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5 九朝編年備要-宋-陳均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朝編年備要巻十七   宋 陳均 撰
英宗皇帝起甲辰治平元年/止丁未治平四年
甲辰治平元年春三月以少卿監𨽻審官院
雨土
岀宮人
夏五月濬三股五股河
太后徹簾
[017-1b]
 上既康復韓琦久欲太后罷垂簾嘗一日取十餘事
 稟上上裁決悉當琦即詣東殿覆奏太后每事稱善
 琦因白太后求去太后曰相公安可求退老身合居
 深宫每日在此甚非得已琦即稱前代如馬鄧之賢
 不免貪戀權勢今太后能復辟誠馬鄧所不及審決
 以何日徹簾太后遽起琦即厲聲命儀鸞使徹簾簾既
 落猶於殿屛後微見太后衣
 尋上太后宫名曰慈夀
[017-2a]
 先是司馬光言陛下昔在藩邸事濮王承順顔色備
 盡孝道凡宫中事濮王皆委陛下幹之無不平允陛
 下事太后當一如濮王然後可視天下之政當一如
 宫中之事然後可濮王之親以恩皇太后之親以義
 其奉養之謹非特有所加則無以取信也宫中之事
 小天下之事大其聽斷之勤非特有所加則無以致
 治也
 吕誨亦言陛下孝養之禮臣不得而知之安親之道
[017-2b]
 誠有未至何則累聖成業靡思經緝邦國大事都無
 裁處獻納之言盡決於簾帷之下是陛下自處休逸
 而遺聖后以煩勞虧損聖德莫斯為甚又言於太后
 曰皇帝躬親治道勤勵為民在於聖慮宜於慰安臣
 愚以為東殿簾帷宜五七日一御
 尋以定䇿勲進輔臣官富弼辭曰臣聞制辭取嘉祐
 中嘗議建儲推恩此特絲髮之微勞何足嘉賞今陛
 下録臣先帝時微勞而仁宗皇太后於陛下有天地
[017-3a]
 之恩尚未聞所以為報可謂倒置不思之甚再奏卒
 不聽弼乃受
閏月以唐介為御史中丞
 上諭介曰卿在先朝有直聲今出自朕選非由左右
 言也
六月皇子頊封潁王
 初王封淮陽郡王出閣辭兩宫悲泣不自勝太后亦
 泣慰諭遣之自是日再入朝仁宗之葬及虞於郊王
[017-3b]
 見百官班道左下馬望齋宫却盖步進觀者歎息王
 性謙虛眷禮官僚遇記室韓維尤厚一日維侍王坐
 内侍以弓様靴進維曰王安用舞靴王令毁去又嘗
 諫王曰上已失太后心王宜孝恭以彌縫王感悟太
 后曰皇子近日殊有禮
増置宗室學官
 時睦親宅廣親宅宗室自率府副率以上八百餘人
 其奉朝請者四百餘人而教學之官六員而已於是
[017-4a]
 増置講書四員教授五員小學教授十二員幷舊六
 員為二十七員以分教之仍賜詔戒勉之
 初宗室坐序爵仍自為賓主講官坐主席之東隅於
 是睦宗院都講呉申不肯坐移書大宗正謂宗室當
 以親族尊卑為序與講官分賓主大宗正不能決因内
 朝出申二書上是之宗室正講席自申始
 尋増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員以宗惠為之上在藩邸
 頗賢宗惠故擢用焉
[017-4b]
諸路大水
 命監司分詣水灾州軍存恤未㡬又詔水灾諸路帥
 臣監司督責知通存恤又分官體量南京等路出上
 供米賑宿亳州饑民
秋八月録周後
竄内侍任守忠
 初仁宗未有嗣屬意聖明守忠居中建議欲援立昏
 弱以邀大利及上即位又醖造語言交鬬兩宫至是
[017-5a]
 司馬光吕誨言之上雖未行一日韓琦出空頭勅一
 道參政歐陽修已僉趙概難之問修曰何如修曰第
 書之韓公必自有說琦坐政事堂立守忠庭下曰汝
 罪當死責蘄州安置取空頭勅填與之即日押行琦
 意以為少緩則中變也
九月復武舉
詔日開講筵
 重陽節當罷講吕公著司馬光言先帝時無事常開
[017-5b]
 講筵近以聖體不安遂於端午及冬至後盛暑盛寒
 之際權罷數月今陛下初政清明宜親近儒雅講求
 治術願不惜頃刻之間日御講筵從之
夏人寇邉
 詔遣使詰問
冬十月詔明堂奉仁宗配
 故事冬夏至祀昊天上帝皇地祇以太祖配正月上
 辛祈穀孟夏雩祀立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孟夏
[017-6a]
 祀感生帝以宣祖配祭學士王珪等與禮官上議請
 循周公嚴父之道以仁宗配享明堂知制誥錢公輔
 獨上議曰以周公言之則嚴父以成王言之則嚴祖
 是時政則周公祭則成王亦安在乎必嚴其父我将
 之詩是也我太祖則周之后稷配郊者也太宗則周
 之文王配明堂者也真宗則周之武王仁宗則周之
 成王雖有配天之業而無配天之祭未聞成康以嚴
 父之故廢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之也以孔子之心推
[017-6b]
 周公之志則嚴父也以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嚴
 祖也嚴父嚴祖其義一也東漢孝明始建明堂以光
 武配適符嚴父之說及時異事遷章安二帝亦弗之
 變此最為近古而合乎禮者也當仁宗初立倘有建
 是論則配天之祭常在乎太祖太宗矣願詔有司博
 議使配天之祭不膠於嚴父而嚴父之道不專乎配
 天詔臺諫講官兩制禮院再詳定學士孫抃等同獻
 議曰在易先王作樂崇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則祖
[017-7a]
 考配帝從来遠矣祖考皆可配帝郊與明堂不可同
 位不可謂嚴祖嚴父其義一也公輔謂不聞周家廢
 文配而移於武廢武配而移於成夫六經以簡易立
 法周家三十六王若代代著嚴父之訓則六經乃記
 事之日歴爾安在其簡易也故易之配考孝經之嚴
 父歴代循守今一旦黜宣祖真宗之祀廟而不配而
