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p003a]
女金丹上卷規戒
用中貞一子著
立志入道
天陽地陰,乾剛坤順。陰無陽不長,陽無陰不生。剛柔得
其中和,水火始能旣濟。陰陽必有四偶,人物由茲孕生。
是乾坤皆稟眞元之氣,男女各具不死之身。乾曰『大生』
可以道成正覺;坤曰『廣生』,亦能果證元君。如謂坤陰難
入仙道,何以王母長處崑崙?蟾蛾竊梁間之丹,永作月
[09p003b]
宮皇后。逍遙讀漆園之書,自號瑤池謫仙。洛神、巫女自
古維,昭紫姑湘𡚱於今維烈。跡載史篇,固可考也。身秉
坤,德豈不能乎?特以沈溺慾海,不發入道之心,安能跳
出迷津,以作登雲之女。性本陰柔,見多偏隘,罔知四德,
甯曉三從。過惡當改不知改,福田宜修未能修。縱無情
之欲,喪本性之眞,自暴自棄,愈趨愈下。豈知人世如浮
雲,塵寰原孽網。與其將身入輪迴,何若回頭登彼岸。蓬
萊信有路,只在目前。玉京豈無梯,須由心悟。佛卽是心,
[09p004a]
心卽是傲。仙能傲我,我亦可仙。玉汞金鉛,實度生之寶
筏;丹經釋典,誠入道之天梯。特以天機不輕洩,語多露
尾藏,頭卽使琅[王*函]巳卒吟,還要參師訪友。聞一訣方知
一訣,進一程更有一程。果能擺脫塵緣,拜明師以求心
法,何難步入瑤闕,謁金母而列仙班。人須立志,各自勉
旃。
入門戒規十二條
一戒妄念迭生。
[09p004b]
二戒縱欲貪淫。
三戒剛暴殘刻。
四戒煩惱嗔怒。
五戒憂思驚恐。
六戒目多妄視。
七戒耳多妄聽。
八戒多言狂妄。
九戒慳吝惜財。
[09p005a]
十戒殺生害命。
十一戒不節腥葷。
十二戒慢道輕師。
婦女所當戒者雖不止十二條,能戒此十二件,去仙
不遠矣。
一戒妄念迭生
心之所發爲念,念頭正,則所行無不正;念頭差,則所爲
無不差。蓋心爲天君,念爲役使。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也。
[09p005b]
妄念者,一切狂妄不正之念也。古人所謂『無念之念,方
是正念』,卽眞意也。這點眞意卻少不得,有這點眞意,方
能煉鉛求汞,凝神養胎,丹經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箇』。
這箇,眞意也。豈若此不正之妄念,千頭萬緒,莫可名狀。
始則憑空而來,繼則鬬境成幻,一念未已,一念續之,緣
此及彼,觸境生心。想到得意時不禁自慶自足,想到失
意時曷勝白怨自悲。盡日之中,無有甯息宵之寢也,神
亦不存矣。夫所發之念旣妄,則見於行者無不妄。如此
[09p006a]
妄人,安足語仙道哉。卽使未見諸行事,而無端妄想,神
目如電,指視何其嚴乎。况人之生死輪迴,莫不由一念
造之。鍾情之區,卽受生之地。噫!一念之輪迴,種無邊之
生死。人顧可不愼所發哉!若夫至人,知此無根無據之
妄念,牿亡吾性,死趨六道,精心體認,勤加覺察,此念何
自而起,何自而滅,未起之前如何,旣起之後如何。知此
一念起卽提慧劒斬之,務拔其根,勿使潜滋暗長於隱
微之中,務令此性空虛靜寂萬念俱冺,一靈獨存。瀟瀟
[09p006b]
洒洒,活活潑潑、如此則私欲盡淨,天理流行,仙道不遠
矣。故入門者,先須於此關頭謹守勿忽,方是果決烈女,
道中法器也。
二戒縱慾貪淫
人所最難破者,色欲一關耳。人胡爲有生?因這點淫根
未拔。見淫事,而性卽入男女之身根,以投胎而生人。胡
爲有身?因父母淫姤,而始成此身。人從淫事而來,故其
習染最深,而根株未易拔也。且人所恃以生者,全憑這
[09p007a]
點精氣,貪淫則精傷,精傷則陽關不固,百病交作。古人
謂『服藥百粒,不如獨宿一宵』,惜此精氣也。惜得幾分精
氣,卽多𣷹得幾年夀數。基成無漏,陽關一閉,則長生矣。
况婦女之性情易蕩,一貪淫事,則慾火焚身,情難自禁。
無夫以遂其欲,必有喪廉之行,卽使不至失身,淫心一
動,火逼一身,精氣已不存於中矣。昔韋十一娘學道,其
師化一偉男子百般調戲,且致逼污,而此心不易,方授
仙術。故淫根未拔者,多失仙緣。卽或⬤倖聞法,而此道
