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81 春秋輯傳-明-王樵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輯傳卷十三
             明 王樵 輯
 哀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左傳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里而栽築牆立版謂之/栽栽者竪木以
 約版也楚慮外人救蔡則己表裏受敵故築壘周匝/去蔡城一里以圍之内置兵以攻蔡外慿壘以禦救
[015-1b]
 者/廣丈高倍壘厚一丈/高二丈夫屯晝夜九日丁夫屯聚築/壘晝夜九日
 而/成如子西之素子西本計為/壘用九日成蔡人男女以辨男女各/别係纍
 而出/降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蔡於是乎請遷于吳
 杜氏曰隨世服于楚不通中國吳之入楚昭王奔隨
 隨侯免之卒復楚國楚人德之使列于諸侯故得見
 經定六年鄭滅許此復見者葢楚封之 今按蔡人
 男女以辨則是降也使疆于江汝之間則遷其國也
 而獨書圍蔡何也滅不言入陳嘗縣之矣而不書曰
[015-2a]
 滅入不言圍鄭入自皇門至于逵路矣而但書曰圍
 凡以存中國不使楚人盡其虐而滿其辭也聖人之
 微意也胡康侯謂蔡嘗以吳師入郢昭王奔隨壞宗
 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楚至是而報之而春秋書之
 畧者見蔡宜得報而楚子復讐之事可恕也噫此亦
 大失春秋之㫖矣入郢者吳也壞宗廟徙陳器撻其
 父之墓處其宫而欲妻其母者又吳也不能報吳而
 釋憾于蔡楚既可笑矣乃春秋亦從而成之謂蔡宜
[015-2b]
 得報而楚之復讐為可恕不亦悖乎且誘殺蔡侯般
 而滅其國用隠太子于岡山以一裘之故拘昭侯於
 南郢數年而後歸蔡之讐楚豈下于入郢使若所為
 者蔡人親為之始可謂楚宜得報而蔡之復讐為可
 恕今事出于吳而蔡無與蔡不能報而天假手于吳
 出乎爾者反乎爾正可以為强而無道之戒乃以復
 讐恕之孰謂春秋有是法哉康侯之言為高宗不復
 金讎而發也然宋則蔡也金則楚也欲勸其君以復
[015-3a]
 讐而反恕敵人之遷虐于中國義則疎矣
 附左傳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吳郡吳縣西南/太湖中椒山報檇
 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㑹稽上㑹稽山/也在㑹稽
 山隂/縣南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伍
 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
 澆寒促子/封于過殺斟灌以伐斟鄩二斟夏同/姓諸侯滅夏后相相/啓
 孫失國依于二/斟復為澆所滅后緡相/妻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后/緡
 有仍氏/女也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毒/也澆能戒備/也之澆使
[015-3b]
 椒澆/臣求之逃奔有虞舜/後為之庖正虞思有虞/君於是妻
 之以二姚姚虞/姓邑諸綸虞/邑有田一成方十/里有衆一旅
 五百/人能布其德而兆始/也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襄/四
 年傳曰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使女艾少康/臣候/也澆使季
 杼少康子/后杼也誘豷澆/弟遂滅過澆/國豷/國復禹之績祀夏配
 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于少康或將豐之
 不亦難乎言與越成是/使越豐大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
 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讐於是乎克而弗取
[015-4a]
 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冦讐後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
 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冦讎以是求伯必不
 行矣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
 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三月越及吳平吳入越不書
 吳不告慶越不告敗也
鼷䑕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郊牛下穀/有角字
 穀梁傳此該郊之變而道之也該備也春秋書郊終/于此故于此備説郊
 之變變謂郊非其/時或牲被災害于變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
[015-4b]
 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觓音/求角而知傷展道
 盡矣展道雖盡所以備災之道不/盡譏哀公不敬故致大變郊自正月至于三
 月郊之時也夏四月郊不時也五月郊不時也夏之
 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葢不可矣九月用
 郊用者不宜用者也在成十/七年郊三卜禮也四卜非禮
 也僖三十一年/襄十一年五卜强也成十/年卜免牲者吉則免之
 不吉則否牛傷不言傷之者傷自牛作也故其辭緩
 宣三年郊牛/之口傷是也全曰牲傷曰牛未牲曰牛有變而不郊
[015-5a]
 故免卜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嘗置之上帝
 矣在滌宫名/為帝牲故卜而後免之不敢專也卜之不吉則
 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繫而待六月上甲始庀匹爾/反
 具新/牲然後左右之隨所/用也又曰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
 上甲始繫牲十一月十二月雖有變不道也以不妨/郊故
 待正月然後言牲之變重其妨/郊也郊享道也貴其時大
 其禮其養牲雖小不備可也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
 之時也有變乃志/常事不書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
[015-5b]
 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從則以二月
 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啖氏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
 以夏之孟春祈穀于上帝禮行于郊故謂之郊魯以/周公之故特得以孟春祈穀于上帝亦謂之郊郊皆
 用辛日故以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則卜中辛又不/吉則卜下辛所謂吉事先近日也穀梁曰云云非也
 若以冬至則不當卜若以夏之/孟春則不當起周正而卜也 高氏曰魯不當郊
 故天示變以警之而改卜牛是違天也雖改卜牛猶
 非郊時況公斬然在衰絰之中輒行天子之禮以見
 上帝可乎 汪氏曰定公之薨未及小祥而僭行天
[015-6a]
 子之郊禮釋凶服而從吉則為不孝于親矧郊之祭
 也喪者不敢哭凶服不敢入國門今在喪而蕆事則
 為不敬于天一舉而犯二不韙焉春秋書郊之失禮
 未有甚於此者也
 附左傳夏四月齊侯衛侯救邯鄲圍五鹿 吳之入
 楚也使召陳懷公懷公朝國人而問焉逢滑曰楚未
 可棄吳未可從陳侯從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
 怨秋八月吳侵陳
[015-6b]
秋齊侯衛侯伐晉
 左傳齊侯衛侯㑹于乾侯救范氏也伐晉取棘蒲吳
 師在陳楚大夫皆懼曰闔廬唯能用其民以敗我于
 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
 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
 崇壇器不彤丹/也刻/也宫室不觀觀臺/榭舟車不飾衣服