 仁宗功德祔廟之始又抑而不得配帝皆非也諫官
 司馬光吕誨曰孝子之心誰不欲尊其父而聖人之
[017-7b]
 制禮不敢踰也詩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我将祀
 文王於明堂下此皆不見於經矣前漢以髙祖配天
 後漢以光武配明堂自非建邦啟土者皆無配天之
 文故周之成康漢之景明德業雖美而不以配天避
 祖宗也近世祀明堂皆以其父配上帝此乃誤釋孝
 經之意景祐中以太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比周
 之文武然則以真宗配明堂亦未失古禮仁宗功德
 雖盛而不在二祧之位議者乃欲舎真宗而以仁宗
[017-8a]
 配祀明堂恐於祭法不合詔從抃等議
十一月刺陕西義軍
 韓琦奏云唐置府兵最為近古今之義勇河北㡬十
 五萬河東幾八萬勇悍純實而有物力資産即唐之
 府兵也陕西當西事之初亦常三丁選一為弓手其
 後刺為保捷正軍及夏國納欵朝廷㨂放所存無㡬
 河北河東陕西事同一體今若陕西亦㸃義勇軍止
 刺手背不復刺面可無驚駭詔從之命徐億等徃除
[017-8b]
 商虢二州不籍餘悉集義勇凡主户家三丁選一六
 丁選二九丁選三二十至五十材勇者充嵗以十月
 畨上教閱一月而罷又詔秦州成紀等六縣有買保
 毅田承名額者悉以為義勇總得十五萬六千人
 知諫院司馬光言今議者但怪陕西獨無義勇不知
 陜西之民三丁巳有一丁充保捷矣古者兵出民間
 民耕桑之所得皆以衣食其家今既斂農民之粟帛
 以贍軍又籍農民之身以為兵是一家任二家之事
[017-9a]
 也臣愚以為河北河東已刺之民猶當放散况陕西
 未刺之民乎上不聽光又六奏及申中書自劾求去
 亦終不許嘗至中書與琦詰難琦無以對竟不為止
 其後十年義勇運粮戍邉率以為常一如光之言矣
復内侍養子令
十二月雨土
以内臣為陜西諸路鈐轄
 王昭明等四人令體測軍情治其訴訟有賞罰則與
[017-9b]
 其帥議大事以聞各許歳乗驛奏事諫官吕誨言唐
 舉兵不利未有不自監軍始者我朝因循未革奈何
 又増置此員如走馬承受官品至卑已不勝其害今
 鈐轄重寄其權與安撫使均矣欲乞朝廷罷之精擇
 帥臣專制閫外之權御史傅堯俞趙瞻皆有論列不
 從
選修起居注官
 時起居注闕官中書擬集賢校理宋敏求楊繪上問
[017-10a]
 修注選何等人輔臣對近例以制科進士髙等與館
 職才望者繪進士第二人今當次補上曰修注即知
 制誥豈可以次補命以韓維易繪與宋敏求並命
乙巳治平二年春正月遣使募京畿淮南兵
 司馬光言邉臣之請兵無窮朝廷之募兵無已倉庫
 之粟帛有限百姓之膏血有涯臣願斷自聖志罷招
 禁軍訓練舊有之兵自可備禦
二月罷修慶寧宫
[017-10b]
 吕公著言今京畿諸縣及京東西淮南饑饉多有餓
 殍力役之事皆宜權罷從之
 司馬光亦言近日修造稍多大凡九百間皇城諸門
 四邉行廊南薫門之類無不重修役人極衆勞費不
 少又在京倉廩疎漏甚多未暇修葺粟帛大有損失
 古者将營宫室宗廟為先廏庫為次居室為後今之
 所修緩急先後母乃不得其宜乎又言皇子三位所
 修規模侈大非所以納之於義方應大内裏外屋舎
[017-11a]
 非至切要者乞罷興造
蔡襄罷
 自三司使出知杭州上自濮邸立為皇子近臣中有
 異議人疑為襄上即位數問襄何如人一日因其請
 假變色謂中書曰三司事繁襄多在假何不用他人
 韓琦為救解上意不回襄既請罷琦因質於上上曰
 内中不見文字在慶寧即已聞之琦曰事出瞹昧更
 乞審察曽公亮歐陽修皆言疑似難明不可以此陷
[017-11b]
 害忠良上曰造謗者因何不及他人遂命襄出以吕
 公弼代之至和初公弼為三司使上在潛邸以賜馬
 不善求易之公弼不許至是奏事畢上曰朕往在宫
 中卿不為朕易馬是時已知卿也又曰卿繼蔡襄為
 使襄訴訟不能決頗多留事公弼知上不悅襄對曰
 襄未嘗懈恐言者妄爾上益以公弼為長者
 先是上以王廣淵直集賢院司馬光言廣淵好奔競
 善進取在仁宗時私以文獻陛下為忠謹者果如此
[017-12a]
 乎漢衛綰不從太子飲景帝待之過於他臣周張美
 以錢穀私假世宗世宗薄之陛下於廣淵不治其罪
 而又賞之何以厲臣節不報
王疇薨臨其喪
 時為樞宻副使
大風晝晦
賜舉人第
 彭汝礪以下三百六十一人賜及第出身有差
[017-12b]
三月行明天厯
 判司天監周琮等所造也琮言崇天厯氣節後天詔
 范鎮等校定是非新書為宻乃賜名明天厯詔翰林
 王珪序之其後亦不可用琮等皆奪所遷官
以吕誨為御史知雜
 誨以嘗言中丞賈黯辭職黯奏曰御史人主耳目一
 時公言非有嫌怨且其人方正謹重若得與之共事
 必能協濟詔以諭誨誨乃受命誨因言朝廷之事臺
[017-13a]
 諫官不得與聞及見行下亟正其失則曰已行之命
 難於追改是執政常自取勝耳目之官與不設同矣
 又言近日臣僚建議以為先帝信任臺諫太過欲陛
 下矯先帝之為凡事堅執不可易行一繆令進一匪
 人則倡言於外曰出自清衷誰敢動揺是窒塞聖聰
 恐非福也更宜沈慮已行之事果有不便無憚更張
䘏朱烈女家
 越州上虞縣朱回女母早亡養於祖媪年方十歳里
[017-13b]
 中人有與媪競持刀欲殺媪一家驚潰獨朱號呼突
 前擁救之媪以故得脱朱連被數十刀以死事聞命賜
 其家米帛其後㑹稽人為朱立像於曹娥廟以祀之
 分寧農家女彭氏從父入山伐薪父遇虎女拔刀斫
 虎奪其父還事聞詔賜粟帛勅州縣歳時存問
 合淝包繶妻崔氏女也繶樞宻拯之子早亡惟一稚
 子拯夫婦意崔不能守也使左右嘗其心崔蓬垢涕
 泣出堂下見拯曰生為包氏婦死為包氏鬼誓無他
[017-14a]
 也其後稚子亦卒母吕自荆州来誘而欲嫁其族人
 因謂曰喪夫守子子死孰守崔曰昔之留也非以子
