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 (WYG)


[1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
  郊坰西十四/
原自杏子口度小嶺折而西為嘉禧寺松檜夾徑里許
方入寺門游/業
  臣/等謹按嘉禧寺今存殿内銅鐘一明正統九年
  造
原嘉禧寺門如城鐵葉釘乳入門道榆栁中地無日影
[104-1b]
里許别為山門方丈特壯麗懸神宗御書聨筆法仿顔
真卿寺僧云初年筆也寺西二里金萬壽王冡一穹碑
孑孑田畔東三里有福田寺帝京景/物略
  臣/等謹按金萬壽王冢今無考福田寺詳見前郊
  西卷七
原朱國祚嘉禧寺詩好山墻圍作化人城榆栁隂濃信/客行始信精廬風日 秋深猶緑牡丹坪 介石齋集
原馮有經登嘉禧寺山樓作芳髙樓切天浮古木森在/下峯峯開金碧四十二蘭若 林擁桃李怪石帖松檟
人語曠不喧啼鳥無冬夏對此懐/巖畔局促何為者 帝京景物略
[104-2a]
原聖水寺下臨澗泉閣後一松直而多䕃松後石窟夏
月隂涼坐久毛髪盡竪旁有一石樓極髙峻下指村莊
為福田嘉禧諸寺燕山/紀遊
  臣/等謹按聖水寺今廢惟姚家寺旁僧塔銘内有
  翠㣲山勝水禪林或因聲相近而相沿互稱亦未
  可定也詳見後條
増嘉禧寺東有霧明庵西北有姚家寺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霧明庵原名普照寺鐘一明嘉靖四十
[104-2b]
  二年造姚家寺遺址僅存寺右塔一八稜七級又
  數十武有僧塔塔前碑一僧海愍撰錢唐高士竒
  書康熙年間立
増僧海愍勝水漢萍禪師塔銘并序氏師諱通傑號漢/萍楚之漢陽人也俗姓楊三歳嗣徐 二十七禮衲剃
落即首謁黄蘗無念師不契乃入廬阜凌霄巖結茒力/究聞溪聲冇省爰徧叅博幽無異雲門湛然諸禪師雲
遊歴宇内凡呉魯燕晉之山川靡所不至其名公巨卿/留意禪宗者皆與師為方外友無何泛舟抵都門訪笑
巖祖塔得於荆榛蒼莾中力為整葺因寓京邸道風日/著宰官居士及諸山名徳請住京西翠㣲山勝水禪林
是時師年五十冇三矣將示寂冬至上堂有痛惜寸隂/努力取辦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語歳盡日安居無恙
[104-3a]
忽書偈語擲筆跏趺而逝師生於萬歴丙申之元旦寂/於順治辛丑之除夕壽世六十有六戒臘三十有三
原洪福寺松蘿俱古度念佛橋即寳珠洞也燕山/紀遊
  臣/等謹按洪福寺今無考念佛橋旁有石刻念佛
  二字寳珠洞詳見前卷
原下宏教寺循山趾而南有盧師山與平坡山並峙諸
寺鱗次曰清涼曰證果曰平坡皆刹也長安/客話
  臣/等謹按盧師山之盧師寺據劉侗帝京景物略
  始自隋仁壽中元曰大天源延聖寺明曰清涼寺
[104-3b]
  今廢僅存塔一八稜七級有石刻天順四年重修
  寳塔等字宏教寺平坡寺已見前卷
原泰定三年二月建顯宗神御殿於盧師寺賜額曰大
天源延聖寺勅貯金書西番字藏經八月天源延聖寺
神御殿成十月奉安顯宗御容於大天源延聖寺賜鈔
二萬錠四年十月命帝師作佛事於大天源延聖寺元/史
泰定/帝紀
原天歴二年五月於玉德殿及大天源延聖寺作佛事/ 元史文宗紀
[104-4a]
原明宗必巴實皇后天歴二年請為明宗資㝠福命帝/師率諸僧作佛事七日於大天源延聖寺 元史后妃
傳元按必巴實梵語佛名也原作八不沙今譯改殿碑/原 統六年四月詔大天源延聖寺立明宗神御
順元史/ 帝紀
原盧師山以神僧得名師隋末居此山能馴二龍子山
有潭覆以巨石其下深不可測二龍潛焉歳旱禱雨輒
應舊有寺即以盧師名今清涼寺是已長安/客話
增安祖砦西北有盧師祠是桑乾出山之口/增清凉寺在宛平縣西盧師山舊名盧師寺 宋史宋琪傳/大清一統志
原大小青龍之神按碑記昔有僧名盧自江南來寓居/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崖一日二童子來拜于前盧納之
[104-4b]
鬻薪供奉寒暑無怠時久旱不雨二童子白于盧能限/雨期言訖即委身龍潭須臾化青龍一大一小至期果
得甘雨事聞賜盧師號曰感應禪師建寺設像立碑以/記其事又别設祠于龍潭之上春秋遣官祭青龍神宣
徳中敇建大圓通寺二青龍出現禱之冇應於是加以/封號至今遣順天府官致祭及遇歳旱遣官祭告葢因
舊傳二龍能致雲雨故累朝崇奉如此更青谿漫藁佛/原盧師山有寺曰盧師寺正統十一年 名清涼今
殿已無一梵相坐風露中左右迦葉阿難風露中侍僧/曰唐天寳遺製過寺半里秘魔崖是盧師宴坐處相傳
