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 (WYG)


[1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八
  京畿順義縣/
原順義縣在州東北六十里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順義縣明初屬順天府正德八年改屬
  昌平州
本朝仍屬順天府在府東北六十里
増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五十里東至三河縣界四十
[138-1b]
里西至昌平州界四十里南至通州界二十五里北至
懐柔縣界二十五里東南至三河縣治九十里西南至
大興縣治六十里東北至密雲縣治七十里西北至居
庸闗一百二十里一大清/ 統志
原縣在州東南九十里昌平山/水記
原幽州東北至順州八十里續通/典
原幽州東北三十里有望京館東行少北十里餘出古
長城又二十里至中頓又踰孫侯河行二十里至順州
[138-2a]
夢溪/筆談
原順州至燕京一百十五里金人疆/域圖
原秦為上谷郡地太平寰/宇記
原漢為土垠縣東二十里為狐奴縣西三十里為軍都
順義/縣志
  朱彛尊原按兩漢土垠屬右北平郡當在今豐潤
  境内而縣則漢漁陽郡狐奴地也
增漢置狐奴縣屬漁陽郡後漢因之三國魏景初二年
[138-2b]
廢晉復置屬燕國後魏廢一大清/ 統志
原後魏安樂郡故城在縣西北六里延和元年置交州
太平真君二年罷州置郡領縣二土垠安市北齊廢土
垠入安市後周廢安市入密雲隋開皇初郡廢今為安
樂莊永樂間撥給良牧署昌平山/水記
原土垠晉宋為易京城後魏廢易京為安樂郡今州北
負郭名安樂村順州公/廨記
原北齊始置歸德縣屬燕郡後周廢唐開元中移燕州
[138-3a]
於此仍置遼西縣為州治方輿/紀要
原開元二十五年徙燕州治於幽州北桃谷山唐/書
  朱彛尊原按此為幽都縣治
  臣/等謹按桃谷山據
大清一統志即桃山在今順義縣
原歸順州其地乃燕之北境即元順州之北境開元四
年置為契丹松漠府彈汗州部落領懐柔一縣太平寰/宇記
原歸順州天寶元年改為歸化郡乾元元年復為歸順
[138-3b]
同/上
增屬河北道通/考
原唐末為順州遼/史
增五代晉天福初入遼一大清/ 統志
原遼曰順州歸寧軍又改歸化軍方輿/紀要
增屬南京道遼/史
原宋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名曰順興宋/史
原金仍曰順州方輿/紀要
[138-4a]
  朱彛尊原按明一統志順州之名始自隋然考之
  隋書粟末靺鞨渠長度地稽内附止云居之柳城
  而已寰宇記云大業八年為置遼西郡以統之亦
  未有隋置順州之文也唐貞觀四年平突厥乃以
  其部落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於幽靈之境其
  時順州僑治營州南五柳城後又僑治幽州城中
  寰宇記順州四至八到與范陽同東北至幽州一
  百二十里則順州乃在幽州之南與今之順義初
[138-4b]
  不相䝉矣至於開元中徙燕州於桃谷山雖今縣
  地然仍曰燕州繼為朱滔所㓕因廢為幽都縣終
  唐之世亦未嘗以順州稱也直至梁乾化三年晉
  周德威拔燕順州地以順州名見此而五代史職
  方考後唐一百二十三州順州始在其列此紀地
  志者所當考也
  彛尊又按唐書羈縻州一曰順州順義郡一曰歸
  順州歸化郡一以處突厥一以處契丹寰宇記歸
[138-5a]
  順州南至幽州八十里北至檀州七十五里東至
