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1 論語學案-明-劉宗周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學案卷八
            明 劉宗周 撰
 下論
衛靈公第十五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絶糧從者病莫能
興子路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
斯濫矣陳去聲從去聲見賢遍反
[008-1b]
 問衛靈公問陳一語不合明日遂行無傷於悻悻乎曰
 道不行矣不去何為聖人處此直脱然無絲毫計較纔
 計較便不成行矣所謂進禮退義盖如此若有激而行
 便不是 聖人仕止乆速莫作死格局㸔謂此必當速
 彼必當乆便是可不可之見 聖人不但言軍旅之事
 未學而先動之以俎豆之禮有許多委曲在 子路嘗
 誦不忮不求之言可謂能自信矣至此又信不過㸔窮
[008-2a]
 是分外事一般分明被感遇動了平生得力當在何處
 乃知其未聞道也故下章有知徳之歎子曰貧與賤是
 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固窮之謂也
 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信矣夫 君子處窮
 若固有之素位而行也小人窮斯濫矣願乎外也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
非也予一以貫之女音汝識音志
 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此多學而
 識之之謂也識者随其所學而本諸心使弗忘也由
[008-2b]
 多而識就事物討歸宿也聖人之學固是如此但所
 學雖多只是一理多學而識只是一以貫之非舎多
 學而識之外别有一貫也然非與正疑得恰好道是
 多又有超於多者故云只喝個一不出来非也言我
 之多學莫作多看了只是一貫耳一者學之歸也貫
 者學之融㑹自得之機也一無體即多而在貫無迹
 即識而融聖人之學自日用動静所及随處理㑹只
[008-3a]
 是一理認得是方為我有 一貫之説本無二致但
 此章直指學脉前章直指道體道亦學學即道也
 後儒之學多教人理㑹個一便求必多學聖門不如
 此以子貢之頴悟猶不輕示必俟其學有得方道破
 若先道破便無持循處不若且從多學而識自尋来路
 久之須有山窮水盡時所見無非一者是一乃從多
 處來故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聖門授受如印板顔
 曽賜皆一様
子曰由知徳者鮮矣鮮上聲
[008-3b]
 徳性人所固有但行不著習不察鮮能知之知徳者
 深造自得全體洞然有不究其閫奥不已者雖力行
 如由猶或病之况其他乎夫子呼由而深歎其鮮能
 也他日又曰由誨女知之乎自知自證何難之有
 知徳者知性中之徳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朱註此
 章疑為愠見發也知不知正在此處證楊子雲曰非
 徒知之實允蹈之此之謂也
[008-4a]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
已矣與平聲夫音扶
 君道以無為為至古帝王之所同也獨稱舜者舜躬
 聖人之徳而紹堯致治凡敬天授時封山濬川命徳
 討罪既代終於攝政二十八載之日而及其格於文
 祖首闢四門以来天下之賢乃命禹司空平水土命
 后稷播時百榖命契司徒敷五教命臯陶作士聽五
 刑命垂共工若予工命益虞掌山澤命伯夷秩宗典
 三禮命䕫典樂教胄子命龍納言出納惟允九官奮
[008-4b]
 庸熈帝之載而天下大治舜勞於求賢而逸於任人
 若冺其有為之迹故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天
 下本無為也舜亦何為哉但見其恭已正南面而已
 矣更無所為也敬徳之至穆然如天運於上而四時
 行百物生自莫知其所以然者此無為之象也其斯
 以為君道之極乎自古清净無為獨稱黄帝時當
 然也老子之教本於黄帝其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
[008-5a]
 至欲絶聖棄知復結䋲而用之則非無為之㫖矣
 君道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者敬而已敬則知要知要
 則事理堯舜兢業而惟不得舜與禹臯陶為己憂急
 先務也治至於唐虞無不為矣而誦無為者乃不歸
 之黄帝而歸舜固知老氏之教不可以治天下也故
 晋以黄老亡故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言君
 道盡於此也舍恭已外絶無聲臭可窺故曰夫何為
 哉語意呼應倒喝法也
[008-5b]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参於前也在
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行篤行不之行去聲夫音扶子張書
諸紳
 此心此理随處發見於言為忠信於行為篤敬一而
 已矣故在輿猶是立亦猶是忠信篤敬所以行也立
 則見其参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者所以宻其忠
