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
大宋故静難軍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
海徐公墓誌銘
金紫光禄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隴西郡公李昉撰
上即位之元年冬以學士李昉獨直翰林詔太子
率更令徐鉉分直視草是時昉與公以同道相知
論交𢍆之始也越四年春
天子率六師親征太原并壘既平遂北幸塞垣耀
光盧龍秋七月凱歌歸于 京師軍衛之中書詔
填委公援筆馬上荅如流以扈蹕勞遷給事中
直學士院如故又四年授右散常侍始罷文翰
[000-1b]
之職端拱元年 帝親耕籍田改左散常侍積
階至金紫光禄大夫叙勲至上柱國累封至東海
郡國侯食邑一千户以淳化二年秋九月檢校
工部尚書出為静難軍節度行軍司馬明年八月
二十六日晨時起方冠帶遽命筆硯語左右曰吾
疾作矣手䟽一幅約束後事又别署一幅道者天
地之母書訖而終年七十六陜西道轉運副使鄭
適来邠州遂出家財竭力襄事即以其年十月奉
遷靈柩還 京師權厝于板橋東南之佛舎受婿
國子博士呉淑門生殿中丞杜鎬時皆典治中秘
[000-2a]
書遂以公凶訃聞上覧表軫悼詔出内府錢二
十萬賜其家及明年七月洪州奉新縣義門胡仲
堯自豫章具舟檝迎公之䘮葬于洪州新建縣西
山之鸞岡原奉遺命從先塋也公字𪔂臣其先會
稽人自言生于楊州曽祖諱源祖諱徽皆隠徳不
仕父諱延休衛尉卿贈左僕射才髙道直有名于
時公㓜孤與弟鍇皆苦莭自立未弱冠以文行稱
于時仕江南李氏周旋三世厯校書直宣徽北
院㝷直門下省三知制誥一遷司封中兩拜中
書舎人𠕅入翰林爲學士自貶官起爲太子右諭
[000-2b]
徳由尚書左丞爲兵部侍郎爲御史大夫由大夫
爲吏部尚書由尚書爲右僕射同𠫵左右内史事
堅譲不就王師下金陵隨後主歸朝以太子率更
令奉朝請今諫議大夫張公佖說公在江南時奉
太夫人慈訓不妄游下帷著書雖親族罕見其面
年十六遇李氏先主霸有南土辟命累至釋褐連
任書府繇是經史百家爛然于胷中矣其典誥命
也落筆灑翰用無窮皆混然而成有雅正之體
當時名士如韓熈載者無敵尤長于制誥公與之
齊名其豫機密也居中守正無所附會雖在家宴
[000-3a]
居如對君父其恭慎也如此當時用事臣有陳覺
魏岑者樂禍好多撓時政公嫉之如讎其掌貢
舉也至公取人不受私謁先䇿問而後詞賦進徳
行而黜浮華當時舉號為得士公弟内史舎人
鍇每主文柄亦以直道自持故江表後進力學未
至者聞二徐為春官多望風引退其精鍳無私也
如此其持憲也當官執法無所屈橈姦邪為之側
目權貴因之歛手當時言風憲者惟公與故御史
中丞江文蔚王師之渡江也公將本君之命使於
朝廷且乞緩師以奉𥙊祀 太祖引見謂公曰汝
[000-3b]
主託疾不朝乖事大之禮况吾兵業已行無中輟
之理歸報汝主善為之謀公因慷慨鋪陳自古成
敗之道表明後主忠孝之莭 太祖亦為之動容
厚禮之遣歸大軍已圍建業後主思命于交兵
