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1 甘肅通志-清-許容 (WYG)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甘肅通志巻二十三
  古蹟
涼州府
  武威縣
 姑臧故城今府治漢置武威郡治十六國春秋光熙
  元年張軌大城姑臧南北七里東西三里以地有
  龍形故名卧龍城咸康元年張駿於姑臧城南築
[023-1b]
  城起謙光殿四面各起一殿依四時而居之又有
  間豫堂前有間豫池水經注姑臧城武威郡及涼
  州治也本渾邪所築張氏增築四城相去各千歩
  並舊城為五街衢相通開二十二門王隱晉書曰
  姑臧縣因姑臧山為名亦故蓋臧城語訛為姑臧
  焉其城不方有頭尾兩翅名為鳥城又城内有沮
  渠䝉遜所造七級木浮圖故名七級城一統志姑
  臧有永昌城在今衞東北三十里元永昌路治此
[023-2a]
 休屠故城在縣北漢書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隴西得
  休屠王祭天金人又大宛傳太初三年置居延休
  屠以衞酒泉地理志武威郡領休屠縣魏收志又
  襄武縣有休屠城水經注武始澤東北流逕馬城
  東即休屠故城也元和志休屠城在姑臧縣北六
  十里寰宇記縣有祖厲城一名馬城又有鸇隂城
  俗名正隂城蓋皆五涼所僑置也
 張掖廢縣在縣南漢置屬武威郡新唐志涼州南二
[023-2b]
  百里有張掖守捉蓋因舊縣為名
 鸞鳥廢縣在縣南漢置屬武威郡寰宇記昌松縣有
  鸞鳥城前涼張軌時有五色鳥見於此因築城以
  美之後魏改名神鳥
 武興故城在縣北十六國春秋晉永嘉五年張軌移
  秦雍流人於姑臧西北置武興郡唐武德八年涼
  州叛冦睦迦多冦武興即故城也
 金昌城在縣東南胡氏鑑注金昌在赤岸西北寰宇
[023-3a]
  記昌松縣有金昌城晉將馬隆所築
 石頭在縣東晉大寧初劉曜軍河上揚聲欲百道俱
  濟直抵姑臧張茂出次石頭以備之胡氏鑑注石
  頭在姑臧城東
 龍彛城通志在縣西即漢戊巳校尉所理
 靈鈞臺在府城内晉大興中張駿築周輪八十餘堵
  址髙九仞
 狄臺在城東五里相傳宋狄青為招討時所築
[023-3b]
 劉林臺在城西北五里舊名竇融臺明洪武初千户
  劉林戰死於此人重其烈因改今名
 靈泉池十六國春秋靈泉池在南城中張元靚五年
  有大鳥青白色集池上舒翼二丈餘後涼呂光嘗
  宴羣臣於此
 建康軍在城西二百里祁連山下唐王孝傑開四鎮
  置軍張守珪嘗為使
 赤水軍在城内元和志本赤烏鎮以有青赤泉因名
[023-4a]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員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
  吐蕃北臨突厥唐開元中改為大斗故移赤水入
  州城也
 寧冦軍後周保定中置號同城戍在城東北十里唐
  號同城守捉天寶中置軍𨽻張掖守捉
  永昌縣
 番禾故城今縣治漢置屬張掖郡唐屬涼州元和志
  天寶縣東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番禾縣元志有
[023-4b]
  永昌路本西涼府地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宮殿
  所在置明設衛治金山之陽
 顯美故城在縣東漢置屬張掖郡後漢改屬武威郡
  三國魏黄初中涼州盧水胡反張既討之敵引還
  顯美既自武威復進軍顯美擊破之隋志姑臧舊
  有顯美縣周廢
 驪靬廢縣在縣南漢置屬張掖郡晉改屬武威郡永
  和十年張祚遣和昊伐驪靬戎於南山大敗而還
[023-5a]
  即此顔師古曰取國名為縣也驪力遲反今土俗
  人呼驪靬疾言之曰力䖍
 焉支故城在縣西晉永嘉五年張軌置武興郡統焉
  支新鄣二縣魏收志番和郡領鄣焉支二縣開皇
  中併力乾安寧廣城鄣焉支五縣地入之
 恩宿在縣南十六國春秋苻堅建元十二年茍萇伐
  涼遣别將馬暉杜周帥騎西出恩宿邀張天錫走
  路期會姑臧暉等行澤中值氷失期堅特宥之
[023-5b]
 大斗軍在縣西南通鑑集覽云涼州有大斗軍因大
  斗㧞谷為名總志在涼州西二百里唐開元中以
  赤水軍守捉改大斗軍西接張掖東連武威故曰
  大斗天寳六年以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即此
 交城守捉在縣西唐置元和志在涼州西二百里又
  新唐志天寳縣有通化鎮
 鄂爾多古城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俗傳為永昌王
  牧馬城地名廣城兒有永昌王避暑宮遺址尚存
[023-6a]
  今畧黄城兒在詹詹口南八十里
 金昌城在縣北二十里地名金川又有破古城在縣
  北與昌寧砦相近又有金沙城在縣西南邊外今
  畧破古城在寧逺堡西北三十里
  鎮番縣
 小河灘城今縣治元存空城周三里有竒明成化中
  展築嘉靖二十五年巡撫楊博疏言鎮番地方北
  出涼州二百餘里曠逺寥廓實與宣府獨馬石營
[023-6b]
  相類唐人謂於涼州北境磧中建置城垣即此處
  也乃今風沙壅積幾與城埒萬一猾虜突至因沙
  乘城宜添築關廂一則消除沙害一則增置重險
  從之
 武威故城在縣北漢置屬武威郡水經注武威縣在
  姑臧城北三百里馬城河經其城東漢太初四年
  昆邪王殺休屠王以其衆置武威縣屬郡即此
 宣威故城在縣南漢置屬武威郡水經注馬城河東
[023-7a]
  北流逕宣威縣故城南元和志有明威戌在姑臧
  縣北一百八十里即故宣威也
 武安廢郡在縣西南後魏置地形志凉州有武安郡
  領宜盛一縣隋志姑臧有魏置武安郡西魏廢元
  和志姑臧有武安戍在縣西北一百六十里蓋即
  故縣也
 白亭廢軍在縣東唐書大足元年郭元振為涼州都
  督舊州界南北不過四百里元振始於南境置和
[023-7b]
  戎城北界磧中置白亭軍拓州境一千五百里元
  和志白亭軍在姑臧縣北三百里馬城河東岸舊
  置守捉天寶十年哥舒翰改置軍因白亭海為名
  都司志有古城在衛北一百里相近有連城又有
  三角城在衛北一百十里與上二城鼎足相峙
 蘇武牧羝處在衞東南三十里蘇武山俗傳蘇武牧
  羝於此雍大記云西北拱來伏之岫東南峙子卿
  之山謂此也
[023-8a]
  古浪縣
 和戎城今縣治唐書大足元年郭元振為涼州都督
  於南境峽口置和戎城元至元初於和戎城立巡
  檢司明江亨因舊水名改為古浪
 昌松故城在縣西元和志縣西北至涼州一百二十
  里本漢蒼松縣後涼改置昌松郡縣屬焉開皇初
  改永世復曰昌松有麗水府在縣城中蒼松故城
  在縣東北十里久視元年吐蕃將奔布支冦涼州
[023-8b]
  圍逼昌松縣大使唐休璟與戰於洪池谷敗之
 漠口廢縣在縣南十六國春秋晉隆安三年秃髪烏
  孤謀伐涼使其將金樹屯昌松漠口秃髪傉檀嘉
  平元年姚興使其子弼等來伐濟自金城進次漠
  口魏收志昌松郡領莫口縣即漠口也周廢
 揟次故城在縣北漢置屬武威郡孟康曰揟如予反
  次音咨三國志魏黄初二年張既討盧水胡潛由
  且次出武威且次即揟次也晉志謂之揖次大寧
[023-9a]
  三年有黄龍見於揖次之嘉泉魏收志揖次縣屬
  昌松郡隋志周廢揖次入昌松
 白山廢縣在縣東漢置樸&KR3025縣屬武威郡孟康曰音
  蒲環寰宇記漢樸&KR3025縣後為魏安在昌松東隋志
  昌松有魏置魏安郡周改置白山縣尋廢有白山
  新唐志昌松縣東北一百五十里有白山戍葢即
  故縣也
 烏城守捉在縣南新唐志在涼州東南二百里
[023-9b]
 巴爾斯城一統志在縣西北二百里明正統十年靖逺
  伯王驥言陜西黄河迤北蘓海圖地面要害宜析
  靖虜衛中所軍於彼建立千户所其靖虜衞地非
  要害乞將全衛移立巴爾斯以扼虜衝勅命副都御
  史曹翼督治之既而翼奏巴爾斯在涼州東南二百
  五十里莊浪東北二百里應於此屯兵實足控禦
  外夷屏蔽内地而蘓海圖地面狹隘宜將原調靖
  虜中所軍於巴爾斯築城建置而罷蘓海圖役從之
[023-10a]
  正徳十年總督彭澤言先年涼州副總兵趙英莊
  浪叅將魯鑑俱撥有官軍在巴勒巴爾斯暖泉蘓海
  圖等堡按伏蓋虜欲入犯必擁衆大松山探我虛
  實從巴勒巴爾斯等處分道而入此處有備縱有小
  失不至大挫自成化十二年後副總兵李寛等稱
  各堡孤逺掣回原役官軍百年險扼一失而各處
  城堡屯田皆棄境外使賊得侵入吾境宜踏勘舊
  址修復不果秦邊紀畧在鎮番東寧夏中衛之西
[023-10b]
  亦謂之大沙子山明伏羌伯實生其地控扼涼夏
  屏藩莊靖故明制抽調邊兵更番按伏其後皆言
  水頗不足遂停止而涼之北面各築邊堵以代之
  不知自鎮番而東接乎中衛皆漢家行軍舊道棄
  而不守則南如莊浪靖虜遂當其衝故莊靖以鎮
