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0 論衡-漢-王充 (WYG)



 
 
 
 論衡卷十七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衡卷十八
             漢 王充 撰
   自然篇      感類篇
   齊世篇
  自然篇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萬物之生
含血之類知饑知寒見五穀可食取而食之見絲麻可
[018-1b]
衣取而衣之或說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生絲麻以衣
人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義
疑未可從也試依道家論之天者普施氣萬物之中穀
愈飢而絲麻救寒故人食穀衣絲麻也夫天之不故生
五穀絲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災變不欲以譴告人也物
自生而人衣食之氣自變而人畏懼之以若說論之厭
於人心矣如天瑞為故自然焉在無為何居何知天之
自然也以天無口目也案有為者口目之類也口欲食
[018-2a]
而目欲視有嗜欲於内發之於外口目求之得以為利
欲之為也今無口目之欲於物無所求索夫何為乎何
以知天無口目也以地知之地以土為體土本無口目
天地夫婦也地體無口目亦知天無口目也使天體乎
宜與地同使天氣乎氣若雲煙雲煙之屬安得口目或
曰凡動行之類皆本無有為有欲故動動則有為今天
動行與人相似安得無為曰天之動行也施氣也體動
氣乃出物乃生矣由人動氣也體動氣乃出子亦生也
[018-2b]
夫人之施氣也非欲以生子氣施而子自生矣天動不
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則自然也施氣不欲為物而物
自為此則無為也謂天自然無為者何氣也恬澹無欲
無為無事者也老耼得以夀矣老耼禀之於天使天無
此氣老耼安所禀受此性師無其說而弟子獨言者未
之有也或復於桓公公曰以告仲父左右曰一則仲父
二則仲父為君乃易乎桓公曰吾未得仲父故難巳得
仲父何為不易夫桓公得仲父任之以事委之以政不
[018-3a]
復與知皇天以至優之德與王政而譴告人則天德不
若桓公而霸君之操過上帝也或曰桓公知管仲賢故
委任之如非管仲亦將譴告之矣使天遭堯舜必無譴
告之變曰天能譴告人君則亦能故命聖君擇才若堯
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復與知今則不然生庸庸之
君失道廢德隨譴告之何天不憚勞也曹㕘為漢相縱
酒歌樂不聽政治其子諫之笞之二百當時天下無擾
亂之變淮陽鑄偽錢吏不能禁汲黯為太守不壊一鑪
[018-3b]
不刑一人髙枕安卧而淮陽政清夫曹參為相若不為
相汲黯為太守若郡無人然而漢朝無事淮陽刑錯者
參德優而黯威重也計天之威德孰與曹參汲黯而謂
天與王政隨而譴告之是謂天德不若曹參厚而威不
若汲黯重也蘧伯玉治衛子貢使人問之何以治衛對
曰以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無為之道也或曰太平之
應河出圖洛出書不畫不就不為不成天地出之有為
之驗也張良遊泗水之上遇黄石公授太公書蓋天佐
[018-4a]
漢誅秦故命令神石為鬼書授人復為有為之效也曰
此皆自然也夫天安得以筆墨而為圖書乎天道自然
故圖書自成晉唐叔虞一有/生字魯成季友生文在其手故
叔曰虞季曰友宋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三
者在母之時文字成矣而謂天為文字在母之時天使
神持錐筆墨刻其身乎自然之化固疑難知外若有為
内實自然是以太史公紀黄石事疑而不能實也趙簡