 也舅姑故也今舅沒姑老忍舎而去乎呂怒詛罵我
 寧死此決不獨歸須爾同往也崔泣曰母遠来義不
 當使母獨徃然至荆山倘以不義見迫必絶於尺組
 之下欲以尸還包氏遂偕去母見誓必死卒還包氏
 開封民婦朱氏家貧鬻巾屨簮珥以給其夫夫日與
 俠少飲博不以家為事犯罪将逺徙父母欲奪而嫁
[017-14b]
 之一夕自經死且曰及吾夫未死使知我不為不義
 屈也
 嘉州娼家女郝節娥母迫令世其娼陵虐百端卒不
 奪自投江以死
 自乾興訖治平五十年間義烈女婦見於史者十數
 人而蒙朝廷褒頌者朱娥張氏彭氏而已貝州之趙
 不屈於賊義節尤著而有司不以聞史㡬失之則其
 他湮沒而不傳者蓋有之矣
[017-15a]
夏四月詔議崇奉濮王典禮
 元年五月宰臣韓琦等奏請下有司議濮安懿王及
 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㳺縣君任氏
 合行典禮詔須大祥後議之至是進呈乃有是詔翰
 林學士王珪等相顧不敢先知諫院司馬光獨奮筆
 立議畧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不敢復顧其私親秦漢
 以来有自旁支入承大統推尊其父母為帝后皆見
 非當時取譏後世不敢引以為聖朝法臣以為濮王
[017-15b]
 宜尊以髙官大爵稱皇伯而不名賈黯之議亦同王
 珪敕吏以光手藁為案議上歐陽修以為自古無以
 所生父改稱伯者珪等言非是中書奏漢孝宣光武
 皆稱父為皇考太后聞之手書詰責輔臣以不當議
 稱皇考上詔如聞集議議論不一宜權罷議當令有
 司博求典故務合禮經判太常寺范鎮率禮官上言
 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王其議未當具列儀禮及漢
 儒議論魏明帝詔為五篇奏之於是臺官自中丞賈
[017-16a]
 黯以下各有奏知雜呂誨亦言陛下入繼大統皆先
 帝之德當從王珪等議為定封濮安懿王大國諸夫
 人典禮稱是奏皆留中不報司馬光又上言曰伏見
 向者詔羣臣議濮安懿王合行典禮王珪等二十餘人
 皆以為宜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凡兩次㑹議
 無一人異辭而政府之意獨欲尊濮王為皇考巧飾
 詞說誤惑聖聽政府言儀禮本文五服年月敕皆云
 為人後者為其父母之服者不謂之父母不知如何
[017-16b]
 立文此乃政府欺罔夫天下之大謂其皆不識文理
 也又言漢宣帝光武皆稱其父為皇考臣按宣帝承
 昭帝之後以孫繼祖故尊其父為皇考而不敢尊其
 祖為皇祖者以與昭帝昭穆同也光武起布衣誅王
 莽冒矢石以得天下名為中興其實創業雖自立七
 廟猶非太過况但稱皇考其謙損甚矣今陛下親為
 仁宗之子以承大業傳曰國無二君家無二尊若復
 尊濮王為皇考則置仁宗於何地乎
[017-17a]
五月詔皇子及卑屬勿授師傅官
 時封皇子幷除檢校師傅中丞賈黯以為子為父師
 實有未安故有是詔
六月親擢御史
 以范純仁為殿中侍御史吕大防為監察御史裏行
 近制御史有闕則命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知雜事遞
 送舉二人而自上擇取一人為之至是闕兩員舉者
 未上内出純仁大防名而命之
[017-17b]
秋七月詔減乗輿服御
 詔曰凡郊廟所以奉天地祖宗者宜如故事若乗輿
 服御之費其務減損德寧公主将降其資送減康國
 長公主三之一
富弼罷
 以疾求罷章二十餘上自樞宻出判河陽
出宫人
賈昌朝薨臨其喪
[017-18a]
 諡曰文元御篆其碑曰大儒元老之碑昌朝在侍從
 為名臣及執政不為善人所與咸以為結宫人宦官
 數為言者所攻
八月大水
 壊官私廬舍漂没人民畜産不可勝數
求直言
 詔中外實封言事司馬光上疏畧云陛下即位以来
 災異甚衆日有黒子江淮之水或溢或涸去夏霖雨
[017-18b]
 涉秋不止京畿東南十有餘州廬舎沈於深淵浮苴
 棲於木末老弱流離捐瘠道路許潁之間積尸成邱
 今夏疫癘大作彌數千里秋未穫暴雨大至都城之
 内道路乗桴官府民居覆沒殆盡死於壓溺者不可
 勝紀陛下安得不側身恐懼思其所以致此者乎又
 曰當陛下初得疾之時外間傳言太后於梓宫前叩
 頭祈請額為之傷豈可謂非慈愛之心不幸䜛人交間
 遂使兩宫之情有隙且先帝擢陛下於衆人中升為
[017-19a]
 太子惟以一后數公主託陛下而梓宮在殯已失太
 后懽心長公主數人屛居閒宫希曽省見此陛下所
 以失人心之始也又曰凡百奏請不肯與奪知人之
 賢不能舉知人不肖不能去知事之非不能改知事
 之是不能從或非才而驟進或有罪而見寛此天下
 所以重失望也又曰臺諫天子耳目其有所言當以
 聖意察其是非不一宜付大臣
 初上降詔責躬求言學士草詔有大臣思天變之語
[017-19b]
 上夜批出言淫雨為災專戒不德命更其語
 知荆州鄭獬上疏曰陛下發明詔求忠言未知将為
 實用耶将應故事以文之耶茍欲文之固無可議必
 欲實用臣謂宜選官更直便殿從容條講可者行之
 不可者罷之
却尊號
 司馬光言陛下将有事於南郊羣臣循襲故事請上
 尊號屬者暴雨為災深宜抑損以答天譴乞拒而勿
[017-20a]
 受呂誨亦以為言上嘉納之羣臣凡五表不允
置陕西北城兵
九月太常因革禮成
 歐陽修等所纂也
䇿制科武舉
 以范百禄為秘書丞李清臣為著作佐郎百禄鎮從
 子也百禄䇿畧曰五行傳曰簡宗廟廢祭祀則水不
 潤下魯莊公丹桓宫楹又刻其桷以示夸大天應是
[017-20b]
 而大水夫傅飾非典猶不卑其先君其變猶且若是
 况今朝廷稱奏顯言欲為兩統二父之舉簡宗廟者
