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WYG)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九目録
  漢
   班固
    文帝紀贊
    武帝紀贊
    昭帝紀贊
    成帝紀贊
[019-1b]
    諸侯王表序
    高惠高后文帝功臣表序
    外戚恩澤侯表序
    公孫𢎞卜式兒寛傳贊
    司馬遷傳贊
    公孫賀劉屈氂車千秋王訢楊敞蔡義陳萬年
     鄭𢎞等傳贊
    循吏傳序
[019-2a]
   貨殖傳序
   游俠傳序
   西域傳贊
  崔駰
   誡竇憲書
  樊準
   勸興儒學疏
  陳忠
[019-2b]
   論喪服疏
   容諫疏
   言中使疏
  翟酺
   諌外戚疏
  虞詡
   請復三郡疏
  左雄
[019-3a]
   上順帝陳吏事疏
  郎顗
   上災異封事
[019-4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九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漢
   班固字孟堅彪之子九嵗能屬文誦詩賦及長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䆒以父彪所
    續前史未詳乃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學者莫不諷誦焉初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坐竇
    憲賔客收/繫死獄中
[019-4b]
    文帝紀贊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増
 益有不便輙弛以利民弛廢弛○/式爾反嘗欲作露臺召匠計
 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産也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臺為身衣弋綈弋黑色也綈厚/繒○大奚反所幸慎
 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
 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南越
 尉佗自立為帝召貴佗兄弟以徳懐之佗遂稱臣與匈
[019-5a]
奴結和親後而背約入盜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
百姓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羣臣袁盎等諫說雖切
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賄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
心専務以徳化民是以海内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
幾致刑措嗚呼仁哉
   武帝紀贊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
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百家/謂諸
[019-5b]
子雜說違/背六經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内舉其俊茂疇誰也咨/謀也言謀
於衆人誰可/為事者也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歴數
正之/成反協音律作詩樂建封䄠䄠禪/同禮百神紹周後號令
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
之雄材大畧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
何有加焉
   昭帝紀贊
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
[019-6a]
年即位亦有燕蓋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
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
旅之後海内虚耗戸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
與民休息繇讀/曰徭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
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𣙜酤尊號曰昭
不亦宜乎
   成帝紀贊
臣之姑充後宮為婕妤班彪之/姑也父子昆弟侍帷幄數為
[019-6b]
臣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
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
然湛於酒色湛讀/曰躭趙氏亂内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
於邑短氣貌/○於音烏建始以來王氏始執國命哀平短祚莽遂
簒位蓋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
   諸侯王表序
昔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三聖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立爵五等封
[019-7a]
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建於魯衛各數百里
太公於齊亦五侯九伯之地五侯五等諸侯也/九伯九州之伯也詩載其
訓曰介人維蕃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懐徳維
寧宗子維城毋俾城壊毋獨斯畏大雅板/之詩所以親親賢
賢褒表功徳關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
則周邵相其治致刑措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共守自幽
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虖阸䧢河洛之間阸者狹也䧢者/踦&KR1764也西迫强
秦東有韓魏數見侵暴踦&KR1764/不安也○阸於懈反䧢音區分為二周謂東西/二周也有逃責
[019-7b]
之臺被竊鈇之言周赧王負責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於此臺後人因以名之洛陽南宮
謻臺是也周室衰微政令不行於天下雖有鈇鉞無/所用之是謂私竊隠藏之耳○被皮義反謻音移
天下謂之共主雖至㣲弱猶/共以為之主彊大弗之敢傾言諸侯雖/强大者不
敢傾滅/周也歴載八百餘年數極徳盡既於王赧既亦/盡也降為
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絶於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
