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1 論語學案-明-劉宗周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學案卷七
           明 劉宗周 撰
 下論
子路第十三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學不究乎萬物一體之源則臨政出治未有能以身
 視民家視事者誠以身視民家視事則有先之而已
 矣勞之而已矣君子以一心之精神運天下於聲色
[007-1b]
 之外我倡導而民自正我厲精而事自康若提綱挈
 領然而天下治矣然則先勞之外又何益哉人情靡
 不有初鮮克有終亦永持此先勞而已語曰一息不
 運機緘絶學如是政亦如是 先勞之精神帝王之
 氣魄大可虞者倦而已 先勞為政子路固優為之
 但要以無倦則知先勞之心尤有本領非襲取意氣
 者由可以益矣
[007-2a]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
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舎諸焉於䖍反
舎上聲
 為政有體要先有司赦小過寛大之體也舉賢才則
 輔理得人而政要舉矣三者俱從廓然大公中流出
 非私智小惠也故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舎諸
 以天下之才公天下之舉如天地之化物各付物而
 已不勞焉至於天下已治而不知誰之為此王道也
[007-2b]
天下事纔著有心做便不是這私意濟得甚事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
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
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
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中去聲
 國家名分一不正而禮樂刑政舉受其弊國非其國
[007-3a]
 矣正名所繫大矣哉故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
 行而禮樂刑政舉而措之矣君子於稱名之際其容
 苟焉而不加之意哉此孔子所以惓惓于衛政也或
 問孔子正名當如何曰使衛君虚心委夫子以政必
 當人不與適政不與間惓惓於父子一本之良感格
 主心而以天理民彝之不容泯滅者轉移國人之觀
 聴使輒幡然悔悟迎父蒯聵而遜之位蒯聵即晏然受
 之而不辭猶愈於輒之立也或曰均一叛父也舎輒
 而立蒯聵於義何居曰此專為衛輒言不為蒯聵言當
[007-3b]
 立也蒯聵父子之倫彼一時也輒父子之倫此一時
 也時移事異舎見在之綱常而膠先君之死命是重
 之逆也使蒯聵稍有人心既反國而不自立然後輒
 不得已而受之而所以處父子者克盡其道庶幾人
 倫正而名分肅矣曰使以夷齊之義揆之則父子俱在
 所廢盍立公子郢為正乎曰廢輒立公子郢周天王
 事也非臣子可得而議也曰後世無霍光趙汝愚乎
[007-4a]
 曰以孔子處衛必當有潜移黙奪之權不至為霍趙
 之事如感格得輒父子則已父父子子矣何必郢賢
 然而衛雖有待政之心而孔子終不仕衛者亦以衛
 事已定而輒之逆天理害人心者終不可與為善則
 亦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而已矣曰陳恒弑君孔子沐
 浴而請討曷不行於衛輒乎曰滅國廢君既出於天
 子之義則孔子固不能行之於與國矣且討陳恒而
 不可又其如出公何凛然斧鉞姑託之正名之一言
 而討賊之義著於萬世矣
[007-4b]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
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
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好去聲夫音扶襁居丈反
焉於䖍反
 古四民之業皆不廢學即道即藝而大小則有判矣
 故士為四民之首尤專責以大學之道修己治人之
[007-5a]
 方而世道所賴以不墜者也大人之學禮義信而已
 道一也而其肅然整齊者謂禮截然果斷者謂義肫
 然懇至者謂信皆性體之流露也以此明徳即以此
 親民敬服用情之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者夫如是者
 謂果能禮以作民敬義以作民服信以作民情而王
 道可四達而不悖矣襁負之至所為凡有血氣莫不
 尊親是也此學問之極功儒者之能事初非有待於
 外而得之者視區區稼圃一身之圖眇乎小矣故曰
 焉用稼 世不乏長沮桀溺之輩如遲者問稼圃亦
[007-5b]
 從而效之故夫子斥之 或問聖人言大人之道曷
 不及仁曰禮義信皆仁也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
多亦奚以為使去聲
 窮經將以致用也非其用之謂也明體而已矣無得
 於身心性命之間而欲措之天下國家無由矣誦詩
 三百而不達於政不嫻於應對則亦章句之學而已
[007-6a]
 雖多亦奚當於用哉甚矣章句之學非學也夫六經
 皆經濟之道也而詩三百篇是昭代精神命脈所寄
 於當世之用尤切焉是故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
 列國以盡其變而民情土俗之變徵矣正之以雅以
 大其規而綱紀治亂汗隆之運著矣和之以頌以要
 其正而先王出身加民之道彰矣此所謂達於政也
 詩言志歌永言故曰不學詩無以言此所以優於專
 對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007-6b]
 此責人主以身教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
 修身為本又曰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
 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許先
 生曰此非特臨御治民為然即處妻子對僮僕亦然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聖人並歎魯衛之衰亂而惓惓之意尤在宗國也聖
 人目擊魯事之日非蓋已方軌於衛矣喪亡無日徒
[007-7a]
 袖手旁觀而無如之何夫子又曰死病無良醫此之
 謂也雖然即魯衛而天下可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其容已於周流之迹乎