 豈有愈於斯乎時大霖雨災異數見論者多咎濮邸
 之議将廷試或謂清臣宜以簡宗廟水不潤下為証
 則必合矣清臣曰此漢儒說吾不能知民間豈無疾
 痛可列乎因言天地之大譬人之腹心有所攻塞則
 五官不寧民者天地之腹心也日月星辰天地之五
 官也善止異者止民之疾痛而已歐陽修竒其文以
[017-21a]
 為似蘓軾文及試文至中書未發修迎語曰考官不
 置清臣第一則繆矣發視果第一 武舉六人
冬十月雨大水
以邵必知諫院
 先是呂誨言臺諫者人主之耳目臣觀天聖景祐間
 三院御史常有二十員後雖衰減猶不下十數員今
 御史臺闕中丞御史五員差出者人封章十上報罷
 八九諫官司馬光遷他職𫝊堯俞使北諍臣已同廢
[017-21b]
 置自古言路壅塞無如今日也
十一月壬午郊
 先是久雨隂晦及車駕赴青城中道開霽人心大說
 故事親祠皇帝将就版位祠官皆回班向上侍臣跪
 讀冊至御名則興至是詔勿回班及勿興時呂公著
 攝太僕卿參乗為上言仁宗親祠徹黄道以登虛小
 次不入上皆循用之
定娶宗室女法
[017-22a]
 初所娶宗室女者除文官委主昬訪問不復由内侍
 省
 元祐六年詔娶宗室女得官者止朝請大夫皇城使
丙午治平三年春正月范鎮罷
 知陳州韓琦求去鎮在翰林批答曰周公不之魯欲
 天下之一乎周上以鎮不當引聖人比宰相欲罷内職
 鎮遂請外而有是命或曰鎮以議濮王追崇事忤歐
 陽意修為上言鎮以周公待韓琦是以孺子待陛下
[017-22b]
 也鎮以是出
立濮王園廟
 以宗樸為濮國公奉濮王祀先是太后手書濮安懿
 王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逰縣君任
 氏可令皇帝稱親尊王為濮安懿皇譙國襄國仙逰
 並稱后上手詔曰稱親之禮謹遵慈訓追崇之典豈
 易克當且欲以塋為園即園立廟皇太后已賜俞允
 仍改封宗樸侍讀吕公著上言稱親之說仍漢史皇
[017-23a]
 孫故事皇孫即宣帝所生父宣帝為昭帝後是以兄
 孫遥嗣祖統無兩考之嫌故且稱親其後既立諡只
 稱悼園今陛下以旁支繼大統建立園廟以王子承
 祀於濮王無絶父之義於仁宗無兩考之嫌可謂兼
 得其親字既稱謂難立且義理不安乞寝罷不報
 上嘗以稱親之議質於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王獵獵
 以為不可上曰王相待素厚亦當爾耶對曰臣被王
 恩厚故不敢以非禮名號加於王所為報也
[017-23b]
解呂誨等言職
 御史吕誨知蘄州范純仁通判安州吕大防知休寧
 縣誨累疏乞依王珪等議早定濮安懿王追崇典禮
 皆不報乞免臺職又不報遂劾韓琦專權導諛畧曰
 琦請議濮王典禮再下兩制用漢宣光二帝故事欲
 稱皇考本非陛下之意皆琦導諛之過也永昭陵土
 未乾玉几遺音猶在乃心已革謂天可欺言者辨論
 半年不決琦猶遂非不為改正得謂之忠乎又與純
[017-24a]
 仁大防等合奏論參知政事歐陽修首開邪議妄引
 經據欲累濮王以不正之號陷陛下於過舉之譏韓
 琦飾非傅㑹曽公亮趙概備位政府茍且依違伏請
 下修于理及正琦等之罪尋又劾修不置且曰修博
 識古今精習文史明知師丹之議為正董宏之說為
 邪利誘其衷神奪其鑒虞主始祔陵土未乾遽聞越
 禮之言欲遵衰世之迹致陛下外失四海臣庶之心
 内違左右卿士之議原修之罪安得而赦中書亦以
[017-24b]
 劄子自辨畧曰皇伯之稱考於經史皆無據是無稽
 之臆説也謹按儀禮喪服記曰為人後者為其父母
 服齊衰朞謂之降服者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
 改也夫為人後者既以所後為父矣聖人又存其所
 生父母者非曲為之意也蓋自有天地以来未有無
 父而生之子也既有父而生則不可諱其所生矣夫
 無子者得以宗人為後是禮之所許然安得無父而
 生之子以為後乎此聖人所以不諱無子者立人之
[017-25a]
 子以為後也亦不諱為人後者有父而生蓋不欺天
 不誣人也誨等論列不已繳納誥勅居家待罪上以
 御寶封誥勅遣内侍趣誨等赴臺供職誨等以所言
 不用雖受詔勅猶家居待罪及太后降手書誨等又
 奏言蓋首議者欲變兹事自外制中茍逭深責使天
 下怨謗歸於人主今復移於母后况濮王封大國典
 禮終闕前有權罷之旨後有且欲之言傳於四夷又
 誰敢信即園立廟皆非所宜嗣子襲封於禮為允欲
[017-25b]
 乞更賜講求以期至當若不歸罪首議之人天下疑
 惑莫之能解范純仁又獨奏云皇太后自撤簾之後
 未嘗預聞外政豈當復降詔今有所建置盖是政府
 臣僚茍欲遂非掩過不思朝廷禍亂之原且三代未
 嘗有母后詔令施於朝廷者秦漢以来方預少主之
 政自此權臣欲為非常之事必假母后之詔令以行
 其志往往出於迫脅而天下卒不知事由權臣今陛
 下以長君臨御於兹四年萬機之務出宸斷濮王典
[017-26a]
 禮陛下自可採擇公議而行何必用母后之命施於
 長君之朝也琦見純仁奏謂同列曰琦與希文恩如
 兄弟視純仁如子姪乃忍如此相攻乎是日閣門兩
 以詔諭誨等赴臺供職誨等又累奏乞罪首啟邪議
 之臣具言令日事體與漢宣不同當時太子與皇孫
 俱死於外因其地𦵏之故曰戾園悼園即位後八年
 有司言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謂堯舜禹
 湯周文漢髙受命之君非為繼統為後者皇考廟悼
[017-26b]
 園宜毁勿修乃從其請今濮王陪葬熈陵别子孫之
 序奉邑守衛皆已嚴具其必别立園寢増廣制度當須
 改卜易其靈竁不惟熈寧隔絶亦與商王分别顧其
 典禮疑有未安漢悼皇止一子是為宣帝雖承大宗
 不絶小宗之祀故設立寢廟不為過矣議者猶曰考
