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 (WYG)


[1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九
  京畿通州二/
原白河自宻雲南至牛闌山與潮河合流至通州入直
沽一名白遂河明一/統志
原河兩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通州/志
原都城經通州六十里為大通橋河通州至直沽三百
六十里為白河漕船/志
[109-1b]
  臣/等謹案大通橋河即通惠河白河即潞河
原州東二十里白河源出宣府衛龍門所東滴水崖東
流入宻雲縣北境之石塘嶺過縣西入通州界其支流
亦從石塘嶺過懷柔縣西順義縣東入通州東境合焉
東南經漷縣武清縣東而入直沽合衛河入海一名潞
河亦曰沽水水經鮑邱水出禦夷鎮北塞中俗謂之大
榆河南通潞縣為潞水後漢建武二年遣將鄧隆討彭
寵於漁陽隆軍潞水南為寵所敗宇文周宣政初幽州
[109-2a]
人盧昌期起兵據范陽高寳寜時據和龍引兵聲援至
潞水昌期已為周軍所平乃還唐武后萬嵗通天二年
契丹孫萬榮侵掠河北諸州既而敗走潞水東為其下
所殺宋宣和六年金㕭哩布自平州破檀薊至三河郭
藥師迎戰於白河敗還遂以燕山一路降金明嘉靖二
十九年古北口有警御史王忬馳至通州收漕舟艤潞
河西敵阻水不得渡是也方輿/紀要
原白河在漷州東四里北出通州潞縣南入於通州境
[109-2b]
又東南至香河縣界又流入於武清縣境逹於靜海縣
界至元三十年九月漕司言通州運糧河全仰白榆渾
三河之水合流名曰潞河舟楫之行有年矣今嵗新開
牐河分引渾榆二河上源之水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
十餘里河道淺澁今春夏天旱有止深二尺處糧船不
通改用小料船搬載淹延嵗月致虧糧數先是都水監
相視白河自東岸呉家莊前就大河西南斜開小河二
里許引榆河合流至深溝壩下以通漕舟今丈量自深
[109-3a]
溝榆河上灣至呉家莊龍王廟前白河西南至壩河八
百歩及廵視知榆河上源築閉其水盡趨通惠河止有
白佛靈溝一子母三小河水入榆河泉脈微不能勝舟
擬自呉家莊就龍王廟前閉白河於西南開小渠引水
自壩河上灣入榆河庶可漕運又深溝樂嵗五倉積貯
新舊糧七十餘萬石站車輓運艱緩由是訪視通州城
北通惠河積水至深溝村西水渠去樂嵗廣儲等倉甚
近擬自積水處由舊渠北開四百歩至樂嵗倉西北以
[109-3b]
小料船運載甚便都省准焉通惠河自通州城北至樂
嵗西北水陸共長五百歩計役八萬六百五十工大徳
二年五月中書省劄付都水監運糧河堤自楊村至河
西務三十五處用葦一萬九千一百四十束軍夫二千
六百四十九名度三十日畢於是本監分官率濠寨至
楊村厯視壞堤督廵河夫修理以霖雨水溢故工役倍
元料自寺&KR1927口北至蔡村清口孫家務辛莊河西務堤
就用元料葦草修補卑薄創築月堤頗有成功其楊村
[109-4a]
兩岸相對出水河口四處葦草不敷就令軍夫採刈至
九月住役楊村河上接通惠諸河下通滹沱入江淮使
官民舟楫直逹都邑利國便民奈楊村堤岸隨修隨圮
蓋為用力不固徒煩工役其未修者候來春水涸土乾
調軍夫修治延祐六年十月省臣言漕運糧儲及南來
諸物商賈舟楫皆由直沽逹通惠河今岸崩泥淺不早
