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
編印例言
一原書本紀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傳三十五卷其中啓運
經濟諸臣傳各分上中下抗運淸介諸臣傳各分上下實有
九十七卷今依張閬聲何柏丞二氏重訂卷次併計子目共
成一百有二卷
二原書前無目錄不編葉號每卷除首葉外亦不記卷數今悉
依張何二氏校訂一一增補
三原書水溢火焦泥塗鼠嚙零落破損整飭補修之狀具詳東
山自叙閱今三百年禁本沈霾不見天日脫落漿補視昔加
甚闕文殘字補正良艱凡經張氏校補者均作細書側注以
示區別偶有疑義已據明史及其他有關係之書謹爲訂正
四原書字有殘闕未經張氏校補而形迹可辨者均爲補完其
[000-1b]
成行累字之闕文蠹損誤黏之錯失亦據前條所舉各書略
爲訂補
五原書記載建鹵邊防及東師入關多經塗抹建州北師東師
滿兵字樣多改大淸安宗本紀魯王唐主桂主韓主四附紀
及弘光永曆年號之上各加僞字印本悉復原文其有塗抹
過重點畫難辨無法復原者仍留原狀以俟讀者考辨
六原書間有眉批密行細字似出東山手筆今仍存留其爲後
人點竄無關宏旨者一律削除以淸眉目
七原書通體圈點句讀間有舛譌校印之時詳加釐辨遇有句
讀難通咸爲糾正間有失檢讀者鑒之
八原書前葉文義未完後葉又別接他文者自係脫佚無疑茲
皆補入白葉以免徒費考索
[000-2a]
九原書名號爵里時地數量等字間多留出空格其他闕文偶
亦有之今亦一仍原狀以存其眞
[000-2b]
[000-3a]
罪惟録列傳巷之八中
啓運諸臣列傳
李善長王濂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元亂匿東山中讀書鹿鹿持文墨筴
事㕥儒服道謁滁陽太祖顧里閈長者温禮之畱掌書記
曰倉卒聚兵人自為心比文士持案牘多毁𢙣諸將以致
敗事嗣行軍得失公無我言調之如一願以屬公于是朝
夕預機宻諸将来帰布欵誠委曲調䕶人皆安之方滁陽
王心疑太祖奪其兵而收善長不太祖固遣之終涕泣
不肯行滁陽王乆亦不彊太祖㕥是嘗顧復此厚意上縂
[000-3b]
和陽兵出略地善長留守嘗一敗元太子秃堅兵上帰𥬇
曰不意縫掖乃辦執戈渡江取太平太祖自稱大元帥㕥
善長為府都事已克建康取鎮江與諸將奉上為吴國公
擢侍中書叅議軍機進止章程賞罸十九取善長䖏分師
行必㽞守轉給軍食無缺善長常㕥帝産濠近沛比方漢
髙帝而自擬鄼矦帝曰吾徐將軍淮隂無㕥過即安得㽞
矦者對曰金華宋景濂可為慱物洽聞兼通象緯帝曰㕥
孤𫠦聞通象緯者莫如青田劉基自是淂二公合舉王業
上為吴王琴右相國請立茶法洪都鑄錢設局湖廣開鐡
治定魚税裁取有裏民不困而國用足既平浙西興法
[000-4a]
吴元年率諸臣進王不許平吴劳封宣國公賚賜如大
將軍始尚左㕥為左相國王從容謂群臣孤㕥布衣兵
與李相國里居最宻邇徐相國及他大將遠亦不過百里
不自意吾鄉人咸在廷股肱今舉天下過半幸卒頼勤劳
大一統善長等咸頓首謝時懲元縰弛頗用重典法有連
坐三條善長議自大逆而外皆除之與劉基等並裁㝎律
令已復率群臣進三表乃許戊申王即皇帝位一切冊
典皆𠑽大禮使改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少師率禮官進議
郊社宗廟禮尋奏定六部尚書㕥下官制議官民䘮服三
师朝賀東宫儀修元史編祖訓定朝臣大小服色俸賜
[000-4b]
天下嶽瀆神祗名號封建籓國及功臣爵賞存恤國初都
先鋒十大元帥都尉指揮陣亾無後者之父母妻禁祀
事無鉅細悉與中丞劉基右丞楊憲謀而行之三年進封
韓國公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
國太師𠫵軍國事左丞相歳祿四千石世襲賜鐡劵免二
𣦸子免一死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劳然事朕乆給足軍食
其功最大比蕭何㕥是大將軍為元功位猶居次善長雖
寛慱有器畧而意忌不能專平㕥𠫵議李飲氷楊希聖稍
侵其論黥之又数與中丞基爭法而訽時帝所寵任張
㫤楊憲皆㕥事誅汪廣洋亦数譴而善長事如故言不
[000-5a]
盡行帝意且勌之矣已而引疾觧歸賜臨濠田及守冡興魏
公等踰年督建中都宫殿欲坐工人魘鎮工部尚書薛祥
義責之乃已尋畧徙戸十四萬于臨濠其弟存義太僕
丞義二子伸佐皆群牧所官尋㕥皇長女臨安公主歸其
子祺拜駙馬都尉婚閎月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寕䟽紏善
長因子祺尚主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㡬及旬不知問
安祺六日不朝宣至前殿又不施礼大不敬請付所司論
法善長免冠謝罪上赦之善長在上前凡事不先𤼵時為
小人覆過或時譴訶不當罪强為對上以為㚥尋一再賜
勅追数之削其禄㡬半自是意忽不自得復
與曹國
[000-5b]
公文忠議軍國凡大事悉聴裁審而後奏行十三年御史
中丞凃節告左丞相胡惟庸反状上親臨鞫獄詞謂惟庸
旣数以事見督皇恐邪謀誘
安侯陸仲亨平凉侯費
聚使出招士馬為外應先與存義謀善長聞之驚不可巳
惟庸復謂存義苟事成盡捐淮西地王太師善長心動嘆
息曰吾老矣惟爾等所為又旬日惟庸遇善長屏左右
欵語人不聞遥見頷首而已又謂惟庸與倭通俾以精兵
寓貢舶應海上獄具賜惟庸與御史大夫陳寕𣦸時費聚
已前𣦸群臣請併誅善長及吉安侯上曰吾年二十有七
識善長兵間善長年四十有一𫠦言多合遂命掌簿書賛
[000-6a]
謀畫為功臣爵上公女女其子陸仲亨年十有七弟兄父母
具亾以一升麦藏草間朕見而呼之曰耒遂從朕長育以功封
侯此吾微時股肱心腹其勿問止誅存義併赦其子祐尋召
善長理御史事議丈臣贈封
叙例既請老而祺亦自以
能有所任使二十一年肅清逆黨榜勛臣五十七人善長猶以
專薄書而指示居第二䓁又二年𫠦善長年七十有七矣
嘗欲营第宅從信國公和假衛卒三百人役和探得上㫖
攘臂曰太師敢擅𤼵兵耶宻以聞復有謂㘴惟庸黨當徙
邉者皆豪善長之數以給其親大非法又永昌侯藍玉破
鹵捕児海𫉬其遺臣封績及惟庸謀亂使于鹵者善長
[000-6b]
匿不以奏及事𤼵鞫得績徃来沙漠書有善長當伏誅
不報㑹有言星變其占當移大臣于是御史再劾善長捕
佑伸置獄獄具謂惟庸初為寕國令善長納黄金三百両
為之超薦太常少卿及惟庸反謀定善長遣家奴耿子忠
等四十人從惟庸惟庸復以西域古劒白玉壷玉刻交龍
蟠桃巵酬善長善長罪不赦帝手詔慰諭之召見奉天殿
述初開創艱難為流涕出至右順門頋群臣曰太師老矣
吾欲曲宥佑伸死以慰太師心群臣固言善長反状己著
三尺法非陛下𫠦上乃曰法如是柰何善長大慟曰臣
誠陛下恩無面目見群臣帰而自
𣦸佑伸及
安侯
[000-7a]
皆坐棄市特赦諸子弗誅以禮塟善長䘏其家都尉祺徙
江浦数年卒有二子以公主推恩芳畱守中衞指揮茂鎮
撫孫恒停襲六世巒嘉靖中錄絶封改文資世襲七品善
長死之明年虞部中王國用上書訟其寃畧曰夫人爱
其子必甚于兄弟之子安享萬全之冨貴者之不僥倖萬
一之冨貴善長于胡惟庸則猶子戚耳于陛下親子女也
使善長佐胡惟庸成不𬨨勲臣第一而已寕復有加于今
日且善長豈不知天命之不可倖求天下于百𢧐而艱
危也㢤善長老偷安苟容則有之曽謂有血氣之強暴動
威于其中也抑為此者或有深急變大不淂巳至相挟
[000-7b]
以求脱禍今善長子祺託至親無纎芥之嫌何因而
忽此謀至于殺人而應天象此豈上天之意㢤天下曰
功如善長又何如吾四方之觧體也今不幸而失刑猶
願陛下作戒于將来𪔂鑊無恨此草御史觧縉𫠦代作也
帝雖不能用亦不見罪時有僉事王濓韓公婦兄也恂恂
儒者時人語曰孝如王習古可㕥無愧神采精㓗毅然不
可奪詔以為執法官貪墨者去後先善長䘚及善長㘴
事上嘆曰王濓在必不至此弘光中追謚善長㐮
論曰太祖于滁陽意最不䏻釋而韓國初涕泣不肯屈
事滁陽故人厚太祖誠窹𥧌不忘矣給
軍食雖不
[000-8a]
必果如鄼矦然開一切章程俱預條畫且推誠護諸
将諸將安之風雨寒暑右几席者垂三十六年𫠦厥
勤匪細其無汗馬劳而特與丞則又懸大将軍以竿
頭之進帝有權用焉而善長以為應尔受爵不譲詩人
之𫠦為也自帝意
之勅書𠕅譲祗有引咎如劉誠
意之不辯以待悟而進退失據頋欲胡丞相乞萬福
㢤且何時而以衛䘚役
第善長或自許蕭何何以
薦淮隂急自逺而韓國獨闇惟庸之不終𫠦謂為家不治
垣屋者如是乎識不鏡人又短自全于是惟庸之罪
乆而益増而𫠦以議韓之同惟庸者日以益矣帝與
[000-8b]
韓素豈不諒其無他而寔有隐慮他日朝廷孱柔或
奸回怙𫝑
婭故舊鈎引盤結猝不可觧致成外重
之勢且自以聦明天授尚為楊胡等𫠦借剔邪芟異豈
䏻望之後人于是勇扵一割以應殺運即至戚故人不
恤若曰吾盡此力䏻傲運者而運存則𫠦以存運而底
㝎傲運不及計矣黨之一字自此而始
又曰或云觧大紳代虞部王
用作奏何不自為奏以踵
庖西直茟尝考大紳在河州時曽且川書有云曽草諫
書為韓公專為詹徽𫠦妒欲中以危法則知代草非其意
也或前革猶在李徽未成之日乎
[000-9a]
劉基子璟
劉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曽祖濠為宋翰林掌書家居每
晨登高丘望其聚突無烟者賑之宋亾里林融為宋舉義
元使簿録融融連引多濠盛治牛酒邀使者至而自焚
其廬失所連姓名于是猝捕得二百人餘倖脫去父爚為
元遂昌教諭基少頴悟讀書七行俱下年十四通春秋徧
及五工文章兼通隂符家言元末舉進士為秘書
掲
曼碩𫠦知詑曰吾復見魏玄成氏英特過之得天文書燕
市閲之竟夕通舉無遺有進賢老人鄧祥甫者一見嗟異
曰吾嘗語人王佐之學率不省子善自爱盡出秘書相示
[000-9b]
或曰卜者曽義山得銀河掉之秘遺命其子授基授高安
縣丞在官摧抑豪貴嘗盡反新昌故獄檢官以罪去嗛謀
中基行中書省移基入幕府避之輙與其長抗議不合投
劾去尋浙江儒學副提舉又
上言御史失聀数事受
臺抨歸乃與魯道源宇文公諒日縦酒西湖見有異雲西
北時基巳
放言曰嘻此𫠦為天子氣應十年我其輔
之衆掩耳駭去獨門人沈與原扶之歸西蜀趙天泽嘆曰
孔明再生天下可知矣為文以勸之方國真反海上辟基
元帥府都事築慶元逼之廷臣重言兵間議撫基不可曰
真首乱不誅無㕥懲後左丞帖里木児㕥基計聞之朝朝
[000-10a]
己入真賄欲便官之㘴基擅威福奪聀覊管紹興并罷左
丞基憤嘔血放浪山水多為詩歌自觧子是山盗蝟起行
省復㕥都事辟基治兵與樞宻判䂖抹宜孫相應援捕盗
有聲遷行省中方上功而有右方氏者僅遷基縂
府
判奪其兵基益憤棄官集郷練自保著郁離子十八篇郁
者文也離明也其醜物托𩔗大率悲生民之𡍼炭嘆國法
之弁髦欲明制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客基曰㕥足
下才氣無䨇好乱之衆踣方氏而有明越畫江守之此
勾踐之業矣基𥬇曰是又一國真也天命行有属子姑待
之時太祖已下金華定括蒼指乾象謂𫠦親曰此豈人力
[000-10b]
𫠦能㢤㑹孫炎奉命來聘付其家與弟陞曰守吾法勿失
可方氏不即至間道走金𨹧上時務十八事囙曰江南両
敵耳周士誠地南不過㑹稽北不过淮陽首䑕竄㐲隂陽
于元此其志不在大漢友諒包饒信跨荆㐮刦君而脇其
下下皆乖怨惟剽悍𣦸然数𢧐民疲乖則不驩疲則不
傳故漢易取也今日之計莫先漢漢躓而周
之上悅
稱先生不名己而友諒䧟太平弑夀輝自帝猝犯龍江衆
恇优計無𫠦决基獨張目不言因請間曰明公創有建康
方為生民造命柰何使諸將人人持𫠦見請賜上方劍先
斬議降及奔鍾山者夫天道後舉者勝王師得人為本臣
[000-11a]
夜望氣衰旺已判急傾府庫㕥興士怒審謀㕥敵敵勢興
王大業在此一舉上乃决計設伏誘致之友諒大敗去當
