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5 宗統編年-清-紀蔭 (master)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三



臨濟第十一世祖



諱克勤參五祖嗣法。
[023-0230a]


徽宗乙酉崇甯四年。


臨濟第十一世昭覺祖嗣宗統三十一年


祖住成都府崇甯萬壽禪寺。


成都帥翰林郭知章請開法。陞座。一向目視雲霄。
壁立千仞。則孤負諸聖。一向拖泥涉水。灰頭土面。
則埋沒自己。如今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且貴正
眼流通。還委悉麼。直饒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
婢視聲聞。奴呼菩薩底來。也須亡鋒結舌。自餘故
是出頭不得。所以道三世諸佛。只言自知。歷代祖
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詮註不及。明眼衲僧。自救
不了。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不涉化門一
句。作麼生道。陣雲橫海上。拔劒攪龍門。


丙戌五年。


禪師清遠住舒州崇甯萬壽。


遠得法後。隱四面大中庵。時天下一新崇甯萬壽
寺。舒守王渙之請開法。未幾遷龍門。道望頗振。


丁亥大觀元年。


芙蓉祖應詔住天甯 書法書應詔。不得已而應之也


冬。詔祖自淨因移天甯。差中使押入。不許辭免。


芙蓉祖表辭師號編管緇州。


開封尹李孝壽奏祖道行卓冠叢林。宜有以褒顯
之。即賜紫伽黎。號定照禪師。祖上表辭。上令孝壽
躬諭朗廷旌善之意。而祖確然不回。上怒。收付有
司。有司知祖忠誠而適犯天威。問曰。長老枯悴有
[023-0230b]
疾乎。祖曰。平日有疾。今實無。又曰。言有疾即於法
免罪譴。祖曰。豈敢僥倖稱疾而求脫罪譴乎。吏太
息。於是受罰。著縫掖編管緇州。都城道俗見者流
涕。祖氣色閑暇。至緇州僦屋而居。學者益親。


祥符蔭曰。宋時奉勑開堂。賜衣錫號。雖屬朝廷崇
法旌善之意。然沙門釋子。離世間相。以道為尊。若
染世榮。何名出世。芙蓉祖躬矯其獘。足為法門一
振清風。但大道無方。初非一定。隨機接引。亦在乎
人。人境兩忘。則又無可不可。拘拘執礙。反致自成
過咎。毫釐之間。不可不辨也。


宗杲遊歷諸方。


杲生宣州奚氏。年十三。方從學鄒魯。未半月棄去。
出家巳。如有宗門中事。遍閱諸家語。尤喜雲門睦
州。嘗疑五家宗派。元初只是一個達摩。因什有許
多門庭。然性俊逸不覊。父母勉令參學。歷明教太
陽。見元首座洞山微和尚。盡得洞上宗旨。又至真
如喆座下。入慶藏主賢蓬頭之室。往黃龍東林。俱
不合。復謁心印珣。珣秀鐵面高第。與語大奇之。欲
留會下。而杲不樂。因指令參寶峯準。至寶峯。機辯
縱橫。而準無可意。嘗曰。汝做得座主奴。又一日語
曰。杲上座。我這裏禪。你一一理會得。教你說亦說
得。只有一件事未在。你還知麼。杲曰。未審是什麼
事。準曰。你只欠㘞地一下。如何敵得生死。杲曰。正
是某疑處杲職書記。一日準見其指甲長。顧之曰。書記。東司頭籌子。想不是汝洗的。杲遂
[023-0230c]
求作圊頭九月。後對眾曰。我指甲稍長一菽許。湛堂先師。便向十指爪上出見


雲巖新移黃龍。


新自積翠領雲巖建經藏。太史黃庭堅作記。有以
其親墓記鑱於碑陰者。新恚罵曰。陵侮不避禍若
是。語未卒。電雷擊碑。析而中分之。遷黃龍。學者雲
委。


戊子二年。


祖結庵於芙蓉湖。


祖在緇州。詔放自便。庵於芙蓉湖中。不下山。不赴
齋。不發化主。將本庵莊課一歲所得。均作三百六
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隨人添減。新到相見。茶
湯而巳。


禪師道甯住潭州開福。


甯歙溪汪氏子。參五祖頓徹法源。潭帥席震請住
開福。衲子景從。


己丑三年。


禪師德洪復僧服。


洪遊京師。丞相張商英特奏復僧服。改今名。太尉
郭天民奏賜椹服。號寶覺圜明。自稱寂音尊者。


禪師圓照下東京法雲大通善本寂。


本凡三住大剎。玉立孤峻。儼臨清眾。如萬山環天
柱。讓其高寒。王公貴人填門問道。寶坊地湧。塗金
縷碧。未嘗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嘗示眾曰。上士聽
法以神。中士聽法以心。下士聽法以耳。且道更有
[023-0231a]
一人來。將什麼聽。乃卓拄杖曰。高也著。低也著。落
落圓音徧寥廓。十方內外更無他。不用無繩而自
縛。晚請於朝。歸老西湖龍山。杜門却掃。士大夫想
其高風。願見而不可得。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謂左
右曰。止有三日。巳而果寂。本臨眾三十年未嘗笑。
或問之。本曰。不莊嚴無以蒞眾。所至見畫佛菩薩
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饌以魚胾名者。皆不食。
其真誠敬事防心離過類如此。平居作止。直視不
瞬。及其陞堂說法。則左右顧如象王旋回。學者多
因之悟入。時以名與圓照同。呼為小本。


