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三
兵制志二
禁衛一領侍衛府/御營嚮導 驍騎營䕶前鋒營/圓明園 軍營 䕶軍營/
領侍衛府
滿洲鑲黄正黄正白上三旗設領侍衛内大臣六
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無定員凡一等侍衛六
十人二等侍衛一百五十人三等侍衛二百七十
[047-1b]
人四等侍衛無定員宗室侍衛一等九人二等十
八人三等六十三人康熙三十七年増設宗室侍/衛無定員雍正七年定制共
九十人並入三/旗隨班行走藍領侍衛九十人毎侍衛十人各/設什長一人即
於什長及兩翼班領署班領内/定以十二人随印協理事務
御前侍衛
乾清門侍衛于三旗侍衛/内 簡用漢侍衛雍正五年定例亦/分一二三等及藍
翎于武進士/内 簡用皆無定員主事一人筆帖式十二人
貼寫筆帖式十五人親軍校七十五人鑲黄旗十/五人又下
[047-2a]
五旗移入十人正黄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十一人正白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九人親
軍九百九十五名三旗滿洲䝉古佐領下毎親軍/二名鑲黄旗二百二十四名又
下五旗移入一百三十名正黄旗二百三十四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三十五名正白旗二百三十
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十七名内以七十五人為/親軍校三旗親軍每旗選六十名隨侍衛班入直
餘皆隨三旗䕶軍營䕶軍/校䕶軍一體直宿當差
凡宿衛之制更番輪直三旗侍衛各分六班班分
兩翼鑲黄旗為左翼正黄旗為右翼/正白旗半為左翼半為右翼各設侍衛班
領二人署班領二人侍衛三十人宿衛
[047-2b]
乾清門為内班晝坐門禁夜守扃鑰散秩大臣一人
侍衛親軍十人宿衛
中和殿侍衛什長二人侍衛親軍三十人宿衛
太和殿為外班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總統之内大
臣散秩大臣二人隨班入直
凡扈從之制後扈二人於領侍衛内大臣内
簡用前引十人於内大臣散秩大臣統領副都統内
簡用豹尾班侍衛于三旗侍衛内選功臣後裔六十人
[047-3a]
日以二十人直
後左門毎
乗輿出入以十人執豹尾槍十人佩儀刀侍於
乾清門階下左右
駕出豹尾班侍衛殿於後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侍衛
班領二人統之
駕還宫隨至
乾清門退歸直
[047-3b]
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前引侍衛二人自
乾清門
後左門引至
殿後止後扈大臣二人自
乾清門扈從如係宫内御前大臣則/自 隨出後並同前引大臣十人
候於
殿北階下
駕至按翼前𨗳進
[047-4a]
殿由左右趨至
寳座前北上東西面序立後扈大臣於
寳座左右僉立豹尾班侍衛於
寳座後左右南向序立遇
御門聴政屆時直班侍衛引有事各官由
後左門入日常入奏官亦/均由侍衛引進豹尾班侍衛於
乾清門階下左右牆角立領侍衛内大臣直班内大
臣侍衛於階下立侍衛班領毎翼一人于階上左
[047-4b]
右楹前立
御前侍衛隨
駕出同
乾清門侍衛於
御座兩傍立
駕還宫
御前侍衛隨入餘各退歸直
御經筵日侍衛二人前導至
[047-5a]
文華門止後扈大臣隨至
寳座左右僉立
御前侍衛
乾清門侍衛於
寳座後兩傍豹尾班侍衛於
殿外階下均左右序立如
御箭亭侍衛二人前導至降輿處止遇外藩來朝及
召見外藩使臣或於
[047-5b]
便殿或於
駐蹕行宫前引後扈大臣皆侍班
御前侍衛
乾清門侍衛直日侍衛班領豹尾班侍衛均於
殿内按翼序立
皇帝躬祀
郊壇前引侍衛二人自
乾清門前𨗳至
[047-6a]
午門外止前引大臣候於
太和門北階下
駕至按翼前導後扈大臣隨行自
午門外乘馬至
壇門外下馬均佩刀引扈
御輦前後執鐙侍衛四人輦前執提爐侍衛二人皆歩
從輦後豹尾班執槍侍衛十人佩儀刀侍衛十人
佩矢弓侍衛二十人以領侍衛内大臣一人侍衛
[047-6b]