[09p007b]
乃色相中事,亦行不得。卽或行之,而所結之胎特一淫
胎,一朝出神,必見淫姤而投胎,前功盡廢矣。天宫仙女
多有謫下紅塵者,莫不因情緣未斷之故。可不戒哉!戒
之之法,要在不思不視而已。不思,則能禁情於未然,不
視又能絕念於當境。文昌帝君云:『未見不可思,當見不
可亂,旣見不可憶。』誠戒色良箴也。然豈徒不思、不亂、不
憶已哉,務要拔盡情根,看色卽是空,空卽是色,對境忘
情,在慾無慾,方可與言仙道。若抱淫慾之心,以希上眞
[09p008a]
之道,而能有成者,吾未之聞也。
[附*考@○] 韋十一娘,宋長安貧女也。嫁同里鄭氏子。鄭子喜
遊俠,屢諫反目。政和間,往邊城從軍,久無音回。伯子
不良,每以言語調戲,韋正色拒之。因憶趙道姑,自幼
相愛,况有道術可傳,遂投姑。姑欣然挈入菴中,教以
法術。日暮、姑下山,留韋獨宿。戒曰:『勿飲酒及淫色。』韋
思,深山中焉有此二事。更餘,一男子踰牆入,韋速起,
問之不答。男子近前擁抱拒,不從。彼求益堅,韋抽劒
[09p008b]
欲擊,彼出劒相刺,甚精利。韋知不及,棄劒哀求曰:『妾
命薄,久戒塵心,何忍亂我?且師有明戒,誓不敢犯。』彼
以劒加頸逼從,韋引頸受之。其人收劒笑曰:『知子心
不變矣。』視之則道姑也。從此盡授其術。
三戒剛暴殘刻
剛,美德也。人無剛,則柔懦不振,百無一成。這個剛字,卻
少不得。然剛而無禮,則流於暴很戾。自用不知退讓,不
顧是非,不恤人言,無禮於舅姑,不和於妯娌,不敬於夫
[09p009a]
子,虐凌於子姪,苛責於奴婢,是謂悍婦。故剛而繼以暴,
每多殘忍不仁刻薄寡恩也。夫人必有仁慈之心,而后
有胞與之量。聖母元君視天下爲一家,視中國如一人,
凡天上地下一切物類,莫不保愛若赤子一般。何嘗起
點憎惡之心,而流於殘刻哉。觀音大士稱爲慈航,以其
仁慈成性,普濟眾生,而爲浩劫之慈母也,故神氣亦浩
劫不朽。如剛暴則失坤陰柔順之德,殘刻又無坤厚廣
生之量。如此之人,天上選爾何〓?地下留爾奚益?不如
[09p009b]
速死之,爲愈也。安望長生?夫惟戒之。性暴者,養以和緩,
靄然如春風之宜人,而與物悉無忤也。殘刻者,易以慈
惠,浡然如時雨之及物,而無人不沾其恩也。見於外如
此,而性之在中,無不靈明自在,活活潑潑,渾含生機於
無窮矣。而謂慈航觀音,不虛座以待爾哉。
四戒煩惱嗔怒
煩惱者,遇事煩勞而生惱恨心也。人生一世,孰無事業,
須慢慢做將去,不計功過,不辭辛苦,不憚煩勞,事方有
[09p010a]
濟。如因煩勞而生惱恨,天下事何者能成。至養性,更要
耐煩。緣此心馳放已久,一旦操存,如生龍活虎伏之未
肯卽伏降之。未肯卽降,須從容涵養,不拘不束,勿忘勿
助任其自然。今日養一分,則得一分,明日養一分又得
一分,養到十分,自有圓明時候。若以難純而遂生煩惱,
其性豈能圓明乎。嗔怒者,事不如己意,而嗔恨怨怒也。
試思天下事,豈盡能如己意。未必嗔怒,而事遂能如已
意。何不思之甚也,亦惟安於〓遇耳。况嗔怒心甚者,其
[09p010b]
心必毒,死多投於毒蛇腹中。夏臘以嗔怒而化蛇,郗后
以嗔怒而變蟒,此固明徵也。但嗔怒有因煩惱起者,煩
惱有由嗔怒生者,二者皆爲心累,急戒之可也。
五戒憂思驚恐
思傷脾,憂思則氣鬱,而不伸。恐傷腎,驚恐則神散而不
藏。事未至則憂思不已,事將來而驚恐不休。蔽性之端,
亦損精耗神之具。不戒,多成内傷之疾。戒之之法,惟鎭
定空寂,心不留物。憂至則思理,理不能遣,聽其自然,憂
[09p011a]
之何。益且人所以生此驚恐心者,恐其禍及吾身也。平
日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我無虧於人,人必不害我,何驚
之有。卽使橫禍忽來,而死生有命,亦順受之而已。聖人
泰山崩前而不驚,刀鋸加頸而不恐,神定故也。昔宛丘
以色、聲、香、味、觸、喜、怒、憂、思、悲、恐、驚試靑烏公,有二者未
泯其迹,僅成地仙。學者不於此着力,亦凡夫耳,安冀有
成。
六戒目多妄視
[09p011b]
