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 (WYG)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
  城市外城西城二/
原宣南坊在新城右安門裏東宣武門大街南五牌二
十七舖有碧霞元君廟新寺憫忠寺五城坊巷/衚衕集
  臣/等謹按憫忠寺詳本條下餘無考
原燕山京城東壁有大寺一區名憫忠廊下有石刻云
唐太宗征遼東高麗回念忠臣孝子没於王事者所以
[060-1b]
建此寺而薦福也東西有兩磚塔髙可十丈云是安禄
山史思明所建塞北/事實
  臣/等謹按文惟簡塞北事實稱燕山京城東壁寺
  名憫忠蓋唐時幽州鎮城遺址在今外城之西及
  廣寧門外地故寺在其東後條所載采師倫書重
  藏舍利記稱寺在子城東門東百餘歩又景福元
  年碑亦云大燕城内地東南隅有憫忠寺門臨康
  衢可互證也今則在外城之西隅矣廊下石刻及
[060-2a]
  東西兩磗塔俱無考寺額唐曰憫忠明正統中改
  名崇福
本朝雍正十一年
世宗憲皇帝發帑重脩十二年二月工竣
賜額曰法源山門内為大雄寳殿
皇上御書額曰法海真源聨曰慧雨曇雲清淨契無為
  之㫖金乗珠藏通明開不二之門次為戒壇
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覺路津梁次為無量殿
[060-2b]
聖祖御書額曰存誠
皇上御書聨曰叅透聲聞翠竹黄花皆佛性破除塵妄
  青松白石見禪心次為大悲壇有
皇上御書額曰善燈普照聨曰花雨静飄空色外心珠
  長印摩尼中最後為藏經閣有
聖祖御書藏經閣三字殿前恭勒
世宗御製法源寺碑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勵宗萬奉
勅書又有
[060-3a]
皇上御書心經碑俱恭立殿庭乾隆四十三年重脩
原史思明僣位於范陽建元順天國號大燕六月於開
元寺造塔改寺名為順天薊門/紀亂
原幽州憫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
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使遊觀王文正/上遼事
原憫忠寺建於唐貞觀十九年太宗憫東征士卒戰亡
收其遺骸𦵏幽州城西十餘里為哀忠墓又於幽州城
内建憫忠寺中有高閣諺曰憫忠高閣去天一握是也
[060-3b]
春明夢/餘録
原貞觀十八年七月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及契丹/奚以伐高麗十一月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世
勣焉周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十六總管兵以伐高/麗 新唐書
原貞觀十九年夏四月誓師於幽州城南因大饗六軍/以遣之七月進軍攻安市至九月不克乃班師十一月
幸幽州太饗還師公舊唐書海至契丹鎔以蠟封帛書/補元宗嗣位遣使 乗鎔航
遣王朗齎骰號子歸聞奏骰號子不知何等語也詞曰/臣鎔自去年六月離罌油七月至鎮東闗遣王朗奉表
契丹九月乃有番官伊勒希按班部牛車百餘乗乃鞍/馬治路置頓十月至東京今年正月方至幽州館於愍
忠寺先迎御容入宫言元欲識唐皇帝靣乃引見如舊/儀契丹主手斟一玉鍾酒先自啜乃以勸臣飲釂自旦
[060-4a]
至日晡始罷舊陸氏南唐書改按伊勒希滿洲語副也/按班大臣也 作夷離畢今
原宋真宗崩仁宗遣使告哀遼主集蕃漢臣舉哀令燕/京憫忠寺置真宗靈御建道塲百日 東都事畧
原遼重熙十一年十二月以宣獻皇后忌日上與皇太/后素服飰僧於愍忠寺 遼史興宗紀
原淵聖至自雲中駐蹕燕山愍忠寺忠燕雲録以奠/補徽祖上賔洪忠宣皓嘗於燕京愍 寺肆筵
桯史㑹五年迎&KR1482檀瑞像到燕京建水陸㑹七晝夜奉/補天
安於憫忠寺/ 歸田𩔖藁
  臣/等謹按栴檀瑞像曾在憫忠寺見瑞像來儀記
  詳宏仁寺條下
[060-4b]
原金大定十三年八月於憫忠寺䇿試女直進士寺舊/有雙塔進士入院之夜半聞東塔上有聲如音樂西達
于宫考試官侍御史完顔佛寧等曰文路始開而有此/得賢之祥也 金史選舉志 按完顔佛寧舊作完顔
蒲湼佛寧滿洲語羣也今譯改燕山憫忠寺暇日同行/原肅王與沈元用同使北舘於
寺中有唐人碑辭皆偶儷凡二千餘言元用素强記即/朗誦一再肅王不視且聰且行若不經意元用歸欲矜
其敏取紙追書之不能記者闕之凡闕十四字書畢肅/王視之即舉筆盡補其所闕無遺者又改元用謬誤四
五處置筆他語畧無矜色元用駭服綱老學菴筆記/原呼沙呼遷衛紹王於衛邸召完顔 囚於憫忠寺
金史本傳字君直信州弋陽人寳祐中舉進士中乙科/原謝枋得
除撫州司户叅軍徳祐元年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信州不守乃變姓名入建寧遂居閩中至元二
[060-5a]
十三年集賢學士程文海薦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為/首辭不赴又明年行省丞相䝉古台将旨召之枋得不
赴詔丞相義之不强也又明年福建行省叅政管如徳/将㫖如江南求人才尚書留夢炎以枋得薦終不行福
