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26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明-智旭 (master)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瑞光了一源禪師傳并贊



了一禪師,長洲縣周氏子,少以俠聞里族。年二十三,
忽思出世,禮瑞光寺藍園遠公,命名定源。因見踏著
稱錘硬似鐵語,甚疑之,晝夜無閒,有省。又疑如何是
鬼神搜不破之機,留心多載,更有悟入。雲門湛然禪
師遊吳,師呈所見,湛印可。嗣後惟誦圓覺經為夜課,
晝則閱大般若。應事接物,依然如故,略不表異也。萬
曆丙辰臘月十六日,謂竺瑤淨公等曰,吾將長逝。因
取曆選二十六日。且曰,人止一死,不足奇,吾先作死
法,汝等隨喜。乃結跏趺坐,從足至頂,漸皆如冰。約一
時,復甦曰,人怕死無別況,如溫水中浴,煖被中睡,只
嬾得起耳。至期合寺各有付囑,命合甖三載,後開視
之。又謂其學人無雲曰,吾平日教汝法華,且道紙是
法華耶,字是法華耶,誦是法華耶。若會,無邊寶藏一
時領去,不會,則更讀三十年。仍喝一喝云,且道此一
喝,與全部法華,是同是別。又喝一喝,大笑趺坐而逝。
眾奉全身塔於本寺土山,世壽四十有六,僧臘二十
有四。以依四安樂行,不畜徒眾,衣缽無嫡傳。今淨公
配入祖祠,春秋不忒云。贊曰,宗門中事,妙在潛修默
證,吻合教乘。彼解一機一境,便滿盤賣弄,蔑視經典
者,適培生死根苗耳。源公去來自在,豈僅蒲團參悟
之力,良由般若圓覺以印心,和光同塵以應世。故雖
無出世機緣,而末後光明,已照天地也。增上慢人,聞
師之風,愧矣。


武林萬安雲禪師往生傳



吉祥寺萬安禪師,諱大雲,杭仁和郭氏子。弟婦吳氏,
完節苦修,師因感發,往永慶寺出家。受具於雲棲,居
[008-0387c]
北郊,篤志淨業,相依者眾。湛然源靜主,欽其素履,捨
菴為十方院。師按此地,古有吉祥寺,率諸善友,力復
舊觀。不數年,佛宇僧寮,燦然畢備。共住規約,一秉雲
棲之制。往來禪侶,接待殷勤。不營田產,不置柴山,百
一所需,悉任外緣。弗涉邪命,痛革時弊,力追古風,叢
席稍成。示微疾,即絕飲食,減語言,專修淨業,凡閱一
月。婦并女曹省視之,訶曰,彌陀不念,念我何為。臨終
語上足智經曰,為我灑埽,佛來迎矣。扶身趺坐,念佛
而逝。世壽五十九,僧臘十一夏。婦大法,弟婦大海,男
智首,女智音,甥女智真,並出家修道云。


吳興智福優婆夷往生傳并贊



優婆夷智福,姑蘇盧氏子,適新安程季清。季清篤信
佛法,流寓吳興,力營福業。盧盡內政以助之弗倦,好
惠施,無私積,心言皆直,謹身節用,不喜御珍飾奇服,
不恚詈給侍人。茹素,持珠日課佛名二三萬,視世閒
法如嚼蠟。壬申年三十九,嬰篤疾,急請古德法師受
歸戒,諮淨土法要,乃一意西馳。遇痛苦,惟勤稱佛號。
季清為讀華嚴大經,至遍參知識處,一一解說,亦一
一領會。復策之曰,百劫千生,在此一時,努力直往,勿
猶豫也。於是勵聲呼佛者半月,見二高僧次第來。轉
加精勤,徹夜猛念。厥母欲泣,厥女慰。俱遣之云,無亂
我心。次日辰時,親見化佛蓮華,遂覺精神恬適,目色
鮮明。急索香水沐浴,西向叉手,連聲念佛,吉祥而逝,
則十一月初八日正午時也。日暮,遍身冷,頂門猶熱。
贊曰,
「 哀哉三界,愛欲為根。根株不拔,奚望西生。蓮華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斯成。勇矣智福,女中之英。快逢勝友,皆由夙因。一日一夜,淨念功殷。華臺接引,眼識分明。子母恩愛,枯木寒冰。吉祥善逝,長辭苦輪。我悲含識,纏使所嬰。戀此幻世,曠劫迷真。謬圖出要,罔知勝津。計取空果,違妙淨因。誰能正信,闊步
[008-0388a] 高登。我今隨喜,願共群靈,頓除疑網,證入玄門。」



松陵鑒空寧禪師傳



方外史曰,世有大才小用者,舉世共稱之,其人終不
傳。如松陵沈氏,鑒空如寧禪師,貌古骨勁,志超夷等。
以萬曆丁亥年,禮懷林茂公,出家方尖觀音禪院。茂
棄世,師年十七,形影弔,日受侵擾,不去。對峰宏禪師,
見師年少而志堅,力扶之。語長者敬菴陸公,捐資修
葺。申文定公聞之,遊其地,手為題額,方獲安處。師唯
誅茅力耕,絕無夤緣。延至天啟丙寅,囊有餘貲,捐之。
像貌堂宇,煥然改觀。戊辰遊普陀,歸憩聖壽寺之藏
殿。時南關接待寺乏人,徵師理庫事,越一載主之。整
廢墜,肅清規,作事先勞,享用平等,別開學人信宿之
單。按律制,無盡藏田畝日增,積弊悉杜。經四載,空囊
稍實,復捐修大殿,不數月工成。遂示微疾,絕湯藥,點
常住事,纖悉分明,與眾永訣。上首墮淚。訶曰,老老大
大,作兒女態耶。命送骨歸普同,上首請鎮方尖,默許
之。次日寂然無聲,吉祥而逝。眾撿其囊,無分文。世壽
五十有九,僧臘九夏。既往而芳名益著,議者誰不曰,
師於接待第一功臣,於方尖中興烈祖哉。嗚呼,此皆
非知公者也。方公之力耕方尖也,喟然歎曰,不意為
茲地埋沒半生。天啟乙丑,予偶同二三法友,結夏菴
中,商大佛頂要義。師既聞出世法門,猛省昔願,頓以
菴事付實上足,從茂林律主受戒。偕予結夏承天,究
律學。予以先慈捐世,將隱。師招掩關,以身護。其海上
之遊,亦待予也。欲檢律,嚴淨毘尼,故歸憩聖壽。斯時
也,舌不味非時之肴,手不釋圓明之珠,送想西方,不
復知有人世閒事,將謂初志遂矣。不意接待之緣,漸
漸逼身,兩翻皆再三力辭,檀護再四堅勸。萬不獲已,
荷之,而志實大拂。臨終命送骨入六和僧海,蓋矢學
於來生矣。至許方尖之請,不以語以默。是默也,與昔
[008-0388b]
力耕時倚鋤長喟何異也。師不遂深入法門之志,故
兩地之勳,人雖嘖嘖,而自視愈欿然焉。非大才小用,
何能功成不滿哉。予知師,傳之以為幼而有志者告。


璧如惺谷二友合傳并贊



璧如禪師,諱廣鎬,台州王氏子,俗名敬轂,號伯無。父
士琦,為大同開府,以廉名。師弱冠,即有出世志。禮雲
棲蓮大師,受五戒,有今名。萬曆丙午,舉孝廉,時二十
七歲。越兩大試,慨然就選。為急完仰事俯育之累,圖
出世也。令新淦,愛民如子。因居官,戒德稍疏。戊午入
覲,舟次荻港,夢鬼使攝見,冥王責以破戒事,驅入獄。
傍有冥官代請,取破戒後諸事省之,善多惡少,釋不
入獄,鑿蒲萄朵,釘柱上。及寤,雙目乃矐矣。醫進藥,復
夢為冥王所訶,更以二錇入兩眶,大痛,失聲而醒。遂
不服藥,告歸。築室台山高明寺傍。日課金剛般若,并
大悲心咒。行法不一年,漸復明,諸親友勸令再仕。歎
曰,人生幾何,猛求出世不暇,猶作蝸角蠅頭活計乎。
惟太夫人在,未忍去。然思既欲離俗,復以母在為礙,
豈可不願母臻上壽耶。時有人因子出家悲泣,太夫
人故笑之曰,第一好事,應慶幸,何泣為,設在吾,吾決
不作此態也。師由是安心遠遁,剃染楚中。單身行腳,
備嘗諸苦,登戒品,掩關閱律,并書華嚴大法。次歷匡
廬諸處,到博山隨眾參禪,人無知者。予適同歸一師,
送惺谷至博山薙髮。師在高明,曾與歸師交。歸一日
眾中執其手曰,公是回生王伯無否。不容諱,始實之。
日見予,與無異禪師論受戒事最悉。因歎近來律學
大淆,本以破戒親受冥譴,久欲留心此道。而歷叩名
德律主,罕不瞶瞶者。予出毘尼集要示之,亟讀亟賞,
歎未曾有,遂與盟千古交。又知予方事閱藏,以啟囑
曰,三藏義類,宜總為一書。三藏酌要,諸宗集要,佛事
稽古正訛,宜各別為一書。發菩提心集,六度集,宜為
[008-0388c]
二書。毗尼中衣事缽事,及授戒說戒羯磨諸事,日用
閒宜行者,當輯附集要後。梵網經,雖有二大士發明,
宜補以彌勒戒本,及諸經有相發者,集附本條之下,
然後自出手眼,以補前人之缺,亦不失為二大士忠
臣。勿以避嫌,失此勝事。沙彌戒、優婆塞戒,俱要少有
發明,附於集要。已上八則,弟往讀契經,薄有微願。恨
齒逼遲暮,精已銷亡,近又作蒲團活計,不能填也。幸
逢郢匠,敬附當機,儻三昧酒消,尚冀奉襄半臂。不爾
者,當結縞帶於來生矣。予唯唯謝曰,弟亦夙有此志,
不謀而合,第六第八兩事,業已為之矣。未幾,掩關東
峰靜室。次年太夫人以其故二訃,乃歸省。太夫人語
曰,予謂子出家,吾不悲泣,今果然否。勉矣,吾自善養
餘年,汝子亦善學,勿以此妨出世大事也。師奉慈命,
遊武林,與新伊法師莫逆。時予入孝豐,取道武林。師
曰,集要雖預參訂,實未淹浹。擬從師授講服習之,不
令付諸空言。今遇華嚴法席,不能隨。餘生若在,明歲
入山結夏耳。不旬日,嬰微疾,預知時至。命侍者寫囑
言,貽二子,攝心念佛而去。嗚呼,以師之敏而好學,解
而能行,具出世正因。懷菩提大願,謙光厚德,飲人以
和,無愧蓮師法脈。天竟不假以年,非法門大不幸乎。
師生於萬曆庚辰,卒於崇禎辛未,世壽五十有二,法
臘五年。示居學地,故衣缽無傳,唯回生紀一卷行世。
佛日金臺法師,塔其全身於皋亭山麓。