庚寅四年。


黃龍慧南詔諡普覺大師。


辛卯政和元年。


禪師慧懃應詔住東都智海。


禪師德洪配海外。


時張商英罷政事。坐交張郭。又左司陳瑩中撰尊
堯錄。當軸者嫉之。謂洪頗助其筆削。十月。褫僧伽
黎。配海外。


壬辰二年。


祖住夾山禪師安民為第一座。


禪師紹隆來參領悟。


隆和之含山人。九歲辭親。居佛慧院。踰六年得度
受具。又五年。謁長蘆信。略沾法味。有傳祖語至者。
隆讀之歎曰。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
[023-0231b]
慶快。第恨未聆謦缼耳。遂由寶峯依湛堂。客黃龍。
叩死心。來謁祖。一日入室。祖問曰。見見之時。見非
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曰。還見麼。隆曰。見。
祖曰。頭上安頭。隆聞脫然契證。祖叱曰。見個甚麼。
隆曰。竹密不妨流水過。祖肯之。俾掌藏教。有問祖
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祖曰。瞌睡虎耳。


癸巳三年。


禪師德洪赦歸。


春。赦歸。冬。復證獄於并州。


禪師開福道甯寂。


甲午四年。


祖徙道林樞密郭子常奏賜紫衣師號。


禪師德洪歸湘西明白庵。


洪得還筠州。往來九峯洞山。野服蕭散。以詩文自
娛。將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屬以老。復為狂道士執
以為張懷素黨。下南昌獄。治百餘日非是。葢謬以
張天覺為張懷素也。會赦免。歸湘西之南臺。治所
居。榜曰明白庵。自為之銘。有曰。一庵收身。以時臥
起。語默不昧。絲毫弗差。蒙雜而著。隨孚於嘉。於是
著疏經論。發揮秘奧。解易。作僧寶傳三十卷。林間
錄二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
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語錄偈頌一編。法華合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
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
[023-0231c]
二卷。並行於世。


闡提居士許顗智證傳後序曰。昔人有言。切忌說
破。而此書挑刮示人。無復遺意。吁。可怪也。罷參禪
伯以此書為文字教禪而見詆。新學後進。以此書
漏泄巳解而見憎。孔子作春秋曰。知我者其唯春
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嗟哉。猶未若此書有罪
之者而無知之者也。頃辛丑歲。余在長沙。與覺範
相從彌年。其人品問學。道業知識。皆超妙卓絕。過
人遠甚。喜與賢士大夫大人遊。橫口所言。橫心所
念。風駛雲騰。泉湧河決。不足喻其快也。以此屢縈
禍譴。略不介意。視一死不足以驚懼之者。守此以
歿。不少變節。大抵高者忌其略已。下者恥其不逮。
阽於死亡。不足以僨人意。謗黷百出。而覺範無纖
毫之失。奉戒清淨。世無知者。今此書復出於歿後。
竊度此意。葢慈心仁勇。愍後生之無知。邪說之害
道。犯昔人之所切忌而詳言之者也。甯使我得罪
於先達。獲謗於後來。而必欲使汝曹聞之。於佛法
中。與救鴿飼虎等。於世法中。程嬰公孫杵臼貫高
田光之用心也。烏乎資哉顗保甯璣嗣


祥符蔭曰。寂音尊者。豈是欲以語言名世。然以罹
身多難。不得大行其志。庵居著述以老。識者雖為
一時惜。不可不為千古慶也。圓悟祖稱其筆端具
大辯才。為不可及。信夫。至智證傳世有罪之而無
知之者。當時巳有明言之者矣。
[023-0232a]


乙未五年。


禪師慧懃退智海勅居蔣山。


禪師雲庵下泐潭湛堂文準寂。


準嗣雲庵文。律身以約。掃地煎茶。皆躬為之。時宗
杲在座下。值其病。問曰。某向後當見何人。準曰。有
個勤巴子。我不識渠。汝可見之。當能辦子大事。七
月二十日。更衣說偈而化。闍維設利晶圓光潔。睛
齒數珠不壞。宗杲謁丞相張天覺求塔銘。一言而
契。留下榻。名其庵曰妙喜。且言吾必助子見川勤。
諫議洪駒父序其錄。名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門
覺範洪述其行實。其高道碩德。可想見云。