班領二人領之建黄龍大纛二司纛侍衛什長二
人以領侍衛内大臣或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領
之及
壇前引大臣在
圜丘壇三成階上立
方澤壇及
日壇
月壇於二成階下立後扈大臣隨升
[047-7a]
壇於
駕後僉立豹尾班侍衛於
壇内壝門外序立祀
祈年殿饗
太廟前引大臣由左階升
駕入殿門於中門外一成階上東西面序立後扈大臣
隨入於
駕後僉立豹尾班侍衛于三成階下立祀
[047-7b]
社稷壇前引大臣立于内壝門外豹尾班侍衛立于拜
殿南門外展拜
堂子前引大臣立于甬道北豹尾班侍衛立于祭
神殿兩旁祀
先農壇前引大臣立于階下豹尾班侍衛立于樂懸南
遇
駕耕耤
御具服殿前引大臣立于殿前階上
[047-8a]
駕詣耤田引至耕所三推禮成引由觀耕臺午階升于
御座前左右序立遇
大閲日前引後扈大臣均甲胄引扈豹尾班侍衛甲胄
殿後
御前大臣侍衛等均甲胄隨行其次黄龍大纛行三旗
親軍甲胄按次行
駕御帳殿豹尾班侍衛按翼排列左右建黄龍大纛三
旗侍衛親軍按翼環衛
[047-8b]
車駕巡幸
御前大臣侍衛
乾清門侍衛皆從其六班輪直之侍衛以一班或二
班隨徃
凡選補親軍于本佐領下䕶軍驍騎及教養兵閑
散壯丁内選補隨侍衛班行走之親軍由本旗親
軍内遴選弓馬人材及世胄子弟拔補均由隨印
協理事務侍衛班領遴選呈本旗領侍衛内大臣
[047-9a]
補授
雍正三年奏准三旗親軍令侍衛班領及親軍校
管束察其騎射行走該旗差務仍照常例行
雍正七年定三旗各領銀二萬兩生息以資公用
由各旗協理事務侍衛班領辦理乾隆十四年奏
准此項銀交各該旗辦理所得之息交内務府廣
儲司收貯用時陸續支領仍令協理事務侍衛班
領收管
[047-9b]
凡入侍衛班之親軍在
圓明園直班各班各給飯銀二錢五分在外直班之
親軍校親軍每人各給飯銀一錢五分均于公用
銀内動用
上謹按侍衛班内有人司轡司鞍侍衛無定員𨽻/ 駟院侍衛毎旗七
上駟院其兼尚虞鷹鷂房鶻房狗房十五善射善騎/ 射善射鵠善强弓善撲等侍衛各有専管統在三
旗額内均無定員又鑾儀衛亦侍從武職設有掌/衛事内大臣以下等官専司乘輿鹵簿兹不具列
其所屬軍尉儀刀弓矢殳㦸用親軍豹尾槍仗馬/用䕶軍䝉古畫角用䝉古鳴角軍其奉輦擎執儀
[047-10a]
杖各校尉由内府選充者為旗尉由五城選充者/為民尉奉輦旗尉百六十八人民尉六十人各執
事旗尉二百四十六人民尉三百二十二人左右/中前後五所民尉計一千三百二十八人馴象所
民尉二百六人八旗漢軍司更兵/四十人均𨽻在軍數謹附載于此
八旗驍騎營
滿洲八旗都統毎旗各一人副都統各二人驍騎
領各五人副驍騎㕘領各五人康熙三十四年/于毎旗
領下
増設委署領雍正元年改名/副
領䝉古漢軍八旗並同佐領無定員隨人/户編
設/毎佐領下驍騎校一人領催五名初制滿洲及/䝉古毎佐領
[047-10b]
下設領催六名康熙/四十三年裁一名驍騎二十名匠役二名養育
兵雍正二年初設具詳八旗思䘏門乾隆三十六/年定額按三兵一缺 滿洲共應一萬七百
九十/八缺
䝉古八旗都統毎旗各一人副都統各二人驍騎
㕘領各二人副驍騎㕘領各二人佐領無定員毎
佐領下驍騎校一人領催五名驍騎二十名匠役
二名養育兵乾隆三十六年定額按三兵一缺八/旗䝉古共應三千二百七十九缺
漢軍八旗都統毎旗各一人副都統各二人驍騎
[047-11a]
領各五人副驍騎
領各五人佐領無定員毎
佐領下驍騎校一人領催五名鳥槍驍騎四十二
名毎旗藤牌兵一百名雍正二年漢軍毎佐領下/設藤牌兵四名乾隆元年
定漢軍毎旗設藤牌兵一百名六年定藤牌兵歸/并大營毎旗百名于鳥槍手額内選取並簡選
領一人散秩官驍騎校各/二人領催五名令其管轄養育兵乾隆三十六年/定額八旗漢軍
仍照原額共應四/千八百十三缺
凡城門直班之制内城九門安定門徳勝門東直
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崇文門宣武門八門各
[047-11b]
按官兵居住方位以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分直正
陽門以八旗滿洲䝉古輪直外城七門以鑲黄旗
直東便門正白旗直廣渠門正黄旗直西便門正
紅旗直廣寧門鑲藍旗鑲白旗直左安門鑲紅旗
直右安門正藍旗直永定門均派漢軍雍正六年
于八門城外増建營房仍按八旗方位毎旗委滿
洲䝉古漢軍官四人驍騎校四人驍騎滿洲一百
