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7 弘明集-梁-僧祐 (master)




弘明集卷第四


梁揚都建初寺釋僧祐撰



* 何承天達性論
* 顏光祿延之難


達性論+(何承天)【明】論論



夫兩儀既位。帝王參之。宇中莫尊焉。天以
陰陽分。地以剛柔用。人以仁義立。人非天地
不生。天地非人不靈。三才同體相須而成者
也。故能稟氣清和神明特達。情綜古今智周
萬物。妙思窮幽賾制作侔造化。歸仁與能
是為君長。撫養黎元助天宣德。日月淑清四
靈來格。祥風協律玉燭揚暉。九穀芻豢陸產
水育。酸鹹百品備其膳羞。棟宇舟車銷金合
土。絲紵玄黃供其器服。文以禮度娛以八音。
庇物殖生罔不備設。夫民用儉則易足。易足
則力有餘。力有餘則志情泰。樂治之心於是
[004-0022a]
生焉。事簡則不擾。不擾則神明靈。神明靈則
謀慮審。濟治之務於是成焉。故天地以儉素
訓民。乾坤以易簡示人。所以訓示慇懃若此
之篤也。安得與夫飛沈蠉蠕並為眾生哉。若
夫眾生者。取之有時用之有道。行火俟風暴。
畋漁候豺獺。所以順天時也。大夫不麛卵。
庶人不數罟。行葦作歌宵魚垂化。所以愛人
用也。庖厨不邇五犯是翼。殷后改祝孔釣不
網。所以明仁道也。至於生必有死形弊神
散。猶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
詩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言弘道之在己也。
三后在天。言精靈之升遐也。若乃內懷嗜
欲外憚權教。慮深方生施而望報。在昔先師
未之或言。余固不敏。罔知請事焉矣。


釋何衡陽達性論顏延之



前得所論。深見弘慮。崇致人道黜遠生類。物
有明徵事不愆義。維情輔教。足使異門掃
軌。況在蘄同豈忘所附。徒恐琴瑟專一更失
闡諧。故略廣數條取盡後報。足下云。同體二
儀共成三才者。是必合德之稱。非遭人之目。
然總庶類同號眾生。亦含識之名。豈上哲之
謚。然則議三才者無取於氓隷。言眾生者亦
何濫於聖智。雖情在序別自不患亂倫。若
能兩藉方教俱舉。達義節彼離文採此。共實
則可使倍宮自和析符復合。何詎怏怏執
呂以毀律。且大德曰生有萬之所同同於所
萬。豈得生之可異。不異之生宜其為眾。但眾
品之中愚慧群差。人則役物以為養。物則見
役以養人。雖始或因順終至裁殘。庶端萌
[004-0022b]
起情嗜不禁。生害繁慘天理欝滅。皇聖哀其
若此而不能頓奪所滯。故設候物之教。謹順
時之經。將以開仁育識反漸息泰耳。與道為
心者。或不劑此而止。又知大制生死同之榮
落。類諸區有誠亦宜然。然神理存沒儻異於
枯荄變謝。就同草木便當煙盡。而復云三后
昇遐精靈在天。若精靈必在。果異於草木。
則受形之論。無乃更資來說。將由三后粹善
報在生天耶。欲毀後生反立昇遐。當毀更
立。固知非力所除。若徒有精靈。尚無體狀。未
知在天當何憑以立。吾怯於庭斷。故務求依
放。而進退思索未獲所安。凡氣數之內無不
感對。施報之道必然之符。言其必符何猜有
望。故遺惠者無要。存功者有期。期存未善
去惠。乃至人有賢否則意有公私。不可見物
或期報因謂樹德皆要且經世恒談貴施者勿
憶士子服義猶惠而不有。況在聞道要。更不
得虛心而動必懷嗜事盡憚權耶。曾不能引
之上濟每驅之下淪。雖深誚挍責。亦已厚言
不伐。足下嬰城素堅難為飛書。而吾自居
憂患情理無託。近辱褒告。欲其布意裁往
釋。慮不或值。顏延之白。