隋仁夀中師從江南棹一船來祝曰船止則止船至崖/下止師遂崖居居數歳二童子來曰大青小青侍師不
去歳大旱所司徴禱雨者童子白師願施雨雨一方遂/乘雲氣去俄雨大注知大青小青乃龍也龍歸投潭中
潭廣丈巨石覆之深窅不可測二龍有時出雲氣仍隨/之崖下塑二童子侍師像崖上一栢産石面長尺不凋
[104-5a]
不榮是盧師所植東證果寺寺旁冇亭望渾河下善應/寺殿佛不跏趺髙几危坐儀如中土兩廡塑羅漢五百
原帝京景物略甞以道力攝二龍於萬夀寺巾池内常/ 唐時覺禪師
見龍形一曰大青一曰小青宋因禱雨有應封大青應/濟侯小青利澤侯 燕山叢録
原天旱道士持青蛇曰盧師谷小青謂龍也禱之即雨/吕思誠以其惑人殺蛇逐道士雨亦遂至 元史本傳
原京師西山寺有二青蛇客至僧呼蛇以酒肉飼之二/蛇輒引喙出入無惲謂之曰蛇菩薩 西樵野記
原宣徳七年三月以乆不雨遣順天府尹李庸祭大小/青龍之神其文曰今春已暮農務方興而雨澤未降宿
麥不滋朕為生民主夙夜在懷特用祭告惟神明彰感/通早霈甘㴻以慰民望 明宣宗實録
原正統九年夏四月雨澤愆期遣太師英國公張輔等/告於寺觀城隍及大小青龍之神曰朕憂念民艱靡遑
[104-5b]
寧處特遣祭告尚祈神化昭彰早/降丹澍以慰民望 明英宗實録
原唐書韋挺傳挺遣燕州司馬王安德行渠作漕艫轉
糧自桑乾水抵盧思臺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
苦寒未可進遂下米臺側廥之待凍泮乃運以為解按
今京城西三十里盧師山相傳為隋沙門盧師馴伏青
龍之地以唐書考之當即盧思臺師乃思之誤也桑乾
水即盧溝河北平古/今記
補宛平王倚字輔臣中統初選良家子入侍東宫太保/劉秉忠見而器之引以與選有詔皇太子裁决天下事
[104-6a]
拜正議大夫工部尚書改禮部/尚書卒葬盧師山下 静修集
  臣/等謹按王倚墓今無考
補王惲陪張右相祭奠司徒忠懿公墓詩吾王城西北/郊有山曰盧師岡逺見盤互野曠欣平夷 嘗以事來
旋軫思遲遲有懷德育公攀附隨潛飛一朝際風雲振/耀生光輝我初拜英表富貴非公誰内焉豳國助上焉
兩宫知孰云恩澤侯以徳中自持近侍足恭謹接物餘/謙撝由家化而國在理乃所宜及夫司徒公衍慶尤熙
熙再世保傅功大書見豐碑神龍襲九淵奮起須鱗鬐/伊公漢大横庚庚隱天機歴數既有在大器將安歸君
王夙英武監撫非細㣲寳章猶傳璽啟沃貴知㡬堂堂/忠愛心盡此廟社規其報宜伊何子孫保無期倐忽三
十載山邱兩巍巍生死固常事盛衰有足疑昌黎銘殿/監所以舍餘凄我老自多感黄鳥聲正悲駐車不忍去
[104-6b]
日下山烟霏師秋澗集郝景文叅政墓詩/原馬祖常盧 山下過 故相聲名/
逺荒阡松栢長地能終不夜天莫借飛光舊客驅車過/新詩洒淚傷千年此山下樵牧禁牛羊 石田集
原曾棨盧師寺詩飛久懷招提遊偶此得尋訪巖巒通/杳靄闌檻俯虚曠 花出洞中古栢䕃池上欲識雙青
龍變化爾何狀山巢睫集/原李時勉盧師 龍潭作 湫中龍何許睇目東南峯/
旁崖下&KR0541絶緣徑披䝉茸履險時復憇始與前山通竇/坎覆清泉神物潛其中林谷為森爽烟霧為𠖇濛時乘
靈物去靈雨下晴空既雨即湫處年榖亦以豐明祀大/小青盧師與無窮 古廉集
原郭武雨中宿清涼寺詩共逺來禪境宿深在濕雲層/路險無人跡堂空有佛燈 聽青嶂雨對坐白頭僧話
久何曾睡聞鐘客又興師郭氏聨珠集大青小青秋霧/原李濂盧師山詩 盧 山上古龍潭
[104-7a]
含坐久隂雲生洞口忽㸔㣲雨過湖南許嵩渚集未知/原蔣山卿清涼寺龍潭詩 潭水清如 龍藏深
珠明䕶燈夜雲暗聽經時法雨空中潤塵灰刼後移還/將馴擾力指鉢問吾師 南泠集
原無名氏題清涼寺壁詩/百里雲冥濛三日雨不止 山僧汲空潭驚起二龍子/長安可逰記
原謝榛夾山寺詩馬黎河路轉入烟霞為訪蓮峰衲子/家萬古山靈開白 三秋石窟閉青蛇曇雲不作空中
雨祗樹還生象外花欲共虚堂留此/夜燈前仍復演三車 四溟山人集
  朱彛尊原按徐伯昌所録暨四溟山人詩俱有大
  小青而一曰萬壽寺一曰夾山寺姑附於此以俟
  再考
[104-7b]
原秘魔崖在山半大石嵌空㡬二丈僧垣其西南為禪/室又南别為㸑室從㸑室西二十餘歩始入巖出東行
百餘歩冇大石側立道左右為池葢大小青龍所蟄處/視之不甚深然側入不可窮池前有雙栢上有小殿順
天尹李侯執中創以祀神者又東度山/崦二百歩入清涼寺西門 王文端集
  臣/等謹按秘魔崖之小殿今已廢惟崖洞内右洞
  有盧師像旁侍二童子即大小青也左洞有真武
  像
原郭武游秘魔崖詩金清磬烟蘿出禪房絶頂闗路危/青嶂仄潭暝白雲還 鉢龍雙隱蒼崖栢獨閒渾河流
杖下今隔㡬重山詩郭氏聨珠集蘚文斑千載盧師去/原朱國祚秘魔崖 秘魔崖仄
