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7 東都事略-宋-王稱 (WYG)


[093-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宋 王 稱 撰
  列傳七十六上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父洵見儒學傳軾生十年
而洵宦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比冠學通經史屬文
日數千言歐陽脩試禮部進士得軾論欲以冠多士疑
曾鞏所爲鞏脩門下士也乃置第二遂中乙科授福昌
簿脩復以直言薦之制策入三等除大理評事僉書鳳
[093-1b]
翔判官國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軾還朝判
登聞鼓院英宗在藩聞軾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
相韓琦曰蘇軾之才逺大之器也天下之士莫不畏慕
降伏皆欲其進用然不若朝廷培養之而後用也今欲
召試祕閣英宗曰未知其能否故試如蘇軾有不能耶
及試二論復入三等得直史館尋以父憂去官服除判
官告院王安石爲政每賛人主以獨斷神宗專信任之
軾考試開封進士發策謂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
[093-2a]
伐晉以獨斷而亡齊小白專任管仲而霸燕噲專任子
之而敗事同而功異何也安石不恱安石欲更科舉法
詔兩制三館議軾議上神宗曰朕固疑此得軾議意釋
然矣即日召見問何以助朕軾曰陛下求治太急聽言
太廣進人太銳願陛下安靜以應之神宗悚然嘉納會
上元有旨市浙燈軾密疏諌止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
論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願陛下結人心
厚風俗存紀綱今陛下不以財用付三司無故又創制
[093-2b]
置三司條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求於内使者四
十餘輩分行營幹於外夫制置三司條例司求利之名
也六七少年與使者四十餘輩求利之器也至於所行
之事行路皆知其難汴水濁流自生民以來不以種稲
今欲陂而漬之萬頃之稻必用千頃之陂一歳一淤三
歳而滿矣陛下遂信其說即使相視地形萬一官吏茍
且順從真謂陛下有意興作上糜帑廩下奪農時隄防
一開水失故道雖食議者之肉何補於民自古役人必
[093-3a]
用鄉户今者徒聞江浙之閒數郡雇役而欲措之天下
單丁女户蓋天民之窮者也而陛下首欲役之富有四
海忍不加卹青苗放錢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
歳常行雖云不許抑配而數世之後暴君汙吏陛下能
保之與異日天下恨之國史記之曰青苗錢自陛下始
豈不惜哉且常平之爲法也可謂至矣今若變爲青苗
壞彼成此所喪愈多虧官害民雖悔何及昔漢武帝以
財力匱竭用賈人桑羊之説買賤賣貴謂之均輸于時
[093-3b]
商賈不行盜賊滋熾幾至於亂孝昭既立霍光順民所
欲而予之天下歸心遂以無事不意今日此論復興陛
下壞常平而言青苗之功虧商稅而取均輸之利臣竊
以爲過矣臣之所願陛下結人心者此也國家之所以
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彊與弱歴數之所以長
短者在風俗之薄厚而不在乎富與貧人主知此則知
所輕重矣故臣願陛下務崇道德而厚風俗不願陛下
急於有功而貪富彊以簡易爲法以清淨爲心而民德
[093-4a]
歸厚此臣之所願陛下厚風俗者此也古者建國使内
外相制輕重相權而無内重外輕之弊我國家租賦籍
於計省重兵聚於京師以古揆今則似内重恭惟祖宗
所以委任臺諌則是聖人過防之至計臺諌固未必皆
賢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須養其銳氣而借之重權者豈
徒然哉將以折姦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臣聞長老
之談皆謂臺諫所言常隨天下公議公議所與臺諫亦
與之公議所撃臺諌亦擊之今者物論沸騰怨讟交至
[093-4b]
公議所在亦可知矣臣恐自兹以往習慣成風盡爲執
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紀綱一廢何事不生臣之所願
陛下存紀綱者此也臣所獻三言陛下安可不察初殿
試用策舉子希合爭言祖宗法制非是軾爲考官退擬
荅以進至謂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安石怒御史誣奏
軾過失窮治無所得軾遂請外通判杭州髙麗入貢使
者發幣於官止書甲子軾却之曰髙麗於本朝稱臣今
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亟易書稱熙寜然後受之徙
[093-5a]
知密州時方行手實法使民自疏財産以定户等司農
寺下諸路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常平官曰違制
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於司農是擅造律也若
何使者驚曰姑徐之未幾朝廷亦知其害罷之徙徐州
是歳河決澶淵東泛鉅野北溢于濟南溢于泗浸淫至
城下民爭出避水軾履屨杖策躬率兵夫築長隄起戯
馬臺屬於城水至隄下不能爲害雨日夜不止河勢益