答顏永嘉



敬覽芳訊研復淵旨。區別三才步驗精粹。宣
演道心褒賞施士。貫綜幽明推誠及物。行之
於己則美。敷之於教則弘。殆無所間。退尋
嘉誨之來。將欲令參觀斗極復迷反逕思。或
昧然未全曉洽。故復重申本懷。足下所謂共
成三才者。是必合德之稱。上哲之人。亦何
[004-0022c]
為其然。夫立人之道取諸仁義。惻隱為仁者
之表。恥惡為義心之端。牛山之木剪性於䥸
斧。恬漠之想汨慮於利害。誠直滋其萌㜸
援其善心。遂乃存而不算得無過與。又云。議
三才者無取於氓隸。言眾生者亦何濫於聖
智。既已聞命。猶未知二塗。當以何為判。將伊
顏下麗寧僑札上附。企望不倦。以祛未了。
必令兩藉俱舉宮和符合。豈不盡善。又曰。大
德曰。生有萬之所同同於所萬。豈得生之
可異。非謂不然。人生雖均被大德。不可謂之
眾生。譬聖人雖同稟五常。不可謂之眾人。奚
取於不異之生必宜為眾哉。來告云。人則役
物以為養。物則見役以養人。大判如此。便
是顧同鄙議。至於情嗜不禁害生慘物。所謂
甚者泰者。聖人固已去之。又云。以道為心者。
或不劑此而止。請問不止者。將自己不殺耶。
令受教咸同耶。若自己不殺取足市廛。故是
遠庖厨。意必欲推之於編戶。吾見雅論之不
可立矣。又云。若同草木便當煙盡。精靈在天
將何憑以立。夫神魄忽怳遊魂為變。發揚悽
愴。亦于何否之。仲由屈於知死。賜也失於
所問。不更受形。前論之所明言所憑之方。請
附夫子之對。及施報之道必然之符。當謂于
氏高門。俟積善之慶。博陽不伐。膺公侯之祚。
何關於後身乎。又云。經世恒談施者勿憶士
子服義惠而不有。誠哉斯言。微暢設報以
要惠說徒之所先。悅報而為惠。舉世之常務。
疑經受累劫之罪。勤施獲積倍之報。不似
吾黨之為道者。是以怏怏耳。知欲引之上濟。
[004-0023a]
亦甚所不惜。但丈夫處實者。頗陋前識之華。
故不為也。若乃施非周急惠存功舉揆諸高
明亦有恥乎。此吾率其恒心久而不化。內慚
璩子未暇有所謂也。何承天白。