惺谷禪師,諱道壽,溫陵何氏子,俗名啟圖。為文學時,
閱憨山大師楞伽記,且讀且泣,發出世心。捐舉業,專
究宗乘。因父在,不得出家,以居士身與道友如是雨
海等,日相砥礪。泉南久乏聞熏,緇林無人知參方行
腳事。師鼓一二英傑,破格遠遊。閩中緇素,始稍稍有
發心北學於江浙者。初至匡山,謁憨大師。見其規模
闊大,於商究生死一事不甚切。捨之,之博山,博山居
[008-0389a]
以別室,勉以參究年餘。每與異師論甚厲,異師不以
為怪,知其別有長也。然異師法門,必先定後慧。師自
揣種性,應先慧後定。藥病不投,莫能相療。東遊武林。
訪無盡法師於天台,見故友歸一師,德業俱進,疑法
師必有出格鉗錘。依之,得閱妙宗鈔等極則教理。回
視昔時慧解,倍覺精細。劉大參延至吳門,從吳門遊
杭,抵龍居。時予在龍居閱藏,一見即問有著作否,以
白牛十頌示之,大悅。遂欲盟千古交,予未以為然。相
聚既久,每與予破格大諍,予謂此居士也,未必細察
余言。後因歸一師同結冬,偶商及耳根圓通法門,歸
師持公論,是師非予。予因虛心再研,舊諍負墮處大
半矣。乃共締千古盟,激令早現僧相。師以舊禮博山,
不忍背。歸師與予欣然送之到博山,異師手為薙髮,
而未受沙彌及比丘戒。蓋受戒事,曾與季賢師約,必
復古制故也。庚午春,予病滯龍居,然臂香刺舌血作
書與之。師同如是師來,禮季賢師為和尚,覺源師為
教授闍黎,新伊師為羯磨闍黎,力復如來舊規。如法
受沙彌及比丘戒,唯菩薩戒不重受,以為居士時,曾
受之博山也。結夏安居,聽毘尼集要。師久習宗乘,得
其大益,亦未免染其流弊,不能留心律學,但恐負予
苦心。知佛日金臺師,虛懷好善,以集要力請流通。辛
未秋,疾終佛日。嗚呼,師亦最奇人也。為法門每觸時
忌,為道友每忘自身。慧眼超群,機辯峭拔,往往以短
兵取勝。雖名禪宿德,欲與之戰,大似撼岳家軍。馴致
之,兜率覺範豈多讓焉。予方謂博山有子,青出於藍,
何入滅之速耶。師生於萬曆癸未,世壽四十有九,法
臘二年。金臺法師茶毘之,塔其骨與璧師鄰。如是師
以受師益最多,輯師平日手札,名為筆語而流通之,
述行紀,執弟子禮於身後,為天下後世重名相而輕
法恩者愧云。
[008-0389b]


方外史曰,二師皆予最善交也。璧慈而溫,惺悲而厲。
璧聰俊而詳明,惺沈毅而精銳。璧日讀數卷,過目了
了,惺涵泳一偈一句,經旬月不置。是故惺服璧之博
暢,璧服惺之瑩徹。璧所屆,人皆愛之。惺所屆,人皆畏
之。璧惟欲受人益,未敢益人,故以能問於不能,以多
問於寡。乃至臨終,猶合掌問法,令侍者泥首。惺惟欲
益人,即名自益。故從閩至江右,從吳至武林,無不以
好辯貽譏叢席。乃至臨終,憶念故友,如是勸宜自顧,
猶厲聲大叱,謂千古安有自私自利聖賢。噫,孔子謂
不得中行,必也狂狷。孟子稱伯夷柳下,同為聖人。二
師春蘭秋菊,各擅其美。奚必兩融,始名全德也。其與
予交也,璧師欲受予益,不得不稍以微辭益我,惺師
欲益於我,亦不得不稍受予益,皆生平破格處也。可
痛者,璧師欲學毘尼,有志未遂,惺師既學不能力。如
來正法,誰共仔肩歟。嗟乎,一月閒,二師相繼而歿。予
雖有一二同志,但能受益,不能益我,或可相益,而喜
願惡逆,不能結眉於紅爐烈燄中,撒手於冰凌劍刃
上。如二師者,大事因緣,尚不免留下公案,矧不及二
師哉。予是以浩然永歎,甘沒齒於深山也。


誦帚師往生傳



師諱宏思,一字如是,晉江溜[泳-永+粵]人,族姓陳。髫年入郡
之開元寺,禮湛然精舍肖滿全公為師。薙髮後,喜詩
文,不理錢穀。氣節昂然,緇素咸敬憚之。年二十七,忽
發出世心。盟月臺心默師及惺谷何居士,為生死交。
朝夕參究大事,忘形破格,風雨寒暑,弗替也。時溫陵
佛法久荒,聞熏乏種。師獨與惺谷鼓舞數人,謁博山
無異禪師。受具戒,苦參無字,脅不著席者三年。異師
愍其勤,恐致病,說調琴喻勸之。稍稍晏息,終不解衣。
師志遠大,縱有省悟,不自足,亦不輕舉似人。同輩視
師若木訥,師固是非了了,洞如秦鏡矣。離博山,游浙
[008-0389c]
直,習教觀於幽谿。鑒末世暗證之失,遵永明角虎之
訓,遂神棲安養,期以萬善同歸。迨惺谷薙草,師以受
惺谷教益最深,欲推為先臘,且博山受戒不如法。遂
捨前所授,禮季賢師為和尚,覺源、新伊二法師為阿
闍梨。次惺谷進比丘戒,兼進菩薩大戒,結夏聽予律
要。次年惺谷師西逝,師以全公年邁,歸侍,創八關社,
接引居士。從此溫陵緇素,始知有如來正戒。師自視
欿然,惟明師良友是念。越五載,復逃江外。踏冰雪,尋
予九子峰頂。未幾,全公變,厥孫泣挽回泉。乃訂予續
至紫雲,作掩關計。逮予踐約,未及一載,師遂示疾。召
予助其念佛,命侍者除髮浴身。浴畢端坐,舉手而逝。
正念分明,神清氣定。越二時,頂𩕳尚煖,托質蓮蕊無
疑也。師生平自奉甚約,破衫補履,數十年如一日。予
嘗笑謂之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師棄敝屣猶天
下也。師愀然曰,某非故作慳態,愧薄德不堪消受檀
信耳。甘淡薄,忍疲勞,精勤禪誦,夜寐夙興。雖劇病臨
危,亦不懈廢,誠有古人風。至於親信師友,受惡辣鉗
錘,如飲甘露,於古人中,亦不多得。假以數年,近可匹
休異巖,遠可追蹤斷崖。惜乎生年僅五十,戒臘甫十
夏。自度固已有餘,利他功未及半。痛哉,與士夫往復,
必隨其病渴,飲以苦口。師侍者,錄成帙,予戲題為老
婆禪,便有偈頌詩詠數十首。未示疾前一月,忽焚之。
嘗取律中一偈,銘諸座右。偈曰,名譽及利養,愚人所
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師未嘗不與鄉紳賢
達交,而心固覷破如此也。猶憶其詠菊絕句云,籬菊
數莖隨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
吐霜中一段香。此可窺其概矣。師自謂神根稍鈍,晚
稱誦帚道人。志在掩關,專修淨業。又號藏六比丘。其
道昉一諱,則異師所命也。按紫雲開士傳,已得八十
人,今當續稱第八十一云。
[008-0390a]