暴城不没者三板軾廬於城上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全
[093-5b]
城以聞詔襃之徙湖州言者指軾謝表語以爲怨謗因
盡摭軾所爲詩諷時事者交章條列謂之訕上遂逮赴
御史臺鞫治坐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徙汝州未至上
書自言有田在常願得居之神宗許焉哲宗即位起知
登州召爲禮部郎中除起居舎人遷中書舎人時方議
改免役爲差役軾謂司馬光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
役之害掊斂民財十室九空錢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
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
[093-6a]
縁爲姦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曰於君何如軾曰法
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者三代之法兵農爲
一至秦始分爲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爲長征之卒自
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穀帛以養兵兵出性
命以衞農天下便之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
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
復民兵蓋未易也光不以爲然軾曰昔韓魏公刺陜西
義勇公爲諌官爭之甚力魏公不樂公亦不顧今公作
[093-6b]
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而止尋遷翰林學士兼侍讀軾
嘗鏁宿禁中中使宣召入對便殿宣仁后問曰卿前年
爲何官曰臣前年爲汝州團練副使今爲何官曰臣今
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軾曰遭遇太皇太后皇
帝陛下宣仁曰非也軾曰豈大臣論薦乎宣仁曰亦非
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宣仁曰此乃先
帝之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歎曰竒才竒才但未及
進用卿上位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與哲宗亦泣左右
[093-7a]
皆感涕已而命坐賜茶撤御前金蓮燭送歸院軾嘗讀
祖宗寶訓因及時事歷言今功罪不明善惡無所勸沮
又黄河勢方北流而彊之使東夏人㓂鎮戎殺掠幾萬
人帥臣掩蔽不以聞朝廷亦不問事每如此恐寖成衰
亂之漸軾請外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時諌官言蔡確
在安州日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刺時事大臣議逐之
嶺南軾密疏言朝廷若薄確之罪則於皇帝孝治爲不
足若深罪確則於太皇太后仁政爲小損謂宜皇帝降
[093-7b]
敕推治而太皇太后特加寛貸如此則仁孝兩得矣宣
仁后以爲然而不能用也杭瀕海水泉鹹苦唐刺史李
泌始導西湖作六井民以足用及白居易復浚西湖引
水入運河復引溉田至千頃湖水多葑自唐及錢氏後
廢而不理至是葑積二十五萬餘丈而水無幾矣運河
失湖水之利而取給於江潮潮水淤河泛溢闤闠三年
一浚爲市井大患故六井亦幾廢軾始至濬茆山鹽橋
二河分受江潮湖水造堰閘以時啟閉且以餘力復治
[093-8a]
六井民獲其利杭僧有淨源者居海濵交通舶客沽譽
於髙麗元豐末其王子義天來朝因往拜焉至是源死
其徒竊持其像往告義天亦使其屬來朝因言國母使
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壽軾不納而奏之曰髙麗
乆不入貢失賜予厚利意欲來朝矣未測朝廷所以待
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壽之禮若受而不荅則逺
夷或以生怨因而厚賜之正墮其計臣謂朝廷宜勿與
知而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誘外夷爲
[093-8b]
國生事漸不可長宜痛加懲創軾治杭有德於民民爲
立祠召爲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軾之自汝移常也受
命於宋會神宗晏駕哭於宋而南至揚州常人爲軾買
田書至軾喜作詩有聞好語之句言者妄謂軾聞諱而
喜按驗無實軾復請外乃以龍圖閣學士知潁州徙揚
州俄以兵部尚書召還兼侍讀親祀南郊爲鹵簿使導
引駕入太廟有赭傘犢車并青蓋犢車爭道不避仗衞
軾諭儀仗使李之純曰中丞職當肅政不可不以聞之
[093-9a]
純不敢言軾於車中劾奏之明日中使傳命申敕有司
嚴整仗衞尋遷端明翰林侍讀二學士守禮部尚書髙
麗遣使請書於朝許之軾曰漢東平王請諸子及太史
公書猶不肯與今髙麗所請有甚於此其可與乎初許
將建言三歳冬至天子親祀遍享宗廟祀天圜丘而其
歳夏至方澤之祭乃止是遣上公則是皇地祗遂不在
親祀之典乞下侍從臺諫及禮官議顧臨等議宜如祖
宗故事范純禮等議昨罷合祭已合禮而又紛更恐失
[093-9b]