重釋何衡陽



薄從歲事躬斂山田。田家節隙野老為儔。言
止穀稼務盡耕牧。談年計耦無聞達義。重獲
微辯得用昭慰。啟告精至愈慚固結。今復
忘書往懷。以輸未述。夫藉意探理。不若析
之聖文三才之論。故當本諸三畫。三畫既陳
中稱君德。所以神致太上崇一元首。故前謂
自非體合天地無以允應。斯弘研其清慮。
未肯存同。猶以恐兼容罔棄廣載不遺。篤物
之志誠為優贍。恐理位雜越疑陽遂眾。若惻
隱所發窮博愛之量。恥惡所加盡祐直之正。
則上仁上義。吾無間然。但情之者寡。利之者
眾。豫有其分。未臻其極者不得以配擬二
儀耳。今方使極者為師。不極者為資。扶其敬
讓去其忮爭。令䥸斧鑄刃利害寢端。驅百代
之民出信厚之塗。則何萌不滋何善不援。而
誣以不算未值其意。三才等列。不得取偏才
之器。眾生為號。不可濫無生之人。故此去氓
隸彼甄聖智。兩藉俱舉旨在於斯。若僑札未
能道一。皇王豈獲上附。伊顏猶共賴氣化宜
乎下麗。二塗之判易於賾指。又知以人生雖
均被大德。不可謂之眾生。譬聖人雖同稟五
常。不可謂之眾人。夫不可謂之眾人。以茂人
者神明也。今已均被同眾。復何諱眾同。故當
殊其特靈。不應異其得生。徒忌眾名未虧眾
[004-0023b]
實。得無似蜀梁逃畏卒不能避。所謂役物為
養見役養人者。欲言愚慧相傾惛算相制。事
由智出非出天理。是以始矜萌起終哀欝滅。
豈與足下芻豢百品共其指歸。凡動而善流
下民之性。化而裁之上聖之功。謹為垣防猶
患踰溢。況乃罔不備設以充侈志。方開所泰
何議去甚。故知慘物之談不得與薄夫同憂
樂。殺意偏好生情博。所云與道為心者。博
乎生情將使排虛率遂跖實。莫夭利澤通天
而不為惠。庸適恩止麛卵事法豺獺耶。推此
往也。非唯自己不復委咎市廛乎庖厨。且市
庖之外非無御養。神農所書。中散所述。公理
美其事仲彥精其業。是亦古有其傳。今聞其
人。何必以刲刳為稟和之性。爓[卄/瀹]為翼善之
具哉。若以編戶難齊憂鄙論未立是見。二叔
不咸慮周德先亡。儻能申以遠圖要之長世。
則日計可滿歲功可期。精靈草木果已區別。
遊魂之答。亦精靈之說。若雖有無形天下寧
有無形之有。顧此惟疑宜見正定。仲尼不答
有無未辯。足下既辯其有。豈得同不辯之
答。雖子嗜學。懼未獲所附。或是曉晦塗隔隱
著事懸。遂令明月廢照世。智限心知謂必符
之。言體之極于罔講求。反意如非相盡。或世
人守璞受讓玉市將譯胥牽俗還說國情苟
未照盡。請復其具申近釋。報施首稱氣數者
以為物無妄。然各以類感。感類之中人心為
大。心術之動隷歷所不能得及其積致于可
勝原而當斷取世見據為高證。莊周云。莾鹵
滅裂報亦如之。孫卿曰。報應之勢各以類至
[004-0023c]
後身著戒可不敬與慈護之人深見此數。故
正言其本非邀其末。長美遏惡反民大順。濟
有生之類。入無死之地。令慶周兆物尊冠百
神。安宜祚極子胤福限卿相而已。常善以救
善亦從之勢。猶影表不慮自來何言乎。要惠
悅報疑罪勒施。似由近驗吝情遠猜德教。
故方罰矜功而濫咎忘賢遺存異義。公私殊
意已備前白。差不重云想處實陋華者。復
見其居厚去薄耳。若施非周急惠而期譽。乃
如之人誠道之蠧。惟子之恥丘亦恥之。


重答顏永嘉



吾少信管見。老而彌篤。既言之。難云。將堙
腐方寸。故願憑流颺以託麟翮。厚意垂懷
慧以重釋。稽證周明華辭博贍。夫良玉時
玷。賤夫指其瑕。望舒抱魄。野人睨其缺。豈伊
好辯未獲云。已復進請益之問。庶以研盡
所滯。來告云。三才之論。故當本諸三畫。三畫
既陳中稱君德。所以神致太上崇一元首。若
如論旨。以三畫為三才。則初擬地爻三議天
位。然而遯世無悶。非厚載之目。君子乾乾。非
蒼蒼之稱。果兩儀罔託。亦何取於立人。但爻
在中和。宜應君德耳。又云。惻隱窮博愛之
量。恥惡盡祐直之方。則為上仁上義。便是
許體仁義者為三才尋。又云。僑札未獲上
附。伊顏宜其下麗。則黃裳之人。其猶不及。
雖賾之指高下無准。故惑者未悟也。夫陰陽
陶氣剛柔賦性。圓首方足霄貌匪殊。惻隱恥
惡悠悠皆是。但參體二儀必舉仁義為端耳。
知欲限以名器慎其所假。遂令惠人潔士比
[004-0024a]
性於毛群。庶幾之賢同氣於介族。立象之意。
豈其然哉。