 財用擇不取費選取堅厚/不尚細靡在國天有菑癘親巡其孤
 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其所嘗者
[015-7a]
 卒乘與焉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勞死
 知不曠知身死不/見曠棄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
 今聞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
 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聚觀樂是務視民
 如讐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附左傳冬十一月晉趙鞅伐朝歌討范中/行氏
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015-7b]
取漷東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
盟于句繹漷火虢反又音郭沂魚依反句/古侯反繹音亦 書盟止此
 左傳春伐邾將伐絞邾/邑邾人愛其土故賂以漷沂之
 田而受盟 杜氏曰邾人以賂取之易也句繹邾地
 取邑盟以要之 孔氏曰既取其田慮後悔競故共
 盟以要之伐則三卿盟唯二卿者服䖍云季孫尊卿
 敵服先歸使二子與之盟 穀梁傳取漷東田郭東
 未盡也及沂西田沂西未盡也漷沂皆水名以其言/東西則知其未盡也
[015-8a]
 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胡傳三人伐
 則曷為二人盟盟者各盟其所得也莫强乎季孫何
 獨無得季氏四分公室有其二昭公伐意如叔孫氏
 救意如而昭公孫陽虎囚桓子孟孫氏救桓子而陽
 虎奔今得邾田葢季氏以歸二家而不取也
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
 左傳初衛侯遊于郊子南靈公/子郢僕公曰余無子將立
 女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
[015-8b]
 圖君夫人在堂三揖卿大/夫士在下君命祗辱言立適當/以禮與内
 外同之今君私命/事必不從適為辱夏衛靈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為
 太子君命也對曰郢異于他子言用意/不同且君沒于吾
 手若有之郢必聞之且亡人之子輒在乃立輒 按
 甚矣衛靈公之惛也彼不恥召宋朝固不難逐蒯聵
 也蒯聵之奔於今四年惟罪狀未明故太子之位猶
 未絶而所欲立者猶未定也死而乃以遺命立郢宜
 郢之不肯居而後日蒯聵與輒之爭有所藉口也非
[015-9a]
 靈公之罪而何哉
滕子來朝
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于戚
 左傳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衛太子于戚宵迷陽虎曰
 右河而南必至焉是時河北流過元城界戚在河外/晉軍已渡河故欲出河右而南
 使太子絻絻始發/喪之服八人衰絰偽自衛逆者欲為衛人/逆故衰絰
 成/服告于門哭而入遂居之 公羊傳戚者何衛之邑
 也曷為不言入于衛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何氏曰/明父得
[015-9b]
 有子而廢之子不得有父之所有故奪其國文耳/孫氏曰言于戚者見為輒所拒而不得入于衛
 穀梁傳納者内弗受也帥師而後納者有伐也何用
 弗受也以輒不受也以輒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
 信父而辭王父則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
 也江熈曰若靈公廢蒯聵立輒則蒯聵不得復稱世/子稱蒯聵為世子則靈公不命輒審矣從王父之
 言傳似/失之 朱子曰靈公逐其世子蒯聵公薨而國人
 立蒯聵之子輒輒實未嘗受靈公之命/穀梁王父命之説非是於是晉納蒯
 聵而輒拒之衛人以蒯聵得罪於父而輒嫡孫當立
[015-10a]
  胡氏曰蒯聵欲殺母得罪于父而輒又據國以拒
 父皆無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國也明矣 按鄭世子
 忽復歸于鄭明復正也齊小白入于齊明當有齊也
 今書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于戚與公伐齊納
 糾晉人納捷菑于邾義同皆義弗受而强致之納之
 者與見納者皆惡也義弗受以蒯聵欲殺母得罪于
 父也大臣與國人請于天王方伯斷以大義擇其所
 立則可輒與國人據國拒父則胥於亂矣故書帥師
[015-10b]
 書納于戚見其見敵于衛亦以著輒與國人之罪也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鄭師
敗績鐵公作栗/又作秩
 左傳秋八月齊人輸范氏粟鄭子姚罕/達子般駟/𢎞送之
 士吉射逆之趙鞅禦之遇于戚簡子誓曰范氏中行
 氏反易天明不事/君也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寡
 君恃鄭而保焉今鄭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
 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甲戌將戰郵無
[015-11a]
 恤王良/也御簡子衛太子為右登鐵丘/名上簡子巡列曰
 畢萬匹夫也七戰皆獲有馬百乘死于牖下羣子勉
 之死不在冦言有/命鄭人擊簡子中肩太子救之以戈
 鄭師北太子復伐之鄭師大敗獲齊粟千車 杜氏
 曰鐵衛地在戚城南 按皆言帥師其衆敵也戰而
 書及以主及客也鄭黨叛人趙鞅以亂禦亂故春秋
 以趙鞅主乎是戰也
冬十月葬衛靈公
[015-11b]
十有一月蔡遷于州來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左傳吳洩庸如蔡納聘而稍納師師畢入衆知之杜/氏
 曰元年蔡請遷于吳/中悔故因聘襲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説哭
 而遷墓冬蔡遷于州來 初武王封叔度于汝南上
 蔡蔡叔以叛誅成王復以封其子及平侯卒徙于新
 蔡至昭侯乃徙九江下蔡即州來是也 公子駟書
 大夫而稱國罪累上也放公孫獵書大夫而稱人言
 國亂無政而衆尸之也駟與獵其以請遷于吳為非
[015-12a]
 者乎
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公羊傳齊國夏曷為與衛石曼姑帥師圍戚伯討也
 此其為伯討奈何曼姑受命乎靈公而立輒以曼姑
 之義為固可以拒之也輒者曷為者也蒯聵之子也
 然則曷為不立蒯聵而立輒蒯聵為無道靈公逐蒯
 聵而立輒然則輒之義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
 以父命辭王父命以王父命辭父命是父之行乎子
[015-12b]
 也不以家事辭王事以王事辭家事是上之行乎下
 也 穀梁傳此衛事也其先國夏何也子不圍父也
 不繫戚于衛者子不有父也 胡傳主兵者衛也何
 以序齊為首罪齊人與衛之為惡也輒雖由嫡孫得
 立然非有靈公之命安得云受之王父哉然則為輒
 者奈何宜辭于國曰若以父為有罪將從王父之命
 則有社稷之鎮公子在我焉得為君以為無罪則國
 乃世子之所有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而使我立
[015-13a]
 乎其位如此則言順而事成矣 朱子答范伯崇書
 曰蒯聵父子之事其進退可否只看輒之心如何耳
 若有避父之心則衛之臣子以君臣之義當拒蒯聵
 而輔之來諭又云輒避位而聽于天子則恐有假手
 大夫以拒父而隂幸天子與己之心此似是于輒之
 處心緊要處看得未甚灑落所以如此故愚竊謂輒
 之心但當只見父子之親為大而不可一日立乎其
 位自始至終只是一箇逃而去之便無一事 高氏
[015-13b]
 曰齊與晉為仇若蒯聵入則衛從晉矣此齊所以助
 輒也 李氏曰衛石曼姑圍戚與宋華元圍宋彭城
 事同彼宋事以晉首兵此衛事以齊首兵者不以子
 圍父也彭城書宋者正其為宋也戚不書衛者不以
 子制父也謝氏得之 劉氏曰杜氏言曼姑為子圍
 父知其不義故推齊為兵首非也春秋豈苟從告而
 為不義者飾非乎 襄陵許氏曰晉以君臣稱兵而
 齊為臣伐君衛以父子爭國而齊助子圍父君子是
[015-14a]
 以知齊之將亂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災
 左傳夏五月辛卯司鐸宫/名火火踰公宫桓僖災孔子