 廟悼園宜毁勿修蓋祀不踰閑而當專意於昭帝也
 又言臣等本以歐陽修首啟邪謀疑誤聖心得罪祖
 宗無可赦之理韓琦與内臣表裏矯託以惑中外為
[017-27a]
 臣不忠無大於是又謂太后手書稱親之意蓋用漢
 宣故事欲行於今乃與中書所建皇考之議大扺相
 依此不免於兩統二父之失所以議者紛然皆謂母
 后手書非出慈夀本意皆建議之臣眩惑交結成就
 其謀欲自掩其惡而杜言者之口也陛下親受仁宗
 詔命而為人子故先帝遺詔誕告多方謂陛下為皇
 太子即皇帝位四夷諸夏莫不具聞乃復稱濮王為
 親則先帝治命之詔不行而陛下繼體之義不一况
[017-27b]
 后與政府大臣並受先帝顧託言猶在耳永昭陵土
 未乾止因一二姦臣之謀遂忘而不顧陷兩宫於有
 過之地使四方夷狄惑先帝遺詔疑陛下過舉移謳
 歌欣戴之心為忠憤不平之氣可不痛哉萬一黠冦
 奸民有以先帝遺詔為問則執政大臣将何辭以對
 之然則稱親之禮豈宜輕用首議之臣安得不誅臣
 等待罪於家屢蒙詔旨趣令供職而踧踖未敢承命
 以此故也上又令中書降劄子趣使起臺供職誨等
[017-28a]
 繳還劄子幷前後所奏七状申中書堅辭臺職中書
 進呈上問當如何琦對曰臣等有罪當留御史若以
 臣等無罪則取聖旨上猶豫久之乃令出御史既而
 曰不宜責之太重也
 故事知雜御史解官皆有誥詞時知制誥韓維當直
 兼領封駁執政恐維不草制及封駁勅命遂徑以勅
 送誨等家維言罷黜御史事闗政體而不使有司與
 聞紀綱之失無甚於此乞追還誨等勅命使臣得申
[017-28b]
 議論以正官法司馬光吕公著皆切諫並不從
 其後修著濮議引喪服記曰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服
 服者齊衰期也謂之降服親不可降者降其外物爾
 喪服是也其必降者示有所屈也以其承大宗之重
 尊祖而為之屈爾屈於此以伸彼也生莫重於父母
 而為之屈者以見承大宗者亦重此以義制者也父
 子之道天性也臨之以大義有可以降其外物而本
 之於至仁則不可絶其天性絶仁道而滅天理此不
[017-29a]
 仁者之或不為也故聖人制服為降三年為期而不
 沒其父母之名以見服可降而名不可沒也此以仁
 存者也又曰今議者欲以為人後之故使一旦反視
 父母若未嘗生我者絶之已甚矣使其真絶之歟非
 人情也迫於義而偽絶之歟是仁義者教人為偽也
 所議大畧如此
二月以蘇軾直史館
 上在藩邸聞軾名欲召入翰林知制誥韓琦曰軾遠
[017-29b]
 大器也在朝廷培養使天下畏慕降伏今驟用之人
 情未必皆以為然上曰與修起居注可乎琦曰記注
 與制誥為鄰不若召試館職上曰未知能否故試若
 軾有不能耶琦不可乃試而命之他日歐陽修以告
 軾軾曰韓公所以待軾乃君子愛人以德也
三月彗見西方
 庚申晨見於室本大如月長七尺許辛巳昏見於昴
 如太白長丈有五尺壬午孛於畢如月至五月沒
[017-30a]
解傅堯俞等言職
 諫官傅堯俞知和州御史趙鼎趙瞻通判淄州汾
 州堯俞鼎瞻使契丹還以嘗與呂誨言濮王事家居
 待罪上數諭留堯俞等終求去故出司馬光亦言臣
 與堯俞等六人共論濮王典禮今堯俞等六人盡已
 補外獨臣尚留天下之人必謂臣為顧惜禄位乞早
 賜罷
棟戬加節度使
[017-30b]
 去嵗嘉勒斯賚卒棟戬襲位其弟轄戬摩珍嘉勒各擁衆
 據城邑於是唃氏地分為三
夏四月以郭逵同簽書樞宻院
 同簽書始此 知制誥邵必言逵武力之士不可置
 廟堂望留誥勅熟議不聽或以咎韓琦琦曰吾亦知
 逵望輕故事西府當用一武臣上欲命李端愿吾知
 端愿傾邪故以逵當之或以上本意用張方平琦知
 方平不附已猥曰西府久不用武臣宜復故事逵既
[017-31a]
 用諫官御史交章論列不報
秋八月呂公著罷
 自侍講出知蔡州公著嘗言濮安懿王不當稱親及
 請追還呂誨等不從即稱疾請外上曰學士朕所重
 豈得輕去家居百日上遣内侍即其家諭勉且戒内
 侍曰公著勁直宜徐開曉諭勿太迫又令公著兄公
 弼勸之公著起就職方數月復上章請外故有是命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017-31b]
禁銷金
 皇城司嘗捕銷金衣送開封府推官竇卞上殿請其
 獄有以内庭為言者上疑之卞曰真宗禁銷金自掖
 庭始上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正謂此爾詔如卞請
 京朝官以上磨勘定
 上慨然思革天下之弊時方患官冗言者皆謂由三
 歳一磨勘其進甚亟稍遷至髙位故獲進者衆乃詔
[017-32a]
 自今待制以上六年磨勘至諫議大夫止京朝官四
 年磨勘前行郎中止少卿監以七十為定員有闕則
 補其擢任及有功者皆不用此法
夏人寇邉
 環慶安撫經畧蔡挺斥堠明知諒祚将入寇即分屯
 要害以大順城堅難破不益兵柔逺城惡張玊将兵
 守之諒祚步騎數萬圍大順三日蕃官趙明與官兵
 合擊之挺又遣強弩列於壕外注矢下射諒祚中流
[017-32b]
 矢道去移攻柔逺張玊命三千人夜出擾賊營賊遂
 驚潰諒祚退屯金湯聲言益發十萬騎復攻圍大順
 㑹朝廷發歳賜鄜延安撫經畧陸銑止留不與諒祚
 果大沮乃報言邉吏擅興兵行且誅之
冬十月詔三歳一貢舉
 禮部奏名進士以三百人為額明經諸科不得過此
 數
以簽書郭逵宣撫陕西
[017-33a]
 判渭州上曰第領樞職徃重使權自呂餘慶以參知
 政事知成都其後是任執政無守藩者至逵始以簽
 書出鎮
命宰執舉館職
 各五人先是上謂中書曰水潦為災言事者云咎在
 不能進賢何也歐陽修曰近年進賢路狭上曰何如
 修曰徃時入館有三路今塞其二矣上曰何謂三路
 修曰進士髙科一路也大臣薦舉一路也因差遣例
[017-33b]
