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7 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李駉 (HFL)


[002-001a]
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二籍二
    盧國秦越人撰
    臨川晞范子李駉子埜句解
八難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謂也
 寸口脉平匀而人却死絶如何
然諸十二經脉
 注見一難
皆係於生氣之原
 十二經皆關係於腎腎者發生脉氣根原
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
[002-001b]
 腎者生氣之原爲十二經脉之根本也
謂腎間動氣也
 兩腎之間動氣乃人所受父母之原氣又
 氣衝之脉起於兩腎之間
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脉之根
 五臟六腑分爲十二經實以腎爲根本
呼吸之門
 腎挾任脉上至喉咽通喘息爲呼吸之門
三焦之原
 人之三焦法天地三元之氣以腎爲本原
[002-002a]
一名守邪之神
 左爲腎右爲命門有神守於命門不令邪
 入志室邪入志室人則死矣志室穴名
故氣者人之根本也
 腎間動氣乃生人性命根本
根絶則莖葉枯矣
 手三陰三陽爲枝足三陰三陽爲根尺部
 爲人之根本寸口爲人之莖葉木根絶則
 木死人腎絶則人死
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氣獨絶於内也
[002-002b]
 腎間動氣常隱於内今寸口傳受穀氣雖
 脉平和奈人之生氣巳絶於兩腎之間則
 十二經無相依十任寸脉平亦死矣
九難曰何以别知臟腑之病耶
 五臟六腑疾病何以辯别知之
然數者腑也
 凡見數脉是六腑受病者也
遲者臟也
 凡見遲脉是五臟受病也
數則爲熱
[002-003a]
 數是陽脉主有熱證
遲則爲寒
 遲是陰脉主有寒證
諸陽爲熱
 陽氣亂則脉數故諸陽皆爲熱
諸陰爲寒
 陰氣虚則脉遲故諸陰皆爲寒
故以别知臟腑之病也
 因數遲之脉可得辯别臟腑之疾病
十難曰一脉爲十變者何謂也
[002-003b]
 一部之中脉凡十變其說如何
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
 五邪者虚邪實邪正邪微邪賊邪也剛柔
 者陰陽也相逢者於本位見他脉也五臟
 各有表裏更相乘之一脉成十推此十變
 之候乃五行勝復相加也邪者不正之名
 非在身王氣而外干身爲病者通爲之邪
 也
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
 聖人以心部一藏爲例夏心脉當浮大而
[002-004a]
 散今反弦急弦急者肝脉干心也肝是母
 心是子木生火母乘子曰虚邪干猶乗也
心脉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
 小腸心之府膽肝之府心部微急乃膽邪
 干小腸
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心脉雖洪大當以胃氣爲本今無胃氣故
 其脉大甚此曰正經自病法曰正邪故云
 自干
心脉微大者小腸邪自干小腸也
[002-004b]
 心脉略大爲小腸自病
心脉緩甚者脾邪干心也
 緩者脾之脉今心脉緩甚是火爲母土爲
 子子乗母曰實邪脾邪干心之脉
心脉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
 於心部輕手得其小緩是胃邪干乘小腸
心脉濇甚者肺邪干心也
 濇者肺之脉今心部脉濇金反凌火法曰
 微邪
心脉微濇者大腸邪干小腸也
[002-005a]
 心部見小濇脉是大腸邪干乗小腸
心脉沉甚者腎邪干心也
 沉者腎之脉心火炎上其脉本洪今反脉
 沉水來尅火法曰賊邪
心脉微沉者膀胱干小腸也
 於心部重手得其小沉是膀胱邪干乗小
 腸
五臟各有剛柔耶
 剛柔者陰陽也五臟各有陰陽今以心臟
 爲例餘皆仿此
[002-005b]
故令一脉輒變爲十也
 一部之中凡十次變通六部之内各有五
 邪十變共六十首
十一難曰經言脉不滿五十動而一止
 一藏五十動五藏二百五十動謂之平脉
 今脉之動不滿五十動而一止者是一藏
 無氣按止者按之覺於指下而中止曰止
一臟無氣者何臟也
 一臟無氣是何臟腑
