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儒門事親卷十 金 張從正 撰
[010-2a]
[010-2b]
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
内有饑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内有所成者謂積聚癥瘕瘤氣癭
起結核狂瞀癎疏曰癥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者謂癰腫瘡瘍疥癬疽
痔掉瘈浮腫目赤熛痓胕腫痛痒之類是也
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内者謂留飲癖食飢飽勞
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010-3a]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外者謂瘴氣賊魅䖝蛇蠱
毒伏尸鬼擊衝薄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
類是也
風木鬱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脇咽膈不通飲食不
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
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暑火鬱之病
[010-3b]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脇肋胷背首面四肢䐜膹臚
脹瘍疿嘔逆瘈瘲骨痛節疼及有動泄注下溫瘧腹
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
惱善暴死也
濕土鬱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脇䐜嘔逆
霍亂飲發注下肘腫身重脾熱之生也
燥金鬱之病
[010-4a]
故民病欬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
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寒水鬱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
厥痞堅腹滿隂乘陽故也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隂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
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
[010-4b]
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陽三隂
三陽亦同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隂君火之位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
之位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
云太陽旺其脉洪大而長天氣并萬物人脉盛衰造
[010-5a]
物造化亦同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隂濕土之位天氣吉感夏後隂已用
事故曰太隂旺此三隂三陽與天氣標本隂陽異矣
脉緩大而長燥金旺𦂳細短濇以萬物乾燥明可見
矣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隂盛故云金氣旺
[010-5b]
其脉細而微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分之位隂極而盡天氣所收故
曰厥隂旺厥者盡也
風木肝酸 達鍼
與膽為表裏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芍藥味
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主動治法曰達者吐也其高
[010-6a]
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 發汗
與小腸為表裏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大黃
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凉没藥苦熱
諸痛痒瘡瘍皆屬於心火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疎
散也可刺少衝灸之亦同
濕土脾甘 奪鍼
與胃為表裏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蜜
[010-6b]
甘凉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土治法曰奪者瀉也分隂陽利
水道可刺隱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 清鍼
與大腸為表裏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
乾薑辛熱生薑辛溫薄荷辛凉
諸氣憤欝皆屬于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
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010-7a]
寒水腎鹹 折鍼
與膀胱為表裏北方水也色黒外應耳主骨髓牡蠣
鹹寒水蛭鹹寒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水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衝
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欬嗽風痰風厥涎潮痺塞口喎半
身不遂失音風癲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㣲痛
[010-7b]
嘔逆惡心旋運驚悸狂陽心風搐搦顫掉初之氣病
宜以苽蔕散吐之在下泄之
春分卯上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經曰風傷於陽濕傷於
隂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風傷於衞氣也濕傷
於脾氣也是以風溫為病隂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
眠鼻息語言難出此已上二證不宜下若與芭荳大
毒丸藥熱證併生重者必死二之氣病宜以桂枝
[010-8a]
黃湯發汗而已
小滿已上三之氣
三之氣為病多發熱皆傳足經者多矣太陽陽明少
陽太隂少隂厥隂陽者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陽
明身熱目疼鼻乾不得卧少陽者胸脇痛耳聾口苦
寒熱往來而嘔此三陽屬熱太隂者腹滿咽乾手足
