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輯傳卷十
明 王樵 輯
昭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榖梁傳繼正即位正也 胡氏曰子野毁而卒穆叔
不欲立昭公然則昭公受誰之命乎其書即位有子
野之命矣
[012-1b]
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
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曺人于虢國弱公作/國酌齊惡
公作石惡罕虎公作軒/虎虢公作漷穀作郭
左傳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于公孫段氏伍舉為
介將入舘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舘于外
既聘將以衆逆子産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
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聴命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
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
[012-2a]
而懲諸侯使距違君命是懼不然敝邑舘人之屬也
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示無/弓而
入許之正月乙未入逆而出遂㑹于虢鄭/地尋宋之盟
也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晉謂先/歃今
令尹之不信諸侯之所聞也子弗戒懼又如宋楚重
得志于晉晉之恥也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宋之/盟書
加于牲上不歃/血而已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 杜氏
曰楚恐晉先歃故欲從舊書經所以不書盟 按宋
[012-2b]
之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是
欲互為先也今以尋宋之盟則恐晉之先也故讀舊
書讀舊書則楚仍先晉但不歃血耳楚意不在于盟
取得志于晉而已趙武無辭以却而又從之夫盟不
寒何事於尋却之可也况圍初不為尋盟而出聘鄭
娶於豐氏而以尋盟為遂事也合諸侯大事也以大
夫専之於境外圍之無君其何足言唯聴於楚已為
中國之恥而一呼而至羣然以奉楚大夫之令趙武
[012-3a]
子産皆諸侯之良而不能出一辭是可怪也 胡傳
此陳侯之弟招也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曰公
子者其常稱曰弟者因事而特稱之也
三月取鄆公作/運
左傳季武子伐莒取鄆莒人告於㑹楚告於晉曰尋
盟未退而魯伐莒凟齊盟請戮其使樂桓子樂王/鮒相
趙文子欲求貨於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難指求/貨故以
帶為/辭弗與梁其踁叔孫/家臣曰貨以藩身子何愛焉叔孫
[012-3b]
曰諸侯之㑹衛社稷也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是禍之
也何衛之為人之有墻以蔽惡也墻之隙壊誰之咎
也雖怨季孫魯國何罪趙孟聞之乃請諸楚曰魯雖
有罪其執事不辟難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勸
左右可也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
乎言強弱/無常恤大舍小足以為盟主大謂纂弑/滅亡之禍莒魯爭
鄆為日久矣苟無大害於其社稷可無亢也固請諸
楚楚人許之乃免叔孫趙孟謂叔向曰令尹自以為
[012-4a]
王矣何如對曰王弱令尹強其可哉言可/成雖可不終
令尹為王必求諸侯晉少懦矣諸侯將往若獲諸侯
其虐滋甚民弗堪也將何以終 胡傳不曰伐莒取
鄆者乗莒亂而取邑故不悉書為内諱也 李亷曰
季孫伐邾取鄆與歸父伐邾取繹何異而書法不同
程氏胡氏以為乗亂取邑故隠諱其詞然則不乗亂
而取之者不貶乎陳氏曰歸父伐邾猶公命也此則
専取邑而已此亦未當然則云何曰書伐莒是以討
[012-4b]
賊子魯也不書伐而書取則收奪而已矣
附左傳叔孫歸季孫勞之旦及日中不出曽天季氏/臣
謂曽阜曰叔孫/氏臣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欲受/楚戮不忍
其内日中/不出焉用之阜謂叔孫曰可以出矣乃出見之
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鍼其/亷反
左傳秦后子鍼也桓公/子景公弟有寵於桓如二君於景其母
曰弗去懼選選數也謂/録其罪癸夘鍼適晉其車千乗司馬
侯問焉曰子之車盡於此而已乎對曰此之謂多矣
[012-5a]
若能少此吾何以得見女叔齊以告公且曰秦公子
必歸能知其過必有令圖令圖天所贊也 公羊傳
有千乗之國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謂之出奔也
榖梁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
之也親而奔之惡也
六月丁巳邾子華卒
晉荀呉帥師敗狄于大鹵鹵音魯公/穀作太原
左傳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山/戎及羣狄於太原崇卒也
[012-5b]
將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阨以什共車必克更/増
十人以當/一車之用困諸阨又克請皆卒去車為/步卒自我始乃毁
車以為行五乗為三伍乗車者車三人五乗十五人/今改去車更以五人為伍分
為三/伍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専為右角參為
左角偏為前拒皆臨時處/置之名以誘之狄人笑之未陳而
薄之大敗之 杜氏曰大鹵太原晉陽縣 胡傳太
原近地而狄人來侵攘斥宜矣其過在毁車崇卒以
詐誘而敗之耳使後世車戰法亡爭以變詐相髙皆
[012-6a]
此啓之書敗狄譏之也 按魏絳嘗言於悼公曰勞
師於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戎
禽獸也獲戎失華毋乃不可乎故悼公之亡狄師不
出戎狄犯疆埸而驅逐之邊吏之事不足書亡者皆
有義也箕與交剛皆稱人至是卿帥師矣
秋莒去疾自齊入于莒去起/吕反
左傳莒展輿立而奪羣公子秩公子召去疾於齊秋
齊公子鉏納去疾展輿奔呉 杜氏曰齊雖納去疾
[012-6b]
莒人先召之故從國舊例書入 胡傳其以國氏與
去疾之討有罪也此莒之公子曷為不稱公子自謂
先公之子可以有國不疑遂立乎其位而無所禀也
其書入者難詞也 按於次去疾為長本當立者也
密州舍之而立展輿既立展輿而又廢之國人患其
虐而弑之展輿因而即之國本去疾之國也故春秋
正之曰莒去疾入於莒不與密州之舍去疾也不與
國人之君展輿也與去疾之討則正弑者之誅矣君
[012-7a]
臣父子兄弟之亂於人者皆撥而反之正矣程子曰
齊小白言當有齊也莒去疾亦其例也凡義當承國
者名繫國而不稱公子以殊於大夫胡氏以為因不
禀命而削其公子恐非也
莒展輿出奔呉展下公穀/無輿字
程子曰為弑君者所立而以國氏者罪諸侯也 趙
氏曰鄭忽曺羈未踰年出奔不稱爵言不能嗣先君
也莒展雖踰年不稱爵其罪大也 李氏曰罪諸侯
[012-7b]
之意似晦竊意衛衎與剽莒去疾展輿皆以二君書
變例也彼既立踰年成君矣不書爵已見絶之不書
莒何以見其已立乎陳佗見討亦繫國則展輿之繫
國不必求他義也若殺州吁無知之不國則上文已
見矣
叔弓帥師疆鄆田
左傳因莒亂也 髙氏曰文十二年季孫行父嘗帥
師而城之復為莒所取今乗莒亂而取之又帥師以
[012-8a]
疆其田必帥師者懼不服也疆之者溝封之以别乎
莒也
葬邾悼公邾始/書葬
附左傳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
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音/胡駘音/台為祟
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産曰昔髙辛氏帝/嚳有二
子伯曰閼於葛/反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地/闕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堯/也不臧遷閼伯於商丘宋/地
[012-8b]
主辰主祀辰星/辰大大也商人湯先相士/封商丘是因故辰為商星遷
實沈於大夏今晉/陽縣主參唐人若劉累之等累遷/魯縣此在大夏是因
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唐人之季世其君曰/叔虞也服䖍以為即
下句邑姜所生者彼乃晉之始祖豈得/以後世始封之君謂之前代之末世也當武王邑姜
武王后齊/太公女方震之慎反/懐胎也太叔夢帝謂已余命爾子曰
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
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太叔焉故參為
晉星叔虞封唐侯叔虞/之子爕父改為晉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
[012-9a]
金天氏帝少/皥有裔子曰昧為𤣥冥水/官師長/也生允格臺
駘臺駘能業其官宣通/汾洮二/水障大澤以處大原晉/陽
臺駘之/所居帝顓/頊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黄實守其祀
四國臺/駘之後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臺駘汾神
也抑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
於是乎禜音/詠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臺駘汾神是山川之神/實沈參神是星辰之神若君身則亦出
入飲食哀樂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僑聞
[012-9b]
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聴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念所/施
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凡人形神有限不可久/用神久用則竭形太勞
則敝不可以久勞也神不用則鈍形不用則痿不可/以久逸也固當節其勞以宣疏其氣朝以聴政久則
疲疲則易之以訪問訪問久則倦倦則易之以修令/修令久則怠怠則易之以安身安身久則滯滯則易