雲居牧曰。出關走江淮。閱三十年。參一十八人善
知識。於中無出佛果。佛眼。死心。靈源。湛堂。五大士
而巳。葢真正宗師。考其全才如此之難。若佛果佛
眼死心靈源之嗣。固巳光明於世。獨湛堂開法日
淺。未有繼其高躅者。然覽其遺編。想其胸次。信餘
子未易企及也。覺範稱準於真淨之門。所謂家名
辯才。氣宇逸羣者。抑知言哉。


禪師芙蓉支下西京天甯禧誧寂。


誧蔡州宋氏子。嗣芙蓉祖。初住韶山。次住天甯丹
霞。九月四日。忽召主事。令以楮囊分而為四。眾僧
童行常住津送各一。既而復曰。丹霞有個公案。從
來推倒扶起。今朝普示諸人。且道是個甚底。顧視
左右曰。會麼。曰不會。誧曰。偉哉大丈夫。不會末後
[023-0232b]
句。遂就寢右脇而化。


考定幻寄指月錄。誤以誦此一段安淨因覺下。今依續傳燈考正


禪師黃龍死心悟新寂。


新晚屬疾。退居晦堂。訃聞諸方。衲子為之嗚咽流
涕。


丙申六年。


丁酉七年。


芙蓉庵賜額華嚴禪寺。


禪師士珪出世和州天甯。


珪嗣龍門遠。


禪師應端住百丈。


端謁真淨文。機不契。至雲居。會靈源分座。為眾激
昂。端扣其旨。然以妙入諸經自負。源痛劄之。端乃
援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宗旨為表。源笑曰。馬祖
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端憤
然欲他往。因請辭。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源見。
乃曰。是子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
帶累。由此譽望四馳。士大夫爭挽出世。皆不就。太
史張司成以百丈堅請。不得巳。始應之嗣靈源清


禪師黃龍昭默堂靈源惟清寂。


禪師五祖支下舒州太平佛鑑慧懃寂。


律師錢塘靈芝寺元照寂。


照字湛然。精台教。究羣宗。以律為本。南山一宗。蔚
然大振。嘗曰。化當世莫若說法。垂將來莫若著書。
[023-0232c]
撰述甚富。趺坐而化。


戊戌重和元年。


禪師清遠奉勅住和州褒禪樞密鄧洵奏賜師號紫
衣。


曹洞第八世芙蓉祖示寂。


祖示門風偈。其一曰。妙唱非干舌。其二曰死蛇驚
出草。其三曰解針枯木吟。其四曰鐵鋸舞三臺。其
五曰古今無間。各系以偈。五月十四日。無疾而寂。
祖初以投子所付太陽皮履直裰付洞山道微微
退洞山。還浙東。歿於雙林。祖取以還鹿門山。付嗣
法法燈。建閣藏之曰藏衣。


存考 芙蓉法嗣二十六人 發明法嗣不書近因洞上世次
疑紊故書芙蓉丹霞長蘆以存考


丹霞湻 香山法成 大智齊璉 淨因自覺 資聖南 白水修已 石門元易 洞山道微
 韶州禧誧 龍門南 鹿門法燈 寶峰惟照 普賢善秀 招提寶 大洪恭 大智
 靈巖應 合川鑑 少林江 景山居 慧日南 齊州善應 西京尼道深 太傅高世則
 朝請崔居士 提刑楊居士共二十六人十三人有錄行世


曹洞第九世祖



諱子湻。劒州賈氏子。弱冠為僧。徹證芙蓉之室。
嗣法。


曹洞第九世丹霞祖嗣宗統。


上堂曰。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肇法師恁麼道。祇解指踪話跡。且不能拈示於人。
丹霞今日劈開宇宙。打破形山。為諸人拈出。具眼
[023-0233a]
者辨取。以拄杖卓一下曰。還見麼。鷺鶿立雪非同
色。明月蘆花不似他。


禪師清了至丹霞契悟。


了左綿雍氏子。襁褓入寺。見佛喜動眉睫。咸異之。
年十八得度。出蜀至漢沔。叩丹霞之室。祖問如何
是空劫巳前自已。了擬對。祖曰你閙在。且去。一日
登鉢盂峯。豁然契悟。徑歸侍立。祖掌之曰。將謂你
知有。了欣然拜之。


丹霞祖住大洪禪師正覺為第一座。


覺隰州李氏子。幼有道韻。出家具戒。謁香山成。一
見器重。聞僧誦蓮經。瞥然有省。令造丹霞。祖問如
何是空劫以前自已。覺曰。井底蝦蟆吞却月。三更
不借夜明簾。祖曰。未在更道。覺擬議。祖打一拂子
曰。又道不借。覺言下釋然。祖住大洪。覺掌牋記。遂
命首眾。