目爲六賊之魁。眼見色,心卽爲色所牽,而魂從眼漏,其
傷在肝。蓋人之魂夜藏於肝,日寓於目。妄視則魂漏於
眼,夜多夢寐。聖人無夢,以其能收眼光内照,不使魂日
馳於外,亦不使心爲色所引也。故欲收其心,先攝夫目。
其法常將眼光返照玄關一竅之中,使此性靈明不昧,
以養如如不動之神。自然目不妄視,心不妄動,魂不外
遊,神不外馳,而先天之氣歸於身矣。
七戒耳多妄聽
[09p012a]
腎開竅於耳,妄聽則心爲聲動,精從耳漏,其傷在腎。腎
爲先天眞一之水,能灌溉一身之營衞。傷腎,則肌膚憔
悴,精脫耳聾。人能常凝耳以内聽,不惟使心不爲聲動,
而心得所養,精亦常凝於腎,去仙不遠矣。
八戒口多妄言
言易招尤。南容三復白圭,聖人稱之,以其能謹言也。多
言則不足以養吾心之仁。故司馬牛問仁,聖人以訒言
告之,制外養中也。且言爲心聲,心藏神,多言則神傷。能
[09p012b]
守口如瓶,神自常住於心,性不因言以亂,而酬酢往來
間,亦不失口於人矣。
九戒慳吝惜財
財以濟用,天下無人不需財,但要不爲所迷耳。如一味
慳吝,分文不捨,則雖堆金等山嶽,能買無常不來乎。與
其積財自富而作一家之守財奴,孰若散財積福,以結
道中之仙緣。自來仙眞,莫不由廣種福田而成。古人云:
『若是吝財並惜寶,千萬神仙不肯。』來蓋至人等富貴若
[09p013a]
浮雲,視金玉如糞土,一塵不染,一物不戀,卽此身且非
我有,况身外之財乎。故入道者,此關更宜打破,休爲所
愚。
十戒殺生害命
天地以好生爲心,聖人以愛物爲懷。天地生之,我輒殺
之,大干天地之和;聖人愛之,我竟害之,大非聖人之仁。
况人物同此性命,好生惡死。人物同情,已有生,惟恐其
傷。豈物有生,不懼其死,推己及物,必有不忍殺害者。古
[09p013b]
人云:『汝欲延生,須放生。』我旣欲學道,以求長生,要當推
己心以惜物命。雖曰物命在人,而好殺傷生,多遭慘報。
夫救蟻中狀元之選,放雀獲明珠之報。古往今來,以放生
得福者多矣。人可不慈心於物,以養我好生之仁哉。
十一戒不節腥葷
腥葷雖養人之物,而齋戒斷味者,未聞有傷。可見,養生
不盡在血肉也。上古草衣木食,其民多夀。自火化興血
肉食,民遂夭折者,何也?蓋肥甘動火之物,食之過多,每
[09p014a]
易縱情損精,不如穀食得天地中和之氣,爲至淸至潔
之味,其養生最好。况食物類之肉,以補我肉,其心亦有
所不忍。佛家絕腥葷,蓋不嗜口腹,以增殺孽也。南嶽夫
人戒楊羲曰:『修道之士,不欲見血肉。見而避之,不如不
見。已死之物,卽爲屍氣,觸之最能害道。』入道故貴節腥
葷。
十二戒慢道輕師
天地間至貴重者,莫若金丹大道,可以出凡籠,可以了
[09p014b]
生死,可以超九祖。古人萬刧一遇,夫豈等閒細事哉。雖
貴如漢文帝,猶且折節於河上公;富如馬丹陽,猶且虛
心於王重陽;武如漢鍾離,猶且低頭於王玄甫;文如抱
朴子,猶且屈膝於鄭思遠。况下焉者乎。故求道者,挾不
得一己之富貴,逞不得一已之勢力,恃不得一已之學
問聰明,必虛心誠求。如伍沖虛,洒掃役力切問二十載,
方能得之。而授之者,亦不輕易。抱朴子曰:『受眞一之訣,
皆有盟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銀白絹
[09p015a]
爲約,尅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佑也。』沖虛子曰:
『自古仙眞授受眞道,必淸淨齋醮,如科條,具信贄,刺血
盟。天,奏吿上帝,三台、北斗、南辰、三官、四聖、五帝、司命各
位下,請命降允,而後可傳。』凡傳一人,遍天地間神聖無
不吿知者。倘有惡類,妄自行財及詭詐,私相授受師弟,
同受考掠,可不愼哉。使者旣不輕易以傳,授者何可輕
褻。抱朴子曰:『明師之恩,誠爲過於天地也,重於父母也,
可不尊崇之乎!』觀此可見,求道者旣遇眞師,卽當尊崇
[09p015b]
恭敬,勤求切問,厯久不怠,方得卒聞心法,而昇天有路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