 在陳聞火曰其桓僖乎杜氏曰言桓僖親盡而/廟不毁宜為天所災 公
 羊傳此皆毁廟也其言災何復立也何以不言及據/雉
 門及/兩觀敵也親過高祖/親疎適等 穀梁傳言及則祖有尊卑由
 我言之則一也逺祖恩無差降/如一故不言及 胡傳桓僖親盡其
[015-14b]
 宫何以存季氏者出于桓立于僖世專魯政其諸以
 是而不毁與 汪氏曰家語記孔子對陳侯之言曰
 禮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毁其廟今桓僖親盡又無
 功德季氏存之故天災及之然晉悼公初立朝于武
 宫頃公時獻俘于文宫則親盡不毁之廟無國無之
 故春秋特書桓僖災以示戒與
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啓陽啓公作開陸氏曰開/者為漢景帝諱也
 杜氏曰魯黨范氏故懼晉比年四城啓陽今瑯邪開
[015-15a]
 陽縣 汪氏曰益都路沂州臨沂縣有故開陽城
 高氏曰地在今沂州地近邾元年伐邾取邾田此備
 邾也非備晉也
宋樂髠帥師伐曹
 薛氏曰討樂大心之亂也 高氏曰曹本屬宋既而
 叛之
 附左傳劉氏范氏世為婚姻萇𢎞事劉文公故周與
 范氏趙鞅以為討六月癸卯周人殺萇𢎞
[015-15b]
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
 左傳秋季孫有疾命正常桓子之/寵臣曰無死南孺子桓/子
 之/妻之子男也則以告而立之女也則肥也可季孫卒
 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載以如朝
 告曰夫子有遺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則以告于
 君與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衛康子請
 退公使共劉魯大/夫視之則或殺之矣乃討之召正常
 正常不反
[015-16a]
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
 附左傳冬十月晉趙鞅圍朝歌師于其南荀寅伐其
 郛伐其北/郭圍使其徒自北門入己犯師而出使在外救/己之徒擊
 趙氏圍之北門/因外内攻得出癸丑奔邯鄲十一月趙鞅殺士臯夷
 范氏/之族惡范氏也言遷/怒
四年春王二月公作/三月庚戌盜殺蔡侯申殺陸申志反/公穀作弑
[015-16b]
 左傳蔡昭侯將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承音懲/葢楚言
 公孫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 公羊傳弑君賤
 者窮諸人此其稱盜以弑何賤乎賤者也賤於稱/人者
 乎賤者孰謂謂罪人也 穀梁傳稱盜以弑君不以
 上下道道也以上下道道者若衛/州吁弑其君完之類内其君而外弑者
 不以弑道道也襄七年鄭伯將㑹中國其臣欲從楚/不勝其臣弑而死不使夷狄之民加
 乎中國之君故曰鄭伯髠頑如㑹未見/諸侯丙戌卒于鄵是不以弑道道也春秋有三盜
 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如盜殺陳/夏區夫盜
[015-17a]
 竊寳玉/大弓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所謂夷/狄之民 杜
 氏曰賤者故稱盜不言弑其君賤盜也 按蔡昭侯
 以吳入楚為楚所報請遷于吳而又中悔為吳所脅
 乃殺大夫以説而卒遷于州來又放其大夫于吳諸
 大夫葢已怨之至是又將如吳吳方逞其志諸大夫
 恐其復生事也潛使盜逐于塗而殺之經直書盜葢
 以殺者則盜以主殺者則諸大夫不可得其主名也
 以事則在塗遇于倉猝入于家人而卒而不可詳詰
[015-17b]
 也左氏何自而知其為公孫翩哉葢難信矣穀梁所
 謂不以上下道道者如閽不得君其君之比則可也
 稱盜者直言其人盜賊耳非不以上下道道而然也
 稱盜殺者以千乘之君為盜所殺欲以見義故不言
 弑亦非内其君而外弑者不以弑道道也張洽謂弑
 者積漸之名蔡昭不道上得罪于大國下無道於其
 民忠謀不用無罪見殺故翩之事成于一旦春秋以
 盜殺書之所以見其幾于獨夫也此説尤穿鑿昭侯
[015-18a]
 葢亦足哀耳何詆之深乎盜賊之名一也穀梁有三
 盜之説亦非也公羊以賤乎賤者為罪人亦無據
 按通鑑綱目書李輔國殺皇后張氏同此義 陸氏
 曰蔡侯申今本皆如此按宣十七年蔡侯申卒是文
 侯也今昭侯是其元孫不容與高祖同名未詳何者
 誤也
蔡公孫辰出奔吳
 左傳文之鍇蔡大/夫討翩殺之故逐公係辰而殺公係
[015-18b]
 姓公孫旴即霍/也
葬秦惠公
宋人執小邾子
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
 經無討賊之辭左傳與經不合
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蠻公作/曼音蠻
 左傳夏楚人既克夷虎夷虎蠻夷/叛楚者乃謀北方左司馬
 昄普版/反申公壽餘葉公諸梁三子楚/大夫致蔡于負函音/咸
[015-19a]
 以此蔡之故地人民楚因/ 為邑致之者㑹其衆也致方城之外于繒才陵/反
 負函繒關/皆楚地曰吳將泝音素逆流/而上也江入郢將奔命焉為
 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梁霍蠻子之二邑三子㑹衆以/備吳為名而隂襲梁霍夜結期
 明日便發使/不及知也單浮餘楚大/夫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
 晉隂地隂地者河南山北自上雒以東/至陸渾東西横長其間非一邑司馬起豐析
 與狄戎以臨上雒楚司馬昄也析縣屬南鄉郡析南/有豐鄉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
 狄以臨/上雒左師軍于菟音/徒山在上/雒東右師軍于倉野在/上
 雒/縣使謂隂地之命大夫士蔑曰特命大夫使/總監隂地者晉楚有
[015-19b]
 盟好惡同之若將不廢寡君之願也不然將通于少
 習以聽命少習商縣武關也將/大開武關道以伐晉士蔑請諸趙孟趙孟
 曰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士蔑乃致九州
 之戎九州戎在晉/隂地陸渾者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以詐/蠻子
 將為之卜卜/城蠻子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
 師于三户今丹水縣/北三户亭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
 而盡俘以歸 公羊傳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其言
 歸于楚何據執曹伯畀宋/人不言歸于宋子北宫子曰辟伯晉而京
[015-20a]
 師楚也嫌與伯執歸京師同文故辟其文/而名之使若晉非伯執而赤微者 胡傳晉
 人云者罪之也蠻子赤何以名夷狄也無罪見執亦
 書名外之也文公執曹伯則曰畀宋人今此曷云歸
 于楚歸于楚者猶曰京師楚也晉主夏盟為日久矣
 不競至此春秋所惡胡傳用公羊語而/意不同胡傳優
城西郛
 杜氏曰備晉也
六月辛丑亳社災亳步各反/公作蒲
[015-20b]
 公羊傳蒲社者何亡國之社也何氏曰公羊以為蒲/者古國之名天子滅
 之以封伯禽取其社/以戒諸侯使事上社者封也封土/為社其言災何據封/土非
 火所/能燒亡國之社葢揜之揜其上而柴其下故火得燒/之揜其上
 不受天氣也柴其/下不達地氣也蒲社災何以書記災也 穀梁傳
 亳社者亳之社也亳亡國也范氏曰殷都于亳武王/克紂而班列其社于諸
 侯以為亡/國之戒亡國之社以為廟屏立亳之社于廟之外/以為屏蔽左氏云間
 于兩/社戒也人君瞻之/而知戒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必/為
 之作屋不使上通天/也縁有屋故言災 程子曰書曰湯既勝夏欲遷
[015-21a]
 其社不可作夏社國既亡則社自當遷湯存之以為
 後戒故但屋之自王都以至國都皆有之記曰喪國
 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又曰亳社北牖使隂明也魯
 有亳社災屋之故有災此制計之必始于湯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頃公
 附左傳秋七月齊陳乞僖/子弦施弦/多衛甯跪救范氏庚
[015-21b]
 午圍五鹿晉/邑九月趙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鄲降荀
 寅奔鮮虞趙稷奔臨晉/邑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墮臨國
