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11 兩漢刋誤補遺-宋-吳仁傑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兩漢刊誤補遺卷五
            宋 吳仁傑 撰
  封禪
郊祀志申公曰封禪則能仙登天矣丁公曰封禪者古
不死之名仁傑按封者封土而為壇禪者除地而為墠
封禪即方嶽明堂之異稱耳而方士之説乃謂封禪可
以登仙而不死故世主樂聞其説而甘心于此是非方
[005-1b]
士之罪儒者不能正名名之過也霍去病伐匈奴封狼
居胥山禪于姑衍師古曰積土增山曰封為墠祭地曰
禪又可以是為不死之名耶
  太歲一
天文志歲星曰東方晉灼曰太歲在四仲則歲星行三
宿在四盂四季則歲星行二宿仁傑按淮南書論太隂
在四仲四鈎與晉説同則太隂即太歲也天官書攝提
之歲歲隂左行在寅則歲隂亦太歲也淮南書又謂太
[005-2a]
隂或曰青龍或曰天一則青龍天一亦太歲也凡天官
書所謂歲隂淮南所謂太隂青龍天一皆為太歲之異
名而天一又謂之隂德其名之不一如此
  太歲二
天文志直斗口三星若見若不見曰隂德或曰天一仁
傑按淮南書所謂元始建于甲寅又曰天一元始正月
建寅則淮南書所謂太隂天一其説蓋本于志所載隂
德天一之星也然淮南不名天一為太歲又自以咸池
[005-2b]
名之其行度與天一正爾相違天一左行十二次每歲
一移終而復始寅年在析木卯年在大火咸池右行十
二次凡一歲間三歴四仲之月寅月在酉卯月在子丑
月在午子月在卯此其所以異也洪丞相隸釋云咸池
經星不可離次周流四仲當是其神爾仁傑于天一亦

  太歲三
淮南書鵲巢嚮天一博物志鵲背太歲埤雅鵲巢嚮天
[005-3a]
一而背歲則天一又似與歳不同仁傑按淮南書云天
一可嚮而不可背故謂鵲巢知所嚮博物志作于後則
鵲知太歲義出于此矣以嚮為背傳寫失之而埤雅乃
以天一與歲為二殆兼采淮南博物志之説而未之決
擇耶王充書載移徙法云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則嚮
與背皆不可矣大抵隂隂者流使人拘而多忌而其説
又自不一此類是也
  咸池一
[005-3b]
天文志東宫蒼龍南宫朱鳥西宫咸池北宫𤣥武仁傑
按蒼龍總東方七宿言之朱鳥𤣥武亦各總其方七宿
而言至咸池則别一星名自在二十八舍之外晉天文
志所謂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魚囿者是已此豈所以總
西方七宿者哉今以咸池與蒼龍朱鳥𤣥武並稱又列
參白虎于昴畢之後何其類例之駁也
  咸池二
志載西宫咸池隸釋華山碑用其説云歲在戊午名曰
[005-4a]
咸池洪公援志文證其為胃昴畢三宿謂歲星以五月
與胃昴畢晨出東方而以午年舍其分故以咸池為名
仁傑按古者謂朞為歲取歲星行一舍十二年周而復
始也以史記歲星次舍推之則歲隂在午歲星居酉正
當胃昴之分然歲星又自有超舍之説按按左傳襄公
十八年丙午是年歲在豕韋則歲星自居亥而當室畢
之分矣此碑所用歲名以史記歲星次舍言之則可爾
  戎叔
[005-4b]
天文志戎叔為孟康曰戎叔胡豆也仁傑按春秋齊侯
來獻戎㨗榖梁曰戎叔也疏謂管子以戎為豆范氏云
據彼傳及注意似不以戎為豆劉原父云齊伐山戎乃
取其豆歟疑榖梁所解此戎者即北狄也北字類狄字
類叔傳寫訛謬又并為一字耳然戎叔自后稷時有之
非始于齊侯詩曰蓺之荏菽爾雅曰戎叔謂之荏菽郭
璞樊光舍人李巡皆云胡豆孫炎云大豆也詩正義謂
璞等以戎是夷名故以為胡豆即如郭言齊威始布其
[005-5a]
種則后稷所種者何時絶乎禮有戎車不可謂之胡車
然則戎叔當謂大豆孟説非也
  魏舒
五行志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于翟泉魏子莅政云云
魏獻子田于大陸焚焉而死師古曰因放火田獵而見
燒殺也仁傑按志所載田于大陸焚而死國語文也内
傳亦載此事云田于大陸焚焉還卒于甯觀此則非因
獵被焚而卒禮季春出火為焚也註謂焚者焚萊志本
[005-5b]
指言舒以諸侯之臣而代天子大夫莅政是為貌之不
恭故不旋踵而卒大歸不過如此
  三虢一
地理志本注曰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