  番中衞為左右門户而巴勒巴爾斯又當棖闑之間
  也古浪志巴爾斯在古浪縣東北今名大靖營設營
  制屬古浪縣
[023-11a]
  平番縣
 金城屬國漢宣帝神爵二年夏五月趙充國振旅而
  還秋羌斬楊玉以降置金城屬國以處之西南為
  沿門古城又西為射斗城
 廣武故城在縣東南元和志廣武南凉秃髪烏孤都
  也又曰廣武縣南至蘭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漢枝
  陽縣前涼張駿分晉興置廣武郡水經注逆水逕
  廣武城西故廣武都尉治
[023-11b]
 枝陽故城在縣南接蘭州界漢置屬金城郡晉廢前
  涼張氏復置分枝陽屬廣武郡後魏廢水經注湟
  水逕枝陽縣逆水注之
 令居故城在縣西北漢置地理志縣屬金城郡西羌
  傳武帝西逐諸羌乃渡河湟築令居塞建武十年
  置䕶羌校尉於令居孟康曰令音連顔師古曰音
  零
 永登廢縣在縣西南晉建興四年張寔置屬廣武郡
[023-12a]
  水經注㵎水自令居南逕永登亭西葢即永登縣
  治也
 允街故城在縣南漢置屬金城郡章懐太子曰故城
  在昌松縣東南臨麗水亦名麗水城寰宇記其城
  地勢極險沮渠䝉遜増築以為防戍之守元明圮
  廢
 振武城在縣西北晉永和二年石趙將麻秋攻涼陷
  金城涼將謝艾引兵出振武擊秋破之胡氏通鑑
[023-12b]
  注振武在姑臧城南廣武西北
 長最城在縣南永和三年石趙將麻秋擊涼濟河城
  長最涼將謝艾軍神烏前鋒敗趙兵進擊秋破之
  秋遁歸金城隆安初後涼吕光擊乞伏乾歸軍於
  長最遣其子纂攻金城㧞之
 纒縮城在縣南晉太元初苻秦伐涼其將梁熙濟自
  清石津攻河㑹城茍萇濟自石城津與熙等㑹攻
  㧞纒縮城舊志河㑹城葢在大河與湟河㑹處纒
[023-13a]
  縮城與故廣武相近
 楊非亭在縣西晉太元初秦兵濟河攻纒縮城涼將
  馬建懼自楊非退屯清塞水經注楊非亭在廣武
  北五代時有楊非谷首嶺葢即楊非亭之訛也
 街亭城在縣北十六國春秋秃髪烏孤太初元年據
  廣武吕光遣竇茍來伐戰於街亭涼兵大敗水經
  注街亭城又在楊非亭西北
 古城在縣北六十五里岔口之東偏夏趙元昊所築
[023-13b]
  以拒兵元設防守明洪永間廢
 巴爾斯城今名大靖營汛屬古浪縣
 大通河古城去縣西一百三十里宋神宗熙寧間王
  韶使王厚收復河湟因大通河地形險要控扼夏
  境乃築塞以制夏人
 鐵褁城在縣東一百八十里金城志云火州即此
寧夏府
  寧夏縣寧朔縣
[023-14a]
 懷逺故城即今府城本漢富平縣地後周置懷逺縣
  唐儀鳯二年為河水泛損三年乃更築新城於故
  城西宋乾興二年李徳明城懷逺鎮為興州元昊
  升為興慶府元伐夏改中興府至元二十五年置
  寧夏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寧夏衞
 靈武廢縣有三一為漢縣在府西北地理志屬北地
  郡後漢省一為隋縣在府東北即渾懷鄣一為唐
  縣在府南即水經注所謂胡城也元和志靈武縣
[023-14b]
  東南至靈州一十八里後魏破赫連昌收其户徙
  之於此因名
 保靜廢縣在府東南靈州界隋開皇十一年置𢎞靜
  縣唐屬靈州神龍元年改為安靜至徳元年又改
  保靜寰宇記引隋圖經云𢎞靜本漢城居河外三
  里乃舊薄骨律鎮倉城也宋咸平四年李繼遷改
  懷逺縣及保靜即此府志在鎮南六十里
 髙臺寺城府東一十五里有廢城臺在其東元昊建
[023-15a]
  寺於此元時呼為下省久廢
 上河城在府南水經注河水自胡城又逕上河城東
  世謂之漢城又北逕典農城東俗名為呂城皆馮
  參為上河典農都尉所屯以事農者
 新堡城元和志在懷逺縣西北四十里永昌元年置
  舊名千金堡
 元昊故宮在賀蘭山之東有遺址又振武門内有元
  昊避暑宮明洪武初址尚存後改為清寧觀
[023-15b]
 慶王府在南薫門内通衢之右明洪武三十五年慶
  靖王自韋州遷此基址尚存
 海寶塔在振武門外三里相傳為赫連勃勃所建
 百八塔在青銅峽内有古塔共一百八座在黄河岸
  左其創建不可考又有坎離窑青崖窟不計其數
 洪門鎮唐邠寧節度使張獻甫所築夏號洪州
 古戰塲即月湖廣斥無水草逺望瑩然畢照俗傳古
  戰塲也
[023-16a]
  平羅縣
 古將臺在縣西北其地平曠圍三十里有將臺旗礩
  遺址
  靈州
 靈州故城在州北漢地理志惠帝四年置唐曰靈州
  天寶初改靈武郡宋初改翔慶軍元復曰靈州
 回樂廢縣輿地廣記在靈州故城之内唐肅宗即位
  於此
[023-16b]
 薄骨律城在州西南後魏書太平真君五年刁雍為
  薄骨騮鎮將九年表求造城詔名曰刁公城水經
  注云城在河渚上赫連果城也桑果餘林仍列洲
  上但語出戎方不究城名訪諸耆舊咸言赫連之
  世有駿馬死此取馬色以為邑號故目城為白口
  騮韵轉之謬遂仍今稱也
 富平廢縣在州西南漢置屬北地郡後漢仍為北地
  郡治永初五年徙郡於池陽永建四年又徙馮翊
[023-17a]
  自是故縣遂廢
 温池廢縣在州東南唐神龍五年置屬靈州縣側有
  鹽池五代時廢今惠安堡北至州一百八十里産
  鹽
 燕然廢州唐開元初置東臯蘭燕然燕山雞田雞鹿
  燭龍等六州皆突厥九姓部落也其燕然雞田雞
  鹿三州俱寄治回樂縣界燕山燭龍二州寄治温
  池縣界皆至徳後廢
[023-17b]
 韋州廢城在州東南西夏置宋史嘉祐六年夏人改
  韋州監軍司為祥祐軍後又改靜塞軍元廢城西
  有蠡山明慶藩墓皆在其上
 鹽州廢城舊志東南至靈州三百里今定邊營是隋
  志鹽川郡西魏置西安州後改鹽川治五原縣元
  和志貞觀二年平梁師都復置鹽川新唐志貞元
  三年沒於吐蕃九年復城之有鹽川府又有保塞
  軍宋咸平以後入西夏仍曰鹽州元本紀太祖伐
[023-18a]
  西夏駐此明正統九年修築舊城改置花馬池營
 白池廢縣舊唐志鹽州領興寧縣元和志白池縣南
  至靈州九十里景龍三年置以近白鹽池為名新
  唐志白池本興寧景龍改名也宋陷於西夏縣廢
 五原廢縣漢置胊衍縣屬北地郡西魏改五原郡又
  改鹽州隋大業初改鹽州為鹽川郡治五原縣明
  初為環縣地正統九年建興武營五原西魏取漢
  故名漢五原縣城在今榆林界
[023-18b]
 丁奚城在州北東觀記丁奚城在靈州北後漢永初
  六年漢陽賊杜季貢降於滇零羌别居於此任尚
  破之
 豐寧城新唐志靈州有武畧河間靜城鳴沙萬春五
  府豐寧保寧等城
 鐵角城與鹽池相近亦名三角城明初為官軍屯戍
  處
  中衞縣
[023-19a]
 應理州今縣治元志寧夏路領應理州與蘭州接境
  東阻大河西據沙山唐靈武郡地其州城未詳建
  立之始元初仍立州明一統志洪武初州廢三十
  二年移建寧夏中衛於此
 眴巻廢縣在縣東漢置屬安定郡後漢省水經注河
  水逕眴巻縣故城西舊志城在靈州所西二百里
 鳴沙廢州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隋志靈武郡領鳴
  沙縣周置㑹州尋廢隋置環州仍立鳴沙縣屬之
[023-19b]
  貞觀九年州廢縣屬靈州神龍二年為黙啜所破
  遂移縣於廢豐安城即今縣治西枕黄河人馬行
  經此沙隨路有聲異於餘沙故號鳴沙寰宇記鳴
  沙縣咸亨三年歸復因其地置安樂州移吐谷渾
  部落於此至徳後復陷吐蕃大中三年靈武節度
  朱叔明收復勅改威州仍領鳴沙縣元立鳴沙州
  屬寧夏路明初廢
 東臯蘭州在縣東舊唐志東臯蘭州突厥九姓部落
[023-20a]
  開元初置寄治鳴沙縣界
 安豐軍故城杜佑通典云安豐軍在靈武西黄河外
  百八十餘里胡三省通鑑注云靈州界有安豐軍
  在黄河外武徳四年分豐州囘樂縣置安豐縣
 廢雄州在縣東新唐志雄州在靈州西南一百八十
  里中和元年徙治承天堡為行州五代時廢
  新渠縣
 廢定州在府東北新渠縣界唐置元和志靈州有定
[023-20b]
  逺城在州東北二百里先天二年郭元振以西城
  逺濶豐安勢孤故置此城募兵鎮之杜佑通典云
  定逺軍在靈武東北二百里黄河外俗呼為田州
 新昌廢郡在靈州東北隋志回樂縣有西魏置臨河
  郡開皇元年改曰新昌三年廢新唐志靈州黄河
  外有新昌軍蓋即故郡也
  寶豐縣
 省嵬城在縣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一百四十里西夏
[023-21a]
  所築
 石堡鎮本延州西邊鎮塞宋至道中陷於元昊號龍
  川
 長城隋開皇五年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於朔
  方靈武築長城東距黄河西至綏州南至勃出嶺
  綿歴七百里六年春復令仲方發丁男十餘萬人
  修長城
 受降城唐景龍二年朔方總管張仁愿築三受降城
[023-21b]
  新唐志東城南直榆林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
  靈武三壘相距各四百里其北皆大磧也斥地三
