富亭


  恵民藥局


  聖天子以天地曰生之徳訪民疾苦寳祐五年冬十一
[023-22a]
月御批申飭軍民五事官藥局其一也令臺閣嚴督所
部恪共奉行劑料必真修合必精使民被實恵仍掲黄
榜于諸州軍大哉王言民其有瘳乎大使丞相吳公吾
胞吾與之心與上符契祇若明命匪懈益䖍惟鄞有局
寳慶三年所創也在郡圃射垜西地逼隘匪便且藥工
出入旃轅不肅歳久屋尤老亟謀爽塏而更之先是犒
賞庫有樓曰海晏為屋凡十餘楹後改為參議官舎高
明闞室居者棄焉公謂是寛閒者可以濟吾用矣乃即
[023-22b]
樓而局上以處熟劑成料而梅潤不及物帑作局昈列
其下衆工盤礴者得其所前則増門屋三後則増翼屋
五浚汲清之地新煅丹之鼎焙室烹釜莫不畢備井井
規模於是非前日比若夫遴監臨之選嚴修整之防品
劑既真市者旁午若郡若邑若軍凡増置子鋪一十四
所歳春夏數施藥餌無間城内外君相濟衆之仁博矣
因附録其目如左


  藥貨錢會本息


[023-23a]
  截止開慶元年四月終管在錢藥共計四十四萬七
千一百三十九貫一百一十一文


  比創時増四十三萬三千一百三十九貫一百一十一文 比本任交割時増二萬五千九百八十九貫
八百九十七文


  子局


  府前班春亭都局以後四鋪係本局差人前去𤼵賣


  日報賣錢一千貫或八百貫


  上馬亭鋪


[023-23b]
  日報賣錢九十貫或八十貫


  南門裏大廟前鋪


  日報賣錢四十貫或三十貫


  及瓜亭鋪


  日報膏錢六十貫或四十貫


  靈橋門鋪以後照例賫錢到鋪取贖以加一五分饒潤


  月取一千貫或一月半一千貫


  江東門外鋪


[023-24a]
  月取二千貫


  慈溪縣鋪


  或一月取五百貫或兩月取五百貫


  東歩鋪


  或兩月取五百貫或三月取五百貫


  奉化縣鋪


  或一月取一千貫或五十日取一千貫


  昌國縣鋪


[023-24b]
  或一月取七百貫或兩月取七百貫


  象山縣鋪


  或一月取三百貫或一月半取三百貫


  餘姚縣鋪


  或一月取八百貫或兩月取一千貫


  上虞縣鋪


  或兩月取五百貫


  東門水軍


[023-25a]
  或一月取一千貫或取二千貫


  每歳散藥


  寳祐五年


  散藥三千八百三十五貼


  寳祐六年


  


  開慶元年


  散藥二千四百九十三貼
[023-25b]









  四明續志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