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7 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李駉 (HFL)


[003-001a]
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三籍三
    盧國秦越人撰
    臨川晞范子李駉子埜句解
十六難曰脉有三部九候
 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上部三候中部
 三候下部三候三三如九也
有陰陽
 寸口者陽脉見九分而浮尺部者陰脉見
 一寸而沉
有輕重
[003-001b]
 陽脉浮乃輕手足陰脉沉乃重手取
有六十首
 凡切脉始起於六脉浮沉長短滑濇三陰
 三陽之脉也今六十首合之爲六十乎
一脉變爲四時
 脉隨四時之變换詳見十難中一脉爲十變
離聖久逺
 越人之時去聖巳久
各是其法何以别之
 言三部是一法九候是一法陰陽是一法
[003-002a]
 輕重是一法六十首是一法言法象既多
 難可分别
然視其病有内外證
 使人視其精明五色雜按察之即知内外
 之證昔以是字爲誤改作視字
其病爲之奈何
 其病如何
假令得肝脉
 肝脉弦軟而長
其外證
[003-002b]
 在外證候
善潔
 膽爲清净之府故善潔
面青
 肝色青故面青
善怒
 膽爲中正之官主决斷肝在志爲怒
其内證
 在内證候
齊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003-003a]
 肝積名曰肥氣在臍之左揣按之而牢痛
其病四肢滿閉
 肝木脾土脾主四肢不病則土無所畏故
 四肢滿閉
癃溲
 肝脉循於陰器故癃溲也小便澁也
便難
 肝腎在下脾肝病則氣逆不行於下故大
 便艱難
轉筋
[003-003b]
 肝含血以養筋肝受病故筋轉
有是者肝也
 有是病者是肝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此證
假令得心脉
 心脉浮大而散
其外證面赤
 心色赤故面赤
口乾
[003-004a]
 心之脉絡在舌下心爲熱所困故口乾燥
 而不潤
喜笑
 心在聲爲笑
其内證齊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心積名曰伏梁在臍上按揣而牢痛
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
 心爲五臟之君四臟有病心主知之尚有
 痛狀何况本經目病耶常痛乃心包脉也
 正心不受病病則旦占夕死夕占旦死重
[003-004b]
 明受病則必包脉乃手厥陰之脉出兩手
 中指之端下入掌心屈名指取之穴名勞
 宫穴心包病則掌中熱而啘
有是者心也
 有此病是心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心證
假令得脾脉
 脾脉中緩而大
其外證面黄
[003-005a]
 脾色黄故面黄
善噫
 脾在變動爲噫
善味
 脾主甘甘受味
其内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脾積名曰痞氣當臍之中揣按而牢痛
其病腹脹滿食不消
 濕氣勝令人膨脹陽氣在下食乃不消
體重節痛
[003-005b]
 身體沉重骨節疼痛
怠墮嗜卧
 怠墮困倦嗜好睡卧
四肢不收
 手足全無收拾
有是者脾也
 有此病是脾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非脾證
假令得肺脉
[003-006a]
 肺脉浮絶而短
其外證面白
 肺色白故面白
善嚏
 鼻爲清氣道中鼻屬肺肺受風寒通鼻善
 嚏
悲愁不樂
 悲者肺之志也肺主秋愁也脾土肺金脾
 爲肺母脾主歌子病母憂秋悲愁不樂
欲哭
[003-006b]
 有聲爲哭
其内證齊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肺積名曰息賁在臍之右揣按之而牢固
 疼痛
其病喘欬
 肺爲五藏華蓋最喜清浄肺受風寒則氣
 道澁故喘急欬嗽
洒淅寒熱
 肺虚則洒淅寒實則熱而悶
有是者肺也
[003-007a]
 有是病者是肺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者非肺證
假令得腎脉
 腎脉沉短以敦
其外證面黑
 腎色黑故面黑
善恐
 腎在志爲恐

[003-007b]
 巨陽虚則欠
其内證齊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腎積名曰奔豚在臍之下揣按之半痛
