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114 春秋大事表-清-顧棟高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大事表卷一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
  時令表
 春秋開卷書春王正月議者紛然蔡氏尚書傳既主
 不改時改月之說而文定傳春秋又謂夫子虛加春
 字於月之上謂周本是冬十一月夫子特借以明行
 夏時之意是皆攷古未核惑於冬不可為春之疑遂
[001-1b]
 至輾轉相誤也後漢書陳寵傳有曰天開於子天以
 為正周以為春地闢於丑地以為正殷以為春人生
 於寅人以為正夏以為春是子丑寅三陽之月皆可
 以言正皆可以為春明矣而謂周有天下更姓改物
 於履端初始稱冬十一月以號令天下一年之内首
 尾皆冬非所以一天下之視聴也周既不改時月矣
 而謂夫子為周之臣子改冬為春改十一月為正月
 戾王朝之正朔改本國之史書尤不可以訓也今試
[001-2a]
 以經文最顯然者証之隠九年三月大雨震電若是
 夏正則震電不為災矣桓十四年春正月無氷若是
 夏正則無氷不足異矣葢自王朝之𤼵號施令列國
 之聘享㑹盟與史官之編年紀月較若畫一其餘田
 狩祭享猶用夏時如蒐苖獮狩禴祀烝嘗則以夏時
 起事而易其時與月之名若桓四年春公狩于郎桓
 八年春正月己夘烝是也此皆其歴歴可見者而𫝊
 文内間有一二從夏正者葢亦有故隠六年冬宋人
[001-2b]
 取長葛而𫝊書秋劉氏敞謂丘明作書雜取當時諸
 侯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故致與經錯異可
 見當時諸侯亦不盡用周正孔氏穎達云王者存二
 王之後使統其正朔服其服色故杞宋各行其祖正
 朔先儒謂宋行商厯晉行顓厯顓厯即是建寅故𫝊
 書晉國之事多有從夏正者若卜偃與絳縣老人之
 言可証也要自其國通行已久習俗使然三代原所
 不禁而其告於王朝則一禀周之正朔左氏特採録
[001-3a]
 列國之私史其史官之紀載未經改正故致偶見此
 一二耳無容以為不改時月之驗也其經文則與尚
 書符合斷然周正無疑善乎朱子之言曰夫子未筆
 削以前魯史原名春秋可見以春首時片言破的諸
 儒無所置喙矣輯春秋時令表第一
  經文
[001-4a]


[001-5a]


[001-6a]


[001-7a]


[001-8a]


[001-9a]


[001-10a]
 
 
 
 
 
 
 
 
[001-10b]
 
 左傳
[001-11a]


[001-12a]


[001-13a]


[001-14a]


[001-15a]


[001-16a]


[001-17a]


[001-18a]


[001-19a]


[001-20a]


[001-21a]


[001-22a]


[001-23a]


[001-24a]


[001-25a]


[001-26a]


[001-27a]


[001-28a]


[001-29a]


[001-30a]


[001-31a]


[001-32a]


[001-33a]


[001-34a]


[001-35a]


[001-36a]


[001-37a]


[001-38a]


[001-39a]


[001-40a]


[001-41a]


[001-42a]
 
 
 
  孟子
 
 
 
 
[001-42b]
 
 
 
 
 
