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1 論語學案-明-劉宗周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學案卷四
            明 劉宗周 撰
 上論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
 夫子生羲皇堯舜禹湯文武之後固可以無作而其
 心實退然以愚賤自居寜師古而不敢師心且以吾
 心證古人之心而不敢傳其所疑以集羣聖之大成
[004-1b]
 此仲尼之所以為大也聖人於古人實是信得及非
 徒好之而已者能信則古人在吾心矣述古人之事
 易述古人之心難述古人之心而事有不待言者幸
 斯文之在兹竊自附於後之君子以垂憲萬世而已
 曰竊比老彭志幸也心彌下而自道彌直矣 斯文
 之鼻祖莫大於羲易持世之功業莫尊於春秋古今
 作者二人而已
[004-2a]
子曰黙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識音志又
如字
 此道身有之則不言而信以歸於慥慥之地所謂躬
 行君子也故云黙識識如字謂信諸心也黙識之學
 精神毫不滲漏徹首徹尾以此學即以此教何厭倦
 之有此聖人之全學也而曰何有於我者身試之而
 後知不足愈進而愈不足也亦終歸之無窮而已矣
 然則何有於我一語正黙識學誨之證也 自黙字
 訛解而學者遂以語言道斷當之謂聖學入手只在
[004-2b]
 妙悟學誨都從悟中來不知聖學是下學只是反躬
 鞭辟不墮於杳冥玄黙之見葢聖人之致意於三緘
 者屢矣故曰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又曰古者言
 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敢以是斷黙識之㫖
子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憂也
 此即承上章之意而反言之其憂勤惕厲之意益深
[004-3a]
 切矣夫子既不有是三者之學則念徳有不修矣而
 又不求所以修之方是學之不講也於是遷善改過
 之功胥失之矣人生墮落一至此乎故曰是吾憂也
 聖人切己反觀歴數病痛字字有標本其所以教天
 下萬世深哉 聖人是講學不是講道講學是講身
 分上事講道是講人分上事講已分上事故只説最
 下乘講人分上事便説得天花亂墜只説最下乘故
 不犯口業説得天花亂墜是呵佛罵祖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004-3b]
 子之燕居正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之時曰申申
 如無愧容也曰夭夭如無愧色也學者莫只作氣象
 摹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乆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復扶又反
 昔者夫子好古以學夜則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
 蓋用志如此其勤也及其老而氣則衰矣氣衰而志
 不足以動之故夢寐之間無復感通㑹晤之兆亦年
[004-4a]
 運之常也夫子不覺有感於斯而歎曰甚矣吾衰也
 矍然有老大之傷焉若曰吾學其荒矣乎其志不足
 以帥氣乎今而後將再鼓生平以一當盛年之志而
 已乎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難也聖垂老
 一加鞭方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歩 問不夢周公還
 是道不行之兆否曰只看夢見時光景若何夢時多
 只見無逸待旦的周公不必見相武攝成的周公然
 則何以不夢見堯舜禹湯文曰道統自周而及孔則
 周公其禰也故親而易感然則今何以不夢曰此聖
[004-4b]
 人歸根復命消息也不曰吾衰之甚乎意者興歌梁
 木其不逺乎或曰張子韶咏此章云向也於公隔一
 重尋思嘗在夢魂中如今已是心相識爾是西行我
 是東何如曰非也孔子終身醒亦終身夢 象山語
 門人曰晝觀諸妻子夜卜諸夢寐兩無所愧然後可
 以言學愚謂此兩言非孔子不足以盡之觀此章及
 上章可見
[004-5a]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四者之學只是一時事學要於求仁而其功必始於
 辨志纔志便以道為的則進學有其基矣志之者欲
 其得之也故繼曰據德以身據之又不可不以心安
 之故繼曰依仁德之體即仁非二物也然非偏内而
 遺外者也志道之後其所得力於六藝之途者深乎
 故終以游藝合焉蓋藝非道也而其理即道之所寄
 返而證之德在是仁亦在是實履其事者據徳之功
 也虚泳其趣者依仁之功也此内外合一之學也學
[004-5b]
 者由此庶不迷於入道之方而日就月將以進自不
 容己矣 藝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按内則生六嵗
 教之數與方名七嵗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嵗出入
 門户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嵗教之數
 目十嵗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十有三嵗學樂
 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
 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學不教内而不出三十
[004-6a]
 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學無方孫友視志然則游藝之
 學古人生而習之耳 游之則曰藝溺之則曰能曰
 鄙事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束脩還主執贄言有作修淑之意解者非也聖人不
 責人以苛禮而禮聞來學不聞往教苟以是心至斯
 受之耳曰未嘗無誨何等藹然懇至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
憤房粉反悱芳匪反復扶又反
[004-6b]
 憤悱只就一人見心求通而未得故口欲言而未能
 啓而發之迎機之教也且啓發之際又姑引其端而
 不竟其說以俟其自悟而反也而後再告之教學相
 引於無窮而學者憤悱之機劃然解矣此所謂循循
 善誘也如攜小兒歩然一歩一引一引一放指日成
 行蓋夫子自言教法如此非謂人有不憤者則必不
 啓云也 聖人精神透入在學者身上一一轉動他
[004-7a]
 消息令人生意勃然方是一體命脉若不㑹憤時還
 使他憤在
子食於有䘮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聖人處凶禮而率性之則自然如此所謂盛德之至