自觀印闍梨傳



方外史曰,法道之盛也,一人敗之有餘,逮其衰,多人
扶而不足。豈魔力果勝道力哉。同分妄情,順易逆難
故也。於此有人焉,易世俗所難,緩時流所急,雖大志
未遂,厥用未光,亦足為中流砥柱,屹然稱傑。自觀法
友,殆庶幾乎。法友名照印,應天江浦人,俗姓姚。年十
二斷酒肉,出家大報恩寺之竹浪菴。曾祖雲臺公久
習禪思,知為法器,與祖西輪公玉成之。解字義,即喜
習詩文。祠部劉田諸公,並加矜重,為童子師。董訓嚴
正,事耆宿盡禮。闔寺先臘咸器重之。年二十三,忽發
出世心,棄鉛槧,參雲谷老人,請問法要。顧多病,瘡痂
久蝕其膚,未遑遠遊。丁卯棲霞除夕偶琢句云,此際
欲何言,燈花凡幾箇。吟未罷,燈光忽掩,少頃燼乃復
明,不覺汗流浹骨,猛省無常。從此視世閒事,益如枯
木死灰矣。己巳秋,予遊棲霞,始與法友晤。贈以偈云,
舉世不知真,吾獨不愛假。羨君坦夷性,堪入毘尼社。
法友領之。壬申春,遂入靈峰結夏,予為秉羯磨授具
戒。專精聽律,隨解隨行,不肯付諸空言。學侶競設問
難,唯法友默訥如愚,真操實履,無外飾餘習。丙子,予
病隱九華,法友居武水,遍閱律藏全書。丁丑尋予九
子別峰,商證梵網佛頂要旨。予見其躬行有餘,慧解
不足,設壇中十問拶之。廢寢忘餐,深思力索,經秋及
冬,有省。乃知此事,甚大且遠,更自勵,韜光慎持。戊寅
予往溫陵,法友歸,遵遺教依律藏住,依四念處行道,
不以世法干懷。時同參者,以通方自負,每嗤之,夷然
弗顧也。逮壬午,予從溫陵返,正擬與法友共建法幢。
乃先一年辛巳,法友逝。嗟乎,三宗角立,法道陵遲。各
騖名高,咸無下基。苟告以三學源委,佛世芳規,未有
不掩鼻笑,返脣譏者。法友信我於舉世非毀之際,從
我於九死一生之時。及戊寅一別,咻者眾楚,傳無一
[008-0390b]
齊,而能孑爾自淑,至死弗移。凝神觀佛,正念以歸,直
至身歿。緇素方追思而憶之,豈不卓哉。大報恩寺神
廟閒,傑出二人,一為憨山大師,一為雪浪大師。印子
初度,即志前徽。乃生年僅滿四十,法臘十夏,猶虧一
時。知嚮服者,鄭中丞,錢京兆,鄉達凌官球,陳旻昭居
士,陳非白,張興公,數人之外無餘焉。予謂為二老不
易,為印子更危。設無深慮遠識,誰肯捨舉世共趨之
好徑,偏履草深一丈之甚夷耶。昔孟軻尚論古人,首
陽殍,與商阿衡魯士師同聖,誠不用世諦為品題也。
予以憨雪兩大士與印子,並稱為報恩三傑,夫疇曰
不宜也歟。


妙圓尊者往生傳并贊



尊者妙圓,諱如會,燕都譚氏子。世襲萬戶侯,幼茹素。
三十九歲出家,誓行頭陀,脅不著席。前後共然六指,
燒頂煉臂無算。初至南方,唯事苦行。牛頭住持,激以
究理,大為感發。一心念佛,遂得豁忘身世,而不自稱
悟。見一切緇素,不作寒溫語。單己獨行,不畜餘長。夏
棄冬衣,冬盡捨夏。天下名山,歷覽殆遍。心慈而色厲,
凡開示人,必猛厲懇切,不順庸情。丙戌,晤尊者於石
城之隈,次同住濟生菴,盤桓數日。公喜予朴實,予敬
公戒德禪定,每行坐必推讓之。戊子秋,過淮安清江
浦,眾見其儀容不凡,留供養。未幾,以一衲贈萬德菴
主人,且囑之曰,吾不久將去,特一事相託。主人曰,和
尚方來,何遽言去。荅曰,西方去耳,可以遺身付江流
中,普與魚蟲結淨土緣。主人辭不敢。尊者曰,若然,茶
毗後,以骨和麵粉,為我結緣何如。主人曰,可。因命辦
大燭好香,眾莫測其意。至十月十九夜,四鼓,忽呼主
人曰,為我大開各門,燒香點燭。主人點燭竟,寂然坐
逝。四方皆聞異香,爭來禮拜供養。遵命茶毗,作餌樂
與江中。世壽七十有一,僧臘三十二年。尊者曩在水
[008-0390c]
草菴,謂劉道澂曰,一心念佛耑求上品上生,便是向
上第一義諦,汝輩若不肯信,試看我將來得生淨土,
便當信也。噫,今果然矣。贊曰,
「 淨土橫超,圓頓希有。佛祖贊揚,異音同口。生盲罔知,猶將別扣。妄擬融通,終成塵垢。唯我妙公,作師子吼。一句彌陀,博施約守。末後光明,機緣非偶。稽首同歸,誓弗敢後。」



蓮居菴新法師往生傳



法師諱大真,號新伊,武林東城周氏子也。父某,母劉
氏。師在襁褓,即能合掌稱南無佛陀。逮就外傅,不伍
群兒,聚沙畫地為佛塔,或趺坐觀鼻。九歲,父母議聘
葉氏女,師泣辭。詣蓮居紹師受歸戒,遂依座下。紹師
督課甚嚴,師根性稍鈍,屢受惡辣鉗錘,堅無懈退。年
十五,薙髮為沙彌。二十入雲棲受具戒,是夕夢著僧
伽梨,登高座演般若,徵其實得無作戒也。是故與師
同時宏戒演法者雖多,而童真入道,必推師為第一。
服習紹師所演教法,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夜以繼日。
慈恩台岳宗旨,每多遊刃,而心益虛,志益勇。無論先
賢著述,即生在師後,如惺谷壽之禪,歸一籌及管正
見之教,不肖旭之律,璧如鎬之儒,師皆取諸人以為
善,如大海不拒眾流也。師父母春秋高,先後禮紹師
出家,異廬而居,父名方舟沙門,母名順修菴主。師就
養無方,數十年如一日,與紹師同稱至孝,有古陳尊
宿風,故護法者額其室曰睦堂焉。紹師去世,師治後
事畢,感違緣,飄然遠舉。桐廬覺源法師延之,往依焉。
與木石居,與鹿豕遊,無復人世閒想。既易寒暑,檀護
書幣迎歸,重主蓮居,力宏紹師之道。著唯識合響,兼
授金剛寶戒。復建大悲壇,嚴課事理二懺,而教觀始
並舉矣。年七十一,遍囑及門士,傳持教觀。自擇窣堵
波地,新秋示微疾。自恣後三日,趺坐憑几,再申遺教。
并集居士弟子,囑以護持正法。越七日,沐浴更衣,就
[008-0391a]
寢復起,命取座置榻前,跏趺其上,手持數珠,與眾同
稱彌陀佛號。頃之,聲息俱寂,鼻垂玉箸過尺許,踰時
頂相猶熱。是為庚寅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時,法臘五
十有三。先是優婆塞周氏,夢天樂迎師西逝,急偕戚
屬數人,來受歸戒。菴主道聲,預以元日,夢師坐蓮臺
上。師之往生淨土,夫何疑哉。贊曰,昔佛以正法眼藏,
付大迦葉。迦葉於佛滅後,首集千阿羅漢,結集三藏,
故知傳佛心印者,必須三學並宏,性相兼徹,即如達
磨以楞伽印心,六祖必登壇受具,餘可知也。至於華
嚴大集寶積法華諸大乘經,無不弘讚淨土。馬鳴龍
樹諸大祖師,無不神棲極樂,豈止蓮宗十祖而已。師
祖雲棲,父紹覺,教以澡神,律以滌愛。勤修五悔,遍學
三宗。無怪乎印壞文成,如入三昧也。彼鼠唧鳥空,慣
為大言以欺佛者,聞師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新安程季清傳并贊