[008-6a]
 信之功也夫然後行苟不如是則不誠未有能動者
 故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學者體認通塞之機一絲
 未徹自難假合乃謂誠不能動物是誣性也参前倚
 衡反身而誠也推之東南西北海而凖其此之謂乎


立則見在輿則見是實有所見我軰只恁地昏昏


 雖食有不知味者漆雕開曰吾斯之未能信所見合
 當如此 子張才高意廣看學問事但等閒做過只
 格立與在輿一闗頓令爽然自失書紳一舉乃做上
 大人生活從此一日千里者
[008-6b]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
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巻而懷之
 直哉史魚臣品之正也君子哉蘧伯玉道學之純也
 有道無道只是一節更無夾雜轉移處故謂之直可
 仕可止只是一理更無係累鶻突處故謂之君子都
 從他心體表出来學者學伯玉之學而行史魚之志
 其可矣 如史魚者何處得來只尸諫一事凛然日
[008-7a]
 月爭光 看来無道則止只為仕無益於國無濟於
 君如史魚死而忠感其君何必巻懐乎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
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去聲
 學者纔黙便失人纔語便失言一無恰好處只此心
 物蔽在知者虚而能覺自能知語知黙物來順應當
 境精明何失之有洪鐘之善鳴也以其虚乎 能盡
 語黙之道則能盡出處之道能盡出處之道則能盡
 生死之道
[008-7b]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一邊是求生以害仁一邊是殺身以成仁幾人勘得
 清楚就下一割惟有志之士必遂其志成徳之人必
 成其仁志一决而莫違心已安而無累君子之於仁
 直以身殉之而已 志於仁之為志成其志則仁矣
 然古今仗節義之士其品亦有不同者及其至則一
 也 只為死得恰好故謂之仁 好仁者無以尚之
[008-8a]
 其殺身成仁之謂乎 方遜志先生臨難曉門人廖
 鏞曰汝讀書㡬許尚不識箇是字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聖門論仁只是直求本心論為仁只有親師取友是
 吃緊工夫即居是邦也何地無仁賢而失之所貴乎
 我有善下之心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則遜志時敏遷善改過之益在其中矣
顔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
[008-8b]
韶舞放鄭聲逺佞人鄭聲淫佞人殆逺去聲
 王者繼天立極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
 右民莫大乎時昔堯命羲和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
 辰敬授人時嵗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
 嵗允釐百工庶績咸熈其定時之法首命義叔正仲
 春次命羲仲正仲夏次命和叔正仲秋次命和仲正
 仲冬舉仲以概孟季而正四時之中則建寅之法肇
[008-9a]
 於是矣是夏受唐虞之禅其法因之不改其四時之
 書有夏小正視唐虞益加宻焉若日月昏旦之次分
 至啟閉之期雷風氷雪雨暘水旱之節百榖草木稊
 秀之候羽毛鱗蠃蠕動蟄興陟降离損鳴呴之應以
 及王者因時行政慶賞刑威之凖三農以時穫植耕
 斂作息之宜靡不畢及此夏時之善而萬世帝王憲
 天出治之道無踰此矣此聖人行夏時之意也殷周
 以征誅得天下其敬時授事固未嘗有外夏正之
 遺而建統改歳則遞而更之取以新天下之耳目也
[008-9b]
 殷以冬十二月為嵗首則建丒之月也伊訓曰惟元
 祀十有二月乙丒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
 是也周以冬十一月為嵗首則建子月也泰誓曰惟
 十有三年春大㑹於孟津武成曰惟一月壬辰旁
 死魄盖十三年春正月二日也班固律歴志曰初發
 師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是夕也月在
 房五度房為天駟後三日為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
[008-10a]
 斗前一度明日壬辰晨星始見至戊午渡師於孟津
 二月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陳甲子昧爽而合按析木
 為建亥之月於夏為十月殷為十一月周為十二月
 殷人建丒故殷十一月正周之十二月故越三日而
 為周正月則周以冬為春矣所云十年春果何為耶
 則出於後儒牽合以明周正建子之證也而蔡沈註
 以為建寅之月則殷周之時序固不能改乎夏矣故
 箕子叙疇四五紀一曰歳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
 五曰厯數又八庶徴曰嵗月日時無易曽以箕子之
[008-10b]
 明武王之聖曽不能訪羲和萬古不易之序而謬冬
 為春春為夏審如是也政教號令又安所出乎至秦