 夏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壺口八邑/晉地㑹鮮虞
 納荀寅于柏人今趙國/柏人縣
五年春城毗頻夷反公作/比又作芘
 杜氏曰備晉也
夏齊侯伐宋
晉趙鞅帥師伐衛
[015-22a]
 左傳春晉圍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齊夏趙鞅伐衛范
 氏之故也遂圍中牟
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杵公/作處
 左傳齊燕姬景公/夫人生子不成未/冠而死諸子庶公/子鬻姒
 景公/妾之子荼嬖諸大夫恐其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
 之齒長矣未有太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閒于憂虞
 則有疾疢亦姑謀樂何憂于無君言羣臣若閒暇于/國家憂虞之事則
 恐有疾疢不得為樂今既無憂虞/又無疾疢亦且謀樂何憂乎無君公疾使國惠子國/夏
[015-22b]
 高昭子高/張立荼寘羣公子於萊秋齊景公卒冬十月
 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奔衛公子鉏公子陽生來奔
 皆景公子/在萊者
冬叔還如齊還音旋/後同
閏月葬齊景公
 公羊傳閏不書此何以書喪以閏數也喪曷為以閏
 數喪數畧也 穀梁傳不正其閏也 何氏曰喪服
 大功以下以閏數恩殺故并閏數 劉氏曰喪以年
[015-23a]
 斷者不以閏數以月斷者則以閏數 按成六年穀
 梁傳云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喪
 事不數也穀梁之意以為大功以下及葬皆不數閏
 與公羊不同公羊謂九月五月三月之喪既以月斷
 則得數閏是以葬亦數閏以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
 夫三月士踰月葬亦數月故也如穀梁之説是此葬
 齊景公自九月併理閏月為五月而葬夫喪事不數
 之義春秋譏之故曰不正其閏也
[015-23b]
六年春城邾瑕公作/葭
 杜氏曰備晉也任城亢父縣北有邾婁城 高氏曰
 瑕邾邑魯以不義强城之聖人因其城而繫之邾不
 與魯之擅并人土也 汪氏曰邾瑕如魯濟之類魯
 有負瑕故稱邾以别之魯取不書恐如把成之不見
 于經耳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左傳春晉伐鮮虞治范氏之亂也四年鮮虞納/荀寅于柏人
[015-24a]
吳伐陳
 左傳復修舊怨也楚子曰吾先君與陳有盟不可以
 不救乃救陳師于城父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左傳齊陳乞偽事高國者每朝必驂乘焉所從必言
 諸大夫所適必言諸大夫之/罪過欲以交鬬之曰彼皆偃蹇將棄子之
 命皆曰高國得君必偪我盍去諸固將謀子子早圖
 之圖之莫如盡滅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則曰彼虎狼
[015-24b]
 也見我在子之側殺我無日矣請就之位又謂諸大
 夫曰二子者禍矣恃得君而欲謀二三子曰國之多
 難貴寵之由盡去之而後君定既成謀矣盍及其未
 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大夫從之夏六月戊
 辰陳乞鮑牧及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聞之與
 惠子乘如公戰于莊敗高國敗也莊/六軌之道國人追之國夏
 奔莒遂及高張晏圉嬰之/子弦施來奔圉施不/書非卿 按世
 子國之本也大臣國之榦也齊景公廢長立少輕其
[015-25a]
 國本屬諸高國既愚且懦故陳乞逐之如振槁葉而
 弑君立君皆在其手莫或敢難使景公早定樹子擇
 任忠賢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雖百陳氏豈能盜其
 國哉春秋書齊國夏高張來奔于前陳乞弑其君荼
 于後其以為輕其國本託國非人之戒者至明切矣
叔還㑹吳于柤柤莊/加反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左傳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將救陳卜戰不吉卜退不
[015-25b]
 吉王曰然則死也再敗楚師不如死此以卜戰而言/前已敗于柏舉
 今卜戰不吉謂/當敗是再敗棄盟逃讎亦不如死此以卜/退而言死一也
 其死讐乎死于/戰也命公子申子/西為王不可則命公子結
 子/期亦不可則命公子啓子閭王三子/皆昭 兄五辭而後許將
 戰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㝠陳地吳/師所在卒于城父子閭
 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讓羣臣敢忘君乎從君之命順
 也立君之子亦順也二順不可失也始而許立以從/君終立君之子
 以不忘君故曰/二順不可失與子西子期謀潛師閉塗不通/外使逆越
[015-26a]
 女之子章惠/王立之而後還是歲也有雲如衆赤鳥夾
 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太史周太史曰其當王
 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馬禜音詠/禳祭王曰除腹心
 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
 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
 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
 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穀雖不德
 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
[015-26b]
齊陽生入于齊齊陳乞弑其君荼音徒又丈加反/之如反公作舍
 左傳陳僖子使召公子陽生陽生駕而見南郭且于
 且于齊公子/鉏在魯南郭曰嘗獻馬于季孫不入于上乘故又獻
 此請與子乘之畏在家人聞其言故欲/二人共載以試馬為辭出萊門而告
 之故魯郭/門也闞止知之陽生家/臣子我先待諸外公子曰事未
 可知反與壬陽生子/簡公也處戒之使無/洩言遂行逮夜至於
 齊故以昏至不/欲令人知也國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養之隠/于
 僖子家内子/士母僖子妾與饋者皆入冬十月丁卯立之將盟鮑
[015-27a]
 子醉而往其臣差車主車/之官鮑㸃曰此誰之命也陳子
 曰受命于鮑子遂誣鮑子曰子之命也鮑子曰女忘
 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景公嘗衘䋲/為牛使荼牽
 之頓地而/折其齒悼公陽/生稽首曰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
 可不必亡一大夫言己可為君/必不怨鮑子若我不可不必亡一
 公子公子自謂也/恐鮑子圖已義則進否則退敢不唯子是從廢
 興無以亂則所願也鮑子曰誰非君之子乃受盟使
 胡姬景公/妾以安孺子安號/也如賴齊/邑去鬻姒荼之/母殺王
[015-27b]
 甲拘江説囚王豹于句竇之丘三子景公嬖/臣荼之黨也公使朱
 毛齊大/夫告于陳子曰微子則不及此然君異于器不
 可以二器二不匱君二多難敢布諸大夫僖子不對
 而泣曰君舉不信羣臣乎以齊國之困内有/飢荒困又有
 憂外有/兵革少君不可以訪是以求長君庶亦能容羣臣
 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復命公悔之悔失/言毛曰君大
 訪于陳子而圖其小可也大謂國政/小謂殺荼使毛遷孺子于
 駘齊/邑不至殺諸野幕之下野次/幕下葬諸殳冒淳地/名 杜
[015-28a]
 氏曰弑荼者朱毛與陽生也而書陳乞所以明乞立
 陽生而荼見弑則禍由乞始也楚比劫立陳乞流涕
 即不對而泣以答君異/於器不可以二之言子家憚老皆疑于免罪故春
 秋明而書之以為弑主 公羊傳弑而立者不以當
 國之辭言之此其以當國之辭言之何據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而立氏/公子為諼也此其為諼奈何景公謂陳乞曰吾欲
 立舍何如陳乞曰所樂乎為君者欲立之則立之不
 欲立則不立君如欲立之則臣請立之陽生謂陳乞
[015-28b]
 曰吾聞子葢將不欲立我也陳乞曰夫千乘之主將
 廢正而立不正必殺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
