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a]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十二
封事
巳酉擬上封事
具位臣朱熹敢拜手稽首言曰臣竊惟皇帝陛下有聰明
睿智之資有孝友温㳟之德有寛仁愽愛之度有神武不
殺之威養德春宫垂二十年一旦受命慈皇親傳大寳龍
飛虎變御極當天凢在覆載之間稍有血氣之屬莫不延
頸舉踵觀德𦗟風而臣適逢斯時首䝉趣召且辱賜對得
近日月之光感幸之其敢無說以效愚忠之一二蓋臣
聞古之聖賢窮理盡性備道全德其𫠦施爲雖無不中於
義理然猶未嘗少有自足之心是其平居𫠦以操存省察
而致其懲忿窒欲遷善改過之功者固無一念之間斷及
[012-1b]
其身之𫠦履有大變革則又必因是而有以大警動於其
心焉𫠦以謹始而重自新也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
厥德罔不在又曰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召公之
戒成王曰若生子罔不在厥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
命吉凶命歴年知今我服肆惟王其疾敬德蓋
以是
而望於其君其意亦巳切矣今者陛下自儲貳而履至尊
由撫而專𦗟斷其爲身之變革孰有大於此者則凢𫠦
以警動其心而謹始自新者計巳無𫠦不用其極矣而臣
之愚猶竊有懼焉者誠恐萬分有一𫠦以警動自新之目
或未悉舉則釁孽之萌將有作於𦕈綿之間出於防慮之
外者是以忘踈賤而妄以平日私憂過計之𫠦及者
爲陛下籌之則講學以正心
脩身以齊家
逺便嬖
[012-2a]
以近忠抑私恩以抗公道
明義理以絶神姦
擇
師𫝊以輔皇儲精選任以明體統
振綱紀以厲風俗
節財用以固
本
脩政事以攘夷狄凢是十者皆陛
下𫠦當警動自新而不可一有闕焉者也臣不勝犬馬愛
君憂國之誠輒敢事爲之而昧死以獻謹條其事如左
其一𫠦謂講學以正心者臣聞天下之事其本在於一
人而一人之身其主在於一心故人主之心一正則
天下之事無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則天下之事無
有不邪如表端而影源濁而流汙其理有必然者
是以古先哲王欲明其德於天下者莫不壹以正心
爲本然本心之善其體至微而利欲之攻不勝其衆
嘗試驗之一日之間聲色臭味游衍馳驅土木之華
[012-2b]
貨利之殖雜進於前日新月盛其間心體湛然善端
呈露之時蓋絶無而僅有也苟非講學之功有以開
明其心而不迷於是非邪正之𫠦在又必信其理之
在我而不可以須離焉則亦何以得此心之正勝
利欲之私而應事物無窮之變乎然𫠦謂學則又有
邪正之别焉味聖賢之言以求義理之當察古今之
變以驗得失之幾而必反之身以踐其實者學之正
也渉獵記誦而以雜慱相高割裂裝綴而以華靡相
勝反之身則無實措之事則無當者學之邪也學之
正而心有不正者鮮矣學之邪而心有不邪者亦鮮
矣故講學雖𫠦以爲正心之要而學之邪正其繋於
𫠦行之得失而不可不審者又如此易曰正其本萬
[012-3a]
事理差之毫𨤲繆以千里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下
幸甚
其二所謂脩身以齊家者臣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
在家故人主之家齊則天下無不治人主之家不齊
則未有能治其天下者也是以三代之盛聖賢之君
能脩其政者莫不本於齊家蓋男正位乎外女正位
乎内而夫婦之别嚴者家之齊也妻齊體於上妾接
承於下而嫡庶之分定者家之齊也采有德戒聲色
近嚴敬逺技能者家之齊也内言不出外言不入苞
苴不逹請謁不行者家之齊也然閨門之内恩常掩
義是以雖以英雄之才尚有困於酒色溺於情愛而