然人吸者隨陰入
[002-006a]
 吸入腎與肝故吸隨肝腎而入肝腎在鬲
 下故曰陰
呼者因陽出
 呼出心與肺故呼自心肺而出心肺在鬲
 上故曰陽
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
 大凡呼吸陰陽相隨上下經歷五臟力爲
 平人今呼雖出於心腎而吸腎至肝而還
 竟不得至於腎此是腎受父母之元氣信
 巳耗散故脉不滿五十動而一止知其必
[002-006b]
 死
故知一臟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故知一臟元氣者乃腎之元氣先絶故脉
 不滿五十動而一止
十二難曰經言五臟脉已絶於内
 五臟之脉肝腎在鬲下故言内内之脉已
 絶
用針者反實其外
 心肺在鬲上故言外使用針藥之人反以
 針藥補實心肺
[002-007a]
五臟脉已絶於外
 心肺之脉巳死絶
用鍼者反實其内
 使用鍼藥之人反以鍼藥補實腎肝
内外之絶何以别之
 何以辯别内絶外絶
然五臟脉巳絶於内者腎肝氣巳絶於内也
 五臟之脉巳絶於内是腎肝之氣死絶
而醫反補其心肺
 醫人不治肝腎反補心肺
[002-007b]
五臟脉巳絶於外者心肺脉巳絶於外也
 五臟之肺巳絶於外是心肺之氣死絶
而醫反補其腎肝
 醫人不治心肺疾反補腎肝
陽絶補陰
 心肺在鬲上屬陽心肺外絶則皮聚毛落
 腎肝在鬲下屬陰醫人反補實其腎肝
陰絶補陽
 腎肝内絶則骨痿筋絶醫人反補實心肺
是謂實實
[002-008a]
 病人本實又以藥實之
虚虚
 病人本虚又以藥虚之
損不足
 病人本虚氣不足又以藥减損之
益有餘
 病人本血氣有餘又以藥補益之
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如此等死醫人殺之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脉
[002-008b]
 見其顔色不得相應顔色之脉
反得相勝之脉者即死
 反得尅勝顔色之脉者死
得相生之脉者病
 得相生顔色之脉者病
即自己色之與脉當參相應爲之奈何
 以色脉參合相應如何
然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
 心赤色肝青色脾黄色肺白色腎黑色皆
 見於面
[002-009a]
亦當與寸口尺内相應
 五臟既有此色寸關尺亦當有此脉方是
 相應
假令色青其脉當弦而急
 青肝色也弦急肝脉也是肝經色脉相應
色赤其脉浮大而散
 赤心色也浮大而散心脉也是心經色脉
 相應
色黄其脉中緩而大
 黄脾色也中緩而大脾脉也是脾經色脉
[002-009b]
 相應
色白其脉浮濇而短
 白肺色也浮濇而短肺脉也是肺經色脉
 相應
色黑其脉沉濡而滑
 黑腎色也沉濡而滑腎脉也是腎經色脉
 相應
此所謂五色之與脉當參相應也
 青黄赤白黑五色與弦緩洪濇沉脉相應
脉數尺之皮膚亦數
[002-010a]
 數心脉也尺臂内也脉數臂内皮膚亦熱
脉急尺之皮膚亦急
 弦急者肝脉也臂内皮膚亦急
脉緩尺之皮膚亦緩
 緩者脾脉也臂内皮膚亦緩弱
脉濇尺之皮膚亦濇
 濇者肺脉也臂内皮膚亦濇
脉滑尺之皮膚亦滑
 滑者腎脉也臂内皮膚亦滑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寸口尺内相應
[002-010b]
 肝脉弦其色青其聲呼其臭膻其味酸心
 脉洪其色赤其聲笑其臭焦其味苦脾脉
 緩其色黄其聲歌其臭香其味甘肺脉濇
 其色白其聲哭其臭腥其味辛腎脉沉其
 色黑其聲伸其臭腐其味鹹此謂相應也
其不相應者病也
 假令肝病色白多哭好辛喜腥此爲相反
 聲色臭味皆肺之證金尅木名曰賊邪不
 相應必死
假令色青其脉浮濇而短若大而緩爲相勝
[002-011a]
 色青者肝也浮濇而短者肺也肺勝肝爲
 賊邪大而緩者脾脉也肝勝脾爲微邪故
 言相勝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爲相生也
 浮大而散者心脉也肝木能生心火小而
 滑者腎脉也腎水能生肝木
經言知一爲下工知二爲中工知三爲上工
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
六此之謂也
 工者萬舉萬全也上工者知色脉皮膚三
[002-011b]
 法相生相勝本始故治病十全其九中工
 知二者謂不能全釋故治病十全其八下
 工知一謂不能明於全法一心治已病故
 十全其六
十四難曰
 第十四首詰難問曰
脉有損至何謂也
 脉有損脉有至脉如何
然至之脉