居其虚位海内無主三十餘年秦據勢勝之地騁狙詐
之兵蠶食山東壹切取勝因矜其所習自任私知姗笑
三代盪滅古法姗古訕字/○音删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
[019-8a]
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陳吳奮其
白挺劉項隨而斃之故曰周過其歴秦不及期國勢然
應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嵗此所謂遇其歴也漢興之
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
疆土立二等之爵漢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功臣侯者百有餘邑
尊王子弟大啓九國自鴈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常山
以南太行左轉度河濟漸於海為齊趙穀泗以往奄有
龜䝉為梁楚東帶江湖薄㑹稽為荆吳北界淮瀕略廬
[019-8b]
衡為淮南波漢之陽亘九嶷為長沙波讀如陂/澤之陂諸侯比
境周帀三垂外接胡越比謂相接次也三/垂謂北東南也天子自有三
河東郡潁川南陽三河河東河/南河内也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
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
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
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撟與矯同言矯秦孤立之敗/而大封子弟過於强盛有失
中/也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恵享國又淺高后女主
攝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
[019-9a]
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
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喪國睽孤/乖刺
之/意故文帝采賈生之議分齊趙景帝用鼂錯之計削吳
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戸邑
以分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自此以來齊分為七
謂齊城陽濟北濟/南淄川膠西膠東趙分為六謂趙平原真定/中山廣川河間梁分為五
謂梁濟川濟/東山陽濟隂淮南分為三謂淮南衡/山廬江皇子始立者大國
不過十餘城長沙燕代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景遭
[019-9b]
七國之難抑損諸侯減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謀作
左官之律仕於諸侯為左官絶不得使仕於王朝也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諸侯故謂之左官也
設附益之法附益之法禁其背正/法而厚於私家也諸侯惟得衣食稅租
不與政事至於哀平之際皆繼體苗裔親屬疎逺生於
帷牆之中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亡異而本朝短世
國統三絶謂成哀平皆早/崩又無繼嗣是故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
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姦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
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
[019-10a]
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
侯王厥角□首□與/稽同奉上璽韍惟恐在後或迺稱美頌
徳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彊弱之變明監
戒焉
   高惠高后文帝功臣表序
自古帝王之興曷嘗不建輔弼之臣所與共成天功者
乎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嵗謂陳涉自稱/楚王時也
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
[019-10b]
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迺平始論功而定封
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
户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
六百户封爵之&KR0654曰使黄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
爰及苗裔帶衣帶也厲砥厲石也河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猶永存以及後
世之子/孫也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
為盟/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謂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寛
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也高后二年復詔丞相陳平盡差
[019-11a]
列侯之功錄第下竟臧諸宗廟副在有司副貳之本/入在冇司
未嘗不欲固根本而枝葉稍落也故逮文景四五世間
流民既歸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户小國自倍
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隕命
亡國或云子孫訖於孝武後元之間靡有孑遺耗矣俗/語
謂無為耗/○耗音毛罔亦少宻焉故孝宣皇帝愍而錄之乃開廟
臧覽舊籍詔令有司求其子孫咸出庸保之中竝受復
除或加以金帛用彰中興之徳降及孝成復加䘏問稍
[019-11b]
益衰微不絶如綫善乎杜業之納說也曰昔唐以萬國
致時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羣后饗共已之治共恭/同湯法
三聖殷氏太平三聖謂堯/舜禹也周封八百重譯來賀是以内恕
之君樂繼絶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國以立亡國之/後為安泰也至於
不及下車徳念深矣謂武王入殷未及下車封黄帝/之後于薊虞舜之後于陳也
王察牧野之克顧羣后之勤知其恩結於民心功光於
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錄遺老之策高其位大其㝢
㝢謂啓土/所居也愛敬飭盡命賜備厚大孝之隆於是為至至