  百里而逺自是突厥不敢踰山牧馬朔方益無㓂
  宋白曰東受降城東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
  至勝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本漢雲中郡
  地中受降城西北至天徳軍二百里南至麟州四
  百里北至磧石五百里本秦九原郡地在榆林漢
  更名五原西受降城東南渡河至豐州八十里西
[023-22a]
  南至定逺城七百里東北至磧口二百里
  按朔州在山西大同府麟州南四十里即神木縣
  豐州宋神木縣如宋白所考則受降城在邊外其
  去寧夏極為遼逺因寧夏舊志朔方志俱列入古
  蹟姑存以備考
 廢夏州初學記夏州赫連之都魏滅赫連以為統萬
  鎮太和十一年置夏州隋改州為朔方郡唐復為
  夏州城在古鹽州東北三百里今河套哈喇烏蘓
[023-22b]
  之南即華言黒水有廢城曰實都即夏州也
 德巴拉湖城在實都北
 察罕諾爾城在實都東北皆廢城
西寧府
  西寧縣
 西寧廢州今府治本漢臨羌縣地後漢末析置西都
  縣兼置西平郡水經注湟水逕西平城北東城即
  故亭也魏黄初中立西平郡馮倚故城増築南西
[023-23a]
  北三城以為郡治周時郡縣俱廢隋為湟水縣地
  唐分置鄯城縣屬鄯州元志唐鄯州沒吐蕃號青
  唐城宋改西寧州明設西寧衞明一統志西寧廢
  州在衛城西南都司志自衛城西至南迤東約八
  里餘乃西寧州古城
 臨羌故城在府西漢置屬金城郡晉屬西平郡水經
  注湟水東逕臨羌縣故城北後魏縣廢隋大業四
  年吐谷渾為鐵勒所破走入西平界求救詔宇文
[023-23b]
  述出西平迎之述至臨羌吐谷渾遁即此
 安夷故城在府東漢置屬金城郡後魏廢水經注湟
  水又東逕安夷縣故城城有東西門去西平亭東七
  十里闞駰曰四十里
 長寧廢縣在府西北本漢臨羌縣地晉置屬西平郡
  水經注長寧水南逕長寧亭東城有東西門東北
  隅有金城在西平西北四十里魏廢
 河源軍在府東元和志在鄯州西一百二十里儀鳯
[023-24a]
  二年郎中李乙支置
  按河源軍有二一在府西南乃古赤水縣在境外
  一在鄯城縣即今之河源軍也
 寧西城在府西宋志西寧州領寧西城舊名林金城
  崇寧二年改名
 宣威城在府北宋志西寧州領宣威城舊名犛牛城
  崇寧三年改名
 西海廢郡在府西十三州志云城在臨羌新縣西一
[023-24b]
  百一十里王莾傳元始五年羌豪良願獻鮮水海
  允谷鹽池置西海郡
 析支在府西南徼外禹貢雍州有崑崙析支應劭曰
  析支在河關西南千餘里羌人所居謂之河曲羌
 湟中城在府西北水經注湟水東流逕湟中城北故小
  月支之地胡氏鑑注湟水兩岸之地通為湟中本
  小月支之地故謂之小湟中
 樹郭城在府西乃吐谷渾之舊都
[023-25a]
 安人軍在府西元和志在河源軍西一百二十里星
  宿川開元七年郭知運置
 白水軍在府西北元和志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
  開元五年郭知運置又威戎軍在州西北三百五
  十里開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
 合川城在府南元和志合川守捉在鄯州南一百八
  十里貞觀中侯君集置又綏和守捉在州西南二
  百五十里開元二年郭知運置
[023-25b]
 臨番城在府西新唐志鄯城縣有河源軍西六十里
  有臨番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軍綏戎城又西南
  六十里有定戎城
 石堡城在府西南本吐蕃鐵仞城其城崖壁峭立數
  十仞三面險絶惟一徑可上石路盤曲長三四里
  唐開元十七年信安王禕出隴西㧞石堡城置振
  武軍天寶八載隴右節度哥舒翰攻石堡城吐蕃
  以數百人守之唐兵死者數萬僅而克之詔以石
[023-26a]
  堡城為神武軍至徳初復沒於吐蕃
 九曲軍在府西南唐書睿宗景雲初吐蕃賂鄯州都
  督楊矩請河西九曲地為金城公主湯沐邑與之
  天寶十二年哥舒翰收復於是置神䇿軍於臨洮
  西澆河郡於積石西及宛秀軍以實河曲元和志
  有寧邊軍在積石軍西黄河北又威勝軍在積石
  軍西八十里宛肅城金天軍在積石軍西南一百
  四十里洪濟橋寧武軍在洪濟橋東南八十里百
[023-26b]
  谷城曜武軍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峽川皆天寶十
  三年哥舒翰置
 神威城在府西唐天寶七年哥舒翰築於青海上吐
  蕃攻破之更築於海中龍駒島有白龍見因名曰
  應龍城以上自河源軍以下皆唐置後陷吐蕃廢
 漢將營在府城東十五里周圍約三十餘里寛濶平
  坦人傳為漢將安營處
 孔雀樓在府南三里南禪院中舊傳搆樓初成有孔
[023-27a]
  雀來夏瓚有詩
 虎臺在府城西五里有臺九層髙九丈八尺相傳南
  凉王所築一名土臺
  碾伯縣
 廢樂州在縣西本西戎落都地水經注湟水東逕樂
  都城南後魏取之置鄯州元和志鄯州古西戎地
  漢金城郡地後漢分置西平郡後凉呂光改西平
  為西河郡後魏以西平郡為鄯善鎮孝昌二年改
[023-27b]
  鎮立鄯州舊唐志鄯州治故樂都郡寰宇記鄯州
  東至蘭州廣武縣一百十三里東南至河州鳯林
  縣二百八十里治湟水縣後魏於此置鄯州改破
  羌縣為西都隋又改也宋志樂州舊邈川城後陷
  西夏元廢都司志樂都城在今府東碾伯西二里
  二城相連約三里
  按古西平郡有二治魏晉西平本漢臨羌縣地唐
  為鄯城縣宋為青唐城置西寧州即今府也隋西
[023-28a]
  平乃漢破羌縣地晉宋時為樂都唐為鄯州宋為
  邈川城置樂州在今縣西
 破羌故城今縣治漢志宣帝神爵二年置屬金城郡
  後漢因之晉縣廢水經注湟水東逕破羌縣故城
  南十三州志曰湟水河在南門前東過章懷太子
  曰破羌故城在湟水縣西
  按水經注破羌城在樂都東而章懷云在縣西葢
  隋改樂都為湟水又經東徙非故地也
[023-28b]
 浩亹故城在縣東北漢置屬金城郡水經注浩亹河
  東逕浩亹縣故城南隋志湟水縣有舊浩亹縣後
  周併入元和志在廣武縣西南一百三十里蘭州
  志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
 白土故城在縣東南漢末置屬金城郡水經注河水
  東逕臨津城北白土城南十三州志曰在南津西六
  十里有白土城城在大河之北為縁河津渡之處
  後魏廢
[023-29a]
 晉興廢郡在縣東北十六國春秋永嘉五年張軌表
  分西平界置晉興郡咸寧元年分屬涼州後魏廢
  水經注湟水東南經小晉興城北故都尉治闞駰
  曰允吾縣西四十里有小晉興是也
 左南故城在縣東南晉志張軌置屬晉興郡水經注
  河水逕左南城南十三州志石城西一百四十里
  有左南城後魏廢
 龍支廢縣在縣南元和志縣北至鄯州一百三十五
[023-29b]
  里本漢允吾縣地後魏初置金城縣廢帝二年改
  名因縣西南有龍支谷取以為名
 湟河廢郡在縣東南東晉置十六國春秋咸康二年
  張駿分湟河郡屬涼州
  按水經注河水東北逕黄河城南西北去西平二百
  一十七里或曰黄即湟之訛也
 廓州故城在縣南唐置舊唐志廓州天寶初改寧塞
  郡乾元初復曰廓州屬隴右道治廣威縣魏置石
[023-30a]
  城縣後改化城天寶元年又改曰廣威寰宇記州
  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鳳林縣二百八十
  里東北至龍支縣二百九十里西北至鄯城縣二
  百八十里又引周地圖云魏明帝三年置石城縣
  也元廢
 米川廢縣在縣南水經注河水東北逕廣違城北又
  東逕邯川城南唐置米川縣屬廓州元和志米川
  縣西至州一百里宋志廓州有米川城王厚云米
[023-30b]
  川沿河西至廓州約六十里元廢
 達化廢縣在縣南隋志澆河郡領達化縣周置郡唐
  屬廓州元和志東至州三十里後陷吐蕃廢
 亷川城在縣東近莊浪界晉太元二十七年鮮卑秃
  髪烏孤擊降乙弗折掘等部築湟中亷川堡都之
 宗哥城在縣南宋志西寧州領龍支城舊宗哥城
  按古龍支有三漢在今府西即西海郡隋唐龍支
  在今府南近黄河宋龍支在今縣南乃舊宗哥城
[023-31a]
  或混為一悞
 來賓城在縣西南宋志樂州領來賓城舊名癿當川
  崇寜三年賜名舊志在舊樂州西南一百一十里
 膚公城在縣廢廓州東北宋志廓州領膚公城舊名
  結囉城崇寧三年後改今名去廓州三十餘里
 震武城在縣治宋志有震武軍政和六年進築古骨
  龍城賜名震武未幾改為軍元屬湟州有通濟橋
  本震武城浮橋
[023-31b]
 土堆在縣北三里許髙九丈後列小土堆六行毎行
  小土堆凡十二各髙二丈一名振武臺始築無考
 魯班井在縣城東六十里地名魯班峽有井連環三