左傳曰義曰宫之奇言虢仲虢叔晉語稱文王友二虢
則虢國本有二仁傑按虢本有二今志以為三者外傳
稱虢鄶為大是其一也西有虞虢是其二也春秋書郭
公髙誘曰郭古文虢字是為三虢經書郭公于文為缺
[005-6a]
而傳復逸其事荘公六年泰武公之十一年也是歲滅
小虢事見秦本紀注引西虢在雍州為證疑此即所書
郭公水經謂雍縣虢叔國平王東遷自此之上陽為南
虢非也
  三虢二
後漢志亦陽三虢滎陽有虢亭虢叔國云者東虢也大
陽有下陽城虢邑云者北虢也陜縣本虢仲國云者則
志所謂雍州之西虢而秦本紀所謂小虢者也榮陽鄭
[005-6b]
分陜秦分而大陽晉分也故滎陽之虢為鄭所滅陜縣
之虢次為秦所滅大陽之虢最後為晉所滅然則虢國
不止有二矣蘓黄門云扁鵲見虢公或疑其妄然戰國
之際薛亡乆矣而孟嘗君稱薛公安知是時無虢公者
哉是又在三虢之外
  三虢三
孔穎達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云仲叔皆文王時虢君
字也外傳載史伯云虢叔恃勢内傳載虢叔自北門入
[005-7a]
王命虢仲立晉侯穎達謂不知誰是仲後誰是叔後仁
傑按左傳虢仲芮伯梁伯伐曲沃芮梁故地在馮翊與
𢎞農相邇秦滅虢後芮梁數朝于秦故帝王世紀以西
虢為仲而後書亦以陜縣為仲國審爾則滎陽大陽二
虢為叔國矣凡傳稱虢仲者即仲之後稱虢叔者即叔
之後蓋仲叔雖始封君之字後世子孫因用以為稱如
趙盾之字為孟而其後皆稱趙孟也東虢北虢皆為叔
後者豈東虢為鄭所滅而王復封其後耶
[005-7b]
  三虢四
公榖二傳以郭公赤失國而歸于曹蘓黄門云先書赤
歸于曹而繼之以郭公非辭也仁傑按秦滅小虢後十
九年春秋乃書郭公疑郭公失國之後為寓公于他國
至是又有所之故書于經耳魯荘六年郭亡又三年齊
桓公始入于齊其後過郭墟而問焉當是時制邑之虢
其亡已乆下陽之虢猶在則齊桓過而問焉者正秦所
滅而春秋之所書也史記正義以小虢為羌别種果羌
[005-8a]
也春秋安得書其公爵也哉
  仲雍虞仲
地理志亶父長子太伯次曰仲雍孔子謂虞仲夷逸師
古曰虞仲即仲雍也仁傑按史記周本紀吳世家所載
虞仲仲雍事不同自本紀言之則仲雍為太伯之弟而
虞仲乃仲雍曾孫周章之弟也然本紀言太伯弟曰虞
仲而世家言太伯弟曰仲雍是虞仲仲雍合而為一人
也本紀言虞仲為太伯之弟而世家言虞仲為周章之
[005-8b]
弟是虞仲有兩人也紀與世家皆出太史公而自相伐
如此太史公采論語春秋傳為書今按左傳宫之奇曰
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則虞仲為太伯之弟太王之子明
矣孔子亦謂虞仲隠居放言與夷齊並稱之曰逸民夫
虞仲惟未嘗有國也故與夷齊並稱使其繼太伯君句
吳則安得謂之隠而以逸民名之也哉左氏又載子貢
之言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髪文身以此
推之則虞仲仲雍決非一人虞仲則仲雍蓋太伯之子
[005-9a]
嗣有吳國虞仲為太伯之弟則仲雍蓋太伯之子也孟
堅既承誤于太史公顔注又從而和之過矣
  北吳
封周章弟中于河北是為北吳後世謂之虞仁傑按周
章之弟世家作虞仲志作吳中聲轉而為為虞仲中古
字通則吳中即虞仲矣然周本紀以虞仲為太伯之弟
而世家與志以虞仲為周章之弟者按周章弟其初必
自有名而史失之方武王封周章弟為虞公本以為逸
[005-9b]
民虞仲之後當時因以虞仲目之如二虢之後稱虢仲
虢叔趙盾之後稱趙孟也張守節云周章弟名仲初封
于虞後人以國配仲故又號始祖為虞仲如其説則是
以曾孫而變祖字恐無是理北吳無亦謂之吳故以北
冠之以别荆變之吳如虢之分東西耳其轉而為虞則
猶虢為郭也志以虞為北吳而齊語謂為西吳者蓋在
北在西從周所都言之世家曰封周章弟于周之北則
以為北吳者以其在鎬京之北鄭語曰當成周者西自
[005-10a]
虞虢則以為西吳者以其在成周之西二説所以不同
  吳城
河東大陽縣注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太伯後
于此是為虞公後書本注云吳山上有虞城劉昭補注
引帝王世紀曰舜嬪于虞吳城是也仁傑曰大陽吳城
班孟堅作吳范蔚宗作虞孟堅以為太伯後所封皇甫