二十名䝉古四十名漢軍四十名各旗均分為四
[047-12a]
班毎班五日以委官一人驍騎校一人驍騎五十
名令其更番居住看守十二年又定正陽門兩旁
城門即于㸔守八門官兵内八旗共委官四人驍
騎校四人毎旗各委驍騎十名接翼看守十日一
次更代每日按翼各委兵十名晝夜巡宿以為常
凡汛守之制康熙二十二年定恭遇
車駕巡幸八旗驍騎營于内九門城上每旗増設汛六
所于街道毎旗増設汛十所内城各門于門内各
[047-12b]
増汛一所正陽門八旗輪直其餘八門八旗分設
均委官兵看守乾隆五年復定恭謁
陵寢及
駐蹕圓明園南苑等處並逢年節封印後照例于城上
毎旗設汛六所共四十八所委驍騎營官兵與城
上歩軍營分汛相間看守毎旗于滿洲䝉古漢軍
内會委㕘領一人約束如恭遇
巡幸口外及逺省則増設汛十五所將歩軍撤下分防
[047-13a]
大街巷口城上汛守悉易以驍騎營分委驍騎校
領催驍騎晝夜巡宿以㕘領二人徃來稽察
凡各處看守之制户部銀庫委官二人領催二名
兵十八名庫後門委官一人兵十名顔料庫委官
四人驍騎校四人領催四名兵二十八名縀疋庫
委官二人驍騎校二人兵五十名以鑲黄正黄正
白三旗輪派工部節慎庫以鑲紅旗官一人兵十
名製造庫以正紅旗官一人兵五名刑部贓罰庫
[047-13b]
以鑲藍旗官一人兵十名宗人府庫以鑲白旗官
四人兵四十名理藩院庫以正藍旗官二人兵二
十名光禄寺庫以正藍旗官一人兵十名太常寺
庫鑲紅鑲藍二旗輪委官一人兵十名鴻臚寺
龍亭以正紅旗兵八名
圓明園直月今為/直年衛門左右翼各輪委領催一名兵
五名海運倉以鑲黄旗北新倉以正黄旗儲濟倉
以鑲白旗裕豐倉以鑲紅旗各委官二人領催二
[047-14a]
名兵三十八名舊太倉以正白旗南新倉以鑲白
旗興平倉以正紅旗富新倉以鑲紅旗各委官二
人領催二名兵十八名萬安倉以正紅旗委官四
人領催四名兵三十一名䘵米倉以正藍旗委官
二人領催二名兵三十三名太平倉以鑲藍旗委
官四人兵四十一名豐益倉八旗會派官二人領
催五名兵四十五名皆兼用滿洲䝉古漢軍工部
濯靈厰八旗漢軍輪委官四人兵二十名硝磺庫
[047-14b]
滿洲正紅旗官二人兵二十名户部内倉滿洲正
白旗領催二名兵六名以上各晝夜看守喀爾喀
館園牆于喀爾喀到日委正白旗官二人兵十名
館門委正藍旗官一人領催一名兵九名俄羅斯
館于俄羅斯到日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共設班房
十六處毎四處委領一人毎處委官一人兵十
五名館門輪委領一人兵二十名外館於馬匹
到日八旗滿洲䝉古輪委官二人驍騎校二人兵
[047-15a]
二十名後黄寺於䝉古使臣及喇嘛來使到日八
旗滿洲䝉古輪委官一人兵十名晝夜看守均於
回日撤退
凡防火之制順治初年設八旗火班雍正八年定
於失火在東南城令正藍鑲白二旗西南城令鑲
藍鑲紅二旗東北城令鑲黄正白二旗西北城令
正黄正紅二旗各率官兵徃救
禁城之内毎翼令二旗救䕶歩軍營見毎處失火即
[047-15b]
報知相近旗分乾隆六年復定八旗火班八處毎
處滿洲䝉古漢軍諸旗更番輪直以都統或副都
統一人領二人㕘領以下官八人領催八名驍
騎七十二名如旗界及接壤之地有不戒于火者
都統等即領直班官兵之半徃救其餘官兵仍留
該班處備用
凡選補領催不論滿洲䝉古漢軍均於本佐領下
驍騎内選充
[047-16a]
順治元年定䕶軍亦准選用領催
雍正二年覆准八旗領催缺均于本佐領下正身
驍騎閑散壯丁内選取如不得其人向例原有于
佐領下䕶軍調補之例嗣後應遵照定例先儘驍
騎閑散壯丁選取不足于本佐領下之識字䕶軍
内調補如應選不選及将開户人選取者察出該
驍騎校以上皆分别議處
凡選補驍騎於本佐領下選充
[047-16b]
康熙二十一年題准滿洲佐領下有寡婦孤子無
可充驍騎者将家生子充驍騎以資贍養
四十三年奉
㫖作為正户别載冊籍人之子孫均凖㧞補驍騎户下人
不准㧞補
雍正二年議奏八旗驍騎于正户人内選補不敷
方于佐領下開户户下人選取奉
㫖據爾等奏如有正身将正身選取驍騎如正身滿洲少
[047-17a]
時将户下滿洲選取等語倘正身滿洲最多之佐領其
孤寡之人不得錢糧何以為生有似此者悉傳集曉諭
其如何給與孤寡人錢糧不令匱乏之處著再行議奏
嗣議准以後驍騎闕仍于正户之閑散壯丁教養
兵歩軍内選取或該旗内有貧乏孤寡不得錢糧
養贍者傳集其佐領下人遍行曉諭将孤寡之家
人充補驍騎又
諭凡年老䕶軍除應陞䕶軍校驍騎校外其年已老邁又
[047-17b]