 也 曲禮哭日不歌
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
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
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舍上聲夫音扶馮皮冰反好去

[004-7b]
 夫子遐志三代之英嘗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
 乎然明王不作世莫子宗終於藏矣而不忘大行之
 心也故發用行舍藏之論若曰用之則行矣舍之斯
 不難藏耳而乘化無心之意自見於言外顔子可與
 語此者心不違仁有天徳便可語王道也用行之道
 文事武備以時措之即三軍之任不廢器使而要非
 徒勇者可與幾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本之以敬
[004-8a]
 慎之心而審時觀變動有成績也此天下之真才也
 有真才者必辦真學問以之行師固得稱元老而於
 天下事亦可隨試而輙效矣孔顔學稱龍德終不落
 事局中取辦功名但就事論才只此是孔顔學問後
 世如充國之老成亞夫之持重而反不敢望子路暴
 虎馮河之勇者則王霸之辨也 用之則為天下開
 太平故曰行舍之則為萬世倡絶學故曰藏此性分
 之蘊也孔門惟顔子亞聖足以語此其他冉閔之徒
 雖可仕可止卓然聖賢成法而發揮性分之藴畢竟
[004-8b]
 有欠闕處況子路以下乎 古者寓兵於農擇將於
 公卿大夫士大國三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軍將
 皆命卿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
 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
 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各有長 暴虎馮
 河死而無悔到死時終須悔也世以易簀結纓並言
 余嘗曰曽子易簀其道心之終乎子路結纓其悔心
[004-9a]
 之初乎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
吾所好好去聲
 富不可求盡人而知之正患此貪求心割不下所以
 明知明犯終身擾擾夫子為人指出所好來是顯他
 自家無盡藏與之割貪心也問所好是恁物曰只在
 吾而不在人者是
子之所慎齊戰疾齊側皆反
 聖人之慎是天理凝注處非鰓鰓畏忌也子曰我戰
[004-9b]
 則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又曰丘之禱乆矣一慎
 之外無他道也 三者臨事而慎易先事而慎難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圗為樂之至於斯也
 聞韶而三月忘味非徒習其聲容器數也聞韶樂而
 見舜焉學虞廷之學也假遺響以通好古之精神而
 舜之為舜在夫子矣故歎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曰至於斯直是不容言說處夫子通體是舜天覆地
[004-10a]
 載規摹只適得吾心者是不必如季札作模擬見也


蘓氏軾曰孔子之於樂習其音知其數得其數知


 其人其於文王也見其黯然而黒頎然而長其於舜也
 可知是以三月不知肉味 按史記三月上有學之
 二字愚謂三月不知肉味正是學不必更贅學字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
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為去聲
 按春秋傳衛靈公夫人南子淫亂太子蒯聵羞之與
[004-10b]
 家臣戲陽速謀殺南子南子覺愬諸公蒯聵奔宋既
 而靈公游於郊子南僕子南公子郢字蒯聵弟也公曰余無子將
 立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
 改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三揖卿大夫士君命祗辱夏靈
 公薨夫人曰立公子郢為太子君命也對曰郢也異
 他子且君沒於郢之手若有之郢必聞之且亡人之
 子輙在乃立輙晉趙鞅納衛太子於戚居之衛石曼
[004-11a]
 姑與齊國夏帥師圍戚其後蒯瞶自戚歸於衛衛侯
 輙來奔衛輙之稱兵也春秋書曰齊國夏衛石曼姑
 帥師圍戚主兵者衛也而首序齊人首罪黨惡也黨
 惡者蒙首誅而況身為逆者乎則春秋之誅衛輙而
 定其叛父之罪若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如以事論
 則衛國不可一日無君夫人猶得援先君之命而為
 之矣然則輙之惡其在不仁乎故曰夫子不為也蓋
 春秋討罪之法無非表天理而植人心以垂戒萬世
 非區區成敗利鈍之為見也或曰衛輙何得與夷齊
[004-11b]
 較是非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不為夷齊則為衛
 輙 或曰公子郢之固辭而不立有夷齊之仁焉愚
 謂古今讓國惟夷齊尚矣郢也承先君之命而自立
 可以無憾於兄弟者即亡人之子可以得國而父子
 之間終於難處寜以身定國耳知不出此而讓國以
 釀亂廢先君之統紀矣焉得仁春秋之於季札也亦
 然
[004-12a]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飯扶晚反食音嗣枕去聲樂音洛
 聖人日用動靜莫非天理以天為體而不繫於物則
 常樂矣聖心之天不可見就樂地而見故曰樂天此
 樂不必在疏水曲肱中只就疏水曲肱中拈起亦在
 㸔聖人此等氣象分明浩浩無邊浮雲富貴正是樂
 中滋味覷破時作此眼界曰不義云若只在䟽水曲
 肱中看富貴即屬不義也待揀擇得義中富貴來早
 被浮雲罣住矣富貴是浮雲則知聖心果有天在詩
[004-12b]
 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謂有時而不在非天也請以
 是尋在中之樂 䟽水曲肱一段風光自是眼前事
 如曽㸃乘暮春之意然若只作貧字看早是貧中尋
 樂矣何樂之有明道先生曰百官萬務金革百萬之
 衆疏水曲肱樂在其中萬變皆在人其實無一事
 問顔子之樂何如曰顔子之樂從憂上勘出正是工
 夫得   力 時以夫子之樂觀之猶帶許多辛酸味在
[004-13a]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許師述曰前孔子自序曰五十而知天命而此言加
 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分明是五十之前方學易而未
 竟而期畢志於將來汲汲皇皇之心形於言表矣蓋
 儒林傳稱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
 乾鑿度謂孔子筮易得旅請益於商瞿氏知天命之
