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7 東都事略-宋-王稱 (WYG)


[096-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都事略卷九十六   宋 王 稱 撰
  列傳七十九
安燾字厚卿開封人也舉進士調蔡州推官召試爲祕
閣校勘出爲荆湖北路提㸃刑獄會行新法而奉行之
吏或異趣爲髙或迎合求進而燾平心以奉詔條號無
所倚時司農以符檄風天下如免役増寛剰造簿供手
實散青苗等事天下爭趣之燾數有陳論暨見神宗復
[096-1b]
極論之爲立法禁累擢修起居注元豐初使髙麗燾諭
以朝廷恩意其國主感泣遇燾有加禮以爲過契丹使
逺甚且使其臣言之燾笑荅曰尊中華與事大國禮固
均也特以罕至故有加爾且朝廷與契丹講好歳乆今
遣使寵綏逺人豈校厚薄於其閒哉時以其言爲知體
使還拜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直學士院初都水監丞
范子淵建請導洛通汴命燾行視燾以爲勞費甚大且
非經乆之利以議不合出知陳州遷龍圖閣直學士爲
[096-2a]
户部尚書六年拜同知樞密院事時夏人款塞燾請因
而撫之且戒將吏毋生邊隙既又請疆埸非要害者還
之以示恩然羌情無厭當使知吾宥過而罷兵不應示
吾厭兵之意哲宗嗣位乃遂其前議於是歸其葭蘆等
四砦元祐二年進知院事燾謂爲國者不可好用兵又
不可畏用兵好則疲弊生靈畏則取侮遺患今朝廷每
戒邊臣非舉國入㓂不得應之則固畏用兵矣然敵數
犯塞亦未免疲弊之患雖僅保城砦適墮其計中願復
[096-2b]
講攻擾之策如左氏所謂用三師以疲楚之意此計之
上也又乾順才數歳非秉常近親獨梁乙逋利於持權
與梁氏立之其酋長善用兵者如嵬名阿吳輩皆秉常
族黨多反側顧望不若有以離閒之彼阿吳等既不自
安一旦得領重兵焉知其不囘戈以復讎梁氏此一竒
也用其策夏人卒相猜貳遂復修貢燾以虜使路或循
河隄而大河方移徙非所以示險是時河方北流朝廷
雖欲囘復初不甚力燾言自小吳未決以前河入海之
[096-3a]
地雖屢徙而盡在中國故京師得以北限强敵今河每
決而西則河尾益北如此不已將北扺境上則南岸遂
屬敵界彼若爲橋梁守以州郡窺兵河外可爲寒心今
水官之議不過論地形較功費而獻納之臣又爲髙論
殊不考利害量輕重徒欲便於治河而緩於設險非至
計也以母喪免服除授觀文殿學士知鄆州改鄭州移
潁昌府紹聖元年拜門下侍郎時章惇用事貶謫元祐
舊臣燾陰爲開釋惇不樂遂以觀文殿學士知河陽改
[096-3b]
知鄭州四年落職知大名府徽宗即位復職提舉中太
一宫兼侍讀復拜知樞密院事先是邈川溪巴温之子
隴拶降以其地爲湟州命將吏戍守之議者多以爲不
可守未幾溪巴温又請舊地并丐隴拶等下樞府問狀
遂以其地與隴拶并還之尋以觀文殿學士知河南其
將請去也燾奏曰自紹聖元符以來用事之臣但持紹
述之虚名以誑惑君父上則欲固寵位以快恩讎下欲
希進用而肆朋附并爲一談牢不可破彼自爲謀則善
[096-4a]
矣然未嘗以豪髪爲朝廷計者也坐棄湟州降端明殿
學士再責寧國軍節度副使安置漢陽軍既而復湟州
降祁州團練副使復鄯州移居建昌軍徙襄州提舉鴻
慶宫復大中大夫卒年七十五燾資淡泊無聲色之奉
事親孝爲文長於議論燾卒後五年始盡復故官職云
李清臣字邦直世爲魏人也少孤事母兄孝友自力學
問韓琦以其兄之子妻之皇祐中舉進士治平中舉制
科考官韓維稱清臣文贍時京師霖雨議者多及濮邸
[096-4b]
將廷試或語清臣宜以五行傳簡宗廟水不潤下爲證
則必合矣清臣曰此漢儒說吾不能知民閒豈無疾痛
可言者乎因言天地之大譬之人腹心肺腑惟有所攻
塞則五官不寧民人生聚天地腹心肺腑也日月辰宿
天地五官也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而止民之疾
痛而已又以爲縣官百須皆出於農比者陳鄧許亳饑
農民多死而他業者自如儻令雜征苛取出於他業之
人則農勸矣且欲崇禮制黜無功策入次等授祕書郎
[096-5a]
僉判平江軍歐陽脩以館職薦之召試擢集賢校理韓
