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1 佛法金湯編-明-心泰 (CBETA)




佛法金湯編卷第三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南朝


南朝



都建業。起武帝庚申。盡順帝戊午。凡八主。五十九
年。


武帝



帝諱裕。姓劉。字德輿。彭城縣綏里人。帝微時遊京口
竹林寺。獨臥講堂前。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以白帝。
帝喜曰。上人無妄言。帝為宋公時。以京口故宅為普
照寺。永初元年設齋內殿。沙門道照陳詞。至百年迅
速苦樂俄頃。帝善之。別施䞋資三萬。帝甞手寫戒經
口誦梵本。造靈根.法王等四寺。又建東山寺帝紀.統紀.稽古


文帝



帝諱義隆。高祖第三子。元嘉五年帝造禪靈寺。常供
千僧。八年。帝問求那跋摩曰。朕欲齋戒不殺。迫於狥
物。不獲于志。跋摩對曰。帝王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
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將何以濟。帝王以四海為家。
兆民為子。出一嘉言士民咸悅。布一善政人神以和。
則風雨應時百穀滋茂。如此持齋。德亦大矣。寧在輟
[003-0383b]
半日之飡。全一禽之命。然後為弘濟耶。帝嘆曰。俗迷
遠理。僧滯近教。如師之言。可論天人之際矣弘明集。九
年。竺道生還都。止清園寺。帝深嘉嘆之。因幸大莊嚴
寺設大會。帝親同四眾地坐。及齋。眾以過午不食。帝
曰日才午矣。生曰。白日麗天。何得非中。舉鉢便食。帝
宋史。天竺求那跋陀羅此云功德賢至金陵。帝遣使郊迎。
命居祇洹寺。累延入內供養。何尚之及諸王公並師
事之本傳


孝武帝



帝諱駿。字休龍。文帝子。孝建元年文帝諱日。帝於中
興寺建八關齋戒。中食竟。從臣遠敏孫等更進魚肉。
帝怒並與免官。二年。詔沙門道猷為新安鎮寺法主。
甚允時望。大明二年。帝詔法師曇宗懺罪。帝因曰。朕
何罪而勞卿為懺。宗曰。舜稱予違爾弼。禹曰萬方有
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沖。寧得獨異。帝大悅。七年。
沙門慧益欲焚身鐘山。至雲龍門辭帝。帝出門迎。益
以佛法憑囑。焚身之日道俗滿山。帝亦臨幸。益手自
執燭以焚。口誦藥王品。火及眼。聲乃絕。帝夜夢益振
錫而至。復囑以佛法。帝明日為設會度僧。焚身之處
建藥王寺僧傳


明帝



帝諱彧。字休。景文帝第十一子。泰始三年詔於建陽
門置興皇寺。勑沙門道猛為綱領。帝曰。人能弘道。道
藉人弘。今得法師。非直道益蒼生。亦乃有光世望。遂
[003-0383c]
勑猛講成實論。公卿畢集。帝親臨聽。詔曰。猛法師風
道多濟。朕所賓友。可給錢三萬及吏與車。又詔僧瑾
為天下僧正。賜法伎一部。月給錢三萬及車與吏力
釋監。四年。帝造湘宮寺成。大開講席。勑法瑗為法主。帝
臨講筵。公卿會坐。觀者榮之僧傳。帝甞問誌公云。牛首
山有何神聖。誌曰。文殊領一萬菩薩。夏居五臺。冬居
牛首。又辟支佛入定於此。由是稱其寺曰佛窟辟支佛塔
。帝造丈八金像。旦常蔬食。日誦般若。感得舍利。造

弘普寺六帖


何尚之



元嘉十二年。文帝謂侍中尚之曰。范泰.謝靈運常言。
六經本在濟俗。若求性靈真要。則必以佛理為指南。
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黑白論。並明達至理
開獎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尚之
曰。度江已來。王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逵.許詢.王蒙.郗
超.謝尚.王坦之。臣高祖兄弟何充兄弟。莫不稟志歸依。夫
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
修十善則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
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此明旨所謂坐
致太平者也。故圖澄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苻犍
損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至於土木之功。雖若鉅費。
然值福報恩不可頓絕。羊玄保進曰。此談盖天人之
際。豈臣所宜預。竊謂秦楚強兵。孫吳吞併。將無取於
此也。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德則兵氣銷。
[003-0384a]
以孫吳為志。動期吞併。則將無取乎堯舜之道。豈特
釋教而已哉。帝說曰。釋門之有卿。猶孔門之有季路。
惡言不入於耳也宋史


王玄謨



玄謨。字彥德。太原祁人也。舉兵伐魏。以玄謨為寧朔
將軍。受輔國將軍。蕭斌節度。玄謨失律。斌將斬之。沈
慶之固諫曰。佛貍魏太武威震天下。豈玄謨所能當。且
殺戰將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謨將見殺。夢人告曰。誦
觀音經千徧可免。仍口授其經曰。觀世音。南無佛。與
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
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既覺。誦之不
輟。忽唱停刑。後官至開府。年八十二卒南史并統紀