尊事神祇之意杜純等議請於苑中設望祀位置爟火
於壇所俟躬祀南郊之歳則夏至北郊上公攝事每獻
舉爟火以詔拜孔武仲等議請南郊專祀上帝議既不
一軾奏曰古者祀上帝則并祀地祇矣詩曰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經之明文今議者欲冬
至祀天夏至祀地蓋以爲用周禮也臣以謂今所行非
周禮者不一而獨於地祇則曰周禮不當祭於圜丘此
何義也議者必曰今之寒暑與古無異而宣王薄伐玁
[093-10a]
狁六月出師則夏至之日何爲不可祭乎臣將應之曰
舜一歳而廵四嶽五月方暑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
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後世人主能行之乎周所
以十二歳一廵者唯不能如舜也夫周已不能行舜之
禮而謂今可以行周之禮乎宣王以六月出師驅逐獫
狁蓋非得已且吉父爲將王不親行也今欲定一代之
禮爲三歳常行之法豈可以六月出師爲比乎議者必
又曰夏至不能行禮則遣官攝祭此非臣之所知也周
[093-10b]
禮大宗伯若王不與則攝位鄭氏注王有故則代行其
祭事賈公彦疏曰有故謂王有疾及哀慘皆是也然則
攝事非安吉之禮也是無故而用有故之禮也議者必
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歳可再郊臣將應之曰古者
以親郊爲常禮故無繁文今世以親郊爲大禮則繁文
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則有風雨之虞陛下自
宫入廟出郊冠通天乗大輅日中而舎百官衞兵暴露
於道鎧甲具裝人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
[093-11a]
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則備事地則簡是於父母
有隆殺也豈得以爲繁文末節而一切欲省去乎議者
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非臣之所知也
三年一郊已爲疏闊獨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
疏於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則典禮愈壞
欲復古而背古益逺神祇必不顧饗非所以爲禮也議
者必又曰當郊之歳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澤之
祀則可以免方暑舉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
[093-11b]
以議此者欲舉從周禮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
方澤不知此周禮之經耶抑變禮之權耶若變禮從權
而可則合祭圜丘何獨不可十月親祭地十一月親祭
天先地後天古無是禮而一嵗再郊軍國勞費之患尚
未免也議者必又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
上不親郊而通爟火天子於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
知也書之望秩周禮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謂山川在
境内而不在四郊者故逺望而祭也今所在之處俛則
[093-12a]
見地而云望祭是爲京師不見地乎此六議者合祭可
否之決也詔令集禮官議未幾朝廷以合祭爲是罷議
宣仁后崩哲宗親政軾乞補外以二學士知定州軾朝
辭上書曰古之聖人將以有爲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
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陛下聖智絶人春秋
鼎盛臣願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爲黙觀庶事之利害
與羣臣之邪正以三年爲期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實
然後應物而作使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下亦無悔上
[093-12b]
下同享太平之利則雖盡南山之竹不足以紀聖功兼
三宗之壽不足以報聖德由此觀之陛下之有爲惟憂
太蚤不患稍遲亦已明矣臣恐急進好利之臣輙勸陛
下輕有改變故進此說敢望陛下留神實社稷宗廟之
福天下幸甚軾治定嚴軍政繕修營房禁止飲博軍中
衣食稍足乃部勒以戰法衆皆畏服紹聖初御史論軾
掌内外制日所作詞命以爲譏斥先朝落職知英州又
以寧逺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貶瓊州别駕昌化軍安
[093-13a]
置徽宗即位移亷州改舒州團練副使徙永州未幾提
舉玉局觀尋致仕卒於常州年六十六軾與弟轍皆師
洵爲文洵晚讀易作易傳未究疾革命軾述其志卒以
成書復作論語說最後居海南作書傳三書既成撫而
歎曰後有君子當知我矣幼而好書老而不倦爲人篤
於孝友輕財好施奬善詆惡蓋其天性其貶黄州也築
室于東坡因自號東坡居士有東坡集六十卷奏議十
五卷内外制十三卷和陶詩四卷子邁迨過俱善爲文
[093-13b]
邁仕不顯迨靖康初爲駕部貟外郎過終於通判定州
有颶風賦思子臺賦行於世
 