 也走矣與之玉節而走之節信也析玉與陽生留其/半為後當迎之防稱矯也
 奔不書/未命景公死而舍立陳乞使人迎陽生于諸于諸/寘也
 其家除景公之喪期而小祥/服期者除諸大夫皆在朝陳乞曰
 常之母有魚菽之祭常陳乞子難言其妻故云常之/母齊俗婦人首祭祀言魚豆示
 薄/陋願諸大夫之化我也齊人語簡禮相過謂之化/言欲以薄陋餘福共宴飲
 大夫皆曰諾于是皆之陳乞之家坐陳乞曰吾有所
[015-29a]
 為甲鎧/請以示焉諸大夫皆曰諾于是使力士舉巨
 囊而至于中霤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開之則闖
 然出頭/貌公子陽生也陳乞曰此君也已諸大夫不得
 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耳自是往弑舍李/廉
 曰公羊當國之説非是至其載陳乞本末/獨詳于左氏有以知春秋罪陳乞之大意 穀梁傳
 陽生入而弑其君以陳乞主之何也不以陽生君荼
 也其不以陽生君荼何也陽生正荼不正不正則其
 曰君何也荼雖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内弗受也荼不
[015-29b]
 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先君已命立/之于義可以
 拒/之 按以長少言則陽生正荼不正以受命言則荼
 受命陽生不受命直諸天王則國陽生之國也不直
 諸天王而自為簒奪則是不有其先君之命也不有
 其先君之命是自絶于先君豈復得為先君之子而
 稱公子也故齊小白以國無君而于次居長當立則
 不氏公子而氏國明當有國也陽生之入也荼雖不
 正已受命矣安得以為于次居長而當立乎是不得
[015-30a]
 以小白比矣不稱公子誅不子也突歸于鄭不繫之
 鄭陽生入于齊猶繫之齊者以突視忽忽正也受命
 也突不正不受命而事之也以陽生視荼陽生正也
 荼受命不正也陽生以正而爭之也春秋别嫌明微
 固不得而同之矣突之曰歸易辭也非順辭也陽生
 之曰入逆辭也非難辭也陳乞生之何難焉其不同
 乎小白之入者國有君而求為君不受其先君之命
 則君子以為亦不受于國人也衛侯入于夷儀衛甯
[015-30b]
 喜弑其君剽則喜為衛侯弑也齊陽生入于齊齊陳
 乞弑其君荼則乞為陽生弑也衛侯衎齊陽生皆與
 聞乎弑而立者也歸獄于立者則弑者之罪不彰書
 立者之入而繼之以弑則與聞乎故之罪亦著矣按
 左氏陽生謂君異于器不可以二則欲除荼者陽生
 之意陳乞不對而泣謂少君不可以訪是以求長君
 不然孺子何罪則殺荼似非陳乞之意于是朱毛曰
 君大訪于陳子而圖其小者可也遷孺子于駘者朱
[015-31a]
 毛受陽生之命不至而殺諸野幕之下者朱毛也而
 春秋必以歸陳乞何哉噫左氏所載者據其為諼之
 形也公羊得其情矣其始面諛景公欲其事之成而
 圖之也既而謂陽生曰千乘之主將廢正而立不正
 必殺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也走矣與之玉節
 而走之及景公死陳乞使人迎陽生而立之而弑荼
 由是觀之其謀久矣里克中立所以成亂而非始謀
 觀從召比雖能始禍而非當國陳乞兼之況身弑荼
[015-31b]
 而其子田常再弑簡公終盜齊國豈其常弑比乎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宋向巢帥師伐曹向舒/亮反
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瑗于眷/反後同
 左傳春宋師侵鄭鄭叛晉故也 李廉曰宋之叛晉
 久矣豈復為晉討鄭乎左氏非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曼音/萬
 左傳晉師侵衛衛不服也 按衛父不父子不子晉
[015-32a]
 不能正名致討而以范中行之故修怨書侵陋之也
夏公㑹吳于鄫鄫穀/作繒
 左傳夏公㑹吳于鄫吳來徵百牢子服景伯對曰先
 王未之有也吳人曰宋百牢我魯不可以後宋且魯
 牢晉大夫過十昭二十一年晉士鞅來聘叔孫昭子/為政季孫欲惡諸晉使有司以齊鮑
 國歸費之禮為士鞅士鞅怒曰鮑國位下國小而使/鞅從其牢禮是卑敝邑也魯人恐加四牢焉為十一
 牢初為鮑/國七牢吳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晉范鞅貪而
 棄禮以大國懼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禮命
[015-32b]
 於諸侯則有數矣若亦棄禮則有淫者矣周之王也
 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上物天/子之牢以為天之大數也天有/十二
 次故制/禮象之今棄周禮而曰必百牢亦唯執事吳人弗聽
 乃與之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辭太宰嚭曰
 國君道長言長大/于道路而大夫不出門此何禮也對曰豈
 以為禮畏大國也畏大國不敢/虚國盡行大國不以禮命于諸
 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豈敢棄
 其國大伯端委禮/衣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辟/蛟
[015-33a]
 龍之/害臝以為飾臝其身體以/文身為飾豈禮也哉有由然也按/此
 非子貢之言國君道長而大夫不出門季氏之驕也/懼大國之不測則其君已親行大夫豈重于君而云
 敢棄其國乎居守社稷豈無他卿乎又斥吳之先君/斷髮文身臝以為飾之事亦非所當言傳者附㑹之
 耳/ 杜氏曰鄫瑯邪鄫縣
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左傳季康子欲伐邾乃饗大夫以謀之子服景伯曰
 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國不信伐
 小國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將焉保
[015-33b]
 孟孫曰二三子以為何如惡賢而逆之賢指景伯也/惡猶安也安
 于所賢而可逆其/言乎言不可也對曰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
 萬國諸大夫對也諸侯執玉附/庸執帛塗山在壽春東北今其存者無數十焉
 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知伐邾/必危自
 當言今不言者不危故也/附季孫破孟孫之怪已魯德如邾而以衆加之可
 乎此孟孫之言也/上有闕文矣不樂而出季孟意異諸大夫/佞直不同故罷饗秋伐
 邾及范門邾郭/門也猶聞鐘聲大夫諫不聽茅成子請告
 于吳成子邾大/夫茅夷鴻不許曰魯擊柝聞于邾吳二千里不
[015-34a]
 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國内豈不足成子以茅叛高/平
 西南有/茅鄉亭師遂入邾處其公宫衆師晝掠邾衆保于繹
 繹邾山也/在鄒縣北師宵掠以邾子益來獻于亳社囚諸負瑕
 魯邑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瑕丘城負瑕故有繹前者魯得邾之繹民/使在負瑕故使相就
 以辱/之邾茅夷鴻以束帛乘韋自請救于吳曰魯弱晉
 而逺吳馮恃其衆而背君之盟辟匹亦反/陋也君之執事
 以陵我小國邾非敢自愛也懼君威之不立君威之
 不立小國之憂也若夏盟于鄫衍即鄫也鄫盟不/書吳行夷禮
[015-34b]
 而背之成求而不違言魯成其所/求無違逆也四方諸侯其何以
 事君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邾賦六百乘君之私
 也以私奉貳唯君圖之吳子從之 按伐邾者三家
 也公雖在行而無與于其事獲則三家享其利討則
 公受其惡春秋以諱不在公是以直書而不諱也舊
 説諱為隠其惡若隠其惡何名為直筆乎葢諱避之
 也避其名而遜其辭以示尊敬也今言他人之遇屯
 否罪戾死喪恥辱則正言之至于所尊所敬則婉順
[015-35a]
 言之此人之情春秋之義也魯自作三軍分公室而
 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權不在公也蒐于紅不書
 公兵不在公也襄公還自楚聞季氏取卞至于欲適
 諸侯地不在公也故納叛人叛邑凡内惡悉書而不
 諱矣以諱不在公也至于入邾則先言公伐邾下但
 言入邾猶為遜其辭耳遜其辭而不隠其實聖人待
 父母國之道也胡氏謂書以邾子來而不諱者欲見
 後書歸邾子之為能去其惡而與之也其義迂矣
[015-35b]
 公羊云入不言伐其言伐内辭也若使他人然使若/魯伐
 而去他/人入之夫初秋伐之八月入之理當並書何取于内
 辭乎遜其辭而不隠其實故但言入邾使若他人豈
 所謂不隠乎入邾使若他人以邾子益來又可云他
 人乎又曰益何以名絶曷為絶之獲也夫以歸例書
 名益位未絶春秋豈絶之乎又云曷為不言其獲内
