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1a]
徐公文集卷第二十四
東 海 徐 鉉
送潘湖州序 送刁桐廬序
送髙紳之官序 送汪遜序
送葉元輔秀才序 連珠詞五首
安金蔵𦘕象賛 参政李公真賛
玉芝賛 方竹杖賛
筠州三清逍遥亭銘
虎谿銘 龍山泉銘
晁錯論 伊尹論
[024-1b]
出處論
送潘湖州序
士君子所以貴於衆庶者以其能理民也理民者
莫若二千石其地廣其𫝑重仁以字之義以断之
文以行之信以成之於是乎游暇豫以平其心
導其和數者闕一則不足以爲良二千石矣吴興
名郡新被大化延頸企以佇徳音以成徳之才
之道將明主勤之㫖而頒詔條當下車政成待
箴諷况蘋洲霅谿天下勝絶緩轡縱櫂嬉逰其間
𤼵之以詩詠𠫵之以弈思名教之樂何以過斯豈
[024-2a]
唯吴士民康固亦我曺企慕閣長隴西公敦義
聳善賦詩寵行懐文之士靡不間作視衆君子之
詞知成徳之為人矣某辱事舊之尤者是用冠于
篇首
送刁桐廬序
陶彭澤古之逸民也猶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
資是知清真之才髙尚其事唯安民利物可以易
其志仁之業也元賔長官生鍾𪔂之族處綺紈之
間懿文敏行角立傑出雲心鶴態蕭然物外而世
禄所及筮實從䇿名蘭臺寓直宫省挂冠觧紱
[024-2b]
至于再三終以地連肺腑時属憂患黽俛従事出
入十年及時移世改自以為𫉬平昔之志矣而物
有萬殊命不我與昔之朱紫盈門今則羣從無所
庇矣昔之金玉滿堂今則簞瓢不常給矣乃慨然
曰潔其身而忘其宗得為孝乎於是濯纓清流
迹名路紆此茜綬涖于桐廬暮春三月飲餞都邑
傳曰人之所欲天必從之嘗聞桐廬江浙之勝景
也朱張顧陸遺邇焉王謝任沈舊迹存焉山水
林壑接不暇夫以天下之廣而首𫉬此邑非天
從子之欲乎將惟新之化撫思乂之俗道在於巳
[024-3a]
事至乃誠接於物令行莫違弹琴詠詩角巾蠟
推是而往所至必安朝市丘壑復何有異佗日
豈失為東方曼倩哉離羣之思亦宜裁抑慎夏自
愛無假多談
送髙紳之官序
髙生以俊造之科中聖明之選清秩褐尹縣南
荆少年得途其道光矣復追歩前哲求以言贈
愚也不佞試為子妄言之觀夫閭里之民皆用
天之道分地之利仰以事父母俯以蓄妻子重生
畏法盖真性也其所冒𣳚詐偽由吏优之也吏所
[024-3b]
以擾之由賦
之煩也賦
之煩由為政者從䛕
也大君之與下民其𫝑曠而不接故設守宰以代
一人之耳目焉受百里之當以百里為已任民
之舒慘由乎已已之窮逹存乎天率是道也其何
往而不可此老夫平生之所守吾子以為如何哉
送汪遜序
士君子懐道于已有志于時講學以聚之脩詞以
𤼵之不苟且于名譽不隕穫於貧賤見之於汪生
矣生家世從䆠而孤子託迹於諸侯之門主人
武夫不知其善輕田文之下客棄衛青之舎人迨
[024-4a]
余季氏司貢籍克日將涖職悉出羣士所贄文共
詳之首舉一通乃生之文也相與驚歎曰此子文
甚髙而名甚晦是必守道寡合者也即與之上第
既而主人大慙乃今上/御名造誣謗布於用事者由是乆
不得調余時𠫵典選事抗䟽論事始得為嶺隅一
尉生亦怡然不以屑意厯佐二邑皆有善聲及至
天朝復幹郡椽考績稱最遷秩新都白𩬊青袍惠
然訪别君子曰士之處世不欺闇室不差小官游
心于自得之措身于無過之地以此行天下雖
蠻貊可也况右蜀之域列仙之都風景融和山水
[024-4b]
竒秀一時之遇誰克知之行矣自愛無假詞費仲
冬十一月序
送葉元輔秀才序
君子依仁據徳讀書為文孜孜於求已汲汲于持
問葢將以行道濟物勤身存教然而有不偶者焉
人君側席求賢懸科取士昧旦丕顯日旰忘食盖
