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1 佛法金湯編-明-心泰 (CBETA)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四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南宋



都杭。起高宗丁未。盡幼主丙子。七主。一百五十年。


高宗



帝諱構。徽宗第九子。母韋氏。徽宗夢武肅錢王入室
已而生帝。初封康王。即位於宋州。丁未改建炎元年。
帝幸維揚。二年正月詔金山住持克勤入對行在。所
遣八人。翊師升殿賜坐。朕素知師道高玅可得聞乎。
師曰。陛下以仁孝治天下。率土生靈咸被光澤。雖草
木昆虫各得其所。此佛祖所傳之心也。此心之外無
別有心。若別有心非佛祖之心矣。帝大悅。賜圓悟之
號。師奉旨就揚州雍熈禪寺說法。上問師居金山如
何。曰金山在大江之中。臣老且病。願歸山林以盡天
[014-0431b]
年。乃勑住江西雲居。三年金人將至楊州。上渡江至
鎮江幸杭州。升杭為臨安府。十二月至明州。四年至
台之章安鎮。正月三日入金鰲山寺。有僧禱於佛前。
皆憂時保國之語。上問何典。僧曰護國金光明懺也。
二月駐溫之江心寺。聞僧祈祝甚虔。上悅。賜額曰龍
翔。辛亥改元紹興。二年駐蹕臨安。以法道法師隨駕
南巡。詔道入見。上從容謂曰。上皇為妖人所惑。毀師
形服。朕為師去此黥涅。道曰。上皇御墨不忍毀除。上
笑曰。此僧到老倔強。勑道住東林太平禪寺。五年上
幸上天竺。以萬歲香山奉供觀音大士。召住持應如
對語稱旨。賜金帛以勉修造。七年詔宗杲住徑山能
仁禪寺。八年詔賜天下僧尼勑綾度牒。九年大赦天
下。詔諸路軍州建報恩光孝禪寺。為徽宗追薦之所。
廿六年宗杲自梅陽回各。詔住明州育王廣利禪寺。
廿八年詔杲再住徑山。三十年詔諡天竺慈雲尊者
曰懺主禪慧法師。塔曰瑞光。紹興末年上因感夢迎
請護國摩利支天像。奉安中天竺寺。以為雨暘祈禱。
仍改寺額曰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初政和六年元照
律師示寂。塔全身於西湖之靈芝。至是光發塔所。上
親臨視。加諡圓鑒戒光大智律師。上甞於禁中書金
剛.圓覺.普門品.心經.七佛偈。暇日常自披覽稽古略.統紀.中
竺[石*白-日+田/廾]