[104-8a]
不還遺有澄潭二龍子日斜/歸處兩連山 介石齋集
原證果寺前臨青龍潭後有秘魔崖中空如室石如偃
芝云是秘魔祖師所居長安/客話
  臣/等謹按證果寺唐為感應寺明景㤗間曰鎮海
  天順間改名證果明碑三一在秘魔崖洞口僧南
  浦撰景泰五年立其二在寺内後殿皆明禮部尚
  書姚䕫撰成化五年立寺門東有池深不盈丈廣
  約六尺餘池西南隅有吐水龍口即舊所稱青龍
[104-8b]
  潭也今涸
增明僧南浦重修鎮海禪寺記何都城一舍許曰西山/尸陀林秘魔崖有僧名盧不知 許人自江南造一舟
不設篙櫓任所之曰舟止吾止也至盧溝橋桑乾河分/兩岔處一岔通尸陀林舟至於林畔見石室曰吾居是
矣居無何有二童子拜前師問何來何姓氏童子曰吾/龍王子也聞師居是來執薪水之勞盧納之祝髪為沙
彌日以鬻薪奉盧師饌供雖寒暑無怠時旱三年不雨/樹枯井竭民甚憂之沙彌徃京見黄榜曰國冇人祈下
甘雨重以爵賞沙彌掲榜而歸時㸔榜官徐來曰能限/兩期沙彌曰三日内甘雨霈施言訖委身龍潭須臾化
二青神龍一大一小出没顯現本官具實奏聞至期廿/雨果作田疇俱滿枯者榮憂者喜百官稱頌皇情大悅
遣大臣降香御駕徃顧未及盧先知示現觀音儀像身/掛天衣瓔珞竒祥異瑞萬衆仰觀咅動龍顔賜盧師號
[104-9a]
曰感應禪師建殿宇以崇佛像另啟祠室春秋遣官以/禮祭之額以寺而勒碑記之時大定二十六年至大元
年重建殿宇改賜今額元季寺燬于兵洪武庚辰冇福/海師於斯修習至永樂中徳行著聞太宗文皇帝甞遣
近臣顧問迨洪熈改元仁宗昭皇帝㫖至問二青龍上/始末師面說無滯賜牒改名慧宗别號無相宣德丁未
勅建大圓通禪寺殿宇二青龍現竒異象禱之有感於/是勅封輔國廣澤善行真功宣徳濟民大青龍王佑國
溥澤積行崇功施徳利民小青龍王重建祠宇仍遣官/祭之師居是四十餘年行解圓融卓稱當時正統戊午
重修佛殿僧房甲寅予以菲徳宣宗章皇帝驛召來京/俾掌僧錄司事主大圓通之席徃來見而可之薦領教
府檄住持鎮海顧寺之振乃自兹始規制之盛視昔有/加其徒廣賢亦皆苦心苦行之士也一日具事實詣飛
虹官舍跪拜屬文浦惟吾佛之道廣大圓融悲願所孚/神化莫測無相師者願力人也有慧學辨才而後來紹
[104-9b]
嗣者亦豈無大力量人應願出生以綿越于無窮也哉/是為記景泰五年甲戌孟秋之吉僧錄司右善世兼勅
建大圓通禪寺開山苐一代住持并廣善戒壇圖授宗/師七十一翁如幻老人南浦識鎮海禪寺苐二代住持
廣賢立石證果寺重建碑略/増明姚䕫 去都城一舍許曰西山/
層巒疊嶂盤礴蜿蜒於翠霧蒼煙中實為京師右觀中/有尸陀林昔為盧師卓錫之所師嘗度龍子為沙彌天
寳間旱甚二沙彌入潭化大小青龍霈甘雨以濟羣生/人德之遂立祠於此既而師示現異象賜號感應禪師
因名其寺曰感應景泰間更名曰鎮海洪武間冇海福/師主會洪熙改元賜名慧宗號無相宣徳間祈雨冇感
封二青龍為王正統間有金繒之賜于時鎮海為蘭若/之首盖以二龍無相之有以感召之也天順改元賜名
證果禪寺命僧廣賢住持予為次苐/其寺之興建始終刻諸石以詔來者
[104-10a]
補平坡寺下山有靈光寺緱山/集
  臣/等謹按靈光寺明碑三一為明憲宗御製重修
  碑成化十五年立一為明世宗御製重修碑一無
  撰人姓名皆嘉靖十年立
  又按據明成化間碑靈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賜
  名覺山則此寺即覺山寺舊址而寺後之山即為
  覺山無疑今以朱彛尊原書覺山二條編次于後
原覺山在府西三十里懸崖之上與盧師平坡鼎峙西
[104-10b]
有三泉曰清泠曰清㫖曰洊至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覺山寺西今尚有泉流數處殆即明一
  統志所謂三泉者也
補王惲題覺山寺詩目山因寺勝寺因山雲自無心景/自閒懶陟上方窮逺 黄塵深處是人間 秋澗集
原覺山漢左馮翊韓延壽墓在焉五華雙泉翠峯仰
山諸峯環之如屏燕都游/覧志
  臣/等謹按韓延壽墓今尚存五華山詳見前卷雙
  泉翠峯仰山皆詳見後卷
[104-11a]
増明憲宗御製重修靈光寺碑略改都城西三十里許/舊有寺曰龍泉金世宗大定二年 曰覺山至宣徳三
年重修舊額不易朕統承大業十有六載凡一切神祠/及孔子廟庭罔不一新唯兹覺山佛刹實我皇祖所修
歳久蠧撓傾廢不治朕心弗安肆成化十四年秋九月/間命官度材宏廣舊規一木一石之費咸出官帑不煩
於民兹既告成足為壯/觀特更其額曰靈光
增靈光寺右有翠㣲寺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翠㣲寺無碑碣可考寺後有塔十層八