  薊州二百一十五里西至媯州二百里今之順義
  疑本歸順州歸化郡而非順州順義郡也
  臣/等謹按太平寰宇記煬帝初廢營州為柳城唐
  仍營州貞觀六年置順州寄治營州南五柳城遼
  史誤以唐置為隋置明志因沿其誤耳至順州非
  即今順義地按通典順州在范陽郡城内天寶初
  置尋改為順義歸化兩郡今考寰宇記順州順義
[138-5b]
  郡領縣一賓義四至八到與范陽同范陽為故幽
  州即今順天府境歸順州歸化郡領縣一懐柔另
  有四至八到西南至幽州七十五里今順義縣境
  正在府東北六十里地界相符彛尊以縣為唐之
  歸順州歸化郡非順州順義郡是矣至寰宇記所
  云順州四至八到與范陽同乃指范陽郡言通典
  謂在范陽郡城内可証彛尊乃以涿州之范陽縣
  當之云東北至幽州一百二十里則歸順州又在
[138-6a]
  幽州東北七十五里兩地相距幾及二百里中隔
  幽州一城界址不屬與寰宇記所云歸順州即元
  順州之北境其說相牾是則誤以范陽郡為范陽
  縣又彛尊之失考也
原縣二温陽密雲金/史
原元廢縣存州元/史
原明洪武二年降為順義縣清𩔖天文/分野之書
原初屬順天府正德八年始屬昌平州方輿/紀要
[138-6b]
原城縱横四里南昻北俯又東北突出一隅肩臂四折
入於河濱宛如龜背形周圍一千一百三十五丈九尺
連堞高二丈五尺濠塹四周深一丈五尺其門南曰迎
恩東曰平秩西曰晴嵐北曰叠翠順義/縣志
增城周六里門四濠廣四丈明萬歴中甎築
本朝康熙十七年十八年重修一大清/ 統志
增順州故城今順義縣治唐開元中移燕州於此後改
順州同/上
[138-7a]
  臣/等謹按此為唐末之順州即歸順州也
補順州舊治唐歸順州見大歴五年試太子洗馬鄭宣
力所撰開元寺碑金節使剛忠王公子明死節于此秋澗/集
增乾隆十年
御製雨中過順義縣詩  曉㸔春雲膩驅車冀野行忽
霑垂栁色似聽滴桐聲釋矣懐人感時哉望嵗情披簔
荷鋤者相率事深耕  春寒雨作雪春暖雪為雨前日
與今朝佳景隨時覩密雲失逺峰新溜添曲渚淅淅復
[138-7b]
濛濛極目迷空所  歴歴綠塍鱗來牟色倍新榆烟低
處潤村靄澹初匀鳥噪驚簷瀑人欣浥路塵無花良亦
可不是為尋春
增乾隆三十四年
御製過順義縣城詩  行行過縣城陌柳颺烟輕白水
橋為渡青郊塵不生藩宣察吏治保障廑民情安樂真
安樂是縣古/名安樂春田雨遍耕
  臣/等謹按過順義縣城
[138-8a]
御製詩謹繹有闗紀述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錄
增縣治西從東直門出京往古北口驛路一道境内計
程四十八里自大興縣界古柳樹一十二里至治而三
家店有
行宫駐驛自三家店二十里至牛欄山鎮又一十六里
至懐柔縣界順義/縣册
  臣/等謹按三家店
行宫正殿恭懸
[138-8b]
皇上御書額曰無踰此地西室聨曰詩情詎花柳樂意
  在農桑又聨曰庭饒芳草鋪生意座有芸編結古
  歡捲房額曰折旋中矩聨曰雜花分戸映空翠落
  庭隂又聨曰紅桃綠柳天然趣夕惕朝乾依舊身
  又聨曰風烟有竒狀物象歸餘清佛室聨曰八德
  靈源超覺海三明妙境照慈燈皆
御書
增縣治西北發
[138-9a]
圓明園往熱河驛路一道境内計程二十五里自昌平
州界官莊横道一十二里至治西北南石槽有
行宫駐驆從南石槽岐路三里至北石槽又十里至昌
平界順義/縣册
  臣/等謹按南石槽
行宫前殿東室恭懸
皇上御書聨曰山光積翠遙疑雪罏篆浮香近若雲西
  室聨曰縱目恰宜遇&KR0705朗託懐又喜得清舒佛室
[138-9b]
  聨曰華海慈源分一滴金輪妙果演三乘
後殿額曰竟川含綠西室聨曰列嶂拖藍晴横朝靄碧
  千畦環秀香擁暮雲黄東室聨曰雜卉晞陽争舊
