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433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清-觀衡 (master)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第二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門人正印重編


法語



示桂輪洪禪人



夫出家者乃超塵離俗解脫法門也近代以來多見
出家兒不捨鄉土結菴營產而樁橛之雖聞名山及
善知識如風過樹設有作意又不能解離樁橛或有
能移一二步地依舊被他牽繫回來如是出家者不
知與俗何異惜哉又有一等出家不求明師指示朋
於愚黨南遊普陀北走清涼徒悅耳目苟趁衣食比
前樁橛者尤可厭也大抵出家一事甚是難言非徒
離俗室削俗髮為出家要知五蘊四大是家放下五
蘊四大是真出家乃至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百
八煩惱六十二見是家超此方名出家又復四諦十
二緣六度萬行菩提涅槃總之世出世法有一纖毫
許放之於心即名染污即名繫縛即是居家若世出
世法一切淨盡不即不離方是究竟出家是大解脫
人果能如是雖不離俗土周遍十方而在家即出家
也或不解此任從走遍天下名山見過天下善知識
徒費草鞋錢乃至有神通妙用一念能游四天下若
有一法當情即名家繫而出家行腳之士可不慎哉
桂輪洪禪人本衡陽人出家於潭州茶陵雲谷菴戊
午春偕一二侶謁予邵陵五臺菴中執勤三載頗知
急緩有才有量可為叢林幹蠱但於向上事不曾見
一言請益予多疾亦不能鉤餌一日辭予朝禮名山
予謂山不在高有賢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子今
朝山必須務求山中主人決擇大事不然空視頑石
虛靈谷響思之何益然名山必有所以名而名也子
莫效尋常流輩徒趨衣食雖走遍名山而不得名山
之受用不知名山孤負游者不知游者孤負名山良
[002-0662c]
可慨也子今一去登山思高涉水思明見賢思齊此
雖非向上行腳較之飯袋子猶稍可也昔洞山解夏
云秋初夏末水冷草枯弟兄向甚麼處去直須向萬
里無寸草處去始得後有僧舉似石霜霜云出門便
是草漫漫地又云直道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於此
透過方是真行腳人荊棘林中便能放身穩臥月明
簾外撒手便行觀音文殊只在眉睫眼上普陀清涼
不離拄杖頭邊可謂真到名山真見山中主人則不
負病夫所囑也思之思之。


示脩悟禪人



古人每每有禪律性相相忌者豈古人見諦不明有
人我是非哉但為激勵初心耳如佛說法讚法華則
忘楞嚴讚楞嚴則忘法華豈佛一口之談而有彼此
今諸方不達古人之意實作是非分別曾不思禪律
性相皆佛一語身一法身也禪若無律必落狂見律
若無禪必墮執著蔓延至于天魔外道終不能覺者
有之性是相之根本相是性之枝葉非根本無以生
枝葉非枝葉何以見根本是則禪乃律之禪相乃性
之相性相融通名之曰佛如身心和合名之曰人離
身則心為幽識離心則身成死屍身心各離既不名
人而性相不融又豈名佛哉首楞嚴經云理則頓悟
乘悟屏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此禪律性相修悟不
可偏廢佛語為明證也又先悟後修其修為真修先
修後悟其悟為證悟而禪律相因益明矣禪人既受
此稱當實踐之。