建行省叅政魏天祐見時方以求才為急欲薦枋得為/功枋得見天祐傲岸不為禮與之言坐而不對天祐怒
强之而北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后攅所及瀛/國公所在再拜慟哭已而病遷憫忠寺見壁上曹娥碑
泣曰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㢤不食而死/按蒙古台䝉古語有銀也舊作忙兀台今改 宋史/
原景泰七年九月以巡撫江西右僉都御史韓雍之請/事下禮部尚書胡濙等以為文天祥已建祠於順天府
學之右嵗時遣官致祭惟謝枋得祀典有闕宜令原籍/所司嵗舉祀事仍行翰林院議賜謚于是少保大學士
陳循等議夭祥孤忠大節為宋臣首按謚法臨患不忘/國曰忠秉徳遵業曰烈請謚曰忠烈枋得仗節死義為
[060-5b]
天祥亞按謚法遵徳博聞曰文謹身制度曰節請謚曰/文節帝曰奨忠所以勵臣節也有司其如所議行 明
景帝/實録
原蘇靈芝行書寳塔頌今在京師憫忠寺碑稱御史大
夫史思明奉為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
净光寳塔頌春明夢餘録曰此碑蓋建於思明初歸附
之時按舊唐書肅宗紀至徳二載十二月賊將偽范陽
節度使史思明以其兵衆八萬與偽河東節度使高秀
巖並表送降三載正月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號曰
[060-6a]
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二月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載
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於二載十一月而已稱尊號又
以大聖字移在文武之上與史不合後至燕諦觀此碑
前行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間唐字史思
明字𩔖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憫忠寺上原只二
字今改范陽郡三字蓋思明復叛之後磨去之及思明
誅此地歸唐後人重刻者也此碑書丹於石故以左為
金石文/字記
[060-6b]
原蘇靈芝儒生也嘗為易州刺史郭明肅書侯臺記在/幽燕之地中州患難得故契丹以墨本詣𣙜塲易絹十
端方與一本其行書有二王法而成就頓放當與徐浩/雁行戈脚復類世南體亦善於臨倣者 宣和書譜
  朱彛尊原按是碑䧟文甚多改刻者不特金石文
  字記所云十八字而巳内如唐紹統三字宅幽都
  三字命啓與禪虞及下文繼共六字東宅四水西
  都八川八字唐祚二字除惡務盡四字皆鑿去重
  刻者考思明之降在至徳二載十二月至明年正
  月肅宗始加尊號二月乃赦天下改元碑既建於
[060-7a]
  二載十一月不應預書尊號又思明初附肅宗授
  以歸義王若碑建於降後宜大書王爵不當祗稱
  御史大夫然則是碑之建蓋在思明未降唐之先
  矣禄山僣稱范陽為東都范陽郡三字其初必東
  都二字也文中凡唐字其初必燕字也安慶緒僣
  襲賜思明姓名為安榮國史思明三字其初必安
  榮國也大唐一行其初必禄山父子偽號而其餘
  䧟文皆諛偽逆之辭而改刻者也碑文以左為前
[060-7b]
  金石文字記謂書丹於石之故疑從祿山俗尚未
  可定也當日思明降而復叛既誅之後唐人見其
  碑踣之未恐不力安有反勒其名於石者此又事
  之所必無也
  臣/等謹按朱彛尊之辨詳矣然尚有未盡者原碑
  至徳二載四字亦係改刻至字微有聖字形載字
  微有年字形禄山偽建元聖武至徳二載字先必
  聖武某年是也蘇靈芝署銜經畧叅軍經畧字亦
[060-8a]
  改刻其先或署偽官也又改刻除惡務静句除惡
  字至行末以二字佔用四字格務盡字另行以二
  字佔用三字格除務静三字係就文䧟刻而惡字
  則石靣平添者疑原文諛逆之辭有擡頭空格迨
  後滿格填凑故參錯若此字形欹斜而長不復成
  書也其他改刻之字如唐紹統兮兮字斗拱字唐
  祚字鎮陲陲字皆朱彛尊所未按又除惡務静静
  字朱彛尊誤鈔作盡字髣像像字誤鈔作髴字今
[060-8b]
  一依原碑校正又原碑以首行十六字佔用十八
  字格金石文字記謂改刻者止於大唐光天大聖
  文武孝感皇帝十二字而不知敬无垢浄光五字
  亦改刻者也以碑末聖武偽元字考之則首行必
  為禄山偽號朱彛尊之説允無疑矣碑在本寺方
  丈前穿廊東壁上石質堅瑩唐碑之最完好者又
  按唐書史思明傳史思明嘗使耿仁智張不矜上
  疏請誅李光弼疏入於函輒易去思明執二人欲
[060-9a]
  斬之此撰寳塔頌之張不矜殆即其人也
原舍利塔建於隋仁夀二年正月幽州節制竇抗所造
本塔五層扃舍利於其下至唐文宗太和八年塔災宣
宗大中丙寅得石函於古基遂移置於憫忠寺多寳塔
下僖宗中和壬寅又災延燒憫忠寺樓臺俱燼昭宗景
福壬子遷舍利於閣内春明夢/餘録
  臣/等謹按隋舍利塔災於唐太和八年至㑹昌六
  年丙寅始移置於憫忠寺多寳塔下是年宣宗初
[060-9b]
  即位尚未改元越明年方改元大中故采師倫所
  書碑猶紀㑹昌年號春明夢餘録作宣宗大中丙
  寅實㑹昌六年也及僖宗中和二年憫忠寺塔又
  災至昭宗景福元年遷舍利於閣内其閣乃李匡
