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WYG)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卷四十七目録
  宋
   王安石
    范鎮加修撰制
    髙旦可著作佐郎制
   徳妃沈氏姪孫獻卿可試太理評事制
    磨勘轉官制
[047-1b]
    王伯恭轉官制
    甘昭吉入内副都知制
   崔嶧刑部侍郎致仕制
    上時政疏
    論館職劄子
    禮論
    周公論
    三聖人論
[047-2a]
   上田正言書
   䖍州學記
   度支副使㕔壁題名記
   慈谿縣學記
   復讎解
   給事中孔公墓志銘
   廣西轉運使蘇君墓誌銘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047-2b]
   王深甫墓誌銘
  王安國
   後周書序
  蘇洵
   上仁宗皇帝書
   上冨相公書
   修禮書狀
   春秋論
[047-3a]
   明論
   管仲論
   辯姦
   用間
   六國
   張益州畫像記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
[047-4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四十七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宋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英宗朝擢進士歴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僕射&KR0026
    殿大學士封&KR0878/國公加司空
    范鎮加修撰制鎭以起居舍人知諌院嘉祐初/請定繼嗣言甚激切除兼侍御
[047-4b]
     史知雜事鎮以言不見從固辭又力請章十/九上朝廷知不能奪乃罷知諌院改集賢殿
     修/撰
 昔周人藏上古之書以為大訓而孔子春秋天子之事
 也蓋夫討論一代之善惡而撰次之以法度之文章非
 夫通儒逹才有識足以知先王不欺足以信後世則孰
 能託尚書春秋之義勒成大典而稱吾屬任之指乎以
 爾具官范鎮有該通之材有純潔之操辨論深博溢於
 文辭論思禁林時議惟允則夫按善惡見聞之寔斷是
[047-5a]
非去取之疑人之所難冝以命爾爾其精思熟考自勉
以古之良史而毋襲近世比事屬辭之失使來者無以
考稽
   髙旦可著作佐郎制
唐虞以三考黜陟幽明而其所命或終身於一職然則
其所謂陟者蓋爵服之加而巳今之增位猶古之加爵
服也以爾久於職事而功用應于有司之法故使增位
以報焉雖所更之歲月與黜陟之法古今不同而吾所
[047-5b]
以褒厲庶工非與唐虞異意爾其母怠思稱厥官
   徳妃沈氏姪孫獻卿可試大理評事制
朕於后妃之家不欲以恩撓法法之所當得者義亦無
所愛焉爾方眇然未克有知而以外戚之恩得試理卿
之屬時乃邦制不為爾私勉哉有成以待官使
   磨勘轉官制
有司考爾等之閥閱而揚爾等于朝廷朕親覽焉皆應
遷法夫命官賦禄之事朕非輕之也維以章有徳序有
[047-6a]
功名在審官則三歳而一遷亦維以閔夫職事之勞而
勉之盡力爾等勿謂名噐之可計日以自取也而無報
上之意焉
   王伯恭轉官制
方今仕於朝廷者率三歲而一遷論者患其不足以勸
功然日月乆矣能祗慎不怠免於罪悔則亦宜有以褒
嘉此朕所以使爾得遷之意也士之為義葢有常心何
必利焉然後知勸
[047-6b]
   甘昭吉入内副都知制
古者王之正内必有任職之臣予若稽古而思得吉士
以充其選以爾服勤左右多歴歲年有專良之稱無側
媚之毁其使序于正内以允廷論之公焉爾其審門闈
謹房闥入宣宫令出賛朝事悉心夙夜一以忠信則維
予爾嘉爾亦永綏寵禄
   崔嶧刑部侍郎致仕制嶧京兆長安人由進士/歴給事中言宰相陳執
    中不應罷出知慶州後復以工部侍郎集賢/殿學士知河中府請老以刑部侍郎致仕
[047-7a]
仕焉而告老者自一命以上必有以慰其歸况吾邇臣
恩紀所厚冝增位序以示褒優以爾具官崔嶧比以明
揚久於煩使入參侍從出備蕃維踐更滋多寄屬惟允
引年辭位得禮之冝進貳秋卿以榮居息古之仕者非
茍自佚其身惟慎行祗法以助成王徳爾所知也徃其
懋哉
   上時政疏仁宗末安石為三司度支判官改同/修起居注知制誥此書言傋從官葢
    是時所/上者
[047-7b]
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號皇帝陛下臣竊觀自古人主
享國日久無至誠惻怛憂天下之心雖無暴政虐刑加
於百姓而天下未嘗不亂自秦以下享國日久者有晉
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聰明智畧有
功之主也享國日久内外無患因循茍且無至誠惻怛
憂天下之心趨過目前而不為久逺之計自以禍災可
以無及其身徃徃身遇災禍而悔無所及雖或僅得身
免而宗廟固以毁辱而妻子固以困窮天下之民固巳
[047-8a]
膏血塗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脫於困餓刼束之患矣夫
為人子孫使其宗廟毁辱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
豈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晉梁唐之三帝以晏然
致此者自以為其禍災可以不至於此而不自知忽然
巳至也葢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
非衆建賢才不足以保守茍無至誠惻怛憂天下之心
則不能詢考賢才講求法度賢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
嵗月則幸或可以無他曠日持久則未嘗不終於大亂
[047-8b]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儉之徳有聰明睿智之才有仁民
愛物之意然享國日久矣此誠當以惻怛憂天下而以
晉梁唐三帝為戒之時以臣所見方今朝廷之位未可
謂能得賢才政事所施未可謂能合法度官亂于上民
貧于下風俗日以薄財力日以困窮而陛下髙居深拱
未嘗有詢考講求之意此臣所以竊為陛下計而不能
無慨然者也夫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倖一時
而不可以曠日持久晉梁唐三帝者不知慮此故災稔
[047-9a]
禍變生於一時則雖欲復詢考講求以自救而巳無所
及矣以古準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
時莫急于今日過今日則臣恐亦有無所及之悔矣然
則以至誠詢考而衆建賢才以至誠講求而大明法度
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弗
瘳臣願陛下以終身之狠疾為憂而不以一日之瞑眩
為苦臣既䝉陛下採擢使備從官朝廷治亂安危臣實
預其榮辱此臣所以不敢避進越之罪而忘盡規之義
[047-9b]
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則天下幸甚
   論館職劄子
臣伏見今館職一除乃至十人此本所以儲公卿之材
也然陛下試求以為講官則必不知其誰可試求以為
諫官則必不知其誰可試求以為監司則必不知其誰
可此患在于不親考試以實故也孟子曰國人皆曰賢
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今所除館職特一二大臣
以為賢而巳非國人皆曰賢國人皆曰賢尚未可信用
[047-10a]
必躬察見其可賢而後用况於一二大臣以為賢而已
何可遽信而用也臣願陛下察舉衆人所謂材良而行
美可以為公卿者召令三館祗候雖巳帯館職亦可令
兼祗候事有當論議者召至中書或召至禁中令具條
奏是非利害及所當設施之方及察其才可以備任使
者有四方之事則令徃相視問察而又或令參覆其所
言是非利害其所言是非利害雖不盡中義理可施用
然其於相視問察能詳盡而不為蔽欺者即皆可以備
[047-10b]
任使之才也其有經術者又令講說如此至於數四則
材否略見然後罷其否者而召其材者更親訪問以事
訪問以事非一事而後可以知其人之寔也必至於期
年所訪一二十事則其人之賢不肖審矣然後隨其材
之所冝任使其尤良材行美可與謀者雖嘗令備訪問
可也此與用一二大臣薦舉不考試以實而加以職固
萬萬不侔然此説在他時或難行今陛下有堯舜之明
洞見天下之理臣度無寔之人不能蔽也則推行此事
[047-11a]
甚易既因考試可以出材寔又因訪問可以知事情所
謂敷納以言明試以功書益/稷篇用人惟巳仲虺/之誥闢四門明
四目逹四聰者舜/典蓋如此而巳以今在位之人上下壅
隔之時恐行此不冝在衆事之後也然巧言令色孔壬
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為傾邪者此堯舜之所畏而
孔子之所欲逺也如此人當知而逺之使不得親近然
如此人亦有數陛下博訪於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則
逺而弗見誤而見之以陛下之仁聖以道揆之以人參
[047-11b]
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如此則宜有所懲如此則巧言
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論不蔽於上今欲廣聞見而使
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畏巧言冷色孔
壬之徒為害而一切疏逺羣臣亦所以自蔽葢人主之
患在不窮理不窮理則不足以知言不知言則不足以
知人不知人則不能官人不能官人則治道何從而興
乎陛下堯舜之主也其所明見秦漢以來欲治之主未
有能彷彿者固非羣臣所能窺望然自堯舜文武皆好
[047-12a]
問以窮理擇人而官之以自助其意以為王者之職在
於論道而不在於任事在於擇人而官之而不在於自
用願陛下以堯舜文武為法則聖人之功必見於天下
至於有司叢脞之務恐不足以棄日力勞聖慮也以方
今所急為在如此敢不盡愚
  禮論
嗚呼荀卿之不知禮也其言曰聖人化性而起偽見性/惡篇
言聖人能變化本/性而興起矯偽也吾是以知其不知禮也知禮者貴乎
[047-12b]
知禮之意而荀卿盛稱其法度節奏之美至於言化則
以為偽也亦烏知禮之意哉故禮始於天而成於人知
天而不知人則野知人而不知天則偽聖人惡其野而
疾其偽以是禮興焉今荀卿以為聖人之化性為起偽
則是不知天之過也然彼亦有見而云爾凡為禮者必
詘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為尊者勞
莫不欲得而為長者讓擎跽曲拳以見其恭夫民之如
此豈皆有樂之之心哉患上之惡巳而隨之以刑也故
[047-13a]
荀卿以為特刼之法度之威而為之于外爾此亦不思
之過也夫斲木而為之噐服馬而為之駕此非生而能
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繩墨圓之以規方之以
矩束聫膠漆之而後噐適於用焉前之以銜勒之制後
之以鞭策之威馳驟舒疾無得自放而一聼於人而後
馬適於駕焉由是觀之莫不刼之於外而服之以力者
也然聖人捨木而不為噐捨馬而不為駕者固亦因其
天資之材也今人生而有嚴父愛母之心聖人因其性
[047-13b]
之欲而為之制焉故其制雖有以强人而乃以順其性
之欲也聖人苟不為之禮則天下蓋將有慢其父而疾
其母者矣此亦可謂失其性也得性者以為偽則失其
性者乃可以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為不思也夫狙猿
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繩之以尊卑而節之以揖讓則彼
有趨于深山大麓而走耳雖畏之以威而馴之以化其
可服耶以謂天性無是而可以化之使偽耶則狙猿亦