不能自克者苟非正心脩身動由禮義使之有以服
[012-3b]
吾之德而畏吾之威則亦何以正其宫壼杜其請託
檢其姻戚而防禍亂之萌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
索傳曰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
内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下幸甚
其三𫠦謂逺便嬖以近忠者臣聞蓬生麻中不扶而
白沙在泥不染而黒故賈誼之言曰習與正人居
之不能無正猶生長於齊之地不能不齊言也習與
不正人居之不能無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
楚言也是以古之聖賢欲脩身以治人者必逺便嬖
以近忠蓋君子小人如氷炭之不相容薫蕕之不
相入小人進則君子必退君子親則小人必踈未有
可以兼收並蓄而不相害者也能審乎此以定取舍
[012-4a]
則其見聞之益薰陶之𦔳𫠦以謹邪僻之防安義理
之習者自不能巳而其舉措刑賞𫠦以施於外者必
無偏陂之失一有不審則不惟其妄行請託竊弄威
權有以害吾之政事而其導䛕薰染使人不自知覺
而與之俱化則其害吾之本心正性又有不可勝言
者然而此軰其𩔖不同蓋有本出下流不知禮義而
稍通文墨者亦有服儒衣冠叨竊科第而實全無行
檢者是皆國家之大賊人主之大蜮苟非心正身脩
有以灼見其情狀如臭惡之可惡則亦何以逺之而
來忠之士望德業之成乎諸葛亮有言親賢臣逺
小人此先漢𫠦以興隆也親小人逺賢臣此後漢𫠦
以傾頽也先帝在時毎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
[012-4b]
恨於威靈也本朝大儒程頥在元祐間常進言於朝
以爲人主當使一日之中親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
官宫妾之時少則可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此皆切
至之言也然後主不能用亮之言故卒以黄皓陳祗
而亡其國元祐大臣亦不能白用頥說故紹聖元符
之禍至今言之猶可哀痛前事不逺惟聖明之留意
焉則天下幸甚
其四𫠦謂抑私恩以抗公道者臣聞天無私覆地無私
載日月無私照故王者奉三無私以勞於天下則兼
臨愽愛廓然大公而天下之人莫不心悅而誠服儻
於其間復以新舊而爲親踈則其偏黨之情狹之
度固巳使人然有不服之心而其好惡取舍又必
[012-5a]
不能中於義理而甚則至於沮謀敗國妨德亂政而
其害有不可勝言者蓋左右厮役横加官賞宫府寮
屬例得褒遷固不問前例之是非而或者又不問其
有無此固舊事之失而不可以不正况今又有蚤懐
姦心預自憑結者又將食天之功以爲巳力而不顧
其仰累於聖德妬賢嫉能禦下蔽上而不憂其有害
於聖政也苟不有以抑私情痛加屏絶則何以明
公道而服衆心革𪧐弊而防後患乎唐太宗之責龎
相壽曰我昔爲王爲一府作主今爲天子爲四海作
主爲四海作主不可偏與一府恩澤復令爾重位
必使爲善者皆不用心正爲此也又况有國家者當
存逺慮漢高祖之戮丁公我太祖之薄王溥此其
[012-5b]
識雄斷皆可以爲後聖法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
下幸甚
其五𫠦謂明義理以絶神姦者臣聞天有顯道厥𩔖惟
彰作善者降之百祥作不善者降之百殃是以人之
禍福皆其自取未有不爲善而以謟禱得福者也未
有不爲惡而以守正得禍者也而况帝王之生實受
天命以爲郊廟社稷神人之主苟能脩德行政康濟
兆民則災害之去何待於禳福禄之來何待於禱如
其反此則𫉬罪於天人怨神怒雖欲辟惡以來貞
人亦無𫠦益又况先王制禮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報