又云。已均被同眾復何諱眾同。故當殊其特
靈。不應異其得生。夫特靈之神既異於眾。得
生之理何甞暫同。生本於理而理異焉。同眾
之生名將安附。若執此生名必使從眾。則混
成之物亦將在例耶。又云。謹為垣防猶患踰
溢。況乃罔不設備以充侈志。方開所泰何議
去甚。足下始云。皇聖設候物之教。謹順時之
經。將以反漸息泰。今復以方開所泰為難。未
詳此將難鄙議將譏聖人也。又云。市庖之外
豈無御養。神農所書中散所述。何必以刲刳
為稟和。爓[卄/瀹]為翼善。夫禋瘞繭栗宗社三
牲。曉薌豆爼以供賓客。七十之老俟肉而
飽。豈得唯陳列草石取備上藥而已。吾所憂
不立者。非謂洪論難持退嫌此事不可頓去
於世耳。又云。天下寧有無形之有。顧此惟
疑宜見正定。尋來旨。似不嫌有鬼。當謂鬼宜
有質得無惑。天竺之書說鬼別為生類故耶。
昔人以鬼神為教。乃列于典經布在方策。鄭
僑吳札亦以為然。是以雲和六變實降天神。
龍門九成人鬼咸格。足下雅秉周禮近忽此
義。方詰無形之有為支離之辯乎。


又云。後身著戒可不敬與慈護之人深見此
數。未詳所謂慈護者。誰氏之子。若據外書
報應之說。皆吾所謂權教者耳。凡講求至理
曾不析以聖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無似
以水濟水耶。又云。物無妄然必以類感。常
善以救善亦從之。勢猶影表不慮自來。斯言
[004-0024b]
果然。則類感之物輕重必侔。影表之勢脩短
有度。致飾土木。不發慈愍之心。順時獀狩。
未根慘虐之性。天宮華樂焉賞而上昇。地獄
幽苦奚罰而淪陷。昌言窮軒輊。立法無衡
石。一至於此。且阿保傅愛慎及溷腴良庖提
刀情怵母族彼聖人者。明並日月化開三
統。若令報應必符。亦何妨於教而緘扃羲唐
之紀。埋閉周孔之世。肇結網罟。興累億之
罪。仍制牲牢。開長夜之罰。遺彼天厨甘此芻
豢。曾無拯溺之仁。橫成納隍之酷。其為不然
宜簡淵慮。若謂窮神之智。猶有所不盡雖高
情愛奇想。亦未至於侮聖也。


足下論仁義則云。情之者少利之者多。言施
惠則許其遺賢忘報在情既少孰能遺賢利之
者多曷云忘報。若能推樂施之士。以期欲仁
之儔。演忘報之意。別向義之心。則義寔
在斯。求仁不遠。至於濟有生之類入無死之
地。慶周兆物尊冠百神。斯旨宏誕非本論所
及。無乃秦師將遁行人言肆乎。豈其相迫。
居吾語子。聖人在上不與百神爭長。有始有
卒。焉得無死之地。夫辯章幽明研精庶物。
及初結繩終繁文教。性以道率。故絕親譽之
名犯違。造化無傷博愛之量。以畋以漁養
兼賢鄙。三品之獲實充賓庖。金石發華。笙籥
協節。醉酒飽德。介茲萬年。處者弘日新之業。
仕者敷先王之教。誠著明君澤被萬物。龍章
表觀鳴玉節趨。斯亦堯孔之樂地也。及其不
遇考槃阿㵎㵎以善其身。殺鷄為黍聊寄懷抱。
或負鼎割烹揚隆名於長世。或屠羊鼓刀凌
[004-0024c]
高志於浮雲。此又君子之處心也。何必陋
積善之延祚。希無驗於來世。生背當年之真
歡。徒疲役而靡歸。係風補景非中庸之美。
慕夷眩妖違通人之致。蹲膜揖讓終不並立。
竊願吾子捨兼而遵一也。及蜀梁二叔。世人
驛胥之譬非本義所繼。故不復具云。


又釋何衡陽



聖慮難原神應不測。中散所云。中人自竭。莫
得其端。豈其淺岸所可探抽。徒以魏文火
布見刊異世。滕循蝦鬚取愧當時。故於度
外之事怯以意裁耳。足下已審其虛實。方書
之不朽獨鑒堅精。難復疑間。聊寫餘懷依答
條釋。事緯殃福義雜胡華。雖存簡章自至煩
文。過此以往余欲無言。