可使為禮矣故曰禮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則無是而人
[047-14a]
欲為之者舉天下之物吾葢未之見也
   周公論
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載周公之言曰吾所執贄而見者
十人還贄而相見者三十人貌執者百有餘人欲言而
請畢事千有餘人貌執言以禮貌接待請畢事言卑賤/之人恐其言之不盡而先請其畢辭
也/是誠周公之所為則何周公之小也夫聖人為政於
天下也初若無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無所不治者其
法誠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於黨立序於遂立學於國
[047-14b]
而盡其道以為養賢教士之法是士之賢雖未及用而
固無不見尊養者矣此則周公待士之道誠若荀卿之
言則春申孟嘗之行亂世之事也豈足為周公乎且聖
世之士各有其業講道習藝患日之不足豈暇逰公卿
之門哉彼遊公卿之門求公卿之禮者皆戰國之奸民
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亂世不能考論先王之
法著之天下而惑於亂世之俗遂以為聖世之事亦若
是而巳亦已過也且周公之所禮者大賢與則周公豈
[047-15a]
惟執贅見之而巳固當薦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
賢不足與共天位則周公如何其與之為禮也子産聼
鄭國之政以其乗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
政蓋君子之為政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
一國則一國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恱之則日亦
不足矣使周公知為政則宜立學校之法于天下矣不
知立學校而徒能勞身以待天下之士則不惟力有所
不足而勢亦有所不得也或曰仰禄之士猶可驕正身
[047-15b]
之士不可驕也亦荀/子語夫君子之不驕雖闇室不敢自慢
豈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驕乎嗚呼所謂君子者貴其
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於亂世而遂以亂世之事量聖
人後世之士尊荀卿以為大儒而繼孟子者吾不信矣
   三聖人論
孟子曰可欲之為善有諸巳之謂信充實之為美充實
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之為名道之極
徳之至也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聼此
[047-16a]
大賢者之事也賢者之事如此則可謂備矣而猶未足
以鑚聖人之堅仰聖人之髙以聖人觀之猶泰山之於
岡陵河海之於陂澤然則聖人之事可知其大矣易曰
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乾卦/文言
此葢聖人之事也徳茍不足以合於天地明苟不足以
合於日月吉凶茍不足以合於鬼神則非所謂聖人矣
孟子論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聖人也而又曰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夫動言視聽苟有
[047-16b]
不合於禮者則不足以為大賢人而聖人之名非大賢
人之所得擬也豈隘與不恭者所得僭哉葢聞聖人之
言行不茍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於
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而後世之
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進而寡退苟得而害
義此其流風末俗之弊也聖人患其弊於是伯夷出而
矯之制其行於天下曰治則進亂則退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而後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
[047-17a]
退而寡進過亷而復刻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聖人又
患其弊於是柳下惠出而矯之制其行於天下曰不羞
汚君不辭小官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而後世之士
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汚而寡潔惡異而尚
同此其流風未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時之偏而救之
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時三聖人之弊
各極於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於天下曰可
以速則速可以久則久可以仕則仕可以處則處然後
[047-17b]
聖人之道大具而無一偏之弊也其所以大具而無弊
者豈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為終始也故伯夷不
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
弊聖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葢能以身救弊于天下爾
如皆欲為孔子之行而㤀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為聖人
哉是故使三人者當孔子之時則皆可以為孔子也然
其所以為之清為之任為之和者時耳豈滯於此一端
而巳乎苟在于一端而巳則不足以為賢人也豈孟子
[047-18a]
所謂聖人哉孟子之所謂隘與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
其時耳且夏之道豈不美哉而殷人以為野殷之道豈
不美哉而周人以為鬼所謂隘與不恭者何以異于是
乎當孟子之時有教孟子枉尺直尋者有教孟子權以
援天下者葢其俗有似於伊尹之弊時也是以孟子論
是三人者必先伯夷亦所以矯天下之弊耳故曰聖人
之言行豈苟而已將以為天下法也
   上田正言書田况字元均冀州信都人以甲科/舉賢良方正擢右正言管勾國子
[047-18b]
    監/
正言執事某五月還家八月抵官每欲介西北之郵布
一書道區區之懐輒以事廢揚東南之吭也舟輿至自
汴者日十百數因得問汴事與執事息耗甚詳其間薦
紳道執事介然立朝無所跛倚甚盛甚盛顧猶有疑執
事者雖某亦然某之學也執事誨之進也執事奬之執
事知某不為淺矣有疑焉不以聞何以償執事之知哉
初執事坐殿廡下對方正策指斥天下利害奮不顧忌
[047-19a]
且曰願陛卞行之無使天下謂制科為進取一塗耳方
此時窺執事意豈若今所謂舉方正者獵取名位而巳
哉葢曰行其志云爾今聫諫官朝夕耳目天子行事即
一切是非無不可言者欲行其志冝莫若此時國之疵
民之病亦多矣執事亦抵職之日久矣向之所謂疵者
今或痤然若不可治矣向之所謂病者今或痼然若不
可起矣曽未聞執事建一言寤主上也何向者指斥之
切而今之疏也豈向之利於言而今之言不利耶豈不
[047-19b]
免若今之所謂舉方正者獵取名位而巳耶人之疑執
事者以此為執事解者或造辟而言詭辭而出辟君也/詭辭不
以實告人二/語出榖梁傳疏賤之人奚遽知其然哉是不然矣傳所
謂造辟而言者廼其言則不可得而聞也其言之效則
天下斯見之矣今國之疵民之病有滋而無損焉烏所
謂言之效耶復有為執事解者曰葢造辟而言之矣如
不用何是又不然臣之事君三諫不從則去之禮也執
事對策時常用是著于篇今言之而不從亦當不翅三
[047-20a]
矣雖惓惓之義未能自去孟子不云乎有言責者不得
其言則去盍亦辭其言責耶執事不能自免于疑也必
矣雖堅强之辯不能為執事解也廼如某之愚則願執
事不矜寵利不憚誅責一為天下昌言以寤主上起民
之病治國之疵蹇蹇一心如對策時則人之疑不解自
判矣惟執事念之如其不然願賜教答不宣
   䖍州學記
䖍州江南地最曠䖍州治/贑縣大山長谷荒翳險阻交廣閩
[047-20b]
越銅鹽之販道所出入椎理盜奪鼓鑄之姦視天下為
多慶歴中嘗詔立學州縣䖍亦應詔而卑陋褊廹不足
為美觀州人欲合私財遷而大之久矣然吏常力屈于
聽獄而不暇顧此凡二十一年而後改築于州所治之
東南以從州人之願葢經始於治平元年二月提㸃刑
獄宋城蔡侯行州事之時而考之以日月者考成也服/䖍云宫廟
初成祭/之名知州事錢塘元侯也二侯皆天下所謂才吏故
其就此不勞而齋祠講說候望宿息以至庖湢莫不有
[047-21a]
所又斥餘財市田及書以待學者内外完善矣於是州
人相與樂二侯之適巳而來請文以記其成余聞之先
王所謂道徳者性命之理而巳其度數在乎爼豆鐘鼔
管弦之間而常患乎難知故為之官師為之學以聚天
下之士期命辯說誦歌絃舞使之深知其意夫士牧民
者也故知地之所在則彼不知者驅之耳然士學而不
知知而不行行而不至則奈何先王於是乎有政矣夫
政非為勸沮而巳也然亦所以為勸沮故舉其學之成
[047-21b]
者以為卿大夫其次雖未成而不害其能至者以為士
此舜所謂庸之者也若夫道隆而徳駿者又不止此雖
天子北面而問焉而與之迭為賔主此舜所謂承之者
也蔽陷畔逃不可與有言則撻之以誨其過書之以識
其惡待之以歲月之乆而終不化則放棄殺戮之刑隨
其後此舜所謂威之者也書益稷篇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言庶頑䜛說如其改
過則進之用之如其/不改然後刑以威之蓋其教法徳則異之以智仁聖義
忠和行則同之以孝友睦婣任恤藝則盡之以禮樂射
[047-22a]
御書數淫言詖行詭怪之術不足以輔世則無所容乎
其時而諸侯之所以教一皆聼於天子天子命之矣然
後興學命之歴數所以時其遲速命之權量所以節其
豐殺命不在是則上之人不以教而為學者不道也士
之奔走揖讓酬酢笑語升降出入乎此則無非教者髙
可以至于命其下亦不失為人用其流及乎其衰也尚
可以鼔舞羣衆使有以異於後世之人故當是時婦人
之所能言童子之所可知有後世老師宿儒之所惑而
[047-22b]
不悟者也武夫之所道鄙人之所守有後世豪傑名士
之所憚而愧之者也堯舜三代從容無為同四海於一
堂之上而流風餘俗詠歎之不息凡以此也周道㣲不
幸而有秦君臣莫知屈巳以學而樂於自用其所建立
悖矣而惡夫非之者乃燒詩書殺學士掃除天下之庠
序然後非之者愈多而終於不勝何哉先王之道德出
於性命之理而性命之理出於人心詩書能循而逹之
非能奪其所有而予之以其所無也經雖亡出于人心
[047-23a]
者猶在則亦安能使人舍巳之昭昭而從我於聾昏哉
然是心非特秦也當孔子時既有欲毁鄉校者矣鄭人/遊於
鄉校以議執政然明言于子産請/毁鄉校子産不可孔子聞而稱之盖上失其政人自為
義不務出至善以勝之而患乎有為之難則是心非特
秦也墨子區區不知失者在此而發尚同之論彼其為
愚亦獨何異於秦嗚呼道之不一久矣揚子曰如將復
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葢有意乎辟雍學
校之事善乎其言雖孔子出必從之矣今天子以盛徳
[047-23b]
新即位庶幾能及此乎今之守吏寔古之諸侯其異于
古者不在乎施設之不專而在于所受於朝廷未有先
王之法度不在乎無所於教而在乎所以教未有以成
士大夫仁義之材䖍雖地曠以逺得所以教則雖悍昏
嚚凶抵禁觸法而不悔者亦將有以聰明其耳目而善
其心又况乎學問之民故余為書二侯之績因道古今
之變及所望乎上者使歸而刻石焉
   度支副使㕔壁題名記宋沿五代置三司使通/管度支鹽鐵户部謂之
[047-24a]