 事不師古但取更新厭勝之意而以孟冬為嵗首按
 史記始皇推五徳終始之傳以為周得火徳秦代周
 徳從所不勝方今水徳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
 朔然則秦固以冬十月為嵗首而非以冬十月為春
 正月也知秦則知殷周二代矣董仲舒曰春秋受命
[008-11a]
 改正朔易服色而胡文定公曰春秋以夏時冠月謂
 周之冬正月而聖人改之為春王正月也若是則春
 夏秋冬之序在周不易而聖人乃易之是以行夏時
 而先紊天道矣而其發明春王正月之義則曰正次
 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正者王之所為也其意曰
 上承天之所為而下正其所為正王道之端其大者
 在任徳不任刑云耳聖人承天心正王道之端而反
 以冬為春失任徳之意則亦何取於春秋之名哉然
 則春王正月之序即魯史之舊即武王革命惟十有
[008-11b]
 三年春以来之序也知武王之時不必冬而春則春
 秋之時可知矣然而春秋所書時令徃徃有不合者
 其義何居王者憲天出治莫大於時時者天道君
 道即天道也治之而争奪息道之而生飬遂教之而
 倫理明皆時之所為也上古聖人之治天下一時也
 而法莫偹於夏且載在夏小正一書其欽若昊天敬
 授人時之道一本堯舜之遺而潤色之要於盡制焉
[008-12a]
 萬世治天下大經大法具是矣故夫子嘗曰吾得夏
 時焉而至此首以告顔子也區區改正朔其餘事也
 若夫世道循環之運人心風俗升降之機不過文質
 二者聖人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乗
 殷之輅所以崇質也服周之冕所以右文也文勝則
 返之以質質勝則輔之以文斟酌二代而趨於一中
 並行不悖所以推而凖動而化也由是治定功成而
 樂作焉尤所以鬯宇宙之元氣而歸於必世之仁也
 舎韶舞又奚則哉協和風動萬古一時也鳯凰来儀
[008-12b]
 百獸率舞和之至也樂法韶舞而宛然臻斯世於唐
 虞之域矣至於蠧政之大者莫如鄭聲與佞人鄭聲
 淫淫人心也佞人殆覆人國也放之逺之二端之害
 似是而非其中人主之惑甚於盤㳺逸豫非人主端
 本澄源修身建極日月明而迅雷霆之斷鮮有不
 中其禍者也夫治亂之機危矣哉以二帝三王之法
 治之而不足以鄭聲佞人䘮之而有餘自古帝王未
[008-13a]
 議經綸先圗儆戒有以也聖人用世之道首法天時
 以為嵗月羣生之本而又禮凖其中樂奏其和無非
 本之天道至於法外之防則所為敕天之命惟時惟
 㡬也君道一天道也嗚呼大哉達則規四代之禮
 樂帝王遜其事功窮則修六籍之儒宗帝王遜其道
 術故曰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 四代禮樂不
 是勦襲聖人只明得學問事自於上天下地徃古来
 今都包孕在這裏溥博淵泉而時出之也或問所學
 何事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008-13b]
 更論恁古和今
子曰人無逺慮必有近憂
 逺慮者逺大之慮非行險以徼倖徒偷旦夕之安者
 如是則慮慎以動動罔不臧小而尤悔之乘大而禍
 敗之廹庶㡬其免矣人無逺慮其如近憂何 詩云
 迨天之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户今此下民或敢
 侮予可為逺慮燕雀處堂噬臍何及也噫
[008-14a]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徳如好色者也好去聲
 此必有為而重言之也如好好色可為誠矣無以尚
 之之謂也故又曰我未見好仁者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者與之與平聲
 人臣之不忠於君父也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盗也
 與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盗也易曰晋
 如鼫鼠貞厲據非其有而唯恐失之非竊位而何竊
 位之情形無窮而獨於蔽賢一節窺其大者秉軸君子
[008-14b]
 念之也哉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逺怨矣逺去聲
 君子盡其在我而已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
 干可以理遣何過督之有此君子所以一體天下而
 無怨也與中庸曰正已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然則怨
 不生於人而生於我乎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008-15a]
 如之何如之何非懸想也自修自證自叩自靈轅轉
 尋求必恍然而後即安所為深造自得者也進徳修
 業皆是也此非可取貸於他人之力也明矣不曰如
 之何如之何雖人将如之何哉程子曰他人食飽子
 無餒乎使人可如之何也則不属我之事矣即欲倩
 人索如何仍是騎驢覔驢如何如何只索自家尋取
 語曰鹵莾焉而耕亦鹵莾而穫滅裂焉而耘亦滅裂而
 穫
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好去聲
[008-15b]
 言不及義将一切倫常日用都束之高閣却只習一
 等行險徼倖之事自謂得計習慣自然世教人心俱