之以聴政則/氣順體暢勿使有所壅不/行閉不/通湫氣/聚底氣/止以露其
體氣不散則食不消食不消則食/少食少則肌膚瘦骸骨露也兹此/也心不爽明/也而
昏亂百度形之與神相隨而有形以神為主神以形/為宅形強則神強形弱則神弱神常隨形
而盛衰也既露其體則神識亦弱致使/此心不明照察失宜而亂百事之節也今無乃壹之
[012-10a]
同四時也馳騁田獵甘酒嗜音恒舞酣歌勞/非所勞也深居簡出日晏視朝逸非所逸也則生疾
矣叔向曰善哉肸未之聞也晉侯聞子産之言曰博
物君子也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
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女在房室故/以室言之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言公病/之狀良臣將死天命不祐公曰女不可
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
遲速本末以相及也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醫和言女當有節然難言也故喻以樂先王制外樂/以禁内情所以為百事之凖節也故為樂有五聲之
[012-10b]
節為聲有遲有速從本至末緩急相及使得中和之/聲降者聲下而息也五聲一周聲下而息前聲罷退
以待後聲非作樂息也樂曲成乃息非五聲一周得/息也五降之後聲一成而曲未成當從上始不容更
復彈/作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
聴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已無以生疾説降後不/彈之意言
不以後聲接前聲而容手妄彈擊是為煩手此所擊/非復正聲是為淫聲淫聲之慢塞人心耳乃使人忘
失平和之性故君子不聴也物亦如之/指女也煩乃舍已無以生疾則節女矣君子之近琴
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儀法也為心之法使動不/過度班固曰樂而有節則
和平夀考及迷者勿/顧以生疾而隕性命天有六氣説見/下文降生五味謂金/味辛
[012-11a]
木味酸水味鹹火味苦土味甘五行在天為/六氣在物生五味謂之降者對天有而言也發為五
色辛色白酸色青鹹色黑苦色赤甘/色黄發見也味嘗而知色視而見徵為五聲白聲/商青
聲角黒聲羽赤聲徵黄聲宫徵/驗也色既不同其聲亦異也淫生六疾淫過也滋/味聲色所
以養人然/過則生害六氣曰隂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
五節六氣並行無時止息但氣有温暑凉寒分為四/時春夏秋冬也序此四時以為五行之節計一
嵗每行得七十二日有餘土無定方/分王四季故每季之末有八十日也過則為菑隂淫
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末四肢也/風為緩急雨淫腹疾雨濕/之氣
為泄/注晦淫惑疾晦夜也夜當安身女以宣/氣近女過度則心惑亂也明淫心疾
[012-11b]
明晝也晝以營務營務當用心思慮煩多則心勞敝/也隂陽風雨四者雖各以其氣與人為病若能自防
䕶受之不多則不為病晦明天有常度/不以病人但人用晦明過度則為病也女陽物而晦
時女常隨男故曰陽物家/道常在夜故曰晦時淫則生内熱惑蠱之疾今
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
臣對曰主是謂矣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
所生也於文皿蠱為蠱文字/也榖之飛亦為蠱左周易
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巽下艮上蠱巽為長女為風/艮為少男為山少男而説長
女非匹故惑山/木得風而落皆同物也物猶/類也趙孟曰良醫也厚其
[012-12a]
禮而歸之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麇卒麇九倫反公/穀作卷音權
左傳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圍之弟/子晳伯州犂城犨縣/屬
南/陽櫟今河南/陽翟縣郟縣屬/襄城鄭人懼子産曰令尹將行大事
而先除二子也黑肱伯/州犂禍不及鄭何患焉冬楚公子
圍將聘于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伍舉
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縊而弑之孫/卿
曰以冠/纓絞之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皆郟/敖子右尹子干王子/比
[012-12b]
出奔晉宫廐尹子晳出奔鄭因築城/而去殺太宰伯州犂
於郟葬王于郟謂之郟敖楚人謂未/成君為敖使赴於鄭伍舉
問應為後之辭焉問赴/者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之曰
共王之子圍為長此告終稱嗣不/以纂弑赴諸侯楚靈王即位薳罷
音/皮為令尹薳啓疆為太宰靈王圍也即/位易名熊䖍 按程子之
論學春秋也曰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
至於傳可據而經不同則曷從乎亦當闕疑而已矣
楚子麇卒是也必欲為之說則反傷於義理矣公子
[012-13a]
圍之弑君以前則蒲宫自異執戈者前諸侯之大夫
皆知之而明譏之於㑹所矣以後則將戮慶封椒舉
曰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慶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
肯從於戮乎播於諸侯焉用之楚國之臣子公言之
矣王弗聴負之斧鉞以狥於諸侯使言曰無或如齊
慶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慶封曰無或如楚
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七國淮夷
三軍之衆耳目所屬明為慶封所訐軍人粲然皆笑
[012-13b]
天下傳以為口實不但趙盾董狐之筆崔杼齊太史
之簡矣近則左氏公榖逺則戰國策載不修春秋之
言皆曰圍弑其君則傳可信不誣也决矣經何以書
卒而不正其弑也哉杜預以為楚以瘧疾赴故不書
弑商臣弑父其不以實赴也决矣春秋胡從而大書
之乎胡康侯以為圍弑君而自立中國力所不加不
能致討則亦已矣至大合諸侯于申與㑹者凡十有
三國其臣舉六王二公之事其君用齊桓召陵之禮
[012-14a]
聖人憫之甚愳之甚是故察微顯權輕重而畧其篡
弑以扶中國夫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不因亂賊而存
亡也何扶之有隠公弑而書薨春秋魯史故也若曰
為中國諱申之辱書廩曰卒是君楚矣薨曰薨卒曰
卒弑曰弑事各有實其文則史各紀其實聖人不能
易亦不可易也有史從偽赴而聖人正之者矣未有
史皆曰弑而聖人書卒者也今以書薨書弑為凡史
皆可及唯或薨或不薨或弑或不弑裁自聖心為仲
[012-14b]
尼之所獨此何異於走文弄法以為非獄吏守典者
之所知乎闕疑闕文聖有明訓強説無益於經而有
害吾故曰傳可據而經不同闕之可也
楚公子比出奔晉
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
左傳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
趙氏曰霸國正卿無適諸/國告為政之理止是聘耳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
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
[012-15a]
所以王也
夏叔弓如晉
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黒
左傳鄭公孫黑將作亂欲去游氏而代其位游氏太/叔之族
黑與游楚爭室為游楚/所擊傷故欲害其族傷疾作而不果游擊所/擊傷創子産
使吏數之曰伯有之亂以大國之事而未爾討也爾
有亂心無厭國不女堪専伐伯有而罪一也昆弟爭
室而罪二也爭徐吾/犯之妹薰隧之盟女矯君位而罪三也
[012-15b]
鄭為游楚亂故盟諸大夫公孫黑強/與於盟使大史書其名且曰七子不速死大刑將
至七月壬寅縊尸諸周氏之衢加木焉書其罪于木/加于尸上
劉氏曰稱國以殺罪累上也黑伐良霄而逐之君
弗誅也以為大夫又與公孫楚爭娶徐吾氏黑乃楚/之從兄
徐吾氏歸於楚君放楚也而盟諸大夫黑欲殺楚而/娶其妻楚擊
傷黑子産以為直鈞則/幼賤當罪放楚於呉黑於是自以為卿又將為亂
疾作而臥子産使吏數諸其家則幸而勝之耳夫君
専殺大夫非王法所得為者也然而春秋或予之所
[012-16a]
以見君臣之禮扶上而抑下也聖王之罰不誅不教
不誣無罪及其惡成而罪見誅之猶鷹鸇之發也無
留獄矣豈幸而勝之哉
冬公如晉至河乃復季孫宿如晉
左傳晉少姜卒齊女平/公妾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
來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公還季孫遂致服焉襚/服
胡傳舉動人君之大節賢哲量之以行藏其道姦
邪窺之以作止其惡四隣視之以厚薄其情故有國
[012-16b]
者必謹於禮而後動此守身之本保國之基也禮雖
自卑而尊人亦不妄悦人以自辱昭公不能據經守
正失禮妄動躬弔隣國之寵妾見辭而還後之失國
出奔旅死乾侯兆於此行矣
三年春王正月
丁未滕子原卒原公/作泉
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滕始/書葬
杜氏曰卿共小國之葬禮過厚葬襄公滕子來㑹故
[012-17a]
魯厚報之
秋小邾子來朝
八月大雩
冬大雨雹
北燕伯欵出奔齊
左傳燕簡公多嬖寵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冬燕
大夫比而殺公之外嬖公懼奔齊書罪之也
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雹公穀/作雪
[012-17b]
杜氏曰當雪而雹故以為災而書之 左傳大雨雹
季武子問於申豐曰雹可禦乎對曰聖人左上無雹
雖有不為災古者日在北陸而藏氷西陸朝覿春分/之中
奎星朝/見東方而出之朝之禄位賓食喪祭於是用之祭寒
司/寒而藏之獻羔而啓之公始用之火出而畢賦火星/昏見
東方謂三/四月中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氷其藏之
也周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隂春無凄風
秋無苦雨七月之卒章藏氷之道也 胡傳隂陽之
[012-18a]
氣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
雹戾氣也隂脅陽臣侵君之象申豐者季氏之孚所/信
任/也不肯端言其事歸咎藏氷之失夫山谷之氷藏
周用徧亦古者本末具舉燮調之一事耳謂能使四
時無愆伏凄苦之變則亦誣矣
