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1a]
徐公文集卷第二十七
東 海徐□◍◍鉉
洪州 山翠巖廣化院故澄源禪師
大宋舒州龍門山乾明禪院碑銘
大宋故天雄軍節度行軍司馬易府君神道碑
故唐大理司直鄂州漢陽令贈衛尉少卿樊
公神道碑
洪州豊城縣李司空廟碣文
洪州道正倪君碣
洪州西山翠巖廣化院故澄源禅師碑銘
[027-1b]
聖人設教賢者學之有能極深研幾剖疑析滯不
背本以矯激不㳂波而流宕世人宗仰時君襃異
斯可以爲君子矣禪師名無殷姓吴氏連江人也
昔㤗伯𫉬讓肈啓南藩至徳所及流光百代子孫
蕃衍吴越爲多至今爲著姓焉累世隠徳鄉曲推
重道氣鍾粹而生禪師㓜異常童不染俗態年七
従晉安雪峯真
禪師出家二十詣
元寺受
度眞覺之道見重于時禅師黙識微言盡得要旨
而復博考往行幽尋勝迹江浙諸郡靡不經遊先
逹推稱後生請益結轍連袂虗往實歸禪師以道
[027-2a]
貴沖用性復虗静所止之處學徒俯于人輒復捨
去晚止廬陵之禾山其名益彰李唐先主召見
之特加禮遇俾居廣陵之祥光院嗣君踐祚禮
有加賜號澄源禪師命移處豫章之上藍 山之
翠巖院是皆都邑之勝㮣髙人之游集自非密行
淳徳不能鎮服羣情我迭居之綽有餘雖身在
巖谷而恩注帷扆存省問遺使者相望享夀七十
有七建𨺚元年春二月五日終于翠巖院甘露
𣗳數日不晞皓鶴盤空三周而去門弟子用西域
之禮葬于院之巽隅封于其上恩旨襃飾名其丘
[027-2b]
曰大醫道俗孺慕㑹其葬者萬數鉉也趨捨異術
聲塵致暌于時釋氏方盛師門牙啓嘗侍嗣君宴
語従容上言曰古千里一賢猶比肩也今號長
老者十數無乃多乎嗣君深以為善因曰惟澄源
師其殆庶矣無幾何以家門情禮請吿至山㑹師
已𣳚瞻仰遺像参迹行事乃信名不虗得亦表君
之知臣今來京都復與師弟子鑒琮相遇琮師志
性端慤修習精勤肅奉成規博緫衆藝慈恵救物
時人稱之明詔賜號慧覺大師錫以紫服朝恩浹
于累世實教門之榮也于時禪師委順三十年
[027-3a]
矣琮也思廣銘頌庶永遺風以鉉嘗學舊史見求
直筆若夫襃善伐翰墨攸光載瞻西山實
松
檟敢抽秘思以告九原銘曰
芃芃東越武夷之區時生異人與古為徒禅師出
焉俊邁且都顕顯南楚西山作鎮眞靈所宅教法
斯振禅師居之允矣令問道無不在法非可名理
超言象俗仰風聲豊碑載勒勝氣長生猗嗟來者
用此為程
大宋舒州龍門山乾明禅院碑銘并序
山岳極天莫雄于𤅬霍川瀆紀地莫靈于江淮盤
[027-3b]
薄縈帯中畫郡國幅貟數千里舒睆居其陽真聖
之所𨇠次景福之所興作必有髙士來闢妙門以
導精粹之氣以恢淳和之俗則龍門山乾明禅院
所以建也是山東去郡九十里蓋𤅬岳之一峰山
有龍井郡人雩禜之所靈昭晢因以名焉深巖
洞岫風雲之所蓄泄湧泉清池璿碧之所隠見涼
颸爽氣五月可以披裘脩竹茂林四時未嘗易葉
游方之士至輒歸有曉遵禅師者家本宜春㓜
俗累従師訪道厯抵湘沅探幽洞微聖得人之
宗㫖清心練行踵前作之風聲向道之徒靡不宗
[027-4a]
仰乾徳五載始來此山顧瞻林泉有懐棲息邑人
宋仁瑗輙其隴畝以奉宴居面壑臨流誅茅穿徑
逺擬關令草棲之近同焦光蝸牛之廬
計有
餘善信來廬江人侯覇大施資賄以奉
營数