是時上為宋吴國公奉小明玉座中書省晨朝之基獨漫
罵曰彼牧何為者不拜因宻陳天命𫠦在尋友諒擁衆
江州䧟我安基曰金火相逐其勝在我師出有殊獲乃
㕥其䇿陽攻安間走江州友諒倉䘚夜奔武昌復我安
慶畧地至蘄黄帝命馮勝攻南康基宻授一凾以行至期
啓之書曰夜半出兵某𫠦某方青雲宜為伏有黒雲
者賊伏也勿犯日中昃而黒雲漸薄囬與青雲接者賊歸
也疾啣枚躡其後勝不信已具如𫠦言賊敗取其城諸
[000-11b]
㕥為神時漢胡廷瑞㕥洪都降要上無分軍上難之基
後掎上㘴数上悟許之洪都為我守至是始申請母䘮歸
道出衢䧏苗叛殺守將胡大海將為乱基入城戒諭稍
定㑹國真以幣唁基䘮基騰書宣上威徳方氏入貢則上
于軍囯有𫠦謀議輙馳使請决也脩奏皆懸中召赴京抵
建徳而周士誠冦急左丞李文忠奮欲出𢧐基止之曰待
三日定而擊之至期壁壘旗幟如故且聞𫿞鼓聲莫敢𤼵
基曰遲之勿及矣則果空壁追薄之東陽大𫉬其衆彭蠡
之𢧐刻㕥金木相犯日定之乙已領太史院献戊申大
綂暦上嘗㕥夣故欲刑人厭之基為作觧曰頭有血衆也
[000-12a]
傅以土得衆且得土也在三日海寕降熒惑守心群臣
惴恐大誅僇基宻言冝降書罪己以曰天意衆乃安大
旱上特命基諗𣻉獄甫决而兩随注時基最為上信嚮言
無不聼中書𠫵政張㫤故元臣上書頌功徳基廷叱㫤曰
是殆欲為趙高耶㫤色動使人伺基隂事未𤼵而㫤先他
㘴誅齊翼者飛章論基專擅上怒詰之出㫤𫠦使亦磔
西市上即大位奏定軍衞法擢御史中丞仍領太史令諸
大典制皆基與左丞相善長學士濓稽定時處州属歳課
浮宋額五升獨青田浮十之一曰㕥太史故令其郷世
世頌基徳云丞相善長貴盛基每㕥事相左善長𢙣基于
[000-12b]
上乆之丞相别坐譴基曰善長勛舊或念其輯和諸將上
曰是猶不知丞相之于先生㦲基頓首曰臣顧大躰安得
及上意乃觧嘗
容問基曰吾欲相楊憲如何基素與
憲善對曰宰相者任理為衡而不以已與憲有相才無相
器然則汪廣洋曰殆甚于憲胡惟庸云何曰此僨轅破
犂犢也上曰吾固難之相無逾先生者矣基惶恐謝曰臣
寕不自知臣疾𢙣太甚又不耐繁恐終陛下其後三人
逓相皆至敗上巡汴梁基與丞相居守請于上粛清紀綱
詔許小者捕治大者啓皇太子施行中書省都事李彬㘴
貪縦丞相素暱彬為請于基基不聼獄具馳奏報可斬
[000-13a]
之丞相乃大恨称基盛夏祈雨僇人壇壝之下非𫠦以奉
承天意上持其章不下㑹基㕥妻喪告歸得免乆之手書
召還曰前太史令御史中丞基懐先聖之道應聘而居
則匡輔治道動則仰天象𤼵縦指示無徃不克彭蠡鏖
𢧐砲聲激裂若雷臨首軍士大呼神號怒自旦至暮如
是凡四爾時在舟同我患難今秋告歸乆而未至朕心缺
然既至賚賜甚厚是歳上方幸鳯陽建為中都鋭出塞㓕
廓擴基謂中都曼衍非天子居廓擴未可用兵也後皆
如基論進兼弘文舘斈士先是累欲加封謝曰陛下天授
臣何敢貪天為功帝曰伯温吾留侯也贈其祖父皆永嘉
[000-13b]
郡公大封國輔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䕶軍誠意伯
祿二百五十石四年告歸尋手書問曰即今天象疊見天
鳴巳八載日中黒子或二或三或一日更有之不知災祸
自何年月日至卿深知休咎討論封来卿年高静處萬山
中必有真樂使者徃囘勿資以物茶飯𤼵囘基條對大率
謂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冝少濟㕥寛大云時
胡惟庸㕥右丞相挕左事恨基前語思㕥中基㑹甌括之
間有𨻶地曰淡洋為鹺盗薮基奏㕥其地立巡檢司控扼
之奸民合逃軍周廣三等猾不奉命而大豪復隂持其窔
基使子璉上書而不先白中書省惟庸益怒使刑部尚書
[000-14a]
吴雲怵罪吏誣基欲購淡洋為夀藏不遂廼為此計窘之
致激變請并逮其子璉上皆不問奪其祿伯爵如故基惧
馳入朝引罪不敢帰六年㕥文廟不陪𥙊受胙奪俸一月
惟庸既益横基傷之邑得疾惟庸廼陽為好挾醫耒視
飲藥覺有物積如拳乆之浸𠟵給驛歸賜之書曰君子絶
交𢙣言不出忠臣去國不㓗其名尔基𩔰爵垂名勅賜帰
老何圖釁生致使不安卿趍朝不辯釋疑親君可謂不㓗
其名者欤𢙣言不出者欤以八年四月䘚扵家年六十有
五預緘𫠦習天文秘書誡子璉亟上之又為一書授其次
子璟曰惟庸乆必敗敗必上思我其時可㕥宻聞書中
[000-14b]
德省刑祈天永命㕥為寛猛若循環然母持一端諸要害
地冝宿重兵與京師形𫝑相聮絡基虬髯電目剛毅有大
莭遇𫠦不可義形于色受上特知一切皆𠫵宻謀自中山
王而外人莫淂聞也上晚歳威𫿞群臣進對每𢧐失措基
獨抗議不㕥利害移家居飲酒縦奕未嘗言功𫠦著更有
覆瓿集二十四卷冩情集七卷犁眉公集五卷行世初惟
庸之毒基也御史中亟凃莭言之上㕥問汪廣洋廣洋
不對上怒貶之十三年惟庸伏誅上廼深念基召二子慰
諭之璉字孟藻自㓜有器局永嘉為方氏𫠦㩀郷無頼相
煽為乱出不意一夕撥㓕之上召璉及璟頋謂基曰阿璉
[000-15a]
明秀阿璟凝重非卿安得有是子基䘚上急命御史李鐸
取其覌象諸書而璉適奉父遺命携書入京除服授考功
丞兼御史出為江西𠫵政璉㕥信直自處尋為惟庸𫠦脅
憤䘚璟字仲景生時月蝕復光父基曰夫墜乃緒而或幹
之者也師事石楼子濡
傳喜談兵
貌豊髯論議英
𤼵父沒不任甌賊葉丁香叛延安矦唐勝宗采用璟䇿計
平之荐于朝璟乃上基遺書上喜特設閣門使官之授鉄
簡書除奸摘倿四字㕥剛直聞時都御史𡊮甲奏牛車事
忤㫖璟當殿呵駁上曰正不負此使矣㑹谷王封宣府年
少難其輔諸大臣故忌璟請長史谷府上誡曰璟持王于
[000-15b]
正兵機慎勿忽嘗奉王命至燕燕王引璟奂璟勝王意怫
曰卿不能借一路乎璟正色曰可譲璟不敢不譲不可譲
璟不敢譲也王為戄然燕兵璟
谷王馳還京獻十六
䇿不聼尋𠫵李景隆軍事言復不見用景隆敗稱疾乞歸
建文三年輿闕進見聞錄千萬言復不用燕王得國有令
趍朝否不赦璟称疾不逮之夫人徐請委蛇保冨貴瞪
目曰母多言得𣦸先人像側足矣道白岩姻人吴彪㕥
魏徴賀璟怒翻案而出及入對猶称殿下殿下百世後逃
不得一個字下詔獄辮髪死法官希㫖縁坐其家請如
鄭朱子例上曰璟家非其例盖㕥父國功也遂得帰塟
[000-16a]
基墓初璉子廌復故封誠意伯加祿共五百石世襲㑹㕥
璟故廌子法亦停襲宣徳三年授璟子貊刑部炤磨景泰
中録基後法曽孫禄世襲翰林五經慱士天順中勅祠基
于青田成化中勅取基像入宫弘治中録世爵禄孫瑜得
為䖏州衞指揮使正徳中賜誥贈基太師謚文成嘉靖十
八年斥姚廣孝太廟侑享刑部中李諭請㕥基祔入序
六王之下而世其封制可扵是指揮使瑜嗣故伯爵食禄
七百石與世劵而提學副使萬潮請肖像璟配享文成祠
瑜䘚子世延嗣振武营兵變世延方僉府事與少司馬李
遂以義叱之乱者沮散由是自藐諸公
縦其下侵奪
[000-16b]
民田有詔勒囬原籍傲不肯行下南京刑部獄死子孔昭
嗣和光中㕥已意多𫠦論訐南都敗蹈海去嘗張名振
肆兵金山無𫠦成子將軍永錫魯
奮𢧐水死有子
論曰至正辛而後論元臣
違冝有変格准以春秋
大義義在用夏原非畔經弇州必以余闕例誠意猶未
審子砥運之大矣義帝不終漢高淂以名誅項氏使中
書設小明一座而後以𤓰歩了之安必無邵荣謝𠕅興
䓁引夏玉真以為辞外援敵國執是而内難然則誠意
之不拜中書座其𫠦以全帝徳者宏㢤子璟以一字責文
皇是以一字效譲皇矣父𫠦持在運子𫠦维在義先後
[000-17a]
不相厄也明末其裔孫永錫間関海島以死志亦諒矣
与祖璟稱両莭云而孔昭之賛南都頗愎按方孝孺送
劉士端歸括蒼有詩云欲請天朝重褒錫時未見燕事
而璉己䘚廌已封胡為乎而有清豈閣門之衘例革士
瑞係璟子且代父匍匐希恩欤永樂二年青田民 貊
係璟子進高皇帝𫠦賜先诚意手詔八道𥙊文一道以父
淂罪故不敢存先恩上不深求賜鈔五錠宣徳中授貊照
磨刑部嗟乎殿下猶環淺矣
[000-17b]
[000-17b]
宋濓
宋濂字璟濓號潜溪浙沍浦沍人父朝隠不仕子二長渊義
烏教諭次濓母陳氏姙七月而生六日記二千言九
能
詩歌体幹短小細目踈髯受業于聞又夣吉得春秋三傳之
㫖兼通五桞文粛貫黄文憲清咸以為斯文在茲時呉
淵頴菜講學白麟溪既釋去濂輙代講席至正乙丑㕥布
衣薦元將仕翰林國史院編修每著
署名前後嘗欲
入仙華山為道士犁眉之卒不果乃入小龍門著書刘基
讀其書歎曰主聖而奴百氏濂學望尼山矣太祖克
州郡守王宗𩔰延為郡學五經師庚子同基䓁徴詣金𨹧
[000-18a]
𫠦以荅明問第一語曰不嗜殺人除沍南儒學提舉入授世
子壬寅召講春秋左氏傳改起居注上嘗好論黄后公三畧
廉曰尚書典謨帝王大経大法靡不具惟陛下留意上稱
善意頗迂之疾歸具箋勉太子進修德業惟勤洪武二年
起家縂修元史除翰林院學士知制誥時甘露屡䧏帝手
匙煉湯于𪔂投露賜之因問災祥之故濂休符不于其祥
于其仁時都督朱文正得罪濓曰曲全親惟陛下静
思上心然之失朝𠫵左官三年遷國子司業復坐議孔廟
禮忤㫖謫知安逺尋召為礼部主事陞太子賛善大夫上
容問王者讀何書濂以真西山大學衍義對遂令大書
[000-18b]
掲西廡奉命講𫠦掲廡間事至漢武曰漢武嗜神仙好邉
功㡬致大乱人主能㕥義理養性則邪說不能侵刑罰非
𫠦先也陞侍講學士奉命集歴代奸臣事為辨奸録分賜
太子諸王序上𫠦著祖訓纂大明日暦成凡一百卷稱上
度越前王者六一曰一統内外二田得國之正三曰治政
詰戎群仰成筭四曰敬天勤民五曰家法之𫿞六曰兵政
有統又擇言行之大者為寳訓五上之于是勲臣名卿焯
徳耀功之大上並使濓編摩色上喜濓慱洽欲試以政
事濂謝臣無他長徒㕥文墨䝉㤙受聀無臣不足惜恐
終陛下上㕥為然卒不令参預中書嘗賜燕見問廷臣
[000-19a]
否苐言其善者上詰之曰善者與臣友故知之上釋年
少舉人為編修業文華殿而濂為之師太子諸王迭治
具如民間膳塾体上嘗詣殿品次文字每至夜分不釋濓
為詩文必寓忠告深宻不禁中語有奏輙焚其稿嘗大書
温𣗳二字室中或問朝廷事指二字不對不能飲上嘗強
之賦椘詞一章賜之命侍臣各賦
學士歌復除翰林
學士承㫖知制誥兼修國史以年老得入復為良馬歌
賜之時有陳辞迂衍或㕥激上怒曰此大不敬濓曰彼應
詔而耒故效忠無他上乃覆視中有足采者漫罵曰㡬㕥
膏沃吾火因數濓事朕十九年口無毁言身無餙行寵辱
[000-19b]
不驚始終若一抑可謂賢矣十年許致仕賜綺曰藏此三
十二年為百衣贈濓父禮部尚書祖德政太常少卿誥
詞皆帝手撰明年入朝上嘆曰純臣㦲爾濓㑹日本使奉
敕求文報百金筆
之上問故對曰天朝近臣受小
金非𫠦以崇國体上然之舉國子學政
伯衡以自代
曰願無㕥微疾廢結廬青蘿山閉門纂述人罕見其靣布
衣䟽食無異貧士嘗曰古人為學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
俯仰無愧而已繁辞說道之蔽也汲引後學如恐不及
視近甚明夜燃燈坐絺帷中引蝇頭小書不倦一能作
十餘字皆可辨十三年孫慎坐党論死濓罪且不測皇太
[000-20a]
子力救得釋安置茂州明年五月行至䕫州䘚年七十有
三門人方孝孺曰太史公論道上前授太子未嘗不㕥
仁義天下既定上方稽古制治凡郊廟山川祠祀律暦礼
樂裔貢賚諸礼文大政皆太史公裁定太子寛大仁明
天下歸心爱戴太史公之功居多海外諸國朝貢接國門
必問太史公安否其為當世取重如此濓墓初在䕫永樂
十一年孫恪㕥蜀献王命遷葬華陽成化中户部侍黄
琛為請贈謚追謚文憲二子長瓉先䘚瓉子三人慎為儀
礼司序班及愷恂皆無後次璲字仲珩中書舍人工書称
為国朝羲献子三人懌愠恪懌字子夷譲皇召為翰林侍
[000-20b]
書愠恪亦工書遂與劉彦銘朱思平皆有名建文間而濓
門人有聲者同𨛦楼璉鄭楷云
論曰不嗜殺人孟氏語帝方仗劍誅不道而不以此
語見忤可知用此語固自有法退引文墨不預中書可
知用語此之人亦自有法其後正學以其𫠦授受死建
文文憲貽之然則其不長建文亦文憲貽之矣夫既主
聖經而奴百氏入僲山胡為乎帝曰濂無毁言餙行
十九年如一日概文憲生平矣考亭之傳入元為何
王金許文憲固許氏門人而䆒其説夫家教不嚴孫慎
就吏斯文在兹豈冝輕属或曰濂致仕後賀萬寿與登