示惟心禪人



唯心慧禪人楚雲陽劉氏子襁褓時相師占曰此兒
出家則可在家難養父母驚憐至六歲送本郡栖雲
菴水天運和尚為童行沙彌萬曆壬子秋病僧為湛
公接至雲陽結冬彼時禪人方十一歲亦從其席為
[002-0663a]
堂中行者因識之見其眼光口利嘗私語湛公曰此
子他日欲成大器至甲寅春病僧為舊識接過邵陵
結茆雙清磯後以調理病軀為事不覺臥疾澬江一
十五年每聞禪人肯修學禁足持誦精進不群常懷
之崇禎改元戊辰秋禪人至一見觀其音聲相貌語
默動靜較之昔時儼若未識私喜曰書云後生可畏
聖言有證矣於向上一事猶疑之亦不忍置之由是
病僧念其才器可尚因留之禪人固辭之曰父母有
病師長有命不能久侍和尚巾瓶余雖不喜違我之
意極喜禪人侍父母師長之誠在流輩中亦甚希有
真孝行之僧觀禪人此一孝念大似金剛床子八風
不能搖動是以佛成道日集眾為證盟與授具足戒
事訖將歸復謂禪人曰子孝行心切持戒心切曰孝
行持戒俱切曰何為二心俱切曰父母必要孝戒行
必要持病僧曰子將孝與戒為兩橛耶豈不聞梵網
經云孝名為戒是則孝外無戒戒外無孝諸佛諸祖
古今聖賢皆不外此孝道一事但有染淨深淺理事
差別耳所以一切律師持此一事一切法師講此一
事一切禪師發揚此一事從古至今天下老和尚雄
機大辯棒喝交馳呵佛罵祖揚眉豎目種種變通唯
此一事別無奇特子脫信不及但看寶鏡三昧云臣
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此是曹洞宗
之密印病僧雖不是曹洞兒孫因此語有義理可入
為子言之若是吾臨濟本色宗師見子者般舉止正
好與一頓痛棒打出去始得此一孝道達于古今通
乎上下充滿法界使見者聞者稍有些血性不無小
益子持此一念不移去因緣時節到來決然了當便
能撒手懸巖縱橫自在到者時節父母恩師長恩諸
佛諸祖恩大地眾生恩一時報足亦不孤病僧今日
饒舌一二惜予老病切身子之發用時想不能見可
[002-0663b]
勉可勉。


示音迪剃髮弟子



音迪字無覺永陽文氏子幼禮大海禪師受優婆塞
戒同心持袁公結上蓮社專心淨業於壬戌春持袁
公書來乞病僧薙髮是年四月八日大眾羯磨與其
披剃於向上事不能領荷禮誦頗精勤病僧為風疾
所撓一十四載時常要人按摩一日迪為病僧撮背
曰音迪事和尚三年矣只是者等個嘴臉無一些進
益欲行腳去不知可否病僧但曰行腳是最玅事但
莫昧此嘴臉則不孤負病僧一日回鄉省親拈香請
益病僧曰子先日言事病僧三年只是者個嘴臉子
還識此嘴臉麼子若識此嘴臉則知病僧不孤子侍
立三年若不識此嘴臉則子孤病僧多矣子欲去諸
方想別求一嘴臉耶若不別求在病僧左右定不孤
負子之殷勤子去諸方若保得此嘴臉他日見病僧
有分若換個神頭鬼臉那時再見病僧難矣豈不見
有僧問曹山諸佛未出世時如何曹山曰曹山不如
僧又問出世後如何曹山曰不如曹山子會曹山此
二轉語則知病僧之言不汝欺也病僧雖無諸方善
知識鉗鎚亦不解魔昧人家男女不能與人減一毫
不能與人增一毫但隨分具足子初來時人謂子是
俗相病僧不知子何處是俗相今子歸人謂子是僧
相病僧亦不識子何處是僧相子信得及來去果無
二相識此無二相便是子自己本來嘴臉者個嘴臉
三世諸佛不能為汝增減病僧豈能為子增減無怪
子言在此三年無一些進益亦無怪病僧不能與子
進益子若不昧此嘴臉隨子換出神頭鬼臉菩薩嘴
臉如來嘴臉及人王宰官白衣居士有形無形有想
無想於一塵中現無量身於一一身現無量頭無量
手眼於者個嘴臉一毫不能動便能竿木隨身逢場
[002-0663c]
作戲可謂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則知
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十方如來一切有情只是者個
嘴臉子去諸方萬里之外者個嘴臉不曾離病僧左
右子日日在病僧座側者個嘴臉亦不曾違背諸方
知識子果能如是會得則不負父母生汝身袁公指
汝出家病僧與汝祝髮十方諸佛恩師長父母恩國
王檀越一切有情之恩一時報足子知報恩處麼左
右只是者個音迪信之信之。


