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1 佛法金湯編-明-心泰 (CBETA)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五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朱熹



熹。字元晦。號晦庵。新安人。紹熈中除煥章閣待制。理
宗朝贈太師。封徽國公。諡文公。公少年不樂讀時文。
因聽一尊宿說禪直指本心。遂悟昭昭靈靈一著。十
八歲請舉。時從劉屏山。屏山意其留心舉業。暨搜其
篋。只大慧禪師語錄一帙耳。有久雨。齋居誦經。詩曰。
端居獨無事。聊披釋氏書。暫息塵累牽。超然與道俱
云云。公甞致書於開善道謙禪師云。向蒙妙喜開示。
應是從前記持文字。心識計校。不得置絲毫許在[曷-曰/月]
中。但以狗子話時時提撕。願受一語。警所不逮。師答
曰。某二十年不能到無疑之地。後忽知非勇猛直前。
便自一刀兩斷。把這一念提撕狗子話頭。不要商量。
不要穿鑿。不要去知見。不要強承當。公有省。師卒。公
祭以文。略曰。我昔從學讀易.語.孟。究觀古人之所以
聖。既不自揆。欲造其風。道絕徑塞。卒莫能通。下從長
者問所當務。皆告之言要須契悟。開悟之說不出於
禪。我於是時則願學焉。師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嶺間
之。但有瞻仰。丙寅之秋。師來拱辰。乃獲從容。笑語日
[015-0436c]
親。一日焚香請問此事。師則有言。決定不是。始知平
生浪自苦辛。去道日遠。無所問津。未及一年。師以謗
去。我以行役不得安住。往還之間見師者三。見必欵
留朝夕咨參。師亦喜我為說禪病。我亦感師恨不速
證。別其三月。中秋一書已非手筆。知疾可虞。前日僧
來為欲往見。我喜作書曰。此良。便書已遣矣。僕夫遄
言。同舟之人告以訃傳。我驚使呼問以何故。於乎痛
哉。何奪之遽。恭惟我師。具正徧知。惟我未悟。一莫能
窺。揮金辦供。泣於靈位。稽首如空。超諸一切資監。或問
朱子曰。今士大夫晚年都被禪家引去者何故。答曰
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讀許多書。記誦文章。所藉以取
功名利祿之計者。到這裡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
他底且省力。人誰不悅而趨之乎。王介甫平生學許
多道理。臨了捨宅為寺。又云。只緣他打併得心下清
潔。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楊文公.劉元城.呂
由公。都是甚麼人。也都去學他。又云。佛書說六根六
識。四大十二因緣生之類。皆極精玅。故前輩謂此孔
孟所不及。又曰。四大即是魂魄。十二緣生出華嚴合
論。佛說本言盡去世間萬事。後却說出實際理地不
受一塵。萬事門頭不捨一法。熹又曰。金剛經大意只
在須菩提問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兩句上。故說不
應住法生心。不應住色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
是答云何住。又說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我皆令入
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此是答云何降伏其心。所謂降
[015-0437a]
伏其心者。非謂欲遏伏此心。謂盡降伏世間一切眾
生之心。入無餘涅槃只是一無字。自此以後只是這
意。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謂離相即名為佛。又
曰。釋氏之學與吾儒有甚相似處。如有物先天地。無
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又曰。撲落非他
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又曰。若人
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看他是甚麼見識。今區區小儒
怎生出得他手。宜為他揮下也朱子語錄并易解


陸游



游。字務觀。號放翁。佃之孫。越之山陰人。仕至祕監。甞
問松源岳禪師云。心傳之學可得聞乎。師云。既是心
傳。豈從聞得。公領解。獻偈曰。幾度驅車入帝城。逢僧
一例眼雙青。今朝始覺禪家別。說有談空要眼聽。公
居鏡湖時與塗毒䇿禪師往來寖厚。䇿住雙徑。受生
祭七日。加趺而逝。公哭以詩曰。岌岌龍門萬仞傾。翩
翩隻影又西行。塵侵白拂繩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
遙想再來非四大。尚應相見話三生。放翁大欠修行
在。未免人間愴別情資監