[019-12a]
其没也世主嘆其功無民而不思所息之樹且猶不伐
况其廟乎是以燕齊之祀與周並傳子繼弟及歴載不
墮豈無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賴焉言國家非無刑/辟而功臣子孫
得不陷罪辜者思其先/人之力令有續嗣也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
河之&KR0654存以著其號亡以顯其魂賞亦不細矣百餘年
間而襲封者盡或絶失姓或乏無主朽骨孤於墓苗裔
流於道生為愍𨽻死為轉屍愍𨽻言為徒𨽻可哀愍也/死不能葬故屍流轉在溝
壑之/中以往况今甚可悲傷聖朝憐閔詔求其後四方忻忻
[019-12b]
靡不歸心出入數年而不省察恐議者不思大義設言
虚亡則厚徳掩息遴柬布章遴讀與吝同難行也東古/簡字少也言今難行封則
得繼絶者少若然必/布聞彰于天下也非所以視化勸後也三人為衆雖
難盡繼宜從尤功於是成帝復紹蕭何哀平之世増修
曹參周勃之屬得其宜矣以綴續前記究其本末并序
位次盡於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云
   外戚恩澤侯表序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絶修廢舉逸然後天
[019-13a]
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傳稱武王克殷追存賢聖至乎
不及下車世代雖殊其揆一也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
創日不暇給然猶修祀六國求聘四皓過魏則寵無忌
之墓適趙則封樂毅之後及其行賞而授位也爵以功
為先後官用能為次序後嗣共已遵業舊臣繼踵居位
至乎孝武元功宿將畧盡㑹上亦興文學進拔幽隠公
孫𢎞自海瀕而登宰相於是寵以列侯之爵又疇咨前
代詢問耆老初得周後復加爵邑自是之後宰相畢侯
[019-13b]
矣元成之間晩得殷世以備賔位漢興外戚與定天下
侯者二人呂后兄周呂侯/澤建成侯釋之&KR0654曰非劉氏不王若有亡
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以高后欲王諸呂
王陵廷爭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脩侯周亞夫/也○脩音條卒用
廢黜是後薄昭竇嬰上官衛霍之侯以功受爵其餘后
父據春秋褒紀之義春秋天子將納后於紀紀本子爵/也故先褒為侯言王者不取于小
國/帝舅縁大雅申伯之意申伯周宣王元舅也為邑於/謝後世欲光寵外親者緣申
伯之恩援此/義以為喻也寖廣博矣是以别而叙之
[019-14a]
   公孫𢎞卜式兒寛傳贊
公孫𢎞卜式兒寛皆以鴻漸之翼困於燕爵易漸卦上/九爻辭曰
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喻𢎞等皆/有鴻之羽儀未進之時燕爵所輕也逺迹羊豕之間逺/竄
其迹/也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是時漢興六十餘載海
内艾安艾讀/曰乂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闕上方欲
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歎息
謂言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羣士慕嚮異人並出卜式拔於芻牧𢎞
羊擢於賈豎衛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
[019-14b]
版築飯牛之朋巳版築傅說也/飯牛甯戚也漢之得人於兹為盛儒
雅則公孫𢎞董仲舒兒寛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
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
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臯滑稽轉利之稱也/滑亂也稽礙也言
其變亂無/留礙也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歴數則唐都洛下閎協
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𢎞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
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
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孝宣承統纂修洪業亦
[019-15a]
講論六藝招選茂異而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𤣥成
嚴彭祖尹更始以儒術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將相則
張安世趙充國魏相丙吉于定國杜延年治民則黄霸
王成龔遂鄭𢎞召信臣召讀/曰邵韓延壽尹翁歸趙廣漢嚴
延年張敞之屬皆有功迹見述於世參其名臣亦其次

   司馬遷傳贊
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載籍博矣至孔氏籑之籑/與
[019-15b]
撰/同上繼唐堯下訖秦繆唐虞以前雖有遺文其語不經
故言黄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魯史記而作
春秋而左丘明論輯其本事以為之傳又籑異同為國
語又有世本錄黄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
祖世所出春秋之後七國竝爭秦兼諸侯有戰國䇿漢
興伐秦定天下有楚漢春秋故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
世本戰國䇿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言秦
漢詳矣至於采經摭傳摭拾也○/之亦反分散數家之事甚多
[019-16a]
疏略或有抵梧抵觸也梧讀曰迕/相支柱不安也亦其涉獵者廣博貫
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以勤矣又其是非
頗繆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黄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
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
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羣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才服其
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不隠惡故謂之實錄嗚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
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憤書亦信矣言其報任安/書自陳已志
[019-16b]