附左傳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鄭伯前/年
十月鄭/伯如楚復田江南許男與焉使椒舉如晉求諸侯二
君待之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日君有恵賜盟於
[012-18b]
宋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嵗之不易寡人願結驩
於二三君使舉請間君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
以請於諸侯晉侯欲勿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
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
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君其
許之而修徳以待其歸若歸於徳吾猶將事之况諸
侯乎若適淫虐楚楚/人將棄之吾又誰與爭公曰晉有三
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
[012-19a]
何鄉而不濟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隣國之難是三殆
也四嶽岱華/衡恒三塗山名太行轘/轅崤澠也陽城山名河南陽/城縣東北大
室即嵩髙也為中嶽/在陽城縣西北荆山在新城沶/鄉縣南九州之險也是
不一姓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
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是以先王務修徳音以亨神
人亨通/也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
多難以固其國啓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
宇於國則四垂/為宇宇屋簷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
[012-19b]
至今賴之晉有里㔻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衛
邢無難狄亦喪之故人之難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
不修政徳亡於不暇又何能濟君其許之乃許楚使
使叔向對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獲春秋時見
諸侯君實有之何辱命焉椒舉遂請昏晉侯許之
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
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㑹于申楚子専㑹/諸侯始此
左傳夏諸侯如楚魯衛曺邾不㑹鄭伯先待于申六
[012-20a]
月丙午楚子合諸侯於申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
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
否在此㑹也夏啓有鈞臺之享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盖啓享諸侯于
此/商湯有景亳之命亳即/偃師周武有孟津之誓時伐/紂也成
有岐陽之蒐周成王歸自奄大蒐於岐山之/陽岐山在扶風美陽縣西北康有酆
宫之朝酆在始平鄠縣東有靈/臺康王於是朝諸侯穆有塗山之㑹塗山/在夀
春東/北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
宋向戌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王曰吾
[012-20b]
用齊桓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産左師曰小國習之
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産曰小
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㑹公之禮六 何氏曰
不殊淮夷者楚子主㑹故君子不殊其類所以病中
國
楚人執徐子
左傳徐子呉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
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呉
[012-21a]
左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呉宋大子鄭伯先歸時/晉
之屬國皆歸獨言宋鄭者鄭伯久於楚/宋太子以後至不得時見故慰遣之宋華費遂鄭
大夫從從伐呉以/答見慰 杜氏曰胡國汝隂縣西北有胡
城
執齊慶封殺之
左傳使屈申蕩之/子圍朱方呉邑慶/封所封八月甲申克之執
齊慶封而盡滅其族將戮慶封椒舉曰臣聞無瑕者
可以戮人慶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從於戮乎播
[012-21b]
於諸侯焉用之王弗聴負之斧鉞以狥於諸侯使言
曰無或如齊慶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慶封
曰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
之以盟諸侯王使速殺之 榖梁傳此入而殺其不
言入何也慶封封乎呉鍾離言時殺慶封自於/鍾離實不入呉慶封
其以齊氏何也據已絶/于齊為齊討也靈王使人以慶封
令於軍中曰有若齊慶封弑其君者乎慶封曰子一
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圍弑其兄之子而代
[012-22a]
之為君者乎軍人粲然皆笑慶封弑其君而不以弑
君之罪罪之者慶封不為靈王服也衛人殺州吁蔡/人殺陳佗楚人
殺夏徵舒皆討賊之詞此云執/齊慶封殺之不與以討賊也不與楚討也春秋之
義用貴治賤用賢治不肖不以亂治亂也孔子曰懷
惡而討雖死不服其斯之謂與穀梁之/義精
遂滅賴賴公穀/作厲
左傳遂以諸侯滅賴遷賴於鄢楚/邑楚子欲遷許於賴
使鬭韋龜子文/𤣥孫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為許/城也申無宇
[012-22b]
曰楚禍之首將在此矣召諸侯而來伐國而克城竟
莫校築城外竟諸/侯莫與爭王心不違民其居乎言將/有事民之不
處其誰堪之 啖氏曰左氏云賴子面縳銜璧楚子
焚櫬按經但言滅是死位也他年賴降而舍之故誤
耳
九月取鄫
左傳言易也莒亂著丘公立而不撫鄫鄫叛而來故
曰取著丘公/去疾也
[012-23a]
附左傳鄭子産作丘賦杜氏曰丘十六井當出馬一/匹牛三頭今子産别賦其田
如魯之田賦出田賦在哀十一年彼注云丘賦之法/因其田財通 馬一匹牛三頭今欲别其田及家財
各為/一賦渾罕子/寛曰君子作法於凉薄/也其敝猶貪作法於
貪敝將若之何
冬十有二月乙夘叔孫豹卒
左傳初穆子去叔孫氏成十六年辟僑/如之難奔齊及庚宗魯/地遇
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適
齊娶於國氏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已勿勝穆子/夢顧而
[012-23b]
見人黑而上僂肩/傴深目而豭喙號之曰牛助余乃勝
之旦而皆召其徒無之且曰志之及宣伯穆子之/兄僑如奔
齊饋之饋宣/伯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
女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久矣言凡始為亂已則有/今日之願盖忿言魯
人召之不告而歸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
女生曰姓/謂子也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召而見
之則所夢也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曰唯皆召其徒使
視之遂使為䜿小/臣有寵長使為政公孫明齊大/夫知叔
[012-24a]
孫於齊歸未逆國姜孟仲/母子明取之故怒怒其/妻其子
長而後使逆之逆二子怒其/母故不即逆田於丘蕕音由/地名遂遇疾
焉䜿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強與孟盟不可叔孫為孟
鐘曰爾未際際接也言孟未與/諸大夫相接見饗大夫以落之以豭/猪血
釁鐘/曰落既具使䜿牛請日入弗謁出命之日及賓至聞
鐘聲牛曰孟有北婦人國/姜之客謂公/孫明怒穆子/信之將往牛
止之賓出使拘而殺諸外殺孟/丙牛又強與仲盟不可
仲與公御萊書觀於公萊書公御之名觀/私游觀公公所公與之環
[012-24b]
使牛入示之示叔/孫入不示出命佩之牛謂叔孫見仲
而何而何/如何叔孫曰何為曰不見既自見矣公與之環
而佩之矣遂逐之奔齊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
洩叔孫/氏宰見告之饑渴牛不食/叔孫授之戈使討/牛對曰求之
而至又何去焉言求食可得/無為去䜿牛䜿牛曰夫子疾病不欲
見人使寘饋於个東西/箱而退牛弗進則置虚命徹㵼/器
令空示若/叔孫已食十二月癸丑叔孫不食乙夘卒三日/絶糧牛立
昭子豹之庶/子婼而相之季孫謀去中軍䜿牛曰夫子固
[012-25a]
欲去之
五年春王正月舎中軍
左傳舍中軍卑公室也杜氏曰罷中軍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師叔孫氏則自以
叔孫為軍名五孔氏曰初作三軍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公得 國民不盡屬公公室已卑矣今舍中
軍四分公室三家自取其稅减已稅/以貢于公民全不屬公公室益卑也初作三軍三分
公室而各有其一季氏盡征之無所入/於公叔孫氏臣其
子弟以父兄/歸公孟氏取其半焉復以子弟/之牛歸公及其舍之也
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於公
[012-25b]
仲至自齊季孫欲立之南遺曰季氏/家臣叔孫氏厚則季
氏薄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此與盧蒲嫳告/慶封之語同䜿
牛即叔孫之東郭偃棠無咎也孟丙仲壬則/崔成崔疆也叔孫之季孫則崔舒之慶封也南遺使
國人助䜿牛攻諸大庫之庭攻仲壬也魯城内有大/庭氏之虚于其上作庫
司宫射之中目而死䜿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昭子即位朝其家衆曰䜿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