 受其病有莫究其終者曰難矣哉不言得失利害而
 祗絶其出於人道之外也 羣居講學出禅入佛慣
 用棒喝正是聖人攅睂事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孫去聲
[008-16a]
 君子之道不可見而義其質也義也者宜也宜於理
 之謂義日用動静皆是也所為義也義以為質道體
 立矣而禮則所以行之也中之至也孫則所以出之
 也和之至也信則尤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誠之至
 也此君子之所以為君子也故曰君子哉 就君子
 上見出義禮孫信故曰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子曰君子
疾没世而名不稱焉
 君子不病人不知已既反求於所能矣至於沒世無
[008-16b]
 稱平生碌碌直與草木同腐耳君子一念及此而早
 夜皇皇圗所為三不朽者其容已乎然則君子之學
 能杜生前之名心而又激死後之名心非得已也縂
 欲了吾分内事而已 名之一字正須在沒世以後
 覷破此方是亭亭丈夫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同一學也而所為不
[008-17a]
 同其辨在隠微之際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則顯
 而易見者也求諸己者求則得之求諸人者心勞日
 拙矣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矜者斬斬自持不争則非絶物矣羣者油油與人不
 黨則非殉物矣此君子持世之凖也矜而争其失小
 羣而黨其失大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此章失案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008-17b]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求終身之行於一言可謂善學矣其恕乎言舉斯心
 推諸彼而已矣心體與天下相關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之端
 也仁之方也學者苟随所在而擴充之則全體大用
 無不由此出矣非終身可行之道哉 恕之一言終
 身可行即忠恕一貫之㫖 如心為恕心合是這様
[008-18a]
 還他這様如心之愛以為仁固恕也如心之宜以為
 義如心之别以為禮如心之知以為智亦恕也此易
 簡之道也 實有是恕即是忠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毁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譽平聲
 世衰道微人心不直無復三代之遺乆矣而聖人猶不
 忍以叔季之道待其民而曰斯民也即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之民也則聖人挽氣化之情深矣無毁無
 譽所以為直也道在人心萬古如一日也道則猶是
[008-18b]
 道故民亦猶是民聖人不過先得斯民之所同然耳
 因斯民之道而覺斯民而已無所與焉此天地之所
 以為大也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乘平聲亡與無通夫音扶
 子嘗曰文勝質則史春秋文勝之習於一史得其概
 矣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則我生之初猶未冺先進之
[008-19a]
 遺也而今不然矣有馬者借人乘之庶㡬大道為公
 之一端也而今又不然矣文勝則質亡故人皆習於
 偷而不勝其自私自利之見其不流為禽獸者㡬希
 此風一倡至於戰國蘇季子曰貧窮則父母不子富
 貴則親戚畏懼賈誼曰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
 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徳色母取箕帚立而誶
 語則文勝必至之勢也然則周道其敝於文乎 春
 秋良史莫如左氏然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紀載何
 辨而多鑿也范寗曰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韓愈曰
[008-19b]
 左氏浮誇夫子歎闕文殆謂是與此春秋所以作也


或云有馬者借人乗之正是史闕文也張子曰史闕


 文祝史闕文也
子曰巧言亂徳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言者不必有徳巧言者工於言者也彌近理而大
 亂真䘮徳而似徳故亂乎徳小不忍者顧小則失大
 大謀莫决能無亂乎溺於小小利害首尾莫能一割
[008-20a]
 若煦煦姑息者然是小有所不忍則逺大之圗能無
 茫然亂乎易曰利武人之貞志治也亂則不治言無
 斷也巧言似徳而亂徳小不忍似謀而亂謀進徳居
 業者知之 小不忍如婦人之仁謂小之乎不忍也
 若匹夫之勇是小不忍也一語不可两解两意不能
 相兼且匹夫之勇無謀者也曷云亂謀書曰必有忍
 其乃有濟從含忍之忍自與不忍語意不類