答曰。若如論旨。以三畫為三才。則初擬地爻
三議天位。然而遯世無悶。非厚載之目。君子
乾乾。非蒼蒼之稱。果兩儀罔託。亦何取於立
人。但爻在中和。宜應君德耳。


釋曰。聞之前學。淳象始於參畫。兼卦終於六
爻。參畫立本三才之位。六爻未變群龍所
經。是以重卦之後。則以出處明之。故遯世乾
乾潛藏偕行。聖人適時之義兼之道也。若以
初爻非地。三位非天。以為兩儀罔託立人無
取。未知足下前論三才同體。何因而生。若猶
受之繫說不軼師訓。何獨得之複卦喪之單
象。如義文之外更有三才。此自春秋新意。
吾無識焉。且遯世乾乾雖非覆載之名。一體
之中未失卑高之實。豈得以變動之辭。廢立
本之義。又知以爻在中和宜應君德。若徒有
[004-0025a]
中和之爻。竟無中和之人。則爻將何放。若中
和在德則不得人背中和。體合之論固未
可殊越。


答曰。上仁上義便是許體仁義者為三才尋。
又云。僑札未獲上附。伊顏宜其下麗。則黃
裳之人其猶不及。雖賾之指高下無准。故
惑者未悟。


釋曰。所云上仁上義。謂兼總仁義之極。可以
對饗天地者耳。非謂少有恥愛便為三才。前
釋已具怪復是問四。彼域中唯王是體知三。
此兩儀非聖不居。易老同歸可無重惑。案
東魯階差。僑札理不允備。何由上附至位。
依西方准墨。伊顏未獲法身。故當下麗生品。
來論挾姬議釋。故兩解此意。冀以取了反致
辭費。聖作君師賢為臣資。接暢神功影嚮大
業。行藏可共默語亦同。體分至此何負黃裳。
議者徒見不得等位。元首橫生誚恨。而不知
引之極地。更非守節之情。指斷如斯。何謂無
准。


答曰。夫陰陽陶氣剛柔賦性。圓首方足宵貌
匪殊。惻隱恥惡悠悠皆是。但參體二儀必舉
仁為端耳。


釋曰。若謂圓首方足必同恥惻之實宵貇
匪殊。皆可參體二儀。蹻跖之徒亦當在三才
之數耶。若誠不得則不可見橫目之同便與
大人同列。悠悠之倫品量難齊。既云。仁者安
仁智者利仁。又云。力行近仁畏罪強仁若一
之正位將真偽相冒。莊周云。天下之善人寡
不善人多。其分若此。何謂皆是。
[004-0025b]


答曰。知欲限以名器。順其所假。遂令惠人
絜士比性於毛群。庶幾之賢同氣於介族。立
象之意。豈其然乎。


釋曰。名器有限。良由資體不備。雖欲假之疑
陽謂何含靈為人毛群所不能同稟氣成生。
絜士有不得異象。放其靈非象。其生一之而
已。無乃誣漫。


答曰。已均被同眾云云。特靈之神既異於眾。
得生之理何甞暫同。生本於理而理異焉。同
眾之生名將安附。若執此生名必使從眾。則
混成之物亦將在例耶。


釋曰。吾前謂同於所万。豈得生之可異。足
下答云。非謂不然。又曰。奚取不異之生必宜
為眾是則去吾為眾。而取吾不異。豈有不
異而非眾哉。所以復云。故當殊其特靈不應
異其得生耳。今答又謂。得生之理何甞暫同。
生本於理而理異焉。請問得生之理。故是陰
陽耶。吾不見其異。而足下謂未甞暫同。若有
異理非復照蒸耶。則陰陽之表更有受生塗
趣。三世詎宜竪立。使混成之生與物同氣。
豈混成之謂。若徒假生名莫見生實。則非向
言之匹。言生非生即是有物不物。李叟此說
或更有其義。以無詰有。頗為未類。


答曰。謹為垣防云云。始云。皇聖設候物之
教。謹順時之經。將以反漸息泰。今復以方開
所泰為難。未詳此將難鄙議為譏聖人也。


釋曰。前觀本論。自九穀以下至孔釣不網。
始知高議。謂凡有宰作皆出聖人。躬為師匠
以率先下民也。孤鄙拙意。自謂每所施為動
[004-0025c]
必有因。聖人從為之節。使不遷越此二。懷之
大斷彼我所不同。吾將節其奢流。故有息泰
之說。足下方明備設。未知於何去甚而中。答
又云。所謂甚者聖人固已去之。不了此意。故
近復以所泰為問。答云。未詳誰難或自忘前
報。


