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1 甘肅通志-清-許容 (WYG)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甘肅通志卷十八
  鹽法錢法附/
 鹺政之設因地之利以裕民食以佐邦用經制得宜
 則民享其利甘屬鹽法靈産於池鞏産於井臨食土
 鹽課有定額引有定界路遥山險負載﨑嶇課本既
 重恤商便民權衡損益在因乎時𣙜山澤者鹽與冶
 俱志鹽法以錢法附
[018-1b]
甘肅所屬平慶二府分銷寧夏鹽捕㕔經管花馬池之
 鹽鞏昌府屬分銷漳縣西和二縣之鹽臨洮郡食本
 地土鹽
原額鹽引六萬四千九百張内花馬小池分銷平慶靈
 州中衞鹽引六萬一千四百四十張額鹽一石徵課
 銀一錢一分五釐五毫鞏秦二屬分銷漳縣鹽引二
 千八百一張毎引額鹽一百七十八斤五兩該課銀
 一兩一錢三釐五毫七絲階屬分銷西和縣鹽引六
[018-2a]
 百五十九張毎引額鹽二百斤二兩該課銀五錢八
 分五毫一絲六忽原額鹽課土鹽共銀一萬六百一
 十九兩一分内除寧屬本地動支祭祀等項銀三十
 二兩九錢九分九釐遇閏加引無加課銀二百八十
 九兩四錢七分四釐七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三𣺌
 三漠 康熙十五年在於量増鹽課以濟軍需事案
 内寧鞏二屬毎引加増銀五分共増銀三千二百四
 十五兩鞏屬遇閏加銀一十四兩四錢一分六釐六
[018-2b]
 毫六絲六忽六微九纎九塵九渺八漠 康熙十七
 年在於遇閏増課等事案内寧屬遇閏加引五千一
 百二十張寧臨二屬加課銀八百五十一兩四錢四
 分三釐三毫三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二漠
 康熙十九年在於鹽課議増等事案内鞏屬毎引加
 増七分共増銀二百四十二兩二錢遇閏加銀二十
 兩一錢八分三釐三毫四絲三漠又於商引之歲額
 有限等事案内文隴寧秦清禮洮靖撫民㕔八處按
[018-3a]
 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張加課銀九百七十六兩八錢
 五分四釐一毫六絲六忽遇閏加引無加課銀八十
 一兩四錢四釐五毫一絲六忽一微九纎三塵三渺
 三漠毎引加増五分共銀四十七兩一錢五分遇閏
 加増銀三兩九錢二分九釐一毫七絲三忽三微三
 纎三塵三渺六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銀六十六兩一
 分遇閏加銀五兩五錢八毫三絲三忽六微六纎六
 塵六渺七漠又於商引之歲額有限等事案内臨屬
[018-3b]
 按丁増税免其領引共増銀三百二十七兩五錢二
 毫五絲加増五分共銀一百四十一兩七錢七分五
 釐加増七分共銀一百九十八兩四錢八分五釐又
 於鹽課之議増等事案内寧屬毎引加増七分共銀
 四千三百兩八錢 康熈二十年在於商引之歲額
 有限等事案内鞏屬階文徽三處共増引八百四十
 五張増課銀四百九十兩五錢三分七釐七毫一絲
 遇閏加引無加課銀四十兩八錢七分八釐一毫四
[018-4a]
  絲二忽五微毎引加増五分共銀四十二兩二錢五
  分遇閏加銀三兩五錢二分八毫三絲三忽三微三
  纎三塵三渺三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銀五十九兩一
  錢五分遇閏加増銀四兩九錢二分九釐一毫六絲
  六忽六微六纎六塵六渺六漠又於欽奉
恩詔事案内將十七年寧屬遇閏加引五千一百二十張
  寧臨二屬加増銀八百五十一兩四錢四分三釐三
  毫三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二漠停徵豁免
[018-4b]
  康熈二十一年於鹽課畫一以濟軍需事案内寧屬
  小池鹽引照綱引酌量加増三分共銀一千八百四
  十三兩二錢 康熈二十五年又於商累未經上聞
  等事案内部議河東加増七分比照淮浙之例攤入
  引内作正額徵收至毎引加増五分原題事平之日
  停止大兵已經撤囘應將加増五分停止等因小池