子夢上天見一男子在帝之側後出見人當道則前所
[018-4b]
夢見在帝側者也論之以為趙國且昌之狀也黄石授
書亦漢且興之象也妖氣為鬼鬼象人形自然之道非
或為之也草木之生華葉青葱皆有曲折象類文章謂
天為文字復為華葉乎宋人或刻木為楮一本/作約葉者三
年乃成孔子曰使地三年乃成一葉則萬物之有葉者
寡矣如孔子之言萬物之葉自為生也自為生也故能
並成如天為之其遲當若宋人刻楮葉矣觀鳥獸之毛
羽毛羽之采色通可為乎鳥獸未能盡實春觀萬物之
[018-5a]
生秋觀其成天地為之乎物自然也如謂天地為之為
之宜用手天地安得萬萬千千手並為萬萬千千物乎
諸物在天地之間也猶子在母腹中也母懐子氣十月
而生鼻口耳目髪膚毛理血脈脂腴骨節爪齒自然成
腹中乎母為之也偶人千萬不名為人者何也鼻口耳
目非性自然也武帝幸王夫人王夫人死思見其形道
士以方術作夫人形形成出入宫門武帝大驚立而迎
之忽不復見蓋非自然之真方士巧妄之偽故一見恍
[018-5b]
忽消散滅亡有為之化其不可久行猶王夫人形不可
久見也道家論自然不知引物事以驗其言行故自然
之說未見信也然雖自然亦須有為輔助耒耜耕耘因
春播種者人為之也及穀入地日夜長夫人不能為也
或為之者敗之道也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者就而揠
之明日枯死夫欲為自然者宋人之徒也問曰人生於
天地天地無為人禀天性者亦當無為而有為何也曰
至德純渥之人禀天氣多故能則天自然無為禀氣薄
[018-6a]
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不肖者不似也不似
天地不類聖賢故有為也天地為鑪造化為工禀氣不
一安能皆賢賢之純者黄老是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
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澹其治無為正身恭巳而隂陽
自和無心於為而物自化無意於生而物自成易曰黄
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無為也孔子
曰大哉堯之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又曰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周公曰上帝引佚上帝
[018-6b]
舜禹也舜禹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巳無為而天下治
舜禹承堯之安堯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無為之化自
成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年五十者擊壤於塗不能
知堯之德蓋自然之化也易曰大人與天地合其德黄
帝堯舜大人也其德與天地合故知無為也天道無為
故春不為生而夏不為長秋不為成冬不為藏陽氣自
出物自生長隂氣自起物自成藏汲井決陂灌溉園田
物亦生長霈然而雨物之莖葉根垓莫不洽濡程量澍
[018-7a]
澤孰與汲井決陂哉故無為之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
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
不為也氣和而雨自集儒家說夫婦之道取法於天地
知夫婦法天地不知推夫婦之道以論天地之性可謂
惑矣夫天覆於上地偃於下下氣烝上上氣降下萬物
自生其中間矣當其生也天不須復與也猶子在母懐
中父不能知也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與知哉及
其生也人道有教訓之義天道無為聽恣其性故放魚