其病逆氣
 腎氣不足傷於衝脉故氣逆
少腹急痛
 足少陰之脉循少腹與足厥陰足太陰三
 陰交於臍下今腎病故小腹痛
泄如下重
 王泄之名此名尺瘕泄裏急後重數至圊
[003-008a]
 而不能便莖中痛
足脛寒而逆
 足内踝上五寸乃足少陰之動脉故足脛
 寒而逆
有是者腎也
 有是病者是腎證
無是者非也
 無此病非腎證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
 疾病或有死亡
[003-008b]
或有不治而愈
 或有疾病雖不治療而自安愈
或連歲不巳
 或疾病連歲月不得休巳
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死生存亡可以切脉而知之否
然可盡知也
 死生存亡皆知於脉
診病若能目不欲見人者
 診視疾病若閉眼不愛見人此是肝病
[003-009a]
脉當得肝脉强急而長
 肝之本脉弦輭而長今見强急故有此病
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濇者死也
 肝病得肺脉眞鬼來尅金勝木故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
 心間病證開目而渴心下牢固不開
脉當緊實而數
 旣有心病當有心脉緊實而數
反得沉濡而微者死
 不得心脉反得腎脉濡沉而微水來尅火
[003-009b]
 陽病得陰脉故必死
病若吐血
 口中吐血
復鼽衂血者
 鼽者鼻中出血衂者鼻流清涕也巳上皆
 肺病
脉當沉細
 血屬陰吐血衂血脉得沉細此爲病脉相
 應
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003-010a]
 不得肺脉反得浮大而牢之心脉病與脉
 相反火來尅金故死
病若譫言妄語
 譫言者呢喃而語也妄語者言語在妄也
身當有熱
 熱乗於心言語無章身當有熱
脉當洪大
 身熱脉大脉病相應
而手足厥逆脉沉細而微者死也
 身當熱而反手足厥冷脉當洪大而反沉
[003-010b]
 細是陽脉見陰脉脉病相反故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
 濕氣勝則脹脾不禁故泄
脉當微細而濇
 旣有脾證當有此脉
反緊大而滑者死
 不得脾脉反得緊大而滑之肝脉肝木尅
 脾土病脉相反故必死
十八難曰脉有三部
 寸關尺爲三處部位
[003-011a]
部有四經
 各部之内各有二經六部之内合爲十二
 經今止云四經者是謂手太陽陽明與足
 太陽少陰此二經法水火之性各有綱紀
 而不能變通上下餘八經在手生足在足
 生手所以經言部有四經也
手有太陰
 肺
陽明
 大腸
[003-011b]
足有太陽
 膀胱
少陰
 腎
爲上下部
 肺爲上部腎爲下部
何謂也
 其說如何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
 此二經屬肺與大腸爲金
[003-012a]
足少陰太陽水也
 此二經是腎與膀胱屬水
金生水
 肺金在上而下生下腎水
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
 水無有不下水之性流下行也不能逆上
 故在下部
足厥陰少陽木也
 此二經是肝與膽屬木
生手太陽少陰火
[003-012b]
 此二經是心與小腸屬火肝木能生之
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爲上部
 火性炎上不能下生足而生手心主少陽
 火是生右尺相火也故在上部
手心主少陽火
 心爲君火此爲相火今此二經是心包絡
 三焦
生足太陰陽明土
 此二經是脾與胃屬土相火能生之
故在中部也
[003-013a]
 土主中宫故在中部
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右寸金生左尺水水生左關木木能生在
 寸君火君火生右尺相火相火生右關土
 故曰子母相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脉有三部九候各於藏府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
 寸口陽也關部陰陽之中也尺部陰也
九候者浮中沉也
[003-013b]
 三部之中各有三候三三如九故曰九候
 浮爲陽沉爲陰中爲胃氣浮爲府沉爲藏
 中爲中焦之脉
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
 兩手寸口皆爲上部法天之在上寸外主
 頭寸内主胸
中部法人主鬲下至臍之上有疾
 中部乃兩手關部第二指半指以前主鬲