適立庶又披其邑昭子不知牛餓殺其/父故但言其見罪將以赦罪罪
莫大焉必速殺之䜿牛懼奔齊昭子無意决殺之故/猶使得奔當時就執
[012-26a]
之以請於君大/夫而誅之可也孟仲之子殺諸塞關之外齊魯界/上關投
其首於寧風之棘上寧風/齊地 按舍中軍非獨欲弱公
室亦欲乗叔孫婼位之未定薄仲叔二家之厚以厚
已也公穀以為復古復正非也苟曰後此二卿二軍
則十年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及哀二年
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何以三卿並
將三軍並出邪荀恱云春秋之義舍中軍則善之皆
惑於公榖之説而未之考也
[012-26b]
楚殺其大夫屈申
左傳楚子以屈申為貳於呉殺之
公如晉
左傳公如晉自郊勞至/時至於贈賄去/時無失禮晉侯謂
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於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公
曰何為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
是儀也不可謂禮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
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羈莊公/𤣥孫弗能
[012-27a]
用也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謂伐莒/取鄆利人之難因莒/亂而
取/鄆不知其私不知已國/亦有釁公室四分民食於他他謂三/家言公
知民然仰給/食于三家思莫左公不圖其終羣臣無為公慮/而圖其終者為
國君難將及身不恤其所禮之本末將於此乎在修/政
用賢守信睦隣威福在已/國家安定禮之大節也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
於禮不亦逺乎時晉侯亦失政/叔齊以此諷諌
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
左傳牟夷非卿而書尊地也 公羊傳莒牟夷者莒
[012-27b]
大夫也莒無大夫此何以書重地也其言及防兹來
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 穀梁傳以者不以者也
來奔者不言出及防兹以大及小也莒無大夫其曰
牟夷何也以其地來也以地來則何以書重地也
杜氏曰城陽平昌縣西南有防亭姑幕縣東北有兹
亭 按取卞而襄公幾欲適諸侯伐莒取鄆而叔孫
豹幾戮於㑹今公在晉而所為復爾盖欲陷公使晉
人執之也
[012-28a]
秋七月公至自晉
左傳莒人愬於晉晉侯欲止公范獻子曰不可人朝
而執之誘也乃歸公
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蚡扶粉反公/作濆穀作賁
左傳莒人來討不設備叔弓敗諸蚡泉莒未陳也
杜氏曰蚡泉魯地
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越始/見經
[012-28b]
左傳冬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呉以報棘櫟麻楚東/鄙三
邑名四年冬/呉伐楚入此之役薳射以繁陽之師㑹於夏汭越大
夫常夀過帥師㑹楚子于瑣楚/地聞呉師出薳啓疆帥
師從之遽不設備呉人敗諸鵲岸廬江舒縣/有鵲尾渚楚子以
馹至於羅汭羅水/名楚師濟於羅汭沈尹赤㑹楚子次
於萊山薳射帥繁陽之師先入南懷楚師從之及汝
清南懐汝清/皆楚界呉不可入楚子遂觀兵于坻箕之山是
行也呉蚤設備楚無功而還 此為楚通越制呉之
[012-29a]
始自合晉楚之成中國兵未及弭而荆楚摟吾諸侯
以伐呉徒為不義役矣
六年春王正月把伯益姑卒
葬秦景公秦始/書葬
附左傳鄭人鑄刑書鑄於/鼎叔向使詒子産書曰先王
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
心以徴於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
夏季孫宿如晉
[012-29b]
左傳拜莒田也謝前年受叛/邑不見討 宿之營私無禮甚矣
左傳反以其辭加籩為知禮
葬把文公
宋華合比出奔衛
左傳宋寺人栁有寵太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
栁聞之乃坎用牲埋書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
族亡人華臣也襄/十七年奔衛既盟於北郭矣公使視之有焉遂
逐華合比合比奔衛於是華亥合比/弟欲代右師乃與
[012-30a]
寺人栁比從為之徵公使代之 按殺太子痤也以
寺人伊戾之讒逐華合比也以寺人栁之讒刑人之
能敗人國家也如此然附伊戾者向戌比栁者華亥
得外臣之合而其譛乃售刑人與小人隂類相合間
人之父子兄弟以至於墜宗隕祀者多矣可不戒哉
秋九月大雩
楚薳罷帥師伐呉罷音/皮
左傳徐儀楚聘於楚儀楚徐/大夫楚子執之逃歸懼其叛
[012-30b]
也使薳洩楚大/夫伐徐呉人救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呉
師於豫章而次於乾谿在譙國城父/縣南楚東竟呉人敗其師于
房鍾呉/地子蕩歸罪於薳洩而殺之 按帥師非薳洩
也而洩伏其誅故書薳罷伐呉以正之楚再不競於
呉乃移兵有事陳蔡至復伐徐而國亂矣
冬叔弓如楚
左傳聘且弔敗也 按四年公不㑹申將朝楚而使
叔弓先聘耳楚恃其強必不告敗於諸侯彼不來告
[012-31a]
吾何由弔之左氏之說非也
附左傳十一月齊侯如晉請伐北燕晉侯許之
齊侯伐伐燕
左傳十二月齊侯遂伐北燕將納簡公北燕伯三/年出奔齊
按晉人納㨗菑於邾則書弗克納此納北燕伯亦不
克而還不書者諸侯失國諸侯納之正也非奉少奪
長之比但齊景受賂而退故止書伐耳
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
[012-31b]
左傳齊求之也 賈逵何休以為魯與齊平許恵卿
以為燕與齊平杜云間無異事故不重言燕 左傳
癸巳齊侯次于虢燕/竟燕人行成二月戊午盟於濡
上濡水出髙/陽縣東北燕人歸燕姬賂以瑶玉/也罋玉櫝匱/也斚耳
玉/爵不克而還受賂不克/果納簡公 李氏曰推之經例暨齊平
正與及齊平及鄭平句法相似而下文又有叔孫涖
盟正與叔還涖盟之事相類且左氏下文明說燕人
行成而上文又以為齊求之文法自相背今若截齊
[012-32a]
求之也四字正解齊魯之平而以癸巳以下方終齊
燕之事則兩得之矣盖左氏本無誤而許恵卿之誤
也五年傳有齊燕平之月則謂濡上之盟耳疏強増
暨字以實之非 胡傳我所欲曰及不得已曰暨
三月公如楚
左氏謂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召公而公
往也
叔孫舍如齊涖盟舍左穀作婼丑畧反/後同涖音利人音類
[012-32b]
榖梁傳内之前定之辭謂之涖外之前定之辭謂之
來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附左傳鄭子産聘於晉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
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鑄刑書之嵗二月或夢伯有
介而行曰壬子余將殺帶也駟帶助/攻伯有明年壬寅余又
將殺段也公孫段/豐氏黨及壬子駟帶卒國人益懼齊燕平
之月壬寅公孫段卒國人愈懼其明月子産立公孫
[012-33a]
洩子孔/之子及良止伯有/之子以撫之乃止立以為大夫使有/宗廟殺子孔在襄
十九/年子太叔問其故子産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吾
為之歸也太叔曰公孫洩何為子孔不為厲問/何為併立洩子産
曰說也為身無義而圖說伯有無義以妖鬼故立之/恐惑民并立洩使若自以
大義存誅絶之/後者以解於民從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及子産適
晉趙景子問焉中軍佐/趙成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産曰
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孔氏曰此將說淫/厲故逺本其初人
之生也始變化為形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矣魄内自有陽氣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靈
[012-33b]
之名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
靈也附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鄭𤣥祭義注云氣謂虚吸出入者也耳目之
聰明為魄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氣也人之生也魄盛/魂強及其死也形消氣盡聖王縁生事死制其祭祀
别為之名改生之魂曰神改生之魄曰鬼劉炫云人/之生也形必有氣氣形相合義無先後而此云始生
曰魄魄陽曰魂有先後者以形有質而氣無質尋形/以知氣故先魄而後魂其實無先後者也 朱子曰
子産此論/窮理甚精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
明匹夫匹婦強死不病/也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
淫厲况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孫子耳之子
[012-34a]
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
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宏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
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秋八月戊辰衛侯惡卒
左傳衛襄公卒晉大夫言於范獻子曰衛事晉為睦
晉不禮焉庇其賊人孫林/父而取其地戚/地故諸侯貳今
又不禮於衛之嗣衛必叛我是絶諸侯也獻子以告
韓宣子宣子説使獻子如衛弔且反戚田衛齊惡告
[012-34b]
喪於周且請命王使成簡公如衛弔且追命襄公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孫宿卒
十二月癸亥葬衛襄公
左傳衛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縶及元
孟縶之足不良故孔成子孔達/之孫立靈公
八年春
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
[012-35a]
左傳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
