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輯傳卷四
明 王樵 輯
閔公
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不書即位亂故也國亂不/得成禮 公羊傳公何以不
言即位繼弑君不言即位復發傳者嫌繼未/踰年君義異故也孰繼据/子
般弑/不見繼子般也孰弑子般慶父也殺公子牙今將爾
[006-1b]
季子不免慶父弑君何以不誅將而不免遏惡也既
而不可及因獄有所歸不探其情而誅焉親親之道
也獄有所歸謂罪歸鄧扈樂也此/與左傳所載事異今從左傳 榖梁傳繼弑君
不言即位正也親之非父也兄/也尊之非君也未踰/年也繼
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 趙氏曰公羊云慶父不
誅因獄有所歸不探其情非也臣弑其君凡在官者
殺無赦季子初至威令未著力不能爾非不討也
齊人救邢
[006-2a]
左傳狄人伐邢在徃/年冬管敬仲言于齊侯曰戎狄豺狼
不可厭也諸侯親暱女一/反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
懷也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詩小雅美文王為西/伯勞來諸侯之詩
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齊人救邢
榖梁傳善救邢也 朱子曰齊桓公較正當只得
一畨出伐謂召陵/之師管仲亦不見出有事時只是遣人
出整頓春秋毎稱齊人
夏六月辛酉𦵏我君莊公
[006-2b]
左傳亂故是以緩 汪氏曰魯君之𦵏皆不過五月
之期惟桓公見戕丁齊九月而後𦵏昭公客死于外
八月而後𦵏莊公之薨至是十有一月而始克𦵏蓋
以國亂子弑嗣君幼弱危不得𦵏也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落公穀/作洛
左傳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
待之 穀梁傳盟納季友也 杜氏曰落姑齊地
季子來歸
[006-3a]
左傳嘉之也 穀梁傳其曰季子貴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
陸氏曰季子之出不書者慶父之難季子力不能正違而
去之權也君立見召而來義也故聖人善其歸不譏其去以
明變而得中進退不違道也 問季友之為人朱子曰此人
亦多可疑諸家多言季友來歸為聖人美之之辭據某看
此一句正是聖人著季氏所以専國為禍之基又成風聞
季氏之繇乃事之左氏記此數句亦有説話成風没巴鼻
事他則甚 按是時慶父最强莊公屬疾慶父遂有代立
[006-3b]
之勢叔牙則顯謂莊公曰魯一生一及君己知之矣
以慶父之强而叔牙附之莊公拱手聽命于其手而
已俄而叔牙弑械己成或欲寄惡名於慶父而自取
之也季友得先事誅之而慶父不敢阻乃立子般慶
父弑子般而季友奔陳然慶父不能遂有魯國者國
人未之與也故如齊自托不擇立莊公諸子之長者
而立閔公一利其幼二亦以其齊之甥也哀姜通乎
慶父成風私事季友其事一也哀姜無子而欲立慶
[006-4a]
父其名不順又弑閔公國人所不容故季友乗其後
而定立僖之䇿所謂後出者勝也自是季氏得魯政
而常為三桓先矣朱子謂春秋書季子來歸著季氏
得政禄去公室之漸可謂深得聖人之㣲㫖矣
冬齊仲孫來
左傳齊仲孫湫湫子小反/仲孫名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
也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時慶父/亦還魯公曰若之
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己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
[006-4b]
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
將亡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
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有禮則國/重有禮則
基固若是者不可/動也故曰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愚
按書來譏也仲孫之來覘魯也莊公薨子班弑閔公
幼落姑之盟嘗請于齊借能復季子而已而慶父夫
人之志未可知也桓公不能正然使人以覘魯曰
是可取乎夫職為方伯義在以救災恤難討逆定亂
[006-5a]
率諸侯而將因人之難以為利書來不書事所以病
桓也然則仲孫不名其無貶乎或言湫知魯秉周禮
未可動勸桓公務寧魯難而親之是以春秋嘉之而