示慧心照禪人



慧心禪人乃湖北沔陽張氏子幼多疾父母送於荊
之監利因果寺出家依師住十六年辭師行腳初至
南嶽遍參隱者尋過邵陵五臺庵歸堂讀誦楞嚴期
三年辭去至廬陵大覺庵從麗中法師習聽法華楞
嚴諸品教法後至匡山從接愚法師習淨三載於向
上一事猶未了然甲子冬復造邵陵求病僧印證探
其胸中所見皆尋常知見之習全不曾在自己腳跟
下照管病僧策之曰佛法固是要學若不會用則與
不學等也教中學般若宗門中用般若所以能照世
出世間一切凡聖境界當體全空一法不立故能左
右逢源縱橫自在不被生死涅槃之所惑動便能拈
弄佛祖不被佛祖之所拈弄古人如是解脫自在總
只是學而會用子今徒記取玄言玅語說得頑石點
頭於自己分上全沒交涉如是知見如紙糊燈籠不
敢觸著無一些力量豈能衝風抵浪呵佛罵祖哉子
若肯究竟此事不難如草必有根見草尋根何難之
有人為萬物最靈豈無根本將自己身心排放面前
看他在甚麼處安立身從何來終歸何所心從何有
終成何物看來看去忽然看破方知此事不從人得
那時不但無身心可得盡虛空界無芥子許佛法知
見而與子作障礙盡十方界是自已個面孔隨自己
[002-0664a]
開也好合也好將三十二相作乾屎橛也好將乾屎
橛作三十二相也好豈不暢快平生而知見又奚能
作障礙者哉子果能到此田地方信自己可名性照
真是慧心原如來藏中有遍照法界義有大智慧光
明義此是自性具足不屬脩證如是智照子縱不照
管他他亦不失但不得受用子能決志檢點身心是
甚麼物甕裏必不能走了鱉勉之。


示興化乘子



乘子號興化古潭州攸邑楊氏子生而穎異相師占
之此兒清拔不凡恐不宜居俗室父母疑之年六歲
送之本邑高橋山黃龍庵禮玅玄通和尚為受業師
其師先十年前有方外一病頭陀投師養病其師殷
勤給事湯藥期三年病乃愈其病頭陀感師三年之
中溫涼調養隨喚隨應隨欲隨與無少倦色乃向其
師曰蒙師再造之慈無一可報捨此身後願與師作
一弟子是我本意也其師曰汝疾幸瘳何言及此病
頭陀曰此意決然但俟再來耳其病頭陀禮辭師去
走南海天台僅一載有餘復來見師淚下如雨曰此
身幾不能見師此一來特了前願身微微有恙未幾
告其師曰吾身欲捨去再來事師師曰以何為證曰
向後師得弟子七歲能書法華經即我再來言訖寂
如蟬蛻其師與之剃削澡浴茶毘後將骨石埋於本
山中其楊氏送兒禮師之時師問此兒生庚有幾父
母如實報之其師私謂此兒生日正當前病頭陀之
去日疑是前之病頭陀此兒愛樂筆墨七歲時模書
法華經一部益信實前病頭陀有證矣從此合庵清
眾皆新目保重其師延有名德先生教之其飲食衣
服諸有所需皆師自造自與不假他人此兒年十歲
自知好學能書能詩內外典籍過目能誦至十五歲
其師率之同謁三昧大師受沙彌戒未三載其師得
[002-0664b]
疾甚篤囑此子曰吾疾不能瘳矣吾去後當前進尋
明眼知識究竟大事甚勿滯此復囑一弟子名法弘
曰汝當終身隨事師兄即承事我也弘唯唯應諾其
師言此即化去此子悲慟師之恩顧悶絕幾不返幸
再甦而周師之後事事竣厭庵皆俗務乃憶師之遺
囑束裝行李丁卯春造邵陽謁予五臺庵中時弘與
之影響也病僧見此子形儀端肅語音清亮識為法
門良器不與眾視之一日此子向病僧具陳出家始
末極念受業恩深難報病僧曰既知師恩難報子作
麼生報此子曰乘參學發明大事願效阿難尊者發
願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將報佛恩心
奉報師恩可否病僧曰出家兒發言吐語要自有筋
力始得豈可拾他人涕唾當自己心髓耶此子曰依
和尚明教如何得報本師恩去病僧曰但要子真實
見到行到不可徒以語言為事子今不必效他人開
如是口且就本師自己分上作一報恩事更見親切
此子曰乘不知求和尚指示病僧曰汝師身後茶毘
耶棺槨耶曰茶毘病僧曰壙耶塔耶曰壙曰何不與
師造一無縫塔令師受用不盡乃見子之真孝也此。