  威所建之觀音閣也今舍利與閣皆無考
原采師倫正書重藏舍利記今在京師憫忠寺碑建於
㑹昌六年九月此初復佛寺之文也金石文/字記
原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今在京師憫忠寺金石文/字記
[060-10a]
原寺中一碑下半㫁裂可讀者其上叚字有燕京大憫
忠寺觀音地宫舍利函記金大安十年沙門善製帝京/景物
畧/
  朱彛尊原按是碑文字悉完未嘗斷裂末云大安
  十年嵗次甲戌閏四月辛未朔二十二日壬辰申
  時功徳主燕京觀内左右街都僧録崇禄大夫檢
  校大師行鴻臚卿聰辨大師賜紫沙門善製門人
  義中書
[060-10b]
原憫忠寺經正統七年重脩改額崇福有翰林院待詔
陳䞇碑萬厯三十五年又脩有諭徳公鼐碑帝京景/物畧
  臣/等謹按法源寺建自有唐為都城古刹
本朝以來屢蒙
頒賜額聨並蒙
世宗御製碑文恭立殿庭用光梵乗至累朝遺碣如唐
  蘇靈芝書寳塔頌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及遼大
  安間觀音地宫舍利函記金大定間禮部題名記
[060-11a]
  諸碑皆足以資考正若劉侗帝京景物畧所稱陳
  䞇公鼐二碑詞蕪不録

世宗御製法源寺碑文 都城宣武門西南有古刹曰
憫忠建自唐貞觀中迄今千有餘載歴為秉受法戒者
所依止我
世祖章皇帝命建戒壇
聖祖仁皇帝賜
[060-11b]
御書扁額曰覺路津梁曰存誠寺有藏經閣題顔亦
宸翰也雍正十一年五月發帑重加脩飭至十二年二
月工竣梵宇崇閎禪廬周備因復賜額為法源寺朕惟
如來演説經律論三藏而律居其一又説戒定慧三學
而戒居其先亦如宗門有衣鉢之傳焉威儀三千細行
八萬人以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謂
攝心名戒亦祗知心之説而源仍未及知也蓋心本無
體何者是心法亦假名何者是法則源不可不達矣教
[060-12a]
不云乎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夫心源本是湛寂雖
塵塵悉入而湛寂者自若縱心心不住而湛寂者亦自
若故曰無生無滅如如不動荀達乎此雖當萬法而不
見一法不見一法而全攝萬法如是持戒則成無等戒
而達無上覺矣鉅而忠國孝親制行立事細而飲食起
居日用常行何一不自此源流出自然真實無偽者乎
統世間出世間之大源不可名同何况於異寧獨沙門
釋子事㢤我
[060-12b]
皇考推本
皇祖勸善至意書存誠之顔揭示萬古達源之要朕仰

淵㫖昭告後學期共達心性之本源亦國家導民為善
之一助也歟
原范陽郡憫忠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為大唐光天大/聖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淨光寳塔頌 惟唐紹統兮
嵗作噩天宅幽都兮鎮戎索彼命啟與禪虞繼鳳舉而/龍躍馭閶闔而朝南靣服日月而昇寳殿在璿衡以正
乾坤握金鏡兮臨宇縣東宅四水西都八川天應景福/億萬斯年神祇肸蠁而丕祐風化洋溢而昭宣凝心姑
[060-13a]
射既邁黄軒之理端思真境高撫洪崖之肩迥出三界/超居四禪我御史大夫忠而孝悊而賢裨我唐祚崇斯
福田昔在棘城結願已修于寳塔屬兹板蕩除惡務静/于幽燕開柘郡縣馳突戈鋋咸荷威力掃逆靖邊樹兹
幢相㳺刅忘筌割淨貲以檀舍施珍俸于慈縁爰居爰/處載詢載度薙金界于祇園擇伽藍之勝托徴郢匠稽
樸斵具鈎繩備丹艧才生明而畚鍤攸萃月貞□而陶/瓬斯作暨竣砌而崛起堂皇聚楨榦而上干寥廓爾其
庀徒有節力工維時隠金槌以雷動走瓴甋以星馳㭬/之登登斗拱磊落以扶衛築之閣閣甃甓龢羅而緝熙
駢宻石以疏趾齊玉璫以鎮陲班閒布白九隅八維風/伯雨師扣靈壇而請命雷公電女擁仙座以忘疲熠如
聚雁赫若奔螭岌嶪天假髣像神資千龕櫛比以攅搆/萬塔陵兢而護持觀其捫重扃披藻井鴻濛異状□咤
靈影霞駮雲蔚陽舒隂静游三界而須臾視一刼而俄/頃示大方便開大法境聞偈而刀輪折鋒承風而火穽
[060-13b]
收猛嶷若蜃樓之孤秀皎𩔖扶桑之映迥蓮花吐日攢/太華之三峯香爐抱雲矗廬巖之一頂若乃八部經行
萬方委輅離火宅啓栰喻魚貫争上雁行齊赴隮穹崇/陟迴互嗜真如者搏級聚武而跼行暮釋猷者阽虚悉
倅而徐歩攀棼橑以失視援井榦以增懼龍象翕赫扶/欂櫨而蓄威鬼神睢旴捫頳壁以含怒将以經啓萬祀
永代作固置呪于梵刹之中釋網于毗耶之路啓招提/之勝果祛攀籠之緇蠧行善者技痒而爭趨為惡者震
慄而憂怖逗塔影者洽背而魂悚聞鈴音者扣頂而心/注是用敬我天威保我唐祚彼幢相之邀福荷元疆之
率裕也客有叩虚幕府忝椽神州愧三語之黙對歸八/觧之禪流巍然寳塔永賛鴻猷護鵝珠以守戒持鴿珍
以精脩刻字金版垂芳朔幽雲行雨施自公乃侯永錫/難老厥徳允脩恭察視之嚴命敢不拜𫾻王休范陽府
功曹叅軍兼節度掌書記張不矜撰承奉郎守經畧軍/胄曹叅軍蘇靈芝書至徳二載十一月十五日建
[060-14a]
原采師倫書重藏舍利記抗舍利本大隋仁夀四年甲/子嵗幽州刺史陳國公竇 於智泉寺剏木浮圖五級
安舍利於其下即子城東門東百餘歩大衢之北靣也/原寺後魏元象元年戊午嵗幽州刺史尉萇命造遂號
尉使君寺後改為智泉寺至大唐則天時改為大雲寺/開元中又改為龍興寺太和甲寅嵗八月二十日夜忽
風雨暴至災火延寺浮圖靈廟颯為烟燼洎㑹昌乙丑/嵗大法淪墜佛寺廢毁時節制司空清河張公准勅於