不在應陞之列者若竟革退殊覺可憫著該統領㑹同
都統等将伊等轉補驍騎行走其䕶軍缺即令人材少
壯之驍騎轉補
八年
上諭前漢軍懇請出兵効力朕諭該都統等漢軍騎射生
疎平時不肯演習而務出征効力之虚名于事無益可
于毎旗操演兵丁千名備用昨據都統等奏鑲黄正黄
正白三旗除常行當差兵外現在輪流操演可得千人
[047-18a]
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五旗除當差外不敷千人之
數我朝定鼎漢軍從龍入闗技勇皆可用今承平日乆
耽于安逸是以武藝逺不如前目今官至提鎮副㕘者
寥寥無幾而在内簡用都統副都統時亦難其人朕思
漢軍生齒日繁當籌所以教養之道而額設之兵為數
又少似應酌量加増於國家營伍旗人生計均有禆益
且如在外駐防漢軍子弟日漸繁衍而本身錢糧各有
定數難以養贍應令餘丁回京當差又如外任官子弟
[047-18b]
徃徃以隨任為名游蕩荒廢前曽有㫖嚴禁悉令回京
當差學習弓馬又如候缺㣲員一時難以銓選者若情
愿入伍當差到選班時仍許輪流補用又如内府人丁
亦衆于充役當差外其閑散人丁撥入八旗充驍騎亦
可再五旗諸王之漢軍佐領仍屬本王外其貝勒貝子
公等之漢軍佐領實無所用應撤歸旗下公中當差且
可免掣肘之虞其如何増設漢軍佐領永逺可行著詳
議具奏嗣議定漢軍鑲黄旗四十三佐領有半正黄正
[047-19a]
白二旗皆四十二佐領正紅旗二十七佐領有半
鑲白旗二十八佐領鑲紅旗二十七佐領正藍鑲
藍各二十八佐領通計領催槍手礮手棉甲兵教
養兵銅鐵匠弓匠聴差䕶城守門守礮守火藥局
守教場以及歩軍門軍共萬七千五百二十八人
今應于原有之二百六十五佐領及兩半分佐領
外増設三佐領並増兩半分為兩整分上三旗毎
旗定為四十佐領下五旗每旗補足三十佐領共
[047-19b]
三百七十佐領其新設佐領下應増領催十五名
歩軍領催三名歩軍四十八名毎佐領増足槍手
四十名棉甲兵八十名上三旗毎旗補足教養兵
一百八十八名下五旗補足教養兵一百四十九
名共増兵二千四百七十二名以足二萬之數至
増設各項兵丁應于在京閑散壯丁及外省駐防
漢軍餘丁外官隨任子弟願充驍騎者並候選未
得之㣲員内選補再下五旗漢軍佐領除王等仍
[047-20a]
舊分設外貝勒貝子公等佐領悉歸各旗作為公
中佐領
乾隆三年
諭前此自軍營撤回開户之領催驍騎内一等二等者
均為正身别載册籍至和通呼爾罕諾爾烏遜珠爾
等處打仗陣亡開户分户之領催驍騎轉不能沾恩
實属可憫著交與八旗将此等陣亡開户領催驍騎
之子孫亦著為正户與别載册籍之人一例選取驍
[047-20b]
騎又
諭向來八旗簡選驍騎皆憑騎射今聞都統等並不校
閲騎射止𫝊赴衙門令其開弓即行選取旗人騎射
甚為𦂳要如此選取何由長進夫教訓兵丁學習騎
射乃都統専責嗣後務須痛改以期各盡厥職倘仍
如是斷不姑容
又覆准八旗生齒日繁而驍騎限有定額理應将
正身選取不應並選開户之人其現在開户人内
[047-21a]
有既經選補驍騎者毋庸革退至歩軍匠役等缺
例應選取家人若開户人内有情願入選者即行
選取
六年覆准八旗漢軍正户閑散餘丁甚多而開户
家人亦復不少若驍騎缺並選開户之人正户人
等轉致壅滯嗣後八旗漢軍驍騎不准開户人選
補至八旗滿洲䝉古驍騎先於年壮正身内選取
如不得人再於本佐領開户家人内騐其能騎射
[047-21b]
者選取
七年
上諭五旗王公宗室等府屬佐領下人均係盛京跟隨
來京之人著交王公等将不能養贍之正身滿洲䝉
古之子孫覈實行知各都統於丁少無正户可選之
佐領下選取驍騎及執事人仍不許離其佐領止令
本身在旗當差若其本主欲選補䕶衛等官調用别
項差使均聴其便
[047-22a]
八旗前鋒營
前鋒統領左右翼鑲黄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為左/翼正黄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為
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領前鋒領毎翼各八人毎旗/俱滿
洲䝉古/兼用前鋒侍衛各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鋒領各一人前鋒
侍衛各一人隨/印協理事務委署前鋒侍衛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増設即