 案春秋周正夏正紛如聚訟宋儒既有冬不可為春
 之疑而主周正者又於經典一二偶不合之處必欲
 强以同之是自尋破綻是以後人益增惶惑靡所適
[001-43a]
 從愚謂改正朔即是改時月周斷無稱冬十一月為
 歲首之理王者之𤼵號施令與史臣之編年紀事自
 宜畫一斷無不用周正而反從夏正之理惟民俗話
 言習于夏正已久偶有雜出者在三代原所不禁如
 毛詩用周正而春日遲遲與秋日凄凄冬日烈烈則
 不可以周正言以撫時道景于夏時為切也論語行
 夏之時明言周家改時而莫春曰春服既成孟子通
 篇用周正而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俱
[001-43b]
 不可以周正言以飲食日用于夏時為宜也惟不必
 一一强求其同而正無害其為同因得張翠屏先生
 定本附列于時令表之後其未備者增入之其强合
 者駁正之而後學者于諸經通達無礙無齟齬不合
 亦無勉强求合之病而春秋王正月之為周正益瞭
 然無疑矣其于經學未必無小補云
[001-44a]
時令表附録
  余纂春秋時令表集春秋經傳證明周家改時改
  月以駁文定夏時冠周月之誤已經七年乾隆辛
  酉於鄧悔廬年丈處得覩元儒史文璣先生管窺
  外篇其論周家正朔月數與愚見脗合不禁先得
  我心且其所引陳定宇張敷言二家之說詳明確
  當真足薈萃諸經疏通隔礙而史先生之折衷尤
  核讀此則凡尚書毛詩周易周禮禮記論語孟子
[001-44b]
  所言時月參錯不齊悉與春秋相通不煩牽就扭
  合不似蔡氏解書主不改時月之說遂置春秋于
  不問也謹備録其說於左
 史氏伯璿曰月數之說朱子孟子註以為改蔡氏書
 傳以為不改然以詩七月篇攷之則凡七月九月之
 數是自寅月起數夏正也觀於流火授衣之言可見
 矣凡一之日二之日之類是自子月起數葢周之先
 公已用此以紀候故周有天下遂定為一代之正朔
[001-45a]
 以觱𤼵栗烈之氣候驗之可見矣夏正周正同見一
 詩之中可見月數之未嘗不改則蔡氏恐不如朱子
 之的當近代惟陳定宇張敷言之論最為分曉
陳定宇曰蔡氏主不改月之說遂謂併不改時殊不知
月數于周而改春隨正而易證以春秋孟子左傳後漢
書陳寵傳極為明著成公十年六月丙午晉侯使甸人
獻麥六月乃夏四月也僖公五年十二月丙子朔晉侯
滅虢先是卜偃言克虢之期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
[001-45b]
朔必是時也偃以夏正言而春秋以周正書可見十二
月丙子為夏十月也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王正月冬至豈非夏十一月乎經有只書時者僖公十
年冬大雨雪葢以酉戌月為冬也使夏時之冬而大雨
雪何足以為異而紀之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葢以子
丑月為春也使夏時之春而無冰何足以為異而紀之
惟夏時八九月而大雪不當嚴寒而嚴寒夏時十一月
十二月而無冰當嚴寒而不嚴寒故異而書之耳桓公
[001-46a]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杜氏註曰冬獵曰狩周之春夏
之冬也魯猶按夏時之冬而于子月行冬田之狩夫子
只書曰春狩于郎此所謂春非周之春而何哀公十四
年春西狩獲麟亦然定公十三年夏大蒐于比蒲魯雖
按夏時之春于夘辰之月行春田之蒐夫子只書曰夏
蒐于比蒲此所謂夏非周之夏而何次年又書五月大
蒐于比蒲亦然也陳寵傳說尤明白曰天以為正周以
為春註云今十一月也地以為正殷以為春註云今十
[001-46b]
二月也人以為正夏以為春今正月也是三代之正子
丑寅三陽月皆可以言春也胡氏春秋傳不敢謂王正
月為非子月而于春王正月之春字謂以夏時冠周月
皆攷之不審安得有隔兩月而以夏時冠周月之理但
得四時之正適冬寒夏熱之宜則惟夏時為然夫子欲
行夏時葢答顔淵使得為邦則宜如此耳豈可但知有
夏時之春而不知有商正周正之春乎一陽二陽三陽
之月皆可為春故三代迭用之以為歲首以一日論子
[001-47a]
時既可為次日子月豈不可為次年觀此則三代皆不
改月數與冬不可為春之說陷于一偏明矣
 史氏伯璿曰陳氏此說援引的當已無可議但商書