    總領三部又置三/部副使各一人
三司副使不書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書戸部員外郎
吕君冲之吕景初字冲之酸棗人嘉祐中以戸/部員外郎判都水監改度支副使始稽之
衆史而自李紘李紘字仲綱宋州人仁/宗時為三司度支副使巳上至查道查/道
字湛然休寜人真宗咸平六年始令三司分/部置副召道以工部員外郎充度支副使得其名自
楊偕楊偕字次公坊州人仁宗時/由判吏部徙三司度攴副使巳上得其官自郭勸
郭勸字仲褒須城人仁宗/時為工部郎中度支副使巳下又得其在事之歲時於
是書石而鑱之東壁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
[047-24b]
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
善則有財而莫理有財而莫理則阡陌閭巷之賤人皆
能私取予之勢擅萬物之利以與人主争黔首而放其
無窮之欲非必貴强桀大而後能如是而天子猶為不
失其民者葢特號而巳耳雖欲食疏衣敝憔悴其身愁
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給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猶不得也
然則善吾法而擇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財雖上古堯
舜猶不能毋以此為先急而况於後世之紛紛乎三司
[047-25a]
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寵之甚備葢今理財之
法有不善者其勢皆得以議於上而改為之非特當守
成法吝出入以從有司之事而巳其職事如此則其人
之賢不肖利害施於天下如何也觀其人以其在事之
歳時以求其政事之見於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財
之方則其人之賢不肖與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
此蓋吕君之志也
   慈谿縣學記
[047-25b]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鄉
射飲酒春秋合學養老勞農尊賢使能考藝選言之政
至於受成獻馘訊囚之事無不出於學於此養天下智
仁聖義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一伎一曲之學無所不養
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潔而其施設巳嘗試於位而
去者以為之師釋奠釋菜以教不㤀其學之所自遷徙
偪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惡禮記王制命鄉簡不率教者/不變移之郊不變移之遂不
[047-26a]
變屏之逺方偪廹也遷徙乃所/以勉其怠偪逐所以除其惡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
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
皆盡其材一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
行皆巳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
巳不待閱習而後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慮而盡功
不為而足其要如此而巳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國
家而立學之本意也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
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
[047-26b]
羣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巳至其
陵夷之乆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
斲木摶土如浮屠道士法為王者象州縣吏春秋帥其
屬釋奠於其堂而學士者或不預焉蓋廟之作出於學
廢而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而
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
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力學於是慈谿之士不得有學
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壊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
[047-27a]
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時慶歴某年也後林
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
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教即因
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
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於學噫
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無變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實
此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為其幾于此矣林君固賢
令而慈谿小邑無珍産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田桑
[047-27b]
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遊販之民故其俗一
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
士亦多茂美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隠君子其學行
冝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冝為人師者為
之師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
於法限於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
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
至於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乆也吾雖喜且幸其將
[047-28a]
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能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復讎解
或問復讎對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諸
侯以至於有司各修其職其能殺不辜者少矣不幸而
有焉則其子弟以告於有司有司不能聽以告於其君
其君不能聽以告於方伯方伯不能聽以告於天子則
天子誅其不能聽者而為之施刑於其讎亂世則天子
諸侯方伯皆不可以告故書說紂曰凡有辜罪乃罔恒
[047-28b]
獲小民方興相為敵讎商書/㣲子蓋讎之所以興以上之不
可告辜罪之不常獲也方是時有父兄之讎而輒殺之
者君子權其勢恕其情而與之可也故復讎之義見於
春秋傳見於禮記曲禮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又居父母兄弟之讎見檀弓
為亂世之為子弟者言之也春秋傳以為父受誅子復
讎不可也定四年/公羊傳此言不敢以身之私而害天下之公
又以為父不受誅子復讎可也此言不以有可絶之義
廢不可絶之恩也周官之說曰凡復讎者書于士殺者
[047-29a]
無罪見秋官/朝士疑此非周公之法也凡所以有復讎者以
天下之亂而士之不能聽也有士矣不能聽其殺人之
罪以施行而使為人之子弟者讎之然則何取於士而
禄之也古之於殺人其聽之可謂盡也猶懼其未也曰
與其殺不辜寜失不經大禹/謨今書于士則殺之無罪則
所謂復讎者果所謂可讎者乎庸詎知其不獨有可言
者乎就當聽其罪矣則不殺於士師而使讎者殺之何
也故疑此非周公之法也或曰世亂而有復讎之禁則
[047-29b]
寜殺身以復讎乎將無復讎而以存人之祀乎曰可以
復讎而不復非孝也復讎而殄祀亦非孝也以讎未復
之耻居之終身焉蓋可也讎之不復者天也不㤀復讎
者巳也克已以畏天心不㤀其親不亦可矣
   給事中孔公墓誌銘
宋故朝請大夫給事中知鄆州軍州事兼管内河隄勸
農同羣牧使上護軍魯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寔
封二百户賜紫金魚袋孔公者尚書工部侍郎贈尚書
[047-30a]
吏部侍郎諱朂之子兖州曲阜縣今襲封文宣公贈兵
部尚書諱仁玉之孫兖州泗水縣主簿諱光嗣之曾孫
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孫也其仕當今天子天聖寳元之
間以剛毅諒直名聞天下嘗知諫院矣上書請明肅太
后歸政天子而廷奏樞宻使曹利用尚御藥羅崇勲罪
道輔自知仙源縣再遷太常丞章獻太后臨朝召為/右正言受命日論奏利用崇勲竊弄威柄宜蚤斥去
太后可其言乃退利用以/勲舊驕蹇崇勲内官也當是時崇勲操權利與士大
夫為市而利用悍强不遜内外憚之嘗為御史中丞矣
[047-30b]
皇后郭氏廢引諫官御史伏閣以爭又求見上皆不許
而固爭之得罪然後巳明道二年道輔自應天府召為/諌議大夫權御史中丞㑹郭皇
后廢道輔&KR0535諌官孫祖徳范仲淹等十人詣垂拱殿㐲/奏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廢絀願賜對盡所言帝使
内使諭道輔等至中書命宰相吕夷簡以皇后當廢狀/告之道輔以大義責夷簡夷簡奏伏閣請對非太平美
事出道輔/知泰州蓋公事君之大節如此此其所以名聞天下
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終於大位為天下惜者也公諱道
輔字原濟初以進士釋褐補寜州軍事推官年少耳然
斷獄議事已能使老吏憚驚遂遷大理寺丞知兖州仙
[047-31a]
源縣事又有能名其後嘗直史館待制龍圗閣判三司
理欠憑由司登聞檢院吏部流内銓糺察在京刑獄知
許徐兖鄆泰五州畱守南京而兖鄆御史中丞皆再至
所至官治數以争執不阿或絀或遷而公持一節以終
身蓋未嘗自絀也其在兖州也近臣有獻詩百篇者執
政請除龍圗閣直學士上曰是詩雖多不如孔某一言
乃以公為龍圗閣直學士於是人度公為上所思且不
乆於外矣未幾果復召以為中丞而宰相使人說公稍
[047-31b]
折節以待遷公乃告以不能於是又度公且不得久居
中而公果出初開封府吏馮士元坐獄語連大臣數人
故移其獄御史劾士元罪止於杖又多更赦公見上上
固怪士元以小吏與大臣交私汙朝廷而所坐如此而
執政又以謂公為大臣道地故出知鄆州按宋史程琳/傳琳知開封
府嘗遣吏市材木及婦女巳而其吏以贜敗御史按劾/得狀降光禄卿知潁州即馮士元事也再按道輔傳云