己亥宣和元年。


詔改僧為德士佛稱大覺金仙法師道永抗疏不聽。


發明書詔。見詔之謬妄也。永不書貶。不予其貶也


禪師住常德府文殊院心道聞詔上堂曰。祖意西
來事。今朝特地新。昔為比邱相。今作老君形。鶴氅
披銀褐。頭包焦葉巾。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所
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且道即今是甚
麼時節。毗盧遮那頂戴寶冠。為顯真中有俗。文殊
老叟身披鶴氅。且要俯順時宜。一人既爾。眾人亦
[023-0233b]
然。大家成立叢林。喜得羣仙聚會。共酌迷仙酒。同
唱步虗詞。或看靈寶度人經。或說長生不死藥。琴
彈月下。指端發太古之音。棊布軒前。妙著出神機
之外。進一步便到大羅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
中。祇如不進不退一句。又作麼生道。直饒羽化三
清路。終是輪迴一幻身。


祖奉詔移蔣山禪師法泰居第一座景元祖覺等來
參學者無地以容。


禪師清了抵長蘆繼其席。


了遊五臺。之京師。浮汴直抵長蘆謁祖照。一語投
契。命為侍者。踰年分座。未幾稱疾退閑。命了繼席。
學者如歸。


曹洞第九世鄧州丹霞祖示寂。


五位敘曰。黑白未分。難為彼此。玄黃之後。方見自
他。於是借黑權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虗明。
偏不坐偏。天曉陰晦。全體即用。枯木花開。全用即
真。芳叢不豓。摧殘兼帶。及盡玄微。玉鳳金鸞。分疎
不下。是故威音那畔。休話如何。曲為今時。由人施
設。塔全身於大洪之南。


存考 丹霞法嗣九人。


長蘆清了 天童正覺 大洪慶預 治平湡 武當佛巖 大乘昇 隨州修山 太陽滿
 歸宗明共九人四人有錄行世


存考近有洞上知識新出祖燈大統。查有鹿門覺親見芙蓉楷機緣。遂削去丹霞而下至長翁
淨五世。以鹿門覺直接芙蓉。此葢誤以淨因覺為鹿門覺。又誤以鹿門藏衣之故。而遂謂鹿門覺為親見
[023-0233c]
芙蓉也。淨因覺出青州王氏。幼以儒業受知司馬溫公。從芙蓉遊。嗣其法。祟甯初。詔住東京淨因。實在芙
蓉之先。鹿門覺參天童淨。青州辨參鹿門覺。皆機語歷歷載在燈錄。豈可臆改。况丹霞長蘆天童雪竇。以
及長翁淨。五世相承。井然可按。其間相去五十三年。豈可截鶴續鳧。因一時一語之差互而削去。作史者
所以貴闕疑。而世次有無。甯得混同筆削之例也


曹洞第十世祖



諱清了嗣法丹霞。


庚子二年。


曹洞第十世長蘆祖嗣宗統三十四年


詔復德士為僧。


詔僧復披剃。祖在蔣山陞座曰。先佛有頂𩕳一機。
如擊石火。似閃電光。祖師有末後一句。吞栗棘蓬。
透金剛圈。可以敵聖驚羣。可以轉凡成聖云云。


文殊心道禪師上堂曰。不掛田衣著羽衣。老君形
相頗相宜。一年半內閑思想。大底興衰各有時。我
佛如來預讖法之有難。教中明載。無不委知。較量
年代。正在於茲。魔得其便。惑亂正宗。僧改俗形。佛
更名字。妄生邪解。刪削經文。鐃鈸停音。鉢盂添足。
多般矯詐。欺罔聖君。賴我皇帝陛下。聖德聖明。不
忘付囑。不廢其教。特賜宸章。頒行天下。仍許僧尼
重新披削。實謂寒灰再𦦨。枯木重榮。不離俗形而
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鳴法鼓。再整頺綱。
迷仙酒變為甘露瓊漿。步虗詞翻作還鄉曲子。放
下銀木簡。拈起尼師壇。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
不審。祇改舊時相。不改舊時人。敢問大眾。舊時人
[023-0234a]
是一個是兩個。良久曰。秋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
年道教灰。


禪師正覺至長蘆居第一座。


祖初住長蘆。時覺在圓通。祖遣僧邀至。大眾鳴鐘
出迎。見其衣舄穿弊。且易之。祖俾侍者易以新履。
覺却曰。吾為鞋來耶。眾聞心服。懇求說法。居第一
座。


禪師懷深應詔住相國慧林院。


深壽春夏氏。嗣長蘆信。


禪師惟照詔補圓通。


照幼超邁。一日授書。至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遽曰。
凡聖本一體。以習故差別。我知之矣。即趨成都剃
染。師清泰令聽起信。輒歸臥。泰詰之曰。既稱正信
大乘。豈言說所能了。乃謁芙蓉祖於大洪。一夜坐
閣道。適風雪震薄。聞警盜者傳呼過之。有省。大觀
中。芙蓉嬰難。照自三吳欲趨沂水。僕夫迷道。因舉
杖擊之。忽大悟。歎曰。是地非鰲山也耶。至沂。祖望
而喜曰。紹隆吾宗。必子數輩矣。因留躬耕湖上累
年。出住招提。遷甘露三祖。是年詔補圓通。