子謂衛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人情從道義用力多苟且從身家起念多周旋孰有
 能以苟合苟完苟美為居室者乎厯始終豐約之途
 而處之淡然無貪得務多之心則過人逺矣聖人非
 徒為居室者示訓蓋欲學者力破此關以為入道之
[007-7b]
 路也 只為此心别有在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庶者治亂之原也富而教則王道成矣孔子䇿衛孟
 子䇿齊梁若合符節三代而後富强之術代有舉之
 者教則罔聞焉此須人主躬行心術中來非徒科條
 約束而已夫民日有饑寒之困而上之人方且横征
[007-8a]
 厚斂以迫之及其民窮盗起又不務徳教而惟力任
 五刑以督奸宄法愈煩而民愈亂使天下重足而立
 民有就死之心而無樂生之望所謂人與之為怨家
 與之為讐而天下大亂矣曰富曰教亦舉文武之政
 而已文武之政布在方䇿其人亡則其政息時主勉
 之 時主知富國而不知富民知任刑而不知任教
子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
 來動之斯和此實落語也聖人元氣一吸天下潜為
[007-8b]
 鼓舞 聖人秉政革故鼎新不待崇朝如七日而誅
 亂政大夫少正卯則弊政匪人一舉而改觀矣其後
 綱舉目張隨其次第厎績張弛損益之宜而盡善焉
 優游厭飫需之以三年之久而後治功成巍巍乎其
 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期月三年度其事則然
 聖人之道立斯立道斯行綏斯來動斯和也 問三
 年而成則仁乎曰過此以徃未之或知則仁也
[007-9a]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勝平聲去上聲
 善人之治以忠厚為本雖徳教未純而刑罰非所恃
 者至於相繼百年而善政之所浹洽者深矣勝殘去
 殺庶幾小康之治云爾夫子目擊當時好殺濫刑之
 弊而致思於善人之化若有左券然故曰誠哉是言
 也王者之不作而思善人亦中行狂狷之意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王者以聖人受命而王天下其仁覆之徳既以天下
[007-9b]
 為一體矣然而未仁也仁則不徒膚革之貫通而在
 精誠之融浹有仁心有仁聞而天下各盡其性所謂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王者久道之成倘亦從一
 世中轉動精神施為有次第徳教有淺深非必世何
 以臻此天地萬物生於仁成於仁聖人全天地萬物
 之性亦還之以仁而已矣此非嵗月俄頃之化可知
 也 或問以堯舜之仁不能化四凶文武之仁不能
[007-10a]
 化殷頑意者未仁與曰四凶不能累堯舜之仁殷頑
 不能累文武之仁譬之疥癬之疾于通體元氣何壅
 焉 或問期月三年百年必世大國五年小國七年
 其時如何曰百年必世舉其概也期月三年本孔子
 作用五年七年本孟子作用亦乘春秋戰國時如此
 云孟子五年七年必為政於天下其下手視孔子更
 神捷蓋世愈亂極則轉治愈易所為事半而功倍也
 春秋之時人亡政息只一變而復先王之道便成治
 功戰國之時亂極矣惟發政施仁是收拾天下張本
[007-10b]
 聖賢俱從肯綮處下手非姑為空言無當者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從政所以正人也此為為大夫言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
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朝音潮與去聲
 季氏無君将公朝之政視為一家私事矣雖政亦事
[007-11a]
 也冉子受季氏籠絡墮其術中自以為義急國政而
 不之避也亦愚矣故夫子醒之曰此非政也其事也
 如政則吾且與聞之矣非夫子不及聞也不可使夫
 子聞也以不可使夫子聞者而獨聞於冉子則冉子
 周旋私室果為公義乎不義乎於此幡然亦可以决
 引身而避矣 冉子為季氏家臣則朝為私朝亦可
 但觀下文問答則非常時朝㑹者謂之公朝亦可季
 氏順逆不在公朝私朝間也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
[007-11b]
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
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
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
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
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易去聲喪去聲樂音洛
 夫子論君道不一而足獨告定公一言興喪立醒昏
 庸為萬世人主龜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人言其可
[007-12a]
 忽乎聖人就人言畧加詮釋即令致治保邦之道示
 於指掌 於為君難也則曰知難於言莫予違也則
 申之以善不善可謂約而盡矣此無他知難敬也莫
 予違肆也一念敬肆而興喪因之雖一言亦贅已也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逺者來說音悅
 觀近說而逺來則知人主精神自近及逺有隨地灌
 輸之機非事驩虞要結而已按家語葉公問政於夫
 子子曰政在說近而来逺夫荆之地廣而都狹民有
 離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說近而來逺愚按家語所
[007-12b]
 記與魯論不同蓋王霸之辨也學者知之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
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父音甫
 王道規模宏逺蓋自純心中流出一動於計功謀利
 之私不免事求可功求成取必於旦夕而無宏逺之
 規此霸術也故為政者未論政先論心則孰有病於
 欲速見小兩念哉何也欲速則政不達矣所見者小
[007-13a]
 則政之大者廢矣故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
 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蘇軾進神宗書曰陛下
 求治太急聴言太廣用人太驟皆欲速見小之病也