季清居士,新安程小溪,第三子也,名文濟,法名通慧。
讀書西天目,偶謁高峰大師塔,不覺痛哭。翦臂肉寸
許奉供,遂矢志參究。禮雪嶠禪宿為師,逼拶既久,漸
有入處。既遊太學,因長兄嗜堪輿術,習之,遍為叢席
經營,自比司馬頭陀。至博山,無異禪師甚敬愛之,臨
別步送五里。居士謂末世禪流,不達教理。建六年講
社於蓮居,請十法主輪次登座。又以修行要門,須達
法相。延自平法主至丈室,為菰城善信,再演成唯識
論。撥冗諦聽,曉夜究心,深得慈恩綱要。每讀華嚴大
典,及發菩提心論等,輒聲淚俱下。自號十願居士,凡
放生濟獄,禮懺弘法,無不以身先倡,鼓舞成之。京兆
錢元沖喪子,居士相與大興福業,幾至三十萬金。京
兆卒,居士亦喪子,猛感無常。乃閉戶謝客,專修丈六
佛觀。始懵懵,既隱隱漸現佛身,明對心目,唯色黎黯。
重加苦切,凝想不已,忽空中有聲教曰,若欲見金色
[008-0391b]
身者,須於佛身,先作紅想。依教想之,果獲閉目開目,
咸得了了。佛身光明,映室四壁,室中什物,皆成金色。
出定視世閒人,如死灰矣。一日正趺坐,佛觀現前,家
人排戶作聲,忽驚出定,乃不復見佛。因悟佛從想生,
本無來去,而亦不捨觀門。但涉事既繁,功遂漸減,每
以為恨。庚寅春,謂予曰,邇來始悟生西要訣,須是放
得娑婆下耳。予甚然之。蓋居士雖修佛身觀,猶思後
身作帝王弘法,或作天神護世,每遭予痛斥也。辛卯
秋,嬰腹疾,即囑後事,屏雜緣,繪接引聖像以助觀力。
至九月初二日,吉祥而逝。居士生於萬歷戊子,閱世
六十四年。先後舉十一子,僅存二。謂予曰,生平每夢
行軍征伐,執旗揮眾,當是夙世殺業太重,故所舉多
不育耳。元配盧氏,法名智福,先登樂土云。居士捐世,
長女哀慕不已,至一七夢居士曰,吾已向吳門四十
里外,作大叢席護伽藍神矣。方外史曰,季清蚤歲參
禪,復精唯識,歸心淨業。如此,而以風水名家,卒為護
伽藍神,未登地菩薩,不能盡伏現行煩惱。世故有不
足季清者,乃其大菩提心種,豈可得而掩哉。


影渠道山二師合傳



影渠師,檇李孫氏子,出家本府之施菴,法名清沼。道
山師,一字靈隱,武林孫氏子,出家普陀之靜室,法名
永闃。天啟初年,有抱璞蓮法師,兼受龍池禪學,建期
武康淨名菴,二師同堂相聚,盟世外金蘭,從是形影
相隨者二十餘年。影沈靜,寡言笑,靈爽朗,多恢諧,似
不相侔。而謹身節用,孤峻少合,則出一轍。故始自叢
席,終迄住靜,不啻如水乳也。既參抱師之禪,復聽古
德法師之教,古師為予授戒闍梨。而予生平不入講
席,與二師雖同門,初不相識。至乙亥春,阻雨祥符,始
相傾信。是年冬,二師獲閱法華玄義,及摩訶止觀,大
悔見此二書之晚。知台宗圓頓法門,直指人心,見性
[008-0391c]
成佛,誠不異單傳正印。而六即簡濫,尤足救末世狂
禪之失也。蓋影師久習禪坐,頗通教典。靈師曾在淨
名堂中得箇省處,每歎諸方禪學,展轉訛偽,無可並
譚。僅寄情詩句之閒,與雪嶠秋潭諸名宿酬倡。視斯
世同流合汙輩,若將浼焉。甘淡薄,守枯寂,凜乎若冰
雪之寒,矯矯乎若雲外之鶴。今讀其詩,猶可想見其
眉宇也。辛巳九月初八日,影師示寂,享年五十有五。
次年壬午九月二十五日,靈師示寂,享年四十有七。
遺骨共歸西溪普同塔中。影師從行腳後,遵頭陀行,
每事任靈師為之,唯拱默靜修而已。靈師僅薙度兩
人,一名福具,字戒心,久從予遊。一名福定,字止林,長
師一歲,而出家在福具後,即今督梓詩稿者,亦能勤
修禮誦,不墜家風。二師生平最落落寡合,而一與之
交,則道誼最切,每令人念之不忘。從來不事干謁,不
營世務。檇李緇素,每追慕其高風,誠末世優曇華也。
何俟登壇豎拂,方名人天師範哉。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一
[008-0392a]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二


壽序



壽延壽院新伊法師六袟序



予自壬戌出家,往來雲棲雙徑閒,即獲與師識荊,至
忝為忘年交。自庚午歲始,每一聚首,輒曉夜盤桓佛
法弗置。予退休求寂,遁跡深山。二三學人,從予遊者,
皆令稟沙彌戒於師門。比丘果海,則師指示令其學
於不肖者也。己卯孟冬,值師六十壽誕,諸戒子謀所
以稱師壽者。予惟出世法門,觀色身與太虛等,觀塵
劫與彈指等。奚事頌岡陵稱浩瀚,與世諦競稱延壽
哉。夫勝義三寶,常住法身,無量無量,何所論延。若住
持三寶,則諸佛慧命,從來藉人以傳。故梵網云,佛性
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眾生,化化不絕。而大經扶
律談常,稱為贖常住命至寶,豈非甘露戒法,實佛界
延生妙藥,令九界頓同佛位者乎。昔紹覺法師,遨遊
教海,遍探大蘇慈恩宗旨,講演之餘,手輯毗尼珍敬
錄,以範後昆。師童真入道,為紹公長子,性相二宗,無
不克受其傳。服習毗尼,視紹公尤加焉。初受大戒於
雲棲時。便得登座演法之夢。二十餘年,久默斯要。直
至惺谷力請,方肯破格一稟羯磨。從此後學雲仰景
從,事不獲已,乃開甘露法施,普令四眾,皆得服嘗。師
為人天宣暢道化,數十年來,未嘗暫廢。而舌不味過
午之肴,身不御珍奇之服,性遮俱淨,解行並美。且復
建立壇儀,則功深五悔,趺坐習靜,則觀成十乘。此其
所以砥柱狂瀾,續佛慧命者,為何如哉。每慨如來正
法,一蝕於說食數寶之流,再蝕於闇證無聞之侶,乃
至近世狂禪,惟以鼠唧鳥空相馳驟。而羺羊比丘,又
往往無解作師,適為踰閑蕩檢者嗤笑。予是以避地
避色,狀如聾瞶。惟師密養既厚,聲名自溢,其源遠者
其流長。吾知師光明壽量,直與無邊莊嚴香水海同
[008-0392b]
其深廣,種種光明蕊香幢同其高大,豈世閒岡陵浩
瀚所能擬其埃滴也。


壽莊母道昭優婆夷蘇碩人八袟序



夫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所以世尊入剎那際
三昧,八相成道。既頓示,復互示,良由時劫之性,即是
實性故也。然惟證時劫之實性者,自能遍現種種時
劫。善夫天台之言曰,實無量而言無量,法身之壽命
也。實無量而言量,報身之壽命也。實有量而言無量,
應淨土身之壽命也。實有量而言量,應穢土身之壽
命也。至於即穢而淨,即應化而法報,又隨機各見不
同,豈思量擬議所能及哉。宣尼氏謂仁者壽,是不僅
以色身論壽,不妄從延促起見也明矣。醒一莊子,儒
而禪者也。母蘇氏,年登八旬,不問序於名公大人,獨
泥首啟予曰,先大父,少塘公,筮仕於粵,囊無宦資。先
君子鑑塘公,從事性命之學,恥為貨殖,吾母繼事先
君子,從劇貧中,撫前母郭氏所生一男一女,無二心,
既育予小子,不令以貧廢學,教愈篤。後永覺禪師至
開元說法,母曰,苦當思脫,率予小子而歸依焉。今躋
八袟。予小子為貧母兒,未知所以報母者。山納笑荅
之曰,子不聞佛世有須賴居士乎。貧於財,不貧於法,
波斯匿王,不敢與較富也。子又不聞昌黎之問大顛
壽乎,顛舉數珠云,晝夜明珠一百八,昌罔措,舉問首
座,座叩齒,再問顛,顛亦叩齒。昌曰,原來佛法只是一
個道理。顛即召首座,連棒趕出。嘻,若向此處穿得大
顛首座鼻孔,不惟昌黎熱鼻孔無處出氣,并三世諸
佛歷代祖師赤骨歷冷鼻孔,皆無出氣處,便可向莊
母稱無量壽矣。