  眼髙出山巖之上二十餘丈水冬夏不凍不竭硤
  中有方石髙四丈深入河底周圍八丈有餘上列
  石扁鐫米顛拜否四字
  大通衛
 三角城在衛城東南一里不知何代建築
[023-32a]
 白塔在衛城南一百二十五里其始無可考
直𨽻秦州
  秦州
 畫卦臺在州北三十里三陽川伏羲始畫八卦之地
  今雪後猶見卦痕按河南陳州亦有卦臺
 龍馬洞在州東南按伏羲時龍馬負圖出於河而今
  有龍馬洞未得其詳史記伏羲都于陳
 女媧洞在州西南按帝系譜女媧風姓與伏羲同母
[023-32b]
  今州北四十里有媧皇廟相傳為女媧生處
 秦祖故里在州境祖孔門弟子篤於守道唐封少梁
  伯宋加封鄄城侯
 壤駟赤故里在州境赤孔門弟子長於詩書唐封北
  徵伯宋加封上邽侯
 石作蜀故里在州境作蜀孔門弟子唐封石邑伯宋
  加封成紀侯
 成紀廢縣在州西五十步帝王世紀云庖羲氏生於
[023-33a]
  成紀孕十二嵗而生故曰成紀漢置成紀縣屬天
  水郡後漢屬漢陽郡周復置屬秦州舊志秦州本
  治上邽開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於成紀縣之
  顯親川天寶初復還舊治大中初又移於成紀宋
  因之又韓公城即州之東西關城也慶厯二年守
  臣韓琦以州東西居民軍營皆附城旁因築外城
  凡十一里與内城聫合為一秦民徳之稱為韓公
  城
[023-33b]
 上邽故城在州東四十里秦武公十年伐邽戎置縣
  漢曰上邽縣屬隴西郡隋為天水郡治唐置秦州
  開元中移治成紀天寶初還治上邽後陷吐蕃大
  中三年收復治成紀
 西縣故城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秦莊公為西陲大
  夫漢置西縣晉改置始昌縣縣廢又有戎邱城在
  西縣城西南
 望垣故城在州西北漢置屬天水郡後漢屬漢陽郡
[023-34a]
  晉縣廢
 綿諸故城在州東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遺址
  即綿諸城秦有綿諸戎漢置綿諸道屬天水郡魏
  置縣屬畧陽郡西魏省
 黄𤓰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魏太平真君八年置黄
  𤓰縣水經注黄𤓰水東流黄𤓰縣北周縣廢
 天水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漢上邽縣地唐初析置
  天水縣旋廢宋復置屬秦州紹興初沒於金分置
[023-34b]
  南北二天水縣南天水𨽻成州北天水亦覊附焉
  嘉定初升為天水軍九年移天水縣舊治元初廢
  入成州
 隴城僑縣在州東三十里時隴城為金所侵宋乃寄
  治於此
 秦州故衛在州治東明洪武二十五年建今裁
 秦亭在州東南五十里即秦始封地又名董亭九域
  志成紀縣有董城鎮即此
[023-35a]
 諸葛壘在州東二里俗謂下募城其旁有司馬懿壘
  俗謂之上募城又上邽縣北八里有姜維壘
 隗囂連城在州北郭外後為崇寧寺杜詩秦州城北
  寺傳是隗囂宮今土人常掘有磁器名曰漢磁
 鐵堂莊在州西姜維宅在天水東十里鐵堂峽内四
  山環抱中有孤冡相傳為維祖塋
 昇仙臺在州西南一十五里昇仙觀世傳老子於此
  昇仙宋蔣之奇有詩
[023-35b]
 東柯草堂在州東南東柯鎮杜甫之秦寓姪佐居有
  示佐詩自開茅屋下只想竹牀眠之句即古北枝
  村也距城三里又有西枝村岩竇玲瓏有杉漆之
  利甫嘗欲居之有西枝村尋置草堂夜宿贊公土
  室詩
 街亭在州東南七十里即馬謖為張郃所圍處今名
  街子口
 地網在州西南故天水長道二縣界金陷陜西天水
[023-36a]
  長道並當邊境地勢平衍敵騎充斥步兵不能捍
  禦宣撫吳璘乃創設地網其制於平田間縱横鑿
  為渠每渠濶八尺深丈餘連綿不斷如布網然明
  年金人重犯天水始不得逞天水元管三百六十
  條後増為五百五十四條
 雄武堂在州東三里吳璘嘗於此發兵
 臨渭氐跡在上邽東南渭水之隂蒲氐世居其地至
  蒲洪應䜟更姓苻至堅僭號為大秦
[023-36b]
 玩芳亭在州南池沼間雜花木叢茂
 木門在州西南九十里即魏張郃中伏矢死處
 松雪字刻在大雅堂其碑有四明御史盧郡劉崙為
  之序
  清水縣
 清水故城在縣西十五里牛頭山下俗亦謂之西城
  對今縣城而言漢置公孫述初為令於此後漢省
  晉復置唐陷於吐蕃大中二年收復權𨽻鳳翔府
[023-37a]
  後唐移置於上邽鎮宋復故
 隴縣故城在縣北漢置屬天水郡後漢屬漢陽郡涼
  州刺史治焉晉廢後魏改置隴城於畧陽縣界非
  故治矣
 秦嶺廢縣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後魏置伯陽縣隋
  開皇中改名唐貞觀十七年省縣入清水
 冶坊故縣在縣北四十里卧牛山其地多冶坊今為
  冶坊鎮宋為寨金置縣秦州改屬西寧州併入清
[023-37b]
  水縣
 白石城在縣西北四十里即白崖堡後魏所築宋開
  寶間置堡
 大元城在縣北六十里宋平章段偉所築今為大元
  堡
 弓門城在縣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築命白起守之宋
  太平興國間築為砦
 趙充國宅在縣北二里東漢建安中建為寺
[023-38a]
  秦安縣
 成紀故城在縣北三十里漢置縣屬天水郡後魏省周
  復置屬天水郡唐屬秦州開元二十二年徙新城
  而故城遂廢金正隆中始以宋之納甲城置今縣
 隴城故縣在縣東北九十里隋志天水郡隴城縣舊
  曰畧陽置畧陽郡開皇二年郡廢改曰阿陽六年
  又改隴城唐武徳二年置交州八年州廢屬秦州
  後隨州陷廢後唐長興三年於歸化鎮復置宋金
[023-38b]
  因之元至元七年併入秦安
 畧陽故城在縣東北九十里漢曰畧陽道屬天水郡
  永平中屬漢陽郡晉屬畧陽郡其地當隴口之要
 安戎故城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漢置戎邑道屬天水
  郡後漢省後魏改置安戎縣
 顯親廢縣在縣西北三十里漢成紀縣地建武中封
  竇融弟友為顯親侯國於此屬漢陽郡晉為顯親
  縣屬天水郡後周縣廢顯親故城在成紀縣東南
[023-39a]
 街泉廢縣在縣東北漢置縣屬天水郡後漢省入畧
  陽郡國志畧陽縣有街泉亭即故縣也元和志即
  馬謖與張郃戰敗處
 臨渭故縣在縣東南八十里漢隴縣地魏析置又置
  廣魏郡晉太始中改郡為畧陽仍置臨渭縣後魏
  併入隴城縣
 新陽廢縣在縣西南三國魏析置新陽縣屬漢陽郡
  晉屬天水郡後廢
[023-39b]
 長川故城在縣東北後魏置安陽縣兼置安陽郡又
  領烏水縣西魏増置北秦州又改交州隋開皇初
  郡廢又改交州為紀州安陽為長川大業初州廢
  又廢烏水入長川唐貞觀三年省入隴城縣
 勇士故城在縣西北苻秦時創置
 雞川廢縣在縣西北三十里宋治平中置鷄川砦金
  升置雞川縣貞祐四年改屬西寧州元省入秦安
  縣其地有鷄川谷鷄川水出焉俗謂之水洛口
[023-40a]
 興國城在縣東北與畧陽相近後漢初平中畧陽氐
  築城於此號為興國城
  禮縣
 長道廢縣在縣東三十里本漢上禄縣地魏收志秦
  州有漢陽郡治蘭倉縣俱太平真君年置又領穀
  泉縣後周郡廢省水南縣入焉隋開皇初郡廢十
  八年改縣曰長道唐屬成州宋屬西和州元至元
  七年省寰宇記成州舊有長道等縣以吐蕃侵擾
[023-40b]
  百姓流移並廢為鎮咸通十三年成州奏人户歸
  復土田漸闢置長道縣改屬秦州九域志熙寧六
  年以長道縣屬岷州葢非故治也
 大潭廢縣在縣南八十里隋志漢陽郡有潭水縣西
  魏置潭水郡後周郡廢併廢甘若相山武定三縣
  入焉唐屬成州貞觀初改屬宕州廣徳中省入良
  恭縣宋乾徳元年合良恭大潭二鎮置大潭縣於
  上木竹谷屬秦州後改屬岷州宋末廢
[023-41a]
 禮店故城在縣東四十里元志陜西行省領禮店文
  州軍民府明洪武初改置禮店千户所移於今治
  屬岷州衞成化九年巡撫馬文升以其地廣民繁
  奏設禮縣於所城西順治十六年省所入縣
 廢守禦所在縣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
 武植戍在縣東北又北有安民戍武植水合流於安
  民戍南又南經武植戍西是也其西南又有平夷
  戍皆後魏所置戍守處
[023-41b]
  徽縣
 河池故城在縣西十五里西漢置縣屬武都郡後魏
  曰廣化置廣化郡隋廢郡改名宋移治固鎮即今
  縣縣廢
 思安廢縣在縣東南隋志後魏置思安縣屬廣化郡
  大業初省入河池
 永寧廢縣在縣東四十里本河池縣之永寧鄉元初
  升為縣屬南鳳州至元元年與河池縣俱省入徽
[023-42a]
  州
 河池戍在縣西又西有仇鳩戍俱後魏置
  兩當縣
 兩當故城在縣東三十里本漢故道縣地以兩當水