之間左右咸有難色公欣然請行後主欣然謂之
曰爾既往即當止上江救兵勿令東下公曰是行
非全䇿今城中所恃者救兵奈何以臣此行止之
後主曰比以和觧為請復用决𢧐即是自相矛盾
于爾淂不危乎公曰今豈以一介之微而忘社稷
之重但置臣于度外耳後主撫之泣下曰時危見
[000-4a]
莭汝有之矣及歸朝
太祖盛怒責之曰吾向與汝言何謂弗逹於汝主
且拒抗之罪皆汝所為公頓首謝曰臣為江南大
臣而其國滅亡抵此死有餘罪餘復何言
太祖于是歎息曰忠於所事者乎汝當事我如事
季氏命坐存撫甚厚故相太子太師王公傳一見
如舊相識每有經史異義多質疑于公繇是琴罇
嘯歌筆硯酬唱無有虚日相得甚故工部尚書
李公穆有清識嘗語人曰吾江表冠盖若中立
有道之士惟徐公近之耳兵部侍郎王公祐負才
[000-4b]
尚氣未嘗䡖許人及見公常言于朝曰文質彬彬
學問無窮惟徐公耳公亦曰王公詞如江海心無
城府真竒士也今吏部侍李公至翰林學士承
㫖蘇公易簡皆當世英俊奉公以師友之禮公仕
朝廷將二十年前後錫賜所得俸禄所入備伏臘
外未嘗蓄聚一金所居之地僅庇風雨惟古木數
株每夏秋之際霖潦爲患頽垣壊宇人不堪其憂
而公處之晏如也江南故人子弟暨親族之孤遺
者來于公
無虚月公分
禄以䘏之虗館舎
以安之殆于終年未有倦色有布衣蒯亮者老而
[000-5a]
多誕游公之門僅五十稔年九十猶矍鑠不衰每
從江南來詣公公置之道院日與之碁未嘗語及
他事而待之如公嘗言江南有處士朱貞白嘗
語人曰今人或言不欺神明也吾嘗佩服斯言不
敢為欺心之事有故人謝岳嘗為虢州盧氏令刺
史與之有𨻶凡選舉之制過七十即罷去遂奏謝
年遇不堪任時江東下仕人有可疑者咸質于
公謝因私請曰某之齒公寔知之茍朝廷問公不
敢望公言未七十但言不知其年即幸矣公曰君
之甲子某具知之而云不欺是欺天也苟或見問
[000-5b]
必以實對其至行無誑又如此公為文智思敏速
或求其文不樂豫作令其臨事見白立為草之云
速則意壮敏緩則體𫝑踈慢公愛婿呉淑言江南
宰相馮延已常語人曰凡人為文皆事竒語不爾
則不足觀惟徐公不然率意而成自造精極時人
以為知言所著文多遺落今其存者編成三十卷
又擬徐幹中論作質論數十篇集耳目聞見之異
作稽神録二十卷並行于世公文學之外長于篆
𨽻其書札之妙自成一家當世士大夫有得其書
者無不寳之以為楷法任常侍日奉詔與直史館
[000-6a]
句中正等重修許慎說文自撰韻譜一十卷學者
服其精博公嘗慕老子清淨之教荘周齊物之理
故内不以得䘮動外不
以榮辱干然而為學
之心老而彌篤在邠州日以時俗文字偽謬乃親
以𨽻字冩説文字體纎細止如蝇頭過數萬言年
髙目明洞見毫末其精力不怠如此夫人太原王
氏子朗州桃源令夷直並先公而卒長女呉氏
早亡次女適左賛善大夫髙慎交㓜女十七娘才
淑𬨨人未及笄年而夭自為誌文辭甚悽楚意孔
門四科徳行文學洪範五福夀考康寕在于古人
[000-6b]
鮮有兼羙惟公髙才懿行善始令終所謂登孔門
之二科居洪範之三福也語曰善人吾不得而見
之矣惜哉銘曰
祖丘軻兮宗老荘奉三寳兮師五常生維楊兮仕
建康歸皇宋兮老大梁殁𡺳土兮𦵏豫章儒林文