道輔受詔鞫馮士元獄事連程琳宰相張士遜惡琳又/疾道輔不附巳將逐之知帝有不恱琳意詭謂道輔上
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附見上為辨之道輔入對言琳/罪薄帝怒以為朋黨出知鄆州道輔知為士遜所賣憤
[047-32a]
惋道/卒公以寳元二年如鄆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於
滑州城驛享年五十四其後詔追郭皇后位號而近臣
有為上言公明肅太后時事者上亦記公平生所為故
特贈公尚書工部侍郎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書都
官員外郎諱賔之女生二男子曰淘今為尚書屯田員
外郎曰宗翰今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累贈公
金紫光禄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而以嘉祐七年十月壬
寅葬公孔子墓之西南百步公亷于財樂振施遇故人
[047-32b]
子恩厚尤篤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在寜州道士治真
武像有蛇穿其前數出近人人傳以為神州將欲視驗
以聞故率其屬徃拜之而蛇果出公即舉笏擊蛇殺之
自州將以下皆大驚已而又皆大服公由此始知名然
余觀公數處朝廷大議視禍福無所擇其智勇有過人
者勝一蛇之妖何足道哉世多以此稱公者故余亦不
得而略也銘曰
展也孔公維志之求行有險夷不改其輈權彊所忌䜛
[047-33a]
諂所讎考終厥位寵禄優優維皇好直是錫公休序行
納銘為識諸幽
   廣西轉運使蘇君墓誌銘
慶歴五年河北都轉運使龍圗閣直學士信都歐陽修
以言事切直為權貴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獄誣以
姦利事天子使三司戸部判官太常博士武功蘇君與
中貴人雜治當是時權貴人連内外諸怨惡修者為惡
言欲傾修銳甚天下汹汹必修不能自脫蘇君卒白上
[047-33b]
曰修無罪言者誣之耳於是權貴人大怒誣君以不直
絀使為殿中丞泰州監稅然天子遂寤言者不得意而
修等皆無恙吹劒續録云歐陽公妹適張氏夫死携孤/女歸家嫁公族子晟晟之官至宿州失其
舟跡捕至京師得之開封府勘晟之妻妾皆與梢人通/府尹永言者風㫖令張氏引公以自觧此所謂孤甥女
子之獄也○李熹長編云修既上疏言韓琦等不當罷/為黨論者益忘之&KR0004修有妹適張龜正卒而無子有女
寔前妻所生甫四歲其母携養於外氏修以嫁族子晟/㑹張氏在晟所與奴姦事下開封府權知府事楊日嚴
前守益州修嘗論其貪恣因使獄吏附致其言諌官錢/明逸遂劾修私于張氏且欺其財詔安世及入内供奉
官王昭明雜治卒無狀乃坐用張氏奩目買田立歐陽/氏劵出知滁州安世等取直牒三司取録問吏人而不
[047-34a]
先以間皆得罪安世出監秦州/鹽稅昭明出監壽春縣酒稅蘇君以此名聞天下嗟
乎以忠為不忠而誅不當於有罪人主之大戒然古之
陷此者相隨屬以有左右之䜛而無如蘇君之救是以
卒至於敗亡而不寤然則蘇君一動其功於天下豈小
也哉蘇君既出逐權貴人更用事凡五年之間再赦而
君六徙東西南此水陸奔走輒萬里其心恬然無有怨
悔遇事强果未嘗少屈葢孔子所謂剛者殆蘓君矣蘇
君之仁與智又有足稱者嘗通判陜府當葛懐敏之敗
[047-34b]
慶歴三年元昊冦鎮戎軍涇原路招討經略安撫副/使葛懐敏戰敗被困于定州砦走至長城壕遇害
告急樞宻使使取道路戍還之卒再戍儀渭於是延州
還者千人至陜間再戍大怨即讙聚謀為變吏白閉城
城中無一人敢出君徐以一騎出卒間諭慰止之而以
便冝還使者戍卒喜曰㣲蘇君吾不得生陜人亦曰㣲
蘇君吾其掠死矣有令刺陜西之民以為兵敗亡者死
既而亡者得有司治之以死君輒縱去而言上曰令民
以死者為事不集也事集矣而亡者猶不赦恐其衆相
[047-35a]
聚而為盗惟朝廷幸哀憐愚民使得自反天子以君言
為然而三十州之亡者皆不死其後知坊州州稅賦之
無歸者里正代為之輸歲弊大家數十君悉鉤治使歸
其主坊人不憂為里正自蘇君始也蘇君諱安世字夣
得其先武功人後徙蜀蜀亡歸家於京師今為開封人
也曾大考諱進之率府副率大考諱繼殿直考諱咸熙
贈都官郎中君以進士起家三十二年其卒年五十九
為廣西轉運使而官止於屯田員外郎者以君十五年
[047-35b]
不求磨勘也君娶南陽郭氏又娶清河張氏為清河縣
君子四人台文永州推官祥文太廟齋郎炳文試將作
監主簿彦文未仕女子五人適進士㑹稽江崧單州魚
臺縣尉江山趙揚三人尚幼君既卒之三年嘉祐二年
十月庚午其子葬君揚州之江都東興寜鄉馬坊村而
太常博士知常州軍州事臨川王某為銘曰
皇有四極周綏以福使維蘇君奠我南服元元蘇君不
圓其方不晦其明君子之剛其枉在人我得吾直誰懟
[047-36a]
誰愠祗天之役日月有丘其下冥冥昭君無窮安石之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
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
犖不羈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畧為當時大人所噐寳
元時朝廷開方畧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
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鄭戩為陜西經畧安/撫招討使諡文肅争以君所
[047-36b]
為書以薦於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巳而選泰州海陵
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冝棄之州縣
君亦嘗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
卒噫其可哀也巳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
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衆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
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勇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
物之㑹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
窮于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于右武之國此又
[047-37a]
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君年五十
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塟真州之揚子縣甘露鄉
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戸㕘軍琦
太廟齋郎琳進士女子五人巳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
州泰興縣令陶舜元銘曰
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於斯誰或使

   王深甫墓誌銘
[047-37b]
吾友深父書足以致其言言足以遂其志志欲以聖人
之道為巳甚葢非至於命弗止也故不為小亷曲謹以
投衆人耳目而取舍進退去就必度於仁義世皆稱其
學問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而多見謂迂濶不
足趍時合變嗟乎是乃所以為深父也令深父而有以
合乎彼則必無以同乎此矣嘗獨以謂天之生夫人也
殆將以壽考成其才使有待而後顯以施澤於天下或
者誘其言以明先王之道覺後世之民嗚呼孰以為道
[047-38a]
不任於天徳不酬於人而今死矣甚哉聖人君子之難
知也以孟軻之聖而弟子所願止於管仲晏嬰况餘人
乎至于揚雄尤當世之所賤簡其為門人者一侯芭而
已芭稱雄書以為勝周易易不可勝也芭尚不為知雄
者而人皆曰古之人生無所遇合至其沒乆而後世莫
不知若軻雄者其沒皆過千歲讀其書知其意者甚少
則後世所謂知者未必真也夫此兩人以老而終幸能
著書書具在然尚如此嗟乎深父其智雖能知軻其于
[047-38b]
為雄雖幾可以無悔然其志未就其書未具而既早死
豈特無所遇於今又將無所傅于後天之生夫人也而
命之如此葢非余所能知也深父諱回本河南王氏其
後自光州之固始遷福州之侯官為侯官人者三世曾
祖諱某某官祖諱某某官考諱某尚書兵部員外郎宋/史
父平言/試御史兵部葬潁州之汝隂故今為汝隂人深父嘗以
進士補亳州衛真縣主簿歳餘自免去有勸之仕者輒
辭以養母其卒以治平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
[047-39a]
於是朝廷用薦者以為某軍節度推官宋史云以為忠/武軍節度推官
知陳州南頓縣事書下而深父死矣夫人曾氏先若干
日卒子男一人某女二人皆尚幼諸弟以某年某月某
日塟深父某縣某鄉某里以曾氏祔宋史本傳回在潁/州與處士常秩友
善熙寜中秩上其文集補回子汾為郊社齋郎/弟向字子直同字容季皆善為文長于序事銘曰
嗚呼深父維徳之仔肩以廸祖武厥艱荒遐力必踐取
莫我知庸亦莫吾侮神則尚反歸形此土
  王安國字平甫安石弟熙寜初以薦/召試賜及第官秘閣校理
[047-39b]
   後周書序
周書本紀八列傳四十二合五十篇唐令狐徳棻請撰
次而詔徳棻與陳叔逹唐儉成之仁宗時出大清樓本
合史館秘閣本又募天下獻書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
館閣是正其文字今既鏤板以傳學官而臣等始預其
是正又序其目録一篇曰周之六帝文帝宇文泰孝閔/帝覺明帝毓武帝
邕宣帝贇/静帝衍當四海分裂之時形勢劫束毅然有志合天
下於一而材足以有為者特文帝而巳文帝召蘇綽于稠
[047-40a]
人之中始知之未盡也卧與之言既當其意遂起居晝
夜咨諏酬酢知其果可以斷安危治亂之謀而詘已以
聽之考於書唯府兵之設歛千歲已散之民而係之於
兵庶幾得三代之遺意能不駭人視聼以就其事而效
見於後世文帝嘗患文章浮薄使綽為大誥以勸而卒
能變一時士大夫之制作然則勢在人上而欲鼓舞其
下者奚患不成雖然非文帝之智内有以得于已而蘇
綽之守外不絀於人則未可必其能然也以彼君臣之
[047-40b]
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猶且懇懇以誘之言又况無所
待之豪傑可易以畜哉夫以徳力行仁所以為王霸之
異而至於詘巳任人則未始不同然而君能畜臣者天
下之至難傳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葢道極
於不可知之神而人有其質推之為天下國家之用者
以其粗爾然非致其精於已則其粗亦不能以為人惟
能自愛其身則内不敢欺其心外不蔽其物然後好惡
無所作而尚何有已哉能無已始可以得巳而足以揆
[047-41a]
天下之理知人之言而邪正無以廋其寔尚何患乎論
之不一哉於是賢能任使之盡其力而吾所省者以天
下之耳目而小人不能託忠以誣君子又從而為之勸
禁則小人忿欲之心已黜於㝠㝠之際君子樂以其類
進而磨厲其俗凛然有恥君臣相與謀於上因敝以新
法度而令馳騖於下者有忠信之守而無傅㑹遷就之
患則法度有拂於民而下有不以情赴上者乎葢虚然
後能受天下之實約然後能操天下之煩垂纓攝袵俯
[047-41b]
仰廟堂無為以應萬幾者致其思而已矣夫思之為王
者事君臣一也勢則異焉世獨頌堯舜之無為安知夫
人主自冝無為而思則不可一日巳也書曰思曰睿周/書
洪/範揚雄曰於道則勞其不然與葢夫法善矣非以道作
其人則不能為之守而民之多寡物之豐殺法度有視
而革者必待人而待謀是可不致其思乎苟未能此而
徒欲法度之革者豈先王為治之序哉彼區區之周何