  稜俗稱畫像千佛塔繞塔基有鐵燈龕十六座塔
  西有井泉深廣約五尺餘
[104-11b]
原廖希顔翠㣲寺詩迥翠㣲西接古神州石磴雲盤閣/道幽白日烟霞林谷 長風鶴鸛海天浮僧歸黄葉峯
前寺水向青龍口下流只道長安天/尺五誰云此地減瀛洲 東雩集
増翠㣲山東北有宏德寺何家庵三山庵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翠㣲山詳見前卷宏德寺爐一明正統
  七年造何家庵鐘一明萬歴丁酉年造三山庵俗
  稱麻家庵在大悲寺之下今
上乾隆年間修葺
補過承恩寺里許有海藏寺徑旁多嘉樹四山駢羅寺
[104-12a]
若當玦口殿方丈最髙望盧溝橋車騎可數下寺門過
橋澗道三分一通寺一通山後一通上普濟寺山行/雜紀
  臣/等謹按承恩寺明碑二一為勅諭碑正德八年
  立一吏部尚書李東陽撰記正德十年立海藏寺
  今無考普濟寺詳見前卷
増李東陽承恩寺記略石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邐而/來二千餘里迄於古碣 之地以入於海屏嶂嚴固巖
巒起伏竒蹤巨麗甲于天下釋刹道觀往往各得其勝/乃于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曰翠㣲有新刹一區
額曰承恩其地崇岡後時高塔前聳長河抱其陽平疇/衍其周論堪輿者以為風氣攸結覽形勝者以為景物
[104-12b]
所會而溷于氓居踐于樵蘇閟而不發者久矣爰伐材/于林鑿石于山傭大于農隙選工于善事衆手交作布
地除壤高庳稱位三閲炎燠甫以告成予兹雖退老邱/壑未能扶衰力憊擕笻躡屐一徃觀馬兹山少所經歴
游不啻數十至翠㣲之勝亦知之熟矣故為之記兹寺/經始于正德五年庚午之春落成于八年癸酉之秋額
名實上所賜且命僧宗永為/僧錄司左覺義兼本寺住持
增承恩寺南有法海寺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法海寺明碑三一吏部尚書泰和王直
  撰一禮部尚書胡濙撰皆正統八年立一為重修
  記禮部右侍郎廣陽劉機撰正德十年立佛幢二
[104-13a]
  左幢刻佛頂尊勝陀羅尼呪序略云明金臺大夫
  李福善洎衆信官等同發誠心於正統四年夾鍾
  閏月下弦良日鳩資創建法海禪寺命工鐫立佛
  頂尊勝陀羅尼幢一座上載尊勝真言塔一座正
  統四年立右幢刻佛號及三寳施食文序略云三
  寳弟子大夫李福善洎衆信官等同發誠心命工
  鐫立三寳施食幢一座正統六年立
増劉機重修法海禪寺記略峙都城之西餘四十里有/山名翠㣲左岡右泉曲廻旁 雲烟飛動如䕶如翼山
[104-13b]
之陽土脈豐腴草木叢茂正統己未間剏梵宇于上英/廟錫名法海今經六十九寒暑矣壞桷欹傾門徑蕭索
齋魚不聞經圅塵合時朝廷方遍訪名刹凡古井圯橋/危隄墊路發内帑修治自𢎞治甲子至正徳丙寅始克
告成西有古寺名水峪龍泉者上漏/下濕不勝寂寥餘工及之亦皆煥然
増法海寺西南有慈雲庵慈祥庵高井村北有翠雲庵
淨德寺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慈雲庵鐘一明成化十一年造慈祥庵
  係明刹
本朝重修碑一邱致中撰順治九年立翠雲庵磬一明
[104-14a]
  萬歴十三年造淨德寺明碑二一朝列大夫三山
  邵文恩撰嘉靖己丑年立一嘉議大夫昌黎王槐
  撰萬歴丁丑年立
増邵文恩重修淨德寺碑略斯都城之西距六十里順/天府宛平縣治其鄉曰玉河 境者山環水廻地輿秀
衍多為古昔名藍所據正統改元建立隆恩寺仍于寺/之東南二里許再構寺一所賜名淨德嘉靖戊子春共
圖鼎建工始於是年春三月成於明年己丑秋九月山/場四至東依白水峪南經五里坨西接小孤山北抵隆
恩寺李魏公孟歐陽楚公原功俱葬宛平縣香山鄉石/補元
井村志黄/圖雜
[104-14b]
  臣/等謹按李孟歐陽原功墓俱無考
原雙泉山在府西四十里山有二泉故名東北二里許
有黑龍灣明一/統志
  臣/等謹按雙泉山舊有雙泉寺明成化間改名香
  盤寺寺内明碑一無撰人姓名嘉靖元年立雙泉
  在今寺右左側塔一高約七丈餘距寺數百武為
  雙泉橋明翰林院修撰雲間錢福撰記𢎞治七年
  立黑龍灣在黑石頭村西二里以石色黑故名
[104-15a]
增明人香盤禪寺碑略勝都城西四十餘里有寺名雙/泉有山名翠㣲泉山幽 甲于他山金章宗明昌五年
詣其寺潛暑寺冇雙泉因而得名即建祈福寳塔于寺/北至明成化五年十月賜名香盤禪林宣徳二年十二