人兮今也則亡嗚呼
𥙊文
維淳熈三年次壬辰十月辛酉朔十八日戊寅
銀青光禄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兼秘書監上柱
國李至朝奉大夫左諫議大夫充史館修撰判館
[000-7a]
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楊徽之張洎等謹以清酌
之奠致祭于 故左省常侍徐公之靈惟公愽
識宏才懿文茂學如金之渾如玉之璞天然混成
不加彫頃在江左已聞素
及來 天庭孰不
仰止周旋清顯殆將二紀相如視草隰朋近侍篆
籕稱絶典謨得體其馨如蘭其直如矢令問令望
之才之羙今也儒宗古之君子五百年來一人而
已道屈于位遇 休明之世未盡伸才困于命當
衰晚之年不得志嗟乎天地之間人生如自古
迄令其誰不死矧素髪之垂領復何悲乎已矣可
[000-7b]
惜者淪於逺郡𢍆濶千里鵩鳥之賦未成二豎之
災奄至淳于意子止一女鄧伯道兮終無子此素
友清交門生故吏可以失聲而長號汍瀾而屑涕
以為天道難忱善人如是至受教文字㼬弟子之
禮徽之洎有舊瀟湘敦故人之𢍆迎旅櫬于西郊
風切切兮雨蕭蕭靈筵惨兮素幃動疑肹蠁于寂
寥嗚呼臨丧一奠庶英䰟之可招尚享
東海徐公挽歌詞□□ 李 至
吾道亡宗匠明時䘮大儒傳家無嗣子封岳有遺
書命劣長沙賈名齊鄴下徐不知千古後文行復
[000-8a]
誰如
執友韓夫子傳家弟楚金人稱聮璧重世慕二龍
深鮑謝湏慙徳機雲亦醉心可憐黄壌下埋𣳚此
瑶琳
海内才名重儒中學問髙病猶不釋卷老亦自揮
毫蠧簡披皆識亡書誦豈勞如百身贖争惜一
鴻毛
説文修古篆論質著新詞尚父鷹頌周瑜水𢧐
碑家蔵為世寳手冩作人師惜不歸宣室吾皇問
受𨤲
[000-8b]
薄暮邠郊逺何人不惨顔無兒見星往有妾護丧
還舊宅猶臨水空車度關平生衣上淚今日為
君斑
左散常侍東海徐公此五君詠中之一
徐公真丈夫不文章伯江南兵未觧臣
臣惨
戚公願紓其難苦求使上國庶𫉬一言伸少息苞
茅責其君驚且歎執手涕沾臆謂言知爾晚何此
忠義激天子叱在庭誚譲雷霆赫公亦従容對曾
不渝神色仁者必有勇斯亦古遺直書大略其小
我有春秋癖所以此詩中不言公翰墨庶警事君
[000-9a]
心勉㫋希令徳
後序
徐公既𣳚門人等論次其文爲三十卷曩秘閣呉
正儀今翰林頴川公並爲之序論之詳矣都官貟
外郎胡君𠑽順通才博雅樂善好賢早逰省之
門深䝉郷里之眷寳兹遺集積有時鏤板流行
庶傳悠永因以丞相趙郡文貞公鄧帥隴西公所
作墓誌挽詠等列于左次用垂茂寔俾題于後以
記厥由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太常丞集賢校理晏
殊序
[000-9b]
[000-10a]
進徐省文集表
臣克順言伏以徳必 二凡稱於君子文之行遠
用示於方來矧逢
熈盛之朝茂闡
欽眀之化臣克順誠惶誠懼頓首頓首伏念臣本
惟寒族偶襲緒風㓜服佩於義方長陶烝於
孝治築室百堵介處扵下鄊教子一經敢隳于素業
旌閭雖慙於往事