足以議徒取其能因一時君臣之致好猶足以見其效
[047-42a]
又况慨然行先王之道而得大有為之勢是固不冝無
論也安國初授武昌節度推官神宗召問曰卿凡秉政/外議謂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歛太急耳安石不恱
改崇文/院校書
  蘇洵字明允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㥽為學舉進/士茂才皆不中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
   至京師歐陽修上其著書宰相韓琦見而善/之除祕書省校書郎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
   上仁宗皇帝書
臣聞利之所在天下趨之是故千金之子欲有所為則
百家之市無寜居者古之聖人執其大利之權以奔走
[047-42b]
天下意有所嚮則天下爭先為之今陛下有奔走天下
之權而不能用此由陛下輕用其爵禄使天下之士積
日持乆而得之譬如傭力之人計工而受直雖與之千
萬豈知徳其主哉是以雖有能者亦無所施以為謹守
繩墨足以自致髙位官吏繁多溢於局外使陛下皇皇
汲汲求以處之而不暇擇其賢不肖以病陛下之民而
耗竭大司農之錢穀此議者所欲去而未得者也且天
下無事雖庸人皆足以無過一旦改官無所不為彼其
[047-43a]
舉者曰此㢘吏此能吏朝廷不知其所以為㢘與能也
幸而未有敗事則長為㢘與能矣上下相䝉請託公行
涖官六七考求舉主五六人此誰不能者臣愚以為舉
人者當使明著其迹曰某人亷吏也嘗有某事以知其
亷某人能吏也嘗有某事以知其能雖不必有非常之
功而皆有可紀之狀其特曰亷能而已者不聼如此則
夫庸人雖無罪而不足稱者不得入其間老於州縣不
足甚惜而天下之吏必皆務為可稱之功與民興利除
[047-43b]
害惟恐不出諸己此古之聖人所以驅天下之人而使
争為善也聖人必觀天下之勢而為之法方天下初定
民厭勞役則聖人務為因循之政與之休息及其久安
而無變則必有不振之禍是以聖人破其苟且之心而
作其怠惰之氣漢之元成惟不如此以至於亂今天下
少惰矣冝有以激發其心使踴躍於功名以變其俗臣
聞古者之制爵禄必皆孝悌忠信修潔博習聞於鄉黨
而逹於朝廷以得之及其後世不然曲藝小數皆可以
[047-44a]
進然其得之也猶有以取之其弊不若今之甚也今之
用人最無謂者其所謂任子乎因其父兄之資以得大
官而又任其子弟子將復任其孫孫又任其子是不學
而得者常無窮也夫得之也易則其失之也不甚惜以
不學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其視民如草芥也固冝臣
聞自設官以來皆有考績之法周室既亡其法廢絶自
京房建考課之議其後終不能行夫有官必有課有課
必有賞罸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罰是無
[047-44b]
課也無官無課而欲求天下之大治臣不識也然更歴
千載而終莫之行行之則益以紛亂而終不可考其故
何也天下之吏不可以勝考今欲人人而課之必使入
於九等之中此冝其顛倒錯繆而不若無之為便也葢
天下之官皆有所屬之長有功有罪其長皆得以舉刺
如必人人而課之於朝廷則其長為將安用何者其位
尊故課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齊其數少故可以盡其
能否而不謬今天下所以不大治者守令丞尉賢不肖
[047-45a]
混淆而莫之辨也夫守令丞尉賢不肖之不辨其咎在
職司之不明職司之不明其咎在無所屬而莫為之長
今莫若使職司知有所懲勸則其下守令丞尉不容復
有所依違此所謂用力少而成功多法無便於此者矣
臣聞為天下者必有所不可窺是以天下有急不求其
素所不用之人使天下不能幸其倉卒而取其禄位唯
聖人為能然何則其所素用者緩急足以使也臨事而
取者亦不足用矣傳曰寛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
[047-45b]
之士今者所用非所養所養非所用見韓非/子說難國家用兵
之時購方略設武舉使天下屠沽健武皆能徒手攫取
陛下之官而休兵之日雖有超世之才而惜斗升之禄
臣怨天下有以窺朝廷也今之任為將帥卒有急難而
可使者誰也陛下之老將曩之所謂戰勝而善守者今
亡矣臣愚以為可復武舉而為之新制以革其舊弊且
昔之所謂武者葢疎矣其以弓馬得者不過挽彊引重
市井之麤材而以策試中者亦皆紀録章句區區無用
[047-46a]
之學又其取人太多天下之知兵者不冝如此之衆而
待之又甚輕故其所得皆貪汚無行之徒豪傑之士耻
不忍就冝因貢士之歲使兩制各舉其所聞有司試其
可者而陛下親策之權畧之外便於弓馬可以出入險
阻勇而有謀者不過取一二人待以不次之位試以守
邉之任文有制科武有武舉陛下欲得將相於此乎取
之十人之中豈無一二斯亦足以濟矣臣聞法不足以
制天下以法而制天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
[047-46b]
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畧
而濟之以至誠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
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人君御其大臣不可
以用法如其左右大臣而必待法而後能御也則其疎
逺小吏當復何以哉以天下之大而無可信之人則國
不足以為國矣臣觀今兩制以上非無賢俊之士然皆
奉法供職無過而巳莫肯於繩墨之外為陛下深思逺
慮有所建明何者陛下待之於繩墨之内也君臣之道
[047-47a]
不同人臣惟自防人君惟無防之是以歡欣相接而無
間以兩府兩制為可信耶當無所請屬以為不可信耶
彼何患無所致其私意安在其相徃來耶今兩制知舉
不免用封彌謄録真宗景徳三年令禮部糊名考/較大中祥符八年始置謄録院既奏
而下御史親徃涖之凛凜如鞫大獄使不知誰人之辭
又何其甚也臣愚以為如此之類一切撤去彼稍有知
宜不忍負若其猶有所欺也則亦天下之不才無耻者
矣陛下赫然震威誅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奸吏重足而
[047-47b]
立想聞朝廷之風亦必有倜儻非常之才為陛下用也
臣聞為天下者可以名噐授人而不可以名噐許人人
之不可以一日而知也久矣國家以科舉取人四方之
來者如市一旦使有司第之此固非真知其才之髙下
大小也特以為姑収之而巳將試之為政而觀其悠久
則必有大異不然者今進士三人之中釋褐之日天下
望為卿相彼以其一日之長而擅終身之冨貴舉而歸
之如有所負如此則雖天下之美材亦或怠而不修其
[047-48a]
率意恣行者人亦望風畏之不敢按此何為者也且又
有甚不便者先王制其天下尊尊相髙貴貴相承使天
下仰視朝廷之尊如泰山喬嶽非攀援所能及苟非大
功與出羣之才而不可以輕得其髙位是故天下知有
所忌而不敢覬覦今五尺童子斐然皆有意於公卿得
之則不知愧不得則怨何則彼習知其一旦之可以僥
倖而無難也如此則匹夫輕朝廷臣愚以為三人之中
苟優與一官足以報其一日之長館閣臺省非舉不入
[047-48b]
彼果不才者也其安以入為彼果才者也其何患無所
舉此非獨以愛惜名噐將以重朝廷耳臣聞古者敵國
相觀不觀其於山川之險士馬之衆相觀於人而已髙
山大江必有猛獸怪物時見其威故人不敢䙝夫不必
戰勝而後服也使之常有所忌而不敢發使吾常有所
恃而無所怯耳敵國有事相待以將無事相觀以使今
之所謂使者亦輕矣曰此人也為此官也則以為此使
也今歲以某來歲以某又來歲當以某如縣令署役必
[047-49a]
均而已矣人之才固有所短而不可彊其專對捷給勇
敢又非可以學致也今必使彊之彼有倉皇失次為外
國笑而已臣聞刑之有赦其來逺矣周制八議周禮八/議議親
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賔有可赦之人而無可赦之時自三代
之衰始聞有肆赦之令然皆因天下有非常之事凶荒
流離之後盗賊垢汙之餘於是有以沛然洗濯于天下
而猶不若今之因郊而赦使天下之凶民可以逆知而
僥倖也平時小民畏法不敢趦趄當郊之歲盗賊公行
[047-49b]
罪人滿獄為天下者將何利於此而又糜散帑廪以賞
無用冗雜之兵一經大禮費以萬億賦歛之不輕民之
不聊生皆此之故也以陛下節用愛民非不欲去此矣
顧以為所從來乆逺恐一旦去之天下必以為少恩而
凶豪無賴之兵或因以為辭而生亂此其所以重改也
葢事有不可改而遂不改者其憂必深改之則其禍必
速且此出於五代之後兵荒之間所以姑息天下而安
反側耳後之人相承而不能去以至於今法令明具四
[047-50a]
方無虞何畏而不改今不為之計使奸人猾吏養為盗
賊而後取租賦以啖驕兵乗之以饑饉鮮不及亂矣當
此之時欲為之計其猶有及乎臣聞古者所以採庶人
之議為其疎賤而無嫌也不知爵禄之可愛故其言公
不知君威之可畏故其言直臣請僭言之陛下擢用俊
賢思致太平今幾年矣事垂立而輒廢功未成而旋去
陛下知其所由乎陛下知其所由則今之在位者皆足
以有立若猶未也雖得賢臣千萬天下終不可為何者
[047-50b]
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遇士大夫有禮凡在位者不敢
用䙝狎戲嫚以求親媚於陛下而䜛言邪謀之所由至
於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為陛下不疎逺宦官之過陛
下特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隂賊險詐為害最大
天下之小人無由至於陛下之前故皆通於宦官珠玉
錦繡所以為賂者絡繹于道以間闗齟齬賢人之謀陛
下縱不聽用而大臣常有所顧忌以不得盡其心臣故
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為君子之所抑而反
[047-51a]
激為天下之禍者臣毎痛傷之葢東漢之衰宦官用事
陽球為司𨽻校尉發憤誅王甫等數人磔其尸於道中
常侍曹節過而見之遂奏誅陽球而宦官之用事過于
王甫之未誅其後竇武何進又欲去之而反以遇害竇/武
欲誄曹節王甫等語泄節等矯詔収捕武武自殺何進/白太后請書誅中常侍張讓等潛聞其言因伏兵斬進
嘉徳/殿前故漢之衰至於掃地而不可救夫君子之去小人
惟能盡去乃無後患惟陛下思宗廟社稷之重與天下
之可畏既去之又去之既疎之又疎之刀鋸之餘必無
[047-51b]
忠良縱有區區之小節不過闈闥灑掃之勤無益於事
惟能務絶其權使朝廷清明而忠言嘉謨易以入則天
下無事矣惟陛下無使為臣之所料而後世以臣為知
言不勝大願天下無事臣毎毎狂言以迂濶為世笑然
臣以為必將有時而不迂濶也賈誼之策不用於孝文
之時而使主父偃之徒得其餘論而施之于孝武之世
賈誼嘗請衆建諸侯而少其力其後偃上書欲令/諸侯得推㤙分子弟以地武帝從之即誼策也夫施
之於孝武之世固不如用之于孝文之時之易也臣雖
[047-52a]
不及古人惟陛下不以一布衣之言而忽之不深越次
憂國之心効其所見臣今老矣恐後無由復言故云云
之多至於此也惟陛下寛之
   上冨相公書
徃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至和元年宰相陳軌中以捶/殺女奴為侍御史趙抃等劾
罷/選用舊臣堪付屬以天下者使在宰府與天下更始
而閣下之位寔在第三至和二年五月以忠武節度使/知永興軍文彦博為吏部尚書
平章事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冨弼為户部侍/郎平章事時兵部侍郎平章事劉沆位弼上方是之時
[047-52b]
天下咸喜相慶以為閣下惟不為宰相也故黙黙在此
方今困而復起起而復為宰相而又值乎此時也不為
而何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為而何以副
我望故咸曰後有下令而異於他日者必吾冨公也朝
夕而待之跂首而望之然而不獲見也戚戚然而疑嗚
呼其弗獲見也必其逺也進而及於京師亦無聞焉不
敢以疑猶曰天下之人如此其衆也數十年之間如此
其變也皆曰賢人焉或者彼其中則有說也而天下之
[047-53a]
人未始見也然不能無憂葢古之君子愛其人也則憂
其無成且嘗聞之古之君子相是君也與是人也皆立