將以盡一國之才成天下之務然而有所遺者焉
此古人所謂離合之由運命之謂也君子審其若
此故退而無悶進而不矜豈以無可奈之命而撓
不可奪之志間者愚及諸賢品第貢士於南宫其
[024-5a]
間髙等者數年之中登第略盡今𫠦遺者唯葉生
而巳茍有良田何憂晚先後之間其與幾何哉
行矣葉君蘋洲若下清風朗月一時勝賞矧復故
鄉唯子青雲之志不得嘯傲于其間爾慎夏自
愛無假多談已丑孟夏序
連珠詞五首
背時則棄不必論貴賤之殊用則珍不必論精
麤之異是以淳風既及抵金璧於山林考室已成
問泥塗于采萃
運不常偶體道者無憂時不常来抱器者無滯是
[024-5b]
以霜露既䧏徂来不易其貞矢載櫜董澤不踰
其利
道不可以行終則道䘮情不可以苟合乆則情
踈是以兵諫愛君君安而忠敬已失同舟濟險險
夷而取捨自殊
先王之道或拙於合變之謀萬乗之權或輕於衆
人之力是以時逢革命夷齊餓而吕望封運偶爱
才綘强而賈生絀
有用於物雖逺弗遺無功於時雖近猶棄是以楩
柟在野見米於良工蒿艾在庭不容於薙氏
[024-6a]
安金蔵盡象贊
心腹腎腸所以爲人安公感激捨此求仁既已其
亂不愆厥身眉夀髙位唯天所親咨爾百世仰之
愈新
参政李公至字言幾年三十八真賛
金玉其相君子之容廟堂之多士攸宗謀先帷
幄道合雲龍絶景横騖干霄直上黒頭三公風流
宰相人具爾瞻惟肖之像
玉芝贊
天地粹和之氣交感化成鍾於人事為仁孝鍾於
[024-6b]
植物爲芝英故以孝行感必芝草生以𩔖至也宜
春易君延慶先君徙籍来占臨淮清節考終因𦵏
其郡君茹荼泣血廬墓終䘮申㒺極之哀盡善居
之禮里閭率化生植効祥乃有玉芝産於域擢
本數十爛然叢𠋣柯條交今上/御名玲瓏朗瑩樛枝俯映
間以葩華雪英碧蘂紛敷玓瓅客有好事者圖之
而來盖耳所及圗象所記未始有也余與君遇甚
邇而熟君伯氏聞君世家積善餘果生孝子且
有竒以振淳風昔天台之琪𣗳唐昌之玉蘂皆
以珍麗見頌詩人比之於此曽何足貴乃爲賛曰
[024-7a]
英英玉芝生彼丘墳交柯離婁葩敷紛神之
斯其意訰訰愷悌君子㷀然泗濵孝心潔白孝徳
升聞撫翼亨衢振衣衡門朂増爾䖍以永後毘
方竹杖贊
彼羙者竹乎貞堅峻莭無撓虗心體玄用之扶
老可以竆年所不足者其形乃圎誰謂竒標產于
巴削成亷稜挺然端直既方既勁斯為全徳㑹
我素心寳爾無極
筠州三清觀逍遥亭銘
羽客吴君心馳窈㝠興𨺚道館陟䧏真靈綽有餘
[024-7b]
建兹幽亭下臨曲池甘泉清泠環植嘉𣗳羣芳
苾馨俯矚長川滄波帯縈前睇仙山竒峯翠横游
者忘歸居之體寕君子修道物境與并必有福地
居為殊庭勤行不已可臻層城我聞其風用刋斯
銘
虎谿銘
逺公宴居虎谿之陽將迎順禮歩武有常斯須或
違猛摯為防其閑不逾其道彌光湯湯碧流與名
俱長咨爾後學鑑之勿忘
龍山泉銘
[024-8a]
建康城北有雞籠山焉傍帯潮溝却臨後湖宋元
嘉中改為龍山湖曰玄武紀瑞也雷次宗之儒學
蕭子良之 邸遺蹤可識爽氣常留東麓有泉至
清而甘水旱不増减道人令隠今上/御名精廬于其陽酷
爱此泉以為靈液因思前作皆有銘賛而此獨闕
常欲之無何夕次松下恍忽若夢見一人玄巾
素衣謂隠曰此泉已有銘矣因徴其文即髙吟四
句吟罷不復見其詞意無以加也余聞而異之
因篆于石其詞曰
原𤼵石中 𣲖分塵外 如醴之味 與時而在
[024-8b]
晁錯論
愚因讀李觀所為文見其論晁錯盡忠於漢而袁
盎以私讎䧟之景帝過聼可為王者之羞誠皆然
也以愚之則盎錯之罪一也夫二子者才識度
量不相上下遭天下定文帝勵精求理能用善
言故盡忠論事並𫉬聼用而皆欲功名在我莫肯
急病譲夷故相與為敵非素有父兄之讎也及七
國兵起而錯遽欲按治袁盎宜知吴之計謀其吏
不聼而止盎聞之欋遂反譖錯焉然則忘公家而