 終窮而後息志停軌五十究易作十翼夫易道廣大
 精深矣孔子一見伏羲之卦畫文王之彖象知其理
 不可容易了竟故欲假嵗月䆒心焉其曰學易可以
[004-13b]
 無大過者微婉之辭也學未至於窮天人之奥盡性
 命之理與天地相似而不違與羲文千古而一轍則
 聖人之心猶一息不能以自安夫聖人雖無大過可
 言而其知天命以後必益純粹精融漸入於耳順從
 心之境謂非學易之功不可也嗟嗟自孔子賛易而
 易道大明於天下後世矣數千載之下其有真知學
 易之志窺尼聖之一斑者幾人哉 愚按易道難言
[004-14a]
 吾夫子學易之心精尤不易言聊舉師說以明之亦
 已窺其大概矣而間嘗為之申補其意曰吾夫子之
 於益而思過半矣夫子繫益之象曰風雷益君子以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大易之道天道也天之命於穆
 不已而其妙萬物而為神者莫疾乎風雷風雷交迅
 其益無方此後天之用合於先天者也聖人之學易
 也全體太極之蘊而二氣五行莫窺其朕渾然一天
 道矣其不能不麗於二五者推行變化之間雖聖人
 有所不盡乘而神龍之德趨於亢者有之於焉先時
[004-14b]
 而戒懼黙察此心之幾而合之貌言視聽之則苟有
 其一不動乎天而聖人之心不容自恕也皇皇焉乗
 化於日新者憤忘食樂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雖風
 雷之迅不疾乎此矣故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夫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而後天之在我
 者舉之以時而不悖則天人合矣聖人於是悟易道
 矣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無非遷善改過之書
[004-15a]
 立象以示之變通以趨之繫辭以告之定之以占以
 斷之皆此物此志也故曰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
 謂易之道也而至此遂自述其學易之志曰加我數
 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嗚呼夫子一生觀象
 玩辭觀變玩占之精神盡在是矣聖人生而學易矣
 必云五十者真見遷善改過之學無窮姑寛之嵗月
 庶幾老而後得之猶不敢以無過自期也無大過而
 已則學亦何時而已乎故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聞
 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甚矣聖人之善學
[004-15b]
 易也吉凶與民同患而神以知來知以藏往者乎是
 故與天地合徳而不以為大與日月合明而不以為
 昭與四時合序而不以為順與鬼神合吉凶而不以
 為柄先天弗違後天奉天而不以為聖此聖人所以
 為至也自易道不明學者多言先天之學而遺却後
 天以無思無為為宗并無名教通乎老氏之玄故後
 世易老並稱浸淫而為佛為禪本虚無而更空之大
[004-16a]
 要在善惡雙冺而直達本來面目遷善改過之學為
 世大禁而易道為天下裂矣善乎周元公推明太極
 之說曰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慾遷善改
 過而後至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夫子述六經以憲萬世當時及門之教概可知矣六
 籍中詩書執禮猶切於下學故夫子雅言之以此學
 亦以此教凡以端學者之志行而推之經濟事業卓
 然有體有用之道也按禮大學之教樂正崇四術立
[004-16b]
 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
 教以詩書則雅言之教先王已先之矣 執禮禮之
 可執者疑當時禮經之篇名即曲禮内則之類是也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
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葉舒渉反
 夫子為人非惟沈諸梁不知即子路亦無以舉似諸
 梁又不惟子路也亞聖如顔子髙堅前後之見猶然
[004-17a]
 自墮於望洋其他若疑之為天為日月為賢於堯舜
 益遐逺矣曽有為夫子掲真面目者乎非聖人果難
 知也擬其外廓而不得其心精亦不善學聖人之過
 也聖人亦何加於人哉竭一生之力萃之人道之中
 充充然如有窮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也何憤如
 之又不敢以欲速乘也優焉游焉徐而聽其自至焉
 則樂矣憤則但知有憤故忘食樂亦仍歸於憤故忘
 憂且樂於斯道之中更無止法終其身而已矣故不
 知老之將至云爾者謂只此足以盡夫子為人更無
[004-17b]
 事於逺求也噫殆如天之運乎日之升乎度超堯舜
 而不自以為聖者乎得夫子之自道而通以諸子之
 見未為不足以知天子也 發憤是聖人困勉學問
 得力在發字即天道怒生之機 問憤是心求通而
 未得否曰憤不同小憤是疑處索解大憤是解處轉
 疑愈解愈疑時時轉換費盡苦心不覺通身汗下如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知他費盡苦心在 憤樂
[004-18a]
 相禪須知心體如此 忘處是天地流行處 不知
 老至如聖人方耐老夕死可矣如聖人方拚死狂馳
 者何以老何以死焉省之省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去聲
 觀聖人好古敏求則其發憤處正是羮墻堯舜夢寐
 文周精神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
 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孔子何獨
 不然 生而知之者知其性也聖人純乎天道所性
 渾然亦必待學而後滿其分量之實則古人其印證
[004-18b]
 矣雖謂聖人非生知可矣雖謂堯舜禹湯文武非生
 知可矣 好古不廢誦詩讀書但借詩書以尚友古
 人耳
子不語怪力亂神
 聖人之道中庸而已矣舍中庸而求之竒詭者怪也
 求之功利者力也求之邪慝者亂也求之玄虚者神
 也皆惑世誣民之道也故聖人不語記者列此四目
[004-19a]
 概盡萬世異端之學孔門之衛道嚴矣哉 後世如
 鄒衍公孫龍之説怪之屬也管商申韓之説力之屬
 也楊墨之説亂之屬也佛老之説神之屬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此亦言遷善改過之學當隨在而自勵也學苟自勵
 即三人同行儼然師保之詔矣從善改不善孰啓而
 孰翼之乎君子曰亦必在諸我而已矣 人善就看
 作我之善人不善就看作我之不善何等真切
[004-19b]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魋徒雷反
 按史記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於大樹之下魋伐其