於朝則使吾皆知其為人皆善者也而後無憂且一人
之身而欲擅天下之事雖見信于當世而同列之人一
言而疑之則事不可以成今夫政出於他人而不懼事
不出於已而不忌是二者惟善人為能然猶欲得其心
焉若夫衆人政出於他人而懼其害巳事不出於已而
忌其成功是以有不平之心生夫或居於吾前或立於
[047-53b]
於吾後而皆有不平之心焉則身危故君子之處于其
間也不使之不平於我也周公坐於明堂以聽天下而
召公惑何者天下固惑乎大也召公猶未能信乎吾之
心也周公定天下誅管蔡告召公以其志以安其身以
及於成王故凡安其身者以安乎周也召公之於周公
管蔡之於周公二者亦皆有不平之心焉以為周之天
下周公將遂取之也周公誅其不平而不可告語者告
其可以告語者而和其不平之心然則非其必不可告
[047-54a]
語者則君子未始不欲和其心天下之人從事而至於
卿大夫宰相集處其上相之所為何慮而不成不能忍
其區區之小忠以成其不平之釁則害其大事是以君
子忍其小忠以容其小過而杜其不平之心然後當大
事而聼命焉且吾之小忠不足以易吾之大事也故寜
小容焉使無芥蔕於其間古之君子與賢者並居而同
樂故其責之也詳不幸而與不肖者偶不圗其大而治
其細則濶逺於事情而無益於當世故天下無事而後
[047-54b]
可與争此不然則否昔者諸吕用事陳平憂懼計無所
出陸賈入見說之使交歡周勃平用其策卒得絳侯北
軍之助以滅諸吕夫絳侯木强之人也非陳平致之而
誰也故賢人者致不賢者也非夫不賢者之能致賢者
也曩者陛下即位之初寇萊公為相惟其側有小人不
能誅又不能與之無忿故終以斥去㓂準以真宗天禧/初同平章事後真
宗得疾準欲請太子監國且言丁謂錢惟演佞人不可/以輔少主已而謀洩為丁謂所傾貶道州司馬再貶雷
州司/户及范文正公在相府又欲以歲月治天下事失於
[047-55a]
急與不忍小忿故羣小人亦急逐去之一去遂不復用
以歿其身而止仲淹條奏十事一明黜陟二抑僥倖三/精貢舉四擇官長五均公田六厚農桑
七修武備八推㤙信九重命令十咸徭役以天下為已/任然更張無漸謗毁肆行朋黨之論興而仲淹遂罷政
事出知外/州以卒伏惟閣下以不世出之才立于天子之下百
官之上此其深謀逺慮必有所處而天下之人猶未獲
見洵西蜀之人也竊有志於今世願一見於堂上伏惟
閣下深思之無忽
   修禮書狀時宰相韓琦見洵書善之奏于朝除/祕書省校書郎會太常纂修建隆以
[047-55b]
    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主簿同修禮書為/大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未報卒詔贈光禄
   寺/丞
右洵先奉勑編禮書後聞臣寮上言以為祖宗所行不
能無過差不經之事欲盡芟去無使存録洵竊見議者
之說與勑意大異何者前所授勑其意曰纂集故事而
使後世無㤀之耳非曰制為典禮而使後世遵而行之
也然則洵等所編者是史書之類也遇事而記之不擇
善惡詳其曲折而使後世得知而善惡自著者是史之
[047-56a]
體也若夫存其善者而去其不善則是制作之事而非
職之所及也而議者以責洵等不巳過乎且又有所不
可者今朝廷之禮雖為詳溝然大抵徃往亦有不安之
處非特一二事而巳而欲有所去焉不識其所去者果
何事也既欲去之則其勢不得不盡去盡去則禮缺而
不備苟獨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則適足以為牴牾齟齬
而不可齊一且議者之意不過欲以掩惡諱過以存臣
子之義如是而巳矣昔孔子作春秋惟其惻怛而不忍
[047-56b]
言者而後有隠諱葢威公薨威公即桓公宋人避/欽宗諱改桓為威子殺
卒沒而不書其實以為是不可書也至於成宋亂及齊
狩躋僖公作丘甲用田賦丹桓宫楹刻桓宫桷若此之
類皆書而不諱其意以為雖不善而尚可書也今先書
之所行雖小有不善者猶與春秋之所書者甚逺而悉
使洵等隠諱而不書如此將使後世不知其淺深徒見
當時之臣子至于隠諱而不言以為有所大不可言者
則無乃欲益而反損歟公羊之説滅紀滅項也皆所以
[047-57a]
為賢者諱然其所謂諱者非不書也書而迂曲其文耳
然則其實猶不沒也其實猶不沒者非以彰其過也以
見其過之止於此也今無故乃取先世之事而沒之後
世將不知而大疑之此大不便者班固作漢志凡漢之
事悉載而無所擇今欲如之則先世之小有過差者不
足以害其大明而可以使後世無疑之之意且使洵等為
得其所職而不至于侵官者謹具狀
   春秋論
[047-57b]
賞罰者天下之公也是非者一人之私也位之所在則
聖人以其權為天下之公而天下以懲以勸道之所在
則聖人以其權為一人之私而天下以榮以辱周之衰
也位不在夫子而道在焉夫子以其權是非天下可也
而春秋賞人之功赦人之罪去人之族絶人之國貶人
之爵諸侯而或書其名大夫而或書其字不惟其法惟
其意不徒曰此是此非而賞罰加焉則夫子固曰我可
以賞罰人矣賞罰人者天子諸侯事也夫子病天下之
[047-58a]
諸侯大夫僭天子諸侯之事而作春秋而已則為之其
何以責天下位公也道私也私不勝公則道不勝位位
之權得以賞罰而道之權不過於是非道在我矣而不
得為有位者之事則天下皆曰位之不可僭也如此不
然天下其誰不曰道在我則是道者位之賊也曰夫子
豈誠賞罰之耶徒曰賞罰之耳庸何傷曰我非君也非
吏也執塗之人而告之曰某為善某為惡可也繼之曰
某為善吾賞之某為惡吾誅之則人有不笑我者乎夫
[047-58b]
子之賞罰何以異此然則何足以為夫子何足以為春
秋曰夫子之作春秋也非曰孔氏之書也又曰非我作
之也賞罰之權不得以自與也曰此魯之書也魯作之
也有善而賞之曰魯賞之也有惡而罰之曰魯罰之也
何以知之曰夫子繫易謂之繫辭言孝謂之孝經皆自
名之則夫子之私也而春秋者魯之所以名史而夫子
託焉則夫子公之也公之以魯史之名而賞罰之權固
在魯矣春秋之賞罰自魯而及于天下天子之權也魯
[047-59a]
之賞罰不出境而以天子之權與之何也曰天子之權
在周夫子不得已而以與魯也武王之崩也天子之位
當在成王而成王幼周公以為天下不可以無賞罰故
不得已而攝天子之位以賞罰天下以存周室周之東
遷也天子之權當在平王平王昏亂故夫子亦曰天下
不可以無賞罰而魯周公之國也居魯之地冝如周公
不得已而假天子之權以賞罰天下以尊周室故以天
子之權與之也然則假天子之權冝如何曰如齊桓晉
[047-59b]
文可也夫子欲魯如齊桓晉文而不遂以天子之權與
齊晉何也齊桓晉文陽為尊周而實欲冨强其國故夫
子與其事而不與其心周公心存王室雖其子孫不能
繼而夫子思周公而許其假天子之權以賞罰天下其
意曰有周公之心而後可以行桓文之事此其所以不
與齊晉而與魯也夫子亦知魯君之才不足以行周公
之事顧其心以為今之天下無周公故至此是故以天
子之權與其子孫所以見思周公之意也吾觀春秋之
[047-60a]
法皆周公之法而又詳内而畧外此其意欲魯法周公
之所為且自先治而後治人也明矣夫子歎禮樂征伐
自諸侯出而田恒弑其君則沐浴而請討然則天子之
權夫子固明以與魯也子貢之徒不逹夫子之意續經
而書孔丘卒夫子既告老矣大夫告老而卒不書而夫
子獨書夫子作春秋以公天下而豈私一孔丘哉嗚呼
夫子以為魯國之書而子貢之徒以為孔氏之書也歟
遷固之史有是非而無賞罰彼亦史臣之體冝爾也後
[047-60b]
之效孔子作春秋者吾惑焉春秋有天子之權天下有
君則春秋不當作天下無君則天子之權吾不知其誰
與天下之人惡有如周公之後之可與者與之而不得
其人則亂不與人而自與則僭不與人不自與而無所
與則散嗚呼後之春秋亂耶僭耶散耶
   明論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慮有所及有所不及聖人
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賢人以其所及而濟其所
[047-61a]
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䘮其所及故聖人
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賢人之治天下也以時既不能常
又不能時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後可以常以其所及
濟其所不及而後可以時常也者無治而不治者也時
也者無亂而不治者也日月經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
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無用此區區小明也故
天下視日月之光儼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
有日月以至於今而未嘗可以一日無焉天下嘗有言
[047-61b]
曰叛父母䙝神明則雷霆下擊之雷霆固不能為天下
盡擊此等輩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時
而不測也使雷霆日轟轟然遶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䙝
神明之人而擊之則雷霆未必能盡而雷霆之威無乃
䙝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聖人之
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獨愛夫賢者之用其心約而成功
博也吾獨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勞而功不成也是無他
也專於其所及而及之則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
[047-62a]
及之則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將曰是惟無及及則精
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竊笑也齊威王即位大亂三載威
王一奮而諸侯震懼二十年是何修何營耶夫齊國之
賢者非獨一即墨大夫明矣亂齊國者非獨一阿大夫
與左右譽阿而毁即墨者幾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
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譽阿而毁即墨者幾人易
知也從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約而成功博也天下
之士譬如有物十焉吾舉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
[047-62b]
九也歴數之至於九而不知其一不如舉一之不可測
也而况乎不至於九也
   管仲論
管仲相威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冨强諸侯不
敢叛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威公薨於亂公疾易牙/豎刁常之
巫作亂塞宫門築髙墻不通/人公無所得飲食沒於壽宫五公子争立其禍蔓延訖
簡公齊無寜歳僖公十七年齊侯多内寵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惠姬生惠公鄭姬
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宻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子管仲卒五公子皆
[047-63a]
求立武孟立三月死無諡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歴六君至簡公夫功之成非成於
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葢必有
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
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