疏浚有礙舟行必致物價翔湧都水監職專水利宜分
官一員以時廵視遇有頹圮淺澁隨宜修築如工力不
[109-4b]
敷有司差夫助役怠事者究治從之至治元年正月十
一日漕司言夏運海糧一百八十九萬餘石轉漕徃返
全藉河道通便今小直沽&KR0412河口潮汐徃來淤泥壅積
七十餘處漕運不能通行宜移文都水監疏滌工部議
時農作方興兼民多艱食若不差軍助役民力有所不
逮樞宻院言軍人不敷省議若差民丁方今東作之時
恐妨嵗事其令大都募民夫三千日給傭鈔一兩糙粳
米一升委正官提調驗日支給令都水監暨漕司官同
[109-5a]
督其事四月十一日入役五月十日工畢泰定元年二
月福府臣奏臨清萬户府言至治元年霖雨决壞運糧
河岸宜差軍修築臣等議誠利益事令夲府差軍三百
執役從之三年三月都水監言河西務菜市灣水勢衝
嚙與倉相近將來為患宜於劉二總管營相對河東岸
截河築隄改水道與舊河合可杜後患四年正月省臣
奏准樞府差軍五千大都路募夫五千人日支糙米五
升中統鈔一兩本監工部委官與前衛董指揮同監役
[109-5b]
是年三月十八日興工六月十一日工畢致和元年六
月六日臨清御河萬户府言泰定四年八月二日河溢
壞營北門隄約五十歩漂舊樁木百餘崩圮猶未巳工
部議河岸崩摧理宜修治既都水監會計工物各處支
給其役夫三千人若擬差民方春恐妨農務宜移文樞
宻院撥軍省准修舊隄岸展濶新河口東岸計工五萬
九千九百三十七用軍三千木匠十人天厯二年三月
漕司言元開劉二總管營相對河北舊河運糧迂逺乞
[109-6a]
委官相視復開舊河便四月九日奏准差軍七千委兵
部員外郎鄧衡都水監丞阿哩漕使台哈布哈等督工
修浚後以冬寒候凍觧興役三年工部移文大都于近
甸募民夫三千日支糙粳米三升中統鈔一兩兵部改
委辛侍郎暨元委官修闢至順元年六月都水監言二
十三日夜白河水驟漲丈餘觀音寺新修䕶倉隄已督
有司差夫救䕶今水落尺餘宜候伏槽興作元史河渠/志 按台
哈䝉古語長毛也布哈義/見前舊作大不花今譯改
[109-6b]
  臣/等謹案元史所載李二寺即今里二泗也地在
  張家灣見下卷又考北運河向以白榆渾河之水
  濟運今渾河不入運而通惠河涼水河尾閭亦導
  歸運河復於楊村河西務以上設立刮板义夫隨
  時疏濬河漕永利矣
  又按今白河自北來南至天津之三&KR0412河入海衛
  河自西來亦至三&KR0412河會流入海静海在衛河之
  濵乃衛河所經若白河則不能逆流至靜海元史
[109-7a]
  白河達靜海之説應屬舛誤謹附辨於此
原至治元年七月通州潞縣榆村水決元史英/宗紀
原洪武二十四年春正月北平布政使司左叅政周偉
言通州白河北接大山諸河水道東南至直沽海口每
霖雨時降水澇泛漲橋梁頽圯修築勞民其通州舊有
糧船六十餘艘罷運已久冝改為浮梁於白河之上以
便經行書奏命廷臣議行之明太祖/實録
原秦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黄埵瑯琊負海之郡轉輸
[109-7b]
北河北河盖即白河也隋煬帝穿永濟渠引沁水北通
涿郡蓋自白河入丁字沽由易水而達於涿也唐明皇
事邊功運青萊之粟浮海以給幽平之兵蓋亦由白河
也宋太平興國中於清苑界開徐河雞距河入白河以
通闗南漕運元至元中海運出直沽入白河以抵京師
按桑乾河自盧溝橋東南流經固安縣楊先務又經覇
州苑家口合灰河渾源川崞川胡良河琉璃河廣陽河
鹽河至武清縣丁字沽凡四百餘里入白河自楊先務