 樹孔子去之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
 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鄭孟子又曰微服而過宋見聖
 人於患難之際處之不異平日樂天知命而卒免於
 難其所以自信者至矣愚謂言天則知微知彰自在
 其中即不言微服事可也 天之生人德一也但聖
[004-20a]
 人有以全之耳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行而不與
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三子以言語求聖人而終無以見道也則疑聖道
 有隠不知道無容隠也道在日用動靜語黙之間森
 然不隔宇宙聖人直身體其撰而輸之二三子之身
 有餘裕矣學者認取何如耳 無行不與正是一㸃
 生意聖人分明有一㸃生意通與人在皮肉之外這
 㸃生意逢着有生處方透入然豈能透入枯木死灰
[004-20b]
 裏 若覷見丘時方知丘亦只是吾一般陽明先生
 曰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去聲
 聖人之教博約二者而析之則有四博一而已約之
 途精矣哉自文而約之行自行而約之心曰忠曰信
 以忠合信而善約者復妙於善推乃所以為約禮也
 若僅守其一膜之心而無以及物形骸之障而已非
[004-21a]
 禮也故約之途精矣哉四者合而入道之方備矣此
 之謂善教 教有四而學之則一如事親而窮孝之
 理是文因而身踐之晨昏食息之間是行反而得吾
 親愛之心是忠此親愛之心實致之親而不隔是信
 則學成矣 四者立教令人一毫走作不得似只成
 得一拘儒然聖人只合如此學後人妄開方便誤矣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善人
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虚而
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亡讀為無
[004-21b]
 非聖人無以傳聖人之道故夫子首思聖人逓及於
 君子善人有恆者聖人之學有本而以漸達也原泉
 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是也有恒其本也有恒
 者常心也常守其作聖之心而不貳則漸進於善人
 漸進於君子漸進於聖人矣亡而為有虚而為盈約
 而為泰一路浮誇欲立登善人君子聖人之地以為
 學主頓法而不知適以賊其本心之德故曰難乎有
[004-22a]
 恒然則頓學偽學也亡虚約三句分明畫出偽學情
 狀本無善也欲襲為善亡而為有者是本非君子也
 欲襲為君子虚而為盈者是本非聖人也欲襲為聖
 人約而為泰者是正是不能守其常心處譬之溝澮
 之盈倐而盈倐而涸立待之勢也 聖人君子善人
 以學言有恒以心言或曰善人以學言何也曰志於
 仁而無惡非學乎 難乎有恒凡做作語言鋪張舉
 止收襲譽望非神化不談非性命不學非一日千里
 不悟是也
[004-22b]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射食亦反
 門人偶得於睹記而集此二事之小以窺聖人萬物
 一體之仁如此使聖人之道行而鳥獸草木昆蟲魚
 鼈咸若其性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
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識音志
 世謂聞見之知與德性之知有二子謂聰明睿知非
[004-23a]
 性乎睿知之體不能不竅於聰明而聞見啓焉亦性
 聞見也效性而動者學也今必以聞見為外而欲隳
 體黜聰求睿知并其睿知而槁矣是隳性於空而禪
 學之談柄也張子曰非天聰明不成其為人聖而天
 聰明其盡者耳天聰天明耳辨聞目辨見是也天聰
 明之盡則夫子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是也曰知之次者得之於學姑遜於天以見天非人
 不盡也此聖人盡性之實功卒免於不知而作之病
 也 聞屬聲前言以外皆是見屬行往行以外皆是
[004-23b]
 子厚驢鳴茂叔窻前草正是正是禪門聞喝吃棒見
 佛回頭何嘗不是第彼所見聞者異耳 多聞則善
 惡並投故須擇多見則不賢亦在内省之資故心識
 之而已識音志 不知而作㝠行也孔門重躬行而
 先致知者知到然後行也陽明子言良知而曰行到
 然後知見知行合一之學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
[004-24a]
也唯何甚人潔已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見賢遍反
 童子可見只就見在拈道理看渾然天心無我 夫
 子以身為天下萬世之身即以其學為天下萬世之
 學互鄉之見正欲以天下同歸於善轉汚為潔之機
 深致意焉又何忍以已甚阻人之進乎不與其退言
 不以不善終錮此童子也聖人直不保既往耳若既
 退之後殷殷望之矣以本文為順 仲尼不為己甚
 本諸此乃知不為己甚即聖人之仁也 問周元公
 何以不見王介甫曰介甫非童子也不聞夫子誅少
[004-24b]
 正卯乎且不聞程子見介甫而終得之於介甫也
子曰仁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欲仁仁至一陽來復之幾也只旦晝心一轉便是仁
 覺得不仁便是仁至時纔覺得是仁己不是仁矣然
 則何以能自復而乾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
 助長也則進於乾矣曰何事曰開除積習 如手欲
 恭便恭足欲重便重事親欲孝便孝事長欲弟便弟
[004-25a]
 此欲仁仁至之實也 人終日欲仁仁至却只坐在
 暗中故聖人醒之 且莫求仁囘頭識我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
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吴為同
姓謂之吴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昭公知禮之對臣子之誼委合如此自問者觀之則
 黨矣司敗之讓恰是正論夫子即引為己過此是平
 實道理若下一辯語露出諱君之意便是我軰人心
[004-25b]
 事聖人初意實無為君諱過心忠愛所發自然如此
 及司敗一言觸着平日遷善改過學問不覺忻然領
 受不是含糊認過借以明禮亦不專指知禮一對為
 過蓋指平日説來而舉今以證故幸之深自是切己
 痛癢並無囘䕶之情看聖人只至誠心隨處圓滿無
 纎毫夾帶便處處是道理若以我軰心事窺聖人司
 敗旁觀之口不得聖人之道後人旁觀之眼尤不得
[004-26a]
 聖人之心 常人之過人知得九分已知得一分聖
 人之過人知得一分已知得九分説聖人有過己是
 騃人說聖人猶有不知之過至為人所知益竒此意
 最宜理㑹學者便當長一格 問夫子視周公之過