賜書寧謝於古人家蔵稍多耳剽亦久竊見故散
常侍徐
傑出江表夙負重名逮事
[000-10b]
天朝荐升近列特受
先皇之頋遇頗為後進之宗師文律髙深學術精
博辭惟尚要思在無邪克著一家之言蓋處諸公
之右淳化之被病考終生嗟伯道之孤歿慮若
敖之餒而臣頃在屋𫉬造門牆情篤鄉𨵿禮鈞
甥姪永惟感舊適值送終臣家乃具扁舟載其
柩直抵豫章之郡卜葬西山之阿一掩佳城久荒
宿草雖時靡輟爲 黄石之祠而翰墨罕存難
訪茂陵之札毎思編緝尤懼舛譌數年前故叅知
政事陳彭年因臣屢言成臣夙志假以全本并兹
[000-11a]
冠篇乃募工人肇形鏤板竹簡更冩無媿扵前修
綈几𢌞觀願留於
睿覧伏望
崇文廣武感天尊道真佑徳上聖欽明仁孝皇
帝陛下清軫念
鴻霈延慈稍廻
虞舜之聦暫乙東方之牘
淪恩至厚俾朽骨以重榮
垂範長新耀遺編而增煥豈惟踈賤荷
照臨其新印徐文集両部計六十卷共一十二
[000-11b]
𠕋謹隨表上
進于冒
宸嚴臣無任戰汙激切屏營之至臣克順誠惶誠
懼頓首頓首謹言
天禧元年十一月日三司户部判官朝散大夫行
尚書都官貟外郎上䕶軍臣胡克順上表
■□□□□ 批荅
勑胡克順省𫠦上表進新印徐鉉文集両部計六
十共一十二𠕋事具悉徐鉉生於江介早著時
名歴事
[000-12a]
祖宗之朝嘗居文翰之任𤼵揮誥命有温雅之風
備預咨詢見通之學矧惟素
無謝古人汝克
慕前修盡編遺札俾之摹印庶廣流傳覩奏御之
爰来諒恪勤之斯至覽之際嘉歎良深故兹
諭想宜知悉 五日
[000-12b]
[000-12b]
故散常侍東海徐公集序
□□□□□□ 秘書郎陳 彭年 撰
昔姬昌既沒文不在於兹乎韓有言禮盡見於
魯矣故仲尼䧏異以產民宗闕里垂言用爲人極
自哲人一往作者多歧則有孟子制其撗流荀卿
平其亂轍戰國之際百氏沸騰嬴秦之餘六經煨
燼菁華欲竭俎豆無歸故賈生談仁義於前楊子
宗詩書於後魏晉名士咸重玄言梁隋諸公始興
宫體兹風一扇踰數百年唐氏儁乂爲多比百王
而雖盛文章𫠦尚方三古而終殊於是韓吏部
[000-13a]
正其非桞桞州輔成其事千齡旦暮斯豈誣哉俾大
道之將行故由天意幸斯文之未䘮亦繋人謀其
有道冠人倫才爲世表令名不泯百代攸宗今復
見之徐公矣公諱鉉字鼎臣其先會稽人也鄰㡬
之姿生民之秀滄溟沃日流作言泉建木干星植
爲行囿英才茂徳光映於前修懿範清規儀形于
來者弄璋之始屬唐室之可虞佩觹之值楊都
之建號公文辭濬𤼵不𩔖㓜童識量淹通已成大
弹冠入仕方居終賈之年佩玉登朝即就嚴徐
之列洎江東内禪文物興廊廟之珍獨當其任
[000-13b]
搢紳之望無出其先漢之賢臣蔡邕厯三臺之選
魏之俊士索靖馳二妙之名若乃毛玠之公清汲
黯之正直王倫之知禮張華之博物鄭當時之下
士山巨源之薦賢以公方之綽有餘故得
孔
光之𣗳久奉樞機寓荀朂之池常叅獻替雖具瞻
之重猶未正名而乃春之殊巳同彼相及樓船南
伐青葢東來遂扵艱虞之辰克盡始終之莭夫章
臺之璧且屬秦求万城之材果為晉用
太祖讀豫州之檄不責其非
今上聴上株之文屢言其羙由是甘泉柏殿重奉
[000-14a]
宸逰𤨏闥貂冠更
天王公慕義如見古人名徳在時目為𦒿老季