欲速見小兩念相因 程子曰有天徳者便可以


 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
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隠子為父隠直在其
中矣語去聲為去聲
 直之理無定形其發於本心而無違忤者是孔子曰
[007-13b]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又曰孰謂微生高
 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隣而與之又曰父子相隠直在
 其中矣此直之說也曰直在其中者無直名有直理
 也故曰從井非仁也證父非直也要於理之常而已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
棄也
 仁體隨處周流學者隨所感發而證此體在居處時
[007-14a]
 為恭執事時為敬與人時為忠皆心存理得之别名
 也雖之夷狄而不可棄則險夷一致此心純矣以是
 求仁庶幾乎 湛甘泉氏曰隨處體認天理最得求
 仁之意此道體渾然無可持循故聖人就分見處示
 人以入徳之地即如居處時言恭便須手容恭足容
 重坐如尸立如齊纔不恭便箕踞傾欹不成個居處
 此心瞞昧不過便須改改後方安從此做工夫其進
 自不能已曽子之學亦嘗從此過 金仁山曰吾儒
 之學理一而分殊理不患其不一所難者分之殊也
[007-14b]
 最有味分殊所以理一也聖人論仁四克己之目居
 處恭三言皆是也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
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
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
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
之人何足算也使去聲後行字去聲
[007-15a]
 士以學道言非富貴利達之謂也士學在行己之間
 而其豎立之大者徵於使命行已有恥則充類盡義
 不愧衾影不辱君命則行已之道達於天下雖堯舜
 其君民可矣此其操修純一經濟宏逺有學有用之
 品斯為上矣其次則學而未適於用者節不著於四
 方而於宗族則稱其孝焉於鄉黨則稱其弟焉亦庶
 幾醇行之君子也又其次則學焉而未至道者其行
 已之概未必斐然成章檢㸃言行之間不踰尺寸硜
 硜然小人哉而立心不二亦造道之基也何忝士乎
[007-15b]
 三者之士品不同皆儒者之學聖人之徒也若今之
 從政高者入於功名卑者趨於利禄斗筲之器也視
 三者之品天壤不侔矣若夫子産之惠管仲之仁晏
 嬰之知公叔文子之文武子之愚令尹子文之忠文
 子之清姑節取焉可也故曰管仲之器小哉况其弑
 父與君可勿論矣陳白沙曰名節者道之籓籬籓
 籬不固其中未有能守者
[007-16a]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
所不為也狷音絹
 道中而已矣君子之學中行而已矣以中為行者本
 修道之教而要其至從容中道聖人也亦儒學之極
 則也下中行一等則為狂游神於規矩形迹之外而
 獨證聖域進而取古人之學於旦暮者也其見真矣
 而體騐似已忽矣又下狂者則為狷特立於道之中
 而介然有所不為其踐實矣而覺悟似不足矣二者
 就其所學而進之進取者反於平實有所不為者擴
[007-16b]
 而大之則皆可進於中行而斯道之傳厥有攸賴矣
 夫子所以不得中行而思狂狷也 狂者所見極高
 合下便欲為聖人畢竟非身經厯過如人欲上長安
 道便理㑹京師務身尚隔幾程也狷者所守極峻只
 是識不宏寜學聖人而未至不屑以流俗而自溷如
 人上長安道怕有他徑只索印步走不肯趂一帆風
 也 孔門顔曽冉閔庶幾中行然曽閔冉亦是由狷
[007-17a]
 入曽㸃子張子路狂者也游夏之徒狷者也狂者不
 易得狷者徃徃而是如子思可謂狷而中行矣孟子
 可謂狂而中行矣要之得聖人為依歸則狂之進道
 捷於狷當聖逺言湮之日則狷之守道篤於狂宋儒
 如周子程伯子亦中行之士也然程子謂茂叔窮禪
 又曰自見周茂叔吟風㺯月以歸有吾與㸃也之意
 伯子定性書多地位高者事則二子固亦由狂而進
 也伊川子朱子狷者也而學已美且大横渠子南軒
 子其狂狷之間乎邵康節陸子静狂者也康節自成
[007-17b]
 規模子靜獨信不疑始終一說始終一人則已囿於
 狂矣陽明子學陸者也其見有開合楊敬仲學陸而
 失之者也王汝中學王而失之者也自朱子而後師
 友淵源多狷者矣 狂狷中行之辨也蓋學術不至
 之辨也非異同之辨也智愚賢不肖中庸之名立而
 異同睹矣狂者之弊必索隠狷者之弊必行怪其遵
 道而行半塗而廢後世諸品諸端都從狂者化出廢
[007-18a]
 則一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
其徳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夫音扶
 恒常久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人得之以為心
 則為恒徳善人君子聖人之學皆由此而進之所謂
 恒其徳也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則立徳者可知矣恒
 之九三爻辭曰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言立徳不恒可
 羞孰甚焉或之者疑之也不期羞而羞至理有固然
 無足怪者夫子誦辭間而歎之曰不占而已矣試占
[007-18b]
 此易辭而憬然切逺辱之思其於恒也思過半矣易
 曰復徳之本也恒徳之固也惟復乃恒曰不占而已
 者其訓恒也夫其訓復也夫 問不恒其徳與頻復
 何别曰頻復以此心之存亡言徳不恒則立身皆敗
 矣其病則自頻復始 先正曰士君子有三可惜此
 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閒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也
[007-19a]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本於理則以是非為同異即元氣之充周同本於
 意則以同異為是非乃私情之黨比和則不同同則
 不和君子小人之道然也和是與物無戾同是與物
 無異迹若相似而實相反也 周比言君子小人與
 人之情和同言君子小人與人之道發必中節和也
 小人之道漫無可否同而已矣惟和也所以周惟同
 也所以比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
[007-19b]
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
好惡並去聲
 鄉人好惡不足以盡人者謂鄉人之好惡未可盡信
 也惟以鄉人之善不善徵好惡而真品睹矣凡人雖
 好修倘一見疑於君子一見容於小人則其品必偽
 兩下合證如金付烈焰中更無躱閃 一鄉之好惡
 起於一人隻犬吠形羣犬吠聲一郷皆好不如鄉人
[007-20a]
 之善者好之則好不必衆矣一鄉皆惡不如鄉人之
 不善者惡之則惡不必衆矣深見雷同之口不足信
 也 天下皆好之何如曰未可也天下皆惡之何如
 曰未可也不如天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
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
其使人也求備焉易去聲說音悅
 國家用人之柄歸於君子而小人不與焉君子從君
 國上起念故一面杜倖門便一面愛惜君子以全善
[007-20b]
 類小人從身家上起念惟要權勢利而已又何人才
 足惜求備之心不過摧折善類驅除異已為得計耳
 懐媢嫉之見以錮善類甚矣國利有君子而不利有
 小人也要之平恕之心毎出於嚴正苛刻之心毎出
 於傾邪君子小人於說尤觀其深哉 二段俱從轉
 換處洞見心術之微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007-21a]
 道充而泰氣盈而驕君子小人氣象不同如此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剛毅木訥氣質之性也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
 近仁言以後天之氣遡先天之理相去不逺也於時
 保之是在學矣蓋人性雖固有而一乗於雜揉之氣
 即性受其蔽而不可見惟剛毅木訥一些子不涉形
 氣分明是仁體發揮處仁不可見此為近也 道心
 惟微惟剛毅木訥彷彿情狀故曰近張子曰有氣質
 之性有義禮之性可謂擴前聖所未發朱子曰子靜
[007-21b]
 千差萬差只是不知有氣質之性將那一併粗揉之
 質都認作性 知剛毅木訥近仁則知為仁之功矣