子曰不知此塔作麼生造病僧曰子但十二時中追
尋本師即今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若尋著汝師安身
立命處子自知造無縫塔則不勞病僧饒舌此子唯
唯辭退三日後自詣病僧榻前曰前承和尚指示無
縫塔今已造成呈似和尚不知可合和尚樣否若依
某甲見處此塔不用造作但將身心世界若佛若魔
迷悟去來染淨生死一切名相觀之如幻如化本無
所有畢竟空寂其無縫塔自然現前孤迥迥圓陀陀
究竟堅固不可破壞堪與本師受用不盡病僧曰此
與爾師有何交涉曰從此不生不死去病僧曰未也
曰無彼無此去病僧曰未也曰見一切人即見本師
[002-0664c]
病僧曰子但看一念孝心在甚麼處可以不昧師恩
此子曰乘從此以去與本師永無遠離分病僧曰是
則是子前來說若論此塔不用造作今已造作三日
秖造作得不遠離三字只當的個塔基尚欠工夫在
此子曰不遠離三字早是縫罅再要施工即七花八
裂去也病僧曰任爾七花八裂總動他不著此子休
去日夜提撕語默無廢是秋子歸高橋明春復來登
壇受具圓菩薩大戒一日請益病僧曰子先日為師
造無縫塔至今不聞消息何如此子曰若可通消息
即縫罅也病僧曰不然子豈不聞無手人能行拳無
舌人能語無縫處正好通消息豈可作無用如如耶
若論此事就到無縫罅處還是依通猶是外服更有
貼體汗衫直須脫卻若去此貼體汗衫方見本來面
目此猶是百尺竿頭事須知百尺竿頭還要進步始
得不然命根終是未斷所以古人云撒手懸崖處分
身萬象中方有少分相應總之此事萬一不得坐住
愈進愈遠愈剝愈光剝得無可剝處皮毛骨髓淨盡
無餘方是脫體無依便能將十方世界大地眾生諸
佛諸祖捏聚成團放開萬別吞吐自由縱橫無礙縱
到恁麼田地還要在病僧手裏驗過始得珍重珍重。


示真覺受禪人



從上諸佛諸祖皆言出家兒但提向上一事但不知
向上何事也若以出生死為向上此屬修證邊事何
以言向上若以本無生死為向上此事不關迷悟真
俗有情無情咸皆具足出家又何為哉此事若不分
曉碌碌衣食思之何益此事又且置即今出家兒每
每言為求出生死又不知將何物出生死若以身出
生死從古至今一切聖凡誰能色身常住若以心出
生死此能知能覺之心是生死本元無自性何能出
生死若謂有常住真心本無生死既本無生死何假
[002-0665a]
修為設雖本無生死非修證莫能顯現既本無生死
顯現何得不顯現何失既無得失又求顯現何為此
事不明出家何益雖是語默動靜人事往來即如無
主孤魂相似自己本命元辰不知杳杳冥冥逐物流
轉業盡報終命光遷謝那時還是出生死耶不是出
生死耶此又且置即今日用間今日早起如是穿衣
喫飯放屎屙尿迎賓待客禮幾拜佛誦幾行經困來
打幾個瞌睡明日早起來還是者些衣食茹退還是
者些賓客禮誦有何新鮮有何增益試將禮誦為出
生死耶待賓客為出生死耶以穿衣喫飯為出生死
耶以放屎屙尿為出生死耶諦審日用此數事外畢
竟以何行出生死若此數事外別無一行可舉者每
日人前言向上言出生死即是無慚人不唯欺人實
自欺了也若謂別有念佛參話頭工夫以為超越者
究竟到頭與未念佛未參話頭者有何差別試參看
病筆略語此。