范泰 曄



泰。字伯倫。順陽人。愽覽篇籍。好為文章。暮年事佛甚
精。於宅西建祇洹精舍。子曄。字蔚宗。撰東漢書。其西
域論。略曰。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西漢方志莫有稱
焉。張騫但著地多暑濕。乘象而戰。班超惟列其奉浮
屠。不殺伐。而精文善法導達之功靡所傳述。予聞之
後說也。其國則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
賢懿之所挺生。神跡詭異則理絕人區。感[騇-古+一/心]明顯則
事出天外。而騫超無聞者。豈其道閉往運數開叔葉
漢書


周顒



顒。字彥倫。汝南人。晉光祿顗十世孫。明帝頗好玄理。
[003-0384b]
以顒有辭義。引入內殿親近宿。直帝所為慘毒之事。
顒不敢顯諫。輙誦經中因緣罪福之事。帝亦為之小
止。顒音辭辯麗。長於佛理。著三宗論。音空假義。太子
問顒卿精進何如胤。顒曰。三途八難共所未免。然各
有累。太子曰。累伊何。顒曰。周妻何[向-口+夕]。顒甞建山茨寺
於鐘山。命慧約居之。今草堂寺是也南史。顒甞遺書於
胤。略曰。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重者無踰性命。性
命於彼甚切。滋味在我可輕。丈人於血味之類雖不
身踐。至於鴈鯉寧不取偹於屠門。而騶虞雖饑非自
死之草不食。胤由此絕去血味弘明集


謝靈運



靈運。安西將軍瑍之子。奕之曾孫。靈運少好學。博覧
群書。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襲封康樂公。
出為永嘉太守。靈運祖父並葬始寧今上虞東山寺。自永嘉
還始寧。有始寧別墅諸詩。靈運負材傲物。至廬山見
遠公。肅然心服。乃即寺築臺譯涅槃經三十六卷。鑿
池種蓮。遠公與諸賢同修淨業。靈運求入社。遠公以
其心襍。止之。甞撰佛讚曰。惟此大覺。因心則靈。垢盡
智照。教極慧明。三達非我。一援群生。理阻心行。道絕
形聲。菩薩讚曰。若人仰宗。發性遺慮。以定養慧。和理
斯附。爰初四等。終然十住。涉求至矣。在外皆去。緣覺
聲聞合讚曰。厭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權可得
寶。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成一道。無量壽
佛頌和從弟惠連曰。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
[003-0384c]
四十八。弘誓拯群生。淨土一何玅。來者皆清英。頹年
欲安寄。乘化必晨征。又有維摩詰經中譬讚八首。曰
沫泡曰炎曰芭蕉曰幻曰夢曰影響曰浮雲曰電語備
弘明集


顏延之



延之。字延年。文章冠絕當世。與靈運齊名。文帝甞召
之不見。孝武加金紫光祿大夫。時有沙門慧琳。假服
僧次而毀其法。著白黑論。衡陽太守何承天與琳比
狎。雅相激揚。著達性論。拘滯一方。呵詆釋教。延之折
達性論。宗炳難白黑論明佛汪洋。尤為名理。並是開
獎人意弘明集


袁粲 何鎮之



粲。字景倩。為尚書僕射。位司徒。逸士顧歡。雖同二教
而意黨道教。粲為論以駁之。謂孔老教俗為本。釋氏
出世為宗。發軫既殊。其歸亦異。又僊道以變形為尚。
泥洹以陶神為先。變形者白首窮玄而未能無死。陶
神者塵惑日損而湛然常住。泥洹之道無死之地。陶
神若此。何謂其同。時常侍何鎮之覩勸夷夏論。大不
平之。以書抵歡。略曰。故知天竺既中土於大千。斯感
通於至聖。聖應既彼。聲被則此。雲行法教。雨施華夏。
道者一也。形者二也。道者真也。形者俗也。滅俗歸真
必違其俗。是以孔子以全形守祀恩接六親。老氏以
攝生養性自我外物。乃為盡善。不為盡美。何得擬道
菩提比聖牟尼哉釋監
[003-0385a]




都建康。起高帝己未。盡和帝壬午。七主。廿三年。


高帝



帝諱道成。字紹伯。蕭姓。蘭陵人。漢相何二十四世孫。
建元四年正月。帝幸莊嚴寺。聽法師行遠講維摩經。
公卿畢集。御座稍遠不聞法音。中書令張緒請遷講
席以隣帝座。遠不從。帝遷座近之聽法。帝甞書法華。
誦般若。四月八日常鑄金像。七月十五日設盆普寺
飯僧。造陟𡵆.正觀二寺方志并弘明集


武帝



帝諱[厂-一*臣*頁]。字宣遠。高帝長子。永明二年正月。定林行遠
卒。帝致書於弟子法獻曰。承遠無常。弟子夜中已自
冥知。遠此去甚佳。遲見法師。可敘瑞夢也。七年。帝以
大士寶誌惑眾收付建康。獄人見大士游行市井。及
檢點。仍在獄中。又語吏曰。門外兩輿食金[犮/皿]盛飯。汝
可取之。果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建康令呂文顯
以聞。帝悔謝。迎至禁中。館於華林園。是年僧鐘卒。鐘
甞見帝於乾知殿。但稱貧道。帝問僕射。王儉曰古之
沙門何所稱。對曰。晉宋以來多稱貧道。而使預座。帝
曰揖拜則太甚。稱名亦無嫌。帝大崇教法。造招賢.遊
玄二寺釋監方志