本享親皆有常典牲器時日皆有常度明有禮樂幽
有神一理貫通初無間隔苟禮之𫠦不載即神之
[012-6a]
𫠦不享是以𥙊非其即爲滛祀淫祀無福經有明
文非固設此以禁之乃其理之自然不可得而易也
其或恍惚之間如有影響乃是心無𫠦主妄有憂疑
遂爲巫祝妖人乗間投𨻶以逞其姦欺誑惑之術旣
行則其爲禍又將無𫠦不至古今以此坐致亂亡者
何可勝數其監蓋亦非逺苟非致精學問以明性命
之理使此心洞然無𫠦疑惑當有即有當無即無則
亦何据以秉禮執法而絶妖妄之原乎先王之政執
左道以亂政假神以疑衆者皆必誅而不以聽其
慮矣然傳有之明於天地之性者不可惑以神恠
明於萬物之情者不可罔以非𩔖則其爲妄蓋亦不
甚難察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下幸甚
[012-6b]
其六𫠦謂擇師傅以輔皇儲者臣聞賈誼作保傅傳其
言有曰天下之命繋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
與選左右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太子正而天下
定矣此天下之至言萬世不可易之定論也至論𫠦
以教諭之方則必以孝仁禮義爲本而其條目之詳
則至於容貌詞氣之微衣服器用之細纎悉曲折皆
有法度一有過失則史書之䇿宰撤其膳而又必有
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諌之鼔瞽詩史書工誦箴諌
士傳民語必使至於化與心成中道性而猶不敢
怠焉其選左右之法則有三公之尊有三少之親有
道有充有弼有丞上之必得周公太公召公史佚之
流乃勝其任下之猶必取於孝弟愽聞有道術者不
[012-7a]
幸一有邪人厠乎其間則必逐而去之是以太子朝
夕𫠦與居處出入左右前後無非正人而未嘗見一
惡行此三代之君𫠦以有道之長至於累數百年而
不失其天下也當之時固巳病於此法之不備然
考孝昭之詔則猶知誦習之𫠦言而有以不忘乎
先王之意降而及於近世則帝王𫠦以教子之法益
踈略矣蓋其𫠦以教者不過記誦書札之工而未嘗
開以仁孝禮義之習至於容貌詞氣衣服噐用則雖
極於邪侈而未嘗有以裁之也寮屬具貟而無保傅
之嚴講讀備禮而無箴䂓之益至於朝夕𫠦與出入
居處而親密無間者則不過宦官近習掃除趨走之
流而巳夫以帝王之世當傳付之綂上有宗廟社稷
[012-7b]
之重下有四海烝民之生前有祖宗垂創之艱後有
子孫長乆之計而𫠦以輔養之具踈略如此是猶家
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而委之衢路之側盜賊之衝
也豈不危哉詩曰豐水有𦬊武王豈不仕貽厥孫謀
以燕翼子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下幸甚
其七𫠦謂精選任以明體綂者臣聞人主以論相爲職
宰相以正君爲職二者各得其職然後體綂正而朝
廷尊天下之政必出於一而無多門之弊苟當論相
者求其適巳而不求其正巳取其可愛而不取其可
畏則人主失其職矣當正君者不以獻可替否爲事
而以趨和承意爲能不以經世宰物爲心而以容身
固寵爲術則宰相失其職矣二者交失其職是以體
[012-8a]
綂不正綱紀不立而左右近習皆得以竊弄威權賣
官鬻獄使政體日亂國勢日卑雖有非常之禍伏於
冥冥之中而上恬下嬉亦莫知以爲慮者是可不察
其𫠦以然者而反之以汰其𫠦巳用而審其𫠦將用
者乎選之以其能正巳而可畏則必有以得自重之
士而吾𫠦以任之不得不重任之旣重則彼得以盡
其獻可替否之志而行其經世宰物之心而又公選
天下諒敢言之士使爲臺諌給舍以參其議論使
吾腹心耳目之常在於賢士大夫而不在於羣小
陟罰臧否之柄常在於廊廟而不出於私門如此而
主威不立國勢不彊綱維不舉刑政不清民力不
軍政不脩者臣不信也書曰成王畏相語曰和臣不