禪師五祖支下舒州龍門佛眼清遠寂。


書雲前一日。飯食訖。趺坐謂其徒曰。諸方老宿臨
終必留偈辭世。世可辭乎。且將安往。乃合掌怡然
趨寂。塔於龍門。


祥符蔭曰。五祖門下三佛。師資兄弟。激揚鏗鏘。極
[023-0234b]
法苑古今之盛。近日唯三峯門下。聖恩靈巖靈隱。
一時三點成𠁼。金玉壎篪。聲振吳越。庶幾似之。噫
難矣。


辛丑三年。


祖赴禪講千僧齋禪師淨因繼成喝退華嚴義虎。


太尉陳良弼設千僧齋。延祖及法真慈受二大禪
師。并十大法師。禪講千僧。帝私幸觀之。太師魯國
公亦與焉。有善華嚴者。乃賢首宗之義虎也。對眾
問諸禪曰。吾佛設教。自小乘至於圓頓。掃除空有。
獨證真常。然後萬德莊嚴。方名為佛。嘗聞禪宗一
喝。能轉凡成聖。則與諸經論似相違背。今一喝若
能入吾宗五教。是為正說。若不能入。是為邪說。諸
禪視成。成曰。如法師所問。不足三大禪師之酬。淨
因小長老。可以使法師無惑也。成召善。善應諾。成
曰。法師所謂愚法小乘教者。乃有義也。大乘始教
者。乃空義也。大乘終教者。乃不有不空義也。大乘
頓教者。乃即有即空義也。一乘圓教者。乃不有而
有。不空而空。或作空而不有。有而不空義也。如我
一喝。非唯能入五教。至於工巧技藝諸子百家。悉
皆能入。成震聲喝一喝。問善曰。聞麼。曰聞。成曰。汝
既聞。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須臾又問善曰。聞
麼。曰不聞。成曰。汝既不聞。適來一喝是無。能入始
教。遂顧善曰。我初一喝。汝既道有。喝久聲銷。汝復
道無。道無則元初實有。道有則而今實無。不有不
[023-0234c]
無。能入終教。我有一喝之時。有非是有。因無故有。
無一喝之時。無非是無。因有故無。即有即無。能入
頓教。須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無不及。情解
俱忘。道有之時。纖塵不立。道無之時。橫徧虗空。即
此一喝。入百千萬億喝。百千萬億喝。入此一喝。是
故能入圓教。善乃起再拜。成復謂曰。非唯一喝為
然。乃至一語一默。一動一靜。從古至今。十方虗空。
萬象森羅。六趣四生。三世諸佛。一切聖賢。八萬四
千法門。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契理契機。與天地萬
物一體。謂之法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四時八節。
陰陽一致。謂之法性。是故華嚴經云。法性徧在一
切處。有相無相。一聲一色。全在一塵。中含四義。事
理無邊。周徧無餘。參而不雜。混而不一。於此一喝
中。皆悉具足。猶是建化門庭。隨機方便。謂之小歇
場。未至寶所。殊不知吾祖師門下。以心傳心。以法
印法。不立文字。見性成佛。有千聖不傳底向上一
路在。善又問曰。如何是向上一路。成曰。汝且向下
會取。善曰。如何是寶所。成曰。非汝境界。善曰。望禪
師慈悲。成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善膠口而
退。聞者靡不歎仰。皇帝顧謂近臣曰。禪宗玄妙深
極如此。淨因才辯亦罕有也。近臣奏曰。此宗師之
緒餘也。


禪師德止錫號真際居圓通。


止金紫徐閎中之季子也。雙瞳紺碧。神光射人。強
[023-0235a]
記過人。學文有奇語。弱冠夢異僧授四句偈。持念
不忘。隨父漕西洛。一夕忽大悟。力求出家。父弗許。
欲官之。止曰。某方將脫世網。出三界。豈復剌頭名
利中耶。遂祝髮受具。印記於寶峯照。名振京師。賜
號真際。俾居圓通。