[018-7b]
於川縱獸於山從其性命之欲也不驅魚令上陵不逐
獸令入淵者何哉拂詭其性失其所宜也夫百姓魚獸
之類也上德治之若烹小鮮與天地同操也商鞅變秦法欲為殊異之功不聽趙良之議以取車裂之患德薄
多欲君臣相憎怨也道家德厚下當其上上安其下純
蒙無為何復譴告故曰政之適也君臣相忘於治魚相
忘於水獸相忘於林人相忘於世故曰天也孔子謂顔
淵曰吾服汝忘也汝之服於我亦忘也以孔子為君顔
[018-8a]
淵為臣尚不能譴告況以老子為君文子為臣乎老子
文子似天地者也淳酒味甘飲之者醉不相知薄酒酸
苦賔主嚬蹙夫相譴告道薄之驗也謂天譴告曾謂天
德不若淳酒乎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相譏以禮故
相譴告三皇之時坐者于于行者居居乍自以為馬乍
自以為牛純徳行而民瞳矇曉惠之心未形生也當時
亦無災異如有災異不名曰譴告何則時人愚惷不知
相繩責也末世衰㣲上下相非災異時至則造譴告之
[018-8b]
言矣夫今之天古之天也非古之天厚而今之天薄也
譴告之言生於今者人以心准況之也誥誓不及五帝
要盟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五伯德彌薄者信彌衰心
險而行詖則犯約而負教教約不行則相譴告譴告不
改舉兵相滅由此言之譴告之言衰亂之語也而謂之
上天為之斯蓋所以疑也且凡言譴告者以人道驗之
人道君譴告臣上天譴告君也謂災異為譴告夫人
道臣亦有諫君以災異為譴告而王者亦當時有諫上
[018-9a]
天之義其效何在茍謂天德優人不能諌優德亦宜𤣥
黙不當譴告萬石君子有過不言對案不食至優之驗
也夫人之優者猶能不言皇天德大而乃謂之譴告乎
夫天無為故不言災變時至氣自為之夫天地不能為
亦不能知也腹中有寒腹中疾痛人不使也氣自為之
夫天地之間猶人背腹之中也謂天為災變凡諸怪異
之類無小大薄厚皆天所為乎牛生馬桃生李如論者
之言天神入牛腹中為馬把李實提桃間乎牢曰子云
[018-9b]
吾不試故藝又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人之賤不用
於大者類多伎能天尊貴髙大安能撰為災變以譴告
人且吉凶蜚色見於面人不能為色自發也天地猶人
身氣變猶蜚色人不能為蜚色天地安能為氣變然則
氣變之見殆自然也變自見色自發占候之家因以言
也夫寒温譴告變動招致四疑皆已論矣譴告於天道
尤詭故重論之論之所以難别也說合於人事不入於
道意從道不隨事雖違儒家之說合黄老之義也
[018-10a]
  感類篇隂陽不和災變發起或時先世遺咎或時氣自然賢聖
感類慊懼自思災變惡徵何為至乎引過自責恐有罪
畏慎恐懼之意未必有其實事也何以明之以湯遭旱
自責以五過也聖人純完行無缺失矣何自責有五過
然如書曰湯自責天應以雨湯本無過以五過自責天
何故雨以無過致旱亦知自責不能得雨也由此言之
旱不為湯至雨不應自責然而前旱後雨一有/之字者自然
[018-10b]
之氣也此言書之語也難之曰春秋大雩董仲舒設土
龍皆為一時間也一時不雨恐懼雩祭求隂請福憂念
百姓也湯遭旱七年以五過自責謂何時也夫遭旱一
時輒自責乎旱至七年乃自責也謂一時輒自責一有/也字
七年乃雨天應之誠何其留也如謂七年乃自責憂念
百姓何其遲也不合雩祭之法不厭憂民之義書之言
未可信也由此論之周成王之雷風發亦此類也金縢
曰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
[018-11a]
大恐當此之時周公死儒者說之以為成王狐疑於周
公欲以天子禮𦵏公公人臣也欲以人臣禮𦵏公公有
王功狐疑於𦵏周公之間天大雷雨動怒示變以彰聖
功古文家以武王崩周公居攝管蔡流言王意狐疑周
周公奔楚故天雷雨以悟成王夫一雷一雨之變或
以為𦵏疑或以為信讒二家未可審且訂葬疑之說秋
夏之際陽氣尚盛未嘗無雷雨也顧其拔木偃禾頗為
狀耳當雷雨時成王感懼開金縢之書見周公之功執
[018-11b]
書泣過自責之深自責適巳天偶反風書家則謂天為