 下半指以後主臍上
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003-014a]
 下部乃兩手尺脉第三指半指之前主臍
 下半指之後主足
審而次之者也
 審察三部從頭至足之次第雖元文刺字
 今以丁之說爲次字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問人有積聚之病沉滯巳久可以脉知之
 否
然診在右脇有積氣
 診視積聚氣疾生在右脇
[003-014b]
得肺脉結
 結脉主塊積肺藏於右肺部脉結故右脇
 有積
脉結甚則積甚
 肺部脉結太甚則右脅積亦甚
診微則氣微
 肺部結脉不甚右脇積氣亦微
診不得肺脉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
 問肺藏於右右脇有積肺經一部却無結
 脉是如何
[003-015a]
然肺脉雖不見右手脉當沉伏
 答肺部雖無結脉只要右手有沉伏脉便
 是右脇積氣伏脉藏病積也浮結者府病
 聚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
 問外有沉痼之疾與右脇積氣同診視法
 度或不同
然結者脉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
 答結脉來緩時一止住又無定數謂之結
伏者脉行筋下也
[003-015b]
 伏脉常行於筋下要極重指著骨乃得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浮脉常浮行於肉上按之不足舉之有餘
左右表裏法皆如是
 左右者左右脇也表以觀其府病裏以觀
 其藏病其法度并皆如此
假令脉結伏者内無積聚
 伏脉乃裏脉也所以覘其内也雖有結伏
 之脉内無積聚之病是病不應脉必死
脉浮結者外無痼疾
[003-016a]
 浮脉乃表脉也所以覘其外也雖有浮結
 之脉外無沉痼之疾亦是病不應脉必死
有積聚脉不結伏
 有積聚之病無結伏之脉是脉不應病者
 必死
有痼病脉不浮結
 有沉痼之病無浮結之脉亦是脉不應病
爲脉不應病病不應脉是爲死病也
 脉與病皆要相應一不相應皆死
十九難曰經言脉有逆順
[003-016b]
 男女之脉有逆有順逆順者陽抱陰生陰
 抱陽生
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謂也
 男女各具有常之脉而脉却相反其說如
 何
然男子生於寅寅爲木陽也
 元氣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
 十之巳從巳左行至寅爲十月十月而生
 男寅爲東方甲乙木木陽也
女子生於申申爲金陰也
[003-017a]
 女從子右行三十之巳從巳右行至中爲
 十月十月而生女申爲西方庚辛金陰也
故男脉在關上
 關上爲寸口屬陽男子陽氣故脉在寸口
 常盛
女脉在關下
 關下爲尺部屬陰女子陰氣盛故脉在尺
 部常盛
是以男子尺脉常弱
 男子之氣始於少陽極於太陽少陽之至
[003-017b]
 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爲易復卦  一陽
 居於尺部陽明之至浮大而短爲易臨卦
   二陽居於關部太陽之至洪大而長
 爲易泰卦  三陽居於寸部三陽從地
 長故男子之脉寸盛而尺弱
女子尺脉常盛
 女子之氣始於太陰極於厥陰太陰之至
 緊大而長爲易姤卦  一陰居於寸部
 少陰之至緊細而微爲易遁卦  二陰
 居於關部厥陰之至沉短以敦爲易否卦
[003-018a]
   三陰居於尺部三陰從天生故女子
 之脉寸沉而尺盛
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其爲病何如
 男子尺脉常弱今反盛女子尺脉常盛今
 反弱問其病爲何如
然男得女脉爲不足病在内
 寸口曰陽男子以陽用事今陽脉不見於
 寸口而反見尺部尺部之脉女子常盛男
 子亦如是爲不及陰主内故病内
左得之病則在左
[003-018b]
 左手得女脉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右手得女脉之盛病則在身體之右
隨脉言之也
 隨所得之脉言所受之病
女得男脉爲太過
 女子尺脉本浮更加見於寸是謂太過又
 女子以陰用事寸脉常沉却得浮脉
病在四肢
 四肢爲諸陽之本女得男脉爲陽氣盛故
[003-019a]
 病在四肢
左得之病則在左
 左手得男子之脉病則在手足之左
右得之病則在右
 右手得男子之脉病則在手足之右
隨脉言之也
 隨脉斷病
二十難曰經言脉有伏匿
 脉有伏藏隱匿
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耶