壬寅四年。


癸卯五年。


祖移金山禪師道元來參。


元字徹菴。謁大別道。看廓然無聖語。忽笑曰。達摩
元來在這裏。道譽之。參佛鑑佛眼。俱蒙賞識。依祖
於金山。以所見告。祖未之許。後祖以拳擊之。元撫
掌大笑而徹。


禪師黃龍下東京天甯長靈守卓寂。


卓嗣黃龍清。闍維日。上遣中使賜香。持金盤求設
利。爇香罷。盤中鏗然。視之五色者數顆。大如豆。使
者持還。上見大悅。


甲辰六年。


祖奉勅住東京天甯為國開堂曇玩侍行禪師宗杲
中仁等領悟。


玩徧參叢席。值朝廷改僧為德士。與同志數人入
頭陀巖。食松自處。久之祖至巖頭。令去鬚髮。及祖
住天甯。與玩偕行。命掌香水海。未幾舉枹擊鼓。頓
明大法。凡有問。皆對曰。莫理會。故流輩咸以莫理
會稱之。杲先至。候祖入院。晨夕參請。祖舉諸佛出
[023-0235b]
身處。東山水上行。令下語。杲參及一年。凡下四十
九轉語。皆不契。一日祖赴一達官宅陞座。舉此公
案曰。若有問天甯。只向道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
涼。杲聞舉豁然。祖察其雖得前後際斷。動相不生。
為却反在淨躶躶處。語之曰。未也。子雖有得矣。而
大法未明。但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
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
不得。因令居擇木寮。作不釐務侍者。因舉有句無
句。如藤倚樹詰杲。杲絕開口。祖便曰。不是不是。如
此者半載。一日問曰。見說和尚當時在五祖。亦曾
問此話。不知五祖如何答。祖默不應。杲懇曰。和尚
當時不可獨自問。須對大眾前。今說何妨。祖遂曰。
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五祖曰。描也描
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五
祖云。相隨來也。杲當下大悟。祖遂舉古今誵訛徵
詰之。杲了無滯礙。祖拊掌稱善。自是縱橫踔厲。莫
敢嬰其鋒。未幾遂命首眾。仁初窮經論。於宗門未
之信。謁祖一見服膺。奮然造前。祖曰。依經解義。三
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速道速道。仁擬對。祖
劈口掌之。因墮一齒。即大悟。東湖居士徐俯掛鉢
擇木寮。善見居士李彌遠等。俱入室參叩。


祥符蔭曰。師資之間。間不容髮。古人眼明心公。造
就來學。如春風秋露。時節因緣。自然成熟。不可強
也。浮山遠未識白雲之面。決其能了演祖大事。令
[023-0235c]
往依之。湛堂準未見勤祖。亦決其能辦杲之大事。
囑以必當往見演祖與杲。卒如其言而毫髮無爽。
夫演祖與杲。當時在浮山湛堂座下。器局為何等。
二公豈不能撫而收之衣鉢下。然二公不以一已
門庭之私。自欺欺人。惟演祖與杲。亦決不肯輕易
自欺受人欺。故能後來徹證造極。而成光輝盛大
之業。演祖於浮山。則潸然禮辭。杲於湛堂。歿後盡
心喪。襄後事。俱克踐其言。所以事之者亦至。嗚呼
賢矣。


禪師泐潭下天童普交寂。


交幼頴悟。往南屏習台教。因為檀越修懺。有問曰。
公之所懺。為自懺耶。為他懺耶。若自懺。罪性何來。
若懺他。他罪非汝。烏能懺之。交不能對。易服造泐
潭乾。足纔踵門。乾即呵之。交擬問。乾即曳杖逐之。
一日忽呼交至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你商量。交
擬開口。乾遂喝。交豁然領悟。於是名聞四馳。學者
宗仰。掩關天童却掃者八年。郡守請開法。恐其遁。
預遣吏候於道。不得辭。上堂曰。咄哉黃面老。佛法
付王臣。林下無情客。官差逼殺人。三月二十日。沐
浴陞堂說偈而寂。


乙巳七年。


禪師紹隆歸省父母住開聖。


禪師泐潭下二靈庵主知和寂。


和玉峯張氏子。兒時嘗習坐垂堂。堂傾。父母意其
[023-0236a]
必死。和瞑目自若。因使出家。謁泐潭乾。乾問作甚
麼。和擬對。乾便打。復喝曰。你喚甚麼作禪。和驀領
旨。隱雪竇之中峯棲雲。逾二十年。嘗有偈曰。竹筧
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閑雲。道人活計只如此。
留與人間作見聞。和初與天童交盟曰。他日吾二
人宜踞孤峯絕頂。目視霄漢。作世外之人。不可作
今時藉名官府。屈節下氣於人者。交後爽盟住天
童。和絕不與接見。住二靈。居無長物。唯二虎侍其
側。一日忽威於人。以偈遣之。四月十二日。趺坐而
逝。異跡甚著。


欽宗。


欽宗丙午靖康元年。


禪師正覺由長蘆第一座出住泗州普照。


慧林深還吳住靈巖。


深力請還山。優詔不允。命大丞相固留之。不可。拂
袖出都。遍遊江浙。所至眾擁歡迎。如一佛出世。主
靈巖化大行。蔣山虗二禪席以請。吳人遮道不放
行。乃留靈巖慰其意。


高宗。


高宗丁未靖康二五月建炎元年。


祖遷金山改住雲居宗杲居第一座。


十一月初六日。在鎮江浮玉山受劄。召赴行朝。十
七日朝見。奏對。賜號圓悟。奉勅住南康軍雲居真
如禪院。舉杲首座立僧。舉端裕為眾入室。
[023-0236b]