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巷伯奄官也/遇讒而作詩夫唯大雅
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難矣哉大雅蒸/民之詩
   公孫賀劉屈氂車千秋王訢楊敞蔡義陳萬年
    鄭𢎞等傳贊
所謂鹽鐵議者起始元中徵文學賢良問以治亂皆對
願罷郡國鹽鐵酒𣙜均輸務本抑末毋與天下爭利然
後教化可興御史大夫𢎞羊以為此乃所以安邊竟制
四夷國家大業不可廢也當時相詰難頗有其議文至
[019-17a]
宣帝時汝南桓寛次公次公寛/之字治公羊春秋舉為郎至
廬江太守丞博通善屬文推衍鹽鐵之議増廣條目極
其論難著數萬言亦欲以究治亂成一家之法焉其辭
曰觀公卿賢良文學之議異乎吾所聞聞汝南朱生言
當此之時英俊並進賢良茂陵唐生文學魯國萬生之
徒六十有餘人咸聚闕庭舒六藝之風陳治平之原知
者贊其慮仁者明其施勇者見其斷辯者騁其辭齗齗
焉行行焉齗齗辯爭之貌行行剛彊之/貌○齗牛斤反行胡浪反雖未詳備斯可
[019-17b]
略觀矣中山劉子推言王道撟當世反諸正正曲/曰撟彬彬
然𢎞博君子也九江祝生奮史魚之節發憤懣譏公卿
介然直而不撓可謂不畏彊圉矣桑大夫據當世合時
變上權利之略雖非正法鉅儒宿學不能自解解釋也/言理不
出於𢎞/羊也博物通逹之士也然攝公卿之柄不師古始放
於末利放縱也謂縱/心於利也處非其位行非其道果隕其性以
及厥宗車丞相履伊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
而去括結也易坤卦六四爻辭曰括囊无/咎無譽言自閉慎如囊之括結也彼哉彼哉若
[019-18a]
夫丞相御史兩府之士不能正議以輔宰相成同類長
同行阿意苟合以說其上斗筲之徒何足選也
   循吏傳序
漢興之初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凡事簡易禁罔疎濶而
相國蕭曹以寛厚清静為天下帥帥遵/也民作畫一之歌
民歌曰蕭何為法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孝恵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
闥而天下晏然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至於文景遂移風
易俗是時循吏如河南守吳公蜀守文翁之屬皆謹身
[019-18b]
帥先居以廉平不至於嚴而民從化孝武之世外攘四
夷内改法度民用彫敝姧軌不禁言不/可禁時少能以化治
稱者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孫𢎞兒寛居官可紀三
人皆儒者通於世務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天子
器之仲舒數謝病去𢎞寛至三公孝昭幼冲霍光秉政
承奢侈師旅之後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至
於始元元鳳之間匈奴鄉化百姓益富舉賢良文學問
民所疾苦於是罷酒𣙜而議鹽鐵矣及至孝宣繇仄陋
[019-19a]
而登至尊興於閭閻知民事之囏難自霍光薨後始躬
萬幾厲精為治五日一聴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職而進
及拜刺史守相輙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
質其言質正/也有名實不相應必知其所以然常稱曰庶
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嘆息愁恨之聲者政平訟理也
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謂郡守/諸侯相以為太守吏民
之本也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罔廼服
從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輙以璽書勉厲增秋賜
[019-19b]
金或爵至關内侯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所表/謂増
秩賜金/爵也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若趙廣漢
韓延壽尹翁歸嚴延年張敞之屬皆稱其位然任刑罰
或抵罪誅王成黄霸朱邑龔遂鄭𢎞召信臣等所居民
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見奉祀此廩廩庶幾徳讓君
子之遺風矣廩廩言有/風采也
   貨殖傳序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於皁𨽻抱關擊
[019-20a]
□者皁養馬者也𨽻之言著也屬著於人也抱關守/門者也擊□守夜擊木以警衆也○□吐各反
爵禄奉養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别小
不得僣大賤不得踰貴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於是
辨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衍謂地平延者也/沃水之所灌沃也
廣平曰原/下濕曰隰教民樹種畜養五穀六畜及至魚龞鳥獸雚
蒲材幹器械之資雚荻也械者器之/總名○雚音桓所以養生送終之
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草木未落斧斤不
入於山林豺獺未祭罝網不布於壄澤鷹隼未擊矰弋
[019-20b]
不施於徯隧月令孟秋之月鷹乃祭鳥用始行戮/弋射也矰者弋之矢也徯隧徑道也既順
時而取物然猶山不茬蘖澤不伐夭茬古槎字槎邪斫/木也蘖髠斬之也
此夭謂草木之方長未成者也○/槎上牙反蘖五葛反夭烏老反蝝魚麝卵咸有常禁
蝝小蟲也麛鹿子也卵鳥卵也月令孟春之月/毋殺孩蟲毋麛毋卵○蝝弋全反麛莫奚反所以順
時宣氣蕃阜庶物稸足功用如此之備也稸與/畜司然後四
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相與通功
易事交利而俱贍非有徵發期㑹而逺近咸足故易曰
后以財成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
[019-21a]
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此之謂也管子曰古之四民
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
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野朝夕
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
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雖見竒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於越不相入
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
以徳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
[019-21b]
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及周室衰禮法