孝宗



帝諱眘。初名伯琮。秀王子偁之子。太祖七世孫。生伯
[014-0431c]
琮於秀州。有嘉禾之瑞。高宗喪太子。選得伯琮鞠於
宮中。封普安郡王。立為皇子。賜名瑋。紹興末賜名眘。
立為皇太子。年三十六受內禪。改元隆興史略。上在王
邸。遣內都監黃彥節至徑山命杲禪師就山中舉揚
般若。師說偈云。大根大噐大力量。荷擔大事不尋常。
一毛頭上通消息。徧界明明不覆藏。上嘉嘆之。及封
建王。又遣內知賓至徑山供五百羅漢。賜玅喜庵三
字及真讚。又讚布袋和尚。和高宗韻曰。袋貯乾坤。杖
挑日月。藞藞苴苴。聖中之絕。憨憨癡癡。僧中之傑。令
行兮一棒一條痕。逗機兮殺人須見血。別別。分明一
點爐中雪。隆興元年七月上御選德殿。制觀音菩薩
贊曰。猗歟大士。本自圓通。示有言說。為世之宗。明照
無二。等觀以慈。隨感即應。玅不可思。九月詔杲禪師
問佛法大意。師臥疾不起。特賜大慧之號。乾道三年
二月上幸上天竺。展敬觀音菩薩。問住持若訥。何故
歲修金光明懺。訥曰。大梵尊天是娑婆世界主。釋提
桓因御三十三天以臨下土。四鎮天王共誓護國護
民。故佛為諸天說金光明三昧。此帝王盛世之典也。
故宜歲歲修之。上悅。擢訥右街僧錄。四年四月八日
宣訥領五十僧入內觀堂行護國金光明三昧。齋罷
命訥說法。上悅。進左街僧錄。賜號慧光稽古略。六年十
月詔杭州臯亭山崇先院住持瞎堂慧遠住靈隱禪
寺。一日上遊下竺。見佛國山厨中漉水囊行道觀音
像。召遠問曰。山既飛來。何不飛去。遠曰動不如靜。又
[014-0432a]
問水中眾生以囊漉之。火裡眾生將甚麼漉。遠曰他
家自有通霄路。又問觀音手拈數珠念個甚麼。遠曰
求人不如求己。上大悅。賜號佛海資監。七年二月宣遠
入對選德殿。賜坐。上曰如何免得生死。遠曰不悟大
乘終不能免。上曰如何得悟。遠曰。本有之性。究之無
不悟者。上曰悟後如何。遠曰始知脫體現前。了無毫
髮可見之相。上首肯之稽古略。淳熈二年三月上幸上
竺。賜白雲堂印及靈隱直指堂印各一顆。主管教門
上竺[石*白-日+田/廾]。三年春詔台州報恩光孝寺住持德光入見。
光以二月渡江。上問古有浮笠而渡者可謂神通。光
曰。宗門下不貴神通。只貴眼明。上悅。勑住靈隱。繼遠
之席。十一月召光入內觀堂。上問朕心與佛心是同
是別。光曰直下無第二人。上曰恁麼則佛即是心。心
即是佛。光曰。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又問釋
迦老子雪山六年所成何事。光曰將謂陛下忘却。皇
情大悅。賜號佛照資監。七年秋召雪竇寺住持寶印入
對選德殿。上曰三教聖人本同這個道理。印曰。譬如
虗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上曰今時士大夫學孔子
者多只工文字語言。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
唯釋氏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頓令悟入。不亂於
死生之際。此為殊勝。印曰。非唯後世學者不見夫子
之心。當時孔門顏子號為具體。盡力只道得個瞻之
在前忽焉在後。如有所立卓爾。上曰莊老何如人。印
曰。即是佛法中小乘聲聞人也。盖小乘厭身如桎梏。
[014-0432b]
棄智如襍毒。化火焚身。即如莊子所謂形固可使如
槁木。心固可使如死[厂@火]。若大乘人。度眾生盡方證菩
提。正如伊尹所謂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
斯民也。有一夫不被其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也。
上大悅。詔印住徑山。十年春上註圓覺經。命印刊行。
印請老於退居庵。上賜其庵曰別峰奏對錄。十六年上
遜位。退居南華宮。制原道論。略曰。朕觀韓愈原道言
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絀。但文煩而理迂耳。揆聖人
之用心則未昭然。何則。釋氏專窮性命。棄外形骸。不
著名相。又何與禮樂仁義哉。然猶立五戒。曰不殺仁
也。不淫禮也。不盜義也。不酒智也。不妄信也。如此與
仲尼何遠乎。老子之書其所寶者三。曰慈。曰儉。曰不
敢為天下先。孔門曰溫良恭儉讓。而與孔聖果相悖
乎。盖三教末流昧者執之自為異耳。朕謂以佛修心。
以老養生。以儒治世。斯可也聖政錄


光宗



帝諱惇。孝宗第五子。年四十四自東宮受禪。尊孝宗
為太上皇。紹熈初上居重華宮。詔許若訥法師肩輿
出入。註金剛經進呈。上製讚文。四年正月詔佛照德
光禪師住徑山。


寧宗



帝諱擴。光宗之子。初封嘉王。慶元元年詔許佛照還
育王歸老東庵。三年詔崇岳禪師住靈隱。


理宗


[014-0432c]


帝初諱與莒。榮王希瓐之子。太祖十世孫。寧宗之姪。
後改名的。年二十即位。改寶慶元年。四年天旱。詔保
寧寺慧開禪師入文德殿升座祈雨。獲應。賜號佛眼。
嘉熈元年太后王氏卒。詔徑山師範禪師入對修政
殿。賜金襴僧衣。宣詣慈明殿升座說法。上垂簾而聽。
賜號佛鑑。恭聖仁烈皇帝升遐。仍詔師範升座。既而
乞歸山林。復賜圓照之號。淳祐元年上夢觀音坐於
竹石間。及覺廼圖形刻石。御讚曰。神通至玅兮隱顯
莫測。功德無邊兮應感奚速。時和歲豐兮祐我生民。
兵寢刑措兮康此王國。仍書廣大靈感四大字加於
觀音聖號之上。又書心經一卷。賜上竺刻石。又讚千
佛偈云。一佛不二。千佛奚別。如處處水。現在在月。無
去無來。不生不滅。梅花開後。前村深雪。又書應夢名
山四大字賜四明雪窬禪寺資監并寺[石*白-日+田/廾]