 再言十有二月正蔡氏主意之張本陳氏既不於彼
 處辨之及至此處辨論又無一言及彼惟張敷言之
 說可以補陳說之缺今存於後
張敷言曰或謂三代改正朔無異議月數之改諸儒議
論不一學者病焉間者伏讀春秋至王正月而竊得其
[001-47b]
說夫正月固王之正月如後世史書書正月即時王之
正月也何假稱王竊意必其别有所謂正月者故稱王
以别之及讀僖公五年晉獻公伐虢以克敵之期問于
卜偃答以九月十月之交考之童謠星象之驗皆是夏
正十月而其傳乃書在十二月其改月明矣襄公三十
年絳縣老人自實其年稱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于今
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三之一所稱正月亦是夏正
寅月考之老人所歴七十三年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
[001-48a]
當盡丑月癸未其傳乃書在二月其改月又明矣然卜
偃老人俱是周人一則對君一則執事大夫其歲月又
二事中之切用非若他事泛言日月何故舍時王之正
月月數而言夏正哉聴之者何故都不致詰即知為寅
月起數哉因是而知周之正朔月數皆必改其朝覲聘
問頒朔授時凡筆之于史冊者即用時王月數其民俗
之歲時相與之話言則皆以寅月起數如後世者自若
也而春秋書王正月以别民俗為無疑周人之詩孟子
[001-48b]
之書亦各有所取也不然諸儒之論各執所見主改者
遇不改之文則沒而不書主不改者遇改月之義則諱
而不録終不能曉然相通以袪學者之惑曰周以子月
為正為一月信矣以為春乎曰然寒暑反易可乎曰先
王之制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新民之耳目以權
一時之宜非謂冬必為春子之月便可祈穀上帝便可
犧牲毋用牝也曰有未安乎曰固也不然夫子不曰行
夏之時矣周公作禮正月之後不復曰正歲矣凌人正/歲十有
[001-49a]
二月令斬冰最可考以寅月/為正歲則子月為權宜得矣曰子謂必其筆之史冊者
則用時王正月月數伊訓之元祀十有二月蔡氏以為
殷正月者果何月乎曰建子月也殷正固在丑月然則
嗣王祇見及太甲篇之嗣王奉歸不在正月乎曰後世
嗣王服䘮攷之顧命固有常儀何待正月而放桐之事
又人臣之大變周公之聖猶被流言阿衡之心為何如
哉朝而自怨夕而復辟尤不須於正月也况正月但書
十二月以虞書正月上日正月朔旦及秦漢而下例之
[001-49b]
殷不其獨無正乎曰秦以亥正猶稱十月不亦同乎曰
秦正之謬何足取法葢秦以寅月書正歲首十月其制
又異不若殷之全無正也曰或者謂晉用夏正故卜偃
老人之言如此則又何說也曰是又不然老人之言在
晉文伯後容或有之卜偃之言及獻公之世是時纂國
日淺二軍始備晉文未興齊桓尚在雖嘗滅耿滅霍小
小得志方朝周納貢之不暇亦何暇毁冠裂冕更姓易
物而用夏正哉然則愚之所見為有據而春秋王正月
[001-50a]
之一詞今古諸儒不敢輕議者固著明矣
 史氏伯璿曰張氏之説與陳定宇之說互相𤼵明甚
 善至於商書再言十二月之辨尤可以補陳說之缺
 故備録之於此云
 或謂改正朔而不改月數夏商西周之時皆然故商
 以建丑之月為歲首而書言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又
 言惟十有二月朔是商雖以丑月為正而寅月起數
 未嘗改也以蔡𫝊推之固是如此然張敷言之說極
[001-50b]
 有理所礙者即位之年不當稱元祀耳或正以此破/張氏故及此
 蘇氏謂崩年改元亂世之事不宜在伊尹而有之此
 是據周禮以律商耳三代之禮至周大備踰年改元
 至周始定此制夏殷時未嘗有也二孔𫝊疏云殷家/尚質踰月即改元
 以明世次周法始以踰年/改元已于伊訓明言之蘇氏推周制律商亦猶顧
 命中推春秋之禮以議召公召公親與周公同僚為
 周公所敬信豈知禮反不及蘇氏邪是皆未得為至
 當蔡𫝊引秦正為不改月數之證張敷言已辨之或
[001-51a]
 又謂因正朔之改而并改月數周東遷以後則然意
 者平王于遷洛稍欲示有所革以新天下耳目故因
 先王正朔之改而併改月數以合之愚竊以為蔡氏
 主不改月數之說而為春秋所礙故其援引皆不及