[000-21a]
文樓躓上老之令明年無耒至期忘之頗念及使人迹之
則濓方與鄉人㑹飲賦詩也賜死孝慈適侍食齋上訝
之伏曰為宋先生資㝠福上心動馳赦之後坐孫慎淂
罪戍䕫憇某寺語僧濓生平𫠦學無愧何㕥淂此僧問勝
國時何官曰編僧曰編
不
措一字濓夜自經死
然則不赴編之薦或自正学諸公晦之而併晦其自
經一莭事見守溪茟記
[000-21b]
章溢
章溢字三益浙江龍泉人始生號如巨鍾父遇孫疑為不
祥㡬棄不舉弱冠從其鄉王毅講正心脩身之學嘗曰吾
聞古人主躬行章句之習非其𫠦屑溢方頥踈髯目光如
電頋夷曠於是非 毅然折𠂻扵理務孝友絶元浙
東憲使秃堅不花重溢方改官陕西邀溢去至乕林溢忽
心動力辭歸則父病革越八日逝矣人㕥為至孝𫠦感壬
辰蘄盗冦龍泉執溢従子存仁去溢奮曰吾兄更無児吾
為取帰冒刅出告賊兒㓜無𫠦知即殺児吾溢代之賊方
慕溢懸購溢力及得溢大喜縦存仁帰乃坐溢上坐伏問
[000-22a]
計溢曰吾有良䇿使諸公首領俱全未已也父母妻子晏
相保賊不甚觧曰何如曰莫若釋戎行而歸農賊怫奮縳
溢柱㕥刅礪其頸欲㕥威刼溢正色曰溢來知無生溢
急與溢死以快諸公賊竟不殺溢夜紿守者脫歸于是集
里少年咸操戈不旬日徃擊却之府判官乗是欲盡其𩔗
則走説鎮將石抹宜孫曰貧民迫凍餒故相挺從盗今録
其豪餘可聼為民也急則教為賊非計冝孫之因留幕
預謀議盡平七縣反側上功授龍泉主簿辭不受巳冝孫
移台州海冦犯城急檄溢溢集趫勇数百人應冝孫賊潰
去龍泉縣寳忽丁貪虐民不能堪潜導青田盗潘惟賢
[000-22b]
䓁合攻城㕥心寳忽丁忽丁走溢與王毅召豪傑𢧐賊
敗走之忽丁既懼棄職𫉬罪而愧溢等功乃使人刺殺毅
且將及溢溢痛毅死檄府帥兵還擊之忽丁又走去時行
省移冝孫分治䖏州溢授方畧千戸曺勝安盡平松陽之
冦授松陽尹復辭不受尋討䴡水賊縳賊首平圡豪周天
覺䓁散其衆薦武徳將軍僉浙東都元帥府事太息曰吾
𫠦將皆郷里子弟吾子弟肝腦𡍼地吾因㕥為功名不祥
又力辭不受結廬匡山自匡山居士已亥太祖克處州
溢避入閩既束帛徴溢與青田劉基䴡水葉琛金華宋濂
並謁建業四人一辭天命無常惟徳是輔上悦擢溢僉營
[000-23a]
田司事課两淮田税籍有等浙東始設按察司以為僉事
溢務存大体不屑細故曰憲司百職儀表惟亷耻令不
犯乃擊持為能㢤尋命還䖏州代總制胡深八朝改湖廣
按察使時鎮撫回回怙勢作威輕重人罪亷其狀坐以法
境内肅然仍請屯墾荆襄地以轉餉北征上許之㑹淛
東按察使孔克仁僉事王璹坐事逮辭連溢上特原其無
他既而胡深攻閩䧟沒建陽䖏州邉閩震動群醜復作改
溢副使䖏州鎮之溢謝曰昔在淛東司列皆淂罪而獨䝉
賜原己大過望溢死不敢復受加官至郡宣布詔㫖勒兵
誅首叛者而籍餘衆為兵尋䖏兵悉𤼵戍浦城適元㓂
[000-23b]
亂則部故𫠦籍義兵擊走之已䖏州山塲賊夏清四茗洋
賊周遂卿降叛旋搗㝎溢子存道
㕥元帥成浦城㑹
閩守將阮徳柔㕥建寕來附衆疑不决溢請㕥存道原官
守之至是詔令提兵從溢徃来為逰擊溢䟽父子相統非
制請別遣上不許時賊遂卿掠平陽瑞安傳道溢遣子
存道造海舟籍渙户千人討之千戸任惟賢不進斬之㕥
狥冦遂平院判朱亮祖取温州軍中或掠子女溢進曰此
非將軍𫠦冝悉捜出還其家及吴平入朝上嘉溢卿儒臣
父子力于彊弗後諸將軍時議伐閩溢宻進以御史大夫
湯和由海道平章胡廷瑞自江西頋李將軍文忠威信素
[000-24a]
馳閩從浦城取建寕萬全計也䘚溢議而處州餉閩師
歳徴十倍乃㕥溢議舊額上即大位與劉基同拜御史
中丞尋兼太子賛善大夫上親祀社禝風雨還怒儀曹事不
測溢曰即禮官議未善陛下精誠自足仰格神明願賜寛
貸上意為觧先是文忠入閩溢子存道便冝部鄉兵萬五
千從及閩平詔存道即㕥兵從海道北征溢持不可曰詔
書許事平歸農今復調之是二信也上色不懌溢因請
故嘗為叛者籍為軍北征而寕其勿叛者㕥示信上喜曰
儒故能爾令溢還料兵而存道㕥䖏州衛指揮同知部
浮海北行㑹溢䘮母哀毁甚營兆宅親土石感疾益深
[000-24b]
卒年五十有六上憫悼親為文𥙊之溢居家有禮𥙊享合
古則益田㕥供祀創義塾立義阡諸可㕥聳善扶義者無
不為也父未塟而盗焚其閭溢奔抱父棺火㓕事母備
極孝養宋學士㾾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三益其相信如
此至洪武三年存道征秦隴取興元畱守夏将吳友仁來
侵擊敗之改平陽衛五年從湯將軍出塞至断頭山𢧐不
利死之王毅字剛叔六好讀書貧不能致書每就市一
覧輙記尝牧牛掛書牛角吟哦其背父机命視舂水濵挟
冊㘴轓車米成粉不察也覌周子太極圖説曰聖域有階
矣成名儒嘗賛石抺冝孫平閩盗八巢定龍泉不終
[000-25a]
論曰䖏州束帛四公溢之學慱不及文憲而精過之盖章
句之習非其𫠦屑弱冠時巳剛𠦑悟淂讀書本領三辭元
爵天者真出䖏較伯温景渊倍光眀而規畫大計或稍遜
青田一指帝曰溢儒臣戮力勿後諸將軍度葉丽水可与共帷
幄宋謝不敏矣格天帰農二諌啓牗淂体子存道亦
武畧与景渊琛咸殉難基子璟之莭可与並存獨濂之孫
不飭濓曰知我者三益吾頋不許
[000-25b]
陶凱
陶凱字中立浙江臨海人生時有大星墜光照室比成
童讀書過目成誦為文千言汩汩若㵼遲重不妄言𥬇常
夜歸限大溪忽有艤舟延凱渡既渡無𫠦見人皆竒之里
人疫凱入其家見有妖入甕便與封識棄水中疫愈晚宿
三江病家凱誦離騷聲清越㕥長病者驚汗而瘥儀容
歩有嚴有則從學者甚衆相者𡊮廷玉一見驚曰後十
年當為名臣元至元中㕥明除永豊教諭不受太祖
兵訪凱延上㘴與語天下大計對曰兵法避實擊虗頋今
積虗何在上竒之每採用其䇿尋别去戊申即大位㕥書
[000-26a]
徴之凱逃不肯仕上諭使者凱不應詔取九族首来凱乃
出見授編修與諸儒撰元史又撰洪武廣韻授椘王除
翰林應奉文字三年超陞禮部尚書請建奉先殿于乾清
宫左上日焚香朔望薦新若節序生辰𥙊用嘗饌行家人
禮上從之凱每議禮與藁城崔亮相可否亮亦有學識善
論奏四年與吏部尚書同上宴享九奏樂章因屏絶
哇不陳乆之凱言漢唐皆有㑹要記載時政及居注記
言記事冝復其故上從之命與開濟作天下民籍易見圖
凱資性𬨨人才識卓逺初逰吴椘文多激慨中更亂離去
居深山文乃隐約劉青田常為其詩歌作序明興應聘而
[000-26b]
凡稽古禮文事多凱論定又兼領翰林院事詔令封冊
歌頌碑碣皆凱手艸出為湖廣𠫵政致仕八年召為國子
𥙊酒請老復㕥𠫵政致仕自称耐乆道人上聞之怒曰何
自㣲也上又常夣龍繞凱門益疑之先是凱宻為弟中
曰汝可我明年二三月数將至矣至期上遣高䴡悮用
符驗坐與知罪並死凱有牌可免一死不以自表上尋悔
之椘王求師不可得憤投金水橋下于是按法官前不覆
奏及救王觧衣入水者皆棄市而贈凱太子少保
論曰陶中立生應列星跡𫠦至便䏻巳邪其不受永
豊之除審于運而逃不肯仕明奈何時早巳耐乆矢
[000-27a]
田中矣既受聘議札正樂設左右史灼天下民籍是其𫠦学
㕥磨拭治平若夫攵多隐約夲于夫子殷人之義而故
時論𫠦不許巳修撰答禄与權著書稱河上翁上亦為
著辯与凱大官卑職辯同示不可意國初防為之𫿞如
此凱可以免𣦸而不請自知數盡不過二三月其即
運之𫠦審歟
[000-27b]
陶安
陶安字主敬當𡍼人貌癯而内藴機畧慱渉史精易筮
有大志嘗㕥王佐自人未之許也舉元甲申鄉試戊子
試禮部不苐授明道高節書院山長講濓洛関閩之學乙
未上取太平與耆儒李習出郭伏迎言撥亂救民大畧且
曰金𨹧形勢可都上韙之畱𠫵幕府為都事丙申從克金
𨹧陞左司中時劉基宋濂䓁四人應詔徴至使安第之
之安頓首曰臣謀畧不如基學問鮮及濓治民之才不及
溢與琛上㕥安非謙益重安克武昌使守黄州政務一新
改知饒州寛賦省徭招徠流亾民悦服乙巳閩賊蕭明攻
[000-28a]
信州急安徃恊守登城諭賊賊曰使皆如太守何至是即
城破不敢相害㑹行省援兵至賊大敗去諸將請屠諸從
賊者安曰民為賊𫠦脅非其意不問吴元年置翰林院
召為學士知制誥修國史時開禮樂二局徴宿儒集議禮
制安縂裁定修律為議律官洪武元年上與儒臣論學術
安曰道之不明邪説害之也上曰誠如卿言𢧐國縱横之
䇿徃徃事未就國随㕥亡賈生仁義二字誠可思繹安頓
首曰主臣時御史有言安𨼆𬨨者上問即何知之曰聞之
道路上曰御史取道路言毁譽人乃㕥為盡職乎立黜御
史出代汪廣洋𠫵政江西安辭上曰承流宣化非武夫𫠦
[000-28b]
辦朕非卿既至任寛仁逹吏事政績益著凡四年疾卒
遺草上十二事贈姑孰郡公弘光中追謚文憲安國諸
禮多訂正大祀禮專用安議祫𥙊禮定於
同齋戒禮
朱升五祀禮崔亮朝㑹禮劉基社𥙊禮魏軍禮陶凱安
有二子昱晟為浙江按察使貪信用
薄小吏上并昱
戮之其家四十餘人皆𤼵戌州司逼索安継妻陳陳褁帛
入見上猶呼為嫂惻然曰朕渡江之安首陳機務功在
𪔂𫠦應戍盡赦之李習字伯羽通性理之學
濟領
元鄉薦賦渾天儀獨工有聲歸朝擢知夲府精于治體民
受其惠吏不敢欺
[000-29a]
論曰王佐二字明唯徐中山劉誠意以當之諸未冝及
此形𫝑在金𨹧可都安郊迎苐一語夫居重馭
彂號
施令故滁和誠不鞭弭六合
郢國
用亦以此語献妙
山此專䇿初造非以云長乆不㧞之基也安講濓洛関閩之
學者而亦之乎奉命苐
聘劉基等四臣咸以為不可
當然讀書贍机略安不淂不與為五矣政務一新推誠
𫠦暨以寛仁佐律為切要惜旱世不竟其𫠦學
[000-29b]
宋訥
宋訥字仲敏滑縣人父崇禄元行䑓侍御史追封魏郡公
謚忠粛訥亦㕥元進士令塩山兵乱隠居洪武二年徴儒
士十八人纂修禮樂訥事後不仕帰過元故宫作詩傷之
十三年授國子𦔳教尋拜學士上初幸太學訥為文碑之
改文渊閣大學士年逾七十矣日見親信有𫠦拾嘗寒
附火燎脇上為文警之謂脇與恊声近即恐不能恊上𫠦
致訥皇恐謝明年改國子學為監訥代吴顒為𥙊酒而令
曺國李文忠領事助紏绳訥身言並教
食學廂不輟
一時士皆適用訥老多病上曰宋祭酒骨格可長年欲數
[000-30a]
見恐奪其事命𦘕工圖其像耒㑹朝見上語訥昨公服堂
上何自有怒色訥離席伏謝曰一生獻茶踣失容臣方自
訟不意為陛下𫠦知十八年乆雨求直言献安邉䇿大畧
如漢法本始中趙充國分屯縁邉率五百里屯一將首尾
相應遇敵則𢧐冦去則耕上嘉納之著為令時䇿士太學
𫠦淂居天下三之二尋殿試生㐮陽任亨泰對苐一詔
訥為顕名記𣗳門己而學錄金文徴嗾吏部尚書余愾
署訥老致仕訥陛辭上驚乃召文徴與愾靣貭文徴遂誣
訥受賍剋落膳致生員餓且死上曰公矦為其子束脯
于師古好礼盛事生員飢此助教䓁不省録之故𥙊酒提
[000-30b]
大綱而已文徴與愾皆㘴誅圖形而暴其罪慰訥位二
十三年疾甚以方丁社齋廂房子麟託官請釋廂房帰
訥厲声不許両𥙊甫畢至邸卆訥在時常浴扵池上問
之對曰苦不辦薪上乃賜太學買薪錢而號其池曰浴賢
池故事文臣四品無給䘮費者給自訥始仍行人𥙊扵其
家予塟是後諸生守官稱職者多出訥門或連舉大魁帝
勵後𥙊酒必曰宋秀才之功正徳中追謚文恪𫠦著西隠
二十卷子麟㕥進士
察御史出主望江簿奉㫖入朝
侍訥次復祖邑訓𨗳擢為司業上嘗特勅㕥匿名謗師長
者報人賞銀百両犯者凌遲死沒産㕥訥故
[000-31a]
論曰太祖崇文𬨨前代始太學臨視者
而訥䏻其
官𫠦云身言俱教者是矣帝不以過元故宫詩二納
乃或以其不忘故人益重訥图像使日覲察興居悉較
旁求板築又属一格昔以夢賚形求此恐荒為形晤
也而嗾訥者坐死亦令圗形示警夫邪正着相咸不朽
㢤屯邊之䇿果丗奉此命不衰何至其後用賞欵加𣲖
班練諸弊政而反以窮邊也訥學有寔禆豈是腐学廂
但白雲茅屋老者㢤
[000-31b]
吴沉
吴沉字濬仲淛江蘭谿人父師道元礼部中國
沉累
辟為訓導不就王宗𩔰知婺州辟沉及朱亷徐原教士洪
武十二年除翰林侍制陪議論是時學士濓最親重其他
諸儒次莫若同及沉劉三吾等頗得將順稱㫖踰年䧏
編修給事鄭相奏尊無二上稱臣于東宫非體沉駁之曰
國之大本尊安得異上然之命畫工繪沉像賜之示異
復陞侍制以應對失㫖改翰林典籍晋東閣大學士上將
享太廟致齋武英殿謂沉䓁曰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