子曰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好惡並去聲
 衆好惡不可不察固也曰必察之者見聖人之好惡
[008-20b]
 未嘗求異於衆人而苐欲自證於吾心以吾心之好
 惡衡衆人之好惡而好惡乃定即從衆可也違衆亦
 可也要於其當而已矣故唯聖人能致好致惡亦唯
 聖人能以衆好衆惡問衆人好惡何故與聖人不
 同曰衆人之情或泛而不察或私而不公則好惡亦
 僅得其概而已不察故也使能察焉則善惡之情雖
 有遁焉者寡矣雖然非至虚不能察
[008-21a]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中庸曰率性之謂道離人則道之名不立故曰大哉
 聖人之道又曰待其人而後行此人能弘道之説也
 言人能自弘於道之中而非道操其弘也故又曰非
 道弘人然則人自謂不能者是誣人也謂人不必弘
 而聽道之弘者是誣道也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人心未有有過而不自覺者旋覺旋改何過之有過
 而不改不即改也是謂過矣其不流為惡者㡬希
[008-21b]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思者聖功之本即學中之能事然亦曰慎思而已非荒
 唐無據者也是之謂思誠若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
 思則思而荒矣何益之有哉夫惟反而從事於學乃
 知斯道只在當人之身學之即是博而約之好古而
 敏求之進進不已則益矣所為下學而上達也此之
 為學未嘗廢忍而所由殆與忘寢食者異情則亦止
[008-22a]
 謂之學而已矣夫言學則不言思可矣故聖人但曰
 學而不厭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只另有意見在故
 入難僻一路去若反觀黙識自不應如此 發憤忘
 食樂以忘憂妙在勿忘勿助間此聖人之善學也終
 日不食終夜不寢而無益助之長也非徒無益而又
 害之 所思合是纔致思便已不是道愈思愈隔而
 今試舉得仁是甚樣只索就日用間平鋪做去故曰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如此而已矣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
[008-22b]
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謀道不謀食道外無學非富貴利達之學也夫
 人亦知得失之辨乎耕也餒在其中矣謀食有餘貧
 也學也禄在其中矣謀道有餘禄也富於道之謂禄
 貧於道之謂貧得道則失貧故君子但憂道之不我
 得而卒未嘗動念於貧也謂將以道易貧也謀道不
 謀食殆謂是與聖人慨世之學而千禄焉者故惓惓
[008-23a]
 致曉如此云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
守之不荘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荘以涖
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君子之學知之真守之固大而化之斯全學也知及
 之者擇乎中庸是也知之所及即是仁但未必能服
 &KR0574勿失耳非禮勿視聽言動仁也守之至也意想之
 及非知也把持之守非仁也知及仁守君子之學有
 真得矣然非充積之盛者有中而忽乎外也以語荘
[008-23b]
 涖無由矣則亦無以作民敬矣非存神過化上下同
 流則動民之禮猶未見所性之節文而欲民自至於
 中不可得也則亦豈得為盡善之學哉故君子從仁
 守以後隨處體認天理本諸身徴諸庶民必要乎盡
 善而後已盛徳大業一以貫之其斯以為全學乎
 知仁並進纔有覺便是知常常覺去便是仁守纔守
 得便須顯㣲無間體用一原荘禮一齊俱到不如此
[008-24a]
 不能守矣但工夫有生熟之不同只得次苐檢查去


陸子静曰論語中多有無頭説話如知及之仁能


 守之不知所及所守者何事又曰知之所及者及此
 也仁之所守者守此也程子曰仁也者仁此者也将
 知去及此理仁去守此理則知仁是一物理是一物
 如何打合得禮者敬而已矣以此治身即以此動
 天下猶至誠動物之動動不以禮則敬徳在我猶有
 間隔處未能盡人物之性也所謂聲色之於以化民
 末也烏得為善
[008-24b]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小知也
 從道徳起經濟則所受者大從才技出揮霍規規乎
 小已出乎大則入乎小出乎小則入乎夫此君子小
 人之分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
見蹈仁而死者也
[008-25a]
 此甚醒人以仁也仁者人也即水火雖至切於民生
 而仁尤甚何也不仁則不人不人則不生仁則生雖
 死而生然則起死囬生莫仁若矣以生為生則人固
 生於水火而有時而死若蹈之而死者然以生生而生
 仁能死人乎故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 蹈水火
 而死言終身託於水火而死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顔淵曰舜何人也子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當仁