[012-8b]
忠且以唐太宗之聰明英特號爲身兼將相然猶必
使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施行蓋謂理
勢之當然有不可得而易者惟聖明之留意焉則天
下幸甚
其八𫠦謂振綱紀以厲風俗者臣聞四海之廣兆民至
衆人各有意欲行其私而善爲治者乃能總攝而整
齊之使之各循其理而莫敢不如吾志之𫠦欲者則
以先有綱紀以持之於上而後有風俗以驅之於下
也何謂綱紀辯賢否以定上下之分核功罪以公賞
罰之施也何謂風俗使人皆知善之可慕而必爲皆
知不善之可羞而必去也然綱紀之𫠦以振則以宰
執秉持而不敢失臺諌察而無𫠦私人主又以其
[012-9a]
大公至正之心㳟巳於上而照臨之是以賢者必上
不肖者必下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刑而萬事之綂
無𫠦缺也綱紀旣振則天下之人自將各自矜更
相勸勉以去惡而從善蓋不待黜陟刑賞一一加於
其身而禮義之風廉恥之俗巳丕變矣惟至公之道
不行於上是以宰執臺諌有不得人黜陟刑賞多出
私意而天下之俗遂至於靡然不知名節行檢之可
貴而唯阿䛕軟熟奔競交結之爲務一有端言正色
於其間則羣譏衆棑必使無𫠦容於斯世而後巳此
其形勢如將傾之屋輪奐丹雘雖未覺其有變於外
而材木之心巳皆蠧朽腐爛而不可復支持矣苟非
斷自聖志洒濯其心而有以大警敕之使小大之臣
[012-9b]
各舉其職以明黜陟以信刑賞則何以振巳頽之綱
紀而厲巳壞之風俗乎管子曰禮義㢘恥是謂四維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賈誼嘗爲漢文誦之而曰使管
子而愚人也則可使管子而少知治體是豈可不爲
寒心也哉二子之言明白切非虚語者惟聖明之
留意焉則天下幸甚
其九𫠦謂節財用以固本者臣聞先聖之言治國而
有節用愛人之說蓋國家財用皆出於民如有不節
而用度有闕則横賦暴歛必將有及於民者雖有愛
人之心而民不其澤矣是以將愛人者必先節用
此不易之理也國家承五季之弊祖宗創業之初日
不暇給未及大爲經制故其𫠦以取於民者比之前
[012-10a]
代巳爲過厚重以熈豐變法頗有増加而建災以來
地削兵多權宜科須又復數倍供輸日乆民力已殫
而間者諸路上供多入内帑是致戸部經費不足遂
廢祖宗破分之法而上供額必取十分登足而後
巳期限迫促科責嚴峻司州縣更相督迫唯務自
寛巳責何暇更察民情捶撻號呼有使人不聞者
而州縣入多作上供起發則又於額外巧作名色
寅縁刻剥此民力之𫠦以大窮也計其𫠦以至此雖
云多是贍軍然内自京師外逹郡邑上自宮禁下至
胥徒無名浮費亦豈無可省者竊計若能還内帑之
入於版曹復破分之法於諸路然後大計中外冗費
之可省者悉從廢罷則亦豈不能少有𫠦濟而又擇
[012-10b]
將帥核軍籍汰浮食廣屯田因時制宜大爲分别則
供軍不貲之費庶㡬亦可減節而民力之寛於是始
可議矣此其事體至大而綱目叢細𩔖非一言之可
盡今亦未暇盡爲陛下言之惟聖明留意其本如上
八者而後圖之則天下幸甚按前總目此處當有脩/政事以攘夷狄一條今
缺
甲寅擬上封事
五月二十六日朝散郎秘閣修撰權發遣潭州軍州事兼
管内勸農營田事主管荆湖南路安撫司公事馬歩軍都
總管借紫臣朱熹謹昧死百拜上䟽皇帝陛下臣近者竊
聞陛下過宫一事多有論諌未䝉採納屢降指揮尋復
罷觀聽惶惑傳聞駭異如臣孤賤踈逺竊伏草茅不聞外
[012-11a]
廷末議初不敢妄有開說塵瀆聖聦特以今此䝉恩起當
藩屏之任靜思𫠦職上𨵿國體朝廷正綱紀立主德修
人心悅則守土之臣雖極駑鈍尚可憑藉威靈勉自驅策
以稱任使儻根本動摇腹心蠱壞大勢傾壓無復可爲則
中外之臣雖有竒才逺略亦無𫠦施况如迂愚雖欲捐軀
報國亦何𫠦用其力哉是以不能自巳有不容不爲陛下
言者然臣𫠦讀者不過孝經語孟六經之書𫠦學者不過
堯舜周孔之道𫠦知者不過三代兩漢以來治亂得失之
故𫠦講明者不過仁義禮樂天理人欲之辨𫠦遵守者又