墮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藻梲八佾舞於庭雍徹於
堂其流至於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
旅之民多穀不足而貨有餘陵夷至於桓文之後禮誼
大壊上下相冒國異政家殊俗耆欲不制僣差亡極於
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
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而要名姦夫犯害而求利簒
弑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桀圉謂禁/守其人禮誼不
[019-22a]
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富者木土被文繡犬
馬餘肉粟而貧者裋褐不完唅菽飲水裋布長襦也褐/編枲衣也啥含
同菽豆也/○裋音豎其為編户齊民同列而以財力相君雖為僕
虜猶亡慍色故夫飾變詐為姦軌者自足乎一世之間
守道循理者不免於饑寒之患其教自上興由法度之
無限也故列其行事以傳世變云
   游俠傳序
古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於庶人各有
[019-22b]
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孔子曰天下有道
政不在大夫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職失職有誅
侵官有罰夫然故上下相順而庶事理焉周室既微禮
樂征伐自諸侯出桓文之後大夫世權陪臣執命陵夷
至於戰國合從連衡力政爭彊由是列國公子魏有信
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勢競為
游俠鷄鳴狗盜無不賓禮而趙相虞卿棄國捐君以周
窮交魏齊之厄信陵無忌竊符矯命戮將専帥以赴平
[019-23a]
原之急皆以取重諸侯顯名天下搤掔而游談者以四
豪為稱首搤捉持也掔古/腕字○搤音戹於是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
奉上之義廢矣及至漢興禁網疏濶未之匡改也是故
代相陳豨從車千乘而吳濞淮南皆招賓客以千數外
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屬競逐於京師布衣游俠劇孟郭
解之徒馳騖於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衆庶榮其名
迹覬而慕之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
牧死而不悔也與許也仇牧宋大夫也宋萬殺閔公仇/牧聞之趨而至手劒而叱之萬臂撃仇
[019-23b]
牧碎首齒著於門闔言游俠之/徒自許節操同于季路仇牧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
散久矣非明王在上視之以好惡齊之以禮樂民曷由
知禁而反正乎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辠人也而六國
五伯之罪人也夫四豪者又六國之罪人也况於郭解
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辠已不容於誅矣觀
其温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有絶異之姿惜
乎不入於道徳苟放縱於末流殺身亡宗非不幸也自
魏其武安淮南之後天子切齒衛霍改節然郡國豪傑
[019-24a]
處處各有京師親戚冠蓋相望亦古今常道莫足言者
唯成帝時外家王氏賓客為盛而樓䕶為帥及王莽時
諸公之間陳遵為雄閭里之俠原涉為魁
   西域傳贊
孝武之世圖制匈奴患其兼從西國結黨南羌迺表河
曲列四郡開玉門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絶南羌月
氏單于失援由是逺遁而幕南無王庭遭值文景𤣥黙
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彊盛故能睹犀布
[019-24b]
瑇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牂柯越嶲枸音/矩
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
翠羽之珍盈於後宫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黄
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羣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
而至於是廣開上林穿昆明池營千門萬户之宮立神
明通天之臺興造甲乙之帳其數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落以隨珠
和璧落與/絡同天子負黼依襲翠被馮玉几而處其中設酒
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
[019-25a]
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巴巴州俞渝州也巴俞之人勁/鋭善舞都盧國名其人體輕善
緣者也碭極樂名漫衍者即張衡西京賦所云巨獸百/㝷是為漫衍者也魚龍者初為大魚後變成龍皆假作
以為戲也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也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不
可勝計至於用度不足迺𣙜酒酤筦鹽鐵鑄白金造皮
幣筭至車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財用竭因之以凶年寇
盜並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杖斧斷斬於郡
國然後勝之是以末年遂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
豈非仁聖之所悔哉且通西域近有龍堆逺則葱嶺身
[019-25b]
熱頭痛縣度之阸淮南杜欽揚雄之論皆以為此天地
所以界别區域絶外内也書曰西戎即序禹既就而序
之非上威服致其貢物也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衆分
弱無所統一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能得其馬畜旃
罽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與漢隔絶道里又逺得之不
為益棄之不為損盛徳在我無取於彼故自建武以來
西域思漢威徳咸樂内附唯其小邑鄯善車師界迫匈
奴尚為所拘而其大國莎車于闐之屬數遣使置質於
[019-26a]
漢願請屬都䕶聖上逺覽古今因時之宜羈縻不絶辭
而未許雖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讓白雉太宗之卻走
馬義兼之矣亦何以尚兹
  崔駰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學有偉才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辟竇憲府掾憲擅權驕恣駰數諫