書字其然乎曰非也仲孫者孫氏以為天子之命大
夫也書仲孫與文十五年宋華孫同昭四年傳云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葢仲孫乃無知之後也
與/臣弑其君凡在官者殺無赦而况受命専政之方
伯近在隣國者乎不去慶父魯難未已時事之情仲
孫知之悉矣當勸桓公速出師以誅之則一舉而魯
[006-5b]
國定矣救邢封衛之功當不能復偉於是舉矣計不
出此而乃曰難不己將自斃君其待之使慶父稔惡
閔公再弑則斯言為之也故直書曰齊仲孫來交譏
之也崔銑曰齊桓之伯佚宋萬慶父之誅若討二賊/則不待諭而人紀明良心奮功近于伐楚矣夫
知攘夷而忽于正中國知存/亡而忽于存人心失本末矣
附録左傳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
趙夙趙衰/兄御戎畢萬魏犨/祖父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平/陽
皮氏縣東南有耿鄉宋安縣/東北有霍太山三國皆姬姓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
[006-6a]
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士蒍曰太子不得立矣分
之都城而位以卿位以卿謂/將下軍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
吳太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有讓位/之名與其及也勝於/留而
及/禍且諺曰心苟無暇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太子其無
晉乎
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杜氏曰陽國名齊人逼徙之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006-6b]
胡傳程氏曰天子曰禘諸侯曰祫其禮皆合祭也禘
者禘其所自出之帝為東向之尊其餘皆合食于前
此之謂禘諸侯無所出之帝則止於太祖之廟合祧
廟之主以食此之謂祫天子禘諸侯祫大夫享庶人
薦上下之殺也魯諸侯何以有禘成王追念周公有
大勲勞于天下賜魯公以天子禮樂使用諸太廟以
祀周公魯于是乎有禘祭春秋之中所以言禘不言
祫也然則可乎孔子曰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
[006-7a]
矣禘言吉者喪未三年行之太早也何氏曰莊公薨/至是適二十二
月當杜氏曰三年喪畢致新死者之主于廟廟之逺/主 遷入祧因是大祭以審昭穆謂之禘莊公喪制
未闋而吉祭又不于/太廟故詳書以示譏于莊公者方祀于寢非宫廟也
一舉而三失禮焉春秋之所謹也四時之祭有禘之
名葢禮文交錯之失 趙氏曰禘者帝王立始祖之
廟猶謂未盡其追逺尊先之義故又推尊始祖所出
之帝而追祀之以其祖配之者謂于始祖廟祭之而
便以始祖配祭也此祭不兼羣廟之主為其踈逺不
[006-7b]
敢凟也其年數或毎年或數年未可知也然則春秋
書魯之禘何也曰成王追寵周公故也魯之用禘葢
於周公廟而上及文王文王即周公之所出也故此
祭惟得於周公廟為之閔公時遂僭於莊公廟行之
以其不追配故直言莊公而不言莊宫明用其禮物
耳不追配文王也若言吉禘于莊宫即似于莊廟祭/及文王今既不爾故指言莊公以
明之/也 李㢘曰春秋書禘二此年及僖八年禘于太
廟皆失禮之中又失禮而書也吉禘之説三傳皆知
[006-8a]
喪禘之失禮而不知魯本不當禘程氏胡氏能𤼵明
魯禘之非禮而不知禘本無合食唯趙子得之 魏
子才曰大祫乃羣昭羣穆已毁未毁之廟皆升合食
於太祖禮盛而繁禘則上尊太祖之自出故配不及
羣廟禮大而簡特縁太祖起此義若又旁及羣廟則
凟矣 趙氏曰問者曰左傳云烝嘗禘于廟何也答
曰此為見春秋經前後祭祀惟有此三種以為祭名
盡于此但據經文不識經意所以云爾又見經中禘
[006-8b]
於莊公以為諸廟合行之故妄云禘于武宫僖宫襄
宫皆妄引禘文而説祭耳問者曰若禘非時祭之名
則禮記諸篇所説其故何也郊特牲曰春禘而秋嘗/祭統曰春礿夏禘王制
曰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不礿鄭/𤣥云虞夏諸侯嵗朝廢一時祭也略舉一二曰禮
記諸篇或孔門之後末流弟子所撰或是漢初諸儒
私撰之以求購金皆約春秋為之見春秋禘于莊公
遂以為時祭之言見春秋惟兩度書禘一春一夏閔/二
年五月吉禘于莊公今之三月僖/八年七月禘于太廟今之五月也所以或謂之春祭
[006-9a]
或謂之夏祭各自著書不相符㑹理可見也按此胡/氏所謂
四時之祭有禘之名乃/禮文交錯之失者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左傳初公傅奪卜齮魯大/夫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