于前鋒校或親軍校内選/委給五品虚銜仍食原餉前鋒校各四十八人雍/正
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鋒校各二人隨印隨印筆帖式各二人初制毎/翼各一
人康熙四十六年裁/雍正三年復増設委署前鋒校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増
[047-22b]
設四/員藍翎長毎十人/設長各二十人鳥槍隊長委署藍
翎前鋒長各四人鳥槍隊長每十二人/為一隊各二十人
前鋒委署鳥槍隊長各四人前鋒八旗滿洲䝉古
毎佐領下各二名自委署前鋒校以/下皆在兵數内
凡宿衛扈從之制與八旗䕶軍營一體派委制詳/後䕶
軍/營其
行在宿衛扈從前鋒㕘領前鋒侍衛共八人率前鋒
校前鋒共百二十人於
[047-23a]
御營前一二里外相度形勢安設卡倫立前鋒旗二以
為門户左右以次列帳各於帳内巡警宿衛有於
卡倫内行走者坐以軍法次日各屬櫜鞬控馬於
道旁排立候黄龍大纛過各乘馬整隊扈從
八旗䕶軍營
䕶軍統領每旗各一人䕶軍叅領毎旗滿洲十人
蒙古四人毎旗設内司鑰長一/人署司鑰長一人副䕶軍㕘領如㕘
領之數初設委署領雍正元年改名副
領三/年定以每旗䕶軍㕘領各一人副䕶軍
[047-23b]
領各一人隨/印協理事務委署䕶軍㕘領每旗各七人乾隆十/七年増
設即於䕶軍校或親軍校内/選委給五品虚銜仍食原餉䕶軍校八旗滿洲䝉
古每佐領下各一人雍正三年定以毎旗/䕶軍校各二人隨印隨印筆
帖式每旗各二人初制每旗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裁雍正三年復増設門
筆帖式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十人䕶軍滿洲䝉
古每佐領下各十七名
凡宿衛之制
景運門統領一人以䕶軍統領或/前鋒統領入直司鑰長一人䕶軍
[047-24a]
校三人門筆帖式二人閲門籍䕶軍即巴/克什一人䕶
軍十七人
隆宗門協理事務㕘領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増設統/領一人雍正四年定以
協理事務䕶軍㕘領/或前鋒㕘領入直䕶軍㕘領二人初制設㕘領/一人康熙六
十一年/増定䕶軍校三人門筆帖式一人閱門籍䕶軍
一人䕶軍十七人
後左門
後右門䕶軍㕘領各一人䕶軍校各三人門筆帖式
[047-24b]
各一人門筆帖式初制/未設後增定閱門籍䕶軍各一人䕶軍
各十二人
中左門
中右門䕶軍校各二人閲門籍䕶軍各一人閱門籍/䕶軍初
制未設/後增定䕶軍各八人
左翼門
右翼門䕶軍校各二人閲門籍䕶軍各一人閲門籍/䕶軍初
制未設/後増定䕶軍各八人
[047-25a]
保和殿東西廊内庫䕶軍校各一人䕶軍各四人乾/隆
十五年/増設
中和殿䕶軍校二人䕶軍三人東西廊䕶軍校各一
人䕶軍各四人康熙十八年於後中和殿/設䕶軍校䕶軍 増定
太和殿
體仁閣
宏義閣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人皆康熙十/八年増設
太和門左右門親軍校各二人親軍各八人初制設/䕶軍校
[047-25b]
䕶軍後改用領侍衛府/所属之親軍校親軍
昭徳門
貞度門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人
協和門
熙和門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人
蒼震門
啟祥門䕶軍㕘領各二人䕶軍校各三人閲門籍䕶
軍各一人䕶軍各十二人
[047-26a]
吉祥門及西北隅䕶軍㕘領各一人䕶軍領初制/未設後增定
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人
凝華門
中正殿後門及東北隅東南隅䕶軍校各二人䕶軍
各八人初制惟隅吉祥門及西南隅東北/隅東南 等處設䕶軍後增定箭亭及
北上門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人皆康熙六十/一年増設
文華殿門䕶軍㕘領一人䕶軍校二人䕶軍八人銀
庫行走章京一人䕶軍校二人䕶軍八人初制殿/文華