月奉㫖與大能仁寺宏善妙智國/師為下院嘉靖元年葺而新之
原罕山志稱韓家山漢循吏韓延壽家焉罕韓音譌也
俗呼黑山滙黑罕音又譌也山黄壤一平岡耳山陽二
寺曰靈福曰延壽者太監剛鐵墓前寺也鐵從長陵靖
難把百斤鐵鎗好先登陷陣鎗今存寺中鐵本名炳長
陵每呼以鐵遂名剛鐵墓無石表無翁仲惟石墩六僧
[104-15b]
云長陵賜鐵坐凡六故六墩也一碑無文字惟皇明司
禮監太監剛炳之墓十一字鐵後凡掌司禮者祀寺左
堂韓延壽墓在山之南磚甃阜髙以文非漢磚也志云
有故碑剥落今碑復不存帝京景/物略
原景泰七年十月以故太監李徳所建靈福寺并園地/賜錦衣衛百户李安為香火院 明景帝實録
  臣/等謹按黒山滙今並無靈福延壽二寺名惟三
  義廟亦稱䕶國寺内明碑五一無撰人姓名嘉靖
  辛亥立一吏部尚書楊溥撰萬歴元年立一翰林
[104-16a]
  院侍讀馮有金撰萬歴三十五年立一禮部尚書
  王家屏撰一禮部尚書徐階撰皆無年月剛鐵鎗
  今尚存木桿云
原垣牆山一名萬安山在薊縣西五十里山有鐵鼎其
下有舊置冶處太平寰/宇記
  臣/等謹按垣牆山鐵鼎今無考
原翠峯山在府西五十里又名遮風嶺以山隂有嶺横
列如屏可以障風故名明一/統志
[104-16b]
  朱彛尊原按一統志所云遮風嶺相其形勢度其
  道里當即寰宇記之垣牆山
原桃花峪在府西四十里介乎翠峯遮風間中多花卉
明一/統志
原自南山磨石口登海會寺寺當山缺逺見盧溝橋在
數十里外橋柱歴歴可數長安可/游記
  臣/等謹按海會寺今無考
原從磨石口西過隆恩寺寺金大定四年秦越公主建
[104-17a]
名昊䒶寺正統四年太監王振修之改今名帝京景/物略
  臣/等謹按隆恩寺石牌坊額曰鹿苑叢林金大定
  年間碑一明正統年間碑三字畫皆漫漶不可辨
原隆恩寺一檜一松絶奇古殿後大士云是唐遺像又
有修竹百竿一亭據之繞以流觴曲水長安可/㳺記
  臣/等謹按隆恩寺内大士像今無存流觴曲水亭
  及檜松修竹皆無可考
原隆恩寺在海會寺南金大定中秦越公主剏殿中供
[104-17b]
器皆大内舊銅物也後有渗金佛三大士一云是唐時
所造又有一軒蠟梅一株甚大江南亦不多得燕都逰/覽志
  臣/等謹按金大定時供器今皆無考蠟梅樹亦無
  存
原分水嶺在府西四十五里山澗諸水至此分而為二
一入盧溝河一入房山縣界燕都遊/覽志
原石徑山孤峯特立洞皆鑿石而成最上為金閣寺有
塔宜逺眺東南行至林衡署有古松數百株參錯平野
[104-18a]
間其地盖先朝果園也燕山/紀遊
  臣/等謹按金閣寺今無其名惟玉皇殿及廻香殿
  明碑各一皆許用賔撰勒萬厯天啟年月山有石
  經臺普觀洞普安洞還源洞孔雀洞諸勝孔雀洞
  左石門上截題識曰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一幽
  州盧龍兩節度使劉相公敬造元和十四年四月
  八日建下截刋佛經語其地當石經臺之隂殆即
  藏經處也山巔有塔塔下南北為城闗南門額曰
[104-18b]
  舍利寳塔高約四丈餘四正作方屋如閣四隅作
  圓屋如亭内皆塑䕶塔神像盖即金閣寺塔林衡
  署今無考惟松株間有存者
原正德十二年五月上㣲行至石徑山經玉泉亭數日/乃還石徑山寺朱寧所營建也窮極壯麗乃邀上幸焉
宗明武/ 實錄
  臣/等謹按玉泉亭今無考
原萬厯中董常侍建元君廟棲羽士而石景山以著山/上金閣寺可逺眺望萬厯戊子九月十六日駕還自壽
宫駐驆功徳寺明日幸石景山觀渾河上先登板橋諸/臣翼而趨中流顧問輔臣水從何來申時行對曰從大
[104-19a]
漠經居庸下天津則朝宗於海矣上曰視此水則黄河/可知因勅河臣亟修堤岸 帝京景物略
補正德中錢寧建碧霞元君廟于石徑山窮極壯麗都/人歳以元日徃祠至四月士女又羣集世宗踐阼之初
遣給事中御史主事三員往毁之嘉靖元年二月礲石/于廟址之南於是建寧李黙為文以志毁廟本末曽㡬
何時而中官董集復建焉可謂無忌憚者矣/談 戴斗夜/
増許用賔重建石景山玉皇殿碑略第京西四十里許/山曰石經又云濕經亦名石景燕都 一仙山也自唐
武徳中建玉皇殿歳久傾圯萬厯甲寅歳/修葺乙夘歳告成故勒石以垂不朽云
補大定二十六年三月尚書省言孟家山金口閘下視
都城百四十餘尺恐暴水為害請閉之從之金史世/宗紀
[104-19b]
  臣/等謹按金口閘在石景山迤東
原至元二年都水少監郭公言金時自燕京之西麻峪
村分引盧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其水自