   不能容/棄官歸
   誡竇憲書
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在賤而望貴者惑也未信而
納忠者謗也三者皆所不宜而或蹈之者思効其區區
[019-26b]
憤盈而不能已也竊見足下體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
意美志厲有上賢之風駰幸得充下館列後陳陳列/也
以竭其拳拳敢進一言傳曰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
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今寵禄初隆百僚觀
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豈可不庶幾夙夜以
永終譽𢎞申伯之美致周邵之事乎語曰不患無位患
所以立昔馮野王以外戚居位稱為賢臣馮野王字君/卿妹為元帝
昭/儀近隂衛尉克已復禮終受多福隂衛尉光烈皇/后同毋弟興也郯氏
[019-27a]
之宗非不尊也史丹封郯故云郯氏丹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時為衛太子良娣成帝即位擢丹
為長欒尉遷右/將軍封武陽侯陽侯之族非不盛也侯當作平王/鳯封陽平侯重侯
累將建天樞執斗柄王氏九侯五大司馬北斗七星第/一名天樞第五至第七為杓杓即
柄/其所以獲譏於時垂愆於後者何也蓋在滿而不挹
位有餘而仁不足也漢興以後迄於哀平外家二十保
族全身四人而已四人者哀帝母丁姬景帝王皇后/宣帝許皇后王皇后其家族並全
曰鑒于有殷可不慎哉竇氏之興肇自孝文二君以淳
淑守道成名先日竇太后之弟長君少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故云淳淑守道也
[019-27b]
安豐以佐命著徳顯自中興竇融封為/安豐侯内以忠誠自固
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國垂祉於今夫謙徳之光周易
所美滿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懼爵隆而
益恭逺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几杖刻諸盤杅矜矜業
業無怠無荒如此則百福是荷慶流無窮矣
  樊準字幼陵南陽湖陽人和帝幸南陽準為/郡功曹召見器之拜郎中終光禄勲
   勸興儒學疏時鄧太后臨朝儒學陵替準上疏/太后深納其言是後屢舉方正敦
    樸仁賢/之士
[019-28a]
臣聞賈誼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學故雖大舜聖徳孳孳
為善成王賢主崇明師傅及光武皇帝受命中興羣雄
崩擾旌旗亂野東西誅戰不遑啓處然猶投戈講藝息
馬論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資用日月之明庶政萬
幾無不簡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經藝每饗射禮畢正坐
自講諸儒並聽四方欣欣雖闕里之化矍相之事誠不足
禮記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又多徵名儒以充禮官如沛國
趙孝琅邪承宮等或安車結駟告歸鄉里或豐衣博帶
[019-28b]
從見宗廟其餘以經術見優者布在廊廟故朝多皤皤
之良華首之老每讌㑹則論難術衎共求政化詳覽羣
言響如振玉朝者進而思政罷者退而備問小大隨化
雍雍可嘉期門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經博士議郎一
人開門徒衆百數開門謂開/一家之說化自聖躬流及蠻荒匈奴
遣伊秩訾王大車且渠來入就學八方肅清上下無事
是以議者毎稱盛時咸言永平今學者蓋少逺方尤甚
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麗忘謇謇之忠習諓諓之
[019-29a]
諓諓謟言也/○諓音踐文吏則去法律而學詆欺詆亦/欺也銳錐刀
之鋒斷刑辟之重徳陋俗薄以致苛刻左傳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貽子
産書曰今子相鄭立謗政鑄刑書人知争端矣將棄禮/而徴於書錐刀之末將盡争之鄭其敗乎註錐刀喻小
事/也昔孝文竇后性好黄老而清静之化流景武之間臣
愚以為宜下明詔博求幽隠發揚巖穴寵進儒雅有如
孝宮者徵詣公車以俟聖上講習之期公卿各舉明經
及舊儒子孫進其爵位使纘其業復召郡國書佐使讀
律令如此則延頸者曰有所見傾耳者月有所聞伏願
[019-29b]
陛下推述先帝進業之道
  陳忠字伯始沛國洨人司空寵/之子論事切直終尚書令
   論喪服疏元初三年詔大臣得行三年喪服關/還職至元光中尚書令祝諷等奏以
    為孝文皇帝定約禮之制光武皇帝絶告寜/之典貽則萬世誠不可改宜復建武故事忠
    上疏/云
臣聞之孝經始於愛親終於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
尊卑貴賤其義一也夫父母於子同氣異息一體而分
三年乃免於懐抱先聖縁人情而著其節制服二十五
[019-30a]
月是以春秋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閔子雖要經
服事以赴公難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故稱君使之非也
臣行之禮也自臣有大喪至此並公羊傳之文也閔子/騫遭喪君使之從軍騫乃要絰而服以從
軍役事了退家致位喪次極盡私恩/故君使之雖非臣從君命有禮也周室陵遲禮制不
序蓼莪之人作詩自傷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言已不
得終竟子道者亦上之恥也高祖受命蕭何創制大臣
有寧告之科合於致憂之義寜告休謁之名吉曰告凶/曰寧論語吾聞夫子人末
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建武之初新承大亂凡諸國政多趣簡易
[019-30b]
大臣既不得告寧而羣司營禄念私鮮循三年之喪以
報顧復之恩者禮義之方實為凋損大漢之興雖承衰
敝而先王之制稍以施行故籍田之耕起於孝文文帝/二年
初開/籍田孝廉之貢發於孝武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郊祀之禮
定於元成元帝成帝時匡衡韋𤣥/成定迭毁郊祀之禮三雍之序備於顯宗
三雍明堂辟雍/靈臺也雍和也大臣終喪成於陛下謂安帝詔大臣/得行三年喪也
功美業靡以尚兹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臣願陛下登高北望以
[019-31a]
甘陵之思丼陵安/帝母陵揆度臣子之心則海内咸得其所疏/入
宦豎不便之竟寢忠奏/而從諷等議遂著于令
   容諫疏時因災異詔舉有道公卿百僚各上封/事忠以詔書既開諫爭慮言事者必多
    激切或致不能容/乃上疏豫通帝意
臣聞仁君廣山藪之大納切直之謀忠臣盡蹇諤之節
不畏逆耳之害是以高祖舍周昌桀紂之譬昌入奏事/高祖方擁
戚姬昌走出高祖逐得騎昌項曰朕何/如主昌曰桀紂之主也上笑不之罪孝文嘉袁盎人
豕之譏文帝幸慎夫人盎曰陛下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也獨不見人彘乎上悦武帝納東
[019-31b]
方朔宣室之正武帝為董偃置酒宣室方朔曰夫宣室/者先帝之正處非法度之正不得入上
善/之元帝容薛廣徳自刎之切元帝欲御樓船廣徳請從/橋曰陛下不聽臣請自刎