剛毅木訥充得盡渣滓便渾化上下與天地同流



剛之體常伸毅之神常運惟剛故毅木者凝然中


 實訥者凛然外持惟木故訥 天下萬物萬事都包
 孕在仁中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
[007-22a]
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性之徳也仁之體也仁體生生
 貫徹於物我之間於三者得其情狀焉朋友切切偲
 偲兄弟怡怡則理一而分殊矣非學造精微何以有
 此故曰可謂士矣然則士之所養可望而知也彼兼
 人而行行者視此何如 切切偲偲怡怡而曰如渾
 然元氣無迹可窺朋友兄弟隨境而流相為表裏者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戰
是謂棄之
[007-22b]
 善人之治以教化為本教以仁則民不遺其親教以
 義則民不後其君至於七年之久而上下之所感孚
 者深矣豈有難於即戎哉古者寓兵於農伍兩卒徒
 之衆即比閭族黨之民驅民而戎詎曰難之然而法
 制禁令天下能無離心乎非善人之教久而何以收
 親上死長之效也以不教之民而使之戰民必二矣
 非棄而何
[007-23a]


憲問第十四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行已有恥士品也而惟富貴之士捐亷恥辱名教實
 甚蓋士君子當為世道寄重輕今不問有道無道而
 徒穀焉世治無開泰之猷時危無拯溺之具平生所
 學一切以取世資為天地間一朽蠧而已豈不可恥
 之甚哉 宋吕夷簡謫范仲淹余靖尹洙時高若訥
 為司諌不能救歐陽修遺書若訥謂不復知人間有
 羞恥事若訥怒上之於朝修并譴蔡襄作四賢一不
[007-23b]
 肖詩以恚之 士人涉世欲無災無難坐致公卿非
 靣鎧千重不能人不能有為只是怕失富貴只索庸
 庸便罷一輩清謹人尤甚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
吾不知也
 克伐怨欲其慝雖微而潰決之勢甚力於此不行焉
 是檢制於念慮之末而未得其本心之體者然也故
[007-24a]
 夫子稱其難而未知其仁 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
 知之未嘗復行也亦不行也然顔子不善只是一念
 絶續之間就仁中檢出不仁來故為不逺之復原憲
 不行則已成此四等證候旋潰旋制終不能奏廓如
 之效則不行之心猶然人偽而已於仁體何當 為
 仁者不諱言克復也惟慎獨而早圖之其庶幾矣
 克己是最初工夫不行是最後工夫故曰知幾其神
 乎 曰可以為難矣由其所難而進之則易矣 知
 克伐怨欲之非仁則必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曰不
[007-24b]
 行分明有容恕意在 已之累甚微克伐怨欲若紅
 爐片雪與杯水車薪其勢不同 此心不動於克伐
 怨欲方是仁 克已為仁克伐怨欲不行非仁此内
 外賓主之辨 將虞廷精一處言方見不行意粗
 問常人之心方克伐怨欲諸惡未起時亦是仁體呈
 露否曰人苟無事心之功則亦氣機之暫息而已焉
 得仁曰平旦之氣阿如曰須於好惡相近處㸔是仁
[007-25a]
 義心學者察識乎此而有以自勝其人欲之私則幾
 矣 程明道先生十五六時好田獵既見茂叔則自
 謂已無此好矣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隠未
 發一日萌動復如初矣後十二年復見獵者不覺有
 喜心乃知果未也此心潛隠處尚是不仁 問用力
 於制私既不足以為仁則為仁之功果安在乎曰上
 焉克已是也其次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及其至則一
 也 予始與陸以建論學謂克伐怨欲不行正克己
 工夫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欲其先難而
[007-25b]
 後獲也以建甚不然之㸔來不行之心早是個已也
 然學者根器淺不恁地不得由此進之扶得個不行
 心常做主便是克己力量也故曰雖愚必明雖柔必
 强 克復克伐怨欲二章是學問大關鍵處於此分
 曉更無作說處
子曰士而懐居不足以為士矣
 士人立志不堅一切外物動得居不能累人只心溺
[007-26a]
 於此乃為累耳噫自一身而外其居耶抑寄耶為士
 者合下勘破始得於此勘不破說甚學說甚士 陸
 子靜曰彘雞終日營營討個甚麽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行孫皆去聲
 君子所以貞操而措之天下者行也行不危則以道
 殉人矣安論有道無道哉至於言則顯晦隨時合言
 與行而各中其則皆所以妙用世之權者也蓋有道
 之言不危則危行不著無道之言不孫則危行不全
 其斯以為用世之凖乎 劇秦美新非孫也 危行
[007-26b]
 易危言難危言易孫言難
子曰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徳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有徳之言言其所當言仁者之勇為其所當為而已
 未嘗取必於言與勇也取必於言則言可飾也能必
 有徳乎取必於勇則勇可矯也能必存仁乎多言賊
 徳亂勇害仁詎曰有無云哉甚矣言與勇之不足貴
[007-27a]
 也故君子務本
南宫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
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徳哉若人
 羿奡不終禹稷王天下自是宇宙大常适特舉例以
 見修悖殊途而天人之應終有不爽者推斯志也其
 行法俟命之心乎故夫子於既出而稱之曰君子哉
 若人尚徳哉若人其人品之真學術之正於此獨窺
 其深矣然而夫子不答适所言是實理實事即夫子
[007-27b]
 亦更無發明處聖人語黙皆教也必俟其既出而贊
 美之以示法戒於天下後世也 學者誦羿奡禹稷
 事亦知有警策處可以有志於道矣 顔子夭盗蹠
 夀正自肉眼㸔來孔顔道在萬世安在無土不王如