留下妃生公子勝二妃嬖留有寵屬諸司徒招與公
子過皆哀/公弟哀公有廢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
偃師而立公子留書曰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
罪左招也 榖梁傳鄉曰陳公子招在元/年今曰陳侯
之弟招何也曰盡其親所以惡招也 孔氏曰招與
公子過共殺偃師而立公子留及楚殺徴師留出奔
鄭招乃歸罪於過而使陳人殺之及楚師來討又推
[012-35b]
過為首得免重責不死而放之於越是以招為從罪
也若其從招之詐如楚之意則宜書過殺偃師今書
曰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是仲尼知其實狀以
招為首也 今按稱弟以殺世子者叔父之親加戕
於國儲君貳之重以立庶孽致楚滅陳盡其親所以
甚其惡也哀有庶嫡矣又屬其嬖孽於二公子戕其
國本哀自為之也書曰陳侯斥君之辭也餘如孔氏説
夏四月辛丑陳侯溺卒
[012-36a]
左傳夏四月辛亥哀公縊憂恚自殺經/書辛丑從赴
叔弓如晉
左氏謂晉築虒祁之宫成而諸侯賀之未知信否然
前年楚成章華之臺召諸侯落之則晉成虒祁之宫
而諸侯賀之固也及是時般樂怠敖可弔也而賀之
史趙知之矣虒音斯虒祁地名在/絳西四十里臨汾水
楚人執陳行人干徵師殺之
左傳干徴師陳大/夫赴於楚且告有立君公子勝愬之
[012-36b]
於楚楚人執而殺之書曰楚人執陳行人干徴師殺
之罪不在行人也
陳公子留出奔鄭
秋蒐於紅蒐所求反/書蒐始此
左傳秋大蒐於紅自根牟至於商衛革車千乗大蒐/數軍
實簡車馬也根牟魯東界瑯琊陽都縣有牟鄉商宋/地魯西竟接宋衛也言千乗明大蒐且見魯衆之大
數/也 榖梁傳因蒐狩以習武事禮之大者也艾蘭以
為防蘭香草也防/為田之大限置旃以為轅門旃旌旗之名通帛/曰旃轅門仰車以
[012-37a]
其轅/表門以葛覆質以為𣙗質椹也𣙗/門中臬流旁握謂車兩轄/頭各去門
邊空握握/四寸也御轚者不得入轚挂則不/得入門車軌塵塵不/出轍馬
候蹄發足相應/遲疾相投揜禽旅揜取/衆禽御者不失其馳不失馳/騁之節
然後射者能中過防弗逐不從奔之道也戰不/逐奔面傷
不獻嫌誅/降不成禽不獻惡虐/幼小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
其餘與士衆以習射於射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則得
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則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貴仁義
而賤勇力也 杜氏曰紅魯地沛國蕭縣西有紅亭
[012-37b]
劉氏曰蒐春事也秋興之非正也蒐有常地於紅
亦非正也曷為不言公公不與蒐也 昭定之蒐不
言公 按公羊云以罕書榖梁云正也皆非此三家
既分公室假蒐禮以數軍實隂擇其才勇之士以強
私黨耳春蒐者獵之淺秋獮者獵之深比秋而行蒐
禮姑淺獵而寡獲示不貪於從禽其實則數軍實而
已諸家非時之論未盡其情也
陳人殺其大夫公子過古未/反
[012-38a]
左傳陳公子招歸罪於公子過而殺之
大雩
冬十月壬午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于越殺陳孔
奐奐公/作瑗
左傳九月楚公子棄疾帥師奉孫呉偃師/之子圍陳宋戴
惡㑹之冬十一月壬午滅陳壬午十月十八日/傳言十一月悞使穿
封戍楚大/夫為陳公晉侯問於史趙曰陳其遂亡乎對
曰未也臣聞盛徳必百世祀虞之世數未也繼守將
[012-38b]
左齊其兆既存矣謂陳/氏 杜氏曰孔奐招之黨
葬陳哀公
九年春叔弓㑹楚子于陳
杜氏曰以事往非行㑹禮 此與宣十五年公孫歸
父㑹楚子於宋事同
許遷于夷
左傳二月庚申楚公子棄疾遷許于夷實城父此時/改城
父為夷故傳實/之城父屬譙郡取州來淮北之田以益之 杜氏曰
[012-39a]
許畏鄭欲遷故以自遷為文
附左傳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晉梁丙張趯他歴/反
率隂戎陸渾/之戎伐潁周/邑王使桓伯周大/夫辭於晉責讓/之曰
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在夏世以后/稷功受此五
國為西/土之長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
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
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
而因以敝之童子垂髦始冠必三加冠/成禮而棄其始冠故云先王居檮杌
[012-39b]
於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姦隂戎之祖與三/苗俱放三危者居於
瓜州今敦/煌伯父恵公歸自秦僖十/五年而誘以來僖二十/二年
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
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修封疆/殖五穀今戎制之毁封疆踐五/稼唯以畜牧
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
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
本墓原専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伯父猶然/戎狄何責
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
[012-40a]
之以共自文以來世有衰徳而暴滅宗周以宣示其
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説
王有姻喪使趙武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反潁俘王
亦使賓滑周大/夫執甘大夫襄以説於晉晉人禮而歸
之
夏四月陳災公穀/作火
公羊傳陳已滅矣其言陳火何存陳也曰存陳悕悲/也
矣曷為存陳滅人之國執人之罪人指公/子招殺人之賊
[012-40b]
指孔瑗即孔奐此傳以/孔奐為招手殺偃師葬人之君此傳以陳哀/公為楚葬之若是
則陳存悕矣 穀梁傳國曰災邑曰火火不志此何
以志閔陳而存之也范氏曰陳已滅矣猶書火者不/與楚滅也不可以方全國故不
云/災 杜氏曰天火曰災陳既已滅降為楚縣而書陳
災者猶晉之梁山沙鹿崩不書晉災害繫於所災所
害故以所在為名孔氏曰以彼不繫晉知法/自不當繫楚非是存陳 趙氏
曰災公榖皆為火按前後未有書外火者唯宣榭火
以樂器所在見周之所司無人示譏耳此則不同其
[012-41a]
例也當依左氏為災 按春秋地名繫其本國者是
其原封所有也滅國未有還繫之者况陳以千乗侯
封三恪之尊雖一時為強夷所乗後五年復封有其
社稷者五十二年葬陳哀公列國猶㑹史猶書於䇿
陳實未亡也春秋安得遽曰楚之陳乎陳災與宋災
同亦直書災異爾存陳之說固非本㫖以梁山沙鹿
為比而謂其已降為縣而不書楚者繫災所在為名
此亦非也存陳之説雖非本㫖不傷教意漢建安二
[012-41b]
十五年通鑑已紀黄初之元朱子以為奪漢太速予
魏太亟非春秋存陳之意以不與楚之滅而存陳此
本可通但公羊家又以存陳為天意左氏亦有火出
而火陳逐楚而建陳之説皆諸儒以意衍説不足信
也國曰災邑曰火亦非
秋仲孫貜如齊貜俱/縛反
冬築郎囿
左傳季平子欲其速成叔孫昭子曰詩曰經始勿亟
[012-42a]
庶民子來焉用速成以𠞰民無囿猶可無民其可乎
按桓四年狩于郎莊三十一年築臺于郎今又築
為囿禄去公室政在大夫而淫於游觀昭公之志可
知矣或曰意如虞君於耳目之玩而有其權也
十年春王正月
夏齊欒施來奔齊公/作晉
左傳齊恵欒髙氏皆者酒欒髙二族/皆出恵公信内信婦/人言多怨
強於陳鮑氏而惡之夏有告陳桓子曰子旗子良將
[012-42b]
攻陳鮑亦告鮑氏桓子受甲而如鮑氏見文子鮑/國則
亦授甲矣遂伐欒髙氏五月庚辰戰于稷欒髙敗欒
施髙強來奔陳鮑分其室 按此陳氏専國之漸也
秋七月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意公作/隠後同
左傳平子伐莒取郠 按舍中軍是借二軍復古之
名以掩中分魯國之實爾其平居也四分其民季氏
擇二二子各一至其出軍則季氏専將一軍身為元
帥而孟仲各將一軍之半以為之副此所以雖曰舍
[012-43a]
中軍而三卿帥師盖舊額固存也八年蒐於紅自根
牟至於商衛革車千乗邾人告呉曰魯賦八百乗則
魯軍制非能復古可見矣叔孫婼居守故叔弓所將
者叔孫氏之兵也取郠不書公見討於平丘故諱之
戊子晉侯彪卒
左傳晉平公卒鄭伯如晉及河晉人辭之禮諸侯/不相弔游
吉遂如晉
九月叔孫舍如晉葬晉平公
[012-43b]
左傳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北宫喜鄭罕虎
許人曺人莒人邾人薛人把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
也鄭子皮將以幣行子産曰喪焉用幣子皮固請以
行既葬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叔向辭之曰大夫
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絰之中既葬未卒/哭故猶服
斬/衰其以嘉服見則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弔
也大夫將若之何皆無辭以見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成公/作戍
[012-44a]
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于申楚公子棄疾
帥師圍蔡
左傳楚子在申召蔡靈侯靈侯將往蔡大夫曰王貪
而無信唯蔡於憾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不如無往
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饗蔡侯於申而執之
夏四月丁巳殺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棄疾帥師圍
蔡韓宣子問於叔向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
[012-44b]
罪於其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於楚以斃之何故
不克然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孫呉以
討於陳曰將定而國陳人聴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
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桀克有緡
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於