  臨鞏二屬共該五分加増並遇閏加銀三千四百九
  十八兩四分一釐六毫七絲三忽三微六纎六塵六
[018-5a]
 渺七漠停徵在案查二案内豁免遇閏増課並五分
 加増之外寧屬毎年額引六萬一千四百四十張毎
 引行鹽一石該課銀二錢一分五釐五毫銀一萬三
 千二百四十兩三錢二分臨洮府屬例食本地土鹽
 並無部頒鹽引毎年額徵鹽税並按丁加増共銀五
 百七十四兩九錢八分五釐二毫五絲
原額鹽引三千四百六十張内分銷漳縣鹽引二千八
 百一張毎引行鹽一百七十八斤五兩該課銀一兩
[018-5b]
 一錢三釐五毫七絲分銷西和縣鹽引六百五十九
 張毎引行鹽二百斤二兩該課銀五錢八分五毫一
 絲六忽鞏屬共原額課銀三千四百七十三兩六錢
 九分又鹽課之議増等事案内加増七分銀二百四
 十二兩二錢又商引之歲額等事案内隴寧等州縣
 㕔衞八處按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張又階文徽三州
 縣按丁加引八百四十五張共増課銀一千四百六
 十七兩三錢九分一釐八毫七絲六忽該加増七分
[018-6a]
 銀一百二十五兩一錢六分
 以上鞏昌府直𨽻秦州階州原額並按丁増引五千
 二百四十八張額課不等該徵鹽課並按丁加課及
 加増共銀五千三百八兩四錢四分一釐八毫七絲
 六忽遇閏加銀四百四十二兩三錢七分七絲二忽
 三微六纎二漠
 以上寧夏小池臨鞏秦階四屬共額鹽引六萬六千
 六百八十八張額課不等
[018-6b]
 實徵銀一萬九千一百二十三兩七錢四分七釐一
 毫二絲六忽内除寧屬動支祭祀銀三十二兩九錢
 九分九釐實應徵解司充餉銀一萬九千九十兩七
 錢四分八釐一毫二絲六忽遇閏加銀四百四十二
 兩三錢七分七絲二忽三微六纎二漠自康熈二十
 六年起至今照數徵解並無新増鹽引
寧夏河西道屬寧夏鹽捕㕔靈州花馬小池
 一産鹽地方一處共鹽井二百眼&KR0309夫二百名額徵
[018-7a]
 紙價銀五百二十二兩三錢四分工食銀二千四百
 五十七兩六錢
 一鹽引數目毎年額撈鹽六萬一千四百四十石額
 引六萬一千四百四十張額徵課銀一萬三千二百
 四十兩三錢二分在於平慶兩府各州縣㕔衞所並
 寧夏各營堡行銷
 一平凉府屬行銷州縣衞所一十三處並鹽茶㕔屬
 紅古等四營堡
[018-7b]
 平凉縣額引五千一百二十張額徵課銀一千一百
 三兩三錢六分
 崇信縣額引五百六十五張額徵課銀一百二十一
 兩七錢五分七釐五毫
 華亭縣額引一千四百三十張額徵銀三百八兩一
 錢六分五釐
 鎮原縣額引五千二百五十二張額徵銀一千一百
 三十一兩八錢六釐
[018-8a]
 固原州額引一萬六百一十四張額徵課銀二千二
 百八十七兩三錢一分七釐
 涇州額引九千五百八十六張額徵課銀二千六十
 五兩七錢八分三釐
 靈臺縣額引五千四百張額徵課銀一千一百六十
 三兩七錢
 静寧州額引五千五百張額徵課銀一千一百八十
 五兩二錢五分
[018-8b]
 莊浪縣額引八百張額徵課銀一百七十二兩四錢
 隆德縣額引四千五百五十張額徵課銀九百八十
 兩五錢二分五釐
 鹽茶㕔所屬紅古城等四堡額引三百四十一張額
 徵課銀七十三兩四錢八分五釐五毫
 一慶陽府所屬六州縣衞
 安化縣額引一千五百一十四張額徵課銀三百二
 十六兩二錢六分七釐
[018-9a]
 合水縣額引八百一十五張額徵課銀一百七十五
 兩六錢三分二釐五毫
 環縣額引五百九十五張額徵課銀一百二十八兩
 二錢二分二釐五毫
 真寧縣額引五百四十三張額徵課銀一百一十七
 兩一分六釐五毫
 寧州額引五千四十張額徵課銀一千八十六兩一
 錢二分
[018-9b]
 靈州所屬吳忠等一十九堡額引二千三百八十六
 張額徵課銀五百一十四兩一錢八分三釐
 中衞屬鳴沙州等十堡額引一千三百八十九張額
 徵課銀二百九十九兩三錢二分九釐五毫
鞏昌府屬漳縣漳河側
 一産鹽井三孔原設竈户六十五名毎名鹽鍋一口
 共鍋六十五口毎年請引三千六百二十二道共額
 徵以及遇閏加増課銀四千六百四兩九錢二分五
[018-10a]
 釐八毫九絲三忽五微二纎六塵七渺
 一分銷漳縣鹽引各州縣㕔衞所
 隴西縣原額並按丁加引四百四十九張額徵課銀