交友不異神仙許劭言談是名月旦雖來於江
左魯公於是贍詩寓彼漢中武侯以之下拜無以
踰也及運逢消長道或盈虗辝通籍之簮纓陪外
藩之罇爼語神之事歸
宣室而未期留封禅之書卧茂陵而長往嗚呼惟
公禀中和之氣挺傑出之才風雨而不迷雪霜而
不變贍其潔白如珪如璋聴其風聲如蘭如自
成人之始至縱心之年險阻艱難所經多矣功名
[000-14b]
冨貴皆自致之至若平仲事君一心無改展禽秉
直三黜弥光百行立身世談其盡善片言違道人
知其不爲豈但王佐之才𫉬稱於士季公卿之量
見賞於林宗乎其有立言之旨學古之功究乎天
人窮乎性命文房逸𫝑楚國之三休筆陣雄風宋
人之九拒昔者洞簫之賦誦之者後宫劔閣之銘
刋之者眀詔賈過秦之作史臣置於篇中王融
曲水之辞鄰使求於座上蔡中郎之所自許則有
太丘之碑潘黄門之所用工獨是荆州之誄公並
窮其淵薮仍在上游掇其英華更多餘力雖絲篁
[000-15a]
金石無以均其雅黼黻玄黄不方其麗草太玄
之客徒欲載金述十意之人自將焚藁豈獨語其
篇什冝升洙泗之堂𦘕彼形容當在均之廟者
哉矧復六書之藝少而留心二篆之蹤老而盡妙
研精不捨常惜寸隂尺牘𫠦傳有同珍寳
聖上方欲恢千年之洪業荅
上帝之耿光朝諸侯而
東廵祀介丘而
䧏禅若乃以秦丞相之徤筆兼漢郎將之雄文銘
此成功垂之不朽求之輿議公即其人斯志未終
[000-15b]
大年行盡殱良之痛其可已乎公江南文藁撰集
未終一經亂離所存無幾公自勒成二十卷及歸
中國入直禁林制誥表章多不留草其餘存者子
壻尚書水部貟外郎呉君淑編爲十卷通成三十
卷𫠦撰質論稽神録奉詔撰江南録修許慎說文
並别爲一家不列於此彭年越在㓜年即承訓導
通家之舊與文舉以攸同入室之知方子淵而豈
異感生平而永歎報徳無階痛音問之長違殞身
莫贖聊存摭實用以冠篇時淳化四年七月序
[000-16a]
[000-17a]
徐公文集目録
第一卷
文賦三首 詩三十首
第二卷
詩六十九首 歌一首
第三卷
詩七十五首
第四卷
詩七十二首
第五卷
[000-17b]
詩七十一首
第六卷
制誥二十九首
第七卷
制誥二十六首
第八卷
制誥三十六首 𥙊告文二首
第九卷
册九首 謚議一首
第十卷
[000-18a]
碑銘五首
第十一卷
碑銘三首
第十二卷
碑銘五首
第十三卷
記七首
第十四卷
記三首 頌一首并序
賛四首 銘二首
[000-18b]
哀𠕋文二首
第十五卷
墓誌七首
第十六卷
墓誌八首
第十七卷
墓誌七首
第十八卷
序八首
第十九卷
[000-19a]
序六首 表四首
書五首
第二十卷
表四首 書五首
狀二首 文九首
第二十一卷
制詩一十九首
送詩四十九首
第二十二卷
雜詩五十九首 文賦二首
[000-19b]
第二十三卷 序九首
第二十四卷
序五首 連珠五首 賛四首
銘三首 論三首
第二十五卷 碑銘五首
第二十六卷 碑銘五首
第二十七卷 碑銘五首
第二十八卷 記十首
第二十九卷 墓誌六首
第三十卷 墓誌六首
[000-20a]
宋故金紫光禄大夫左散常侍上柱國東海縣