封管八州内寺留一所僧限十人越明年有制再崇釋/教僧添二十置勝果寺度尼三十人秋八月二十一日
因板築于廢寺火燒浮圖下得石函寳瓶舍利六粒及/異香玉環銀扣等物伏遇司空固護釋門殷誠脩敬仍
送憫忠寺供養俾士庶瞻禮至九月二/十八日藏之多寳塔下㑹昌六年九月
  朱彛尊原按是碑建自唐㑹昌六年文稱舍利舊
[060-14b]
  藏智泉寺寺經始於元魏幽州刺史尉萇命故又
  號尉使君寺按北史萇命萇作長其曰節制司空
  清河張公則仲武也當武宗詔毁佛寺地分三等
  幽州等居上許留僧二十人尋又詔諸道留二十
  人者减其半故碑云勅於封管八州内寺留一所
  僧限十人至是年宣宗即位遂弛其禁先是智泉
  寺已燬遂以舍利歸憫忠寺焉仲武在幽州屢破
  回鶻鄭畋謂㑹昌時功第一方毁寺之嵗五臺僧
[060-15a]
  多奔幽州仲武封二刀付居庸闗曰有遊僧入境
  則斬之及宣宗增置僧寺碑稱司空固護釋門殷
  誠脩敬若是乎前後不相侔者蓋仲武功名之士
  宜其好惡與時移也師倫無善書名然猶存王知
  敬薛稷遺意亦能㧞乎俗者
  臣/等謹按采師倫所書重藏舍利記今無考智泉
  寺詳後本條下
原景福重藏舍利記此昔隋文帝潜龍日有梵僧自印/土至授舍利一瓶曰 釋迦遺形洎登寳位至仁夀二
[060-15b]
年正月勅天下大州一百處建舍利塔時幽州節制竇/抗剏造五層大木塔飾以金碧扃舍利於其下至大唐
文宗皇帝太和八年經二百三十三年天火焚塔爾後/五六年間武皇闕 釋教至宣宗初登寳位嵗在丙寅
勅脩廢藍将興闕施得石函于故基下時旌麾清河公/曉示人天尊闕供 遷藏于憫忠寺多寳塔下復經三
十三載中和二年嵗在壬寅又值火災延憫忠寺樓臺/俱燼旋遇闕 淘汰空侣不朞年隴西令公大王大庇
生靈巨崇象設舍已禄俸造觀音閣横壮妙麗逾於舊/貫寺僧復嚴陳力化導塑觀音像當景福士子年僉欲
遷舍利于閣内乃陳辭上凟請𤼵封壤上許之即是年/六月徒侣雲萃各竭其誠塵&KR0381曜靈香坌入手未淹食
頃俄逢巨函縫印香泥記鎸貞石由是撤其蓋𤼵其緘/舍利光芒異香郁烈詣子東門上獻旌幢中權後營皆
澡浴瞻禮儭施重沓復還本寺黄金瓶如麰麥量内藏/一粒仁夀舍利也二粒在塔闕内又二粒在小金合子
[060-16a]
内又九十粒如銀粟狀在琉璃瓶内玉環二髪七綜又/有二粒在銀結條琉璃瓶内故臨臺大徳明鑒平昔隨
身供養臨終授弟子栖忍今同收函内記曰大燕城内/地東南隅有憫忠寺門臨康衢中有寳閣横雲嶪虚閣
有巨像觀音聖軀當像之前緘於舍利外石函封内金/函閟瑱以異香雜以珍器用記嵗年景福壬子𦵏舍利
僧復嚴于街内殿講論兼應制大徳/沙門南叙述僧知常書守因鐫
  朱彛尊原按是碑建於景福元年所云隴西大王
  者李匡威也是年李克用王處存合兵攻王鎔匡
  威救之有詔和解河東及鎮定幽四鎮碑稱欲遷
  舍利於閣内陳辭請發封壤上許之蓋匡威方恃
[060-16b]
  燕薊勁兵有雄天下意宜有請無不許者碑文侈
  陳發緘時舍利光芒異香郁烈外石函封内金函
  閟其崇奉象敎至矣迨明年匡威復出師救鎔其
  弟匡儔據軍府自稱留後匡威進退無所之鎔迎
  舘於鎮豋城西大悲浮圖顧望流涕未㡬以圖鎔
  見殺然則事佛果得福乎舍利之塔一燔於太和
  八年一燼於中和二年今匡威所建之閣遺跡已不
  可問其碑僅存焉爾
[060-17a]
  臣/等謹按景福元年重藏舍利石刻今與寳塔頌
  同嵌僧廊東壁乃一長方石非碑非碣壁間又嵌
  有遼大安十年觀音地宫舍利函記碑一金大定
  中禮部令史題名碑一又寺内戒壇前有遼幢一
  乃為寺尼薦福刻者前刻石幢記後刻尊勝呪記
  為將仕郎守磁州司馬劉賛述呪為前攝遼興軍
  觀察巡官王進思書字已半剥蝕幢後置有石函
  一函四周刻字首行標題大遼燕京大憫忠寺紫
[060-17b]
  褐師徳大衆等次書故燕京管内懴悔師鈔主崇
  禄大夫守司徒慈智大師賜紫沙門覺晟燕京管
  内左右街都僧録崇禄大夫守司徒聰辨大師賜
  紫沙門善製燕京管内左右街僧録提㸃宏法竹
  林總覺大師賜紫沙門闕/道燕京管内左街僧録
  判官寳集講主覺智大師賜紫沙門文傑以下駢
  書諸僧名凡三百七十人又書故蓋閣都作頭右
  承制銀青崇祿大夫兼監察御史武騎尉康日永
[060-18a]
  蓋殿寳塔都作頭右承制銀青崇禄大夫兼監察
  御史武騎尉姪敏前閣主法資天水嚴甫書太原
  王維約刻最後刻布施諸物有舍利金瓶銀塔玉
  錢珠子小金剛子數珠等物石函不記年號相傳
  為緘舍利用者其舍利等則不可考矣
增遼燕京大憫忠寺觀音菩薩地宫舍利函記徳恭聞/應物為現利樂無窮者大聖觀音有感克從功 叵測
者靈跡舍利金言所載寳牒攸存善製肇糺巨社㑹萬/人金玉之資欲滿宿心塑百尺水月之像将圓寶相先
實地宫化檀那近百千家獲舍利餘一萬粒封以金匱/貯以石函圓净璨然實為神異所冀光徹無間之獄福
[060-18b]
洽有頂之天良因不虚巨利斯在上願我國家二儀齊/於聖夀兩曜等於文明三寳長隆四方永肅八難除一
十四種之怖畏四生見三十二應之威神獲圓通之法/門願大作於佛事大安十年嵗次甲戌閏四月辛未朔
二十二日壬辰申時功徳主燕京管内左右街都僧録/崇禄大夫檢校太師行鴻臚卿聰辨大師賜紫沙門善
製門人/義中書
  臣/等謹按碑所稱大安十年乃遼道宗年號帝京
  景物畧目為金時物蓋金衛紹王亦改元大安因
  致悞耳考金衛紹王稱大安者止三年此云十年
  可知其非金大安矣其撰文之僧名又見前所載
[060-19a]
  遼時石函上蓋同時物也