  為名後魏置縣隋志河池郡領兩當縣後魏兼兩
  當郡開皇初郡廢宋移治廣鄉鎮即今治而故縣
  廢
 尚婆城在縣西水經注尚婆水歴兩當縣尚婆城南
[023-42b]
  魏故道郡治
 開寶廢監在縣東宋建隆三年置銀冶開寶五年升
  為監治平元年罷監官以監𨽻兩當縣元豐六年
  廢
 吳郁宅在縣西南嘉陵江上唐杜甫與吳十侍御江
  上宅詩侍御名郁
直𨽻階州
  階州
[023-43a]
 福津故城在州東南八十里本漢武都郡地隋志後
  魏置翫當縣為武階郡治西魏又置覆津縣及赤
  萬郡領赤方接難五部三縣後周郡縣並廢省入
  覆津唐屬武州後改福津縣後唐移階州治焉元
  省福津縣入州州志階州舊城在坻龍岡上明洪
  武五年改建今城於此
 將利故城在州西北本漢羌道縣地隋志武州治將
  利縣舊曰石門西魏改曰安育後周改曰將利置
[023-43b]
  武都郡又改曰永都郡隋廢大業初置武都郡又
  有東平縣後周併入唐為武州後没吐蕃廢
 平樂故城在州東北漢置平樂道屬武都郡後漢廢
  魏收志修城郡有平洛縣太和四年置後廢九城
  志將利縣有平洛鎮明置平洛驛皆即故平洛也
 孔提故城在州東北二百里魏收志武都郡領孔提
  縣西魏置孔提郡後周郡廢
 建威故縣在州北後魏置白水郡後改為白水縣西
[023-44a]
  魏改立綏戎郡後周郡廢改為建威縣并廢洪𢎞
  縣入焉唐貞觀元年省建威入將利
 赤萬故城在州東故福津界魏太和四年置赤萬郡
  後改為縣後周廢入福津
 臯蘭故城在州東北氐人所築魏時置戍唐大厯二
  年置行武州景福元年更名階州治臯蘭鎮後唐
  移階州治福津仍領將利縣宋因之元省入階州
 葭蘆故城在州東南七十里三國時姜維與鄧艾相
[023-44b]
  持於此置葭蘆戍亦為葭蘆城後為仇池氐所據
  齊建武初葭蘆入於西魏置武陽郡治葭蘆縣後周
  郡廢並縣入槃提縣槃提山在縣東南故名唐武
  州陷後廢
 階州廢守禦所在州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
  成縣
 同谷廢縣即今縣治後魏置白石縣屬廣業郡西魏
  改曰同谷後周置康州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023-45a]
  唐屬成州宋寶慶三年以理宗潛邸陞為同慶府
  元復曰成州至元七年併同谷縣入州
 下辨故城在縣西三十里秦下辨邑也漢初曹參攻
  下辨即此尋曰下辨道後漢移武都郡治焉建安
  二十五年昭烈進兵漢中遣張飛馬超屯下辨曹
  操遣曹洪拒之既而先主有其地亦謂之武街城
  景耀末魏司馬昭使諸葛緒出武街以侵漢隋志
  後周廢下阪縣入修城下阪即下辨也
[023-45b]
 泥陽廢縣在縣東隋志同谷縣境有泥陽縣西魏廢
  入同谷縣即今泥陽鎮
 栗亭故城在縣東五十里五代後唐置屬成州本同
  谷縣之栗亭鎮清泰三年置縣理栗亭川宋因之
  元廢
 上禄廢縣在縣西南漢置縣屬武都郡後漢因之晉
  廢水經注上禄故城在仇池東南隋改倉泉為上
  禄在仇池北非故縣也
[023-46a]
 階陵廢縣在縣西北漢置嘉陵道屬武都郡後漢廢
  水經注漢水入嘉陵道為嘉陵水世俗名之階陵
  是嘉陵即階陵也後魏改階陵周改為倉泉隋改
  為上禄仇池山在南八十里唐寶應初州陷吐蕃
  縣廢
 武都故城在縣西古白馬氐地前漢書武帝開白馬
  氐分廣漢西白馬為武都郡土地險阻居於河池
  一名仇池晉仍為縣亦屬武都郡後廢魏改南秦
[023-46b]
  州治洛谷城領仇池郡其後移治階陵而此城廢
 建威故城在縣西北後漢末所置戌守處也後為仇
  池氐所據舊志建威城在階州東北三百六十里
 仇池故城在西和之南成縣之北相去各百里其山
  四面斗絶稜角外向自成城郭樓櫓之狀上有羊
  腸盤道三十六回其上有平地方二十餘里田百
  頃泉九十九源亦名百頃城古為白馬氐楊氏所
  居楊氏世雄守據其地楊難敵築城於上苻秦陷
[023-47a]
  仇池徙其民空百頃之地太元十年苻堅敗楊定徙
  歴城置儲畜於百頃自稱隴西王自楊茂捜據仇
  池其後浸盛然亦稱藩於南北間後拓䟦魏取其
  武都仇池之地楊氏始衰梁天監五年魏盡有漢
  中遂擊楊氏而滅之仇池之興始終凡二百一十
  一年
 建安城在縣北本名歴城後改建安隋志有建平縣
  後周省入倉泉即建安也通典曰建安城在同谷
[023-47b]
  郡西七里去仇池九十里
 龍門戍在縣西南仇池東南
 濁水城在縣西南亦曰濁水戍水經注漢水東南逕
  濁水城南又濁水出濁城北皆即此
 赤亭在縣西南後漢虞詡破羌於此
 絳帳臺在縣東北一百七十里相傳漢馬融設教處
 杜甫宅在飛龍峽口東杜甫寓秦曾過夏於栗亭
  文縣
[023-48a]
 隂平故城在縣西北古羌氐地漢武開西南夷置隂
  平道為廣漢郡蜀漢建興七年諸葛亮遣陳式攻
  武都隂平克之景耀六年姜維聞鍾㑹治兵關中
  表請遣張翼分䕶隂平橋頭既而魏將鄧艾自隂
  平入蜀由邪徑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
  造作橋閣山髙谷深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
  皆攀木縁崖魚貫而進遂至江油華陽國志蜀克
  隂平魏亦遥置隂平郡屬雍州及蜀亡始合為一
[023-48b]
  隂平自晉永嘉以後氐羌據之不為正朔所班至
  後魏平蜀始置文州理隂平郡隋罷州唐武徳初
  復為文州治曲水縣唐大厯十四年西戎犯邊刺
  史㧞城而走建中三年以舊城在平地窄小難守
  移故城東四里髙原上即今城也寰宇記曲水縣
  在南北二江之曲直西五里平地唐徙髙阜號曰
  文臺宋端平後兵亂州廢
 長松廢縣在縣西南百里本隂平縣地西魏析置建
[023-49a]
  昌縣為盧北郡治兼置文州隋開皇初郡廢改縣
  曰長松以地多喬松為名大業初州廢唐屬文州
  貞元六年省入曲水
 正西廢縣在縣西南五十五里西魏置屬文州隋屬
  武都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曲水
 甸氐故道在縣西漢志廣漢郡領甸氐道白水出焉
  晉省
 姜維故城在縣東七里姜維築此與鄧艾相守
[023-49b]
 鄧艾城在縣東七里即魏景元四年鄧艾伐蜀時所
  築
 郭公城在縣東昔魏郭淮攻廖化於隂平所築水經
  注白水自合羌水又東逕郭公城南
 廢扶州在縣西魏置鄧州後改寧州唐初為扶州大
  厯中廢為鎮以屬文州元領同昌帖夷尚安鉺川
  四縣俱廢今按遺址在舊城西一百六十里夾清
  江域中有橋梁多平壤宜稻麥久為番所據
[023-50a]
 盧北城在縣東五十里昔時戍守處後周置隋廢因
  葭蘆鎮為名
 安昌城在縣東北三十二里舊戍守處也後魏嘗置
  安昌郡於此西魏廢帝立寧州修築此城為州治
 飛仙閣在縣西一十五里山岩刻飛仙閣三字
 玉枕在縣東山有石狀如玉枕在巉壁間人跡所不
  能到但可望見之而已下有驛曰玉枕驛今廢
 文臺在舊文州治後天牢山麓宋劉鋭登此死節
[023-50b]
直𨽻肅州
  肅州
 酒泉故郡今州治漢置乃西羌通驛之路通典曰縣
  有古長城漢遮虜障也前涼張軌西涼李暠北凉
  沮渠䝉遜並都之隋志張掖郡領福禄縣舊置酒
  泉郡元和志後魏太武平沮渠氏以酒泉為軍屬
  燉煌鎮孝昌中改鎮為𤓰州復置酒泉郡開皇三
  年罷郡立酒泉鎮所領縣並屬甘州仁壽二年以
[023-51a]
  境宇遼逺分置肅州河西舊事云福禄城謝艾所
  築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舊志有酒泉縣
  本漢福禄縣唐初更名西五十里有興聖皇帝祠
 安彌廢縣在州東漢置綏彌縣屬酒泉郡後漢改曰
  安彌晉因之後魏縣廢又漢志酒泉郡領天依縣
  後漢省顔師古曰其地有天依坂故名今無考
 威逺城在州東北新唐志肅州有酒泉威逺二守捉
  城肅鎮志威逺城在衛東北三百八十里明初立
[023-51b]
  為所後因失悞秋表内部查究訛傳誅徙人民懼
  俱入西域今有旗杆山即當時立旗招撫叛民處
 威虜城在州東北明初置衛尋廢嘉靖七年番夷牙
  木蘭等内附巡撫唐澤議於肅州迤北境外威虜
  舊城及天倉墩毛目城白城子等地散處其衆二
  十八年監生李時暘上言邊外屬夷舊為土魯番
  所迫逐環肅城雜居不便巡撫楊博檄副使王儀
  等修葺威虜并金塔寺古城添設白烟墩等城堡
[023-52a]
  凡七墩臺十有二安置番帳七百餘所於是肅城
  數十年番害頓平肅鎮志威虜城在衛東北一百
  三十里又白城子在衛東北一百二十里今皆廢
  金塔寺古城在衛東北六十里今為堡
 遮虜障在州北元和志在酒泉北二百四十里李陵
  與單于戰處隋鎮將楊元於其地得銅弩牙箭簇
  寰宇記酒泉有故長城在縣北漢書謂之遮虜障
  舊志古長城在衛北四百里東自狼心山西至哈
[023-52b]
  密北山一帶俱有遺址又衛城極北有北大路元
  時為往來通道久廢轍跡猶存