以血汚車輪/上卒從橋昔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
對曰大臣重禄不極諫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
此患之大者公曰善於是下令曰吾欲進善有謁而不
通罪至死今明詔崇高宗之徳高宗殷王/武丁也推宋景之誠
宋景公熒/惑退舍事引咎克躬諮訪羣吏言事者見杜根成翊世
等新䝉表錄顯列二臺謂杜根為侍御史成/翊世為尚書郎也必承風響
[019-32a]
應爭為切直若嘉謀異䇿宜輙納用如其管穴妄有譏
刺雖苦口逆耳不得事實且優游寛容以示聖朝無諱
之美若有道之士對問高者宜垂省覽特遷一等以廣
直言之路
   言中使疏安帝數遣黄門常侍及中使伯榮往/來甘陵而伯榮負寵驕蹇所經郡國
    莫不迎謁又霖雨積時河水/湧溢百姓騷動忠上疏不省
臣聞位非其人則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則政有得失政
有得失則感動隂陽妖變為應陛下毎引災自厚不責
[019-32b]
臣司臣司狃恩莫以為負狃習也言屢被恩貸/不以災變為憂負也故天心
未得隔并屢臻隔并謂水旱不節/也○并必信反青冀之域淫雨漏河
漏溢/也徐岱之濵海水盆溢兖豫蝗蝝滋生蝝螽/子也荆揚稻
收儉薄并凉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府帑虚匱
自西徂東杼柚將空臣聞洪範五事一曰貌貌以恭恭
作肅貌傷則狂而致常雨春秋大水皆為君上威儀不
穆臨莅不嚴臣下輕慢貴倖擅權隂氣盛强陽不能禁
故為淫雨陛下以不得親奉孝徳皇園廟孝徳皇安帝/父清河王慶
[019-33a]
也/比遣中使致敬甘陵朱軒軿馬相望道路可謂孝至
矣然臣竊聞使者所過威權翕赫震動郡縣王侯二千
石至為伯榮獨拜車下儀體上僣侔於人主伯榮帝乳/母王聖女
也/長吏惶怖譴責或邪諂自媚發人修道繕理亭傳多
設儲跱徵役無度跱具/也老弱相隨動有萬計賂遺僕從
人數百匹頓踣呼嗟莫不叩心河間托叔父之屬河間/王開
安帝/叔也清河有陵廟之尊清河王延平也陵/廟所在故曰尊及剖符大臣
皆猥為伯榮屈節車下陛下不問必以陛下欲其然也
[019-33b]
伯榮之威重於陛下陛下之柄在於臣妾水災之發必
起於此昔韓嫣托副車之乘受馳視之使江都悞為一
拜而嫣受歐刀之誅韓嫣得幸武帝武帝獵上林中先/使嫣乘副車從數十百騎馳視獸
江都王望見以為天子伏謁道傍嫣驅不見王怒為皇/太后泣言太后銜之後嫣出入永巷以姧聞太后賜嫣
死/臣願明主嚴天元之尊正乾剛之位天元猶/乾元也職事巨
細皆任賢能不宜復令女使干錯萬幾重察左右得無
石顯泄漏之姧石顯為中書令恐元帝一旦納用左右/間巳乃取一言為騐嘗被使至諸宮徴
發先白上恐漏盡宮門閉請詔開門上許之顯故投夜/還詔開宮門後果有上書告顯矯詔開宫門天子開之
[019-34a]
笑顯泣曰陛下過私小臣屬任以事羣下/無不嫉妒欲陷害者上以為然而憐之尚書納言得
無趙昌譖崇之計鄭崇哀帝時為尚書僕射數諫諍帝/不許尚書令趙昌素諂因奏崇與宗
族通疑有姧上怒/下崇獄死獄中公卿大臣得無朱博阿傅之援哀帝/時博
為丞相阿傅大后指奏免大司/馬傅喜哀帝怒下博獄自殺外屬近戚得無王鳳害
商之謀成帝舅王鳯為大將軍専權驕僣王商為丞相/論議不能平鳳隂求商短使人上書告商閨門
事商坐免商宣帝舅/欒昌侯王武之子若國政一由帝命王事毎决於已
則下不得偪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當霽止四方
衆異不能為害
[019-34b]
  翟酺字子超廣漢雒人仕至將作/大匠為權貴所搆廢於家
   諌外戚疏安帝始親政追感祖母宋貴人悉封/其家又元舅耿寳及皇后兄弟閻顯
    等擅權酺時為/尚書上疏諫
臣聞微子徉狂而去殷叔孫通背秦而歸漢通仕秦為/博士後歸
漢/彼非自疎其君時不可也臣荷殊絶之恩䝉值不諱
之政豈敢雷同受寵而以戴天履地伏惟陛下應天履
祚歴值中興當建太平之功而未聞致化之道蓋逺者
難明請以近事徵之昔竇鄧之寵傾動四方兼官重紱
[019-35a]
盈金積貨至使議弄神器改更社稷豈不以勢尊威廣
以致斯患乎及其破壊頭顙墮地願為孤豚豈可得哉
夫致貴無漸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今外戚寵幸功
均造化漢元以來未有等比陛下誠仁恩周洽以親九族
然禄去公室政移私門覆車重㝷寧無摧折而朝臣在
位莫肯正議翕翕訿訿爾雅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更相佐附臣恐威
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
於澤誰能不含喻君之權柄外假則必競取以為已利/猶珠出于澤中誰能不含取以為巳寳
[019-35b]
也此出春秋保乾/圖恐非孔子語老子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謂權
道/也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夫儉徳之恭政存
約節故文帝愛百金於露臺飾帷帳於皁囊文帝集上/書囊以為
殿/帷或有譏其儉者上曰朕為天下守財耳豈得妄用之
哉至倉穀腐而不可食錢貫朽而不可較今自初政以
來日月未久費用賞賜已不可筭斂天下之財積無功
之家帑藏單盡民物彫傷卒有不虞復當重賦百姓怨
叛既生危亂可待也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後
[019-36a]
畢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挾而維之目見正容耳聞正
言一日即位天下曠然言其法度素定也今陛下有成
王之尊而無數子之佐雖欲崇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
自去年巳來災譴頻數地坼天崩高岸為谷修身恐懼
則轉禍為福輕慢天戒則其害彌深願陛下親自勞䘏
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逺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晏私之好帝王圖籍陳列
左右心存亡國所以失之鑒觀興王所以得之庶災害
[019-36b]
可息豐年可招矣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為朝歌長拜/武都太守遷司𨽻校尉終尚書令
   請復三郡疏安定北地上郡遭羌亂郡縣皆荒/詡上疏請復從之使謁者督徙者
    各歸本縣繕城郭置侯驛又浚渠屯田/省費嵗以億計遂令諸郡儲粟周數年
臣聞子孫以奉祖為孝君上以安民為明此高宗周宣
所以上配湯武也禹貢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
里穀稼殷積又有龜兹鹽池以為民利水草豐美土宜
産牧牛馬銜尾羣羊塞道北阻山河乘阸據險因渠以
[019-37a]
溉水舂河漕以水為碓由/河轉漕也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故孝
武皇帝及光武築朔方開西河置上郡皆為此也而遭
元元無妄之災衆羌内潰郡縣兵荒二十餘年夫棄沃
壤之饒損自然之財不可謂利離河山之阻守無險之
處難以為固今三郡未復園林單外而公卿選懦容頭
過身張解設難但計所費不圖其安宜開聖徳考行所

  左雄字伯豪南郡湼陽人安帝時為冀州刺史/永建初徵拜議即再遷尚書令司𨽻校尉
[019-37b]
   上順帝陳吏事疏雄以守長數易非政之體上/疏切陳帝感其言申下有司
    考其真偽詳所施行而/宦豎擅權終不能用
臣聞柔逺和邇莫大寧人寧人之務莫重用賢用賢之
道必存考黜是以臯陶對禹貴在知人安人則惠黎民
懐之分伯建侯代位親民民用和穆禮讓以與故詩云
有渰淒淒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及幽厲昏亂