增金大定中禮部令史題名記畧始初大定乙酉嵗既/刻題名為諸部倡猶以不能備紀 末為未足至崔君
頴士廼更刻石悉書郷里官品與夫入部及出職嵗月/所以示君子仕進之難持已既亷從事既勤而又積日
絫乆無簿書文墨之失然後可以有立非徒記姓名&KR0247/階秩而已也戊戌秋八月三日儒林郎國史院編脩官
武騎尉賜緋魚/袋黨懐英記
  臣/等謹按此碑後數行備書官階姓名其第一人
  為武畧將軍崔頴士大定八年五月到部以下仿
  此者凡數十人字畫糢糊不甚辨
[060-19b]
增遼憫忠寺故師姑戒壇大徳薦福大師敬造尊勝陀/羅尼幢記畧 大師法諱闕遇俗姓郝氏十三樂出家
值大原蓮花寺廣賢尼大徳住燕之嵗即禮為師長大/徳行純邃容止可觀天祐三年始受學法将隣二載乃
具尸羅念戒及我后駕幸燕都躬選名行敬加師號薦/福以應歴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奄化於本院之主堂春
秋五十三夏臘五十四門人副員大徳承進侍郎謝枋/原韓雍請謚宋臣謝枋得疏 竊見宋禮部
得登科對䇿力抵權姦𤼵䇿漕司極攻時政受任於運/去祚移之後抗敵於兵疲民散之餘力已盡而不支志
有為而不果後元臣程文海等交章累薦恥仕二姓懇/辭不屈參政魏天祐强逼北行誓死不食終於燕京著
為文章𤼵明道學羽翼聖經無愧昔賢有功後進竊惟/伯夷叔齊死殷周之際至宋而追封諸葛亮顔真卿忠
漢唐之朝至元而加號古之君天下者蓋有所見而非/為無益之舉也乞勅禮部翰林院儒臣議加贈謚録其
[060-20a]
子孫庶使天下之人知為人臣而能死忠死節者雖百/世之後亦得顯揚垂休後嗣以增志士仁人之氣且亂
臣賊子之心忠韓襄毅集淨宇懐超想層梯跂俊遊喧/原史肅登憫 寺閣詩
卑三界盡制作六丁愁聚土閒童子移山老比丘能除/分外見寸木即岑樓 中州集
原卲闕至元九年登憫忠寺閣詩統俯身直下臨無地/飛歩凌虚覺有梯遼宋封疆歸一 幽燕形勢控三齊
扶桑東望滄溟小若木西瞻華嶽低安得憑風溯寥廓/一枝回首謝卑棲 秋堂文集
補陳孚偕劉東崖學士李兩山侍郎登憫忠寺閣詩扶/天京朝萬國十二舜神州宫闕開中禁闗河拱上游
桑彤氣近析木紺光流劍珮千牛衛旌幢五鳳樓玉泉/蟠地湧金塔挿天浮北岳瑶符出南溟瘴霧收人皆躋
夀域我亦歩瀛洲智不如犀首癡猶過虎頭國恩難獨/報儒術幸同儔偶此登阿閣悠然想薊坵長庚欣識李
[060-20b]
太乙願依劉雪擁飛狐夜風號涿鹿秋黄花堆徑濕紅/葉繞城幽且盡一壺酒掀髯送白鷗 觀光集
原果囉洛納延憫忠閣詩朱高閣秋天迥金仙寳珞齊/青山排闥見紫氣隔城迷 拱浮雲濕琱簷落照低因
懐百戰士惆悵立層梯開金臺集金構塔基世尊寧妄/原又題雙塔詩 安史 元日千
福天道自無私寳鐸游絲&KR0482銅輪碧蘚滋停驂指遺蹟/含憤立多時 同上
原張翥登憫忠閣詩上百級危梯遡碧空慿䦨浩浩納/長風金銀宫闕諸天 錦繡山川一氣中事徃前朝僧
自老魂來滄海鬼猶雄只憐春色城南苑寂寞餘花落/舊紅 蛻庵集
原袁凱登憫忠閣作寞唐家高閣古城隈逺客登臨宿/霧開諸帝園陵俱寂 三韓魂魄尚歸來西山雲氣空
中度東海潮音地底迴聞説闗河有戎馬故園南望思/悲㢤 在野集
[060-21a]
原湯雷奮挽謝叠山詩楚向老逢危亂提軍復欲東九/遷徒有命一戰不成功 户言猶在韓仇事已空風塵
長蒼莾身世轉飄蓬風芒鞵初就道慷慨不辭難滚滚/長江盡蕭蕭易水寒 霜欺漢節塵土上南冠無復加
餐食傍人掩淚看毁大節應無憾初心不忘還昔非蹈/東海今見餓西山 譽從兹定哀榮等是閒網常元未
冺公死實相闗寧懐哉千古事百錬不為柔漢祖猶封/齒殷臣不仕周 隨文相國直匹李潭州浩蕩江湘接
東西萬古愁謝翰墨全書戎馬庚申後朝廷喜懼秋諸/原胡文友挽 叠山詩
公争頌莽一士獨傷周埸屋言終棄風塵恨未休興亡/天數在我欲咎人謀 償金成徃事投老復臨戎奉使
危城裏提兵小邑中報韓如有托興漢豈無功不用論/成敗英雄見自同 仗劍辭陵母闗山十載餘深懐應
有待天意竟何如張儉終亡命虞卿但著書茫茫六合/内何處著吾廬 從容仍慷慨萬世史臣書猥士心先
[060-21b]
阻仁賢氣自舒何人分𦵏地有客護喪車應共文丞相/騎龍入大虚 同上
增趙簡邉輓謝枋得詩月西山東海莫容身芒履蕭蕭/萬里行去住更無寛嵗 死生惟有一君親丹心故國
江雲冷白骨他鄉塞草青不是回頭春已暮至今猶説/似癡人 疊山詩集附刻
補京師二月淘溝穢氣觸人南城爛麵衚衕尤甚深廣
各二丈開時不通車馬比地在憫忠寺東唐碑稱寺在
燕城東南隅疑為幽州節度使城之故濠也寄園寄/所寄録
  臣/等謹按爛麵衚衕在宣南坊所稱唐碑即憫忠
  寺條下所載景福元年重藏舍利碑也唐幽州節
[060-22a]
  度使城其址半在今外城之西則城濠故址或當
  在此耳
原尉使君寺北魏元象元年幽州刺史尉長命造後改
為智泉寺則天后時改為大雲寺開元中改龍興寺在
憫忠寺前隋造塔藏舍利處春明夢/餘録
原尉長命太安狄那人叅預齊神武起兵破爾朱氏於/韓陵拜安南将軍以幽州刺史督安平二州雖多聚歛
然以恩撫人少得安集雲北史布受佛戒於智泉寺/原泰定四年正月皇子 丹藏
元史泰定帝紀舊按雲丹唐古特語才/也藏布義見前 作允丹藏卜今譯改
[060-22b]
增大延夀寺在舊城憫忠閣之東起自東魏元象幽州
刺史尉長命為大雲後為智泉毁於後周隋復之刺史
竇抗建浮圖五層改名普覺唐為龍興灾於太和又灾
於大中節度使張信伸奏立精舍并東西浮圖曰殊勝
曰永昌賜寺額曰延夀至遼保寧中建殿九間複閣衡
廊窮極偉麗復灾於崇熙又復興修金皇統二年畱守
鄧王益加完葺四年又灾海陵天徳三年為宫世宗大