仲使卜齮賊公于武闈宮中小門/謂之闈 公羊傳公薨何
以不地隠之也何隠爾弑也孰殺之慶父也殺公子
牙今將爾季子不免慶父弑二君何以不誅將而不
免遏惡也既而不可及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今
[006-9b]
按衛州吁弑君而石碏大義滅親文姜與弑桓公而
國人絶不為親禮也孰為慶父弑二君而猶可以親
親待之乎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以論鄭莊公之於
叔段可也季子之於慶父乃怠緩縱賊大亂之道也
榖梁傳不地故也其不書𦵏不以討母𦵏子也謂/凡
君弑賊討則書𦵏哀姜實被討/而不書𦵏者不以討母𦵏子 啖氏曰凡公𦵏皆
書惟隠公閔公不書者言賊不討如不𦵏然也公羊
云君弑賊不討不書𦵏以為無臣子也榖梁傳君弑
[006-10a]
賊不討不書𦵏以罪下也此説皆是也 今按閔公
再弑哀姜雖見討于齊魯之臣子竟何以自伸于大
義哉公羊所謂無臣子榖梁所謂以罪下者觀是亦
深切著明矣既云絶不為親又云不以討母𦵏子曲
説也啖子謂三傳所記本皆有所受為經生未學轉
以濫説附益其中非純是本説豈非此類之謂乎
觀慶父諡共而公孫傲為卿則慶父之誅亦不以賊
討矣夫哀姜誅于齊則請其喪以歸而𦵏以小君之
[006-10b]
禮慶父縊于汶水之上則不以賊討而為之立後且
知必又納其喪矣魯人自如此其如彼何哉聖人不
書閔公之𦵏以見其賊之實未討于慶父書奔而不
志其死以見魯之不能以賊討使魯能討則當書刺/慶父以正討賊之法
矣/喪歸削而不書不與穆伯同以見弑逆之賊生不
可立于天地之間死不可容于宗國之壤其絶之也
甚矣
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006-11a]
按文姜淫乎齊侯與弑桓公復孫于齊不去其姜氏
不足以見其罪哀姜通乎慶父與弑閔公乃孫于邾
雖不去其姜氏而絶之之義己著矣胡氏乃謂不去
姓氏降文姜也范氏謂文姜有殺夫之罪重哀姜有
殺子之罪輕此輕重之差其説皆非也哀姜之不奔
齊畏齊桓也君子誦其文則曰邾非姜之宗國也此
姜氏也胡邾之適乎
公子慶父出奔莒
[006-11b]
左傳成季以僖公適邾僖公閔公庶/兄成風之子共仲奔莒乃入
立之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宻魯地瑯邪費/縣北有宻如
亭/使公子魚奚斯/也請不許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聲
也乃縊閔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齊人立之共
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閔公之死也哀姜與知之
故孫于邾齊人取而殺之于夷魯/地以其尸歸僖公請
而𦵏之 愚按書慶父出奔譏失賊也或言慶父巨
姦魯大夫而三十年執其兵柄其植根深矣其耳目
[006-12a]
廣矣勢未易除而乃可以緩不討賊責魯人乎是殆
不然慶父之强孰與衛之州吁州吁未能和其民石
厚問定君於石碏石碏曰王覲為可莫若朝陳使請
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而執之卒殺州吁君
子曰石碏純臣也大義滅親使季友有石碏之志純
以至公大義為心不分於市恩逺怨樹私家以立黨
之念内因國人之忿外結伯主之盟明君父之讐以
誅簒弑之賊宜若拉朽之易也而季友不然乃以賂
[006-12b]
求于莒不許其入而已討賊之義黯闇委靡如此欲
逃失賊之責豈可得乎不惟是而已又立孟氏與叔
牙同使魯人謂弑君者不失為有後故異時東門遂
復踵其為亂臣賊子接迹而莫之創則誰為之哉胡
康侯舍見在之黨姦者不誅而追咎于莊公之忘親
釋怨使臣子則而象之以為常事則可謂迂矣
冬齊高子來盟
公羊傳高子者何齊大夫也何以不稱使我無君也
[006-13a]
然則何以不名喜之也何喜爾正我也其正我奈何
莊公死子般弑閔公弑比三君死曠年無君設以齊
取魯曽不興師徒以言而已矣桓公使高子將南陽
之甲立僖公而城魯或曰自鹿門至于爭門者是也
或曰自爭門至于吏門者是也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曰猶望高子也久濶思相見者引此為/喻美談至今不絶也 愚按齊桓
因仲孫省難歸從其言専意於寧魯之難故繼使高
子來圖之立僖公而城魯如公羊所載蓋有所傳矣
[006-13b]
或者泥魯可取乎及榖梁不以齊侯使高子之説乃
曲為之説美不歸於齊侯而歸於高子謂高子之來
也桓公之命必曰魯可取則兼其國以廣地魯可存
則平其亂以善鄰非有扶危繼絶一定不可易之計
也高子至則平魯難定僖公魯人頼焉故特稱高子
以著其善不曰齊侯使之者權在高子也斯論亦近
於舞文矣
十有二月狄入衛
[006-14a]