[109-8a]
至丁字沽通舟楫又保定府西北曹河除河石橋河一
畆泉河滋河沙河鴉兒河唐河諸水發源不一至安州
西北十八里合流總名易水過安州至雄縣南又名瓦
濟河東北經保定縣猫兒灣又會中堡河長流河温義
河拒馬河白溝河至覇州苑家口與桑乾河合自安州
至丁字沽四百餘里通舟楫又鐵釘竿河自博野縣東
北流至河間府數支繞城而北相合東北流五十餘里
至市莊分為二一自市莊西北十五里流經任邱縣南
[109-8b]
分為二遶城而北相合東北流二十餘里至武盍淀一
自市莊東北流經東莊橋至武盍淀二水又合東北至
猫兒灣與桑乾河合自河間府至丁字沽五百餘里任
邱縣至丁字沽四百餘里俱通舟楫按此則白河西北
可通固安縣又可通安州東南可通河間府桑乾易水
亦可以漕運無疑矣抑燕趙之間地方千里其間巨細
河流悉至武清縣丁字沽注於白河故一遇雨潦白河
滿溢武清縣耍兒渡口南蔡村等處衝决隄岸壞民田
[109-9a]
廬起夫築塞勞費萬計逮時乾旱舟行白河又或淺阻
以此知水勢盈涸不常不可以經久而論也漕河/圖志
原蒋山卿白河寒望詩逺極目空原野蕭條此水村茫/茫河自白慘慘月初昏 岸廻蒲口寒潮接海門扁舟
忽漁唱楚客正/傷魂 南泠集
原富河在州城北源出甕山自白羊口經榆河下流為
沙河由順義縣南界流至州城東北與白河會焉通州/志
  臣/等謹按富河即温餘河亦稱榆河詳見
夲朝一統志温餘河條下
[109-9b]
原永樂十五年十月修通州城東白河富河橋明成祖/實録
原宣徳三年七月命通州修白河富河橋梁四年九月
上謂工部尚書呉書呉中等曰天氣向寒白河等處人
難徒渉當治橋梁中奏惟白河水深沙溜橋梁難成宜
用官船為梁以濟餘皆用民修治從之明宣宗/實錄
原正統元年十月造通州白河浮橋以馬快船及預備
運甎船為之三年十二月工部奏通州白河自正統元
年水溢決孩兒等口傷民田稼請令把總都指揮同知
[109-10a]
劉斌及通州發夫築塞之上從其請且曰河決非細事
再踰年乃言之何緩也工部言今年二月始得順天府
實報上命下順天府尹姜濤通州掌州事治中楊衡於
獄九年三月修通州富河白河橋明英宗/實錄
  臣/等謹按富河橋久圮今於北門外建置浮梁徃
  來利渉焉
原石壩在州城北嘉靖七年建京糧從此盤入通惠河
土壩在州城東通糧從此起車運入西倉南倉中倉萬
[109-10b]
歴二十二年郎中于仕亷相舊蹟建新閘開隍濟漕省
費甚多通州/志
  臣/等謹按石壩在州城北一里許
原嘉靖二年三月御史向信請修復大通橋至張家灣
廣利等八閘以紓民陸運之苦工部議行河道侍郎相
度以聞明世宗/實錄
原普濟牐距平津下牐十三里至元中建上下二木牐
延祐後易以石廢上牐水部/備考
[109-11a]
原溥濟上下二閘相距五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始建木
牐名楊尹牐延祐以後修石牐改名溥濟漕河/圖志
原正統八年九月修通州普濟牐明英宗/實録
原通流上下二牐上牐在州治西門外西至普濟下牐
十里下牐在南門外西北至上牐五里元至元二十九
年始建木牐曰通州牐延祐以後修石牐改名通流漕/河
圖/志
原通流牐西至普濟牐十二里至元中始建二木牐名
[109-11b]
通州延祐後易以石併二牐為一改今名水部/備考
原宣徳七年八月修通州通流牐明宣宗/實錄
原廣利牐在張家灣中馬頭西上至通流下牐十一里