[047-26b]
及銀庫各用八旗驍騎營官一人領催一/名驍騎九名乾隆二十二年改用䕶軍
紫禁城四門内磴道柵欄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八
人
午門䕶軍㕘領一人左右門䕶軍校各三人䕶軍各
十二人又左門閲門籍䕶軍二人
東華門
西華門
神武門䕶軍㕘領各一人䕶軍校各四人閲門籍䕶
[047-27a]
軍各二人䕶軍各十六人恭遇
車駕行幸則於三門各増設統領或協理事務之䕶軍
㕘領及前鋒㕘領一人雍正元年定每遇門各行/幸則 禁城四 増
統領一人四年/又改定今制以上各委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官
軍按日分班丑未日為鑲黄旗首班寅申日為鑲
黄旗二班己亥日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為正黄
旗二班卯酉日為正白旗首班辰戌日為正白旗
二班各輪番直宿又有防範火班於雍正五年定
[047-27b]
遇有應用齊集之處合直班之䕶軍統領司鑰長
等於
左翼門等二十三處䕶軍每處調二人共四十六名
協同内府直班官兵前徃
闕左門司鑰長䕶軍校一人䕶軍九人
闕右門䕶軍領一人䕶軍校一人䕶軍九人初制/二門
皆以歩軍守衛乾隆十/五年改用下五旗䕶軍
端門
[047-28a]
天安門
長安左門
長安右門
大清門䕶軍領各一人䕶軍校各二人䕶軍各十
八人初制三門皆以歩軍守衛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䕶軍
紫禁城外周圍初制以驍騎營官兵守衛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䕶軍
東華門
西華門外以南令正藍旗鑲藍旗二旗守衛
[047-28b]
東華門
西華門外以北至城角令鑲白鑲紅二旗守衛北面
一帶令正紅旗官軍守衛周環設十六堆汛各㕘
領一人䕶軍校一人䕶軍九人柵欄八座乾隆十/五年増
設/各䕶軍校一人䕶軍九人以上各委鑲白正紅
鑲紅正藍鑲藍五旗官軍按日分班甲乙日為正
紅旗班丙丁日為鑲白旗班戊己日為鑲紅旗班
庚辛日為正藍旗班壬癸日為鑲藍旗班每旗各
[047-29a]
二日輪番直宿總𨽻於
景運門直班統領稽察
凡傳籌之制
紫禁城内五籌遞傳每夕自
景運門發籌西行過
乾清門出
隆宗門循而北過
啟祥門迤而西過
[047-29b]
凝華門迤而北過
中正殿後門迤北至西北隅迤而東過西北門
順貞門
吉祥門至東北隅迤而南過
蒼震門至東南隅迤而西仍至
景運門計十二汛為一週
紫禁城外八籌遞傳毎夕自
闕左門發籌西行過
[047-30a]
午門出
闕右門循而西經西一汛至南栅欄二汛迤而北經
三汛一柵欄過
西華門經一柵欄四汛五汛六汛至西北隅七汛迤
而東經八汛一柵欄過
神武門經一柵欄九汛東北隅十汛迤而南經十一
汛十二汛十三汛一柵欄過
東華門經一柵欄十四汛十五汛至南柵欄循而西
[047-30b]
經十六汛仍至
闕左門計二十二汛為一週恭遇
駐蹕行宫内外汛𫝊籌亦如之
凡禁門啟閉順治初年定毎
車駕出入各門均啟中門
景運門直班統領率
隆宗門領祇承其事並令䕶軍清蹕每夕
景運門直宿司鑰長率官軍自
[047-31a]
後左門
後右門
中左門
中右門
左翼門
右翼門
太和門
昭徳門
[047-31b]
貞度門以次騐視扃鑰
午門以
隆宗門䕶軍㕘領
東華門以
蒼震門䕶軍㕘領
西華門以
啟祥門䕶軍㕘領
神武門以
[047-32a]
吉祥門䕶軍㕘領分視扃鑰畢各遣䕶軍校納鑰於
司鑰長司鑰長受騐諸門鑰彚貯於篋復加扃鈐
詰朝各門校以次領鑰啟門日以為常雍正四年
於
景運門
隆宗門
東華門
西華門
[047-32b]
神武門各頒隂文合符一扇傳
諭䕶軍統領如遇夜有奉
㫖差遣及𦂳急軍務應即時啟門者候
大内持出陽文合符該䕶軍㕘領即取隂文合符騐
明啟鑰仍報知統領
蒼震門
啟祥門等處遇陽文合符至門該㕘領即報統領親
齎隂文合符至門與陽文合符照騐啟門均於次
[047-33a]
日具奏乾隆十五年復定
端門
天安門
大清門如
紫禁城門之例毎夕由
闕左門直宿司鑰長委䕶軍㕘領一人騐視扃鈐畢
各門䕶軍㕘領收鑰遣䕶軍校報於司鑰長次日
啟門亦如之
[047-33b]
凡門禁王公官員執事人等於
紫禁城門不得擅行出入其准于應行之門出入者