國伯食邑七百户責授静難軍莭度使行軍司
馬徐公年七十六行狀
公諱鉉字𪔂臣其先東海郯人也周徳之衰王
以仁義所歸者七十餘國乃遜于江淮之南㑹稽
太末里有廟存焉積慶所鍾令嗣蕃衍故自烈考
已上皆生于會稽公所譔改卜合葬烈考太夫人
於洪州西山墓誌詳矣公與弟鍇屬烈考即世年
皆㓜穉太夫撫育教導資以生而知之咸以雄文
奥學克振令譽公未弱冠以釋褐為校書郎直
[000-20b]
宣徽北院機命文翰寔專司之以御/名宻稱先主即
位以本官直門下省賜緋試知制誥辭逹與雅智
効勤恪嗣主拜祠部貟外
知制誥後覩受命
草詔者無所經據不根事實繇是駮議忤㫖左遷
㤗州幕職途中詩云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
痛主憂三諫不從爲逐客一身無累似虗舟滿朝
權貴皆曾忤遶郭林泉巳遍遊唯有戀恩心不改
半程猶自望城樓謫居三年嗣主知其無罪徴復
本官仍知制誥公餘力攻篆書度越陽冰而與李
斯爲等夷著質論十四篇極刑政之要盡君臣之
[000-21a]
際並傳於世斯為不朽矣文書論議與故贈揆相
韓公同志齊名時人謂之韓徐及江淮之平建州
也而福州與越人拒命不服使陳覺馮延魯招撫
之未報遂擅興兵攻取時軍帥不一聴而無上又
出不以律衆敗績而退乃歸罪二使將誅之時陳
覺之使國老宋公之所舉也於是上表待罪蓋欲
救觧之遂械二使以歸聴命公與韓公議赦此二
人則萬姓謗讟之怨歸于上二使首領之惠在於
齊丘辱國容奸斯為巨蠧遂同上書極言其罪追
正刑書克協衆心式沮狂計嗣主親批荅䟽略曰
[000-21b]
昨陳覺之行實太傅舉之矣及師敗之後事下有
司太傅無救拔之詞有自訟之表以是之故得不
𠕅思何者先朝舊臣國家元老不唯舉人偶失可
得興言直是謀之不亦未有加罪之理昔魏武
帝乗䧏劉琮之𫝑將兼并呉國張昭時居朝右為
呉老臣一旦請其君臣妾於魏此謀不以為拙
以為拙乎賴周瑜軰力爭而止之及魏師之敗
昭亦晏然自處呉大帝亦不之見責彼二子孤若
懐憤悱之意戮之久矣此際長流逺郡斥為庻人
五木被身一家狼籍永從流放與死何殊卿等憂
[000-22a]
國情深除姧意切諸所徴引批荅未殚公與韓公
同表謝略曰伏讀批答曰卿等憂國情深除姧意
切是陛下知其姧也又曰永從流放與死何殊知
陛下必不用也既知而棄雖在何爲公事君匪躬
嫉惡好直危言危行始終不變率此𩔖焉㝷徴拜
中書舎人公嘗誘掖後進茍有一善必延譽之潔
已請益者亦誨導之不壬子
翰林學士江公
知貢舉始以進士王克貞等三人及第盡復舉塲
之故事獨由公左右賛成之江公即長興三年盧
華下及第嗣主因問北朝取人何如卿此來江公
[000-22b]
對以北朝公薦私嘱相半若此來難以公道選材
實無有此事嗣主甚善之中書舎人聞之以為皆
大朝及第不本江公之意甚銜之時宰執皆非名
第同力欲罷此科遂下制輟舉焉明秊公兼判
文理院遂首言此事復不可遽止乃以進士張
仲尼 鳳賦朱老子猶龍賦郭賁無聲樂賦
印葵石城虎踞賦寫之以進遂下制云去所司
上言暫罷貢舉本難久廢况以經秊其諸色舉人
並宜依舊觧送自此不復廢矣公之為文長於典