 何如曰孔子之過不亦宜乎周公盡宗社之幾而以
 兄弟敗猶然伯鯀之試耳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和去聲
 許師述曰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記曰夫歌者直已而
 陳德也動已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
[004-26b]
 育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
 矩句中鈎纍纍乎端如貫珠歌之義大矣深矣古之
 君子琴瑟在御歌詠恒有之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曽
 子曳履而歌興於詩者其必習於歌可知 聖人一
 體萬物要在天下各盡其情而無沴鬰之病則聖人
 之元氣有以噓之也觀夫子與歌一事可見老安少
 懐如斯而已
[004-27a]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博文為入道之門然必反身力致而要於成德斯稱
 躬行君子躬行云者心得之而措諸躬即身是道也
 行得盡渣滓便渾化上下與天地同流雖聖人猶以
 為歉況學者乎夫博約雖一事然聖人猶易言博而
 惓惓於反躬之難如此則世之徒博而不約者蓋亦
 多矣 文者道之華也聖人於文無不學故曰文莫
 猶人非言語文辭之謂也歛華而歸實則躬行君子
 之道矣曰未之有得則不敢不勉可知
[004-27b]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
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夫子方自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而至此
 又身任之而不辭何也曰夫子未嘗任也夫子一生
 學問實從事此兩言而恒覺分量之難盡又終不敢
 自諉其難也黽勉從之或庶幾萬一云爾故曰抑抑
 之者疑之也猶以今日期明日也若自以為不厭則
[004-28a]
 厭矣自以為不倦則倦矣何有於我正其深於無厭
 倦之實而其心終未敢以為是也一生苦心至此幾
 欲嘔矣公西華知足以知夫子有賛歎而無疑問真
 知夫子實踐此二語而仁聖之學正不外是雖欲辭
 其名而不得也夫學固以求仁也而極於聖也 云
 爾猶云極口道盡不過如此猶是口舌承當 孔子
 以仁合聖孟子以智之事合聖之事惟其智盡所以
 仁至此孔孟之學相印證處 只學而不厭通於誨
 人不倦正是仁之真面非必學此仁聖之理而更以
[004-28b]
 此誨人也 先師謂不厭不倦一副精神却從何處
 得來其言引而不發愚竊窺夫子之學只是發心真
 自歇手不住 問諸子問為仁聖人一一有條答聖
 人為仁如何曰聖人於諸子法都用得著更有吃緊
 工夫視諸子反下曰遷善改過未達曰時乘六龍以
 御天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
[004-29a]
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乆矣
 夫子從事於遷善改過之學乆矣遷善之學求無念
 不可對天知而凛凛乎隕越之懼也可不為誠乎丘之
 禱乆自是實理實事非姑漫言以解子路之惑也若
 謂素行已合於神明無罪可悔只此一言便煩子路
 請禱矣蓋子路起念於禍福夫子折之以立命之學
 如此 禮曰疾者齋養者皆齋當子路請禱時正是
 夫子躬禱時 趙清獻晝有所為夜必焚香以告於
 天
[004-29b]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孫去聲
 先王制禮宫室衣服噐皿飲食之類皆有等威所以
 防民之僭也故貴可同賤賤不可擬貴如禮天子七
 廟諸候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六諸公十有
 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天子之席五重諸
 侯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諸侯
 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天子
[004-30a]
 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龍衮諸
 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緑藻十有二
 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之類等威秩然稍溢
 於分即是犯上或以大夫僣諸侯或以諸侯僣天子
 不可訓矣若儉於分之内則固陋而已固可飾也是
 故管仲三歸反坫賢大夫也而難為上寜晏子豚肩
 不掩豆一狐裘三十年者之難為下也春秋僣亂相
 仍其禍盡從奢上來蓋先王文勝之後人情日導於
 濫觴而一切典章文物皆為亂臣賊子僣擬之階故
[004-30b]
 夫子訓之賈誼流涕漢事有慨於屋壁帝服娼優后
 飾故恭儉之朝且然況於後世乎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天地是這様萬物是這様人心也是這様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聖人全副氣象得之切磋琢磨之後渾然圭璧不露
 些子端倪雖文章也即性道也故弟子記之三者一
[004-31a]
 時並現温與威隂陽之互藏其宅而恭安又隂陽之
 各止其所也愚謂學者當自恭而安入 横渠十五
 年學恭而安不成程子曰可知學不成有多少病在
 愚按伯淳十二年尚除個喜獵心不去只此是一病
 除百病除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徳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
稱焉
 聖人於商周之際扶萬古君臣之防既表有二事商
[004-31b]
 之德矣又追論其始遡周家世及之自則泰伯之徳
 實與文王並隆以泰伯之徳當商周盛衰之際固已
 浸浸有得天下之勢不於其身必於其子孫自荆蠻
 一逃而商之天下直以身讓之矣聖人見端知末逆
 知必至之勢而早决其無待之機真能讓天下者也
 故曰三讓今人事到臨局處無可柰何只得聽時勢
 所轉時當湯武不合做征誅事時當堯舜不合做揖
[004-32a]
 讓事若先一著做直可由得自己雖造化任其斡旋
 故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
 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泰伯之讓直天地人鬼之所避
 者也如舜避堯之子於河南禹避舜之子於陽城而
 天下之民歸之武王觀兵諸侯不期而㑹者八百欲
 讓天下其可得乎如泰伯者真能讓天下者也或曰
 逆知數世之後必有天下托之荆蠻以志讓其事不