 田氏簒齊六卿分晉即身僅免於刑誅後世有餘戮
 焉學者須髙視萬古始覷破不然白璧不可為庸庸
 多後福能不絀英雄漢子
[007-28a]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音扶
 判别易清楚難如子夏出見紛華靡麗而悅入聞夫
 子之道而悅便不清楚以不仁求君子只在一念之
 微須君子自知自證始得故曰有矣夫蓋疑之也若
 小人直可决其不仁矣吾於是而知仁體之微也以
 君子存之而不足以小人喪之而有餘學者惟日有
 孶孶而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
 過故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又曰學而不厭 小人
 之不仁可以觀仁門人曰盗必以夜乎曰然
[007-28b]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親不愛其子則已愛之能勿勞乎臣不忠於君則已
 忠焉能勿誨乎勞以為愛誨以為忠道若相成而理
 有固然者君子亦求盡乎忠愛之實而已
子曰為命禆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
東里子産潤色之
 鄭國一辭命而人効其長要於共濟宛然同寅協恭
[007-29a]
 氣象其有造於鄭多矣當時秉國之成者子産也集
 衆思廣衆益尤可以為相天下者法云
或問子産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
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没齒無怨言
 王降而論伯夫子隨世以論品矣非有功於世道者
 不足稱也春秋之時王室日微而民生促矣鄭有子
 産庶幾以生民為念者其猶存先王之遺愛乎故曰
 惠人也楚有子西則與聞僣王猾夏之惡者出於人
 理乎彼哉彼哉惡之也若夫主春秋二百年來之運
[007-29b]
 㑹則管仲一人而已仲之尊周室攘夷狄以其君伯
 天下即桓公奪伯氏駢邑以與管仲没齒無怨言而
 知仲之功真有以服天下後世之心也仲真人傑也
 哉以視子西功罪不兩立者也以視子産加人一等
 瞠乎後矣夫子此言春秋人物之權衡乎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易去聲
 貧而無怨非有真學術大涵養不能故曰難富而無
[007-30a]
 驕則猶可矜持於意見之間者故曰易夫子蓋就學
 問中勘難易非就世情上較難易也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夫子只就孟公綽權任使而魯政日闇矣有人而不
 善用與無人同何以能國滕薛大夫國小而政簡且
 坐躓焉況魯大夫乎 衛靈公無道用仲叔圉祝鮀
 王孫賈各當其才則不喪魯不能用一公綽然則魯
 之不競也甚於衛矣 房琯以將敗黄霸以丞相損
 功名宋王安石為翰林學士有餘處輔弼不足卒以
[007-30b]
 敗宋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
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
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為成人矣知去聲
 世不乏材質之美者苟不學未聞道也道即當人之
 體是已禮之為言節也樂之為言和也性之徳也合
[007-31a]
 外内之道也不離氣質而實不倚於氣質禮樂合徳
 而氣質融若即此文彼然則學以盡性之謂也成人
 者盡性踐形參天地而成位乎中是也兼長非聖門
 之學也如必欲合四者而後文之則顔子之沉潜先
 讓卞莊矣曽子之魯先讓冉求矣焉得聞道哉子路
 有兼人之質而失之不學故夫子曰人道不必兼成
 也求其所以自成而已若武仲諸人而文之以禮樂
 亦可以成人矣蓋知亷勇藝皆生質之美而偏以才
 技不化而為徳性之累故必要於禮樂之文而後為
[007-31b]
 成也僅若武仲之知非知也公綽之亷非仁也卞莊
 之勇非勇也冉求之藝非道也烏乎成今之成人者
 苟其忠信之徳足以辨義利决死生貞久暫則大本
 立亦庶無忝於人道矣而非吾之所謂成人也彼其
 於禮樂之道未有聞也由亦要其至者而已子曰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此兩者成人之别也詩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文之以禮樂
[007-32a]
 當如是也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
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
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
其然豈其然乎
 道不逺人公叔文子能由之公明賈能道之可見百
 姓日用而不知乃是精義妙道特行不著習不察耳
 故曰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時然後言樂然
 後笑義然後取此亦斯民日用之理而及其至雖聖
[007-32b]
 人亦有所不能焉故曰其然豈其然乎審疑之也在
 文子固然而不自知其所以然夫子就昏昏恁地中
 一提一醒使人反身而自得之也 凡人何嘗不時
 然後言樂然後笑義然後取但有至不至耳學者但
 察識擴而充之始得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此章失案
[007-33a]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五伯莫盛於桓文皆假之也而就事而論正譎辨焉
 桓文之事在征伐㑹盟㑹盟之大者於齊則盟于首
 止定太子以安王室于晉則盟於踐土挾天子以令
 諸侯並假尊王之義而正譎分征伐之大者於齊則
 伐楚責包茅之不貢於晉則伐衛以致楚而隂謀以
 取勝並假攘夷之義而正譎分故夫子大闡其微云