 大惡諱也夫立教之體事無鉅細皆論其可否豈計
 其大小乎此自入而以歸何得以獲解乎穀梁云其
[015-36a]
 言來者有外魯之辭焉夫外曰以歸内曰以來丙外
 之别耳春秋豈以一𤯝遂外其父母之邦哉
宋人圍曹冬鄭駟𢎞帥師救曹
 左傳宋人圍曹鄭桓子思曰桓/諡宋人有曹鄭之患也
 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初曹人或夢衆君子
 立于社宫而謀亡曹曹叔振鐸曹始/祖請待公孫彊許
 之旦而求之曹無之戒其子曰我死爾聞公孫彊為
 政必去之及曹伯陽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孫彊好
[015-36b]
 弋獲白鴈獻之且言田弋之説説之因訪政事大説
 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夢者之子乃行彊言霸説
 于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宋人伐之晉人不
 救築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鍾邘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左傳春宋公伐曹將還褚師子肥宋大/夫殿曹人詬之
 不行師待之公聞之怒命反之遂滅曹執曹伯及司
 城彊以歸殺之
[015-37a]
吳伐我
 左傳吳為邾故將伐魯問于叔孫輒定十二年叔孫/輒與公山不狃
 帥費人以襲魯兵/敗奔齊自齊奔吳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伐之
 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
 子違奔亡/也不適讐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
 也未臣所適之國若有伐本/國者則可還奔命死其難所託也則隠曽所因託/則為之隠
 惡/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不以其私怨惡廢/棄其鄉黨之好
 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輒魯公族故/謂之宗國
[015-37b]
 使子率軍前/引導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輒/也病之王問於
 子洩不/狃對曰魯雖無與立緩時若/渙散必有與斃急則人/人懼而
 同死/戰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
 四讐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
 為三月吳伐我子洩率故道險從武城故由險道欲/使魯成備
 懿子謂景伯若之何對曰呉師來斯與之戰何患焉
 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吳師克東陽而進舍于五梧
 明日舍于蠶室三邑/魯地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
[015-38a]
 虎魯大/夫欲宵攻王舍吳子聞之一夕三遷吳人行成
 將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猶無城
 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下之盟是棄國也吳輕而
 逺不能久將歸矣請少待之弗從吳人盟而還 不
 言四鄙而直言伐我兵加于國都也 趙氏曰若實
 為城下盟則魯懼至甚何得不便歸邾子而待齊重
 請師共伐乃歸之乎自矛盾矣經不書盟信經可也
夏齊人取讙及闡闡尺善反公/作僤後同
[015-38b]
 左傳齊悼公之來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
 之季魴侯康子/叔父通焉女言其情弗敢與也齊侯怒夏
 五月齊鮑牧伐我取讙及闡 公羊傳外取邑不書
 此何以書所以賂齊也曷為賂齊為以邾婁子益來
 也邾子齊/出也 杜氏曰不書伐兵未加而魯與之邑闡
 在東平劉縣北
歸邾子益于邾
 左傳齊侯使如吳請師將以伐我乃歸邾子邾子又
[015-39a]
 無道吳子使太宰子餘嚭/也討之囚諸樓臺栫在薦反/擁也
 之以棘使諸大夫奉太子革以為政
秋七月
 附左傳秋及齊平九月臧賓如如齊涖盟賓如臧/㑹子
 閭丘明嬰之/子來涖盟且逆季姬以歸嬖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過音/戈
齊人歸讙及闡
 左傳季姬嬖故也
[015-39b]
九年春
 附左傳齊侯使公孟綽辭師于吳吳子曰昔歲寡人
 聞命今又革之不知所從將進受命于君
王二月葬杞僖公
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雍於勇反/又於用反
 左傳鄭武子賸以證反賸/罕逹也之嬖許瑕求邑無以與之
 請外取許之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每日遷舍
 壘合鄭師哭子姚武子/賸救之大敗二月甲戌宋取鄭
[015-40a]
 師于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 按書
 取覆而敗之也雍丘縣屬陳留左氏言使有能者無
 死以郟張與鄭羅歸則殺人多矣春秋之末特書取
 師者二
夏楚人伐陳
 左傳陳即吳故也
秋宋公伐鄭
 附左傳吳城邗音/寒溝通江淮于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
[015-40b]
 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邗江是
冬十月
 附左傳吳子使來儆師伐齊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左傳春邾隠公來奔齊甥也故遂奔齊
公㑹吳伐齊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
 左傳公㑹吳子伐齊師于鄎齊人弑悼公赴于師徐
 承吳大/夫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
[015-41a]
 按經書齊侯陽生卒而傳以為弑此殊可疑夫吳伐
 我以邾故也齊取二邑左氏以為為季姬之故公羊
 則以為為以邾子益來而賂齊將從左氏則下文又
 云齊使如吳請師將以伐我乃歸邾子則又似不以
 季姬之故也既及齊平而魯歸季姬齊歸二邑齊使
 辭師于吳吳乃使來儆師以伐齊雖吳人之無常然
 事理不應如是也葢邾子無道吳嘗討之使諸大夫
 奉太子以為政而邾隠公叛命奔齊將恃齊以為求
[015-41b]
 納是所以見怒于吳也吳㑹魯伐齊乃討納邾之故
 而傳以為止師之故前後自相戾矣齊大國也止師
 小嫌也齊人何至遽弑其君以説乎以吳伐我且曰
 魯雖無與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而
 況齊乎故悼公之弑傳未可信信經可也
夏宋人伐鄭
晉趙鞅帥師侵齊
五月公至自伐齊
[015-42a]
葬齊悼公
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
 杜氏曰書歸齊納之
薛伯夷卒夷公/作寅
秋葬薛惠公
 附左傳吳子使來復儆師 杜氏曰伐齊未得志故
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吳救陳
 左傳冬楚子期伐陳陳即/吳故吳延州來季子救陳謂子
[015-42b]
 期曰二君不務德而力爭諸侯民何罪焉我請退以
 為子名務德而安民乃還杜氏曰季子吳王壽夢少/子也壽夢以襄十二年卒
 至今七十七歲壽夢卒李子已能/讓國年當十五六至今葢九十餘
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
 左傳春齊為鄎故前年公㑹吳子伐齊/南鄙師于鄎鄎齊地國書高無㔻
 帥師伐我及清齊地濟北盧/縣東有清亭季孫謂其宰冉求曰齊
 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禦
 諸竟季孫曰不能自度不能使/二子禦諸竟求曰居封疆之間季
[015-43a]
 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
 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魯之羣室衆于齊之
 兵車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也宜