雅直而不迂以理勝為貴其武成王廟碑序末云
[000-23a]
微臣學愧常師用慙兼偹承眀再入故無經國之
才宣室徴還幸對受𨤲之問將使延州聴樂長聞
雅正之聲圯上受書世出帝王之佐蔣荘武帝廟
碑序末云微臣潤色無功討論奚取思問神于先
聖姑欲事君苟𫉬罪于玄穹容媚竈唯于舊史
想見英風適當罷之
爰奉屬辭之誥西州作
頌誠慙邑子見南國刋銘或望至尊所改又銘
末云謝傅長逝王公不作獨我荘武先迂睿略斯
皆披文相質立言邁俗豈惟情見乎辭而已矣時
江南久興建屯田楚州常州尢甚聚歛掊克之軰
[000-23b]
侵奪射利民不聊生言事者累諫不聴洎國老宋
公上䟽主者堅執不易于是命公往察訪一如親
行可興可廢悉以便宜従事後奏公既行而羣黨
已切齒矣楚州非理遷入屯田之産業盡還本
户百姓讙譁感泣如釋狴犴次至常州亦如楚州
處置協比衆惡之徒今上/御名以擅作威福徵還私第待
罪蒼蝇貝錦膠固組織詰難問狀不容自理鍜鍊
深刻將置大辟其貶制乃張緯所草末云尚以年
齡方壮文學甚優特屈彝章宜從流放于是長流
舒州時弟鍇任右拾遺集賢殿直學士亦貶祕書
[000-24a]
分司東都公前左遷㤗州弟亦貶烏江尉及流
舒州親友臨江相送韓相有詩云昔年棲断此江
湄風滿征帆淚滿衣今日重憐鶺鴒羽不堪波上
又分飛在同城三年唯游覧勝境披翫典籍尤工
吟詠情性未嘗以得䘮蠆芥于方寸譔周將軍廟
碑銘文宣王廟碑序喬公亭記九疊松讃皆足志
之文刻于貞石及量移饒州未登途而周世宗之
師過淮取舒靳公遽携家榜小舟由皖口歸昇州
公賦詩末云一夜黄星照官渡本何面見田豊
其情𤼵於中不顧言之太直如此明年授太子左
[000-24b]
諭徳未幾復知制誥拜中書舎人通署中書省事
時周世宗弭兵修好待嗣君以禮異數凡章表
往復討論潤色多公所為及世宗崩𥙊文寔公視
草嗣主嘉賞時人傳冩為之貴侍嗣主殂于豫
章護丧歸建業後主即位官職如故而訪聞詢謀
無改嗣王之道其知舉也不獨考其文章必先察
其徳行故難於得人出羣拔萃者最呉淑復以
子妻之其所問䇿五道盡時務政理之要後主並
親荅焉仍俾詞臣悉對之後主以尚書省綱條弛
紊官司怠乗積習已久思公正之人以紏劾提振
[000-25a]
之徙公為尚書左丞逾月而罷以尚書右僕射游
公判六司拜公為工部侍郎知制誥翰林學士㝷
以憲署曠職法吏侮文非委直清不嚴肅拜公
御史大夫而佞用讒勝吾道不行于是奉身而退
拜兵部尚書知制誥翰林學士以先奉命修嗣主
實録乃專以屬辭比事為務後主每有著述必令
公兄弟視草而後編録故雜説公為之序文集弟
集賢舎人為之序彼昔之二龍兩𩦸烏足以方兹
令名焉王師之弔伐金陵也公急病譲夷請使于
天朝以釋後主之前事辨疑分謗且服罪䧏名以
[000-25b]
入爲請庻不隳奕世之國祀巳行遂拜右僕射
同参左右内史事及覲
太祖敷奏忠慤執議誠信雖不得請
太祖亦甚嘉歎美其秉節無撓既復命自以不
副後主之望雪泣因譲不受其新命焉㝷從後主
歸朝授太子率更令
皇上登極素知公之文學優瞻久司教令特授直
翰林院學士院拜給事中侍從
鑾輿下并汾襲偽之地廵狩魏博逐入冦之虜申
威耀徳因壘懐來告至䇿勲詔示填委雖翰林諸