五伯事業加無源之水一發驟涸獨秦穆一誓自


 根底流出其規模當有天下
[007-33b]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平聲不能死又相去聲之子
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
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
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路責管仲不死自是君子守身常法如子貢便㸔
[007-34a]
 得寛了子路只斷斷責他不死不落第二見即死孔
 悝之兆也仲從子糾出奔未定君臣之分於此一死
 是匹失而殉義者雖不可謂至忠亦成就一是矣但
 春秋時終不可以無管仲一人仲固素有挾持必欲
 以功名顯於天下故隠忍一死卒行其志耳當其與
 鮑叔共奉公子而出奔也三人固已逆知襄公之必
 亂而各居竒貨待時而發以匡内難亦臣子同心許
 國之至誼也小白先入則仲固相桓子糾先入則叔
 亦相糾管鮑素相知才識相似故兩分所事惟召忽
[007-34b]
 最正可為仲副方發亂三人奉兩公子如拯溺救焚
 利於先入先入定禍亂則當有齊國矣不必問孰為
 兄孰為弟桓公子糾勢不相容而鮑叔三人可相為
 用召忽一死可盡周旋之義可無憾於子糾矣仲何
 為而復死哉請囚而入心在桓公猶其在子糾也鮑
 叔言於桓公以為相二人匡齊之志始盡孔子曰殷
 有三仁焉三人微似之但三人皆非見得道理合當
[007-35a]
 如此不免有詭遇獲禽之意區區召忽又不過匹夫
 之諒總之管仲之事畧其心而取其功可也夫子生
 於衰周目擊僣王猾夏之禍而身不能用一腔熱血
 無處可洒不覺追念管仲之功至以為到今受賜蓋
 傷今之無仲也自是痛癢相關子路子貢只從一身
 起見故云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
以為文矣
 按諡法經天緯地曰文勤學好問曰文舎是無考文
[007-35b]
 子薦賢一事直是虚心無我有古大臣之概非不學
 無術者比矣可以為文者深嘉之也臧文仲不薦栁
 下惠愧易名矣推賢讓能千載盛事蓋非虚心克己
 以身殉國者不能也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
曰仲叔固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
奚其喪夫音扶喪去聲
[007-36a]
 賓客主隣國之聘問者宗廟以治内軍旅以治外文
 事武備皆得其人國奚喪之有主徳雖昏而猶明於
 任人得計安國家之要者國之不亡非幸也愚觀後
 世若齊文宣帝荒淫狂背甚於桀紂然能知楊愔之
 賢委以國事卒保首領宋南渡諸君頗無失徳只因
 奸臣柄國以亡故曰二老歸而周熾三仁去而殷墟
 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霸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其言不怍精神一併外洩安能有為士君子躬行實
[007-36b]
 難惟凝聚之極方有全力可以勝天下之重而不靡
 可以至天下之逺而不仆只其言之不怍定可以卜
 其難為矣奚必計及言之不可復哉故君子恥其言
 而過其行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其言不怍無所恥也 遜國時金川失守楊士竒胡
 儼解縉金幼孜黄淮周是修㑹於吳溥邸中約同死
 節諸臣皆慷慨激發獨是修無言泣下已而溥問其
[007-37a]
 子與弼曰諸叔何如與弼時方七嵗對曰獨周叔死
 耳 羞惡之心正在此處用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
君請討之公曰告夫音扶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
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同前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
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朝音潮
 請討陳恒自是宇宙大義非專為三家發當時周政
 不綱失禮樂征伐之柄孔子舉而歸之魯亦春秋意
 也公曰告夫三子而三子不可則魯為齊續矣故曰
[007-37b]
 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夫子既私言之以自
 傷其志而又誦言之三家以寒亂臣賊子之胆則所
 以扶天理植人心而挽回春秋世道而不墜者意獨
 至矣 愚按使夫子之言得行則將義足以克齊取
 罪人而歸法於天王天王一舉而號令諸侯由是天
 子得以收諸侯之權諸侯得以收大夫之權大夫得
 以收陪臣之權政教號令復出於一而文武之道復
[007-38a]
 興於世矣當是時周僅得中主上命魯為方伯用孔
 子以周召之任必將發明二帝三王之道以致主於
 堯舜所為三年之成必世之仁直於吾夫子親見之
 矣惜乎哀公之不足有為也 問左傳告哀公曰陳
 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齊彊魯弱久矣子言伐之何
 也孔子曰民之與者半以魯之衆加齊之半可克也
 而程子以為非孔子之言如此則以力不以義矣然
 否曰謂聖人此舉以義不以力則可謂義必廢力則
 不可聖人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非徒虚張名義而不
[007-38b]
 切當日之情事者況以破强弱之惑乎斯實語也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勿欺者本吾所學之不欺者而持以事君則仕不欺
 君是也忠也而犯之所以致吾忠也前章曰忠焉能
 勿誨乎犯而欺焉有矣未有忠而勿誨者也故曰勿
 欺也而犯之饒雙峯曰今人自家好色好貨却諌其
 君勿好色好貨皆是欺君愚謂理固微然若因自己
[007-39a]
 好色好貨便坐視君之好色好貨而不諌豈人臣之
 誼哉孟子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苟其由衷之
 性則雖不能正己正物亦卓然社稷臣矣但夫子告
 子路必要其至者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就其上而達焉則天理是也小人就其下而達
 焉則人欲是也上下之分只在一念之微而達之機
 自不能已此君子小人之品所以分也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去聲
[007-39b]
 古今之學一也而學之用情則異為己者學以成己
 也學之道本如是也若不求在己而或以利或以名
 但從毁譽得喪起念是為人也學斯偽矣為己為人
 之微判古今學術之辨其成就不啻天壤學者慎之


格此一關則後儒逗漏儘多凡只不甚狼狽便過


 去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
[007-40a]
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使皆去聲
 欲寡過未能此聖學真血脈日進無疆之道庶其在
 於此子曰不善不能改又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
 過矣是也伯玉之賢夫子相許有素至此更從使者
 發其一生精神有獨契其好學之心者故及其既出
 而贊歎如此其開示學者之心亦至矣 近世如鄧
 文潔公晚年學問有得其兄問之曰弟近日只查已
 過病革謂子弟曰萬事萬念皆善都不筭只一事一
[007-40b]
 念不善便筭 問欲寡過如何未能曰聖賢㸔得自
 己通身都是病直是千瘡百孔須實實用功方得我
 輩幾時得到與天為一處雖然天地之大也人猶有
 所憾 誰肯認自家不是處即駕言改過亦援引聖
 不自聖之意作一段好話柄耳勘至此直發一笑
曽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心之官則思此人心無息之體也人心無不思而妙
[007-41a]
 於無思思得其職也故謂之思不出其位位者人心
 之本體天理是也君子心有常運隨其日用動靜莫
 非天理之本然欲指其纎毫滲溢而不可得也此即
 艮卦象辭之意聖門思誠之學固所雅言故曽子發
 明簡要之㫖以示訓非必得之易象也按易象曰兼
 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體艮止之義有如此者而
 卦辭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蓋言止
 也 思不出位宇宙皆吾分内 問人有出位之思
 否曰孟子曰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出位非思也
[007-41b]
 念也烱然有覺者思之體倐然無根者念之動 非
 禮勿視聴言動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君子思不出
 其位也 程子曰心要在腔子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去聲
 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則行可過也言不可過也
 言過於行可恥孰甚焉此君子所以不言而躬行也