 政在季氏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
 大不列於諸侯矣孟孺子洩懿子之子/武伯彘帥右師顔羽
 御邴洩為右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氏
 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師及齊師
 戰于郊右師奔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
[015-43b]
 馬不進也師獲甲首八十冉求/所得齊人不能師宵諜曰
 齊人遁冉有請從之三季孫弗許冉有用矛于齊師
 故能入其軍 汪氏曰高郵孫氏謂春秋之始内魯
 而外諸夏故魯為他國所侵伐必曰某鄙哀公之經
 再書伐我同魯于諸侯竊以為春秋詳内而略外故
 外之侵伐止書國而魯書四鄙非尊魯而卑諸侯也
 此書侵我不言地比于兵加國都之例所以貶之也
  按師及齊師戰于郊右師奔齊人從之至于涉泗
[015-44a]
 則兵實加國都矣故直言伐我無他説也然公斂處
 父謂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是前此無兵及近郊者
 吳師克東陽而進次于泗上子服景伯曰楚人圍宋
 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
 城下之盟是棄國也請少待之弗從負載造于萊門
 吳人盟而還齊師在清冉有請一子守二子從公禦
 諸竟不可居封疆之間不可一子帥師背城而戰孟
 氏始黽勉以右師從從而又後戰而先奔微冉有在
[015-44b]
 左師則魯事敗矣是時政在季氏生事啓釁故二家
 不肯同力前之吳師後之齊師召之而來傅國都而
 止故春秋兩書伐我所以見魯之益衰其亦傷之而
 已 世家季桓子卒遺言謂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
 之康子乃召冉求是年冉求與齊戰有功康子曰子
 之于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于孔子康子
 乃召孔子而孔子歸魯年六十八矣然魯終不能用
 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書傳禮記删詩正樂序易
[015-45a]
 弟子葢三千焉 吳伐我有若與于戎行齊伐我冉
 求帥左師樊遲為右與齊戰有功 是役也昭公之
 子公孫務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孔子曰能執干
 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務人即公為與謀逐季氏者
夏陳轅頗出奔鄭轅公作袁/頗破多反
 左傳初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封内之田/悉賦税之
 餘以為己大器鐘鼎/之屬國人逐之故出
五月公㑹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
[015-45b]
師敗績獲齊國書
 左傳為郊戰故公㑹吳子伐齊五月克博壬申至于
 嬴博嬴齊二邑/皆屬泰山中軍從王吳中/軍胥門巢將上軍王子
 姑曹將下軍展如將右軍三將吳/大夫齊國書將中軍高
 無㔻將上軍宗樓將下軍甲戌戰于艾陵展如敗高
 子齊上/軍敗國子敗胥門巢吳上軍/亦敗王卒助之大敗齊師
 獲國書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獻于公公使太史
 固歸國子之元 杜氏曰公與伐而不與戰艾陵齊
[015-46a]
 地
 附左傳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
 有饋賂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豢養也/若人養
 犧牲非愛/之將殺之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
 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
 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
 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弗聽使于齊屬其
 子于鮑氏為王孫氏反役艾陵/之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
[015-46b]
 劍/名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
 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國語貟將死曰懸吾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吳
 也王取申胥之尸盛以鴟夷而/投之于江哀十六年越滅吳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隠公
衛世叔齊出奔宋
 左傳衛大叔疾即/齊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
 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誘其
[015-47a]
 初妻之娣寘于犂衛/邑而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
 攻之仲尼止之遂奪其妻或淫于外州衛/邑外州人奪
 之軒以獻恥是二者故出衛人立遺使室孔姞遺疾/之弟
 孔姞孔文子/之女疾之妻
 附左傳季孫欲以田賦杜氏曰丘賦之法因其田財/通出馬一匹牛三頭今欲别
 其田及家財各為一賦故言田賦所孔氏曰計一丘/民之家資出一馬三牛又計田之 收更出一馬三
 牛/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三發三發/問
 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
[015-47b]
 對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
 舉其中歛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丘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
 三頭是賦/之常法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
 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
 苟而行又何訪焉弗聽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
 左傳春王正月用田賦 公羊傳何以書譏始用田
 賦也 何氏曰田謂一井之田不言井者城郭里巷
[015-48a]
 亦有井嫌悉賦之禮税民公田不過十一軍賦十井
 不過一乘哀公外慕强吳空盡國儲故復用田賦
 陳氏曰田賦者家一人也諸侯之益兵自齊始晉次
 之春秋之季魯亦行之矣是故作丘甲用田賦不書
 初 胡傳魯自宣公初税畝至是二猶不足故又以
 田賦也田以出粟為主而足食賦以出軍為主而足
 兵用田賦軍旅之征非矣用者不宜用也 汪氏曰
 丘甲之法已増三之一今别田及家財各為一賦則
[015-48b]
 是比先王之制加倍不啻矣亦未可信要之計田而
 斂取民財以充軍賦之用而其數之多寡則不可考
 耳孔子云丘亦足矣葢以計丘而出兵車乃賦之常
 法安可計田又斂其財哉 李廉曰田賦之説杜氏
 以為丘賦之法因其田財通出馬一匹牛三頭今欲
 别其田及家財各為一賦則是一丘出馬二匹牛六
 頭也范氏注穀梁同之然杜氏于作丘甲條内已曰
 今魯使丘出甸賦是一丘十六井已出馬四匹牛十
[015-49a]
 二頭矣安得復以為出馬一匹牛三頭乎此其前後
 自相戾也況家財有無難均何得别之大率古者田
 出租里出賦葢收區域之征以備馬牛車乘觀左傳
 所載多臨事始授甲出車則馬牛車乘蓋以賦里之
 入素具以共軍用可知司馬法所謂甸出一乘者出
 一乘之人耳胡氏説近之陳氏非是 今按賦之本
 義專為出車計丘而出兵車賦之常法今計田而出
 故曰田賦漢計口而出則曰口賦葢春秋諸侯盟㑹
[015-49b]
 禮繁兵戈事廣不能復守先王之籍故魯用不足則
 初税畝益兵則作丘甲至哀公逺事强吳事充繇役/煩
 政重賦税/多二猶不足復用田賦葢託以軍用加斂于
 田計田而出貨財也其數之多寡則不可考大約税
 畝多乎什一田賦又多乎税畝矣税畝私田始有征