  絢喬柯得䕃亦森沈皆
御書
增乾隆六年
御製石槽行宫對月詩 殘靄全収晩景姸疎楊影裏
漏嬋娟詩因望夕清添興光到深秋皎徹天别院初迴
[138-10a]
飛蓋駐行營兩見皓輪圓何殊上苑憑吟處桂子風微
夜未眠
增乾隆九年
御製順義縣行宫作 將為田盤行趂此秋成閒旌麾
厯冀野輪蹄背湯泉朝暾散晏温入我輿帷暄塗霜帶
冷白坂花垂紫殷枯樹雀飛飛廣陌兔爰爰芻棚隠茅
落罷喘牛高眠囷鹿戸有積室家幸茍完所見扶鳩翁
尚鮮怨祁寒由來嵗功成降康端自天行宫建勝地樹
[138-10b]
石誠有年葺新成此日止頓因路便匪誇棟有芝詎必
池茁蓮記我書室名是處欣隨安明忩受暖曦市語隔
煩喧染翰藻思抒習静道心存愜適以為佳奚必居深

  臣/等謹按石槽
行宫
御製詩謹繹有闗紀述事實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錄
原前代州治為小城方二里許四隅角樓遺跡尚存至
[138-11a]
元二年節度使劉瑜建大㕔并長廊二十八年知州大
興王居政於㕔左右構捕盜所吏目幕次復構架閣庫
祇侯直舍大德七年知州鉅野段廷珪作後廨並東西
房皇慶初知州大興梁彦義起儀門高三丈餘翰林學
士清河元明善為之記其驛館至元十八年州倅李讓
剏焉梁宜順州/公廨記
原元明善順州儀門記之古者諸侯三門皋門應門路/門今之州準古伯子男 國作儀門禮也温榆水之陽
有古城焉曰順州𨽻大都路地沃而民淳國家罷兵百/年涵濡撫育生殖日繁蔚為饒郡郡城據亢爽地郡廨
[138-11b]
特當其亢亢有故儀門址至大四年知州事梁君彦義/始來明年百廢次第舉民用大和迺謀諸監郡將建岑
樓於址僉曰休哉民皆子趨以獻工肇事於皇慶元年/秋七月畢工於二年夏六月登其上北望則紅螺峻極
雖五十里外若接闌檻東北曰黍谷鄒衍吹律之山也/潮潞二水會於白溆經城東而南注呉船來集通元橋
下其西南則天都霄漢觚稜金爵隠然鬱葱佳氣之間/羣情大悦咸曰是不可不箸興建之嵗月予太史也書
必稽之典禮俾知今之州凖古諸侯之國不為不重/興作制備而從民志則太史喜為之書 清河集
增順義縣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初建公畿輔/ 署志
增舊治堂康熙十八年地震廢五十五年邑令黄成章
修葺乾隆十年重修順義/縣志
[138-12a]
原順義學在縣治西洪武八年重建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順義縣志縣學舊址在西門内北小巷
  元改置通衢即今址明崇禎七年重修
本朝康熙十九年邑令鄒琬重建
原元梁宜順州廟學記降宣聖廟未詳建於何代金明/昌初提刑萊州劉仲洙 漕司錢五百千同知州事著
作郎状元𤓰爾佳中孚繼出俸金鄉進士馬湘竇鳴道/相與翼佐營葺殿廡肖御史中丞孫郎康所寄曲阜石
本聖賢像俾繪塑之鑿井于圃廩給生徒欲構講室未/克見泰和元年秘書少監李𤾉重修記聖元南牧遂毁
於兵獨禮殿存焉四無垣墉鞠為牧場郡人中書右丞/贈平章事順國宣靖曺公庭瑞以廟學乆廢為慮迨至
[138-12b]
元辛未知州郭幹繕殿之摧漏起東西兩廡殿後隘無/數尺宣靖公懇寺僧高其價得袤五丈廣倍之知州故
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帥段廷珪増塑鄒兖二公貌七十/子更為明倫堂泰定甲子宣靖公之于工部尚書偉念
繼先志發私帑楮幣而甲匠提舉司達嚕噶齊郭伯達/耆士富察晉柴唯允共贊之剏神門左右齋學椽居室
賓幕庖庫靡不全備仍甓巨井丙寅達嚕噶齊今監察/御史多羅台知州王汝楫以其前阻隘巷乃市地南撤