 除一路也徃年進士五人以上皆得試第一人有不
 十年即至輔相者今第一人兩任方得試而第二人
 以下不復試是髙科路塞矣徃歳大臣薦舉即召試
 今止令上簿候闕人乃試是薦舉路塞矣惟有因差
 遣例除者半是年勞老病之人此臣所謂薦賢路狭
 也上嘉納之故有是命韓琦曽公亮趙概等舉蔡延
 慶以下凡二十人皆令召試宰臣以為人多難之上
 曰既委公等舉之茍賢豈患多也先召試蔡延慶等
[017-34a]
 十人餘須後時士人以登臺閣陞禁從為顯官而不
 以官之遲速為榮滯故為之語曰寧登瀛不為卿寧
 抱槧不為監
十一月上不豫
十二月立皇子潁王頊為皇太子
 先是上久服藥韓琦等問起居退潁王憂形於色顧
 琦曰奈何琦曰願大王勿離左右曰此乃人子之職
 琦曰非為此也王感悟未㡬上疾増劇琦復奏曰陛
[017-34b]
 下久不視朝内外憂惶宜早立太子上頷之琦請上
 親筆指揮上乃書曰立大大王為皇太子琦曰必潁
 王也煩聖躬更書之上乃批曰潁王頊琦即召學士
 草制學士張方平至榻前稟命上凴几出數語方平
 不能辨方平因進筆上書来日降制立某為皇太子
 十字所書名不甚明方平又請上再書潁王二字又
 書大大王三字方平退而草制上既用輔臣議立皇
 太子因泫然下淚文彦博退謂韓琦曰見上顔色否
[017-35a]
 人生至此雖父子亦不能不動也
大赦
是歳契丹改號大遼
 時咸熈二年也熈寧八改太慶元豐八改大安紹聖
 二改夀昌
丁未治平四年春正月朔大風霾
賜私造寺觀名
 詔民間先私造寺觀及三十間者悉存之賜名夀聖
[017-35b]
上崩於福寧殿
 年三十八在位五年諡曰憲文肅武宣孝廟號英宗
 上居潜邸以孝聞閉門讀書終日未嘗宴㳺慢戯服
 御儉素如儒者遇人恂恂惟恐傷之教授雖朝夕見
 必以朝服曰教授吾師也何敢弗為禮濮安懿王薨
 以所服玩物分諸子上所得悉以與王府舊人宗室
 有假金帶者以銅帶歸之主吏以告上曰此真吾帶
 也受之嘗令殿侍鬻犀帶直三十萬亡之遂不問諸
[017-36a]
 王欲求遷宫迫以合奏上遜辭求免竊語左右曰不
 以其道得貧賤不可去不以其道求爵禄可乎吳充
 為呉王宫教授時進宮室六箴仁宗以示大宗正司
 上書之屛風視以自戒受詔為皇子辭至十餘奏及
 就召戒舎人曰善守吾舎有適嗣吾歸矣初即位執
 政奏事必問朝廷故事如何於古當何如命近臣必
 以官而不名大臣從容以為言上曰朕雖宫中命小
 臣亦未嘗名郊祀習儀尚書例賜酒食有郎官醉飽
[017-36b]
 嘔吐為御史所劾上特令放罪曰失儀薄罰也使士
 大夫以酒食得過難施面目矣
皇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後名宫曰慶夀
皇后為皇太后
 宮曰寶慈
二月上始親政
[017-37a]
 初御紫宸殿退御延和殿視事韓維上疏云天下大
 事不可猝為人君施設自有次第惟加意謹重
立夫人向氏為皇后
 故相敏中之孫女也上為皇子時納焉封安國夫人
詔公主執婦道
 詔尚帝女者毋得躐升尊行公主行見舅姑之禮
 神宗熈寧九年中書言治平四年詔陳國公主降王
 師約不升行及行舅姑之禮令韓國大長公主降錢
[017-37b]
 景臻其見舅姑禮請依此神宗曰大長公主朕宫中
 每見必拜雖皇太后亦叙姑嫂儀不可與朕諸妹等
 也宜止依兖國公主出降之禮
三月彭思永蔣之竒罷
 思永自中丞出知黄州之竒自御史出監道州酒稅
 朝論以濮王追崇事疾歐陽修欲擊之㑹修妻之從
 弟薛良孺被劾修言不可以臣故原貸良孺怨修因
 誣修以帷薄事事連修長子婦呉氏劉瑾修之仇家
[017-38a]
 於是騰謗思永聞之以語之竒之竒劾修乞肆市朝
 上疑不然之竒引思永為証思永亦助之竒言修當
 貶竄上以之竒思永所奏付宻院修上章曰之竒誣
 罔臣者臣茍有之是犯天下大惡茍無之是負天下
 至寃犯大惡而不誅負至寃而不雪則上累聖政其
 體不細乞詔公正之臣為臣辨理且詰問之竒所言
 自何而得上初訹修宻問孫思恭思恭救解上悟復
 取之竒思永所奏幷修奏付中書令思永之竒分析
[017-38b]
 具傳達人姓名以聞之竒言得自思永思永以出於
 風聞上復批付中書曰朝廷小有闕失故許傳議聞
 奏豈有致人大惡可以風聞為託令思永等具傳達
 人姓名幷所聞因依以聞思永乃言偶以所聞告之
 竒然瞹昧無實常戒之竒勿言之竒亦奏此事臣止
 得之思永故思永之竒並黜手詔諭修事理既明勿
 恤前言
賜舉人第
[017-39a]
 許安世以下三百五人賜及第出身有差
歐陽修罷
 出知亳州彭思永等既罷御史蘓寀呉申言猶不已
 修亦三表乞罷故也初英宗以疾未親政太皇太后
 垂簾修與二三大臣主國論前此執政多媕婀不明
 是非修必一二數之曰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於是
 怨修者多 英宗嘗稱修性直不避怨修亦嘗誦故
 相王曾之言曰恩欲歸已怨使誰當既出守連六表
[017-39b]
 乞致仕不從
以呉奎參知政事
 上初欲用奎宰相言陳升之有輔立陛下功上曰奎
 輔立先帝遂越次用之奎入謝因言仁宗本意止在
 先帝更無他擇此天地之恩不可忘也追崇濮王事
 誠牽私意上曰此為歐陽修所誤奎對曰韓琦於此
 亦失衆心他日奎進言陛下在推誠以應天天意無
 他合人心而已若至誠格物物莫不以至誠應於上
[017-40a]
 自然感召和氣又曰帝王之職惟在判别忠邪自餘
 庶務各有司存但不使小人得害君子君子嘗居要
 近則自治矣
閏月更試館職法
 舊試詩賦初令試論䇿從呉申之請也
求直言
 尋命張方平司馬光詳定以聞
以王安石知江寧府
[017-40b]
 初安石既除喪詔赴闕引疾乞分司上語輔臣曰安
 石歴先帝一朝不起或云不恭今召之又不至果病