不必說十分話只做九分為過只占先一步正是


[007-42a]
 過處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
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知去聲
 君子之道者三即君子所以成徳也成徳之要曰知
 仁勇而君子之道筦於此矣不憂之仁仁之至也不
 惑之知知之至也不懼之勇勇之至也於不憂不惑
 不懼中見君子之心粹然天理渣滓盡渾化非上達
 天徳者不足以語此故夫子歉然曰我無能焉蓋實
 體諸已而其心容有不敢自信者非特謙辭也此學
[007-42b]
 而不厭之心也而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言仁知勇之
 道正非夫子不能全此言乃所以自道其實也猥云
 無能聖不自聖云耳若子貢亦知足以知聖人矣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夫音扶
 方人非聖人之所暇也烏得為賢方人為賢正欲其
 反觀自鏡深自引愧以為進徳之地云耳故曰夫我
 則不暇仍就方人之見而提醒之深於教矣 子貢
[007-43a]
 方人須從師弟分上一勘賢不賢始得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聖人毎從人不知處割俗學之肺腸使之反而從事
 於為已非以所能邀知遇也聖人雅言之其旨切矣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億逆非覺也故不億逆而先覺者為賢先覺者卓立
 於物情之表而隨感隨照也聖賢心體至誠未嘗以
 詐與不信待人但物來坐照自無遁情耳 問不億
 逆矣容有不先覺者否曰先覺非用察識之謂也只
[007-43b]
 良知不蔽而已如子産受欺於校人舜受欺於象正
 不失為先覺者 如覺人詐覺人不信正是億逆處
 先覺者有覺而不用者也 周子曰明不至則疑生
 以疑為明何啻千里此億逆之說也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
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與平聲
 既不敢為佞又疾固必也聖乎清任和其有病諸
[007-44a]
 枉道求合君子恥之此在賢者有所不為而況聖人
 乎惟聖人體道任重時行則行時止則止未嘗有一
 定之權何固之有固者我見也聖人無我何固之有


樂行憂違確乎其不可拔非固乎曰從一身起念


 則遯世為貞從天下起念則周流非佞並行而不悖
 者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徳也此章失案
或曰以徳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徳以直報怨以徳報