 春秋或為此說葢欲為蔡氏剔撥此礙㑹諸經而定
 為不刋之論但此事須得先秦古書為據方可取信
 來世今但以臆度傅㑹未得為定論也平王不能自
 振事事因循何以見其獨有意於此邪
[001-51b]
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蔡氏傳云云秦建亥矣且秦
史制書改年始朝賀皆以十月朔夫秦繼周者也若改
月數則周之十月為建酉矣安在其為建亥乎此一叚/係蔡氏
之/言
 史氏伯璿曰周亡於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乙巳秦改
 正朔於始皇二十六年庚辰當是時周亡已三十六
 年矣周在時禮樂已不自天子出號令已不行於天
 下民間私稱已皆是寅月起數者矣周既亡矣則建
[001-52a]
 子之正已不得為時王之制天下又安有所謂周正
 者乎然則秦所謂冬十月者是因民間私稱夏正而
 書之無足疑者此於周改月數之說自不相礙不足
 以為據也
書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蔡氏傳云云又按漢孔氏以
春為建子之月葢謂三代改正朔必改月數必以其正
為四時之首序言一月戊午既以一月為建子之月而
經又係之以春故遂以建子之月為春夫改正朔不改
[001-52b]
月數於太甲辨之詳矣而四時改易尤為無義冬不可
以為春寒不可以為暖固不待辨而明矣或曰鄭氏箋
詩維莫之春亦言周之季春於夏為孟春曰此漢儒承
襲之誤耳且臣工詩言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於皇來麰將受厥明葢言莫春之時麰麥將熟可以受
上帝之明賜夫麰麥將熟則是建辰之月夏正之莫春
審矣鄭氏于詩且不得其意則其攷之固不審不然則
商以季冬為春周以仲冬為春四時反逆皆不得其正
[001-53a]
豈三代奉天之政乎此一段俱蔡氏之言/
 史氏伯璿曰四時改易冬不可為春之疑但以夫子
 行夏之時一言證之足矣既有所謂夏之時則必有
 所謂商之時周之時顔子問為邦夫子欲其行夏之
 時則是當時所行未是夏時也未是夏時非周之時
 而何夏之時以建寅之月為春則周之時必以建子
 之月為春矣若周之時春亦建寅無以異於夏時之
 春則夫子何必曰行夏之時哉至於鄭氏箋詩葢亦
[001-53b]
 不知民間私稱只是夏時而例以時王之制律之故
 致此誤耳蔡氏非之誠是也若以張敷言史冊所用
 民俗所言二說例之則不待多辨而自解析矣葢詩
 為歌詠之辭所言多是以寅月起數者不特臣工一
 篇為然正所謂民俗歲時相與話言者也鄭氏必欲
 抝以從子固誤蔡氏又欲援以為不改月數之證要
 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書武成篇惟一月壬辰蔡氏傳曰一月建寅之月不曰
[001-54a]
正而曰一者商建丑以十二月為正朔故曰一月也
 史氏伯璿曰二孔林氏皆以一月為子月蔡氏不從
 其說竊意一月便是子月無可疑者其所以不曰正
 而曰一者以時方舉事商命未改耳時王正月在周
 家雖因國俗紀候而未得定正月之名史官追書前
 事亦不容因後改前失傳信之意也與七月詩一之
 日者正同推彼可以明此矣又按夏書明有三正之
 文而天正地正人正之名見者亦非一處若皆以寅
[001-54b]
 月起數與商正建丑以十二月為正朔故建寅之月
 不曰正而曰一之言則是惟夏為有正殷周雖改正
 朔而皆無正月之名烏在其為天正地正建子為正
 建丑為正也
陳定宇又曰愚按蔡氏於泰誓上及武成皆以孟春一
月為建寅之月與二孔之說不合必證以前漢律厯志
始尤明白志曰周師初𤼵以殷十一月亥/月戊子後三日
得周正辛夘朔子/月明日壬辰至戊午渡孟津明日己未
[001-55a]
冬至正月二/十九日二月朔四日癸亥至牧野閏二月庚寅朔
三月二日庚申驚蟄古以驚蟄為寅月/中氣今云雨水四月己丑朔死
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
曰惟四月旁生霸越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以節氣
證之則武成以周正紀月數而非夏正不辨而明矣