 幾於誕乎曰泰伯善繼太王之志與伯夷同義所以
 全人倫也然則太王廢嫡立少非乎曰泰伯知季歴
[004-32b]
 父子有聖徳可以光后稷之烈故讓賢而去非太王
 所廢也若夫太王之屬意於季歴亦文王舍伯邑考
 而立武王之心也天與賢則與賢也然則太王志翦
 商乎曰後人見周家王業定於太王季歴授受之間
 故謂翦商始於太王而詩人歌之非謂太王志於翦
 商也然則泰伯讓天下於周乎曰若然則泰伯挈商
 之天下假手於弟姪悖亂甚矣烏乎稱至德然則民
[004-33a]
 無得而稱者何也商周興衰決在四世之後與文王
 三分有二之勢不同後人亦見得季歴之後至文武
 而有天下與泰伯全不相及是天命未嘗歸泰伯安
 得讓故無由稱之然則泰伯與文王孰賢曰文王何
 可當也讓天下一節做得恰好到至處文王終有天
 下之勢而堅讓天下之節其事難泰伯始有取天下
 之兆而堅讓天下之心其情深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
而無禮則絞葸絲里反絞古卯反
[004-33b]
 禮者理也所行當乎理而後無弊非徒調劑乎節文
 之間朱子曰禮者天理之節文是也凡人勞擾周章
 用妄用訐處都是私意 凡淺似直訐亦似直戅似
 勇不遜亦似勇怯似慎巧亦似慎愚似恭諂亦似恭
 大勇若怯大直若詘大慎若發機恭而安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君子化天下只有是仁仁道莫先於親親推其餘民
[004-34a]
 吾同胞物吾與也況故舊乎天下化之自釀成春温
 長養氣象無殘刻澆漓之意此盛世之化也 凡人
 於故舊易遺不遺者厚之至也
曽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夫音扶
 曽子一生精神息息反躬循頂至踵徹體承當都無
 放過處稍放過便有不及貫處如人元氣一毫不貫
 便有痿痺之病故醫書以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
 狀仁體曽子之學所以為仁也仁以為己任不亦重
[004-34b]
 乎死而後已不亦逺乎人以為弘毅也不知實得之
 小心從小心中流出方能塞天地貫古今然則戰兢
 惕厲乃是為仁非漫然無事者也仁者人也啟予足
 啟予手皆是也 曽子學問最樸實到底無跌磕破
 綻他行一寸得一寸 程子病革門人或曰先生之
 學正要此處用程子曰道著用便不是予曰道著不
 用亦不是
[004-35a]
曽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曽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逺
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籩豆之
事則有司存逺近並去聲
 曽子自善其將死之言恐以病革顛錯誠意不能動
 人故先言之以啟人之聽其與人為善之意何如哉


道者聖賢大學之道本之為格致誠正出之為修


 齊治平是也事只是瑣碎細務制度品節之詳皆是
 籩豆其類也君子之治舉其本而末自該遺本而逐
[004-35b]
 末者陋也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不大聲色只是此意


曾子言動容貌三者是究竟語又是下手語 蔡


 虚齋曰若是真道德性命必有見于威儀之際與動
 容之間若是真學問文章必有見於當官之法與治
 家之政㫖哉言乎 曽子學問都就軀殻上討論最
 有持循一則一二則二
曽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
[004-36a]
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舜好問好察詢於芻蕘禹不矜不伐文王望道未見
 孔子我無能焉顔淵若無若虚自古聖賢同一血脉
 聖人之所以為聖者只是進進不已百尺竿頭無窮
 盡知不足故也若纔自以為有得便住了如顔子之
 學不到聖人地歩不止故曰惜也吾見其進也未見
 其止也後人一得而妄自尊大者陋矣 聖人與途
 人言自有一種發明處恁地有益只是抹煞能不能
 多寡之相便覺精意灌輸以能問不能以多問寡真
[004-36b]
 不知能與多之在己不能與寡之在人惟欲以人之多
 益我之寡以人之能益我之不能故曰若無若虚此
 等氣象如天地之大何所不容受何所不㢲入雖犯
 而不校者就而想之居然深潛純粹體段天下歸仁
 工夫非顔子孰能與於斯 犯而不校正是學問得
 力處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逆君子必自反也曰我
 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我必不忠故常人聖人之師也
[004-37a]
 不善人善人之師也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實若虚所存者神犯而不校所過者化 謝
 上蔡别伊川先生乆先生曰賢向做得恁工夫上蔡
 曰近來也只去得一矜字先生曰可謂切問近思矣
曽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
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與平聲
 託孤寄命不是等閒事如伊尹周公之任是也當此
 等事任生死利害動輙踏着是吾人大節闗係處才
 勝者多行險僥倖之計此心未必對天地質鬼神到
[004-37b]
 緊闗一着便差直是賣國家叛君父而不恤德勝者
 又未必濟天下事徒以身狥而已如文信公方遜志
 是也必也才誠兩合非君子其人不能矣託孤寄命
 必是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但可託可寄處亦有許多
 斡旋方克有濟而大節不奪者乃濟天下之本也古
 人濟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從身家名位上起念便
 是凡可奪處皆是此等作祟也誠極則精精極則變
[004-38a]
 一切作用皆從此出誠中之識見是大識見誠中之
 擔當是大擔當是為大學術大經綸故君子非有才
 之難而誠之難古人辦此亦鮮其人伊周而後諸葛
 武侯其庶幾乎其次霍子孟韓魏公郭汾陽差足當
 萬一 臨大節而不可奪是就上抽出言之其氣一
 直貫下託孤寄命是大節不奪之事大節不奪是託
 孤寄命的心腸 霍光出入殿庭有常度不失尺寸
 金日磾不忤視漢武即屬以少主知人哉 君子計
 是非不計成敗如陸秀夫抱趙氏幼主投厓山何嘗
[004-38b]
 不是託孤寄命到此雖聖人無下手安論才不濟
曽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逺仁以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逺乎
 仁也難説重聖賢却重視之如執玉捧盈舉之如不
 勝而後能勝也此任仁之真力量也任仁者真須用
 全副精神肢體髪膚合下承當無絲毫闕漏處便是
 弘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便是毅真能弘者取道