 脉息動應於手
[002-012a]
一呼再至曰平
 平者平調之脉無太過無不及一呼一吸
 爲一息又問四至號平和之脉息
三至曰離經
 經者常也大凡經脉一日一夜復會手太
 陰手太陰乃始問之經也今一呼三至脉
 行四寸半一吸三至脉行四寸半脉行九
 寸過於平脉不在所起之經故曰離經者
 其脉麤大
四至曰奪精
[002-012b]
 其脉五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今一息
 四至則形脫氣耗精無所歸猶如奪去
五至曰死
 人脉五至一吸五至一息之間脉凡十至
 此之平脉多一倍如何不死
六至曰命絶
 一息之間脉凡十二至性命不有而死亡
 矣
此至之脉
 元文曰此死之脉愚改曰此至之脉者蓋
[002-013a]
 總言其至脉也
何謂損
 問損脉如何
一呼一至曰離經
 前之至脉離經謂脉曰過半此之損脉離
 經謂脉行減半一呼一吸脉止兩至亦曰
 離經
二呼一至曰奪精
 二呼而脉一至一日一夜不及一十三箇
 周身脉只行二百二丈五尺其人氣耗血
[002-013b]
 枯神慘色夭精華猶如奪去亦曰奪精
三呼一至曰死
 三呼脉一至脉只行一寸半一日一夜只
 行及六十七丈五尺不及五周身如此之
 候死可符也
四呼一至曰命絶
 四呼脉一至一日一夜不及四周身氣盡
 已絶藏敗神去故命絶也
此損之脉也
 總言其損脉
[002-014a]
至脉從下上
 呼少至多故謂之至至脉病生於陽陽氣
 自下而上故敗稍動上下六
損脉從上下也
 呼多至少故謂之損損脉病生於陰也陰
 氣自上而下敗脉稍減至三
損脉之爲病奈何
 問損脉之病如何
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
 一損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
[002-014b]
二損損於血脉血脉虚少不能榮於五臟六
腑也
 二損心主血脉血脉枯少不能使五臟六
 腑榮華
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爲肌膚
 三損脾脾者飲食之藏府脾主肌肉飲食
 不化則肌肉消瘦
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
 四損肝肝主筋筋脉緩弱不能收拾維持
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002-015a]
 五損腎主骨骨枯髓減發爲痿痿者無力
 不能起
反此者至脉之病也
 元文云至於收病患改作反前此五損脉
 之病則是至脉之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牀者死
 脾在上腎在下一損肺二損心三損脾四
 損肝五損腎從肺至腎五藏俱損腎主骨
 骨痿必死
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002-015b]
 從腎損至肺亦是五藏俱損肺至皮毛皮
 聚毛落亦死
然損其肺者益其氣
 形寒飲食則傷肺肺主氣旣爲形寒飲冷
 所損當增益其氣以治之
損其心者調其榮衛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主血旣爲憂愁思慮
 所損當調榮衛以治之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温
 飲食勞倦則傷脾脾經旣傷宜春凉食夏
[002-016a]
 冷氣冬熱食隨天時寒温以節調飲食則
 脾經順矣
損其肝者緩其中
 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肝主怒其氣
 急宜食甘以緩之甘性緩甘屬脾土土居
 中宫以土味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
 久坐濕地强力入水則傷腎腎主精腎經
 旣損則以緩味補益其精氣
此損至之法也
[002-016b]
 又總言損至病法度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
 一呼之間脉凡二至一吸之間脉亦二至
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
 一呼之間脉凡三至一吸之間脉亦三至
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