 史氏伯璿曰漢志雖非先秦古書然終是近古可信
 較之陳寵傳則此尤為近古皆非唐宋以來諸儒臆
 度附㑹無所證據之比讀者宜有取焉竊嘗又按易
[001-55b]
 臨卦彖辭有曰至于八月有凶此八月程朱二夫子
 皆以為自子月數起當是六月遯卦雖本義兼存或
 說是今八月觀卦之言於後終不如主前說之力况
 前說勝後說又朱子平日解經之通例乎兼語録答
 學者之問又只主周正可見愚竊以為臨彖元亨利
 貞與有㓙皆主陽言以二陽上進陵逼四隂故其亨
 在陽將來諸爻盡則變則二隂長而漸盛故其凶在
 陽况臨觀與遯三卦皆就陽爻取義名卦陽浸長則
[001-56a]
 為臨陽避退則為遯陽在上示下則為觀然則避退
 可以言有凶在上示下不可以有凶言明矣觀雖亦
 是隂長陽消之卦然聖人扶陽抑隂固已别取義明
 卦矣不應於此又指為凶也然則八月指遯而觀無凶
 明甚卦辭又文王所繫文王在商而自子月起數者
 亦猶周公一之日二之日紀數也
 右正朔月數改與不改之說自孟子以來千五六百
 年諸儒無有定論近代陳定宇張敷言之說議論援
[001-56b]
 據似覺平正確實愚深信之而同志辨詰紛然暇日
 裒集諸說一處仍疏已見於後以俟有道而就正焉
 已上俱節録/管窺外篇
  愚按史先生及張陳二家之說可謂精心考究然
  尚有一二未盡者愚請得而折衷之張謂晉獻公
  時未敢遽用夏正卜偃對君只沿民俗之通稱此
  猶是以常見拘泥晉實是行夏正看僖十五年韓
  之戰及昭三十二年城成周與經所書先後俱差
[001-57a]
  兩月經用周正傳因晉俗而用夏正此便瞭然杜
  預載汲冢書記曲沃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為魯
  隠之元年正月其紀年篇皆用夏正先儒謂晉封
  太原沿唐堯之故俗理或有之然看來成周盛時
  原所不禁不特周也亦通三代之所不禁看豳風
  稱一之日二之日公劉當夏之時便已自以子月
  起數周有天下遂定為正朔但不曰正而曰一以
  避時王之尊號至武王伐商之年商命未改猶曰
[001-57b]
  惟一月壬辰不敢遽用正字詩書所稱同一揆也
  文王於殷時彖易於臨卦曰至于八月有凶亦用
  子月起數八月為夏之六月夏殷時不禁豳周之
  用子正周時獨禁晉之用寅正乎若三代果有此
  禁則啓之罪狀有扈氏只當云怠棄夏正不當云
  怠棄三正矣孔子大聖人為周之臣子不當教顔
  淵以行夏之時矣當日答顔淵只是現在侯國有
  用顔子為政者便當行此數事非必謂代周而有
[001-58a]
  天下更姓改物然後行夏之時也孔子時不比孟
  子時以扶起衰周為念若謂百年之後代周而王
  者當如此則孔子教顔淵乃是懸空說話不是現
  在可行之事豈聖賢商略治道之旨乎可見當時
  原是通用在聖人亦看得平常又何疑于晉之用
  夏正也呂氏大圭以為孔子答顔淵行夏之時謂/顔子得志行道改革天命當如是爾如使
  顔子未能改革天命則亦將從時王之制不得擅/用夏時其說太荒唐顔子當日是布衣豈有改革
  天命之理彼葢未知夏/殷周三正原通行故耳其謂秦以寅月書正第以
[001-58b]
  十月為歲首亦未然彼第見吕不韋作月令用夏
  正故云然不知秦亦改時改月亥月竟稱春正月
  至寅月已稱夏四月矣沿至漢髙恵文景之世猶
  然至武帝太初定厯改用夏正史官因追改前年
  月獨漢元年冬十月失於追改猶仍秦舊故有五
  星聚東井致髙允之疑其實秦之冬十月乃夏正
  之七月七月初未交中氣猶未離六月躔度日在
  鶉火與東井秦分鶉首猶是隔宫相望金水二星
[001-59a]
  附日而行故俱得㑹於此漢初司星者原不錯因
  後來史官失於追改後人疑為夏正之十月則日
  躔析木之次與鶉首秦分隔離七宫金水無㑹聚
  之理秦之改時改月無所見此一條其大彰明較
  著者也詳見唐顔師古漢書髙帝紀注及宋劉攽
  貢父說中顔劉俱在史前而史援引張說未及辨
  正可見考核精細之難也
  又案秦時置閏俱稱後九月葢是時厯法不講不
[001-59b]
  知隨時置閏之法都堆積在歲終春秋末年已有
  此病此亦秦改時改月之一證也秦史只稱為閏
  十二月漢太初以後追改為後九月耳
 
 
 
 
 春秋大事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