年之間蔚然崇今上/御名廟重屋𤨏牎洞户藻以丹雘
駢以璧璫所以重威神也堂講肆踈楹髙座皓
壁月皎層軒霞舒所以敷道義也前則端闈瞰野
旁則脩廊納陛厨廪充牣居室閑安閟籍于巖
房息徒侣于奥寢棟宇延衺凡二百區盖精誠之
所慿實邑里之勝㮣也
[027-4b]
今上嗣統像法大興禅師徒歩神京對雲陛恩
㫖嘉賞賜號曰乾明禅院華題鳯篆䧏自霄聖
日天光煥乎幽谷夫道之行也時與地并斯郡山
水竒絶動植茂遂民情淳朴聖迹回環非明主至
仁不能恢清浄之敎非禅師宻行不能化㟪之
人示之以精修祐之以戬榖變魯至道夫何逺哉
鉉頃謪居此地思過三載閭里之見待也厚風
物之惬志也深㝠得䘮之懐無憔悴之色及今三
紀未嘗忘諸㑹禅師狀肈興之由圗不朽之作受
簡秉筆欣然記焉銘曰
[027-5a]
教必有象待時而行道無不在因地而靈𤅬岳穹
崇晥川清泠鬱鬱佳氣宜爲福庭有美遵師爲人
由己人物感風行艮止闢此叢薄化爲金地雲
今上/御名中靈光四起君恩啓煥真聖回翔劉雷永逺
接軫齊芳玄符靡測福無方刋兹樂石用配無
大宋故天雄軍節度行軍司馬易府君
神道碑并序
府君諱文贇字廣羙豫章髙安人也在昔有晉春
陵令雄位不充量忠以亡身作流子孫繁衍荆楚
[027-5b]
其世禄鍾徳則故老家牒詳焉曽祖暇祖崇皆不
仕妣鄒氏追封范陽縣太君従子貴也君符彩爽
邁質性深沉少遭時亂静守家法剛而無犯勇而
有莭鄊曲之譽藹然于時有吴功臣劉公信莭制
豫章訓兵選士聞君名而召之君謂所親曰大丈
夫當立功立事以大家門吾聞劉公剛毅倜儻有
英雄之量必申我用也乃杖䇿従之甚見
重
委以禦侮授之親兵出爲爪牙入參侍直外捍封
略中清冦攘十年之間遂升右職劉公物故唐室
中興君於是䇿名周行入典離衛于時戎事俯定
[027-6a]
國容載穆君止于拊循士衆恭守官常時其寒燠
圴其勞逸勤毖徼道亷察何留不矜出位之思甚
得為將之體自宣威軍禆將累遷至在右天威軍
都虞候自檢校右常侍至檢校太保及淮甸俶优
都邑震驚以君為雄州刺史充建武軍使其理所
即廣陵之天長縣也據衝要之地有士民之衆綏
懐訓練其俗用和㑹周世宗親搃六師志平江右
于是濠泗携叛楊楚摧䧟君城小援絶堅守累旬
世宗使䧏將郭廷謂臨城招諭君曰棄命以苟生
不義勦民以全名不仁吾處中道而已乃間道表
[027-6b]
于本朝備陳形𫝑且論逺慮還㫖嘉納諭以割地
之謀君即城請罪世宗慰勞數四錫賚加等即
授衡州刺史封大原縣子充天雄軍節度行軍司
馬皇宋啓運優奨有加改道州刺史進爵為侯君
以綘老之年有郤克之疾表求致仕優詔不許勤
懇固請聴歸臨淮郡私第春秋七十有五寳元
年秋七月考終命三年九月葬于盱眙縣義和鄊
西嵩里北團山禮也夫人㑹稽縣君謝氏亦江左
之冠族作合君子克昭令儀箴管之勤夙彰于婦
徳湯沐之邑晚從于夫貴訓導諸子備全義方鍾
[027-7a]
蓬首之痛哀而知禮受髙堂之餋嚴而有慈春秋
七十有六太平興國二年秋七月終于臨淮私第
某年月日合祔焉禮也有子五人曰延貴延祚延
夀延義並克荷先業勤脩令名或參藩郡或幹内
職皆先夫人而𣳚唯第四子延慶獨禀粹和服
儒教孝悌之至于州閭承顔先意侔曽閔之行
居丧𬨨哀有二連之風廬墓絶義感生植嘉木
連球玉芝成叢逺近聞之莫不驚歎由是自前臨
淮令拜大理丞及夫人卜𦵏違制臨赴為有司所