 五百七十兩八錢四分四釐一絲一忽六微六纎六
 塵六渺六漠
 寧逺縣原額並按丁加引四百三張額徵課銀五百
 一十二兩三錢六分一釐一毫四忽三纎三塵三渺
 四漠
[018-10b]
 伏羌縣額引一百張額徵課銀一百二十七兩一錢
 三分六釐七毫五絲一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三漠
 安定縣額引二百張額徵課銀二百五十四兩二錢
 七分三釐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塵六渺七漠
 㑹寧縣額引二百張額徵課銀二百五十四兩二錢
 七分三釐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塵六渺七漠
 通渭縣額引一百五十張額徵課銀一百九十兩七
 錢五釐一毫二絲七忽
[018-11a]
 靖逺縣原額並按丁加引一百一十七張額徵課銀
 一百四十八兩七錢四分九釐九毫九絲八忽三微
 三纎三塵三渺三漠
 漳縣額引八百五十一張額徵課銀一千八十一兩
 九錢六分六釐五毫一絲五忽七微六纎六塵六渺
 七漠
 岷州額引五百九張額徵課銀六百四十七兩一錢
 二分六釐六絲八微二纎六塵六渺八漠
[018-11b]
 洮州衞原額並按丁加引六十七張額徵課銀八十
 五兩一錢八分一釐六毫二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
 三渺四漠
 西固㕔額引一百張額徵課銀一百二十七兩一錢
 三分六釐七毫五絲一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四漠
 直𨽻秦州原額並按丁加引二百四十六張額徵課
 銀三百一十二兩七錢五分六釐四毫一絲六忽五
 微
[018-12a]
 清水縣原額並按丁加引一百一十張額徵課銀一
 百三十九兩八錢五分四毫二絲六忽四微六纎六
 塵六渺七漠
 秦安縣額引一百二十張額徵課銀一百五十二兩
 五錢六分四釐一毫一忽六微
西和縣鹽官鎮
 一産鹽井一孔原設竈尸五十名毎名鹽鍋一口共
 鍋五十口毎年請引一千六百二十六道毎引一道
[018-12b]
 行鹽二百斤二兩共額徵並遇閏加増課銀一千一
 百四十五兩八錢八分六釐五絲四忽八微三纎三
 塵三渺二漠
 一分銷西和縣鹽引各州縣
 徽縣原額並按丁加引三百一十六張額徵課銀二
 百二十二兩六錢九分三釐七毫三微三纎三塵三
 渺二漠
 禮縣原額並按丁加引二百三十二張額徵課銀一
[018-13a]
 百六十三兩四錢九分六釐五毫六絲二忽三微三
 纎三塵三渺三漠
 兩當縣額引四十張額徵課銀二十八兩一錢八分
 九釐一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四漠
 直𨽻階州原額並按丁加引一百五十一張額徵課
 銀一百六兩四錢一分三釐六毫九絲二忽八微三
 纎三塵三渺三漠
 文縣原額並按丁加引六百八十七張額徵課銀四
[018-13b]
 百八十四兩一錢四分七釐八毫四絲六忽
 成縣額引一百張額徵課銀七十兩四錢七分二釐
 五毫六絲六忽六微六纎六塵六渺七漠
 西和縣額引一百張額徵課銀七十兩四錢七分二
 釐六毫七絲三忽三微三纎三塵三渺三漠
臨洮府屬五州縣係食本地土鹽並無部頒鹽引除免
 過遇閏増課及伍分加増之外實應徵土鹽税及按
 丁加課並遇閏加増共銀五百七十四兩九錢八分
[018-14a]
 五釐二毫五絲
 狄道縣額徵課税銀三十八兩六錢七分四釐九毫
 渭源縣額徵課税銀六兩四錢四分一釐二絲五忽
 蘭州額徵課税銀一十七兩五錢七分二釐五毫七
 絲五忽
 金縣額徵課税銀一十二兩六分二釐四毫五絲
 河州額徵課税銀五百兩二錢三分四釐三毫
  附歴代鹽法
[018-14b]
 周鹽人之職鹽人掌鹽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
 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
 漢武帝四年置鹽鐵官元狩中以東郭咸陽孔僅為
 大農丞領鹽鐵事五年僅咸陽言山海天地之藏宜