示罕鳴雷座主



古德云大音希聲大器晚成蓋朝夕亂鳴旦暮可成
皆小音小器也漂海之舶必假千工方成一成皆任
重致遠雷霆之聲未見常鳴一鳴能驚人悚物然海
舶乃無常之物必久成而後有大用雷音亦生滅之
法音罕鳴而後則遍聞其螢火之光秋蟲之響豈足
以較哉試看三千大千世界器之大者也成住壞空
皆經二十小劫又觀無上正等正覺名之大者也從
因至果皆滿三無數劫是則速成決非大器大音亦
不輕鳴實矣世之九流小技以成名者尚非一時一
日之功而況出世大道無上真乘豈能造次而成耶
自古禪律講諸大宗師有得之難者有得之易者難
乃易之因易乃難之果未有難而不至于易未有易
而不從難來古人一時難易雖殊其見真行重均也
[002-0665b]
近代出家兒不務古人實德實見徒販虛名從禪者
眉毛眼睫上都是禪唯恐人不知是禪師從講者眉
目眼睫上都是講唯恐人不知是講師從律者眉毛
眼睫上都是律唯恐人不知是律師求其實禪實講
實律如古人者未識其有幾非謂全無但希見希聞
也罕鳴上座金臺李氏子十一歲從本京觀音庵和
尚剃落二十歲從慈慧玉庵大法師聽習經論復參
證於蘊璞座主後從少林心月和尚入室主講四五
座從席者若干得法者亦眾崇禎元年杖履南詢明
年春從南嶽過邵陵訊病僧五臺庵中盤桓久之語
默舉止曾無一些滲漏喜其為祗桓大樹與天下人
歇的陰涼因勘問向上事似曾未踏著病僧曰公講
盡一代藏教帝釋雨華此事未明皆夢語耳公肯於
此事上用心亦不甚難如拔草木之根惟恐其不用
力用力必得如今參禪人不向自己腳跟下追尋根
蒂返向冊子上他人口角邊覓話頭此等作用未免
向外馳求之失肯將參話頭工夫著力在自己身心
上尋覓更見著力更見切實大抵此事若明不是新
得未明亦非久失但在人極力承當便能頓超佛地
到此田地看他人參話頭起疑情不若弄影忘形耳
上座於此事透過可謂是真法師雷音一震大地驚
聞獅吼一音百獸腦裂不即文字不離文字弘無礙
之辯才不立一法不捨一法施無邊之玅用如是廣
大自在甚深三昧本來具足但能放下一切圓備所
以古人云撒手懸巖處分身萬象中上座可不勉歟。


示自如定門人



子諱寂定寂者理也定者行也證入寂常之理安住
不移故曰寂定寂之一字子知之乎試檢點看內之
根身外之器界若善若惡若染若淨若聖若凡若空
若有何者是寂即一切法既不是寂離一切法是寂
[002-0665c]
耶若將一切法認以為寂此是心對之境非本然自
性之寂也楞嚴會上如來與阿難指示寂常玅性從
淺至深從微至玅初借境顯見性寂曰手有開合見
無舒卷聖凡淨穢依報皆境也次借根顯見性寂曰
頭有動搖見無所動聖凡染淨正報皆根也是一切
聖凡依正客塵邊事惟見性寂然此雖示寂常尚有
根境對待非寂也又會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
如來藏玅真如性以顯事事法法皆一寂常玅性此
猶未也方即水即波即動即寂未得愈動愈寂愈寂
愈動一寂一切寂一動一切動又一動一切寂一寂
一切動全寂而動全動而寂必至後圓會七大清淨
本然周遍法界離一切法即一切相離即離非是即
非即方是究竟堅固大寂滅定此是諸佛究竟受用
處究竟指示處子造寂至此即與諸佛同一法身即
與諸佛同一鼻孔諸佛即子入大涅槃子即諸佛轉
大法輪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一切世間天魔外
道凡夫小乘以所知心莫能測度用世語言皆不能
入子到此田地豈不是一沒量大人哉可以代佛大
獅子吼也病僧如是說寂皆是依通境界未出意識
分齊總是者邊事與本來面目自性寂常猶未相應
在如何得與本自寂常相應去咦鳥道玄關恁麼去
那邊原不許人行珍重。


示德山住持靈宗禪人



向上一事為世出世間之大根本也違此根本為凡
夫沉迷生死枉受輪迴順此根本為聖人超然解脫
得大自在順此根本如來有十種波羅密第一為檀
波羅密乃至第十為智波羅密每一種有三相唯施
金銀等外財但曰施度若施身命等內財曰親近施
度若內外俱施亦不住施相曰真實施度如金剛般
若經云應不住色布施應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應
[002-0666a]
無所住行於布施其功德猶如虛空不可思議又云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又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此皆真實檀波
羅蜜明證也原夫吾人本有聖性不立一塵眾生不
覺妄見有山河大地妄見有自他身心有生有死有
淨有穢有聖有凡種種取捨重重障礙曾未覺知性
淨玅常本無所有如今欲復本無所有先將山河大
地宮室財物一切俱捨復將身心性命一切俱捨生
死煩惱俱捨菩提涅槃俱捨一切有為捨盡一切無
為亦捨有亦捨空亦捨捨之又捨之一味捨去捨到
無可捨處脫體無依靈光獨耀那是本來面目更有
何法而為障礙哉靈宗禪人南京寧國人年二十歲
時來武陵進德山禮祖塔慨聖道場地殿宇荒涼香
火寥寥遂下住腳向僧寮中借一小室棲身凡有行
腳僧至即控衣缽之資懇留供養此即外財施得檀
波羅蜜特持疏檀門募化修造毘盧殿大雄寶殿山
門廊廡採木拽石搬磚遞瓦不惜身命幾經危亡此
即內財施得親近波羅蜜殿宇山門鼎然一新榮國
主及士大夫推為本山住持禪人儼然一無事頭陀
不居功不矜長即不住相施得真實波羅蜜是如來
甚深檀波羅蜜在靈宗禪人得之矣。