劾有詔勿問聴觧秩家居惟府君之生也臨戎以
[027-7b]
恩信理民以慈惠事君全其莭處身由其道故垂
此家法推為慶門是生孝子以永世祀美矣哉鉉
聞風而恱之故勒銘于神道其辭曰
于惟易氏忠義之門徳厚流光顯于後昆後昆之
賢生我府君躰道自居壮圗不羣輟耕永歎羽
従軍﨣﨣和門勇爵斯設静則嚴重動則奮𤼵臨
難忘私處危全莭名遂身㤗考終無闕芁芁泗川
永閟佳城哀哀孝子載感坤靈君恩賁寵樂石刋
銘百代之下常流淑聲
故唐大理司直鄂州漢陽令贈衛尉少
[027-8a]
卿樊公神道碑
公諱潜字仲明京兆萬年人也昔者虞仲垂孫謀
之肈啓我封山甫昭
職之勤實大吾族或則
游聖門而逹者或則冠先籍而號真人豊沛功
臣經營于大業南陽外戚佐佑于中興傳祀百世
流光萬國而我之占籍世茂西京樊川之居抗衡
韋杜曽祖澄以七世同㸑孝徳升聞大中制恩特
加旌表峩峩石闕至今存焉祖偁濮洲司户𠫵軍
考諭光化中池州至徳令時天下已亂因家池
陽終潤州金壇令公中和禀粹形器夙成好學之
[027-8b]
勤本由天賦至孝之性不隧家聲始及弱冠併違
怙恃絶泣血哀感州閭
土成墳終䘮廬墓言
子道者以為羙談于時唐祚淪胥宗室制江淮
之地不失舊章公以射䇿髙等潤州丹陽尉試
吏之課書考為廬陵之民古
多訟加以畆籍
違制亂獄滋豊守臣上言求拯其弊有命擇堪其
事者聞公之因而命之公既至乃相五土之沃
察夫家之衆寡采古之制酌今之宜創為新規
衆皆悦服而復出械繫之者窮両造之辭雪當死
者數十人使還議賞増秩進等遷夀州夀春縣主
[027-9a]
簿既而廬陵之政日理南楚之人聳觀乆之以公
為光州光山縣令加大理評事猶以前効也于時
南北分裂縣臨敵境有争桑之女多探丸之吏比
閭之衆罕嘗寕居公于是糾集義勇分守要害推
以恩信濟之强明三載之中一邑用乂池州石
埭令縣有大姓侵撓細民比不登俗乃重困公
繩之以法董之以威豪右震悚相與逃匿于是啓
請出官粟以賑乏絶省力以濟農功慈撫仁薫
視之如子豊俗阜政用大成就加大理司直旌
政也秩滿遷鄂州漢陽令未幾遇疾壬子
某
[027-9b]
月日終于縣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七以丙辰某
月日葬于池州貴池縣永㤗鄉保静里之原禮也
夫人王氏鴻臚滔之女軒冕之族閨房之秀室
家垂訓恵問風行長子若訥不事王侯自全髙尚
次子知古才藝畢給際㑹昌朝踐歴臺省交繁
劇今為右諫議大夫河北轉運使名之業方茂
顯親之數遂公累贈秘書丞户部貟外郎衛尉
少夫人封琅琊縣太君惟公生而岐嶷長而學
問窮九經之奥㫖綜百氏之微言率是古道施于
為政行之以直守之以亷事親以孝飾躬以禮士
[027-10a]
元之器命屈于生前孫之忠慶貽于身後君恩
飾壌世禄傳家咸京之舊表未堙秋浦之豊碑復
立俗有遺愛吾無媿辭其銘曰
南山崇崇樊川溶溶翦商之烈衮之功百代之
後流光不窮爰有孝徳克生我公猗歟我公顯允
君子此利刃行于百里有惠于民何必貴仕垂
慶于後何必在已慶霄之澤自葉流根殁垂中佃
生駕魚軒二子殊志俱大吾門優愚谷英英諫
垣九峯之下貴池之口覆斧馬鬛金雞玉狗民即
桐鄉碑如峴首江水長流令名同久
[027-10b]
洪州豊城縣李司空廟碑文
先王之制以勞定國以死勤事皆得祀之然則非