 一呼之間脉凡四至一吸之間脉亦四至
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
 一呼之間脉凡五至一吸之間脉亦五至
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
[002-017a]
 一呼之間脉凡六至一吸之間脉亦六至
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
 一呼之間脉當二至今反一至一吸之間
 脉當二至今反一至
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
 再呼再吸脉當八至今反止得二至
有呼吸再至
 注作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是前四至平脉
 注作呼吸之間止二至是前二敗脉禺不
 明此句請俟後賢
[002-017b]
脉來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脉息之來如此何以别辯疾病
然脉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而脉二至一吸而脉二至無太過無
 不及曰平和之脉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爲適得病
 一呼而脉三至一吸而脉三至其脉麤大
 曰離經爲適然始得病
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
 前大者寸外大也後小者寸内小也上部
[002-018a]
 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上有疾寸口乃上
 部故頭腦疼痛眼目昡運
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
 前小者寸外小也後大者寸内大也主胸
 膈滿塞氣息短促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
 平脉止有四至今一呼而脉四至共得八
 至脉倍常經主病欲甚乍不及
脉洪大者苦煩滿
 八至之中脉洪大者病在三陽陽盛煩燥
[002-018b]
 痞滿
沉細者腹中痛
 八至中脉沉細病在三陰陰主於内故腹
 肚疼痛
滑者傷熱
 八至中脉滑中傷熱
濇者中霧露
 八至中脉濇傷霧露寒氣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
 一呼而脉五至氣血勞走其人必困
[002-019a]
沉細夜加
 十至中脉沉細主夜間疾加
浮大晝加
 十至中脉浮大主晝間疾加
不大不小雖困可治
 十至中旣不浮大又不沉細雖困可療治
其有小大者爲難治
 十至脉極浮大則火盛必滅又脉極沉細
 則水弱必竭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
[002-019b]
 呼吸當四至今止二至名曰損脉
人雖能行
 人雖能行步
猶當著床
 猶當沉著牀上卧病
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
 其所以著牀者由於血氣不足之故
再呼一至
 再呼再吸當八至今止四至
呼吸再至
[002-020a]
 疑此句見前注
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者
 呼多至少是魂魄巳絶魂屬陽陽
 絶魂去故知必死
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人雖能行步名曰死尸在行
上部有脉
 寸口爲上部寸部有脉
下部無脉
 尺脉爲下部尺部無脉
[002-020b]
其人當吐
 其人自當發其吐
不吐者死
 不吐者是生氣獨絶於内也
上部無脉下部有脉雖困無能害也
 寸部無脉尺部有脉雖病困極亦不爲害
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
 所以不爲害者人有尺脉恰似樹有根本
枝葉雖枯藁根本將自生
 寸部如樹枝葉尺部如樹根本人旣有尺
[002-021a]
 脉雖無寸部脉亦終有可生
脉有根本
 根本在尺部尺部有脉是脉有根本
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兩腎之間動氣乃人所受父母之元氣尺