答曰。市庖之外云云。夫禋瘞繭栗宗社三牲。
曉薌豆爼以供賓客。七十之老俟肉而飽。
豈得唯陳草石取備上藥而已。所憂不立者
非謂洪論難持。退兼此事不可頓去於世耳。


釋曰。神農定生周人備教。既唱粒食。又言。上
藥既用犧牢。又稱蘋蘩祭膳之道。故無定
方。前舉市庖之外復有御養者。指舊刳瀹之
滯。以明延性不一。非謂經世之事。皆當取備
草石。然芻豢之功希至百齡。芝朮之懿亟聞
千藏。由是言之。七十之老何必謝恩於肉食。
但自封一域者捨此無術耳。想不頓去於世。
猶是前釋所云不能頓奪所滯也。始獲符同
敢不歸美。既知不可頓去。或不謂道盡於此。


答曰。天下寧有無形之有云云。尋來旨似不
嫌有鬼。當宜有質得無惑。天竺之書說鬼別
為生類耶。昔人以鬼神為教。乃列于典經布
在方策。鄭僑吳札亦以為然。是以雲和六
變實降天神。龍門九成人鬼咸格。足下雅秉
周禮近忽此義。方詰無形之有。為支離之辯
乎。


釋曰。非唯不嫌有鬼。乃謂有必有形足下不
無是同處有復異。是以比及質詰。欲以求盡。
請捨天竺之說。謹依中土之經。又置別為生
[004-0026a]
類。共議登遐精靈體狀有無。固然宜報定。
典策之中鬼神累萬。所不了者非其名號。比
獲三論每來益眾。萬鬼畢至竟未片答。雖啟
告周博非解企渴。無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謂
支離以為通說。若以覈正為支離者。將以浮
漫為直達乎。


答曰。後身著戒云云未詳所謂慈護者。誰氏
之子。若據外書報應之說。皆吾所謂權教者
耳。凡講求至理曾不析之。聖言多採譎怪以
相扶翼。得無似以水濟水乎。


釋曰。慈護之主計亦久聞。其人責以誰子。將
以文殊釋氏知謂報應之說皆是權教。權道
隱深非聖不盡。雖子通識慮亦未見其極。吾
疲於推求。而足下逸於獨了。良有恧然。若
權教所言皆為欺妄。則自然之中無復報應。
吾懦於擊決。足下列於專斷。亦又懼焉。神
高聽卑。庸可誣哉。想云聖言者。必姬孔之
語。今之所談皆其信順之事。而謂曾不析
之。復是未經詳思來論立姬廢釋。故吾引釋
符姬。答不越問。未覺多採。由余日磾不生
華壤。何限九服之外不有窮理之人。內外為
判誠亦難乎。若自信其度獨師。耳目習識之
表皆為譎怪。則吾亦已矣。


答曰。又云。物無妄然必以類感云云。斯言果
然。則類感之物輕重必侔。影表之勢脩短有
度。致飾土木。不發慈愍之心。順時獀狩。未
根慘虐之性。天宮華樂焉賞而上昇。地獄幽
苦奚罰而淪陷。昌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
一至於此。
[004-0026b]


釋曰。影表之說以徵感報。來意疑不必侔嫌
其無度。即復除福應也。福應非他氣數所生。
若滅福應即無氣數矣。足下功存步驗而還
伐所知。想信道為心者必不至此。若謂不慈
於土木之飾。有甚於順時之殺者。無乃大負
夫人之心。黃屋玉璽非必堯舜之情。崇居麗
養豈是釋迦之意。責天宮之賞。求地獄之罰。
頗類昔人亞夫之詰英布之問。有味乎其言。
此蓋眾息心之所詳。吾可得而略之。


答曰。且阿保傅愛慎及溷腴。良庖提刀情怵
母族。彼聖人者。明並日月化開三統。若令
報應必符。亦何妨於教。而緘扃羲唐之紀。埋
閉周孔之世。肇結網罟。興累億之罪。仍制牲
牢。開長夜之罰。遺彼天厨甘此芻豢。曾無拯
溺之仁。橫成納隍之酷。其為不然。宜簡淵慮。
若謂窮神之智猶有不盡。雖高情愛奇想。亦
未至於侮聖。