二王能無咎乎 胡傳世子般弑其君十三年矣楚
子不以大義致討乃誘殺之聖人深惡而名之也其
慮逺矣後世討亂者或畏其强或幸其弱不以大義
[012-45a]
興師用詐勝之若事之㨗反側皆懼苟其不㨗適足
長亂如代宗之圖思明憲宗之紿王弁昧於春秋垂
戒之㫖矣 按楚奉孫呉以討陳而遂縣之今誘殺
般其辭於人必又曰吾討其弑君也春秋深惡之故
名䖍於誘殺般之上言䖍與般等耳夫般弑其君諸
侯與通㑹盟者十三年於兹以楚子為之㑹主也以
弑君之賊㑹弑君之賊同惡相求諸侯非唯力不能
討亦勢不敢討矣今楚以得陳又欲舉蔡故為此詐
[012-45b]
諼之舉烏可於十三年之後以倡義致討責之懷惡
之人哉楚子未暇治也而責其討般胡氏之義疎矣
公羊傳楚子䖍何以名絶曷為絶之為其誘討也
此討賊也雖誘之則曷為絶之懷惡而討不義君子
不予也
五月甲申夫人歸氏薨大蒐于比蒲比音/毗
左傳齊歸薨大蒐於比蒲非禮也襄三十一年傳言/敬歸之娣齊歸則
襄公之妾也妾母稱/夫人義見成風薨葬 按九月葬齊歸晉士之送葬
[012-46a]
者歸語魯故叔向曰君有大喪國不廢蒐不忌君也
蒐於紅不言公公不與蒐也此又在君夫人之喪公
不與可知而大蒐不廢是三家以馳騁田獵間君喪
也叔向所謂不忌君也三家之罪不待貶絶而見矣
其書大蒐又見僭禮也抑人亦有言為政不難其身
正則巨室畏之巨室服則一國服矣昭公始即位在
慼而有嘉容今齊歸之喪又無慼容叔向以為有三
年之喪而無一日之慼不顧親也臣不忌君君不顧
[012-46b]
親能無卑乎然則書大蒐亦罪昭公薄於人倫其身
不正故不為強臣之所忌而專國擅兵間國哀而耀
武也
仲孫貜㑹邾子盟于祲祥祲子鳩反又七/林反公作侵羊
秋季孫意如㑹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宫佗鄭罕
虎曺人杞人于厥憖魚靳反公/作屈銀
左傳楚師在蔡晉荀呉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
能救蔡物以無親晉之不能亦可知也已為盟主而
[012-47a]
不恤亡國將焉用之秋㑹於厥憖謀救蔡也 按蔡
世子有與楚義不同天堅守不下其志亦可憫矣厥
憖合天下之兵畏而不敢救遣使乞請於楚卑辱己
甚夫宋之盟以弭兵召諸侯故諸侯麇至今楚背盟
肆暴欲逞無厭於陳蔡晉不能以義責之而反以姑
息舍忍冀保前好豈不悖哉春秋備書諸國之大夫
罪之也胡氏謂心欲救蔡而力弗加春秋恕其不能
而不求備失聖人之意矣 祲祥厥憖地皆闕
[012-47b]
左傳晉人使狐父請蔡于楚弗許
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
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左傳楚子滅蔡用隠太子於岡山 按楚誘蔡侯般
而殺之其世子有先是居守至是痛父飲血誓不與
讐賊俱生被圍八月抗敵不下力盡勢竭終不肯屈
服故為賊䖍所執而虐用之怒其拒師之久也有之
於世子之道得矣故書之以閔而賢之也有受命居
[012-48a]
守父殺國圍窮迫之中捍敵不暇固未暇立乎其位
則世子者其本稱也公羊以為未踰年之君非也又
謂不君靈公不成其子故稱世子聖人善善惡惡各
以其身安得不君靈公不成其子耶
附左傳楚子城陳蔡不羮襄城縣東南有不羮城/定陵西北有不羮城使
棄疾為蔡公
十有二年春齊髙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杜氏曰三年燕伯出奔髙偃髙傒𤣥孫齊大夫陽即
[012-48b]
唐燕别邑中山有唐縣不言于燕未得國都
三月壬中鄭伯嘉卒
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左傳通嗣君也
公如晉至河乃復
左傳取郠之役莒人愬于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
也故辭公公子憖遂如晉 穀梁傳季孫氏不使遂
乎晉也
[012-49a]
五月葬鄭簡公
楚殺其大夫成熊熊公作然/穀作虎
秋七月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齊憖公/作整
左傳季平子立而不禮于南蒯南遺之子/季氏費宰南蒯謂子
仲憖/吾出季氏而歸其室於公子更代/也其位我以費
為公臣子仲許之以告公而遂從公如晉南蒯懼不
克以費叛如齊子仲還及衛聞亂逃介而先及郊聞
費叛遂奔齊言及郊解經/所以書出
[012-49b]
楚子伐徐
左傳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潁水之尾/在下蔡使蕩侯潘
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五子楚/大夫帥師圍徐呉之/與國以
懼呉楚子次于乾谿在譙國城/父縣南以為之援雨雪王皮
冠秦復陶秦所遺/羽衣翠被豹舄執鞭以出僕析父從楚/大
夫/右尹子革鄭/丹夕莫/見王見之去冠被舍鞭敬大/臣與之
語曰昔我先王熊繹楚始/封君與吕伋齊太公之/子丁公王孫牟
衛康叔/子康伯燮父晉唐/叔子禽父周公子/伯禽並事康王成王/子四國
[012-50a]
皆有分分以/寶玉我獨無有今我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
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荆
山篳路籃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
弧棘矢以共禦王事言楚在山林/少所出有齊王舅也成王母/太公女
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
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
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陸終氏生大子長曰昆吾嘗/居許地少曰季連即楚之祖
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對
[012-50b]
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逺我
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羮賦皆千乗子與有勞焉
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
又加之以楚四國陳蔡/二不羮敢不畏君王哉工尹路請曰
君王命剥圭以為鏚斧/也柲柄也破圭玉/以飾斧柄敢請命請制/度之
命/王入視之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
言如響國其若之何譏其順王心/如響應聲子革曰摩厲以須
王出吾刃將斬矣以已喻刃言摩厲/以待斬王之淫慝王出復語左史
[012-51a]
倚相趨過倚相楚/史名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皆古/書名對曰臣嘗問焉昔穆王欲
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此楚靈王/心事也既
得諸侯又滅陳蔡必將觀兵周郊以求九鼎以許/田為名移兵臨鄭為改物之圖矣左氏詳記有意祭
公謀父周/鄉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祈父周司馬世掌/甲兵之職招其名
祭公方諫游行故指/司馬官而言此詩逸王是以獲没於祗宫言不見/簒弑臣
問其詩而不知也若問逺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
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安知/貌式昭徳音思我
[012-51b]
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孔氏曰穆王/之時有祈父
司馬官名招職掌兵甲常從王行祭公諫王游行設言以戒/司馬言祈招之愔愔美其志性安和愔愔然也女當用此職
掌以明我王之徳音也思使我王之徳度用如玉然用如金/然使之堅而且重可實愛也若用民力當隨其力任不可使
勞役過其所堪鑄冶之家將作器而制其模謂之為形用民/之力亦依模用之故言形民之力也醉飽是酒食饜足過度
之名穆王用民之力不知饜足故令去其醉飽過盈之心力/朱子曰形字今家語作刑注云傷也極分曉盖言傷民之
而無饜足之心也刑愚按作刑雖分曉但於上式如玉式如/金意不接家語作 亦與形同型鑄器之法孔氏説已明盡
不可/破也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深感子/革之言不能自克
以及於難 愚按楚子伐徐此已滅陳蔡欲肆其心
[012-52a]
將有事於北方而患呉之撓其後故伐徐以威呉也
然則曷不遂伐呉乎盖懲鵲岸房鍾之兩敗且慮兵
連釁結未易得解為北方諸侯之所窺故乗滅陳蔡
之威加兵於徐欲以先聲脅呉使不敢動爾何以知
其將有事於北方曰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求伯父
昆吾舊宅之許田於鄭此非啟其端乎且申之㑹所
聞六王二公之事其心薰然歆美極其願之所止固
必如穆王周行天下皆有車轍馬跡而後已也子革
[012-52b]
之言固其志矣動之以後禍其心暫而怵焉隋楊廣
之江都金完顔亮之江上與楚子䖍之乾谿前後一
也春秋書滅陳蔡伐徐弑於乾谿比而觀之亂賊可
以知所戒矣然非自天罰之亦安知報復之不爽如
是乎春秋畏天命責人事制治於未亂故謹嚴於亂
賊之變以見意也
晉伐鮮虞
左傳晉荀呉偽㑹齊師者假道鮮虞遂入昔陽秋八
[012-53a]
月壬午滅肥以肥子緜皋歸晉伐鮮虞因肥之役也
鮮虞白狄别種在中山新市縣昔陽肥國都樂平沽/縣東有昔陽城肥白狄也緜皋其君名鉅鹿下曲陽
縣西有/肥累城 胡傳書晉伐鮮虞狄之也楚奉孫呉討陳
因以滅陳誘蔡般殺之因以滅蔡晉莫能救則亦已
矣而效其所為以伐人國是中國居而夷狄行也
按當楚有事於中夏則晉常有事於狄不競於楚無
志於中夏也夫戎狄豺狼不可啟也諸夏親暱不可
棄也今親暱翦於豺狼而無畏簡書之志乃區區焉
[012-53b]
狄之為事又以狄道克之是狄而已矣
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
左傳春叔弓圍費弗克敗焉平子怒令見費人執之
以為囚俘冶區夫魯大/夫曰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饑者
食之為之令主而供其乏困費來如歸南氏亡矣民
將叛之誰與居邑若憚之以威懼之以怒民疾而叛
為之聚也若諸侯皆然費人無歸不親南氏將焉入
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 胡傳費内邑也卿為主
[012-54a]
將舉大衆圍其城若敵國然家臣強也語不云乎有
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季氏以所惡於下
者事上攘奪其君至於四分公室有其二以所惡於
上者使下不禮其臣使怨而謀逐之何辭可執而以
討於南蒯乎春秋之法不書内叛書圍費罪意如也
按南蒯之叛雖以不見禮之故然其謀一則曰歸
其室于公一則曰我以費為公臣盖亦不平季氏之
所為而不忘乎公室云爾未始欲以邑附他國也故
[012-54b]
後雖以費入齊而君子不名其叛唯於此書圍費則
其罪之在季氏可見矣公山弗擾以費叛召子欲往