絳宣撫陜西奏清臣爲屬遷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吏房
公事絳貶清臣因還所遷官通判海州同知太常禮院
爲京東路提㸃刑獄召充國史院編修官修起居注知
制誥遷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元豐六年擢尚書右丞哲
宗立徙左丞元祐初罷爲資政殿學士知河陽又知河
南府永興軍真定府召爲户部尚書未至拜正議大夫
中書侍郎吕大防罷相清臣首變元祐之政欲以取相
[096-5b]
位以門下侍郎蘇轍在上未能遷一日對哲宗言蘇轍
兄弟改變先帝法度轍奏曰陛下即位宣仁后垂簾之
初兄軾方起自謫籍臣亦被召清臣時爲左丞今日反
謂臣兄弟變先帝之法是欺也清臣辭屈乃曰蘇轍嘗
以漢武比先帝哲宗震怒而轍由此罷黜轍既去位外
召章惇拜左僕射惇未至相位尚虚清臣益有覬覦之
心獨當國亟復元豐法度除諸路常平使者已而惇至
清臣既不得作相遂與惇爲敵會哲宗幸楚王第有婦
[096-6a]
人遮道叫呼誣告清臣謀反既已屬吏繫治婦人夲瀘
州倡常爲清臣姑之子田嗣宗外婦詔捕嗣宗得之清
臣猶未請去獄將具言者有疏論列嗣宗既伏法清臣
遂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尋奪職知真定府徽宗
即位以禮部尚書召復大學士月餘拜門下侍郎章惇
罷相清臣奏章惇爲相朝廷屬以政事爲之不置次補
而惇不念體國其所以開導上聽者莫非忮忍殺伐之
事以己之平日仇怨或託謗訕宗廟或稱謀危上躬竄
[096-6b]
逐南方投之死地故貶人并骨肉死者不得歸葬存者
悉爲囚徒又因編類章疏看詳訴理受禍者一千餘家
自古姦臣少惇比者今既罷去尚以特進守藩天下人
心鬱抑不快盍加誅殛以慰民望惇遂責散官安置徽
宗欲息朋黨以大公示天下改元建中靖國清臣乃與
同時輔政者叶謀以輔上意盡還遷徙舊臣稍復其恩
數品秩乆之與時議寖不合復以資政殿大學士知大
名府卒年七十一贈金紫光禄大夫後以元符中章疏
[096-7a]
詆訾先朝追奪職名言者又以清臣與韓忠彦黄履執
政日請復元祐皇后義非所安再貶雷州司户參軍
臣稱曰人臣以公正爲忠朝廷以安靜爲福紹聖之初
清臣復被任用不以公正事上而乃謀取宰相首以紹
述激怒上意自是朋黨之論起而士夫䝉其患矯誣之
說行而聖后負其謗朝廷不復安靜而清臣亦不得相
矣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爲梗清臣之謂也可不戒哉
許將字冲元福州閩縣人也舉進士第一調僉判昭慶軍
[096-7b]
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檢正中書禮房公事直舎人院
遷知制誥北敵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地歳聘
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
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
遂命將閱文書至敵中館伴蕭禧果問以代州事將屢
屈之乃不敢言使還除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言者言
將勘太學公事釋上舎生不實出知蘄州以龍圖閣待
制知揚州又知鄆州入爲兵部侍郎條奏八事以爲兵
[096-8a]
之事有三曰禁兵曰廂兵曰民兵馬之事有三曰養馬
曰市馬曰牧馬兵器之事有二曰繕作曰給用除龍圖
閣直學士知成都府元祐三年再爲翰林學士拜尚書
右丞以資政殿學士知定州移揚州徙大名府會大河
東北議未決將曰度今之利謂宜因梁村之口以行東
因内黄之口以行北而盡閉諸口以絶大名諸州之患
俟水大至觀故道足以受之則内黄之口可塞不足以
受之則梁村之口可以止兩不能相奪則各因其自流
[096-8b]
以待紹聖元年召爲吏部尚書將上疏乞依元豐詔定
北郊夏至親祠遷尚書左丞中書侍郎時章惇爲相與
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臣僚惇卞奏乞發司馬光墓