孝親人道立矣其摘古𩔖編三事為書書成賜名精誠録
[000-32a]
沉為撰序尋㕥進講後期降侍書時方興文事沉獨謂兵
不可廢言武七書多依托之言惟司馬法與孫吴為可
信且曰兵生人也非殺人也禦亂也非為乱也尚義也非
尚詐也遂纂易詩書論孟詞義渉戎事者定為五篇一曰
兵象二曰兵用三曰兵禮四曰兵詩五曰兵訓搃題為六
師律十九年致仕卒沉嘗著辯言孔子封王為非禮是
後布政夏寅𥙊酒丘濬皆主其説并欲去謚至嘉靖中乃
行之
論曰國徐常兵法不傳以意變化乃合古則帝亦精
兵而以敷文意重遂使後世兵制不精不克起衰古
[000-32b]
詩書咏中興必以撻伐𫠦重可知矣沉以講官獨謂兵
不可欲使文武互重灼㢤料數百祀矣太祖嘗云孔子
以道徳教後世豈以職位論封王非礼乃何至嘉靖中
始行之豈以元舊不易更始歟洪武中文班兩圗形一
宋祭酒一吳編扵人臣猶欲傳其像而
廢孔廟士
繪之奮諒有未能矣按帝皇庙及功臣庙皆用元
習已乆使必去型而主将一概更之頗繁重以是嘉靖
後孔庙制猶有未遵者
[000-33a]
[000-34a]
吴伯宗
吴伯宗名祐㕥字行江西金谿人父儀元季鄉薦世稱東
吴先生講學受徒著稗傳及𩔗編五倫辨三書深于春
秋嘗言世有楊子雲其將好之矣壬辰冦集鄉黨自保
入國朝其太守聘之力辞卒伯宗十
能文舉洪武庚
戍鄉試第一府判官王黻夢鄉觧當復為状頭明年廷對
上親製䇿問伯宗條答称㫖果擢苐一人時初開科取士
伯宗儀覌恪應對明辯上甚喜賜
笏授承直
礼部
員外與學士宋濓等同修日暦時胡惟庸方用事羅致廷
臣入其黨伯宗亢直不為屈惟庸中㕥亊謫居鳯陽上書
[000-34b]
論時政并言惟庸專恣不可獨任中書上得奏輙召還使
安南献馴象除國子𦔳教進講東宫首陳正心誠意之説
改翰林典籍御製十𩔰命賦之立就詞語峻㓗陞太常寺
丞轉子司業皆辭不拜忤㫖貶金縣教諭至淮安召還
為檢討拜武英殿大學士㕥弟三河知縣仲宴薦舉不實
㘴降檢討十七年坐文字進不㕥時謫雲南卒𫠦著有南
宫使交成均玉堂三集
論曰吳金谿入判官吴黼之夢領郷薦及第為開科
苐一誠𫠦為夢賚者㢤太祖不属文率自師乃𫠦手㧞
果負峻潔審誠正之學時惟庸手炙人而祐抗不為詘
[000-35a]
難扵𫝊說當時矣此豈慮他日漸其党預自逺㢤盖燭奸
亦有其獨絶也相傳逰後苑地有死孩之首上問古有此
此否伯宗倉䘚不對上怒曰君問臣臣石對禮乎時上好
用𨼆事難儒臣亦以伯宗學淺謭竟付詔獄死按寔録稱
䘚于官曰諱之也
[000-35b]
[000-35b]
韓宜可
韓宜可字伯時浙江山隂人元行御史辟為
不應洪
武初以貢歴拜御史持風紀十一年左右都御史陳寕
胡惟庸中丞涂莭方侍坐宴語宜可直前長跪出弹文䄂中
劾三臣險倿怙寵反側請斬首謝天下上大怒罵快口御
史坐排䧟詔獄尋出之释三臣不問然上心已頷之矣尋
擢宜可江西按察僉事時中都役作官吏罪笤以上悉輸
𤼵宜可上言刑以禁慝一民
今不問罪如何悉服賤
役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上嘉納十三年入朝上㕥没官男
女散入諸司為奴宜可獨不受曰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
[000-36a]
事随坐法之濫也官吏有罪厥辟勿宥國之也
不可
廢制不可違濫不可則上是之著為令後坐事當辟忽雷
震殿廷上驚悸詔免之雷息上封亊二十餘條皆報可未
幾罷歸復行取嘗作鍾山大江文以献諭日夲烏蠻稱㫖
除山西布政使二十一年坐亊謫安南尋薦雲南𠫵政
陞左副都御史以鋤奸𩔰忠為己任百僚震粛忽大星隕
地馬皆驚是日宜可䘚
論曰呉状元謫中都直言惟庸專恣此時便以付吏後
無胡黨既伯宗淂召還而惟庸不省冝可弹文䄂中一口三卿
皆帝𫠦素心可比青田僨轅破犂之論胆識更絶此快口奪
[000-36b]
迅雷聞天㢤坐詔獄尋亦赦出帝似不真為惟庸𫠦用矣然
而為伯時冝可之續者迄無人則蔓𫠦自来也坐辟淂震
雷而生比于元公凨雷之悟其如星之堕地何也雷以生之
星以死之帝不䏻生死冝可㢤
[000-37a]
[000-38a]
吴良弟楨
吴良名國興弟楨
名國寳上為賜今名定逺人兄弟
俱以才力稱良能沒水遉探口容拳而禎恒異服為間諜
太祖起兵兄弟咸附凢𢧐無不從以功進鎮撫既下周江
隂以指揮使領兵鎮之士誠㨿姑蘓跨有淮東浙右江隂
踞江口當徃来要衝而士誠多變詐每以金帛㗖誘我將
士水火奔突常出不期良行上諭之曰良唯誠可以破詐
爾約束士䘚母外交母納逋迯母逐小利保境安民惟尔
功戊戍復命其弟楨守是秋擊敵侵俘数千人拜樞宻院
判行分院事明年士誠盛兵壓境良遣禎率部將王忽雷
[000-38b]
等身北門當敵㨗分兵出南門合擊敗之㧞常州間道殱
周兵於無錫之三山敵狼狽去召至京劳之命學士宋濓
歌詩以志其功還守江隂周人不敢望金焦一歩乙已士
誠以兵突馬駝沙則縱兵巫子門夹擊大敗之太祖喜曰
嗟良吾呉㢤良在鎮仁而有勇屯田平税集遊惰奨名
莭新士習絃誦藹然臨軍不妄殺而罰無赦故下皆畏
爱之至其自聲色貨利泊無所嗜居守凢十年與長興
冝興常州氣聮絡敵不敢逞丁未克姑蘓移良并鎮僉大
都督府事論功封江隂侯食禄一千五百䂖世劵五年為
征南将軍討廣西叛蠻盡平其地移兵入銅鼓五開踣騰
[000-39a]
浪諸溪洞蛮畏威懐徳輸租奉法八年上移江南民十
四萬田鳯陽良與李善長等督其事十二年納其女為齊
王妃青州三載䘚贈江國公謚㐮烈𥙊功臣廟長子高
嗣侯尋有罪調征龍州燕兵起高守遼東與楊文数攻永
平燕王患之乃遺書盛譽高故易其凾誤投文所文以書
聞帝果疑高削高爵徙高廣西獨文守遼東竟敗永樂中
高終以前故劾編民江隂竟奪劵謫戍海南宣徳十年
子昇乞嗣不許楨字幹臣以𢧐功陞天興右翼副元帥副
良守江隂從取湖州勒竒兵出舊舘扼之留戍吴元年平
士誠進僉大都督府事副湯將軍討方國真引舟夜入曹
[000-39b]
娥江通道夷出不意追國真至盤嶼國真降移敢福州
圍其西南水部三門一鼓克之明年破延平擒陳有定閩
海平洪武元年兼太子左率府副使明年安輯陽封靖
海侯食禄一千五百䂖世劵尋以事奪侯復之𤼵兵東戍
定𨖚縂舟師轉餉七年海警復領沿海各衛兵出捕收籍
方氏故兵遂有挟怨蔓引平民充籍者瀕海大櫌寕海
知縣王士弘上封事言状上即日詔罷之時徃来海道縂
理軍務冦亦遁跡疾作還京卒贈海國公謚㐮毅五子忠
襲封堅衛鎮撫
論曰固長興十年而使金𨹧淂專西頋江隂鎻鑰較古北
[000-40a]
門並殷矣上諭良數語直比三代以上咨命而良与禎奉
行弗二即何難遄底粤西之績古功名有因其地地稱
其𫠦用有因其人人互濟其𫠦長李曺國胡越國共亊
尚抵牾煩調觧合兄弟為一将則又将將之变也夫相傳良
好殺㢤以庖丁不任使之乃賜良御厨首頂一金牌以禁
其怒良兄弟負異 工
青田薦之
[000-40b]
[000-40b]
朱亮祖
朱亮祖六合人元季團結鄉里自保勇冠軍授義兵元帥
帥其黨掠江東與太平州官搆太祖下太平亮祖懼使
人納降仍故官己復叛㩀寕囯数敗我師俘去七千餘人
太祖方東顧建康未與决也及建康下并下毘陵乃遣徐
將軍討之常遇春等俱創而還子是上躬徃督𢧐縳之
以帰亮祖厲聲曰丈夫功不成𣦸則𣦸上壮其言捶三簡釋
之留麾下以功陞元帥樞宻院判克九江下南昌大𢧐鄱
陽平武昌陞廣信衛指揮使合胡討陳友㝎取浦城等
縣乙已援諸全新城焚敵营落数十㑹攻桐廬降杭州陞
[000-41a]
浙江行省𠫵政吴元年帥師敗方國真追至黄巖進兵温
州走國真子明善克其城上以浙閩旣平命副廖征南由
海道取廣東進平廣西師還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興
世劵四年上以諸將伐蜀乆無功復命亮祖為征虜右副
將軍牽兵徃𦔳分狥州縣之未下者還輿何文輝同鎮北
平移鎮廣東番禺知縣道同上言亮祖不法数十事上念
功臣不付吏罷居江寕尋遣廵淮安奏安東沭陽二縣之
野有夜持炬者数百或列列或散走擊之若有應者詔
亮祖以勅文祭之乃息十三年坐胡黨治不服上怒并其
子指揮暹鞭之俱𣦸
[000-41b]
論曰叛将帰迄無成績胡羙甥康泰䆒不䏻自見矣朱永
嘉之二寕國徐常創還頗傲乃以三簡赦之厯茂績封矦
䆒以道同一語借胡党嗚呼不借皆可以不党者也而帝
猶以其初叛故寔録諱胡党稱亮祖病䘚又云子暹以智勇
稱有功先䘚
[000-42a]
[000-43a]
華雲龍
雲龍定逺人才勇善劒術元末兵亂結寨韭山從太祖
以千夫長渡江克金陵合破廣徳周湯元帥善槊疾馳下
雲龍按劔躊蹰一舉㫁其槊擒之陞右副元帥凡𢧐皆
從每先登癸卯殪友諒還上㘴西𫟍雲龍等諭之曰凡
陣𫝑或圓或方或縱或横歛合布散倐徃忽來常使莫測
善用兵者以少為衆以弱為强逸巳而勞人伐謀而制勝
運乎隂陽行乎神雖有勇者莫能施其力智者莫能用
其謀以正以竒變百𢧐百勝之道也雲龍等伏謝曰謹
受教大将軍北伐守樂安破元都陞都督僉事副孫都
[000-43b]
督守北平仍兼其路𠫵政下雲州陞都督同知兼燕府武
相封淮安侯禄千五百石世劵再出雲州俘𫉬多進至上
都乗勝擊敗驢児國公北奔去元都破其逹官女多與
我師為婚鹵頗𠋣之為間上令舊仕于元者悉𤼵遣江
南有未𤼵者檄趣之雲龍奉詔稍遲上怒又聞其據元丞
相脱脱大第僣用故宫器物益怒召還未至京卒以侯禮
塟子二曰忠曰𨵿後㘴胡黨以先䘚免
論曰淮安未至京而䘚使其未貴白首閭閻無是也夫
安仲亨臨川羙景川震南䧺庸而外即鸖
張
翼普㝎陳桓㑹寕張温已不淂强附涼獄版况其
[000-44a]
他乎其二子陸聚頋時䓁之党死沒幸矣而乃思漢高之
待盧綰何其厚也
[000-44b]
[000-44b]
丁徳興吴復委楊氏入閨懿目中
丁德興定逺人甲午来歸上偉其才貌常以黒丁呼之授
萬户興郭英俱典親軍攻洪山寨以百人鼓劲兵七千虜
其帥自是每𢧐皆先登陞軍縂管先是徐逹邵荣攻冝
興乆不下徳興分兵絶太湖餉道㧞之授鳯翔衛指揮使
敗友諒于龍江搗安克九江援安豊皆從有功大𢧐康
山友諒死𠑽廬州進征湖南諸州郡𠑽高郵淮安下吴
興䧏李伯昇圍姑卒于軍肖像功臣庙追贈濟國公徳
興師有紀律不妄殺有功不伐上常與諸將論征伐迄難
䖏必曰乃煩吾黒丁可其見許如此子三人忠授龍江衛
[000-45a]
指揮使世襲浩㫤㤙賜守茔浩子廣子冨世食田禄于
江寕光
追謚德興武襄
吴復合肥人沉鷙有識畧時左君弼起據廬州為郷保推
復為千户太祖兵濠右率衆来從常為先
定江東攻
鎮江追奔元平章定定斬之克常州陞統軍元帥與湯和
恊守連敗周士誠救劉福通安豊征陳理還從将軍逹
圍廬州先登擒其驍將楼児張陞鎮武衛指揮同知移守
[沔-丏+丐]陽明年常將軍進定㐮漢復自[沔-丏+丐]陽倍道趋安樂擊元
同僉任亮復以是聲震改衛指揮同知徙守安陸從定淮
漢迤北未附州郡進階懷逺將軍陞衛指揮使復時守安
[000-45b]
陸十年威行㐮漢七年丑入為大都督府僉事廵視北平
從西征土畨還封安陸矦食禒二千石世襲指揮使復從
穎川友徳征雲南晋守普定後築新城于水西勑復為縂
兵官副以平凉矦勦捕群蛮穷其巢穴遂開関索嶺路還
接普定通粮盤江以濟大軍築城貯糧軍需無缺大軍未
返復卒于水西追贈黔國公謚威毅尋賜劵誥世安陸矦
食禄二千五百石復為人寡言𥬇臨陣憤𤼵無堅不潰衝
冐矢石体無完膚守普定時買妾楊氏年十七及復卒楊
慟哭已沐浴更衣自絰死詔封貞烈淑人十八年子傑以
指揮嗣侯屡出練兵從征二十八年同吴高有罪勑從楊
[000-46a]
文征古州建功自贖建文中率師援真定敗績白溝河
南寕指揮使永樂元年子璟乞嗣不許
論曰有犯律不殘不伐大将之選矣黒丁無不可在帝屈
指中䘚不盡其用為可惜安陸従
兵有劳縂兵水西
見偉畧負戈而䏻栗其㓜妾死亦竒
[000-46b]
康茂才
康茂才字夀郷湖廣蘄州人通經史大義事母孝元未結
義旅捍敵元授長官復九江搗蘄水黄寨轉蘄州路同
知歴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屯兵和州之峪溪乙未移戍采