 耶曽公亮曰安石真輔相材必不欺呉奎曰臣嘗與
 安石同領郡牧備見其迂濶䕶非萬一用之必亂紀
 綱上未省奎重言之遂有是命又謂安石必辭及詔
 到即詣府視事或曰公亮薦安石盖所以傾韓琦也
申詔二府參議邉事
 同知諫院滕甫言中書宻院議邉事多不合趙明與
[017-41a]
 西人戰中書賞功而宻院降約束郭逵修堡册宻院
 方詰之而中書已下褒語夫越守大事也安危所係
 願敕大臣凡有戰守除帥議同然後下上令依慶歴
 故事參議
以呂公著司馬光為翰林學士
 時並為龍圖閣直學士光辭以不能四六上曰如兩
 漢制詔可也光曰本朝政事不可上遣内侍强光受
 詔光拜而不受詔以誥置光懷中光不得已乃受於
[017-41b]
 是光上疏論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國之要
 三曰用人曰信賞曰必罰且曰臣嘗以此六事事仁
 宗其後以獻英宗今又以獻陛下誠以臣平生為學
 所得至精至要者盡在於是願陛下勿以為迂濶而
 加省察焉
夏四月王陶罷
 自中丞出知陳州先是召知渭州郭逵還領樞宻陶
 奏用達非先帝意外則韓琦薦引内則髙居簡納賂
[017-42a]
 上曰事於先朝義實難處陶言既不行即以不赴文
 德殿押常參班劾琦等畧曰忽千官瞻視之庭蔑如
 房闥艱再拜表儀之禮重若邱山琦與曽公亮待罪
 上命翰林學士司馬光為御史中丞與陶兩易其職
 光又對曰言職人所憚臣不敢辭但王陶論宰相不
 押班未行而陶罷職則中丞不可復為請俟丞相押
 班受詔上許之時光中丞誥已進入而陶學士之命
 中書持之不下參政呉奎趙概堅請黜陶於外上不
[017-42b]
 許復請以為羣牧使許之既而上批付中書以陶為
 翰林學士奎即具奏邇来寒暄不節暴雨屢作時雨
 愆亢螟螣滋生過不在他止一王陶而已陶挟持舊
 恩排抑端良韓琦曽公亮不押班事盖以久来相承
 非是始於二臣今若又行内批指揮除陶為翰林學
 士乃是美遷且使天下謂陛下為何如主唐德宗疑
 大臣信任羣小陸贄以直道昌言及見斥逐裴延齡
 輩以纎屑狡獪倚為腹心天下至今稱德宗為至闇
[017-43a]
 之主王陶不黜陛下無以責大臣展布臣違制㫖合
 正典刑於是卧家乞罷上封奎奏示陶陶復奏劾奎
 聽宰相欺天子六罪吳申奏故事御史因言事居家
 待罪降㫖不允或宣召入臺未有罷免遄速如此之
 甚也乞留陶供職幷上疏劾奎有無君之心上手札
 趣知制誥邵元進入陶學士誥元遂言御史職在糾
 彈隂陽不和咎在執政奎所言顛倒至是上批付中
 書王陶呉申過毁大臣陶知陳州申罰銅四十斤奎
[017-43b]
 位執政而劾中丞以手詔為内批三日不下除知青
 州司馬光奏外議皆以奎為不當去所以然者由奎
 名望素重於陶欲望收還青州勅誥上留奎在政府
 公亮亦請留奎復為參政奎既復位邵元更以為言
 上曰此無他欲起堅卧者耳堅卧指琦也初建東宫
 英宗命以蔡抗為詹事琦因薦陶文彦博謂琦盍止
 用抗琦不從及琦為陶所攻彦博謂琦曰頗記除詹
 事時否琦大愧曰見事之晚直宜受辱
[017-44a]
罷漳同等貢物
 上出諸州貢物名件自漳州山薑花藕朶已不至同
 州榅桲二千顆凡四十二州七十種慮其耗蠧民力
 詔罷之
以司馬光為御史中丞
 先是光除中丞以乞留呉奎上不懌告在閣門上復
 收三日始付中書光尋言勾當御藥院髙居簡資性
 奸回工䜛善佞久處近職罪惡甚多上曰祔廟畢自
[017-44b]
 當去光曰閨閣小臣何山陵先後舜去四凶不為不
 忠仁宗貶丁謂不為不孝居簡狡猾胆大不惟離間
 君臣恐陛下母子兄弟夫婦皆将不寧光繼又累章
 劾之且云臣與居簡難於兩留乞罷中丞與郡一日
 光復請對立殿陛下上曰已来矣呂公弼曰光今日
 必決去就陛下欲留居簡則逐光欲留光則逐居簡
 居簡内臣光中丞陛下擇其重者上命與供備庫使
 既而又用王中正李舜舉勾當御藥院光奏云王中
[017-45a]
 正素聞奸猾頗好招權今處之要職是去一居簡得
 一居簡也乞令補外不聽
五月置寶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
 以翰林學士呂公著知制誥邵必同知諫院傅卞為
 之
六月以趙抃知諫院
 抃獻疏言任道德重輔弼别邪正去侈心信號令平
 賞罰謹㡬宻備不虞勿數赦容諫諍十事又言吕誨
[017-45b]
 傅堯俞范純仁呂大防趙瞻趙鼎馬黙皆骨鯁敢言
 久譴不復又論五費謂宮掖宗室濫兵冗員土木之費
 多見納用故事近臣自成都還将大用必更省府大
 臣為言上曰用趙抃為諫官賴其言耳茍欲用之何
 傷及謝上謂之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
 為政簡易亦稱是耶
議差役法
 先是韓絳言聞京東民有父子二丁将為衙前役者
[017-46a]
 其父告其子云吾當求死使汝曹免凍餒也遂自經
 死又聞江南有嫁其祖母及老母析居以避役者又
 有鬻田産於官户田歸不役之家而役併増於同等
 戸中丞司馬光亦言自罷里正置鄉戸衙前而民戸
 愈困重至於破家願詢謀以及天下使民休息遂詔
 逐路條具差役利害役法之議始此
置陕西内臣鈐轄
秋七月詔明堂奉英宗配
[017-46b]
宇文之卲致仕
 先是之卲為曲水縣令歳饑轉運司以輕薄絹髙價
 使縣配賣之卲不可拂轉運司意罷官而歸繼又上
 書言事不報乃致其仕屛居十五年而卒司馬光曰
 吾聞志不行顧禄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於之卲見之
八月京師地震
 上謂輔臣曰地震何祥也曽公亮曰天裂陽不足地
[017-47a]
 震隂有餘上曰誰為隂公亮曰臣者君之隂子者父
 之隂小人者君子之隂皆宜戒之呉奎曰但為小人