金口以東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頃兵興以來以大石塞
之今若按視故迹使水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
以廣京畿之漕又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
大河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上納其議元名臣/事略
原至元三年鑿金口導盧溝水以漕西山木石元史世/祖紀
[104-20a]
原大德六年四月修盧溝上流石徑山河堤元/史
原至正二年正月中書參議博囉特穆爾都水傅佐建
言起自通州南高麗莊直至西山石峽鐵板開水古金
口一百二十餘里創開新河一道深五丈廣二十丈放
西山金口水東流至高麗莊合御河接引海運至大都
城内輸納是時托克托為中書右丞相以其言奏而行
之廷臣多言其不可而左丞許有壬言尤力托克托排
羣議不納務于必行有壬因條陳其利害略曰大徳二
[104-20b]
年渾河水發為民害大都路都水監將金口下閉閘板
五年間渾河水勢浩大郭太史恐衝沒田薛二村南北
二城又將金口已上河身用砂石雜土盡行堵閉至順
元年因行都水監郭道壽言金口引水過京城至通州
其利無窮工部官并河道提舉司大都路及合屬官員
耆老等相視議擬水由二城中間窒礙又盧溝河自橋
至合流處自來未嘗有漁舟上下此乃不可行船之明
驗也且通州去京城四十里盧溝止二十里此時若可
[104-21a]
行船當時何不於盧溝立馬頭百事近便却於四十里
外通州為之又西山水勢高峻前金時在都城之北流
入郊野縱有衝決為害亦輕今則在都城西南與昔不
同此水性本湍急若加以夏秋霖潦漲溢則不敢必其
無虞宗廟社稷之所在豈容僥倖於萬一若一時成功
亦不能保其永無衝決之患且前金時此河未必通行
今所有河道遺迹安知非作而復輟之地乎又地形高
下不同若不作閘必致走水淺澁若作閘以節之則沙
[104-21b]
泥渾濁必致淤塞每年每月專人挑洗盖無窮盡之時
也且郭太史初作通惠河時何不用此水而逺取白浮
之水引入都城以供閘&KR0309之用盖白浮之水澄清而此
水渾濁不可用也丞相不從遂以正月興工至四月功
畢起閘放金口水流湍勢急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開
挑之際毁民廬舍墳塋夫丁死傷甚衆又費用不貲卒
以無繼而御史糾劾建言者博囉特穆爾傅佐俱伏誅
元史河/渠志
[104-22a]
増石景山西南有
勅建北惠濟廟五城/院冊
  臣/等謹按永定河自石景山以下始築隄防為上
  㳺修濬要地雍正七年
世宗憲皇帝命建廟以荅神庥
賜名北惠濟廟者以盧溝橋惠濟廟地當斯廟之南也
  殿内恭懸
世宗御書額曰安流澤潤殿前額曰畿輔安瀾門内碑
[104-22b]
  亭額曰謨肇恬波皆
皇上御書碑亭二一在廟門内恭刋雍正十年
世宗御製碑文碑隂恭勒乾隆癸酉甲申
皇上御製詩二章一在真武殿後兩面恭勒乾隆庚午
  乙亥
御製詩各一章

世宗御製永定河神廟告成祭文 朕注心河務禮敬
[104-23a]
神明逺籌捍禦之冝備舉尊崇之典惟永定河源從山
右古號桑乾經馬邑以奔趨湍波易激歴畿南而漫衍
暴漲難馴顯佑於
皇考之時肇祀於盧溝之北既隆封典爰錫嘉名靈貺
孔昭鴻庥恊應朕思石景實處上游冝建廟以安
神命河臣而度地岡巒擁衛控金隄而制洪流棟宇輝
煌駐雲旗而廻巨浪肅將祀事祗告落成惟
神鑒歆永垂庇佑安瀾奏績俾廬井之恬熙潤下成能
[104-23b]
享春秋之祈報謹告

世宗御製北惠濟廟碑文 永定河古所稱桑乾河出
太原經馬邑合雁雲諸水奔注畿南發源既高滙流甚
衆厥性激湍數徙善潰康熙三十七年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親臨指授疏導之方新河既瀦遂慶
安瀾爰錫嘉名永昭底定立廟盧溝橋北題額建碑奎
文炳燿河神之封實自此始朕纘紹鴻基加意河務設
[104-24a]
官發帑深籌疏築之冝比年以來永定河安流順軌無
衝蕩之虞民居樂業歳獲有秋豈惟人事之克修實頼
神功之贊佑念石景山據河上游捍禦冝亟爰命相擇
善地作新廟以妥神朕弟和碩怡賢親王躬徃營度得
地龎村之西鼎建斯廟長河西繞而南縈峯嶺北紆而
左騖控制形勝負山臨流殿宇崇嚴規制宏敞䕶以佛
閣界以繚垣經始于雍正七年冬逾一年役竣復以盧
溝神廟
[104-24b]
皇考聖蹟所在加意崇&KR0918丹艧維新並増建傑閣翼如