定二十一年㑹有司别鍚地重建此寺泰和二年工甫
[060-23a]
就六年八月立石翰林待制路鐸譔記元一/統志
  臣/等謹按尉使君寺春明夢餘録謂則天時改為
  大雲據元一統志則自東魏元象年間初建巳名
  大雲非則天時矣隋塔及唐時所立精舍并東西
  浮圖與遼時所建殿其遺址今俱無考
增綿山寺在憫忠閣西今已廢之甚矣析津/志
增靈虛觀在憫忠寺前蝦蟆北岸内有大古槐一株元/一
統/志
[060-23b]
  臣/等謹按綿山寺靈虛觀今無考蝦蟆北岸地名
  今土人亦無此稱矣
原都城之南舊有寺曰靜寧圯已乆矣有僧宏瓊栖其
地御用監太監潘瑛為之建寺肇自天順庚辰訖於成
化丁亥寺成請於朝賜額崇福寺有二碑一兵部左侍
郎兼翰林學士淳安商輅撰中書舍人直文淵閣錢塘
凌暉書一鄱陽釋道源撰禮部郎中鄞人章規書寺今
圯矣而土人尚目之曰新寺析津/日記
[060-24a]
  朱彛尊原按都城自遼金以後至於元靡嵗不建
  佛寺明則大璫無人不建佛寺梵宫之盛倍於建
  章萬户千門成化中京城内外勅賜寺觀已至六
  百三十九所見周尙書洪謨奏疏中王宫保廷相
  詩云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徳年中内臣作則所建
  可𩔖推矣迨萬厯初孝定皇太后營造愈衆而一
  經脩建寺額輒更如憫忠靜寧相去甚邇同更曰
  崇福後人之考證實難安得好事者詮金陵之塔
[060-24b]
  寺記洛陽之伽藍表西湖之浄社俾京師舊蹟一
  覽而得不亦快事㢤
增宛平王公怡園水石之妙有若天然華亭張然所造
也然字陶庵其父號南垣以意剏為假山以營邱北院
大癡黄鶴畫法為之峯壑湍瀬曲折平逺經營慘澹巧
奪化工唐楊恵之變畫而為塑此更變為山水平逺尤
竒矣居易/録
  臣/等謹按怡園在南半截衚衕
[060-25a]
本朝康熙中大學士王熙别業也中有額曰席寵堂文
  額曰耆年碩徳又額曰曲江風度皆
聖祖仁皇帝御賜今亭館已圯其地析為民居矣
增王崇簡正月十六夜兒熙張燈怡園侍飲詩白閒園/暮靄映簾櫳秉燭遊觀與衆同月上空明穿徑 燈懸
高下滿林紅承歡春酒煙霞窟逐隊銀花鼓吹中共羡/風光今嵗好昇平惟願屢年豐 青箱堂詩集
増毛竒齡集宛平相公園林詩處山莊請沐駐驂驔曲/徑通街出巷南纔到射堂門啓 門紗映出一山藍
赤欄斜度暗杉闗樹底吹笙鶴自還行過摘星巖畔望/紅亭高出碧雲間 邱壑新題集慶餘剛逢
宸翰賜來初不懸宮左遊巖榜為有元和石鼓書裏潞/公水曲一陂穿華子岡從百谷連丹竈曉移修竹 繩
[060-25b]
牀盡設石壇邊别草生續樹晩猶生石棧連雲㫁復行/怪道午橋光景 一花一石手經營 石上窪樽就飲
頻座中綺里髪如銀十年未得還商洛願作留侯門下/人 西河合集
增陳維崧游怡園詩日頼有平泉好能諧隠吏心到門/添野興傍市得幽尋 漏楓枏鬛霜纒薜茘隂喜無塵
俗事風裏自鳴琴礧細篠戎戎長幽篁淰淰寒客中稀/見汝㡬日到長安 砢存高節颼飀起素湍筍根來嵗
迸定學蟄龍蟠朋憶赴尚書酌霜天酒似澠訏謨闗上/廟社汎愛及賔 園果經秋熟山泉向晩澄高臺重
處徙倚記吾曾暝晩出沙堤上山游謝傅耽振衣凌絶/壑把炬認層嵐 色千門結霜容萬木酣夜歸欹獨枕
端不夢江南夏湖海樓詩集/增吕履恒初 怡園宴集詩 東山舊墅净無塵暇日/
登臨景更新羣木隂能清首夏孤花香欲表餘春序賔/初舉升堂觶談藝徐聞隔水鄰十載江闗蕭瑟後欣從
[060-26a]
哲匠翫芳晨集/ 夢月巖詩
增趙恒夫所居寄園濬池累石分布亭館種花木海内
名士入都恒留連不忍去曝書/亭集
  臣/等謹按寄園在教子衚衕
本朝康熙中户科給事中趙吉士之别業也今亭館已
  圯僅存遺址矣
增吕履恒月夜寄園詩有暝色蒼然至遥光劇可憐鳥/棲明月下人語落花前 約琴樽合無拘坐卧偏暗香
通石罅清響接雲巔心覺緇塵洗衣看白袷鮮草萌茵/藉軟茶潔椀生妍逺市城煙重高臺樹影連醉宜春露
[060-26b]
浥醒待曙鐘還風物私吾黨盈虚屬彼天/欲歸仍徙倚形影暱巖泉 夢月巖詩集
原永慶寺在教子衚衕無碑記可考析津/日記
  臣/等謹按永慶寺今尚存殊隘陋惟有一鐘鑄萬
  厯壬寅五月字
原宣南坊白馬寺隋刹也殿後尊勝陀羅尼幢上刻仁
夀四年正月上旬造寺重建於洪熙元年正統八年賜
額有翰林學士南昌張元禎工部尚書直文淵閣嘉禾
張文憲二碑其東有僧塔塔前有古碑已為侵占者所
[060-27a]
毁矣析津/日記
  臣/等謹按白馬寺今已圯其地猶名白馬寺坑明
  張元禎張文憲二碑尚𣗳於土阜上隋時石幢僧
  塔古碑俱無考
增張元禎重脩白馬寺碑畧西都城坤隅四里許有古/刹白馬寺昔漢明帝時白馬 來應迹之遺𣲖也隋仁
夀年間創立年乆廢弛惟基址猶存我朝洪熙改元滿/公闢榛蕪而棲於此正統八年勅賜額名白馬禪寺成
化十年圓上人主其席夙夜焚修修理殿堂禪室種種/莊嚴&KR0071徃開來功不可泯勒于石以紀本末𢎞治十四
年季夏立重建白馬寺碑畧/增張文憲 宣武闗外四里許有寺/
[060-27b]
曰白馬𫝊聞隋仁夀年所立日乆&KR0189蕪基址未泯至我/朝洪熙嵗有高僧滿公闢荆棘而棲焉天順二年太監
楊阮二公重修之未乆又廢太宰李中軒/重建嵗在乙丑初冬次年丙寅秋立石
増大悲閣在舊城之中建自有唐至遼開泰重脩聖宗
遇雨飛駕來臨改寺聖恩而閣隸焉金皇統九載即其
地而新之元朝至元壬午春重修中奉大夫總判翰林
國史集賢院領㑹同館道教事安藏譔記二十年四月
立石元一/統志
增聖恩寺即大悲閣後有方石甃八角塔析津/志
[060-28a]
  臣/等謹按聖恩寺在斜街口考元一統志析津志