示無味參子



音參來吾語汝汝亦在病僧法中多年立名音參汝
自參究音之一字是汝本來面目不是汝本來面目
是假名不是假名向者裏參得明白則不孤病僧與
汝安名亦不孤父母生成汝身上不孤佛化下不孤
己靈是謂有慚愧人是謂有大自在受用的人若向
者裏參究不出無有分曉一切俱失大可憐愍子汝
試參看一切音聲不出地獄聲餓鬼聲畜生聲修羅
聲人聲天聲聲聞聲緣覺聲菩薩聲佛聲此聖凡種
[002-0666b]
種音聲咸名因執受大種聲風聲雨聲樹木聲山石
聲泉眼聲巖竇聲溪澗聲江河聲海潮聲猛火聲此
一切無情音聲俱名因不執受大種聲鐘聲鼓聲箜
篌聲琵琶聲琴瑟聲簫笛聲鐃鈸聲打撲聲弓矢聲
此一切差別音聲俱名因俱執受大種聲如是三種
差別音聲攝盡世出世間一切音響汝諦觀察微細
究竟此等音聲來自何方未聲之前藏於何地去向
何所聲消之時歸于何處若參尋此聲來去之處不
得則知此聲來實無來去實不去當體寂然循業發
現是知一切差別音聲本一音耳但循染淨之緣則
有聖凡音聲循有情之緣則有有情音聲循無情之
緣則有無情音聲循象馬牛羊之形則有象馬牛羊
之聲循雞犬昆蟲之形則有雞犬昆蟲之聲擊金石
則有金石之聲擊草木則有草木之聲是則聲相雖
有種種差別聲性本無二致十方法界唯一圓滿常
住寂滅之音循緣發現根根塵塵事事法法而音之
自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未有去來彼此之相是謂
蜜音圓音清淨音也子參音至此參亦多矣不惟參
字多矣即音之一字亦不可立離音之外更加揩磨
看是何等面目此中還有音參無音參有聖凡無聖
凡豈不成一圓玅無礙大解脫人哉到此十方法界
喚作色相亦得喚作聲相亦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盡未來際受用不盡子可不勉諸可不勉諸。


示覺岸航子



呼覺岸禪人曰汝名海航汝自知之乎汝自指點現
前身心世界何處是海何名為航現前行住坐臥善
不善事動不動行種種取捨名為業海又汝心中善
惡無記種種妄想名煩惱海不了現前幻化迷悶自
心名無明海此四種海俱不與本有聖性相應俱名
幻海苦海又此四事雖種種苦惱不同而無涯無盡
[002-0666c]
均也故俱名為海此四海漂沒一切眾生從無始以
來生而復死死而復生頭出頭沒無有了期其中苦
惱就是如來廣長舌相難以盡宣欲超諸苦海惟智
能度以般若智慧照此身心當體全空而生死煩惱
業與無明了不可得身心世界同一大寂滅海大寂
滅海者即諸佛眾生身心世界同一不生不滅究竟
堅固不動之體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無有涯際
不可測量故云大寂滅海是則迷之見有身心即寂
滅海成生死海悟之即生死海是寂滅海迷悟迥別
身心曾無移異汝欲知生死海麼即汝現前身心是
汝欲知寂滅海麼亦汝現前身心是欲從生死海入
寂滅海須駕智航生死煩惱業與無明一切苦海超
然直渡既歸大寂滅海有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稱性
不可思議功德玅寶採取滿航從寂滅海逆流而出
入生死海中普施一切引導有情同歸大寂滅海名
倒駕慈航是則從生死入寂滅海名智航從寂滅入
生死海名慈航慈智異名總一全體大用終日生死
終日涅槃終日涅槃終日生死生死涅槃往還無礙
豈不是大解脫大自在耶子到此真實受用田地則
不負汝之名須知別有不假梯航一句作麼生道咦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珍重。