通幽洞靈之士有驚愚顯俗之迹亦不臻此也
李君諱承鼐字大用其先隴西人中葉因官遂家
上黨先君諱神福避亂擇主来維楊于時唐室
崩離諸侯角逐吴武王奮文之舉我先君效関
張之用摧𠒋略地所向無前功加于時慶鍾于後
終淮南莭度副使鄂岳招討使君即招討長子也
㓜而爽俊長而雄勇年始志學即從義旗善撫士
卒生知韜略厲若鷹隼疾如風電時虎子敵畏
[027-11a]
馬兒以功累加檢校左僕射為横衝禆將天祐丙
寅従招討使秦裴平豫章叙功為最新附之地
屬郡未賔明年命君領偏師平餘盗戈船先進羣
帥後期山越霧集漢矢且盡同玄㝠之没若杜畿
之沉享年二十有三諸將嗣事逋克清迎君之
䘮窆于洪州豊城縣楊子洲惟君夙齡挺秀盡忠
死莭識與不識雜然推竒而英靈盻蠁若在左右
如鄭人之驚伯有𩔖吴俗之畏子文于是𦒿艾相
率啓求立祠于墓側公議僉允因贈司空水旱禱
祈無不即鄉邑之際頻
豊穣湍瀨無虞疾癘
[027-11b]
不作而君之家門亦康寕蕃衍焉及今七十年矣
雖神道恍惚不可偹論而忠誠報良足為
猶
恐年世綿邈流俗失傳或見猱于越巫將受于
祀嫡孫仁昭願以事實勒于貞珉鉉素與君諸
子游復連姻戚披文相質所不獲辭君之長弟
諱承𪔂為吴王之愛壻故國人咸謂君為伯氏而
忘其官焉今用明白之銘曰
嗚呼李君勇且有仁生殉國難𣳚為明神南楚之
郊章江之濵祠堂弈奕像設侁侁薦信以特䧏祐
于民龍泉太阿校靈比珍衝斗之氣終天不淪
[027-12a]
洪州道正倪君碣
君諱少通字子明其先千乗人也末葉避地徙居
巴陵濯洞庭之餘波襲九嶷之秀氣儒風世貞
莭自持垂慶炳靈先才是出君風骨秀整懐坦
夷㓜挺髙情即依道楗弱冠遐舉來游九江悦廬
阜之名區得董君之故静種杏之地榛莽森如慨
然永懐誓復靈今上/御名誅茅築室練行修身闇然而章
千里斯于時唐運告謝宗家代興江左被玄元
之風二葉恢清静之教君以清心苦莭升聞于朝
癸丑賜錢三百萬即所居建太一之
于是䟽
[027-12b]
鑿舊址草創新規恱以子來成之勿亟十有餘
清宫煥然凡建四殿五堂重門兩序内外棟宇緫
百三十區像設儀衛莫不是力闢汚萊為良田
者五百畆而飰賢之費有餘手植杉松成茂林者
千餘根而甘靈之祥𠕅䧏繇是牧守嘉尚道俗依
慿為本州道正乃知太一觀事享夀九十有一體
力康壮淳化元年秋八月八日子時怡然而化容
貌如生君自擇葬地于蓮花峯下即以二年春
正月窆馬君性質沖淡不耀其光表率教門正身
而已嘉賦詠善鼓琴龍鳯之形皆由手製山水之
[027-13a]
操自洽天和所居之觀俯邇城郭登山之客必先
造焉君將迎接待髙卑如一絶迹朝市成樂林泉
六十餘年慎終如始門人弟子先以慈孝為訓有
若李延照守龍等近四十餘人皆以孝行為時
所親弟徳規同學弟謝又
等叶力同心共復
靈迹並先早世今謝君弟子王省昂嗣道任師
孫錢知素知太一觀事師門之盛論者羙之鉉
頃扈従南廵與師欵接旬日傾蓋之分有如素
交錢君以論譔見求不當為譲其銘曰
太一董君上帝之賔遺方眇邈奮迹荆榛倪師慷
[027-13b]
慨復来清塵種杏之地林光再新異世神交豈其
後身㝠升自逺代劔非淪瞻言華表誰見千春刋
銘翠琰道𢍆攸親
徐公文集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