士安以為有虞之後按左傳少康奔奔有虞虞思邑之
于綸注注有虞今梁國虞縣綸虞邑也郡國志虞縣有
[005-10b]
綸城史記索隠曰商君所封虞即今梁國虞城然則補
注所引誤矣
  三江一
吳有三江五湖之利仁傑按國語伍子胥曰吳與越三
江環之范蠡曰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吳耶然則
三江五湖吳越所共非吳獨得而有也以春秋内外傳
攷之句踐率中軍泝江注吳江也越子伐吳吳子禦之
笠澤夾水而陳吳王軍于江北越軍于江南注松江也
[005-11a]
又越與吳戰于五湖注今太湖也吳伐越越子禦之陳
于檇李夫差敗越于夫椒注檇李在嘉興縣夫椒在太
湖中傳稱句踐之地北至于禦兒西至于姑篾注禦兒
在嘉興縣始蔑在太湖中按吳越相攻其在檇李在禦
兒在笠澤則今秀州及吳江縣吳松江也其在五湖在
夫椒在姑篾則今太湖也凡今嘉興華亭吳江崑山瀕
江一帶之地其南則越之北鄙其北則吳之南鄙吳縣
太湖亦然觀此則三江五湖為吳越共地審矣志以㑹
[005-11b]
稽以下八郡為吳地而以蒼梧以下七郡為越地按㑹
稽之吳曲阿毗陵丹徒婁無錫陽羨此吳地也至烏傷
餘暨諸暨山隂餘姚上虞海鹽剡由拳大末烏程句章
餘杭覲錢唐鄮富春冶回浦則盡越地耳志當如韓魏
之于潁川分明之可也
  三江二
史記越世家越伐楚楚威王大敗之盡取故吳地至浙
江北仁傑按吳故地在今吳松江太湖之北太史公所
[005-12a]
云豈以吳伐越嘗至㑹稽耶句踐棲于㑹稽韋昭謂山
在今山隂南七里是吳師入越嘗絶江而至山隂不止
浙江之北而已其實入越與入郢同雖嘗深入其國都
而不能有其地然則吳地止于松江非浙江也王仲任
曰餘暨以南屬越錢唐以北屬吳錢唐之江兩國界止
陳后山詩亦云吳越到江分是皆承太史公之誤
  北景
日南郡北景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户以向
[005-12b]
日者攷古編云舊唐志景州北景縣晉將灌邃破林邑
五月五日即其地立表表在北而日影在表南郡名日
南則縣為北景固相應仁傑按唐命太史徃安南測候
日影夏至影在表南與灌邃同郡得名固以此然王充
書謂日南郡有徙民還者問之云日中之時所居之地
未能在日南也蓋日南郡縣惟五月日影在南常時影
不在南亦不在北故水經云北讀為䕃芘之芘言影為
身所芘此爾雅所謂岠齊州以南戴日者也漢民徙者
[005-13a]
但以常時所見言之北景音芘影水經言是也若列缺
倒景則謂日月之光皆倒在下又與芘影音訓不同
  輯
藝文志故有輯略師古曰輯與集同謂諸書之總要仁
傑按當是時猶未以集名書故此志所載賦頌歌詩一
百家皆不曰集晉荀朂分書為四部案是書因諱宋神/宗嫌名荀朂作荀
勉今依晉書/原文改正其四曰丁部宋王儉撰七志其三曰文翰
志亦未以集名之梁阮孝緒為七録始有文集録隋經
[005-13b]
籍志遂以荀況等詩賦之文皆謂之集而又有别集史
官謂别集之名漢東京所創按閔馬父論商頌輯之亂
韋昭曰輯成也竊謂别集之名雖始于東京實本于劉
歆之輯略而輯略又本于商頌之輯云
  太學
曲臺后倉九篇晉灼曰西京無太學仁傑曰太學興于
元朔三年按儒林傳詔太常議予博士弟子太常請因
舊官而興焉為博士官置弟子員是也先是董仲舒對
[005-14a]
䇿願興太學以養天下之士史謂立學校之官自仲舒
發之故武紀以是列之贊語宣紀以是載于議尊號詔
文是太學興于武帝時明甚賈誼曰學者所學之官也
韓延夀修治學官注謂庠序之舍文翁修起學官招學
官弟子注謂學之官舍然則儒林傳所云興舊官及博
士官非太學而何下文郡國縣官有好文學者與計偕
故文翁傳云武帝令天下郡國皆文學校官烏烏有天
下皆立學而天子之都乃反無太學之理紀于元朔五
[005-14b]
年書丞相𢎞謂為博士置弟子員按太常議本文為博
士下有官字紀脱之耳通鑑知其誤故武紀書曰博士
官蓋取儒林傳文足之也且史載何武等習歌詩太學
下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孰謂西京無太學也哉
王尊事師郡文學官此郡文學之官舍如博士官也師
古曰郡有文學官而尊事之以為師豈忘前注耶官當
讀作館易官有渝九家作宫蜀作館古官館通
 兩漢刊誤補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