下至牐河口三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始建木牐名河門
牐延祐以後修石牐改名廣利漕河/圖志
  臣/等謹按今州治計有三牐一曰通流在城中一
  曰南普在城東南一曰普濟在城西其平津上下
  等閘俱𨽻大興縣境
[109-12a]
原卧虎橋在北闗月城外舊以板為之萬厯六年工部
郎中李熹易之以石通州/志
  臣/等謹案卧虎橋又名通濟橋今存
原正統十一年八月建通州八里莊橋命工部右侍郎
王永和督工明英宗/實録
原八里莊橋即永通橋在普濟牐東正統十一年勅建
祭酒李時勉作記通州/志
  臣/等謹案永通橋距州治八里明李時勉碑尚存
[109-12b]
原李時勉永通橋記每通州城西八里有河京都諸水/會流而東河雖不廣 夏秋之交雨水泛溢常架木為
橋比舟為梁數易輙壞内官監太監李徳以聞於上欲/於其地建石橋乃命司禮監太監王振往經度之總督
漕運都督武興發漕卒都指揮僉事陳信領之工部尚/書王𢀿會計經費侍郎王永和提督之又命内官監太
監阮安總理之橋東西五十尺為水道三劵劵與平底/石皆交互通貫錮以鐵分水石䕶以鐵柱當其衝橋南
北二百尺兩旁皆以石為闌表二坊題曰永通橋盖上/所賜名也又立廟以祀河神經始在正統十一年八月
告成於十二月明年/三月立石 古亷集
原虹橋在通州河東三十里燕石/集
  臣/等謹案虹橋今無考
[109-13a]
原天厯元年丞相雅克特穆爾將大軍東出薊討圖們/岱爾與王禪前軍戰榆河勦之追殘兵於虹橋北兩軍
隔虹橋水為營合兵鏖戰白浮之野大敗之禿石田集/ 按圖們䝉古語萬數也岱爾牡鹿也舊作 滿迭兒
今譯改特穆爾調伊蘇南禦庫庫特穆爾軍伊蘇次良/原博羅
鄉不進而歸永平遣人西連太原東連遼陽博羅特穆/爾患之遣驍將姚巴延布哈統兵出禦至通州河溢營
虹橋以待伊蘇出其不意襲而破之禽姚已延殺之博/羅特穆爾大恐自將出通州三日大雨而還 元史逆
臣傳/譯改 按庫庫特穆爾義俱見前舊作擴廓帖木兒今/
原宣徳三年八月車駕發京師渡潞河駐蹕虹橋/宣宗實録 明/
原宋褧詩原野春平碧生煖烟虹橋南畔沙漫天/潞陽河上 有斾直下復有釣魚船 燕石集
[109-13b]
補雙橋在栁巷之西通州大興界也文徴仲出都詩云
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征車從今絶跡江南去
只見青山不見沙盖經此地作也潞沙/筆綴
  臣/等謹按雙橋在城西十八里栁巷在城西十五
  里
原城西北隅有佑勝教寺内建浮圖十三層髙二百八
十尺下作蓮花臺座髙百二十尺周圍百四尺虚其中
以祀佛攷斷碑剏於唐貞觀七年塔頂有鐵矢一相傳
[109-14a]
金將楊彥升所射迄今猶存每天氣清朗塔影逺垂映
白河中作摇動勢名勝/志
  臣/等謹按佑勝教寺在城西北隅寺内然燈佛塔
  及蓮花臺座鐵矢俱存斷碑無考
原然燈佛塔建自後周宇文氏貞觀中尉遲敬徳修元
至徳間都哩都爾蘇再修帝京景物畧舊按都哩都爾/蘇義俱見前 作篤烈圖述
今譯/改
  臣/等謹按至徳為唐肅宗年號元代無之帝京景
[109-14b]
  物畧所載元至徳應是大徳之誤
補然燈佛塔在潞河城北敦峻多級外剥内文中空下
實非十丈梯不能上客雪/吟
原開平王常遇春祠在舊城南門内東隅明太祖時勅
建以燕山侯孫興祖配每年春秋上丁有司致祭通州/志
原通州南門内有鄭國公祠碑稱公下通州嚴戢士卒