石絶我滁和聲息常遇春以㳺兵撓之設伏䃱其精鋭且
盡荗才收潰散堅壁天寕州明年𢧐敗走建康建康下欲
奔京口舟師追及之率餘兵三千䧏授秦淮翼水軍元帥
綂𫠦部守龍灣取馬䭾沙走周士誠𫉬其樓船戊戍從攻
池州取樅陽遷都水營田使太祖曰比兵亂失耕特令爾
官其事屯田大𫉬兼總制親兵副指揮友諒旣破姑熟盛
[000-47a]
[000-48a]
逼姑大㨗尹山橋縳士誠陞同知大都督府洪武元年
従北伐鎮河中招降絳觧二州令守陕江塞潼関秦人不
敢東巳乆㧞潼関郭子興守之上曰秦李思斉張思道即
勇不能于定西遂取興元召還卒于陕州追贈蘄國公謚
武㐮子鐸以父功封蘄春侯食禄千五百右予世劵督民
開荒于鳯陽十年征辰州洞獠平松㬪諸州有功復從大
將軍逹北征旣還從征雲南克普定破楚山等砦卒于
軍追封如父謚忠愍子淵澄皆㓜淵給充散
舎人已
而革冠服勒居山西子勝子永累乞嗣不許
論曰武襄甫帰去天寕之𢧐無幾紿書一事舉而授
[000-48b]
之保無此間為彼間乎倘閽者変口金陵氣奪欲以康將
軍嘗漢康將軍非不忘漢可因計而取也閽者不負武㐮則
更難之难矣吾服太祖筭不在信武襄堅而在信武
襄之閽者不負武襄堅
[000-49a]
胡羙梅思祖韓政黄彬/陸聚曺良臣
胡羙名廷瑞避國諱改湖廣[沔-丏+丐]人仕漢友諒為江西行
省丞相守南昌太祖既下江州間招羙羙欲降同僉康泰
者羙之甥與平章祝宗皆不欲羙强二人從請各還故部
曲以安宗泰太祖賜書慰籍之甚至太祖如南昌𡊮州
守將黄彬亦来就欵乆之宗泰反事平以羙故宥泰及即
帝位授羙征南將軍總大師平閩進中書省平章兼同知
事院事其後上叙諸將功謂持兵負固于両間可覌望
而不覌望来歸者七人美與彬與焉七人者左君弼㩀廬
州掦璟自合肥至小明王都大梁韓政睢州至曺良臣安豊
[000-49b]
至張士誠奄有淮甸陸聚以徐州守將至梅思祖以淮安
守將至獨羙與楊璟有一靣勲璟良臣别有傳彬聚皆以
𠫵政仍守故州歴功俱階中奉大夫思祖從趙均用无
王保其父均用死從周士誠既而歸我士誠復剛其
弟数人上燐之特授大都督府副使洪武三年論功封七
人皆列侯羙後改封臨川侯二十六年卒政守山東征河
北数有功封東平侯十一年卒贈鄆國公思祖汝南侯守
雲南善撫輯民安之十五年卒彬冝春侯聚河南侯羙與
政思祖後皆坐党事戮其家彬聚亦與坐得原宥亡何卒
論曰美才大䏻下閩當自善漢邊而以南昌入版審
[000-50a]
友諒䡖故不成而于是以南昌怒友諒促友諒躁友諒致
友諒而友諒䘚坐是以窮臨川帰而漢敗形見矣其功不与
七人俱可望而不
望七人共之矣臨川坐乱宫而奸黨
録乃曰胡党拒叛有張良臣誤張為曺也
[000-50b]
[000-50b]
納哈出
納哈出者元木華黎裔孫也上之下太平也納哈出時
為元萬戸典兵俘上以其名家子善遇之而納哈出常
鞅鞅不樂上使察其去就納哈出求歸徐將軍逹阻勿遣
上曰人臣各念其主竟資遣去納哈出得歸乆之據金山
有衆二十餘萬孳畜冨于元主三分其部曰榆林曰飬鵞
荘曰龍安一秃河元主官之太尉不預朝㑹洪武四年元
平章劉益以遼東来降而納哈出抗保金山與平章髙家
奴䓁時出沒遼東塞下劉益故党洪保乗間殺益走
納哈出上乃以馬雲葉旺為都指揮使徃鎮之已而髙家
[000-51a]
奴䓁相繼降上遣萬戸黄疇齎書徃諭納哈出納哈出殺
疇入冦盖州盡清其野璧不與𢧐納哈出亡𫠦得趋攻金
州金州指揮韋冨與𢧐擒其禆將乃刺吾納哈出失利且
欲退赱馬雲䓁設伏大敗之于連雲島僅身免上固欲服
其心遣乃刺吾北還予書再讓納哈出使自投欵而命宋
囯公勝率列侯歩騎二十萬随其後勝至通州諜鹵有屯
州者遣永昌侯藍玉乗大雪掩之殺其平章朶耒納
哈出欲遂棄金山北走新泰上宻勅勝乗其無偹以兵促
之勝遂渡遼河壓金山而是時乃刺吾還至松花河得
見納哈出偹述上𫠦以遣還徳意納哈出喜即遣左丞探
[000-51b]
馬赤至勝軍献馬勝大軍前逼敵部将全囯公覌童耒降
納哈出因亦遣人詣轅門献欵上𫠦部官属將較金銀銅
印百金銀符牌面百二十五王九囯公郡王四大尉國
公五行省丞相一司徒平章十三左丞右丞三十一𠫵知
政院三十二各院副使同知副樞八十一僉院院判二百
八十院副使五宣慰使副使僉事百八十九萬戸千戸路
府州縂同知䓁官九百二十七尚書𠫵議二丞㫖學士十
文學司馬七大卿司卿少卿十八衛帥府僉事三中員
外十五王府六䝉右府入衞使一客省大使二十六亷訪
司使副塩運司使副六衛帥司使一治書安撫司農各一
[000-52a]
大少監理問断事部中主事兵馬指揮府衛鎮撫崇福
司使副歴都事太醫院及州縣䓁官二百二十二將較
千四百餘人皆元遺臣勝以副將軍玉徃受之酒酣互譲
至争鄭國公茂直前徂擊納哈出傷其臂不得去引見勝
下堦慰謝盡降其衆至京師上封納哈出海西侯食禄
二千䂖而乃刺吾為千戸明年從傅將軍征雲南至武昌
卒改封其子察罕瀋陽侯坐党死
論曰太祖于勝帰其太孫崇礼矦在戊申開
之後
俟其心輸也而資遣海西乃在渡江之日盖已知納哈
出之才必為元主𫠦重任急摧之恐以勤元之南頋留
[000-52b]
以為地日内應即匪内應而或可以講邊慮至渊深矣
而不意竟縂三韓自乃刺吾之言入則猶以太平不殺
之故欤明季料関東殚智力不辦而此以縦而收之
却如寄非然者國𫝑䖏極逺師露而餉難集彼閉関
老我而以餘力窺諸邉肘脅之患猝未易㧞全𫝑未可
必也而㡬以凉鄭二國之故敗之宋國受降成功不為
不髙而以茂訐咸詘何欤未也元臣才智之習内地者
時不行北幕徃徃就海西海西歸和林無人矣然則他
日塞外諸㨗猶未國之貽之也而論功者不及此
[000-53a]
[000-54a]
李思齊妻鄭/氏
李思齊字世賢河南羅山人至正王辰汝頴兵乱江淮諸𨛦
皆殘破思斉奮義兵破賊元以思齊知汝寕府丁酉敗崔
德李武于同華䓁州陞四川左丞壬寅攻張良弼于武功
不利明年孛羅帖木児遣竹貞襲據陕西思齊與擴廓帖
木児合兵攻貞降之加平章政事邠國公丙午乃與擴廓
有𨻶元令開通川蜀道不奉詔擴廓遣兵西擊張良弼思
齊與良弼連兵拒之洪武元年與張思道駐兵潼関以拒
我師既而都督馮勝進兵思齊棄関赱鳯翔上以書諭之
曰足下昔在秦中與張思道擴廓䓁較徳度力差易為功
[000-54b]
不乗此時圖秦自王坐失事机今與足下相犄角者皆披
靡竄伏而欲以孤軍自立豈有濟乎下不守鳯翔𫝑必
入沙漠非我族𩔗其心必異倘変生肘腋子然孤弱妻
孥至不能相保下汝南之英祖宗墳墓𫠦在獨不一囘
頋乎思齊得書猶豫其飬子趙𤦺䓁興西入吐蕃及勝
師至果率𫠦部十餘萬奔臨洮大將軍逼臨洮乃舉其衆
以降授江西行省右丞不之官食禄京師時擴廓尚爲邉
患三年從犬將軍北征有功進中書平章復征大同次代
縣得疾還京七年卒妻鄭氏亦自縊死追贈淑人謚曰貞
子世昌金吾右衞指揮同知
[000-55a]
論曰思齊棄潼関安淂乆鳯翔乎留通問使不遣意何
為矣此時元勢大壊擴廓与孛羅二一錯思齊与擴廓
一再錯即思齊豈思関門而圖黄屋不大將軍之先臨洮
有老吐蕃耳食禄京師防其悖
征擴廓借其餘恨
帝算之于関中非偶然也有事大同而疾歸䖏疑也
[000-55b]
[000-55b]
何真
何真字佐廣東東筦人少英
好書劍羙鬚髯吐音如
洪鍾仕元鹽塲勾河源縣務副使嶺表騷動棄官歸時頑
民王成陳仲玉搆亂舉義兵討之擒仲玉成尚負固募人
䏻縳成者鈔十千未幾成奴縳成出真釋成與奴賞十
千巳令具湯鑊烹奴使人號扵境曰有如奴縳主者視此
子是人欽其賞罸惠州人黄常叛據惠貪暴衆慕真義迎
以守惠真逐常戮其黨王仲剛元即以真為惠陽路判同
知廣東都元帥事真因撫有梅循二州地巳而元㢘訪八
撒刺不花擅據廣州諸邑豪竸逐其長吏應之起而三山
[000-56a]
盗邵宗假義旅执撒刺殺之復䧟廣州真率衆一鼓復
其城宗走還三山自保元擢廣東𠫵政進左丞分者廣
州弟廸以功擢宣慰使尋轄江西福建併治改拜真江西
行省左丞仍治廣州真延名士孫蕡王佑䓁参謀議有陳
符瑞請為慰佗之計者輙戮之時有德慶人李貭豪徤擅
保瑞州真招之與合互救援乙已宗故不忘真宻間真
部將馬丑寒叛㩀慱羅真徃討平之宗乗便復襲廣州
真還攻城中人開門應真宗走去進右丞東連潮惠
西速蒼梧皆真保障洪武元年上命將軍廖永忠率師
廣東先馳書論降真知天命有帰率父老縞素待罪于帝衙
[000-56b]
廳遣都事劉朝佐奉圗籍輸欵入朝授中奉大夫江西行
省𠫵政真蒞官有徳有威風行建斷而主于寛厚請以子
貴参侍東宫授貴北城兵馬指揮十四年真及子貴同徃
雲南䂓畫糧餉開道以大軍征進還陞山西右布政使
十六年致仕受命徃廣東收集圡豪三萬餘人拜子貴
明威將軍鎮南衛指揮僉事宦其從子三人遷浙江調
湖廣左布政二十年復致仕上追念其来帰之誠封東莧
伯禄一千五百䂖予世劵明年䘚先是相者曰公才兼文
武覇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帶火色位不過封矦真歸國夙
夜寅畏唯謹上推心勿疑故能以功名終子八䇿字輝先
[000-57a]
讀書有文名襲封以藍黨裭爵廸反海南捕淂伏誅次貴
字春先常侍皇太子有學行歴指揮僉事次宏字彦先尚
寳司丞皆死于黨禍李貭随真歸命歴尚書授資政大夫
為靖江府右相光
追贈真東莞矦謚㳟靖
論曰東莞武畧不下陳友㝎然其務威徳餙以儒術支
㝎不及也而友㝎烈以謝元余故外友㝎而内東莞外
之者不内之也内之者不外之也果如相人阻五嶺而
圖覇業或亦可為而真無其才要亦非其志也以寅畏功名
終可為馮傅諸公師
[000-57b]
寗正張温
寗正字正卿夀州人少為韋徳成養子洪武中德成從征
有功𢧐殁宣州贈京兆郡𠊱正襲職代領其衆歴功擢鳯
翔衞副指揮使從下中原山陕功最三年鎮河州蕃来
冦以兵逆之阻河未氷不得渡正祝曰天意破賊河氷當
合忽有氷如巨屋自上流来須合且堅正
搗鹵营鹵不
意大驚以為神俱投戈降尋招土酋趙𤦺及孫平章祁院
使等悉與衣冠厚遣之自是諸部土官相率来附請西
邊以綿布及茶易粟給各衛便軍需詔從之自是河州遂
為樂土陞西安行都指揮使總轄河州朶烏思藏三衛
[000-58a]
九年復姓寗氏從鄧將軍征川藏沐將軍征西蕃皆有功
十三年兼領寕夏衛脩築漢唐舊渠屯田數萬頃兵食以
足十四年復從沐將軍北征至上林多斬𫉬從畧公主
山寨取全寜四部十五年移討松茂等州西羗之未附者
十九年復從沐將軍定刁思䓁亂又平東川叛蠻乆之
西平侯英卒詔授左都督代鎮雲南為羗將軍總陕西四
川兵討平階文千户張者之亂從秦王克平畨冦還京卒
擢其子指揮使忠為前府都督僉事
張温以指揮守蘭州洪武二年元將王保保伺大將軍逹
南还十万突城下圍数匝温堅不与𢧐時于光执不為
[000-58b]
敵紿降益固守有千戸郭酒敵猝犯不覺事平温欲
斬之衞知事朱友聞曰公令不嚴而追論之不可杖
以聞上喜厚賜友聞而陞温陕西行都習僉事
論曰寗正河州之㨗殆有天倖然其推盪無外萬里匿影
不可當也温亦以堅壁赱十萬之衆蘭州完而皆不淂比
胡東川王㝎逺之列惜也報未稱功後世一語告燮搢玉
列五等矣
[000-59a]
[000-60a]
葉旺馬雲
葉旺六安人與馬雲少長搶軍謝再興後歸附皆以功
授指揮僉事洪武四年並鎮遼東元主北走其行省平
章高家奴與其𠫵政刘益相聲 保金復䓁州益表耒
歸上以為遼陽指揮同知巳而元平章洪保馬彦翬合
謀擊殺益其右丞張良佐䓁縳彦翬誅之保遂赱納哈
出遼東之衆共推良佐㩲衞事時高家奴宿兵諸山寨伺
遼陽知院哈刺張屯瀋陽丞相也先不花保古城開元而
金山則太尉納哈出壁大衆合謀侵犯詔陞雲旺都指揮
使縂轄諸衞勅以冦至冝堅壁勿與𢧐伏兵扼其歸鹵果
[000-60b]
大至以遼陽守偹𫿞趍金州指揮韋冨王勝䓁伏弩中
鹵禆將乃刺吾𫉬之鹵𫝑大沮納哈出從柞河遁帰旺預
䇿其帰道縁河壘氷為墻藏釘板于沙中復設䧟馬穽十
里伏兵以伺鹵至砲𤼵伏四起両山旋旗蔽空鼓声動地
納哈出倉皇趍連雲島遇氷壘馬不前皆䧟入穽中雲旺
互出兵追擊斬鹵無𥮅納哈出僅以身免檻乃刺吾至京
上命為鎮撫賜以妻妾田宅而雲旺皆陞都督僉事十二
年命雲征大寕悉平之旺在遼十七年卒旺剪荆脩城
隍撫輯軍民墾田萬餘頃遂為永利雲功亦相𠫵雲卒坐
胡党成化中並祀遼東
[000-61a]