  凡載昊天憫忠聖安等寺俱云在舊城而此寺亦
  曰舊城則今之聖恩寺當即唐時故址無疑惟寺
  無碑碣可考大悲閣八角塔亦俱無存
原白紙坊在新城廣寧門右安門西南角五牌二十一
舖有小聖安寺大聖安寺寳應寺禮拜寺相國寺崇效
五城坊巷/衚衕集
  臣/等謹按小聖安寺相國寺今俱無考禮拜寺在
[060-28b]
  牛街回人所居寺内碑碣皆回部書大聖安寺寳
  應寺崇效寺詳本條下
補南城諸坊白紙坊最大元於此設税副使北自善果
寺南至萬夀宫西極於天寧寺皆是也自嘉靖築新城
以城牆界之坊劃而為兩矣隩/志
  臣/等謹按白紙坊居民今尚以造紙為業此坊所
  由名也善果寺詳前卷萬夀宫在本條下天寧寺
  詳郊坰西
[060-29a]
原聖安寺金所建燕石/集
原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金臺/集
  朱&KR0212尊原按宋顯夫南城俚歌十首其四云停驂
  惆悵聖安寺後堂空祀李宸妃則寺中所留像不
  獨二帝矣
原聖安寺庭前有怪栢數株湛然居/士集
原元世祖中統二年九月奉遷祖宗神主於聖安寺元/史
祭祀/志
[060-29b]
增大聖安寺在舊城按寺記金天㑹中佛覺大師瓊公
晦堂大師俊公自南應化而北道譽日尊學徒萬&KR0204
后出金錢數萬為營繕費成大法席皇統初賜名大延
聖寺大定三年命晦師主其事内府出重幣以賜焉六
年新堂成崇五仭廣十筵輪奐之美為都城冠八月朔
作大佛於寺以落成之七年二月詔改寺之額為大聖
元一/統志
原聖安寺金元舊碑無一存者殿前明碑二一慈仁寺
[060-30a]
沙門徳慶撰通政司叅議廣陽趙昂書成化二十年九
月立石一上谷叅軍張夀朋撰江西道監察御史徐圖
書萬厯十八年四月立石寺向有金世宗章宗李宸妃
像今皆無之殿前怪栢已盡唯有兩楸𣗳而已其地名
東湖栁村匪獨湖湮栁亦不見蓋此寺圯而復修於正
統十一年易名普濟寺内官營建欲侈巳功輒去故碣
既更新額並毁舊碑使考古者無足徴真可憾也析津/日記
  臣/等謹按聖安寺在聖安寺街金時所建明正統
[060-30b]
  中易名普濟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𤼵帑重脩寺門額曰
勅重建古刹聖安寺内為天王殿次為瑞像亭中為大
  雄實殿其額俱
皇上御書寺後殿舊有三世佛像三尊今移
静明園供奉又栴檀銅佛像一尊今移
寧夀宫供奉其他像皆重加塑飾莊嚴完好寺東廊有
[060-31a]
  碑二其一前刻栴檀佛像有諸表臣記後刻達磨
  像有李言恭贊其一前刻觀音像後刻闗聖像俱
  勒萬厯己丑八月字明僧徳慶碑無考惟張夀朋
  碑尚存寺有古栢二株俱百餘年物獨兩楸樹則
  無之金元碑俱無考
原中統三年十一月勅聖安寺作佛頂輪㑹/祖記 元史世/
原王磐以年老乞骸骨行之日公卿百官皆設宴以餞/明日皇太子賜宴聖安寺公卿百官出送麗澤門外
元史本傳一名栁湖中有佛像三諸天像四以藤為胎/補聖安寺
[060-31b]
泥金装飾瓔珞甲胄俱嵌珊瑚青金諸寳石莊嚴精好/寺僧云崇禎時大内賜出 燕舟客話
增張夀朋重脩普濟寺碑畧代燕故有聖安寺正統十/一年賜額普濟其開創修葺 有廢興具載前碑今之
重脩是寺者僧通月與其徒本浄工既成徐侍御明宇/走一介之使屬余記萬厯十八年四月立
增諸表臣聖安寺栴檀佛像刻石記畧周自古靈像頗/多惟優填王栴檀像其傳最逺按佛以 昭王二十四
年甲寅誕聖西域五十二年壬申入滅佛成道之後嘗/升忉利為母氏設法數月未還時優填王以乆濶瞻依
廼刻栴檀佛像聖表以竚翹想之懐目犍連慮有缺謬/以神力攝三十二匠升天諦觀相好三返乃得其真既
成王及國人若與神對及佛復降人間王率臣庶徃迎/佛其像升空謁佛佛為摩頂記曰我滅度千年後爾徃
震旦國大興佛化佛滅千二百八十餘年始自西域傳/至龜兹六十八年東至涼州一十四年至長安一十七
[060-32a]
年傳至江左百七十三年至淮南三百一十七年復至/江南二十一年北至汴京百七十六年北至燕京居聖
安寺一十二年又北徙上京二十八年復至燕京居於/内殿五十四年㑹舊内火復遷居聖安一十九年詔迎
入萬嵗山安置仁智殿六年當己丑之嵗詔迎入大聖/夀萬安寺處於後殿計自優填王像刻之初至泰定乙
丑凡二千三百餘嵗矣萬厯己丑僧通月重刻於石本/增李言恭逹磨祖師像贊 妙法無像而何有身法
無法身非即身非法非身湛然常存存無所存太虚合/體浄智妙圓功徳無際九年靣壁本自虚寂隻履翩翩
何去何住以色身求無有是處/原果囉羅納新聖安寺懐古詩 蘭若城幽處聨鑣八/
月來寳華幢盖合衮冕畫圖開㫁碣蒼苔暗空庭落葉/堆饑鳶不避客攫食下生臺 金臺集 按果囉羅姓
也從八旗姓譜改納新滿洲語/羆也舊作葛邏禄迺賢今譯改
[060-32b]
補寳應寺相傳唐刹也今惟存萬厯壬寅年所立一碑
行國/録
  臣/等謹按寶應寺在教子衚衕之西南地名燕角
  明萬厯中碑乃翰林院編修顧秉謙撰今尚存其
  為唐刹與否則無可考矣
增顧秉謙重修寳應寺碑畧迤寳應寺在彰義門南可/五里而近林樾深秀途徑逶 寺曩無主僧榱桷告毁
有中貴人者過而太息乃迎天慶寺沙門浄春為住持/興葺未逮而殂其弟子真萬率其徒如蓮等禪誦餘閒
躬耕寺側嵗收其入銖纍而藏之積十餘年共得如千/金鳩工庀材頺構聿新蓋工以萬計金以千計秋毫皆
[060-33a]
萬蓮師弟子力也萬/厯壬寅一陽月立
原燕角樓在府西南一十五里遼建今其地猶名燕角
明一/統志
  朱彛尊原按遼史燕角樓在東北隅不知何據稱
  在府西南一十五里未敢信也