民不知有兵愛公如文母公薨喪過通罷市迎哭共醵
財立廟稗史言常將軍剽銳嗜殺所至縱士卒殺掠故
[109-15a]
兵鋒為一時冠獨于北方能爾葢知天下將平行事當
與草昩時異也燕山/叢錄
  臣/等謹按常遇春祠惟碑尚存
原王直重修開平忠武王廟碑舊正統十二年秋八月/通州守臣李經言州城東南隅 有廟以祀開平忠武
王常遇春葢洪武三年奉勅建每嵗春秋守臣以少牢/行禮庭下載在祀典今八十年矣修治不繼日入于敝
愳無以稱朝廷崇徳報功之意請繕完如法制曰可命/工部聚材鳩工撤而新之通州諸衛及州所屬縣各以
丁夫給役且命總理通州諸務都指揮僉事陳信督之/命既下文武吏士奉承惟謹財不徴而集工不召而至
智者效謀壯者効力作正殿翼以兩廂前啟三間旁列/厨庫凡諸象設靡不畢備宏麗廣深有加于昔經始于
[109-15b]
九月己酉而以明年四月成惟王以忠信智勇佐太祖/渡江削平東南郡縣遂議北征車駕至汴申命大將軍
徐達而王為之副天聲所臨無思不服王先至通州禁/侵暴務安輯人不知兵市不易肆皆愛戴如父母遂收
燕都明年平河東入秦元之敗卒復侵通州王還兵拒/之州人免于荼毒其徳王尤深既率師破開平大俘獲
而還至栁河川以疾薨柩歸過通州州人皆罷市迎哭/既去而念之不衰飲食必祭上思王之功而知民之感
慕如此此廟之所以作也王生為上公沒有顯號而廟/祀永久其在京師尤盛此特其别祠耳 王文端集
原靖嘉寺在州治東原名慈恩寺元至正二年建天順
二年賜今額𢎞治十年災正徳十年重修建俗呼為大
通州/志
[109-16a]
  臣/等謹按靖嘉寺在城東隅今前殿僅存
原文彭宿通州靖嘉寺詩嵗古寺荒烟合巍然三殿存/迴廊餘磴石曲逕滿苔痕 久罘罳暗庭閒鳥雀喧獨
憐車馬客一宿戀/空門 文博士集
原靖安寺在州治東南金大定十三年建通州/志
  臣/等謹按靖安寺今存
原悟仙觀創于元至正初明宣徳三年因舊址拓之建
通明殿通州/志
  臣/等謹按悟仙觀在舊城南門内今存
[109-16b]
原南臺坡在舊城南闗有元潞陽郡公李廷墓天啟初
水潦岸崩墓石盡露乃藝文監丞揭傒斯所撰土人錄
其文仍取土揜之通州/志
  臣/等謹按李廷墓無考
原揭傒斯潞陽郡公墓誌畧大天厯元年春二月八日/淮東宣慰使李公薨贈通奉 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參知政事䕶軍追封潞陽郡公謚忠靖元統二年冬十/有一月念二日其配潞陽夫人柴氏薨十有二月六日
合葬通州潞縣之南臺坡先塋嗣子世安請銘公諱廷/字端卿其先漳南人今家京師起家京尹曹由將仕郎
十遷為中奉大/夫 秋宜集
[109-17a]
原寳通寺在新城南門外明天順七年太監張文鋒建
賜額通州/志
  臣/等謹按寳通寺在州城南門外半里許有明天
  順八年禮部尚書姚䕫碑及成化五年户部尚書
  薛逺碑
增姚䕫寳通禪寺碑畧七通州新城南門故有招提名/曰天寕圮廢滋久天順 年管糧張公文鋒覩兹荒涼
頓發大願涓吉捐資逾月而天王殿成又逾月而伽藍/殿成祖師殿禪堂兩廊相繼成鐘鼓有樓苾芻有房繚
以周垣屏以山門極其華飾疏以上聞賜額寳通禪寺/請予為文鐫石以垂不朽天順八年六月立 通州志
[109-17b]
增薛逺寳通禪寺記畧其予奉命總理京儲至通州逰/憩於寺得遍觀其勝喜 清幽爽塏俗氛迥絶主僧請
一言以記其勝俾垂悠久成化五年九月立盒同上但/原葉元玉寳通寺詩 詰朝載酒寳通寺食 春檠
小装千里春風傷鬢雪十年塵夢愧松篁綠隂屈指無/三月白日題詩共一堂醉後浩歌還起舞不妨人笑老