釋曰。知謂報應之義緘羲周之世。以此推求
為不符之證。羲唐邈矣。人莫之詳。尚書所載
不過數篇。方言德刑之失。遑記禍福之源。
今帝典王策。猶不書性命之事。而徵闕文
以為古必無之。斯亦師心之過也。且信順殃
慶咸列姬孔之籍。謂之埋閉。如小逕乎。但
言有遠近教有淺深。故使智者與此而奪彼
耶。夫生必有欲。欲必有求。欲嗛則爭。求給
則恬。爭則相害。恬則相安。網罟之設。將蠲害
以取安乎。且畋漁牲牢其事不異。足下前答。
已知牲牢不可頓去於今世。復畋漁不可獨
棄於古。未為通類矣。好生惡死惠下愈篤。
[004-0026c]
故有其死者順其情。奪其生者逆其性。至人
尚矣。何為犯順而居逆哉。是知不能頓奪所
滯。故因為之制耳。聖靈雖茂。無以叡懞惛之
心。弱喪之民何可勝論。罪罰之來將物自取
之。事遠難致。不由天厨見遺物。近易耽故常
芻豢是甘。拯溺出隍眾哲所共。但化物不同。
非道之異。不盡之讓亦如遇當。子長愛奇本
不類此。


答曰。足下論仁義。則云情之者少。利之者多。
言施惠則許其遺賢忘報在情既少。熟能
遺賢利之言多。曷云忘報。若能推樂施之
士。以期欲仁之儔演忘報之意。引向義之
心。則義寔在斯。求仁不遠。


釋曰。情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聞之莊書。非
直孤說。未獲詳挍遽見彈責。夫在情既少。
利之者多。不能遺賢曷云忘報。實吾前後勤
勤以為不得配擬二儀者耳。復非篤論所應
據正。若樂施忘報即為體仁。忘報而施便為
合義。可去欲字并除向名。在斯不遠。誰不是
慕。


答曰。濟有生之類云云。斯旨宏誕非本論所
及。無乃秦師將遁行人言肆乎。


釋曰。足下論挾姬釋。吾亦答兼戎周。足下以
此抑彼。謂福極高門。吾申彼釋。此云慶周
兆物。足下據此所見。謂祚止公侯。吾信彼
所聞。云尊冠百神。本議是爭。曷云不及。夫論
難之本以易奪為體。失之已外輒云宏誕。求
理之塗幾乎塞矣。師遁言肆。或不在此。


答曰。豈其相迫。居吾語子。聖人在上不與百
[004-0027a]
神爭長。有始有卒焉得無死之地云云。


釋曰。豈其相迫一何務德。居吾語子。又何壯
辭。凡為物之長。豈爭之所得。非唯不爭。必將
下之。不可見尊冠百神便謂與百神爭長。無
乃取之滕薛棄之體仁知。謂物有始卒無不
死之地。求之域內實如來趣。前釋所謂勝類
諸區有誠亦宜然者也。至如山經所圖仙傳
所記。事關世載已不可原。況復道絕恒情理
隔常照。必以於我。不然皆當絕棄。此又所不
得安。


答曰。夫辯章幽明研精庶物云云。


釋曰。逮省此章盛陳列代。文博體周頗善師
法。歌誦聖世足為繁聲。討求道義未是要說
耳。昔在幼壯。微涉群紀。皇王之軌賢智之迹。
側聞其略。敢辱其詳惠示之篤實勤執事。


答曰。何必陋積慶之延祚。希無驗於來生。蹲
膜揖讓終不並立。竊願吾子捨兼而尊一
云云。


釋曰。不陋積慶。已申信順之條。貫希來生。
亦具感報之說。藻袞大裘同用一體。蹲膜揖
讓何為不俱行一世。理有可兼無謂宜捨。


答曰。蜀梁二叔世人驛胥之譬。非本論所
繼。故不復具云。


釋曰。近此數條聊發戲端。亦猶越人問布。見
採於前談肆業及之無想多怪。然二叔為問。
欲以却編戶之疑。沒而不答誠有望焉。足下
連國雲從宏論風行。吾幽生孤說每獲竊議。
此之不侔事有固然。實由通才所共者理。欻
忘其煩貪復悉心。
[004-0027b]
弘明集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