壽陳旻昭居士六袟序



博山老師曾謂予曰,吾每與講主相見,必叩以事事
無礙法界。儘力荅來,止說得事理無礙而已,從未有
[008-0392c]
說得事事無礙者。予應聲曰,事事無礙,豈真在事理
無礙之外哉。惟其全理成事,所以全事即理,唯其全
事即理,所以全事即攝一切事耳。且如舉一毛端,必
具法界全理,非是法界少分之理,以事外別無理故,
此事理無礙也。既此毛端已具法界全理,亦必遍攝
法界全事,非僅法界少分之事,以理外別無事故,此
即事事無礙也。師遂首肯。予復曰,佛為初機之人,必
深談理性,欲其以理融事,不滯於事也。若為深位菩
薩,必廣談事相,欲其以事攝事。不滯於理也不滯於
事,則一事通達一切理,名事理無礙。不滯於理,則一
事通達一切事,名事事無礙。師大然之。居士博山大
弘護也,今六旬華誕,予請以博山點首者,為居士壽。
惟居士弘護大法三十餘年矣,凡今事門頭,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等行,亦既積集廣大矣。即向上一著,亦
必點胸自肯矣。豈非已入事理無礙法界者耶,其去
事事無礙幾何。居士好奕,請以奕喻。夫黑白二子,勝
負歷然,了知勝負,皆無實性。不於勝負,起我法二執
者,事理無礙也。能於一一著中,透盡三玄三要,五位
九帶,九十六種圓相,乃至百法明門,六相十玄,三千
性相,無不究竟明了者,事事無礙也。居士依仁游藝,
蓋欲深入事事無礙法界,豈僅以一奕娛情。予故謂
居士必欲究竟此一著子,須再向三玄三要,五位九
帶,九十六種圓相,百法明門,六相十玄,三千性相等,
一一葛藤窠中,游戲出入,俾無纖毫不透盡處,然後
得成無上妙奕三昧,然後執善財手,摩善財頂,而告
之曰,我得菩薩解脫,名曰善奕。我於一一著中,見無
量佛,聞無量法,親近供養無量眾僧。又於一一著中,
圓滿念處,正勤根力,覺道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又於
一一著中,入空無相無作法門,普見諸佛剎土,不以
二相。又於一一著中,具足六度四等,四攝萬行,不可
[008-0393a]
思議,福智資糧。又於一一著中,成就十力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佛法。又於一一著中,莊嚴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流出身雲,遍十方界。又於一一著中,降伏諸魔,
制諸外道,破我法二執,顯二空真如。又於一一著中,
隨諸眾生,有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根性,種種煩惱習
氣稠林,悉順其機。而為說法,以四無礙解,具足諸佛
四種悉檀。令諸眾生,各得歡喜,各得生善,各得滅惡,
各得安住第一義諦。善男子,我惟得此善奕三昧,乃
至微塵剎土,自他不隔於一著。十世古今,始終不離
於一著,釋迦如來,於此一著上轉大法輪,彌陀世尊。
於此一著上淨四種土。則宣聖之耳順,便可與觀音
之耳根圓通,同入首楞嚴大定海中,庶不負居士自
所期許,亦不負普天之下所期許於居士者矣。是為
祝。


壽張幼仁五袟序



張子韶有省而說偈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
貫,兩個五百。予在家時,心竊疑之。後讀大經滿字半
字之喻,恍然會心。夫格物者,吾佛半字教也。物格者,
吾佛滿字教也。為實施權,則半助於滿。開權顯實,則
滿融於半。半助於滿,半外無滿。滿融於半,滿外無半。
一貫兩五百,豈不信哉。幼仁,子韶後身也,已悟諸相
非相,而為如來寫出三十二相,幾及萬軀。夫悟諸相
非相,此格物半字教耳。三十二相,莊嚴法身,豈非物
格滿字教乎。今年新秋朔日,半百初度。幼仁先已證
入滿字法門,則兩個五十,便是一百,夫何疑耶。於此
百年之中,流出佛身相好,更當無量。是謂十世古今,
始終不離於當念矣。


壽優婆夷馬母宋太碩人七袟序



法身壽量,無始無終。報身壽量,無終有始。應身壽量,
隨機示現。如此理會得,猶是循行數墨見解。若知一
[008-0393b]
體三身,不一不異,則知一切壽命,總唯心量,是故得
心自在,得法自在,壽命自在,能以一日為永劫,能以
永劫為一日。當念之性,即十世古今之性,一切含靈
亦同此性,無量壽佛亦同此性。覺此性者謂之佛,詮
此性者謂之法,順此性者謂之僧。護此性者謂不殺,
全此性者謂不盜,守此性者謂不婬,宣此性者謂不
妄語,明此性者謂不飲酒。不忘此性謂之念佛,觀察
此性謂之念法,隨順此性謂之念僧。以此性示人謂
之念施,以此性自範謂之念戒,以此性為畢竟所依,
謂之念第一義天。若人深信此性,乃名具足三歸五
戒六念,若人能受歸戒,能修六念,乃能隨順證入此
性。今優婆夷宋太碩人,為馬氏昆玉七人之母,年滿
七十,兒孫滿堂。且令嗣光世居士,因信禪而兼信教,
太昭居士,因學儒而兼學佛,餘子若孫,亦各表表成
立,能為出世色養。太碩人一無所慕,獨以歸戒為樂。
劉姚諸君子,與光世太昭善,謀所以壽太碩人,問於
山納。納曰,太碩人所樂者,正如布帛菽水,互古互今,
淡而不厭。子別無山肴海錯,諸君子亦何必別覓鳳
髓龍肝也哉。


壽車母牛碩人八袟暨次公居士六袟序



現前一念之心,互古互今,故名無量壽。靈明洞徹,故
名無量光。阿彌陀佛,不過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已。
是故吾人果能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即是念念證無
量壽,放無量光。古聖既爾,今人亦然,至心既爾,散心
亦然。法華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大聖金口,豈
欺我哉。末世障重,別求玄妙。欲速返遲,惟蔤蕃車居
士,篤修淨業,心無異趨,晝夜彌陀五萬聲,以此功德,
仰祝萱親,發願同證阿彌陀佛究竟果德。而牛碩人,
亦已長齋三十五年有如一日。居士舉三子三女,而
三子又得蘭孫九人。今稱壽,不用世閒歌舞,惟用佛
[008-0393c]
號經聲。使普天下人,盡若車氏眷屬,豈不即娑婆是
清泰,即分段親因是菩提法侶乎。居士謂現前兒孫,
雖已聞三寶名,欲更以此念佛祝壽法門,垂之奕世,
化化無窮,特乞山納一言。夫現前無量光壽之一念,
人所同具也,而昧之亦人所同感歎也,同具則非異
也,同感則非可已也。以同具之心,感於其所不可已
之情,夫獨非人子也歟哉。


樂如法姪四十壽語



予壬戌夏,出家行腳。首至雲棲,即與雪航楫兄盟出
世交。逮壬午夏,幻寓菰城,方識樂如法姪。姪蓋雪兄
所剃度也,自幼持齋,十二三歲即歸依雪兄。直俟歷
試,堪持淨戒,乃肯離俗。其視出家非等閒事,已勝尋
常千萬倍矣。邇來住靜道峰之麓,和光同塵而不易
其介。且篤信淨土法門,渴慕圓頓宗旨,故於客冬,不
惜勞苦,隨予祖堂,入法華會。予每慨末世學人,止圖
入耳出口,欲如法姪之但求密默受用者,尤為不可
多得。但淨土法門,必以大菩提心為宗要。大菩提心
固不可以意氣承當,亦不可以姑待自諉。昔孔子於
四子侍坐,必借曾點化三子之著有,借三子實曾點
之忘情。雪兄昔日,熾然以法門為己任,有似子路。老
姪今日,澹然以守靜為家風,有似曾點。則老姪固可
為吾雪兄之藥,而我雪兄亦未必非老姪之當所學
也。今冬值老姪四十初度,同門子若證真二弟,特乞
余一言為祝。予惟老姪真為一大事因緣出家,從來
非好諛者,故直書此,以作無量壽之左劵。


祝沈母張碩人節壽序



吾聞壽者,受也,自造其因,自受其果,非天降,非地出,
非人與者也。故宣聖謂仁者壽,又謂大德必得其壽。
壽豈心外法哉。壽既非心外法,舉凡父子夫婦親友
子孫,皆非心外法也。是故人能盡其心於仰事俯育
[008-0394a]
忠孝節義之閒,斯上壽自可必矣。又能推此心本寂
本照之體,而克復之,斯無量壽,無量光,亦可證矣。沈
東起之母張碩人,初適悅軒老居士也。舉東起,僅三
月,悅軒捐館。碩人冰櫱其操,撫育東起,以至成立。後
嬰篤疾,東起懼,割股為藥,得以無恙。予是以知東起
之心,即張碩人之心也。碩人之心,即千古聖賢之心
也。千古聖賢之心,即十方三世諸佛之心也。諸佛之
心,即人人固有之心也。勿喪此固有之心,則為賢者。
擴充此固有之心,則為聖人。極盡此固有之心,則為
諸佛。參禪者參此者也,止觀者觀此者也,念佛者念
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致知者致此者也,明明德
者明此者也。碩人與東起,蓋皆能弗喪之矣,知皆擴
而充之,充類至乎其極。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
念念佛。證無量壽,放無量光,度無量眾,成無上覺,何
莫非一心中事耶。昔波斯匿王,年六十二,創聞如來
發明不生滅性,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今碩
人年六十二,余為說此不生滅法。碩人與東起之踴
躍歡喜,必不在波斯匿王下矣。


壽姚廣若居士三袟序



佛法之要,在戒定慧。儒門之德,在智仁勇。淨土之訣,
在信願行。此三非三,三袛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
能知戒定慧之缺一不可者,智也。躬行戒定慧者,仁
也。不被貪瞋癡所奪者,勇也。知三德之在物在我,本
來平等者,信也。以我因中三德,仰企果上三德者,願
也。直將果上三德,成我因中三德者,行也。此所謂三
法妙也。孔子三十而立,立乎此也。釋迦三十成道,亦
不過成乎此也。予憶壬午冬,初晤廣若,廣若甫二十
一歲,今冬值居士三十初度。古人云,道曠無涯,逢人
不盡。宣聖雖三十而立,猶不敢居聖仁,釋迦雖三十
成道,猶不捨穿鍼之福。唯其立乎此,成乎此,所以盡
[008-0394b]
未來際不捨乎此也。於此究竟無捨,斯謂至誠無息。
勉之。予將與居士共遊安泰之邦,師無量壽,友觀自
在,及無邊光矣。