示本一頤子



子名頤汝知之耶頤者口旁也口門上下二關之中
因頤中虛能吐納活潑所以能養其生也觀頤慎言
語則吐得其善老氏曰善言無瑕適又云美言可以
市有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是知頤之所吐關於身
命家國安危所係可不慎歟又觀頤節飲食則納得
其善老氏曰五味令人口爽首楞嚴經云食甘則生
食毒則死有云飲食過度便成疾疹是知頤之所納
關於身命存亡身命存亡亦關于家國興敗而頤之
[002-0667a]
所納亦不可不慎是頤之所吐能護生頤之所納能
養生是頤乃有生之大本也。蓋出家兒遵佛戒清淨
活命遠離四口食名正命。食此食總是段食以形色
為頤能納形段之食。有觸食。以陰隱之氣觸物氣而
生此形。氣之頤皆屬於色也。有思食識食頤在於心。
此四種食。雖優劣不同。能食所食。俱屬有漏。諸佛菩
薩以智為頤。所食皆智。能養法身慧命。此頤外食。有
情無情佛魔境界。皆化為智慧光明。首楞嚴經云常
光現前。根塵識心應念化成無上智覺是也。又此頤
內食清淨法性。以法界廣大無邊而智頤亦廣大無
邊。心地觀經云。譬如飛鳥至金山。能使鳥身同彼色。
首楞嚴經云。盡真如際名遠行地。此皆內食法界以
養慧命。此頤能吞吐佛魔一切境界。圓覺經云有大
陀羅尼門名曰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
及波羅蜜教授菩薩。既能流出出世間法。亦能流出
世間諸法。此皆吐一切法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諸
相猶如虛空。此皆吞一切法也。子具此頤。隨吞隨吐
隨吐隨吞。縱橫自在。雖佛魔無奈子何也。此所吞吐
俱屬無漏。須知更有一頤。不涉名相。昔龐公問馬大
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馬大師曰待汝一口吸盡西
江水即向汝道。又寶誌公有書與思大禪師曰。可入
廛垂手。上助佛化下利有情。終日兀坐寒巖目視雲
霄。有何利益。思大師曰十方諸佛一切眾生。被我一
口吞盡。有何佛道可成眾生可度耶。子觀古人開如
是大口。安頓在甚麼處。又看此口是子本來面目不
是子本來面目。子知此口在處麼。蚊子嘴尖跳蚤嘴
烏。


示萬白顥子



音顥。粵西全州蔣氏子。幼辭父母。之道州投師披剃。
以菑畬為生計。偶自嘆曰日日惟身口是勞。與俗何
[002-0667b]
異。何不從瓢衲更快活耶。同事喜其言。約同行腳。一
日辭師。師不拒。遂束腰包杖笠。一行五七人。初至南
嶽遍參隱者。湘西諸道場地一一歷過後。至邵陽謁
病僧。見其老成。安於廚房作碗頭事。大眾食後自方
食。庵中成規凡各寮執事都在飯堂受食。病僧每飯
罷經行時。見子事眾畢方就飯堂。自己一人跏趺端
坐。誦供養咒出生然後方食。病僧私自歎曰。此人貌
雖不揚。頗有信心。此時是眾食後。乃懈緩時。又事眾
後乃勞倦時。而敬謹不失。此亦可取。期年終始一如。
乃命歸堂。晝夜禮誦不懈。骨力漸變。音聲宏大。身短
骨麤。背厚胸寬。枕骨似活珠火燄兩翅。可為奇相也。
病僧每私為子喜。在堂中未二載。首楞嚴經能背誦。
安為副悅眾堂中領眾禮誦規矩。及庫中錢糧出入
數目皆子一人任之。如是經十六七年。曾無異言。無
一難色。凡新到歸堂和合如水乳。去者亦無留戀。儼
然一木偶人耳。凡有錯誤規矩處。頂石跪香。重責重
罰。經過多次亦未見一辯言作一苦色。病僧居邵陵
二十年來。如子之死心。如子之久遠。指不能再屈也。
但與之語論。蠢蠢然無一知見。每被呵責。亦歡喜領
受。一日謂子曰。汝如是蠢自無厭乎。子曰智慧孰不
愛耶。根器已定自不奈何。病僧亦呵之曰如是則眾
生根器只作眾生耶。久之又安慰曰。子之蠢與子有
大饒益。子知之乎。曰不知。病僧曰子依病夫住二十
年。曾不妄想諸方參善知識去。隨喜名山道場去。亦
不妄想習聽經論去。為人師範去。亦不妄想住巖穴
提弔罐安隱去。鬧市中大路傍結人緣去。如是種種
妄想被子一條蠢鐵杠子當門攔住。一些動不得。始
得心地泰然。二十年來禮誦精勤任勞常住。種種成
就皆蠢之力。此蠢鐵杠子攔住一切妄想。久久凝定
化為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得無師智自然智無礙智。
[002-0667c]
那時方知此蠢是子助道因緣。是子大善知識。將此
智慧并前蠢鐵杠子再加精進。融入薩般若海。直至
此蠢本來面目。天不蓋地不載。火不能燒水不能浸。
不知有佛不知有祖。不知生死不知涅槃。蠢至於此
更有何蠢而過於此蠢者哉。世語有云。聰明是大作
用。癡聾是大受用。世之癡聾尚有受用。而蠢至於此
其受用又何如哉。有云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兒。白
雲終日依青山。總不知此蠢之明證也。子勉之。