自溫自利不渇或腹滿時痛少隂者故口燥舌乾而
渇厥隂者腹滿囊縮喘熱悶亂四肢厥冷爪甲青色
[010-8b]
三之氣病宜以清凉上溫下養不宜用芭荳丸下
大暑未上四之氣
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渇不宜作熱病
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
泄小腸泄大泄霍亂吐瀉下痢及赤白相雜水糓
不分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滿氣痞手
足無力小兒亦如此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散之類
也
[010-9a]
秋分酉上五之氣
五之氣為病多發喘息嘔逆欬嗽及婦人寒熱往來
㾬瘧痺痔消渇中滿小兒斑癮瘡疱五之氣病宜以
大小柴胡湯宜解治表裏之類
小雪亥上終之氣
終之氣為病多發風痰風寒濕痺四肢秋收多冬水
復旺水濕相摶肺氣又衰冬寒甚故發則收則痿厥
弱無以運用水液澄清冷大寒之疾積滯塊寒疝
[010-9b]
血凡氣之疾終之氣病宜破積發汗之類
肝之經足厥隂風乙木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
甚則嗌乾面塵脱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飱泄
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
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脇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
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
[010-10a]
者頭痛頷痛目内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
廮汗出振寒瘧胸脇肋髀膝外至脛絶骨外踝前及諸
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心之經手少隂暑丁火
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渇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
生病者目黃脇痛臑臂内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
諸病
小腸經手太陽暑丙火
[010-10b]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㧞臑似折是主
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
痛為此諸病
脾之經足太隂濕已土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
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
體不能動摇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
疸不能卧強立股膝内腫厥足大指不用為此諸病
[010-11a]
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顔黒至則惡人與火
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户塞牖而處甚則
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
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衂口喎唇胗頸腫㗋痺
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衝股伏兎骭外廉足
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于
胃則消糓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
[010-11b]
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
心包絡手厥隂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脇支滿心
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
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
三焦經手少陽為父氣
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㗋痺是主氣所生病
者汗出目鋭眥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
[010-12a]
不用為此諸病
大腸經手陽明燥庚金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
鼽衂㗋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
脉所過者熱腫虚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
肺之經手太隂燥辛金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脝而喘欬缺盆中痛甚則交兩
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氣喘渇煩
[010-12b]
心胸滿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
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虚則肩背痛寒少
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
腎之經足少隂寒癸水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則有血喝喝坐
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
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
者口熱舌乾嗌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
[010-13a]
澼脊股内後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
膀胱經足太陽寒壬水
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脱項如抜脊痛腰似折髀不
可以曲腘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
痔瘧狂癲疾頭顱項痛目黃淚出鼽衂項背腰尻腘
踹脚皆痛小指不用為此諸病
風治法風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辛以甘緩之以辛
散之
[010-13b]