[000-26a]
公盡熈帝之載而公亦與有力焉數年拜右散
常侍慶恩升左散常侍末年公著静齋自箴篆
書刋石寘于座石曰爰有愚栖此陋室風雨可
蔽户庭不出知足為冨娯老以逸貂冠蜱冕虎皮
羊質處之勿疑永終爾吉後之君子之有以見
公名重益謙徳成蔵宻與其一無所鍳而窺冀所
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不可同年而語矣惟公未冠
筮仕名籍甚日彰夙習非聚學辨問之所克也
禀心忠正治身儉約公家之事知無不為自㓜至
老惡其聚歛貪冐未嘗㣲寘于懐俸禄所入不問
[000-26b]
多少隨時共意而已居處求安不務顯敞但聊以
蔽其風雨量家所受餘分貸親故舊知寓止焉與
人交有始有卒必誠必信久要不替雖中或不善
人無間然與禮部尚書常夢錫給事中蕭儼之
為莫逆蓋以二公常忿宋國老狃于締太士/御名之業包
蔵凶慝每章言其罪公亦同力嫉惡先主嗣主因
審度為虞故不任之以政及宋國老暮年因陳覺
李徴古恊謀不貫盈事𤼵同時殛死嗣主追念
常蕭與公疇昔敢言果今日之速禍也時常公已
卒因言曰夢錫常欲殺齊丘恨其誅戮不見于是
[000-27a]
贈右僕射馬後主従容言及此事公且曰夢錫
先卒不見齊丘之敗嗣主已追贈矣唯臣與蕭儼
之目覩朝典况臣塵忝官列八座矣獨蕭儼之往
爲理官以赦前失貶黜吉州以老告退願以臣今
所居官授儼之旌其先見後主由是召蕭儼之至
建業以公所陳列慰勞特授工部尚書以年過懸
車𦤺仕居吉州給奉禄終身焉公于内外族視無
踈宻待之如一其有孤無吿者皆糾合收餋
家之有無隨事拯濟婚嫁視之如家人子雖讒口
謗議紛紜盈耳公自信不疑唯恤孤念舊是急不
[000-27b]
知其它及左遷邠岐亦堊此獲譴矣有子曰夷直
朗州桃源令先公疾卒女三人長適左賛善大夫
髙御/名交次女適國子博士呉淑先公卒次女㓜有
才淑未笄而卒公享年七十六某年月日以疾終
于邠州官舎恬然神氣不亂唯禁家人勿哭以為
怛化但囑以殯歸于洪州西山祔葬于烈考太夫
人之墓即以某季月日洪州胡某以舟至京護載
公之柩歸西山従理命也公業𨺚儒行奉五常而
不隳志嚮道風禀三寳而無玷故其立言藴徳久
而弥芳繕性妙老而益壮實古之人歟克播遺
[000-28a]
風允資鴻筆謹狀
徐公行狀
[000-28b]
[000-29a]
書遇善本多手抄者訪之已質他姓多方往求始得一見末有跋語是
金侃亦陶者云此書錢宗伯宋大字本縮為小字本録出擬借
抄苦其多而未就已置之矣後從香嚴周氏談及是書云有影
宋大字本遂丐歸展讀適書友自錫山故家収得鈔本較
吴本頗舊行欵亦与影宋本大同小異爰竭数日功手校其
誤雖縮本仍然而宋本面目約畧可見宋本亦有訛脫抄本
問有空格處當是按其文義以意存疑此時悉㨿宋本校勘
不敢易佞宋之譏識者諒之宋本遇宋諱避之甚嚴知宋本
然可信而影冩者纎悉遵之知非貿貿傳録之本矣
嘉慶庚申七月白露節後七日書扵聨吟 館黄丕烈
[000-29b]
[000-2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