由直班官軍詢明放進如有無故溷入及濫攜入
濫縱入者分别議處各衙門官吏均於
午門左門出入右門自王公以外不得擅行内大臣
侍衛内務府等官及内廷有執事官與内府各執
事人等准於禁門行走者均将姓名及所𨽻旗分
佐領内管領造冊咨送登籍於經由之門各置一
[047-34a]
通工匠服役人等則由本管衙門各給火烙印腰
牌書姓名差役持為出入符騐以䕶軍之識字者
專檢門籍稽其出入籍内無名及不帯腰牌者不
准放入又毎門設紅杖二以䕶軍二人更番輪執
坐於門下親王以下經行皆不起立有不報名擅
入者撻之
凡扈從之制恭遇
親祀
[047-34b]
壇
廟統領一人同内大臣散秩大臣侍衛等於豹尾班後管
束
駕詣
南郊以八旗䕶軍㕘領三十二人䕶軍校䕶軍八百人自
午門起至
齋宫分翼於
輦路兩旁清蹕又以䕶軍領八人䕶軍校䕶軍八十
[047-35a]
人於神樂署週圍清蹕又以䕶軍㕘領二人䕶軍
校䕶軍二人於
圜丘外週圍清蹕
齋宫左門以䕶軍統領一人上三旗司鑰長一人䕶
軍領一人䕶軍校䕶軍二十人直宿右門以上
三旗協理事務㕘領一人䕶軍校䕶軍二十人直
宿
成貞門西大門以上三旗司鑰長一人䕶軍㕘領一
[047-35b]
人䕶軍校䕶軍二十人直宿
齋宫外設十四汛以八旗䕶軍㕘領六人毎汛各䕶
軍校䕶軍十一人巡守外
壇西門外以下五旗䕶軍㕘領二人䕶軍校䕶軍二十人
直宿内
壇西門以下五旗協理事務領一人䕶軍
領一人䕶
軍校䕶軍二十人直宿如
駕詣
[047-36a]
北郊
輦路清蹕之制同又以上三旗䕶軍㕘領三人䕶軍校
䕶軍六十人於
壇外西門至
壇北門清蹕以下五旗䕶軍領五人䕶軍校䕶軍五十
人分令兩旗於樂部宿處三旗於
壇外西門外各清蹕
齋宫正門以䕶軍統領一人上三旗司鑰長一人䕶
[047-36b]
軍校䕶軍二十人直宿内北門内西門各以下五
旗協理事務㕘領一人䕶軍㕘領一人䕶軍校䕶
軍二十人直宿
齋宫外設十一汛以八旗䕶軍㕘領八人毎汛各䕶
軍校䕶軍十人巡守如
駕幸瀛臺
承光殿等處以上三旗䕶軍㕘領十二人䕶軍校䕶
軍三百人
[047-37a]
駕幸圓明園南苑等處以八旗䕶軍領三十二人䕶
軍校䕶軍八百人均於經由之路按旗分翼排立
清蹕毎遇
車駕經行城内以上三旗官軍城外以八旗官軍衛道
清蹕均由
景運門直班統領計程逺近隨時酌委以統領一人
率䕶軍㕘領一人稽察
回鑾亦如之
[047-37b]
凡
行在宿衛扈從恭遇
車駕廵幸視道里之逺近日期之多寡毎次合前鋒營
計之酌量分派以統領三人營總三人司其事康
熙初年定毎
駐蹕之地由嚮導總統等先期指示地盤䕶軍統領營
總各一人率䕶軍㕘領䕶軍校䕶軍豫徃同武備
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設
[047-38a]
帳殿
御幄繚以黄髤木城康熙十年改/用黄幔城外為網城設南東西
三旌門門建旗各二南正白東鑲黄西正黄自東
西門以後三面各設連帳䕶軍統領率八旗官兵
於網城門守衛去網城百歩外八旗各設帳房東
四旗左翼西四旗右翼各按翼廵宿建鑲黄䕶軍
纛於後正黄䕶軍纛於右正白䕶軍纛於左以領
之路中設頓營或一或二亦由嚮導指定䕶軍
[047-38b]
領等豫行張具毎日
御營輜重前行三旗營總䕶軍領三人率三旗䕶軍
纛並行雍正元年定網城改用圓形周設連帳仍
設三門各建上三旗之䕶軍旗二設汛九守以上
三旗䕶軍於網城外又設連帳一重形亦圓設四
門亦各建䕶軍旗二南建正藍鑲藍旗各一東建
鑲白西建鑲紅北建正紅旗各二設汛四守以下
五旗䕶軍均統以營總去營六十丈八旗各設帳
[047-39a]
房五座由帳房十二丈以外一應扈從官兵聴其
住宿乾隆二十年増定大營之制外方内圓度地
縱二十丈六尺横十七丈四尺建黄幔城外加網
城結繩為之黄色貫之以網髙六尺濶八尺距幔
城南東西各十八丈北十五丈設連帳百七十五
座為内城建旌門三南門建正白金龍纛二東門
建鑲黄金龍纛二西門建正黄金龍纛二周圍建
鑲黄金龍三角旗共四十有一司内旌門以上三
[047-39b]
旗䕶軍領六人䕶軍校䕶軍六十人設宿衛帳
房九座以上三旗䕶軍領九人䕶軍校䕶軍九
十人司之距網城十二丈為外城設連帳二百五
十四座建旌門四南門輪日建正藍金飛虎纛二
鑲藍金飛虎纛二東門建鑲白金飛虎纛二西門
建鑲紅金飛虎纛二北門建正紅金飛虎纛二外
城周圍東南面建正白金飛虎方旗西南面建正
紅金飛虎方旗東北面建鑲黄金飛虎方旗西北
[047-40a]
面建正黄金飛虎方旗共六十司外旌門以下五
旗䕶軍㕘領八人䕶軍校䕶軍八十人設宿衛帳