張浚



浚。字德遠。號紫巖。紹興中拜相。封和國公。孝宗朝封
魏國公。諡忠獻。南軒之父也。圓悟勤公歸蜀住昭覺
寺。公問道於師。師曰。岩頭云。却物為上。逐物為下。若
能於物上轉得[病-丙+失]。一切立在下風。師復示以偈曰。收
光攝彩信天真。事事圓成物物新。內若有心還有物。
何能移步出通津。公伏膺。投偈曰。教外單傳佛祖機。
本來無悟亦無迷。浮雲散盡青天在。日出東方夜落
西。師然之曰。公輔相之日毋忘護教。大慧禪師在泉
州。雲門庵公在蜀。圓悟親以師囑。謂真得法髓。公回
[014-0433a]
朝遂以臨安府徑山延之。恐師痛事韜晦必欲致之。
乃移書泉守劉公彥修趣其行。師番然而起。公居長
沙。其母秦國夫人問道於大慧。夫人疾亟曰。玅喜老
師此生無復見也。我有私恩未報。公三走介。往宜春
趣師之行。由是兼程而至。夫人捐舘矣。公謂師曰。先
妣願供養和尚一年為德之報。今無復得浚。謹遵遺
訓。師幸少留。以九夏之期盡其敬奉。一慰先妣之願。
二伸人子之心。遂舘於光孝寺之東堂。以盡誠敬資監
并大慧年譜。紹興末。公判建康軍府。甞撰寶誌公行狀。略

曰。師諱寶誌。金陵人。宋元嘉中示迹於東陽市古木
鷹巢中。朱氏婦汲水聞嬰兒啼。遂致育之。因以朱為
姓。後施宅為寺。即今寶林寺是也。師鏡容鷹爪。不類
凡童。七齡入京師鐘山道林寺。師事僧儉。修習禪業。
至宋太始初忽離是寺。居止無定。持一錫杖。掛刀尺
拂子鏡帛之類。徒跣於闤闠間。髮長數寸。飲啖不擇。
或數日不食而無飢容。或一日數食而無飽態。齊建
元間異跡頗著。士庶恭事者不可勝數。梁武踐祚。益
加優禮。師嘗求魚膾於帝。帝雖從請。意頗惡之。師索
水吐盆中。魚活如故。有木浮江中泝流而上。帝與師
及士庶觀之。師舉錫一招。木隨至岸。廼紫檀也。帝勑
供奉俞僧紹刻師之像。既克肖矣。但少鬚髮。師拔髮
插像兩󱢴。髮即隨長。帝勅張僧繇寫師真容。竟不能
就。師遂以爪劃開面門。現十二面觀音相曰。毗婆尸
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玅。徐陵三歲。其父携往見
[014-0433b]
師。師撫其頂曰。此天上石麒麟也。中大同丙寅冬師
移華林園金像於所住房。帝曰師將去我耶。未及旬
日。是年十二月示疾。帝命奏樂晝夜不絕。至初六日
而終於興皇寺。葬全身於鐘山。皇女永安公主為造
塔五層。塔前建開善精舍。梁錫玅覺大師應世之塔。
太平興國七年賜額太平興國禪寺。真宗朝詔天下
避師諱。祇稱寶公。乃改賜道林真覺之號。高宗加慈
應慧感大師。賜其塔為感順云。


胡寅



寅。字明仲。號致堂。建炎中拜起居郎。諸子嘗侍坐。數
盃之後歌孔明出師表。誦陳了翁奏章曰。可謂豪傑
之士也。王隨刪傳燈錄改名玉英集。寅作序。


張九成



九成。字子韶。號無垢居士。學于楊時之門。紹興中對
䇿。上曰忠鯁可嘉。擢置第一。謫南安。又自號曰橫浦
居士。官至秘閣修撰。嘗謁善權清禪師問曰。此事人
人有分個個圓成是否。清云是。公曰為甚麼却無箇
入處。清於袖中出數珠云此是誰底。公俛仰無對。清
復袖珠云。是汝底則拈取去。纔涉思惟即不是也。公
悚然有省。遂看栢樹子話。忽聞蛙聲釋然證入。說偈
云。春天月下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麼時誰
會得。嶺頭脚痛有玄沙。公與汪應辰登徑山。問道於
大慧。公與師談格物之旨。師曰。公只知有格物。而不
知有物格。頓領深旨。投偈曰。子韶格物。曇晦物格。欲
[014-0433c]
識一貫。兩個五百傳灯。子韶嘗曰。九成每聞徑山老人
所舉因緣。豁然四達。如千門萬戶不消一踏而開。九
成了末後大事。實在徑山老人處。此一瓣香不敢孤
負他也年譜