  髙臺縣
 髙臺站今縣治都司志本漢樂涫縣地明洪武五年
  馮勝定河西置髙臺站因西有臺子寺為名正統
  中張掖人劉寛建言於鎮城西一百六十里設所
  景泰七年始設髙臺千户所舊志髙臺在所西二
  十里有古臺基相傳李暠所築後人建寺其上
[023-53a]
 表是故城在縣西漢置屬酒泉郡後漢曰表氏五行
  志靈帝光和三年張掖表氏地動湧水民舍皆傾
  縣易處更置城郭章懷太子曰表氏故城在張掖
  西北杜氏通典張掖有表氏故城在西北又曰昭
  武城
 建康故城在縣南晉置十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
  分建康郡屬涼州呂光龍飛二年沮渠男成自樂
  涫進逼建康推太守段業為主稱涼州牧建康公
[023-53b]
  後魏廢新唐志甘州西北一百九十里祁連山下
  有建康軍證聖初置名勝志建康城在所西南四
  十里舊志有建康軍城在所東南十里
 鎮夷營在縣西北明洪武二十九年都指揮馬溥於
  黒河之北築堡為哨馬營三十年就馬營展築設
  鎮夷千户所三十三年革永樂初總兵宋晟復奏
  置後為黒河衝决天順八年移今治
 樂涫廢縣在縣西南漢置後魏廢隋志有周置樂涫
[023-54a]
  縣尋廢元和志肅州領福禄縣西至州一百里本
  漢樂涫後魏太武帝平涼改縣為戍𨽻燉煌鎮孝
  文帝改為樂涫縣隋改縣為鎮武德二年改置福
  禄縣取舊名也舊唐志福禄縣於舊樂涫故城置
  後陷西番廢
 㑹水廢縣在縣西北漢置屬酒泉郡地理志北部都
  尉治偃水障東部都尉治東部障闞駰曰衆水所
  會故名後魏廢
[023-54b]
 祁連戍在縣西南元和志在福禄縣東一百二十里
 胭脂城在縣西南周一里
 毛目城在縣西北又有平朔城二城皆周二里相傳
  元時守禦屬威逺衛
 古連城在縣西北
  安西㕔
 晉昌故城在肅州西今安西衛西南本漢冥安縣屬
  敦煌郡因縣界冥水為名晉改屬晉昌郡周武帝
[023-55a]
  省入涼興郡隋開皇四年改為常樂縣唐置𤓰州
  屬河西道吐蕃傳開元十五年攻陷𤓰州毁其城
  俄而張守珪為刺史修築之大厯十三年陷於西
  番大中五年張義潮以𤓰州來歸宋屬西夏夏亡
  州廢元至元十四年復立屬沙州路二十八年徙
  居民於肅州但名存而已明永樂二年建齊勤䝉
  古千户所東至肅州界四百三十里本故𤓰州地
  也今畧嘉峪西二百四十里為齊勤䝉古衛
[023-55b]
 淵泉廢縣在肅州西今栁溝衛地漢置屬敦煌郡後
  漢因之闞駰曰地多泉水故名晉志元康五年分
  屬晉昌郡隋志周併淵泉入常樂章懷太子曰淵
  泉故城在晉昌東北
 廣至故城在肅州西今沙州衛地漢置屬敦煌郡晉
  因之周併大至冥安淵泉為涼興縣一統志云大
  至即廣至隋開皇初併入常樂唐改隋常樂為晉
  昌而别置常樂縣於此屬𤓰州杜氏通典廣至故
[023-56a]
  城在常樂縣東後隨州陷廢舊志有涼興城在廢
  𤓰州西一百七十里
 敦煌廢郡在肅州西今沙州衛西古𤓰州亦月支戎
  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應劭曰敦
  大也煌盛也晉志郡治昌蒲領敦煌縣十六國春
  秋咸康元年張駿分敦煌晉昌髙昌三郡及西域
  都䕶戊巳校尉玉門大䕶軍三營為沙州水經注
  敦煌郡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隋裴矩西
[023-56b]
  域圖記自敦煌至於西海凡為三道北道從伊吾
  至蒲類海中道從髙昌南道從鄯善總凑敦煌為
  咽喉之地隋志敦煌郡舊置𤓰州治敦煌縣周併
  入鳴沙縣大業初復置郡改鳴沙為敦煌唐復置
  沙州元和志沙州東至𤓰州二百里西至吐蕃界
  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治敦煌縣又有豆盧軍
  神龍元年置在州城内宋景祐二年趙元昊取沙
  州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至元十四年復立沙
[023-57a]
  州十七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明永樂三年置沙
  州衞正統十一年廢
 效穀廢縣在肅州西今安西衛西漢置屬敦煌郡桑
  欽曰縣本魚澤障也元封六年崔不意為魚澤尉
  教民力田以勤效得穀因立為縣故名後漢及晉
  因之隋志周併效穀縣及效穀郡入敦煌
 龍勒故城在肅州西今沙州衛西漢置屬敦煌郡後
  漢及晉因之周併入敦煌唐改置夀昌縣屬沙州
[023-57b]
  以縣南夀昌澤為名新唐志夀昌縣治漢龍勒城
  隨州陷廢
 陽關廢縣在肅州西今沙州衛西漢書西域三十六
  國東則阨以玉門陽關地理志龍勒縣有陽關玉
  門關皆都尉治晉置陽關縣屬敦煌郡後省元和
  志陽關在夀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
  陽關本漢置謂之南道西趨鄯善莎車後魏嘗於
  此置陽關縣周廢五代髙居誨使于闐記出玉門
[023-58a]
  關入吐蕃界西至沙州南十里鳴沙山又東南十
  里三危山其西渡都鄉河至陽關是也
 安定衛在罕都衛西沙州衛南本韃靼别部其地廣
  袤十里無城郭廬舍明洪武七年安定王布延特
  穆爾遣使入貢立安定鄂端二衛永樂十一年其
  孫伊瑪丹來朝成化中為土魯番殘破正徳七年
  額布勒破安定據其地餘衆内徙嘉靖復命部酋
  領其衆然安定王後無傳而鄂端久没莫知其處
[023-58b]
 察遜衛在安定衛西古西戎部落明洪武四年置察
  遜衛授土酋薩竒蘓永樂四年徙治藥王灘宣徳
  以後屢入朝貢成化中為土魯番所擾率部屬内
  徙遂失故地
 罕都衛在齊勤䝉古南嘉峪關西南本漢敦煌郡地
  明洪武三十年其長索諾木策喇實遣使入貢立罕
  都衛授之與齊勤哈密同主西域各國貢道至𢎞
  治中土魯番據哈密侵掠鄰境諸部皆不能支王
[023-59a]
  徳中䝉古大酋入青海罕都益遭蹂躪其衆益衰
  後土魯番犯肅州罕都復殘破相率求内徙其城
  遂棄不守
 罕都左衛在沙州衛故城明成化時建初罕都部人
  阿克展與種族不相能數仇殺乃率其衆逃居沙州
  耕牧部落日蕃益不受罕都統屬至其子巴特瑪斯
  結久住沙州朝廷屢敕還本衛不奉命正統中沙
  州全部内徙巴特瑪斯結盡據之孫嘉克嗣職部衆
[023-59b]
  益盛時土魯番侵據哈密嘉克請自立一衛與相
  抗乃置罕都左衛𢎞治十七年衛喇特及安定部人
  大掠沙州嘉克不能自存正徳十一年其子竒塔特
  被土魯番廹脅徙肅州塞内其部下特黙格圖卜
  二人仍居沙州服屬土魯番㑹番酋徵求苛急嘉
  靖七年率所部來歸沙州遂為土魯番所有
 苦峪城在廢𤓰州東東至肅州四百里明天順四年哈
  密忠順王母訥衮塔舒爾主國被北部竒木嘉色稜
[023-60a]
  襲破其城率親屬部落走苦峪成化中哈密都督
  哈尚又為土魯番阿里所襲退居苦峪時哈尚方
  依罕都齊勤而二衛自相讎殺哈尚勢益孤朝命
  築苦峪城移哈密衛於其地其後哈尚糾衆襲哈
  密破之還居故土𢎞治中忠順王善巴為土魯番
  阿哈瑪特所執哈密居人亦以窮窘難守盡焚室廬
  走肅州詔賜牛具榖種并發流寓三種番人及哈
  密之寄居齊勤者盡赴苦峪及𤓰沙州俾自耕牧
[023-60b]
  以圖興復正徳後土魯番益張苦峪諸城皆為所
  殘破
 鄯善故城在肅州西今在沙州衛西漢書鄯善國本
  名樓蘭王治扞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元鳳四年
  傅介子刺殺樓蘭王更立其弟尉屠耆為王更名
  其國為鄯善水經注鄯善國治伊循城其樓蘭扞
  泥城謂之東故城隋本紀大業五年伐吐谷渾以
  其地置鄯善郡地理志鄯善郡置在鄯善城即古
[023-61a]
  樓蘭城也有蒲昌海鄯善水領顯武濟逺二縣隋
  亂廢舊志在哈密衛東南
 且末故城在肅州西今沙州衛西漢書且末國治且
  末城東至鄯善七百二十里後魏書太平真君三
  年鄯善王西奔且末後遂役屬鄯善且末西北有
  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之患後屬吐谷
  渾隋大業五年平吐谷渾置且末郡地理志且末
  郡置在古且末城有且末水薩毗澤領肅寧伏戎
[023-61b]
  二縣隋亂廢新唐書自于闐東關東行入大流沙
  行千里至古折摩耿即古且末也舊志且末城在
  曲先衛西南
 伊吾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本漢匈奴地
  後漢書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盧地置宜
  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西域傳自敦煌西出玉