示歸宗源戒子



歸宗新戒諱照源。念病僧衰老。難於應酬。同覺岸上
座卜地隆回結庵。為予休老之計。甲戌後八月。予之
武陵禮鑒大師塔。源公聞之。追至德山。欲迎歸隆回。
病僧欲至澧荊。謁諸勝跡。未果。公將辭歸欲求一語
為法中證信。拈香三請。病僧見其殷殷一念可喜。乃
呼其名曰。源子諦聽。今為汝說。汝但依自己名而究
其實。即本參語句。便是出生死的徑路。不須別覓玄
玅話頭。汝將照源二字時刻提撕。何者是照何者是
源。如日月燈水鏡珠之光。俱有照用。此皆色光非真
照也。源者水之根本如江河谿澗之流。皆有本源之
處。水得其源。千流萬派悉皆得矣。水既有源。山林草
木人畜萬物凡聖諸法莫不皆有根源。如得凡聖根
源。而天地萬物無非己有。梵網經云此戒即是諸佛
之本源。亦是一切眾生之本源。首楞嚴經云凡聖同
源縛脫無二。此源即天地萬物諸佛眾生之大源頭
也。子今用自己心光返照自己身心之本源在於何
處。汝照自身源于父母。父母源于祖父母。祖之又祖
源之又源。源至劫初。祖于一人。則得一國一洲有情
之本源。初一人之身。或別界傳來。或當處地水火風
和合化生。是身之源亦本于四大。內之根身本于四
大。外之器界亦本于四大。是四大為根身器界之本
[002-0668a]
源。四大本于空。空本于無明。無明有二分。一分無知
覺。為虛空地水火風五大。一分有知覺。為識見二大
是。無明為七大之本源。如是觀照則得十方無情有
情一切世界之本源。此但照得有漏之源。無明無性
轉出無漏淨智。出生一切諸佛菩薩聖賢因。果是淨
智。因無明轉成。若無無明亦無淨智。是無明又為迷
悟智識之源。如是照去。則得聖凡有漏無漏之源也。
此源依無明建立。無明無性全是真心。是真心又為
無明之源。凡聖之源也。此源依真空建立。首楞嚴經
云性真常中求于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窮源至
于聖凡迷悟不立之處。方是究竟源頭。得此源頭便
能出沒聖凡。逆順自若。豎去橫來。更有何法與子為
障礙耶。豈不快哉。此得有為無為之源也。病僧如是
說話大似泥裏倒。泥裏起。須知別有乾淨一句。縱得
乾淨去。未免知見邊事。如何得不落知見去。咦。石底
冷音響不盡。猿鳥從來不解尋。子應慎之。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第二





 盛京錦州府錦縣  王門夫人李氏發心
 喜刻
顓愚和尚語錄第二卷計字壹萬零六伯四十
 該銀陸兩參錢肆分意薦
中憲大夫嘉興府知府先夫王公號遵度仗
 斯般若之因早證菩提之果者
 康熙十四年正月  日楞嚴藏經坊附板

[002-066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