務私怨其罪先在錯也夫古之君子為而不有功
[024-9a]
成不居付物以能任之則逸故能成可久可大之
業今二子者冒道家之所忌以智能為身榮故終
於惡是知道不可離也如此
伊尹論
伊尹放太甲論者多惑其臣節請試論之太甲在
諒隂百官聼於伊尹太甲不明者蓋居䘮之禮有
闕修身之行不周伊尹訓而罔念慮不堪繼統故
徙於成湯之墓使其親見松栢切感慕之心追思
王業知艱難之迹三年之制纔終伊尹乃迎歸于
亳非謂絶其大位幽于别宫也古之言質故與放
[024-9b]
逐同文亦猶君臣交相稱朕下告上亦為詔也霍
光憂昌邑王滛亂而不敢有異謀田延年盛稱伊
尹廢太甲以决大事宗社之故不得已也本非如
霍光之廢昌邑也聖人舉至公于前姦雄躡陳迹
於後自古而然非聖過也魏晉之後更相傾奪皆
引堯舜揖譲為詞亦當罪堯舜矣禹譲天下於益
益知天下歸啓故不敢當苟天下歸益益則為王
亦無愧也如令太甲遂失徳天下歸伊尹伊尹復
何辭哉今天下未忘成湯故尹復奉太甲無傷於
至公也夫古之有天下者一身處其憂責億兆蒙
[024-10a]
其富夀天下既理則辭之巢由是也天下不理則
受之湯武是也後之人天下以奉其私/使故比於
獸不可下歩驟之相逺如此豈可一㮣而論哉
出處論
人之為貴與天地參者也是則有四人焉食為民
天故農為政本工致天下之用商通天下之有
無此三人者交相飬者也而士人者無所資於三
人而坐受其飬何也蓋為之君師而司牧之教其
不知䘏其不足安其情性遂其生成為之立上下
之節正長㓜之序闕一則亂故魯哀公曰信如君
[024-10b]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是則資三人之最切者也故享天下之禄而無愧
及世之衰也上之道不被於下下之情不逹於上
億兆困窮無所告訴在位者惠不及物徒以富貴
為身資君子恥之故逃之而隠於陵為農輪扁為
工弦髙為商如此者不可勝數是皆失路之人也
不肯無功而徼利故任力而自食以免貪冒之罪
非其所欲也不得已也而後之人不本其意以為
髙尚之士桎梏軒冕粃糠禄稍若爾則伊臯稷𢍆
曷貴哉或曰伯夷叔齊當文武之世
為棄之
[024-11a]
而窮處也荅曰聖人一致而百慮殊塗而同歸天
下至大非一人所無也力之所及擇處一焉當
是時十亂協心以著翦商之業沛有餘力矣故夷
齊不復措意於其間至於正君臣之大節垂百世
之大統則十亂不能兼也故夷齊以是為已任焉
方知扣馬而諫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士也扶
而去之夫以夷齊為義則明巳之不義矣故歸惡
於已以成立義之志是太公知夷齊之心也夫積
徳累仁之聖因八百諸侯之心以滅獨夫之紂盛
業如此而義士猶恥之不食其粟乃知以臣伐君
[024-11b]
之惡也大矣則後之帝王罪未及桀紂諸侯之徳
未及文武敢有闚竊者乎故春秋之時周室㣲弱
不絶如線以桓文之強大不敢自用乃糾合諸侯
以尊王室則夷齊之功所及也逮至秦漢興替之
際士君子濡足授手之時而南山四皓隠居自若
夫四皓者知漢髙之寛仁神武有三傑輔之足以
安天下無待於巳故也及太子之危留侯不能正
於是襃然而起以救其失若夫出處之分髙尚之
名皆不以屑意功成不有超然而去於以有耀
者與四皓俱徴獨不至時人為之語曰南山四
[024-12a]
皓不如淮陽一老彼生者蓋知四皓足以安太
子無待於已故不出也不然豈獨潔其身乎斯皆
大人君子至公之舉而淺局者為襃貶不亦傷
乎
徐公文集卷第二十四
[024-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