明帝



帝諱鸞。字景捿。始安貞王道生之子。改元建武。帝甞
持六齋修十善。誦法華.般若等經。建歸依寺。造千佛
[003-0385b]
金像方志


蕭子良



子良。封竟陵王。與文慧大子並精佛理。而子良每招
致名僧講論佛乘。尊法之盛江左未有。或親為眾僧
賦食行水。子良甞夢東方普光世界天王如來說淨
住淨行法門。因著淨住子二十卷。淨住者。即梵語布
薩。謂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淨行者。以諸業淨則化
行於世文備弘明集


劉霽



霽。母明氏𥨊疾。霽誦觀音菩薩聖號數萬徧。夜夢僧
曰夫人筭盡矣。君精誠篤志。當為申延。後六十日乃
亡。霽廬墓哀慟。常有白[鴳-女+隹]雙翔廬側南史


劉歊 訏



歊。字士光。平原人。隱居求志。事母兄以孝悌。母每病
夢歊進藥。翌日有間。弟劉訏。字彥度。常著穀皮巾。被
衲衣。每游山澤留連忘返。訏善玄言。尤精釋典。與兄
歊聽講鐘山諸寺。因共卜築宋[厂-一*臣*頁]寺東㵎。有終焉之
南史


劉虬



虬。字靈預。南陽人。宋太始中為當陽令。後徙居江陵
不仕。遂斷糓。餌术麻衣草屨。長齋禮誦六時不缺。屏
絕書藝唯研精佛理。註法華.華嚴二經。建元建武之
初。徵辟皆不就。建武二年冬移居江州。俄有白雲徘
徊櫩宇。異香入戶。聞磬聲而卒南史
[003-0385c]


明僧紹



僧紹。字休烈。平原人。自號平原居士。其先吳太伯之
裔。百里奚子。孟明以名為姓。僧紹其後也。僧紹聞沙
門僧遠夙德。往候之。時僧遠居定林寺。齊高帝欲就
寺見之。僧遠問僧紹曰。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僧
紹曰。山藪之人。正當鑿坯以遁。若辭不獲。便當依戴
公故事。宋泰始中甞遊攝山。有終焉之志。野老諫曰。
山多猛虎毒蛇。所以久絕行踐。僧紹曰。毒中之毒無
過三毒。忠信可蹈水火。猛獸亦何能為。乃結茅茨。廿
許年不事人世。甞與法度禪師講無量壽經。中夜忽
見金光照室。光中有臺館形像。永明七年遂捨宅建
寺。又夢巖有如來光彩。有懷創像。俄而物故。僧紹第
二子仲璋為臨沂令。遂與度師鐫造無量壽佛像三
丈一尺五寸并二菩薩栖霞寺記.南史


王巾



巾。字簡捿。瑯琊人。有學業。為齊錄事參軍。作頭陀寺
[石*白-日+田/廾]。其文略曰。盖聞挹朝夕之池者無以測其淺深。仰
蒼蒼之色者不足知其遠近。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
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是以掩室摩竭用啟息言
之津。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然爻繫所筌窮於此
域。則稱謂所絕形乎彼岸者矣。彼岸者。引之於有則
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不可以學地知。不
可以意生及其涅槃之蘊也。況法身圓對規矩冥立。
一音稱物宮商潛運。是以如來利見迦維託生王室。
[003-0386a]
憑五衍之軾拯濟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行不
捨之檀。唱無緣之慈。演勿照之明。道忘機之權。於時
義遠矣。能事畢矣。然拂衣雙樹。脫屣金沙。莫繫於去
來。復歸於無物無為之寂。不撓不盡之靈。無歇大矣
哉。正法既沒。象教陵夷。於是馬鳴幽贊。龍樹虗求。並
振頹綱。俱維絕紐。蔭法雲於真際則火宅晨凉。曜慧
日於康衢則重昏夜曉。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爼之
師。九十六種無藩籬之固。既而方廣東被。教肄南移。
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鑒。漢晉兩明並勒丹青之飾。
然後遺文間出列剎相望。澄什結轍於山西。林遠肩
隨於江左矣。頭陀寺者。沙門慧宗之所立也文選。巾甞著
僧史十卷


孔稚珪



珪。字德彰。會稽人。少有美譽。太守王僧䖍見而重之。
引為主簿。與江淹對掌辭筆為尚書左丞。甞答蕭子
良䟽。略曰。民早奉提拂之仁。深蒙大慈弘引之訓。至
於大覺明教般若正源。民生平所崇。初不違背。仰稟
明公之訓。憑接明公之風。導之以正乘。引之以通戒。
使民六滯頓祛。五情方勗。回心頂禮奉持。不期一朝
霍然大悟。悟之所導。舉自明公。不勝踊躍之至本傳.弘明


佛法金湯編卷第三天台釋如惺重校
[003-038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