壽新伊大法師七袟序



師壽六十,戒子之從旭遊者,謬以旭言稱壽。今師七
十,高足復以壽序見託。旭猶憶辛未春,同師禮大悲
懺於蓮居,程季清甫議六年法社。旭於觀堂中,夢十
字街頭一大涼亭,懸燈十有餘盞,須臾風作,僅存一
燈,孤明歷歷,維時妄意,厥祥在師。今果為蓮居獨存
之一燈矣,然存此一燈非偶然也。師以童身給侍紹
翁,備受惡辣鉗錘,乃克為晚成大器。生平戒律精嚴,
梵行超卓,懺摩禪觀,靡不深習。而尤妙在虛懷好問,
壬午旭從閩出,即以唯識合響,殷勤下問。逮客歲以
柬寄旭,仍命校讎。師於唯識講演二十餘遍,尚不恤
下詢鄙夫。以視今之妄自滿足空腹高心者,為何如
哉。易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無量光,無量壽,胥在
此矣。盡未來際,常住世閒,劫風起時,此燈愈熾,區區
南山北海,可以喻師光壽也乎。


達源禪宿六袟壽序



昔無異禪師入石城,一日登座,萬壽菴達源師出眾
問云,如何是無量壽。異云,烏龍潭裏浪滔天。進云,若
是則有量也。異云,天池一滴水,豈與眾流同。師遂禮
拜歸位,予時獲識荊。逮辛未春,師敝屣菴業,飄然一
納。遊武林,復與予遇於蓮居菴,則志泛教海,并近日
禪者氣象而忘之矣。親近新伊老法主既久,乃拗折
柱杖,獨居華塢之定慧菴。菴久不蔽風雨,師就其地
誦法華千部,施燄口千堂。數年有如一日,始感檀護
鼎新之。師為人坦夷率直,無芥蒂,無涯岸。而勤修真
實行門,蓋不惟得力於天池滴水而已。師自述志學
之年,即知奉佛,將弱冠,禮別傳尊宿薙髮。別公與紫
[008-0394c]
柏老人同時,孤標獨邁,罕有能承事者。師曾托缽奉
養十年,朝夕親炙,所以猶有古人風格。雖近世宗匠,
咸申參請,而終不襲其家法也。泥多佛大,源遠流長,
唯師有焉。


白法老尊宿八袟壽序



嘗聞出家,有三事業,曰坐禪也,讀誦也,營福也。坐禪
猶國有武備,名為定輪。讀誦猶國有文事,名為慧輪。
營福猶國須理財,名為福輪。此三並以戒為基本,猶
國之若司馬,若司吏,若司農等,並奉律憲。初未嘗以
禪教律列為三宗也。又有三種善知識,曰教授也,同
行也,外護也。夫教授以先覺後,猶可教學相半。同行
共所趨求,祇期麗澤相資。惟外護善知識,必須諳悉
通塞,委曲維持,故從古每以為難。且就法華五品觀
行言之,同行則初二品可為也,教授則第三品可為
也,外護則非第四第五兩品,弗能任也。昔密藏大師,
棄儒學佛,既從紫柏大師薙染。大師謂其初入法門,
未有福業,命復長水楞嚴古剎,流通書本大藏,續佛
慧命,創千古大事因緣。密師既隱,大師復寂,佛殿經
坊,漸至冷落。至壬戌冬,禾城眾護法,敦請白翁,主禪
堂事。俾山門廊廡,煥然一新,流通大藏,永成規畫。十
年後,以餘力建營泉古剎。又越六年,歷武林之橫山
昭慶,及武水之幽瀾為社主。逮癸未年,再蒞楞嚴堂,
凡三載。時遇鼎革,兵戈沸騰,而師之慈心忍力益著。
至丙戌夏,壽七十一,退居紫柏院中,冬建漏澤古剎。
己丑仲秋,主東塔,鼎新廊廡,曾不辭勞。蓋生平孜孜
營福,真所謂三十年不改家風者矣。予每謂紫柏大
師,重繼永明芳軌,宗說俱通,解行具足,撤性相之藩
籬,指歸一轍,懲禪講之流弊,導使尋源。觀其半偈功
成,去來自在,可謂徹法源底矣,未嘗拈槌豎拂,踞曲
盝床也。於天台賢首方山慈恩,可謂會通差別矣,未
[008-0395a]
嘗昇座雲集,稱人天師也。口無雜味,脅不著席,可謂
頭陀勝行矣,未嘗授戒傳錫,稱大和尚也。由其不敢
裂禪教律為三,故能深知正法之難,故慎重若此也。
或議白翁,三十餘年為叢席主,未嘗請一師匠宏宗
演教說戒,以為缺典。豈知此正白翁具大手眼,非聊
爾也。彼三學一源者,益無望已。今天下宗主,能如紫
柏之徹法源底乎。今天下法主,能如紫柏之會通差
別乎。今天下律主,能如紫柏之頭陀勝行乎。觀於海
者難為水,白翁之不請轉法輪,乃其所以護正法輪
也,不忍莠亂苗,鄭亂雅也。且紫柏之以流通大藏為
急務,誠不異刪詩書,定禮樂,贊易,修春秋之苦心也。
密師契之,猶孔門有顏子。翁繼其任而擴充永遠之,
猶孟子也,其功偉矣。今年已七十有七。長予念三歲,
而精神比予倍強,豈非續佛慧命所感之現果也。從
茲大藏法燈,永永無盡,翁住世亦永永無盡。何異十
六大阿羅漢,承佛敕命,擁護流通三藏法寶者哉。


預祝乾明公六十壽序



佛法之盛,不存乎能宏通,而存乎能固守。蓋宏通則
近於名聞,由名聞致利養,由利養致匪人,易生有漏
因緣。佛世十二年後尚爾,況末運乎。唯固守,則遯世
無悶,確不可拔,可以迴既倒狂瀾,留正法一線,繼往
開來,續佛慧命。如六祖隱於獵群者十六年,荊溪一
生不登法座,而曹溪天台之道,並垂千古,豈非存佛
法之明驗歟。予生也晚,弗及受先輩鉗錘,忝為憨翁
法屬。顧所私淑,則雲棲之戒,紫柏六祖之禪,荊溪智
者之慧也。柰障重習強,未階法忍,僅開名字佛眼,竊
述法華台宗會義,庶幾不被法華轉耳。辛卯夏,結制
長干。當解期日,已有決不應請之誓。而乾公所請,乙
未年冬法華道場,猶在未誓之前。予初意入山四年,
或得功夫稍進,法運亦可稍回,故不敢決意固辭。詎
[008-0395b]
料兩載有餘,阿蒙如故,加以法門鬥諍方始,其餘斗
筲之士,又皆各就一方,託言演教宏宗,網取微利,大
有不忍聞者。此時設非急流勇退,不幾於水益深,火
益熱乎。乾公長干之耆宿也,秉戒於博山禪師,則亦
私淑雲棲者也,出家於大報恩寺,則亦私淑憨翁者
也,敦律行,勤持誦,則法門翹楚也,重然諾,樂福業,則
人天標榜也。其廑法門遠憂,實與予同,決不以言必
信行必果責予。予亦安敢執硜硜小節,務踐一諾,而
貽法門羞哉。公以丙申二月十五日,為六十初度。予
今季春始歸靈峰,至公壽日,未滿二載,何能走賀。茲
為謀梓楞伽起信選佛三種著述,遣堅密蒼暉二子,
往董厥役,請即以流通法寶功德,預為公祝。公其令
獲奏績,則諸佛慧命,俟百世而不惑,皆公無量光明
之所被也。視百日敷揚,僅供千人耳目,功德大小,為
何如哉。況公與予,誼在世外。菩提宏願,塵劫弗諼。猶
憶向年修報恩塔,公主其政,不煩廣募,不事攀緣,唯
以真心實行,彈指告成。較雪浪法師當日修塔因緣,
事半功倍。此其諳練世出世法,深知無住生心之旨,
有不俟予言者。予之祝無量壽若此,公必以為然矣。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二
[008-0395c]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三


塔誌銘



樵雲律師塔誌銘



予在江外,即聞樵雲關主,以苦行實修,為八閩敬仰。
戊寅冬,渡洪塘,趨溫陵,擔役愚夫,皆能言其為眾之
切,自課之勤也。未幾,聞訃,恨緣薄,不及一晤,賦短章
哀之。越二年庚辰,予至漳南,高足如田,遵遺命營全
身塔於石室之嶺,請予銘。按師為澄邑新安周氏子,
出家漳之開元寺,法名真常,樵雲其別號也。兒時以
瓦缶竹木列為缾錫,父知其志,捨入寺。寺為羅漢琛
禪師道場。師剃度時,即有慕琛之心。謁南山閑寂老
人,稟尸羅要旨,咨淨土法門。既於堆雲嶺頭建亭施
茗,每經殘月下,一虎當塗,師以杖叩云,此往來要道,
慎毋面目憎人,虎馴去。次於三台石室,瓦釜繩床,課
經枯坐。閱三載,擬欲他往,聞空中有聲留之,乃啟建
佛殿,結搆僧寮,額其巖曰閑雲石室,蓋閑寂老人曾
於此棲遲故也。閉關峭坐,寢食俱忘,道風日著,檀信
日歸。嗣是設華嚴堂,闢接眾舍,延待十方,盡心盡禮。
爰感五臺無靜律師,為不請友,飛錫關前,為師圓具。
從此葺三山之大藏,興支提之辟支,參無盡法師於
天姆,覲普門大士於普陀,乃至遊歷南華,肖六祖栴
檀之像,復歸石室。又以行腳多年,律學疏曠,北登五
臺,重咨心地。然後開甘露戒品,於溫陵古莆諸處,而
一以淨土為指歸。師一生篤實苦行,普心接納,於禪
講名流,尤虛懷靡閒。蓋其樂取人善,年彌高而德彌
謙,故不必揮麈豎拂,已可扶宗教之衰矣。世壽八十
有三,法臘五十有奇,剃度若干人,戒子不啻萬指。銘
曰,