 也田賦私田又加征也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左傳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吳故不書姓
[015-50a]
 死不赴故不稱夫人不稱夫人/故不言薨不反哭故不言葬小
 君反哭者夫人禮也以同/姓故不成其夫人之喪孔子與弔始老故/與弔季氏不
 絻喪/冠放絰而拜孔子以小君禮往弔/季氏不服喪故去絰 公羊傳孟子
 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稱孟子何諱娶同姓葢吳女
 也穀梁/同 范氏曰葬當書姓諱故亦不書葬
公㑹呉于槖臯槖章夜反/一音託
 左傳公㑹吳于槖臯吳子使太宰嚭請尋盟公不欲
 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固/也信也故心以制之制其/義
[015-50b]
 帛以奉之贄于/神言以結之結其/信明神以要之要以/禍福
 君以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
 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尋温也諸言/辱盟者皆以
 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熱乃不尋盟 杜氏曰槖皋在淮南逡遒
 縣東南 張氏曰槖皋吳地逡遒故城在廬州慎縣
 東南
秋公㑹衛侯宋皇瑗于鄖音云公/作運
 左傳吳徵㑹于衛初衛人殺吳行人且子餘/反姚而懼
[015-51a]
 謀于行人子羽衛大/夫子羽曰吳方無道無乃辱吾君
 不如止也子木衛大/夫曰國無道必棄疾于人吳雖無
 道猶足以患衛往也長木之斃無不摽擊/也也國狗之
 瘈吉世反/狂也無不噬也而況大國乎秋衛侯㑹吳于鄖
 公及衛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盟 按左氏載衛㑹
 吳之事與經不合又言公及衛宋盟而卒辭吳盟吳
 人藩衛侯之舍因子貢之言而解皆不可信 杜氏
 曰鄖發陽也廣陵海陵縣東南有發繇亭
[015-51b]
宋向巢帥師伐鄭
 左傳宋鄭之間有隙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凡六/邑子產與宋人為成曰勿有是俱棄/之及宋平元之
 族自蕭奔鄭在定十/五年鄭人為之城嵒戈鍚以處平/元之族
 月宋向巢伐鄭取鍚殺元公之孫遂圍嵒十二月鄭
 罕達救嵒丙申圍宋師 按自皇瑗取鄭師之後宋
 再伐鄭釋憾亦已足矣向巢又伐焉取鍚圍嵒殺元
 公之孫全師復沒亦蹈鄭人之覆轍佳兵不祥其事
[015-52a]
 好還豈不信哉
冬十有二月螽
 左傳冬十有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
 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 杜氏曰
 火心星也火伏在今十月猶西流言未盡沒知是九
 月厯官失一閏 按明年九月螽又十二月螽蟲災
 亟作而不時直以政失耳非關閏也十二月螽氣燠
 也宣十五年冬蝝生與此同
[015-52b]
十有三年春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嵒
 左傳春宋向魋救其師鄭子賸使徇曰得桓魋者有
 賞魋逃歸遂取宋師于嵒以六邑為虚
夏許男成卒成公/作戌
公㑹晉侯及吳子于黄池
 公羊傳吳何以稱子吳主㑹也吳主㑹則曷為先言
 晉侯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其言及吳子何㑹兩伯
 之辭也 杜氏曰陳留封丘縣南有黄亭近濟水
[015-53a]
 按内外傳吳王夫差既勝齊殺申胥乃起師北征闕
 為深溝於商魯之間闕穿也/商宋也北屬之沂西屬之濟以
 㑹晉于黄池吳晉爭先吳人曰于周室我為長晉人
 曰于姬姓我為伯未成邊遽至以越亂告吳王懼乃
 合大夫而謀曰無㑹而歸與㑹而先晉孰利王孫雄
 吳大/夫曰二者莫利必㑹而先之今夕必挑戰彼將不
 戰而先我吳王從之吳公先歃晉侯亞之稱吳公者/董褐謂吳
 王曰君奄王東海以淫名聞于天下君若無卑天子/而去其不祥孤敢不順從君命吳王許諾去王號故
[015-53b]
 稱/公 按楚人衷甲以脅趙武而楚先歃吳人挑戰以
 脅趙鞅而吳先歃其事一也以齊桓之盛未有能責
 楚僭王之罪豈以晉之衰弱而能使吳黜其淫名乎
 借曰吳有越憂急于成長而歸然勢未應肯遽自貶
 也葢吳楚稱王于國中而於盟㑹則亦唯以伯主自
 居耳楚圍用召陵之禮可見也經意公羊得之言及
 吳子固㑹兩伯之辭亦殊吳于晉也
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015-54a]
於越入吳
 按内外傳吳既㑹晉於黄池於是越王句踐乃命范
 蠡舌庸帥師沿海泝淮以絶吳道越王率中軍泝江
 以襲呉入其郛焚其姑蘇吳人告敗于王王惡其聞
 也自剄七人于幕下 胡傳吳嘗破越遂有輕楚之
 心及其破楚又有驕齊之志既勝齊師復與晉人爭
 長自謂莫之敵也而越已入其國都矣吳侵列國而
 越滅之越又不監而楚滅之楚又不監而秦滅之秦
[015-54b]
 又不監而漢滅之春秋初書於越入吳在柏舉之後
 再書於越入吳在黄池之後皆因事屬詞垂戒後世
 不待貶絶而見也
秋公至自㑹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魏下公/無曼字
葬許元公
九月螽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孛音佩/又音勃
[015-55a]
 公羊傳孛者何彗星也其言于東方何見于旦也何
 以書記異也 杜氏曰平旦衆星皆沒而孛乃見故
 不言所在之次 何氏曰周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房
 心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庭于此旦見與日爭明者
 諸侯代主典法滅絶之象 王伯厚曰星孛東方在
 於越入吳之後彗見西方在衛鞅入秦之前天之示
 人著矣
盜殺陳夏區夫區烏侯反公/作彄苦侯反
[015-55b]
十有二月螽
 附左傳冬吳及越平史記曰國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于是乃使厚幣以
 與越/平 王伯厚曰列國之變極于吳越通吳以疲楚
 者晉也通越以撓吳者楚也春秋以是終焉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左傳春西狩于大野在高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叔孫氏之車子
 微/者鉏商車子/名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
 麟也然後取之 杜氏曰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
[015-56a]
 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
 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絶筆于獲麟之一
 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冬獵曰狩葢虞人修常
 職故不書狩者大野在魯西故言西狩 程子曰始
 隠周之衰也終麟感之始也世衰道不行有述作之
 意舊矣但因麟而發耳麟不出春秋亦必作也春秋
 之作不過因魯國之史而天地四時之無窮所以察
 其遷變而紀其差忒者無一畧也中外疆索之廣莫
[015-56b]
 所以録其交際而别其典禮者無一遺也故曰言天
 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以區區一魯國之史而兼紀周齊晉宋諸國之事其
 尊卑小大統屬之序秩然無毫髮之不順盡書治亂
 失得陵僭亂賊之變森然一循乎條理而無一之非
 法故曰非聖人誰能修之 或問春秋何為始于隠
 公而終于獲麟歐陽公曰吾不知也問者曰此學者
 之所盡心焉不知何也曰春秋起止吾所知也子所
[015-57a]
 問者始終之義吾不知也吾無所用心乎此者也昔
 子仕于魯不用去之諸侯又不用困而歸且老始著
 書得詩自關雎至于魯頌得書自堯典至于費誓得
 魯史記自隠公至于獲麟遂删修之其前逺矣聖人
 著書足以法世而已不窮逺之難明也故據其所得
 而修之孔子非史官也不常職乎史故盡其所得修
 之而止耳魯之史記則未嘗止也今左氏經可以見
 矣曰然則始終無義乎曰義在春秋不在起止春秋
[015-57b]
 謹一言而信萬世者也予厭衆説之亂春秋者也
 
 
 
 
 
 
 春秋輯傳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