葉適



適。號水心先生。有水心集行於世。適與石岩璉禪師
帖云。嘗謂佛入中國始為異教。而與聖人之道相亂。
近究其書合其說。誠有合乎性命之言。但所說條項
甚多。而相反處不少。既曰不可以有心求。又曰不可
以無心得。孰可孰否。孰違孰從。無悋警發。師答曰。蒙
[015-0437b]
諭佛書條項甚多。相反處不少。敢攄管見。佛以戒定
慧為宗。境攝六根。不動心鏡。諸緣不惑。日月明照雨
露霑濡。水流花開鳶飛魚躍。皆吾性具。要在千差一
照。理事混融。日久月深。真空玅智自印本心矣。若能
收視返聽。心外元無別佛。不必問條項多言相反也。
適由是知歸。與朱文公書曰。適在荊州。無事讀佛書。
乃知世外環奇之說。本不與道相亂。良由讀者不深
考也資監。嘗撰法明寺教藏序曰。西湖法明寺。昔講師
繼忠居之。有行業。願力強。果故雖焚蕩草莽。百年間
冠盖常走一郡。至子真建兩序。師昶崇殿堂。院始落
成。昶尤精苦。衣屨穿損食不累合。然諸生雲赴應答
泉涌。人謂東掖上天竺之盛不能過也。天台既立止
觀二義。承而為說者益以蔓衍。而忠與昶亦各有論
述。故其徒玅真普濟欲集諸家之學為教藏。置院中。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蹟而嗣忠之業。於
無窮志甚遠矣。夫浮圖以身為旅泊。而嚴其宮室不
已。以言為贅疣而傳於文字愈久。固予所不解。甞以
問昶。昶亦不能言也本集


真德秀



德秀。字希元。本姓慎。避孝宗諱改姓真。端平間參大
政。諡文忠。號西山先生。帥湖南潭人為立生祠。一夕
有題于壁云。舉世知公不愛名。湘人苦欲置丹青。西
方又出一活佛。南極今添兩壽星。幾百年万鐘間氣。
八千春願祝脩齡。不須更作生祠記。四海蒼生口是
[015-0437c]
銘。甞題楊文公所書遺教經曰。盖瞿曇氏最後教諸
弟子語。今學佛者罕常誦而習之也。盖自禪教既分。
學者往往以為不階言語文字而佛可得。於是脫略
經教而求所謂禪者。高則高矣。至其身心顛倒。有不
堪檢點者。則反不若誦經持律之徒。循循規矩中。猶
不致大謬也。今觀此經。以端心正念為首。而深言持
戒為禪定智慧之本。至謂制心之道如牧牛。如御馬。
不使縱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後由遠離以至精
進。由禪定以造智慧。具有造次梯級。非如今之談者
以為一超可到如來地位也。宜學佛者患其迂而不
若禪之捷歟。以吾儒觀之。聖門教人以下學為本。然
後可以上達。亦此理也。學佛者不由持戒而欲至定
慧。亦猶吾儒捨離經辨志而急於大成。去灑掃應對
而語性與天道之玅。其可得哉。余謂佛氏之有此經。
猶儒之有論語。而金剛.楞嚴.圓覺等經則易.中庸之
比。未有不先論語而可遽及易.中庸者也。儒釋之教
其趣固不同。而為學之序則有不可易者焉。䟦蓮經
普門品曰。予自少讀普門品。雖未能深解其義。然甞
以意測之曰。此佛氏之寓言也。昔唐李文公問藥山
儼禪師曰如何是惡風吹船飄落鬼國。師曰李翱小
子問此何為。文公愓然怒形於色。師咲曰。發此嗔恚
心。便是黑風吹船飄入鬼國也。吁藥山可謂善啟發
人矣。以是推之。則知利欲熾燃即是火坑。貪愛沉溺
便是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舡到彼岸。
[015-0438a]
灾患纏縛隨處而安。我無怖畏如械自脫。惡人侵凌
待他橫逆。我無忿疾如獸自奔。讀是經者作如是觀。
則知補陀大士真實為人。非浪語也。讀楞嚴經曰。余
讀楞嚴。知六根源出於一外緣。六塵流而為六隨物。
淪逝不能自返。如來憐愍眾生。為說方便。使知出門
即是歸路。故於此經指涅槃門初無隱蔽。若眾生能
洗心行法。使塵不相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
行。晝夜中流入。與如來法流水接。則自其內身便可
成佛。如來猶恐眾生於六根中未知所從。乃使二十
五弟子各說所證。而觀世音以聞思修為圓通第一。
其言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
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
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若能如是。圓
拔一根則諸根皆脫。於一彈指頃徧歷三空。即與諸
佛無異矣。又讀金剛經至四果乃廢經而嘆曰。須陀
洹所證則觀世音所謂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者耶。入
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塵。安然常住。斯入流矣。至於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
實無不來。盖往則入塵。來則返本。斯陀含雖能來矣。
而未能無往。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無來。至阿羅漢
則往來意盡。無法可得。然則所謂四果者。其實一法
也。但歷三空有淺深之異耳。予觀二經之言本若符
契。而世或不喻。故明言文献通考。三交嵩禪師住淨慈。公
入其室問曰。世人請僧誦經有據乎。師曰。佛書可以
[015-0438b]
煆心煉性。定慧因之而生。金剛.楞嚴.圓覺.法華。先德
誦之證道。聞見者俱獲饒益。公於是徧閱諸經資監