房四座以下五旗䕶軍㕘領四人䕶軍校䕶軍四
十人司之外城東西為各部院官帳房距外城六
十丈周圍設八旗營警蹕帳房四十座毎旗各五
每帳房建䕶軍旗各一東南正藍旗西南鑲藍旗
東北鑲白旗西北鑲紅旗共四十以䕶軍領四
十人䕶軍校䕶軍六百人分司警蹕其建設大營
[047-40b]
幔城網城連帳用䕶軍㕘領三人䕶軍校䕶軍八
十人備用亦如之中路頓營縱廣各二丈設黄幔
城外加網城如大營之制以䕶軍領二人䕶軍
校䕶軍四十人預徃守衛其建設頓營則以䕶軍
領一人䕶軍校䕶軍二十人如恭遇
駕幸口外増用䝉古䕶軍㕘領一人䕶軍校䕶軍二十
人其隨營傳禁踐踏田禾以䕶軍㕘領八人䕶軍
校䕶軍一百二十人指立市集以䕶軍領二人
[047-41a]
䕶軍校䕶軍二十四人督率刈草以䕶軍領一
人䕶軍校䕶軍二十四人管輜重以䕶軍領三
人䕶軍校䕶軍四十人建䕶軍輜重三旗纛三杆
領以䕶軍叅領三人率持纛隨纛䕶軍校䕶軍一
百二十一人隨行專䕶
御用輜重䕶軍㕘領一人䕶軍校䕶軍十人其毎日扈
從官軍並於八旗内隨時委用
御營嚮導
[047-41b]
總統無定員以前鋒統領䕶軍統/領八旗副都統兼任於八旗前鋒營
䕶軍營内毎旗選㕘領侍衛四人前鋒校䕶軍校
前鋒䕶軍六人佐之
凡遇
時巡省方以嚮導總統一人先期率官校詣
車駕經行之地周覽山川通橋梁夷險隘計程入告
駕行佩櫜鞬前導毎日
駐蹕後以次日程途及
[047-42a]
駐蹕之所奏
聞交
行在兵部曉諭闔營
迴鑾亦如之
御營及營看城均由嚮導總統先期指示飭所在有
司修治營盤
御營謹按雖無專設之員而於翊衛之中責任綦重其/ 嚮導
簡任隨時前鋒營䕶軍營官謹附載於兩營之後/ 者皆
[047-42b]
圓明園八旗䕶軍營
總統無定員以王公大臣兼任乾隆十六年/定以一人掌印亦由 特簡八旗
營總毎旗各一人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隨印協理事務䕶軍㕘領
各一人雍正十年設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隨印協理事務副䕶軍㕘領各
二人䕶軍校委署䕶軍㕘領各四人䕶軍校各十
六人初制共八十人雍正十年増三十二人乾隆/十二年増毎旗各十六人十六年定以四人
隨/印副䕶軍校各十六人雍正七年初設七十二人/十年増四十人乾隆十二
年増毎旗各十六人/即於䕶軍内選用筆帖式共四十人雍正十年/設即於䕶
[047-43a]
軍内選用乾隆十三/年定以八人隨印䕶軍共三千六百七十二名
初制設三千名乾隆十二年以京城䕶/軍移駐定額毎旗各四百五十九名養育兵初/制
設九十六名乾隆三年増三百八/十四名三十六年定額一千名
圓明園䕶軍營之制
禁苑周圍建營房八所選京中八旗官軍按旗駐劄
初定
圓明園門汛警蹕共百處日以營總四人副䕶軍
領八人署䕶軍㕘領十六人䕶軍校䕶軍千入入
[047-43b]
直夜傳更籌十六恭遇
駕至
圓明園及還
宫自
圓明園至紅橋以副䕶軍㕘領署䕶軍領四人䕶
軍校䕶軍八十人於路旁兩翼清蹕
駕由水路自
暢春園西南門經聖化寺至長春橋以營總三人副
[047-44a]
䕶軍領署䕶軍㕘領十六人䕶軍校䕶軍二百
四十人於長河兩岸清蹕乾隆四年改設
圓明園門汛共七十六處日以營總二人䕶軍㕘領
二人副䕶軍領署䕶軍
領十五人䕶軍校䕶
軍七百六十人守衛
暢春園増設門汛十九處日以營總一人副䕶軍叅
領署䕶軍㕘領四人䕶軍校䕶軍一百九十人守
衛夜傳更籌八如恭遇
[047-44b]
駕駐静宜園設門汛五十一處日以營總二人䕶軍
領一人副䕶軍領署䕶軍
領十三人䕶軍校
䕶軍五百十人守衛夜傳更籌十
車駕徃還均以營總三人䕶軍㕘領三人副䕶軍㕘領
署䕶軍㕘領二十人䕶軍校䕶軍五百二十人於
經由之路左右清蹕恭遇
駕詣黑龍潭大覺寺行禮以營總三人䕶軍㕘領三人
副䕶軍㕘領署䕶軍領十四人䕶軍校䕶軍七
[047-45a]
百人沿路清蹕十年増設
長春園門汛二十處日以䕶軍領一人副䕶軍㕘
領署䕶軍領四人䕶軍校䕶軍二百人守衛夜
傳更籌八十八年増設
清漪園門汛六處日以副䕶軍領或署䕶軍㕘領
一人䕶軍六十人守衛如恭遇
駕幸静明園等處以營總三人䕶軍㕘領三人副䕶軍
㕘領署䕶軍領九人䕶軍校䕶軍二百四十人
[047-45b]
沿路清蹕
凡選補䕶軍於本佐領下選充順治元年定䕶軍
亦選用領催
欽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