夫狂集/古崖
原通恵祠嘉靖四十五年建以祀監察御史呉仲有督
學御史慈谿顔鯨碑記通州/志
  臣/等謹按通惠祠無考惟記文載州志今存其畧
增顔鯨通惠祠碑記畧輓國家建都燕幽嵗漕自東南/抵灣僦車牛資丁壯陸 以逹京師費脚價鉅萬先是
[109-18a]
元郭守敬謂京西北白浮神山諸泉可瀹以省搬運之/苦成化𢎞治間言者交章毎為異論所乗事輒中罷嘉
靖丁亥毘陵呉公仲以御史按京儲周視水道盡得其/狀抗疏以聞詔命仲専董其役于是斥山通澤決去陀
泐漫患而泉流始清塞諸水口之罅陋旁溢者而小川/始入則壤置閘鱗次轉運皆有程度水利大通千艘衘
尾直達都門公去後數十年民益/思之相與立祠嵗祀焉 通州志
原通州城北五里有黄船埠河水瀠洄官栁隂暎永樂
中設黄船千艘以其半輪徃江浙織造俗名黄船塢
同/上
  臣/等謹按黄船埠在州城北五里船制今廢
[109-18b]
原髙麗莊在州西十五里盧溝河所經又州西二十里
曰大黄莊州西十里曰東流村州東十里曰召里店皆
官軍巡哨處也方輿/紀要
原州境有煙墩五曰召里店烟郊東留村大黄莊髙麗
莊又有馬房八俱在州北二三十里内又有草場三曰
崇教鳴玉花園俱在城西南十里邊防/考
  臣/等謹按煙墩舊址久廢馬房在鄭村今𨽻大興
  縣崇教草厰在城南八里鳴玉草厰在城南五里
[109-19a]
  花園草厰在城西南五里今俱廢而僅存地名耳
原倒馬坡在安徳鄉相傳都司平安倒馬處通州/志
  臣/等謹按安徳鄉在城北二十里倒馬坡無考
原將臺在通州西二十五里中山武寜王徐達建寰宇/通志
原將臺有三其二在州城西相傳武寜王徐達建或曰
唐薛仁貴征遼所築用席壘土為之其一在州城北通
京師東直門中路舊傳慕容氏拜將臺也名勝/志
  臣/等謹按將臺故址今存
[109-19b]
原金㓜孜過將臺追憶先皇作令憶從先帝北征時親/奉鑾輿誓六師威駕風雲嚴號 陣分龍虎耀旌麾指
揮掌握真無敵駕馭英雄政有為一自鼎/湖仙去後幾回過此重增悲 金文靖集
原淨業寺在通州南一十五里燕都逰/覽志
  臣/等謹按淨業寺今名立禪菴在州南張家灣
原陸光祖重修淨業禪寺記畧址通州之南十五里有/淨業寺唐大厯間淨業院之故 也宣徳三年因其址
建寺建而復圮嘉靖中大學士西蜀趙大洲先生與寺/之律師時寳為方外交乃捐金搆材重修之予亦佐其
費迄萬厯五年工乃成又八年余遷官留都舟南/下經寺前入宿律師丈室因為作記 陸莊簡集
補温陵李贄墓在通州迎恩寺西客雪/吟
[109-20a]
  臣/等謹按迎恩寺州志作迎福寺久圯今其地尚
  名迎福寺街距城北三里李贄墓尚存
 
 
 
 
 
 
[109-20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九
[109-21a]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九舉正
 通惠河原書訛作惠通今改白河在漷州/東四里條
 通流牐原書牐訛作河今改宣徳七年/八月條
 廣利原書訛作廣濟今改廣利牐在/張家灣條
 
 
 
 
[109-21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九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