  門陽關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自伊吾北通車
  師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伊吾地宜五穀桑麻葡
[023-62a]
  萄故漢甞與匈奴爭之以制西域其後復為西域
  及匈奴所據隋大業四年遣薛世雄擊伊吾伊吾
  請降世雄於漢伊吾城東築城號新伊吾留戍而
  還唐貞觀四年置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寶初曰
  伊吾郡乾元初復曰伊州在敦煌大磧之外南去
  玉門關八百里東南去陽關一千里元和志伊州
  治伊吾縣本後漢伊吾屯又領柔逺納職二縣皆
  唐貞觀四年立髙居誨使于闐記沙州西曰仲雲
[023-62b]
  小月支之遺種其牙帳居胡盧磧即漢伊吾盧地
  舊志伊吾城元時族屬哈納實喇封威武王居此
  明永樂元年遣使入貢明年設哈密衛在諸衛極
  西為西域襟喉其後累被土魯番奪據哈密衛在
  肅州西北一千八百里南抵沙州西距和卓北連
  衞喇特即古伊吾地其城在平川約周三四里南北
  二門苦峪城在哈密東南東去肅州四百里
 髙昌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本車師前王
[023-63a]
  國也漢元封三年擊破姑師分為車師前後王及
  山北六國其車師前王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
  城下故名地節二年鄭吉田渠犁車師宣帝元康
  中罷車師田者徙其國令居渠犁以車師故地與
  匈奴神爵三年置西域都䕶匈奴益弱不得近西
  域初元元年始置戊巳校尉屯田車師前王故地
  西域傳前王城去長史所居栁中八十里自伊吾
  北通車師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自髙昌壁北通
[023-63b]
  後部金蒲城五百里此西域門户故戊巳校尉更
  互屯焉伊吾栁中皆膏腴之地故漢嘗與匈奴爭
  車師伊吾以制西域云十六國春秋晉咸康元年
  張駿使沙州刺史楊宣定西域又禽戊巳校尉趙
  貞以其地為髙昌郡後魏書髙昌東西三百里南
  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勢髙敞人庶昌盛故云
  髙昌去敦煌十三日行國有八城地多石磧氣候
  温暖北有赤石山七十里有貪汗山夏有積雪此
[023-64a]
  山北即鐵勒界也真君中沮渠氏據其地和平元
  年為蠕蠕所併蠕蠕以闞伯周為髙昌王其稱王
  自此始也自敦煌向其國多沙磧道里不可凖記
  惟以人畜骸骨及駝馬糞為驗又有魍魎怪異故
  商旅徃來多取伊吾路云隋書髙昌都城周回一
  千八百四十歩唐貞觀十四年壅掠西域朝貢詔
  侯君集等討之分兵畧定凡三郡五縣二十二城
  西昌州改曰西州更置安西都䕶府天寶初改交
[023-64b]
  河郡乾元初復曰西州置郡曰髙昌取舊髙昌國
  為名又有天山軍在州城内開元二年置領栁中
  交河天山蒲昌四縣貞元中州沒吐蕃五代時為
  回鶻所據宋末號畏吾兒國其地南距于闐西南
  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歩路渉雪山葱嶺皆數千
  里有水源出金嶺導之周回國城以溉田元太祖
  五年平其地置達嚕噶齊監之明初改曰和卓在
  哈密西七百里至肅州一千七百五十里其栁中
[023-65a]
  訛為栁陳永樂宣徳間俱遣使入貢成化以後土
  魯番强而和卓之後無聞矣
 庭州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本漢車師後
  王國也漢書後王治務塗谷後漢書後王居去長
  史所居栁中五百里北與匈奴接永平十七年置
  戊巳校尉屯後王部金蒲城章懷太子曰金蒲城
  即車師後王庭今庭州蒲昌縣舊唐志貞觀十四
  年討髙昌西突厥遣其葉䕶屯兵浮圖城與髙昌
[023-65b]
  相影響一統志云浮圖即務塗之轉音也及髙昌
  平懼而來降以其地置庭州長安二年改北庭都
  䕶府治金蒲縣又領輪臺蒲類二縣五代時為囘
  鶻所據宋史王延徳至髙昌歴交河川凡六日至
  金嶺嶺上有龍堂刻石記云小雪山也度嶺一日
  至北庭西扺安西即唐之西境云元史囘紇五城
  即唐北庭都䕶明初地屬和卓後亦併於土魯番
 金蒲廢州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唐書沙陀者
[023-66a]
  西突厥别部處月種也處月居金婆山之陽蒲類
  之東有大磧名沙陀故號沙陀突厥貞觀中統屬
  於賀魯貞觀末賀魯降詔拜為瑶池都督徙其部
  於庭州之莫賀城處月亦内屬永徽初賀魯反攻
  破之罷瑶池都督府即處月地置金蒲沙陀二州
  長安二年以處月酋沙陀金山為金蒲城都督貞
  元中附於吐蕃徙部甘州遂廢
 安西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本漢龜兹國
[023-66b]
  也漢書龜兹國王治延城東至都䕶治所烏壘城
  三百五十里十六國春秋呂光討西域破龜兹入
  其城城有三重廣輪與長安城等塔廟宫室甚盛
  西域傳龜兹國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
  里東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闐一千四百里西去
  疏勒一千五百里北去突厥牙帳六百餘里東南
  至𤓰州三千一百里漢舊國也其王姓白即白震
  之後所居城方五六里其南三百里有大河東流
[023-67a]
  號計式水即黄河也唐書貞觀二十一年討龜兹
  徙安西都䕶府於其國統于闐疏勒碎葉號四鎮
  永徽中以其地為龜兹都督府儀鳯中沒於吐蕃
  長夀元年王孝傑破吐蕃復四鎮復置安西都䕶
  府於龜兹五代時復為回鶻所據宋史龜兹本回
  鶻别種舊志有額爾巴拉在哈密西一千六百七
  十里東西凡三千餘里南北二千餘里元初地名
  巴實伯里憲宗分建諸王哈坦於此世祖立宣慰
[023-67b]
  司後又置元帥府以領屯田明時其國王遣使入
  貢龜兹國城在其西南也
 烏壘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漢書烏壘城西
  至龜兹國三百五十里去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
  里土地肥饒於西為中故都䕶治焉
 渠犁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漢書渠犁城在
  烏壘南三百三十里至龜兹五百八十里武帝伐
  大宛之後置校尉屯田於此地節二年鄭吉田渠
[023-68a]
  犁
 輪臺城在肅州西北庭州之西亦曰侖頭今沙州衛
  西北漢書侖頭皆作輪臺桑𢎞羊奏言故輪臺以
  東捷枝渠犁皆故國地廣饒水草可遣屯田卒置
  校尉詔曰輪臺西於車師千餘里欲起亭燧是勞
  擾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昭帝時以扞彌
  太子賴丹為校尉田輪臺與渠犁地相連也後魏
  書龜兹國東有輪臺唐置輪臺縣以故城為名非
[023-68b]
  即故地也
 于闐故城在肅州西今沙州衞西漢書于闐國治西
  城後魏書于闐國在且末西北葱嶺之北二百餘
  里東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國二千里北去龜
  兹千四百里其地方亘千里連山相次所都城方
  八九里部内有大城五小城數十城東三十里有
  苜㧞枝河出玉石新唐書于闐所居曰西山城王
  姓尉遲氏名屋密本臣突厥貞觀六年遣使入獻
[023-69a]
  上元初以其地為毗沙都督府析置十州舊唐志
  安西府領毗沙鎮本于闐國也五代晉髙居誨使
  于闐記自仲雲西渉鹻磧陷河又西至紺州于闐
  所置也在沙州西南去京師九千五百里矣又行
  二日至安軍州遂至于闐其國東南曰銀州盧州
  湄州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山云漢所窮河源出于
  闐而山多玉者此山也舊志于闐在哈密西南四
  千八百里至肅州六千三百里東抵察遜北連額
[023-69b]
  爾巴拉
 焉耆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漢書焉耆國