 
 
 
 
 東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093-14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都事略卷九十三下  宋 王 稱 撰
  列傳七十六下
轍字子由與兄軾同舉進士又同舉直言轍因所問極
言得失曰陛下即位三十餘年矣平居靜慮亦嘗有憂
於此乎無憂於此乎臣伏讀制策陛下既有憂懼之言
矣然臣愚不敏竊意陛下有其言耳未有其實也往者
寳元慶歴之閒西羌作難陛下晝不安坐夜不安席天
[093-14b]
下皆謂陛下憂懼小心如周文王然自西方解兵陛下
棄置憂懼之心二十年矣古之聖人無事則深憂有事
則不懼夫無事而深憂者所以爲有事之不懼也今陛
下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臣以爲憂樂之節易矣臣
疎逺小臣聞之道路不知信否近歳以來宫中貴姬至
以千數歌舞飲酒優笑無度坐朝不聞諮謀便殿無所
顧問三代之衰漢唐之季女寵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
而不止百蠧將由之而出内則蠱惑之所汙以傷和伐
[093-15a]
性外則私謁之所亂以敗政害事陛下無謂好色於内
不害外事也今海内窮困生民愁苦而宫中好賜不爲
限極所欲則給不問有無司㑹不敢爭大臣不敢諫執
契持敕迅若兵火國家内有養兵之費外有北狄西戎
之奉陛下又自爲一阱以耗其遺餘臣恐陛下以此得
謗而民心不歸也考官胡宿請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
入而以直言棄之天下謂我何得不黜歷商州大名府
推官父喪服除時神宗立二年矣轍以書言事屬王安
[093-15b]
石初用以執政領三司神宗以轍爲屬安石欲行青苗
法轍曰以錢貸民出納之際吏緣爲姦錢入民手雖良
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違限恐鞭箠必用
州縣不勝煩矣安石曰君言有理自此不復言青苗會
河北轉運王廣廉言與安石合青苗法遂行安石召用
謝卿材侯叔獻等八人欲遣之四方訪遺利中外知其
必迎合生事然莫敢言轍以書抵安石力陳其不可安
石怒奏除河南推官改著作佐郎僉書南京判官坐兄
[093-16a]
軾累謫監筠州酒稅起知績溪縣哲宗立以校書郎召
未至除右司諫宣仁后臨朝用司馬光吕公著等欲革
弊事而蔡確韓縝章惇皆在位窺伺中外憂之轍極言
確等罪三人皆逐吕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及
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惡之轍疏其姦
惠卿安置建州初神宗於熙河路増置蘭州及米脂等
五砦至是夏國屢遣使而未修貢二年使入境朝廷知
其有請地之意而棄守議未決轍議許還五砦夏人遂
[093-16b]
服除起居郎中書舎人遷户部侍郎拜翰林學士權吏
部尚書使契丹還爲御史中丞自元祐革新庶政至是
五年矣一時人心已定惟元豐舊黨猶在近臣患之欲
引用以平宿怨謂之調停轍奏疏曰親君子逺小人則
主尊國安疏君子任小人則主憂國殆此理之必然未
聞以小人在外憂其不悦而引之於内以自遺患也故
臣謂小人雖不可任以腹心至於牧守四方奔走庶務
無所偏廢可也若遂引之於内是猶患盜賊之欲得財
[093-17a]
而導之於寢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開之以坰牧無是
理也且君子小人勢同冰炭同處必爭一爭之後小人
必勝君子必敗何者小人貪利忍耻撃之則難去君子
潔身重義沮之則引退古語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
臭蓋謂此矣先帝以聖智之資將以紀綱四方追跡三
代而臣下不能將順造作諸法彼自知上逆天意下失
民心今朝廷雖不加斥逐其勢亦不能復留矣尚賴二
聖慈仁宥之於外蓋已厚矣而議者惑於說乃欲招而
[093-17b]
納之謂之調停此人若返豈肯但已哉必將戕害正人