[004-39a]
 必逺不逺則前功盡廢無所任矣弘毅者為仁之功
 也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逺乎乃為
 弘毅也任重道逺不是為仁者獨如此仁者人也有
 是人則有是仁推諉不得歇住不得故不可以不弘
 毅弘毅所以任仁者然則弘毅與仁二乎一乎曰仁
 是性弘毅是性之良知良能恢張幹濟處仁體自是
 弘毅二而一也即本體為工夫也 仁不越几席之
 微而天地萬物囿焉學者不得小小承當如清任和
 纔舉得一邊遺却一邊仁者見之為仁智者見之為
[004-39b]
 智亦然如發育峻極三千三百大莫載小莫破都是
 此中孕出君子尊徳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極髙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此全副
 精神也然君子不從大處求則從微處求故約而易
 操求而即至重而輕逺而近 死而後已死亦未己
 堯舜其心至今在 程子曰學者須先識仁義禮知
 皆仁也
[004-40a]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天地之化生於春長於夏歛於秋成於冬而化功畢
 矣興也者始而亨者也立且成者性情也 六經之
 教皆以闡人心之蘊而示人以為學之方也詩以勸
 善懲惡教主興故人得之以興興以人心所自興也
 禮以範情約性教主立故人得之以立立以人心所
 自立也樂以窮神達化教主成故人得之以成成以
 人心所自成也詩禮樂之教君子無日不從事焉而
 所得有淺深故所資於六經者若有先後之不同如
[004-40b]
 此君子亦循序以造之而已矣 詩只是思無邪禮
 只是敬樂只是和興於詩興於善也立於禮立於敬
 也成於樂成於和也 善樂如農之有畔動無越思
 六經亦學者之畔也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好古敏
 求此之謂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日用而不知固也然君子之化民懸之以大道
[004-41a]
 之的而民率由焉耕田鑿井順帝之則何知之有此
 王道也若殺之而怨利之而庸遷善而知其自則陋
 矣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天德也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知之王道也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好去聲
 好勇疾貧小人之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君子所
 以致亂也好勇者天賦以狠戾之性而疾貧者又不
 安於貧賤之常此等奸人必為亂首如韓侂胄望節
 鉞而不得終殺趙汝愚以亂宋人而不仁力可除則
[004-41b]
 除之力不能除則優容而化導之可也若疾之已甚
 則小人至於無可容且得有辭於我必反受其斃矣
 即趙汝愚惡侂胄而靳節鉞之賞終以至亂是也不
 特此也宋人攻安石卒遺紹聖之禍唐人攻宦官卒
 有甘露之變自古以來禍敗之幾往往然矣戒之哉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己
 才者性之作用也或仁之為惻隠或義之為羞惡或
[004-42a]
 禮之為辭讓或知之為是非皆是也才未嘗不美而
 驕吝之私賊焉豈才之故也哉亦失其美而已矣知
 有才便驕自有其才而不能舍己從人便吝二者同
 體而互發總是噐小情狀所為小有才未聞君子之
 大道者到此便須學問人不學未聞道則有才鮮不
 至於驕且吝者 凡人矜誇鄙吝之氣無日不生況
 挾美才乎適足以濟其驕吝而已驕吝反作主張才
 却是驕吝中餘剩物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易去聲
[004-42b]
 利禄之溺人乆矣於是有干禄之學當其學而無非
 穀也況三年乎三年學而心不至於榖則其學純矣
 豈易得哉充斯志也雖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
 能之乎 學以至於聖人之道非榖之謂也至道則
 終身向往而不足至榖則一念馳騖而有餘此學中
 開不得絲毫竇漏纔漏便是偽學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
[004-43a]
道則見無道則隠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
貴焉恥也好去聲
 君子之於道也真知而信之難知水火之不可蹈而
 信之知饑渇之亟於飲食而信之信之篤也人生開
 頭露面要做天地間第一等人第一件事不是皮面
 摸索一塲須直下發個皈依心思天之所以與我我
 之所以靈於萬物者是何體段思士所以希賢賢所
 以希聖是何工夫於此信得及更不作含糊牽制想
 方是篤信可謂志於道矣此作聖第一義也聖人劈
[004-43b]
 頭說個篤信是信恁物不假借資不落方所直是自
 心自信一日千里者由是而好學不倦所為學如不
 及猶恐失之是也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
 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
 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此之謂
 好學由是而學在我矣可守之而弗失矣夭壽不貳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守之至也雖守之也非化
[004-44a]
 之也君子之於道必至於善而後要其成義之精仁
 之熟從容中道聖人也此之謂善道學至此成矣夫
 如是則道之在我者妙於時措而不窮可以獨善可
 以兼善可以燭危亂之先幾可以準出處之常法動
 無死地道必因時其所得於善道之力者深乎夫君
 子之學無時不在而必於隠見之際獨觀其大者非
 漫為渉世之緣而無闗於學術者也有道而不見必
 其道不足以見者也可恥也無道而不隠必其道不
 足以隠者也可恥也所學之謂何而碌碌如是士君
[004-44b]
 子居恒談學術說道理亦易只格此兩關令人躱遁
 不去有道不廢無道則免千載而下幾人哉子雲仕
 莾龜山應蔡子陵披裘君子議之只為合下信不篤
 又無學問之功執德不弘見道不的胸中有許多私
 意廓除不去未免臨境擾擾到此愈著忙了龜山之
 出也朱子譏其做人苟且隨衆鶻突切中病根龜山
 平日學問雜禪只作寛大體面無吃緊得力處故有
[004-45a]
 此出處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八字是我軰四大項工
 夫一歩蹉跌不得學者朂之 有道則見無道則隠
 到守死處已不㑹錯若孔顔用行舍藏時又有佳境
 在非君子善道不能也生熟安勉之别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位凡局於上下皆是君子居官盡心於職内不侵越