曇華來參。


華蘄州黃梅江氏子。年十七出家於邑之東禪。首
謁隨州水南。遂染指法味。徧歷江湖。所至激揚。無
不投契。上雲居參禮。祖一見拊勞。痛與提䇿。服勤
趨走惟恐後。


禪師紹隆結廬銅峯郡守李光延居宣州彰教。


禪師守珏首眾長蘆。


足庵智鑑時在座下。珏居第一座。即器之。


禪師智訥住靈隱。


訥秀州夏氏。十四得度。練習戒行。巳如大僧。歎曰。
修無上道。而求之文句中。是刻舟也。謁長蘆信。稱
法中高第。淮人敬愛之。延住真州天甯。鼎新法席。
幾至萬礎。住靈隱。獻皇后臨幸。詔陞座說法。賜號
妙空大師。


戊申二年。


禪師芙蓉支下洪州寶峯闡提惟照寂。


照復居泐潭。正月七日寂。闍維得設利如珠琲。舌
齒不壞。


禪師真淨下筠州清涼寂音覺範德洪寂。


洪才稟天然。與士大夫游。議論袞袞。至必奪席。黃
山谷贈之詩。有曰。不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
雲烟。恨東坡不及見之。張無盡稱為天下英物。聖
宋異人。然工呵古人。而拙於用已。不能全身遠害。
嘗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夏五月寂於同安。門
[023-0236c]
人建塔鳳棲山。閱世五十有八。


長蘆祖退席禪師正覺補住長蘆。


覺至雲居。祖有請長蘆覺禪師上堂法語。


祖歸昭覺。


宗杲辭居古雲門。道元首眾。瞎堂慧遠入蜀參祖。


曇華往謁彰教。


祖入蜀。指華見彰教。


己酉三年。


禪師紹隆徙虎邱曇華從。


隆徙虎邱。華為之先馳。未半載通徹大法。頓明祖
為人處。機用越格。道聲藹然洽於叢林。


庚戌四年。


長蘆了祖遊四明主補陀入台州住天封綱目作甲子誤


祖既退長蘆。東遊四明。主補陀。旋移台之天封。相
國李綱寄之詩曰。煩師飛錫過天台。為問了公何
事了。又侍郎李彌遜投謁詩曰。紅塵白髮不相投。
來就閑房借板頭。未幾入閩住雪峯。


長蘆覺住天童。


禪師大溈下和州光孝慧蘭火化。


蘭嗣大溈喆。甞以觸衣書七佛名。叢林稱為蘭布
裩。建炎末。賊犯淮。執蘭見酋長。長曰。聞我名否。蘭
曰。我所聞者。唯大宋天子之名。長恚。令左右以鎚
擊之。鎚至輒斷壞。長驚異。延麾下。敬事之。經旬。蘭
索薪自焚。無敢供者。親拾薪成龕。怡然端坐。烟燄
[023-0237a]
一起。流光四騰。賊跪伏多灼膚者。火絕。得五色舍
利。併靈骨北歸。所執僧尼。悉聽自便。和人至今詠
之。


禪師宗杲入閩。


杲避亂走湖南。轉江右。間關入閩。築庵長樂洋嶼。
從之者。彌光道顏等五十三人。未五十日。得法者
十三人。後皆角立。前此未之有也。給事江少明請
住小谿雲門庵。


妙喜杲竹庵珪集禪林寶訓。


杲因亂隱古雲門。邂逅珪。同避地襄陽。共集訓五
十篇。後東吳淨善續集。成寶訓。


辛亥紹興元年。


壬子二年。


禪師長蘆下蘇州靈巖慈受恒深寂。


深住靈巖三年。得包山廢院。一新之。嘗有偈示學
人曰。醍醐與毒藥。萬味同一口。美惡盡消融。是故
名慈受深住靈巖時。登披雲臺。有懷藥山十詠。嗣法廓菴冲正勒石跋曰。道無古今。而人有
古今。人無古今。而時有古今。道苟同矣。雖歷世千百。如同乎其時。如見乎其人。不爾。雖同堂邈乎千里遙
也。澧陽遺韻。昭煥異代。可謂無間然矣。噫。以古驗今。以今視昔。安知異時不有懷吾慈受。如慈受之懷藥
山者乎。退翁儲和尚住此山。歲甲午。建二閣於法堂之左右。右曰慈受。葢取毒來慈受之義也。巳而𤀹閣
前洗研池。得石碣。磨洗讀之。乃深懷古十詠也。慈受二字。閣名先兆。眾異之。儲曰。了菴欲公。至正間住此
山。集中有跋深禪師偈語云。深公既退此席。逸老包山。聞靈巖禪堂落成。有我亦老來思舊隱。異時還借
板頭眠之句。今禪堂。上梁方四日。此碣出。深師所以慶禪堂之成也。遂用其韻成十頌。適中峰徹至。各再
和。諸方門弟子。咸有和章