 屬少府陛下弗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
 官器作鬻鹽官為牢盆浮食竒民欲擅斡山海之貨
 以致富羡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敢私鑄
 鐵器鬻鹽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昭帝始元六年詔
[018-15a]
 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民疾苦教化之要皆對願
 罷鹽鐵酒𣙜均輸母得與天下爭利御史大夫桑𢎞
 羊難以為國家大業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
 魏明帝世徐邈為凉州土地少雨常苦乏穀邈上修
 武威酒泉鹽池以收虜穀
 唐食貨志載鹽州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
 州有温泉池兩井池長尾池五泉池紅桃池回樂池
 𢎞静池㑹州有河池三州皆輸米以代鹽安北都䕶
[018-15b]
 府有胡落池歲得鹽萬四千斛以給振武天德
 周廣順二年勅令慶州𣙜鹽務今後毎青鹽一石依
 舊抽税錢八百八十五陌鹽一斗白鹽一石抽税錢
 五百八十五陌鹽五升此外不得别有邀求
 宋至道末凡禁𣙜之地官立標識候望以曉民其課
 鹽通商之地京西則京兆鳳翔府同華耀乾商涇原
 邠寧儀渭鄜坊丹延環慶秦隴鳳階成州保安鎮戎
 軍按宋初鹽筴只聽州縣給賣初未有客鈔也雍熈
[018-16a]
 二年令商人所在納銀赴京請領交引葢邊郡入納
 算請始見於此端拱二年置折中倉令商人輸粟京
 師葢在京輸粟算請始見於此天聖七年令商人𣙜
 貨務入納錢銀葢在京入納錢銀算請始見於此天
 聖八年以兵部員外郎范祥鈔法令商人就邊郡入
 錢四貫八百售一鈔至解池請鹽二百斤任其私賣
 得錢以實塞下省數十郡搬運之勞行之既久鹽價
 時有低昻又於京師置都鹽院陜西轉運司自遣官
[018-16b]
 主之京師食鹽斤不足三十五錢則歛而不發以長
 下價過四十則大發庫鹽以壓商利使鹽價有常而
 鈔法有定數行之數年人以為利
 文獻通考按授人以鹽而徵其錢謂之蠶鹽行之京
 東諸路免鹽之𣙜而均諸税謂之兩税鹽錢行之河
 北皆五代法也及其敝也鹽不給而徵錢如故税已
 納而禁𣙜再行葢誤以二者為經常之賦而不知其
 源出于鹽也河北之𣙜張方平言之仁宗聽之惠及
[018-17a]
 一道矣獨蠶鹽錢之輸未有能如方平者力言之至
 和中僅免其十之三惜哉
 元各州縣户口額辦鹽課運官召商發賣惟陜西運
 司官毎年預期差人分道齎引遍散州縣陜西食鹽
 之户該辦課二十萬三千一百六十四錠内鞏昌延
 安等處認定課鈔一萬六千二百七十一錠慶陽環
 州鳳翔興元等處歲辦課一萬七千九百八十五錠
 其餘課鈔因闗陜旱饑民多流亡至順三年鹽課十
[018-17b]
 分為率减免四分行之三載尚多虧負時至元二年
 監察御史特穆爾布哈及廉訪使胡通奉疏陜西百
 姓許食解鹽地逺脚力艱澁今後若因大河以東之
 民分定課程買食解鹽大河以西之民計日攤課任
 食韋紅之鹽則官不被擾民無蕩産之禍矣且解鹽
 結之於風韋紅鹽産之於地東鹽味苦西鹽味甘又
 豈肯舍其美而就其惡乎使陜西百姓一槩均攤解
 鹽之課令食韋紅之鹽則監吏免廵禁之勞而民亦
[018-18a]
 受惠矣因命陜西行省官及李御史運司同知郝中
 順㑹鞏昌延安興元奉元鳳翔邠州等官與總帥汪
 通議俱稱當從特穆爾布哈胡通奉所言限以黄河
 為界陜西之民從便食用韋紅二鹽解引依舊西行
 紅鹽不許東渡獨郝同知言運司毎歲辦課四十五
 萬錠陜西該辦二十萬錠今止認七萬錠餘十三萬
 錠從何處恢辦議不合而散户部遂參照至順二年
 例以涇州白家河永為定界聽民食用仍督所在軍
[018-18b]
 民官嚴行禁約毋致韋紅二鹽犯境侵課中書省如
 所議行之
 明鹽法 靈州鹽課司 西和縣鹽井 漳縣鹽井
 洪武間歲辦西和縣一十三萬一千五百三十斤漳
 縣五十一萬五千六百七十斤靈州二百八十六萬
 七千四百七斤 𢎞治間歲辦靈州西和漳縣共三