周公怒也千秋萬夏不絶雷雨茍謂雷雨為天怒乎是
則皇天嵗嵗怒也正月陽氣發泄雷聲始動秋夏陽至
極而雷折茍謂秋夏之雷一有陽/至極字為天大怒正月之雷
天小怒乎雷為天怒雨為恩施使天為周公怒徒當雷
不當雨今雨俱至天怒且喜乎子於是日也哭則不歌
周禮子夘稷食菜羮哀樂不並行哀樂不並行喜怒反
并至乎秦始皇帝東封岱嶽雷雨暴至劉媪息大澤雷
[018-12a]
雨晦冥始皇無道自同前聖治亂自謂太平天怒可也
劉媪息大澤夢與神遇是生髙祖何怒於生聖人而為
雷雨乎堯時大風為害堯繳大風於青丘之野舜入大
麓烈風雷雨堯舜世之隆主何過於天天為風雨也大
旱春秋雩祭又董仲舒設土龍以類招氣如天應雩龍
必為雷雨何則秋夏之雨與雷俱也必從春秋仲舒之
術則大雩龍求怒天乎師曠奏白雪之曲雷電下擊鼓
清角之音風雨暴至茍為雷雨為天怒天何憎於白雪
[018-12b]
清角而怒師曠為之乎此雷雨之難也又問之曰成王
不以天子禮葬周公天為雷風偃禾拔木成王覺悟執
書泣過天乃反風偃禾復起何不為疾反風以立大木
必須國人起築之乎應曰天不能曰然則天有所不能
乎應曰然難曰孟賁推人人仆接人而起接人立天能
拔木不能復起是則天力不如孟賁也秦時三山亡猶
謂天所徙也夫木之輕重孰與三山能徙三山不能起
大木非天用力宜也如謂三山非天所亡然則雷雨獨
[018-13a]
天所為乎問曰天之欲令成王以天子之禮𦵏周公以
公有聖德以公有王功經曰王乃得周公死自以為功
代武王之說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也難之曰伊尹
相湯伐夏為民興利除害致天下太平湯死復相大甲
大甲佚豫放之桐宫攝政三年乃退復位周公曰伊尹
格於皇天天所宜彰也伊尹死時天何以不為雷雨應
曰以百兩篇曰伊尹死大霧三日大霧三日亂氣矣非
天怒之變也東海張霸造百兩篇其言雖未可信且假
[018-13b]
以問天為雷雨以悟成王成王未開金匱雷止乎巳開
金匱雷雨乃止也應曰未開金匱雷止也開匱得書見
公之功覺悟泣過決以天子禮葬公出郊觀變天止雨
反風禾盡起由此言之成王未覺悟雷雨止矣難曰伊
尹霧三日天何不三日雷雨須成王覺悟乃止乎太戊
之時桑穀生朝七日大拱太戊思政桑穀消亡宋景公
時熒惑守心出三善言熒惑徙舍使太戊不思政景公無
三善言桑穀不消熒惑不徙何以災變所以譴告也所
[018-14a]
譴告未覺災變不除天之至意也今天怒為雷雨以責
成王成王未覺雨雷之息何其早也又問曰禮諸侯之
子稱公子諸侯之孫稱公孫皆食采地殊之衆庶何則
公子公孫親而又尊得體公稱又食采地名實相副猶
文質相稱也天彰周公之功令成王以天子禮𦵏何不
令成王號周公以周王副天子之禮乎應曰王者名之
尊號也人臣不得名也難曰人臣猶得名王禮乎武王
伐紂下車追王大王王季文王三人者諸侯亦人臣也
[018-14b]
以王號加之何為獨可於三王不可於周公天意欲彰
周公豈能明乎豈以王迹起於三人哉然而王功亦成
於周公江起岷山流為濤瀨相濤瀨之流孰與初起之
源秬鬯之所為到白雉之所為來三王乎周公一有/乎字
周公功德盛於三王不加王號豈天惡人妄稱之哉周
衰六國稱王齊秦更為帝當時天無禁怒之變周公不
以天子禮𦵏天為雷雨以責成王何天之好惡不純一
乎又問曰魯季孫賜曾子簀曽子病而寢之童子曰華
[018-15a]
而睆者大夫之簀而曽子感慙命元易簀蓋禮大夫之
簀士不得寢也今周公人臣也以天子禮葬魂而有靈
將安之不也應曰成王所為天之所予何為不安難曰
季孫所賜大夫之簀豈曾子之所自制乎何獨不安乎
子疾病子路遣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
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孔子罪子路者也巳非
人君一有/也字子路使門人為臣非天之心而妄為之是欺
天也周公亦非天子也以孔子之心況周公周公必不
[018-15b]
安也季氏旅於泰山孔子曰曽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以