煥如稱朕敬神惠民之意爰賜廟名曰惠濟勒文貞珉
以紀其事詩稱懷柔百神及河喬嶽河之有神備載祀
典况永定為畿輔之名川靈應夙著田疇廬舍繡錯郊
圻其得安耕鑿而樂盈寧者胥仰荷
皇考方略之昭垂而明神顯靈黙相孚佑蒸黎邀福孔
多冝加崇敬今兹數十里内廟貌相望虔修秩祀尚其
妥侑歆饗俾斯民康阜乂安以𢎞我國家無疆之慶豈
[104-25a]
惟朕承兹惠貺我
皇考平成之駿烈實嘉賴焉
増乾隆十五年
御製閲永定河隄因示直𨽻總督方觀承詩 水由地
中行行其所無事要以禹為師禹貢無隄字後世乃反
諸祇維隄是貴無隄免衝决有隄勞防備若禹豈不易
今古實異勢上古田廬稀不與水爭利今則尺寸爭安
得如許地為隄已末策中又有等次上者禦其漲歸漕
[104-25b]
則不治下者卑加高隄高河亦至譬之築寛牆於上置
溝渠叶/行險以徼幸㡬何其不潰胡不籌疏濬功半費
不貲叶/因之日遷延愈久愈難試兩日閲永定大率病
在是叶/無已相咨詢為補偏救弊下口略更移取其趨
下易培厚或可為加高汝切忌多為減水&KR0309亦可殺漲
異取土於河心即寓疏淤義向來河臣治隄率以加高/培厚為請朕以培厚尚可
加高則隄高而河亦日與俱高非長策也其培隄取土/類取之堤外朕謂就近取隄外之土以益隄隄雖増而
地愈下宜取河中淤出新土用之/則培隄即寓濬淤之義似為兩得河中有居民䆒非久
[104-26a]
長計相安姑勿論冝禁新添寄河中淤地窮氏輒就播/種搆革舍以居水至則
避去雖不為害而築牆叠&KR0309未免冇填河之患祇以遷/徙非民所願不得已姑聽之而禁其後勿附益增廓云
條理爾其蘉大端吾略示桑乾豈巨流束手煩計議隱
隱聞南河與此無二致未臨先懷憂永言識吾意
  臣/等謹按永定河自石景山以下土脈疏衍其濬
  治之道不能不因時制冝
皇上御極以來
頻臨閲視所以
[104-26b]
指示臣工昭垂軌範者悉臻盡善今廟内恭勒節年
御製詩篇具悉原委謹備錄卷内俾凡有河務之責者
  咸知所稟承焉
增乾隆十八年
御製石景山初禮
惠濟祠詩 崇祠依石堰像設謁金堂雲壁瞻初度䂀
輪届小陽河防慎有自永定河自此地始有修汛以/上乃萬山束流無事隄防也
神佑頼無疆疏鑿非經禹惟厪永定方
[104-27a]
増乾隆二十年
御製閲永定河詩 永定本無定竹箭激濁湍長源來
塞外兩山束其間挾沙下且駛不致為災患一過盧溝
橋平衍漸就寛散漫任所流停沙毎成山其流復他徙
自古稱桑乾所以疏剔方不見紀冬官一水麥雖成諺/云
一水一/麥之地亦時災大田因之創築隄
聖人哀民艱永定築隄始自/康熙三十二年行水屬之淀蕩漾歸清川
其初非不佳無奈厯多年河底日以高隄牆日以穿無
[104-27b]
已改下流至今凡三遷永定下流入淀挾沙易淤故下/口數徙康熙年間由栁㲼口雍
正年間由三甬淀近年/改由氷窖今復漸淤前歳所遷口復歎門限然大吏
請予視蒿目徒憂煎我無禹之能况禹未治旃詎云其
可再不過為補偏下口依汝移總督方觀承建議移/下口於北隄之束
下庻且延復古事更張尋思有所難
増乾隆二十一年
御製石景山禮
惠濟祠疊癸酉舊作韻 寺碑建雍正
[104-28a]
皇考闢
神堂清晏資
垂佑實枚侐向陽不愆秩宗祀恒奠冀州疆蒿目一勞
計難言永逸方
原滴水巖在萬山中出磨石口至三家村渾河倒映崖
壁峭絶皆作丹黄青碧色河流其下逕紆其上度十餘
里入軍莊一峯側出而腹藏洞者為建陽洞捨河行棗
園越仰山嶺亂山擁塞㡬不得路循山趾行夾壁中有
[104-28b]
村臨谷口為桃源村村前孤峯矗立中有洞昔人避兵
處也復沿澗過仰山村山多梨樹秋深紅葉如燒折而
西上黄牛岡口逕愈仄壁愈狹峯愈變轉十八疊有垣
而堊屋而丹是謂滳水巖矣懸崖千仭巖洞皆削成無
縫泉布石面大珠小珠遊移如屋漏然旁有穴燃炬以
入廣可三十餘丈洞中石乳為蓮花垂為象鼻右一石
牀幕以石龍見其上中石&KR0638開其竇側身螺旋而下水
光所射㡬滅炬再入則潭深莫測矣從巖側取逕而上
[104-29a]
杖履鏗然山石骨而中虚俯巖背視巖猶谷底二十里
至北頂連岡伏嶺勢反平坦可望居庸諸塞歸從仰山
寺金大定中棲隱寺也燕山/紀逰
  臣/等謹按仰山棲隱寺今僅存明碑一翰林院學
  士永新劉定之撰天順三年立據劉碑山有五峯
  八亭今八亭内惟龍王亭改為龍王廟餘址不可
  考矣
原三家村盡出渾河崖八里過軍莊外臨陡崖内倚絶
[104-29b]
壁以兩手捫石而度抵棗園背河入山度仰嶺十八盤
有村名桃源過此皆流泉峭壁遍開野菊金鈴聚花如
織組澄潭紫石了了見底左右度澗行至陳莊鳴泉出
户下兩旁高峯挾之雞犬石門真一洞壑又背泉入山
路僅一綫上黄牛岡口益險隘自此而登左萬丈溪右
千仭壁徑斷處架以棧過張公洞即滴水巖矣長安可/逰記