 於職外所以明守分也 陳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
 請討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猶然明個分守
 況其他乎
[004-45b]
子曰師摯之始闗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摯音至雎七余反
 夫子自衛反魯之後適師摯在官之始官守得而古
 樂明凡作之郊廟朝廷者自闗雎之亂以徃洋洋乎
 其盈耳也其大道晦明之㑹乎惜乎不及睹師摯之
 終也 樂之以闗雎亂也其以風化終乎始作翕如
 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侗音
[004-46a]
通悾音空
 人之氣質不失之髙明則失之卑暗而氣質之性終
 不錮其義理之性狂者必直侗者必愿悾悾者必信
 自習染勝而三者並漓此聖人所不解人心之變可
 勝窮乎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真是一念萬年一日千里 聖
 賢直忙了一生優㳺何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與
 勿忘勿助同一歩驟 既向前去仍作退後見何所
[004-46b]
 不至 此道在我得之難失之易君子學以至道不
 得玩愒承當須用全副精神打并一路時時淬厲進
 一級復距一級將此道比作前一重公案望望而趨
 如不及然而猶恐其失之也如不及則恐失矣此非
 意之也此道無窮念念奮猶漫無及處一念輟則墮
 落千仭終不及矣雖得之必失之此君子所以自强
 不息也與 學如不及有先登之勢猶恐失之有殿
[004-47a]
 後之勢總是一條精力 不及便是失不進便是退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與去聲
 聖人之心洞乎無物視天下之大何足攖其胸中故
 心普而天下冒心運而天下轉將天下入在二聖人
 心中湛然不堪些子何與之有此心體也即性分也


巍巍乎言其道之至極而無以加也聖人之道不


 可見但投之以勢分之得失而人心之盈欿見矣一
 有所動便是内不足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
 然則過人逺矣況有天下而不與乎此真是性分圓
[004-47b]
 滿光潔無絲毫牽累處視天下之大總無礙吾胸次
 故不必與不必不與適得吾心體而已此聖人之道
 所以超天下而獨存亘萬古而立極也 聖人之心
 只是凝然不動將天下置在胸中了不闗渉如一㸃
 浮雲過太虚如說我大而天下小便有區别相 天
 下一物也聖人視外物無小大都作等閒看打過得
 簞食豆羮闗便打過得天下闗 當是時有是事當
[004-48a]
 是事有是理聖人之心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此
 不與真面目也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
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古今立君道之極者莫如堯君道一天道也堯道則
 天故其為君也大矣哉聖人立道之極㝠然色臭之
 表繫萬民之元命所為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惟天於穆而萬物之命託焉故生生化化而不窮欲
 名天之所以生所以化不可得也惟聖不顯而萬物
[004-48b]
 之命托焉故生生化化而不窮欲名聖之所以生所
 以化不可得也若是者何也天普萬物而無心聖人
 同天而無為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何名之
 有此天道也無能名不是玄逺莫測只是普物無私
 因物付物而我不尸其功萬物莫知所自故無名易
 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惟聖亦
 然惟無名故大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
[004-49a]
 有成功也而不知其所以成煥乎其有文章而不知
 其所以見卒歸之無能名而已此分明上天氣象故
 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嗚乎大哉 天道主生物君
 道亦主生物就生物上見其大只是無不生卒莫知
 其所以生故曰大成功成生物之功在天曰嵗功文
 章成功之象也在天為日月星辰風雨露雷之變化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正所為民無能
 名也 堯際中天之㑹宇宙一新光被四表格於上
 下但見其巍然煥然而已二句俱是想像賛揚之詞
[004-49b]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子有亂臣十人孔子曰
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
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徳也
已矣治去聲
 唐虞之際揖讓而有天下五臣佐命焉商周之際征
 誅而有天下十亂之臣或為疏附或為後先焉上下
 古今人才之盛盡於此矣夫子於此而有感焉曰才
[004-50a]
 難不其然乎以唐虞之際而僅以五人著以有周之
 興而僅以十亂稱且復借才於婦人也況夏殷以降
 乎才難信已雖然我周之才觀唐虞之際遜矣必也
 遡周之徳乎夫徳莫大乎君臣之義文王三分天下
 有其二天下之勢浸歸於周矣而文王彌靖其事殷
 之節萬古臣極立矣周之德其可為至矣以徳若此
 豈不繼揖讓之徳而再見也哉 亘開闢以來君極
 唯堯子極唯舜臣極唯文王師極唯孔子 問文王
 之時還是天命未絶於紂否曰聖人之心只是天命
[004-50b]
 文王事殷之心即商紂未亡之命所謂先天而天弗
 違者武王何如曰後天而奉天時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
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地平天成萬世而下追禹之烈矣然而德衰之譏起
 焉故夫子特表而出之無間者全體流行渾然至善
 無可間隙也菲飲食惡衣服卑宫室聖人絶不從形
[004-51a]
 骸起念絶不以天下之大加乎一身方見恬淡以澄
 神撙節以先天下而敢以驕侈滅厥徳乎至其所以
 治天下則無所不用其力鬼神之孝黻冕之美溝洫
 之盡力惓惓乎天地神人之寄無一念之不兢焉此
 處血脉却從菲飲食惡衣服卑宫室中流出來絶無
 痕迹絶無轉換此天理周流渾然至善處故曰無間


尋常之心於此圓滿於彼即欠闕即把捉到圓滿


 仍有合縫在觀大禹之心直是渾成無迹三而字可
 玩 堯其天乎舜其恊帝乎禹其人巧之極可奪天
[004-51b]
 工其天人之間乎
 論語學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