將獨無言哲宗問曰卿不言何也將曰發人之墓非盛
德事哲宗曰朕意與卿同乃不從嘗議正夏人罪以涇
原近冦而地廣謀帥尤難乞用章楶楶果有功徽宗即
位爲門下侍郎撫定鄯廓州邊臣欲舉師過河朝議難
之將獨以蕃夷不可爽信而兵機有不可失既已戒期
[096-9a]
願遂逐之未幾㨗書至將在位御史中丞宋諤取將舊
謝章表析文句以爲謗且謂將左顧右視見利則囘幡
然改圖初無定論元祐閒嘗爲丞轄則盡更元豐之所
守紹聖初復秉鈞軸則陰匿元祐之所爲逮至建中尚
此冐居則紹聖之所爲已皆非矣强顔今日亦復偷安
則建中之所爲亦隨改焉遂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南
府言者不已降資政殿學士知潁昌府移大名拜觀文
殿學士除奉國軍節度使在大名六年召爲佑神觀使
[096-9b]
未幾而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文定
鄧潤甫字温伯建昌人也嘗避髙魯王諱以字爲名而
字聖求後復舊名舉進士爲上饒尉王安石當國以潤
甫爲編修中書條例檢正中書户房事遷集賢校理知
諫院知制誥御史中丞翰林學士因論奏相州獄為蔡
確所陷落職知撫州移杭州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
府尋復職如初兼掌皇子閤牋記凡一時大手筆獨倚
潤甫焉除翰林學士承旨修撰神宗實録拜吏部尚書
[096-10a]
言者論潤甫草蔡確制謂其有定策功以龍圖閣直學
士知亳州閱歳復以承旨召數月除端明殿學士禮部
尚書請郡得知蔡州移永興軍以兵部尚書召紹聖元
年潤甫首陳武王能廣文王之聲成王嗣述文武之道
遂拜尚書左丞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安惠
黄履字安中邵武軍人也少游太學舉進士調南京法
曹又爲王宫敎授召試爲館閣校理遷太子中允監察
御史裏行兼知諫院神宗詢天地合祭是非履對曰本
[096-10b]
朝冬至祭天南郊夏至祭地北郊每歳行之皆合於古
猶以有司攝事爲未足以盡志於是三年一郊而親行
之蓋所謂因時制宜者也施之於今誠不可易惟合祭
之禮在所當正於是北郊之制定郊廟禮文多履詳定
焉同修起居注召試知制誥以母喪免服除以禮部尚
書召還爲御史中丞時大臣有罪罰金履奏賈誼有言
遇之以禮則羣臣自喜嬰以廉耻則人矜節行群臣且
然況大臣乎故罪有可惡黜之可也可恕釋之可也豈
[096-11a]
可以罰金示辱哉御史翟思言事有旨詰所自履諫曰
御史以言爲職非有所聞則無以言今乃究其自來則
人將懲之而臺諫不復有聞矣恐失開言路之意事遂
寢哲宗即位除翰林學士兼侍講請外以龍圖閣直學
士知越州坐舉御史不當降天章閣待制紹聖初復龍
圖閣直學士召還復爲御史中丞上章乞黜責吕大防
之黨以正典刑又謂司馬光變更先朝已行之法非是
初神宗在位留意禮樂欲垂一代之制而歴古循習未
[096-11b]
得適從遂詔廷臣群議時修郊廟奉祀禮文即令主辨
南北之說而議者棼糾訖不果行復還朝乃建言陽復
隂生各因其時上圜下方各順其體是以聖人因天祀
天因地祭地三代至漢其儀不易及王莽諂事元后遂
躋地位同席共牢歴世襲行不能全革逮神宗臨御卓
然考古揆今以正大典嘗有意於兹矣今承先志當在
陛下及二三執政哲宗以詢大臣章惇以爲北郊止可
謂之社覆曰天子祭天地蓋郊者交於神明之義所以
[096-12a]
天地皆稱郊故詩序云郊祀天地若夫社者土之神而
已豈有祭天示亦可謂社乎哲宗然之遂定郊議拜尚
書右丞會右正言鄒浩以言事竄新州履奏乞徙善地
出知亳州徽宗即位召爲資政殿學士兼侍讀復拜尚
書右丞求罷政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中太一宫卒履
始以文學進初附蔡確謀定策事復附章惇排擊元祐
之臣時議嫉之後以復后事追貶彬州團練副使
 
[096-12b]
 
 
 
 
 
 
 
 東都事略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