劉克莊



克莊。字潛夫。號後村。詩文閎肆瑰奇超邁。淳祐中除
秘書少監兼崇政殿說書。遷秘閣修撰。有文集五十
卷行於世。有十釋詠。其瞿曇詠曰。世傳漢明帝始夢
見金身。曷不觀列子西方有聖人。維摩詠曰。面色削
瓜黃。眉毫覆雪長。安知四天下。只在一禪床。善財詠
曰。放勛訪吾叔。魯叟問弘聃。所以此童子。諸方亦遍
參。達磨詠曰。直以心為佛。西方說最高。始知周孔外。
別自有英豪。六祖詠曰。明鏡偷神秀。菩提犯臥輪。更
將舊衣鉢。占斷不傳人。圖澄詠曰。值亂行何適。隨緣
住亦安。能將石虎輩。只作海鷗看。支遁詠曰。若以色
見我。幾於貌失人。林公少鬚髮。澄觀欠冠巾。誌公詠
曰。寺甲於江左。身迎入禁中。如何淨居殿。餓殺老蕭
公。馬祖詠曰。若非大氣魄。只是小機鋒。老子一聲喝。
學人三日聾。德山詠曰。此老手中棒。輕輕已有瘢。佛
來與三十。某甲莫須飡本集


陳貴謙



貴謙。官至樞密。真西山問禪門事。貴謙答書。略曰。承
下問禪門事。即見虗懷樂善之意。[厂@既-旡-日+口*頁]淺漏何足以辱
此。然敢不以管見陳白。所謂話頭合看與否。以某觀
之。初無定說。若能一念無生。全體是佛。何處別有話
頭。只緣多生習氣背覺合塵。剎那之間念念起滅。如
[015-0438c]
猴猻拾栗相似。佛祖不得已權設方便。令咬嚼一箇
無滋味話頭。意識有所不行。將蜜果換苦葫蘆。淘汝
業識都無實義。今時學者却於話頭上強生穿鑿。或
至逐個解說。以當事業遠之遠矣。然禪門一著須徹
見自己本地風光方為究竟。此地人人本有。但為客
塵妄想所覆。若不痛加煅煉。終不明淨。


張鎡



鎡。號約齋。官至直秘閣學士。見密庵傑禪師之後。以
書告其悟由曰。鎡曩造籌室。蒙垂示。歸來應接外常
以此鞭䇿。一日靜坐。因舉狗子話[曷-曰/月]臆豁然如太虗
空了無障礙。祖師言句是入道之門。守著不放捨為
大病也。自此塵緣世念不著排遣。自此凈盡。古人公
案昔所茫然。今亦無疑矣資監。鎡甞聞鐘聲悟道。有偈
曰。鐘一撞。耳根塞。赤肉團邊去個賊。有人問我解何
宗。舜若多神面門黑。後捨宅建寺曰慧雲。請破庵先
禪師開山疏曰。捨林居為阿蘭若。夫豈小緣。請宗師
據曲彔床。只因大事。況開山作第一代。要為眾說不
二門。快便難逢。當仁不讓。破庵禪師聲傳江海道重
岷峨。幾度遍參遭密庵打失鼻孔。一朝拈出。向冷泉
捋下面皮。不謂馨香奚煩鄭重。老居士偶然相遇。舊
冤家果是難逃。不必多言。何勞遠涉。辭青松於北㵎。
穿幾重出岫之雲。對綠水於南湖。祝萬歲如山之壽。


林希逸



希逸。號鬳齋。仕至中大夫直寶謨閣提舉成都府玉
[015-0439a]
局觀。有莊老列三子口義行於世。甞撰斷橋倫禪師
塔銘。略曰。余謂富鄭公於顒華嚴。范文正於古薦福。
張紫岩於杲大慧。皆以元勳大老敬向其人。故叢林
至今以為法棟。今師之得魏公者又何遜哉。非公無
以知師。而非師無以得公也。其大機大用具在語錄。
乃為銘曰。斷橋之學不以言句傳。所可傳竹溪已序。
師於叢林末法砥柱。我觀其初信有異趣。麻矢何疑。
楞伽何悟。無準室中不契何故。所聞何聲。始得汗去。
師今何故板鳴不住。是聲何如必有落處。我為此銘
來者轉註。