論曰遼事与明終始葉馬二鎮駐遼陽轄諸衛時元尚
有瀋及金䓁州而納哈出壁大衆金山其𫝑逼而伺二
鎮奉睿算後大㨗金州柞河連雲島䓁䖏非後世大
帥可方也嗴乎使堅壁勿𢧐之𠡠經畧廷弼受之當与葉
馬二公䓁績垂崇揁之十七年老熊関外𬨨雲旺在鎮
之十七年亦可論者曰太祖不生帰納哈赤可以無金
山頋論者曰𦍒而生帰納哈赤而乃淂以無金山左
頋也其説孰是
[000-61b]
[000-61b]
張𨺚陳桓謝成李新張赫張銓戴德何徳仇成王簡
張降直濠人
名龍避諱改負貭魁岸習
射
滁
陽王麾下畧㝎逺授總
歴功陞都左先鋒龍江之𢧐
獨率鉄騎搗中堅𢧐鄱湖邀擊江口及降陳理陞正千
户守禦海安敗周兵随征中原副守潼関以鳯翔衛指揮
使破走賀宗哲取興元留鎮蜀將吴友仁来攻敗去以都
督僉事練兵北平十一年副曺公平西畨明年封鳯翔
矦禄二千石十四年副征雲南鎮七星関論功進世襲加禄
五百石副衛國公平金山再征雲南追叛軍重度悉獲之
勦苗蛮悉降其衆賜金歸老卆賜塟𥙊墳户子麟尚太祖
[000-62a]
福清公主授駙馬都尉
陳桓濠人長軀貌
渡江𠑽副先鋒𢧐龍江陞元帥搃
兵平吴陞指揮使論功晋都督僉事改左府
征雲南
與胡海郭英别將兵五萬由永寕趍烏撒進師赤水河大
破其 與頴川矦友德克大理封普定矦仍徃東川等䖏
克蛮洞不可勝計後㘴藍党
謝成濠人有勇畧厯功陞指揮僉事北征取北平山陕
晋王府相副沐英平西畨及洮河十八族封永平矣禄二
千石以罪不終
李新濠人兵乱給少年自衛太祖積功陞僉大都府事
[000-62b]
作孝𨹧封崇山矦禄千五百石奉詔濬溧水受民賂請更
詔鑿山兵怨伏法釘其膚大石今天生橋釘竅猶存
張赫濠人元末集兵自保嘉山繆把頭招之不徃太祖
𢧐皆㨗積官福州衛指揮使二年調征倭擣東碕水寨馘
多陞都指揮同知八年𢧐半山海洋馘多陞都督府僉事
督海運連年封航海矦世襲禄二千石䘚追贈思公謚
荘簡長子荣未襲卆或曰子勲㘴藍党孫鑑以指揮捕倭
漳泉擒海寇楊縂討廣西蛮㽞鎮交趾封軸轤矦
張銓㝎逺人善射好諢伐中原陞指揮使從征蜀陞都
督僉事督運齊王府于青州副周徳興平五溪蛮再平散
[000-63a]
毛諸洞穎川矦友徳征雲南以功封永寕矦禄二千石
戴徳旴人從取太平定金陵授總
擢元帥𢧐彭蠡𢧐
武昌陞指揮副使收上㳺諸郡下淛西征溪蛮降沅州陞
湖廣𠫵政胡廷瑞取福建建寕汀泉皆下征中原陜西
平叙功賞金幣䘚官贈右丞追封譙郡伯世指揮僉事
何徳光州人來歸轉𢧐吴椘由千户陞指揮僉事既定中
原陞指揮同知守遼東召還加都督僉事從北征還卒贈
都督同知進廬江侯謚壮毅
成含山人以材力𩔰從渡江每先登擢統軍元帥𢧐鄱
湖下武昌陞指揮僉事取淮東下姑蘓陞指揮使守安
[000-63b]
洪武三年論功填大都府僉事從藍玉西征封安侯禄
二千石征散毛洞蛮還與頴川侯友徳平雲南加禄五百
石世襲卒追封皖國公謚荘㐮子泰嗣
王簡夀州人從渡江歴功陞都督僉事從征西夏以老乞
歸卒追封霍山侯子虎為指揮使
論曰張鳯翔以下十人皆以韋布兄弟従征歴功封矦
稍志其大畧餘不及詳顧普㝎桓与航海赫之子勲咸
坐党永平成崇山新皆以罪不終鳯翔隆以子麟尚主
託姻婭贈衈有加諸克保功名倖矣而譙郡廬江霍山
皆自後之爵
[000-64a]
[000-65a]
繆大亨丘廣何世明王銘張斌金興旺徐司馬歐普
祥繆羙
繆大亨㝎遠人義兵爲元攻濠不克以二萬人屯横
澗山已而納降征屡有𩔰績擢大元帥率師取揚州一
鼓克之擒其統軍元帥張明鑑淂兵萬馬二千陞同僉樞
宻院事大亨有治才馭軍𫿞民多惠受洞烛人情决獄如
流水勿失及䘚朝廷遣官𥙊之攵曰繆將軍生平端直未
常有過今不見矣惜㦲
丘廣征年最少取江南諸郡縣禦龍湾預上㳺諸𢧐功
陞指揮使征廣西
兵决隄涸靖江濠水築圡接城下
[000-65b]
之進破思州蛮黄英傑斬之陞都督僉事卆太祖親為文
𥙊之
何世明太祖渡江克采石太平金𨹧鎮江授元帥下毘
𨹧寕國宣徽等州擊敗元將楊完者扵徽州擒其將黄牛
児等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恊守𫿞州從取婺州克諸
暨援𫿞州大敗周師扵小北門外敗周師扵大浪灘自
是周師不敢窺𫿞𨹧克分水破其堅壘斬五百級援分
水大㨗三溪斬周陸元帥花將軍数千人金華之変朱文
忠檄討平之屯縉雲遏䖏州苗蛮築新城攻鉛山㨗于
紫溪克浦城
取錢塘擊䖏州青田冦
取温州厯陞
[000-66a]
指揮僉事
王銘字子敬和州人同巢湖諸將来帰渡江㝎建業皆有
功援大将軍逹于牛塘下冝興拒周兵扵太湖矢中左臂
以刀抉鏃𢧐益厲破双刀趙于樅陽直𪧐衛擣江州𢧐
鄱陽功多悉乎英山渚壘擢軍百户征庐州援安豊
安陸襄陽攻㤗州下淮安擊舊舘先登湖州及蘓州皆
有功分守松江捕倭海上𫉬數百人招撫漳泉亂民晋副
千戸指揮僉事鎮温州括蒼盗延平矦討平之告老
䘚
張斌一名彬厯功陞指揮僉事朱文忠破周師二十萬
[000-66b]
陞湖廣行省㕘政守岳州下湘郷周文貴遁走楊璟耴廣
西圍永州敗其援𫉬䘚九千五百斬部将六人永州下進
攻靖江克之調征中原下山西𢧐韓店失利太祖曰太原
之㨗淂此分其勢雖敗亦功耴陕西耴唐州賚金幣
金興旺建康積功至指揮僉事進指揮同知
伐中
原㧞潼關統兵守之陞指揮使洪武三年征王保保為禆
将大破之由寿州出一百八渡攻克興元留鎮之陞都督僉事
夏将吳友仁来冦擊却之𢧐靣中流矢㧞矢突前斬数
百級時衆寡懸國益集大将軍令傅友徳援之友徳人
持十炬以進友仁望見驚遁四年征蜀耴成都擒丁 于青
[000-67a]
州蒙上賞
徐司馬御賜名字政掦州人元季兵亂司馬九
無𫠦
依太祖飬之以為子既長侍帷幄征伐有功歴陞中軍
都督府二十五年率師徃越還至成都䘚司馬好攵學
温恭謙譲撫諭士卒賑恤貧窮敬礼士大夫公事之暇
退居一室䔥然如韋布之士自冨貴家無餘貲人皆賢
之
歐普祥一名祥湖廣黄岡人從天完兵為元帥人称歐
道人掠江西諸郡縣䧟𡊮州守之元𡊮州普祥攻不克
乆之守者力竭城䧟㩀之分兵下安福上高䓁縣與元
[000-67b]
兵𢧐屡勝夀輝累加左丞大司徒𡊮囯公及陳友諒弑夀
輝来徴兵不应上至洪都令其子攵廣納欵仍守舊鎮加
兵㩲預征伐率師取撫州等郡又從克武昌合兵討贑州
平之卆軍中
繆羙河南安豊人陳埜先麾下以千人来帰摧楊完者襲
阿魯進㧞𫿞
攻䖏州奮奪樊嶺説降胡深鎮信州敗
漢兵遂玉山赴苗亂佐朱攵忠破走周師移守𫿞州謝
𠕅㒷叛諸全羙徃援退敵城完及周師二十萬攻五指
新城大破之龍潭援浦城五𢧐皆㨗洪武元年下閩建
寕延平殄海冦于昌國陞軍千戸從北征克景薊𢧐錦
[000-68a]
州攻上都援大同𢧐黒河副華都督下雲州攻上都破
其軍于察罕腦児進搗應昌走之論功與千戸世襲戍平
陽謝帰
論曰繆大亨而下九人功可以封矦而不列五䓁幸也
未聞以黨厄也世明銘斌羙驅馳乆斬馘守禦有成劳
而普祥比廷瑞納欵功若徐司馬与文英文忠同為飬
子洪武中某舎某舎云者多以力原見崩盪之畧而獨
餙儒行為司馬一人
[000-68b]
[000-68b]
馬
馬洪武
以都𥆳守貴州法行羅夷畏之宣慰使靄翠
死其妻奢香代之欲郡縣其地計以激諸羅借小詿誤
致奢香扵庭祼撻之諸羅果憤且大用兵㑹其同知
宋欽妻劉氏代奢香詣闕上聞帝語髙皇后忠㓗無他
吾欲固西南諸夷之心寕失㘴
礼外夷無礼付市而
令奢香開烏撒通烏䝉驛道
論曰貴人相傳𥆳
㑹城磚式减増咫死期会誤
蚤晚死諸夷自窒𫠦駢立而授受疾跛踦死立法或遇
惨鍥有之頋自賣之以收奢香之用則又任人變格也
[000-69a]
似冝 之重䘏其後豈廷臣無及之者遂負此忠㓗
無他之一語歟永樂中顧晟守貴脩故事亦不聞追
其功何歟㦯祼撻夷婦誠失禮可死原之則逺人或
致疑亦一説也
[000-70a]
如是也厯經 元䁀中西
伯何厯隋工部尚書唐髙祖武
中書侍郎儀厯唐僖宗廣明中逰
丁將軍進上柱賜紫飛魚袋居歙州師
及乹符中寕州刺史死事謚忠 城又
[000-70b]
歴南唐元宗保大中建州莭度使工部尚
書文徽後出南唐宣歙觀察使文徴厯
宋進士直史舘龍圖閣加刑部郎 遂
事進各司中道迄眀洪武中仲元新
二中國用原善皆開國經濟名臣而海昌恕
[000-71a]
二十一年舉人材入都諳醫理愈帝疽授太
醫院使則尹十一世祖也自是詩禮顕融為
中原望族尹生東山之𪋤距始封七十七
世云具載列史及家乘外記不贅尹㓜專
治葩經長獨𢍆尼山取指義左云者以
[000-71b]
出姓自晦寔非四漙中左氏遺系按
前左氏與宣聖同時頋襲其名曰丘
親望見無淂而踰之日月而而其名曰
明既以其言附春秋為千古後左氏與立
眀不同譜而因名淂氏曰左與曲阜不同
[000-72a]
里而按籍而求曰東山左非東山亦
非非人非其人也迺之欲以其言附
春與傳為千古𫠦竒左氏距今二千
餘年預以其姓藏尹之
名預以
其名著尹之令世 以䜟然不可强
[000-72b]
[000-72b]
以 何付掌示而不注舌者 何端以
較㝎哀之微詞倍極辛苦兼以他
詿誤而連獄方櫝藏而無山言之無
罪者 率不求文理而妄指便是南
以其 之直書者其寔不 律例而據
[000-73a]
云 為鐡案使非知㡬早同負簡則又
西狩𫉬麟以前𫠦未嘗有此警亥也改
書名為罪惟天下之大或 深原其
故者至扵諱為特昭之
疑為特
之 为特正之
軼為特存之
彼
[000-73b]
此厄為特合之初 非淆為特决之𫠦
為義在此馬班以下㦯 啇之也若
夫罪惟録淂復原題之日是即左尹淂
復原姓名之日静聼之天而已
[000-74a]
罪惟錄目錄
紀二十二卷
卷 一 太祖紀
卷 二 惠宗紀
卷 三 太宗紀
卷 四 仁宗紀
卷 五 宣宗紀
卷 六 英宗紀
卷 七 代宗紀
卷 八 英宗後紀
卷 九 憲宗紀
卷 十 孝宗紀
[000-74b]
卷十一 武宗紀
卷十二 世宗紀
卷十三 穆宗紀
卷十四 神宗紀
卷十五 光宗紀
卷十六 熹宗紀
卷十七 毅宗紀
卷十八 安宗紀
卷十九 魯王
卷二十 唐主
卷二十一 桂主
卷二十二 韓主
[000-75a]
志三十二卷
卷 一 天文志
卷 二 曆志
卷 三 五行志
卷 四 冠服志
卷 五 藝文志
卷 六 地里志
卷 七 禮志
卷 八 樂志
卷 九 土田志
卷 十 貢賦志
卷十一 屯田志
[000-75b]
卷十二 九邊志
卷十三 河渠志
卷十四 漕志
卷十五 班爵志
卷十六 陵志
卷十七 經筵志
卷十八 科舉志
卷十九 閣志
卷 二十 兵志
卷二十一 刑法志
卷二十二 典牧志
卷二十三 茶法志
[000-76a]
卷二十四 錦衣志
卷二十五 宗藩志
卷二十六 學校志
卷二十七 職官志
卷二十八 將作志
卷二十九 鹽法志
卷 三十 錢法志
卷三十一 數志
卷三十二上外志
列朝帝紀逸 妃嬪逸附外/戚諸王傳逸 大事逸
列朝屬彝封爵
卷三十二中外志
[000-76b]
諸臣傳逸 列朝諸臣詩歌逸 議論逸 謠諷存
卷三十二下外志
夢兆 因果 妖厲
傳三十六卷
卷 一 皇祖禰列傳
德祖玄皇帝 懿祖恆皇帝 熙祖裕皇帝 仁祖淳
皇帝
卷 二 皇后列傳
馬皇后諸妃美/人附馬皇后常皇后/呂太后徐皇后王貴妃權/賢妃妙錦張
皇后 孫皇后胡廢后郭/嬪吳太后錢皇后周太/后汪皇后杭皇/后
王皇后吳廢后紀太/后邵太后張皇后 夏皇后 陳皇后張廢/后方
皇后杜太/后李皇后陳皇后李太/后王皇后王太后鄭貴/妃魏愼嬪郭
[000-77a]
皇后王皇后劉太后李莊/妃李選侍趙選侍張皇后張裕妃李成妃/胡貴妃馮貴人周皇后
田貴妃魏/費二宫人
卷 三 皇太子列傳
皇太子標 皇太子文奎 皇太子見濟 皇太子祐
極 皇太子載載壑 皇太子翊釴 皇太子
甲
皇太子乙 皇太子
烺
卷 四 諸王列傳
異姓諸王列傳 揚王陳公 徐王馬公
同姓諸王列傳 壽春王五一南昌王興隆盱眙王興
盛臨淮王興祖
太祖二十三王 秦愍王樉隱王尙炳惠王公錫簡王誠泳定/王惟焯汧陽王誠洌世子妃劉氏
渭南進封妃張/氏長史尚絅晉恭王棡憲王美圭二妃孫氏石氏端王知烊簡/王新㙉慶成王鍾鎰奇源四河王奇潮