防風通聖散 天散 防風湯 祛風湯
小續命湯 消風散 排風湯
暑治法熱于内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
發之
白虎湯 桂苓湯 玉壺丸 碧玉散
玉露散 石膏湯
濕治法濕于内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
泄之
[010-14a]
白术木香散 桂苓白术丸 五苓散
葶木香散 益元散 神助散
火治法火于内治以鹹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
發之
凉膈散 解毒丸 神功丸
八正散 調胃散 大小承氣湯
燥治法燥于内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
下之
[010-14b]
神功丸 仁丸 脾約丸
潤體丸 潤腸丸 罒生丸
葶散
寒治法寒于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
堅之
薑附湯 四逆湯 二薑湯
术附湯 大戊已丸 附子理中湯
六門病證藥方
[010-15a]
風門獨治於内者
防風通聖散 防風天丸 防風湯
小續命湯 消風散 祛風丸
承氣湯 陷胸湯 神芎丸
大黃丸 備急丹
暑門獨治於外者
白虎湯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壺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010-15b]
抜毒散 水澄膏 魚膽丸
金絲膏 生肌散
濕門兼治於内者
五苓散 葶木香散 白术木香散
益元散 大橘皮湯 桂苓白术丸
神助散 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
柴胡飲子 防風通聖散 防風當歸飲子
火門兼治於外者
[010-16a]
凉膈散 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
神芎丸 八正散 調胃散
調胃承氣湯 桂苓湯 黃湯
小建中湯 升湯 五積散
燥門先治於内後治於外者
神芎丸 脾約丸 仁丸
潤體丸 四生丸
謂寒藥攻其裏大黃兼牽牛之類
[010-16b]
謂熱藥攻其表桂枝黃升
之類
薑附湯 四逆湯 二薑湯 术附湯
寒門先治於外後治於内者
大已寒丸 理中丸
謂熱藥攻其表 謂寒藥攻其裏
内經濕變五泄 六氣屬天無形風暑濕火燥寒
五形濕屬戊巳濕入肺經為實
六味屬地有質酸苦甘辛鹹淡
[010-17a]
五臟濕屬脾胃濕入大腸為虚
胃泄風濕
夫胃泄者飲食不化完糓出色黃風乘胃也宜化
劑之類
脾泄暑濕
夫脾泄者腹脹滿注實則生嘔逆三證宜和劑淡
劑甘劑清劑之類
大腸泄燥濕
[010-17b]
夫大腸泄者腸鳴切痛先宜寒劑奪之次甘劑分
其隂陽也
小腸泄熱濕
夫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宜寒劑奪之淡
劑甘劑分之
大瘕泄寒濕
夫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先宜清劑寒劑奪
之後以淡劑甘劑分之或莖中痛亦同
[010-18a]
金櫃十全之法
飱泄春傷於風夏必飱泄暮食不化亦成飱泄風而
飱泄者先宜發劑次宜淡劑甘劑分劑之類
洞泄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瀉下褐色治法
同上又宜灸分水穴濕氣在下又宜以苦劑越之
洞泄寒中 洞泄寒中俗呼曰休息痢洞泄屬甲乙
風木可灸氣海水分三里慎勿服峻熱之藥小便
澁則生足腫腹脹滿者死於庚辛之日如屍臭者
[010-18b]
不治
霍亂 吐瀉水糓不化隂陽錯亂可服淡劑調以氷
水令頓服之則愈
注下 火氣太過宜凉劑又宜淡劑調氷水令頓服
之則愈此為暴下不止也
腫蠱 三焦閉溢水道不行水滿皮膚身體否腫宜
越劑發劑奪劑
䐜脹 濁氣在上不散可服木香檳榔丸青皮陳皮
[010-19a]
屬大腸為濁氣逆肺金為清氣逆氣化則愈矣
腸鳴 燥濕相摶為腸鳴中有濕亦為腸鳴火濕相
攻亦為腸鳴治法同上治之大効
支滿鶩溏 上滿而後泄下泄而後復上滿治法同
上久則反寒治法同寒中如鶩溏而腸寒者亦斯
義風濕亦有支滿者
腸澼 大小便膿血治法同上又宜不二丸地榆散
駐車丸及車前子等藥次宜淡劑甘劑分劑之類
[010-19b]
臟毒 下血治法同上又宜苦劑奪劑以苦燥之如
酒毒下血同
大小便血 大小便治法同上血溫身熱者死火之
成數七日而死如屍臭者不治
脱肛 大腸熱甚也用酸漿水煎三五沸稍熱渫洗
三五度次以苦劑堅之則愈
廣腸痛 治法同上又大黃牽牛丸散奪之法燥濇
亦同痔漏廣腸痛腸風下血皆同臟毒治法
[010-20a]
乳痔腸風 肛門左右有核内經曰因而飽食筋脉
橫解腸澼為痔屬大腸經可服枳殻之屬大癖生
腸風乳痔相連
金櫃十全五泄法後論
天之氣一也一之用為風火燥濕寒暑故濕之氣一之
一也相乘而為五變其化在天為雨在地為泥在人為
脾甚則為泄故風而濕其泄也胃暑而濕其泄也脾燥
而濕其泄也大腸熱而濕其泄也小腸寒而濕其泄也
[010-20b]
大瘕若胃不已變而為飱泄飱泄不已變而為洞泄洞
泄不已變而為洞泄寒中此風乘濕之變也若脾泄不
已變而為霍亂霍亂不已變而為注下注下不已變而
為腫蠱此暑乘濕之變也若大腸泄不已變而為䐜脹
䐜脹不已變而為腸鳴腸鳴不已變而為支滿鶩溏此
燥乘濕之變也若小腸泄不已變而為腸澼腸澼不已
變而為臟毒臟毒不已變而為前後便血此熱乘濕之
變也若大瘕泄不已變而為脱肛脱肛不已變而為廣
[010-21a]
腸痛廣腸痛不已變而為乳痔腸風此寒乘濕之變也
凡此二十五變若無濕則終不成疾况脾胃二土共管
中州脾好飲脾亦惡濕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脉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腫則反是浮大者生沉細者
死夫病在裏脉沉在表脉浮裏當下之表當汗之下痢
而脉浮滑水腫者脉沉細表裏俱受病故不治也凡臓
血便血兩手脉俱弦者死絶俱滑大者生血溫身熱者
死王太僕則曰若下血而身熱血溫是血去而外逸也
[010-21b]
血屬火故也七日而死者火之成數也夫飱泄得之於
風亦汗可愈或伏驚怖則膽木受邪暴下緑水蓋謂戊
已見伐於甲木也嬰兒泄緑水素問有嬰兒風理亦如
之洞泄者飱泄之甚但飱泄近於洞泄洞泄久則寒中
溫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則可也汗之則不可蓋在腑則
易治入臓則難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臓宜和解而勿
爭水腫之作者未遽而然也由濕遍於大腸小溲自濇
水濕既瀦腫滿日倍面黃腹大肢體如泥濕氣周身難
[010-22a]
專一法越其高而奪其下發其表而滲其中酸收而辛
散淡滲而苦堅用攻劑以救其甚緩劑以平其餘如是
則孤精得氣獨魄反陽亦可保形陳莝去而净府㓗矣
彼荳蔲烏梅罌粟囊勿驟用也設病形一變必致大悞
或通而塞或塞而通塞塞通通豈限一法世俗止知塞
劑之能塞而不知通劑之能塞者拘於方也凡治濕皆
以利小溲為主諸泄不已宜灸水分穴謂水糓之所别
也臍之上一寸半灸五七壯腹鳴如雷水道行之候也
[010-22b]
凡濕勿鍼内經雖云繆刺其處莫若以張長沙治傷寒
法治之蓋泄者亦四時傷寒之一也仲景曰上涌而下
泄表汗而裏攻半在表半在裏則宜和解之表裏俱見
隨證滲泄此雖以治傷寒其於治濕也同仍察脉以視
深淺問年壯以視虚實所投必如其意矣頃商水縣白
堤酒監單昭信病飱泄逾年不愈此邑劉繼先命予藥
之為桂枝黃湯數兩一劑而愈因作五泄圖摭難素
本意書錄于上刋而行之誠有望于後之君子戴人張
[010-23a]
子和述已上之圖校改為篇法
[010-23b]
儒門事親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