[003-019b]
 伏匿於何處藏府可以言伏匿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答陰陽非獨寸爲陽尺爲陰肌肉上亦爲
 陽部肌肉下亦爲陰部或陽脉乘於陰部
 或陰脉乘於陽部或陽部伏陰脉或陰部
 伏陽脉
脉居陰部而反陽脉見者爲陽乘陰也
 尺部之内肌肉之下爲陰部尺中浮滑而
 長爲陰部見陽脉陰虚不足則陽入乘之
 爲陽覆又陽乗陰部之脉
[003-020a]
脉雖沉濇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
 尺中已浮滑而長寸口關中沉短而濇此
 爲陽中伏陰
脉居陽部而反陰脉見者爲陰乘陽也
 寸口與肌肉之上爲陽部反見沉短而濇
 之陰脉爲陰脉乘陽部爲陰溢
脉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寸口關中已沉濇而短尺脉浮滑而長爲
 陰中伏陽
重陽者狂
[003-020b]
 脉浮滑而長又加實數是謂重陽故狂言
 大事自高自賢狂越弃衣登高
重陰者癲
 尺中旣沉短而濇又盛實是謂重陰故病
 僵仆於地閉目不惺陰極陽復良久却惺
 名曰癲
脫陽者見鬼
 脫陽者無陽氣也謂寸脉細微甚也目中
 妄見如覩鬼物
脫陰者目盲
[003-021a]
 陰者精氣也陰氣已脫五藏之氣不營於
 目盲無所視若尺脉則微細甚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
 形病者肌體羸瘦手足不仁脉不病者脉
 息隨呼吸上下無太過不及斷之曰生
脉病形不病曰死
 脉病者診諸至數或太過或不及則人雖
 未病寒熱等疾縱不病亦死
何謂也
 生死之異其說如何
[003-021b]
然人形病脉不病者非有不病也
 人形體雖有病痛而脉却未有節病非是
 脉息不病所以如此
謂息數不應脉數也此大法
 脉者血也息者氣也脉不自動爲氣使然
 氣之息數未與血之脉數相應而然耳
二十二難曰經言脉有是動
 有反常之動脉
有所生病
 動脉反常病所由生
[003-022a]
一脉變爲二病者何也
 一脉之動變爲血氣兩般之病如何
然經言是動者氣也
 氣爲陽陽爲衛邪中於陽氣先受熱形之
 於脉名曰是動
所生病者血也
 氣病傳血血爲陰陰爲榮血壅不潤病生
 於後
邪在氣氣爲是動
 陽爲氣邪中於陽氣動於脉而反常
[003-022b]
邪在血血爲所生病
 氣先受邪傳之於血血壅不行病所由生
氣主呴之
 呴者吹嘘徃來之象氣主流行而不息
血主濡之
 濡潤也血潤澤不枯
氣留而不行者爲氣先病也
 氣血受熱則淖溢妄行故曰是動若賊風
 博之則留止而不行
血壅而不濡者爲血後病也
[003-023a]
 氣傳之於血復受賊風故血壅不濡而病
故先爲是動後所生也
 氣先動之於脉然後血所生病
二十三難曰手足三陰三陽
 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
脉之度數可曉以不
 經脉丈尺法度數目可曉否
然手三陽之脉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

 手太陽之脉自兩手小指之端循臂上行
[003-023b]
 之耳珠子前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手陽明
 之脉起於兩手大指次指之側上循臂終
 於鼻左之右右之左長五尺兩手合一丈
 手少陽之脉起於兩手小指次指之端上
 臂終於耳前長五尺兩手合一丈故云五
 六合三丈
手三陰之脉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
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手少陰之脉起於心中下絡小腸上肺出
 腋下循臂出手小指之端長三尺五寸兩
[003-024a]
 手合七尺手太陰之脉起於中焦下絡大
 腸還循胃口屬肺出腋下下肘入寸口上
 魚際出大指之端長三尺五寸兩手合七
 尺手厥陰之脉起於胸中屬心包絡三焦
 出脇腋下循臑入肘下出小指次指之端
 長三尺五寸兩手合七尺故云二丈一尺
足三陽之脉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

 足太陽之脉起於兩足小指之側上循膝
 交膕中循背上頭下入目内眥長八尺兩
[003-024b]
 足上行合一丈六尺足陽明之脉起於足
 大指次指之端循足脛上夾臍左右各二
 寸終於額角髮際長八尺兩足合一丈六
 尺足少陽之脉起於足小指次指之端上
 循兩膝外廉入季脅上循目外眦長八尺
 兩足合一丈六尺故云四丈八尺
足三陰之脉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