曽子之細猶却非禮周公至聖豈安天子之葬曽謂周
公不如曽子乎由此原之周公不安也大人與天地合
德周公不安天亦不安何故為雷雨以責成王乎又問
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武王之命何可代乎應曰九齡
之夢天奪文王年以益武王克殷二年之時九齡之年
未盡武王不豫則請之矣人命不可請獨武王可非世
常法故藏於金縢不可復為故掩而不見難曰九齡之
[018-16a]
夢武王巳得文王之年未應曰巳得之矣難曰巳得文
王之年命當自延克殷二年雖病猶將不死周公何為
請而代之應曰人君爵人以官議定未之即與曹下案
目然後可諾天雖奪文王年以益武王猶須周公請乃
能得之命數精㣲非一卧之夢所能得也應曰九齡之
夢能得也難曰九齡之夢文王夢與武王九齡武王夢
帝予其九齡其天已予之矣武王已得之矣何須復請
人且得官先夢得爵其後莫舉猶自得官何則兆象先
[018-16b]
見其驗必至也古者謂年為齡巳得九齡猶人夢得爵
也周公因必效之夢請之於天功安能大乎又問曰功
無大小德無多少人須仰恃賴之者則為美矣使周公
不代武王武王病死周公與成王而致天下太平乎應
曰成事周公輔成王而天下不亂使武王不見代遂病
至死周公致太平何疑乎難曰若是武王之生無益其
死無損須周公功乃成也周衰諸侯背畔管仲九合諸
侯一匡天下孔子曰㣲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使無管
[018-17a]
仲不合諸侯夷狄交侵中國絶滅此無管仲有所傷也
程量有益管仲之功偶於周公管仲死桓公不以諸侯
禮葬以周公況之天亦宜怒㣲雷薄雨不至何哉豈以
周公聖而管仲不賢乎夫管仲為反坫有三歸孔子譏
之以為不賢反坫三歸諸侯之禮天子禮葬王者之制
皆以人臣俱不得為大人與天地合德孔子大人也譏
管仲之僣禮皇天欲周公之侵制非合德之驗書家之
說未可然也以見鳥跡而知為書見蜚蓬而知為車天
[018-17b]
非以鳥跡命倉頡以蜚蓬使奚仲也奚仲感蜚蓬而倉
頡起鳥跡也晉文反國命徹麋墨舅犯心感辭位歸家
夫文公之徹麋墨非欲去舅犯舅犯感慙自同於麋墨
也宋華臣弱其宗使家賊六人以鈹殺華吳於宋命合
左師之後左師懼曰老夫無罪其後左師怨咎華臣華
臣備之國人逐瘈狗瘈狗入華臣之門華臣以為左師
來攻己也踰墻而走夫華臣自殺華吳而左師懼國人
自逐瘈狗而華臣自走成王之畏懼猶此類也心疑於
[018-18a]
不以天子禮葬公卒遭雷雨之至則懼而畏過矣夫雷
雨之至天未必責成王也雷雨至成王懼以自責也夫
感則倉頡奚仲之心懼則左師華臣之意也懐嫌疑之
計遭暴至之氣以類之驗見則天怒之效成矣見類驗
於寂漠猶感動而畏懼況雷雨揚軒䡷之聲成王庶幾
能不怵惕乎迅雷風烈孔子必變禮君子聞雷雖夜衣
冠而坐所以敬雷懼激氣也聖人君子於道無嫌然猶
順天變動況成王有周公之疑聞雷雨之變安能不振
[018-18b]
懼乎然則雷雨之至也殆且自天氣成王畏懼殆且感
物類也夫天道無為如天以雷雨責怒人則亦能以雷
雨殺無道古無道者多可以雷雨誅殺其身必命聖人
興師動軍頓兵傷士難以一雷行誅輕以三軍尅敵何
天之不憚煩也或曰紂父帝乙射天毆地游涇渭之間
雷電擊而殺之斯天以雷電誅無道也帝乙之惡孰與
桀紂鄒伯竒論桀紂惡不如亡秦亡秦不如王莽然而
桀紂秦莽之地不以雷電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善貶
[018-19a]
纖介之惡采善不踰其美貶惡不溢其過責小以大夫
人無之成王小疑天大雷雨如定以臣葬公其變何以
過此洪範稽疑不悟災變者人之才不能盡曉天不以
疑責備於人也成王心疑未決天以大雷雨責之殆非
皇天之意書家之說恐失其實也
  齊世篇
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强老夀百嵗左右下世之
人短小陋醜天折早死何則上世和氣純渥婚姻以時
[018-19b]
人民禀善氣而生生又不傷骨節堅定故長大老夀狀
貌美好下世反此故短小天折形面醜惡此言妄也夫