  臣/等謹按遼燕角樓今無考惟土地廟之西其地
  猶有燕閣兒之名閣讀如藁更考明張爵五城坊
  巷衚衕集於白紙坊條下亦載有燕角兒在廣寧
[060-33b]
  門右安門内西南角是明一統志所載正指其地
  不應入之郊坰門也况遼時舊城其址半在今外
  城之西則今燕角之地適當其東遼時樓址或即
  在是
原元至正初以唐貞觀元年所建佛寺舊址建寺賜額
崇效明天順間重修嘉靖辛亥掌丁字庫内官監太監
李朗於寺中央建藏經閣有都人夏子開高明區大相
二碑閣東北有臺臺後有僧塔三環植棗樹千株以地
[060-34a]
僻遊人罕有至者析津/日記
  臣/等謹按崇效寺在白紙坊明嘉靖中鄖陽府知
  府夏子開碑萬厯中翰林院檢討區大相碑俱存
  謂寺創於唐貞觀元年者祇據碑文所載他書不
  可考也藏經閣嘉靖時建於寺之中央萬厯時移
  建於後今尚存閣東北之臺已圯僅存其址僧塔
  三今有六棗樹千株今數株而已二明碑之外尚
  有一萬縁碑明隆慶五年作其製俶詭碑首鏤瓦
[060-34b]
  屋形簷霤斗拱咸備碑心别鏤小碑形高可尺餘
  勒文其上上下四旁駢列小格每格俱作屋形前
  後共一百五十八格中鐫人名盈萬有竒
本朝詩人如王士正朱彝尊輩俱有題詠在焉
増夏子開重修崇效寺碑畧末神京之宣武闗外古刹/一區創自唐貞觀元年宋元 因罹兵火日就傾頺至
正初為好善者重葺賜額曰崇效年乆就敝修於天順/年間至嘉靖壬午内官監太監袁福等同本寺上人了
空秉䖍修葺煥然一新三十年辛亥内官監太監李朗/捐金造藏經殿一座屬予為文以記其事嘉靖四十二
年仲秋立更建藏經閣碑畧/增區大相 嘉靖辛亥年有内官監/
[060-35a]
太監署丁字庫掌庫事李朗於崇效寺中央建造藏經/殿一座堪輿家以為不利今又傾頺司鑰庫僉書高臣
捐資助工慕義者從而效之於是營度方位得寺之方/丈已圯而舊址猶存者即其地為藏經閣五間萬厯二
十一年十月立效寺訪雪塢法師看棗花詩/增王士正過崇 祗園棗/
花時招擕共逰散髣髴栴檀林吹香緑隂滿射覆叱來/來樂府歌纂纂樂此詹忘歸林中夕陽緩 王謝居東
日頗愛支道林亦有雁門僧宗雷共招尋我來空寂舍/一契山水心復有二三子清言滌煩襟遞捉玉塵柄流
憇青松隂何必嵊縣返/而憶廬山岑 蠶尾集
原宏仁萬夀宫萬厯四十三年勅建中為文昌殿額曰
崇真保運左以祀諸葛孔明封號曰天樞上相右以祀
[060-35b]
文信國封號曰天樞左相皆目之曰真君祀雷神于後
殿設禮斗臺最後建高閣十三楹曰太極造運寶閣以
安昊天上帝有神宗皇帝御製碑文督工者司設監太
監林潮也内官不學神號無稽知禮者當議輟也行國/録
  臣/等謹按宏仁萬夀宫在盆兒衚衕之西隙地遺
  址僅存無寸椽矣土人猶目為萬夀東宫因其西
  百餘武尚有萬夀西宫也文昌像及諸葛孔明文
  信國像與雷神像今俱移奉于盆兒衚衕玉皇廟
[060-36a]
  内詳下條玉皇廟按語中禮斗臺高閣及明神宗
  碑俱無考其旁之萬夀西宫尚完整有闗帝殿三
  楹吕祖殿三楹其後斗姥閣三層高四五丈闗帝
  殿前亦有明神宗碑
增玉皇廟在盆兒衚衕五城寺/院冊
  臣/等謹按玉皇廟在宏仁萬夀宫遺址之西明萬
  厯中建
本朝順治十四年重修
[060-36b]
世祖章皇帝臨幸其地
賜帑金一千兩廟門西向前為玉皇殿中為文昌殿有
明萬厯中光禄寺少卿史記事碑
本朝順治十八年大學士金之俊碑最後又有殿三楹
  亦祀文昌東西祀諸葛武侯文信國殿庭有鼎一
  座文曰萬厯四十四年季冬吉日造崇真保運之
  殿安供考崇真保運即上條行國録所載文昌殿
  額其旁又有雷神殿三楹俱從宏仁萬夀宫移奉
[060-37a]
  於此者
增史記事玉皇廟碑畧聖岫雲王氏一清徽之歙人少/習制舉長事元修神宗 母弗豫榮昌公主命岫雲禱
之有應遂為建玉皇廟山門西向前殿三楹嚴玉皇像/後殿三楹嚴文昌像膳堂内庫雲舎香厨咸備剏始于
萬厯二十九年春落成于四十八年秋天啓四年嘉平/立
增金之俊重修玉皇廟碑畧謀京師城南玉皇廟為都/城勝境順治丁酉住持清勤 新輪奐既成文昌殿復
建立戒壇帝臨幸/世祖章皇
𤼵帑金一千兩遣牛录章京陳秉正齎賜迄今又閲三/載矣清勤慼
先皇帝欽祀之至意伐石徵文于余恭惟臺昭事復就/先皇帝建中欽若對越不違既於深宫建
[060-37b]
南苑崇建玉皇寳觀千楣萬拱碧炫金輝極人天之壯/麗余昔曾受
命製文伏念存誠以昭格/先皇帝積精
皇穹普資羣庶集祉勤/慈闈即兹城隅䆳刹
萬乘之旌輿洵帝王之盛事也今祝釐躋世仁夀以介/皇上恭黙方新孝思維則方廣飭
兩宫之純嘏赫兹崇宇将與追慕而並誌之如此順治/南苑寳觀並峙神京故欷歔
十八年二/月二日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
[060-38a]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舉正
 唐宣宗條大中丙寅原書訛作太和丙寅今改
 
 
 
 
 
 
[060-38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舉正
[060-39a]
原書城市門節刪附記
 王惲遊聖安寺條刪
 
 
 
 
 
 
[060-39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節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