東西通達上作櫺星門由是行道之人莫不嘆美丁卯/工部公於江浙造銅禮器二百三十事復購經史若干
卷宜守是州刋加封大成詔圖十儒像益弟子員割錢/千緡規息以資朔望祭物但闗于祀事教典者悉皆告
完多順義縣志七按𤓰爾佳舊作夾谷從八旗姓譜改/正 羅蒙古語 數也舊作托喇今俱譯改
原營州左屯衛在縣治東明一/統志
[138-13a]
  臣/等謹按左屯衛今廢
原衛本屬大寧永樂元年移於此領左右中前後五千
戸所昌平山/水記
增漕河營在縣東北牛欄山東南有把總戍守一大清/ 統志
原縣西北三十里有石槽三曰東石槽南石槽北石槽
元史上都兵入古北口其知樞密院事準台以兵掠石
槽是也昌平山水記温按準台義/見前舊作竹 台今譯改
增元致和初上都兵掠石槽雅克特穆爾遣薩敦掩擊
[138-13b]
敗之即此一大清/ 統志
原福山在縣南五里順義/舊志
原孔山在縣南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水經注山上有洞穴開明故土人以孔
  山稱据
大清一統志在縣南二十餘里
原龍山在縣南二十里下有龍泉明一/統志
原桃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舊唐書謂之桃谷山山有
[138-14a]
五峰如桃花瓣巨石錯落横亘數畆元致和初上都兵
入古北口留重兵屯燕樂城以輕騎進抵桃山雅克特
穆爾掩擊之於白狼河追至桃山降其衆燕樂聞之遂
潰白狼河即白河也一云白狼河在縣西北三十里方/輿
紀/要
原史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山石戴土高百餘丈狀如
眠弓南望京師城闕金碧眩目寺宇皆唐時建名勝/志
  臣/等謹按順義縣志山有卧佛寺
[138-14b]
原縣北二十里為牛欄山山上有洞俗傳有金牛出焉
至今洞前石壁為小槽形名曰飲牛池山北里許有小
山昔有仙人騎牛來遊因名靈蹟山宋王曾上遼事曰
順州至檀州漸入山牛欄當其要路也上之東麓潮白
二河合焉有龍王廟山之東南為漕河營有城二門把
總一人守之昌平山/水記
  臣/等謹按畿輔山川志亦名金牛山
原遼置牛欄都統領司遼史百/官志
[138-15a]
補帝次牛欄山欲盡戮漢軍穆呼哩以舒穆嚕拜達勒
可用奏釋之元/史
原牛欄山改名順義山明一/統志
原牛欄山與狐奴山相望其第三峰腰帶間一洞相傳
曾有金牛出食禾稼田畯逐之遁入洞穴有投以甎石
者輒聞水聲或以物擲之良乆自山傍白河浮出其北
里許靈蹟山二山一脈前山石身負土後山土身戴石
前大後小行人搃以牛欄名長安/客話
[138-15b]
原順州北有銀冶山元混一方/輿勝覽
  臣/等謹按據
大清一統志山今在密雲縣南十五里
原順州東北過白嶼河北望銀冶山王文正/上遼事
原呼奴山亦名狐奴山明一/統志
原縣東北二十五里為狐奴山水經注水不流曰奴蓋
以上前瀦澤名也其北麓鳥道而上里許漸濶漸平有
寺寺後有小石城山下有龍潭今涸山西南百步有漢
[138-16a]
狐奴縣址魏文帝黄初二年省昌平山/水記
原曹王山曹操常駐軍於此遼/史
原沽水西南流逕狐奴山西又南逕狐奴縣故城西漁
陽太守張堪於縣開稻田敎民植種百姓得以殷富童
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視事
八年匈奴不敢犯塞狐奴王莽之舉符也水經/注
原白河經靈蹟山黄花鎮川河入焉又南經牛欄山東
麓潮河流合焉又南逕縣城東門外方輿/紀要
[138-16b]
原道人溪水南流逕孔山西上有洞穴開明故土俗以
孔山稱水經/注
原縣西南二十里有天柱村三十里有葦溝村村東臨
温餘河渡渡南有長城遺跡遼史順州南有齊長城城