[023-0237b]


禪師曇華住處州妙嚴。


華禮辭虎邱。分座於處州連雲。處守以妙嚴請出
世。


靈隱訥住吳靈巖。


咸安王韓世忠。表請平江靈巖為功德院。薦先福。
請訥主之。寺據絕頂。而飲不給。訥伐石鑿井出泉。
今號佛海泉。


癸丑三年。


禪師士珪奉詔開山鴈蕩能仁。


珪紹興間奉詔開山鴈蕩能仁。時真歇了祖聞珪
至。恐緣法未熟。特過江迎歸方丈。大展九拜以誘
溫人。由是翕然歸敬。未到院。有徒懼行規法。深夜
放火。鞠為瓦礫之墟。珪就樹縛屋陞座曰。愛閑不
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鴈蕩山。傑閣危樓渾不見。溪
邊茅屋兩三間。聽法檀那。并力營建。遂成寶坊。


甲寅四年。


禪師太平下何山守珣寂。


珣造太平參佛鑑懃。隨眾參請。邈無所入。乃封其
衾曰。此生若不徹去。誓不展此。晝坐宵立。如喪考
妣。逾七七日。忽懃上堂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
印。珣聞頓悟。懃曰。可惜一顆明珠。被這風顛漢拾
得。囑令護持。是夕厲聲謂眾曰。這回珣上座穩睡
去也。圓悟祖聞之。令人召至。因與遊山。偶到一水
潭。遽推珣入潭。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珣
[023-0237c]
曰。潭深魚聚。祖曰。見後如何。珣曰。樹高招風。祖曰。
見與未見時如何。珣曰。伸脚在縮脚裏。祖大稱之。
懃移蔣山。命分座說法。出住禾山。後徙何山。及天
甯。解制日退席。謂雙槐居士鄭績曰。十月八日是
佛鑑忌。則吾時至矣。迄還漳南。越三日雞鳴。端坐
如平時。侍者請遺偈。珣曰。不曾作得。言訖而逝。


長蘆了祖應詔主育王。


乙卯五年。


禪師五祖支下嘉州九頂山清素寂。


四月二十四日。書偈遺眾而寂。


禪師五祖支下大隨南堂元靜寂。


秋七月。山中大雨雪。有異象。別眾遺誡而寂。茶毗
異香徧野。設利五色。


臨濟第十一世成都昭覺寺圓悟真覺祖示寂。


八月己酉。示微恙。命首座道元補住昭覺。趺坐書
偈。投筆而寂。茶毗舌齒不壞。設利五色無數。塔於
昭覺曰寂照。諡真覺禪師。


祥符蔭曰。祖說法如雲雨。璞玉渾金。奏希聲於天
闕。來學皆龍象。鞭雷䇿電。展逸足於天衢。觀白雲
之接演祖。五祖之於祖。祖之於虎邱妙喜諸公。獅
子教兒。與老牛䑛犢。相去夫何如哉。祖示隆知藏
杲書記法語。尤為獅乳醍醐。沾其味者。決不作盲
驢跛牛見解也。


臨濟第十二世祖


[023-0238a]


諱紹隆。


臨濟第十二世平江虎邱祖嗣宗統二年


上堂曰。凡有展拓。盡落今時。不展不拓。墮坑落塹
直饒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檢點將來。自救不了。豈
不見道直似寒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
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拈拄杖畫一畫
曰。劃斷古人多年葛藤。點頭石不覺拊掌大笑。且
道笑個什麼。腦後見腮。莫與往來。


長蘆了祖徙溫州龍翔復移徑山。


丙辰六年。


臨濟第十二世虎邱祖示寂。


五月八日乙亥示微疾而寂。塔全身於寺之西南
隅。


歷年表曰。自開寶七年甲戌。至紹興六年丙辰。凡
一百六十四年。二株嫩桂。久蔭垂昌。五葉芳華。方
秋凝實。首山汾州。嚴冷以全滹沱之令。梁山太陽。
孤峻而清洞水之源。石霜手段出諸方而不事事。
全心事之者。有兒孫徧地之楊岐。投子異苗翻秀
界以再來。脚下承之者。有面帶烟霞之定照。芙蓉楷錫
號定照五祖起白雲之家聲。三佛極東山之法喜。丹

霞拈空劫以前自己。長蘆轉去來不滯位功。睡虎
風生。葛藤劃斷。其間永明淨土。延法眼清涼之脉。
雪竇靈巖。振雲門匡真之緒。螺溪中興台教。而寶
雲繼之。靈芝復振律門。而南山未墜。開堂結制。著
[023-0238b]
叢席之宏規。錫號賜衣。隆王臣之外護。楊李蘇黃。
皆餐法味。江淮濂洛。盡仰禪風。宗門於焉極盛。法
苑實以垂秋。此北宋之昌期。迄南渡之晚葉。時為
升降。法有醇漓者也。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