  治員渠城近海水多魚王莽時始建國後漢書焉
  耆國居南河城北去長史所居八百里其國四面
  有大山與龜兹相連道險阨易守有海水曲入四
  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餘里後魏書焉耆國在白
  山南七十里南去海十餘里東去髙昌九百里西
  去龜兹九百里皆沙磧東南去𤓰州二千二百里
[023-70a]
  其王姓龍名鳩尸卑那都城方二里國内凡有九
  城恃地多險多剽刼中國使真君九年詔萬度歸
  討之以後入朝唐貞觀二十二年討龜兹以其地
  為焉耆都督府天寶常朝貢五代以後不復見舊志
  焉耆國在額爾巴拉東東去和卓七百里
 疏勒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漢書疏勒國
  王治疏勒城後漢書疏勒國去長史所居五千里
  後魏書疏勒國在姑黙西白山南百餘里南有黄
[023-70b]
  河西帶葱嶺東至龜兹一千五百里東北至突厥
  牙帳千餘里東南至𤓰州四千六百里漢舊國也
  都城方五里國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數十髙宗末
  其王遣使獻佛衣其後臣於突厥唐書疏勒國王
  居伽師城姓裴氏自號阿摩支髙宗時為安西四
  鎮之一天寶中來朝五代以後不復見
 莎車故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漢書莎車國
  王治莎車城有塞山出青玉後漢建初五年班超
[023-71a]
  上言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木饒衍兵可不費中
  國而糧食自足章和元年擊莎車降之其後為匃
  奴所滅舊志莎車城在于闐西北又西北為疏勒
  城
 碎葉城在肅州西北今沙州衛西北唐初西突厥之
  地也唐書貞觀十四年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
  國為十部左五咄陸部居碎葉東右五弩失畢部
  居碎葉西號十姓部落貞觀末安西都䕶府統碎
[023-71b]
  葉鎮後西突厥别部烏質勒寖盛屯碎葉西北稍
  攻得碎葉即徙居之謂碎葉川為大牙弓月城伊
  麗水為小牙其地東直西庭州聖厯二年遣子來
  朝舊志碎葉城在焉耆西北
 哈密衛在嘉峪關西一千六百里漢伊吾盧地明帝
  置宜禾都尉領屯田唐為伊州宋入於囘紇元末
  以威武王納蘓呼喇鎮之尋改為肅王明永樂初
  遣使來貢馬改封忠順王賜金印四年立哈密衛
[023-72a]
  其地北衛喇特西土魯番東沙州罕都齊勤諸衛正
  統中其王達斡達實拉被鄰國侵掠天順中王母
  主國事衆益離散成化八年土魯番蘓勒坦阿里襲
  破其城執王母奪金印以歸哈密絶封者十餘年
  至𢎞治元年以托歡特穆爾外孫哈密都督哈尚
  襲封忠順王土魯番阿哈瑪特誘殺之據其地時哈
  密酋帥阿穆爾請援兵襲破其城天子却其貢拘
  留使臣阿哈瑪特懼以城印來歸五年以故忠順王
[023-72b]
  托克托從孫善巴為忠順王主哈密而阿穆爾勾引
  哈喇輝夷人潜往土魯番地方盜馬殺人阿哈瑪特
  攻哈密殺阿穆爾執善巴以歸留酋帥伊蘭據其
  地八年巡撫許進與總兵劉寧襲哈密伊蘭遁去
  阿哈瑪特獻還善巴十一年王越總制三邊兼理哈
  密仍復善巴舊封修哈密城善巴嗜酒掊克失衆
  心部下阿巴拉等咸怨十七年隂搆阿哈瑪特迎其
  㓜子津特穆爾主哈密善巴懼挈家走苦峪時肅
[023-73a]
  州百户董傑與哈密酋帥雅克巴拉抵哈密謀誅
  阿巴拉送善巴還國津特穆爾還土魯番正徳元
  年善巴子巴雅濟襲封八年巴雅濟以貪殘致怨
  走入土魯番莽蘇爾遣人據哈密要重賞時總制
  彭澤量犒金幣始以金印來獻既又索取無厭十
  一年莾蘇爾分兵脅沙州衛擁衆入㓂至兎兒壩
  遊擊苪寧禦之戰殁賊薄肅州城兵備副使陳九
  疇固守絶其内應賊知事洩慮援兵至大掠而去
[023-73b]
  嘉靖三年閉嘉峪關絶西域貢自是置哈密不問
  而土魯番猶許其通貢其後哈密為實伯音徳爾子
  穆爾瑪哈穆特所有服屬土魯番朝廷猶令比嵗一
  貢迄隆慶萬歴間猶入貢不絶云
 土魯番在哈密西八百餘里至肅州一千八百五十
  里即漢車師前部之交河城屬和卓永樂六年番
  僧青拉率其徒來朝命為國師其徒法泉等為僧
  綱司歴年朝貢十三年授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
[023-74a]
  等官宣徳正統天順間皆恭順成化初阿里始强
  控弦五萬自稱蘓勒坦華言王也九年攻破哈密𢎞
  治元年誘殺哈密王哈尚四年以哈密來歸明年
  阿哈瑪特復攻執哈密王善巴遂自稱為汗畧罕都
  諸衛七年朝議閉嘉峪關絶西城貢十年阿哈瑪特
  以絶貢失互市窘急乞歸善巴貢如舊正徳元年
  莽蘇爾逐哈密王巴雅濟既而還之八年復據哈
  密十一年冦肅州敗去嘉靖三年入犯甘州敗去
[023-74b]
  四年復據哈密犯肅州八年復據哈密耕種沙州
  隆慶中穆蘇穆爾嗣自是朝貢不絶四夷考土魯番
  一名土爾番本交河縣之安樂城城方三里地平
  四面皆山其西二十里有崖兒城城僅二里相傳
  為故交河縣治
  靖逆𠫊
 沙頭廢縣在肅州西漢置池頭縣屬酒泉郡後漢改
  曰沙頭三國志魏黄初初敦煌功曹張恭遣弟華
[023-75a]
  攻酒泉沙頭縣即此晉志元康五年分沙頭縣屬
  晉昌郡後魏廢
 玉門廢縣在肅州西九百餘里漢置屬酒泉郡地理
  志玉門關在龍勒縣西北一百十八里敦煌縣西
  北元和志謂之北道西趨車師前庭及疏勒為西
  城之門户後漢永元中班超久在西域上書言不
  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闞駰曰漢罷玉
  門關屯戍徙其人於此置縣故名又晉志元康五
[023-75b]
  年别立㑹稽新鄉二縣屬晉昌郡隋志敦煌郡領
  玉門縣魏置㑹稽郡周廢郡併㑹稽新鄉延興為
  會稽縣開皇中改為玉門併得魏玉門郡地唐屬
  肅州元和志縣東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漢舊縣後
  魏孝明帝改為玉門郡周武帝省入㑹稽縣隋改
  為玉門縣開元中為吐蕃所陷因於縣城置玉門
  軍天寶十四年哥舒翰奏廢軍重置縣新唐志貞
  觀元年廢後復置隨州陷廢杜氏通典晉昌郡南
[023-76a]
  至新鄉鎮一百八十里五代晉髙居誨使于闐記
  自肅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門關又西百里出玉
  門關經吐蕃界亦即故縣也寰宇記玉門縣長三
  百里有石門周匝山間裁經二十里衆泉北流入
  延興海又十六國春秋建初三年分酒泉中州人
  五千戶置廣夏郡又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皆
  無考
 延夀廢縣在肅州西南今靖逆衛東南後漢置屬酒
[023-76b]
  泉郡晉因之後魏廢寰宇記縣在郡西劉昭注延
  夀縣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在玉門東南一百八
  十里延夀縣當在其地或曰隋志之延興即此
 乾齊廢縣在肅州西漢置屬酒泉郡地理志西部都
  尉治西部障孟康曰乾音干三國志魏黄初初張
  恭攻酒泉乾齊縣即此晉改屬燉煌郡後魏省
 騂馬廢縣在肅州西晉志酒泉郡領騂馬縣後魏廢
  寰宇記昔有騂馬二匹為敵所掠數載自還以其
[023-77a]
  地為邊防因立騂馬戍
 涼寧廢郡在肅州西晉置魏收志為梁寧領園池貢
  澤二縣周隋時省
 齊勤䝉古衛嘉峪關西行二十里曰大草灘又三十
  里曰黒山兒又七十里曰回回墓墓西四十里曰
  騸馬城並設墩臺置瞭卒城西八十里即齊勤䝉
  古本漢燉煌郡地明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討
  次白城獲䝉古平章呼圖克特穆爾進至齊勤站獲
[023-77b]
  豳王額琳沁及其部曲千四百人金印一師還復
  為䝉古部人所據永樂二年有塔爾尼者自稱丞
  相庫珠子率所部來歸乃設齊勤䝉古所尋升衛
  至善巴塔爾㓜弱成化十九年鄰番伊瑪克哷來
  侵齊勤殘破不復振正徳中被土魯番蹂躪部衆
  不能自存盡内徙肅州之南山其城遂空嘉靖七
  年授善巴塔爾子索諾木舒為都督統治其部帳又
  按一統志衛東至肅州界四百三十里與鎮志不
[023-78a]
  合其舊城基址俱無考
 
 
 
 
 
 
 
[023-78b]
 
 
 
 
 
 
 
 甘肅通志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