鄭清之



清之。相理宗。封魏國公。嘗撰玅峰善公塔銘曰。西方
心法難思惟。真淨玅明無一絲。廣長舌語包須彌。誰
知認指為月非。九年面壁老古錐。傳付不在鉢與衣。
非佛非法非事為。透地透天生光輝。餘塵明極兩若
遺。悟者無有迷者誰。我識玅峰再見之。語真貌古無
他奇。野寉同往雲與歸。昭琴雖鼓何成𧇾。雪肥梅瘦
扃泉扉。無邊春意一枯枝。作死生觀真遊嬉。在旁知
狀惟穹[石*白-日+田/廾]。又建東山寺於鄞之橫溪。倣謝安東山也。


吳潛



潛。號履齋。相理宗。因赴貶所宿楓亭接待寺。謂寺僧
曰。昔文殊告世尊曰。我初入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
若久習成就。更無他想。常與定俱。此繫心一緣乃成
佛作祖之階梯也。所謂繫心一緣。如日觀月觀眉間
[015-0439b]
毫相與鼻準白之類。事雖淺近。理實幽微。如趙州云。
老僧十二時惟粥飯二時是襍用心。溈山問懶安云。
汝十二時當作何務。安云牧牛。溈云作麼生牧。安曰
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此皆繫心一緣也。是後尊
宿又生巧玅方便。令學人看箇話頭。如狗子佛性。麻
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鎮州蘿蔔。庭前栢樹子之類。
都是理路不通處教人取次看一則。看來看去疑來
疑去。十二時中常不放捨。忽然鼻孔噴地一下。即是
當人安身立命處。此皆繫心一緣之證據也。此寺僧
徒或行嚴潔誦經禮佛脇不附席。盖禪教律剎之所
希有。亦謂精進矣。有此鎡基更能趲上一層。繫心一
緣習定生慧。則人人是佛自家現成公案。不用借他
珍寶開張鋪席。可惜只在有為法上過了一生。縱然
以今世持戒福德來世不失人身。又重作家計。脫殻
入殻何時休歇。萬一有少蹉跌。永劫扶頭不起。所謂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語最為悲切。
履齋老子未能自度先願度人。因書此以効法施云
資監


劉謐



謐。號靜齋。著三教平心論。首云。甞觀中國之有三教
也。自伏羲畫八卦而儒教始於此也。自老子著道德
經而道教始於此。自漢明帝夢金人而佛教始於此。
此中國有三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設教。道以尊設
教。佛以大設教。觀其好生惡殺則同一仁也。視人猶
[015-0439c]
己則同一公也。懲忿窒慾禁過防非則同一操修也。
雷霆眾聵日月群盲則同一風化也。由粗跡而論。則
天下之理不過善惡二途。而三教之意無非欲人之
歸於善耳。儒教在中國使綱常以正人倫。以明禮樂
刑政四達不悖。天地萬物以位以育。其有功於天下
也大矣。故秦皇欲去儒而儒終不可去。道教在中國
使人清虗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一洗紛紜膠轕之習。
而歸於靜默無為之境。其有裨於世教也至矣。梁武
帝欲除道而道終不可除。佛教在中國使人棄華而
就實。背偽而歸真。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
於利彼。其為生民之所依歸者無以加矣。三武之君
欲滅佛而佛終不可滅。隋李士謙之論三教也。謂佛
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豈非三光在天缺一不可。而
三教在世亦缺一不可。雖其優劣不同。要不容於偏
廢也平心論




都上京。國號契丹。太祖姓耶律。諱阿保機。太宗遷
都遼。起太祖丙子。盡天祚甲辰。九主。二百九年。




都上京。國號女真。太祖姓完顏。諱阿骨打。揚割太
師長子。十六年稱帝。改國號金。至世宗都燕。起太
祖戊戌。盡哀帝甲午。九主。一百十七年。


太宗



太安諱晟。楊割次子。改元天會。迎請旃檀瑞像到燕
[015-0440a]
京。建水陸會七晝夜。安奉於閔忠寺供養。


熙宗



熙宗諱亶。太祖嫡孫。改元天眷。甞詔海慧大師於上
京。宮側剏造大儲慶寺。普度僧尼百萬。大赦天下。又
詔海慧.清慧二禪師住儲慶寺。迎旃檀像於本寺積
慶閣供養。海慧遷化。帝親奉舍利五處立塔。特諡佛
覺祐國大禪師。復賜清慧佛智護國大師號并金襴
大衣。