 百五十一萬四千六百七斤 萬厯六年歲辦一千
 二百五十七萬七千六百六十八斤歲解寧夏鎮年
[018-19a]
 例銀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二兩延綏鎮年例銀一萬
 三千七百一十四兩固原鎮客兵銀二千五十九兩
 固原軍門犒賞銀七千一百二十兩 行鹽地方河
 東行西安鳳翔漢中陜西行鞏昌臨洮延安
 成化二十三年移萌城批騐所於紅德城堡令黒城
 乾溝二路鹽車俱抵慶陽府城市卸載商人同店主
 執引赴府騐過赴行鹽地方貨賣畢引目付店主銷
 繳 𢎞治二年令靈州鹽課司行鹽地方仍舊于平
[018-19b]
 凉静寧隆德慶陽環縣等處 嘉靖八年議准大池
 増三萬三千六百二十六引小池増二萬二千四百
 一十七引毎引二錢五分卧引銀一錢共一萬九千
 六百一十五兩送平凉府收貯專備禄糧 十四年
 題准靈州小鹽池額鹽三千一百零五引專供花馬
 池一帶修邊支用其加増鹽三萬引召商開中三邊
 輪流買馬或接濟軍餉支用 三十四年奏准陜西
 行鹽地方毎鹽二百斤為一引毎引收銀四錢五分
[018-20a]
 西鹽二分搭配漳鹽八分俱聽分守隴右道監理收
 銀年終解送花馬池營管糧衙門防秋兵馬支用
 隆慶五年題准花馬池大小二池鹽毎引照鹽四倍
 河東令各商報納毎引増銀一錢二分共五錢二分
 其卧引銀一錢二分西路斗底銀一錢五分共増課
 銀七千有竒 又按固原志北四百里有大小二鹽
 池畦水日暴成粒無事爨煑所謂青鹽可入藥原設
 批驗所二一在固原一在慶陽紅德堡廵撫張敷華
[018-20b]
 以固原經過鹽車於静涇二州立厰市收課以備賑
 濟𢎞治十四年總制秦紘移厰市固原固原兵備主
 其課引銀移批驗所於慶陽慶陽兵備主其割引銀
 以備邊用固原立五鹽塲置老人斗行毎厰五百引
 毎車收門鹽一斗五升石收票銀五釐州庫收備軍
 需批驗所引收卧引銀一錢州庫收備買馬斗行又
 納州公用銀十八兩嘉靖二十八年又增斗底牙銀
 一錢五分一厰五百引共七十五兩以備公用甦里
[018-21a]
 甲之困然斗行過取斗底而豪猾為斗行倍收私放
 官少利商與里甲受病矣 自洪武以来天下鹽課
 俱開中各邊上納本色米豆故邊方米豆不至甚貴
 並無年例銀兩自成化八年徙鎮榆林衞増治城砦
 民供不繼以南京折銀例毎石折銀五分至𢎞治初
 於運司開中納銀解户部送大倉銀庫收貯分送各
 邊鹽價銀積至百餘萬人以為利而鹽法壊
 成化九年差御史一員廵視河東運司并陜西靈州
[018-21b]
 大小二池鹽課其陜西河南所屬分廵各道官帶管
 鹽法者悉聽節制 慶陽府毎歲委佐貳官一員監
 支靈州鹽課司商人納馬官鹽及民間食鹽
康熈六年各省開爐鑄錢甘肅於鞏昌府開局鼔鑄所
 鑄錢文一&KR0405鑄康熈通寳四字一&KR0405鑄鞏字後停
雍正四年廵撫石文焯摺奏暫開鼔鑄以清錢法於五
 年四月内設寳鞏局於蘭州按察司經鑄河橋同知
 監鑄動用藩庫銀二萬兩收買各屬户釐工字小錢
[018-22a]
 並古舊廢錢銅斤入局鼓鑄開爐一十二座七年三
 月内奉文停止
  附歴代錢法
 上古自太昊氏有錢謂之金髙辛氏謂之貨陶唐氏
 謂之泉商周謂之布齊莒謂之刀禹五年水湯七年
 旱禹以歴山之金湯以莊山之金並鑄幣以救人困
 管子先王用珠玉為上幣黄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
 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錢圜函方
[018-22b]
 輕重以銖司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
 按九府者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内職幣
 職金也圜謂均而通也周景王將鑄大錢單穆公諌
 王弗聽卒鑄大錢文曰寳貨
 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黄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質如