左傳狄人伐衛懿公及狄人戰于熒澤衛師敗績遂
滅衛初恵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恵公庶兄/公子頑也烝
於宣姜不可昭伯/不可强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
許穆夫人文公為衛之多患也先適齊及敗宋桓公
逆諸河迎衛/敗衆宵濟衛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
之以共滕之民為五千人共及滕/衛别邑立戴公以廬于曹
廬舍也曹衛下邑戴公/名申其年卒而立文公許穆夫人賦載馳詩載/馳齊侯
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乗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胡
[006-14b]
傳衛康叔之後葢北州大國狄何以能入乎臣昔嘗
謂河南劉奕曰史氏記繁而志寡如班固書載諸王
淫亂等事盡削之可也奕曰必若此言仲尼删詩如
牆有茨鶉之奔奔桑中諸篇何以録于國風而不削
乎臣不能答後以問延平楊時時曰此載衛為狄所
滅之因也故在定之方中之前因以是説考於歴代
凡淫亂者未有不致于殺身敗家而亡其國者也然
後知古詩垂戒之大而近世有獻議乞於經筵不以
[006-15a]
國風進讀者殊失聖經之㫖矣
鄭棄其師
左傳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高克鄭/大夫乆而弗
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 胡傳人
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惟我所制使高克不臣
之罪己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
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委諸竟
上坐視其離散而莫之恤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其
[006-15b]
責之深矣 高克奔陳不書不足書也
附録左傳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赤狄别/種也臯
落其/氏族里克晉大/夫諫曰太子奉冢大/也祀社稷之粢盛以
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
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専行謀帥師者/必専謀
其軍/事誓軍旅宣號/令也君與國政正/卿之所圖也非太子之
事也師在制命而己命將軍/所制禀命則不威專命則不
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且臣聞臯落氏將戰君
[006-16a]
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
太子太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謂居/曲沃教之
以軍旅謂將/下軍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
弗得立修已而不責人則免於難此下有太子帥師/公衣之偏衣佩之
金玦一/段今删 今按此舉也狐突梁餘子養先丹木皆勸/申生逃難羊舌大夫勸其死之要之里克
之論/正太子將戰狐突諫曰不可昔辛伯諗音審/告也周桓
公曰内寵並后外寵二政嬖子配適大都耦國亂之
本也周公弗從故及於難今亂本成矣指驪/姬等立可必
[006-16b]
乎孝而安民子其國之奉身為孝不/戰為安民與其危身以速
罪也有功益見害也去則孝而安民留則危身召罪/與其危身而召罪也豈若孝而安民乎勸使逃
也/ 成風聞成季之繇繇直救反卜/兆之占辭也乃事之成季之/將生也
桓公使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
同復于父/敬如君所而屬僖公焉故成季立之 僖之元年齊
桓公遷邢于夷儀二年封衛于楚丘邢遷如歸衛國
忘亡衛文公大布粗/布之衣大帛厚/繒之冠蓋用諸侯/諒閽之服務
材訓農通商恵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方百事/之宜也元年
[006-17a]
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006-17b]
春秋輯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