世宗



世宗諱雍。太祖孫。改元大定。遷都燕。勑建大慶壽寺。
詔冥玄顗禪師為開山第一代。勅皇太子降香賜錢
二萬沃田二十頃。又詔顗禪師於東京創清安寺。度
僧五百。作般瑟吒會。二十年勅建仰山栖隱禪寺於
燕京之西山。仍詔顗禪師開山。賜田設會度僧。


章宗



章宗諱璟。顯宗允恭之子。允恭未立而卒。章宗以皇
太孫即位。改元明昌。四年詔萬松禪師於禁庭升座。
帝親迎禮。聞未聞法。開悟感慨。親奉錦綺大僧伽衣。
詣座授施。內宮貴戚羅拜拱跪。各施珍愛以奉供養。
建普度會佛事。連日祥雲連綿天際。從此年豐謳歌
滿路。每歲設齋。常感祥瑞。帝駕幸燕之仰山。有金色
界中兜率境。碧蓮花裡梵王宮之句。承安四年帝以
太后遺命詔下和龍府建大明寺。造九級浮圖。度僧
三萬。施以度牒。以薦冥福。
[015-0440b]


東海侯



侯諱允濟。世宗第七子。章宗無嗣。群臣奉遺詔立之。
改元大安。在位四年旃檀瑞像至金國。十三年此年
迎置上京禁庭供養已上金誌


金國誌曰。浮屠之教雖貴戚望族多捨男女為僧
尼。禪多律少。在京曰國師。帥府曰僧錄僧正。列郡
曰都綱。縣曰維那。披剃威儀與南宋等。所賜之號
曰大師曰大德並賜紫國師。服真紅袈裟。僧錄僧
正限三年為任。並服紫袈裟。都綱亦以三年為任。
有師號者賜紫。無者如常。僧維那僧尼有訟者。杖
以下決遣之。杖以上者並申解僧錄都綱司。


李之純



之純。字純甫。自號屏山居士。弘州人。章宗承安間進
士。官至尚書右司都事。資性英邁。天下書無所不讀。
其於莊周.列禦𡨥.左氏.戰國䇿為尤長。文亦略能似
之。三十歲後徧觀佛書。既而取道學諸家之書讀之。
一旦有會於其心。乃合三家為一。取先儒之說箋其
不相合者。著為成書。所謂鳴道集說是也黃文献集。其鳴
道集說序曰。天地未生之前。聖人在道。天地既生之
後。道在聖人。故自生民以來。未有不得道而為聖人
者。伏羲神農黃帝之心見於大易。堯舜禹湯文武之
心見於詩書。皆得道之大聖人也。聖人不王。道術將
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後世之人塞而無所入。高
談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
[015-0440c]
內。恐後世之人眩而無所歸。切論天地既生之後。而
封之以仁義。故其言無不有少相齟齬者。雖然。或吹
或噓或輓或推。一首一尾一東一西。玄聖素王之志
亦皆有歸矣。其門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於支離也。
莊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於聖人。孟軻氏泝流而
上。自善人至於神人。如左右券。內聖外王之說偹矣。
惜夫四聖人歿。列禦宼駁而失真。荀卿子雜而未醇。
楊雄.王通氏僭而自聖。韓愈.歐陽氏蕩而為文。聖人
之道如綫而不傳者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書
從西方來。盖距中國數千萬里。證之文字詰曲侏𠌯。
重譯而釋之。至言妙理與吾古聖人之心魄然而合。
顧其徒不能發明其旨趣耳。豈萬古之下四海之外
聖人之迹竟不能泯滅耶。諸儒陰取其說以證吾書。
自李翱始。至於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於前。蘇子瞻
兄弟和之於後。大易詩書論孟老莊皆有所解。濂溪
涑水橫渠伊川之學踵而興焉。上蔡龜山元城橫浦
之徒又從而翼之。東萊南軒晦庵之書蔓衍四出。其
言遂大小。生何幸。見諸先生之議論。心知古聖人之
不死。大道之將合也。恐將合而又離。箋其未合於古
聖人者曰鳴道集說云集說共二百十七篇


移剌真卿



真卿。字楚材。本姓耶律。及金滅遼。真卿歸金。改姓移
剌。自號湛然居士。嘗撰鳴道集說後序。略曰。李屏山
臨終出鳴道集說付敬鼎臣曰。此吾末後絕交之作
[015-0441a]
也。子其秘之。當有賞音者。鼎臣聞余購屏山書。以此
稿因萬松秀公轉致於予。予覽而感泣者累日。昔予
嘗見鳴道集而不平之。欲為書紏其蕪謬而未暇。豈
意屏山先我著鞭。遂為序引。以鍼江左書生膏肓之
病。為中原士大夫有斯疾者亦可發藥矣。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五天台釋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