呂本中



本中。字居仁。紹興初賜進士第。除中書舍人。平生因
詩以窮。耽禪而病。清癯如不勝衣。作江西傳衣詩派
圖。推黃山谷為詩祖。列陳無已等凡二十五人為法
嗣。本中嘗致書問大慧禪要。慧答書。略曰。千疑萬疑
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若一向
問人。佛語又如何。祖語又如何。諸方老宿語又如何。
永劫無有悟時也。本中自是有省。


尤袤



袤。字延之。自號遂初。紹興中擬延之為秘書丞。張南
軒得報曰此真秘丞矣。終禮部尚書。諡文簡。聞釋氏
有出世之法。心向慕之。見廬山歸宗禪師欲謀隱計。
朱文公寄詩有逃禪公勿遽。且畢區中緣之句。出守
台州。孝宗臨軒親遣曰。南台有何勝槩。延之曰。太平
洪福。國清萬年。上曰。聞石橋應真是五百強漢。時忽
出現。卿以何法處之。延之竪起拳曰。臣有金剛王寶
劒在。上喜。乃書遂初老人四字賜之。延之到台。一以
慈愛蒞民資監


張栻



栻。字敬夫。號南軒。官至秘閣修撰。見萬庵顏禪師曰。
[014-0434a]
道之所在。可以心寓。不可以力求。師謂如何。師曰會
醫少病。公曰。見即便見。擬思即差。又作麼生。師曰知
有還同不知有。公曰政當知有時如何。師曰聞聲見
色只如常。公豁然有省。乃留偈曰。聞聲見色只如常。
熟察精粗理自彰。脫似虗空藏碧落。曾無少剩一毫
資監


李浩



浩。字德遠。紹興末為光祿丞。常閱楞嚴經。謁應庵華
禪師叩問禪道。不旬日而躋堂奧。以偈寄同僚康教
授曰。門有孫賓鋪。家存甘贄妻。夜眠還早起。誰悟復
誰迷資監


王十朋



十朋。字龜齡。永嘉人。紹興中廷試第一。號梅溪先生。
有梅溪集行於世。官至侍御史。公嘗謁處州南明雪
堂行禪師問曰。先佛說法。觀根發言。依言立義。可以
誦而習之。禪門乃撥去文字。謂至道不可以理求。真
理不可以識解。要人見性成佛。既撥去文字。復刊藏
經流通。何耶。師曰。經是佛語。以心為宗。心若不明。唯
認佛語。欲以理求識解者。譬如說食終不能飽。要在
立志堅確。行之精進。若不如此。要做聖賢事業。至聖
賢地位。何可得哉資監。嘗夢遊天台石橋。神僧數百出
迎。指公與眾曰。彼前身嚴首座也。曾寫此[石*白-日+田/廾]。後親到
石橋。與夢中所見之境無異。遂留詩云。石橋未到已
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曾寫
[014-0434b]
石橋[石*白-日+田/廾]。梅溪集中有王荊公與佛慧泉禪師曰。世尊
拈花出自何典。泉曰藏經所不載。公曰。頃在翰苑。偶
見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三卷。有梵王在靈山會上以
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
天百萬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咲。世尊曰。吾有正
法眼藏。涅槃玅心。分付摩訶迦葉。


會開



開。字天游。官至侍郎。紹興辛未佛海遠禪師住三衢
光孝。開曰如何是善知識。遠曰。燈籠露柱。猫兒狗子。
遂有省。呈偈曰。咄這瞎驢。叢林妖孽。震地一聲。天機
漏洩。有人更問道如何。拈起拂子驀口截。遠曰也得
一橛。又致書大慧曰。今幸私家塵緣都畢。閒居無事。
正在痛自鞭䇿以償初志。第恨未得親炙教誨耳。一
生敗闕已一一呈似。必能洞照此心。望委曲提警。日
用當如何做工夫。庶幾不涉他途徑。與本地相契也。
如此說話敗闕亦不少。但方投誠。自難隱逃。良可愍
也。至叩。大慧答書曰。時時於靜勝中。切不得忘了。須
彌山放下著。兩則語。但從脚下著實做將去。已過者
不須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但於諸
佛前發大誓願。願此心堅固永不退失。仗諸佛加被。
遇善知識。一言之下頓忘生死。悟證無上正等菩提。
續佛慧命。以報諸佛莫大之恩。若如此則久久無有
不悟之理大慧書問