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者也
齊長城天保中所築沈括曰幽州東北三十里有望京
館東行少北十里餘出古長城即此昌平山/水記
原温餘河即昌平之榆河下流為沙河入順義西南界
[138-17a]
下至通州入潞河順義謂之西河金人名縣曰温陽以
此遼史作温榆河本水經注之濕餘河以字相似而譌
同/上
  臣/等謹按許愼說文濕水為漯水之訛則温餘濕
  餘並當作漯餘水
原順義縣有井一日三溢海潮則大溢相傳源與海通
民疏其水為渠灌田百畆號曰聖井燕山/叢錄
原狐奴縣舊城在縣東北三十里狐奴山西麓順義/縣志
[138-17b]
原唐南河縣故城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而軍都縣故城
在縣西三十里蓋軍都之别徙者也昌平山/水記
原城内四達之中有白石幢下方上銳每方廣二丈高
三尺又上重之八角各高二尺餘刻獅象海馬之形又
上為十二闌干為千葉蓮花座又上漸狹漸圓中石心
一圜刻佛像千尊外石柱六各盤螭虎四距又上竹節
小梲可三尺餘又上荷葉寶蓋二尺餘四門城樓僅與
幢基址平遙望之層層如雲中麾蓋也同/上
[138-18a]
原縣西三十里有燕王冢或曰水經注所謂濕餘河在
燕王陵南者也同/上
原開元寺有唐大歴五年試太子洗馬鄭宣力撰碑秋/澗
集/
  臣/等謹按開元寺在縣治東隅俗稱為東大寺
原締興寺在縣治西南洪武八年建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締興寺在縣治西門内俗稱為西大寺
補順州有龍雲寺元崇國/寺碑隂
[138-18b]
原呼奴山白雲觀有元大德八年集賢學士宋渤碑淥/水
亭雜/識
原宋渤白雲觀記畧觀真人張霞卿弟子張道寛居順/州之呼奴山白雲道 能以符水救人大丞相東平王
嘗有瘍生體中醫藥罔效道寛治以符/水遂愈王為之構觀云 順義縣志
原王梁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後漢書/本傳
原上谷太守任興欲誅赤沙烏桓烏桓怨恨謀反詔鄧
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以防其變訓撫接邊民為幽部
所歸同/上
[138-19a]
原遼聖宗統和十二年十二月獵於順州西甸遼史游/幸表
原王晦字子明澤州高平人貞祐初為戸部郎中以部/兵守順州時通州圍急晦攻牛欄山以解通州之圍遷
翰林侍讀學士及順州受兵晦誓死不去將士縋城出/降被執不屈以死謂其愛將牛斗曰若能死乎曰斗䝉
公見知安忍獨生并見殺贈榮祿大夫樞密副使有/司立碑嵗時致祭錄其子汝霖為筆硯承奉 金史
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遼人不知其名以/問劉敞敞曰此所謂駮也為言其形狀聲音皆如所見
人嘆其博物/ 東都事畧
 
 
[138-19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八
[138-20a]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八舉正
 營州南五柳城原書城訛作戍今改朱彛尊/原按
 
 
 
 
 
 
[138-20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八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