 不讓於師之謂也程子曰言學便以道為事言人便
[008-25b]
 以聖為志何讓之有胡雲峯曰顔曽逰於夫子之門
 未嘗以當仁之事遜於夫子㫖哉當仁不讓於師
 只是極當仁之量不聽人獨占地歩也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四時之貞也言天道貞於終也於人則為智智者貞
 之蘊也故知是知非而不失其常諒則執一不通為
 有我之私而已貞而不諒其君子守道之正乎
[008-26a]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不徒曰任事而曰敬其事一乃心也何暇顧利祿乎
 公爾忘私國爾忘家其是之謂乎
子曰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分明天地氣象善惡之類雖殊而天地生
 物之心初無㨂擇栽培傾覆物之自取則然天地無
 心也聖教亦然 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徳者有達
 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有不屑之教誨也者其
 無類也夫其辨類也夫
[008-26b]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為去聲
 道一而已一則無弗同不同者非我之異於彼而彼
 之有異於我也大同之中忽起籓籬吾儒與異端之
 名始立吾儒方獨伸其是而異端且自執其迷两相
 角以求勝若氷炭之相為用也君子其如異端何哉
 雖然為吾道謀者姑力持同異之辨毋使以異為同
 相謀而蝕猶庶㡬乎 韓愈曰孔子必能用墨子墨
[008-27a]
 子必能用孔子此見不到處遺衣大顛畢竟惑其説
子曰辭達而已矣
 易曰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可與言達矣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
曰然固相師之道也見賢遍反道與之與平聲相去聲
 子曰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又曰天何言
 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與師言意也謝
 上蔡監西塲竹木為諸生講子見齊衰者及師冕見
[008-27b]
 一章曰一部論語只如此看故子張問曰與師言之
 道與可為獨窺其㣲矣只此是道便只此是學子張
 實認得来不是鑿空疑問者故夫子曰然而又申之
 曰是道也固相師之道也言非有我之所得私也天
 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聖人之道乎子張
 求道於夫子之身所見真夫子求道於天地萬物之
 固然所見大一部論語正合如此看 相師之道不
[008-28a]
 是舊格子聖人仍作舊格看 如此是道便知不如
 此非道知相師之道便知子臣弟友之道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賢遍反於孔子曰季氏將有
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平聲夫顓臾昔者先
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則將焉於庚反用彼相去聲下同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
[008-28b]
龜玉毁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平聲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
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
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盖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
如是故逺人不服則修文徳以来之既来之則安之今
由與求也相夫子逺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離析
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008-29a]
顓臾而在蕭牆之内也
 季氏將伐顓臾是無魯也亦無王也將則必誅故夫
 子因二子之見而力誅之又姑置季氏而先斥二子
 始終一辭春秋討賊必先治其黨而後為惡者孤也
 夫顓臾固先王之封國也而耳附庸於魯稱社稷
 之臣季氏何以伐為哉二子者獨不能矢大義而折
 其邪心乎然且曰夫子欲之也則如陳力就列之謂
 何不特此也爾實有能救之責而莫之舉則季氏之
 惡爾實成之是誰之過與直令冉求無廽避處於是
[008-29b]
 辭窮而遯遂有後世必為子孫憂之説既曰欲之矣
 又舎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支吾輾轉欲盖彌彰故聖
 人疾之摘發至此如秦鏡照膽邪謀畢見矣丘也以
 下又發明利害以破子孫憂之説因坐二子誤國之
 罪而討賊之義無餘藴矣君十而臣一均也均則和