「 先哲既逝,人情日浮。掠虛逞見,誰懷遠憂。海南佛國,淪為荒丘。髡不稟戒,兵奴獄囚。挺生樵老,愛河之舟。
[008-0396a] 廣設行筏,度彼迷流。走遍天下,乃集勝猷。尸羅再揭,樂邦橫截。不似諸方,證龜作鱉。」



紫竹林顓愚大師爪髮衣缽塔誌銘



金陵紫竹林顓愚大師,丙戌仲夏六月坐脫。門人以
陶器奉全身,供於林之山陽。次年弟子請歸雲居,於
是金陵緇素,以所存爪髮衣缽,就山陽建塔供養。徵
銘於旭,旭愧學未師安,言無足重。然人之相知,貴相
知心,旭既謬辱愛敬,迥逾世情,又安敢以無文辭。謹
按譜,師諱觀衡,顓愚其字也。順天霸州人,姓趙氏,昆
季四人,師居仲。母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急抱之,覺而
有娠。萬歷己卯年,八月十八日亥時生,白衣重胞,狀
異凡子。年十二,即茹素,喜事觀音大士。年十三,翛然
有出塵志。年十四,堅欲入道,父母不許,乃潛逸。塗遇
五臺山圓照寺惠仁師,懇求剃度,依住四載。年十八,
聞清涼山師子窟空印大師名,潛逸往參,投誠篤事,
居侍寮三載,咨決心疑,仰學至德,始終如一日也。年
二十二,隨空師入燕都,侍楞嚴講席,進菩薩戒,參紫
柏大師。自念習聽義學,未是出家大丈夫事,潛逸南
行,參雪浪雲棲二大師。獨住天台華頂峰,讀楞嚴經,
破諸疑網。時高明無盡大師,登華頂訪智者遺蹤。見
師孑處茅菴,少年精進,托宿作竟夜談。越三年,移住
匡山乾罡嶺。每一飯輟,坐數日。至第三年,月下經行,
忽有省悟。三十歲,進曹谿禮六祖。次夏四月,謁憨山
大師於端州,一見相契。秋仲辭去,登南嶽,住石廩峰。
三十三歲,誤食草烏,中毒濱絕,離山就醫。憨大師特
至南嶽,歎曰,禪門下衰,幸得一箇半箇真為生死學
人,與之周旋,稍慰寂寥,今斯人而有斯病,豈龍天厭
薄法門乎。三十八歲,結五臺菴於邵陵,覲憨大師於
湖東,參侍半月,大師示以法語,大意謂身病已瘳,切
不可被禪病侵。蓋眾生身病本乎執取,而禪病亦本
[008-0396b]
乎執取,若法執不忘,己見猶存,亦是病。直須將從前
參禪執守功勳,并玄妙知見,一齊唾卻,定不可被他
養作病根。其語切,至幾數千言,今親筆手卷,尚供林
中。故知顓師從來開示學人,隨機圓活,不似諸方認
定一死貓頭。其得力於憨大師者誠不淺也。師曾以
授戒法問憨大師,大師荅云,老朽未閱律部,於諸戒
相,實未細詳,今惟遵梵網,以心地法門為宗,以十重
為要。其四十八輕,亦未能細說,但令行人半月半月
誦持而已。近時學人,識淺心麤,多虛少實,求其果能
精持如古人者,所未易見。而弘律者,原非學人事,多
杜撰,難可為準。公處若有藏經,幸一詳檢律部,有以
示我,望之望之。維時師亦無暇閱律,但宗楞嚴四種
清淨明誨,開示後人,令持心戒,兼令專禮觀音大士。
著有圓通懺法,流通最廣。居五臺菴,二十年足不越
戶外。度弟子千餘人,授記署名者幾三萬人。至年五
十九歲,特登匡山五乳寺,埽憨大師塔,建報恩道場,
寺眾請主法席,固辭不可。仲秋下匡山,登雲居,禮祖
塔,寺眾亦堅留主席,黎明潛逸。中塗疾作,不能行,闔
山比丘往返虔請,乃復登雲居。至六十五歲秋,離山
登舟,山為再震,師於此山夙緣深矣。是冬泊石頭城,
次年冬十月,卓錫紫竹林。林本城北荒地,師住未幾,
蔚為叢席。師發心深為生死大事,故於父母師長,皆
不辭而行。然秉性至孝,每遇親師忌日,設追薦道場,
必極誠愨,竭哀慕,觀者無不感發。生平儀容古朴,不
事矜飾。廣顙豐頤,平頂大耳,脩髯如戟,短髮覆肩,目
光炯炯射人。終夜露坐,不畏大風,或雷雨亦坐大傘
下,故學者稱傘居和尚云。衣服不御寸帛,日惟一粥
一飯,絕不雜食,每作務必兼人。其接物也,上自王公
大人,下逮田夫牧豎,禮不異節。溫溫言笑,靄若春風。
而學者見之,不威而懾。隨所到處,僅一輛草鞋便行,
[008-0396c]
來不先通,去不先辭。錫駐之地,緇素雲集,求戒問道,
殆無虛日。然未嘗自立涯岸,別建門庭。蓋既得空印
大師之教,又得憨山大師之禪,又復匯歸於雲棲大
師之淨土。故其開示法語,直捷廣大,似紫柏,應機禪
語,輕便圓活,似趙州。又眼界雖甚高曠,口角不輕雌
黃,謙光盛德,慈念虛懷,真令人目擊道存也。所著有
楞嚴金剛四依解,及紫竹林全集行世。法臘五十四,
生年六十有八。長旭二十年,兼親侍憨山大師,誠為
法門先輩尊宿,乃不惟忘年下交,而每致書問,必反
稱辱教某某。嗚呼,旭真慚悚無地已,合掌墮淚為之
銘曰,


「 佛法如大海,潛流注百川。達者知浩浩,昧者泥涓涓。三宗爭鼎足,五葉分單傳。不有超方志,誰懲鬥諍愆。師承普門願,憫濁來施權。奮然脫愛網,習教還修禪。放生廣檀度,說戒結深緣。慈容藹冬日,機辯赫炎天。德重如岱嶽,懷虛若沖淵。足跡遍寰宇,操持脫言詮。握拳念大士,撒手宅金蓮。舍利鎮祖窟,爪髮留福田。照此石城地,永永百千年。」



祭文



然香供無盡師伯文



不肖初遊台嶺,即睹慈輝。但欽溫恭之德,罔窺法海
之涯,方且甘暗證而蔑義塗,因門庭而昧堂奧,造罪
意地者,匪希矣。後出入禪林,目擊時弊,始知非台宗
不能糾其紕。台教存,佛法存,台教亡,佛法亡,誠不我
欺也。顧於老伯,猶半信半疑。自締盟籌兄,乃甫傾向,
而老伯已往生珍池矣。徒增悲仰,竊聆化儀,慚懷悔
志,擬將何裨。嗚呼,師弦絕響,野干競鳴。演教者,捨醇
醲而取糟粕,參宗者,先發足而後問津。孰能依教起
觀,一洗說食數寶之陋,知津發足,解脫盲修瞎煉之
紛。老伯實中流砥柱,杲日中天也。憫予小子,不沾法
[008-0397a]
乳於生前,不修微供於歿後。敬以三炷臂香,深達懺
摩。三炷臂香,遙伸印手,惟老伯不起寂光,現覺三有,
鑒法門嬰杵之憂,錫初心止觀之佑。苟機感之不訛,
必含笑而攝受。


弔不忘文



比丘智旭,居靈峰山,聞不忘音公棄世,敬誦梵網戒
經一卷,金光明空品十卷,滅定業真言千遍。并為文
遙向而弔之曰,嗚呼,千古聖賢,必從豪傑中來,而千
古豪傑,必以聖賢為的。捨聖賢之準繩,尚豪傑之意
氣,誤矣。認豪傑之意氣,當聖賢之品格,益誤矣。公豪
傑自期者也,始予交臂而失,既而肝膽許之。然予之
許公也,擬欲進乎聖賢。而公之自許也,終未捨乎豪
傑。逮行法華三昧,予訪關次,作竟夜談。時為公羨,亦
為公憂也。公初惑圓談,妄謂乘急而戒可緩,及警心
於乘鶴渡海忽折一翅之夢,方知戒亦應急,而未達
戒即是乘。是以雖行事懺,理境不彰,況調身失其方
便。進道每任己情,重障造於前,掉悔逼於後。善友隔
於他山,聞解局於文字,以此滅罪悟心,難矣。然公未
徹者,乘戒源頭,而不迷者,出世因果。源頭未徹,感現
在惡疾而終。因果不迷,定可免將來異熟。予為公悲,
亦為公幸,公亦可自慰於冥冥也。嗚呼,末世修行,多
敗少成。公其諦信法華威力,及阿彌願輪。頓除愛見
之私,速往金蓮之津。迨予報盡,垂手來迎。同覲慈尊,
共秉梵音。回視西湖殿裏,接引像旁,披誠發露,盟以
肺腸,可謂果因交徹,久要不忘者矣。