 黨盛耳上不懌
葬英宗於永厚陵
九月祔英宗祧僖祖
 及文懿皇后先是禮院言凖嘉祐詔書定太廟七世
 八室之制請以大行皇帝神主祔八室僖祖文懿皇
 后神主依唐故事祧蔵於西夹室以待禘祫自仁宗
[017-47b]
 而上至順祖以次升遷詔恭依
録周後
以王安石為翰林學士
 上謂呉奎曰安石真翰林學士也奎曰安石文行誠
 髙出於人上曰當事如何奎曰恐迂濶上不之信也
以張方平參知政事
 司馬光言方平文章之外更無所長姦邪貪猥衆所
 共知故仁宗不用上曰有何實事光曰請言臣所目
[017-48a]
 見者上作色曰每除拜衆言輒紛紛非朝廷好事光
 曰此乃好事也知人帝堯難之况陛下乎陛下新即
 位萬一用一奸邪臺諫不言陛下何從知之
司馬光仍翰林學士
 兼侍讀學士光言臣昨論張方平未蒙施行若臣所
 言果是則方平當罷政事若其非是則臣當逺貶豈
 宜復遷美職未敢祇受新命呂公著亦封駁云議者
 謂光因論列新除柄臣故有此命臣職在封駁未敢
[017-48b]
 行下上手詔諭光換卿翰林復兼勸講盖欲朝夕討
 論以規遺闕若以言事罪卿豈復更遷美職可便受
 誥呂公著所以封還者蓋不知此意俟對當自諭㫖
 於是取誥勅付光光請先上殿然後受誥上令先受
 誥勅然後登對光又奏臣愚闇恐因累公著上手批
 付公著可一日来對以釋卿疑
漳泉潮等州地震
冬十月開經筵
[017-49a]
 侍講王安石因講禮記雜記者之非是上以為然詔
 勿講
 故事講官得坐自孫奭為侍講以仁宗尚㓜跋案而
 聽之因請立講議者不以為是
 明年夏侍講吕公著王安石請如舊制下太常議韓
 維等謂宜如天禧舊制龔鼎臣言侍臣見天子應對
 顧問不可安坐詔從鼎臣議
御製資治通鑑序
[017-49b]
 初英宗命司馬光編厯代君臣事迹光以紀傳之體
 文字煩多遂約戰國至秦二世如左氏體為編年一
 書名曰通志上之英宗悅其書命光續之光請用劉
 恕趙君錫范祖禹同修後君錫以父喪不赴命劉攽
 代之光每修一代畢即上至是上賜書名仍親為製
 序
种諤復綏州
 威明山降初夏諒祚迫遷横山種落於興州有威明
[017-50a]
 山者因衆不樂以所統横山部族内附种諤時知青
 澗城不俟報即間道通蠟書且言乗釁可復河南地
 鄜延經畧使陸詵難之獨轉運使薛向主諤司馬光
 上疏極諫以為横山之衆若能勝諒祚是滅一諒祚
 生一諒祚若其不勝必引衆突塞不知何以待之文
 彦博亦謂諒祚稱臣奉貢或襲取其地無名上不聽
 遣諤及向迎之
 取綏州凡費六十萬萬西方用兵蓋始於此
[017-50b]
 諒祚将以兵報復西邉皆警上乃以韓琦判永興兼
 陕府五路經畧安撫使手札趣治装琦即奏曰薛向
 始議招誘横山一帶蕃族己而种諤擅取綏州環慶
 李肅之領衆七千破蕩族帳涇原蔡挺又欲令環慶
 直趨興靈肆意妄作取怨夷狄臣引道非難但須稟
 朝廷成筭琦尋至長安有詔相度綏州可棄可守以
 聞已而西人誘殺知保安軍楊定及都巡檢使侍其
 臻等琦即奏若此則綏州不可棄矣且言西賊誘害
[017-51a]
 縁邉知軍巡檢不接詔匣賀登極正旦人使更不過
 界是不復顧藉和好今朝廷己納其降人威明山等
 㡬萬人若盡撥在近城裏寨居止不惟無地可處彼
 亦未必肯與本族下人戸分處住坐况綏州見已修
 就城池若令威明山等據之自然倂力扞禦諒祚萬
 一他日不能撫而失之亦不係國家邉鄙利害而諒
 祚所捐多矣諒祚戰數敗國中饑困将求和而諒祚
 死子秉常立乞遣使告哀琦因奏既當此變尤非棄
[017-51b]
 城之時彦博及呂公弼恥於中變督促棄城如初琦
 條陳不已上遣使賫詔訪琦利害琦復具奏乃詔存
 綏州如琦議越熈寧二年十月改為綏德城不復以
 易二寨
 明年二月諤坐擅興奪四官安置隨州
 史臣曰祖宗務廣德不務廣地初開井門匪夜匪棘
 北棄幽都西捐朔方四夷左袵罔不咸賴由建隆初
 迄治平末總一百四年凡地理沿革無大増減熈寧
[017-52a]
 始務開拓未及改元种諤先取綏州韓絳繼取銀州
 王韶取熈河章惇取懿洽謝景温取徽誠熊本取南
 平郭逵取廣源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取葭蘆等四
 寨雖嘗以河東邉界七百里地乞遼人而王安石之
 議蓋曰将欲取之寧姑與之逮元祐更張舉葭蘆等
 四寨給賜夏人而分畫久弗能定紹聖遂罷分畫督
 諸路各乗勢攻討進築自三年秋迄元符二年冬凡
 陕西河東建州一軍二闗三城九寨二十八堡十又
[017-52b]
 取青唐邈川寧塞龍支等城武節赫然見矣建中靖
 國悉還吐蕃故壌稍紓民力崇寧亟變前議專以紹
 述為事蔡京始任童貫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
 餘壘陶節夫鍾傳邢恕胡宗回曽孝序之徒又相與
 鑿空架虛馳騖乎元符封域之表迄於重和既立
 靖夏制戎制羌三城雖夏人寖衰而吾民力亦敝西
 事粗定北事踵起蓋自崇寧以来梓益䕫黔廣西荆
 湖南北遞相視效斥大土宇鮮有寧歳凡所建州軍
[017-53a]
 闗城寨堡紛然殆不可勝紀最後建燕山雲中兩路
 甫及三歲而禍變遽作中原板蕩故開邊不可不慎
 也
十一月増轉對員
 詔以星變地震起居日増轉對官二人令極論時政
 得失
十二月詔以瘐死定吏罪
 詔天下以囚死之多寡定吏罪具為令
[017-53b]
嚴監司長吏選
 上嘗曰朕見祖宗百戰并天下今以一州生靈付一
 庸人嘗痛心疾首
 韓琦當國用監司或有非其人者崔公孺曰居陶鎔
 之地者宜法造化為心造化者以蛇虎為害人之物
 故置蛇於藪澤置虎於山林今置之通衢使為民害
 可乎公孺者諫議大夫立之子琦之妻弟
 九朝編年備要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