 部有脉是人之元氣不絶故知不死
十五難曰經言春脉弦
 春天脉息如弓弦筝弦之弦緊
夏脉鈎
 夏天脉息如鈎之曲
[002-021b]
秋如毛
 秋天脉息如毛輕浮
冬脉石
 冬天脉息如石沉重
是王脉耶
 問是王盛之脉
將病脉也
 問是疾病脉
然弦鈎毛石者四時之脉也
 弦春王脉鈎夏王脉毛秋王脉石冬王脉
[002-022a]
 皆非病脉
春脉弦者肝東方木也
 春屬東方甲乙肝木其脉弦
萬物始生未有枝葉
 萬物根荄芽甲始生於春未有枝葉之形
 見
故其脉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長者形容其脉弦也濡弱而長者形容其
 脉微弦也微弦者謂有胃氣也
夏脉鈎者心南方火也
[002-022b]
 夏屬南方丙丁心火其脉鈎
萬物之所盛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鈎
 夏乃長養萬物至夏而盛枝葉茂盛華葉
 散布皆下曲如鈎之形狀
故其脉之來疾去遲故曰鈎
 來疾者陽盛也寸口疾也去遲者陰虚也
 尺中遲也來疾者形容其脉洪也來疾去
 遲者形容其微洪者謂有胃氣也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
 秋西方庚辛肺金其脉毛
[002-023a]
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
若毫毛也
 秋乃肅殺萬物之時草木花葉至秋而落
 惟有枝梗獨存若毫毛之少
故其脉之來輕虚以浮故曰毛
 肺浮於上其氣主皮毛故其脉浮如毛
冬脉石者腎北方水也
 冬北方壬癸腎水其脉石
萬物之所藏也
 萬物至冬而伏藏
[002-023b]
盛冬之時水凝如石
 盛冬之時天寒地凍水凝結如石
故其脉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沉者冬脉之正沉濡而滑者微沉之義謂
 有胃氣
此四時之脉也
 總言四時脉息
如有變奈何
 如脉息更變何如
然春脉弦反者爲病何謂反
[002-024a]
 春脉當弦若與弦脉相反則爲肝病何謂
 之脉反
然氣來實强是爲太過病在外
 春乃少陽用事之時其脉微弦是有胃氣
 今脉氣之來實强是爲太過實强者陽太
 盛也其病在外外證善潔面青善怒
氣來虚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厥陰之氣表於筋其脉弦今更虚微故曰
 不及陰處中故在内證四肢滿閉癃溲便
 難轉筋
[002-024b]
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
 春少陽厥陰俱合其脉之來如春風吹榆
 葉濡弱而調故曰平脉平者謂之胃氣
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
 益實而滑者太弦之謂如循長竿者長而
 不軟也此是弦脉胃氣少故病
急而勁益强如新張弓弦曰死
 緊急勁直强盛恰似新張緊細之弓弦此
 是但弦無胃氣故死
春脉微弦曰平
[002-025a]
 微弦者微似弦非微而弦也微弦者一分
 胃氣二分弦氣俱動爲微弦
弦多胃氣少曰病
 弦脉非微似弦是胃氣少也疾病生焉
但弦無胃氣曰死
 三分并是弦而無胃氣爲眞藏見必死
春以胃氣爲本
 五藏之氣皆胃氣和之不得獨用如至剛
 不得獨用獨用則折和柔用之即固也胃
 者水穀之海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乃傳
[002-025b]
 與五藏六府故肝以胃氣爲本餘四藏并
 皆仿此
夏脉鈎反者爲病何爲反
 夏脉當鈎若與鈎相反即爲心病何以謂
 之反
然氣來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
 浮而大散者心也今反實强是爲太過外
 證面赤口乾喜笑
氣來虚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夏心少陰盛王今反虚微是爲不及内證
[002-026a]
 煩心心痛掌中熱而死
其脉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
 脉滿而盛微似珠形之中手琅玕珠之類
 也故曰心平
來而益數如鷄舉足者曰病
 心脉但當浮散不當數也今脉數如鷄舉
 足之走故曰心病