漸復舊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禍蓋不足言臣所惜者祖
宗朝廷也惟陛下斷自聖心不爲流言所惑毋使小人
一進後有噬臍之悔則天下幸甚宣仁后覽奏謂宰執
曰蘇轍疑吾君臣遂用邪正其言極中理又言牙前差
役宜用雇法凡四事除尚書右丞遷門下侍郎時吕大
防爲左相劉摯爲右相轍議西邊黄河事與劉吕不合
初夏人來賀登極相繼求和且議地界議乆不決明年
[093-18a]
以兵襲涇原朝廷不問遣使往賜策命夏人以地界爲
詞不復入謝且再犯涇原四年使復來議地界朝廷急
於招納疆議未定先以歳賜予之而熙河將佐又背約
侵築質孤勝如二堡夏人隨即平盪西邊騷然轍力言
其非乞擇老將守熙河六年熙河奏夏人十萬騎壓境
乞因其退軍擊之不須復守誠信轍謂大防曰今雖議
此當先定議欲用兵耶不用兵耶大防曰如合用兵亦
不得不用轍曰凡欲用兵先論理之曲直摯曰須用兵
[093-18b]
者亦不可固執轍曰今吾不直如此而可用兵乎明日
轍奏曰熙河帥臣輒敢生事奏乞不守誠信乞加詰責
宣仁后以爲然乃加戒敕七年夏人竟大入河東乃議
絶歳賜禁和市使㳂邊諸路爲淺攻計分熙河進築定
逺城夏人不能爭未幾復大入環慶復議使熙河進築
汝遮中書侍郎范百禄不可會西人乞和議遂寢初元
豐中河決大吳既而導之北流水性已順而文彦博等
力主囘河之計轍爭之不能奪至是又論黄河東流之
[093-19a]
害凡三事八年都水吳安持乞於北流作軟堰定河流
以免淤塡轍以爲不可及哲宗親政遣中書舎人吕希
純殿中侍御史井亮采往視之二人歸極以北流爲便
方施行而僉書樞密院劉奉世乞與河議奉世夲文彦
博門下士也其言紛然吕井之議遂格而轍亦以罷政
於是河流遂東凡七年而後北流遂通哲宗起李清臣
爲中書侍郎鄧潤甫爲尚書右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
稍復言熙豐事以激怒上意會廷試進士清臣撰策題
[093-19b]
亦以爲言轍奏曰先帝以天縱之才行大有爲之志其
所施設度越前古蓋有百世而不可改者至於其它事
有失當何世無之父作之於前而子救之於後前後相
濟此則聖人之孝也漢武帝外事四夷内興宫室財用
匱竭於是修鹽鐵𣙜酤均輸之政民不堪命昭帝委任
霍光罷去煩苛漢室乃定光武顯宗以察爲明以䜟決
事上下恐懼人懷不安章帝即位深鑒其失貸之以寛
夲朝眞宗右文偃革號稱太平而羣臣因其極盛爲天
[093-20a]
書之說章獻臨御攬大臣之議藏書梓宫以泯其迹及
仁宗聽政絶口不言英宗自藩邸入繼大臣創濮廟之
議及先帝嗣位或請復舉其事寢而不荅遂以安靜夫
以漢昭帝之賢與吾仁宗神宗之聖豈其薄於孝敬而
輕事變易也哉陛下若輕變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歳
不用之人人懷私忿而以先帝爲詞則天下殆矣哲宗
曰卿安得以漢武比先帝轍奏曰漢武帝英主也哲宗
曰卿所奏武帝外事四夷内興宫室財用匱竭豈得謂
[093-20b]
之英主轍遂乞罷出知汝州再責知袁州未至降朝議
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又責授化州别駕雷州安置
移循州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復大中大夫提舉
上清太平宫蔡京用事復降朝請大夫罷祠再復大中
大夫致仕築室于許號潁濵遺老居許十餘年而卒年
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轍所著詩春秋傳老子解古
史欒城文集並傳于世子遲适遜
臣稱曰受之於天超出乎萬物之表而充塞乎天地之
[093-21a]
閒者氣也施之於事業足以消沮金石形之於文章足
以羽翼元化惟軾爲不可及矣故置之朝廷之上而不
爲之喜斥之嶺海之外而不爲之愠邁徃之氣折而不
屈此人中龍也轍之名迹與軾相上下而心閑神王學
道有得是以年益加而道益邃道益邃則於世事愈泊
如也不有所守而然哉
 
 
[093-21b]
 
 
 
 
 
 
 
 東都事略卷九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