[000-77b]
周定王橚子有燉妃鞏/氏夫人祝氏楚昭王楨憲王季堄景王季埱通城王/盛澂澂弟濂將軍華堞徐學
顔齊王榑 潭王梓趙王杞 魯荒王檀王頤/坦蜀獻
王椿靖王友堉妃黄氏和王悅<折 t="33"/>妃徐氏定/王友垓惠王申鑿昭王賓瀚成王讓栩湘獻王栢 代簡
王桂山隂王俊栅靈丘王遜烇子/若孫四世將軍成/成䥩肅莊王楧 遼簡王植恭/王
寵涭莊王致格妃/毛氏光澤王甲慶靖王㮵憲王妃/方氏寧獻王權 岷莊王
楩 谷王橞 韓憲王松昭王旭櫏定王融燧襄/陵王冲秋範址旭禮瀋簡王
模 安惠王楹 唐定王桱 郢靖王棟妃郭/氏伊厲
王㰘定王諟鋝/王訏淳靖江王守謙父文/正
懿文皇太子四王 虞懷王雄英吳悼王允熥衡愍王
允熞吳哀王允
惠宗一王 原懷王文圭
太宗二王 漢王高煦 趙王高燧康王/厚煜
[000-78a]
仁宗九王 鄭靖王瞻埈王厚烷世/子載堉蘄獻王瞻垠越靖王
瞻墉 襄憲王瞻墡 荆憲王瞻堈端王厚烇樊山王/載坅隕西王常湖
淮靖王瞻墺滕懷王瞻塏梁莊王瞻垍衞恭王瞻埏妃/楊
氏
英宗七王 德莊王見潾許悼王見淳秀懷王見澍崇
簡王見澤忻穆王見治吉簡王見浚 徽莊王見沛滋/陽
王及興化妃龐/氏忠信妃鄧氏
憲宗十王 興獻王祐樘 岐惠王祐棆益端王祐檳
衡恭王祐楎雍靖王祐橒壽定王祐榰汝安王祐梈涇
簡王祐橓榮莊王祐樞申懿王祐楷
孝宗一王 蔚悼王厚煒
興王一僭王 岳懷王厚熙
[000-78b]
世宗五王 景恭王載圳郭希/顏潁殤王載 戚懷王載
薊哀王載㙺均思王載
穆宗二王 靖悼王翊甲潞王翊鏐
毅宗三王 懷隱王照永悼王
煥定哀王
燦
宗室未詳封派 宗人沔新鑅妻/妾時寰誼泉至親/十口燃
王杞人个衲李蘭臯俞子/久在鉞乾官善詞
卷 五 翼運王國列傳
滁陽王郭子興 宋韓林兒
卷 六 衡運諸國列傳
金朱光聶秀/卿趙韓法師周周子旺棒胡李志甫范孟
蔣丙何/仁羅天麟陳積/萬彭和尙 方國眞 天完徐壽輝
漢陳友諒 吳張士誠 夏明玉眞
[000-79a]
卷 七 逸運外臣列傳
秦從龍 陳遇 伯顏子中 簡祖英高/彬蔡子英
張昶 楊維禎王/彜劉于徐大年沈夢麟/滕克恭王恭陳亮周玄黄/玄唐泰王偁
汪克寛趙壎朱右/朱世廉梁寅趙汸陳謨周南/老俞希魯 宣岊曾
道源 葉顒葉儀葉兌金信吳海杜瓊楊恆徐舫周良
林淸 高明復見心李徵臣
卷 八上啓運諸臣列傳
徐達子輝祖/孫欽常遇春子昇/趙諒李文忠 鄧愈 湯和
沐英子春晟/昂等馮勝國/用傅友德王弼/曹震
卷 八中啓運諸臣列傳
李善長王/濂劉基子/璟宋濓 章溢 陶凱 陶安
宋訥 吳沉 吳伯宗 韓宜可 吳良弟/楨朱亮祖
[000-79b]
[000-79b]
卓敬 高巍 鐵鉉髙賢/寧景淸劉/固胡閏女郡/奴黃
鉞楊/福王叔英妻金氏/二女周是修 張銓何廷魁崔儒秀高/邦佐陳輔堯段展
及尤世功等十人/羅一貴張神武孫承宗李承先魯之甲劉/興祚子孫十八人鹿繼善 盧𧰼
昇弟象觀葛麟/陳安蔣思宸尤世威都任李文煜及王世顯等八人翟文等五/人傅德等十/人尤勉等四人劉將軍李
昌/齡周遇吉妻劉氏崔靑楊/鼎勳楊鼎樞蔡懋德林曰瑞郭天聲馬爌盧俊/傑趙建極畢拱辰藺剛中
應時盛朱孔訓牛勇王/永魁等共四十六人倪元璐弟元琪族子/舜屏伯明李邦華劉明/寶
凌義渠 吳麟徵包/乙金鉉母章氏側室/王氏弟錝張羅彥羅俊/羅善
羅輔等三十三人劉會昌邵宗玄金毓峒/方正化張翬高陘陳士章朱都司郭貢士史可法任民育吳爾壎何/剛施鳳儀黄鉉吳
道隆衞胤文及盧涇林等六人武職乙邦才/劉肇基龔堯臣及馬應奎等十二人周志畏
卷 九下抗運諸臣列傳
楊廷麟萬元吉盧觀象月中桂王其宖王其窿龔棻萬發祥莊以蒞/鍾良則袁從諤劉孟鍧楊文薦於斯昌劉天駟汪起
龍程必/進子矩陳子壯麥而炫/朱實蓮陳邦彥楊景華/楊可觀張家玉林洊張恂/張珣韓如
[000-80a]
琰黄者肱陳于赤尹端麽/韓如瑛趙省一盧定國瞿式耜 何騰蛟妻徐氏妾王氏/楊宣威堵胤錫
姜曰廣子/二王祁 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李來亨郝搖旗/劉二虎
張煌言 鄭成功鴻逵彩/甘輝
卷 十 理學諸臣列傳
孔氏世家克堅鏞顏曾孟三氏世家周朱/二氏李仕魯
林駟 曹端 薛瑄 張元楨陳眞/晟吳與弼陳海雍/胡居仁周
桂劉觀/李中陳獻章賀欽李子箕/張詡林光蔡淸陳琛丁/璣周積楊廉 王
守仁聶豹王畿羅汝芳鄒守益歐陽/德劉文敏徐愛薛侃湛若水 羅欽順
魏校 邵寶 張邦奇 舒芬王愼中羅洪先丁/賓查鐸張元忭彭韶
呂柟邵/銳耿定向 許孚遠楊時喬 鄧元錫劉元卿/王敬臣
顧憲成弟允成/張納陞鄒元標 馮從吾 高攀龍 趙南
星鄒維/璉陳龍正
[000-80b]
卷十 一上經濟諸臣列傳
周忱 高穀 耿九疇子/裕楊信民 于謙 李賢
李秉 崔恭 王竑 韓雍 程信 項忠 岳正
朱英 葉盛 王恕 黃紱 歐陽鐸 商輅 彭時
馬文升 費宏孫曾/謀王瓊 韓文 許進 王鏊
梁儲 楊一淸 喬宇 楊廷和子/愼
卷十 一中經濟諸臣列傳
秦紘 林鶚 王越 童軒 鄧廷瓚 何喬新 劉
纓 劉健謝遷 李東陽 周經 張敷華 樊瑩
戴珊 楊瑄 彭澤 徐九經 馬森 王錫爵子/衡
沈鯉 周嘉謨
卷十一下經濟諸臣列傳
[000-81a]
徐階夏/寅張任 趙貞吉 葛守禮 徐中行 喩時
程㸅 張佳胤 梁夢龍 楊博子俊/民張居正孫同/敞
任環 陳堯 陸光祖 周思兼 李遷 孫丕揚
陳洪濛 郭正域 梁應澤 劉應遇 張延登
朱家民 朱夑元 熊廷弼 蔡復一 徐光啓
卷 十二上致命諸臣列傳
張天祐郭元/帥桑世傑趙忠劉成李/崇茅成 胡深 張德
勝汪興祖袁/義朱顯忠宋國興妻曹/氏花雲妻郜氏侍皃/孫氏朱文遜耿再成朱文/剛
熊鼎白/源王禕子紳/孫稌吳雲 許瑗王/鼎孫炎王道/同王愷子行/章城
葉琛萬思/誠孫本立曾萬中朱潛許圭霍輝劉齊/朱叔華趙天麟童曾趙德勝裔/孫
輔牛海龍程國勝李繼先趙國旺徐/明張德山夏茂成張子明捨命王韓成丁普郎張志雄及/宋貴等三十五人于光
孫興祖平定龐/禋孫虎曹良臣周顯左榮張/耀章存道濮英 葛誠盧振杜奇余/逢辰彭貳
[000-81b]
湯宗倪諒 陳壽國周迪陳德李玉 梅殷瓦刺灰/黄彦清李
堅胡觀 黃子澄楊/任黃觀黄/魁瞿能楚智皂旗張莊/得小馬王衞健馬
宣曾/濬余瑱孫泰/彭聚卜萬朱/鑑陳迪子鳳山/等六人暴昭徐貞侯泰
弟敬祖/子玘陳性善黄墀陳/子方郭任子/經陳植王良邊昇金有聲盧
迥胡子昭 程本立茅大方司中周璿 林右林嘉猷
樓璉 鄒瑾魏冕/鄒朴劉端王/髙廖昇盧原質 林英妻宋/氏曾
鳳韶妻李/氏王度戴德彝嫂項/氏王彬崇/剛連楹董鏞甘霖謝
昇丁志方李文敏鄭公智 龔泰陳繼之韓永葉福
劉原弼張安國談/敬徐子權樊士信巨敬鄭居貞孫爲虹張/萬明李翹
鸞黃大鵬/洪祖烈程通龍鐔石撰宋徵 姚善陳彥回黄希/范周
繼瑜葉惠仲 張彥方鄭華顏瓌子有爲唐/子清黄謙鄭恕妻彭氏/妾夏蓮
向樸 陳思賢伍性原陳應宗林珏/曾廷瑞鄒君默呂賢王省女靜/子禎劉政方法
[000-82a]
東湖樵樂淸樵 吳克忠父允誠柴秉誠/弟克勤子瑾劉儁劉昱呂/殺薛嵓
劉子輔馮貴侯保陳忠琴彭陶森輔陳/洽劉任柳升崔聚史安陳鏞徐麒蔡/顒易先劉安陳/麟
李任顧/福何忠桂/勝方政洛宣/翟享周敖子曰/路陶成子/魯葉禎
子公榮從子/官慶璩用和張瑛陳/榮王淸 毛吉王/麒申澄毛忠/馬貞姜
漢子奭/僕祿馮禎 周憲子幹/前孫燧許逵宋以方馬思聰/黄宏
柳芳段豸霍恩/王杲
卷十二中致命諸臣列傳
郝景春子鳴鸞楊道選陳宜朱/邦聞鄒逢吉王良鑑阮之鈿石惟壇唐啓/泰徐日泰傅宗龍
張克儉劉士傑郭關猛/先捷酈曰廣汪喬年劉國能/猛如虎呂維祺王胤昌白/守女張道
脉武職七人王明楊萃常克/念劉芳英韓金聲荀良翰韓巍 廖應登徐一/源徐世淳子/肇
樑妾趙氏/王氏王燾錢祚徵 劉振之鍾其碩龔新潘/弘通費令謀王聖佐王選王/之琴冉
國/柱◍廷訓龔元祥姚允恭蕭頌/聖王明德丘民仰李三楚曹變/蛟王廷臣
[000-82b]
楊文岳王世琮朱國實文師/頤馮王趙三副將王漢陳治邦/連光耀關永傑崔泌之王受/爵李夢辰
趙珽闔/門鄧蕃錫妾子張鳳翔劉/振世鄭履祥方文耀陳輔堯 蕭漢
李貞佐母妻楊呈秀張人龍郭裕陳/美周建中萬敬宗張繼世盧謙胡守恆 胡光翰
王基貞陳應詔應/禎侯穎韓光祖闔/門易道暹子爲/璉宋一鶴戴良暄/錢中選
沈壽/崇孫傳庭妻張氏二女六妾口氏/喬君柱丘之陶馮師孔黃絅妻王子褚/妹彭士和段復興
董琬崔爾達唐時明鄞居/簡聖仁瑞章尙絅黄世清焦源溥兄源清南企仲◍居益居業祝/萬齡田時震王道純麻禧朱洪
道王徵劉長庚妾雷氏幼女楊繡/徵姚倫席重光吳從義子媳/◍氏楊暄朱/一
純陳萬策李開元馮一第馮雲路汪廷/陞劉光化劉熙祚孔希/貴
賀逢聖妾范氏子光明媳/曾氏陳氏崔文榮樊維城許文/岐王孫蘭 蔡道
憲林國俊九人周二南李/毓英任文𤋮鄒運吉朱之馮 林曰瑞馬爌哈維新姚世/儒郭天聲藍臺盧
俊傑趙宦/等十四人衞景瑗馮三樂徐有聲/朱家仕李若葵徐標何謙 陳士奇陳纁王/行儉王
錫吳/繼善朱廷煥一/門陳濱周鳳/岐陳良籌夏時亨李/忠臣高光李國楨弟/國
[000-83a]
甲儒士張世禧/禧子懋賞懋官張世澤吳遵周楊崇猷衞時春薛濓郭振/明王
是錫張光/燦等十人
卷 十 二下致命諸臣列傳
劉文炳母杜氏弟文耀諸父維祖/妻王氏二女弟及諸媵妾張振德妻錢氏二女一家九人/徐希文及妻白氏徐大
禮王碩輔左重洪惟翰馮鳳雛張志/譽宋應皋袁一修蘇樸張盡倫胡縝徐可求孫好古駱日昇黄守魁下/十六人王守忠李繼周章
文炳下/八人王三善楊懋愈郭象儀梁思泰等四十餘/人魯欽楊明輝管良相丘具仰龔萬祿子崇/學二
妾二孫/李世勛姚文胤魏顯/照滿桂孫祖/壽党還醇李獻明何天珠/張鳳奇羅成功
楊任光裕徐澤王之諫安/上達李廷表楊其禮朱國彥鄧祖禹鄧玘馬/鳯儀張可大陳良謨盛/雄姚士良
謝璉朱萬/年張瑶徐從治 王𧰼復子與夔與慧從子與朋/與玫從孫士熊士雅從子與
胤子士和/妻于氏陸夢龍賀奇勳石崇德費彥芳張允登郭/景嵩郭應響寇從義李寧王國璽尹夢鰲
趙士寛/何燮孫士美 趙躋昌龐瑜張紹登 曹文詔賀人龍王/希韓侯良
柱陳于玉/艾萬年朱國相萬文英六人武/職四十一人孟兆祥妻何氏子章/明明妻王氏施
[000-83b]
[000-83b]
陳汶輝 貝瓊 錢唐 靑文勝 王朴 郞禮妻◍/氏
吳印 馮堅 周敬心 葉伯巨 鄭士利 韓郁
王/楊砥羅義 王永和 朱鑑陳/福王
周叙陶元/素
黃宗載 李時勉 陳祚 劉球孫/鐸廖莊章綸孫一/㷆
鍾同 邢讓劉鉉張寧王徽 林聰李/侃豐慶 倪岳
陸容 周洪謨 姚夔 楊守陳子茂元/孫美璜丘濬 徐溥
劉珝 高明 羅倫 強珍 儲巏 吳寛 楊循
吉 夏寅 張吉 林俊 章懋 李文祥 鄒智湯/鼐
羅玘 魏元 何瑭 何景明 吳一 鵬 李夢陽
王九/思黃鞏陸震何遵俞廷瓉林公黼詹軾孟/賜劉槪李紹賢李惠王翰張英何遵 楊源
張士隆毛憲 劉 許天錫 鄭善夫方豪殷/雲霄王雲
鳳 毛澄
[000-84a]
卷十 三中諫議諸臣列傳
崔銑 王杲厲汝進/查秉彝楊繼盛 鄭曉子履/淳沈束妻張氏/妾潘氏
林 許國 余繼登 楊爵周天佐蒲鋐劉/魁周怡熊浹馮恩
子行/可陸粲 沈鍊吳時來張/翀董傳䇿王宗懋 朱賡 沈一貫
申時行 王家屏 趙用賢沈懋學
卷十 三下諫議諸臣列傳
葉向高 熊明遇 滿朝薦 袁化中 顧大章 周
朝瑞 左光斗 周宗建 王心一倪思/輝黃尊素
魏大中夏嘉/遇張瑋 方震孺惠世/揚方孔炤父大鎭/子以智趙
世 謝杰 李三才 孫瑋 張養蒙 馮琦 岳
元聲 姜應麟姪思/睿王紀 陶望齡 劉一燝 孫
愼行 陳于廷 何士晉 周起元 王之宷 梅之
[000-84b]
煥 萬燝 繆昌期 李應昇 王允成 文震孟祖/徵
明成勇 錢元慤 馬鳴世 吳适
卷十四 諷諭諸臣列傳
吳客 秦裕伯 李實王復/趙榮楊善 康海 李譚