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後
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顧
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
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
[047-63b]
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
以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
知威公之為人矣乎威公聲不絶於耳色不絶於目而
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
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
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
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
少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
[047-64a]
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威公
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
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於威文文公
之才不過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靈公文/公之孫
如孝公之寛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襲文公之餘
威猶得為諸侯之盟主百餘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
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敗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
管仲而仲則死矣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葢有有臣而無
[047-64b]
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賔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
短是其心以為是數子者皆不足以託國管仲寢疾桓/公問政將安
移之對曰鮑叔牙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國詘賔須無/之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國詘甯戚之為人也能事而
有不能以足息孫在之為/人也善言而不能以足息而又逆知其將死仲又曰隰/朋之為人
動必量舉舉必量技言終喟然嘆曰天/之生朋為夷吾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則其書誕謾不
足信也吾觀史鰍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
身後之諌史鰍病且死謂其子曰吾生不能正君死不/當成禮置尸北堂于我足矣衛靈公徃弔怪
[047-65a]
而問之其子以對公乃命殯于客位召蘧伯玉以/為卿而退彌子瑕孔子稱之以為史鰍死而屍諌蕭何
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冝如此也夫國以
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
故必復有賢者而後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辨姦張文定公安道作洵墓表云嘉祐初王安/石始盛黨友傾一時其命相制曰生民以
    來數人而已造作語言至以為幾于聖人歐/陽修亦善之勸先生與之㳺而安石亦願交
    于先生先生日吾知其人矣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弔先生
    獨不徃作辨/姦論一篇
[047-65b]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見㣲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
因其疎濶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隂陽之
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
外也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
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
語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
[047-66a]
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
奸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
不足以眩世非徳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
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
言身履夷齊之行収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
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顔淵孟軻復出而隂賊險狠與
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
夫面垢不㤀洗衣垢不㤀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
[047-66b]
衣巨盧之衣巨盧謂粗/枲之服食犬彘之食囚首䘮面而談詩
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
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葢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
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
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
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
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
獲知言之名悲夫避暑録云洵作論成宻以示張安/道安石㣲聞之兩家自此有隙
[047-67a]
   用間避暑録云蘇明允好言兵見元昊叛西方/用事乆無功天下事當有改作因挾其所
    著書嘉祐初來京師一時推其文章王荆公/知制誥方談經術獨不喜之按洵有權書若
    干篇皆論兵法今/止録用間一篇
孫武既言五間孫子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内間有及間/有死間有生間因間者因其郷人而用
之内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隙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于外至敵必遭殺者也生間者反報也
則又有曰商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吕牙在商故
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
所恃而動也按書伊尹適夏醜夏歸亳逸書汝鳩/汝方篇序史太
[047-67b]
公嘗事紂去之歸周所謂在夏在商誠矣然以為間用
也湯文王固使人間夏商耶伊吕固與人為間耶桀紂
固待間而後可伐耶是雖甚庸亦知不然矣然則吾意
天下存亡寄於一人伊尹之在夏也湯必曰桀雖暴一
旦用伊尹則民心復安吾何病焉及其歸亳也湯必曰
桀得伊尹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安視民病遂與天
下共亡之吕牙之在商也文王必曰紂雖虐一旦用吕
牙則天禄必復吾何憂焉及其歸周也文王必曰紂得
[047-68a]
吕牙不能用必亡矣吾不可以久遏天命遂命武王與
天下共亡之然則夏商之存亡待伊吕用否而决今夫
問將之賢者必曰能逆知敵國之勝敗問其所以知之
之道必曰不愛千金故能使人為之出萬死以間敵國
或曰能因敵國之使而探其隂計嗚呼其亦勞矣伊吕
一歸而夏商之國為决亡使湯武無用間之名與用間
之勞而得用間之寔此非上智其誰能之夫兵雖詭道
而本於正者終亦必勝今五間之内其歸於詐成則為
[047-68b]
利敗則為禍且與人為詐人亦將且詐我故能以間勝
者亦或以間敗吾間不忠反為敵用一敗也不得敵之
寔而得敵之所為示者以為信二敗也受吾財而不能
得敵之隂計懼而以偽告我三敗也夫用心於正一振
而羣綱舉用心而詐百補而千穴敗智於此不足恃也
故五間者非明君賢將之所上明君賢將之所上者上
智之間也是以淮隂曲逆陳平封/曲逆侯義不事楚而髙祖擒
籍之計定左車周叔不用於趙魏而淮隂進兵之謀决
[047-69a]
韓信問魏得無用周叔為大將乎曰柏直也遂進兵擊/魏虜魏王又信下趙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陳餘出
竒兵絶輜重餘不聼信使間人窺/知其不用乃引兵為背水陣破之嗚呼是亦間也
   六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
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䘮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
䘮葢失强援不能獨全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
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
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
[047-69b]
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
霜露斬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
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
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强弱勝負已