告子路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夫子若往豈但使弗
擾效順於季氏而已君實有國大夫不得有其家反
之正必使公室與季氏各安其所然後紀綱立而治
化可與是春秋書圍費墮費之意也家臣而欲張公
室罪莫大焉當時大夫黨乎其類之私言爾若家臣
心乎公室即為貳心於大夫是與大夫之専邑無君
[012-55a]
也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於楚弑其君䖍于乾谿谿穀/作溪
左傳楚子之為令尹也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在/襄
三十/年及即位奪薳居掩之/族田遷許而質許圍許大/夫蔡
洧有寵於王洧仕/楚王之滅蔡也在十/一年其父死焉其父/在國
故/死王使與於守使洧與/居守楚而行王行至/乾谿申之㑹在四/年越
大夫戮焉王肅云越大夫常夀過也申之㑹經書淮/夷而不書越以常夀過被罪不得列㑹故
也戮者以令衆不必殺/也故下文常夀過作亂王奪鬭韋龜令尹子/文𤣥孫中犨邑/名
[012-55b]
又奪蔓成然韋龜/子邑而使為郊尹治郊竟/大夫蔓成然故
事蔡公棄疾有當璧之/命故成然事之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許圍蔡
洧蔓成然因羣喪職之族啟越大夫常夀過作亂圍
固城克息舟楚/邑城而居之觀起之死也在襄二/十二年其子
從在蔡事朝呉曰今不封蔡蔡不封矣我請試之以
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晳二子皆靈王弟元年/子干奔晉子晳奔鄭及郊而
告之情告以蔡公/不知謀強與之盟入襲蔡蔡公將食見之
而逃觀從使子干食坎用牲加書而速行使子干居/蔡公之牀
[012-56a]
食蔡公之食並偽與蔡/公盟之徵驗以示衆已觀/從狥於蔡曰蔡公召二子
將納之與之盟而遣之矣將師而從之詐言蔡公將/以師助二子
蔡人聚將執之辭曰失賊子干子/晳已行成軍蔡公/助之而殺余
何益乃釋之朝呉曰二三子指蔡/人若能死亡則如違
之以待所濟言若能為靈王死亡則可違蔡公之命/以待成敗如何靈王蔡讐也蔡人豈能
為之死亡哉朝/呉特以激之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蔡人/决不
為靈王死亡則莫如與/蔡公可得安定蔡也且違上何適而可上謂蔡公/言蔡公制
命勿論所/適當從衆曰與之蔡人/悟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於
[012-56b]
鄧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蔡/公初不與謀至是同謀矣依陳蔡人以國國陳/蔡而
依/之楚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晳公子棄疾蔡/公蔓成然蔡
朝呉帥陳蔡不羮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四族薳氏/許圍蔡洧
蔓成/然以入楚及郊蔡公使須務牟與史猈先入二人/皆楚
大夫蔡公/之黨也因正僕人殺大子禄及公子罷敵蔡公志/乎為君
故殺靈王之二子特以長幼推比使/立而因歸惡名焉正僕大子之近官公子比為王公
子黑肱為令尹次於魚陂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公子棄疾為
司馬先除王宫使觀從從師于乾谿而遂告之從乾/谿之
[012-57a]
師告使/叛靈王且曰先歸復所後者劓師及訾梁而潰金完/顔亮
之事/類此王聞羣公子之死也自投於車下曰人之愛其
子也亦如余乎右尹子革曰請待於郊以聴國人聴/國
人之/所與王曰衆怒不可犯也曰若入於大都而乞師於
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於諸侯以聴大國之圖君
也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焉然丹子/革乃歸於楚王沿
夏漢水/别名將欲入鄢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求王遇諸棘
里/名闈門/也以歸夏五月癸亥王縊於芋尹申亥氏 蘇
[012-57b]
氏曰亂始於觀從成於棄疾以比為名而已然比動
於利而隨之則比雖不弑而弑君之名比尸之矣
汪氏曰隋司馬徳戡裴䖍通等與宇文智及弑煬帝
推智及之兄化及而立之後史皆書化及弑君是亦
春秋書楚比之義 按比之弑君以春秋誅心而言
召之而來盟之而從帥陳蔡不羮之師因四族之徒
以入楚則躬為戎首畧不辭避是比有爭國之心明
矣以春秋書法而言凡為弑君者所立而與聞乎故
[012-58a]
則以首惡書之討賊而不能明正其罪則不以討賊
之辭書之䖍弑君而立比為是出奔及䖍罪貫盈國
人内叛比歸而正名討賊夫誰曰不可乃志在於乗
亂竊入因人成事初無討賊之意則是以一亡公子
爭國而已䖍有覆載不容之罪而人莫之疾戴以為
君者有年於兹起於二三失職怨望之徒因其在外
反之於内則臣弑其君而已比無親於楚無援於晉
進不能正討賊之義退不能為曺子臧呉季子力辭
[012-58b]
不受為人所用援之立則立書法得以加弑君之名
怖之死則死棄疾得以歸弑君之獄其又奚怪哉然
罪比是矣而使棄疾逃誅則姦人之計推人使先而
徐圖其後人受其惡名而身享其利者是將為得乎
曰春秋之文一事而兼衆義其㫖甚深而人多不察
今熟玩於經則得之矣曰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弑
其君䖍於乾谿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比方自晉歸
於楚身未至于乾谿則弑䖍於乾谿者誰哉下書楚
[012-59a]
公子棄疾殺公子比則棄疾實當國而弑䖍殺比皆
在其手也明矣當以棄疾為主則前而比之歸中而
䖍之弑後而比之殺皆棄疾所為爾春秋實未嘗專
歸獄於比而漏棄疾之誅但讀者不察耳 䖍之弑
君以縊而䖍亦自縊䖍殺麇之二子幕與平夏而禄
與罷敵亦先死焉自投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亦如余
乎噫天道好還乃如是哉 或曰弑其君䖍上脱一
楚字
[012-59b]
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殺公/作弑
左傳觀從謂子干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也子
干曰余不忍也子玉觀/從曰人將忍子吾不忍俟也乃
行國每夜駭曰王入矣相恐以/靈王也乙夘夜棄疾使周走
而呼曰王至矣國人大驚蔓成然走告子干子晳
曰王至矣國人殺司馬將來矣司馬棄疾也言司/馬見殺以恐子干君
若蚤自圖也可以無辱衆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又
有呼而走至者曰衆至矣二子皆自殺丙辰棄疾即
[012-60a]
位名曰熊居葬子干於訾實訾敖不成君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郟敖
訾敖並以地名冠敖又楚之先君有若/敖在位多年亦稱為敖不知敖是何義殺囚衣之王
服而流諸漢乃取而葬之以靖國人使子旗為令尹
蔓成/然平王封陳蔡復遷邑復九年/所遷邑施舍寛民宥罪舉
職召觀從使為卜尹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
葬之初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龜詬天而呼
曰是區區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民患王之無厭
也故從亂如歸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
[012-60b]
焉乃大有事於羣望星辰/山川而祈曰請神擇於五人者
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見於羣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
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大室祖/廟之庭
使五人齊側皆/反而長以長/幼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
焉子干子晳皆逺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微/見
璧紐以/為審識子干歸韓宣子問於叔向曰子干其濟乎對
曰難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音/古焉何難對曰無與
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寵須/賢人
[012-61a]
而/固有人而無主二也内/主有主而無謀三也䇿/謀有謀而
無民四也民/衆有民而無徳五也四者既備/當以徳成子干在晉
十三年矣晉楚之從從子干/游者不聞達者可謂無人族
盡親叛可謂無主族屬已盡/親者異心無釁而動可謂無謀靈/王
無道民心内離可謂有釁但子干無主/於内無助於外輕信妄動故曰無釁為羈終世客/於
晉/可謂無民亡無愛徴可謂無徳楚人無愛/念之者涉五難
以弑舊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城
外屬焉時穿封戌死棄疾/并領陳事城方城苛慝不作盗賊伏隠民無
[012-61b]
怨心芉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獲神一也當璧/拜
有民二也君陳蔡/民無怨令徳三也無苛/慝寵貴四也貴妃/子居
常五也棄疾/季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子干之官
則右尹也數其貴寵則庶子也以神所命則又逺之
其貴亡矣位不/尊其寵棄矣父既/没故民無懷焉國無與焉
將何以立 義已見上
秋公㑹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曺伯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012-62a]
左傳晉成虒祈諸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
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並
徴㑹告於呉秋晉侯㑹呉子於良下邳有/良城縣水道不可
呉地水行故言水道/不可言水行值難呉子辭乃還七月丙寅治兵於
邾南甲車四千乗三十/萬人羊舌鮒叔向/弟攝司馬遂合諸
侯於平丘 杜氏曰平丘在陳留長垣縣西南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左傳晉人將尋盟齊人不可曰諸侯討貳則有尋盟
[012-62b]
若皆用命何盟之尋叔向曰國家之敗有事而無業
事則不經業貢賦/之業有業而無禮經則不序須禮而/有次序有
禮而無威序則不共禮須威嚴/而後共有威而不昭共則不