原大定二十年正月勅建仰山棲隱禪寺命元㝠顗公
開山賜田設會度僧萬人續文獻/通考
[104-30a]
原仰山峯巒拱秀中頂如蓮花心旁有五峯曰獨秀翠
㣲紫盖妙髙紫㣲中多禪刹以在西山外更西四十餘
里故人迹罕到金章宗嘗逰焉有詩曰金色界中兠率
景碧蓮花裏梵王宫鶴驚清露三更月虎嘯疎林萬壑
風今石刻尚存長安/客話
  臣/等謹按蔣葵長安客話所稱仰山五峯與劉定
  之碑所載互異未詳孰是金章宗詩刻今無存
原仰嶠叢林為燕京之最泰和中主事僧奏請萬松老
[104-30b]
人住持上許之萬松忻然奉詔其後章廟秋獵于山主
事輩白師故事車駕廵幸本寺必進珍玩不爾則有司
必有詰問師曰富有四海貴為一人豈需吾曹珍貨哉
手錄偈一章有成湯狩野恢天網吕尚漁磯浸月鈎之
句詣行宫進之大䝉稱賞翼日章廟入山行香屢垂顧
問仍御書詩一章遺之車駕還宫遣使賜錢二百萬使
者傳勅命師跪聽師曰出家兒安有此例竟焚香立聽
詔㫖澹然居/士集
[104-31a]
原下黄牛岡口取仰山道轉一岡為南莊復歴峻坂土
中有三斷石讀之乃知為大興府西連山棲隱寺金大
定初建有五峯八亭章宗屢游之嘗題詩刻石今亡矣
惟二碾藥鐵輪尚存又有學士劉定之記絶頂曰蓮花
峯有舍利塔右一峯為筆架峯八亭惟列宿招涼可記
餘俱未雅馴長安可/游記
  臣/等謹按棲隱寺碾藥鐵輪二今尚存外又有鐵
  池一
[104-31b]
原趙孟頫仰山棲隱寺滿禪師道行碑記略仕師名行/滿字萬山俗姓曽氏其先出東魯曽子後祖 江右遂
為太和人至元庚辰至仰山有會心處遂留薙髪禮澤/庵為師更今名又參學四方雲門臨濟皆得其髓大德
癸夘仰山學者請師歸舊隱聲聞大振梵僧宣政使沙/克嘉實哩功德使大司年札克策喇實相慕為道友武
宗在北邊下令施鈔萬貫造文殊菩薩像思幸其寺施/金百兩銀五百兩鈔六萬貫賜號佛慧鏡智普照大禪
師勅尚方造織成金龍錦縁僧加大衣窮工極巧經歳/乃成命有司作尊勝塔於東嶺及建明逺觀光二亭以
備臨幸葢棲隱寺始建於遼至師為二十六代云銘曰/峩峩仰山如青蓮華中有寳坊古佛之家天王衛門地
神扶棟參差珠閣葳&KR0331金鳯鬱鬱青松羅蒼玉林清風/過之振海潮音住此山中有大禪老宴處寂静萬縁皆
了師以佛心為國回響徧恒河沙功徳無量相松雪齋/集 按沙克嘉梵語姓也實哩義見前原作 迦失里
[104-32a]
年唐古特語妙也扎克名譽也策壽也喇/實吉祥也原作輦真吃剌思今並譯政
  臣/等謹按仰山東嶺尊勝塔今尚存明逺觀光二
  亭已廢趙孟頫碑亦久無存
増劉定之重修仰山棲隱寺碑記乃京師之西連山蒼/翠蟠亘霄漢所謂西山是也仰山 其支壟而蜿蜒起
伏特為雄勝所止之處外固中寛棲隱寺據之創始于/金時金之諸主屢嘗臨幸冇章宗所題詩在焉固以宗
奉其教之故亦愛其景而然也今其遺跡猶可指數者/五峯八亭北曰級級峯言髙峻也有佛舍利塔在其絶
頂西曰錦繡峯言艶麗也錦繡峯之外有水自西折而/南又折而東水外正南為筆架峯自寺望之屹然三尖
與寺門對出乎層青叠碧之表寺東曰獨秀峯西曰蓮/花峯是謂五峯金主之幸寺也羣臣從之于寺東山口
[104-32b]
有接官亭又至于寺東有回香亭又至于寺門雙亭對/峙東為冼面亭西為具服亭蓋將由此以入謁于佛也
寺之正北冇列宿亭列宿之東北有龍王亭亭下水一/泓清而廿南流入于方井龍王之東北有梨園亭寺之
西北有招涼亭招涼梨園皆最上在級級峯左右是謂/八亭皆金主所嘗至也環寺之地若干里章宗以定四
至東則羊頭石南則豆平石西則鐵嶺道北則塔地庵/刻之于碣以為寺永業民不得與焉浴冇堂葬有塔列
近于寺山林冇收田園有熟悉入于常住歴年既久寺/宇因而廢燹惟址尚存自大金至我朝永樂之初年有
西域吉祥上師知棲隱勝境惜其廢燹基存意將鼎建/時年九旬有二遽然圓寂其徒智廣禪師齠年從學已
得㫖趣冇志峥嶸不負師願宣徳間禪師以道明徳播/遂承欽依重開仰山為第一代住持是果了師願力自
正統丁夘至天順戊寅秋鼎建殿宇莊嚴金象廊廡階/級梵器僧舍雲厨碑石悉已完羙煥然輝耀請予文以
[104-33a]
彰重修之由/用垂悠久
原北京仰山寺有姚少師畫像自賛其上云這箇/禿厮忒無仁聞名垂千古不值半文 郊亭詩話
  臣/等謹按仰山寺姚廣孝畫像今無存
原呉寛仰山寺觀姚少師像詩外城裏僧廬掲仰山姚/公于此昔投閒顧瞻圖畫長廊 拂拭塵埃破壁間困
虎封侯頭可相真龍識主手親攀朱衣玉帶/宫師貴最愛跏趺靜掩闗 匏翁家藏集
原從滴水巖而上大雲寺山最髙是西山萬峯之嶺也
燕山/紀游
  臣/等謹按大雲寺今無考
[104-33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