上世治者聖人也下世治者亦聖人也聖人之德前後
不殊則其治世古今不異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
變易氣不改更上世之民下世之民也俱禀元氣元氣
純和古今不異則禀以為形體者何故不同夫禀氣等
則懐性均懐性均則形體同形體同則醜好齊醜好齊
則天夀適一天一地並生萬物萬物之生俱得一氣氣
[018-20a]
之薄渥萬世若一帝王治世百代同道人民嫁娶同時
共禮雖言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法制張設未必奉
行何以效之以今不奉行也禮樂之制存見於今今之
人民肯行之乎今人不肯行古人亦不肯舉以今之人
民知古之人民也物亦物也人生一世夀至一百嵗生
為十嵗兒時所見地上之物生死改易者多至於百嵗
臨且死時所見諸物與年十嵗時所見無以異也使上
世下世民人無有異則百嵗之間足以卜筮六畜長短
[018-20b]
五穀大小昆蟲草木金石珠玉蜎蜚蠕動跂行喙息無
有異者此形不異也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氣為水
火也使氣有異則古之水清火熱而今水濁火寒乎人
生長六七尺大三四圍面有五色夀至於百萬世不異
如以上世人民侗長佼好堅彊老夀下世反此則天地
初立始為人時長可如防風之君色如宋朝夀如彭祖
乎從當今至千世之後人可長如莢英色如嫫母夀如
朝生乎王莽之時長人生長一丈名巨霸出建武年中
[018-21a]
潁川張仲師長一丈二寸張湯八尺有餘其父不滿五
尺俱在今世或長或短儒者之言竟非誤也語稱上世
使民以宜傴者抱關侏儒俳優如皆侗長佼好安得傴
侏之人乎語稱上世之人質樸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難
治故易曰上古之時結繩以治後世易之以書契先結
繩易化之故後書契難治之驗也故夫宓犧之前人民
至質樸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羣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
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彊欲凌弱
[018-21b]
衆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至周之時人民文薄
八卦難復因襲故文王衍為六十四首極其變使民不
倦至周之時人民久薄故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善貶
纖介之惡稱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
知世浸弊文薄難治故加宻致之罔設纖㣲之禁檢柙
守持備具悉極此言妄也上世之人所懐五常也下世
之人亦所懐五常也俱懐五常之道共禀一氣而生上
世何以質樸下世何以文薄彼見上世之民飲血茹毛
[018-22a]
無五穀之食後世穿地為井耕土種穀飲井食粟有水
火之調又見上古巖居穴處衣禽獸之皮後世易以宫
室有布帛之飾則謂上世質樸下世文薄矣夫器業變
易性行不異然而有質樸文薄之語者世有盛衰衰極
久有弊也譬猶衣食之於人也初成鮮完始熟香潔少
久穿敗連日臭茹矣文質之法古今所共一質一文一
衰一盛古而有之非獨今也何以效之傳曰夏后氏之
王教以忠上教以忠君子忠其失也小人野救野莫如
[018-22b]
敬殷王之教以敬上教用敬君子敬其失也小人鬼救
鬼莫如文故周之王教以文上教以文君子文其失也
小人薄救薄莫如忠承周而王者當教以忠夏所承唐
虞之教薄故教以忠唐虞以文教則其所承有鬼失矣
世人見當今之文薄也狎侮非之則謂上世樸質下世
文薄猶家人子弟不謹則謂他家子弟謹良矣語稱上
世之人重義輕身遭忠義之事得巳所當赴死之分明
也則必赴湯趨鋒死不顧恨故𢎞演之節陳不占之義