明威須昭告神明/而後信義著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嵗聘以志
業志識也嵗聘問/以互修其職業間朝以講禮三年而一朝正班爵/之義率長幼之序
再朝而㑹以示威六年而一㑹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再㑹而盟以
顯昭明十二年而一盟所以昭信義也凡八聘/四朝再㑹王一巡狩盟於方嶽之下自古
以來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是興晉禮主盟依/先
[012-63a]
王先公舊禮/主諸侯盟懼有不治奉承齊犧齊盟之/犧牲而布諸君
求終事也君曰余必廢之何齊之有唯君圖之寡君
聞命矣齊人懼曰小國言之大國制之敢不聴從叔
向曰諸侯有間隙/矣不可以不示衆鄙哉/叔向八月辛未
治兵習/戰建而不斾斾斿/也壬申復斾之諸侯畏之軍將/戰則
斾故曳斾/以恐之邾人莒人愬於晉曰魯朝夕伐我幾亡矣
我之不共魯故之以不共/晉貢晉侯不見公使叔向來辭
曰諸侯將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
[012-63b]
子服恵伯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絶兄弟之國棄周
公之後亦唯君寡君聞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
千乗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敵
之有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謂魯以晉無
能故以瘠/牛自喻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若奉晉之衆
閒其二憂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聴命不敢/與盟甲戌同盟
於平丘齊服也子産爭承承貢賦/之次曰昔天子班貢輕
重以列位/也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也
[012-64a]
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自
日中以爭至於昏晉人許之 按自晉楚為成晉之
君臣自謂天下無事媮惰苟安無復四方之志楚由
是虎視中夏肆其無厭熊䖍罪盈惡稔自底覆亡晉
昭公誠欲於是而號召諸侯修復悼公之業無亦求
之有本行之有序今揣己度徳未有以服人心改觀
聴而汲汲於㑹之是徴盟之是重未聞主夏盟奉齊
犧求終事而矜其威力恐脅諸侯自喻牛雖瘠僨於
[012-64b]
豚上如此盟之卑者也詞之不殺惡之也 晉自城
把之役於今十六年不得齊不能以徳結其心而徒
示甲兵之威自雞澤之盟於今四十二年不勤王不
能以義示諸侯而上盟天子之老書同盟兼譏之也
晉合諸侯止此鄟陵之後參盟復作矣 晉自重
丘之後㑹盟皆大夫至此而再合諸侯晉昭初立楚
國有亂有志於收諸侯也而叔向諸臣徳卑材下故
卒於無成自是亦不復合諸侯穀梁以為善其因楚
[012-65a]
有難而反陳蔡之君公羊注又以為諸侯欲討棄疾
是皆不得其傳而臆度之言也
公不與盟與音/預
胡傳臣子之於君父隠諱其恥禮也㑹於沙隨不見
公盟於平丘公不與曲不在我故直書而不諱也
李氏曰胡氏全無貶魯之文恐亦小偏黑壤之曲全
在魯故諱而不書沙隨平丘之曲雖在晉然沙隨以
僑如之譖魯實無罪平丘以邾莒之訴魯亦不能無
[012-65b]
責焉於曲之中又分曲直則書法兩通矣
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
左傳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使狄人
守之晉人以平子歸子服湫恵/伯從 胡傳稱人以執
非伯討也季氏不臣何以非伯討乎晉人若按其罪
以大義廢之選於魯卿更意如之位收斂私邑為公
室之民則方伯之職修矣今魯與邾通好亦不朝夕
伐莒而鄆郠之故又非昭公意也徒以邾莒之言曰
[012-66a]
我之不共魯故之以遂辭魯君而執意如則是意在
貨而不在義也何得為伯討乎 按邾莒之怨大率
皆季氏為之也昭之世邾雖通好非得已也前此受
其叛人庶其以漆閭丘來奔亦季氏也其愬於晉豈
一無事而誣之哉若莒曰朝夕伐我盖甚之之詞雖
不朝夕伐之然魯之削莒亦甚矣不止鄆郠一事也
前此救台遂入鄆元年取鄆帥師疆鄆田五年受其
叛人牟夷以牟婁及防兹來奔敗其師於蚡泉十年
[012-66b]
伐莒取郠皆季氏主之也即邾莒所愬季氏之罪多
矣而况攘奪其君又魯之所未能愬者乎使舉伯討
誅之可也沙隨不見公則執行父平丘公不與盟則
執意如晉人固知季氏之専魯政矣而終不能討晉
君昏庸強家以氣類相庇其執其舎但欲示威無心
於行義也
公至自㑹
蔡侯廬歸於蔡陳侯呉歸於陳
[012-67a]
左傳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六小/國於荆
荆/山焉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復之隠大子大子/有之
子廬歸於蔡悼大子偃/師之子呉歸於陳 公羊傳此
皆滅國也其言歸何不與諸侯専封也 榖梁傳此
未嘗有國也使如失國辭然者不與楚滅也 胡傳
歸者順辭不與楚滅也不言自楚不與楚封也
冬十月葬蔡靈公
穀梁傳變之不葬有三失徳不葬啖氏曰按時君失/徳而書葬不失徳
[012-67b]
而不書葬者多矣不可通也廢今按喪葬人之常禮/鄰國往㑹則書豈以失徳而 常禮蔑喪紀何以為
訓/哉弑君不葬啖氏曰賊未討不書葬本施於魯不及/他國他國則從㑹不㑹之例但賊當國
者多不得依常禮/葬終不可為例也滅國不葬言無人葬之然楚滅陳/葬陳哀公是葬禮猶行
列國猶㑹或/言楚葬之非然且葬之不與楚滅且成諸侯之事也
范氏曰蔡靈公弑逆無道以至身死國滅不宜書葬/書葬者不令夷狄加乎中國且成諸侯興滅繼絶之
善/也 趙氏曰據蔡既興復以禮改葬魯往㑹故書耳
無多説也
公如晉至河乃復
[012-68a]
左傳公如晉荀呉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
執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乃使士景伯
文伯子/彌牟辭公於河 按先是公子憖欲去季氏以告
公而從公如晉事雖不遂公之欲除季氏明矣季氏
見執而公復如晉人皆以為請季氏而譏其失進退
以吾觀之公之意殆不其然公之意謂此除季氏之
機也邾莒之事託於請之隂以明之然晉之執意如
本以我之不共魯故之以之一言而已未暇深問相
[012-68b]
犯之曲直也晉之大夫亦魯之季氏豈有為魯討不
臣之事哉
呉滅州來
左傳呉滅州來令尹子旗請伐呉王弗許曰吾未撫
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
可悔州來在呉猶在楚也子姑待之令尹上當/有楚字 州
來屬楚之小國成六年呉入之至是滅之
附左傳季孫猶在晉子服恵伯私於中行穆子曰魯
[012-69a]
事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
能具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于晉親親與大
賞共罰否所以為盟主也子其圖之穆子告韓宣子
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為夷執親將焉用之乃歸
季孫恵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諸侯而執其老若猶
有罪死命晉/命可也若曰無罪而恵免之諸侯不聞是
逃命也何免之為請從君恵於㑹宣子患之謂叔向
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鮒也能乃使叔魚叔魚
[012-69b]
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於晉君自歸於魯君襄二十/一年坐
叔虎與/欒氏黨微武子之賜不至於今季武/子雖獲歸骨於晉
猶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將
為子除舘於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恵伯
待禮待見遣/之禮
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晉
左傳尊晉罪已也劉氏曰左氏之舍族為尊晉罪已/非也一事再見卒名耳 孫氏曰
不氏前/見也 穀梁傳大夫執則致大夫不致見/執而後致致則名
[012-70a]
意如惡然而致見君臣之禮也
附左傳南蒯之將叛也盟費人司徒老祁為一/人慮癸
為一/人因民之欲叛也請朝衆而盟遂刧南蒯曰羣臣
不忘其君君謂/季氏欲請送子遂奔齊侍飲於景公公曰
叛夫對曰臣欲張公室也子韓晳齊大/夫曰家臣而欲
張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慮癸來歸費齊侯使鮑
文子致之
三月曺伯滕卒夏四月
[012-70b]
秋葬曺武公八月莒子去疾卒
左傳莒著丘公卒郊公著丘/公子不慼國人弗順欲立著
丘公之弟庚輿蒲餘侯莒大夫/兹夫也惡公子意心恢而善於
庚輿郊公惡公子鐸而善於意恢公子鐸因蒲餘侯
而與之謀曰爾殺意恢我出君而納庚輿許之 胡
傳卒自外録者也莒人來赴故魯史書其卒葬自内
録者也魯人不往是以闕其葬自昭公以來把薛微
國無不㑹其葬矣何獨闕於莒乎意如專國莒嘗愬
[012-71a]
其疆鄆取郠之罪故怒而不往也以此見意如之専
恣矣若意如者其很然不顧敢施於鄰國則廢其喪
紀不能少忍於其君則偪之出奔及在晉一聞除舘
西河之言則恐懼逃歸一匹夫不若何也小人無禮
喜怒勇怯不中節皆若是耳苟不逺之其能國乎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
左傳冬十二月蒲餘侯兹夫殺公子意恢郊公奔齊
公子鐸逆庚輿於齊齊隰黨公子鉏送之有賂田
[012-71b]
髙郵孫氏曰公榖皆以為曺莒無大夫盖曺莒小國
其大夫之位纔當大國之士春秋諸侯之士皆不書
名故曺莒大夫之名不見于經其有事繫懲勸法當
書者則雖賤而名之邾庶其黑肱莒牟夷意恢是也
襄陵許氏曰公子鐸首亂而無見焉者韓愈曰春
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此類皆所以表見王道若鐸
不書者多矣
附左傳晉邢侯楚申公巫/臣之子與雍子亦故/楚人爭鄐田久而
[012-72a]
無成士景伯如楚士景伯/晉理官叔魚攝理韓宣子命斷舊
獄罪在雍子雍子納其女於叔魚叔魚蔽罪邢侯邢
侯怒殺叔魚與雍子於朝宣子問其罪於叔向叔向
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施行/罪也雍子自知其罪而
賂以買直鮒也鬻獄邢侯専殺其罪一也已惡而掠
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昏墨
賊殺逸書三者/皆死刑皋陶之刑也請從之乃施邢侯而尸
雍子與叔魚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
[012-72b]
刑不隠于親
春秋輯傳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