 和則安均故無貧和故無寡安故無傾内治既修何
 患逺人之不服哉今由求之相夫子也以服逺則無
[008-30a]
 徳以安内則不均而徒慫惥其君以干戈之事祗以
 速蕭墻之禍耳可為忠於所事哉然則始終誤季氏
 者二子也故曰求無乃爾是過與是役也聖人力攻
 二子既聲大義之不可伐而又深切利害之情愈駁
 愈證如老吏入獄一字不可平反令聞者感動卒寢
 顓臾之伐聖人有功於宗國大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
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008-30b]
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先王治天下有五禮六樂八征九伐以統一宇内故
 繫子於天謂之天子降及春秋而自諸侯出又自大
 夫出又自陪臣出禮樂征伐亂於雜出而清議自庶
 人出矣此極亂之徴也權出於下則亂亂而無所歸
 則散而庶人且將挈其權以歸之一人而天下復治
 故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此宇宙升降之大機也周
[008-31a]
 子曰天下勢而已矣勢輕重也極重而不可反識其
 重而亟反之可也反之力也識不早力不易也力而
 不競天也不識不力人也天乎人也何尤嗚呼其唯
 聖人乎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
三桓之子孫㣲矣夫音扶
 祿去公室則政在大夫五世四世之及修短異也勢
 極重則必反五世希不失矣然則三桓子孫之㣲也
 宜在今日乎理有固然無足怪者是時陽貨專政
[008-31b]
 已執桓子為三桓浸㣲之漸故云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便平聲辟婢亦反
 直友最益人其次莫若諒又其次莫若多聞三者皆
 益友也即得其一而益矣便辟則不直善柔則不諒
 便佞謂口給禦人而無聞見之實者皆損友也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
[008-32a]
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樂五教反禮樂之樂音岳
驕樂宴樂之樂音洛
 君子之學察之性情隐㣲之地而聖狂之介已判然
 矣其油然而生飈然而莫制者好樂之情是也或動
 焉以天益之㡬也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是也其動焉以人損之㡬也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
 是也三益發乎情止乎理履中蹈和有自然之節焉
 而又不自滿假津津然道人之善且友人之賢其流
 露於物我之間無念非上達也故益三損者任其情
[008-32b]
 之發而不知檢或氣盈而驕或氣偷而佚或神溺而
 宴欲敗度縱敗禮無念非下達也故損學者深察乎
 此而致力焉於以存天理之本然遏人欲於將萌則
 學問之功思過半矣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三者所
 樂在此則所憂在彼 禮曰敖不可長欲不可縱志
 不可滿樂不可極三益之謂與反是則損矣 益者
 之樂從憂勤惕厲中來故與損者相反蟋蟀之詩曰
[008-33a]
 無已太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三益有焉
 王艮學樂歌曰學即樂樂即學其損乎益乎君子慎
 諸
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
而不言謂之隠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三愆盖儆學者洗心惕慮以為受教之地也身處函
 丈而心不在焉或失之語或失之黙三愆隨之雖日
 侍君子日奉君子之言祗以水投石而已矣 纔一
 啓口得三愆推此多少般不可勝數遷善改過從此
[008-33b]
 處得力便是吃要學問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謂之隠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教學皆
 失也諺云盲棋對瞎着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

[008-34a]
 君子自少至老無非肆力於學其大要在存理遏欲
 消融血氣之累而已血氣有盛衰而此心隨時而受
 役焉少則中於色壮則中於鬭老則中於得三者遞
 為君臣未有已也故君子戒之防乎其防求其不墮
 坑塹中當是如何力量學者思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
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無不畏者君子之心法三畏其大端也畏即敬之所
 發也畏天命畏其命我者也君子知天命之在我而
[008-34b]
 敢弗畏乎畏大人畏其型我者也畏聖人之言畏其
 訓我者也皆所以宻畏天之功也三畏一畏若小人
 安知有天命哉小人之心死乆矣自絶於天不勝其
 䙝越之罪何畏之有况於大人乎况於聖人乎舉無
 有動其畏者矣然則三畏所以成君子而不畏乃成