李光


[014-0434c]


光。字泰發。上虞人。紹興中參大政。諡莊簡。守宣城日。
適彰教寺虗席。具䟽請隆禪師為住持即虎丘隆。嘗致書
大慧問禪要。慧答書曰。大參相公平昔所學已見於
行事。臨禍福之際如精金入火愈見明耀。又決定知
華嚴重重法界斷非虗語。則定不作他物想矣。其餘
七顛八倒或逆或順或正或邪。亦非他物。願公常作
是觀。妙喜亦在其中。異日相從於寂寞之濵。結當當
來世香火因緣。成就重重法界以實其事。豈小補哉
書問


李邴



邴。字漢老。官至參政。醉心祖道。及見大慧舉趙州庭
栢話有省。後以書咨決曰。邴近叩籌室。伏蒙激發。蒙
滯忽有省入。顧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
取一捨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釋
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
中著衣喫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無拘執之情。亦
不作奇特之想。其餘宿習舊障亦稍輕微。臨行叮寧
之語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門。大法未明。應機接物
觸事未能無礙。更望有以提誨。使卒有所至。庶無玷
於法席矣書問。大慧住徑山。作千僧閣成。邴為記。略曰。
師於臨濟為十二代孫。其道大故其攝者眾。其門峻
故其登者難。其旨的故其悟者親。其論高故其聽者
驚。且疑四方學者肩摩袂屬。師遇之未嘗假詞氣接
殷懃。拒之而不去。踈之而益親。至於水洒挺逐而戶
[014-0435a]
外之屨常滿。院去城百里。自唐國一禪師始斬蓬藋。
驅龍蛇而居之。寺無常產。山之神龍實助其緣化。師
至之始。眾纔三百。二年法席大興。眾將二千。院有僧
堂二。不足以容。又於寺之東建層閣十楹。以盧舍那
南向嶢然居中。列千僧案位於左右。設連床。齋粥於
其下。予嘗問道於師。聞之而嘆曰。非成是閣之難。致
其眾之難。非致其眾之難。道行而不能使其眾不至
之難。一閣之成。在師何足道。而循襲齷齪之者。以為
奇特。不亦陋甚矣哉大慧年譜


馮楫



楫。字濟川。蜀遂寧人。號不動居士。自壯叩諸名宿。最
後居龍門。從佛眼遠禪師。一日同遠經行法堂偶。童
子趨庭吟曰。萬象之中獨露身。遠拊楫背曰好聻。楫
於是契入。紹興丁巳除給事。中會大慧就明慶開堂。
慧下座。楫挽之曰。和尚每言於士大夫曰。此生不作
這虫豸。今日因甚却納敗闕。慧曰。盡大地是個杲上
座。你向甚處見他。楫擬對。慧掌之。楫曰是我招得。因
坐夏徑山。榜其室曰不動軒。後知瀘州。所至於道無
倦。嘗自詠曰。公事之餘喜坐禪。少曾將脅到床眠。雖
然現出宰官相。長老之名四海傳。紹興二十三年秋
乞休。致報親知期以十月三日報終。至日令後廳置
高座。見客如平日。辰巳間降階望闕肅拜。書偈曰。初
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書畢拈拄杖
按膝而化。楫於建炎後。凡名山鉅剎藏經殘失。遂以
[014-0435b]
己俸印施補之。足五千餘卷者凡四十八藏。用祝君
壽。以康兆民。門人蒲大聘甞誌其事。有語錄頌古行
于世傳灯


米友仁



友仁。字元暉。芾之子。自號懶拙翁。文詞書畵深得家
法。紹興間為工部侍郎。權兵部尚書。甞游虎丘。手書
曰。釋云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
還自受。吾觀苦海一切眾生。往往多造無重大業過
日。尠能知有善惡之報。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而不
知怖者。只因衣食不足。愛緣迷迫。見利忘義。遂致於
此。豈更顧墮地獄中輪迴受苦也哉。我勸諸有情。莫
作諸業。奉行眾善。前人詩云。只恐為僧心不了。為僧
心了總輸僧。可謂名言。出家兒舍去愛緣。總未能超
悟上乘。視塵世中造業深者。盖已雲泥也。