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死
 前曲者前鈎曲無力也後居者倨而不動
 勁直也操執也如操執革帶之鈎曰死
[002-026b]
夏脉微鈎曰平
 夏脉微似鈎非微而鈎喜有胃氣故曰平
 脉
鈎多胃氣少曰病
 脉非微輭鈎是胃氣少也故病
但鈎無胃氣曰死
 三分并是鈎而無胃氣爲眞藏見死
夏以胃氣爲本
 平人之常氣禀於胃與春同
秋脉毛反者爲病何謂反
[002-027a]
 秋脉當毛若與毛相反是爲心病何以謂
 之反
然氣來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
 秋脉當毛今更實强是爲太過外證面白
 善嚏悲愁不樂欲哭
氣來虚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肺脉輕虚以浮今按之益虚微是無胃氣
 病證喘咳洒淅
其脉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
 車蓋乃小車之蓋輕浮藹藹然也按之益
[002-027b]
 大有胃氣故曰平
不上不下如循鷄羽曰病
 肺金乘夏餘陽故其脉上肺金之氣屬陰
 其脉下今不上不下如循鷄羽濇濇然故
 曰病
按之消索如風吹毛
 風吹毛者飄騰不定無歸之象今按如消
 散之索吹毛之風此是但毛無胃氣故曰
 死
秋脉微毛曰平
[002-028a]
 脉微似毛非微而毛一分胃氣二分毛氣
 俱動爲微毛
毛多胃氣少曰病
 毛非微似毛是胃氣少故有病
但毛無胃氣曰死
 三分并是毛而無胃氣爲眞藏見死
秋以胃氣爲本
 五藏皆禀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氣
 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
 手太陰胃氣不能俱至於手太陰故眞藏
[002-028b]
 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
冬脉石反者爲陰何謂反
 冬脉當沉如石若與沉相反是爲腎病何
 以謂之反
然氣來實强是謂太過病在外
 冬脉當沉濡今反實强是爲太過外證面
 黑善恐欠
氣來虚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冬脉沉濇今反虚微是爲不及病證逆氣
 小腹痛急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
[002-029a]
脉來上大下兊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雀喙乃本大來兊也上大者足太陽應手
 而大也下兊者足少陰診之去而小也陰
 陽得所爲胃氣强故曰平
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
 啄啄者不息故謂之連屬其中緩而微曲
 者脾脉尅腎故病
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脉來如解脫之索虚慢無根本也遲也去
 如彈石之疾也故死
[002-029b]
冬脉微石曰平
 微石者微似沉非微而沉也一分胃氣二
 分沉氣俱動爲微沉
石多胃氣少曰病
 脉非微似沉是胃氣少於病
但石無胃氣曰死
 三分并是沉而無胃氣爲眞藏見必死
冬以胃氣爲本
 與春同
胃者水穀之海也
[002-030a]
 胃大一尺五寸長二尺六寸横屈受水穀
 三斗五升其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
主禀四時故皆以胃氣爲本
 四時春夏秋冬皆禀受胃氣以爲根本
是謂四時之變病
 春防多胃少夏鈎多胃少秋毛多胃多冬
 石多胃少皆爲四時之變病
死生之要會也
 五藏之氣和於胃氣即生若眞藏見必死
 凡死生緊要都會之所乃胃也
[002-030b]
脾者中州也
 注見四難
其平和不可得而見
 脾經平和之脉寄王四季故不可得而見
衰乃見耳
 脾經衰敗脉乃形見
來如雀之啄
 上大下兊濡滑爲雀喙脉此腎脉剋脾經
 是爲不及
如水之下漏
[002-031a]
 時動復住爲屋漏脉腎來乘脾是爲太過
是脾之衰見也
 雀啄屋漏乃脾衰而見此脉
黄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卷之二







[002-0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