不過國家之條法考其歸趣無非欲爲臣者忠爲子者孝
而巳今者取此以爲言則在廷之臣言之悉矣陛下聽之
亦熟矣捨此以爲言則自古天下國家未有可以外此而
[012-11b]
爲治者臣今亦不敢廣引前言備禮上䟽以釣敢言之名
而歸過於陛下請獨以父子天性之說為陛下流涕而陳
之臣聞人之𫠦以有此身者受形於母而資始於父雖有
强暴之人見子則憐至於襁褓之兒見父則𥬇果何爲而
然哉初無𫠦爲而然此父子之道𫠦以爲天性而不可觧
也然父子之間或有不盡其道者是豈爲父而天性有不
足於慈亦豈爲子而天性有不足於孝者哉人心本明天
理素具但爲物欲𫠦昏利害𫠦蔽故小則傷恩害義而不
可開大則滅天亂倫而不可救假如或好飲酒或好貨財
或好聲色或好便安如此之𩔖皆物欲也清明之地物欲
昏之則父或忘其爲慈子或忘其爲孝然後造爲讒慝者
指疑似以爲眞實指毫髪以爲丘山之於其父則使施
[012-12a]
之於其子者不無少過之於其子則使施之於其父者
䆮失其常然後巧爲利害之說以劫之蓋謂如此則必受
其利不如此則必蹈其害利害旣有以蔽其心此心日益
猜疑今日猜疑明日猜疑猜疑不巳子一舉足而得罪於
其父父一出言而取怨於其子父子之情壊而禍亂作矣
試於暇時或於中夜或於觀書之際或於靜坐之頃捐去
物欲之私盡祛利害之蔽黙觀此心之本然則父子之間
固未嘗不慈且孝也臣觀陛下天資仁孝初政清明進
退人才動合公論一言之善天下誦之豈獨於天性至親
反用其薄况備物之養無大虧𨶕政事之間無大更革過
宮定省本非難行猶豫遲回動踰時月亦獨何也無乃事
起於纎㣲情阻於踈闊方間隙之將萌羣臣不能捄之於
[012-12b]
早及形迹既著又不能察陛下事親之本心且無以和陛
下父子之情往往語言拙援引過當其心雖忠於陛下
而不足以感悟陛下之𦗟徒以激怒陛下故近日臨欲過
宫而復輟者陛下未必不曰身爲萬乗之主乃不得一事
自由乎故不肯屈獨斷之權爲羣論𫠦迫耳而陛下父子
之情𫠦以至此者臣竊料陛下即位之初便有姦人造爲
邪說離間陛下之父子如一飲宴之失壽皇慮陛下或怠
於爲政一言動之愆壽皇憂陛下或至於成疾此皆愛陛
下之至切故或形於言而不自以爲嫌其意惟欲陛下遷
善改過正心脩身以奉天地以承祖宗爲有宋萬年無疆
之休而巳曷嘗有纎芥忿恨如浚井塗之意哉而姦人
因之造爲危語往來間諜以誤聖聽不唯使陛下之身常
[012-13a]
懷疑懼而使陛下之宮中亦皆嚴憚重華而不敢親近日
逺月踈間隙愈大天下之人但見壽皇慈覆天下而於陛
下爲尤篤陛下𫠦以事壽皇者乃不以孝聞而以失禮聞
又不知其爲羣小之姦而以爲陛下之失街談巷議偶
語族談至有臣子𫠦不敢聽者臣恐不惟如此一旦上帝
震怒匹夫流言草野亂將仗義而起夷狄外侮興問罪
之師當是時六軍之情能使之親附乎萬姓之心能使之
固結而不觧乎䜛邪之人雖復臠而食之其能有及於國
家之敗乎如臣之愚雖百千輩咸欲粉身赤族爲陛下死
其能有於社稷之存亡乎又聞壽皇聖躬比者小愆和
豫雖未必因此而天下後世寧不曰意念鬱鬱而至此乎
夫事固有失於毫𨤲之間而遂至於不勝悔者臣子之𫠦
[012-13b]
不忍言而忠於事君者亦不敢隱也昔漢文帝徙淮南王
少失思慮而尺布斗粟之謡終身病之夫以兄而不能容
其弟雖賢主不敢自恕其過也况以天下之大而不能容
其父乎爲今之計先遣大臣謝罪於重華次發明詔告諭
在廷言前日之𫠦以不能無疑者以讒邪惑亂之故誅此
姦人以謝天下屏斥餘黨還始初之清明即日駕過重華
問安侍膳以盡父子之驩如此則天下歌舞四夷尊仰書
之信史以爲羙談反危而安特在陛下反覆手之間耳今
愛陛下之切者中宫也嘉邸也忠陛下之至者二三大臣
也願出臣章與之參訂必有以知臣之惓惓於君父而其
言雖陋實宗社之至計也限守逺郡無由請對而忠憤𫠦
激不能自巳是以冐死拜䟽痛流涕而極言之唯陛下
[012-14a]
赦其狂瞽臣冐犯天威無任震懼殞越之至臣熹昧死百
拜
乙擬上封事文不録
晦庵先生朱文公卷第十二
福州府學訓導舒鏊校
[012-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