唐文獻 沈自徵 夏之旭
卷十五上淸介諸臣列傳
劉崧 羅復仁 道同 王敏劉敏 凌漢 陳賢
胡壽安 魯穆 魏驥 王琦妹項麒 陳諤 陳敬
宗 陳銘劉實 劉儼 况鍾蔚/能軒輗張悅 葉宗
行 劉實蘇琳 呂原李綱 楊繼宗 陳選張褧/高瑶
周子良黃孔昭張悅林瀚陳壯謝鐸 石璞 莊㫤
熊繡 陳壽
[000-85a]
[000-86a]
卷十 七 循謹諸臣列傳
顧光遠 胡壽昌子/廣徐垕 魏觀何質周/夀誼汪仲魯
王/軫吳履費/震孫遇 馬逵吳/簡謝袞 趙豫 方素
易王士廉 貝恆陳木深張鼎新譚思敬譚曰整扈暹劉/綱鄭璉劉奎傅皓虞秉安王泰史誠祖陳
鎰 程富弟志學/孫澤王璡 王槩王/宇盛顒 鄺野 陳
晞 王鴻儒 祝顥孫允/明原傑 丁積查約 劉珏
朱希周 張位 龐嵩
卷十 八 文史諸臣列傳
劉三吾 陳繼 殷奎顧巽陶振申屠衡徐左達林大/同
錢逵梁時樓/澄張淮 張適 孫蕡 高啓王/彝王行
桂德偁胡翰 危素黄/冔葉子奇 陳桱杜/斆趙撝謙
曾魯吳訥王燧王達/王偁徐善述鄒/濟曾棨吳朴 曹鼐
[000-86b]
張/益聶大年 張弼 楊循吉 陸深 唐寅張靈
湯胤勣劉/溥徐禎邊貢 薛蕙 王廷陳 敖英
唐順之 李攀龍徐中行宗臣梁有譽吳國倫謝榛三/甫
汪道昆江民瑩/趙鶴桑悅 瞿景淳 盧柟 陳束 徐
渭沈明/臣陸師道 胡應麟 孫宜 柯維祺 湯顯
祖 李贄袁黃 袁宗道弟宏道中道/從子彭年焦竑 郝敬
董其昌 王思任 蔡毅中 何喬遠妻王/氏鍾惺譚
元春 陳仁錫
卷十九 武略諸臣列傳
平安 盛庸 全忠蔣/信劉江 山雲 孫鏜 楊洪
朱永純/臣施聚父/忠焦禮劉聚孫/琬蔣貴 王信 仇鉞保勛楊/英孫鸞
楊銳 萬表 王翺 王驥 沈固 侯璡 年富
[000-87a]
[000-88a]
應泰金焦趙天泰鄭洽程亨趙淸王璉林大同牛景先
等 河西傭雪菴和尙大呆會稽樵雲門僧補鍋匠洞
庭居士 龔翊宋味古儲福 梁田玉郭良梁中節梁良/用宋和郭節何州
梁良玉/何申繆恭 田時震劉宗/彝章正宸董孝/瞻何弘仁沈
綵王季木/楊玄錫黑子僧 劉永錫漢/人劉貢士 王兆態
卷二十二 隱逸列傳
吳宗元鄭淵陶宗儀鄭柏林希蔭 張介福王寵邢參
顧仲英 袁凱 王賓韓/弈楊黼黄/流吳珫陳鶴一/瓢
道/人王古 孫一元
卷二十三 俠烈列傳
都文信 馬甲 沈炤杜/洪都司張吏矬劉
卷二十四 獨行列傳
[000-88b]
陳圭錢迪徐植/王洵兄弟魏祖忠戴君用顏琇莫轅都文信陸安朱
煦徐允讓妻/潘容師偃劉靜趙智弟/慧羅璋何應宣殷士望
廖廷皓王在復于博張永安/張承相李壯丁兒伍民憲夏暘葉仁
枚應法吳璋 包實夫趙讓/周炳李得成向化陸尙質陳
榮 王原 李孔修劉閔曹時中/曹景馬宗範宋顯章孫
淸林桂 何孝吳門乞兒 潘寛葉文榮盛本源吳鼐
黃珏 鄭濓張鵬王石豳黄鍾談祿瞿剛李需/李琚徐樑鄭元朱勇張顯趙思剛何競沈麒俞
敬崔鑑王世名萬文亨董福兒 歸鉞 劉僕阿寄闖
兒 丁廣瞿嗣興李森史際 李疑
卷二十五庸誤諸臣列傳
齊泰 張昺謝/貴耿炳文子/璿宋忠楊松潘忠 袁應
泰子楷朱萬/良姚居秀張鶴鳴弟鶴/騰楊鶴子嗣/昌陳奇瑜 態文
[000-89a]
燦
卷二十六 方外列傳
宗泐來復 永隆一初道成 梵琦曇噩寶金應/元文康
淸遠本善 祖鐙懷/信溥洽 昌海善/啓智中覺曇 惺
吉堅茂日瓦領禪伯/迴光禪師占國師 行果 德琮暈頭陀白
雲和尙 長橋老子龍華寺僧仁 斗母老僧 冷謙
張中貝國/器周顚簡雲道修吳道/安劉五閻希言張三丰 趙應童羅天祐/卓晚春
卦和/尙周玄眞俞震/齋張正常鄧仲/修麻衣姑苟仙姑 陶
子成 王士能邵道/人尹繼先 曹太初裴慶 壽岳
山賀/長李麩子柴道/人馮都長 望氣道人來道人
卷二十七 藝術列傳
沈度徐子仁謝子/象宋克宋昌裔詹孟/舉胡廷鉉夏㫤兄/昺倪瓉張觀
[000-89b]
王紱黃子久戴進吳偉呂紀沈周郭詡 金忠 袁珙
子忠/徹戴原禮周漢汪機蕭甲葛林陶華吳傑鶴氅/道人
王履盛寅劉溥錢瑛王時勉 荆祥徐杲 仝寅張崙
程君房 鄭仰田 皇甫仲和
卷二十八 閨懿列傳
宗室 朱德貞瓊秀瑤芳附廖/氏劉生妾附妻/吳氏安福郡主
隆姬
女貞 湘女衞林氏小花祥符陳女張氏女秀劉粉兒
張福妹潘聖姑史義姑劉康妻態氏蔣仁姑歐陽妙聰
會稽范氏謝䒶九妻李氏林萊紀貞女方渭女嚴大臨
妻張氏程菊英顧同吉妻王氏張昱妻趙氏楊允修妻何氏/沈懋賢妻林氏葉周妻宋氏包
守信妻鄭氏楊玉英張氏女秦泓昌妻吳氏藍明娘黃
[000-90a]
烈女甄時用妻陳氏王成妻郭氏楊洪柱妻萬氏王守
仲妻程氏陳毓華妻浦氏張維妻王氏張旺妻石氏◍
◍養妻丁氏吳汝璐妻殷氏任士英妻王氏趙燭遠妻
陸氏陳若瑛蔣政妻張氏素貞卜息妻齊氏徐侯女宣
城施氏曲喬遷夫人趙指揮女武昌女子施◍女何烈
女
婦烈 鄭洪妻石氏張氏侯節婦趙康妻袁氏李傑妻張/氏夏永昌
妻高氏魏相妻萬氏孫/林妻王氏田銳妻張氏吳扶陽子匡霞妻汪氏吳賓廷妻汪
氏吳可寛妻戴氏余怡然妻劉氏朱元德妻程氏汪彥
雲妻洪氏景遇昌妻陳氏孫鋡妻杜氏嚴循閑妻羅氏
松江陳氏徐州十六烈陳洪謨妻岳夢熊妻尹鎬妻居澣妻劉孝/妻金妻蔣維賢妻陳王道妻武金璽妻
宿州張氏魏嘉賓妻杜元禎妻李榛妻/劉永源妻張有容妻張爵妻陳沅妻豐縣二烈孫繼忠妻/韓永慶妻蕭縣
[000-90b]
八烈張冲奎妻張振鷺妻郝惟肖妻寇自謙妻/何拱瑞妻陳時鳴妻何鳴漢妻縱爾翼妻沛縣八烈陳恕妻/張化龍
妻王嘉仕妻卓冠倫妻呂登瀛妻/馮東魯妻郝綦隆妻宋奪皃妻碭山縣十六烈許璟妻謝文煥妻/劉燥妻劉崇隆妻
毛九韶妻張拱辰妻薛銳妻李崇謙妻向希堯妻張文煒妻王國光妻/湯執中妻汪允復妻卓士進妻陳煌妻汪儀黄妻苑守政妻王旦妻豐
縣五烈周詩妻孫脩妻崔大節/妻孫來穀妻朱焜妻孫景雲妻鍾氏歙縣六烈汪永/錫妻
鄭瓛妻謝湯妻汪一中妻/汪應宿妻汪應玄繼妻鄭若濟妻蕭氏趙一鳳妻尤氏譚
貴妻何氏魏政妻張氏歸善世妻陳氏章貞烈婉奴貞
文進妻潘氏
婦孝 錢瑛妻張氏石孝女杜元昭妻費氏陳細秀莫
氏婦李氏婦吳三娘
婦白寃 閬州太守妻王佇妻林淑圓汪欽妻周氏李
玉英
婦死寇烈 陳淑眞夏氏/藺氏唐方妻丁氏郭丑謝氏婦邵
[000-91a]
縉紳妻陳氏弟縉纓/妻黄氏黃三苟妻陳氏吳金童妻莊氏唐
貴梅張隆/嬌門婦張倉女四桂曾景韶妻鄧氏陶恆妻
楊氏徐亞長林淑媼張女高鼐妻武氏/趙鐡妻陳氏張桂秀張貞女
兪烈女游銓妻張氏李華妻胡氏許希曾妻錢欽妻茅
氏興化鄭文煥繼妻郭氏等四十六人趙尙貞董線娘
蔣九逵母吳氏陳開先妻郝氏張士柏妻陳氏梁以樟
妻張氏黃鼎妻宋氏王冶新妻黃氏陳于殿女王前士
妻李氏張聯奎妻何氏王基紹妻馬氏任如龍妻項氏
劉貴姐縱鯤躍妻吳氏高荆媧楊自秀女搖金哥馬應
科妻陳氏雪梅周祚永妻王氏何湖妻縱氏任國寶妻
戴氏熊夫人宋氏潘鵬妻楊氏黃廷諫妻陳氏同其妹
吳信妻王氏尹熙華妻吳奎妻張氏都城女子張氏李
[000-91b]
氏姑媳孫宜人林穎新妻李氏弟鼎新妻劉氏張綖妻
吳光扆妻謝氏錢澐生妻陳氏利應昌女沈懋華女麥
名世女妹二姑麥受/年妻周氏賴度妹丹陽婦來氏謝薦妻張氏易
爲昇妻汪氏宗正妻斯曰福妻黃氏嚴金妻王氏瞽女
塘橋女羅田女淄二女博羅韓女張欽臣妻金氏長沙
何氏女紉蘭方氏楊自秀女
文詞 淸江范氏媚/蘭郭貞順曹妙清/張妙靜高妙瑩夏雲英劉
翠翠李金兒朱靜菴鄒賽貞毛鈺龍吳門李氏孟淑/卿薛
氏屈氏陳懿德潘碧天孟蘊虞氏王素娥楊氏田玉燕
陳氏吳氏陳小蘊紀映/淮董妙玉劉唐二/夫人鄧鈴二薛氏朱
桂英陸娟陳氏吳氏詠雲居士邢靜瑤瑟李大純朱/德
璉袁九淑鄧氏劉苑華雲/瓊桑貞白尹紉榮王娙周玉簫
[000-92a]
周潔梅生生宋婉范氏謝彩丘劉魏將蘭馬氏遼宮人
陳/素徐德英書櫬女子錢氏方氏徐/氏杜漪蘭姚靑娥斗娘
文/氏詠雪居士李秀葉氏二女廣陵女子顧氏歸淑芬楚
宮女子
男裝 韓氏女林興妻蘇氏善聰白母葛氏
女不入教坊 何氏何雄二女王氏
妾義 姜榮妾竇氏朱昱妾陳氏寒香晩翠陸鯨妾單
氏黃采妾朱氏張氏孟知性妾郝氏葛寅亮妾胡氏許
嘉妾唐氏
教坊 高娃邵金寶王翹兒少/華靑鏤劉引靜
色目 高希鳳妻劉氏弟藥師奴妻李氏季弟伯顏不花妻郭氏/從子高塔失丁妻金氏姑邢氏卒裴皮鐡
妻李/氏三娘子
[000-92b]
卷二十九 宦寺列傳
杜安道李善胡清董良/趙成而聶慶童雲奇 鄭和孟驥李謙雲祥/田嘉禾王彥王安
馬靖李進馬雲/李興王琮李達阮安沐敬劉永誠 劉順 金英范弘/阮浪程
宗 劉寧馮智 興安 覃褒 覃吉 懷恩陳/準
何鼎 蕭敬 崔升 王承恩李鳳朔王之心高時明褚憲/章馮小璫張國元又小監及
呂胖/子馮麒 王振 韋力轉單增陳/義劉茂汪阿/丑韋瑛
王敬 李廣王/禮劉瑾八/黨劉允 吳經子/經史宣畢眞
閻洪崔文芮景賢來福黄/英戴永趙楹孟冲滕祥/陳洪魏忠賢客/氏
卷三十 奸壬列傳
胡惟庸 茹瑺 陳瑛 紀綱 門達逯/杲焦芳尹旻
萬安劉/吉李孜省繼曉 錢寧 江彬 嚴嵩子世/蕃
趙文華鄢懋/卿崔呈秀霍維/華
[000-93a]
卷三十一 叛逆列傳
邵榮趙繼/祖蔣英劉震李佑之賀仁德 態天瑞周/遂謝
再興王宣迭里迷失喬/僉判宋玉相張良臣 玉琳蘭秀曹眞 曹欽
叔吉/祥唐賽兒 鄧茂七蔣福/成葉宗留葉希/八黃蕭
養 劉通李胡/子王臣張金峯桑冲宋文/元圓曉滿俊 孔布
藍廷瑞劉烈廖惠/鄔本恕謝志山藍廷鳳池仲容 劉寵劉
晨楊虎劉惠 李福達 李子龍 丁大全胡雪二/王浩八進
貴葉三保 郭鑑柳忠疤子季富子/王寶黄鎭李英 馬祖師
趙劓兒於蠻兒王經 師尙詔 哱拜子承/恩趙古元
劉元緒 徐鴻儒王好賢/劉永明程鵬 王嘉㣧高迎祥諸部/賊
羅汝才 李自成 張獻忠孫可望
卷三十二 列朝諸臣逸傳
[000-93b]
于子仁 蘇琦張致中許士哲徐存義馮堅倪基馬名
廣 陳䢿 沈萬三秀弟萬/四風李 周砥陳體方戴
冠 徐孟晞鄒緝王/政金庠吳中 張勖 姚顯楊浩
白昂彭序陳音盧璣 李興 程敏政何文淵 洪
鍾 陳琦孫鼎 官廉 陳鉞 張芝李應禎 陳智
胡喬年 胡爟 張綵 張縉 聶能遷 袁崇煥
韓如愈 管紹寧楊兆/升阮大鋮 黃斌
卷三十三 外藩列傳
西蕃 安南 河套滿都魯 哈密 臺灣附舟山及/海上諸屯
卷三十四 蠻苗列傳
湖廣諸蠻苗 鎭溪龍許保 兩廣蠻傳 大藤侯
氏侯勝海/侯公丁田州岑氏岑濬/盧蘇憑祥李寰 龍州趙氏
[000-94a]
四川諸蠻苗 藺奢氏 播州楊氏楊/輝貴州諸蠻苗
靄安氏 思州田氏 淸平阿氏都勻阿氏 普安
米魯 雲南蠻苗 段寶 木邦曩罕弄 麓川思氏
瓊黎符蚺蛇
卷三十五 勝國列傳
遺元韃靼 擴廓帖木兒 瓦刺也先
卷三十六 外國列傳
朝鮮國 日本國 琉球國毘舍/那和蘭國 占城國
眞臘國 暹邏國 哈烈國俺都淮八/刺黑魯迷土魯番國黑/婁
鹽/澤于闐國火州魯陳/哈失哈力赤斤蒙古安定曲先罕東/罕東左沙州亦力
把力 蘇門答刺國附那孤皃/黎南浡里爪哇國蘇吝丹丁機宜重/迦羅牒里日羅夏
治合貓里/吉里地悶滿刺加國啞/魯佛郞機國 呂宋國美洛翔/霧班隘
[000-94b]
浡泥國吉蘭且/南巫里三佛齊國龍牙門百花/東西天竺文郞馬神國
天竺國 拂菻國八百/媳婦忽魯謨斯國 彭亨國柔/佛
古俚國木瓜坎夷/巴班卒榜葛刺國詔納/福皃錫蘭國 柯枝國
祖法兒國 阿丹國阿/哇娑羅國 阿魯國淡洋肥/米香大
葛蘭國小葛/蘭卜刺哇國木骨都刺/竹步刺撒假馬里丁國麻逸凍/龍牙加
貌蘇祿國 古麻刺層/坺勿斯里 木蘭皮打囘咭/吟順哈巴
刺西 急蘭丹王會/諸國溜山國牒/幹甘巴里甘把里米審/卽甘把里否
加異勒國 麻菻國 黑葛達國白葛/達西洋瑣里瑣/里
敏眞誠國 八答黑商國 火刺札國 討來思 吃
力麻兒國 失刺思國 納失者罕國 亦思把罕國
賓童龍國 覽邦國 淡巴國 白松虎兒國 阿
速 沙哈魯 目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