奠影渠靈隱二兄文



嗚呼,世固有相愛不相知者,此其愛非道愛也。亦有
知愛而不相期責者,此其知非實知也。二兄之相知
相愛相期責也二十餘年,如形影焉。乃予與二兄為
莫逆交,僅自乙亥春始。憶其時,未嘗有投契之思。特
[008-0397b]
以天降霪雨,為吾三人作意外介紹。故靈兄詩曰,只
此十日雨,傾予半世懷。噫,奇矣。是冬予遘篤疾,二兄
盡力調治,不啻昆季母子也。逮予住九子遊八閩,二
兄夢寐予,猶予之夢寐二兄也。今春予從閩中聞影
兄之變,痛切肺肝,念佛十萬以悼之。夏五月,予出苕
城。秋七月,靈兄冒酷暑,相訪殷殷出世大事。不兩月
忽嬰疾,急手書召予,予馳赴,未及百里,竟捨我先逝。
嗚呼,自惟解行俱荒,瑕玼非一。謬蒙信許,過於常情。
又承治命,欲予演觀無量壽佛經首題名義。予既奉
命,復念佛十萬為增上助緣。嗚呼,當病苦切身,而大
事殷殷之意,生死一如若斯。予無似,若糞壤之助嘉
禾,則庶幾矣。每思影兄之沈靜,靈兄之爽朗,俱堪千
古。至其戒行冰霜,慧性穎悟,正信力強,出世心苦,誠
堪立地超佛越祖。而大願未克,齎志長騖者,其故何
哉。大約身見稍重,遷延晷景,不能向冰凌劍刃上遊
戲出沒,不肯從荊棘瓦礫中掉臂厝脛,致使無生法
忍,必俟淨土花開始領也。然此幻軀,不可保信,縱令
愛惜,曾不少矜。養怨入塚,誰曰不然。二兄誠能瞥然
覷破,憬無餘情,彈指蓮華可敷,不復更俟半劫一劫,
乃至剎塵矣。然後為我仰白慈尊,常以慧光折攝我
心。幻緣一盡,垂手而迎,是予所深望於二兄者也。


祭顓愚大師爪髮衣缽塔文



嗚呼,人不難相愛,難於相知,翁真知我者哉。世縱有
一二愛且知者,而志操相攜。旭雖不敢擬翁泰山之
德,幸三事略無違焉。尚質朴,詘虛文,不肯苟合時宜。
註經論,讚戒律,不肯懸羊頭而賣狗脂。甘淡薄,受枯
寂,不肯受叢席桎梏,而掣其羈縻。嗚呼,以法門耆宿
如翁,而旭過蒙知愛,又志操相合如此,其能已於懷
也。翁所證深淺,非旭能擬,而生平最傾心處,請略紀
之。當今知識,罕不以名相牽,利相餌,聲勢權位相依
[008-0397c]
倚,如翁古道自愛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以掠虛伎
倆,籠罩淺識,令生驚詫,如翁平實穩當者有幾。當今
知識,罕不侈服飾,據華堂,恣情適意,如翁破衫草履
茅茨土階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精選侍從,前列後
隨,如翁躬自作役,不圖安享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
同流合汙,自謂善權方便,慈悲順俗,如翁不肯苟殉
諸方,甘受擔板之誚者有幾。故凡聞翁之風者,頑夫
廉而不濫,懦夫立而不傾。伯夷之隘,所以為聖之清
也,豈似枉尋直尺,詭遇一朝者,身雖存名已先淪也
哉。旭每悲如來正法,一壞於道聽塗說入耳出口之
夫,再壞於色厲內荏羊質虎皮之徒。其父報讎,其子
必且行劫,尤而效之,何所不徑。翁之爪髮衣缽幸存,
則翁之道風未滅,必有聞而興起者,庶共砥狂瀾於
末葉乎。


祭在庸維那文



嗚呼,公之從予遊也,顓大師命也。公初聽大乘止觀
歸,顓師叩大義,公能略荅。故顓師再命公登祖堂,予
即煩公襄理僧事。然予深取於公,不唯能聽經,能職
事也。聞公同顓師住雲居,努力眾務,不惜身命。逮顓
師疾,公炎暑不解帶者六旬餘,雖大孝事父母,何以
加焉。顓師寂,公復以職事來研教理。予且大病,公執
侍不異事顓師。嗚呼,以公如此心地,如此精神,豈應
年未三十,遂爾奄逝。無怪乎公之戀戀,不欲西馳也。
雖然,公之見地未遠大矣。吾人無始以來,捨身受身,
何止剎海微塵。今幸遇明師良友,聞西方淨土,無上
圓頓橫超勝異方便,惟恐歸家不早耳。乃必欲於幻
身百年內,做學問,開叢席,名滿天下,然後快心。曾不
思西方有大學問,大叢席,名滿十方三世,得非欲速
見小之為害乎。公其盡將生平事師孝德,及無始善
根,一一攝取現前,回向阿彌陀佛大願海中,決志直
[008-0398a]
趨極樂世界,更無疑貳。予不久幻緣既盡,佇望公隨
三聖,招予同浴七珍池也。


祭了因賢弟文



嗚呼,了因,爾遂至此耶。爾自幼發願,竟不滿其願耶。
予將玉汝於成,汝不及再見我耶。嗚呼,予方悼十子
憶汝,汝又復為予所悼耶。嗚呼,汝見我已來,二十五
年,從予遊十九年矣。汝之長處,我盡知之,短處我亦
盡知之。我急欲去汝之短,汝則疑畏,捨我而去。我必
欲成汝之長,故時時禮拜持誦而保祐汝,乃汝竟不
能自保。嗚呼,此夙業耶,抑現緣耶。猶憶汝與徹因初
侍我也,我即苦口勸二人互相師,汝宜師徹因立志,
徹因宜師汝朴實,是後徹因長於律學。終以不朴實
而喪身,不謂汝微會入於台宗,亦終以不立志而死
於房頭耶。夫煩惱力強,此我短處。信心慚愧,我長處
也。不肯諸方宗教,此我短處。獨具宗教隻眼,不肯自
足,日研日進,我長處也。善學者,學其長,捨其短。故孔
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
者改之。汝乃不學我之慚愧,不學我之研求進入,此
豈稱善學耶。嗚呼,汝半塗而廢,罪誠在我不在汝。獨
哀汝幼志未遂也,哀汝師叔苦心成就不獲大成也,
哀汝於圓頓大法,甫入門,不能升堂入室也。哀汝獲
惡病歿在房頭,未知臨終正念現前否也。哀我諸子
可充一椽一柱者,相繼去世,不為我聊存一線也。嗚
呼,法門之衰,非一日矣,眾生障重劇矣。佛慈如日,生
盲不瞻。佛慈如雨,覆盆不沾。汝既稍瞻,亦既稍沾。柰
何中輟,弗竟勉旃。為汝禮懺,為汝誦經。汝靈不遠,應
知我忱。歡喜領受,助汝西生。汝西生已,為我白佛。願
以慧光,照我幽窟。俾我開曉,有善無忒。旦晚命盡,早
歸淨域。與汝同觀,七珍八德。自行早圓,化他無極。虛
空可消,願輪不息。嗚呼哀哉,尚饗。
[008-0398b]


寄奠新伊大法師文



嗚呼,宗說之不明於世也久矣。古人得宗說之源,故
雖分之而愈合。今人拾宗說之似,故雖合之而愈分。
此其可痛哭長歎息者,何止若三若七而已。旭生也
晚,不及親炙雲棲老人。暨紹覺尊者,猶幸獲與老師
為忘年交者,幾三十年,不異得見雲棲紹公兩尊宿
也。方今法道淆訛,日甚一日,紫亂朱,鄭聲亂雅,大似
刻人糞為栴檀。獨賴老師以耆年碩德而默鎮之,宏
法宏戒,身為律,聲為經。正不必如孟軻好辯,野犴狡
狐,已自褫魄。今何不幸示寂如此其速耶。客歲效華
祝,方擬一二年猶得拜見慈顏,歷陳衷曲。而今竟不
可復得,豈不痛哉。老師久已鑑旭苦心,故破格下交
於旭,今又高據蓮臺,洞開慧眼,必倍知旭之艱苦。而
茫茫斯世,旭安敢更以知己望他人哉。伏讀老師囑
語,字字堪為末世金錍,及門諸賢,必能恪遵而宏擴
之。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可謂度人事畢,無復遺憾。柰
法日既沒,舉世皆盲,旭能不為後流未度眾生,興悲
感耶。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三
[008-0398c]