 小人敬肆之闗嚴矣哉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
 之仁者即畏大人也
[008-35a]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人生而有知矣自聖人以至於塗人一也其有不知
 者物蔽之也甚焉則困矣然而未嘗無知也上焉者
 其惟生知乎徳性之知即有生而完具之從容中道
 聖人也其有不知者可學而知也學生知之知擇善
 固執是也故次也雖困可學而知也學學知之學人
 一已百人十己千是也是又其次也及其知之一也
 困而不學自暴自棄斯下愚矣自生知以至於困知
[008-35b]
 同一知實同一學不學而後聖狂霄壤天乎人也故
 君子學之為貴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難去聲
 道生於一天之數也天體圓徑一而圍三故置一得
 三又三三而九為天數之終而天下之能事畢矣此
 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吾道一貫而三省三畏三
[008-36a]
 戒三徳舉其綱九思盡其變矣 九思者君子檢身
 克己之功無所不至有隨在而致吾之思者君子一
 舉目而唯恐亂吾之明也求吾之明而已矣一傾耳
 而唯恐其眩吾聰也求吾之聰而已矣推而色與貌
 言與事疑忿見得無不皆然思之思之隨感而得之
 而天理之在我者無不各止其所矣此之謂思誠九
 思一思也故曰吾儒之道理一而分殊 前六思實
 而可據後三思虚而易忘六者克已之全三者進學
 之要 君子之學首嚴於視聽而此心出入之闗鍵
[008-36b]
 扃矣又求之色貌之全焉又求之言動之大焉又求
 之念慮之㣲焉又求之性情之隱焉愈約愈精此心
 㡬無渗漏之地矣又終之以義利之辨而天理人欲
 之㡬有益證其真者格此一關方合道耳目有所加
 言動有所措學問更無餘事矣九思終見得是學問
 路頭徹首徹尾之道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
[008-37a]
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
見其人也
 好善惡惡之誠即求志達道之藴也學始於修己而
 終於用世乃潜見則異致士固有有體而未有用者
 繕修之宻身心性命之間粹如也語有之見善如不
 及見不善如探湯非乎若夫本窮飬為達施堯舜君
 民直於吾身親見之則非命世之大人不能與於斯
 矣語有之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非乎斯二
 者皆聖人之所願見也而有見有未見所見之幸固
[008-37b]
 足寄斯道之輕重而所未見乃關世道汚隆之運聖
 人之所感深哉 行義達道自伊周而後絶響矣有
 宋諸儒差足當之然隱而未見行而未成以語達道
 無當焉然則有其道無其時不能達也有其時無其
 道不能達也孔孟既不遇而蕭曹王魏之倫終不能
 致於王茫茫萬古可勝惜哉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徳而稱焉伯夷叔齊餓
[008-38a]
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平聲
 齊景公夷齊之論即南宫适羿奡禹稷之論聖賢矯
 切世情如此
陳亢音剛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
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
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
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
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逺去聲其子也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即家庭授受不過如
[008-38b]
 此有異聞乎陳亢得伯魚之説而自喜也意曰吾今
 而知詩之不可不學矣又知禮之不可不學矣又知
 學詩學禮之外不能有加於子矣故曰問一得三陳
 亢深信聖人之教故若驚若慰以志喜非實以聖人
 為逺子也不然詩禮之聞豈自今日乎 學詩者由
 歌詠而得其情學禮者由莭文以通其意學問大段自
 禮入然必學詩方能開發性情為進學之地故詩先
[008-39a]
 而禮後後來無人理㑹此教法宜子禽擊莭歎賞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
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

 閨門風化之始也故稱之禮夫子盖嘗舉之曰邦君
 之妻則係重於邦君矣故君稱夫人明有匹也自稱
 曰小童明有尊也邦人稱之曰君夫人尊君也稱諸
 異邦曰寡小君遜於君也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亦尊君也循名責實則妾媵固不可以僭夫人夫人
[008-39b]
 亦不可以耦邦君而邦君所以端刑于之化者自不
 容己記者及此有關雎麟趾之思乎
 論語學案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