判然矣至於顛覆理固冝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
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
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䘮齊亦不免
[047-70a]
矣燕趙之君始有逺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
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為計始速禍
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
却之洎牧以䜛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
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
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
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
[047-70b]
之賢才并力西嚮則臣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刼日削月割以趨於
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刦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也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
下之大下而從夫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張益州畫像記時張方平以侍講學士自滑州/徙益州未至或扇言儂智髙在
    南詔將入宼攝守亟調兵築城日夜不得息/民大驚擾朝廷發陕西步騎兵仗絡繹徃戍
    蜀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冝從事方平曰此必/𡚶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
[047-71a]
   燈城門三日不閉得卭部川譯人始造此語/者梟首境上而流其餘黨蜀人遂安復以三
    司使召方平去蜀之日民徳/之留其畫像而洵為之記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邉邉軍夜呼野無居人
妖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母養亂母助變
衆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既不可以文
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能為處兹文武之
間其命徃撫朕師乃惟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
以親辭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
[047-71b]
備使謂郡縣寇來在我無爾勞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
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於净
衆寺公不能禁眉陽蘇洵言于衆曰未亂易治也既亂
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
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噐之欹
未墜於地惟爾張公安坐於其旁顔色不變徐起而正
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
公爾繄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
[047-72a]
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盗賊之意而繩
之以繩盗賊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斧令於是民
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盗賊故
毎每大亂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
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
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志於法律之外以威刼齊
民吾不忍為也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
前吾未始見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蘇洵又曰公之㤙在
[047-72b]
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
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於斯雖然於我心有不釋
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鄰里之所
在以至于其長短小大美惡之狀甚者或語其平生所
嗜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于其傳意使天下
之人思之於心則存之於目存之於目故其思之於心
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公南京人為人慷慨有大節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
[047-73a]
事公可屬系之以詩曰
天子在阼歲在甲午西人傳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謀
夫如雲天子曰嘻命我張公公來自東旗纛舒舒西人
聚觀於巷於塗謂公暨暨公來于于公謂西人安爾室
家無敢或訛訛言不祥徃即爾常春爾條桑秋爾滌塲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駢駢公宴其僚伐
鼓淵淵西人來觀祝公萬年有女娟娟閨闥閑閑有童
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來期汝棄捐禾麻芃芃倉庾崇
[047-73b]
崇嗟我婦子樂此歲豐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歸
公敢不承作堂巖巖有廡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纓西
人相告無敢逸荒公歸京師公像在堂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石林燕語云仁宗山陵韓/魏公為使時國用窘匱而
    一用乾興故事或以為過蘇/明允為編禮官以書責公
洵本布衣書生才無所長相公不察而辱収之使與百
執事之未平居思所以仰報盛徳而不獲其所今者先
帝新棄萬國天子始親政事當海内傾耳側目之秋而
[047-74a]
相公寔為社稷柱石莫先之臣有百世不磨之功伏惟
相公將何以處之古者天子即位天下之政必有所不
及安席而先行之者葢漢昭即位休息百役與天下更
始故其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澤下布於海内竊惟當
今之事天下之所為最急而天子之所冝先行者輒告
以告於左右竊見先帝以儉德臨天下在位四十餘年
而宫室遊觀無所增加幃薄噐皿敝陋而不易天下稱
頌以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棄臣下而有司廼欲
[047-74b]
以末世𦵏送無益之費侵削先帝休息長養之民掇取
厚𦵏之名而遺之以累其神明故洵以為當今之議莫
若薄𦵏竊聞頃者癸酉赦書既出郡縣無以賞兵則皆
貸錢於民民之有錢者皆莫肯自輸于是有威之以刀
劔驅之以笞箠為國結怨僅而得之者小民無知不知
於國同憂方且狼顧而不寜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
以復下計今不過秋冬之間海内必將騷然有不自聊
賴之人竊惟先帝平昔之所以愛惜百姓者如此其深
[047-75a]
而其所以檢身節儉者如此其至也推其平生之心而
計其既沒之意則其不欲以山陵重困天下亦已明矣
而臣下乃獨為此過當逾禮之費以拂戾其平生之意
竊所不取也且使今府庫之中財用有餘一物不取於
民盡公力而為之以稱遂臣子不忍之心猶且獲譏於
聖人况夫空虚無有一金以上非取於民則不獲而冒
行不顧以徇近世失中之禮亦巳惑矣然議者必將以
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以天下之大而不足於
[047-75b]
先帝之葬於人情有所不順洵亦以為不然使今儉葬
而用墨子之說則是過也不廢先王之禮而去近世無
益之費是不過矣子思曰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
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見檀/弓古之人所由以盡其誠信
者不敢有略也而外是者則略之昔者華元厚葬其君
君子以為不臣宋文公卒始厚𦵏用蜃炭益車馬始用/殉重噐備槨冇四阿棺有翰檜君子謂
華元樂舉於/是乎不臣漢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無金玉天下
以為聖明而後世安於太山故曰莫若建薄𦵏之議上
[047-76a]
以遂先帝恭儉之誠下以紆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華
元不臣之譏而萬世之後以固山陵不拔之安洵竊觀
古者厚葬之由未有非其時君之不逹欲以金玉厚其
親於地下而其臣下不能禁止僶俛而從之者未有如
今日之事太后至明天子至聖而有司信近臣之禮而
遂為之者是可深惜也且夫相公既已立不世之功矣
而何憂一時之勞而無所建明洵恐世之清議將有任
其責者如曰詔勑已行制度巳定雖知不便而不可復
[047-76b]
改則此又過矣葢唐太宗之葬太祖欲為九丈之墳而
用漢氏長陵之制髙帝/陵百事務從豐厚及羣臣建議以
為不可於是改從廣武之陵光武葬/原陵髙不過六丈而毎
事儉約夫君子之為政與其坐視百姓之艱難而重改
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不勝區區之心敢輒
以告惟恕其狂易之誅幸甚幸甚不宣魏公得書歛容/起謝曰某無狀
敢不奉教然華元事莫未至是否聞者服其大度○按/洵文長於縱横捭闔似子家故勿多録軾也大放厥辭
轍少涵歛要其痛剴時事陳安危利害之故未嘗不惓/惓也賈誼以後所竿及也但其言近于功利又俱好佛
[047-77a]
 則其見道不精故朱熹深斥之然嘗曰蘇氏文辭偉麗/近世無匹若欲作文自不妨模範葢在諸賢之科固政
 事文學/之亞歟
 
 
 
 
 
 
[047-77b]
 
 
 
 
 
 
御選古文淵鑒巻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