 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 按二十兩為鎰
 改周一斤之制半兩則八銖也
 漢興以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至孝文五年
[018-23a]
 為錢益多而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
 得自鑄錢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埓天下鄧通
 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玉者故吳鄧錢布天下而鑄錢
 之禁生焉自孝文更造四銖錢至是歲四十餘年縣
 官徃徃即多銅山而鑄錢民亦盗鑄不可勝數姦或
 盗磨錢質而取鎔錢益輕薄而物貴令縣官銷半兩
 錢更鑄三銖錢孝武元狩五年有司言三銖錢輕輕
 錢易作姦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周郭其質令不
[018-23b]
 可得磨取鎔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改作貨布長二寸
 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竒廣八分其圜好徑二分
 半足枝長八分閒廣二分其文右曰貨左曰布重二
 十五銖直貨泉二十五
 唐髙祖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寳錢徑八分重二銖四
 參積十錢重一兩得輕重大小之中乾封元年鑄乾
 封泉寳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踰年
 而舊錢多廢開元初宰相宋璟請禁惡錢行二銖四
[018-24a]
 參錢十一年禁賣銅錫及造銅器者二十年千錢以
 重六斤四兩為率
 宋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寳凡輕小惡錢悉禁之
 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寳自後改元必更
 鑄以年號為文後至王安石為政始罷銅禁姦民日
 銷錢為器邊闗船不復譏錢之出國用日耗 凡鑄
 銅錢用劑八十八兩得錢千重八十兩十分其劑銅
 居六分鉛鐵居三分皆有竒凡鑄大鐵錢用鐵二百
[018-24b]
 四十兩得錢千重百九十二兩此其大法也後度支
 判官許申建議以藥化鐵與銅襍鑄重如銅錢法銅
 居三分鐵居六分皆有竒贏亦得錢千費省而利厚
 然鐵澁多不就工人苦之
 明洪武初置寳源局于應天鑄大中通寳錢與歴代
 錢兼行已勅户部及各行省鑄洪武通寳錢太宗九
 年鑄永樂通寳錢宣宗九年鑄宣德通寳錢𢎞治十
 六年鑄𢎞治通寳錢嘉靖六年鑄嘉靖通寳錢是後
[018-25a]
 毎改元必更鑄錢
  鑄錢之弊
 南齊髙帝時奉朝請孔顗上書曰鑄錢之弊在於輕
 重屢更重錢之患在於難用而難用為累輕輕錢之
 弊至於盗鑄而盗鑄為禍深人所以盗鑄而嚴治不
 能禁者由上鑄錢惜銅愛工也所以惜銅愛工者謂
 錢無用之器以通交易務欲令銅輕而數多使省工
 而易成不詳慮其患也自漢鑄五銖錢至宋文帝四
[018-25b]
 百餘年制度有廢興而不變五銖者其輕重得貨之
 宜也以為開置錢府大興鎔鑄錢重五銖一依漢法
 則府庫以實國用有餘 黄氏曰自太府圜法以来
 以銅為錢或為半兩或為榆莢或為八銖或為四銖
 不知幾變矣惟漢之五銖得其中五銖之後或為赤
 仄或為當千或為鵝眼綖繯或為荇葉又不知其幾
 變矣惟唐之開元為得其中二者之外或以一當三
 或以一當十或以一當百然皆行之不久而遽變惟
[018-26a]
 其質制如開元者則至今通行焉
 
 
 
 
 
 
 
[018-26b]
 
 
 
 
 
 
 
 甘肅通志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