不自為政褒豔用權七子黨進七子謂卿士皇父司徒/番冢宰家伯膳夫仲允
内史棸子趣馬/蹶師氏楀也賢愚錯緒深谷為陵故其詩云四國無
[019-38a]
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
蜴也宗周既滅六國并秦阬儒泯典剗革五等更立郡
剗削也五/等謂諸侯縣設令長郡置守尉什五相司封豕其民
史記商鞅為秦定變法之令令人什五而相收司犯禁/相連坐不告姦者要斬揚雄長揚賦曰秦窫窳其士封
豕其/人也大漢受命雖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悅以
濟難撫而循之至於文景天下康乂誠由𤣥靖寛柔克
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興於仄陋綜覈名實知時所病
刺史守相輙親引見考察言行信賞必罰帝乃歎曰民
[019-38b]
所以安而無怨者政平吏良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
千石乎以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久於其事則民服
教化其有政理者輙以璽書勉勵増秩賜金或爵至關
内侯公卿缺則以次用之是以吏稱其職人安其業漢
世良吏於兹為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宣帝/時鳳
凰五至因/以紀年漢初至今三百餘載俗浸彫敝巧為滋萌下
飾其詐上肆其殘典城百里轉動無常各懐一切莫慮
長久謂殺害不辜為威風聚斂整辦為賢能以理巳安
[019-39a]
民為劣弱以奉法循理為不化髠鉗之戮生於睚眦覆
尸之禍成於喜怒視民如冦讐稅之如豺虎國語鬬丹/廷見令尹
子常與之語問畜貨聚馬歸語其弟曰楚其/亡乎吾見令尹如餓獸豺虎馬殆必亡者也監司項背
相望謂前後/相顧也與同疾疢見非不舉聞惡不察觀政於亭
傳責成於期月言善不稱徳論功不據實虚誕者獲譽
拘檢者離毁離遭/也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因罪/潜遁
以求高尚之名論語曰色斯/舉矣言觀前人之顔色也州宰不覆競共辟召踴躍
升騰超等踰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罪㑹赦行賂復
[019-39b]
見洗滌朱紫同色清濁不分故使姦滑枉濫輕忽去就
拜除如流缺動百數鄉官部吏職斯禄薄斯賤/也車馬衣
服一出於民亷者取足貪者充家特選横調調徵/也紛紛
不絶送迎煩費損政傷民和氣未洽災眚不消咎皆在
此今之墨綬猶古之諸侯墨綬謂令長即/古子男之國也拜爵王庭輿
服有庸庸常/也而齊於匹豎叛命避負非所以崇憲明理
恵育元元也臣愚以為守相長吏恵和有顯效者可就
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喪不得去官其不從法禁不式
[019-40a]
王命錮之終身式用/也雖㑹赦令不得齒列若被劾奏亡
不就法者徙家邊郡以懲其後郷部親民之吏皆用儒
生清白任從政者任堪也○/人林反寛其負筭負欠也筭口錢/也儒生未有品
秩故/寛之増其秩禄吏職滿嵗宰府州郡乃得辟舉如此威
福之路塞虚偽之端絶送迎之役損賦斂之源息循理
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寧其所追配文宣中興之
文帝宣帝也文帝遭/呂氏難故亦云中興流光垂祚永世不刋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父宗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筭顗少傅父業兼明經典陽嘉中徵拜郎
[019-40b]
   中不就歸家後/為同里人所殺
   上災異封事順帝時災異屢見公/車徴顗乃詣闕拜章
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責躬修徳使
正機平衡流化興政也易内傳曰凡災異所生各以其
正變之則除消之亦除易稽覽圗之/言正政也伏惟陛下躬日昃
之聽温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祗悔祗大也易復卦/初九曰無祗悔
元/吉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
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於禮修禮遵約蓋惟上興革文
[019-41a]
變薄事不在下故周南之徳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
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天地之道其猶鼓
籥以虚為徳自近及逺者也籥如笛六孔内/虚而氣無窮伏見往年
以來園陵數災陽嘉元年冬恭陵百丈廡災/永建元年秋茂陵園寢災炎光熾猛
驚動神靈易天人應曰君子不思遵利滋謂無澤厥災
孽火燒其宮又曰君高臺府犯隂侵陽厥災火又曰上
不儉下不節災火竝作燒君室自頃繕理西苑修復太
永建六年/修太學也宮殿官府多所搆飾昔盤庚遷殷去奢即
[019-41b]
儉夏后卑室致力盡美又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
貫何必改作臣愚以為諸所繕修事可省減稟䘏貧人
賑贍孤寡此天之意也人之慶也仁之本也儉之要也
焉有應天養人為仁為儉而不降福者哉土者地祗隂
性澄静宜以施化之時敬而勿擾竊見正月以來隂闇
連日易内傳曰久隂不雨亂氣也䝉之比也䝉者君臣
上下相冒亂也又曰賢徳不用厥異常隂夫賢者化之
本雲者雨之具也得賢而不用猶久隂而不雨也又頃
[019-42a]
前數日寒過其節水既解釋還復凝合夫寒往則暑來
暑往則寒來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今立
春之後火卦用事當温而寒違反時節由功賞不至而
刑罰必加也宜須立秋順氣行罰臣伏案飛候參察衆
京房作/易飛候以為立夏之後當有震裂涌水之害又比熒
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歴輿鬼環繞軒轅天官書曰輿鬼/南方之宿軒轅
後宮之/象也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
惑失行熒惑南方主夏為禮為視禮虧/視失不行夏令則熒感逆行也正月三日至乎
[019-42b]
九日三公卦也凡卦法一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王位六為宗廟分卦直
日之法爻主一日即三日/九日竝為三公之日也三公上應台階下同元首君/為
元首臣作股肱言三公上象/天之台階下與人君同體也政失其道則寒隂反節節
彼南山詠自周詩股肱良哉著於虞典而今之在位競
託高虚納累鍾之奉忘天下之憂棲遲偃仰寢疾自逸
被䇿文得賜錢即復起矣何疾之易而愈之速以此消
伏災眚興致昇平其可得乎今選舉牧守委任三府三/公
也/長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豈得不歸責舉者而
[019-43a]
 陛下崇之彌優自下慢事愈甚所謂大網疎小網數謂/緩
 於三公切/於州郡也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謂發憤忘
 食懇懇不已者誠念朝廷欲致興平非不能面譽也臣
 生長草野不曉禁忌披露肝膽書不擇言伏鑕鼎鑊死
 不敢恨謹詣闕奉章伏待重誅
 
 
 
[019-43b]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