[018-23a]
行事比類書籍所載亡命捐身衆多非一今世趨利茍
生棄義妄得不相勉以義不相激以行義廢身不以為
累行隳事不以相畏此言妄也夫上世之士今世之
也俱含仁義之性則其遭事並有奮身之節古有無義
之人今有建節之士善惡雜厠何世無有述事者好髙
古而下今貴所聞而賤所見辨士則談其久者文人則
著其逺者近有竒而辨不稱今有異而筆不記若夫琅
邪兒子明嵗敗之時兄為饑人所食自縛叩頭代兄為
[018-23b]
食餓人美其義兩舍不食兄死收養其孤愛不異於己
之子嵗敗穀盡不能兩活餓殺其子活兄之子臨淮許
君叔亦養兄孤子嵗倉卒之時餓其親子活兄之子與
子明同義會稽孟章父英為郡決曹掾郡將撾殺非辜
事至覆考英引罪自予卒代將死章後復為郡功曹從
役攻賊兵卒北敗為賊所射以身代將卒死不去此𢎞
演之節陳不占之義何以異當今著文書者肯引以為
比喻乎比喻之證上則求虞夏下則索殷周秦漢之際
[018-24a]
功竒行殊猶以為後又況當今在百代下言事者目親
見之乎畫工好畫上代之人秦漢之士功行譎竒不肯
圖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貴鵠賤鷄鵠逺而鷄近也
使當今說道深於孔墨名不得與之同立行崇於曽顔
聲不得與之鈞何則世俗之性賤所見貴所聞也有人
於此立義建節實核其操古無以過為文書者肯載於篇籍表以為行事乎作竒論造新文不損於前人好事
者肯舍久逺之書而垂意觀讀之乎揚子雲作太𤣥造
[018-24b]
法言張伯松不肯壹觀與之併肩故賤其言使子雲在
伯松前伯松以為金匱矣語稱上世之時聖人德優而
功治有竒故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唯天為大唯堯
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
有文章也舜承堯不墮洪業禹襲舜不虧大功其後至
湯舉兵伐桀武王把鉞討紂無巍巍蕩蕩之文而有動
兵討伐之言蓋其德劣而兵試武用而化薄化薄不能
相逮之明驗也及至秦漢兵革雲擾戰力角勢秦以得
[018-25a]
天下既得天下無嘉瑞之美若叶和萬國鳯皇來儀之
類非德劣不及功薄不若之徵乎此言妄也夫天地氣
和即生聖人聖人之治即立大功和氣不獨在古先則
聖人何故獨優世俗之性好襃古而毁今少所見而多
所聞又見經傳増賢聖之美孔子尤大堯舜之功又聞
堯禹禪而相讓湯武伐而相奪則謂古聖優於今功化
渥於後矣夫經有襃増之文世有空加之言讀經覽書
者所共見也孔子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
[018-25b]
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世常以桀紂與堯舜相
稱美則說堯舜言惡則舉桀紂孔子曰紂之不善不
若是之甚也則知堯舜之徳不若是其盛也堯舜之禪
湯武之誅皆有天命非優劣所能為人事所能成也使
湯武在唐虞亦禪而不伐堯舜在殷周亦誅而不讓蓋
有天命之實而世空生優劣之語經言叶和萬國時亦
有丹朱鳯皇來儀時亦有有苗兵皆動而並用則知德
亦何優劣而小大也世論桀紂之惡甚於亡秦實事者
[018-26a]
謂亡秦惡甚於桀紂秦漢善惡相反猶堯舜桀紂相違
也亡秦與漢皆在後世亡秦惡甚於桀紂則亦知大漢
之德不劣於唐虞也唐之萬國固増而非實者也有虞
之鳯皇宣帝巳五致之矣孝明帝符瑞並至夫德優故
有瑞瑞鈞則功不相下宣帝孝明如劣不及堯舜何以
能致堯舜之瑞光武皇帝龍興鳯舉取天下若拾遺何
以不及殷湯周武世稱周之成康不虧文王之隆舜巍
巍不虧堯之盛功也方今聖朝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
[018-26b]
溢美之化無細小毫髪之虧上何以不逮舜禹下何以
不若成康世見五帝三王事在經傳之上而漢之記故
一有/書字為文書則謂古聖優而功大後世劣而化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