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兩足合有六陰故云六六三丈六尺足太
 陰之脉起於足大指内側循足脛内廉上
[003-025a]
 交出厥陰脉之前上循入腹屬脾絡胃連
 舌本長七尺五寸兩行各一丈五尺足厥
 陰之脉起於足大指聚毛之上循足跗上
 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足太陰之
 後循腹入陰毛中環陰器抵小腹俠胃屬
 肝絡膽循喉嚨入頏顙連目出額長六尺
 五寸兩行合長一丈三尺足少陰之脉起
 於足小指之下斜趣足心上腨股内貫脊
 屬腎絡膀胱貫肝入肺循喉嚨俠舌本長
 六尺五寸合長一丈三尺故云三丈九尺
[003-025b]
人兩足蹻脉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一七一
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人有陰蹻陽蹻二脉兩足合四脉陽蹻起
 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蹻亦起於
 跟中是足少陰之别絡自然骨之後上内
 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循腹上胸裏入
 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項内廉屬目内眥
 合太陽脉長七尺五寸兩行合一丈五尺
督脉任脉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
尺合九尺
[003-026a]
 督脉起於下極之俞并脊裏入屬於腦計
 四尺五寸任脉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
 循腹上關元至咽喉長四尺五寸督任計
 之長九尺
凡脉長一十六丈二尺
 手三陽脉三丈手三陰脉二丈一尺足三
 陽脉四丈八尺足三陰脉三丈九尺兩足
 蹻脉一丈五尺督脉任脉九尺共計一十
六丈二尺
 此所謂十二經脉長短之數
[003-026b]
 已上是十二經脉長短數目
經脉十二
 注見一難
絡有十五
 每一經各有一絡十二經絡之外有陽絡
 陰絡脾之大絡共十五絡
何始何窮也
 問經絡所始所終去處
然經脉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答經者徑也經脉者流行血氣疏通陰陽
[003-027a]
 之徑路以榮華一身
其始從中焦
 經絡所始之地中焦直兩乳間名膻中穴
 亦名氣海言氣從此而起
注手太陰陽明
 肺與大腸
陽明注足陽明太陰
 自大腸至胃與脾
太陰注手少陰太陽
 自脾至心小腸
[003-027b]
太陽注足太陽少陰
 自小腸至膀胱與腎
少陰注手心主少陽
 自腎至心包絡三焦
少陽注足少陽厥陰
 自三焦至膽與肝
厥陰復還注手太陰
 血氣至肝而終明目良時又復還始於肺
别絡十五皆因其原
 此十五絡皆因十二經爲本原以相流通
[003-028a]
如環無端
 經脉終而復始恰如環之圓轉無有端倪
轉相溉灌
 經脉流轉更相溉灌於經絡中
朝於寸部氣口以處百病而决死生也
 寸口者脉之大會手太陰之脉動也故五
 藏六府有病皆見於氣口則可以斷吉凶
 死生况一歲陰陽升降會於立春一日陰
 陽曉昏會於良時一身榮衛還周會於手
 太陰同天度一萬三千五百息據本經朝
[003-028b]
 於寸口人迎則人迎在左手屬少陰乃經
 脉朝會之地矣愚併下文改作朝於寸部
 氣口觀書者試評之
經云明知終始陰陽定矣
 陰陽之氣始於肺終於肝又别於陽者知
 病從來别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何謂也
 其說如何
然終始者脉之紀也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經從陰陽始
[003-029a]
 故脉之紀綱實在乎始而終終而始之陰
 陽
寸部氣口陰陽之氣通於朝如環無端故曰
始也
 陰陽之氣自早朝良時會於寸部氣口如
 環無端周而復始故曰始據元文寸口人
 迎愚僭改作氣口
終者三陰三陽之脉絶絶則死各有形故曰
終也
 足少陰氣絶之形在齒長而枯肉濡而却
[003-029b]
 足太陰氣絶之形在肉滿唇反足厥陰氣
 絶之形在舌卷卵縮手太陰氣絶之形在
 皮枯毛折手少陰氣絶之形在面黑如梨
 三陰氣絶之形在目眩目腪六陽氣絶之
 形在汗出如珠故曰死各有形終即死也



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