周必大



必大。字子充。吉安廬陵人。紹興中中博學弘詞科。淳
熈中拜右相。封益公。甞撰佛照光公塔銘曰。法不孤
起。道不虗行。續佛慧命。必有其人。其人謂誰。佛照禪
師是也。師諱德光。姓彭氏。臨江軍新喻縣人云云。予
聞時節因緣。針芥啐[口*豕]。從上諸聖不能強為。喻筏刻
舟徒增我慢。又況對御法語世已流布。得道源流接
物機要。叢林門弟各存語錄。姑敘住世大略如此。銘
曰。我聞萬生。各具佛性。人有未見。見或未盡。偉哉光
公。宿習戒定。頓入悟門。遂傳心印。福慧兩足。行解兼
[014-0435c]
進。巍巍孝宗。見聖由聖。與師晤言。謂發深省。晚歸東
庵。不倦接引。八十三年。報緣已竟。勿云鏡明。昔現今
隱。一物本無。何用照映。勿云谷虗。有叩隨應。十方皆
空。何論銷殞。摘葉拈花。繫風捕影。持問塔中。解顏微
哂。


錢端禮



端禮。字處和。號松窓。仕至參政。甞參護國元禪師。有
悟入。淳熈間示微疾。請平田行機禪師入臥內趺坐
談笑。忽謂機曰。浮世虗幻本無去來。四大五蘊必歸
終盡。雖佛祖具大威德。亦不得免這一著子。盖為地
水火風暫時湊泊。昧者認為自己。從上諸聖去住自
在。今吾如是。豈不快哉。遂斂目而逝傳灯


史浩



浩。字直翁。四明人。孝宗朝拜相。封衛國公。又封越王。
淳熈乙巳掛冠歸四明。自號真隱居士。每從南湖智
連法師問法要。乃於東湖創月波樓。倣補陀巖結洞
室以安大士。浩過金山。覧梁武儀範之盛。謂報恩度
世之道在是。乃於月波山創殿。設十界像。與名僧講
究制儀。文四卷行於世。公之子彌遠。相寧宗。封衛王。
衛王之子宇之。觀文殿大學士彌忠之子嵩之。相理
宗。衛王建明州七山寺觀。沿途接待。浩甞撰南湖法
智大師像讚曰。靈山一席。儼在天台。後十三葉。復生
奇材。唱道四明。講肆宏開。溥海聲聞。谹谹雲雷。章聖
在御。中使鼎來。得法大旨。皇皇[懨-猒+火][懨-猒+火]。錫號法智。宸章
[014-0436a]
昭回。祇今後學。咸仰崔嵬。蘭馨菊芳。本一根荄。嗚呼
是為法宇之柱石。教鼎之鹽梅。宜茲幻影經千古而
無塵埃宋史并統紀


錢象祖



象祖。相寧宗。守金陵日甞問道於保寧無用全禪師。
又問道於護國此菴元禪師。師曰。欲究此事。須得心
法兩忘乃可。法執未忘。契理亦非悟也。公曰。纔涉唇
吻便落意思如何。師曰本自無瘡勿傷之也。公渙然
有得資監。公甞於鄉州建接待十所。皆以淨土極樂名
之。創上菴高僧寮為談道之處。自左相辭歸。益修淨
業。偶得微疾。僧有問起居者。則曰。不貪生不怖死。不
生天不生人。唯當往生淨土耳。言訖趺坐而化。時天
皷震響。異香芬郁。未終之前郡人咸聞空中云。錢丞
相當生西方淨土。為慈濟菩薩淨土傳


王日休



日休。字虗中。龍舒人。為國學先生。作六經訓傳數十
萬言。一旦捐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為西方
之歸乎。自是一志念佛。日課千拜。一日厲聲念佛。忽
云佛來接我也。屹然立化。有淨土文行於世。甞曰。參
禪大悟超脫生死輪迴固為上矣。然至此者恐少。若
修西方則直截輪迴萬不漏一。故今勸參禪之人每
日留頃刻之暇修於西方。若果大悟得超輪迴。去佛
地尚遠。更往見阿彌陀佛。展禮致敬有何不可淨土文
佛法金湯編卷第十四天台釋如惺重校
[014-04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