[007-44b]
 以直報怨以徳報徳自是稱物平施天理人情之至
 直則忘怨不較不枉道以伸情亦不匿情以市徳徳
 則無徳不報於天理之中伸人情之至兩者皆物來
 順應之常而不萌一毫私意於其間所以為聖人之
 道也 推此意便須知明處當萬物各得其所 或
 曰以徳報怨亦謂小怨之可捐者非父兄之讐之謂
 然不直亦甚矣故聖人因之以告或人而至理亦不
[007-45a]
 外是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夫音扶
 聖人未嘗有求知之心莫知之歎正自言平生所學
 無可見知耳此子貢所以有何為之問也謂夫子之
 道必有其可知者在乎不知聖心原不從知不知起
 念上下天人坦然順應之而不拂何怨尤之有不怨
 不尤此心正有用在聖人一生精神合併不厭之學
 也學而云下者遜生安而起功於困勉諱性天而擇
[007-45b]
 術於射御執心彌下而造道彌真自能尋向上去日
 就月将即所學達之矣此其闇然為己之學真有不
 愧屋漏而上通於帝命者知我者其天乎非意之也
 即心即天即獨知即天知以見人之終不我知也此
 聖人所以為聖人也莫知而後見聖人之心真則世
 人之急急於邀知者吾不知其於知何如之病也聖
 人亦樂乎人之我知也哉 老子曰知希我貴則有
[007-46a]
 逃知之心矣聖人真是無可知處知我其天道其實
 也 聖人將上一乘工夫讓人做只做中人以下學
 問故曰下學如發憤忘食直是鈍根如此其進自不
 能已所謂上達也達者足此通彼之謂自卑而髙積
 小而大也聖學不喜道頓下學之學正學不得道頓
 隨學隨達機非二致自下而上功由積累至於達天
 知化則有莫知其所以然者非纔學便達天徳也發
 憤忘食樂以忘憂一時之學達也志學而從心所欲
 不踰矩終身之學達也 學人事而達天理訓上下
[007-46b]
 亦通但未見聖學喫緊精神如子臣弟友間是學未
 能處是下學聖人言未能何有不一而足為是難若
 刻厲恁地埋頭去 學只是遏人欲存天理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
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
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朝音潮與平聲
 命我之命也命自我立興廢之機我制之矣公伯寮
[007-47a]
 其如命何言非寮之力所與也君子惟行法以俟命
 而已矣廢行而曰將聖人不以一成之見膠未定之
 天亦不以因應之心晦前定之理有如此者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
者七人矣辟去聲
 賢者辟世處亂世而長徃鴻飛㝠㝠此其最髙云其
 次則辟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猶然跼蹐於世網之
 中其次辟色機斯著矣其次辟言機斯晚矣論潔身
 之義則三者遞而上之不若辟世之為髙而君子所
[007-47b]
 遇不同容或有待時而後决者以言乎潔身之義則
 一也而下章復繼之曰作者七人矣以見天地閉賢
 人隠深足為世道之痛也七人無所指當時若沮溺
 丈人晨門荷蕢太師摰諸人之流皆從事於辟世云
 云者視聖人無可無不可若失之固而潔身辟亂以
 待天下之清亦不詭出處之正者其清風髙節明哲
 保身之誼千載而下不可多得夫子曰作者七人矣
[007-48a]
 推尊之意亦獨至矣 春秋自逸民諸人外其藏名
 逺舉若丈人長沮桀溺楚狂晨門荷蕢微生畝得七
 人焉 或問辟世則果矣辟地辟色辟言猶近聖人
 栖栖否曰論隠之義畢竟以早見逺舉為髙易所譏
 尾遯也今但見聖人周流轍環便忘却無道則隠一
 段公案出處之道幾不明於後世矣 章文懿公曰
 康齋出處第一著白沙第二著一峯第三著如我輩
 又是第四五著了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
[007-48b]
不可而為之者與平聲
 知其不可旁觀者自明聖人身寄世道若當局而迷
 者直是不忍分明一如子視父母病雖不可救無不
 下藥之理雖既死而猶望復生焉聖人直㸔得世道尚
 有可為而為之非漫為是無益之行也其如終不可
 為何哉晨門本譏聖人不知時而故以為知之者正
 欲醒之也可為婉而諷矣
[007-49a]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
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
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荷去聲莫已知己音紀餘音以
 有心之歎真知夫子心事矣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言
 此心固而不化也既已莫已知矣亦可以已矣深則
 厲淺則掲與時卷舒不亦善乎荷蕢方自視甚圓而
 不知聖人視荷蕢甚果也故曰果哉斷壊他忘世之
 見正為硜硜解嘲也淺深制宜他㸔恰好在只了得
 自己出處一節猶不難聖人直為其難耳聖人之難
[007-49b]
 以世為一身而拯溺亨屯者是 深則厲淺則揭自
 是聖人家法但荷蕢㸔得固聖人㸔得圓此聖賢之
 别也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隂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已以聴於冡宰三年
 父母之喪達乎天子上古聖人以孝治天下也天子
 有天下之責故制為冡宰聴政之禮使孝子之情伸
[007-50a]
 於上而天下晏然觀古人皆然則知此禮為萬世不
 易之經矣後世喪禮隳壊襄公以墨衰臨戎則在天
 子可知故聖人垂訓以示天下萬世云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好易皆去聲
 民之難使也久矣威刦之而愈叛法籠之而不畏心
 存則百體順令心放則百體皆乖君子之於民也亦
 猶是也上好禮宅心於齊莊中正之體而出身加民
 無非是物故可以攝天下之精神而通為一體如身
 之使臂臂之使指故民易使也蓋言順也 上好禮
[007-50b]
 只是無不敬敬則有以消天下狡慢之情而歸於順
 故易使禮主於教而黙寓於刑政之中者也 上好
 禮能以禮讓為國是也以禮導民則民皆式於規矩
 而作其忠敬之心故易使亦莫敢不敬之意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
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堯舜其猶病諸
[007-51a]
 言君子便須參天地贊化育然其道則求諸己者己
 非人與百姓對待之已修已亦不為安人安百姓起
 念只求得一已而己傳曰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敬者
 聖學終始之要修己之心法也敬修之道在肅然收
 斂此心而主於一不顯亦臨無斁亦保湛然無復非
 幾之擾至於反身而誠則已得其已矣已得其已則
 靜虚動直天地萬物咸歸在宥無所以及人而人自
 安即以修之者安之也故曰修己以安人無所以及
 百姓而百姓自安即以修之者盡安之也故曰修己
[007-51b]
 以安百姓安人安百姓在修已中實有是事非意之
 也語君子至此則存神過化上下與天地同流雖堯
 舜猶病之矣堯舜之學只是一敬然修無止法修而
 安無限量堯舜不必做不了學者但當敬修而無失
 可也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臨汝無貳爾心是
 敬修正當處 修己以敬正是尊徳性而道問學
 程子曰敬勝百邪古來無偷惰放逸的學問故下一
[007-52a]
 敬字攝入諸義就中大題目只是克己復禮忠恕一
 貫擇善固執慎獨求放心便是後儒將敬死㸔轉入
 註脚去便是矜持把捉反為道病 拈出敬字良多
 苦心如曰敬只是心中無一事也又曰惟忘敬而後
 無不敬不免翻案之說使後人藉口而謂打破敬字
 方能入道幾於小人之無忌憚而聖學晦矣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
為賊以杖叩其脛孫弟並去聲長上聲
 原壤夷俟示放達也平生情狀盡露於此故夫子歴
[007-52b]
 第其生平而痛斥之以聲名教之辟以杖叩其脛若
 使之因而知改然則猶有故人之誼乎使老而知改
 不屑之教誨焉朝聞夕死可矣 所惡於原壤者為
 其賊道也春秋去先王之世未逺始生老氏為惑世
 誣民之祖當時一種好異之民起而應之如原壤者
 不少觀行徑大是詭怪不常可喜可愕至易至簡由
 是天下學士靡然從風轉相祖述愈流愈逺一變而
[007-53a]
 為楊墨再變而為申韓三變而為蘓張終變而為佛
 氏之學以返其初㫖嗣後士大夫徃徃以佛氏之說
 丈老氏之奸精者竊道徳之唾餘以學佛粗者拾翕
 張之機鋒以學禪而楊墨申韓蘓張之意時時出没
 其間終宇宙世界學道人只是此局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
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與平聲
 聖人無能益童子但有損之而已童子少而不學恃
 其聰明才知儼然以成人自命而無求益之心惟取
[007-53b]
 必於速成而已古人八嵗而入小學則教以洒掃應
 對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十五而入大學則教以
 大學之道修己治人之方至七年而小成九年而大
 成如彼其漸也速成何為哉故聖人以將命裁之欲
 使之抑損於禮法之塲以消躐等之見也使童子於
 此而果知所以益則雖一日而千里可矣
 論語學案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